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谈转型期乡村治理中文化认同重构

谈转型期乡村治理中文化认同重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7-03-31 13:28:03
谈转型期乡村治理中文化认同重构
时间:2017-03-31 13:28:03     小编:卢涤非

引言在当下社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历史背景下,若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无疑会打折扣。于今而言,乡村问题在中国也许是最核心的问题之一,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士对此争相给出解答方案,许多方面的讨论最终会被归结到乡村发展的问题上去。若将历史和现实贯通起来看,当下的乡村问题不仅仅是发展的问题,也是文化认同缺失的问题。

回溯中国古代的乡村治理,皇权不下县,乡土社会有较大自治空间。其有序治理,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家族规约以及礼、义、廉、耻等文化伦理。但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这套伦理规约受到严重冲击。农业集体化时期,统领乡村的是渗透着浓厚阶级意识的政治文化,乡村治理伦理最重要的是把民众组织和动员起来,有效地从农村提取资源,这是历史的要求也是国家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在强力政治意图的主导下,传统的文化治理已无从谈起。

过于政治化的治理伦理虽富有效力,却不是乡村人需要的常态文化。改革开放后,随着村民自治的推行,其被快速地消解,乡村重新开启了对原有文化传统的恢复、选择与承接,同时也在培育现代公共文化。然而,未等这一过程充分展开,便赶上了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大潮。客观地讲,工业化和市场化的迅猛发展,对农民生活、农业发展、农村建设不能说没有贡献,就乡村文化而言,如研究者所概括,是损坏有余和重建不够。因此,重新构筑文化认同以提振乡村,理应成为转型期破解乡村治理问题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乡村文化认同缺失的主要体现

自20 世纪90 年代起,乡村社会加速变迁,劳动力开始大规模流动与转移,改写了乡土中国的发展轨迹,宣告农民离土时代的到来。伴随着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那些根植并存活于乡土社会的生活观念和价值体系(即乡土之神)迅速瓦解。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传统时代与集体化时期的价值观念与文化信仰被迅速地解构、新的颇具正能量的价值体系尚未被有效地建构起来,文化认同的缺失使得当下的乡村处于某种不和谐的状态中。

(一)伦理失序

乡村伦理(乡村道德)是村庄共同体有效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黏合剂。转型期,乡村伦理呈现出多元、多变的复杂情形,其间虽不乏人性之美,但越来越渗透了鲜耻之恶。具体地讲,邻里关系日渐冷漠,尊老爱幼美德受到冲击,传统的温情被磨蚀。令人忧思的是,人情冷漠不仅体现在邻里间,还弥漫于亲人中。有些乡域,老人得不到儿女善待是常有的事。农村家庭的代际关系发生了根本性逆转,逐渐变得失衡,甚至伦理倒置。在许多农村,年轻人对父辈的剥夺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赤裸,孝道日益衰落;年轻一代的兄弟关系也越来越离散。老人无奈自杀现象时有发生,相关研究不乏其例。与此同时,留守儿童被双亲忽略乃至遗弃伤害的情况并不鲜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农村社区道德生活的退化,或曰伦理危机。当前,农村伦理失序(伦理危机)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老年人的不孝与不赡养,对老年人自杀淡然处之;二是男女两性关系比较随意,对婚姻的忠诚度大大降低,有些地方笑贫不笑娼。按照传统的伦理观念,这两种现象都属于是非颠倒,黑白不分。 缺少了父慈子孝、有伤风化等乡村伦理的支撑,家庭变得不再温馨与和谐,中青年离婚率不断攀升,已危及农村社会的稳定。

(二)娱乐失当

中国本是乡土社会,安土重迁的农耕文明孕育了丰富的乡村文化。就娱乐消遣而言,有节日庆典、戏剧杂耍、庙会游玩、以牌会友,可谓不一而足。进入现代,乡村文化娱乐与时俱进,除传统项目外,看电影、观电视、旅游休闲、跳舞歌唱等内容纷纷融进,为乡村文化增添了新的血液。诸多消遣在使村民愉悦身心的同时,也起着教化与组织动员的作用。诸如戏剧,其功用在新中国乡村文化的改造中被阐释得明明白白:演戏是向观众传达与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群众的有力宣传工具;是开路先锋。群众一提起演戏呢?非常高兴与赞成,大家都很爱看,当剧团演出的时候,戏台前站满了人。这里边有大人有小孩,也有村里开会从不参加的老大爷老大娘。不管是晴天的炎热阳光下,还是刚下过雨泥泞的戏台前,每次演出,观众不下数百人。他(她)们看了我们演出节目后一致的反映是:真顶吃服良药。不少的乡村干部赞扬我们的演出效果说:真比干巴巴的开几次会要强。艺术的感人力量是大的。

曾几何时,千百年来颇受乡村人青睐的唱大戏渐渐被湮没,乡村的文化娱乐在不知不觉中日渐变味。放眼全国,当下村民日常消遣大都是耍钱式打牌,一旦得空,便会老少青壮齐入阵,筹码虽有不同,本质并无二异;因打麻将失和、失家、失业者,大有人在。与此同时,色情表演也不断地光顾乡村,更有甚者,出现在丧葬仪式上,使本具人伦的乡村祭奠转向庸俗化、娱乐化。这样的文娱活动,大大消解了乡村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三)心理失衡

转型期因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乡村民众的心理落差随之加大,产生了受剥夺感。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少人会怨气十足,产生了外部归因情结。所谓外部归因,是从自身以外的原因寻找解释自身失败的理由。哪怕自身的处境是由能力、性格、外貌、健康等个人因素造成的,还是会坚持向外寻找理由。輥輯訛在不平衡感的支配下,久而久之,他们的内心被羡慕嫉妒恨所占据,做人本该有的公道诚实与感念他人之好逐渐被忽视和漠视。在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以及等、靠、要心理的支配下,村民的政治信仰已无从谈起。与之相伴的,是闹访、缠访事件不断。有理闹,无理也闹。若到县乡镇走动,不难发现举着条幅或抬着棺材堵路堵门的事,对此,媒体也多有报道。輥輰訛心灵缺乏安顿,心理失衡,乡村中违背良俗、残害亲人等伤天害理的恶性事件屡见不鲜。輥輱訛失衡的心理又总是渴望有东西来填补,迷信与不当信教便乘虚而入。在某些乡村,不仅村民搞迷信、乱信教,有的镇村干部也参与其中,使得封建迷信卷土重来。尤其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执迷不悟,不仅拖累家庭,甚至酿成悲剧。当下,乡村社会中出现一个似乎悖论的现象: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村,按理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应该比大多数欠发达的地方思想觉悟高、有凝聚力,结果同样问题成堆。用村干部的话说:钱袋子鼓起来了,脑袋却空白了严重的问题依然是教育农民人心散,什么都不好办,推开门都是问题。

(四)组织失灵

从现代行政学角度讲,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引领及有效监管。组织力是否能够充分地发挥,不单单取决于组织本身,还取决于治理环境。转型期村民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多元,相应地,价值认同愈加分散。有些村民既不守传统的礼又不遵现代的法,而是唯利是图,变得极为自私与狡黠。无理性无底线的人多了,乡村便难有浩然正气。风气不正,使得一些村庄选不出两委的主职干部(即村书记和村主任),即便乡镇政府强力推动选举,当选者在分崩离析的内讧环境中也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最终都会撂挑而去,村庄因之陷入行政荒漠化的困境,治安状况不断恶化。安全感的缺乏,反过来加剧了村庄的人心离散。

村庄共同体价值认同与凝聚力的缺失,为乡村边缘人的沉渣泛起特别是混混治村提供了便利土壤。边缘人的思维观念有异于村民常态的价值取向,他们缺乏操守,有的仅是破坏性。乡村灰恶势力的形成与为所欲为,表面看来是组织失灵,深层次上却是文化认同缺失所致。村民缺乏挺身而出与恶势力斗争的公心和正义感,而灰恶势力则内心毫无底线,没有人性悲悯。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区文化在经验层面、话语层面和规范层面几乎同步发生不可逆转的激变,使中国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变迁。輥輳訛在这种深刻变迁中,乡村文化呈现出认同危机,文化认同对象也呈现出空置与虚化状态輥輴訛。因此,前述问题已不单纯由经济利益困扰与社会贫富差距所致,事实上是个集素养、心性、价值观等为一体的文化问题,简单地讲也是人心问题。文化认同缺失已成为困扰当下乡村治理的重要因素。

二、重构乡村文化认同的多重实践

新世纪以来,随着三农问题的日渐严峻,党和政府将三农工作列为全部工作的重头戏,新农村建设由此被大力倡导与实践。事实上,在此前后,民间有识之士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乡村建设探索;与此同时,那些有感于人心涣散、凝聚力不足的村庄,也在积极寻求自身的出路。其间,多元互动而又各有侧重。凡此种种,无不关联着文化认同的构建。若对文化建设的实践脉络作些梳理,以下几种理路颇值得关注。

(一)自上而下的乡风文明建设

能否借助文化之魂的牵系以增进乡村的有序治理,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近代以来,有鉴于乡村文化生态的日渐恶化与治理不佳,不同党派的领导者开出了不同的药方。20 世纪上半叶,民国政府在其主导的乡村建设运动中着意凝神聚力与保持优良传统的文化建设,新生活运动将四维八德的德性修为融入其中,不拘泥于城市,也涵盖着广大乡村。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大力倡导移风易俗的文化建设,推动乡村荡涤陋习、创设新规,以培育公俗良序。輥輵訛新中国成立后,集体化时期与改革开放之初的新农村建设,因受限于浓厚的政治思维,乡村文化的重要性未被有效重视。进入新世纪,当党和政府再次提出新农村建设时,有力地观照到了文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按照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大力倡导乡风文明和文化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百年来乡村建设中不断地对文化进行考量、筛选与创新的过程。乡风文明是农村地区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的反映,由正面的价值伦理所组成,具体体现在思想观念、道德风尚、规章制度等方面。作为先进文化,乡风文明可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价值判断及传承载体,也能为现代公共精神的培育创造条件,起着规范行为、催人奋进的作用。乡风文明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使得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大力倡导乡风文明建设。这一自上而下的文化建设实践,因政府积极推动而广泛地开展起来,对挖掘、培育、传承乡村优良文化特别是改善乡村治理无疑是一种有力的促进。尽管外力主导下的村庄实践尚存在诸多不足、成效也值得商榷,毕竟这是一条可以撼动各方的行动方案,因而不失为当下构筑乡村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

(二)平民教育的再实践

通过对民众进行文字教育、生计教育与公民教育,使他们成为有知识、有生产力、有公德心的整个人輥輷訛,即开发民力、启迪民智,使村民成为新民,是近代以来知识精英们全力拯救乡村、建设乡村的努力实践。民国时期,晏阳初领导成立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培育新民的同时,又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修为精神,作为教育的急需融进了乡村建设。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徐公桥实验区, 虽以组织建设为主要的指导训练目标,本义在使人人能自治, 能合群, 视公事如己事, 扩大爱家爱乡之心以爱国。看似不同的实践,实则殊途同归。这种颇具启蒙意义、凝心聚力的平民教育,本质上也是乡村的文化建设。乡村问题可谓是跨世纪、跨时代的难题。半个多世纪以来,先前困扰乡村的诸多问题,迄今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些方面甚至变得更为严重。对此,新一辈知识精英,开启了乡村平民教育的再实践。邱建生是当代乡村建设运动的开创者之一,他从20 世纪90年代起,立志以晏阳初为榜样,一直坚持以不同方式的平民教育为重点开展乡村建设,现已参与筹建了河北定州市翟城村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海南儋州市石屋村农村社区大学、福建安溪县福前农场乡村建设中心、福建连城县培田村社区大学等。立足于时代背景,邱建生等人在平民教育的实践中,顺应党和国家倡导的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提出当前作新民应具有新四力:生态力、公共力、合作力、包容力。这是乡建倡导者对于生态文明时代新民所以为新的基本理解,即四力兼具者,才可以称之为新民,也只有这样的新民,才能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

鉴于当下教育被各种利益绑架而异化为坚硬的花岗岩,稍有不慎,就会背离初衷甚至误入歧途的境况,乡村建设引领者们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来回应。邱建生形象地将拟长期从事的平民教育描述为 在花岗岩的缝隙中植入一粒种子,一粒具有变革社会的远大理想的种子,我们集合这个社会善的力量,用心去培育这粒种子,十年,二十年,五十年,它将长成参天大树,它强壮的根系将从根本上撼动这花岗岩石。因着清晰定位与执着探索,平民教育工作在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有了开拓性进展。乡土文化通过教育得以传播和传承。这种实践每前行一步,乡村文化建设也就向前迈进一步。

(三)新乡贤的引领

乡贤又称乡绅,是乡村中德才兼备的人,他们知书达礼并以德服众。历史上,大多数乡贤耕读传家,殷实富足;无论村里最富裕的还是最有权的人,都得服膺于他们的统领。如果将权威分为暴力权威、神授权威和道德权威,乡贤无疑属于第三种权威类型。他们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深受儒家礼义教化的影响,为人正直、处事公道、急公好义、闻名乡里,他们是村庄的道德典范与精神领袖,也是村庄秩序的守护者。转型期,不管是政府推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是社会力量进行的各种乡村建设,都面临着一个共同困境:在现代化、城市化过程中,乡村社会精英持续流失,乡村社会内部缺乏组织,严重影响着乡村建设的深入开展。面对这样的困境,传承、发扬乡贤文化成为一种共识。 新乡贤及新乡贤文化由此被多方倡导。

当代村庄的新乡贤及其引领作用事实上有两种脉络可循:一种是从乡村走出去的精英,他们或致仕,或求学,或经商,无论离乡多远与多久,始终割舍不断的是血浓于水的乡情,因此,他们不同程度地为家乡建设贡献着才智。特别是常回乡的精英,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及文化修养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治理。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文化道德力量可教化乡民、反哺桑梓、泽被乡里、温暖故土,对凝聚人心、促进和谐、重构乡村传统文化大有裨益。另一种是久居不迁的乡村精英,他们随时代发展丰富着阅历,增长着才智,却始终未曾游离于村庄之外。不离村的守候,使得他们能将先前的优良传统与现代公共精神加以整合,再辅以个人得当的发展理念及为公思想,维系着村庄的良好风气,主导着乡村建设与治理。这同样起着凝心聚力、促进和谐的作用。现今,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村镇,传统儒家文化颇具底蕴的村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仍坚持集体经营之路的地方,甚或是曾经较为混乱的村子,新乡贤的引领在发展与治理方面均可为其他乡域提供借鉴参考。

(四)村庄内生的多元探索

历史至今,不管是贯彻落实中央政策还是依靠乡村规约治理的村庄内部建设,欲获得实效,终究需要乡村人能动自我地探索。转型期,当人们对文化认同__的重要性有了深入认识,在一些村庄,也就开启了文化建设的个性化探索之路。例如,北京通州区张家湾镇北大化村的家风重塑、马营村包容凝聚自为的思想引领、北京房山区窦店镇窦店村自主个我的精神坚守、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陈家坝村思想文化阵地的再构筑等等,这些探索,既有个性也具共性。就共性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因地制宜,充分盘活村庄资源。中国乡村千差万别,八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文化的培育故不能千篇一律,需要基于村庄特点、挖掘可利用的文化质素。北大化村借助诚敬仁国学学校来弘扬传统美德;马营村积极调动外来精英与外嫁人为村里建设添砖加瓦窦店村激励有威望、有才智的老年人发挥余热,借助档案台账中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来提升村庄的人文性;陈家坝村注重开发各时代的优秀剧目及民俗等资源,并有效地利用着农家书屋。

二是文化引领与制度规约双管齐下,使筑魂不流于空泛。转型期,面对诉求不一、价值选择越来越多元的村民,文化培育与塑造绝不能单纯地说教,也不能抱残守缺,应与时俱进。为此,各村庄均有意识地进行法制教育,加强村规民约等制度建设,以现代法制意识及制度规约来促进村庄良好文化的形成与保持。

三是村民实实在在地成为村庄大小事务的参与及决策主体。村民的文化认同与自我管理事实上是硬币的两面。俗话说,习与性成管小事,就可以免生大事。輦輶訛有了小事的自我管理,如同孩童走路,一步步走得踏实,也为管大事做了必要准备。基于管事养成的识见,积淀起来便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恰恰是乡村善治需要的人文基础。个案中的实践,均饱含着村民的积极参与互动。

三、对相关实践的深入思考

上述多种路径的探索,有助于我们理解乡村善治中文化认同的重要性、乡土文化建设的丰富性,重要的是,能促使我们对乡村治理特别是乡土文化与信仰重建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和宏观审视。这其中,应观照项可谓诸多,但有两点特别需要详加说明。

(一)增进乡村文化认同需举国道德体系重建

梁漱溟曾指出:乡村建设,实非建设乡村,而意在整个中国社会之建设。借此理来反观相关问题,文化信仰与人心凝聚的缺失不仅仅是乡村治理中需要破解的难题,也是转型期中国需要破解的棘手问题。历史表明,局部改良固然重要,但从长久计议,保有这种成效需要大环境的相辅相成;否则,改良成效终究会被磨蚀甚至消弭掉。乡村是中国社会的一部分,转型期要想从根本上实现人心凝聚与文化认同,需要举国摒弃浮躁之风,提升国民的文化价值认同;唯其如此,才能彻底实现乡村善治。对此,社会调查有着生动反映:村里工作越来越不好做,这是整个社会风气所致,不是仅农村人顽劣素质低;如果从上到下不能扭转只认利益、人浮于事的不良风气,真的没有希望,大家会越来越累,想干点事的人也很难干成事。正如学者所言,道德文化的重建并非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人类主观努力的结果。如果新道德体系不能得到确立,无论怎样强大的经济力量,都不足以促使中国文明的复兴。輧輮訛破解乡村文化认同缺失问题,深层实践事实上已不限于技术层面的革新或单一问题的回应,也不是一村一镇的个案实践与微观做法,而是对数千年中华文明之社会参与的历史传承与发扬创新。輧輯訛这样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二)能否保障引领者不断流是个战略性课题

乡村社会的发展和有序治理善治,从历史到今天,都需要有引领者(包含村干部带头人)。案例同样表明,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颇有作为的地方,莫不是有若干引领者在铺垫和支撑。加强人心凝聚、增进村民的文化认同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归拢人心不能用简单的说教,可用物质激励但不能仅靠物质刺激。总之,方方面面给引领者提出了极大挑战,要求他们既洞察历史又着眼现实。若没有对乡村的深刻把脉和锐意思考,难有在文化建设与文化认同方面的引领。特别是现代社会是法理社会,乡土社会是礼俗社会;现代社会崇尚契约精神,乡土社会通行伦理规矩,简单嫁接与拿来主义是行不通的。成功的乡土社会治理,需要礼乐政刑综合为治,需要从现代公共治理和传统人文精神中找到双重支点。这样的结合与开拓,绝不轻松。当下,增进乡村的文化认同、振兴农村,关键在人。无论是外来的还是内生的、在村的与不在村的,作为引领者,他们都得有想办事、能办事、会办事的必备条件。

由此,引发出的问题是:如何激励引领者积极作为,有效发挥才智?进一步讲,需要通过什么样的制度机制保障他们能够源源不断地出现?这些可以说是转型期乡村善治中亟需深入研究的战略性问题。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浅谈转型时期提升乡镇公务员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9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主要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某个阶段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以下就是由查字典范文网为您提供的浅谈转型时期提升乡镇公务员。 它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作为......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 要 城镇化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历史背景。城镇化进程对我国农村的传统政治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推动了农村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这种转型将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的建设,但转型......
祠堂重建背后的乡村治理
发布时间:2023-04-19
越来越多的祠堂正在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而另一些人却“逆流而动”,兴致勃勃地干起了重建祠堂的事 “水有源,树有根,人之于世,必先有祖。问祖归宗,宗则有家,家者祠也……”这是萧氏大宗祠里的一段话。 青砖灰瓦、石阶地板、......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河北乡镇治理转型简析
发布时间:2022-10-23
[提要] 本文通过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河北省乡镇政府治理现状进行调研分析,进一步提出乡镇政府应体现“以人为本”的需要,转变治理理念,实现从物本到人本、权力到责任、暗箱到透明的转变,乡镇政府治理方式要以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试论农地流转背景下乡村治理的优化
发布时间:2023-02-09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促成了农村“乡政村治”的治理格局。然而近年来,随着农地流转在广大农村地区兴起并产生新的利益主体,“乡政村治”治理格局呈现出参与主体扩大化和利益诉求多元化的趋势。新兴利益主体......
村委会选举中的乡村关系和乡村民主的治理化
发布时间:2023-02-20
" 本文从村庄选举以及选举后治理的角度研究乡村关系,并进而理解乡村民主的性质。展开论述前,交代这样一些前提假设:一是在村级选举和选举后治理中,乡政府力图贯彻自己的意志,它是村级选举中参与博奕和选举后治理中非常重要的一方......
简论文化冲突背景下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由于外来文化的强势介入,乡村社会面临着严重的文化冲突。在这个文化语境中,乡村教师在专业身份、文化身份、社会身份和个体身份方面出现了严重的认同危机。对此,应以乡村文化一体化和乡村教育一体化的思想为指导,加大提......
社会变迁进程中乡村社会治理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3-01-28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伴随着乡村社会的变迁,乡村治理体制也经历了由人民公社向“乡政村治”模式的转变。在人民公社时期,国家将农民组织起来,采用严格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的社会流动渠道狭小,流动率较低。......
家国之间:文化视域下的中国乡村治理
发布时间:2023-06-07
摘要:乡村治理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突破当下乡村治理的困境,既有赖于制度的创新和组织的再造,同时也必须构筑村治的文化心理基础,从传统的家国文化中发掘积极资源,克服其中的消极因素,重塑一种包容传统与现代的新型乡村治理文化。具体而言,可以从家族集体主义与公民个人主义的融合,理性基础上的法治与情理基础上的道德的融合。以及重建乡村治理的社会力量,培植新型村治文化的实践主体等方面来思考中国.........
社会转型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发布时间:2016-03-25
摘要:为解决三农问题,响应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本人认为要在思想认识领域里首先做好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此,必须明确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现实意义,确立工作目标,选择可行......
基于转型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探究
发布时间:2023-07-19
论文关键词:平均利润; 农村 ;产业结构调整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处于 经济 高速发展的转型时期,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农村经济结构优化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我们从马克思的利润学说出发,分析了中国目前农村产业......
其它教育论文浅谈我国乡村治理
发布时间:2022-11-17
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提供“其它教育学论文浅谈我国乡村治理”,解决您在写教育论文中的难题其它教育学论文浅谈我国乡村治理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其它教育学论文浅谈我国乡村治理”,更多内容请点击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
跨文化身份认同类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2
摘要:本文通过借鉴西方跨文化身份的理论模型Cultural Identity Model (CIM)、提出四个跨文化适应后期(post-adaptation)的跨文化身份认同类型的研究,并探讨了跨文化身份认同类型与旅居者遣返回国后的跨文化心理适应状况的关系。......
变迁中的中国乡村治理
发布时间:2022-10-13
乡村承载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传统,它既包含了传统和现代的对立,又孕育着传统向现代转化的内在动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创新乡村社会治理,不仅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推......
试述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村民自治均衡发展
发布时间:2023-01-09
" [论文关键词]村民自治;均衡发展;社会转型;新农村 [论文内容提要]村民自治在我国农村已经推行二十年,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喜人成绩。村民自治不仅在推动农村民主化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还是实现新农......
内外双重视角的中华文化认同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16
【摘要】中华文化是个多元统一的文化共同体。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既有中华民族作为独立的民族共同体而存在的、对外视角的中华文化认同,也有来自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即中华文化的外部认同与中华文化的内部认同。对中......
乡村社会病治理中的乡权活动
发布时间:2022-09-08
在许多人记忆中,中国传统乡村尽管没有城市的繁华发达和热闹时尚,但山明水秀、绿意融融、空气清新、民风淳朴、安静祥和。这样的乡村,令曾经到过那里和从那里走出来的人都无限眷恋,都怀有抹不去的乡愁。但是,曾几何时,传统乡村的这......
浅谈转型时期提升乡镇公务员主观幸福感论文
发布时间:2016-07-14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主要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某个阶段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浅谈转型时期提升乡镇公务员主观幸福感。 它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
国际乡村治理模式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考察美国阿拉斯加州具有多元文化与充权色彩的乡村治理方案、加拿大纽布朗斯维克省充满实验性质的“新乡村地区治理模式”以及欧盟研究中心对欧洲乡村治理经验的比较,归纳出中国当前乡村治理所要强调的落实地方......
社会转型和政治文化
发布时间:2023-04-12
" 任何人都会承认,中国社会在近20来年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是社会转型而非政治转型。同样,中国知识界的思想状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和深刻分化。改革、开放刚启动时,人们的立场、情绪可以用「咸与维新」来形容;而现在,任何稍具批判......
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认同的重塑
发布时间:2023-03-16
摘 要:伴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民族文化认同问题也随之而来,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的交流日益广泛,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碰撞引起人们对自身民族文化的反思,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重建民族文化认同对国家稳定和增强......
乡村同构背景下的政府与村庄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10-06
" 提要:影响村民自治的原因较多,乡村关系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S村的第四次换届选举的再次流产为例,描述乡村同构格局中不同利益主体在此事件的处理过程中的行为与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致与冲突的行动逻辑。文章指出要重建......
农村民主治理下传统宗族现代化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7
摘要:富于民族特色的宗族,在我国农村民主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浙江省义乌市祥贝村作为一个“宗族型村庄”,几年内从落后典型转变为先进典型,其间,吴氏宗族发生了深刻变化:“大祥贝”理念替代了狭隘的宗族房支观念;吴氏族员......
制度伦理观建构与国家治理结构转型
发布时间:2016-09-29
〔摘要〕 新时期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当务之急则是实现国家治理结构的现代转型。这其中,尤其不能忽视制度伦理观的建构在价值引导、理念转换、模式设计、结构优化、路径安排等多个方面......
乡村旅游、乡村文化和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2-11-02
[论文关键词]乡村 旅游 乡村 文化 新 农村 建设 [论文摘要]乡村旅游是建设 社会 主义 新农村和和谐社会的重要实践。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灵魂和核心,乡村旅游能够加速乡村文化体系的形成,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都是建设......
浅谈乡村教育运动的再认识
发布时间:2022-08-09
" [论文关键词]乡村教育运动;乡村建设;农村教育 [论文摘要]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教育派主张乡村教育是立国之本,积极开展了旨在从教育农民着手、改进乡村经济、推进乡村社会整体建设的乡村教育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教育重心由......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重在构建长效机制
发布时间:2023-06-20
【摘 要】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环境治理是当前广大农村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这意味着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建设乡村生态文明迫在眉睫。乡村生态环境保护......
浅谈新时期企业会计文化的重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26
随着企业文化研究热潮的兴起,会计学界也开始关注会计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而言,会计文化从属于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浅谈新时期企业会计文化的重构。 1986年,美国会计学会在纽约举......
一项关于农村治理结构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3
"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治理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管理体制上逐渐形成了“乡政村治”格局,即在乡镇建立基层政权,对本乡镇事务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乡以下的村建立村民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对本村......
农村基层选举与乡村治理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中国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日益受到社会方方面面人士的关注,也受到一些国际机构的关注。2003年,一些大城市的人民代表选举也出现新的亮点,给政治学研究者提供了新的观察对象。在一种历史视野下观察中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把握其大......
韩国文化与现代政治转型
发布时间:2023-05-20
" 从李承晚政权的专制政体、朴正熙政权的政府主导型改革、“维新体制”到金泳三的“文民政府”再到金大中的民主政府,大韩民国在民主的道路上步履维艰。民主梦想的践行经过了漫漫长夜,在广大民众的奋力争取、政治精英的奔走呼号和以......
社会转型期家庭伦理道德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1-11
社会转型期家庭伦理道德的构建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步入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攻坚阶段,而且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这一宏伟的历史进程给中国传统家庭及伦理道德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中国家庭伦理文化正在发生着喜......
傅作义政治转型过程中的双重性
发布时间:2013-12-19
傅作义政治转型过程中的双重性 傅作义政治转型过程中的双重性 傅作义政治转型过程中的双重性 【内容提要】傅作义是怀抱着相当的个人意图而加入到改朝换代的行列中,其反正过程具有强烈的双重性。北平移交之后,傅对中共措施......
民国时期乡村权力结构的演变
发布时间:2023-03-02
" 一、前言 传统中国县以下的基层权力结构,始终是中外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十分关注的研究对象。费孝通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即巳注意到“从县衙门到每家大门之间的一般情形”“是有趣的,同时也是很重要的”。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是......
承载利益认同与价值认同之重的欧洲认同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4
摘 要:承载了利益认同与价值认同之重的欧洲认同究竟给我们提供什么?从欧洲认同的前世与今生说明,欧洲认同的实质还只是一种利益认同,资本主义所谓的普世价值看上去是欧洲认同的原因,实际上恰好成为了欧洲认同的最大障碍。欧洲认同......
论农民组织化水平的提高和乡村治理结构的改革
发布时间:2023-07-19
" [论文关键词]农民 组织化水平 乡村 治理结构 [论文内容提要]我国农村弱质性的社会基础以及农民组织化水平低的基本状况,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所以,要在尊重农民权利和自由、保障农民权益的......
浅析国家治理范式的法治化转型
发布时间:2022-07-21
一、国家治理范式法治化转型何以必然 国家治理范式是指政治共同体在一定历史时段内于国家治理与秩序建构上所秉持的一整套信念、思维模式及其行动基本倾向,它涵括了国家治理的道路选择、制度安排和理论体系。当代中国国家治理范式正朝......
宜居乡村,中用比中看重要
发布时间:2019-10-12
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把握好“生态宜居”这个标准至关重要。一段时g以来,全国各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解决了不少急事难事,农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有很大改善,生态环境有了进一步提升,深得民心,备受称赞。农房改造、道路硬化、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污染整治、垃圾处理……在乡村振兴战略“组合拳”的发力下,美丽乡村的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展。笔者也发现一些“看起来很美”,但却不太方便、不尽实用的.........
精英文化对于中国现代化转型期大众文化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4-01-17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文化成为中国目前主导的文化形态。然而。大众文化具有的负面价值削弱了其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期的积极作用。因此,精英文化之于中国大众文化的特定历史意义在于,精英文化能够对大众文化进行必要的文化启蒙,用......
浅谈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双重效应论文
发布时间:2022-08-26
乡村旅游是指利用乡村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农耕文化、农家生活和民俗民风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以下就是由查字典范文网为您提供的浅谈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双重效应。 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自然生态环境既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引......
论乡村三重关系
发布时间:2023-02-21
" 摘 要:乡镇与村庄之间具有三重关系:一是乡镇党委与村党支部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二是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在村民自治事务范围内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三是乡镇政府与农民在政府依法行政事务上的管理和被管理关系。第一重关系体现党的领导原......
转型期的组织制度文化再确定
发布时间:2023-03-19
摘 要:组织制度文化的研究一直是组织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制度文化弥补了组织精神文化以道德为基础的自我规范的不足,但同时也存在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和后果主义的局限性。由于工具创新与普及导致原组织形态的变迁出现了组织转......
中等收入陷阱与结构转型方向:国别结构趋同与政策协同
发布时间:2015-08-10
[摘 要]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等收入陷阱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未来经济结构转型的林德消费结构升级、雷布斯基要素结构升级与克鲁格曼本国市场效应升级三大方向。并结合我国出口结构的国别趋同经验,讨论了和我国关系密切的发达......
“乡公所+乡协”模式实现乡镇转型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政府改革,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2004年10月30-31日在海口主办了第50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此次论坛主题为“建设公共服务性政府——政府转型与中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本文是作者论坛提交的论文,并已收录入此次......
论农村文化与乡村秩序
发布时间:2022-11-16
" [论文关键词]乡村秩序;原子化;社会关联;文化传统;集体行动困境 [论文内容提要]中国乡村社会秩序随着社会变迁而发生着演化,当前农村社会自我整合能力也得到了快速提升,但是影响乡村秩序的一些深层负面因素并未因经济发展而......
论转型期中国社会价值观重塑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04
【摘 要】价值观重塑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迫切需要,对中国增强软实力、树立良好大国形象,公民实现自我提升和完善,中国社会平稳度过矛盾凸显期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关键词】转型期;社会价值观;重塑 一、价值观重塑是提升国家软实......
局部法治的地域资源-转型期“先行法治化”现象解读(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12
一、经济“先发”地区的局部法治 2011年5月,江苏省委召开全会,把建设“法治江苏”作为一项重大决策写进了大会的决议。3个月后,南京市发布《南京市关于动员部署落实(法治江苏建设纲要)的方案》。2006年4月26日,浙江省委在一次全体......
浅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乡镇政府角色定位与重塑
发布时间:2016-08-31
一、引言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时期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适应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而采取的重要战略部署。纵观我国乡镇政府角色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全能者角色。这是我国传统计划经......
浅谈阅读转型及其文化心理透视
发布时间:2022-10-08
"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 阅读 转型 文化心理 论文摘要:信息时代的来临进一步增加了人们对海德格尔所说的技术社会的认识,在技术的冲击下,作为传统文化之载体的书籍文化处身于各种视祭景观的包围之中,人类如今的阅读活动及其对象也......
浅谈英语文化认同危机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5-23
摘要:当前,英语文化盛行,对中国本土语言文化的弱化作用越加明显,英语文化认同引起的危机也已呈现。本文从文化认同概念与形成,英语文化认同危机现状,英语文化认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求加强中国本土文化认同感,削弱英语文......
安徽“美好型”乡村治理博弈的路径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6-05-10
摘要:自2012年全国兴起建设美好乡村的高潮,安徽“美好型”乡村治理发展到今天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机遇,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即在安徽“美好型”乡村治理过程中,政府和乡民两个主体存在博弈的困境。通过对安徽“美好型”乡村治理过程中......
浅谈企业转型中工商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15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使市场经济体制趋于完善。在这种背景下,市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导致很多企业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纷纷倒闭。为了改变这种境况,许多企业纷纷开始转型,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长期发展下去,可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中,必须调整产业结构,进而扩大业务办理的范围,才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然而从目前企业转型的现状可以看出,很.........
论中国的双重转型
发布时间:2023-05-20
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的实践表明,依靠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工业社会是一条不成功的道路。而1979年以后的中国则不同,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一方面,要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以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体制,这就是体制转型;另......
基于文化认同的文化消费
发布时间:2022-12-15
摘要: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最集中的展示载体,景颇族以目瑙纵歌节展示自己的民族文化,这种民族文化被认同的同时产生了文化消费,文化消费在社会情趣的迎合中文化产生了活态流变,被更多的人接受促使了德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针对“目......
村民委员会与镇(乡)政府:从附属型向合作型转变
发布时间:2023-03-04
" 以湖北省A市B镇为个案 内容摘要:本文以湖北省A市B镇为个案,通过历时三年跟踪调查该地区的村民自治的状况及乡村关系的变化,认为:⑴在该地区村民委员会与镇政府的关系正从附属型向合作型转变;⑵要想建立稳定的合作型的乡村关系......
民主化村级治理的两种类型
发布时间:2022-07-24
" 当前学术界在讨论村民自治或村级治理时,大都忽视了对村级治理类型的区分。村民自治作为一种民主化的村级治理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为面对制度环境的不同,而具备相当不同的效果和表现,不能理解村民自治所面对的特殊环境,也......
转型社会的文化建构主义之路
发布时间:2022-09-11
谭运长先生约我写一篇有关拙著《如此世界》的文章。 十分感谢运长兄给予我这样一个机会。只是想说的东西似乎很多,一时不知从何处落笔,思忖良久,决定还是围绕此拙著的核心观点“文化建构主义”问题,写一点延伸性的说明文字。 ......
乡村法治建设的路径依赖与范式转换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要〕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法治化首先是中国乡村的法治化,然而,近年来乡村法治建设并不尽如人意。对乡村地方性知识的文化偏见,对法律制度的简单移植,以及缺乏文化传统、价值理念的支撑,构成了当代中国乡村法治建设特有的路径依赖问题,......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村文明行动探析
发布时间:2022-09-14
本文系2017年度山东省委党校系统科研课题【摘要】文章阐释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乡村文明的意义与困境,认为乡村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根基,快速发展的城市化,使乡村文明面临消亡的威胁,古老的乡村文明解体的过程,也是新的文明重建的过程。分析当前乡村文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思想认识不到位,环境整治基础差,落后观念制约发展,提出要坚持城乡一体化,深化乡村文明行动,需要加强领导,明晰思路;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思想政治课堂中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强化
发布时间:2023-06-15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作为实施德育的主要学科,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提出了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以及公共参与四大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养就表现为对国家制度、道路、政策、国际地位、政党、意识形态等的认同。思想政治课堂中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强化一般需要经历政治认知、政治认同、政治实践三个步骤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的“政治认同”。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目标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上.........
浅谈企业业务转型期的设备管理
发布时间:2016-08-31
企业是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明确市场的供需状况就会比较科学的评判市场未来的需求,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企业业务转型期的设备管理,供大家阅读参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面临越来越残酷的市场竞争,许多企业为了......
领土属性之转型与东方国家的认同危机
发布时间:2023-06-21
领土属性之转型与东方国家的认同危机 领土属性之转型与东方国家的认同危机 领土属性之转型与东方国家的认同危机 精品源自数学科 [论文关键词]领土属性;东方国家;民族国家;国家认同(身份) [论文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
“村改居”转型社区文化建设中居民地位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18
【摘 要】 本文以湖北省仙桃市小南社区文化建设为例,分析了社区文化建设中居民参与现状及特点,提出了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提高居民参与度的对策。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大活动的宣传力度;创新文化活动形式,扩大对象覆盖面;社区带动居......
浅议转型中国的社会治安秩序构建
发布时间:2022-11-06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经济转轨、政治转型以及社会变迁所带来的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令人应接不暇,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日益复杂化。正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治安也因此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反复性的特点。转型时期的社会治安秩序构建......
转型时期中东欧政党政治博弈力量格局及新变化
发布时间:2023-07-15
摘 要:转型时期中东欧国家通过政权更替与重组、多党议会民主制的确立与完善,逐步向“民主化”的目标迈进。在这一过程中,中东欧国家各类政党瞬间涌现,并逐渐演化成左右翼两大阵营,围绕议会展开政治力量博弈,呈现出左右翼轮流交替......
转型期中国判例制度构建必要性浅论
发布时间:2023-06-23
【摘 要】任何值得被称之为法律制度的制度,必须关注某些超越特定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相对性的基本价值。当今世界两大法系融合借鉴,中国处于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发展之迅速对传统法律之建构模式提出挑战。为应对现今之实践,......
论乡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兼论中国乡村的民主政治改革
发布时间:2023-03-11
" 一、引论 中国乡村民主自治是史无前例的事件。我们几乎没有现代国家的直接经验作为参照系来对这一事件进行评论,因为没有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从农村开始的,更没有在与中国相似的历史条件下从农村开始进行政治改革的成功经验。我......
族群认同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3-03-15
摘 要:族群认同是族群对自我身份的确认,以及族群成员对自己所属群体的情感认知和依附,它是族群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动态过程。在关于南康赤土畲族乡畲民的族群认同调查中却发现,原生的情感在族群......
我国乡村治理新型模式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4-01-07
我国乡村治理新型模式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一、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和创新的理论基础 乡村社会治理结构的变革相当于一次农村制度变迁,源于制度不均衡。下面将用制度变迁理论来为农村社会治理结构变革寻求理论支撑。 (一)制度......
探讨乡村环境治理中的社会资本
发布时间:2013-12-18
探讨乡村环境治理中的社会资本 探讨乡村环境治理中的社会资本 探讨乡村环境治理中的社会资本 文章来自 社会资本:农村环境治理不可或缺的组织要素 2007年我国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农......
农村“税政分离”与乡村治理的变革
发布时间:2013-12-17
" 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各地在归并和减免农村税费的同时也在积极进行农税征管体制的改革。虽然各地的具体作法不尽相同,但是,建立独立农税征收系统并实现征税权与基层政府的行政管理权的分离是基本的原则和方向。本文以湖北麻城市农税征管......
切实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依法保障农民权益
发布时间:2023-06-04
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是保障农民权益的内在要求 乡村治理的主要内容就是“三项制度”、“四个民主”。所谓“三项制度”,就是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所谓“四个民主”,就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
中国的双重转型讨论
发布时间:2023-07-02
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的实践表明,依靠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工业社会是一条不成功的道路。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了“中国的双重转型讨论”中国的双重转型讨论一、中国正在逐步实现双重转型 在传统的发展经济学中,经济转型是指从农业......
合理利用文化助推乡村旅游
发布时间:2022-12-06
【摘 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如果加以合理利用,为南沱旅游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是当前南沱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文化战线工作人员孜孜以求的目标。文章在深入调研、广泛走访、......
陈映真文学作品中的中国文化认同
发布时间:2023-06-18
摘 要:陈映真文学作品,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文化内涵就是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本文分析了陈映真中国文化认同思想形态形成的缘由以及作品中中国文化认同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一是作品的人物形象、内容自始至终贯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新农村建设对重构农村社区共同体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7-21
【摘 要】具有一定认同和归属感为特征的传统农村社区共同体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加速,逐步发生了解体,呈“原子化”状态,由此对乡村社会的生存形态与社会治理带来一定影响。新农村建设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为了重建农村......
乡村沦陷 2014年1期
发布时间:2023-06-01
一 叶子找到草根时,草根正在和一大堆没有脑袋的花鲢较劲。 草根的样子让叶子惊呆了,也有些吓坏了,草根瘦小,略显佝偻的身子几乎被那像小山一样高的一大堆鱼遮住了,草根抓着那些没有脑袋的花鲢挥舞着手中砍刀发狠似地乱砍着,......
乡村振兴 明日可期
发布时间:2023-03-17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五句话、二.........
新生态藏羌彝多声部的音乐重构认同
发布时间:2022-12-13
摘要:本文依托笔者在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资助项目“藏羌彝多声部艺术作品创作实训”中的学习实践,以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的新生态藏羌彝多声部音乐作品为例,对藏羌彝多声部音乐从原生形态到以音乐为符号、以舞台为载体重构的新生态艺术形态,以及当下主流艺术院校对传统民族音乐的认同和传承方式等展开分析,探索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路径,寻求民族音乐的文化认同,以期更好地发展本土艺术教育,并构建民族音乐的保护.........
从治理主体角度透视乡村治理危机
发布时间:2022-10-11
" 村“两委”(村支委、村委会)是党和政府与广大农民联系的纽带和桥梁,而村支书、村主任则是这个联系的灵魂。他们的素质如何,群众对他们的认可程度如何,对于党的“三农”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实施,对于农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迈向多元自主的乡村治理
发布时间:2023-07-23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国家的治理体系和能力已经难以适应不断变化了的现实和实践,面临着市场化、民主化、法治化、科技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结构分化和整合等给治理带来的挑战。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治理的难题......
转型期思想政治工作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22-12-25
【摘 要】文章从转型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入手,探讨分析了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提出了基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思路和实践。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转型期;具体实践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发生了......
浅谈会计集中核算向管理型和服务型转化
发布时间:2023-04-08
摘要:在企业会计工作中,会计集中核算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处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并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管。就我国目前会计行业的发展状况而言,会计集中核算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会计工作改革时......
浅议转型时期腐败的根源及其治理路径
发布时间:2023-06-30
摘 要:腐败,是指滥用公权谋取私利。改革开放以来,腐败严重腐蚀着我党执政的廉洁性、先进性、纯洁性。转型时期的腐败问题不可小觑,它正从个体向群体、从偶然向常规、从显性到隐性等层面蔓延,严重腐蚀着党的执政机体。正确认识腐败......
村民自治进程中乡村关系的偏离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提要:村民自治进程中乡镇政权与村委会的关系(乡村关系)存在着“偏离”成文法律规范的现象,这种偏离严重制约着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和乡镇行政职能的有效履行。作者分析了乡村关系偏离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并提出了将村委会与乡......
乡村土名 2014年5期
发布时间:2023-03-03
儿时,我们常问母亲:“我是从哪里来的?”母亲们大都笑着说:“是从山上刨出来的。” 既然是从土里来的,我们就是土命,名字也土里吧唧,男孩子的名字千奇百怪:狗剩、赖毛、孩蛋、小尿……女孩子的名字千篇一律:娥、燕、霞、平…......
乡村物语 2014年3期
发布时间:2015-08-20
妈妈,妈妈,这一刻,月光 举起火把。照疼你寒冬腊月里搓衣服的皲裂的手掌 我透过虚掩的门,从门缝里看凌晨十二点 滴答滴答,掩饰你的泪和苍老 妈妈,此刻我想说,妈妈 温暖一样的名字,在芦苇丛荡啊荡 小时候我不懂岁月沧......
乡村的夜 2014年6期
发布时间:2022-10-03
屈绍龙,山东邹城人,教师。他认为,文学,是生命之外的梦想,是展现精神生活的舞台。作品发表于《时代文学》《山东文学》《散文选刊》等刊。著有散文集四部。山东省农村优秀文化人才,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乡村的夜,凝聚着单调与......
浅谈环境治理转型的经验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4-07
感谢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的邀请,我代表国际行政科学学会与大家分享我对环境治理转型的看法,并讨论有关问题。 过去的发展主要看重利润,这是必要的,但是不够。我们向前发展不仅要利润,也要将重心放在人的发展上,兼顾利润和人的......
论领土属性之转型与东方国家的认同危机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领土属性;东方国家;民族国家;国家认同(身份) [论文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脱胎于近代欧洲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体制下的民族国家建制普遍遭遇到了认同危机。然而,和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东方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