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异化的师生关系:“解构”与“建构”

异化的师生关系:“解构”与“建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14 00:00:01
异化的师生关系:“解构”与“建构”
时间:2023-05-14 00:00:01     小编:

摘要:在当下的教育世界,“异化”成为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常态。现代教育理论的反思表现为后现代教育思想对师生关系的重构和主体间性教育理论对现代性师生关系的修正,但是两种理论假设的局限性和实践运行条件的缺乏,使我们对其理论价值彰显的可能性深存怀疑。基于对教育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师生关系要走出异化的困境,必须超越教育的现代性,丰富和完善后现代教育思想的内涵,构建师生间具有建设性后现代意义和形态的关系共同体。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育;现代性;后现代;主体间性;异化;关系共同体

收稿日期:2014-04-0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BFAll0032)

作者简介:李军,男,山东青岛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副教授。

师生关系是教育思想中一个关键性的课题。教育说到底不过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学校教育也理应建立于具有共同价值认同的师生共同体的基础之上。伴随着现代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公民的素质水平在不断提高,然而,吊诡的是,教育中人与人的关系却日渐疏离,教育的信仰坍塌缺失,师生之间的共同体已经被紧张和冲突碎片化为功利至上的“松散联合体”。价值虚无成为整个教育世界的时代精神。教育究竟是什么?人何以能教何以被教?教育怎样传承文化?教师在文化传承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些问题都在形而上的层面上拷问着当下的教育,拷问着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一、异化:师生关系的现实表征

作为教育生活中一种实存的现象,师生关系是对特定的教育情境中人与人关系的基本界定。任何教育实践都要在一定的师生关系中展开,任何教育研究也都无法脱离对师生关系的审视和究问。从中外教育的实践发展历程来看,在以启蒙精神为主导的主体性哲学和主体性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师生关系相继走过了“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两条理论轨迹。分析两者,其研究主旨都是在反思当时社会和教育现实的基础上,将“个人”――教师抑或学生――作为界定教育关系的核心和规范教育活动的尺度,藉此构建教育实践展开的路径,以更好地发挥所谓教育培养人的功能和效率。基于这种教育研究的关照,“异化”成为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常态。何为异化?按照费尔巴哈的观点,异化是指“现实的人”的异化,即作为主体的人脱离了自己的本质,陷入自我丧失的状态,沦为一个与自身相疏离的异己性存在。异化过程就是人被物性化,无法实现自我复归的一个对象性的客观运动过程。据此,师生关系的异化就是指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内涵丰富的人与人的关系被解构为人与物的关系,即主体与客体分离、主体强势支配客体的关系。个人之外皆为他物,中心之外皆处边缘。主体将客体视为主体实现之手段,并以对物的占有的方式占有客体以确证主体自身的存在。“物化”成为师生关系的外在形态,教育世界变成一个主客二分的物化的世界,教师和学生构成了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二元对立。

(一)“教师中心”的师生关系

从教育史来看,我国传统教育理论的发展粗疏、朴素、难成体系,但“师道尊严”始终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积淀影响着教育的延伸和发展。《尚书》有云:“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荀子・礼论》日:“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教师在名分上具有了与天、地、君、亲同等的权威和地位。《汉书・董仲舒传》说:“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班固在《白虎通义》中将“师长有尊”确定为“三纲六纪”的要义。许慎《说文解字》中则把教师的“教”落实为“上所施,下所效也”,“上下之说”昭示的正是师尊生卑。朱熹曾盛赞孔子施教各因其才,但即使孔子能够做到因此施教和循循善诱,也是要以弟子遵循其教诲为前提,其目的就是让学生领悟到他所认为正确的东西,否则又怎来孔子对樊迟请学稼穑之术的鄙视和否定。学生理性自然发育的不足,似乎确证了教师权威的先天合理性。在西方近现代的教育理论中,从洛克的“白板说”到夸美纽斯的“泛智论”,从赫尔巴特的“统觉论”到斯宾塞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在以机械论或知识论构筑的教育体系框架中,我们看到这些教育家的思想中绝大多数充斥着一种观念,即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处于中心,学生必须接受和服从教师的控制和管束,以便顺应和提高知识传递的可能和效率。

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国家教育体系的确立意味着国家控制教育或者说教育的“国有化”已经成为顺应历史的潮流。一方面,国家宣称“教育是经济”,自上而下地确立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目的,学校教育势必要以应用性知识的灌输和能力训练为己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似乎通过知识能够获得的不仅仅是支配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更可以以其掌握的知识改造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进程。福柯从知识和权力的运作关系出发,认为知识就是权力,教师占有的知识赋予了教师教学的权威性和话语的压迫性。教师以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合规律性将自己打造成教学过程的主导,按部就班式地实施以“塑造”为能事的标准化教育,将原本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变成对学生的强制和规训。另一方面,国家将教育“上升”为政治,注重强化其巩固意识形态的职能,并且以政治权利“认同”的方式使符合自己价值立场的个体成为教师,教师被赋予了崇高的政治使命。这意味着教师已被各种价值观念规范为实现国家利益和满足各种意识形态和教育制度需要的工具。…为了完成政治权力交付的代言使命,教师确信学校教育必须遵循一种隆一正确的、规范化的教学程序,并以此约束自身的教学行为,以教师为中心的独白式的单向度的课程结构成为现实。为防止教育培养的结果出现偏差,教师“以追求真理与客观为由,以冷漠的态度避开了真正对儿童成长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大多被视为不符合要求而放逐到边缘,加以禁止和排斥。显然,这样的教育和教学已经定位于异化人的工具。因为“将儿童从他们自身异化,这样他们就再也不会寻找内在的力量……再也不会有来自外部的决定与当局的决定相左”。在这样的课堂里,到处充斥着一种专制和强迫的文化,教师则成为控制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统治者,教师的中心性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教育可以是政治的,可以是经济的,教育惟独不是教育的。教育变成了一种压抑人、异化人的实现外在目的的工具。教师和学生之间最基本的人与人的关系荡然无存,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弗莱雷语)、控制者和被控制者成为师生关系的真实诠释。

(二)“学生中心”的师生关系

在批判旧教育的过程中衍生的“学生中心”试图打破和颠覆教师的知识权威,从而展示出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教育图景。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以散文式的温情告诫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观点,要尽量让学生自己走路,不能让教师的权威成为学生思考的障碍。与之相反,以批判的斗士出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以一种睿智锋利的笔触直指教育和教师权威的破坏性。卢梭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要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强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他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个样子,甚至对人也是如此……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它的天性,而不会给他添加什么东西”,遵循自然、顺应天性是教育的本意,教育应在顺应人的自然天性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人。卢梭的自然教育开创了“学生中心”研究的理论之风。之后出现的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杜威、维果茨基、蒙台梭利、皮亚杰、苏霍姆林斯基以及瑞吉欧等教育家都属于这一走向。

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尤其是21世纪初开始的第八次教育改革毫无疑问也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从师道尊严转向教育民主,从“知识为本”转向“能力为先”,从注重严谨讲授转向注重兴趣需求,从教师单向的权威“独白”转向师生互动的平等对话……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主体性的认识较之以往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尤其是“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理念”的出现,更是唤醒了学界同仁的极高热情,学生的绝对主体性应之而生,然而问题和困惑也如影随形。在教育实践中,当学生动辄以“兴趣”为由拒绝教师的课堂讲授和精神教化的时候,教师首先和必须要做的只是也只能是不断地“创造”各种新奇的方式去迎合学生听讲的兴趣,教书育人的精神主旨被教学工艺的精致追逐所取代。教学过程的场景化、教学方法的形式化、教学手段的信息化成为课堂教学与改革的主流。古典时代起就已存在于教育中的精神、价值和意义已被转化为仅需量化和验证的科学问题、技术问题和心理问题。早在几千年前,柏拉图就曾深刻地指出:“教师害怕学生,迎合学生,学生反而漠视教师和保育员。普遍地年轻人充老资格,分庭抗礼,侃侃而谈,而老一辈的则顺着年轻人,说说笑笑,态度谦和,像年轻人一样行事,担心被他们认为可恨可怕……同样,驴马也惯于十分自由地在大街上到处撞人,如果你碰上它们而不让路的话。”当教育缺乏了道德上的善和精神的引领,师生之间相互尊重、教学相长、趋向善好的教育性的意涵已不复存在,个人自由的极度膨胀只会进一步地恶化公共领域的衰落。遗憾的是,类似的教育案例正不断见诸报端。

“如果说古代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摆脱生存之虞之后的精神提升活动,那么现代教育的基本逻辑是生存负担沉重的现代人获取生存保障的必经之途”。在这个惟科学、惟功利、信仰虚无的现代社会中,教育已被放逐到“是否有用”的标尺之下,降格为工具,教育性活动也就成为功利性目的下的工具性活动。按照哈贝马斯的理解,工具性行为催生的正是以绝对自我为中心的主客体关系。在这种目的一手段的关系中,学校教育愈是彰显人的主体性价值,作为主体的人在价值感方面则愈加失落。现代教育对道德、精神、价值和意义的拒斥,使得教师和学生丧失了内在向善的动力,远离了彼此的精神生活,基于个体利益,相互对立、索取和控制,并最终站到了他们自身的对立面,遗忘了自己,丢失了自己,作为“人”的教师和作为“人”的学生在教育中消亡。人与他人疏离,人更与自身疏离。“物与物”的关系印证了教育的工具化和职业化。作为社会需要的迎合者和“社会现状的盟友”,现代教育成就了自身的异化和人的异化。

二、重构或修正:两种理论的假设

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教育理想到教育现象,延宕了千百年的对于师生关系的争论始终无法摆脱中心性主体的藩篱,单子式的孤立个体横亘在教师和学生之间难以弥合。对于这种异化的师生关系,现代教育理论的反思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声音和观点:一种是从以彻底颠覆教育的现代性为旨归的后现代教育思想出发,主张多元,消解中心,从根本上批判和否定教育中的中心性主体;另一种则立足于教育的现代性,主张以主体间性(intersubjectvity)界定师生关系,以理解和交往的方式实现师生之间平等的价值依存关系,以削弱和修正教育中的中心性主体。

(一)后现代教育思想对师生关系的重构

后现代教育思想是在深刻反思和批判教育现代性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潮,是20世纪中后期后现代主义的一部分。后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唯理性是教育现代性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教育中的理性主义的集权化和个人主义的中心性。考察西方近现代哲学史,“贯穿着整个启蒙运动及其后继者,所有关于现代性的理论话语都推崇理性,把它视为知识和社会进步的源泉,视为真理之所在和系统性知识之基础。人们深信理性有能力发现适当的理论与实践规范,依据这些规范,思想体系和行动体系就会建立,社会就会得到重建”。理性主义的集权化统治萌生了“别具一格的个体主义,它不仅把自我作为理论认识的中心,而且把它作为社会政治行动和相互作用的中心”。笛卡尔曾以他对“实体”的定义最简洁地表达了这种个人主义思想。“按照他的定义,实体乃是无需凭借任何事物只需凭借自身就成为自己的东西”。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到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再到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理性成为了社会架构的普遍性信仰,成为判定一切事物的标准和人之为人的标志,逻各斯中心主义下西方传统的二元论暨主客二分的对象性的思维方式以理性为基准得以存续,人类中心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泛滥,人与自然分离、个人与他人分离,价值与事实分离成为必然。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按照后现代主义的解释,此时的理性已经抛弃了自身原本具有的丰富的价值内涵,转化为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现代社会正是在对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的疯狂追逐中造成了现代人的自我迷失,也就是所谓“现代性的困惑”。 在后现代教育思想看来,现代教育遵循的正是现代性下理性至上的原则。现代教育将理性看做是知识和真理的基础,通过知识掌握的优先性设定了师生关系的二元化的等级秩序和统一的学校制度,认为学校教育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传递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真理,从而通过理性的规约在教育领域内广延性地预设了一种工具化、总体化和极权化的理论框架,其结果就是教育意义的丧失和人际关系的疏离,师生关系也正是在对教育工具性价值的追求中被还原为无价值的物与物的关系,深陷异化的泥沼。为此,后现代教育思想以反动和颠覆的姿态,主张解构现代教育的唯理性,跨越教育中“主体一客体”两极分离的思维传统,以“话语”取代“结构”,强调教育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多元性和非中心性,倡导教师和学生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基于不同的视界在各自的教育情境中解释和重建教育意义,从而否定了绝对真理的惟一性,消解了文本意义的确定性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现代主体性,以期重构教育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主体间性理论对现代性师生关系的修正

主体间性是20世纪现代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通常又被译为交互主体性、主体通性、主体际性、主观间性、共主体性等。主体间性的提出肇自于近现代西方哲学对主体性理论的批判。西方学者普遍认为,主体性是“人之为主体”的特性,反映了人类向往自由和追求自由的必然历程,但是主体性理论从笛卡尔以“我思故我在”的第一原理确立起始,始终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即从既成性的个体自我出发,把自我同世界对立起来,对世界采取了征服和占有的态度,这不但导致了主客的二元分裂,又产生出了‘人类中心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的占有性的主体性。这种占有性的主体并没有使人自身获得解放,却反过来作用于人本身,最终使人被一种统治性的文化所控制,从而导致了主体性理论的决定性危机。”为了挽救趋于“黄昏”和“终结”的现代主体性,众多学者从社会学、认识论、本体论等不同的视角开始理论自救,扩展和改造了主体性的蕴含,将主体间性的概念从主体性的概念中衍生出来,以交互主体取代个体主体,以实践主体取代认知主体,关注人的实践生存方式和主体与他人、他物的“共在”以及主体间的“共鸣”,藉此消除主体与世界、主体与自身的二元分裂和对峙状态,匡正或重构人的主体性。如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性”、伽达默尔的“视界交融”、海德格尔的“共在”、梅洛一庞蒂的“可逆性”、萨特的“自为的存在”以及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性”,等等。

现代教育将主体间性理论引介运用,正是基于这种理论对于人的主体性的新的认识,力争走出既成性个体的域限,在教育交往的实践中去界定教育的主体,以削弱教育过程中“唯我性”和“占有性”特征明显的中心性主体,达到修正现代性师生关系的目的。现代教育认为,以往的教育主体性是一种片面的主体性,是在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对象性的活动中生成的,是教育主体作用于教育客体时所表现出的特性;教育的主体间性是在教育的交往实践中生成的,是教育主体间的“互识”和“共识”;教育的主体间性不是对教育主体性的彻底否定,其中也包含着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的关系,教育的主体间性是一种全面的教育主体性。为此,现代教育将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界定为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之间的共同存在和交互的关系,强调在平等的教育环境下通过交往形成师生主体问的相互“理解”和“共识”,惟有如此,才能克服纯粹个体意义上的“唯我性”和“占有性”,才能基于他人的立场去理解、关心、宽容和体谅他人。

三、质疑:对两种理论假设的反思

应当承认,后现代教育思想和主体间性理论在现代教育中的介入,都是为了解决当下师生关系的异化问题而进行的努力,这两种理论也碰触到了现代教育的主要弊端――人的异化和教育的异化。然而这两种理论的形态和样式原本多元、分化甚至风格迥异,学界对之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两种理论自身具有的局限性和实践运作的可能性却又让我们对其努力心存怀疑。

(一)后现代的师生关系是否可能

后现代教育思想从后现代主义反现代性的基本立场出发,反对教育中的理性主义和基础主义,否定认识的真理性、客观性及一切确定性知识存在的可能性,进而在教育过程中彻底否定了教师传授确定性知识的必要性和以此展开教育活动的逻辑性和适切性。然而,知识的客观性和真理性是整个人类对于人类社会何以存在并延续至今的信念支撑。外部世界必然存在着一种客观必然性,这是社会之所以进步和发展的必然性前提,也是理性知识必然存在的价值性证明。毕竟,“认识不能因为好恶而被遗忘,只能被排斥或由更好的认识加以纠正”。这意味着确定性的理性知识是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活动之所以能够展开的逻辑基础。同时,后现代教育思想对教育的非理性和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的决然追求,“排除了意义统一构成的可能性和终极价值存在的可能性”,“理想、品德、权威、价值等崇高意义已经引退,意义的消失后,呈现的只是一个平面的文本,一些言说,一些形象”,仅此而已。换句话说,对理性和知识确定性的彻底否定,必将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客观性和人类道德的基础产生怀疑,消解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信念,影响甚至摧毁学生对“真善美统一存在”等本体性价值的信仰。假使如此,那么所谓的差异和多元只能沦为虚无和相对。毫无疑问,这对人类教育的发展以及对教育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构建将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从某种意义上讲,对某一事物的绝对性否定亦正是另一种绝对性的开始。这种理论上的悖论是后现代教育思想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

(二)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是否可能

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是否可能?回答这一问题就必须要回到认识论和伦理学两种视域。第一,从发生学的角度讲,主体间性的提出首先指涉的是人(主体)的认识问题,也就是胡塞尔意义上的主体间性。胡塞尔的目的是要通过主体间性解释“本我”(先验主体)如何能够认识“他我”。意向性是胡塞尔解决问题的关键。意向性是意识的基本性质。“意识在自身之中拥有与某物,在感知的情况中可以说,与某个对象的意向联系。”“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意向对象都是实在的,但如果被意向的对象真的存在,那么我们的意向对象就是这个真实的对象,而不是其它的对象。”即是说,主体间性始终建基于先验的主体性之上。本我对他我的本质直观是以他我首先“意向性”地存在于本我的先验精神世界中为前提,即在本我的面前事先已经建立了他我的存在,惟有如此,本我主体和他我主体之间实现“共现”或“同感”才为可能。问题是,他我作为存在于本我之中的意向,如何与作为整个实体的本我实现平等?既然他我不过是本我的一个意向,那么他我与本我的交互,无非是本我内部的交流,又何来主体之间的双向度关系?基于此,我们应如何在教育中通过主体问性来确认师生主体之间的平等性和交互性?第二,在伦理学的视域内,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成为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立论的依据。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动是指“使参与者能毫无保留地在交往后意见一致的基础上,使个人行动计划合作化的一切内在活动”,“交往行为的目标是导向某种认同,认同归于相互理解、共享知识、彼此信任、两相符合的主观际相互依存。”显然,哈贝马斯将交往的主观特征定义为“理解”。所谓理解,“最狭窄的意义是表示两个主体以同样方式理解一个语言学表达;而最宽泛的意义则是表示在与彼此认可的规范性背景相关的话语的正确性上,两个主体之间存在着某种协调”。现代教育恰恰希望借助哈贝马斯将交往行动归属于“主体之间的一种现实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定位,以“交往”形成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和“共识”,以“交往合理性”消除师生二元对立的异化问题。问题是,现代教育显然低估了师生之问基于年龄、社会阅历、受教育程度甚至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深层次差异而对实现相互理解带来的困难和障碍。同时,师生交往的目的难道仅仅只是为了达成“理解”和“共识”?这种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的正当性和建构的可行性值得深思。倘若按照哈贝马斯的要求,以形式优先的原则将交往的程序优先于教育在文化传承、意义澄明、人性教化等方面的实质内涵,强制师生交往,强求理解,实现所谓的师生共识,是否会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如利奥塔所说的一种新的“理性强制”,将师生关系乃至人类的教育演化、变异,推向更深的沉沦,这一点令人担忧。

(三)教育实践层面上的操作是否可能

教育学是面向实践的“科学”。消除人的异化状态、实现人的和谐发展,不能只停留在纯粹的理想化关系的设计和期待中,必须直接介入具体的教育实践领域接受检验。实践是理论生发的根本。问题是,我们当下的教育是否已经具备将这些理论构想付诸实践的条件?对后现代教育思想和主体间性而言,“平等”式的“对话”是其实践操作的基础,现代教育并没有给予可能的环境和氛围。

现代教育是一个理性化的、系统化的矛盾体系:一方面不断要求提高人的独立性、创造性和理性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却又借助系统和体制不断加强对个人的控制和约束,原本属于公共空间和精神领域的非市场和非商品化的活动,正在实证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越中不断承受着市场机制和科层化权利体系的侵占和腐蚀。在外部,文化殖民、学术移植、虚构主体不断撞击着现代教育原本脆弱的围栏;在内部,工具理论、契约理论、量化理论早已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内省与自识意识的缺失使现代教育在自身“合理性”的危机中越陷越深,教师也变成了“诡辩者”,即出卖知识或智能的人。师生之间契约式的买卖关系,一如韦伯描述的那样,教师出售知识就像市场的商贩出售卷心菜,学生购买教师出售的学问和方法,却拒绝教师出售的有关行为准则的“世界观”。教师和学生以双方物质欲望的满足实现了等价交换。但这与民主和平等何涉?可以想象,在这样的一种境域中,师生如何能够进行实质性的平等对话,师生之间产生的分歧又岂是通过对话就能解决和消除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那种认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实现了师生之间知识取向上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就是达成了师生相互间的“理解”和“共识”,实为对师生关系的误读。

四、超越教育现代性:师生关系走出异化的路径

批判的根本鹄的在于超越性的建构。对于师生关系既有理论的反思与诘问,不是要将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导向虚无或者“自我放逐”,而是意图通过揭示矛盾,积极寻找师生关系走出异化的可能路径――批判和拒斥必须伴随重建的主张。

(一)后现代教育思想的再审视

众所周知,相对于前现代化教育而言,教育的现代化当然是一种理想和进步,但当教育的现代化逐渐体制化为教育现代性时,“现代性”这种具有普遍结构的意识形态对本真的教育和人的异化,又充分地表明教育现代性并不是教育的理想形态,反思和超越教育现代性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相对于以教育现代性为基础的主体间性教育理论,后现代教育思想中有可能存在着超越性的理论价值。然而,正如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否定摧毁了现代文明的根基,从而也就摧毁了自身存在的原有基础,生成与建构于现代教育中的后现代教育思想对教育现代性的“解构、消耗和吞噬”也直接摧毁了现代教育的基础,从而使自身丧失了在现代教育实践中的立足点,陷入“悖谬推理”的困境。要摆脱这种困境,后现代教育思想就必须在解除教育现代性对教育及人发展桎梏的同时,为教育和人的发展确立新的方向性的指引。就是说,后现代教育思想必须重建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基础与条件,以此超越教育的现代性。而重建的契机就在于逐渐成熟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引介。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在回应解构性后现代主义的过程中产生的。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作为后现代思想的最初形态和典型形态,以解构和颠覆现代性的方式试图达到超越现代性的目的,却因怀疑和否定一切的态度最终走向了对文明发展的“终结式”和“绝望式”的理解。建设性与解构性相对,意在超越解构性。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也坚持反思和批判现代性的后现代立场,但在如何超越现代性的问题上,它反对以解构一切的极端取代现代文化的全部,主张以建设向度为现代社会提出一些可能的选择途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追求反思与建设并重,其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就体现在其对现代性“破中有立”的“辩证否定”中,即“要否定的并不是现代主义的存在,而是它的霸权,不是它的优点,而是它的局限”。在超越现代性的具体方式上,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主张以“返魅”取代“祛魅”(格里芬语)或重新“编织信念之网”(罗蒂语),通过诉诸文化整合的力量来实现后现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格式塔转换”,进而达到以后现代文化引领文明发展的目的,“通过对现代前提和传统概念的修正来建构一种后现代世界观”。这种宽容、开放、务实的态度和品质对打破现代性对现代社会的压迫性统治,克服其所造成的人的异化现象具有积极的建设性意义。由此,后现代教育在整合“解构”和“建设”两种维度的基础上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自身思想的内涵,增强了自身实践的可能性,为超越教育现代性、解决师生关系的异化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路径。

(二)构建师生间具有后现代形态的关系共同体

教育现代性的解释者以现代机械论世界观和笛卡尔的二元论为理论依据,对教育和教育中的人进行机械化和物体化处理,将学校教育中的师生共同体打造成师生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自愿结合到一起的单子式的聚合体,强调个人之于他人的重要性,允许个人可以在教育活动中不受道德约束地追求自我利益,满足各自的自然欲望。这种充满契约精神的师生聚合体的显现实际上是孤立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疏离关系。与之相反,建设性的后现代者坚持怀特海的有机论,认为世界是由机体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凡是具有一定规律性的、有序的结构体必然是有机体。这意味着世界上任何的事物与事物之间、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必然的关联性。在有机论下,人不是一种实体的存在,而是关系的存在,每个人都不能单独生活,他永远是处在与他人的关系网络中的一个交汇点。有机论的认识蕴含着对个体主义的否定,倾向于整体和个体间的协作,这就消解了近现代机械论的世界观和“现代人习惯占有的心态”,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解构二元论思维方式的价值。学校教育中的师生共同体就是这样一种存在着有机联系的关系共同体。

首先,师与生的关系共同体是一种整体性的存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并不天然地就是教师,学生也不天然地就是学生,教师与学生“都内在地由他与其他人的关系以及他所做出的反映所构成”,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性存在。师生关系呈现出“内在的、本质的、构成性”的特征。师生双方在与彼此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个体性构成其个体的身份,即个体的自我。这种自我不是惟我的或孤立的自我,而是关系中的自我,是以其他自我的存在和与其他自我的交往为前提。师生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伴随性地成长与发展,离开其中任何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在这个意义上,教育中的每个个体的生命存在都有其价值,每个个体的际遇都属于所有人。教师利益就是学生利益,也是师生共同体的整体利益,利己与利他是同一的。现代性下现代教育的片段性思维转变为后现代的整体性思维,师生之问的对立和算计被师生之间的合作和关爱所取代,师生问关系疏离的利益聚合体成为生命秩序和教育意义组成的有机整体。 其次,师与生的关系共同体是一种教育性的存在。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中以教育的“教育性”作为其展开的基础。教育的教育性不是知识性,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指涉教育向善、趋美、求真的本体论意义和价值。教育的教育性是师生共同体之作为关系构成体的内生和存续的基点。布卢姆认为,在所有自相矛盾的共同体幻影中,人类真正的共同体是那些寻求真理者、那些潜在的智者的共同体,也就是说,是全体渴望求知的共同体。人们不顾一切寻找的密切联系正是在这里建立起来的。教师之所是和学生之所是与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发生的教育性关联直接相关。苏格拉底以“精神助产术”与学生相互诫勉,柏拉图以“洞穴之喻”引领学生凝视“善的理念”,师生间的关系共同体在衍生之初就已经被赋予了神圣的教育使命。教育性是教育之为教育的永远的根基。虽然人生来向善,但人并不是生来就能正确地认识并趋向于真正的善好的;对于何谓真正的善好,是需要人作为学生向那些高贵的灵魂――教师――学习和求教的,否则,人就会受困于欲望与意见而趋向“伪善”却不自知。换言之,教师和学生之所以在教育场域相遇,发生一系列密切的关系,正是在对至善、至美和至真的共同追寻中彼此走进,相互尊重、相知、相敬。

再次,师与生的关系共同体是一种“共生性”的存在。就是说,在师与生有机联系的基础上,关系共同体并不排除教师和学生作为独立和独特的个体而存在,它允许教师个体和学生个体根据自己的意愿、目的在教育中自我选择、自我设计和自我建构。作为一种关系性的存在,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依存和影响不是相互的依赖与归属,而是师生个性与创造性的相互融合。师生之间显现出一种动态的、互动式的共生性关系,教师和学生既为这种关系所规定,亦对关系的存在发生作用。“共生”意味着“和谐”。在建设性后现代教育的语境中,和谐是开放的、创造性的;对师生关系而言,既包含教师和学生的和谐,也包含师生与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和学生之作为共生性的存在就是要在鲜活的个体生命中和富有意义的教育生活中正视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在教育的内在关联中创造性地、和谐地、诗意地栖居。教育就是教师与学生“和谐”发展的“共生性”的动态活动。“共生性”的存在是对教育中“孤独的个人”和“单子式个体”的超越,也是对长期以来处于两极对立的、异化的师生关系的超越。如鲁洁教授所说,共生性存在以个体生命存在为前提,只有结合于个体生命才能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而存在,才赋予人的生命以价值与意义;同时,每个个体作为关系性的存在又是诸多个体生命的凝聚,他内在地统整了自我与他我、小我与大我、内存在与外存在等诸种人的存在形态,将以往的两极对立诸种存在形态消弭于超越之中。正是基于这种理解,后现代教育思想主张的“多元”和“差异”才具有了“平等对话”的真实性和实践中的可能性及操作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浅谈教师主体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3-05
" 论文关键词:高校 和谐校园 师生关系 论文摘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基础,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所在,也是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本文从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拓宽师生交......
浅析教育教学中关怀性师生关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6-28
【文章摘要】 现在,在多元价值以及网络媒体的影响下,各种观念不断地侵蚀美好的师生关系。在校园生活逐渐社会化和师生关系复杂的见天,进行关怀教育以及关怀性师生关系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关怀性师生关系进行概述,其次对我国教育......
村庄的建构与解构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摘要: 过去人们多是从家庭与家族的角度分析中国的农村社会,但是伴随着国家的进入,村庄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在人民公社解体以后,普遍建立了行政村,并建立了村民委员会,以及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制度。在当前中国农村中,行政村......
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职业教育新型师生关系
发布时间:2022-11-18
"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 构建 职业教育 师生关系 论文摘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历史作用;调查情况显示学生发展需要、教学目的要求阐释其必然性;教师角色......
高中体育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3-22
和谐的、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本文主要阐述高中体育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 一、关爱学生,强化参与意识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
新型师生关系在新课程教学中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08-24
[摘要]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成果的取得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影响着学生的成绩,决定着师生的共同成长,良好的师生关系包括教学关系、伦理关系、情感关系和法律关系,本文就传统的师生关系及其成因作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型......
试析从教师权威角度谈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1-13
" 论文摘要:教师权威的形成与我国尊师重教的历史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传统教师权威下的师生冲突存在着无法跨域的鸿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教师权威面临诸多挑战。然而教师权威与师生关系的和谐并不是此消彼长的的,而是相辅相成......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发布时间:2016-12-28
摘要:关注课堂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是英语教学永远的追求。本文在对师生关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师生关系以及其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英语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并提出教师应着力通过坚持转变观念,......
初中英语课堂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31
【摘要】如今学校普遍推行素质教育,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相较于以前来说要缓和很多。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本文就初中英语课堂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展开研究,针对如今初中英语课堂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展开研究,针对如今初中英语课堂的现状提出一些改良的措施,促进初中英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能够和谐的发展。【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研究顺应时.........
论思想政治课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路径
发布时间:2023-01-05
【摘 要】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概念多、原理多、理论性、思想性强,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的学科。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对于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同感,提高教学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新型师生关系的概念出发,对构建思想政......
试析高职院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9
" [论文摘要]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文章探讨了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出现师生关系不和谐的成因,并提出了构建和谐融洽师生关系的对策。 ......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升高职教育质量
发布时间:2023-03-02
" 论文关键词:构建和谐 高职教育质量 师生关系 论文摘要: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凡是缺乏教师关爱的地方,学生的品德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的发展。师生之间只有......
探析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关系的和谐构建
发布时间:2022-12-28
【内容摘要】随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师生关系建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愈加凸显。适应小学数学的时代性发展需要,深入探究小学数学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途径,是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综合提升的重要方法,也是小学教育创新......
在活动中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
发布时间:2023-04-27
【摘 要】在传统的教育领域里,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施教者,是教育的主体,幼儿是客体,教育者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知识灌输给幼儿,并操纵、控制着幼儿的一切行为和活动。所以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是:教师教,幼儿被......
简析地方高校导师与研究生和谐关系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5
"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湖北省属5所地方高校的调查研究,从当前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探析关系现状背后的影响因素,提出构建和谐导师和研究生关系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导师;研究生;和谐关系;交往能力 ......
医院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发布时间:2014-01-22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医院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医院文化是一个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医院精神和管理理念......
浅谈高校与大学生契约关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3-04
" 论文关键词:契约 高校权利 大学生权利 构建 论文摘要:在实行交费上学的今天。如何维护大学生权益,深化高校改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构建高校与大学生的契约关系。不仅是有可行性,而且是有必要性。随着高校改革的不......
其它教育论文浅议理想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09-11
“其它教育学论文浅议理想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怎么写呢,请看查字典论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其它教育学论文浅议理想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其它教育学论文浅议理想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更多内容请点击查字典论......
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从多维视角对传统教学进行了反思,引发了对传统师生观的深刻反思和重新定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民主平等是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双向互动是新型师生关系的灵魂,合作探究是新型师生关系的桥梁。 论文关键词......
试析从高校课堂教学谈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2-10
" 论文摘要:师生关系问题一直是教育学史上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师生关系的好、坏、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现在的师生关系已经不像以前的师生关系那样单纯和让人放心。文章主要是从高校课堂教学中师......
课堂教学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要做到三创新
发布时间:2022-12-10
【摘 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时效的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以及身心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要构建新型和谐师生关系,需做到教学情感创新;教学艺术水平创新;交往关系创新。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堂......
翻译:意识形态的建构、解构、重建与解读(1)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信息转换的文化活动,而且是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意识形态以不同的语言形式隐藏在语篇之中,以各种隐蔽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者写作、译者翻译以及读者解读文本。本文拟以批评语言学为主要方法论,强调翻译中......
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16
摘要: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必须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这就需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教学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班集体生活中,学生间的关系总会出现紧张、冲突、矛盾等现象。近些年,小学生交往的不良行为日趋严重,针对小学生交往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心理,下面我结合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和在班级管理中的些许收获,谈谈我对小学生和谐.........
酒店管理专业师徒关系的构建思考
发布时间:2022-09-21
摘要:建立稳定、有效的师徒制度是现代学徒制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本文分析了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师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构建有效、合理师徒关系的几点策略,以期为现代学徒制有序发展提供建议。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酒店管理;师徒关系一酒店管理专业师徒实施过程中的困境(一)缺乏稳定的师徒结对结构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生拥有双重身份,既是在校学生,也是酒店学徒,这两种身份转变不是分两个阶.........
关于主体间性视角下现代远程教育师生关系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2-12-21
" [论文摘要]师生关系是远程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主要人际关系,影响着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文章从人格关系、教学关系、心理关系三方面分析了基于主体间性的现代远程教育师生关系的特征,并提出了建构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原则,即民主平等......
用文化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发布时间:2022-10-16
当今社会现状下,医患关系承载了诸多社会矛盾,使本是同一“战壕”的医患双方站在了彼此的对立面。要破解这些矛盾涉及众多环节,那么县级医院作为新一轮医改的核心,如何在有限的范围与空间内,最大化地发挥公立医院改革核心点的能动......
解构与建构——既定社会性别文化模式的“破”与“立”
发布时间:2013-12-18
解构与建构——既定社会性别文化模式的“破”与“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66][P188]——费孝通 一 女性文化取代男性文化:激进女性主义的观点1、早期的激进女权主义理论早期激进女权主义的另一个代表人物费尔......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发布时间:2022-11-22
亲其师,信其道,在语文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细心观察,与学生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用爱与赞美去对待学生,不仅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
校园数字化平台建设中的异构系统集成
发布时间:2023-01-29
摘 要:本文阐述了高校数字化平台建设的相关问题,以某高校数字化建设为例,研究如何设计投入小,建设周期短、见效快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本文重点介绍了异构系统集成技术,并介绍了相关的数字交换标准和单点登录技术。 关键词:高校......
异色世界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11-29
摘 要:铃木清顺是20世纪60年代日本影坛崛起的异色电影导演。本文从其电影的镜头和色彩进行分析,探索其独特的“异色”视听语言风格。 关键词:异色电影;视听语言;铃木清顺;日本电影 1 镜头 1.1 特写与全景 观众对铃木清顺......
关于适应终身的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体系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3-02-20
"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体育教育的不断发展完善,终身体育逐步成为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终身教育理念不仅是对传统终身教育思想的继承,而且又有着自身全新的内涵。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是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高校体育教......
化解文化矛盾与构建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7-08
[摘要]文化矛盾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化解文化矛盾,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是社会转型时期,需要着力化解的文化矛盾主要有信仰层面的矛盾、价值层面的矛盾、心理层面的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化解文化矛盾,从......
试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7-11
摘 要:随着现代化、多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小学班主任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关系越来越重要。这种关系不仅能够使教学顺利地开展下去,还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主要从小学生和小学班主任出发,对其构建和谐关系的策略进行简单的......
如何构建初中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
发布时间:2020-02-19
[摘要]如何构建初中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是教育界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为构建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初中班主任应将学生真正视为平等的个体,应重视与学生积极沟通交流,积极参与班级集体活动。通过积极努力,初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很容易建立和谐关系。[关键词]和谐关系;平等个体;沟通交流;班级活动[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2-0087-01一线教师要想真.........
关于高校环境文化构建与教师价值取向
发布时间:2023-04-10
" 论文关键词:高校 环境文化 教师价值取向 论文摘要:高校作为思想意识集散中心和理论阵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环境文化构建与教师价值取向引导的关系应该是教师行为受到所处学校环境文化的影响,教师群体......
在体育舞蹈教学实践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发布时间:2015-08-27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体育舞蹈教学的影响,提出了对体育舞蹈教师自身要求,以及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方面,包括合理运用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分析和改进,详细的阐述了如何才能在体育舞蹈教学实践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且......
汉语中结构话题的语用解释和关系化
发布时间:2013-12-18
⒈引言 本文将对过去所提出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即:汉语中话题结构和关系结构(the relative construction)之间的关系,并非在句法的特征方面,而是在句法话题的语用解释方面得到最好的论述。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就跟句法话题有关的......
师范教育德育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7-01-12
一、校本和谐德育体系的构建 (一)以推进学校整体工作科学发展为目的 构建校本和谐德育体系,解决学校德育工作的现实问题的根本目的是推进学校整体工作科学发展。其工作境界是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包括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如通过......
解构与建构:解读《弗洛斯河十的磨坊》的道德
发布时间:2023-02-03
[摘要]道德观念是v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作品的主题,小说的故事结构设计、人物成长线索都是为了呈现这一内涵主旨而建构。从文学作品创作角度为切入点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核心故事情节以及主要人物心理发展过程进行解读与研究,进而得出了《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文学作品的深刻涵义和“牺牲自我奉献他人”的道德观。[关键词]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乔治,艾略特;道德观[中图分类号]1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
多元化路径构建建设性劳动关系
发布时间:2022-09-08
上海浦东新区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孙永强11月27日表示,“保障员工合法权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前提和关键。在政府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浦东新区的企业积极推进建设性劳动关系,在上海市企业社会责任地方标准权益责任部分的71项指标中......
化肥生产的成本管理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22-10-10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化肥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也日益加剧。而对于化肥企业来说,其生产成本的高低对化肥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定的优势,就必须使其的生产成本降低,对其进行有效地生产成本的管理,化肥生产成本管理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构建一个完备的管理体系,对其生产成本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提高化肥企业在市场之中的经济地位。本文就通过对构建化肥生产成本管理体系具.........
建构与解析: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冲突与合作
发布时间:2023-04-23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划分,体现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由于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等问题而产生了冲突与合作,这种主客体间的冲突合作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根本体现,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影响性和可控性的特征。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否深刻认识并有效把握这种主客体间的冲突合作关系是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冲突;合作中图.........
构建健康的党内关系
发布时间:2023-01-26
长期执政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果不能正确应对执政地位带来的各种影响,党内关系就有可能偏离健康发展的轨道,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共党内关系就是一个负面的典型。勃列日涅夫在位期间,苏共党内关系僵化、变异,苏共看上去虽依然强......
营建民主与科学的师生关系
发布时间:2013-12-18
"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教育领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反映,良好的、协调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它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具有......
中加中小学师生关系的差异及其文化探源
发布时间:2023-01-22
摘 要:传承人类的文明以及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无疑是教育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而一个社会是否具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能否承担起这一重任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师生关系 中国 加拿大 文化差异 基础教育 教育过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
浅论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教师知识结构 外语学科教学知识 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 论文摘要: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教师知识结构研究的成果表明,外语教师教育应改变外语学科知识的呈现方式.强调外语教学实践知识的建......
高校管理与高校文化之间的双向建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2-08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管理和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探讨了高校管理与高校文化的相互作用,提出两者的双向构建措施。 关键词:高校管理;高校文化;组织文化;双向建构 一、引言 随着现实社会的发展,高校扩招规模的......
试论博士后制度与高校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10-30
" 论文关键词:博士后 师资队伍 结构优化 论文摘要:博士后制度是引进、培养、使用高层次人才的有效途径,是改善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新思路。本文深入分析了高校师资队伍结构的组成及其当前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运用博士后制度,优化......
关于电子商务与信用关系的信用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12-10
[论文关键词]: 电子 商务 信用体系 社会 信用 [论文摘要]: 本文探讨了电子商务与信用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进一步阐述了电子商务中信用体系的构建内容。 一、电子商务的发展呼唤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 ww......
建构清代法律新的解释体系
发布时间:2015-08-17
一、黄宗智与中国法律社会史研究 20世纪80年代,黄宗智先生开始进入中国法律史研究领域。在一次讲座中他曾说起:“从1988年开始,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法律史研究,转眼已经二十年了。”[1]在这二十年里,黄先生在中国法律史领域做出......
浅谈异化与重建:试析幼儿教师的生命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教师 幼儿教师 生命 论文摘要:关注幼儿教师生命对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完善幼教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幼儿教师生命异化的实然状态是必须高度警惕的教育危机信号,应该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转换思维范式,重新......
浅析大学生宿舍文化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1-25
【摘 要】在新形势下,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与育人功能的发挥是各高校所面临的新课题。文章从剖析宿舍文化的内涵,了解现阶段宿舍文化建设的现状,在体现“以人为本”、“寓教于乐”的原则下构建高校宿舍文化的新模式,努力为大学生塑造一......
职业师范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2-26
国家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阶段,教育办学质量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职教师资的培养就成为当前的重要工作,作者在分析国内外职业教育师资发展和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在教学实践中对职业师范教师培养中的知识要求和教育体系构建进行......
民商法信用体系构建解读
发布时间:2023-06-24
要想促进市场经济更好发展,就需要有适当的法律进行保护,因此当前应该加强建立民商法信用体系,让其更具系统性,健全制度特征,让我国经济可以健康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信用缺失问题越来越严重,一些公众事件的发生,比如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等已经充分引起人民的注意,给人们带来了不良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有良好信用基础的市场经济信用体系十分重要,也是十分迫切的。民商法其基本原则就是信用和诚实,因此在.........
简析大一新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08-09
" 论文摘要:构建和谐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又是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基础,理好大学生尤其大一新生的人际关系,对实现健康、稳定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新生;和谐;人际关系;构建 ......
体系建构到了关键期
发布时间:2023-01-25
跨度23年的4份国务院决定,都以此为目标,足见其意义重大。当然,以上在体系建构的具体表述上是有差别的。这一方面体现出,随着实践的推进,体系建构的标准在不断提高,内涵在不断深化;另一方面,说明职业教育体系建构与时代经济社会发......
浅谈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解析与重构
发布时间:2022-12-02
" 论文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师 知识结构 影响 重要性 论文摘 要: 本文通过探索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其对英语教师教学的影响,证明大学英语教师掌握多元化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和知识时代,这对大学英语教师......
《紫颜色》中生态体系的构建与颠覆
发布时间:2022-12-20
摘 要:《紫颜色》中构建了一个从掠食者到牺牲者的完整生态链,以一幅生态画卷将美国社会和文化呈现出来,将女性形象及其成长历程以鲜活的生态意象展示在读者面前。通过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互助,发动了一场由下而上的颠覆,实现了生......
多元异构的数字文化
发布时间:2016-03-15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敦煌研究院成功的数字展示案例和“一带一路”文化旅游的需求,通过现有大量的敦煌石窟数字化资源转化为多元的可视的数字化成果,使不可移动文物突破物理空间和地域局限,走出文物本体环境,面向国内外,以新的展示......
师生互动的协同机制:论要素解构与策略探讨
发布时间:2023-02-06
" 论文摘要: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按照协同理论,师生互动的“协同机制”要素应包括开放性、竞争、协同和自组织。师生互动“协同机制”的实践价值包括活跃集体氛围、提升合作意识,促进思维开发、益于能力提升,等等。建立“......
政府与社区内源性互动关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3-18
【摘要】处理好政府与社区的关系,对于我国城市社区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社区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与社区的外源性依附关系起到了培育社区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已进入快速建设时期,重构政府与社区的关系十分必......
旅游体验视角下古村落旅游解说系统构建与优化
发布时间:2023-02-10
古村落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一种独特旅游资源。在旅游者体验需求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古村落解说系统的科学构建是提升古村落历史文化价值的有效载体。本文阐述了古村落旅游解说系统的框架,提出了......
哲学解释学视野下的师生关系
发布时间:2022-10-12
摘要理解与对话是哲学解释学的中心话语。在哲学解释学视野下,师生双方在理解与对话的视界融合中,由主客对立走向主体间性,进而实现师生关系的超越与重构。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育目标,以其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
关于职校学生自主量化考评操作体系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缺乏时效性,学生主体性缺失,严重影响了学校整体育人效果。基于主体性德育理论及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职业学校可尝试建构学生自主量化考评操作体系具体内容包括:建立学生自主量化考评规章;......
关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28
摘要:本文涉及医患关系换位思考、规范医疗行为、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的素质与强化仁爱理念等诸多医务问题,最后着重分析了怎样提升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本文旨在研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本文无意与类似文献苟同附和,也不欲与同仁竞异争雄,篇中文字都是私人管见,戋戋体会,所谓侧看成峰,横看成岭,皆为个人所见庐山真境,若益于同仁丝毫,则我至为欣悦。关键词:和谐;医患关系;医疗行为;质量管理;仁爱理念;综合.........
浅谈职业师范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24
"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师 教育体系 【论文摘要】国家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阶段,教育办学质量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职教师资的培养就成为当前的重要工作,作者在分析国内外职业教育师资发展和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在教学实......
解密社会文化心态 构建教育生态环境
发布时间:2017-01-29
一、问题提出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人才市场的竞争压力已从成人逐渐波及到中小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校外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和学生的重视。......
物联网体系结构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8-04
摘要:为建立物联网的体系结构,采用化整为零、分而治之的分层结构研究方法,构建了一种物联网体系结构模型。采用“化整为零、分而治之”的“分层结构”研究方法,拟提出一种物联网体系结构模型,以供参考。关键词:物联网;网络体系结构;构建;模型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302(2015)01-00-030引言物联网已经成为社会各行各业倍受推崇的新技术领域。人们都在热烈讨论如何设.........
试论会展生态系统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要:文章在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会展生态系统模型,它包括生产者(主办企业、展馆企业、展览服务企业)、消费者(参展商)和分解者(观众)以及会展活动赖以存在的外部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构建和......
浅谈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3-02-18
" 论文关键词:教师教育 质量保障体系 构建与对策 论文摘要:学生的村长与教师素质密切相关,构建高职院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对提高高职院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保障高职院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我国的......
主体性的重构与“人—自然”新关系的建立
发布时间:2023-06-05
主体性的重构与“人—自然”新关系的建立 主体性的重构与“人—自然”新关系的建立 主体性的重构与“人—自然”新关系的建立 摘 要:近代人类主体性的张扬以及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是造成环境问题的深层原因。本文结......
“结构性改革与社会治理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22-11-14
摘要: 在现阶段,“构建社会治理体系及其运行机制”有着现实的背景和对应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务部门高度关心的热点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社会治理高端论坛(2016):“结构性改革与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关注了社会实......
基于共生理论的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探讨
发布时间:2022-08-28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转型逐步深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不断加快,劳动力市场正在经历重大的结构性变革,劳动关系形态及调整模式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劳动纠纷及劳动争议口渐增加,劳资间矛盾及冲突时有发生,今后一个时期,仍将处于劳......
解析与构建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发布时间:2013-12-17
" 关键词: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是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对政府公共支出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在现代政府公共活动的管理中,基于结果的支出绩效管理在整个政府支出管理中占据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提高公......
旅游开发对乡土传统文化的结构与解构
发布时间:2023-01-24
费孝通先生在其《乡土中国》一书中,明确地指出中国社会的结构本质上是乡土性的,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具体乡村旅游中,乡土文化是开展乡村旅游所依托的资源,本文中所提到的的乡土文化的结构(construction)表述的是......
关于民事纠纷构建多元化解决机制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4
近年来,由于国家通过分布法律来赋予了民权,这就导致当前民事纠纷的类型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长期以来行政调解和单位调解机制也相继崩解,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迅速的对民事纠纷进行解决,则应建立起调解及仲裁等多元化的解决机......
关于加强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化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各行业都在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教师的职业化也要求教师培训必须走专业化的道路,文章从教师培训机构的自身发展、竞争和提升品牌等方面阐述了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并从组......
关于高校教师教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理据与框架
发布时间:2023-01-20
" [论文摘要]近年来,多元化和综合化逐渐成为教师评价改革的一种趋势。高校教师教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找到多种学理依据,包括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影响、教育评价理论的发展以及公共管理范式的嬗变等等。这一体系的构建可从教师评......
企业会计电算化与共享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2-09
一、会计电算化概述在计算机出现之前,企业的财务是采用传统的会计方法完成,主要包括记账、做账和报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计算机会计数据的录入和核算,代替手工操作,自动完成对会计信息的预处理。尽管电算化可以取代部分人工对会计书记进行处理,但是这两种方式依然有着相同的目标,那就是完成企业财务信息的录入与核算,是财务人员准确无误的产出财务报告依靠的手段,并且两种方式的原理也.........
我国公共卫生危机治理体系的构建与优化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11
一、公共卫生危机治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传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不适性表征 (1)政府公信力的风险系数上升。传统的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中政府毫无疑问扮演了大包大揽地角色,而这种封建家长式的角色本身是具有正......
讨论生活实践与艺术构思的重要关系
发布时间:2022-12-18
生活实践与艺术构思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实践是艺术构思的源泉,而艺术构思又是在生活实践基础上的情感想象。生活实践为艺术构思提供了素材,最后形成典型的艺术形象,而艺术构思又不能脱离生活实践,否则,便缺乏生动的感染力和艺......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建构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18
一、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1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技术不断创新 目前我国的电气自动化工程经历着技术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在不断开放的环境中,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各大企业也不断致力于创新能力的......
经济全球化与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5-08-07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变迁,现代国家越来越趋向于全球化和熔炉化状态。由于全球化速度在逐渐加快,所以无论是信息技术还是科技革命都在进行快节奏的更新交替,所以对于各个国家的人们来说,不断学习并构筑起来一个能够终身......
我国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6-10-18
随着我国的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审核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会计已经由原始的人工记账升级为现代化的电算化记账方式。所以,对于我国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方面,我国会计的电算系统的构建对于企业运营效率的提高具......
浅析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构建与实施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免费师范生 职业规划 策略 【论文摘要】免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构建与实施,是完善免费师范生培养政策体系的重要课题。应通过尝试构建统一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积极开展职业锚的认定,进行个性化的职......
论审计关系的失衡与重构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基于“委托——代理”关系下的审计三角关系是一个美丽的谎言。由于审计三方势力的不均衡,三方的角色错位与思维冲突,使传统的三角审计关系受到各方置疑。本文尝试构建天平模式的审计关系,以期发挥审计三方各自的作用。 ......
关于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2
" 论文摘要:在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进行改革,建立以资源建设为基础、“四结合”教学模式为核心、立体化学习环境为保障的模式体系,旨在提高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水平。......
建筑陶瓷产业可持续发展系统解构及因果关系浅析
发布时间:2023-03-20
[摘要] 建筑陶瓷产业虽然不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但建筑陶瓷产业的 发展 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关系到建筑陶瓷产业配套支持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建筑行业、房地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国家“节能减排”的发展大方针指导下,由于建筑陶瓷产......
分析图书馆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构建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图书馆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一种体现人类文明的实体方式。人类文明发展已经走过农业和工业文明阶段,而逐步向生态文明阶段过渡。在现代社会构建与发展生态文明的文化浪潮中,推动图书馆深入开展生态文......
关于变电站自动化仿真系统构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4
【摘 要】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为多系统整合,为主流系统同网仿真奠定了理论和结构基础。仿真系统应用灵活组网和系统组态的自由配置理论,依据电力系统仿真控制原理的真实性、一致性、灵活性、开放性和实用性理论,构建起一整套变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