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事关青少年成长以及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德育的好坏会影响一个人的终身,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好德育教育是学校的责任与义务。初中语文做为初中教育的核心载体,是我们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将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与初中语文课堂完美的结合起来,十分有利于我们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开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发挥教师人格魅力,以身作则
教师做为课堂的主体之一承担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顾名思义“教书育人”,正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做为社会上一个无比神圣的职业,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尊敬与爱戴,教师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对得起社会的这份信任。在初中阶段,教师的行为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更是举足轻重。教师的言行对于学生的影响往往是巨大的,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父母的作用,而且初中阶段的学生,根据其身心发展规律,一般都把教师做为崇拜、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应该注重端正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
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应做到这一点。例如,教师在讲解苏教版初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这一课程时,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解钱学森的事迹,传达出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深情,感受中国知识分子不畏权贵,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同样作为知识分子,教师可以现身说法,举自己以及身边其他优秀教师的例子,用实际案例来感染影响学生,用正面的能量来传达给学生。这样的例子带给学生的震撼往往会比教材来的更加深刻,而且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不会觉得遥不可及,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也更容易落实到日常的行动中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用优秀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正确引导学生,真正发挥教师的责任。
2.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学以致用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是教育专家精心研究的成果,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课程安排设置也是十分科学合理的,而且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绝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课堂中度过,因此充分利用好教材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十分可行的。
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在初二年级的课程中就有一个专门的单元是以“爱国情怀”为主体开设的,包括《最后一课》《晏子使楚》《革命烈士诗二首》等等,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带给学生的感触会更加深刻,既有利于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又能再学生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一举两得。课本每单元的教材设置都有明确的主体,可以从各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再比如在“道德修养”这一单元的学习中,课程设置包括《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等等,这些优秀的课文都是良好德育品质的缩影,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追求美好、心地善良、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在初中学习阶段就是做好学习这一本职任务,在长大步入社会,迈向工作岗位后也会以教材中的优秀人物为榜样,爱岗敬业,真诚奉献,这对学生的影响是伴随其终生的。
3.开展各种语文活动,潜移默化
德育教育贯穿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创新路径,从多角度考虑,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课外的活动来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的灌输。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沟通交往的能力,锻炼自己交朋友,接受认识新事物的能力,消除心理障碍,更好的融入学校生活以及以后的社会生活。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创新形式。例如在讲解课文《向生命中的一切青春举杯》的过程中,因为这是一篇演讲的形式,目的就是鼓励拥有青春生命的年轻人不懈的追求创造,而且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有很多口语化的特点。教师可以借此机会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选取具有积极正面意义的演讲主题,可以是对父母的感恩,对祖国的热爱,或者是对社会正能量的歌颂等等。教师可以适时引导,给予学生演讲方面的指导,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智力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了德育知识的灌输,不枯燥无味以致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写日记的形式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记录下每天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小事,让自己感动的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鼓励学生去发现自己每天的进步,去发掘生活的美好,寻求生活的意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行为,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身作则,用榜样的力量去感染学生,同时应该深度挖掘课文教材内容,吃透教材,在课堂讲解中渗透德育精神。再次教师还应创新德育形式,充分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传递社会正能量,培养学生坚定的一直,陶冶学生的情操。德育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而且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充分利用初中语文这一教学平台,把德育教育融入其中,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