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马克思与历史目的论的关系探讨

马克思与历史目的论的关系探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07 02:37:27
马克思与历史目的论的关系探讨
时间:2022-12-07 02:37:27     小编:陈玖琳

当前,关于马克思思想和历史目的论的关系,人们普遍认为,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史观是对唯心史观的扬弃,而且马克思也自觉集中地批判了历史目的论,因此,马克思的思想与历史目的论是对立的。这种观点强调马克思思想的革命性以及在西方思想史上造成的断裂性,强调马克思思想的科学性。事实上,对于一个用传统的工具来反抗传统的思想家而言,马克思与西方目的论传统的关系并非只是革命性的或断裂性的,而是呈现出既是又不是的复杂关系。

一、历史目的论

一般而言,目的论是指根据目的或终极因来解释世界的理论。基于这种理解,历史目的论指运用目的、目的因来解释作为整体的历史或历史中的具体事件。在这种观点看来,历史是一个由各个孤立事件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而且这个整体的发展并非无秩序、盲目的,而是趋向于某种目的。至于这种目的本身是上帝、自然理性、人的幸福还是绝对精神,这种目的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这种目的是在历史中还是在历史之外,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通过目的的设定,历史变得可理解、可把握,由此历史获得了某种意义或价值。对于历史目的论的内在结构,格鲁内尔敏锐地指出:历史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有目的(这个目的本身就是价值);它的目的构成它存在的理由,因而是对每一个历史状态的事件的辩护;它是必然的,因为它是被注定的,全部历史进程也同样如此;历史的进程具有确定的模式,即历史之所以是历史,是因为任何历史事件都必然被看做是向目标的实现更加接近的一个步骤。基督教的救赎观念、启蒙以来的进步话语、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直至后现代情境下的历史终结论,这些思想在某种程度上皆可看做历史目的论的不同表现形态。

历史目的论是形而上学地建构历史的产物。人是历史性的存在,人就是人的历史。人类无法容忍自己生活在陌生的历史中。历史呈现给人们的只是经验和事实,而且人们关于历史的知识也只能以此历史经验和事实为基础。或许人们可以像兰克那样通过客观地记录历史现象或描述历史细节来把握历史,但仅仅对现象的描述并不足以也不能够理解历史自身和整体,因为潮水般无序的历史经验会将任何一个有志于此的历史学家吞没。也就是说,历史被人们知晓,但并未被人们理解;历史现象被描述,但历史意义并未被揭示。问题的根本在于说明隐藏在琐碎事实背后的历史实在,因为,按照本质主义的观点,历史现象和历史意义只有依赖于历史实在才得以存在。当超越现象界进入自在之物的领域时,人们出于理论兴趣或超理论兴趣在思想中构建起某种超验的原则或普遍的价值并将历史事实与之相关联。只有透过如此关联,历史知识才能够把一个个独立的事件予以内在的组织,把个别事件所具有的丰富意涵依循一定线索加以梳理。即使纯粹的历史编撰学也离不开作者个人的主观或客观的建构原则。如果没有形而上学的建构原则,一个历史事实就只是一个独立的事实,其潜在的丰富意蕴是永远无法被掌握的。无疑,历史目的论便是要通过形而上学的思考揭示历史的意义和本质合理性。诚如卡尔洛维特所说:诚挚地提出历史的终极意义之问题,会使人大吃一惊,这会把我们带入一个真空,只有希望和信仰可以充实那里。

历史目的论不仅是那个科学不发达时代人们主观思维的产物,只要我们观察一下周边一些人的思想和行动,也可以发现它依然出现在现代这个科学澄明的时代中。这似乎说明了,历史目的论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生存论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人生命的双重特质,即人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有限的人总是试图超越这种有限性而触及无限性,这是不可能的,但人不肯满足于有限性、偶然性或分裂性,于是他试图通过目的这一理论中介来企及无限性。这样做尽管并不产生什么实际效益,但它确实能给人的灵魂以勇气,给人的行动以动力。一般来说,目的论源于人们对宇宙和谐秩序的惊讶和对至高自由的追求。正如康德所说: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考,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如果进一步考察人类的历史性存在境遇,我们便会更好地理解历史目的论的内在旨趣。人是具有反思特性的自然生物,又是历史性的存在。我们必然会对时间的流逝、事件的变化有所意识,也必然希望理解和领会我们存在的这个重要方面。简单来说,在最基本的含义上,人类必然而且自然地要从事理解的实践,也即为他们的生命历史创造或发明意义。只要人仍是自我意识的生物,历史意义诸如此类的重大问题便吸引着人类。由此可见,一味地批判历史目的论并将之与前科学时代的神话、迷信相提并论,显然是不恰当的。尽管后现代主义严厉地批判历史目的论这种大写历史的叙事,但它并未完全抛弃目的论。所以伊格尔顿肯定地说,后现代主义者也是历史目的论者。

二、马克思对历史目的论的一般批判

在未创立唯物史观之前,马克思对哲学并非像后来那样反感,对历史目的论这种历史哲学并未给予自觉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马克思依然运用着传统哲学的思想资源和思维方式来考察历史。但是,当科学历史观的整体图景日益清晰地显现在马克思思想中的时候,历史目的论这一深深染上思辨色彩的历史哲学便成了马克思要清算的哲学信仰之一。

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深刻地揭示了历史目的论产生的现实根源。如前所述,历史目的论的产生有其存在论根源。也就是说,历史目的论是作为无力的个体在面对由似乎独立的事件、人物、活动构成的繁杂而无秩序的历史时所创造出来的一种解释历史的方式。这种理论以一种粗糙的形式言说了历史,从而间接地肯定了人在历史中行动的意义和价值。关于这一点,马克思似乎并没有深入地关注,只是在关于宗教存在的合理性时偶尔提及。他更为关注的是历史目的论产生的历史根源。在马克思看来,前资本主义时代,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低下,普遍历史不可能进入被局限在某个地域、民族或国家的人的视野中。人们所见以及所思只是与他生活密切相关的历史,超出他们生活环境之外的历史对他们而言是存在着的无。譬如,希罗多德记载的多为自己目睹的行动、事件与社会状况。在一个世界历史尚未成形的时代,科学地揭示世界历史的规律是不可能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时代只提出这个时代能提出的任务。毫无疑问,自然经济时代不可能提出这一任务。当时,即便人们可以理解某一空间范围内或某一类别的历史规律,但一旦去思考普遍历史,问题就出来了。虽然人们构筑着普遍历史,每个个体都参与其中,但普遍历史表现为不顾及个人意愿而与人相独立的力量。人们试图去把握历史,但屡屡失败。历史犹如令人敬畏的自然,历史的力量表现为自然力。因为对历史的无知,人们便把历史想象为人格化的主体,似乎历史是由某一高高在上的意志所主宰和控制,人类的活动只不过是为了实现彼岸意志所定的目的而已。这种所谓的降神术有效地缓解了人们在历史面前的恐慌和焦虑,但它用(个人的)主观臆想代替了科学考察,用想象代替了现实思考,结果只能是对历史的扭曲。对此,恩格斯说,虽然这些理论在今天看来是荒唐的,但在当时是不可能不这样的。

当世界历史的洪流没有充分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当历史浮流仍然左右着人们视线和思想的时候,指望那些形而上学的思想家发现历史运动的客观规律并以此来解释历史无疑是不现实的。因此,历史目的论的思考方式带有一个特定时代特有的痕迹。而到了19世纪,资本主义的物质力量极大地推动历史的进程。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社会分工的高度发达、交通的便利、交换的频繁等,资本打破了自然经济的民族、地域壁垒,把一切资源都纳入世界市场中。历史越来越表现为世界历史、统一的历史。世界历史逐步浮现出来,观察并发现统一的历史运动规律成为可能。此时,马克思凭借其科学的方法和敏锐的历史嗅觉发现了隐藏在历史之流深处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从简单的经验事实出发,在这些琐碎而又看似独立的事实中发掘其内在的因果关系,科学地揭示了历史运动的真相。这一规律可以表述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马克思一再强调唯物史观并非在平静的沉思中获得,而是建立在经验事实基础之上,并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证明。所以马克思说它是经验科学、实证科学,恩格斯把它看做可以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相媲美的伟大发现。如此,经验驱逐了想象,科学放逐了臆想,历史撕下了历史目的论的神圣光环。历史目的论随着唯物史观的出场而黯然失色。

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历史目的论的思维秘密。马克思严格反对从哲学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历史。这并非哲学的原罪,而是历史这一特定对象所规定的。如果说历史尚未露出真容,想象历史可以原谅,但当历史逐渐显现在地平线时,想象历史便是无法容忍的。马克思批判地指出:蒲鲁东等人自然乐于用编造神话的办法,来对一种他不知道历史来源的经济关系的起源做历史哲学的说明,说什么亚当或普罗米修斯已经有了现成的想法,后来这种想法就被实行了等等。再没有比这类想入非非的陈词滥调更加枯燥乏味的了。之所以枯燥乏味,是因为历史目的论的唯心主义性质。在马克思看来,传统的历史观统统都是唯心主义的,即使费尔巴哈在自然观领域可以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在历史观领域也不免还是唯心主义者。历史目的论当属此列。这种理论撇开现实的历史过程,撇开现实的人及其活动,在思想中创造出神、上帝、观念诸如此类的形而上学幽灵,并用这些抽象概念来解释历史。当历史符合概念时,历史是真实的;当历史不符合概念时,削足适履的历史成为真实的。也就是说,历史被概念重新塑造,历史中的事件被概念重新组合排列。这样,历史的真实性、丰富性和现实性为概念的抽象性所消解。历史在天国中完成了,但却在世俗世界中被遗忘了。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道: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然而,事情被思辨地扭曲成这样:好像后期历史是前期历史的目的,例如,好像美洲的发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使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于是历史便具有了自己特殊的目的并成为某个与其他人物(像自我意识、批判、唯一者等等)并列的人物。其实,前期历史的使命、目的、萌芽、观念等词所表示的东西,终究不过是从后期历史中得出的抽象,不过是从前期历史对后期历史发生的积极影响中得出的抽象。历史中并无目的,所谓的历史目的只是人们想象的产物,是形而上学地考察历史的结果。

马克思深刻地指出了历史目的论在理论和实践上导致的后果。历史目的论者声称发现了历史运动的规律,解释了人类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但事实上,他们从未接触到真实的历史,而只是接触到自己想象中的历史。他们一直是在和自己的思想打交道,而不是历史。如此一来,解释历史只是解释了主观的想象,历史运动的规律只是抽象概念运动的规律。由于缺乏历史经验的支撑,理论越出了历史。可以说,历史目的论由于其唯心主义的特质导致的后果便是理论上的无能。它解释了历史,却又遮蔽了历史;它赋予人的存在及其活动以意义,却消灭了现实的人及其活动。神学的历史观无关乎人的具体存在及其行动,而只关乎上帝的意志。启蒙运动以来的理性暴力之下,历史被简单化为理性运动的规律。费尔巴哈所设想的人类本质失而复得的历史也是与历史的现实经验无关的概念运动过程。如果用目的来解释历史,则无疑是荒谬的。马克思在批判鲍威尔兄弟时指出:正像在从前的目的论者看来,植物所以存在,是为了给动物充饥的;动物所以存在,是为了给人类充饥的;同样,历史所以存在,也是为了给理论的充饥(即证明)这种消费行为服务的。人为了历史能存在而存在,而历史则为了真理的论据能存在而存在。恩格斯以同样的口吻批判过历史目的论:根据这种理论,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而整个自然界被创造出来是为了证明造物主的智慧。在某种意义上,历史目的论表现了由于经验贫乏而导致的理论贫乏。这种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本质上是宗教的观点在具体的实践中也是有害的。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历史目的论不承认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也不承认人民群众在历史运动中的主体性地位。依据唯物史观,历史运动的现实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及其物质资料生产活动,历史运动的主体是群众。正是现实的个人的有激情、有目的、有意志的活动自觉或不自觉地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历史什么事情也没做,它不拥有任何惊人的丰富性,它没有进行任何战斗!其实,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在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且进行战斗。并不是历史把人当做手段来达到自己仿佛历史是一个独具魅力的人的目的。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历史目的论则认为现实的人类个体倒仅仅是这一形而上学的主体的体现者。这种历史观只看到非历史的形而上学的主体,而看不到推动历史进程的人的活动。如果在一些思想家那里,确实看到了人的活动的话,他也只能看到个别英雄人物参与的政治历史事件,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那个时代统治阶级意识形态辩护士。历史中的革命性要素(人及其人的活动)被革除,历史僵死为一个时代、特定统治阶级的历史。第二,理论的批判代替了现实的革命。这种历史观无法逃离精神所设的藩篱,所以革命只能是理论的批判。如在德国,宗教领域的革命必然是宗教批判,哲学领域的革命也同样是哲学批判。它们只是用道德批判了道德,用抽象代替了抽象,没有涉及现实的历史。既然它不能改变世界,只能解释世界,而且它始终不能脱离那个时代的影响,结果便是不得不赞同这一时代的幻想。从这两个方面可以看出,历史目的论可以直接导致政治实践中的保守立场。

三、目的论遗产的马克思式显现

在尚未创立唯物史观之前,仍然深受费尔巴哈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影响的马克思是通过并不完全的思辨演绎来构建异化史观的。这种思想集中表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在马克思看来,人与动物有着根本区别。人是类存在物,有着类本质。按照这种本质的内在要求,人性应该是饱满的,人应该过一种自由的、全面的生活。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发生异化,人的生命降格为动物存在。共产主义的使命在于扬弃私有财产,扬弃自我异化。由此,历史表现为人的异化和复归的过程。这种观点并非现实地考察历史的结果,而是基于人性对历史进行形而上学阐释的结论。异化存在的价值前提是人的非异化状态,即人的类存在。异化是应当的,因为人的本质只能被归结为这种绝对的贫困,这样它才能够从它自身产生出它的内在丰富性。扬弃异化也是应当的,因为它合乎人性,扬弃了异化的共产主义社会也是人的合乎人性的存在。历史的进程是通过人并为人成为人而准备的历史。很显然,在马克思还没有找到从异化到异化的扬弃的现实道路时,人的本质这一逻辑上的预设性概念在历史运动中总是先行在场,恰如历史的目的。它使得清楚明确地阐明历史连续性概念和历史发展概念成为可能。它是经验不完全证实的概念,却确立了历史的发展方向。同时它也构建起异化的历史本体论意义,异化并非无意义,因为它正以片面的形式实现着人的本质。对此,赫勒指出: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还没有确立任何终极原理或基础(始因)。隐藏的历史目的刚刚出现在人的范畴(概念),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出现在人类状况(类本质)的概念中。马克思对这种类本质的主要构成成分作出了现象学的说明。在这里有一种如果那么式的目的论必然性。

唯物史观创立之后,马克思声称对社会进行了一次成功的科学解释。其主旨是揭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规律,而不是对社会作道德评价或指出历史应该去往何处的道德价值理想。在马克思看来,道德、伦理和价值都只是反映社会存在的意识形态,并不具备自足性。因此,他严格反对诉诸于任何规范性的道德价值或道德原则来解释社会历史。但马克思并没有仅仅将其理论局限于探求规律,预测历史,他在一定程度上运用着价值范畴来构建自己的理论。他显然相信资本主义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公正的,因此应予以批判。所以,马克思用异化、奴役、掠夺、抢劫等带有明显价值判断的语词来抨击资本主义社会。价值判断需要某种价值标准。那么,在马克思那里,是否存在着一种超历史的绝对价值标准呢?马克思和恩格斯拒绝想把任何道德教条当做永恒的、终极的、从此不变的伦理规律强加给我们的一切无理要求,这种要求的借口是,道德世界也有凌驾于历史和民族差别之上的不变的原则。价值范畴是历史的,内在于赖以产生的社会制度,并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使用。但问题是,马克思并非仅在一种制度内进行价值评价,他要评价所有社会制度。以人的发展对历史做史前史和人类史的划分就是一个典型。一旦要评价所有社会制度,就需要某种绝对的标准。无疑,共产主义潜在地行使着绝对价值标准的功能。共产主义标志着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这一审美式的描述不可能完全是历史经验要告诉人们的东西。因为,自由、全面、发展之类的词语一定是某种价值判断,而非事实判断。经验不仅无法完全证实它,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有力地证伪了它。即使是客观的社会规律也无法完全保证自由和全面的实现,因为通过对过去事实和经验的不完全归纳所得出的不完备规律不能无限地运用到整个历史领域中。两次世界大战、古拉格集中营、核威胁等一系列历史事件也证明了理性的发展并不必然带来人类的进步和自由。

在某种程度上,马克思一方面试图在过去中寻找出未来(以及行将到来的富有意义的事物),另一方面通过未来建构起过去以使得过去最终成为完全可叙述的对象。在他的思想中,未来始终是回忆和叙述过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向度。当如此做的时候,过去成为未来的准备,过去因为未来成为有意义的。尽管马克思宣称要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认为共产主义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但是对过去的叙述不可能不参考未来,毋宁说是通过未来回溯性地叙述了过去。共产主义投射出的影子可以在历史运动的韵律化上辨认出来。每一次大的事变都意味深远,在每一个重大事件中都能倾听到共产主义来临的脚步。历史上的每一次进步事件正如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进步是如此,野蛮事件也是如此。在谈到英国对印度的侵略时,马克思冷静地说:如果亚洲的社会状态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那么,英国不管犯下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总之,无论一个古老世界的崩溃的情景对我们个人的感情来说是怎样难过,但是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我们有权同歌德一起高唱:我们何必应这痛苦而伤心,既然它带给我们更多欢乐在这里,马克思从历史的观点阐明了痛苦和欢乐的关系。在他看来,苦难是历史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某种程度上,苦难(在这里指革命)也是历史实现自身的工具性手段。只有通过苦难才能消灭苦难。苦难不需要感伤,乃是因为未来不再是苦难的反复,而是欢乐。如果抹去未来这一维度,苦难便无法理解。很难想象,当我们无法知晓欢乐时,言说痛苦是否是必要的。如同社会历史规律承担的责任一样,历史(也是共产主义)不可推卸地承担起拯救苦难的道义责任,赋予了苦难以价值,并欲图拯救苦难。如果脱离共产主义,那么人类的苦难就会无尽无休,大谈苦难也就毫无意义。同样,马克思的社会进步叙事也参照了共产主义这一历史目的。西美尔认为:只有通过最终建立在个人主观性基础上的某种价值的归属,变化才能被称为进步。如果没有共产主义这一参照系,社会形态也就无所谓高低之分,也就无法言说历史发展正在趋向某个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共产主义乃是历史的目的,它使得从整体上观察历史成为可能,它构成了历史意义的源泉,赋予历史运动以积极目标。正如卡尔洛维特所指出的:共产主义是一个没有上帝的上帝之国马克思历史弥赛亚主义的终极目标。

或许人们可以说,马克思强调的社会历史中变化的事实以及事实中表现出的趋势,正是这种趋势指向了共产主义。但问题是,历史中变化的事实如此众多,马克思为什么独独挑选经济事实?为什么在趋势不明显的情况下亦断定趋势必然如此?一种合理的解释是,马克思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设定了目的以及其与各要素的同一性。这种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源自整个西方哲学传统。这种传统认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属于真理领域,对现象的认识应依赖于对本质的认识。显然,马克思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那个时代要使历史有意义那种本质主义观点的驱策,并为思辨哲学的成见所影响。显然,马克思并不是自觉地运用目的论来解释历史,恰恰相反,他一直对目的论进行了持久的批判。

四、结语

可以说,在马克思自觉地致力于发现历史规律的同时,他也在不自觉地从事着历史意义的形而上学建构工作。马克思与历史目的论之间是一种似断非断的复杂关系。说断裂,是因为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和历史目的论的唯心主义性质之间的根本对立。说连续,是因为马克思思想的某些理论环节存在着导向历史目的论解读的可能性,或者说目的论解释历史的合理方面依然存在于马克思的某些理论环节中。说复杂,是因为马克思与历史目的论保持了一种不很明确的关系,深入而言,即马克思的理论自觉和思想实际是有差距的。

说马克思思想中存有历史目的论,并未对其思想的科学性构成威胁。马克思思想中的历史目的论表征着其思想的价值性,代表着马克思思想对人类命运的价值关切。价值性和科学性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共同激发了马克思思想的生命力。科学性使得马克思的学说从根本上区别于唯心主义的主观想象而具有现实性,价值性使得马克思的学说能最大程度地转化为现实的革命力量;科学性赋予价值性以现实基础,价值性赋予科学性以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汉娜阿伦特.马克思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85.

[2]格鲁内尔.历史哲学批判的论文[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5.

[3]Karl Lwith.Meaning in histor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49:4.

[4]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77.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启示范文
发布时间:2022-11-18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启示,希望能帮助您的论文设计,供您参考! 总结: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启示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设计论文,更多论文内容请继续关注查字典......
述评近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3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影响的日益深入,学术界兴起了一股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热潮。众多学者围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和考察,促进了对该理论的认识和了解。......
人类命运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共同体的创建
发布时间:2023-04-0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也就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的丰富和发展。以往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侧重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世界历史形成的动力、世界历史理论对全球化的指导意义等,但缺乏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时代特性、基本问题及意义、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已有资料的总结和对比,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涵义赋予新的解释,并在研究二者关系的过.........
破除对马克思历史观的经济决定论的误读
发布时间:2023-06-06
摘要:马克思历史观被指认为,一种经济(或劳动、生产、生产力、科技)等因素依靠绝对自主性的力量支配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经济决定论,这种认识是由建立在超感性基础上的Being实体化的Ontology哲学思维方式所致的。要破除对马克思历......
探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以及中国文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3-01-03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世界文化的形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扩大,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趋势愈发显著,与经济全球化相伴而生的则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文化背景下,如何让中国文化既能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新元素,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实现文化大融合,又能克服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输出对中国文化发展的阻碍,是世界文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发展需要深思和解决的难题。(一)世界文化的形成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
浅谈霍克海默批判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11-22
马克斯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1895-1973),德国犹太人,批判理论创始人,法兰克福大学校长。在他的领导下,创办了《社会研究杂志》,形成了以批判理论为显著特征的法兰克福学派。一定程度上,霍克海默走近、选择与修正马克思主义,......
探究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及其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发布时间:2023-02-20
分工理论不仅是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是他发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路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有自身的客观规律,而决定这一发展规律的动力来自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马克思通过研究分工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站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高度,科学地解释了历史发展之谜,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分工与生产.........
浅谈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辩证否定意蕴
发布时间:2023-01-29
一般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而是相对于相互分裂、各自独立的地域历史、民族历史、国家历史而言的世界性历史、全球性历史或世界整体化的历史,是指各民族、国家的普遍交往,整个世界开始形成......
论理论与实际关系视野下的马克思哲学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理论与实际关系视野下的马克思哲学 论理论与实际关系视野下的马克思哲学 论理论与实际关系视野下的马克思哲学 文 章 来自 教 育 网 【内容提要】寻求一个能够把马克思哲学与传统形而上学,与现当代西方哲学区分开来的......
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对待历史文件
发布时间:2022-11-01
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对待历史文件对待历史文件采取的不同态度,反映人们不同的思想路线。采取主观臆想态度者,对历史文件任意剪裁、篡改,是历史唯心主义思想路线的反映。这种不尊重历史事实的行为,将使人们不可能认清历史原貌,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对待历史文件采取严肃、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反映。这种态度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才能使人们有机会认清历史原貌,得出正确的结论。今天,我们重温《共产党.........
戴季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演绎
发布时间:2022-11-05
在中华民国史上,同时对国共两党产生重要影响的传奇人物不多,他是其中之一,他就是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在20世纪,孙中山及身边的早期国民党人(包括其前身中国同盟会)担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先驱。五四......
浅谈阿多尔诺与马克思的批判的历史哲学传统
发布时间:2023-02-08
一、一个值得重新思考的问题 阿多尔诺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还是后马克思主义的,或后现代主义的?这是阿多尔诺哲学研究中争论得最激烈而又始终没有得到解答的问题。人们提出这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争论,不单单是为了给阿多尔诺哲学......
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关系探讨
发布时间:2017-08-18
城市的变化发展是在它形成之初就从未停止的。在现实中,怎样将对城市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及传统民居等做到最充分的维修与控制是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核心所在。在当前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矛盾如何快速有效的解决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在处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二者间的矛盾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要采取积极合理的方式方法,使二者能够很好的实现动态平衡,保证和谐发展。1城市的发展产.........
试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当代重构的方法论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11
我国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成为热点。这一研究曾一度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每个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解读。但21世纪初以来,马克思主义......
简述从黑格尔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生成
发布时间:2023-02-07
黑格尔和马克思分别给后人提供了两种不同的世界历史概念,表征了他们理解世界历史的两种不同方式。黑格尔所关注的世界历史仅是精神在时间里如何实现自身的发展,生活在现实下的人们也仅是丧失了主体性地为绝对精神服务的工具。马克思研......
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现代德育口标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27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虽然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但仍是我们研究现代德育目标问题不可或缺的视域。从理论角度看,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向于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获得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社会。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的世界......
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的当代全球化
发布时间:2022-11-10
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得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成为理论界研究和探讨的热点。这一理论为当代人认识全球化及其发展提供了最可靠的理论支撑点。尽管马克思从未提出过全球化这一概念,也没有系统的全球化理论,但其以深刻的世界历史理论分析和......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与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
发布时间:2022-12-23
一个国家的未来体现为这个国家青年的未来,一个民族的前景体现为这个民族青年的前景,一个社会的活力体现为这个社会青年的活力,一个政党的远见体现这个政党中青年的远见。古往今来,青年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活跃的力量,始终是一个社会、一个政党最新鲜的血液。正所谓:青年兴,国家兴、民族兴、社会兴;青年强,国家强、民族强、社会强。2017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
试论马克·布洛赫的史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2-10-31
[关键词]马克・布洛赫;背景;史学思想 一、布洛赫的历史研究目标 布洛赫确立了“整体史”的研究范式。传统史学多研究政治和外交史,而布洛赫使经济、社会、文化等也成为他研究的对象。布洛赫批评了传统史学的狭隘性,就像他所说的......
长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初探
发布时间:2022-10-31
[摘 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深刻的影响。长征清算了教条主义,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代表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树立了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思想政治路线,发展了我党的群众路线,加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
浅析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发布时间:2016-07-2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标志着党和国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规律的深刻认识,表明了党对执政规律的全面把握。这是一篇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马克思主义法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试析马克思财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发布时间:2023-06-27
论文摘要 现代性财富问题在当代逐渐凸显出来,成为我们所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我们亟需一种科学的财富观作为先导。基于其唯物主义的历史科学,马克思的财富观蕴含着十分丰富而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正是在马克思财富观的历史唯物主......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2-15
" [论文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是相伴相随的。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
简要分析实践的历史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
发布时间:2023-05-21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完成了从伦理道德实践观到生产实践观的转变实践概念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在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中,通常用与知相对的行来表示。在西方哲学史上,实践概念自希腊哲学起就已产生。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将人的活动分为三类:一是生产物质产品的活动,它是按照自然法则而不是以人自身为目的的活动;二是道德和政治活动,它是以人自身的幸福、善恶为目的的活动;三是思辨的活动,它.........
探究马克思主义中的系统思想
发布时间:2023-02-16
当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发展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要以系统性思维和眼光去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早在19世纪下半叶随着系统知识、系统思想的逐渐形成,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辩证法的过程中就继承和吸收了前人的系统思想,使得以整体眼光和联系观念为特征的系统观成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虽然没有独立形态的关于系统思想的专门著作.........
论福柯与马克思
发布时间:2023-07-27
福柯的学术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这一反叛的年代,受到尼采的影响,特别是受到尼采对理性、知识、主体、进步观念的质疑,以及认为求真意志与权力意志不可分的思想的影响,这是学界所公认的,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福柯成长和学术思想发生发......
马克思对唯物主义历史观要点“扼要的阐述”
发布时间:2023-02-24
一、马克思用四个基本范畴勾画出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
浅谈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本真意蕴之诊解
发布时间:2023-07-17
一、批判意蕴 17世纪维柯,19世纪圣西门、傅立叶等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及黑格尔立足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对世界历史做了开拓性研究,但囿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最终没能脱离唯心主义的立场,没能摆脱各自的民族观念的束缚。马克思在......
马克思哲学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实践
发布时间:2023-03-17
马克思哲学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实践是把自然界理解为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并且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实践基础之上的,它将实践关系视为人与世界的根本关系。人自身与自然界的分化与统一是在实践活动中实现的。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教育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教育,恢复理论发展历史复杂性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动性、吸引力和说服力;有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认识;有利于对学生人格品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马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探析
发布时间:2023-03-18
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备受学术界重视,并得到一定程度的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相结合,在历史发展时期推动着我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实现具备科学发展特色的现代化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
论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的几点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19
马克布洛赫( Marc Bloch,18861944) ,法国历史学家,年鉴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布洛赫两次参加世界大战,并在二战中写下了《历史学家的技艺》一书,这是一部史学方法论著作,可惜的是书未杀青,布洛赫却赍志而殁了。《历史学家的技艺》虽......
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历史逻辑
发布时间:2022-11-18
如果说从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早中期的革命策略是对启蒙传统的大拒绝和美学救赎论的话,那么从葛兰西的阵地战到哈贝马斯的第三条民主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特点
发布时间:2015-07-27
【摘 要】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认真研究开始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逐步向前推进,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
解读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审视人类命运共同体
发布时间:2023-04-23
当今,人类社会真正全面进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时代,这一时代的核心命题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如何辩证看待当前的经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现象、如何深刻理解新科技革命和全球性危机、如何全面.........
“历史哲学”中的“历史—哲学”关系
发布时间:2013-12-17
" 引论 在黑格尔对形而上学与科学进行综合的企图失败之后,欧洲哲学开始为纯粹理性寻找其他的出路。这种寻找构成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过渡,或者也可以说,构成现代哲学的一个基本开端并且成为它所包含的一个贯穿要素,从而使十九世......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启发
发布时间:2022-10-24
马克思主义世界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对待世界历史的观点和看法,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下,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要积极对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加强重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积极运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来对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指导对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和.........
高校档案与学校历史的关系探究
发布时间:2023-01-06
[摘 要]随着文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校园的教育管理方法逐渐科学化、人性化,尤其是高校的档案管理。而且,由于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地深入开展,高校的学校历史开始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于是,高校档......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5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研究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研究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研究 更多内容源......
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7-21
一、何为自由与必然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人追求自由的动机如影随形从未间断,可以说自由是人生命存在的一种本能追求,人追求自由的过程也就是人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自由,从字面意思来作理解指的是没有任何的束缚与限制,如其所是的一种......
试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10-16
" 论文摘要:学科建设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品住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依托和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必须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队伍建设......
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6-11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运用其所创立的唯物史观研究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及其规律所得出的科学结论马克思在写作《克罗茨纳赫笔记》、《巴黎笔记》、《神圣家庭》、《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的世界历史观念,并在Ig-4J......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2-25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产生及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是伴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国内外学者对其界说不一。概括地说,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指本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6-12-23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基础 任何外来文化想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发展都必须根植于当地的本土文化,只有这样才可能在当地文化发展中起作用,并且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力量来运用到实践中,对实践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马克思......
李大钊对早期马克思主义“校园传播”的历史贡献
发布时间:2022-12-04
[摘 要]马克思主义从被“附带涉及到”,到后来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主流意识形态。这与李大钊是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李大钊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历史贡献和作用,因而在思想界的先驱者中享有了“南陈北李”的崇高声誉。 [关键词......
浅论科学技术史与历史科学之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4-06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科学技术史与历史学的含义及学科特点,在此基础上重点、详细论述了科学技术史与历史科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科学技术史;历史科学;关系 广义的历史是所有人的生活历程。科学探索和技术创造活动是人类......
简论教育装备与历史学科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5-22
一、教育装备是什么 教育装备概念的提出,基于媒介环境说、教育技术等相关理论,国外对于教育装备的概念界定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美国教育学家Levet Ogden-Burtley认为教育装备由帮助终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构成,这些材料有许多种,从......
初中历史民族关系史教学方法和目的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1
【内容摘要】对于历史课程的教学而言,让学生对于民族关系史形成正确的理解与认知,这是知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范畴。某种程度上,让学生对于民族关系间的发展与演进历程十分清晰,让大家对于民族间的关系以理性的视角进行理解与看......
论克里普克的历史因果命名理论
发布时间:2022-08-11
克里普克(Saul A. Ripken)提出完全不同于罗素(Bertrand Russell)的指称理论,对同一性命题的分析开创了新思路。他认为,罗素摹状词理论的实质是通过意义的把握才能确定一个名称的指称,而把指称与意义相等同的理论是错误的。确定名称的......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多媒体互动式教学探讨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多媒体互动式教学的核心是师生间的“导学互动”,“导学互动”的教学方式是让“教”与“学”有机结合。同时应构建多蝶体素材资料库,开放教学系统。让多媒体教室与学校网、社区网、国家网连接,实现资源的......
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三个关系
发布时间:2023-01-07
"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同时,学科建设对科学研究又提出了巨大的需求。解决好科学研究的观念、制度、条件问题是推进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总体与分支的关系,二者之间要把握的原......
关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学者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表现之一就是没有明确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关系。文章理顺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联系。分析了二者的区......
从马克思的两种世界历史视野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发布时间:2023-07-24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持续升温和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得唯物史观与中国问题成为一大学术热点。唯物史观的最高形态是世界史观;中国问题是世界历史当中的中国问题。只有透过世界历史视野,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中国的命运。......
通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的分析探讨
发布时间:2014-01-09
1、首页2、科学的思想方法3、人与社会的关系 广大朋友们,关于“通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的分析探讨”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马克......
探讨列宁租让制思想的历史思考
发布时间:2023-07-08
一、列宁租让制思想的提出背景 (一)国内经济形势严峻 苏俄国内战争(1918-1920年)结束后,生产凋敝,经济急需恢复。1921年春,由于农作物歉收和大量牲畜死亡,形势更加严峻,苏俄急需采取迅速、坚决且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生活状况、......
试析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与时俱进
发布时间:2023-03-24
"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我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战争的革命年代还是当今和平的年代,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各项事业都是具有指导意义的。而时代在进步,马克思主义也要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顺应时代......
长江三峡人地关系的历史思考
发布时间:2023-01-15
由于三峡工程的上马,长江三峡地区在历史发展中的人地关系进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世界上的大峡谷很多,但像长江三峡这样绵延千里、两岸沉淀着五六千年人类文明的大峡谷却不多见。从204万年前的巫山猿人到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从“......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与美学之间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6
摘要:人的发展和美的发展都是在社会文化构造的矛盾运动中逐步实现的。脱离社会文化构造我们就无法认识人,也不能认识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矛盾论在美学上充分反映出来,是无处不在的。离开人的社会实践来观察问题,不了解认识......
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关系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是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一系统工程中的两个方面,它们从不同的层面形成了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关系。把握好两者的互动关系,避免学科建设队伍与......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1-28
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初步实践马克思主义,到不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断将其中国化。具体表现在民族问题的解决方法上。最初受到苏联影响,后来有了自己的民族理论,为革命胜利后民族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 关......
论马克思财产理论体系的构建问题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马克思财产理论体系的构建问题 论马克思财产理论体系的构建问题 论马克思财产理论体系的构建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在改革开放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过程中,经济的发展、财产量的增加,以及协调财产......
浅谈马克思与黑格尔的隐秘联系
发布时间:2016-07-04
2012年,诺曼莱文的新书《马克思对话黑格尔》提出了一个尖锐的观点,那就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存在误读。这在某种程度上暗合了一种对马克思研究的新思潮。从很久以来,马克思学界在研究马克思时倾向于把马克思孤立起来,注意研究马克思的......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如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创新,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的整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培养新型大学生负有重要使命,唯有与时俱进、不......
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念
发布时间:2022-10-24
摘 要 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早起源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西欧国家。在它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中,西方马克思主义衍生出许多分支,如对存在主义的研究的分支、对实证主义研究的分支、对市场经济的研究分支等。1970年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新的......
探讨伪善的历史书写——关于《北鸢》
发布时间:2023-06-28
一对于任何一个当代作家来说,如何处理历史题材一直是一个棘手的命题。作家在其创作过程中,选择返归历史意味着一个世界的重构。然而大部分历史所存留的只剩下文字与符号,过去的历史往往逃脱了作家的个人经验范围。如何将个人经验经过艺术化的处理使其安放于过去的历史当中,则是对于作家极大的考验。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个论断无疑表明小说承载了主流历史话语之外的隐秘的心思。葛亮的两部长篇小说,从《朱雀》《北鸢.........
生产理论与马克思哲学范式的新探索
发布时间:2023-06-14
" 【内容提要】当代西方哲学理论对马克思的生产理论有三种理解方式:第一种以鲍德里亚为代表的后现代思潮,认为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并不能作为替代资本主义方案的理论基础,否定生产理论在分析当代社会中的作用;第二种以哈贝马斯与吉登斯......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基本关键与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02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从哲学开始产生,人的问题就是许多哲学家们智慧的指向。马克思也不例外,他结合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从实践的视角理解人,实现了从抽象的人向现实的人的转化: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观的最终界定也经历了批判发展的过程,最终成为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革命、改革、建设的每个阶段都结合中国实际状况,继.........
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思想的对比
发布时间:2023-07-27
异化在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的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他们哲学思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对异化的批判与消除异化途径的认识上二者却迥然有别。这两种不同思考异化的视角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时至今日都不过时。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是......
基于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思考马克思哲学的二重性
发布时间:2023-06-13
我们知道,马克思所处的19世纪是西方启蒙运动、科学主义、理性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虽然在马克思之前已经有人提出对科学主义的批评,如卢梭指出了科学对人类道德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康德明确提出了事实与价值、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的重要差别,但是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纯粹思辨倾向的批判者,马克思的科学主义、理性主义的倾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不是一种先验的预设,而是一种如下文所证明的基本的事实。而在中国近代.........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产生的精神文化
发布时间:2023-06-22
摘要: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存方式,包括行为方式及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很多精神文化(简称新时期文化),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还有很多红色标语、红色歌......
关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讨
发布时间:2023-01-05
" 论文摘要:针对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三侧重、三疏忽”的问题,为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教学内容、方法和命题考核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19 世纪中叶,马克思以惊人的洞察力观察到“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一趋势并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指明了人类历史的走向。
发布时间:2017-06-12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一栏中明确提出:提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在教学中要将教师的讲述、讲解、演示等与学生的观察、材料研习、讨论、问题探究等结合起来;充分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手段,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2015年12月初,永安市教育信.........
论析马克思的宗教思想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宗教;宗教批判 论文摘要:近代宗教批判的历史过程。经历了上帝的自然化。上帝的理性化和上帝的人本化三个阶段。马克思继承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同时又超越了他,马克思对宗教采取了人本化的理解,他认为......
论史传题材与关汉卿的历史剧
发布时间:2022-11-12
一、《单刀会》简介及其与史传材料的比较《单刀会》全名《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取材于《三国志》,是关汉卿最著名的历史剧之一。剧写东吴大夫鲁肃,为索取荆州,设计三条,宴请关羽,欲在宴会上相机行事。他先与乔公商议,乔公历数关羽神勇威猛的显赫功绩,以为荆州断不可取;后与关羽故友、道士司马徽商议,并邀请司马徽赴宴陪客,司马徽盛称关羽酒后性情暴烈,又言西蜀英雄众多,以为此举必无善果,力辞不往。鲁肃不听规劝,一意.........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普遍原理的认识探讨
发布时间:2022-11-10
【摘 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同一种逻辑结构,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虽然如此,二者之间在本质上又有着根本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最根本的原理,是在人类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的......
关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疑问
发布时间:2023-05-20
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规律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创立他的剩余价值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他在科学上对人类的两大贡献。其中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构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笔者在学习和研究......
浅谈毛泽东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抗战的历史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20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回顾抗战的历史,重温毛泽东指导抗战留下的历史文献,我们再一次为他老人家坚定的立场、灵活的策略、敏锐的洞察力、惊人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所折服,而这一切无不是他精通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
对马克思价格理论的质疑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暂时冷落(1)
发布时间:2023-03-22
摘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都是正确的,但其价格理论是片面的和错误的,表现在其没有区分卖方价格、买方价格和成交价格。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卖方价格,效用的货币表现是买方价格,价值和效用的货币表现的统一是成交价格。三种价......
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史学关系刍议
发布时间:2023-01-24
历史地理学和环境史学都属于交叉学科,涉及内容交错繁杂,对二者学科属性的划分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但这样的学科划分工作却不容忽视。很多学者认为对科学的分类只有形式上或是美学的意义,对科学本身并不重要,诚如德国学者阿尔弗雷......
西方马克思文艺理论界文学与意识形态关系论争的百年变迁
发布时间:2015-08-28
摘要:由于对意识形态概念的不断改写和重写,也由于文学边界的不断扩展和越界,加之马克思主义文论家的理论基础、研究旨趣、研究方法和价值取向不同,对马克思经典著作及文艺思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选读、误读、臆解甚至背叛,导致西方......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体系建设初探
发布时间:2022-09-07
一 英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曾经提出过三个世界的理论,他把客观的物质世界称作世界一,把人类的思维、心理等称作世界二,把人类创造出来的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称作世界三,波普尔高扬了世界三的价值和独立性,并认为世界三如同世界......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现实走向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2-12-05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包括经济学和政治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在实际的发展中不断实现中国化和国际化,其中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就是我国的革命者根据吸收借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到社会发展中的具体实践。对人类社会发......
浅析马克思主义与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关系
发布时间:2022-09-18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今中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点都需要紧密地与我国当前发展实际相结合。目前青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态势,全社会都极为关注这个棘手的难题。鉴于马克思主......
解读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考察路径及其价值意蕴
发布时间:2023-07-24
马克思思格斯所认为的世界历史主要有两重意蕴,一是指人类总体的发展历史,是从其具体的客观的历史事件中探究人类发展的内在规律性问题,找寻其必然,并遵循必然以实现人之自由。二是指十八世纪以来,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使世界市场在全......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23-03-20
"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新形势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是必须坚持基础性与重点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施教者与受教者......
用时间轴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3-24
摘 要: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平台,它能够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链接并整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因此,时间轴是高中历史教学必须渗透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学习历史的必经阶段。探讨以时间轴来引导学生构建自主学习体系,......
马克思公共性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23-02-24
摘要:作为关于人和社会发展的哲学,从历时性看,对现实公共生活的批判和理想社会形态的指认,贯穿于马克思的思想逻辑,符合马克思理论的本真精神。从共时性看,马克思的公共性思想可分为三个层面――个体与社会的公共性、超越国家界限的公共性、人与自然的公共性。其中,个体与社会的公共性构成了公共性的存在论前提;超越国家界限的公共性表明了“彻底的解放”的公共性旨归,包含国家之间的公共性和个体与类的公共性;人与自然的.........
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发布时间:2022-12-07
【摘 要】对现代性的反思是人文科学的理论主题,马克思试图从劳动的发展史中找出解决现代性问题的答案,但马克思对于现代性问题的理解仍然是在主体性原则和理性原则的理论框架中进行的。哈贝马斯提出交往行为理论是在对人类社会由工业......
网络空间对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的讨论
发布时间:2023-05-24
网络对于人的意义具有二重性。对人类的生产活动而言,网络具有十分积极、重要的意义,给人类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对人的本质实现而言,网络则是不会直接生产产品的使人异化的机器。人的本质在于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异化劳动奴役了人,限制了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从而扭曲了人的本质,阻碍了人的发展。因此,如何走出人的异化便等同于如何才能将人的类本质回归人自身。对网络的认识应当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将其.........
解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发布时间:2023-07-28
人类愈是发展,就愈是自由。人的发展与自由是相互促进的。人拥有的自由空间越高,人的发展速度与程度就越快、越高。自由是人类所共同向往的,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为自由而努力。人的全面发展包含着人的自由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