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主体性的重构与“人—自然”新关系的建立

主体性的重构与“人—自然”新关系的建立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21:49:08
主体性的重构与“人—自然”新关系的建立
时间:2023-08-07 21:49:08     小编:

主体性的重构与“人—自然”新关系的建立 主体性的重构与“人—自然”新关系的建立 主体性的重构与“人—自然”新关系的建立

摘 要:近代人类主体性的张扬以及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是造成环境问题的深层原因。本文结合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以及相关主体性理论,探讨自然的主体性意蕴,完善人类的主体性,消除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以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新关系,保护环境。

关键词:主体;客体;主体性;二元对立;环境保护

主体性是现代性的核心观念,它在推动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同时又成为当代环境危机的起因之一。为此我们需要反思,并建构新的主体性内涵以利于环境保护。

一、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不利于环境保护

主体是与客体相对的。它们的定义是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定的。“在这种作用中,作用的发出者、主动者即为作用主体,而作用的接受者、被动者则为相应的作用客体。”[1]10根据这一定义,主客体的存在应该是普遍的,主体、客体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自然中的事物。但是,对于人类而言,长期以来,对主体的界定不是或主要不是从这个角度考虑的,而是从人的活动的发出和指向来定义的,由此,主体只能是人,而客体则是人的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当这一活动指向的对象是自然时,自然就成为客体。

人类成为主体、自然成为客体是有条件的。这样的条件就是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主体体现出他的自觉性、我为性、能动性、目的性等,而客体则更多地表现出他的自发性、为他性和受动性等。由此考察,人类作为主体,自然作为客体,应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且,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这种区分有其积极意义。

但是,到了近代,人类主体性、自然客体性的内涵发生了变化,走向了对立的两极。科学革命的发生,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能力的提高,唤醒以及张扬了人的主体性意识,使人自立于自然之中。人们认为“人类精神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中独一无二的现象,他们应该不仅从他们本身,而且从与既无精神又无社会的生物世界的对立中得到理解”[2]5。这种思想的影响很大,被西方哲学吸收,形成传统的人类主体性观念。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首先确立了精神性主体的存在。他认为,具有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的主体可以摆脱机械决定论的支配,认识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康德的“哥白尼革命”又把人的主体性上升到了为自然界立法的新高度。而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思想则把人的主体性推崇为推动世界自我展现、自我认识的“绝对精神”。从此,人类理性具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威,作为主体的人成为科学知识、政治价值和道德法则的最终依据。正如洛克在《人类理解新论》中所说,理性应是我们的最高法官,应当指导所有事物。

根据启蒙的传统,理性是人的本质,是人之为人的根据。正是人的理性使他高于其他存在物,将自己从万物中区别开来,凸现于自然界,形成类的意识,发挥主体性,建立起独立性和自主性,以自己的行为认识并改造着自然和社会,体现着创造性和对自由的追求,完善着自我。由此自由、理性、推理、个性、科学、认识、伦理、思想等都被结合进人类主体性的思想中,并且与客体性的思想相对立。

而对于客体的内涵,人们对它的认识主要是随着具体的社会实践、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而确定的。近代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机械自然观占据统治地位,自然被看作是与人相分离的,自身是分立的,是一个失去了目的,也失去直接的趋势、价值、意义和变化,成了一个匆匆离去的、无穷尽的、毫无意义的物质。这样的自然观对自然的看法就是“不承认自然界、不承认被物理科学所研究的世界是一个有机体,并且断言它既没有理智,也没有生命,因而它就没有能力理性地操纵自身运动,更不可能自我运动,它所展现的以及物理学家所研究的运动是外在施与的,它们的次序所遵循的‘自然律’也是外在强加的。自然界不再是一个有机体,而是一架机器:一架按其字面本来意义上的机器,一个被在它之外的理智设计好放在一起,并被驱动着朝一个明确目标去的物体各部分的排列”[3]。

如此,自然的历史性和复杂性被简单地取消,自然成了一个没有经验、情感、毫无灵性、呆板、单调的存在,不具有自我维护、完善自身的功能,人类成了一个神性的、无畏的存在。自然在人类面前失去了它的秘密,人类在自然面前失去了他的尊敬。既然自然界缺乏任何经验、情感、内在关系,缺乏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志、目的,既然动植物只有肉体没有灵魂,不能感受痛苦,那么“自然实在当中亦就不可能存在目的因,对自我决定或目的因而言也就不存在创造力,但若没有某种趋向于理想可能性的目的因,那么理想、规范或价值就不能发生作用。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说,一切原因都源自过去有效的原因。如果没有旨在实现理想的自决,便不可能实现任何价值。因为自然事物或活动间的相互作用不涉及价值观问题,所以自然中不会存在内在的价值”[4]。由于自然客体没有内在价值,只有使用价值和工具价值,所以它就没有资格获得道德关怀,只是一个完全按照我们的目的加以利用、改造、操纵、处理、统治的对象,成为人类达到目的的工具手段。这从实践和价值两方面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对抗。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近代以来人类主体性的张扬是与自然客体性的贬低相伴而行的,由此形成人类自然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人类主体被看作是独特的,与自然、社会相分离,并且通过理性、语言和劳动而体现,是行为、反映、道德的参照点,自然客体被设想成为与主体不同的存在;人类主体是高级的,自然客体是低级的;人类主体意味着能动、主动、积极等,自然客体处于被动、受动、消极、受控等地位,处于与占据主导地位的人类主体相对应的从属地位;人类主体具有主观性,富有价值、情感、感觉,自然客体则是中性的,无情感,无感觉;人类主体富于思维,能够进行抽象、知觉等各种活动,自然客体是具体的、确定的、无智慧的;人类主体是自由的,能够自主思维、自行设计、自我创造,具有确定、预见、控制事物的能力,自然客体是自在的、没有预见能力,受人类主体支配、设计、改造。这样,人类主体成了一个凌驾于自然客体之上的,对自然客体进行操纵、控制、征服的神性的存在。这必将导致人类主体在认识和改造自然时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外在对立性,必然通过各种方式引导人们去达到对自然客体的控制和征服,导致环境破坏。这种人类主体和自然客体分离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是导致环境破坏的深层次原因。

不可否认,基于上述思想的环境破坏必然导致自然对人的压迫,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人类主体性的异化。这种异化是在人类—自然主客体关系中发生的,是对人类主体性的反动。在这里,自然客体出现了反人类主体性的现象。为此,需要我们在吸收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承认人类主体、自然客体相对可分的前提下,挖掘自然的主体性意涵,完善人类的主体性,克服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从而有利于环境保护。



二、自然的主体性意蕴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确立

在人类面前,自然具有客体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容怀疑的。问题是自然真的具有上述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中所蕴含的意义?自然真的是实际的,但又是完全无经验的、分立的,只具有外在关系,而不具有内在关系、些许的目的性、主体性?自然界中真的不存在具有一定程度的主体性从而使其具有内在价值的事物吗?当然,如果主体性意味着自我意识的展现或意识的确定性,则自然就不具有主体性或很少具有主体性。但是,主体性还意味着主动性、主导性、创造性。从这点考虑,我们就无法否认自然也具有主体性。[5]不仅如此,主体性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经验性和目的性,这与能动性紧密相关。具有这种特征的事物能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不同程度的创造,从而取得一定水平的适应环境的主动性和主导性。就这一方面而言,与生成哲学紧密相关的泛经验论所主张的“世界的基本构成单位是经验的、有目的的‘事件’概念对其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支持”[6]。更为重要的是,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自然具有主体性,表明我们不能完全否认自然具有主体性的一方面。

对于生物学的研究,虽然社会现象在动物界以及植物界都非常广泛地存在着,但是由于缺乏适当的关于社会的概念,所以传统生物学只把它们看作“混乱的共生。……族类的本能、罕见的特例,而没有被看作是深刻地刻写在生物世界中的社会性的标志”[2]74。由此,生物学很少研究与通讯、认识、智能有关的现象。这就将生物界与社会界分离开来,生物学被禁锢在“生物学主义”的范围之内。 )至于植物有没有智慧,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科学研究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某些植物可能并不像我们原先所想像的那样,只是一个不具有主体性的客体,它们可能也有智慧,如植物有计算能力与预见力,有多种感觉和对环境的反应,有决策能力和灵活性等。②(注:②与此问题相关的案例及内容请参见:田立.植物有没有智慧?百科知识,2003

(7):2527。)

上述分析表明,生物的一部分是存在一定程度的主体性的,进一步的问题是无机界是否具有哪怕些许的经验性呢?化学的新发展似乎为我们提供了部分的证据。化学家在20世纪80年代对冠醚的研究发现,分子之间的诸种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力、静电力等)具有协同作用的特性。通过这种协同作用,分子间的这种相互作用能够形成具有一定方向性和选择性的强作用力,成为超分子形成、分子识别和分子组织的主要作用力。这里的“协同作用”、“方向性和选择性”、“分子识别”、“分子组织”等已经表示超分子有类同于一般社会群体和组织所具有的性质,具有有机组织如生物、社会、经济等才具有的自我演化特征,即具有生物体所具备的基本功能特性。这就将化学和生物学联系了起来,为从无生命的物质进化到有生命的物质提供了某种可行的途径,打破了非生命体和生命体之间僵化的二分,为无生命的物质赋予某种生命性提供了条件。③(注:③具体内容请参见:杜丹,王升富.自组装超分子膜修饰电极的研制及分析应用,化学研究与应用,2001

(6):617。)

不过,这里的意思不是自然的全部都具有主体性、目的性或具有相同程度的主体性,而是说自然中某些事物或生态系统具有主体性从而具有内在价值。尽管这样的主体性与人类的主体性不同,或这样的主体性随着事物的不同而不同,但是,我们确实不能否定它。实际上,人类确实没有理由认为自己的主体性是全世界唯一的主体性。如果认为只有人类具有主体性,也就是承认人类已经成为自然进化的“终极”宇宙的中心。但是,从广阔无限的时空尺度看,自然进化完全可能产生出比人类更高级的生命形式。因此,各种形态的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只有人类才具有主体性和内在价值的观念是错误的。

自然的主体性意涵的确立,对于克服人类与自然之间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完善的伦理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自然界只具有客体性,而不具有主体性,只有工具价值,而不具有内在价值,那么人类就可以以人类为中心改造自然保护环境,为人类服务。由此建构的环境伦理学属于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它对于环境保护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缺陷:尽管它已经考虑到了环境保护,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类主体性和自然客体性的内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将自然作为实现自身目的的手段的局面;它从人类的利益和价值出发去对待并保护自然,仍然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没有将人与自然平等看待,将环境限制在人类的环境之内,着眼于保护与人类有关的生态环境,而不是保护所有的生态环境,这是不可能真正实现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的。现在赋予自然以一定的主体性,就为人类彻底克服人类主体与自然客体之间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为将自然作为道德客体,为建立人与自然之间弱意义上的“主体际”道德关系,甚至为承认自然的某些部分可以成为道德主体(moral agent)而不仅仅是道德客体(moral patient),为承认自然的某些部分之间存在伦理价值关系提供理由,为建立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创造条件。自然具有主体性意蕴表明,价值不是属人的范畴,为人所独有,而是为所有的或自然的一部分所具有;自然是“自己的目的”,而不是用来实现人类主体的目的的手段。这是自然的内在价值概念。它是客观的,由它的内在属性所决定,一定程度上不依赖于人类主体而存在。这与泰勒(Taylor)所提出的生物的好(the good of living—being),雷根(Regan)提出的固有价值(inherent value),罗尔斯顿提出的自然价值(natural value)的含义相一致,有助于人们树立生态整体主义的伦理观念,构建并发展关于动物、植物和生态系统的价值体系,尊重非人类自然物和一切生命的存在权利,尊重自组织系统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完善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有助于弥补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和传统哲学从否定自然内部价值出发,进而在自然和人类之间划定“事实”与“价值”的界限、“是”与“应当”的界限的缺陷,维持自然系统其他物种的福利,尊重并保护自然,促进自然系统的进化和完善。

三、完善人类的主体性保护环境

为了走出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一些极端的后现代主义者甚至提倡“客体中心”、“自然中心”、“生态中心”等,以彻底否认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彻底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它取消了人在对象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否认了主体性学说在认识论发展史上的理论意义以及积极作用,会走向消极主义的预成论和宿命论,回到过去主客不分的蒙昧状态。事实上,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是以主体性的觉醒以及主客二分作为基础的,并且在其实践过程中,与社会历史文化如哲学的伦理学、历史哲学等一起,最终确立了主体性原则及其主体、客体的特征。不存在一个与自然客体相区别并高于自然客体的主体,就不存在人类对客体认识和改造的前提,也就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保护环境。

实际上,环境问题的造成不在于承认人类相对于自然的主体性地位,而在于人类过分张扬了人的主体性,使之具有不恰当的内涵。多迈尔在《主体性的黄昏》一书中将此内涵概括为“自我为中心的占有性个体主义;以统治自然为目标的人类中心说;不包含交互主体性的单独主体性”。这种人类的主体性是单一的、片面的、狭隘的、走向极端的或者未充分发展的,忽视了作为主体自身的自发性、自为性和受动性,忽视了自然也有主体性的一面,是造成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要保护环境,就应该校正人类的这种主体性观念,使之更加全面、开放和成熟,具备恰当性。事实上,真正需要的是在确证人的主体地位、承认自然具有一定程度的主体性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体性,即发挥人在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客体按照人的内在尺度和物的外在尺度发生改变,使自然界、社会、群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自身获得更加全面和谐的发展。要知道,“人类主体性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客观世界的变化上,还表现在主体本身的发展上,由此可以说,人类主体性的发展内在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全面、持续、协调的发展与进步之中”[1]130。

一是要强调主客体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现代性把个人与他人、它物的关系看作是外在的、偶然的和派生的,与此不同,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强调内在关系,强调个人与他人、它物的关系是内在的、本质的、构成性的。它认为:“个体并非生来就是一个具有各种属性的自足的实体,他(她)只是借助这些属性同其他事物发生表面上相互作用,而这些事物并不影响他(她)的本质。相反,个体与其躯体的关系,他(她)与较广阔的自然环境的关系、与其家庭的关系、与文化的关系等等,都是个人身份的构成性的东西。”[7]如此就使得“自我不可能再成为由存在主义者的绝望激发出来的孤立的自我,不可能再成为启蒙运动确立起来的自主自我,不可能再成为浪漫主义者的自我表现的自我,也不可能再成为实证主义者佯装的无自我。……对后现代精神而言,纯粹自主的自我已不再可能”[8]。作为主体的人既是一种实体的存在,也是一种关系的存在,这种关系的存在使得他既可以作用于社会、自然,也可以被社会、自然所作用,由此使得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人以及自然有一种不可分离的关系。正是这种不可分离性,“破坏了主—客二分法,摧毁了一方胜过另一方的权威地位,中断了与主体范畴相联系的独断权力关系,并由此消除了其隐藏的属系(等级系统)”[9],打破了它们之间的壁垒,克服了主体与客体的分离,随之也就克服了真理与德行的分离、价值与事实的分离、伦理与实际的分离,解构了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使得“‘他者’以其各种显现的形式……参与着自我的形成”[10],将自然客体带入人类主体领域。不仅如此,自我作为世界中的个体也以其各种不同形式参与着“他者”的形成,这就使得主客体从对立走向和谐,有利于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 所谓能动性,是指在实践活动(包括环境保护)过程中,人类是将自然作为认识和改造对象的,并且这样的认识和改造具有目的性、选择性、计划性和预见性。但是,由于自然本身具有规律性,由于人与自然是相互制约、相互规定和相互依存的,由于人的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因此,这种能动性的贯彻不能完全以人为尺度,必然受到客体的制约和限制。人类应该考虑到大自然的复杂性,按照自然规律尤其是生态系统规律办事,目的是比较充分地完成主体的内在尺度和自然客体的外在尺度的统一,实现人的活动的目的性和自然规律性的统一。后者体现了主体性的受动性,尊重并实现这种受动性。

三是承认交互性的人类主体性。传统的人类主体性观念体现了“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自我才是主体,他人和自然都成为客体,由此必然导致个人中心主义、群体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的泛滥,个人、群体甚至国家、人类会为了他们各自的利益,置他人、群体、国家、自然于不顾,破坏环境,造成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紧张。而交互性的人类主体性——主体间性的提出,打破了上述单一的主客关系及主体性,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主—主”关系,他人既是主体也是客体,此中人的存在成为自我与他人的共同存在,他人成为他我,他我不是他物。这样,自我在处理与他人的相互关系时,就会与他人交往、对话、理解与沟通,摒弃个人中心主义和群体中心主义,为了他人的利益、群体的利益和人类的利益而保护环境。

不仅如此,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时,交互性的人类主体性能够使交往双方针对此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自然进行交流对话,完成双向建构和整合。在这一过程中,必然涉及主体对自己以及他人施于环境对象之上的行为之利弊得失的评价和规范。“这样一来,我们每一个人,在面对自然客体之时,实际上就是通过中介客体来与另一个‘他者’主体相遇;每一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不过是‘我’与‘他者’关系的一部分;‘我’所面对的环境,或迟或早都会成为他者实践的客体;人类通过中介环境而结成伦理关系。”[12]“他人”在这里不是一个纯粹被动的对象,而是一个自主、自觉、自为和创造性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他人不仅作为与某一主体相对应的客体,而且还作为与该主体进行交往实践的主体,体现了某种主体际关系,内含了某种主体间性。如此,既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又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并且将两者融合起来,实现了“主—主”关系结构(对于人与人之间而言的)向“主—客—主”关系结构(相对于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而言的)的转变。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协调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交互性的人类主体性的理念表明,关爱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保护环境也就是珍惜生命,世界是自我与他人的共在。这是一种交往实践观。“交往实践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强调自我与世界的融合是第一位的,主客关系是第二位的,人是自然的守护者而不是掠夺者;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强调交流与对话、理解与沟通;在身心关系问题上,强调物质与精神的协调发展,最终超越人与自然、自我与他人、心与物的二元建立,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13]这是一种更加全面和广泛的环境伦理学,不仅涉及到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而且还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前者如现代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的价值和自然的权利等;后者如代际伦理、生态女权主义、经济领域中的环境伦理、科学技术与环境伦理、消费方式与环境伦理、公众参与与环境伦理、国际环境立法与环境伦理、工程环境伦理、人口与环境伦理等。因此,环境伦理就不仅体现在观念层次,而且还体现在人类的实践层次;不仅涉及人对自然的价值认识和伦理观念,而且还涉及人对自然的改造与评价,涉及主体际的交往关系以及各种交往共同体之间的互动。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清楚地看出,为了有效地保护环境,不能否认自然的主体性存在,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完全看成“主—客”关系,也不能否定人的主体性和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成是“客—客”关系,更不能在对自然物进行“拟人化”描述和“人格化”理解的过程中,在所谓“平等”原则下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看成是“主—主”关系,而应该在确认自然主体性的基础上,否认传统主客体之间的分离性、主体性的单一性以及盲目绝对的人类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完善发展人类主体性,抛弃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建立良好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利于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2] 埃得加?莫兰.迷失的范式:人性研究[M].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 柯林伍德.自然的观念[M].吴国盛,柯映红,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4.

[4] 吴伟赋.论第三种形而上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71.

[5] 卢风.论自然的主体与自然的价值[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4):99101.

[6] 肖显静.后现代生态科技观:从建设性的角度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40154. [8] 特雷西.解释学?宗教?希望[M].冯川,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135136. [10] MURPHY PATRICK. Ground,Pivot,Motion,Ecofeminist Theory,Dialogics and Literary Practice[J]Hypatia, 1991, 6

(1):146161. 

[11] 埃德加?莫林.地球?祖国[M].马胜利,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55. [13] 陈海平.超越主体性——社会和谐的哲学底蕴[J].天府新论,2006

(2):22.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
发布时间:2014-01-17
内容摘要: 生态文明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深刻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对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
立足体育人才培养重视体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3-12-17
立足体育人才培养重视体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体育的文化现象 “文化”一词,历来有许多不同的定义,对其众说纷纭,足见这一概念是有一定的模糊性。从辨证的观点出发,“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理解,对“文化”的广义理解是指人类社......
国家自主性与政商关系
发布时间:2015-07-27
近期广受好评的电影《十二公民》里有一个情节,身份为出租车司机的“陪审员”与另一个身为地产商的“陪审员”矛盾相左,于是发牢骚地说,这是工农大众的天下,没有资本家说话的份儿。后者勃然大怒,起身指着前者的鼻子质问,你说谁是......
利益团体与民主政治建构的相关性
发布时间:2023-06-16
利益团体与民主政治建构的相关性 利益团体与民主政治建构的相关性 利益团体与民主政治建构的相关性 随着中国改革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利益分化重组的加剧,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为利益集团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中的德性人格特征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进入全球化环境中的中国,正建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和社会价值典范。在这种背景下,厘定德性人格,辨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德性人格的关系,认为德性人格具有获德性、历史性、阶级性和人的全面发展性特征。 论文......
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7-21
一、何为自由与必然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人追求自由的动机如影随形从未间断,可以说自由是人生命存在的一种本能追求,人追求自由的过程也就是人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自由,从字面意思来作理解指的是没有任何的束缚与限制,如其所是的一种......
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从多维视角对传统教学进行了反思,引发了对传统师生观的深刻反思和重新定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民主平等是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双向互动是新型师生关系的灵魂,合作探究是新型师生关系的桥梁。 论文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实践
发布时间:2023-03-17
马克思哲学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实践是把自然界理解为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并且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实践基础之上的,它将实践关系视为人与世界的根本关系。人自身与自然界的分化与统一是在实践活动中实现的。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教师主体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3-05
" 论文关键词:高校 和谐校园 师生关系 论文摘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基础,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所在,也是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本文从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拓宽师生交......
谈利益团体与民主政治建构的相关性
发布时间:2013-12-19
谈利益团体与民主政治建构的相关性 谈利益团体与民主政治建构的相关性 谈利益团体与民主政治建构的相关性 随着中国改革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利益分化重组的加剧,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为利益集团的产生和发展提供......
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谐
发布时间:2023-05-27
" 【内容提要】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价值内涵,它涉及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通过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人们认识到经济增长只是社会发展的手段,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最终......
关于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辨析
发布时间:2023-06-25
" [论文关键词] 主体 客体 同一性 斗争性 内因 外因 [论文摘要] 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是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从教学运动的主体和客体、同一性和斗争性、内因和外因的互动关系上作理论和实践上的辨析,有利于确立教师和......
浅析自然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4-19
【摘 要】事实上,科学与宗教并不是背道而驰的,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要承认科学与宗教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我们要在看到科学与宗教的区别的基础上分析科学与宗教之间的联系。宗教与科学既......
谈从自然的人化到人化的自然——简析设计与自然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3-05-17
中国人自古崇尚自然,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那样把自然的地位看得如此重要,远古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丰裕而开阔,平原上到处是奔腾的野牛、野马、大象,人们生活在山泽原野中,与天地寰宇及自然界奇禽异兽的相处,最直观的感受到原始......
试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构建自主探究教学
发布时间:2023-02-22
" 【论文摘要】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新课程理念,创设问题情境,选好质疑点,开展多种研究性学习活动,以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论文关键词】 历史;探究;创新 新课程要求教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自主权,教与......
构建立体化人文关怀体系 不断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发布时间:2023-02-22
近年来,面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公司党委坚持思想动态分析机制,构建起了立体化人文关怀体系,保持了职工队伍积极向上、和谐进取的精神风貌。 一、建立职工思想动态分析长效机制,准确把握职工思想脉搏 随着目前社会......
建立独立审计制度体系的构想
发布时间:2023-03-09
要重塑注册 会计 师诚信,独立审计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当前最迫切、也是最实际的措施。本文提出如下观点: 明确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在司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的监督制度是在 经济 改革中确立的,而建立完善的 社会 监督体系则需要健全......
论高校建筑专业教育体系的重新构建
发布时间:2023-01-26
" 论文关键词:灾后重建 建筑专业教育 体系构建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汶川大地震后在灾区重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和改进的建筑规范与建筑管理问题,及由这一问题所引发的的中国高校建筑专业教育体系的改革。 一、 汶川大地震......
多元与协同: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主体关系的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22-11-11
摘要:乡村治理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乡村治理主体则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构成。近年来,学术界围绕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对乡村治理做了很多研究和探讨,内容涉及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多个方面。本......
试析主体间性教育对当代高校师生关系异化的重构
发布时间:2023-04-17
" 论文摘要:现代社会快速发展,高校教育模式的转换等使当代高校师生关系遭到异化,呈现出师生关系物化,师生关系单向度化,师生关系利益化的特点。对此,主体间性教育重新将当代高校师生关系定位为主体间性关系,倡导师生在民主、平等......
关于主体间性视角下现代远程教育师生关系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2-12-21
" [论文摘要]师生关系是远程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主要人际关系,影响着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文章从人格关系、教学关系、心理关系三方面分析了基于主体间性的现代远程教育师生关系的特征,并提出了建构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原则,即民主平等......
浅析语文教师主体性的自我建构例说
发布时间:2023-04-07
" 课改轰轰烈烈,课堂热热闹闹,分组讨论成为时尚,肯定表扬成为潮流。毫无疑问,还课堂于学生,张扬学生主体性的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这固然是一件好事。然而细心观察,冷静思考,常常感到欣慰背后的隐隐忧虑:无原则表扬中隐含着“放......
利用电影课促进幼儿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7-05
摘 要:“利用电影课促进幼儿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环保意识”通过电影教育让幼儿获取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展开了系列化的实验研究。本篇实验研究报告以建构主义、活动教学等为理论基础,对本次实验课题的......
关于职校学生自主量化考评操作体系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缺乏时效性,学生主体性缺失,严重影响了学校整体育人效果。基于主体性德育理论及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职业学校可尝试建构学生自主量化考评操作体系具体内容包括:建立学生自主量化考评规章;......
关于构建教师自主发展的人本主义教研范式
发布时间:2023-01-16
" 论文摘要:文章针对客观主义为哲学基础的传统教研范式申的问题,主张以教师自主发展的人本主义教研范式,视教师为独立自主发展的人,赋权于教师,尊重教师话语,关注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实踐的价值与意义。以人本主......
浅析中国烟草产业自主创新系统构建的障碍性因素
发布时间:2023-02-10
【摘 要】本文针对中国烟草产业的发展现状,找出构建中国烟草产业自主创新系统的障碍性因素包括新产品开发能力不强;新工艺水平落后;研究经费来源单一;研究人才短缺。 【关键词】障碍性因素;生产工艺;人力资源 近年来,中国烟草......
自然形态在画面中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3-03-13
摘要:大自然是万物之主,不论我们在做什么或是深处何时何地,都在大自然的掌控之中,作为我们绘画者们,在绘画风格和语言上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都是离不开自然的,所以在画面中我们应该追求本真,追求自然。 就我个人而言,我从......
古希腊罗马自然法与理性主义
发布时间:2023-01-30
理性对古代自然法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为古代自然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而且成为了自然法普遍效力的根据。一方面,理性能力作为逻辑的根据来说,它的功能在这一时期不断发展和完善,由认知功能到实践功能再到批判功能,最终成就了自然法的......
浅析我国森林资源立法体系重构之必要性
发布时间:2016-12-26
一、保护与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必要性 有赖于森林资源客观存在着的稀缺性,加之构建绿色低碳型社会进程的日益推进,森林资源在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中越来越凸显其生态意义,加强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已愈加重要。 ( 一) 我国森林......
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冲突
发布时间:2023-03-20
关于霍桑《红字》的主题,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理解。在众多评论中,最耐人寻味的,当属美国评论家尼娜·贝姆教授的观点:《红字》是一部描绘自然人与社会人分岐的小说。尼娜·贝姆提到“(‘市场’)这个场景显示在个人与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之......
论自然科学史的科学属性与人文属性
发布时间:2023-07-18
一、从研究对象看自然科学史具有科学属性与人文属性的原因和依据自然科学史之所以具有科学、人文双重属性,主要是由于自然科学史的研究对象自然科学具有科学、人文双重属性。从涵义看,尽管迄今为止人们对自然科学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但学术界普遍认为自然科学具有三层基本涵义:一是指描述自然界的系统化了的知识体系,二是指一种社会活动,三是指一种社会建制。第一层基本涵义主要反映自然科学的科学属性,第二、第三层基.........
关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与教研\党务\行政主体关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07-21
" [论文摘要]高校和谐校园的本质在于学校各项主体关系的和谐,这种和谐应成为高校教研、党务、行政等主体职能的重要部分。文章对这三大主体关系和谐的实质、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构建三大主体和谐关系的建议,从制度建设入手,重......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与重构
发布时间:2023-03-17
摘要: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公民记者的草根式、个性化传播以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活跃,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内涵。基于对新媒体传播特征及互联网的“用户为王”理念的分析,新闻专业......
研究自然科学与竞技体育运动二者之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1-31
一、自然科学对竞技体育运动的积极影响1.自然科学提供了科学化的运动员选材标准运动员选材是否得当、是否具有很大的潜力,对培养优秀的竞技体育运动员,提高竞技体育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不同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对运动员具有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有不同的要求,如举重项目要求运动员身高不能太高,腰部柔韧性好、肩关节灵活、身体协调性好等。不同的人因为生理特点的不同,造成发展的潜力也不同,适合练习跳水的不一定适合.........
加快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2
摘 要: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该系统由人才技术、资金、企业和科研机构服务体系、政策环境等多种要素组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当前,企业发展处在转型发展期,经济发......
论环境资源法所调整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上)(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15
一部良好的环境资源法律应是一张人与自然关系的关系网,应是一幅反映、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关系的蓝图。 关于环境资源法调整对象的理论是当代环境资源法学的基本理论。由于原苏联法学带到我国的传统的法学观的影响,我国法学界对环境资......
试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建设和谐校园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建设和谐校园的关系之间具有共同的一致性,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校园的现实需要,建设和谐校园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公共理性与执政党理性的应然建构
发布时间:2018-03-23
摘要:公共理性是以公正为理念,将公共利益目标置于优先地位,以公共协商为途径的现代公共生活所必需的价值理念与公共治理能力。执政党的组织属性、权力属性及其地位、职能决定了执政党应该超越政党理性的局限性而实现执政党理性的公共化,形成以公正为价值理念、以公共利益为目标、以公共协商为手段的公共理性。培养执政党成员德性、培育执政党意识、建构公共领域、加强法治建设、推进话语民主等是建构执政党公共理性的重要途径。.........
自然的观念与自然
发布时间:2023-07-27
" 自然的观念,the idea of nature,是一个近代的(现代的)词汇,它只有在近代才有它的意义。古希腊是没有这个词的:很难想象某个希腊著作家把这两个词象这样组合在一起[1]。苏格拉底以前只讲自然φυσις。观念,idea,来源于......
论环境资源法所调整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下)(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二、环境资源法所调整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环境资源法律法规中有没有规定或体现、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资源法能不能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对这个问题不应该仅仅从概念、抽象思维上找答案,而应该从现实的、现行的环境资源法律法规中找答......
浅谈节目主持人的本我、自我、超我与主持人形象构建
发布时间:2023-07-13
一个人在他的社会生活当中的每一次选择、每一次体验在潜意识里都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自己,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作为一个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每一次改变每一次形象建构也同样是为了成为一名更好的主持人。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
关于构建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发布时间:2022-11-26
" 【论文关健词】自主 创新 激发 培养 【论文摘要】构建自主创新的课堂教育模式是根据创新原理、学习规律,结合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人格为主要目标的学习理论和方法,它允......
关于电子商务与信用关系的信用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12-10
[论文关键词]: 电子 商务 信用体系 社会 信用 [论文摘要]: 本文探讨了电子商务与信用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进一步阐述了电子商务中信用体系的构建内容。 一、电子商务的发展呼唤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 ww......
浅谈体育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发布时间:2013-12-19
" [论文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 学生 课堂效率 [论文摘要]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新课标下的关键点。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提高体育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对建立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改善师生关......
“结构性改革与社会治理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22-11-14
摘要: 在现阶段,“构建社会治理体系及其运行机制”有着现实的背景和对应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务部门高度关心的热点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社会治理高端论坛(2016):“结构性改革与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关注了社会实......
记忆的建构与自我认同的确立
发布时间:2015-08-24
摘 要:20世纪90年代由韩国女性作家创作的成长小说层出不穷,其中韩国女作家朴婉绪的《那么多的酸模都让谁吃了》与《那座山真的在那里吗》是女性成长小说的代表作。朴婉绪的个人体验中“韩国战争”是最为强烈的回忆。《那么多的酸模都......
建构与解析: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冲突与合作
发布时间:2023-04-23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划分,体现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由于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等问题而产生了冲突与合作,这种主客体间的冲突合作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根本体现,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影响性和可控性的特征。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否深刻认识并有效把握这种主客体间的冲突合作关系是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冲突;合作中图.........
我国会计学科体系重新构建研究(1)
发布时间:2023-02-1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加剧了会计学科的分化与整合,涌现出大批新兴的和边缘的会计学科,使得现有的会计学科体系的构建明显地不适应会计学科发展变化的需要。因此,进一步对会计学科体系进行深入研......
论审计关系的失衡与重构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基于“委托——代理”关系下的审计三角关系是一个美丽的谎言。由于审计三方势力的不均衡,三方的角色错位与思维冲突,使传统的三角审计关系受到各方置疑。本文尝试构建天平模式的审计关系,以期发挥审计三方各自的作用。 ......
简述自由、“任性”与主体性的张扬
发布时间:2023-06-26
" 【论文关键词】主体 客体 必然 自由 任性 世界在人的视野中的呈现,人对世界的审视和追问——两个角色、两种视界和两个场景。于是有反映者和评价者,理性审视和价值审视,“是如何”和“应如何”,真和善的区别。人不能离开世界而独立......
建立新型决算体系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7
" 张弘力部长助理在全国财政国库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修订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等会计制度,修改完善预算执行分析报表,建立新型的决算报表体系。”本文拟就如何建立新型决算体系的......
关于教师主体性与儿童主体性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3-01-16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进行幼儿园课程改革,倡导幼儿的主体性价值,努力转变儿童被动接受灌输的教育场景,发挥儿童自我建构的潜能。然而,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落实以儿童为主体时,出现了新问题。情景一:美术教学活动《蜗牛》,教......
自然价值与新经济学自然价值与新经济学
发布时间:2014-01-07
[摘要] 现代经济学否认自然价值,社会物质生产使用自然资源不计入成本,无须付费.这是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的理论根源。这种经济是不可持续的。“自然价值”是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自然价值论是新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我们需要确立“自然价......
从主权的双重结构看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
发布时间:2023-02-05
" 一 主权、人权、霸权的三元互克 1999年在中国内外发生了好几件政治大事,件件都与主权有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国家的主权? 主权涉及内政和外交两个方面。与此对应,理解主权的关键存在于两组关系之中。它们......
谈从主体性与客体性的关系看大学生学习改革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主体 客体 主体性 客体性 个体 论文摘要:主体性与客体性的协调发展是个体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和谐发展的前提。教育既要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也要发展学生的客体性,我国教育历来对学生的主体性不够......
简析大一新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08-09
" 论文摘要:构建和谐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又是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基础,理好大学生尤其大一新生的人际关系,对实现健康、稳定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新生;和谐;人际关系;构建 ......
浅析自然法思想与立法
发布时间:2022-12-15
一、解读富勒的程序法治原则 法律的道德性是富勒法律思想的核心。在《法律的道德性》中,富勒对道德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他将道德区分为愿望的道德和义务的道德。在富勒看来,愿望的道德是善的生活的道德、卓越的道德以及充分实现人之力......
政治的回归与自然秩序的重建——重审玄学的基本问题
发布时间:2023-05-29
" 内容提要:把魏晋玄学理解为心性哲学或精神境界形态的形上学,已经成为二十世纪的正统观念,然而,这一观念忽略了玄学作为政治哲学的内在维度。玄学的中心论题是名教与自然之争,它的实质是通过自然秩序来界定政治秩序的正当性问题。......
开展“学案式自探”,建构自主性课堂
发布时间:2023-04-27
虽然新课改实施已久,但一些课堂仍然还是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和学生的被动反应为主;教师往往面向中等以上学生,常常忽视了少数几个落后生;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至于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没有得到......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人教版)
发布时间:2023-04-28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人教版) 一、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虽说难点不多,但知识点零散,因而在教学处理上一直是教师们感觉比较难的,教学时往往依据教材泛泛而谈,未能深究与活用教材,学生对此课题兴趣不大,从而达不到预想......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自信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6-23
引 言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些基本内容构成了国家的主流意......
积极构建重婚的社会预防体系
发布时间:2013-12-19
积极构建重婚的社会预防体系 积极构建重婚的社会预防体系 积极构建重婚的社会预防体系 关键词: 重婚 社会预防体系 构建摘 要:新婚姻登记条例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重婚预防机制。本文主要从塑造社会舆论......
XX银行零售业务客户服务体系的重新构建
发布时间:2023-07-07
XX的零售业务主要包括四块:银行卡、消费信贷、代理业务、存款业务。在这四个方面,XX银行均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截止到2001年底,零售业务收入以占据XX银行业务总收入的8%。但是,在配套的客户服务体系方面,XX银行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笔......
《老人与海》的“自然”宗教观
发布时间:2022-12-05
摘 要:对《老人与海》的与基督教的关系,很多学者已经作了详尽的论述,但经过认真比对研究,本文认为,基督教只是海明威用来表达主题的一个手杖,而“自然”宗教观,才是他要表达的根本。自然宗教观就是人把“自然”当作神灵去崇拜,......
制度自信与中国比较政治学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3-01
摘要:对于政治学界而言,充分认识和理性激发中国制度自信的关键是构建中国自己的比较政治学体系。比较政治学可以对中国制度的自我有效性证明和他者有效性证明提供有益的帮助。中国比较政治学的发展,关键是要形成自己的核心议题、基......
政策性金融功能:制度与体系重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24
一、引言如何规范理论认识,充分发掘政策性金融资源配置和金融公平的功能作用。本文拟从政策性金融的理论基础出发,对其原理、功能、制度载体的构建模式、运行方式等问题,展开理论的比较和分析,为政策性金融制度体系的科学构造提供思路、方法;并且从金融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金融效率和金融公平的机制融合,为政策性金融的功能重构提供对策建议。二、文献综述通过政府信用、政策导向和金融资源配置,政策性金融能以低成本和.........
论社会主体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的主体因素
发布时间:2023-05-28
关键词:主体 新农村建设 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作用 内容摘要:人不仅是生产力的核心,更是生产关系的核心。不论是在以变革生产关系来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新农村建设中,还是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核心地位和核心价值......
大自然的科学与人的技术
发布时间:2023-05-09
摘 要 一直以来,成为“科学”巨人的问题干扰着国人,如从诺贝尔奖颁发以来,没有一个在大陆土生土长的并在中国大陆开展科学研究的中国人获得过科学类的奖项;又如钱学森关于大师的思考;中国大陆对基础科学的贡献等等。本文试图从科学......
对人工自然的发展对天然自然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5
对人工自然的发展对天然自然的影响研究 对人工自然的发展对天然自然的影响研究 对人工自然的发展对天然自然的影响研究 文章 来源 自 3 e du 教育 网 一、人工自然的概念、分类、本质特征 (一)人工自然是人们运用改造自然......
构建主体性德育模式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5-02
" 一、对当前学校德育误区的分析与反思 误区之一: 把德育目标当作德育起点。起点设置不当,脱离学生的年龄、心理实际,脱离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意识发展水平,将学生成人化,采取高调宣讲、单向灌输的手法,无法有效地为学生所认同,难以......
政府与社区内源性互动关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3-18
【摘要】处理好政府与社区的关系,对于我国城市社区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社区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与社区的外源性依附关系起到了培育社区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已进入快速建设时期,重构政府与社区的关系十分必......
自然法学新体系引论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20
目次 一、源流论 (一)自然法学之源流新解 1、自然法学的思想根源 2、自然法学的两大支流 3、西方自然法学流派的新划分 (二)西方自然法学流派概要 1、国权主义自然法 (1)奥古斯丁......
试析人权与主权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7-06
人权与主权的关系问题,是当代国际人权领域中争论激烈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在这一问题上,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的观点和立场是什么呢?在这些争论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如何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本文试做一分析。 20世纪......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与人文课程体系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2-12-06
人文素质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现代的人文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科学主义、金钱拜物教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它相对于科学主义,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本主义;相对于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
确立人格尊严权,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反性骚扰法律体系
发布时间:2013-12-19
确立人格尊严权,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反性骚扰法律体系 确立人格尊严权,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反性骚扰法律体系 确立人格尊严权,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反性骚扰法律体系 性骚扰是我国二00二年十大热门法律话题,它之所以至今......
探析建构华文文学学科独立品格和主体性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3-03-09
中国大陆的台港澳暨海外华文、华人文学研究的起步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几乎与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同步。可以说,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台港澳暨海外华文、华人文学的研究迄今己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三十多年兢兢业业的发展建设......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
发布时间:2023-05-22
自古至今,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人们一直不断探索的课题。在大力提倡梳理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对传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进行思考。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人......
自然正当与社会正当:对维特自然浪漫主义的评注
发布时间:2022-12-16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伟大作家歌德的代表作之一,取材于歌德的爱情经历和一个朋友的自杀。该书出版于1774年,被称为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最丰硕的成果。从这部日记书信体小说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自然浪漫主义的倾向:歌颂“天才”,提倡“自由”,主张“个性解放”,号召“返回自然”。维特短暂的一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些精神气质,但他对自由与爱的追寻终究步入绝境,只好选择自杀。维特自杀也促使我们深入反思自然正义.........
浅谈构建机械制图新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2022-11-25
一、引言 《机械制图》是高职高专机械、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学生学习机械知识、接受工程训练接触最早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很多专业中,它甚至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
体系建构到了关键期
发布时间:2023-01-25
跨度23年的4份国务院决定,都以此为目标,足见其意义重大。当然,以上在体系建构的具体表述上是有差别的。这一方面体现出,随着实践的推进,体系建构的标准在不断提高,内涵在不断深化;另一方面,说明职业教育体系建构与时代经济社会发......
“关系理性”与人的解放
发布时间:2022-09-14
〔摘要〕 从哲学视角看,客观理性向主观理性转换是现代性兴起的内在根据,然而主观理性使个体“实体化”为主―客单向的“独白式主体”,导致个体对立以及共同性瓦解。关系理性是走出这一困境、通往人类新型理性的形态。“人类命运共同......
构建立体的海外经济利益保护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6-04-11
构建立体的海外经济利益保护体系形成立体的海外经济利益保护体系。 从国家实施 走出去战略伊始,走出国门的不仅仅是端庄潇洒的外交官,越来越多的是中国的企业。据统计,2011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的3391家境外企业......
试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7-11
摘 要:随着现代化、多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小学班主任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关系越来越重要。这种关系不仅能够使教学顺利地开展下去,还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主要从小学生和小学班主任出发,对其构建和谐关系的策略进行简单的......
异化的师生关系:“解构”与“建构”
发布时间:2023-05-14
摘要:在当下的教育世界,“异化”成为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常态。现代教育理论的反思表现为后现代教育思想对师生关系的重构和主体间性教育理论对现代性师生关系的修正,但是两种理论假设的局限性和实践运行条件的缺乏,使我们对其理......
如何构建初中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
发布时间:2020-02-19
[摘要]如何构建初中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是教育界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为构建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初中班主任应将学生真正视为平等的个体,应重视与学生积极沟通交流,积极参与班级集体活动。通过积极努力,初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很容易建立和谐关系。[关键词]和谐关系;平等个体;沟通交流;班级活动[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2-0087-01一线教师要想真.........
浅谈司法独立视角下人大与法院关系之构建(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16
[论文关键词]司法独立 人大法院宪法关系 制度构建 [论文摘要]司法腐败的存在,引发了实务界与理论界对“司法独立”合理与否的争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司法独立的简单存废,而在于我们的司法制度一方面妨碍了司法权的独立,另一方面却放......
《大话西游》与“文革后一代”的主体性建构(1)
发布时间:2023-04-03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大话西游》进行文本分析和接受-反应分析,探讨了“文革后一代”的主体性建构问题。我将75年左右出生、于九十年代末和二十一年代初上大学的年轻人,称为“文革后一代”。他们在对认知养成极为重要的青春期,遭遇了八十......
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职业教育新型师生关系
发布时间:2022-11-18
"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 构建 职业教育 师生关系 论文摘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历史作用;调查情况显示学生发展需要、教学目的要求阐释其必然性;教师角色......
试论人的自然化视阈下体育的功能与地位
发布时间:2023-01-27
" 论文关键词:进化 异化 素质教育 体育 物质建设 人的自然化 论文摘要:科学技术在促进、推动人类进化、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人类精神,特别是生物性特征异化与退化的现象。人类进化、社会发展需要科学技术,但同时人类也必须自觉......
基于和谐社会背景下经济法主体的体系重构
发布时间:2022-12-05
摘要:经济法对于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非常的明显,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主要对于经济法的主体理论进行阐述分析,指出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在和谐社会背景之下经济法的主体重构的问题。笔者提出作为经济法的主体,其中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