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论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的几点启示

论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的几点启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19 02:39:47
论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的几点启示
时间:2023-02-19 02:39:47     小编:马秀娟

马克布洛赫( Marc Bloch,18861944) ,法国历史学家,年鉴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布洛赫两次参加世界大战,并在二战中写下了《历史学家的技艺》一书,这是一部史学方法论著作,可惜的是书未杀青,布洛赫却赍志而殁了。《历史学家的技艺》虽然是一部未竟之作,但其中总结和概括了布洛赫一生的史学思想,书中处处体现了布洛赫反对传统史学、力求建立一套新的史学方法的思想。书中的许多理论都为年鉴学派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总体史观、问题史学、比较史学、跨学科、长时段理论等等,因此有人将此书称为年鉴派史学的宣言书。布洛赫在战时的困境中写下对年轻历史工作者的寄语。在该书的导言中,布洛赫表示他写作此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希望能够对年轻的历史学者有所帮助,希望他们能在前辈们打下的基础上,开拓历史学的广度和深度。身为一名历史学习者,研读完此书,深受启发,从中领会到许多学习研究历史的方法,如倒溯、质疑、理解等,掌握这些史学方法,对提升史学能力大有裨益。

一、倒溯的方法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这是我国古人从历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意在以史为鉴。但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后人之所以能从夏商的覆灭中汲取经验教训,是因为时间中的人与事有前后之分且互有联系。李大钊说,实在的事实,是一趟过去,不可复返的,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发生着历史事实,时间有过去与现在的区别,以所处时段来看,也就有了古与今的分别。布洛赫认为历史是关于时间中的人的科学,时间是历史存在的必要条件,历史的时间一直往前,不可逆转,在《历史学家的技艺》一书中,布洛赫讨论了古与今的双向关系,由古可以知今,由今可以知古。

古与今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上经常被探讨。荀子提倡以近知远的认识方法,中国的史学之父司马迁认为写史除能够究天人之际外还要能通古今之变,如此方能成一家之言。布洛赫说: 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 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知古与知今互为根基。首先,知古是知今的基础。历史上很多事件的影响力十分持久,有些可能一直影响到现世。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史南史之直笔精神在现代史学界依然被称颂和学习。其次,知今是知古的必要条件。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力直接影响着对历史情境的代入程度,对当今生活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过去。我们对过去的认知除遗址遗迹外,大部分是从历代所留文献中获取的,历史的场景已不能再现,若要对过去有切身了解,必须依靠想象力走进历史现场,这种想象力直接来自于现实生活。

由古可以知今,由今可以知古,马克布洛赫在此基础上提出倒溯的历史研究方法,即由已知推向未知。历史的时间是从古到今,由远及近,但布洛赫告诉我们史学工作者考察历史不需要机械地从远考察到近,因为大多数情况下,相对而言,时代愈近,事情就愈清晰。布洛赫认为,若想重构已消失的过去的景象,当从已知的景象开始着手,由今及古的伸出掘土机的铲子。通过现在,窥见广阔的过去,从最清晰的现在入手,由近及远的揭开每个历史阶段的面纱,探寻历史源头。布洛赫举他和亨利皮雷纳在斯德哥尔摩游览时先参观新造市政厅的例子,向我们说明了历史学家不是文物收藏家,历史学家最主要的素质是热爱自己的生活,并且渴望理解生活。史学大师钱穆先生一生治学严谨,在上课时曾告诫学生们既是生活在现代,就不能不懂得现代,但在历史学习中,要懂得从现代往历史中推。历史感的培养并非只有从历史的学习中才能获得,对现世生活的理解与感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历史中的人与事,就像布洛赫在经历了战争后才真正懂得了战争一词的全部含义,在亲身感受了1918年战争胜利的喜悦后才真正理解了胜利的意义。正如陈垣先生在国难当头之际读胡三省的《资治通鉴注》,才真正体会到了胡在书中流露出的亡国之痛,并以此发微,写下了著名的《通鉴胡注表微》。历史学家当对周围的事与物多留心、多观察,若对周围世界漠不关心,只关注过去,只能算是皮雷纳口中的古董迷。

倒溯的历史研究方法基于古与今互为基础,这种历史研究方法之所以能够奏效,本质上在于马克布洛赫所说的在人类本质和人类社会中必然存在着某种永恒的根本性的东西,这或许就是起源的力量,起源意味着本质,不论事物如何更迭变迁,必存在着不变的本质,相当于今日生物学中的基因。20 世纪20 年代梁启超从欧洲游历回来后,对自己过去认同的历史进化观产生怀疑,但他认为有两种历史现象可以确认是进化的,一是人类平等及人类一体的观念,二是世界各部分人类所能所开拓出来的文化共业。这种文化共业当属于布洛赫笔下的永恒的根本性东西。

由古知今,由今知古,过去与现在之间并没有划分明确的界限,以倒溯之法从当代研至古代,探清历史的真相。人的生命是有限度的,但学海却是无涯的,历史研究不能够画地为牢,把自己限定在一定的研究范围。马克布洛赫提出总体史的概念,他说: 唯有总体的历史,才是真历史,要想接近真正的历史,必须通过众人的协作。布洛赫提出的总体史颇类似于我国的通史,都讲求尽可能全面地探究历史事物。但布洛赫所说的总体史与我国传统的通史又有所不同,布洛赫所说总体史更多的是偏向于采用跨学科的方法研究历史,需要多学科分工协作,是建立在近现代学科体系形成基础之上的。我国的传统通史更多地偏向于研究历史要做到纵通与横通,要能触类旁通。如研究史学者,不能不通经学、子学,写史要有通识的眼光以达面面俱到。历史是关于时间中的人的科学,马克布洛赫提倡倒溯的历史研究方法,由已知推向未知,由近至远沿着时光轴溯源而上的探索、接近历史真相。这种研究方法不同于从古机械地考察到今的研究方法,运用逆向思维,打开了历史研究的一条新路径。

二、质疑的方法

毫无疑问,任何一种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怀疑创新的精神。早期希腊哲人喜好对人类生存的世界发问,他们对周围的世界、自然表现出一种极强的求知欲。先哲亚里士多德有句经典的概括: 求知是人类的天性,知识起源于惊异。孟子在读《尚书》的《武成》篇时,认为书中写武王伐纣时血流漂杵不符合事实而说道: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朱子读书十分重视方法,认为读书没有疑问,要使得产生疑问,读书若有疑问,要使得疑问变成无疑。不管是读书学习,抑或是生活,当时时存有一种质疑的精神,带着问题观察,质疑是创新最好的导师。

马克布洛赫与吕西安费弗尔于19 世纪20年代末创建了年鉴学派,这个学派的创建是对以兰克为代表的传统史学进行质疑为基础的。兰克史学曾称霸19 世纪的西方史坛,他关注上层人物与事件,写出的历史更多的是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等。但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20 世纪初的西方世界已发生极大的变化,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社会逐渐的世俗化、民主化及多样化。年鉴学派顺应时代潮流,打破传统史学的桎梏,要求变革传统的史学研究方法,否定传统的英雄史观、神意史观,力求建立新的史学研究范式,提出人民史观。布洛赫老师瑟诺博司是传统史学的一位著名史学家,但布洛赫师古而不泥古,在质疑兰克史学的同时对他的老师也进行了质疑。布洛赫敢于质疑高高在上的兰克史学,向传统史学发起挑战,质疑自己的老师,这种精神当值得后辈们学习。

《历史学家的技艺》一书是布洛赫践行质疑精神的产物。在此书中,布洛赫提出了质疑的史学研究方法。吕西安费弗尔也有类似观点,他认为问题是所有史学研究的开端,也是终结,没有问题,便没有史学。这些都是年鉴学派后来的问题史学理论的重要来源。

布洛赫提出对史料要保有质疑的精神。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没有史料,史学研究将无从谈起,更无从发展与创新。但史料在使用前要辨伪,即使是那些看来明白无误且又极有价值的文献或考古资料,也只有在经过适当的分析之后才能说明问题。[1]51布洛赫认为历史观察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对人类活动的轨迹进行认识。历史留下的轨迹,便是大量的文献资料、遗物遗址遗迹等。对于历史上留下的各种证据,即史料,布洛赫将其分为有意与无意两种。第二种史料对历史研究无疑是更可靠的。但布洛赫告诉我们,对待所有的史料,都不可盲目相信。布洛赫论证了证据在流传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甚至是难以想象到的因素的影响,说明史料的存在具有偶然性。布洛赫以社会动乱与和平两种情况为基础,分析了灾难、动乱有时也会使得历史证据保存,持续的社会和平也并非保存证据的温床,有时反而会使得很多证据无法为外人所知。布洛赫告诉我们合理的怀疑是获取新知的必由之路,但他同时告诫我们,不要过分多疑,否则不仅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还可能导致不必要的结果。

质疑史料的真假是历史研究所必须的。但质疑不能只停留在辨伪阶段,必须由此深入下去,更进一步揭示作伪的动机,这中间也大有文章。布洛赫说:质疑是一种认识工具,应该能在每个特定的事例中比较精确地衡量出或然性的程度。尤其是当今的世界,弄虚作假、谎言惑众之事盛行不衰,科学的质疑方法能够抛弃许多压在人们身上的荒谬问题的重负。质疑问难方法如此重要,但在许多学校的课程中,并没有考据学的一席之地,这是布洛赫担心的一个问题。

学习研究历史,当要定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总结,要好学深思,时时存疑。如钱穆先生讲学问二字,读书就是学,到了发问,做学问要会疑。 读书有了疑问,便会循着问题去解决,才会有心得与体会。学习贵在创作,创作的基础便是要有疑问。但我国传统史学的质疑精神一直不够,孔子说自己编《春秋》是述而不作,司马迁写《史记》也说自己是在述故事。虽也有《汉书》批评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范晔批评班固其议论常排死节,否正直,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轻仁义,贱守节。但这些批评并没有形成体系,直到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我国才有第一部系统的史学批评著作,而且也没有发展成普遍态势。相比之下,西方史学的批判性精神更强,在古希腊,历史学家就意识到历史是调查得来的知识,写作历史就是发现历史,研究历史就是批判历史。梁启超在《新史学》中抨击旧史学有四弊与二病,其中二病即能铺叙而不能别裁,能因袭而不能创作。近代以来,我国史学研究也一直缺乏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从20 世纪初年新史学开始,到近些年十分热门的后现代,我们总在沿袭西方开辟的历史研究道路,缺少探索精神,这与理论思维不强有很大关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冻也远非一日之功,我们应当树立自强和自信的心态,不断进步、开拓、创新。

三、理解的方法

钱穆先生认为史学分为三种,一为考史,二为论史,三为著史。其中的论史,即为对史事的利害与得失做出解释,做出评判。过去的世界永远地关上了大门,不会再打开,今人想获取有关过去世界的知识,要重走过去留下的轨迹,这条重走的路,便是理解之路。对历史做评判之前,如果不加以解释,便会使评判沦为谬论,理解是历史解释的前提。著名学者狄尔泰将理解作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相区别的一个基本方面。韦伯将理解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观察的理解,即对事物表象的理解; 一类是解释性的理解,即对行为动机和意义的理解。历史研究中的理解,当属后者,是解释性的理解,如要评论一本史著,当对作者撰书的动机、目的等深究一番,甚至要对作者本人和书中所记人物做调查与了解,这样对史著的评价才有可能尽量避免一些不公。

理解是治史能力的一种体现,相对而言,对历史人物的思想与行为作出是非判断比较容易,但对其作理解则比较复杂。比如褒扬或贬低路德就要比研究路德本人容易得多,在实际的历史研究中,对前人做到充分理解不是件易事,布洛赫感叹道: 长期以来,史学家就像阎王殿里的判官,对已死的人物任情褒贬我们对自己、对当今世界也未必有十分的把握,难道就这么有把握为先辈判定善恶是非吗?李剑鸣说: 理解先于评价,理解重于评价,理解也难于评价。对过去进行理解面临着种种困难,最大的困难在于时过境迁,今人没有对过去生活的直接经验,不可避免地会依据自己的经验与见识揣度古人,这难免会造成误解甚至曲解。历史学家通过过去留下的文献记载与实物把握前人的世界,但历史留下来的材料也只是当时的人生活世界中的一小部分遗存,这需要史学家充分运用其所学知识,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进入前人的世界,感受他们的生活情境。如研读杜甫的诗,要能体会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否则便不能深入到他的心境里去。如果不能理解前人,就无法做出贴切的解释。因此,正如马克布洛赫所说: 理解才是历史研究的指路明灯。

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 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盖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古人立言作书,均有相关联的动机与情境,但是历史学家生活在一个与我们今日大不相同的世界,他们的行为思想等都已蒙上了一层历史的尘埃,如果不能对他们的思想及行为进行一番了解与同情,只怕是不能明白前人所感所想,要对前人做出贴切的解释也就无从谈起。在西方,理解与解释属于诠释学的范畴,历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将此方法应用于历史研究,并形成一种史学研究方法。如狄尔泰和文德尔班主张以心通意会的态度阅读过去的文本,探索过去的世界。而贝林则提出了情境史学的理念,把自己想象成所要研究的对象,从他的内心出发,像他一样进行思考。了解之同情、情境史学所倡导的研究方法与历史人类学提倡的走进历史现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强调站在前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他们进行透彻的了解。

理解在历史研究中是必然需要的,但要把握好理解中的度,即历史学家必须在当事人的立场和研究者的身份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同情并不是同意,了解也不意味着认可。过度的理解有时甚至会扩大成一种辩护,史学家在理解前人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同情之意渐盛,认同于所研究的对象而迷失了客观的立场,这是不可取的。例如,研究妇女史的学者应当站在女性角度才能更好地解释问题,但若过于同情女性的悲惨遭遇,而构筑了性别对立的史观便不理性了。历史学家在理解过去时,要极力将自己想像成历史的参与者; 而在进行解释时,则应完全超越历史参与者的立场,站在客观的立场来立论。马克布洛赫强调理解的作用,但他从来不提倡过于充分的理解,历史学家无论如何也还是有感情的。理解的历史研究方法固然对我们的研究有很大益处,但若没有适当的度,就会背离初衷,适得其反。

研究一位古人,要了解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学术成就等方方面面; 研究一件事,要研究前因后果,甚至是看似不相关的小事。同样,研究别国的历史也一样是这个道理。如一些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历史,认为中国旧史学没有史学观念,鄙薄东方史学,否认中国传统史学的价值,但这些学者是否真的了解中国的历史,是否研读过大量的中国历史典籍? 杜维运先生将西方史学家分为三类,分析了他们对中国史学不同的态度,一是所谓西方正统史学家,他们蔑视中国史学; 二是西方非正统史家,他们对中国史学了解甚少; 三是西方汉学家,他们对中国史学有时能发表珍贵意见。总体来论,一二类史家对中国史学接触并不多,也不太理解中国史学,但他们却空发中国无史学之类的言论,这样的行为源于他们不理解中国史学。可见,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妄下论断是件极不负责任之事。

评价人与事自然要比理解简单得多,但评价所带的个人、时代色彩也要比理解多得多,往往不易接近历史的真相。历史研究就是不断地接近历史的真相,为达到这个目的,理解的历史学习研究方法必不可少,正如布洛赫所说: 理解包括体验人类千变万化的差异,包括人们之间不断进行的交往。只要这种交往是善意的,就会对生活与科学有百利而无一弊。

论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的几点启示

马克布洛赫( Marc Bloch,18861944) ,法国历史学家,年鉴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布洛赫两次参加世界大战,并在二战中写下了《历史学家的技艺》一书,这是一部史学方法论著作,可惜的是书未杀青,布洛赫却赍志而殁了。《历史学家的技艺》虽然是一部未竟之作,但其中总结和概括了布洛赫一生的史学思想,书中处处体现了布洛赫反对传统史学、力求建立一套新的史学方法的思想。书中的许多理论都为年鉴学派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总体史观、问题史学、比较史学、跨学科、长时段理论等等,因此有人将此书称为年鉴派史学的宣言书。布洛赫在战时的困境中写下对年轻历史工作者的寄语。在该书的导言中,布洛赫表示他写作此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希望能够对年轻的历史学者有所帮助,希望他们能在前辈们打下的基础上,开拓历史学的广度和深度。身为一名历史学习者,研读完此书,深受启发,从中领会到许多学习研究历史的方法,如倒溯、质疑、理解等,掌握这些史学方法,对提升史学能力大有裨益。

一、倒溯的方法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这是我国古人从历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意在以史为鉴。但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后人之所以能从夏商的覆灭中汲取经验教训,是因为时间中的人与事有前后之分且互有联系。李大钊说,实在的事实,是一趟过去,不可复返的,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发生着历史事实,时间有过去与现在的区别,以所处时段来看,也就有了古与今的分别。布洛赫认为历史是关于时间中的人的科学,时间是历史存在的必要条件,历史的时间一直往前,不可逆转,在《历史学家的技艺》一书中,布洛赫讨论了古与今的双向关系,由古可以知今,由今可以知古。

古与今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上经常被探讨。荀子提倡以近知远的认识方法,中国的史学之父司马迁认为写史除能够究天人之际外还要能通古今之变,如此方能成一家之言。布洛赫说: 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 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知古与知今互为根基。首先,知古是知今的基础。历史上很多事件的影响力十分持久,有些可能一直影响到现世。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史南史之直笔精神在现代史学界依然被称颂和学习。其次,知今是知古的必要条件。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力直接影响着对历史情境的代入程度,对当今生活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过去。我们对过去的认知除遗址遗迹外,大部分是从历代所留文献中获取的,历史的场景已不能再现,若要对过去有切身了解,必须依靠想象力走进历史现场,这种想象力直接来自于现实生活。

由古可以知今,由今可以知古,马克布洛赫在此基础上提出倒溯的历史研究方法,即由已知推向未知。历史的时间是从古到今,由远及近,但布洛赫告诉我们史学工作者考察历史不需要机械地从远考察到近,因为大多数情况下,相对而言,时代愈近,事情就愈清晰。布洛赫认为,若想重构已消失的过去的景象,当从已知的景象开始着手,由今及古的伸出掘土机的铲子。通过现在,窥见广阔的过去,从最清晰的现在入手,由近及远的揭开每个历史阶段的面纱,探寻历史源头。布洛赫举他和亨利皮雷纳在斯德哥尔摩游览时先参观新造市政厅的例子,向我们说明了历史学家不是文物收藏家,历史学家最主要的素质是热爱自己的生活,并且渴望理解生活。史学大师钱穆先生一生治学严谨,在上课时曾告诫学生们既是生活在现代,就不能不懂得现代,但在历史学习中,要懂得从现代往历史中推。历史感的培养并非只有从历史的学习中才能获得,对现世生活的理解与感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历史中的人与事,就像布洛赫在经历了战争后才真正懂得了战争一词的全部含义,在亲身感受了1918年战争胜利的喜悦后才真正理解了胜利的意义。正如陈垣先生在国难当头之际读胡三省的《资治通鉴注》,才真正体会到了胡在书中流露出的亡国之痛,并以此发微,写下了著名的《通鉴胡注表微》。历史学家当对周围的事与物多留心、多观察,若对周围世界漠不关心,只关注过去,只能算是皮雷纳口中的古董迷。

倒溯的历史研究方法基于古与今互为基础,这种历史研究方法之所以能够奏效,本质上在于马克布洛赫所说的在人类本质和人类社会中必然存在着某种永恒的根本性的东西,这或许就是起源的力量,起源意味着本质,不论事物如何更迭变迁,必存在着不变的本质,相当于今日生物学中的基因。20 世纪20 年代梁启超从欧洲游历回来后,对自己过去认同的历史进化观产生怀疑,但他认为有两种历史现象可以确认是进化的,一是人类平等及人类一体的观念,二是世界各部分人类所能所开拓出来的文化共业。这种文化共业当属于布洛赫笔下的永恒的根本性东西。

由古知今,由今知古,过去与现在之间并没有划分明确的界限,以倒溯之法从当代研至古代,探清历史的真相。人的生命是有限度的,但学海却是无涯的,历史研究不能够画地为牢,把自己限定在一定的研究范围。马克布洛赫提出总体史的概念,他说: 唯有总体的历史,才是真历史,要想接近真正的历史,必须通过众人的协作。布洛赫提出的总体史颇类似于我国的通史,都讲求尽可能全面地探究历史事物。但布洛赫所说的总体史与我国传统的通史又有所不同,布洛赫所说总体史更多的是偏向于采用跨学科的方法研究历史,需要多学科分工协作,是建立在近现代学科体系形成基础之上的。我国的传统通史更多地偏向于研究历史要做到纵通与横通,要能触类旁通。如研究史学者,不能不通经学、子学,写史要有通识的眼光以达面面俱到。历史是关于时间中的人的科学,马克布洛赫提倡倒溯的历史研究方法,由已知推向未知,由近至远沿着时光轴溯源而上的探索、接近历史真相。这种研究方法不同于从古机械地考察到今的研究方法,运用逆向思维,打开了历史研究的一条新路径。

二、质疑的方法

毫无疑问,任何一种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怀疑创新的精神。早期希腊哲人喜好对人类生存的世界发问,他们对周围的世界、自然表现出一种极强的求知欲。先哲亚里士多德有句经典的概括: 求知是人类的天性,知识起源于惊异。孟子在读《尚书》的《武成》篇时,认为书中写武王伐纣时血流漂杵不符合事实而说道: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朱子读书十分重视方法,认为读书没有疑问,要使得产生疑问,读书若有疑问,要使得疑问变成无疑。不管是读书学习,抑或是生活,当时时存有一种质疑的精神,带着问题观察,质疑是创新最好的导师。

马克布洛赫与吕西安费弗尔于19 世纪20年代末创建了年鉴学派,这个学派的创建是对以兰克为代表的传统史学进行质疑为基础的。兰克史学曾称霸19 世纪的西方史坛,他关注上层人物与事件,写出的历史更多的是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等。但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20 世纪初的西方世界已发生极大的变化,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社会逐渐的世俗化、民主化及多样化。年鉴学派顺应时代潮流,打破传统史学的桎梏,要求变革传统的史学研究方法,否定传统的英雄史观、神意史观,力求建立新的史学研究范式,提出人民史观。布洛赫老师瑟诺博司是传统史学的一位著名史学家,但布洛赫师古而不泥古,在质疑兰克史学的同时对他的老师也进行了质疑。布洛赫敢于质疑高高在上的兰克史学,向传统史学发起挑战,质疑自己的老师,这种精神当值得后辈们学习。

《历史学家的技艺》一书是布洛赫践行质疑精神的产物。在此书中,布洛赫提出了质疑的史学研究方法。吕西安费弗尔也有类似观点,他认为问题是所有史学研究的开端,也是终结,没有问题,便没有史学。这些都是年鉴学派后来的问题史学理论的重要来源。

布洛赫提出对史料要保有质疑的精神。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没有史料,史学研究将无从谈起,更无从发展与创新。但史料在使用前要辨伪,即使是那些看来明白无误且又极有价值的文献或考古资料,也只有在经过适当的分析之后才能说明问题。布洛赫认为历史观察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对人类活动的轨迹进行认识。历史留下的轨迹,便是大量的文献资料、遗物遗址遗迹等。对于历史上留下的各种证据,即史料,布洛赫将其分为有意与无意两种。第二种史料对历史研究无疑是更可靠的。但布洛赫告诉我们,对待所有的史料,都不可盲目相信。布洛赫论证了证据在流传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甚至是难以想象到的因素的影响,说明史料的存在具有偶然性。布洛赫以社会动乱与和平两种情况为基础,分析了灾难、动乱有时也会使得历史证据保存,持续的社会和平也并非保存证据的温床,有时反而会使得很多证据无法为外人所知。布洛赫告诉我们合理的怀疑是获取新知的必由之路,但他同时告诫我们,不要过分多疑,否则不仅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还可能导致不必要的结果。

质疑史料的真假是历史研究所必须的。但质疑不能只停留在辨伪阶段,必须由此深入下去,更进一步揭示作伪的动机,这中间也大有文章。布洛赫说:质疑是一种认识工具,应该能在每个特定的事例中比较精确地衡量出或然性的程度。 尤其是当今的世界,弄虚作假、谎言惑众之事盛行不衰,科学的质疑方法能够抛弃许多压在人们身上的荒谬问题的重负。质疑问难方法如此重要,但在许多学校的课程中,并没有考据学的一席之地,这是布洛赫担心的一个问题。

学习研究历史,当要定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总结,要好学深思,时时存疑。如钱穆先生讲学问二字,读书就是学,到了发问,做学问要会疑。读书有了疑问,便会循着问题去解决,才会有心得与体会。学习贵在创作,创作的基础便是要有疑问。但我国传统史学的质疑精神一直不够,孔子说自己编《春秋》是述而不作,司马迁写《史记》也说自己是在述故事。虽也有《汉书》批评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范晔批评班固其议论常排死节,否正直,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轻仁义,贱守节。 但这些批评并没有形成体系,直到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我国才有第一部系统的史学批评著作,而且也没有发展成普遍态势。相比之下,西方史学的批判性精神更强,在古希腊,历史学家就意识到历史是调查得来的知识,写作历史就是发现历史,研究历史就是批判历史。梁启超在《新史学》中抨击旧史学有四弊与二病,其中二病即能铺叙而不能别裁,能因袭而不能创作。近代以来,我国史学研究也一直缺乏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从20 世纪初年新史学开始,到近些年十分热门的后现代,我们总在沿袭西方开辟的历史研究道路,缺少探索精神,这与理论思维不强有很大关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冻也远非一日之功,我们应当树立自强和自信的心态,不断进步、开拓、创新。

三、理解的方法

钱穆先生认为史学分为三种,一为考史,二为论史,三为著史。其中的论史,即为对史事的利害与得失做出解释,做出评判。过去的世界永远地关上了大门,不会再打开,今人想获取有关过去世界的知识,要重走过去留下的轨迹,这条重走的路,便是理解之路。对历史做评判之前,如果不加以解释,便会使评判沦为谬论,理解是历史解释的前提。著名学者狄尔泰将理解作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相区别的一个基本方面。韦伯将理解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观察的理解,即对事物表象的理解; 一类是解释性的理解,即对行为动机和意义的理解。历史研究中的理解,当属后者,是解释性的理解,如要评论一本史著,当对作者撰书的动机、目的等深究一番,甚至要对作者本人和书中所记人物做调查与了解,这样对史著的评价才有可能尽量避免一些不公。

理解是治史能力的一种体现,相对而言,对历史人物的思想与行为作出是非判断比较容易,但对其作理解则比较复杂。比如褒扬或贬低路德就要比研究路德本人容易得多,在实际的历史研究中,对前人做到充分理解不是件易事,布洛赫感叹道: 长期以来,史学家就像阎王殿里的判官,对已死的人物任情褒贬我们对自己、对当今世界也未必有十分的把握,难道就这么有把握为先辈判定善恶是非吗?李剑鸣说: 理解先于评价,理解重于评价,理解也难于评价。对过去进行理解面临着种种困难,最大的困难在于时过境迁,今人没有对过去生活的直接经验,不可避免地会依据自己的经验与见识揣度古人,这难免会造成误解甚至曲解。历史学家通过过去留下的文献记载与实物把握前人的世界,但历史留下来的材料也只是当时的人生活世界中的一小部分遗存,这需要史学家充分运用其所学知识,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进入前人的世界,感受他们的生活情境。如研读杜甫的诗,要能体会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否则便不能深入到他的心境里去。如果不能理解前人,就无法做出贴切的解释。因此,正如马克布洛赫所说: 理解才是历史研究的指路明灯。

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 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盖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 古人立言作书,均有相关联的动机与情境,但是历史学家生活在一个与我们今日大不相同的世界,他们的行为思想等都已蒙上了一层历史的尘埃,如果不能对他们的思想及行为进行一番了解与同情,只怕是不能明白前人所感所想,要对前人做出贴切的解释也就无从谈起。在西方,理解与解释属于诠释学的范畴,历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将此方法应用于历史研究,并形成一种史学研究方法。如狄尔泰和文德尔班主张以心通意会的态度阅读过去的文本,探索过去的世界。而贝林则提出了情境史学的理念,把自己想象成所要研究的对象,从他的内心出发,像他一样进行思考。了解之同情、情境史学所倡导的研究方法与历史人类学提倡的走进历史现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强调站在前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他们进行透彻的了解。

理解在历史研究中是必然需要的,但要把握好理解中的度,即历史学家必须在当事人的立场和研究者的身份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同情并不是同意,了解也不意味着认可。过度的理解有时甚至会扩大成一种辩护,史学家在理解前人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同情之意渐盛,认同于所研究的对象而迷失了客观的立场,这是不可取的。例如,研究妇女史的学者应当站在女性角度才能更好地解释问题,但若过于同情女性的悲惨遭遇,而构筑了性别对立的史观便不理性了。历史学家在理解过去时,要极力将自己想像成历史的参与者; 而在进行解释时,则应完全超越历史参与者的立场,站在客观的立场来立论。马克布洛赫强调理解的作用,但他从来不提倡过于充分的理解,历史学家无论如何也还是有感情的。理解的历史研究方法固然对我们的研究有很大益处,但若没有适当的度,就会背离初衷,适得其反。

研究一位古人,要了解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学术成就等方方面面; 研究一件事,要研究前因后果,甚至是看似不相关的小事。同样,研究别国的历史也一样是这个道理。如一些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历史,认为中国旧史学没有史学观念,鄙薄东方史学,否认中国传统史学的价值,但这些学者是否真的了解中国的历史,是否研读过大量的中国历史典籍? 杜维运先生将西方史学家分为三类,分析了他们对中国史学不同的态度,一是所谓西方正统史学家,他们蔑视中国史学; 二是西方非正统史家,他们对中国史学了解甚少; 三是西方汉学家,他们对中国史学有时能发表珍贵意见。总体来论,一二类史家对中国史学接触并不多,也不太理解中国史学,但他们却空发中国无史学之类的言论,这样的行为源于他们不理解中国史学。可见,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妄下论断是件极不负责任之事。

评价人与事自然要比理解简单得多,但评价所带的个人、时代色彩也要比理解多得多,往往不易接近历史的真相。历史研究就是不断地接近历史的真相,为达到这个目的,理解的历史学习研究方法必不可少,正如布洛赫所说: 理解包括体验人类千变万化的差异,包括人们之间不断进行的交往。只要这种交往是善意的,就会对生活与科学有百利而无一弊。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布洛赫希望哲学思想探索
发布时间:2013-12-19
布洛赫希望哲学思想探索 布洛赫希望哲学思想探索 布洛赫希望哲学思想探索 一、希望的本体论哲学体系的建构 布洛赫认为,希望的踪影客观地贯穿于人类文化历史的始终,寄托着人类的文明,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与人类走向更美好未......
马克思消费理论的现实启示
发布时间:2016-08-11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进一步的加快,整个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也不例外。但是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由消费引起的不当问题也随之发生。所以在今天马克思的消费理论对我国的消费问题仍有现实的指导意......
浅析马克思宏观经济理论对我国的几个启示
发布时间:2016-12-13
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经济体制改革引领下的社会各领域的改革,均离不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不可否认,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些货币、财政、税务等经济理论,可以为我国改革实践所借鉴,提供......
论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的历史逻辑
发布时间:2022-11-04
1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唯物史观形成的开端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开始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唯心主义实质及其保守性。黑格尔把理念看作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市民社会”是理念发展中的一个......
论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的历史逻辑
发布时间:2023-01-06
广大朋友们,关于“论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的历史逻辑”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1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唯物史观形成的开端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开始用唯物......
对马赫及《力学及其发展的批判历史概论》的评价
发布时间:2022-09-15
摘 要: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1687年出版了其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一著作将力学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总结,为后世科学家的力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一直到19世纪,恩斯特・马赫看出了牛顿经典力学中的局限性,并且发表......
马克思与历史目的论的关系探讨
发布时间:2022-12-07
当前,关于马克思思想和历史目的论的关系,人们普遍认为,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史观是对唯心史观的扬弃,而且马克思也自觉集中地批判了历史目的论,因此,马克思的思想与历史目的论是对立的。这种观点强调马克思思想的革命性以及在西方思......
精神的感召 历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15
2013年7月11日下午,习近平来到西柏坡参观调研。他对当地干部群众说,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学习多重温,心中会增添许多正能量。总书记的这番......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2-25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产生及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是伴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国内外学者对其界说不一。概括地说,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指本世......
布洛赫希望哲学视阈下的“中国梦”解读
发布时间:2022-07-30
摘要:当前“中国梦”作为一个热门话题被大家广泛讨论,回看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梦”与布洛赫的希望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布洛赫希望哲学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梦”同样也是。本文通过从具体乌托邦、尚未存在和人是希望的存在三个方面阐释了布洛赫希望哲学的内涵,之后从希望哲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国梦”的提出、发展以及结果等三方面进行了解读,从而使人们能够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奋斗。关键词:布.........
浅谈马克思哲学跨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启示
发布时间:2016-07-20
当前,跨学科研究已成为学术创新的重要形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跨学科研究既是学科综合化发展的体现,也是学术研究深化的必然趋向,更是哲学理论创新的重要切入点。现代学术发展史表明,哲学社会科学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常常出现在跨学......
简论美国高校学务指导的历史发展\特点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2-10-30
" 论文摘要:美国高校的学务指导从出现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经历了萌芽阶段、明晰化和合理化阶段到专业化和多元化发展阶段。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美国的学务指导也呈现出一些特点,即学务指导内容的不断扩展与整合,学务指导......
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06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思想的合理因素,运用其创造的唯物史观及剩余价值理论,深入研究近代以来经济与社会的运动及其发展趋势而创立的。马克思分析和讨论许多问题都是从世界历史的视野和高度进行的,不懂......
论三K党的兴衰及其历史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12
摘要:作为美国社会中最为臭名昭著的白人种族主义恐怖组织,三K党最早成立于内战后的南部重建时期,至今已有150余年,期间经历了三次大的兴衰起伏,在美国历史中曾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当前,三K党的失势表明其所代表的种族主义、宗教偏......
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6-08-11
一、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 马克思认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人依靠自然生活,人应该爱护自然,同自然共生。在论述物质变换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马克思指出:劳动过程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启发
发布时间:2022-10-24
马克思主义世界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对待世界历史的观点和看法,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下,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要积极对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加强重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积极运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来对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指导对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和.........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启示下的中国政治文明建设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0
很多人觉得论文很难写,其实不会,只要你清楚自己的选题,收集好材料,一般就很容易了。以下是由查字典论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国家.........
马克思对唯物主义历史观要点“扼要的阐述”
发布时间:2023-02-24
一、马克思用四个基本范畴勾画出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
论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与方法
发布时间:2023-07-22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在承继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和分析社会演化规律基础上而获得的思想体系,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蕴含内在的理论规定性,包括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前提、根本动力、基本途......
西方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科学技术观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2-12-3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科学技术本身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论述,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科学技术的论点值得重视。对于科学技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其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在历史中的主体作用:对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3-04-06
摘要:本文对中国和西方传统历史分期方法中的“人”进行了整理,指出其无法代表现实而全面的人类群体,无法真实地体现人的一般本质,在研究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方面存在缺失。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来......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特点
发布时间:2015-07-27
【摘 要】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认真研究开始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逐步向前推进,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
试论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的现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3-04-18
" 论文关键词:宗教 狭隘性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与时俱进 论文摘要:在宗教复兴的现时代,宗教问题不仅影响着世界的稳定,也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启示我们,宗教以“精神补偿”的独特方式,整合民族的......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对家庭生命价值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20
生命教育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本途径。目前,多数学者都已探讨了学校、社会、个人等实现生命价值教育的途径,但鲜有学者研究家庭教育这一途径。本文旨在通过探讨马克思主义生命价值观与家庭生命价值教育的契合度,分析家庭生命价值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马克思主义生命观对家庭生命价值教育(本文特指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生命观教育)的几点启示,以促进家庭生命价值教育的发展,使家庭生命价值.........
试论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的现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2-11-17
"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宗教 社会道德 文化 邪教 论文摘要:宗教问题影响世界的稳定,对我国的社会生活也有着重大影响。宗教对民族的发展具有整合功能,促使人们更好地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对文化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与此同时,宗......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4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辨析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指导价值 早在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就立足于现实,从人类物质生产实践出发,以宽广的世界历史视野来审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深刻地揭示了世界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科学地预测......
梅洛―庞蒂的现象学马克思主义
发布时间:2022-12-13
内容提要康德、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探究之清楚明白的特性和生活世界及其目的之阐释方面的确然性同梅洛-庞蒂的现象学思想相比要较为突出。前者可以称之为“理性现象学”,后者则可称之为“野性现象学”。正是立足于这种野......
分析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03-21
一、国内外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 目前国外学者对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主要是在对整体马克思理论研究中进行论述,专门针对性研究主要是由当代全球化角度切入分析。换言之,目前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西方全球化理论影响深远,并且......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对新丝路经济带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08-17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四国时首次提出了“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命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我国开创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由此形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
马克思正义思想及重要启示
发布时间:2023-05-15
〔摘要〕 马克思正义思想以人类社会为立足点。这一独特的立足点决定了马克思正义思想与众不同的基本主张,包括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谋利益的基本立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的分配正义原则,消灭生产资......
论波洛克绘画的艺术特色
发布时间:2022-09-01
论波洛克绘画的艺术特色 论波洛克绘画的艺术特色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论波洛克绘画的艺术特色 本文试图从精神、感觉、动作与表演几个方面论述波洛克绘画的艺术美学特色。......
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及其现实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14
摘 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深刻揭示了文化的起源、文化的本质、文化的特征和文化的类型,并通过对异化劳动的批判构建了新型的文化理想。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多维度的,应该从文化......
论波洛克绘画的艺术特色
发布时间:2023-05-31
本文试图从精神、感觉、动作与表演几个方面论述波洛克绘画的艺术美学特色。 一、感觉——心理自动主义 康定斯基曾说:“客观物象损坏了我的画。”感觉是人体接受外界传来的及发自体内组织和器官的刺激之特性,波洛克认为艺术是......
雅可布逊和巴赫金:20世纪的两种语言艺术理论家
发布时间:2023-01-17
内容提要:雅可布逊和巴赫金是20世纪文学理论发展史上两位著名的语言艺术理论家。雅可布逊致力于建构诗歌体裁的独白理论范式,而巴赫金则发掘了小说体裁的对话理论范式。巴赫金曾对同时代的形式主义进行过批评,所以学界多年来一直认......
述评近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3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影响的日益深入,学术界兴起了一股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热潮。众多学者围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和考察,促进了对该理论的认识和了解。......
马克思受到的“素质教育”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2-12-04
马克思受到的“素质教育”及其启示 一、父母的鞭策、“尊重与支持”、鼓励、引导、期待,对马克思的身体素质、交友选择、恋爱、道德素质进行引导1.1836年11月9日,马克思的父亲给他的信中说:“我对你只有一个要求,希望你在学习上不要过......
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几点感悟
发布时间:2016-11-18
随着教学现状不断地发展、改革和创新,初中历史学科在教育理念、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改观。可是,最近几年的初中历史成绩在中考比例中总是变化无常,作为历史老师,我们不得不努力地去适应现行的教学现状。以下是......
非欧几何的发展史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4-02
摘 要 在数学史上,非欧几何占有特殊的地位.人们常将非欧几何引起的变革与哥白尼的革命相比拟.本文以非欧几何的发明过程为基本线索,探讨其对对数学学科本身、......
破除对马克思历史观的经济决定论的误读
发布时间:2023-06-06
摘要:马克思历史观被指认为,一种经济(或劳动、生产、生产力、科技)等因素依靠绝对自主性的力量支配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经济决定论,这种认识是由建立在超感性基础上的Being实体化的Ontology哲学思维方式所致的。要破除对马克思历......
马克思教育哲学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31
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有二十多年了,素质教育这个词语我们并不陌生,但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落实素质教育,仍然是教育工作者研究并践行的方向和重点。多数情况下,人们将素质教育看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一种价值取向,或者干脆认为是对应试教育弊端行为的一种拨正。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但问题是,培养出的人才在素质、心理、意志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些不适应性。在此国情下,.........
试论马克思交往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07-21
" 论文摘要:多年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解释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这种对象性教育方式最终导致了“人的失落”。而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以及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则为我们构建了交往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这......
关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3-01-06
关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一、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学生学习兴趣低下高中历史除了是文科生的综合课之外,其实更应该是文科理科学生都要学习的基础课程。而在历史课堂上,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显得颇为枯燥乏味,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这门课程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产生不了学习兴趣。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有很多学生都自己做自己的,或者温习其他科目的知识,或者看.........
浅析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发布时间:2016-07-2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标志着党和国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规律的深刻认识,表明了党对执政规律的全面把握。这是一篇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马克思主义法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美国环境审计的的几点启示
发布时间:2013-12-18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工作中,重视审计独立监督、评价职能的参与,尤其是国家审计职能参与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工作。许多国家已制定了相关的环境审计的 法律 、法规和审计规范,建立了相应的环境审计部门,培养了许......
国外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当前,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正广泛开展,对于各种改革,虽然已取得初步成果,对提高小学数学教材质量,以及教学的质量有积极促进的作用。但是,我们结合自己的成功的教学经验基础上,要注意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经验,这样,......
历史上的三次税费改革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3-06-24
摘要:上,乱收费、滥收费始终是的一大顽疾。这个顽疾给各个历史时期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甚至导致了国家和社会的动荡不安。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极为重视这个问题。在的历史长河中,总共产生了三次较大的税费改革。这些税费改革对缓和......
关于英美文学翻译中的几点启示
发布时间:2022-10-03
摘 要:文学作为人类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既能够充分展示人类社会的多彩文化和精神世界,还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思考和美的享受。要想让文学进行无国界和无隔阂的传播,让更多的人能够阅读文学,享受文学,文学翻译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12-10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纷纷发展壮大,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紧跟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还需要拥有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只有这样现代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是,纵观我国企业的发展发现,当前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管理模式缺乏创新、管理理念落后、严重忽视个人价值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企.........
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启发
发布时间:2022-09-29
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启发 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启发 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启发 精 品 源自历 史科 人类学批判,强调人的解放和个性的自由 为了完善唯物史观中有关社会发展的历史,为了把一些观点表达得更为明确,为了把发现的新材料补充......
浅谈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辩证否定意蕴
发布时间:2023-01-29
一般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而是相对于相互分裂、各自独立的地域历史、民族历史、国家历史而言的世界性历史、全球性历史或世界整体化的历史,是指各民族、国家的普遍交往,整个世界开始形成......
当代中国版权管理体制历史变迁的特点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13
摘要:从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看,当代中国版权管理体制历史变迁有四个特点:政府主导之下的非对称博弈,强制性方式为主的路径依赖特性,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不均衡发展,围绕法定权利的保护激励机制。围绕这四个特点,下一步版权管理体制改革要着重突出四个方面:回归版权制度本位,发挥意识形态安全方面的特定作用,优化社会环境,以强大的制度变迁动力推动制度创新。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版权管理体制;历史变迁.........
历史图示法——一种艺术性的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16-08-23
图示法属于一种交流的方法,它的影响可以说是穿古至今,在我们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能够收到其影响。它是当今海量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当今时代下,信息表达有着各种各样的方式,而大量信息的传播也必须要有多种多样的渠道。那么,在......
中美财务欺诈案的几点启示
发布时间:2013-12-18
中美财务欺诈案的几点启示 中美财务欺诈案的几点启示 中美财务欺诈案的几点启示 公共性与企业性 在银广夏等案件中表现出来并在事后被证明的一些“矫枉过正”的过激反应,显示出我们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性质的......
中美财务欺诈案的几点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01
公共性与 企业 性 在银广夏等案件中表现出来并在事后被证明的一些“矫枉过正”的过激反应,显示出我们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性质的认识仍存在偏差,应予以重新审视,这就是:在 现代 市场经济条件下,注册会计师行业具有公共性与企业性双重......
论克里普克的历史因果命名理论
发布时间:2022-08-11
克里普克(Saul A. Ripken)提出完全不同于罗素(Bertrand Russell)的指称理论,对同一性命题的分析开创了新思路。他认为,罗素摹状词理论的实质是通过意义的把握才能确定一个名称的指称,而把指称与意义相等同的理论是错误的。确定名称的......
试论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启示
发布时间:2016-08-11
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把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从而创立了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正是在批判地继承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古典劳动价值论科学成分的基础上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真正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通过把劳动......
浅谈马克思生活哲学的本真意蕴及民生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06
人类社会现实的物质生活是马克思哲学认识论的基础范畴,马克思生活哲学是在不断继承和超越诸多先哲关于生活哲学的优秀思想的基础上,实现了哥白尼式的革命,也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紧紧把握了实践中的人的真实感性的生活史才具有了强......
马克思自然解放理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11
摘要:当今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和不断推进的工业文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发达工业国家走过的道路一样,如今的中国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的破坏。短短几十年间,生态危......
科学发展观: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的展示与启迪
发布时间:2022-12-05
" [论文摘要]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在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马克思主义洞察时代变化、审视发展大势、驾驭实践发展的理论新视野,对我们在新的实践中实现新的理论创造,具......
我军强军方略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3-04-05
习近平主席在视察原第十三集团军时强调指出深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习近平主席在出席2017年3月1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下更大气力推动科技兴军,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探究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的历史发展脉络,对于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重大战略布局,确保人民军队坚实迈向强军兴.........
美国环境审计的的几点启示(1)
发布时间:2023-03-09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工作中,重视审计独立监督、评价职能的参与,尤其是国家审计职能参与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工作。许多国家已制定了相关的环境审计的法律、法规和审计规范,建立了相应的环境审计部门,培养了许多专......
欧洲历史遗产保护给我们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12
提要:通过对欧洲部分国家著名遗迹的考察,思索如何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以及对历史遗产保护的启示。 关键词:欧洲历史遗产和谐 一、马克思家乡的沉思 2005年8月,本人参加了安徽省学科带头人赴德国的培训考察,培训之余我们参观了欧洲的一些......
对网络化历史教学模式的几点构想
发布时间:2023-01-08
对网络化历史教学模式的几点构想网络化历史教学是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和历史教学整合的制高点,网络教学的核心是教学设计,它是实现创新教育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本文重点探究网络化历史教学的主要思路、具体步骤、建立历史教学网站和实施历史教学。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依托校园网这一局域网络环境,构建历史网络化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助教和助学的功能。一、主要思路依托现有校园网,通过在校园.........
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对待历史文件
发布时间:2022-11-01
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对待历史文件对待历史文件采取的不同态度,反映人们不同的思想路线。采取主观臆想态度者,对历史文件任意剪裁、篡改,是历史唯心主义思想路线的反映。这种不尊重历史事实的行为,将使人们不可能认清历史原貌,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对待历史文件采取严肃、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反映。这种态度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才能使人们有机会认清历史原貌,得出正确的结论。今天,我们重温《共产党.........
简述从黑格尔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生成
发布时间:2023-02-07
黑格尔和马克思分别给后人提供了两种不同的世界历史概念,表征了他们理解世界历史的两种不同方式。黑格尔所关注的世界历史仅是精神在时间里如何实现自身的发展,生活在现实下的人们也仅是丧失了主体性地为绝对精神服务的工具。马克思研......
汉克捕鱼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10-08
夏威夷有一家高级酒店以“宽心”著称。每有商务客人到此入住,总是进时锁眉,出时微笑。这其中的神奇,尽在一只夜鹭身上。 这只夜鹭住在酒店的庭院里,所有的员工都叫它汉克。只要客人烦心,服务员便会将其带到这个庭院,陪伴其观赏......
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历史逻辑
发布时间:2022-11-18
如果说从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早中期的革命策略是对启蒙传统的大拒绝和美学救赎论的话,那么从葛兰西的阵地战到哈贝马斯的第三条民主道路,.........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确保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确保我们国家长期繁荣稳定,确保我们军队“打得赢”、“不变质”的基础工程,也是当前思想政治建设一项极其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此,必须......
浅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原则的几点思索
发布时间:2022-11-24
【摘 要】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原则的学说纷繁众多,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原则的几组范畴进行辫证分析,可以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原则能适应新时期马克思理论教育实戏活动的新发展,从而能切实提高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
浅谈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几点认识
发布时间:2023-06-27
摘 要:劳动价值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枢纽和支柱,就是对价值形成过程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与革命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经济学领域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随着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马克思劳......
洛克德育思想及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28
众所周知,约翰洛克最重要的政治学著作是《政府论》,主要探讨人在自然状态中拥有哪些自然权利以及政治社会如何保护人的自然权利。而他的《教育漫话》则主要探讨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运用理性控制自己的欲望,培养礼貌、节制、勇敢、友......
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的当代全球化
发布时间:2022-11-10
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得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成为理论界研究和探讨的热点。这一理论为当代人认识全球化及其发展提供了最可靠的理论支撑点。尽管马克思从未提出过全球化这一概念,也没有系统的全球化理论,但其以深刻的世界历史理论分析和......
浅谈阿多尔诺与马克思的批判的历史哲学传统
发布时间:2023-02-08
一、一个值得重新思考的问题 阿多尔诺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还是后马克思主义的,或后现代主义的?这是阿多尔诺哲学研究中争论得最激烈而又始终没有得到解答的问题。人们提出这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争论,不单单是为了给阿多尔诺哲学......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09-28
摘要: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要坚持主体性原则、坚持理论灌输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价值体系系统性的培养、贯彻与时俱进的方针、大力推广......
试析马克思恩格斯学术品格及其现实启示
发布时间:2023-06-21
" 论文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学术品格包括以自律为核心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严谨自律、求真求实的研究精神和以创新为特征的立足实践、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对我国当前学术研究的启示有二:一是要勤奋自律,严谨对待科学研究;......
人类命运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共同体的创建
发布时间:2023-04-0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也就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的丰富和发展。以往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侧重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世界历史形成的动力、世界历史理论对全球化的指导意义等,但缺乏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时代特性、基本问题及意义、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已有资料的总结和对比,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涵义赋予新的解释,并在研究二者关系的过.........
高考历史命题突破思维定势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1-01
" 回顾近几年的高考历史,可明显看出,改变教材造成的思维定势,引进史学研究的新观点、新发现和新成 果,以检测考生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审视历史和客观地评价历史的能力,一直是高考的一种重要的命题 方式。命题者希翼以此推动教材......
分析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对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06
话语是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组合而成的完备的符号体系。与语言不同的是,话语反映一定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权力结构,运用同一种语言可以有无限种话语形式,表达无限种价值观。近年来话语体系建设逐渐成为学界的热点问题,但与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话语分析不同的是,话语体系建设问题更多地带有意识形态博弈的色彩。话语体系建设问题在当前分为不同的研究方向,分别为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话语创新。本文侧重考察马克思的.........
马克思自由观的生态伦理意蕴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在马克思的诸多经典文献中,尽管没有关于生态伦理的直接表述,但是在自由观思想中却体现了一系列生态伦理意蕴。人的自由和解放是马克思终身奋斗的伟大事业和不朽的追求。马克思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但......
论马克思社会公平理论对我国社会保障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12-21
【摘 要】文章从社会公平、社会正义、人道主义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公平理论进行了探索与梳理,这些理论对于当前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社会公平理论;社会保障;社会正义 一、......
论广场协议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对中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07-28
摘 要: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时候,美国政府对外贸易逆差不断增加,财政部的财政赤字进而也剧增,美国政府为了能够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所以采取了通过加快美元贬值,来加大本国自己生产的进行出口的产品竞争力,以降低贸......
探讨作为“他者”的历史———梅洛-庞蒂的历史观念
发布时间:2023-01-04
梅洛-庞蒂重新阐释笛卡尔式的我思,以知觉作为认识自身和世界的起点。知觉不同于意识层面的一系列逻辑判断,而与另一要素密不可分身体。通过身体,个体以具有感知和行为倾向的意识与世界遭遇,因此知觉的真正主体是基于身体寓居于世界之中的个体,超越了纯粹意识反思的圉限,作为一个存在的合集,即我作为身体存在与我在世界中存在的统一;同时,主体所在的固有的场及其存在维度不止自然世界,还有社会和人的历史。由此,历史作为.........
马克·吕布 记录世界的大师
发布时间:2022-10-25
站在埃菲尔铁塔上的油漆工扎祖,刷油漆的动作仿佛是在跳舞,摄于法国巴黎,是马克・吕布的成名作,1953 年。 马克・吕布。 马克・吕布曾两次担任玛格南欧洲分部主席。他的作品曾刊登于《生活》《国家地理》等多家杂志。他还曾两次获得......
试析马克思财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发布时间:2023-06-27
论文摘要 现代性财富问题在当代逐渐凸显出来,成为我们所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我们亟需一种科学的财富观作为先导。基于其唯物主义的历史科学,马克思的财富观蕴含着十分丰富而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正是在马克思财富观的历史唯物主......
新粉彩彩绘艺术的历史和艺术特点
发布时间:2023-01-16
[摘 要]新粉彩,顾名思义是相对于传统粉彩而言的,随着社会对粉彩的持续关注,不断有对粉彩彩绘艺术的研究出现。本文就新粉彩与传统粉彩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新粉彩;彩绘艺术;研究 粉彩这一概念的提出,陈浏的《陶雅》一书中......
浅谈马克思道德形成理论对高校师德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通过对马克思道德形成理论的分析,结合分析现实环境中对师德影响较大的因素,提出高校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从而为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论文关键词:道德理论;高校;师德建设 马克思和恩......
浅谈历史社会学研究范式对我国教育史研究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6-07-04
20世纪各类学术知识体系的发展空前繁荣,学科结构也从自觉认识时期进入整体把握时期。作为社会科学基础学科的历史学和社会学也经历了范式融合的过程,并最终孕育了历史社会学。 一、历史社会学的诞生 20世纪上半叶,西方历史学经历了......
关于激发中学历史学习兴趣的几点浅见
发布时间:2023-01-08
【摘 要】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对教师的技能等各项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要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去钻研教材,深入挖掘,设计教法,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恰当地引入新课,使枯燥的历史生动化,形象化,更具兴......
李大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2-11-06
摘要:李大钊作为中国最早系统化认识、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先河。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历史上的几则《劝学篇》
发布时间:2023-03-27
提起《劝学篇》,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荀子。没错,古今广为流传的当然要数荀子的《劝学篇》了。 荀子,乃战国时期儒家大师,《劝学》是他为学生撰写的一篇讲义。在文章中,荀子以生动形象的譬喻,循循善诱地阐述了知识的重要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