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象征的三层涵义

象征的三层涵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11 00:16:48
象征的三层涵义
时间:2023-07-11 00:16:48     小编:

摘要:象征是一种普遍性的审美观念或艺术手法,不是仅属于某些文艺流派,也不限于某些艺术门类。象征大致有三层涵义:以特殊见普遍,以具体见抽象,以感觉见精神。以特殊见普遍,是一切艺术的通则;现实主义文学的“典型”也是以特殊见普遍,因而也是象征。以具体见抽象,朱光潜称之为“寓理于象”;但象征化并非概念化,象征并非寓言。概念在艺术作品中变成了精神,因此象征又是以感觉见精神。柏拉图的精神世界、基督教的精神世界、艺术的精神世界,鼎足而三,唯有艺术的精神世界是不离感性的。精神必须通过物质来实现、主观必须通过客观来实现。因此,所谓象征,就是主观借客观以显现、心借物以显现,就是“托物言志”,就是“物我相契”。

关键词:象征;特殊一普遍;具体一抽象;感觉一精神;朱光潜;梁宗岱

一、以特殊见普遍

以特殊见普遍,这是西方学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同样的意思,在汉语的古文中的表达是“以小明大”,在白话文或日常语言中则是“小中见大”。象征的最简洁明了的解释就是“小中见大”,滨田正秀说道:

用小事物来暗示大事物,就谓之象征。在古代,把戒指、硬币和木板一分为二各持一端,作为结缘和立约的信物,这便是“象征”(Symb01)。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征,鸽子成为和平的象征。如果用很少的词语来表示高山、大海,展示远大理想和揭示巨大危机的话,这种语言就是一种象征了。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象征性。

“用小事物来暗示大事物”“小中见大”等说法,优点是通俗易懂,缺点是有些笼统。“小”可以理解为特殊、具体,“大”也可以理解为普遍、抽象。普遍之物与抽象之物并不是一回事。即如滨田正秀所举的例子,十字架象征基督教,这偏于以特殊见普遍;鸽子象征和平,则偏于以具体见抽象。冉如王昌龄《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这首诗有两处用了“以小明大”的象征手法。“玉颜”象征失宠的怨妇班婕妤,这是以特殊见普遍或以局部见全体;“昭阳日影”象征皇帝的恩宠,这是以具体见抽象。因此,有必要把“以小明大”分解为“以特殊见普遍”和“以具体见抽象”两个层次。

“以小明大”的说法出自《淮南子・说山训》,原话是:“尝一脔肉,知一镬之味;悬羽与炭,而知燥湿之气。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一壶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以近论远。”这便是成语“一叶知秋”的出处。这段话中虽也提到“以近论远”,但它提供的全部例证,都可以拿来说明“以小明大”。一叶知秋,当然也是以小明大。能够一叶知秋,擅长见微知著,这无疑是一种生活的智慧。然而推崇理性的人对于“一叶知秋”式的推断或认识,却宁愿谨慎对待,因为“一叶知秋”未必靠得住。考古学有“孤证不立”之规范,一叶知秋靠的就是孤证。一叶知秋式的推断、以小明大式的认识,即使事后得到无数次验证,仍然缺乏普遍必然性,充其量只是生活智慧,缺乏科学价值。

但是,只要离开理性认知的立场,转换一个视角,情况便有所不同了。对于不重认识和判断、重体验和想象的艺术而言,“以小明大”或“一叶知秋”,却是卓有成效的。以小明大,一叶知秋,即是象征。英同诗人兼画家布莱克诗云:“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即是永劫。”这是《天真的预言》一诗的序言。其中四个诗句,说的都是“一叶知秋”。世界很大,现象学家胡塞尔说世界是普遍视域,每个人都只能从自己的主观视域推想普遍视域,这就是从一粒沙里见世界。天国很玄,大概没有人活着而见过天国,因此我们只能从一朵花的明媚鲜妍中想象天国的样子。同理,我们只能通过有限去把握无限,在一刹那中把握永恒。史家把布莱克视为象征主义绘㈣的先行者之一,的确,这四句诗的片段,用诗的形式表达了象征主义的基本原则。

一切诗歌都要使用“一叶知秋”的象征手法,都要以特殊见普遍。叶绍翁《游园不值》云:“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对游客而言,“小扣柴扉久不开”是白跑一趟了,但对诗人而言,“小扣柴扉久不开”反而是幸运的。正是由于无法入园,诗人才注意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美丽与神采。事实上,即便有幸进入园中,见到了满园春色,又该怎么写它呢?清代画家李方膺题花《梅花》云:“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可见,与其笨拙地直接描写满同春色,不如用“一枝红杏”做象征,达到以特殊见普遍的效果。梁宗岱论象征手法也说:“正如一个蓓蕾蕴蓄着炫熳芳菲的春信,一张落叶预奏那弥天漫地的秋声一样。”

诗歌要以特殊见普遍,小说也要以特殊见普遍。美学中有“美是典型”之说,这是20世纪中国美学家蔡仪明确提出的命题。但在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理论就要求创作手法的典型化,要求塑造“典型人物”了。俄罗斯批评家别林斯基从黑格尔美学中发展出典型理论来。他说:“典型化是创作的一条基本法则,没有典型化,就没有创作。”“创作中的典型是什么?他同时是一个人和许多人,一副面貌和许多副面貌,这就是说,它是这样一种对一个人的描绘,其中包括多数人,即表现同一理念的一整系列的人。”“即使在描写挑水人的时候,也不要只描写某一个挑水人,而是要通过他这一个挑水人写出一切挑水人。”典型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因此,典型人物的塑造也要采取以特殊显普遍、以个别见一般的方法。 细节就是特殊、个别,因而典型化的关键在于细节描写。如鲁迅写孔乙己。“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是一个悖谬,因为本来站着喝酒的都是“短衣帮”,即那些“做工的人”,他们散工后经过酒店就买碗酒直接站在柜外喝,没钱买下酒菜坐下细细品尝。孔乙己站着喝酒是由于穷困潦倒,穿长衫则表明他的“读书人”身份。于是,鲁迅仅用了一句话,就揭示了孔乙己的存在密码。仅仅一句话,就提供了一个饱满的细节,凝聚并展示了孔乙己生存的尴尬与存在的不合时宜。孔乙己极为在意读书人这个身份,因此他一旦抓住机会就卖弄学问,比如考考酒店小伙计“茴”字的写法,还满怀期待地问道:“茴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这个细节力透纸背,深人人心。这是以细节写典型,也是以特殊见普遍。由此看来,别林斯基完全不必站在现实主义的立场上反对浪漫主义,说什么“凡是不精确的、不明确的、混乱不清的,外表的意思像很丰富而实在的意思却很贫乏的作品都应该叫做浪漫主义的”,因为现实主义的典型与(源于)浪漫主义的象征,至少在“以特殊见普遍”这点上是完全一致的。以特殊见普遍,以小明大,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艺术的通则,与这种那种风行一时的“主义”无关。

语言艺术要以特殊见普遍,造型艺术也要以特殊见普遍。只要把“描写”换成“描绘”,别林斯基的话就变成:“描绘挑水人的时候,也不要只描绘一个挑水人,而是要通过他这一个挑水人画出一切挑水人。”描绘还可以换成“塑造”。西方雕塑作品往往以赤裸裸的人体与人相见,那些人体“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把一切社会的羁绊和世俗的牵挂全部舍弃掉,唯有人本身留下。减到无可再减,也便达到最大的普遍性。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就把大卫的现实信息降到最低限度,仅剩肩上的投石器,因为投石器联系着大卫的英雄事迹,《圣经》记载17岁少年大卫用投石器击杀巨人歌利亚。这个雕塑形象是大卫,同时是一切少年英雄的象征。它是英雄,是英雄所拥有的勇气和力量的象征;它还是少年,是文艺复兴时期“新生”之人的象征。罗丹的《思想者》,原本计划放在《地狱之门》的顶上,后来才将它放大三倍,成为一件独立的作品。《地狱之门》取材于但丁《神曲》的《地狱篇》,《思想者》塑造的就是俯视地狱众生相、思索众生命运的诗人但丁。实际上,罗丹一开始就打算名之为《诗人》。但这尊雕塑的形象是一个全裸的男人体,没有任何但丁个人的特征,也没有任何诗人身份的标志,名为《思想者》更佳。他是但丁,是诗人,同时是一切思想者,甚至是思想本身。《大卫》和《思想者》,是典型,也是象征。

二、以具体见抽象

这里的抽象,指抽象概念或抽象观念,如前面提到的,以鸽子象征的和平,以“昭阳日影”象征的恩宠,以“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象征的“怨”。此外,以狮子象征的勇气,以天平象征的公道,等等,都是抽象观念。同是抽象观念,抽象的程度却有所不同。世界、天国是不太抽象的观念,无限、永恒却是特别抽象的观念。厨川白村说,艺术是“苦闷的象征”,苦闷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抽象观念。但苦闷的抽象程度较之无限、永恒、自由,显然大有不如。爱、怨、愁等观念,与苦闷相似。观念是主观的,至少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因此,“以具体见抽象”与“以特殊见普遍”,固然都是以小明大,却是有区别的。“普遍”可以是纯然客观的普遍,“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岁暮是客观的,冬天到了也是客观的。此外,秋天和冬天都是可见的、有形的,而抽象观念还是无形的、不可见的。将无形的东西变为有形的、使不可见的东西成为可见的,这就是象征。换言之,以具体见抽象,就是象征。

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谈论刚性美和柔性美时,曾涉及象征。他指出,松和柳是殊相,树是共相;鹰和莺是殊相,鸟是共相;“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是殊相,刚性美和柔性美是共相。以殊相见共相,以具体形象见抽象观念,即是象征。但朱光潜此处并非专门论述作为一个美学概念的象征,他讲了一堆殊相和共相的道理,主要是为了将抽象的美学观点具体化。具体化的长处,甚是突出。“因小失大”不免抽象,换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顿时具体起来,也明白得多。“以小明大”有些空泛,但是“尝一脔肉,知一镬之味”的实感,人人皆有。“‘人相忘乎道术’颇不易懂,‘鱼相忘乎江湖’却是众人皆知的。”具体事物可诉诸感官、诉诸经验,故而一见便知;具体化比较亲切,容易亲近,方便接受。朱光潜在《具体与抽象》中说:

有些人在这中间见出文学与哲学科学的分别。哲学科学都侧重理,文学和其他艺术都侧重象,这当然没有哲学科学不要象,文艺不要理的涵义。理本寓于象,哲学科学的探求止于理,有时也要依于象;文艺的探求止于象,但也永不能违理。在哲学科学中,理是从水提炼出来的盐,可以独立;在文艺中,理是盐所溶解的水,即水即盐,不能分开。文艺是一种“象教”,它诉诸人类最基本、最原始而也最普遍的感官机能,所以它的力量与影响永远比哲学科学深厚广大。

这段话在表述上出现了“象”与“理”这两个概念。象,即具体形象;理,即抽象观念。朱光潜认为,象征即是“寓理于象”。明确表达这个观点的文字,见于《谈美》:

“拟人”和“托物”都属于象征。所谓“象征”,就是以甲为乙的符号。甲可以做乙的符号,大半起于类似联想。象征最大的用处就是以具体的事物来代替抽象的概念。我们在上文说过,艺术最怕抽象和空泛,象征就是免除抽象和空泛的无二法门。象征的定义可以说是:“寓理于象”。梅圣俞《续金针诗格》里有一段话很可以发挥这个定义:“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意含蓄,方入诗格。”

比,未必如梁宗岱所言,只是“局部底事体”。比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整体的。朱光潜在《具体和抽象》一文中指出:“比喻是文学修辞巾极重要的一格。小则零句,大则整篇,用具体事物比喻抽象意义的都极多。”整篇都是比的作品,朱光潜举了很多实例,如庄子的《养生主》、屈原的《离骚》、佛典中的《百喻经》、《伊索寓言》和英同班扬的《天路历程》。其实还有更说明问题的例证,如明代画家唐寅题《秋风纨扇图》:“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用“纨扇”来比拟画中仕女,这仕女有如手中的纨扇一般被人抛弃了;“纨扇”可能也比拟画家自己,唐寅曾经为考场作弊案所牵连,永远失去了传统儒生“学而优则仕”的机会,被统治阶级所抛弃,类似于臣为君所弃。总之,纨扇这个意象,既比喻弃妇,也比喻弃臣,是双重的“比”。但在更普遍的意义上,纨扇又象征着人生这个棋盘上的弃子,因此,“秋风纨扇”表达了世态炎凉的感慨。这种整体的比当然是象征。不仅如此,纵然是局部的比,也未必就不是象征。前已提及的王昌龄《长信怨》,既有局部的比,又有整体的比。“玉颜”象征怨妇,“昭阳日影”象征皇帝的恩宠,这是局部的比;整首诗象征“怨”,这是整体的比。

一方面,“比”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整体的,另一方面,梁宗岱用来与“比”相对照的“兴”,也可能是局部的,而未必都是“运用于作品整体”。《诗经》中的“习习谷风,以阴以雨”,是“兴”,但这显然只限于局部。再者,尽管赋、比、兴可以逐一解说,其实比、兴很难完全分割开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兴,也是比。因此文学史家习惯于“比兴”并称。可见,朱光潜用“比”说明象征诚然有简单化之嫌,梁宗岱借“兴”说明象征却也未必尽善尽美。但梁宗岱的思想毕竟是敏感的,眼光毕竟是敏锐的。他之所以主张象征颇近于《诗经》里的兴,他和朱光潜的象征观之所以显得势不两立,主要是由于,在谈到象征时,朱光潜的立足点主要是散文,而梁宗岱的立足点纯然是诗。

散文是一个大类。散文可以叙事,也可以说理;可以是小说、历史的文体,也可以是说理文,甚至是学术论文。朱光潜认为,要写好散文和说理文,一味抽象讲理是不行的,还得将抽象的道理加以具体化。具体化的主要方法有二:多举例证,多用譬喻。而比喻,就是最简单最浅显的“寓理于象”的手法了。在朱光潜用来说明比喻的几个例子中,只有一篇《离骚》是诗歌,其他的或是小说(《天路历程》),或是散文(《养生主》),甚至还有寓言(《百喻经》和《伊索寓言》)。克罗齐说过,寓言不是艺术。私淑克罗齐的朱光潜,恐怕也是承认这一观点的。至少他承认,说理文不是纯文学。朱光潜说:“理最为抽象。它无形无声无臭亦无味触,不能由感官直接接触,只能用理智领悟。纯文学必为具体的有个性的表现,所以想把说理文抬举到纯文学的地位,颇不容易。”总之,朱光潜的象征概念是较宽泛的,不限于纯文学,更不限于诗。

梁宗岱的阵地正是纯文学,甚而是法国象征派所推崇的“纯诗”,因此,他的象征也是与纯文学或纯诗相关的概念。“比”是诗与散文、文学与哲学都有的,因此他不赞成把象征等同于“比”;“兴”是诗所独有的,因此他认为象征与“兴”颇为近似。一般的散文他都要绕道避开,何况寓言?梁宗岱坚决主张将象征区别于寓言。朱光潜说“拟人”和“托物”都属于象征,这本来并无不妥,然而在梁宗岱看来,拟人和托物虽然可以达到象征境界,但大部分拟人和托物只是寓言。象征不是寓言,理由有二:其一,寓言“只是把抽象的意义附加在形体上面,意自意,象自象,感人的力量便往往肤浅而有限”;其二,象征的意义是复杂的,丰富的,甚至是无限的,寓言却“只包含一个意义,并且只间接地诉诸我们的理解力”。但是,朱光潜未必不懂诗。他的《诗论》是20世纪中国诗歌理论的一部杰作;他对象征的定义“寓理于象”,正是在评论一首诗时做出的。上引朱光潜的话中也说:“在哲学科学中,理是从水提炼出来的盐,可以独立;在文艺中,理是盐所溶解的水,即水即盐,不能分开。”盐是单一的意义、诉诸理智的意义;即水即盐,则是含蓄的、丰富的、无限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义。可见,朱光潜虽然认为寓言也用比喻,却并没有把象征等同于寓言。梁宗岱对朱光潜的批评近乎苛责,其实他与朱光潜的分歧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大。至少他们都认为,象征并不是概念的图解,象征化并非概念化。

的确,象征是“以具体见抽象”,此“抽象”即抽象观念或抽象概念,但象征化并不是概念化,象征并不是寓言。这到底如何可能?前已指出,典型化的关键在细节描写,同理,以具体见抽象,其重点并非抽象,而是具体。如果重抽象,以抽象概念为主、以具体形象为辅,那么所谓“以具体见抽象”即成了“概念的图解”。如此就落入梁宗岱所批评的,“只是把抽象的意义附加在形体上面,意自意,象自象”,此乃寓言,不是象征,亦不是艺术。象征的关键在于:没有具体就没有抽象,没有形象就没有概念。

三、以感觉见精神

朱光潜“即水即盐”的比喻表明,在艺术作品中,不存在一个独立的抽象概念,抽象概念只能消融在艺术作品之中。由于已经消融,因此严谨地说,它已不再是抽象概念了。不再是抽象概念,那是什么?它看不见了,但它存在于整个作品世界。作品世界是一个精神世界,因此,如果非要问概念或观念变成了什么,答案是,变成了精神。这就涉及象征的第三层涵义:以感觉见精神。 艺术必然是具体的,必然是诉诸感觉的。说象征“以具体见抽象”,这并不意味着在艺术作品中l叶I现抽象概念,也并不意味着艺术家根据抽象概念进行创作,将抽象概念翻译为具体形象。譬如金字塔是永恒的象征,这并不是说,我们断定设计金字塔的人有意要发明一种代表永恒的建筑物,实际上,他的脑中可能根本没有“永恒”的观念。当然也可能有,不过无论说有或没有,我们都无法证明。但金字塔被建造出来了,它让人获得了永恒之感,因此我们视之为永恒的象征。可见,“永恒”的观念,是我们这些观众从金字塔中获得的。观众把“永恒”的观念赋予金字塔,这才完成了象征的“以具体见抽象”。总之,艺术品只负责提供象征性的具体形象,至于抽象概念很可能是由观众“见”出来的。

艺术家本人就是作品的第一个观众,他自然也可以把抽象观念赋予作品,这往往表现于作品的命名。例如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又如罗丹的《永恒的偶像》。罗丹的大多数雕塑作品都是先创作再命名的。《永恒的偶像》塑造了一对恋人紧紧靠在一起。女人在上,男人在下,形成一个三角形;女人跪在一块石头上,胳膊向后伸开,手抚脚趾,也形成一个三角形。大小两个三角形重叠,给人一种永恒之感。这永恒,可以说是爱情的永恒,也可以说是情欲的永恒,还可以说是情人的永恒。我们看到,同是永恒,同是以三角形的形式去象征永恒,金字塔和罗丹雕塑却是大相径庭的。同是自由的象征,德拉克洛瓦画了一幅为自由而战的《自由引导人民》,陶渊明却写下了“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诗句。抽象概念诉诸理智,因而是唯一的,艺术作品永远是具体的、个别的、独特的、气象万千的。艺术作品也能以具体象征抽象,但是,艺术家命名了,或者观众说出来了,抽象概念才出现。一切艺术作品,包括文学作品,本身都是不抽象、非概念的存在,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存在。艺术作品的世界,并不是一个抽象概念的世界,而是一个精神世界。

精神世界是无形的世界。抽象概念的世界当然也属于精神世界,概念世界与精神世界的一个突出共同点就是无形性。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这就是无形性。最早为人类开辟出概念世界的人,是哲学家,尤其是古希腊的柏拉图。要了解概念世界的无形性,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是一份很好的材料。柏拉图让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谈论美的问题,苏格拉底追问“美是什么”,希庇阿斯用诸多美的东西来回答,如一个年青小姐、一匹母马、一个汤罐。但所有这些美的东西都是诉诸感官的、可见的,而苏格拉底追问的却是无形的、不可见的美本身,即美的概念。柏拉图对概念世界与感性世界的区分,异常重要,从此西方文化有了一个独立的超感性世界、纯粹的精神世界。这个精神世界经过基督教的洗礼,成为圣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尼采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基督教是民众的柏拉图主义”,此言不虚。柏拉图的精神世界、基督教的精神世界、艺术的精神世界,鼎足而三。

柏拉图的概念世界和基督教的上帝之城,都是超感性的彼岸世界,唯有艺术的精神世界是不离此岸、不离感性、“以感觉见精神”的世界。以感觉见精神,即是象征。实际上,由于精神世界的无形性,提示精神世界只能靠象征,就连柏拉图和基督教也不例外。在《理想国》里,柏拉图用“洞穴之喻”表明,要认识实体,须从影子开始,因为影子模仿实体,实体模仿理念。可见,“影子”就是象征。不过对柏拉图而言,“影子”不过是借以“回忆”精神世界一块跳板而已,一旦达到了精神世界,“影子”就被撇开了,好比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因此,柏拉图把艺术视为“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说艺术家是“影像制造者”,说悲剧诗人和荷马的作品“和真实隔着两层”,并剥夺了诗人在理想国的居住权。然而对艺术而言,“影子”本身就是真实,就是精神世界。耶稣把上帝称为“天上的父”。耶稣说:“腓力,我与你们在一起这么久了,你还不认识我吗?一个人看到了我,就是看到了父。你怎么还说‘请给我们看看父’呢?”耶稣是“道成肉身”,耶稣本身就是象征。但基督教的“道成肉身”仅限于耶稣,艺术则把“道成肉身”的原则普遍化了。例如宗白华认为:“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通过象征使心灵具体化、肉身化,也就是“以感觉见精神”。

艺术存在的理由,就是要在此岸世界实现彼岸世界、在尘世实现天国、在有限实现无限。因此,艺术必定要使用象征,“以感觉见精神”。精神世界远大于感觉世界,我们心灵中的东西远多于感觉到的东西。精神世界大,感觉世界小;精神世界深,感觉世界浅。然而艺术的使命就是:以感觉象征精神,以有形显示无形,以小明大,由浅入深。譬如,绘画只能通过视觉,音乐只能通过听觉,但是,绘画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世界,超出了视觉世界,音乐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世界,也超过了听觉。东山魁夷曾谈论绘画与音乐的相通性:“当然,绘画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这里的问题是听什么和看什么。如果进一步追究下去的话,结果两者都是要表现一种无形的东西。绘画是靠形态和色彩,音乐是靠旋律和音色,尽管表现方式不同,但我们在其中所追求的,包括欣赏者在内,结果不是既无声也无色的东西吗?而且两者都具有通过感觉要素,追求精神上的东西的可能性。”这段话,正好可以借来说明象征的“以感觉见精神”。

精神世界也是主观的世界、灵魂世界或心灵世界。心灵世界是无形的,只能通过有形的世界来象征。也就是说,精神必须通过物质来实现、主观必须通过客观来实现。因此,所谓象征,就是主观借客观以显现、心借物以显现,就是“托物言志”,就是“物我相契”。梁宗岱说:“像一切普遍而且基本的真理一样,象征之道也可以一以贯之,曰,‘契合’而已。”这“契合”一词,来自波德莱尔的《契合》一诗。文学史家认为,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可视为象征主义诗歌的第一部作品,而波德莱尔的《契合》一诗,奠定了象征主义的美学基础。在《契合》中,波德莱尔展示了他的形而上学世界观,这个世界观可以表述为:宇宙是一片大和谐。人也是宇宙的一份子,因此,“宇宙的大和谐”自然也包括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而“契合”自然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契合、心与物的契合。波德莱尔的玄学世界观,在德国浪漫主义者那里也曾出现过,甚至与美国思想家爱默生的“超验主义”也有几分仿佛。我们可以不必在意玄学,但“物我相契”的思想,的确是理解象征的一把钥匙,甚至就是象征的要义。

寓言之所以不是象征,就是由于客观事物与主观观念并不“契合”,而只是外在的拼凑:意自意,象自象;我自我,物自物。据苏东坡说,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见”,有些版本作“望”;但改成“悠然望南山”,诗就索然无味了。“悠然见南山”之所以高于“悠然望南山”,也是由于前者真正实现了“物我相契”,而后者物、我相互外在。“悠然见南山”的“见”,如同北朝民歌《敕勒歌》中“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是“现”的通假字,是“出现”“呈现”的意思,并非“看见”“望见”的意思。“悠然望南山”说明有个主体在那里与客体面面相对、遥遥相望,而“悠然见南山”没有主体的行动,主体与客体、诗人与南山相契相冥于一个“见”中。因此,南山便成了陶渊明内心的象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也说明陶渊明“物我相契”的程度,倘若真意可辨、可言,那就概念化了、寓言化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洛丽塔》中双重的象征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4
摘 要: 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充满了诸多象征,故事中镜子、剧院与监狱的出现更是充满了双重的象征意义,而正是这种双重的象征意义进一步推动故事情节,吸引众多读者解读这部不朽的作品。 关键词: 小说《洛丽塔》 象征 双重意义 ......
论李商隐诗中的宓妃的象征意义
发布时间:2023-08-04
摘 要:李商隐的诗中大量运用象征比托手法,本文主要对李商隐诗中宓妃的象征意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李商隐;象征;宓妃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自屈原用“香草美人”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将男女之情通于君臣朋友......
试评《三国演义》及《新三国》中曹操的形象
发布时间:2023-05-28
试评《三国演义》及《新三国》中曹操的形象 一、诗化公关口才,求人才显雄心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文学家,不少流传后世的文章都显示出其爱才和一统天下的雄心。赤壁之战前夕,渡江准备就绪,为鼓舞士气,带着酒意,他挥斥方道,便有了流......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人物形象
发布时间:2023-08-06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戏台上那一位白脸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历史上的曹操与戏曲小说里的曹操是不相同的。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们应该客观地评价他。《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也不是纯粹的......
珠三角古村落空间的表象特征初探
发布时间:2023-08-20
摘要:古村落空间要素作为一种特殊的要素学,体现着艺术性及功用性,并通过一系列的表象特征组成,而空间要素的表象特征构成古村落的空间形态。无论是空间格局、空间形态,还是簇群空间、建筑空间,珠三角地区古村落都体现着各种表现......
谈甘南地区装饰色彩的象征意义
发布时间:2017-01-09
一、藏族艺术色彩观 色彩艺术在少数民族艺术文化中具有许多象征性功能,不仅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还具有宗教、礼仪、图腾象征等作用。因此,色彩不再只是简单地附于形体上的装饰,更重要的是已成为某种象征语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喜......
解析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与不足
发布时间:2023-08-06
摘 要:印象主义音乐是十九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种很特别的一种新的音乐风格和流派,它冲破传统的束缚,与旧有的传统创作模式相决裂,执意追求朦胧的色彩、虚幻的境界、模糊的印象等创作特征,虽有独特的风格,但也不凡诸多不足之处。 ......
《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和语言特色
发布时间:2023-08-05
摘 要:海明威在 《老人与海》 中运用其 “冰山理论”的创作原则,处理人与 自然斗争的这一重大题材 , 赋予这一题材以丰富的象征意义,使小说表现出的主题远远超 出题材本身的内涵,表现 了更广大的思想空 间。小说 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
浅谈中西方文化中颜色的象征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14
摘要: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语都很丰富。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宗教信仰,审美心理使颜色词所蕴涵的意义产生差异。在中西方的重大场合里,红白两色作为一种重要的风俗表现形式,深刻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本文通过......
试论中西文化中颜色词语的象征意义
发布时间:2023-03-05
摘要: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语都很丰富。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它们本身的基本意义,更要留心它们含义深广的象征意义,因为它们的象征意义在不同民族语言中往往有不同的特点,有些特点甚至构成了人们对经过引伸、转义以后颜......
论中西方文化中动物象征意义的差异
发布时间:2023-01-28
论中西方文化中动物象征意义的差异 1 Introduction “Language and culture,intrinsically dependent on each other,have evolved together through the history.”(Claire Kramsch,1998)“On one hand,language as an integra......
论安徒生童话的理想主义与象征艺术
发布时间:2014-01-09
摘要:为帮助大家撰写论文,查字典论文网为大家带来了安徒生童话的理想主义与象征艺术,希望您能提出更多好的想法! 一 不可否认,安徒生早期创作受浪漫主义的影响很深,也可以说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因而他的创作取材于民间传说和神话故......
颜色词在中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对比
发布时间:2023-05-08
颜色词在中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对比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颜色的词汇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由于世界各民族语言表达受地理环境,民俗风情,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社会制度,文学艺术及其生活方式的差异的影响,英汉两个民族对各种颜色......
意象象征背后的道德悖论
发布时间:2023-08-05
摘 要:《检阅的结束》是福特最著名的小说之一,故事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围绕英国绅士的楷模克里斯托弗・蒂金斯与其妻子、爱人的感情纠葛以及战争经历展开。福特将小说的人物置于国家、战争和个人、家庭的双重语境之下,通过运用......
创先争优理论内涵、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07
创新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认识能力与实践能力,它是促进民族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创先争优是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的活动,它是共产党自建党后多年来取得伟大成就的经验概括。而创先争优活动的产生与开展不......
紫色在《紫颜色》和《紫色》中的象征意义及对比
发布时间:2023-08-10
【摘 要】色彩词汇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生动传神地构建鲜明图像、刻画人物性格、渲染主题等作用。紫色作为一些文学作品中的主色调,具有其深刻的象征意义。在西方文学作品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和中国文学作品莺子的《紫色》中,紫色的......
论《神圣家族》中细木夫人与绢子的象征意义
发布时间:2023-08-05
摘 要:《神圣家族》是1930年堀辰雄在《改造》11月号中发表的作品。既是作者的成名作,也是作者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神圣家族》描写了九鬼死后,受到巨大打击的扁理、细木夫人以及绢子三人的心理变化。本文主要从作品与现实的一......
分析弗雷格的涵义
发布时间:2013-12-19
分析弗雷格的涵义 分析弗雷格的涵义 分析弗雷格的涵义 精 品 源自历 史科 [论文关键词]弗雷格;涵义;指称 [论文摘要]区分语言表达式的涵义和指称是弗雷格意义理论的着名观点,但由于弗雷格从未给“涵义”以精确的定义,因而......
浅析弗雷格的涵义
发布时间:2023-06-22
" [论文关键词]弗雷格;涵义;指称 [论文摘要]区分语言表达式的涵义和指称是弗雷格意义理论的著名观点,但由于弗雷格从未给“涵义”以精确的定义,因而涵义问题至今仍然是哲学,尤其是语言哲学争论的焦点问题。从认知价值和同一关系......
浅析弗雷格的涵义
发布时间:2023-08-06
广大朋友们,关于“浅析弗雷格的涵义”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区分语言表达式的指称和涵义是弗雷格意义理论的著名论点,弗雷格通过讨论专名、概念词和句子这三种语言表......
红丝巾的象征意味
发布时间:2023-08-08
晓苏有一个短篇小说叫《红丝巾》,收入其短篇小说集《暗恋者》,2013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读完这篇小说,一条鲜艳亮丽的红丝巾一直飘荡在我的眼前,它既是小说的中心线索,也是贯穿作品始末的象征意象。 谈解《红丝巾》,......
“楚虽三户”之“三户”征实
发布时间:2022-08-06
【摘要】《史记》三家注对“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中的“三户”一词提供了四种解释,后世论者多囿于此四种解释而又争执不休,间有添新解者亦不顾文意、不论前入观点。今考“三户”一词有十二种解释,前人罕有全面论及者。以历代注家的......
从语言描写看《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的塑造
发布时间:2014-01-20
从语言描写看《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的塑造 《三国演义》对人物的塑造从整体上看,具备明清小说人物刻画的类型化倾向,但同时又创造并撷取了许多新的、非常富于表现力的艺术手法,如多维角度、环境变化、人物对比、语言刻画、心理描写等......
蕴涵与句义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 本文尝试引鉴逻辑的蕴涵理论对汉语的语句语义进行探讨分析。语义蕴涵主要是解释蕴涵,解释蕴涵完全抛开表层形式,只凭对语句语义的理解而进行。运用解释蕴涵可以作语义鉴别和语义比较。语义鉴别是对单个语句的语义性质进行认定......
浅析乌兰井田下二叠统三层煤瓦斯地质特征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瓦斯地质特征 瓦斯涌出量 突出预测 灾害治理 论文摘要:根据构造与煤体结构发育特征,将乌兰井田三层煤区分为4个瓦斯地质单元。在瓦斯含量、瓦斯压力、f值、△P等参数测试和瓦斯涌出量统计的基础上,对各瓦斯地质单元的......
会计市场的涵义探究
发布时间:2023-08-06
摘要 此文认为,从市场 经济 运行的基本机理和 会计 发展 的基本 规律 来看,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不能没有一个有效的会计市场。从认识 现代 会计和现代市场着手,探讨会计市场涵义,更有利于把握会计市场本质。会计市场是指会计资源市......
谈音乐内涵的三个维度
发布时间:2023-07-09
作为音乐的三位一体现象,它与美国逻辑学家皮尔斯(Charles Peirce)被广泛了解与接受的图像、指索、象征符号三分法直接相关:音乐的情感性相当于图像符号,音乐的描绘性相当于指索符号,而音乐的象征性自然相当于象征符号。自巴洛克时期......
《双城记》与《红高粱家族》红色象征意义的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22
【摘 要】红色作为原型反复出现在《红高粱》和《双城记》中。在《红高粱》中,运用红色的主要载体是红高粱,红色既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还有着着原始生命力和女性崇拜等书中特定的象征意义。而在《双城记》中,红色主要运用......
电影的文化涵义概述
发布时间:2023-08-06
电影的文化涵义概述 电影的文化涵义概述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电影的文化涵义概述 文 章来 源 自 3 e d u 教育 网 在《香港有个好莱坞》中,残破的大磡村与华丽的好莱......
从语义模糊性角度浅论三种译本的黛玉形象
发布时间:2023-06-20
1 引言 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琼斯(1980)曾经认为人们在说话和写作时常常使用不精确的,含糊的,难以下定义的术语和原则,即人们尽管使用不精确的表达和难于下定义的术语仍能相互理解。这表明人类的认识能力具有一种模糊特性,它们的存在......
曼斯菲尔德《莳萝泡菜》之标题“莳萝泡菜”的象征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18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人物对话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解读小说《莳萝泡菜》中标题“莳萝泡菜”的象征意义。认为这一意象成功地反映了女主人公在小说中酸甜苦辣五味杂陈的复杂微妙的情感体验,揭示了她缠绵无望、备受挫折的爱情经历,使作品......
三星堆宗教内涵试探
发布时间:2023-03-14
" 提 要 : 本 文 在 比 对 中 华 早 期 诸 文 化 的 基 础 上 探 讨 三 星 堆 宗 教 文 化 , 并 对 相 关 的 研 究 作 了 概 述 。 对 道 教 的 起 源 也 提 出 了 自 己 的 一 些 见 解 。 李 复 华 , 四 川 省 博 物 馆 工 作 。......
塔吉克族民间文学中的鹰文化及其象征意义探究
发布时间:2023-08-17
[摘 要]塔吉克族来源于中亚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居住在帕米尔高原上的使用伊朗语的东部一些部落。17世纪以后,帕米尔高原西部和南部的塔吉克族人陆续迁入到我国成为我国的塔吉克族人。塔吉克人聚居在“......
安托瓦内特的悲壮宿命:《茫茫藻海》中红色的象征意义
发布时间:2023-08-05
[摘要]琼・里斯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大师,她的《茫茫藻海》自1966年问世就掀起了一股持续至今的“里斯热”。小说中大量运用象征主义手法,“红色”的象征尤为重要。文章借助对“红色”的象征意义的探讨与分析,揭示安托瓦内特的悲壮命运。[关键词]安托瓦内特;红色;象征;宿命《茫茫藻海》普遍被认为是《简・爱》的前篇:当简・爱和罗切斯特跨越种种差异终于要宣誓结合时,一个疯女人的出现粉碎了简・爱的一切梦想,她就是.........
对于“三个代表”内涵的理解
发布时间:2023-02-01
一、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关于这个命题,我想首先应当回答的问题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含义是什么,或者说,其标志是什么。我们知道,生产力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物质、技术等诸要素的总和,是一种既得的现实的力量。传统意......
香菱形象与艺术内涵探索
发布时间:2023-08-17
一、莲花的品质诗意的追求 曹雪芹以诗意的笔法,为我们展现了香菱坎坷而诗意的一生,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香菱形象的人格精髓。香菱的人生命运是悲剧性的,但是她的品质是高洁的,如莲如菱,她的人生追求是诗意的,如诗如画。如静夜的那缕......
徐小平:执行力的三重内涵
发布时间:2015-09-09
我是做教育出身的,自认为在看人方面还比较有眼光。在创投领域,我一般不盯着项目本身看,而是要看人,看他的眼睛。我就看你是不是坚定、狂热,是不是坚信你的项目、你的梦想。 我有个朋友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年轻企业家,他说过,创......
气象局战争(三)
发布时间:2023-02-07
Vol.13临危受命的蠢队长 7年前,位于崎岭山涧的水电站刚刚建成,还未等到正式供电就因为森林火灾被迫关闭。山涧根据海拔分为3段,由于二段水量较小,高就将二段的水流引向几百米外的山体中。通过开凿隧洞,引水加压以提供足够的冲......
论国家义务的基本内涵
发布时间:2023-02-10
国家义务具有政治性与道德性、自律性与他律性、普遍性与适足性等基本特征则属其内在要求,且国家义务应社会变迁而内含着开放性等特质。本文是一篇国家义务的基本内涵,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由国家、社会、人权思想变迁的基本史......
家庭暴力的内涵及其法律特征
发布时间:2023-08-14
家庭暴力的内涵及其法律特征 家庭暴力的内涵及其法律特征 家庭暴力的内涵及其法律特征 【内容提要】文章在从比较法的角度研究国内外关于家庭暴力内涵的主要法律规定和观点的基础上,认为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
中韩象征主义诗人李金发和黄锡禹中期诗比较
发布时间:2023-07-01
摘 要: 李金发和黄锡禹是中韩象征主义代表性诗人,按时间分为初期、中期与后期比较。本文从中期比较两位诗人的诗作品。 关键词: 象征主义 中期诗 李金发 黄锡禹 比较 中韩两国对西欧文学的引入和近代化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西欧文......
“三言”中的女性形象
发布时间:2023-05-17
【文章摘要】 冯梦龙在“三言”中塑造出一批情欲追求各不同的女性形象,这些站在时代前沿为自己的幸福或独立的人格而斗争的女性们,以其独特的个性魅力吸引着我们。 【关键词】 “三言”;女性形象;分类研究 “三言”是明代......
胡塞尔三卷现象学《观念》中译本出齐的特殊意义
发布时间:2022-12-21
关键词:胡塞尔;自我学;伦理学;仁学伦理学;符号学 中图分类号:B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收稿日期:2014-04-05 作者简介:李幼蒸(1936-),男,北京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国际符号学学会......
为逐神的世界寻找象征
发布时间:2023-02-11
近年来,熊育群主要是以散文家的身份为读者所熟知的。可是,有一次我在图书馆翻看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诗歌选本时,却意外发现了他的诗。在热闹的广东诗坛,甚少闪过他的身影。正当我以为一个青年诗人稳固转型为中年散文家的时候,熊育......
论《混沌初开》的象征结构
发布时间:2022-10-19
" 摘要:长诗《混沌初开》在彭燕郊的创作中具有特殊意义,是其探索诗歌艺术的集大成之作。该诗歌的主题意向指向至深、至远、至美的“全光之境”,诗人对于人类精神形式的把握显示出一种深刻的洞见和深沉的悲悯。与此相适应,《混沌初开......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经济特征及其政策含义
发布时间:2023-08-05
摘要:“第三次工业革命”既涉及使能技术、生产工具、制造系统和工业物联网等不同层次技术簇群的涌现和扩散,也涉及人力资本结构、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组织结构等经济制度要素的深刻变革,是一个技术经济范式协同演化的过程。在新工业革命的背景下,我国的制造业战略和政策调整,要在坚决打破“低成本诅咒”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第三次工业革命”技术经济特征及其政策含义,针对美、日、德等发达工业国家的部署做出策略性的反应。产.........
论国家义务的基本内涵
发布时间:2016-04-13
“论国家义务的基本内涵”怎么写呢,请看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论国家义务的基本内涵 由国家、社会、人权思想变迁的基本史实与思想史可知,国家义务与国家起源相伴而生,国家义务为国家目的实现的有效路径,国家义务与人......
“借贷记账法”的借贷涵义
发布时间:2016-08-23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字和贷字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它能够全面、系统地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能够完善的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借贷记账法是当今世界各国应用最广泛、最科学的复式记账方法,诗人歌德曾把借贷记账法誉为人类聪明......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意象与美国梦
发布时间:2023-08-25
摘 要: 爵士时代的代表作家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成功地运用象征手法,展现了美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生活现状,再现了美国年轻一代从对美国梦执著追求,到被金钱腐化,从而梦想破灭,继而又梦想重生的过程。菲茨杰拉......
“自由主义”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涵义
发布时间:2023-08-05
" (在民主自由平等的背后——现代政治哲学解读 系列之14)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说了三种情况:张三的行为与李四无关、损害李四、冒犯李四,这时应如何确定社会规范,然后依不同的规范来具体确定伯林式的规范性自由。但在社会生活总体中,......
简析幸福的三个特征
发布时间:2022-10-24
一、进化心理学的视角 进化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机制的视角无疑是很独到的。它通过研究人类进化史来解读人类,最后以揭开谜底的口吻告诉我们:人类现在几乎所有行为的心理机制都是长期进化选择的结果,这些心理机制之所以能进化保留下来......
爱情的圆满与理想的象征
发布时间:2023-08-05
摘 要:《关雎》非“求之不得”“哀而不伤”的哀诗,而是求得淑女终成眷属的圆满爱情诗。《蒹葭》并非爱情诗而是一首执著追求和召唤理想的象征诗 关键词:爱情 圆满 理想 象征 自从孔子有“《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鹿头梵志的早期形象及宗教内涵
发布时间:2023-02-01
内容摘要:犍陀罗艺术中的鹿头梵志基本位于佛陀右侧,与之相对分布的多是一位手拿骷髅头的沙门,雕刻沙门可能是为了平衡画面。鹿头梵志的头顶有一缕头发,这与涅图中的须跋陀罗类似。库木吐拉石窟中的鹿头梵志是沙门形象,画面中未出......
知识营销的内涵\特征及发展策略
发布时间:2023-02-24
[摘要]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进步速度不断加快,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求企业不断改进营销观念,充分重视知识在营销中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以往研究文献的梳理,总结提出知识营销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提炼出知识营销的内涵和特征,并进......
档案管理者“胜任特征”的科学内涵
发布时间:2022-07-21
[摘 要]通过对档案管理技能、发展潜质与知识体系三大基本要素的分析,提出了档案管理者能够胜任此项工作的科学内涵。 [关键词]档案管理;胜任特征;科学内涵 管理技能、发展潜质与知识体系作为档案管理者胜任特征的三大基本构成要......
《山海经》神话形象背后的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23-07-03
摘 要 《山海经》中收录了上百个神话故事,450多种神话形象,各具特色。本文从神话形象的形成、特质、文化表征等三个方面,总体阐述《山海经》的形象,探求形象背后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山海经》 形象 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I2......
“三个代表”的价值特征
发布时间:2022-12-14
【原文出处】光明日报【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20021231【原刊页号】⑤【分 类 号】D2【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复印期号】200303【 标 题】“三个代表”的价值特征【 作 者】唐志龙【摘 要 题】理论园地•“三个代表”专题【 正 ......
城市形象广告语的语言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22-12-16
一、引言 广告是我们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法国学者罗倍尔凯兰曾经说过我们呼吸的空气是由氧气、氮气和广告组成的。[1]广告一词大约在二十世纪初期左右才被正式翻译并引入我国,因此广告在现代汉语中属于外来词,......
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发布时间:2013-12-19
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更 多精 品源 自 课 件 爱国主义是一个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词语,也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复杂的概念。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爱国主义内涵的理解......
关于二层网络与三层网络的对比
发布时间:2022-08-22
自从美国国防部与上世纪60 年代末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交换网络组,取名为ARPAnet,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发展了40 多年。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项进步就是1974 年美国国防部向全世界公开了其研究成果TCP/IP 协议,这一......
略论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
发布时间:2023-08-05
" 在《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发表之后,形象思维作为文艺创作的一条基本规律,已被肯定下来了。但是,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这是一个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就这个向题,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形象思维这个概念,有两......
文本研读的三个层面
发布时间:2023-01-0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谈到自己的教学理想时说:“要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提出“教是为了达到......
哲学理论中终极视域的特征及内涵
发布时间:2023-06-09
哲学理论中终极视域的特征及内涵 哲学理论中终极视域的特征及内涵 哲学理论中终极视域的特征及内涵 文章 来 源 教育网 在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与有限性视域即有形、有象的现实存在的现象世界或经验世界相对,还存在着一......
新型城镇化的价值内涵和基本特征
发布时间:2023-05-23
关键词: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价值内涵;基本特征;西咸新区;探索与实践 作者简介:江泽林(1959-),男,安徽安庆人,经济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镇......
“悼亡”及“悼亡诗”涵义考辨
发布时间:2023-03-01
一、“悼亡诗”并非只用于悼妻,亦可悼夫 持“悼亡亦可用于悼夫”观点的学者,如潘啸龙,其依据是《诗经・唐风・葛生》悼夫而被历代论者认为是“悼亡”诗,以及明代薄少君、商景兰以《悼亡》为题的悼夫诗作,周明初因辑补《全明词》......
秘书工作“三层楼”
发布时间:2023-01-14
丰子恺先生说过,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的,第二层是精神的,第三层是宗教的。其实,秘书工作也有“三层楼”,或者说“三种境界”,第一层是文字的,第二层是思想的,第三层是实践的。 第一层是文字的。文字工作是秘书的......
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2-08-01
摘要:《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既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奸邪诡诈、善于玩弄权术的奸诈之徒。本文正是从曹操的“奸”与“雄”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其艺术形象。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政治家、军事家;奸雄、英雄。 ......
深层语义、表层语义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发布时间:2022-12-21
" 论文关键词:表层语义 深层语义 表征 命题 阅读测试 论文摘要: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有深层意义和表层意义,同一种深层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表层意义表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阅读题中,该理论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即在知文中,反复出现了......
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
发布时间:2023-05-14
" 当今社会知识日新月异,科技突飞猛进。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为了能直接地 、迅速地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英语教学大纲把培养阅读能力作为目 标是符合社会需要的。学生......
景观设计三现象谈
发布时间:2013-12-17
当前,国内园林景观设计行业发展很快,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各种观点层出不穷。日前,本报记者与天津园林规划设计院副院长王洪成和EDSA orient 北京事务所第一设计室主任白祖华,就时下比较普遍的几个现象进行了......
从男子形象看《聊斋志异》的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23-08-25
《聊斋志异》为古代小说巅峰之作,作者将其中男子塑造为情痴、朋友、清官、孝子、儒生、商人、僧侣等形象,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了不同的思想文化内涵,寄喻了作者矛盾的仕途观念,憧憬向往男女的美好爱情等、 一、矛盾的仕途观念 (一......
试论加缪存在主义思想的人道主义内涵
发布时间:2023-07-08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试论加缪存在主义思想的人道主义内涵”,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一、加缪与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文学于二十世纪流行于欧美,是在存在主义哲学......
分析加缪存在主义思想的人道主义内涵
发布时间:2023-08-05
分析加缪存在主义思想的人道主义内涵 分析加缪存在主义思想的人道主义内涵 分析加缪存在主义思想的人道主义内涵 文章 来源 于 教 育 网 论文关键词:加缪;人道主义;反抗 论文摘要:通过对加缪着作哲理内涵的深入分析和理......
美国保守主义的内涵与风格
发布时间:2023-08-05
摘 要:以自由主义著称的美国有着保守主义的一面。美国保守主义具有内涵与风格两种含义: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体制与社会文化机制具有深层的内在一致性,这种具有确定性内容的、持久稳定的体制根基即保守主义的“内涵”;各阶段的制度调......
中老颜色词的文化涵义初探
发布时间:2023-08-05
摘要:我们生活在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里,颜色在人们生活中充当重要角色,不仅拥有物理属性,还能深刻地反映出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各异的事物特征。在不同的语境、不同的时代都赋予了它们不同的涵义,颜色作为语言的一部分,拥有丰富的文化......
“第三者”的媒介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3-08-06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变革,人们的婚姻观和爱情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年来,反映婚外情第三者的影视剧频繁的登上荧屏,“小三”这个词语表达出了人们对他的厌恶。实际上,人们对于第三者的刻板印象大多就是来自影视剧的灌输,使得......
论宁可小说《扫帚树》的象征美
发布时间:2023-02-13
陕西当代文坛在路遥、陈忠实、贾平凹 “三棵大树”之后还有诸多清新、有力的文学力量。宁可就是其中之一。宁可是陕西省作协签约作家,也是具有填补陕西当下工业题材空白意义的一名作家。他的小说创作追求可读性、想象力和小说意旨指向......
爱国主义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11
论文关键词:爱国主义精神 内涵 意义 论文摘要:爱国主义精神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要准确把握爱国主义精神的科学内涵,必须厘清爱国、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精神这三个不同的概念。在......
浅论职工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22
在企业中,应根据职工群众的基本的,普遍的载体,具有核心紧密结合的文化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加强文化建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以提高员工.........
略论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1)
发布时间:2013-12-18
在《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发表之后,形象思维作为文艺创作的一条基本规律,已被肯定下来了。但是,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这是一个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就这个向题,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形象思维这个概念,有两种不......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发布时间:2023-08-26
摘 要:三角函数一直是高中数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许多学生学不好数学,觉得三角函数方面的知识太难理解,其实只要学生认真学习,三角函数解题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从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出发探讨如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郑玄《三礼注》的思想史意义(三)
发布时间:2023-08-06
[125] 均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华书局本,第3299、3297、3299页。 [127] 《汉书》,中华书局本,第3406页。 [128] 《汉书》,中华书局本,第3408页。 [129] 标点简体本《礼记正义》,第1459页 [130] 标点简体本《礼记正义》,第1......
“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2-06
“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
关于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的特征和内涵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论文关键词:情感教学;情境创......
正义观念的历史形象
发布时间:2019-11-25
〔摘要〕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非正义性和共产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内在缺陷时,明显地诉之于一个理想的正义标准:基于每一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原则。一切社会形态及其生产方式的正义性都能够按照它们接近这一标准的程度而得到评判。按照这一理想的正义标准,在人类历史的第一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从形式上来看是非正义的,而且从实质上来看也是非正义的;在人类历史的第二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从形式上来看.........
基于XML的三层C/S模型
发布时间:2022-08-21
基于XML的三层C/S模型 基于XML的三层C/S模型 基于XML的三层C/S模型 基于XML的三层C/S模型 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 邓东华 杨宗凯 乐春晖 摘要可扩展标志语言(简称XML)在实现信息标准化、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上有......
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内涵论述
发布时间:2023-04-06
0引言 20世纪初,在欧洲乃至世界流行着名目繁多的哲学流派,其中主要有形而上学哲学与传统的实证论和经验主义以及逻辑分析哲学。二者在认识论上是对立的、相互拒斥的。形而上学在哲学领域占主导地位。虽然形而上学对于事实无所传达又......
第九章 三层至尊殿
发布时间:2015-08-28
36.威利斯・里德 如果没有里德的王者归来,可能1970年总决赛就会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不那么让人印象深刻。在这一年的总决赛第七场中,记分板上记录里德的得分只有区区4分,但“里德式复出”却将领袖精神诠释成了永久的经典。 尼克斯......
话语行为与涵义理解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22
亚里士多德说,语言使我们成为人。人作为复杂的主体,不可避免地是内在活跃或充满活力的,而人的话语行为又是这种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既要满足人们进行公共交流时所需要的社会约定性和某种语法规律,又要有语言表达式在形式上的灵......
《墨子》的非攻及对禹征三苗
发布时间:2023-08-06
墨子是一个和平主义者, 强调 兼爱 非攻 , 反对以扩张、聚敛为目的的战争行为。但同时他又对那些以 保民 诛暴 为目的的 正义 战争持肯定的态度。首先, 墨子在理论上划清了 攻 与 诛 的区别。《非攻下》云: 今睞夫好攻伐之君,又饰其说以......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