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雅可布逊和巴赫金:20世纪的两种语言艺术理论家

雅可布逊和巴赫金:20世纪的两种语言艺术理论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7 00:59:09
雅可布逊和巴赫金:20世纪的两种语言艺术理论家
时间:2023-01-17 00:59:09     小编:

内容提要:雅可布逊和巴赫金是20世纪文学理论发展史上两位著名的语言艺术理论家。雅可布逊致力于建构诗歌体裁的独白理论范式,而巴赫金则发掘了小说体裁的对话理论范式。巴赫金曾对同时代的形式主义进行过批评,所以学界多年来一直认为巴赫金是反雅可布逊阵营的。本文通过对雅可布逊的诗歌理论与巴赫金的小说理论的异同进行对比研究,试图阐发二者之间的相通性和互补关系,其理论范式的实质,及在语言艺术理论研究中所作出的不同贡献。

关键词:雅可布逊 巴赫金 诗歌 小说 独白 对话

需要指出的是,巴赫金本来也是形式主义出身,他对语言艺术的理解也肇始于对文学本体的内部规律的观照。但巴赫金不赞同未来主义的文学自足观,所以对形式主义亲未来主义而把形式与内容完全割裂开来或内容“悬置”的方法进行了批判。因此,学界通常把巴赫金理解为反雅可布逊阵营的。雅可布逊后来因政治原因辗转欧洲各国,虽然一直没有背离形式主义的初衷,但在世界观及方法论上确实发生过很大的变化,有待进一步深入知识。有关巴赫金对形式主义的批评,国内已有过专门的介绍,而关于雅可布逊的诗歌理论和巴赫金的小说理论之间的关系,国内却少有人做过比较研究,仅有法国著名学者托多罗夫来中国参加学术会议所发表的一篇文章。②对于业已形成的有关他们两种理论之间的鸿沟,有待理性的梳理和深入的思考。为此,我们试图通过对巴赫金的小说“对话”理论与雅可布逊的诗歌“功能”理论之间的差异及其关系进行比较,深入理解雅可布逊和巴赫金两位语言艺术理论的实质。

一、独白范式:雅可布逊的诗歌功能理论

雅可布逊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研究诗歌的。在这个先锋主义时代,对于文学与艺术体系的探索,开始要求从本体论角度来理解。与从前的纯印象主义或意识形态的文学批评大相径庭,这股潮流试图把文学作为自足的文化现象来考察。俄国形式主义起初就是未来主义文学流派的理论体现。如:形式主义代表什克洛夫斯基从对立区分的角度探讨诗歌语言与日常语言,这一主张与未来主义彰显诗歌的“无意义语言”完全相符。雅可布逊也是从这一角度着眼于对诗歌语言和日常语言的美学功能和交际功能的区分的。在他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分析中,屡次出现的关键话题就是诗歌语言“聚焦于表达自身”,尽管后来他又提出了语言交流的六个因素及其六个功能,全面覆盖了信息、作者、读者、环境、接触、意动这六个方面,但在具体的文本分析中,他却始终坚持语言的“诗性功能”优先论,寻找属于文学固有的“文学性”本质。

雅可布逊的诗歌理论来自于形式主义诗学,同时又是形式主义诗学在境外的延续和发扬者。如果说早期对文学的内部规律及其话语的诗性本质的探讨是雅可布逊诗学一直坚持的主导思想,那么从语言学和符号学角度来进行诗学研究则使雅氏的新诗学范式(语言学诗学)日臻完善。雅可布逊的漫游式生活造就了他多元的学术视野。在他不断自圆其说、日趋成熟的研究中,不但有着感性的美学思想也有理性的科学范式;不仅有诗学理论建构还有充分的诗歌分析做实践验证;不仅运用语言学、符号学分析诗歌,还结合神话学、病理学原理建立起诗学普遍模式。正是对诗歌语言和日常语言的二项对立的再思考让雅可布逊看到语言学和文学的结合点,从而打破了在此之前存在于语言学和文学之间的壁垒,也对早期文学语言二分法中的自相矛盾进行了纠偏。这是一次伟大的跨界研究尝试,当然既带来了巨大影响,也引发了诸多的争议和批评。或许正因为语言学中科学和理性的一面使他的诗学研究显示出独自而排斥了对话。

从这一角度看,巴赫金的思维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已接近20世纪一些新范式理论家,同样采取基于语境的研究方法。这就形成一种看法:巴赫金既然反形式主义,似乎就是反雅可布逊的。其实,这一现象并不完全符合事实,因为巴赫金对形式主义的批评主要针对未来主义的文学自足观和纯形式观。

在此,我们看到了巴赫金赫赫有名的对话理论的源起:巴赫金自己称对话理论为“超语言学”。这种对话――超语言学与雅可布逊的自指性――投射理论之间显然有着密切且紧张的关系。二者都赞同施语者、信息和受语者在功能、结构上是独立的因素。所不同的是,雅可布逊坚持某些信息,特别是诗性信息具有不变的内在结构;而巴赫金则把关注重点转移到对双方共享的情景状况上:所有的词语,无不散发着职业、体裁、流派、党派、特定作品、特定人物、某一代人、某种年龄、某日某时等等的气味。每个词都散发着它那紧张的社会生活所处的语境的气味;所有词语和形式,全充满了各种意向。词语不可避免地会带有在上下文语境中得来的韵致(体裁的、流派的、个人的)。

由此可以看出,巴赫金正是在批判形式主义的基础上提出对话性理论的。他专门研究了长篇小说话语的“双声性”,特别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复调性”进行了独创性探索。如果可以把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对话性”视作材料的复杂性,那么小说的对话性就类似于诗歌中的多义性,绘画中的无对象性和音乐中的复调性。而在巴赫金看来,小说的双声或对话和诗歌的多义又有所不同:小说的双声话语是双重意义和多重意义的,而诗歌话语的多义性则是比喻的或象征的,需要明确意识到的,但绝不是对话性的。诗歌中重复性意义满足的只是一个声音,一个重心系统,它象征的是一个统一体,以及与自己相同一的声音。在他看来,诗人所遵循的思想,是只有一个统一的又是唯一的语言,只有一种统一的独白式封闭的话语。

所以,诗歌是单语的、独白的,没有其他声音,诗人的意识是独立的;而小说则是多声的、社会的,声音就是意识。如果从这一角度看雅可布逊的诗歌语言的自足性,或许也就不难理解了。

学界之所以误认为巴赫金是反雅可布逊的,主要是因为雅可布逊在2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探讨诗歌语言理论成果的确是建立在未来派创作思想基础上的。然而,纵观巴赫金对形式主义的批评我们发现,巴赫金并没有直接针对雅可布逊的诗学进行批评,他批评的不过是形式主义与未来主义太过相像,针对的也是未来派和形式派共有的缺陷,而不是侨居于布拉格的雅可布逊本人的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雅可布逊的《普希金诗歌神话中的雕像》(1937)确实是针对巴赫金批评形式主义诗歌分析法撰写的一篇极具特色的文章。而后来他在《语言学与诗学》(1960)中提出的“聚焦于信息自身”的“诗性功能”,以及针对读者一对象提出的“交流功能”等概念,确实是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相对立的。与雅可布逊从符号层面解释文学语言材料独特性有所不同,巴赫金所关注的是文学的“审美客体”,即言语交际领域所体现的“他者”层面,他所力争解释的是这个层面上所无法解释的小说语言的独特性。虽然二者都关注语言艺术的结构问题,但巴赫金的研究侧重于“审美客体”建构(архитектоника)的结构层面,这就与身兼语言学家的雅可布逊建立在“布局”这样的结构层面的诗歌观念有所不同。我们知道,早期形式主义诗学,一度陷入纯音响即纯形式研究的歧途,而雅可布逊的诗学研究的特点却在于他始终都把意义问题当作诗学研究的目的所在,而注意探讨诗语外在的音响层次与其内在意义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与巴赫金坚持认为语言学是诗学的辅助性领域的观点并不矛盾。从这一点上看,雅可布逊和巴赫金的语言艺术理论既相互对立又互为补充。下面就看他们是如何互补的。

三、批评与反批评:两种语言艺术理论的殊途同归 尽管巴赫金对于形式主义始终持有批判态度,但巴赫金与雅可布逊的理论思想之间却有着诸多的相通性。一般认为二者都起源于形式主义,都试图突破形式主义的局限性:一个超越了形式主义,一个发展了形式主义,并且都为形式主义(乃至结构主义)文论作出了贡献。雅可布逊在从形式主义走向结构主义的同时一直都没有背离形式主义根基,而巴赫金也被称作是终极的形式主义者,有人甚至说他的研究才真正符合了形式主义最终的目的。因此,两人尽管在理论上有着多种分歧,但从根基和目标而言却是相通的。他们对诗歌和小说两种不同语言艺术的探索,有着共同的形式主义起源和结构主义思想宗旨。下面我们将尝试从三个方面分别验证二者的相通性。

1 语言和体裁的关系

雅可布逊提出,诗歌主要是依赖于语言的相似(选择)轴的操作来实现的,因此隐喻是诗歌的主要特征;而散文(小说)则恰恰依靠组合(毗邻)轴上的操作得以实现,因此换喻才是这类体裁的主要表现手段。无独有偶,巴赫金也持有同样的看法,他同样认为小说与毗邻轴关系密切,与选择轴的关系要疏远一些。如果说前面所提到的雅可布逊和巴赫金的分歧之一是他们对于文学批评中的语境的态度,那么可以说雅可布逊并非否认语境,他只是认为在诗歌中语境的作用并非主导。如:他曾把史诗看作是一种靠近毗邻轴的体裁,因为史诗作者不是以表达自己思想为主而是侧重对历史发展的记录,因此作者实际上和读者都是在听说历史的讲述,他们共享着一个毗邻轴。雅可布逊对史诗的认识与巴赫金对小说的认识可谓异曲同工。巴赫金在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时,指出小说作者和创作语境之间有着对话,隐含的作者声音和人物之间也有着对话,而作者和读者之间还有着对话。虽然读者的回应是无声的,但是这种回应似乎通过某些形式的反馈而使作者得以感知,而读者的反馈在文本之间又生成了对照关系。而在雅可布逊的史诗论述中,作者作为听话者聆听着语境的讲述,这便对应了巴赫金的第一层对话关系,亦即作者一语境关系;此外,作者和读者通过文本这个介质共享同一个语境,因此读者的无声反馈可以和文本形成比照,反映出二者对同一种感知对象的不同认识,如对于语言交流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体验,这就相当于巴赫金对话理论的后两层关系。

巴赫金与雅可布逊在文学体裁的看法上基本相同。巴赫金指出:统一的语言这一范畴,是语言的组合和集中的历史过程在理论上的表现;是语言的向心力的表现……它都同实际中杂语现象相矛盾。但与此同时,统一的语言又是克服杂语现象的力量,是保证起码的相互理解的力量。

也就是说,在语言中,与向心力同时起作用的还有一股离心力,而“统一的语言”正体现着语言和思想的具体组合与集中的力量,它具有颠覆异质语言和思想的性质,形成多语和各种思想的内在对话性。既然小说通常能反映并关注“统一的语言”的更迭现象,因此它无疑成为理解现实、感知现实的重要元素。但巴赫金认为,“长篇小说和相近的艺术散文体裁,历史上却是在分散、离心的轨道上形成的。”而在诗歌中,语言和思想所具有的组合和集中化的向心力已形成一股洪流,在这股洪流中孕育着诗歌体裁的主流类别。进一步地说,尽管小说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却不能把它排斥于诗作之外,但依托语境的小说促使语言和思想规范在文学历史的不断发展中产生了缝隙,从而不断分裂、演变;而诗歌体现的恰是语言和思想具有的组合、集中化的力量,是主流因素,而不易具有异化的能量。诗歌“在语言中是直接表现自己的”;诗歌话语是“自满自足的,并不要求在自身之外一定得有他人的表述”。巴赫金这种对小说和诗歌体裁的判断分明是与雅可布逊不谋而合的。

上述分析表明,在对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和小说)以及作者、读者、语境的基本认识上,雅可布逊和巴赫金并无实质性差异。有学者甚至认为巴赫金对诗歌和小说功能的差异性区分很像是雅可布逊对二者区分程式的翻版。

依据雅可布逊所言,诗歌的魅力在于它依托于语言的选择轴,有着隐喻性。诗歌语言凭借着声音的相似、语法对等的相似创造了词语之间的隐喻关系,从而模糊了话语意义。这种对意义的模糊从非文学语境角度是无法解决的,因此诗歌中外部语境只能退居其次。事实上,诗性的确不依赖于意义的指称,形式上的对称、押韵、照应才是引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的主要手段。这种隐喻关系“使诗歌有着质疑并动摇符号和指称之间关系的能力,因此诗歌才是转换点,在该点上文学向着和语言一意识形态规范相背离的方向转变,并且它具有颠覆规范的能力”。

2 文本与语境的关系

雅可布逊和巴赫金后来都从结构主义出发,认为现实是一个相对的、不稳定的存在,现实并非实体而是通过观念、意识形态乃至符号系统建构起来的存在。不过对于现实是如何建构的,二者却纷说不一。巴赫金学派认为文学作者建构了特定环境中的社会、意识形态和语言,文学作品反映了现实环境;雅可布逊则认为文学作为语言符号,所构建的现实只是一个可能存在的层面,文学文本(主要是指诗歌)就是一个多层次的环境,它独立且能涵盖和反映诗人个性及世界观。很明显,在雅可布逊和巴赫金之间有着关于符号与现实谁屈从于谁的分歧。以帕斯捷尔纳克散文为例,雅可布逊没有像分析赫列勃尼科夫、马雅可夫斯基等人的未来主义诗歌那样运用以符号为中心的分析方法。帕斯捷尔纳克的散文创作正值普遍突显符号自身的诗歌时代,这或许就是巴赫金所言的散文的异质性所在。雅可布逊也明示了帕斯捷尔纳克的创作方式与革命时期的俄国岁月有着因果关系,即动荡不安的社会和混乱的意识形态对帕氏的散文创作所起到的作用:

尽管那个年代有着意识形态上的混杂……帕斯捷尔纳克的诗歌成就很大部分却要归功于那个特殊的时代。这一点体现在他的创作中,他不但用创新的手段持续不断地消除着客体存在,而且重建了艺术语法。

这就是说,雅可布逊一方面肯定了帕斯捷尔纳克散文中不可回避的客观语境功能,另一方面也发掘出帕氏散文所反映的另一个诗学事实,即散文的诗化及被诗歌文化浸染而呈现出的独具一格的文学性。这意味着,帕氏的散文艺术在消除或模糊客体的存在,拒绝让环境成为主导因素,拒绝让符号服从于现实。 雅可布逊认为文学家并不情愿受到外界所指的控制,而是自主地用自己的方法来处理符号和指称的关系。而对于巴赫金来说,文学家在非文学语境中“找寻自己的方向”,批评家就要找寻这样的方向,把语境因素融入到语言艺术的解释中。巴赫金的观点实际上肯定了语言对环境的服从。雅可布逊则认为:我们当然可以去寻找不同现实层面之间的一致性,也可以从一个现实层面的真实情况推导出其他层面的状况――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多维现实投射到一个平面上去。但是如果把投射结果当作现实本身,或者忽略单个现实层面上的特征结构和自主运动,那就是错误的。

我们以为,雅可布逊的诗学理论和巴赫金的小说理论在现实和文本关系研究上发生着交叉。我们可以在不同风格、不同派别的作家作品中找到重复出现的主题,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帕斯捷尔纳克都以童年为主题,阿米斯的小说和拉尔金的诗歌都以社会伦理道德为主题。但是我们却无法确定究竟是体裁特征决定了文本一语境关系,还是诗人生活或者非文本状况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雅可布逊关于艺术和现实的论述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3 艺术和现实的关系

雅可布逊在不止一篇文章中表达了以符号为中心的创作原则和现实屈从于符号的观点。其中“神话”一词就是最能说明他对(艺术)符号与现实关系看法的关键词之一。在《普希金诗歌神话中的雕像》(1937)一文中,关于神话的特性,雅可布逊这样写道:一种恒定的具有组织功能、凝结功能的因素,在诗人作品中充当了多样的一体化的工具,并且在这些作品中打上了诗人个性化的印记。

这意味着,神话作为一种艺术符号,更多表达的是一种象征意义,它不具有现实性。以普希金为例,诗人对雕像的迷恋形成了关键的基点,从这个点向外扩散,衍生出一系列的作品。雅可布逊称这种因素是文本中的主导性因素,它对文本结构的形成和文本的诗性功能有着掌控作用。并且由于神话因素的存在,使得个别文本和诗歌总体语言之间总是保持着某种关系。

雕像对于普希金而言是一种复杂的符号,是生活轴和创作轴的交接点。雕像的建成往往伴随着政治和军事事件,而在普希金的时代政治事件频繁,因此雕像即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雕像的长期存在使这种纪念性的符号显得既稳定却又生动。雕塑符号在普希金的创作中恰好反映了象征(诗性)意义和指称功能之间的对抗。从这点而言,雅可布逊对赫列勃尼科夫的评价似乎可以同样运用到普希金身上:赫列勃尼科夫对象征世界的贯彻非常全面,因此对他而言,每一个象征、每一个造词都具有完全的独立现实性。也因此,它和任何外界客体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这种客体的存在问题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很明显,雕像看似反映了现实,但它更大的作用却是消除了符号的内在二元性,继而模糊了符号世界和客体世界之间的边界。18世纪的彼得借助后人为他塑造的铜像得到“永恒的沉睡”,在此二者之间有着等同关系。而在作为凡人之身转瞬易逝的彼得和彼得雕像的恒久存在之间有着矛盾关系:等同关系和矛盾关系同时作用,让人感受到雕塑人物的生命在纪念雕像中得到了延续。

雅可布逊独具慧眼地发掘出普希金对雕像的处理手法,并肯定了这种符号的独特意义:它关系到把一种文学体裁――诗歌转化为另一种艺术模式――雕像。一座雕像、一首诗,甚至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一个特殊的符号:关于雕像的诗歌就成为了关于符号的符号,或是关于图像的图像。在关于雕像的诗歌中,符号(能指)成为了主题或所指的客体(所指)。

普希金诗歌作品中雕像的象征意义时至今日还对俄国诗歌发生着影响,这种符号以其自身的表达而指向其自身。令人赞叹的是,雅可布逊用含蓄的方法而不是硬性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在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动荡的时代,会涌现出大量的诗人和文本,这些文本突显了符号的具象性和不易变更性。在此我们看到了雅可布逊以诗歌为基础的语言艺术发展史观。

结语

雅可布逊与巴赫金关于语言艺术的探讨同始于20世纪20年代。他们对语言艺术的本质、文学演变和发展历史,以及文学体裁与话语、文学内容与形式、艺术符号与语境的关系等方面的看法有着许多差异。巴赫金与雅可布逊关于文学语言的争论看似是一个学派取代了另一个学派,而实际上却是一个对另一个的延续。而且,在两种理论之间存在着观点上的相通性和互补性。我们以为,对雅可布逊钻研的独白话语理论和巴赫金青睐的小说对话理论进行对比考察,厘清二者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同时发掘这两种语言艺术观念的共性特征,对于理解雅可布逊和巴赫金两位理论家在世界诗学史上的贡献和地位具有启示性意义。

法国学者托多罗夫在总结巴赫金和雅可布逊的学术生涯之际曾对他们的生活背景、性格因素及由此衍生的不同世界观和诗学观念进行过有趣的对比。在此,我们也不妨借用托多罗夫对二者的评价来补充说明20世纪里诗歌和小说两种语言艺术理论的差异性及互补性:巴赫金的文学研究主要围绕小说体裁、尤其是小说中各种意识之间的对话和语言的狂欢化而展开,但他在个人生活中,却因为政治和生活原因没有什么朋友,为了安全他尽可能把自己隐藏在众人之中,满足于边缘化的生活,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对话,也不参与任何实际的狂欢;而雅可布逊则钟情于独白的诗歌,因为诗歌不面对任何具体读者,它不在意回答和应和,而是等待鉴赏和沉思。在个人生活中,雅可布逊却常常是各种聚会的召集人,在热闹喧嚣的酒吧里与朋友的交流常常激发了他思想的火花。这两位俄罗斯思想大师的生活与学术构成了某种奇妙的对应和补充关系,他们的学术不仅仅是文字的工作,而且是生命状态不可或缺的另一半。总之,雅可布逊的对话的、交往的、全身心面对他人的生活,恰好补充了他的独白和物化的言语和文学观;而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补偿并照亮了他的生命。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20世纪90年代德语文坛的作家群现象
发布时间:2022-07-29
摘要:20世纪90年代,文学已经成为一门产业而迅速地市场化。初登文坛的年轻作家们,为了能够顺利开始自己的文学创作道路,于是在自己同代人中间寻找归属感和群体意识,以群体的姿态亮相。同时,为了引起批评界和公众的更多关注,有些......
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在20世纪的多向展开
发布时间:2023-06-17
【 内容 提要】马克思主义 艺术 生产论是接受美学重要 理论 来源之一,接受美学在某种意义上是对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的借鉴与转换;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在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那里得到了深入 研究 和大力弘扬,西方马克思......
论20世纪初期“美术革命”思潮
发布时间:2022-11-09
论20世纪初期“美术革命”思潮 论20世纪初期“美术革命”思潮 论20世纪初期“美术革命”思潮 一、 引言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20世纪初期,中国存在许多值得认真反思与研究的艺术现象,其中之一就是美术思潮......
走进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南北摄影艺术
发布时间:2022-11-28
陈万里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摄影艺术实践者,更是一位成功的摄影活动家。他先在北京组织成立摄影自学团体光社,开展各类摄影作品展览会,促进摄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而后他南下上海,与郎静山等人一起组建中华摄影学社,带动促发全国美术摄......
论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喜剧精神
发布时间:2023-02-10
论文 关键词:狂欢化 喜剧精神 喜剧思维 论文摘要:巴赫金植根于中世纪诙谐文化和拉伯雷创作实践的狂欢化理论,蕴含了丰富的喜剧美学思想,提出了许多新颖独到的见解,把握住了喜剧精神的本质和精髓,使“狂欢化”成了喜剧的......
20世纪初东北文言文学话语转型与新变
发布时间:2023-03-17
摘要:作为社会生活现代化的一部分,20世纪前期的东北文学话语爆发式地发生了变化和创造,来自传统、西方、地域的多种体系的文学话语交鸣共处,使东北文学在一段较短的历史时期内经历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话语实验,在地域、时代、历史、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做出了新的文学选择,回应了历史与时代对东北文学的吁求。《点金术》、《出人意外》、《家庭革命》三文本中体现出的话语选择历程,虽然有欠融会贯通,但也颇有历史意蕴,它们.........
米克哈伊• 巴赫金
发布时间:2023-03-24
巴赫金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共同点在于对 历史 和 社会 领域的关注,人类行为和思考的方式(换句话说,就是关于主体的形成问题),以及语言作为意识形态的中介。对巴赫金来说,与对阿尔都塞一样,语言本身(从形式到 内容 )总是意识形......
论二十世纪汉语诗歌的艺术转变
发布时间:2022-12-21
内容提要: 本文从中国新诗的诞生与八十多年来几次大的转变中, 勘察现代汉语艺术建构的境遇。文章认为, 新诗发展的成果, 主要表现在现代隐喻结构的形成———诗意语言对灵魂和生命的家园的抵达; 而对新诗体形式的一再误读, 则酿成了世纪的......
浅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电影
发布时间:2023-06-05
浅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电影 一、中国电影初起步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中国最早的影片《定军山》,这部影片采用的是照相式的拍摄方法,露天的戏台子,用自然光、固定摄影机位进行记录,影片基本上是对舞......
论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的几点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19
马克布洛赫( Marc Bloch,18861944) ,法国历史学家,年鉴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布洛赫两次参加世界大战,并在二战中写下了《历史学家的技艺》一书,这是一部史学方法论著作,可惜的是书未杀青,布洛赫却赍志而殁了。《历史学家的技艺》虽......
论二十世纪汉语诗歌的艺术转变(1)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本文从中国新诗的诞生与八十多年来几次大的转变中,勘察现代汉语艺术建构的境遇。文章认为,新诗发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现代隐喻结构的形成———诗意语言对灵魂和生命的家园的抵达;而对新诗体形式的一再误读,则酿成了世纪的缺憾。......
论20世纪中国地方国家政权的内卷化(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4
内卷化(involution),又译为“过密化”,是近年来在中国社会学研究领域被认为“和中国社会的某些特色联系密切且使用频率较高、影响较广泛的概念”,1这一概念随着黄宗智研究20世纪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著作《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
想象催生的神话——巴赫金狂欢理论质疑
发布时间:2023-04-29
【 内容 提要】本文认为,巴赫金的狂欢 理论 有着重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缺陷,其文化根基, 历史 依据和逻辑过程都存在疏漏。巴赫金不是客观地而是按照自身理论展开的需要描述狂欢节的状况及其在 社会 生活中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完成......
20世纪西方企业财务管理
发布时间:2023-01-09
20世纪西方企业财务管理 20世纪西方企业财务管理 20世纪西方企业财务管理 财务学已成为经济管理界最热门的领域之一。1990年,三位美国财务学家因其在财务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西方财务学主要......
浅谈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与大众文化
发布时间:2023-04-09
论文 关键词:巴赫金 狂欢化理论 大众文化 论文摘要:国内学界对巴赫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话理论、复调小说与狂欢诗学。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成为大众文化研究的热门话题。从理论发生学角度看,狂欢化理论并......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本科俄语视听说教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12-21
摘要: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又名“复调理论”引发了20世纪的“巴赫金热”。本文在阐释巴赫金对话理论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并揭示了该理论对本科俄语俄语视听说教学的巨大指导意义。 关键词:巴赫金;对话;俄语视听说教学 引言 2......
浅析20世纪中国的日语教育发展
发布时间:2022-12-02
浅析20世纪中国的日语教育发展 一、在对“西方近代文明”的 寻找中应运而生,在自我革新和抵抗防卫中展开的日语教育十八世纪后半,随着美国独立,西洋列强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原料和劳动力市场的视线由南亚向东亚转移。当中日两国都在西欧的......
论析20世纪西方的文化批判
发布时间:2022-12-18
论文 关键词:文化批判;理性;价值取向;技术理性 论文摘要:文章以20世纪的西方批判理论为主要考察对象进行具体的分析,分析了生活世界理论派、人本主义批判理论派和后 现代 主义派各自的文化批判理论在发现文化危机,认真反思各派......
20世纪西方现代美术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31
一、梵高绘画中朴素的题材梵高的创作主要选取质朴的农民、带有大自然气息的物象作为绘画题材。经历了各种磨难和痛苦的事情之后,在以后的艺术生涯中他热衷选取质朴、自然的风景。像他画过的向日葵、麦田、鸢尾花等,运用他敏锐的艺术感知力深情地、细致地描绘,这些大自然和生活中的景象给梵高一种洋溢着生命的热烈、饱满的感觉,他也因此被称为“画家中最纯粹的画家”。梵高对农民、对田野生活、对乡村田野风光有着极高的热情。在.........
论20世纪中国地方国家政权的内卷化(1)-行政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16
内卷化(involution),又译为“过密化”,是近年来在 中国 社会 学 研究 领域被认为“和中国社会的某些特色联系密切且使用频率较高、 影响 较广泛的概念”,1这一概念随着黄宗智研究20世纪中国 农村 社会变迁的著作《长江三角洲小农家......
收藏:维特尔斯巴赫家族
发布时间:2023-05-15
伦敦佳士得不久前推出了一场西班牙巴伐利亚费迪南亲王家族的艺术品拍卖,其中包括阿方索十二世青铜马术铜像、菲利普・德・拉斯洛(1869~1937)绘制的西班牙王后维多利亚・尤金妮亚(1887~1969)执扇半身肖像、英国银器,以及来自中......
简评《 20世纪中国哲学论要》
发布时间:2023-06-27
郭庆堂教授等著的《20世纪中国哲学论要》一书,2013年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论要》分析论述了20世纪在中国产生、流行并为中国人所诊释、理解的各种重要哲学思想,包括中国自身产生的和来自外国的各种派别、思潮、思想体系和......
为什么毕加索是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
发布时间:2023-02-18
毕加索是一位真正的天才。跟穷困潦倒的凡・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看到自己的作品进入卢浮宫的艺术家。 在今天,毕加索仍为世人热议,不仅是因为艺术,更重要的是这位天才带来了艺术之外的启示。西方......
狂欢式的世界感受·巴赫金文化诗学的哲学层面
发布时间:2013-12-18
关键字:文化诗学 狂欢 世界感受 巴赫金在阐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拉伯雷的怪诞现实主义同民间狂欢化文化深刻的内在联系时,特别强调民众狂欢式的世界感受对这两位作家创作的 影响 ,并且把这种狂欢式的世界感受当作一种......
20世纪后半叶的西方文论主潮
发布时间:2023-03-07
20世纪后半叶,西方文论出现了注重 社会 性和文化性的新走向,诸如女权主义文论、解构主义文论、后 现代 主义文论、新 历史 主义、后殖民主义文论、文化 研究 、生态批评等,在全球化语境中,成为西方文论前沿话语与最新走向。这些与......
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文艺运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7
摘 要 黑人文艺运动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纽约的一场重要文化运动,在纽约黑人文艺运动的众多活动中,非裔美国艺术家围绕着博物馆展开的斗争格外引人关注。黑人文艺时代,一些非裔美国艺术家在不同场合发声,直陈其被冷落和轻视的地位......
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的语法差异性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艺术语言;科学语言;语法单位;差异 论文摘要: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在语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试从语素、词、短语、句子和句群五级语法单位的角度。对其作了比较研究。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相比,在词一级语法单位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政策剖析
发布时间:2023-06-21
编辑。【摘 要 题】世界近 现代 史研究 【关 键 词】社会问题/社会政策/社会思想观念 【正 文】 19世纪上半叶美国进入了 工业 化 时代 ,随着工业 经济 的 发展 ,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转型。同时也出现了许......
20世纪最后一 次日全食
发布时间:2016-04-22
1999年的今天,地球上出现了日全食,这是20世纪最后一次日全食。日全食,大家一生中可能会看到好几次,咱们就不讲科学上日全食是怎么回事了,这个在中学课本中都讲过。现在只跟大家讲一个有意思的东西。大家知道古时候的人类对宇宙、......
试论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要:男尊女卑是一种由来已久的思想观念,这种关于性别歧视的思想观念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根深蒂固,并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方方面面的展现在了我们的语言中。本文就从称谓、构词、语义、谚语这几个方面探讨一下中英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关键词:汉语英语语言性别歧视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2-0-01语言是人们表达自己思想的主要载体,能够真实的反映一定时间范.........
20世纪的清代财政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提要】20世纪的清代财政史研究,按照其研究进程,可划分为20世纪上半叶和20世纪下半叶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总体研究情况,反映了20世纪清代财政史研究的特点与得失。 在20世纪的中国财政史研究中,(注:近年也有新的财......
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历史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2-12-12
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历史研究综述 一、导言美术教育作为艺术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培养手段,是把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注意学生的智力开发,培养学生感情和发展学生能力的教育。而且美术教育在培养人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人的艺......
20世纪的晚清财政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7
" 20世纪的晚清财政史研究,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存在着一些阙失,值得认真回顾和总结。在已经发表的有关学术史综述中,对晚清财政史的研究涉及很少,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本文在总体回溯的基础上,重点缕述几个重要的专题研究......
两种语境下东巴舞蹈象征性的呈现
发布时间:2023-05-02
一、东巴仪式中舞蹈的象征 东巴仪式中的舞蹈,仪式中的东巴舞是这样一种舞动:东巴紧摇板铃板鼓,怒目圆睁,时而跳跃旋转,时而翻腾倒地,他为冲破人类空间,为生产生活的既定秩序而舞,为人神对话而舞,为天为地而舞,这种超凡脱俗却真......
关于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演变及思考
发布时间:2023-05-26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国家关系 控制与反控制 国际主义 国家利益 集团结盟 独立自主 论文摘要: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演变经历7密切合作、分化改组、缓和调整等几个重大的历史时期。反思这段历史,总蛄其中的经验教训,对新世纪......
语言的艺术
发布时间:2022-09-08
摘 要: 赵本山的小品受到了大众的普遍接受和欢迎,根本原因是它给大家带来了欢乐,而这欢乐的载体是语言。艺术化的而语言成就了赵本山小品独特的魅力和长青的生命。 关键词:赵本山小品 语言 艺术 赵本山的小品连续十六次荣获“......
理论与方法:新世纪文学语言研究之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4
理论与方法:新世纪文学语言研究之研究 本文试图对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文http://wWW.LWlm.Com学语言的研究状况做宏观扫描、深度观照和焦点透视。 本文的取材范围是2000年至2010年国内发表、出版的有关文学语言的研究成果,以论文为主,兼......
论艺术语言审美化的言语形式
发布时间:2023-02-03
摘 要:艺术语言是遵循情感逻辑变异化的语言,是作者和读者去感受和体验的意识活动及审美过程,以其变异性和“有意味性”组成了艺术语言审美化的言语形式,具有外在的形式美和内在的诗意美。 关键词:艺术语言 审美 形式美 诗意美 ......
论20 世纪末美国影片中的暴力美学
发布时间:2023-03-31
一、暴力与暴力美学 暴力与美学一经融合便在世界影坛引发了轩然大波,这两个看似完全不能相融的个体吸引了许多电影人和观影者的目光,同时,这种独特的美学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各国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相比于众说纷纭的暴力美学......
20世纪拉美文学的二重选择
发布时间:2013-12-18
巴斯康塞洛斯的“宇宙种族”说包含着一种模糊的“本土全球化”意念,这与源远流长的美洲主义思想一脉相承。对巴斯康塞洛斯而言,拉丁美洲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可以划等号的。由于种族构成和对一切先进思潮的兼收并蓄,拉丁美洲成为了一个名......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封建色彩
发布时间:2023-05-29
关键词:日本帝国主义;军事色彩;封建色彩 一、资本集中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甲午战争所获得的赔款更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轻工业发展非常迅速,重工业部门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1896年末“......
巴赫的音乐神学
发布时间:2023-04-03
巴赫的音乐神学 巴赫的音乐神学 音乐论文 更新:2006-5-15 阅读: 巴赫的音乐神学 引 言 歌德有段对巴哈音乐的评论十分精辟∶「就如永恒的和谐自身的对话,就如同上帝创造世界之前,在心中的流动,我好......
“宗教大法官”与巴赫金的诗学问题
发布时间:2013-12-18
【 内容 提要】本文结合诗学和宗教 哲学 两个维度,通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一个重要章节的 分析 ,以具体文本验证巴赫金复调 理论 的解释力,探究其理论缺陷的根源,并提出以“二律背反”作为陀氏复调小......
略论《尔雅》的语言学价值
发布时间:2022-11-24
略论《尔雅》的语言学价值 总体说来,中国古代语言学研究主要的特点有三:第一,研究对象是文字,不是语言。第二,研究目的是为解经服务的。第三,研究成果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 上述三点可以认为是中国古代语言学研究的特点,亦可......
试论广播的语言艺术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 要:本文拟从美学的角度对广播电视节目有声语言的艺术魅力作一个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广播电视节目;语言;艺术 我国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已越来越受到听众或观众的......
关于语言的艺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7-12-22
语言的艺术或是用简短的语言凝练了生活的真谛,或是触及到社会中的焦点问题,给人们以某种感悟和启示。下面是关于语言的艺术论文,欢迎阅读。文学被称为“语言的艺术”,而文学作品中的譬喻。则堪称是“语肓艺术中的艺术”。而对于譬喻的巧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没人能如钱钟书先生一样创制出如此令人日不暇接的妙喻来。并且,钱钟书先生除了在小说中巧妙运用譬喻外,还发表了许多以“比喻”为标目的学术著作。这.........
新世纪文艺人民性的理论探讨
发布时间:2023-06-12
文艺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与中国当代文艺实践紧密结合的产物,继承丰富与发展了这一重要理论原则,提出了在新的时代语境中,特别是在市场经......
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中的荒诞
发布时间:2023-04-11
摘要:荒诞是西方现代文学的主要概念之一,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种情绪和心理状态,它诞生于20世纪的西方,在现代文学中有集中而深刻的表现。本文从社会、科学、文化、哲学等方面揭示了这一概念产生及变化的渊源,并分析和探讨了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中荒诞的发展状况及其表现形式以及在审美层次上的意义。关键词: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荒诞;反戏剧荒诞作为20世纪西方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独特的现象,并逐渐发展成一种审.........
巴赫的音乐神学
发布时间:2023-07-02
引 言 歌德有段对巴哈音乐的评论十分精辟∶「就如永恒的和谐自身的对话,就如同上帝创造世界之前,在心中的流动,我好像没有了耳、更没有了眼、没有了其他感官,而且我不需要用它们,内在自有一股律动,源源而出。」圣经也谈论到创造世......
教师的语言艺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7-12-22
教师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过硬的语言基本功,能随时随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语言、语音。下面是教师的语言艺术论文,欢迎阅读。[关键词]:教学语言语言艺术教师教师要面向学生有效地传授信息,必须经过语言、文字、造型等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其中教学语言尤为重要。一、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体现在教学语言的准确性、精炼性、逻辑性和系统性。所谓准确性,就是能够正确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语言规范,发音.........
神奇的语言艺术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17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语言变革也越来越深入,对于现代文学形式的影响十分重大。接下来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的神奇的语言艺术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摘要:本文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语言变革的作用与地位进行了阐述,并对困境下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双重构建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现状,对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关键词:语言变革;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影响1前言随着.........
巴赫的音乐神学
发布时间:2022-12-14
引 言 歌德有段对巴哈音乐的评论十分精辟∶「就如永恒的和谐自身的对话,就如同上帝创造世界之前,在心中的流动,我好像没有了耳、更没有了眼、没有了其他感官,而且我不需要用它们,内在自有一股律动,源源而出。」圣经也谈论到创造世......
试析中世纪典雅爱情观的成因
发布时间:2023-03-03
[摘 要]典雅爱情观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文化层面上说,凯尔特神话、基督教、圣母崇拜都对典雅爱情观的形成产生了影响,都应被看做是其源头。而从社会现实的层面来看,贵族婚姻状况、女性地位等现实因素也为典雅爱情观的......
关于汉英两种语言中的“龙”文化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龙 文化特征 文化内涵 [论文摘要]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媒介,蕴涵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龙”在汉英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以“龙”为例,探讨了汉英两种语言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语言作为交际的工......
简析20世纪初英国的“协约政策”
发布时间:2023-04-29
摘要:本文集中分析了英国外交大臣兰斯多恩和格雷的“协约政策”。20世纪初,面对国际局势的变化及英国世界地位受到的挑战,两位外交大臣继续坚持19世纪晚期索尔兹伯里的“有限合作政策”,在调整与传统竞争对手法国与俄国关系的同时......
巴赫的音乐神学
发布时间:2013-12-19
作者:夏履 引 言 歌德有段对巴哈音乐的评论十分精辟∶「就如永恒的和谐自身的对话,就如同上帝创造世界之前,在心中的流动,我好像没有了耳、更没有了眼、没有了其他感官,而且我不需要用它们,内在自有一股律动,源源而出。」圣......
关于我国20世纪50年代民族地区建政工作的两点看法
发布时间:2022-12-31
摘 要: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实行了建政工作。但有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建政工作在汉族和少数民族公民间创造出了一个地理上的二元“空间区隔”,推动了族群向加强其“民族意识”的方向发展。笔者认为民族意识不但没有加......
19~20世纪美国儒学研究概述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近现代美国的儒学研究从19世纪的新教传教士开始,经过20世纪上半期专家学者的探索研究,到20世纪中后期逐步发展成熟,成为海外儒学研究中心。美国学者从西方哲学认识论角度出发研究儒学及其发展,对于儒学向现代转变和现代性的阐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增进了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19~20世纪美国;现代化;儒学研究......
20世纪20至30年代东南亚华文教育的繁荣
发布时间:2022-12-14
[摘 要]20世纪由于国内民族主义的高涨以及国民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鼓励政策,东南亚各国的华文教育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教授课程、师资力量以及学校规模都较之前有了很大的发展。 [关键词]世界大战;华文教育;繁荣 在近代,东南亚的华......
试论《西厢记》的语言艺术
发布时间:2023-07-18
[内容提要]元代戏剧大师王实甫的《西厢记》为了宣扬“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一主题,运用各种艺术手段,使作品形成了所谓“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它那璀灿优美的语言艺术,真可谓“天地妙文”。它代表......
谈墨子辩论的语言艺术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先秦时期,诸侯争霸称雄,造就了大批能言善辩的社会活动家、论辩家,他们的论辩语言各具特色。其中,墨子的辩论,用词准确,语言缜密,堪称百无疏漏,这在先秦诸子中是首屈一指的。本文从墨子辩论语言的表达特色、逻辑技巧两方面......
试论艺术语言产生的心理基础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艺术语言也被称作是变异的语言,它不同与常规语法,它的诞生往往伴随着话语主体内心的情感,艺术语言产生要有心理基础作为铺垫,宣泄感情的心理,彰显个性、与众不同的心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心理,这些心理状态都会促使艺术语......
20世纪中国票据立法的历史经验
发布时间:2013-12-17
[⑤] 其他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均请参见谢怀栻:《评新公布的我国票据法》及后记,载《谢怀栻法学文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341页,342页。[⑥] 参见谢怀栻:《评新公布的我国票据法》及后记,载《谢怀栻法学文选》,中国法制出版......
20世纪中国票据立法的历史经验
发布时间:2013-12-17
而此前,由立法院商法起草委员会起草、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的“票据法原则”也与工商法规讨论委员会提交的草稿“大致相同,惟较简略”,只有十九条。[26] 其后,立法院又于1930年修正通过了工商法规讨论委员会起草的《票据法施行法草......
20世纪罗马法研究中的罗马学派
发布时间:2023-07-18
摘要:20世纪初,在罗马出现了以夏洛亚为中心的罗马法学派,汇集了意大利各地最优秀的罗马法学家,包括彭梵得、德・法兰齐西、阿兰乔・鲁伊兹、贝蒂、格罗索等人,他们采用了多元化的方法论,包括教义学、历史学、语言学、碑铭学等,......
中国20世纪电影文学的发展轨迹
发布时间:2022-12-20
一、 前言 中国的电影剧作诞生在1913年,到20世纪结束己有长达87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电影剧作始终适应着不同时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电影创作与生产流通之需要,在变革中不断拓展,在起伏中曲折前进,在实践中逐步提高。87......
20世纪国际汉学的趋势与偏向
发布时间:2013-12-18
二战前后,海外中国研究截然两分。要言之,前此重古代和文献学(或语文学)方法,后此则重近现代和社会科学(含人类学)方法。这一变化自有其必然与进步,但上升的螺旋之下,也不免曲折起伏,在一定程度上打断了前人由四裔而本土的努力......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2-08-25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20世纪是中国社会发生转型的重要时期。本文对百年来中国哲学的演变历程与时代特征、以及相关的重要人物和文化思潮,在......
20世纪中国票据立法的历史经验
发布时间:2023-01-11
[19] 参见《工商法规辑览》所载“委员会陆梦熊审查票据法意见书”,中华书局1930年版。[20] 财政部金融监理局也起草了一个票据法草案。原文见《工商法规辑览》附录:“金融监理局拟订票据法草案”,中华书局1930年版。[21] 参见《立法程......
调解的语言艺术
发布时间:2013-12-18
民事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作好调解工作对于迅速彻底化解矛盾,节约当事人诉讼和法院司法资源,促进和谐稳定有着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调解工作是通过法官与当事人之间通过沟通进行的,这就需要法官具有一定的语......
20世纪中国票据立法的历史经验
发布时间:2022-11-04
内容提要:中华民国1929年票据法被公认为是一部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可行性的成功立法。其成功主要有如下三个原因:一是北洋政府时期起草了五部票据法草案,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为1929年票据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南京政府在起草票据......
20世纪羌族卫生习俗的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3
[摘要]20世纪羌族卫生习俗的变迁是外因性演变与内因性演变相结合的结果。西医技术与实践在羌区的传播、赤脚医生的选拔培养与回村服务、爱国卫生运动和商品经济的繁荣等外部因素对羌族地区卫生习俗的变迁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羌族地......
论20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女权问题
发布时间:2023-04-10
论文关键词:20世纪 欧洲 现实主义文学 女权 女性文学 论文摘要:随着20世纪西方主要国家女权主义运动的勃兴,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中,女权的繁荣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本文对20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女权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指......
两种梦叙述活动与艺术传达
发布时间:2016-07-28
弗洛伊德对于幼稚的梦如儿童的梦的讨论是他一切关于梦研究的起点,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关于两种梦叙述活动与艺术传达探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前言 梦是一种极具价值的心理活动。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梦者方面的行动......
论20世纪前期新历史考证学的史学建树
发布时间:2022-08-11
[摘 要]20世纪初,在传统史学向近现代史学转变过程中,新历史考证学继新史学思潮后异军突起,成为百年史学思潮递嬗中的重要一环。其中,以王国维、胡适、陈寅恪为代表的史学家,对史学研究进行领域开拓和方法总结,并在研究范式上展开......
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发布时间:2023-06-23
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在历史的年轮刚为20世纪最后的一个十年划上句号的今天,回头考察一下这段历史,......
语文:语言文化的艺术
发布时间:2023-05-16
近年来,中学语文一直是教学改革最活跃的学科,但观点纷纭,做法各异,尤其在新课改下语文课本反复修改,讨论声此起彼伏,大有百家争鸣之势。然而,面对这种情势,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最困惑的还是一线语文教师。作为一门必修......
试析巴赫金对话与狂欢化理论中的人本主义思想内涵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 关键词:巴赫金 对话 狂欢化 人本主义思想 论文摘要:巴赫金的对话与狂欢化理论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本主义思想内汤。巴赫金对话与狂欢化理论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本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对话是巴赫金对人的生存状态及其本质的独到......
中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05
语文是关于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学离不开语言艺术的展现。中学语文课堂要注重语言艺术,展现出语言文字特有的生命力。语文教师要掌握语言的艺术,离不开专业的语言训练,离不开语言知识的积累,离不开教学中语言运用的思考和良好的教学心态。教师需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积累,总结出大量的语言规律,运用多种方式展现语言的魅力,训练自身运用语言的艺术性。笔者深知语言的艺术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日常的.........
论教学布白的艺术
发布时间:2022-10-14
" 在教学艺术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今天,关于教学的语言艺术、非语言艺术、启发艺术、板书艺术等,已有许多研究者进行了生动的阐述,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教学艺术研究的内容来看,教学中布白艺术的研究还没有引起......
论中世纪绘画艺术的演变及其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19
中世纪的文明虽然在后世看来是衰落的、停滞不前的,但是其绘画在外在形式上和情感表达上与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都是不同的,因为频发的战乱和不断的民族纷争,使得中世纪的绘画艺术都具有融合性。中世纪是欧洲宗教最为繁盛的......
论《琵琶行》的语言艺术特色
发布时间:2022-10-08
在语言上,《琵琶行》这一首诗歌对音乐形象的描绘取得高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靠使用具体的比喻;一是靠着的对演奏者意图的揭示和听众感受后的心理反映的描写;三是适当地运用叠字。在诗歌中对音乐描绘给人印象最深的一段是......
试论《西厢记》的语言艺术(1)
发布时间:2013-12-18
[ 内容 提要]元代戏剧大师王实甫的《西厢记》为了宣扬“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一主题,运用各种 艺术 手段,使作品形成了所谓“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它那璀灿优美的语言艺术,真可谓“天地妙文”。它代......
形式理性批判——论20世纪西方形式美学的内在逻辑
发布时间:2023-02-07
形式理性批判——论20世纪西方形式美学的内在逻辑 形式理性批判——论20世纪西方形式美学的内在逻辑 形式理性批判——论20世纪西方形式美学的内在逻辑 内容提要:艺术形式问题是20世纪美学和艺术哲学关注的焦点之......
高中物理教学的语言艺术
发布时间:2022-10-22
物理是一门循序渐进的学科,许多知识前后联系比较大,教师的语言要生动,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知识基础,要使学生经常注意为什么要研究这.........
20世纪中国西北开发思想比较论纲(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28
内容提要 本文从20世纪中国所处的外部环境.从20世纪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从現代化历程在西北演进的角度,力图阐明各时期西北开发思想的内核。揭示前后期西北开发思想的必然联系。比较各时期西北开发思想的异同,从......
语言学理论学习和语言学习
发布时间:2023-01-02
语言学理论学习和语言学习 一、研究http://wWW.LWlm.Com综述 以往研究主要从实证调查和理论探究两方面展开。实证方面有潘之欣、吴庄和文卫平、张铭涧和李忠善等,通过问卷调查等手段发现大部分学生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较......
语文课堂语言艺术综述论文
发布时间:2022-08-01
摘要:人类敞开心扉的交流方式是语言,它也是快捷沟通心灵、抒发人类情感、释放喜怒哀乐情绪的必备工具。语言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语文课堂成效的高低,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淋漓尽致、唯美完善地发挥好语言艺术。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艺术;课堂语言作为语言类的学科,语文教学过程中更离不开语言的灵活运用,它不仅可以有效地传递信息,还是连接艺术和教学的关键纽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艺术价值,把握其对.........
舞蹈中的语言艺术
发布时间:2023-06-24
舞蹈中的语言艺术 舞蹈中的语言艺术 舞蹈中的语言艺术众所周知,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人体动作、音乐、服装、舞台美术、色彩、灯光和情节于一体,主要依靠人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舞蹈与其它综......
向21世纪的管理和管理科学
发布时间:2022-07-24
向21世纪的管理和管理科学 向21世纪的管理和管理科学 向21世纪的管理和管理科学 信息革命将在强化管理功能、改变管理组织、完善管理方法、革新管理思想等方面发生根本变化。21世纪的管理和管理科学,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