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颠倒”的艺术――读解《白鹿原》

“颠倒”的艺术――读解《白鹿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24 00:36:05
“颠倒”的艺术――读解《白鹿原》
时间:2023-04-24 00:36:05     小编:

摘 要: 南帆与王春林的论争显示出《白鹿原》接受状态的盘结复杂性,借助于互文性视域中的《白鹿原》与“创作手记”,陈忠实的创作心理与时代文化心理的差异在叙事中得以显现。在对“革命历史小说”叙事的“颠倒”中,《白鹿原》得以重回八十年代的“起源”。

关键词: 白鹿原;陈忠室;颠倒

中图分类号: I2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7)03-0071-05

一、一场“迟来”的论争

2013年,王春林在《小说评论》发表了一篇名为《重读》的文章。时隔八年,王春林的评论文章和南帆发表于2005年的评论文章《文化的尴尬――重评》进行了一次颇具论争意味的对话。论争的焦点集中于如何看待“文化传统与现代性话语”的问题上。南帆认为,在儒家文化与现代性话语之间,存在深刻的矛盾。然而,“历史的脚步有没有可能从现代性的门槛上缩回去?儒家文化有没有能力评价乃至主宰近现代历史?……《白鹿原》的文本分析表明,叙事结构的脱节恰恰源于儒家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脱节”。无情的事实印证了“现代社会的崛起也就是儒家文化渐行渐远的历史”这一话语。而在文化同质化的今天,“后革命时代并未修正现代性话语设定的竞争逻辑,儒家文化并未改写竞争失败者的身份”[1],儒家文化东山再起远未到来。

南帆这一结论的得出源于对中国社会现实的精准判断: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始,文化传统与现代性话语就处于二元对立的结构之中。无可否认的是,现代性话语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占据了绝对优势,而文化传统则只能处于“缺席”的“在场者”的地位。但这种判断引起了王春林的质疑。在王春林看来,南帆将《白鹿原》的基本矛盾冲突定位为儒家文化与现代性话语之间的碰撞与交锋,实际上偏离了《白鹿原》文本自身。准确的说,宗法文化谱系与革命现代性之间的碰撞交锋才是《白鹿原》的基本矛盾冲突。通过这一巧妙地置换,“曾经一度遭到南帆强烈质疑的陈忠实在《白鹿原》中所出示的精神价值立场,反而因了如此一种转换而具有了某种足够超前的性质”[2]。这一“超前的性质”实质是陈忠实依托于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传统,对曾经被视为“神话”的革命现代性进行深刻的质疑与反思。在此立场上,王春林对南帆的诘问更显力量:难道说仅仅因为在双方对峙竞争的过程中儒家文化处于下风,作家陈忠实就不能够依托于传统文化资源完成对于革命现代性的批判反思么?最后,王春林得出结论,无论依托怎样的文化资源,只要能够“真实地呈现出20世纪前半叶中国历史演进的复杂面貌”,“对充满着暴力色彩的革命现代性”做出深刻的质疑和反思,就不能称之为“文化的尴尬”,而恰恰是一种“文化的自觉”。

王春林与南帆的论争实际上是知识立场的论争,关乎二者背后所隐藏的知识谱系。南帆站在现代性话语的立场,指出了儒家文化的尴尬。在南帆看来,在现代性话语的介入下,“传统”与“民族”得以分裂,以这一分裂为根基,“现代民族国家”开始摆脱“文化传统”的母体,在“现代性”的道路上直线前行。儒家文化治理白鹿村的效力无可置疑。但是,“对于白鹿村之外的世界,儒家文化能够做些什么?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以及政治和经济体系拥有迥然相异的运行轨迹,儒家文化所提供的理想和管理技术已经远远不够用了”[1]。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南帆认定,在二十世纪最为重要的国共二党的冲突之中,儒家文化根本就没有进行言说的权利、找不到发言的席位。王春林的看法则截然相反。王春林指出,依托于现代性话语的文化霸权地位,南帆宣布了儒家文化的缺席,将儒家文化排除在现代化进程之外。但这样的言f中总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丛林法则”的意味。这样的判断背后所隐藏的实际上是一种追新逐异的历史进化论逻辑。《白鹿原》的可贵之处在于:《白鹿原》完全摆脱了站在革命之内反思革命的文化逻辑,触及到了“革命”这一话语所存在的根本缺陷。正是借助于“白鹿原”这块独立于现代化进程之外的“飞地”,陈忠实对现代性进程中的“革命现代性”进行了一次自觉的文化反思。

同为分析《白鹿原》的评论文章,南帆和王春林得出的结论竟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这是值得深思的。实际上,考察《白鹿原》的评论史、论争史,以《白鹿原》这一文本空间为焦点,一个“众声喧哗”的场域早已形成,批判者有之,赞同者有之;批判具有不同之侧面,赞同具有不同之立场。这一场域得以形成的根源,在于《白鹿原》文本同社会思想状况之间的一种复杂而具有“共谋”性质的关系,这一关系造就了一个“众声喧哗”的场域。但这种强调“众声喧哗”的历史观或明或暗的对话者,实际上是被奉为正统的“线性史观”以及“革命史观”。考察陈忠实的写作意图,这一转换当然违背了作者的意愿,但《白鹿原》文本的确呈现了一个“众声喧哗”的历史。文本诞生之后,作者便“死去”了。笔者感兴趣的话题在于:《白鹿原》文本是如何在叙事中摆脱了陈忠实的掌控,营造了一个“众声喧哗”的场域。

二、互文性视域中的《白鹿原》与“创作手记”

《白鹿原》同其“创作手记”《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消解又相互生成的关系。陈忠实思想的单一性与复杂性在这两本互为解读对象的著作中得以尽情呈现。借助于“创作手记”,我们一窥陈忠实的思想状况,在陈忠实的思想状况同《白鹿原》这一“众声喧哗”的场域之间,存在着一条极为明显的缝隙。

《白鹿原》是基于近代中国的社会现实的言说。传统的封建帝国如何有效转换为现代的民族国家是陈忠实文学创作的逻辑原点。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式武器迅速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国门,与此同时,一衣带水的海上弹丸之国日本同样难逃厄运。但两个国家的不同命运带给了陈忠实巨大的震撼和困惑。日本“这个封建小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几乎是依样画葫芦照我们这个大帝国仿建的。洋枪洋舰轰击的结果却大相径庭:日本很快完成了从封建帝制到资本主义的议会制的‘维新’……中国却相反,先是戊戌六君子走上断头台,接住便开始了军阀大混战,直至我们这个泱泱大帝国的学生占领了大半个中国。”[3]陈忠实的文学创作以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为基础,进行深刻反思。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迅速摆脱了封建制度,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迅速前行。反观中国,却只能在苦难与血泪铸就的道路上艰难前进。到底是什么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我只能看作是老师比学生的封建文明封建制度更丰富,因而背负的封建腐朽的尘灰也更厚重,学生反倒容易解脱而先生自己反倒难了。绵延了二千年的一个封建大帝国的解体绝不会轻而易举。”[3]由此可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得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是陈忠实思考的核心问题。因此,陈忠实在《白鹿原》的创作中对于两千年的封建传统抱有明确的批判意识。 陈忠实的批判意识集中通过白嘉轩这一人物形象得以呈现。但陈忠实并没有从“阶级”的角度来思考这一问题。而是选取了当时广为流行的“文化心理”作为切入点,试图将传统的“文化心理”作为批判对象,这样一种批判对象的转换是通过身份置换来完成的:陈忠实为白嘉轩设置了双重身份,地主(阶级划分)和族长(文化代表)。通过双重身份的设置,陈忠实的批判重心转移到“文化心理”上来;通过“族长”身份的赋予,陈忠实所关注的“文化心理”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白鹿原》中,朱先生可以说是民族“文化心理”的化身,但这一“化身”过于概念化而只能高居神坛。因此,陈忠实塑造了绝对理念的忠实执行者――白嘉轩。在陈忠实的叙事指挥下,白嘉轩请朱先生写了《乡约》。《乡约》的形成,将白嘉轩和朱先生绑在了同一阵营。同时,《乡约》也是白嘉轩“文化心理”形成的根本原因和具体表征。尽管《乡约》在白鹿村的治理效力无可置疑,但是,当黑娃从郭举人家将田小娥带回白鹿村,一场比外部革命更加剧烈的内部革命在白鹿村掀起了另一场“风搅雪”,迅速打破了《乡约》在白鹿村的统治。《乡约》以及白嘉轩所提倡的“修身养性”遭遇了巨大危机。

田小娥的出F,从白鹿村的内部对《乡约》代表的“文化心理”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从福柯的观点来看,白鹿村村民的身体是“顺服的身体”,在几千年的强大的儒家文化的“规训”之下,肉体成为灵魂的监狱,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要在《乡约》的监视之下。而田小娥的肉体则是“自然的肉体”,她几乎没有受到《乡约》的“规训”,她是作为封建宗法文化的反叛者形象出现的。她对黑娃的诱惑,虽说有肉欲的放纵色彩,但更加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伦理道德的反抗。田小娥人格的转型,是在她第一次挨“刺刷”之后。她开始对这个男权世界彻底绝望,充满仇恨,并且主动实施报复,此后她开始不要脸皮,她牵着孝文的阳物走进窑洞……这是一种多么无奈、无力和屈辱的报复!一位柔弱的女子栖身于一方破窑,四面八方是猛如禽兽的男权,她唯一的对抗的武器是女人的身体。这种对抗的结果是她被男权社会彻底摒弃,成了一个千夫所指的“荡妇”。田小娥的下场可想而知,她死在自己的公公鹿三的梭镖之下。连一个老实本分的普通劳动者都不能见容于田小娥,可见封建传统文化的毒害之深,女性争取自由解放的权利就这样被生生扼杀。五四时期轰然倒塌的雷峰塔以六棱塔的形式重新建立起来。

由此可知,陈忠实对封建传统具有非常明显的批判意识,文本中也有一定的体现。值得注意的是,由文本的批判主题可以看出,陈忠实实际上并未摆脱“现代”的“目光”,此时的“传统”也只能是“现代”之内的“传统”。只不过通过身份的置换,陈忠实的批判对象发生了变换,由阶级批判转换为对传统文化心理的批判。也正因为站在“现代”内部来看“传统”,陈忠实所发现的只能是传统文化对“现代”的阻碍作用。此时,《白鹿原》的叙事还没有摆脱陈忠实的操控。

三、“颠倒”的叙事

“后革命时期”有关革命历史的书写,无论价值取向,亦或书写方式,和“革命时期”的历史书写有着巨大的不同。孙雯娟指出,相较于经典革命历史叙事,“后革命氛围”中的“革命历史叙事”实际上是一种“再叙事”,这种“再叙事”在文化取向和书写方式等方面与经典革命历史叙事有很大不同。就书写方式而言,“再叙事”针对“革命历史叙事”进行了“重写”,这种“重写”主要包括“续写”“补写”“改写”“戏写”四种书写方式[4]。《白鹿原》属于后革命氛围中的革命历史再叙事,但《白鹿原》的革命历史再叙事并不能简单的归于上述四种“重写”方式,确切的说,《白鹿原》的“再叙事”属于一种“颠倒”叙事,在对经典革命历史叙事的“颠倒”之中,《白鹿原》逐步脱离了陈忠实的掌控,成为更为复杂性的存在。如果说质疑革命的正当性、有效性在诸多“后革命时期”的文学作品中都有所呈现。《白鹿原》的特殊之处在于,陈忠实不仅质疑革命的正当性和有效性。陈忠实对“革命”有效性的质疑和反思,恰恰是通过被陈忠实所批判的传统文化所实现的。这样的一种转换,在《白鹿原》的文学形式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

《白鹿原》的“颠倒”共分为两次。作为典型的家族小说,《白鹿原》中相互对立的两大阵营在年龄上也有明显区分,可以轻易地划为“父与子”两大阵营。以鹿兆鹏、鹿兆海、白灵、黑娃等人为代表的子一代,被自觉或不自觉的卷入革命风潮。他们变幻无常的命运同风起云涌的时代革命紧密关联;以白嘉轩、朱先生、鹿三等人为代表的父一代,则更多固守于传统的儒家文化、家族的内部斗争。不论历史如何风谲云诡,家族、宗族始终是他们关注的核心。和绝大多数革命历史书写不同的是,《白鹿原》并未将叙述重心聚焦于“子一代”的革命斗争,恰恰相反,父一代的行为习惯才是《白鹿原》的叙事焦点。通过叙事焦点的巧妙“颠倒”,《白鹿原》成功的将叙事重心从革命中国的历史书写置换为白鹿村的日常伦理书写,和绝大多数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拉开了距离。而《白鹿原》最为独特之处在于以第一次“颠倒”为基础的第二次“颠倒”。如果仅有第一次的“颠倒”,《白鹿原》虽然独特,但也并非绝无仅有。《红旗谱》的叙事焦点同样在“父一代”朱老忠的身上,《创业史》虽然以梁生宝为主人公,但作为“父一代”的梁三老汉同样不可忽视。但这些作品的共同之处在于,就传统文化、血缘关系而言,“父一代”对“子一代”拥有绝对的权威。但由于革命时代的到来、启蒙话语的膨胀,“子一代”要么作为“叛逆者”形象出现,而血缘关系并不能弥补二者知识谱系的差异;要么作为“引导者”形象出现,在“革命正确性”的神话映照下,“父一代”往往丧失其尊严,成为思想落伍、需要引领的对象。而《白鹿原》在“父子冲突”的结构设置中再次进行了“颠倒”:《白鹿原》不仅将叙事重心聚焦于“父一代”的行为习惯。更进一步,在“父子冲突”的结构模式中,“父一代”虽然仍旧作为传统文化的捍卫者、时代潮流的不合时宜者形象出现。但在某种意义上,作为“受教育”形象的“父一代”,再次找回了“父一代”早已丧失的威信和权力,重新回归一个“父亲”的形象,再次以“引导者”、“教导者”的身份出现。再次出现的“父亲”的形象,却是早已被启蒙、革命逐出历史舞台的传统儒家文化所养育的。两次“颠倒”之后,属于经典革命历史叙事的话语权被完全颠覆:如果说经典革命叙事作品的主人公都经历了一个从被压迫――个人反抗――个人反抗的失败――集体意识的觉醒――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成长历程,而《白鹿原》则塑造了一个几近人格神的抗拒成长的农民英雄;如果说经典革命叙事作品都在诉说着“革命中国”的悲壮与辉煌的主题,那么,《白鹿原》则在诉说传统文化落幕过程中的凄凉与悲哀。 四、非成长人物的塑造

陈忠实对“革命”的反思,是通过传统文化来完成的。《白鹿原》在对“革命”的反思中,发现了“传统文化”应有的魅力,转而开始从“批判传统”转向“认同传统”。此时,《白鹿原》已经脱离了陈忠实的掌控。而“认同传统”同样是经过“有意味的形式”得以完成。这种“有意味的形式”就是对非成长人物的塑造。

在巴赫金看来,“时间性”是现代小说的基本特点。现代小说与传统小说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使小说由“空间”的艺术转变为“时间”的艺术。“时间进入人的内部,进入人物形象本身,极大地改变了人物命运及生活中一切因素所具有的意义。这一小说类型从最普通意义上来说,可称为人的成长小说”[5]230,而“成长”并“不是他的私事。他与世界一同成长,他自身反映着世界本身的历史成长。他已不在一个时代的内部,而处于两个时代的交叉处,处在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转折点上。这一转折寓于他身上,通过他完成的。他不得不成为前所未有的新型的人。这里所谈的正是新人的成长问题。所以,未来在这里所起的组织作用是十分巨大的,而且这个未来当然不是私人传记中的未来,而是历史的未来。发生变化的恰恰是世界的基石,于是人就不能不跟着一起变化。”因此,“人在历史中成长”[5]233,是巴赫金对“成长小说”最为直接的命名。

和巴赫金所^的“成长小说”相反,在《白鹿原》中,陈忠实所褒扬的,恰恰是那些非成长人物甚至是逆成长人物。《白鹿原》中共有三个鲜明的非成长性人物,他们是朱先生、白嘉轩和鹿三。此外,《白鹿原》中出现了鹿黑娃这样的“逆成长”人物。他们都是传统文化所遗留的“最好的一个”,同时也是“最后的一个”。

鹿三是古代社会“忠仆”形象的典型代表。一方面,他忠于白家两代家主。在饥荒时自己提出要离开白家,因为他不想在白家白吃白住,而拖累了白家。同时,他又是“一个自尊,自信的长工,以自己诚实的劳动取得白家两代人的信任,心地踏实地从白家领取议定的薪俸”,“咱给人家干活就是为了挣人家的粮食和棉花,人家给咱粮食和棉花就是为人家干活,这是天经地义的又是简单不过的事。挣了人家生的,吃了人家热的,不好好给人家干活,那人家雇你干什么?反过来有的财东想让长工干活还想勒扣长工的吃食和薪俸,那长工还有啥心劲给你干活?这样,财东想要雇一个顺的长工和长工想要择一家仁义的财东同样不容易。白家是仁义的。”因为鹿三对白家的忠义之举,使得鹿三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好的一个”长工。然而,处于时代命运交叉点上的鹿三,又是白鹿原上――甚至是整个中国――“最后的一个”长工。鹿三是在睡梦中去世的。鹿三和白嘉轩喝酒,两人畅谈畅饮,同枕而眠。第二天早晨起来,鹿三已经死在炕角。此时,《白鹿原》的叙述者――一定程度上可视为陈忠实――这样写道,“白嘉轩双膝一软,扑到鹿三身上,涕泪横流:‘白鹿原上最好的一个长工去世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传统文化开始失去孕育生根的土壤,鹿三这样的“最好的长工”再也不可能出现了。“最好的长工”去世了,这也是“最后一个”“最好的长工”。在这样的双重叠加下,鹿三的去世给人一种悲壮的意味,因为鹿三的去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传统文化落幕的凄凉与悲哀。

同样,作为“关中大儒”、《乡约》的制定者,朱先生是白鹿原上最好的一位先生,他自幼苦读诗书而能淡泊名利,身处乱世却可匡扶正义。罂粟花在白鹿原疯长的季节,为禁烟他亲手毁掉白嘉轩的罂粟;为社会安定他只身入兵营,以口舌之利劝退二十万清兵;饥荒时节,饿殍遍地,他赈济灾民,不取丝毫;为纪念鹿兆海,他亲扶灵柩,发表慷慨的抗日宣言;“微言大义”,他耗时八载编县志……“这个人一生留下了数不清的奇事轶闻,全都是与人为善的事,竟而找不出一件害人利己的事来。”朱先生去世之后,“白嘉轩不顾一切地奔到灵堂,跌扑在灵桌下,巨大的哭吼声震得房上的屑土都纷纷洒落,只听他口齿不清地悲叫着:‘白鹿原上最好的一个先生谢世了……’”,作为朱先生“最后一位”也是“最好的一位”关门弟子,黑娃的挽联如是: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然而,白鹿原上最好的先生终究是谢世了,他也是白鹿原上最后一位可以代表儒家文化的“先生”,他是真正的白鹿精魄。正如南帆所言,“现代社会的崛起也就是儒家文化渐行渐远的历史”[1]。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下,朱先生终将远去。当精神导师已经离去,白嘉轩这位度过漫长人生的最好的、也是最后的一位封建家族的族长,他的逝去的结局早已注定。这不仅是鹿三、朱先生、白嘉轩的悲哀,也是白鹿原的悲哀,更是传统文化的谢幕。

五、结语

“颠倒”是柄谷行人在《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一书中所使用的核心概念。柄谷行人在审视和思考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之时,提出了“颠倒”的概念,意在质疑日本现代文学中存在的不证自明性。柄谷行人这一概念的核心在于指出“认识和实存之间存在的差异”。在柄谷行人看来。所谓“颠倒”,乃是一种认识性的装置,这个装置一旦成形出现,其起源便被掩盖起来了。如此,便造成了一种认知模式上的“颠倒”,这样的“颠倒”造成了一种不证自明性,从而掩盖了真正的“起源”。也即柄谷行人所说的“颠倒一旦确立后,其起源却被忘却了”[6]。借助于“颠倒”这一核心概念,柄谷行人将已经被“颠倒”的认知模式再次进行“颠倒”,柄谷行人得以重新发现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

论文借用柄谷行人有关“颠倒”的概念,由一种研究“起源”的方法引申为一种叙事手段,意在说明《白鹿原》是如何通过“颠倒”的叙事重新回到“现代”的“起源”时期,在逐步追溯中,《白鹿原》发现了“革命”的非理性特征和暴力色彩。而“革命”成为一种普遍的观念,是在“现代”之后的事情。并且,“革命”一旦取得“胜利”,其“起源”便被“遮蔽”了。但“胜利”不代表“正确”,当《白鹿原》带我们重回“革命”的“起源”时期,我们发现,这其实是一个“众声喧哗”的场所。在这个“众声喧哗”的“起源”场所,《白鹿原》质疑了“革命”的不证自明性,揭示了“革命”自身所带有的缺陷。同时,《白鹿原》发现了被“革命”所“压抑”的“传统”,并借助“传统”,完成了对“革命”的反思。今天看来,这种将“传统”与“革命”二元对立的做法当然很幼稚,“革命”与“传统”的内在关系,不仅仅是谁压抑了谁这么简单。但很明显,《白鹿原》创作与发表的年代同样是一个“众声喧哗”的场所,类似于“革命”的“起源”时期,《白鹿原》的出现,不仅仅重新考察和审视了“革命”的“起源”时期;实际上,《白鹿原》自身就是八九十年代的一个“众声喧哗”的场所,在这里,将会造就另一个“起源”神话。这样的另一个“起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成。因此,我们得以透过《白鹿原》来观照另一个“起源”神话的“原点”时期。

[参考文献]

[1]南 帆.文化的尴尬――重读《白鹿原》[J].文艺理论研究,2005(3).

[2]王春林.重读《白鹿原》[J].小说评论,2013(3).

[3]陈忠实.关于《白鹿原》的答问[J].小说评论,1993(6).

[4]孙斐娟.后革命氛围中的革命历史再叙事――1990年代以来小说中革命历史叙事的文化取向和书写方式[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9).

[5]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三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6]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10).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从《白鹿原》分析电影改编中的语图关系
发布时间:2022-12-05
小说与电影是两种不同的创作样式。小说作为一种语言文本,重视文字的排列和精细的遣词造句,利用语言对人物心理进行描写,进行精彩的议论和抒情,传达的思想具有一定模糊性。电影则是一种图像文本,在电影里,画面代替了文字,为观众带......
从禅宗空的时间性来解读《鹿柴》
发布时间:2023-01-15
[摘要]禅宗讲求无相、无住、无念,念念不住,即于念而不念,心中“无念”,故消解了一切情与欲的驻留,亦无所谓主观、主体的执拗。禅宗空的时间性就是认为时间是空,人应当在念念不住的时间流中保持寂静,在刹那之间顿悟真如,空就是......
浅析别解艺术观念——解读艺术界之惯例机制
发布时间:2022-10-09
【论文关键词】观念 艺术惯例 艺术体制 【论文摘要】文章借鉴学视域下的艺术界“惯例”概念,反思了我们一般习以惯之的艺术观念的性质。作为一种特殊的惯例,艺术观念的确立不是艺术家或批评家个人的成果,而是艺术界各行动者彼此协......
记忆——解读白文老师
发布时间:2023-07-05
我和白文中已经认识二十一年了,从青少年到中年的历程。现在给他写这篇文字,就努力钻进记忆中去挖掘,思考和整理。 白文中,原名白文忠,祖籍山西原平。 一九八九年秋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一九九三年考入中央美院雕塑系,留洋于......
琵琶艺术中的美学思想解读
发布时间:2022-12-04
【摘要】琵琶被称为民乐之王,其源于由我国秦、汉时期的弦鼗。琵琶自诞生以来就与文学艺术的水乳交融。在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中,要以儒家的“礼乐”思想和道家的“大乐与天地同和”思想为代表。琵琶在传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琵琶艺术中的美学思想。【关键词】美学;艺术;琵琶琵琶自诞生以来就与文学艺术的水乳交融,交相辉映。唐代,由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从而带来文学与音乐艺术的繁荣。《.........
试论圣经角度解读《白鲸》
发布时间:2023-06-02
摘 要: 《白鲸——莫比·迪克》是美国文学中的一部经典著作。本文从作品命名、象征手法、文学原型三个方面阐释该作品包含的圣经宗教意识。 关键词: 小说《白鲸——莫比·迪克》 《圣经》 宗教意识 小说《白鲸——莫比·迪克》(Mo......
从艺术学角度解读电影《画皮》
发布时间:2023-07-17
从艺术学角度解读电影《画皮》 从艺术学角度解读电影《画皮》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从艺术学角度解读电影《画皮》 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应该由受众的评价和票房的收......
论教学布白的艺术
发布时间:2022-10-14
" 在教学艺术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今天,关于教学的语言艺术、非语言艺术、启发艺术、板书艺术等,已有许多研究者进行了生动的阐述,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教学艺术研究的内容来看,教学中布白艺术的研究还没有引起......
解读小说《故乡》人物形象的艺术美
发布时间:2023-03-22
摘 要:小说《故乡》是鲁迅先生的经典之作,该作品塑造了“母亲”、中年闰土、少年闰土、水生、宏儿、杨二嫂等各种形象,本文试从美学的角度分析文本的语言,解读其人物形象之美。 关键词:人物形象;真善美;纯真;悲剧色彩;丑陋......
解读山东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与开发
发布时间:2023-07-02
剪纸艺术最早起源于古人的祈神祭祖活动。中国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了,当时的人们通过镂空雕刻的方法将薄片材料制成各种工艺品。但直到汉代纸的发明,中国才算真正意义上出现了剪纸。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现在一......
《燃情岁月》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解读
发布时间:2023-07-25
[摘要]爱德华・兹威克执导的电影《燃情岁月》是一部经典而凄美的影片,在第六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获得多项提名。影片揭示了威廉上校三个儿子与苏珊娜凄婉缠绵的爱情、父子兄弟间难以割舍的亲情、白人文化与印第安土著文化的融合等深......
玉米防倒技术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发布时间:2015-08-04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玉米防倒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因为化肥的大量施用和玉米产量的提高,玉米的倒伏问题非常严重,目前已成为造成玉米减产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本文就玉米防倒技术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与研究......
“补白”艺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与作用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02
摘要:“补白”一说,不仅是艺术的表现手法所在,也是作者镶嵌在文章中那一不能点破的韵外深意,这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独特,留给了读者无限遐想空间,让其得以在这无垠的域内纵情想象。如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展开想象以......
非遗保护视野下宛梆艺术的语境解读
发布时间:2023-02-02
宛梆是明末清初陕西的东路秦腔(同州梆子)传入南阳后,与南阳当地的民歌小调、民间说唱融合后,演变形成的一个戏曲剧种,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30年代后期,豫剧逐渐兴起,加之其他原因,导致曾经风靡一时的宛梆艺术逐渐衰萎,......
解析影响服装表演造型艺术美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3-06-11
【摘 要】服装表演作为一门舞台表演的艺术形式,不仅向人们展现出服装的动态之美,同时根据它自身的专业性,也向人们展现出了服装表演造型的艺术之美。服装表演在整个演出过程中,不仅仅展现了服装的每一个细节之美。同时,在每一个造......
文化与自我:《白虎》之拉康式解读
发布时间:2022-10-01
摘 要:印度裔作家Aravind Adiga的《白虎》讲述了主人公Balram杀死主人,从印度底层成为一个成功企业家的故事。书中印度社会巨大的不公与印度属下阶层麻木、顺从的精神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按照拉康的理论,他们之所以逆来顺受,甚......
国家艺术基金申报进入倒计时
发布时间:2015-09-06
日前,国家艺术基金出台了四个《项目申报指南》。其中《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申报指南》,将资助舞台艺术编剧、导演、舞台美术设计人才、音乐创作人才、戏曲表演人才、工艺美术设计人才、民间工艺美术创意设计人才、艺术理论评论人才等23......
创伤 记忆 叙述:《白噪音》的创伤叙事解读
发布时间:2023-03-27
创伤 记忆 叙述:《白噪音》的创伤叙事解读 一、引言唐·德里罗(Don Delillo, 1936- )是当代美国最负盛名、最有影响力的重要作家之一,发表了《白噪音》、《名字》、《天秤星座》等三十多部长篇小说,以及诸多短篇小说、剧作和散文。......
试论现代艺术的发展对传统审美理论的颠覆
发布时间:2022-10-21
关键词:现代艺术 审美理论 传统 所谓现代派艺术,是指欧美等西方国家从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现代美术中某些流派。现代派一词是和某种新的,非传统的审美价值理论联系在一起的。 一、审美哲学的颠覆――立体主义 众所周知,西方现代......
《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解读
发布时间:2023-07-26
摘 要:在《聊斋志异》的世界里,狐魅们被赋予了人多种人物形态,同时他们又有人类没有的异类能力。作者通过塑造狐魅形象展示了人的美好愿望和理想,也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每一个《聊斋志异》中的小故事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每一......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空白”艺术
发布时间:2023-04-11
" “空白”,即于教学过程中设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或预习复习,或归纳演绎。“空白”作为教学中的艺术,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一、“空白”的意义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空......
略论生物教学中的空白艺术
发布时间:2013-12-19
" 空白是书画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一幅字画如果一点空隙不留,成不了好的艺术品。我国的书画艺术非常讲究留有余地,以求整幅作品的和谐别致,寓意深远。生物教学中运用一点空白艺术,及时地给学生留下自觉思维的空间和知识内化的机会,从......
田的艺术——白话景观与新乡土
发布时间:2022-08-22
作为一种生存的艺术,田,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千百年来人类对土地及自然过程和格局的适应的智慧结晶;作为乡土的文化景观,田,承载了特定地域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的历史,同时也为当代人应对生态环境和能源危机带来新希望。田,既是我们......
调解的语言艺术
发布时间:2013-12-18
民事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作好调解工作对于迅速彻底化解矛盾,节约当事人诉讼和法院司法资源,促进和谐稳定有着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调解工作是通过法官与当事人之间通过沟通进行的,这就需要法官具有一定的语......
解读罗丹嘱词有感——苦难是艺术家最大的财富
发布时间:2022-11-14
从前听人说过,苦难是艺术家最大的财富。于是便自觉的若要成为艺术家该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有本记录米开朗琪罗的艺术人生叫《痛苦与狂喜》,书中记录和描写了米开朗琪罗为艺术不停奋斗的历史。正好米开朗琪罗也是罗丹十分尊敬和推崇的艺......
探析消费艺术语境下解读剧场民间歌舞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关键词:消费品 民间民俗歌舞 剧场化 论文提要:当艺术成为一种纯消费物品,成为大众传媒操纵下的流行符号象征时,艺术传统的地位和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作为艺术门类之一的民间歌舞也顺应这种转变,产生了从内容到形式上的转化,衍生......
解析颠覆性航天技术的内涵、分类和显示方法
发布时间:2023-02-20
1 颠覆性航天技术的内涵和分类 颠覆性技术的一般概念 颠覆性技术这一理论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滕森提出,他在1995年出版的《颠覆性技术的机遇浪潮》一书中首次使用了颠覆性技术这一词汇。所谓颠覆性技术,是指一......
“颠倒课堂”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实施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23
摘 要:现阶段,很多教师在培养学生批判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然而,在教学资源相对充足的今天,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学习和尝试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更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教学模式。“颠倒课堂”不失为一个好的机......
唐·德里罗小说《白噪音》中的科技伦理解读
发布时间:2023-01-07
唐德里罗小说《白噪音》中的科技伦理解读 二十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自然环境、社会和人自身都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又复杂的影响:一方面,科技的发展有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
透过海洋之歌解读传统文化艺术的美学表现力
发布时间:2023-02-27
爱尔兰籍导演汤姆・霍尔继《凯尔经的秘密》之后,又一次将他那烂漫无边的笔触,伸向了自己的家乡,又一次将灵感的触角延伸到那些古老迷人的凯尔特传说中去。在这个3D动画愈发充斥着流水线工业气息的年代,精美绝伦的手绘动画出身的《......
馋艺堂 一念之间的颠覆与传承
发布时间:2023-01-24
导读:武汉天地集传统建筑与现代时尚元素于一身,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快餐店似乎与之并不搭配、不该出现在这样的地方。 设计师试图打破固有的快餐店设计风格,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元素作为设计主题,通过时尚的建筑空间原貌和设计构思......
浅谈指导学生写作的空白艺术
发布时间:2013-12-19
" 论文关键词:空白艺术 作文教学 题目 材料 情节 语言 论文摘要:空白艺术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凝聚学生的注意力 ,还可以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起到开启......
《拥有阴影的女人》的《圣经》原型解读
发布时间:2023-04-08
摘 要:《拥有阴影的女人》是美国当代印第安女作家波拉・甘・艾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伊法妮从小生活在风景如画的印第安村庄,作者对村庄的描述与《圣经》中对伊甸园的描述如出一辙;伊法妮受到创伤,陷入绝望的场景与伊甸......
读懂幼儿心中的“艺术梦”
发布时间:2023-03-27
【摘 要】在幼儿美术区域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创设多元的艺术环境,为幼儿提供更多开放性的材料空间和多元材料支持,营造出良好的创作氛围,支持和观察幼儿极具个性的创意表现,为幼儿的审美感受与创意表达创造良好的体验平台,......
白河倒虹吸河床段管身防护设计
发布时间:2015-08-03
前言 按《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渠道倒虹吸初步设计技术规定》的要求,将白河倒虹吸水平管段埋置于白河三百年一遇冲刷线以下0.5m。2010年10月施工单位进场时,当地正在工程区所在河段进行大规模河沙开采,工程区地形测量复核成......
大别山红旗不倒的原因探析
发布时间:2016-08-18
横跨鄂豫皖三省边境的大别山,是我党最早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从黄麻起义到柴山堡武装割据,再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大别山游击武装依靠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在极端艰难的环境里,英勇奋斗,前仆后继,以巨大的流血牺牲,赢得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6
摘要:“留白”一词源于我国的国画,是绘画中的一种“计白当黑”的勾勒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利用“留白”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关键字:留白、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 A 一、“留白”......
宋代崔白花鸟画的艺术风格之析
发布时间:2023-07-11
自唐代边鸾的折枝花鸟之始,花鸟画就步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到五代出现了以黄筌、徐熙为不同代表风格的花鸟画绘画体例,呈现出徐黄体异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绘画格局和风格。而黄家富贵的绘画风格深得宋代统治者的青睐,成为了宋代院体......
解读文艺类畅销小说的书名元素
发布时间:2023-07-17
书名并非图书畅销的唯一因素,一本书的成功是选题内容、编校质量、装帧设计、营销流通各个环节的综合作用,而一个好的书名无疑是成功策划的第一步。 “书名是图书封面上最重要的元素,是区别不同图书的首要标志。更是打造与标榜图书......
从传播学视角解读韩剧走红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3-03-27
摘 要 1983年央视引进韩国电视剧《嫉妒》,打响了韩剧进军中国市场的第一枪,此后上百集的韩剧便在我国各省市电视台先后放映,掀起了一股收视热潮,几乎每一部电视剧都得到不同阶层的观众认可,成为国人街头巷尾的谈资。韩剧以咄咄逼......
指导朗读人物对话的艺术
发布时间:2023-03-05
" 有些课文,我默读时虽然也能使眼睛湿润,但感受的程度远不能和朗读相比,朗读常常泪流满面。我看《夜幕下的哈尔滨》,远不及听王刚朗读这部长篇小说感受真切、受到的震撼大。因为王刚把这部书读活了,因为——正如徐世英先生所说——朗......
论何永生的小说技术解读
发布时间:2015-09-14
初次看到语文特级教师何永生的新著《创作小说的技术与阅读小说的技术――以〈外国小说欣赏〉为例》(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出版),就被书名所吸引。当时的第一感觉便是:用技术来解构和重构小说艺术,实乃匠心独运,一言中的,深得......
冷冰川黑白装饰艺术美学探究
发布时间:2022-08-28
摘要: 目的:探究如何把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原生物作为符号进行某种程度上的解构,并以独特的方式展开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方法通过例证冷冰川的创作来源及作品表现手法、材料的运用、艺术感受的分析,从其作品独到技法表现和空间肌......
黑白画艺术在出版绘画中的实用性
发布时间:2023-06-22
黑白画艺术在出版绘画中的实用性 黑白画艺术在出版绘画中的实用性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黑白画艺术在出版绘画中的实用性 黑白画艺术在传统绘画中的运用 在人类视知觉中......
论留白艺术在现代文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3-06-27
摘 要:在中学语文课文中,小说、散文等现代文也像绘画、诗歌一样,会大量运用留白艺术。如果注重较好地利用作品中的留白,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补白,不但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学生对现代小说、散文似乎“一看就懂”的误区,而且还能极大......
蓝白二色在青花瓷艺术中的意蕴美
发布时间:2023-06-15
摘 要: 青花瓷是源于中国、遍行世界的一种白地蓝花的高温釉下彩瓷器。它既简朴又华美,既繁复又流一,俗有“青肌玉骨,沉静典雅”之感。是我国陶瓷艺术装饰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蓝白二色构建了青花瓷器的美,美在于幽静的淡雅,婉约......
解读互联网技术的下乡路
发布时间:2017-06-15
长久以来,贷款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广大的农户,而当下互联网技术正在让这一情况发生改观。日前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及要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那在被视为蓝海的农村金融市场中,互联网技术下乡后的运用境况又如何呢?来自互联网的试水者不可否认的是,扎根县域的传统金融机构在服务上正在日益下沉,但在地广人稀的农村地区进行信息采集,其人力、时间.........
传统文化资源决定白酒艺术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05
传统文化资源决定白酒艺术价值 2008年,泸州老窖全球首发国窖1573定制酒,中国首款高端定制白酒由此问世。推出第一年,价格不菲的800坛定制原酒很快售罄,受到舆论的大力关注和社会热烈追捧。国窖1573定制酒的开发,是应超高端消费人群的......
森田疗法“为所当为”原则深入解读
发布时间:2023-01-05
摘要本文对森田疗法中“为所当为”原则结合咨询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解读,从事情分类、筛选标准、神经症者不同阶段做事原则及能力的萃取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对神经症的心理咨询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森田疗法为所当为神经......
我国纯网综艺节目的“戏剧理论”解读
发布时间:2016-10-09
摘 要:2015年网络综艺行业论坛上,“纯网综艺”节目的口号被正式提出,表明视频网站的内容生产不再迁就于电视台。纯网综艺节目时代的开启,意味着会有更多带有互联网思维的作品出现,也标志着我国综艺内容生产步入一个新阶段。本文以......
原始岩画与书法共有的审美艺术与艺术精神
发布时间:2023-07-22
原始岩画与书法艺术两相映照,其间的精神是互通的,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原始岩画与书法共有的审美艺术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前言 作为描绘或者刻绘于岩石上的一种图画和符号,岩画是原始先民记录和传递信息的重......
对昂山素季访华解读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2-11-17
2015年6月10日,昂山素季抵达仰光国际机场准备飞往中国,中国驻缅大使杨厚兰(左三)为她送行。 2015年6月10~14日,缅甸最大的反对党――全国民主联盟(简称民盟)主席昂山素季率团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访问,在中国刮起了一股缅甸......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评价艺术
发布时间:2015-09-15
摘 要:阅读是伴随人终身的学习方式,阅读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阅读教学就成了语文老师上好语文课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艺术 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限制,语文蕴涵的丰富情感往......
探究玉米空秆、倒伏的原因及防治
发布时间:2023-05-04
[摘 要] 玉米在中国的种植范围很广,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玉米的产量直接影响着本国的粮食总量。然而,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中国很多地区都出现了玉米空秆、倒伏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造成了玉米产量的减产,给农业生产......
“美术”对艺术100年历史的误读与偏离
发布时间:2022-12-09
“美术”对艺术100年历史的误读与偏离 “美术”对艺术100年历史的误读与偏离 “美术”对艺术100年历史的误读与偏离 “美术”这一学科名称,在中国已存在和使用了100年.做为一个专门学科,无论是正式的书面表达还是......
李斯特艺术歌曲解析
发布时间:2023-05-24
弗朗茨李斯特(1811-1886年)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杰出的代表人物。李斯特是一位精力充沛的艺术家,在音乐创作、钢琴演奏、音乐社会活动以及教学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李斯特是一位具有多面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通常会有真挚......
“美术”对艺术100年历史的误读与偏离
发布时间:2013-12-19
作者: laobang “美术”这一学科名称,在中国已存在和使用了100年.做为一个专门学科,无论是正式的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在中国都明确指向视觉艺术或造型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四大门类.这已经是家喻户晓和熟练使......
打开“中国梦”的学术解读窗口
发布时间:2023-02-19
中国学术成果“走出去”渠道不畅,产品深度开发能力不足,缺乏中外学术交流机制,中国尚未进入西方主流话语体系,是中国学术图书“走出去”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中国梦”国际解读的一个传播瓶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十八大......
中原民间艺术融入高校艺术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6-12-25
一、河南民间艺术与艺术教育 河南民间艺术形式与种类纷繁多样、数量丰富、历史久远,质朴艺术表现风格极具地方特色, 是中原先民几千年的生活积淀与中华民间艺术的主要发源地, 并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在这块土地上......
声乐艺术教学原则分析
发布时间:2017-02-24
[摘要]声乐艺术教学是一门科学性、技能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声乐艺术教学既有课堂教学,又有实践教学;既有理论的学习,又有实践的检验。声乐艺术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根据对象不同、情况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也各不相同,......
跨越千年的民俗艺术释解
发布时间:2022-11-01
跨越千年的民俗艺术释解 跨越千年的民俗艺术释解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跨越千年的民俗艺术释解 来源 一、凉山彝族女性头饰的区域与年龄、种类的划分 有许多民俗专家都将少......
影视艺术的对策建议释解
发布时间:2022-11-27
影视艺术的对策建议释解 影视艺术的对策建议释解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影视艺术的对策建议释解 更多内容源自 3 e d u 幼 儿 有评论者指出,中国大片常常以牺牲人物形象......
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解析
发布时间:2023-01-30
【摘要】文章主要分析了声乐艺术中富有审美内涵的重要性,探讨声乐艺术中所体现出的审美内涵。【关键词】声乐艺术;审美内涵;重要性作为整个艺术体系中最为典型的一个内容,声乐艺术不仅可以缓解人们疲乏的心情,而且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人们的审美鉴赏能力,所以,充分了解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科学评价声乐艺术,成为展示个人素养的一种重要途径。一、声乐艺术中富有审美内涵的重要性(一)可以体现出声乐艺术的价值。审美内涵可.........
小鹿的烦恼
发布时间:2022-09-11
顶端 春天来了,森林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小鸟们站在枝头唱起了美妙的歌儿;小蚂蚁、小蜗牛和小蚱蜢做了一艘大大的树叶船,准备在水中漂流......真是一个美丽而快乐的季节! 小蝴蝶花花去找好朋友小鹿丽丽放风筝,可是整个森林里......
大豆倒伏与其农艺性状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2-04
摘要:大豆生长的中后期,植株容易发生倒伏现象,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造成大豆减产。为提高大豆抗倒伏能力,特开展大豆抗倒性研究来培育高产抗倒伏品种,目的是实现大豆高产稳产。 关键词:大豆;倒伏;农艺性状;关系分析 1 目......
儿童读物插图的艺术表现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04
德国赫尔德认为,一切美都是表现性的。俄国托尔斯泰认为,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些外在标志表达出来。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法向他人传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
艺术歌曲钢琴伴奏解
发布时间:2013-12-17
艺术歌曲钢琴伴奏解 艺术歌曲钢琴伴奏解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艺术歌曲钢琴伴奏解 第一章 艺术歌曲钢琴伴奏演奏技术解析 艺术歌曲是欧洲19世......
浅谈语言空白艺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7-12
毕业论文 在教学中,声情并茂的语言能紧扣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恰当的运用语言空白艺术,及时给学生留下自觉思维,自觉内化的机会,则会取得%26ldquo;此时无声胜有声%26rdquo;的效果。 1、把握设置原则 鲜明的针对性。空白......
从契约自由原则解读酒水自带问题
发布时间:2015-08-21
摘 要:关于酒水能否自带、是否应收取开瓶费问题已由来已久。此问题应从契约自由的内涵来考虑,消费者被限制了内心真实意思的表达,因此“谢绝自带酒水”、收取高额“开瓶费”是不公平的契约内容。但是在取消“谢绝自带酒水”的前提下......
以生命价值点化中国艺术境界:宗白华与“艺境”(1)
发布时间:2023-03-10
在现代美学史上,王国维第一个对古代文艺理论中的“意境”的内涵进行了现代意义上的阐发,使之成为他统观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的一个全新的理论创造。宗白华的“艺境”理论可以说是延续了这条思路,并且进一步将“意境”融会为统贯整个中国古......
群众声乐艺术的现状解析
发布时间:2023-04-23
摘要:群众文化中群众声乐艺术是最具感染力和号召力的一种艺术活动形式。本文以长春市群众艺术馆为例,通过分析长春市群众声乐艺术发展的具体情形,指出当今发展群众声乐艺术的问题,并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完善辅导体系,加强视唱练耳教学在群众声乐艺术发展中的力度。关键词:群众声乐艺术;视唱练耳;长春市群众艺术馆;声乐辅导一、群众声乐艺术的发展现状——以长春市群众艺术馆为例作为一名群众文化辅导者,大力发展群众声乐.........
论文互动媒体艺术对现实经验的艺术升华解析
发布时间:2022-12-13
当互动媒体技术进入人类视线的时候,它只是作为一种人机交互式界面的机器而存在。但这种存在改变了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受众对媒体界面所传递的信息只是单向性的认识。因为当受众接收到信息后,能够通过对交互式机器发出特定的指令,来完成对所接收到信息的反馈。这就是互动多媒体区别于其他信息方式的最大特性。当艺术家发现互动媒体技术这一特性时,他们尝试着是否可以利用互动媒体技术创造出新型的艺术作品,以此来传达.........
探究留白艺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5-09-14
【内容摘要】中国的山水画讲究的是一种留白的艺术,这种留白相对于整幅画而言,会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留下一种留白的美。初中语文的讲课过程也是如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白,往往比一字不落的授课取得更显著的效果......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节奏控制与“空白”艺术
发布时间:2022-10-03
摘要:和谐地营造一种张弛有度、起落跌宕的课堂节奏,不仅能牵动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帮助教师轻松愉快地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课堂节奏的控制中教师往往忽略给学生留下更多的“空白”,更多的思考空间。教师在运用空白艺术时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能打乱基本的课堂节奏。关键词:政治教学;节奏控制;“空白”艺术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7-033-02一.........
读“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所感
发布时间:2022-12-31
【摘 要】接触艺术的人未必每个都会去深入思考何为“艺术”,通常认为一幅好的绘画作品、一个适用的设计、一幢漂亮的欧式建筑以及一台赏心悦目的舞台剧等等就是艺术,但看了海德格尔的“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后,之前对艺术理解全颠......
浅析中国原始社会的彩陶艺术
发布时间:2023-05-31
摘要:陶器以黏土作坯,经800~1C左右高温烧制而成,它是人类最早改变物质形态的一种创造,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与磨制石器一并构成新石器时代的标志。陶器的出现不仅提升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带动了整个工艺美术......
对“黄猫”变“白猫”的一种误读
发布时间:2022-10-26
黄章晋先生在《“猫论”的由来及背后的故事》(参见《学习时报》2014年4月4日)中说:将“黄猫黑猫”变“白猫黑猫”,是毛泽东本人有意为之。 不要小看“这一字的修改,意味迥然不同。‘黄猫’、‘黑猫’都是中性修饰,不会有人认为两......
分析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解
发布时间:2022-08-20
分析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解 分析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解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分析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解 文章 来源 于 3 e d u 教 育 网 审美感觉,是一种对外在事物所呈......
一只牡鹿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5-09-14
A stag went for an outing with his family in a jungle. Suddenly, his antlers got caught in the branches. The stag struggled hard, but could not free himself. His wife and baby kept on watching helplessly. The stag ......
浅谈艺术院校中建筑设计课程的课程解读及设置特点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艺术院校 建筑设计课程 课程解读 课程设置 特点分析 论文摘要: 从艺术院校学生的基本特点及培养目标出发,分析建筑设计课程设计的原因,对课程设计的每个阶段进行解读,探讨其课程设置的特点,得出艺术院校设计教育应以技能......
试论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原理
发布时间:2022-12-09
毕业论文 摘 要 声乐表演艺术审美就是歌唱者对声乐艺术美的1种心理感受。在歌唱审美中,歌唱者扮演着1个审美主体的特殊角色,他既是审美者,又是美形象......
谈《蓝色的蒙古高原》的艺术情境美
发布时间:2023-03-07
《蓝色的蒙古高原》是内蒙古赤峰地区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由乌纳钦作词,斯琴朝格图作曲。这首歌曲情景交融,韵律优美,吸引了千千万万歌迷,成为蒙古族歌曲的经典之作。1998 年内蒙古电视台春节晚会上,首次推出这首歌曲,立即吸引了......
科学养畜与草原生态平衡保护的意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2-07-23
草地植被是自然界重要的天然植物之一,是地球人类生存环境中重要的资源之一,但是,目前很多地区因畜牧业的发展导致许多草原都出现了超载过牧的现象,这一现象导致草原退化严重。新疆阿勒泰地区就是一个以草原畜牧业为主的地区,也是新......
原生态艺术理念下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2-11-16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愈发加快,几近丧失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原生态”的出现将陷身于纷繁复杂社会中的人们拉了回来,而原生态艺术更是为人们亲近自然、感受原始的魅力提供了可能,原生态艺术理念由此展现出了它独特的魅力。原生态艺术理念是指在艺术创造时,将原汁原味、淳朴自然的特性给予发挥,创造出的艺术品更加贴合劳动人民的意愿,更加表现出“自然”的美好与和谐[1]。美术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
声乐艺术的大众化审美解析
发布时间:2023-05-07
摘要:随着声乐艺术的发展,大众化审美日益成为主流。声乐艺术是人们不可缺少的文化生活,是人们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审美是一种理想性的活动,人们的审美是不断变化的,审美的提升促进声乐艺术的提升,声乐艺术的发展也影响人们审美的变化,对人们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审美效应。大众审美与声乐艺术相互作用,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价值。本文通过审美的大众与艺术的发展,探讨声乐艺术的大众化审美关键词:声乐艺术;.........
地方装饰艺术的本土化释解
发布时间:2013-12-17
地方装饰艺术的本土化释解 地方装饰艺术的本土化释解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地方装饰艺术的本土化释解 敦煌重彩组山与西域装饰艺术的联系 在敦煌青绿山水的起源问题上,早......
一个哲人的颠覆题解析全新雷克萨斯NX
发布时间:2023-06-18
曾经,它怀抱着天赐的神佑,下一秒,它承载着全新中型豪华SUV的使命,将豪华与动感融为一身。雷克萨斯NX蓄势待发,奔向天际,从此光芒万丈。 雕塑感十足的凌厉外观 真正的勇者从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像谁证明自己的孔武,全新雷克萨斯......
矛盾处理中的领导艺术和其原则
发布时间:2023-04-23
ThePrincipleandArtofLeadingCadresinDealingwithContradictions领导干部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行业的领路人、方向标、稳定器。因此,领导干部的作用不可谓不重要。古人言: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地方经济发展,老百姓安居乐业,地方官员责任重大。为官一任,必须勤政为民,造福一方。领导干部的能力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之一是.........
解读简爱
发布时间:2023-07-26
解读简爱 本文结合班扬的《天路历程》重新解读了简爱的人生轨迹,分析了她在尘世生活层面和精神生活层面的转变——从一个在盖茨黑德处处遭受排挤的孤女转变为在荒原庄、在芬丁被亲人完全接受的独立女性,从最初怀疑上帝、自认为不被上帝......
解读当前我国地级市电子政务落后原因
发布时间:2023-02-12
我国地级市电子政务还明显处于初级阶段,其中主要表现在: 1、整体发展和应用水平不高 从目前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通过电子政务来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对外服务能力,以及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等工作还刚刚起步,各种成效还没有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