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哲学理论中终极视域的特征及内涵

哲学理论中终极视域的特征及内涵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9 00:02:22
哲学理论中终极视域的特征及内涵
时间:2023-06-09 00:02:22     小编:

哲学理论中终极视域的特征及内涵 哲学理论中终极视域的特征及内涵 哲学理论中终极视域的特征及内涵 文章来源教育网

在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与有限性视域即有形、有象的现实存在的现象世界或经验世界相对,还存在着一个无限性的终极视域,对这一视域的探寻所产生的终极本体中国传统哲学家以“常道”、“天道”、“太虚”或“太极”等命名,是对有限性视域或经验世界的终极超越,从根本上看,其构成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最终指向。

一、终极视域的本体论内涵

与有限性视域或经验世界相比,中国传统哲学家认为,终极视域是一个绝对超越的无限世界,其具有的如无规定性、不可知性等属性①,使得对终极视域的探讨,似乎呈现出复杂、玄虚、空洞,甚至神秘的趋向。但是,这并不是说对终极视域不可以进行研究。所谓终极视域的无规定性、不可知性,是相对于有限性视域或经验世界的规定性而言,并非是指对终极视域无话可说。

也就是说,终极视域处于有限性视域或经验世界之外,其无法用经验、语言或逻辑思维进行规定,而不是说面对终极视域不可以研究。事实上,对于终极视域的研究和探索,是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如老子在《道德经》中对“常道”的研究,庄子对于“天道”的研究,周敦颐、邵雍、朱熹等对“太极”的研究,张载对“太虚”的研究等等,都可以看成是对终极视域进行的探索。在中国传统哲学家对终极视域的研究中,一个主要的思路是,对终极本体的把握采取了非逻辑性的思维方式,这与西方哲学中的“是论”或“存在论”(Ontology)形成鲜明的对比。

比如,老子在揭示终极本体时,运用的完全是非逻辑性的描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①这里的“冲”通“盅”,是指器物之虚,其象征地揭示出终极本体(“常道”)所具有的非现象、非显现的“虚”的内涵;“用之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是说,终极本体就像器物之虚一样用之不尽、并能够承载万物,这反映的是终极本体的根本性、根源性特征;“湛兮似或存”,是说终极本体不是一般的存在,不可以被看见或显现,其指出终极本体的普遍性;“谁之子”与“帝之先”相对而言,也就是说,终极本体不可能是被生成的“子”,而是在“上帝”、“天帝”之先的“祖”,这说明的是终极本体的绝对性和永恒性。总之,老子用非逻辑性的语言揭示了终极本体的非现象、非显现,却具有根本性、绝对性和永恒性的内涵。

老子对于终极本体的非逻辑性描述,内在地显示出对于终极视域的研究与西方传统哲学中“是论”或“存在论”(Ontology)的差异。一般而言,逻辑性规定是西方传统哲学中的“是论”或“存在论”(Ontology)一种主要的方法,在用语言揭示“Being”的本质中,“是什么”的追问始终表述的是明确的、确定性的存在。在西方哲学家看来,“Being”虽然与现象的、偶然的存在具有不同的内涵,但始终是一种确定性并具有本质性、普遍性的存在,这在巴门尼德规定确定性或必然性认识是“是”或“存在”(Being),而非“不是”或“不存在”(Non-Being)时②,已经成为西方传统哲学的基本出发点。

从研究对象看,老子对于终极视域的探索,与西方传统哲学中对于“是”或“存在”(Be-ing)的探索一样,均指向一个最终的视域,这里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中国传统哲学所最终关注的视域在形态上是一个非逻辑性的视域,所以其最终指向的是“是”或“存在”(Being)形态无法指涉、无法揭示而与巴门尼德所不关注的“不是”或“不存在”(Non-Being)的形态相关联。“道”好似“盅”的象征,揭示出终极本体类似于器物之“虚”。

“器物”相当于确定性的“是”或“存在”(Being),而“虚”所指向的是“不是”或“不存在”(Non-Being),但是,在“虚”的“不是”或“不存在”(Non-Being)中却蕴含着“用之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的一种用之不尽、并能够承载万物的无限性、普遍性的存在。所以,“虚”或“不是”、“不存在”(Non-Being)内在地包涵着在可变易、不确定中一种“象帝之先”的存在,这才是最具根本性、根源性和永恒性的终极本体③。当然,从出发点而言,当巴门尼德说“不是”或“不存在”(Non-Being)时,其强调的无疑是可变易性、不确定性的“不是”或“不存在”(Non-Being),而老子在描述终极本体时,强调的却是终极本体在可变易性、不确定性之中存在的无规定性、无逻辑性,其指向的是一个终极性和永恒性的视域。

从根本性、内在性上看,老子研究的终极视域与巴门尼德所言“不是”或“不存在”(Non-Being)更为接近。进而言之,当巴门尼德在哲学的出发点上摒弃“不是”或“不存在”(Non-Being)时,虽然获得了对于“是”或“存在”的确定性研究的基础,但同时也失去了对于可变易性、不确定性的“不是”或“不存在”(Non-Being)进一步追问的可能性。从根本上看,当“不是”或“不存在”(Non-Being)在表现出可变易性、不确定性的同时,也内在地蕴涵着一种绝对的、终极的视域,当然,这是一个更为本源、绝对、更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的存在,这就是老子用非逻辑性描述所揭示出的终极本体的内涵。

从西方哲学本身而言,当然不乏对于“不是”或“不存在”(Non-Being)的追问。比如,在巴门尼德之前,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指出:“我们走下而又不走下同一条河,我们存在而又不存在。”①这里赫拉克利特指出的“存在”(Being)和“不存在”(Non-Being),无疑揭示了“是”或“存在”(Being)与“不是”或“不存在”(Non-Being)的两个方面。

从“是”或“存在”(Being)方面而言,“我们”是确定性的存在,我们“走下”确定性的同一条河;但是,这种确定性又具有可变易性和不确定性,即“我们”又“不是”或“不存在”(Non-Be-ing),“不走下”同一条河。从根本上看,当赫拉克利特在提出“不是”或“不存在”(Non-Being)的问题时,其明显是在“是”或“存在”(Being)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一个更深入、更广泛层面上的追问,显示出他不满足于仅在“是”或“存在”(Being)的层面上驻足。当然,赫拉克利特仅仅指出了一种哲学路径的可能性,并没有明确地揭示出对“不是”或“不存在”(Non-Being)进行追问所能够达到的最终结果。

但是,赫拉克利特对“不存在”的追问没有进行下去。当巴门尼德明确地宣称,真正的哲学道路只能是对“是”或“存在”(Being)的研究,而对“不是”或“不存在”(Non-Being)的研究是一条“什么也得不到”的道路时,其无疑开创了传统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思路,即用逻辑的方法对事物或对象进行确定性的研究,而非对“不是”或“不存在”(Non-Being)不确定性进行研究,这最终形成了西方哲学中最具影响的“是论”或“存在论”(Ontology)②。从严格意义上看,西方哲学真正对于“不是”或“不存在”(Non-Being)的追问始于存在主义,尤其是在萨特等人的哲学中,“不存在”问题才完全凸显出来。

比如,萨特指出:“意识是这样一个存在,对整个存在而言,在它的存在里它的存在是成问题的,因这个存在包含着一个它以外的别的存在。”③在萨特看来,意识对自己的在场意味着在自我的自在中包含着一种“无”(Nothingness),其相当于与存在(Being)相联系的“不存在”(Non-Being)。意识的这种“无”具有“使虚无化”的能力,即能够使我“不再是任何什么”。

为了逃避“虚无”,意识渴望保持自为的权利,同时又为它去获得自在的实在性,即意识渴望成为一个自在④。这样,由于从意识中涌现的是自由,人便从自己那里得到一切。萨特对于“无”或“不存在”内涵的考察,显然突破了自巴门尼德以来对于“不存在”具有可变易性和不确定性内涵的思路,指出“不存在”的“使虚无化”的功能最终决定了人的存在具有“自由”的内涵,这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探索。

但从根本上看,萨特对“无”或“不存在”的考察依然局限于与“存在”(Being)相联系的逻辑视域,并没有指涉“无”或“不存在”的根源性、终极性内涵,这似乎依然没有溢出“是论”或“存在论”(Ontology)的路径。根本而言,西方传统哲学中对于“不是”或“不存在”(Non-Being)的探讨与中国传统哲学对终极视域的研究并不完全一致,如西方哲学习惯于运用逻辑思维,而中国传统哲学对终极视域的研究则倾向于非逻辑方法的运用,在老子之后,庄子、孟子、荀子、宋明理学家等均倾向于使用非逻辑的、描述的方法对终极本体的内涵加以把握。比如,张载指出:“静者善之本,虚者静之本。

静犹对动,虚则至一。”①这里的“虚”也就是“太虚”,“太虚”也就是“虚极”之义②。张载以“太虚”指称终极本体,其内涵相当于追问“虚”的最终结果,即“不是”或“不存在”(Non-Being)的最终极形态。

张载指出,“太虚”本体不是动、静相对之静,而是绝对的“至静”;不是一与多、虚与实、动与静、有形与无形等有限性形态中相对的“一”,而是绝对的、终极的“至一”。所谓“至一”,是对“太虚”本体摆脱一切相对层面,对其自身所具有的绝对、终极、无限等特性的强调。这里的“至一”,既是指“太虚”本体具有绝对性、永恒性,也是指其具有独立性、终极性,其类似于对“不是”或“不存在”(Non-Being)的最终、终极形态,即现象与本质、运动与静止、必然与偶然、主体与客体等“是”或“存在”(Being)特性消失、消弭(“虚”)之后,一个具有的绝对、永恒、惟一特性的终极本体(“太虚”)便存留下来。

由此可见,“太虚”的本质内涵既不表现为“是”或“存在”(Being),也不表现为“不是”或“不存在”(Non-Being),而是表现为对“是”或“存在”(“有”、“物”)的“不是”或“不存在”(“虚”)的不断追问、追溯到最终、终极为止的形态(“太虚”、“虚极”)。当然,这一形态最终不能用“是”或“不是”、“存在”或“不存在”表达,其既表现为“不存在”之“存在”,同时也表现为“存在”之“不存在”,最终是作为玄同的终极形态而被规定。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一种常见的观点认为,终极本体也可以称之为“无”,比如,王弼等人就持有这样的观点。

但是,从根本上看,“无”仅仅是就对象或现象的无规定性而言,其本身依然是有根据的、确定的,是完全可以用逻辑方法把握的存在③。所以,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无”并不是最终、终极的形态,还可以继续追问,直到“无”的极限即“无极”状态中,才可以呈现终极本体,也就是“太极”。所谓“太”的本义是极端、最终。

所谓“无极而太极”是说,“太极”是“无”的终极状态。但显然,“无极”或“太极”并不等于“无”,“无”相当于“是”或“存在”(Being),而非“不是”或“不存在”(Non-Being)。但毫无疑问,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无”与“无极”、“太极”或“太虚”具有一定的联系。

从起源上看,“无”是有限性视域中与“有”不可分割的存在④,其具有有限性形态的本体论内涵,正是在有限性世界中对“有”、“无”的追问中透显出了终极视域⑤,所以,“无”的无规定性实质上成为有限性视域与终极视域接壤的桥梁。从而,“无”与“无极”或“太虚”具有了联系。所以,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往往会有“虚无”二字联用的情形,其显示的正是“无”的无规定性与终极视域的“太虚”之间的关联。

但这种联系并不能使“无”的内涵与“无极”、“太极”或“太虚”的内涵完全一致。因为根本而言,“无”的有限性形态决定了其不可能具有“无极”、“太极”或“虚极”、“太虚”的终极性内涵。由此可见,在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终极本体的内涵就是“无极”或“太虚”,而不是“无”。

二、终极视域的本体论特征

在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由于终极视域的本体内涵表现为“虚极”或“太虚”,这一本体的规定使得对终极视域的探讨呈现出与有限性视域完全不同的特征。在有限性视域中的“名实之辩”或“有无之辩”①,在终极视域中是不存在的;与有限性视域相比,终极视域也呈现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新常态下社会治理的内涵、特征及未来前瞻
发布时间:2023-06-27
【摘要】只有进一步理清社会治理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才能对社会治理保持一种科学的前瞻态度。第一,政府和社会共同建构一套科学的社会综合治理体系,使强势政府和弱小社会逐渐转变为有效政府和责任社会;第二,创建良序社会,使人民......
论室内设计地域特征及地域文化的批判性表达
发布时间:2023-04-12
摘要:论文总结了影响室内地域特征形成的要素,对传统地域主义与批判性地域主义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探讨了室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批判性表达。 关键词:室内设计 地域文化 批判性表达 任何空间设计都脱离不了“地域”背后各种内在或......
智慧气象的内涵与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3
一、引言当今,信息化发展已经历三个阶段,即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慧化。各产业一旦与智慧技术相结合,将大大提升产业素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产业的高度化。对此,我国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等一系列.........
WTO的特征及其给出的哲理启示(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23
我国加入WTO已为时不远,已有大量关于WTO以及加入后我国对策的研究、讨论。这些研究对于让我国公众熟悉WTO,并从各个具体领域提出应对措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本文拟从哲学层面理解WTO,并从哲学层面分析WTO对我们的启示,以求更深刻地把......
浅析和谐的科学内涵及其哲学意蕴
发布时间:2023-04-28
一、和谐的科学内涵 (一)讲和谐,就要讲差异 差异是前提,没有差异,就无所谓和。差异包括相别和相反,《汉书艺文志》说相反而皆相成也。根据现代科学,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差异。相同物质也可结合,但相比之下,结合方式相当有限。例如......
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卢梭与黄宗羲的对话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提要:在历史和现实语境中,黄宗羲与卢梭常常相提并论。本文以卢梭的思想为背景,从整体和本质两个维度解读了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作者认为,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中尽管有与卢梭相似的话语,但它并不具有卢梭的人民主权诉求,它不是民......
在文化哲学视野下分析人的发展的内涵
发布时间:2023-07-27
文化哲学作为一种哲学形态,不同于以文化现象和文化体系为研究对象的文化学,而是以人的存在和发展为主线,来揭示人与文化的关系以期对文化进行一种整体的、形而上的反思与批判。目前,我国正处于重大的社会转型期,一方面要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在社会转型期社会文化面临的各种冲突和危机及內隐于其中的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的困境,这些都成为了解决人的发展的问题的现实诉求。因为人是文化中的人,.........
创先争优理论内涵、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17
创新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认识能力与实践能力,它是促进民族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创先争优是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的活动,它是共产党自建党后多年来取得伟大成就的经验概括。而创先争优活动的产生与开展不......
审美心理学视域下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的特征
发布时间:2023-04-24
当今我国社会处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文化建设是我国当今的工作重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篇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特征研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一、当今大众对文化建筑中艺术设计的审美需求 1.崇尚自由与阳光 笼统......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内涵、特征及发展愿景
发布时间:2022-08-27
从清末培养实业教师的实习教员讲习所,到民国的职业教员养成科,到建国初期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停滞,再到改革开放后,国家引导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发展,我国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一直在建立、调整、中断、恢复、转型中螺旋式向前发展。职业......
价值论视域下网络文化的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1
网络文化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联姻、应用所催生出的一种新型的文化实践形态,从广义上来说,网络文化是网络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经新型整合之后构成的亚文化复合体。从狭义上说,网络文化就是指在网络空间场域......
浅析哲学的思维特征
发布时间:2023-02-20
" 【论文关键词】哲学 思维特征 美 【论文摘要】生活本身就是一部深奥的哲学,我们应该仔细地探索哲学与美的关系,以便为人类“诗意地栖居在这个世界上”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哲学是理论形态的人存在的自我认识,哲学是人类最高形式......
简论高技能士官人才的内涵特征及其军地联合培养
发布时间:2022-11-24
" 论文摘要:高技能士官人才,是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并具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能在部队从事一线操作和维护现代武器装备,进行战备训练、教育管理,具备较高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部队需求数量多、职位广、役期长的专业技术士官人才。从......
公共文化投资项目:内涵、特征及其风险分析
发布时间:2016-08-25
公共文化服务是以政府为主的相关部门为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文化需求、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和精神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发展必需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条件所提供的一系列产品和服务的总称。而公共文化投资项目则是在政府主导下,以政府、企业及其他......
企业文化的涵义及特征概述
发布时间:2013-12-18
企业文化的涵义及特征概述1.1 企业文化的涵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得到了国内外企业界的普遍认同。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给企业文化下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笔者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
卢梭的“消极教育”思想及其内涵
发布时间:2023-07-14
摘 要: 卢梭基于人性本善的信念,提出了“消极教育”的思想。他的所谓消极教育就是不给儿童养成品德,防止儿童趋于邪恶;不教给儿童知识,防止他们产生对事物的误解。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儿童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卢梭的这一教育......
生态美学的产生及理论内涵
发布时间:2013-12-18
生态美学的产生及理论内涵生态学概念是由德国博物学家海克尔于1866年在《普通有机体形态学》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我们把生态学理解为关于有机体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全部科学,进一步可以把全部生存条件考虑在内。”[10](P8)由于与生态学......
后现代哲学视域下的马克思理论继承
发布时间:2023-02-25
摘 要:活跃在当代思想界的后现代哲学并不隶属于任何的思想学派,而且后现代哲学的学者大多是以批判为主,他们在考察了马克思理论的发展实践后,批驳了马克思理论的宏大叙事方式,但是对马克思理论的批判性叙事方式却大加赞赏。更深入......
新型城镇化的价值内涵和基本特征
发布时间:2023-05-23
关键词: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价值内涵;基本特征;西咸新区;探索与实践 作者简介:江泽林(1959-),男,安徽安庆人,经济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镇......
人学视角解读“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
发布时间:2022-10-03
摘要:立德树人的内涵丰富,从人学视角解读立德树人是准确理解其内涵的重要方式。其可以理解为德是人类实践的精神升华,它随着人类的生产实践而产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今天所要立的是社会主义道德;它是人的本质生成的价值指向,能使人的实践活动向真、向善、向美,能使人真正占有和丰富自己的社会关系,能使人的需要走向高层次精神需要;它是人的生存的根本需要;它是推动人生价值实现的觉悟动力,其有助于集体主义精神.........
试析内涵建设视域下高职院校的管理科学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建设的转型,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水平已直接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日益深化的高职教育改革也对高职院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在认真分析高职院校办学特点和内在需求的基础上,力求探索......
探析“言不尽意”的哲学、文艺学及语言学内涵
发布时间:2023-07-09
言不尽意在哲学中阐述了人类理解和解释世界的本真状况,而在文艺创作领域与审美追求相挂钩。在语言学里,言不尽意既是语言先天不足的困境,又是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言不尽意在多个领域中得以拓展,它有力证明了人类在肯定语言和世界联......
谈中国水墨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与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23-06-2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画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产业,动画已经不仅仅是以娱乐儿童为目的,而是肩负着传播文化和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本文就以中国传统水墨动画为依据,根据具体的动画短片分析其审美特征,探索其......
古希腊哲学的特征及对后世科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19
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海森堡曾言:当代科学技术洪流的源头乃发端于古代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家费耶阿本德认为,现在的那些优秀的理论、观点其实是早就含糊地包含在一些古老观念中了,任何科学都可以追溯到它们的原本状态,通过后退的方式......
西学东渐与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叙事逻辑与理论特征
发布时间:2017-01-10
摘 要:“西方哲学中国化”发展于“西方哲学东渐”,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哲学东渐时期,中国人是在内忧外患的历史情境下以一种“被动应变”的文化心理接受西方文化的入侵;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则是中国人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
近现代西方哲学视域中道德观的多维透视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13
甘美人生:饮食里的中国哲学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道。卓立世界的饮食之道是中华文明注重实用理性、寓虚于实的一个典范表现,它将饮食之道与人生之道天下之道相互贯通互证,于精微处见持久的经验智慧。饮食虽然人皆不教而行,但饮食之道却是不知则不成,其精彩之处表现为知止、守和,以及以食物涵养身心。知止中国古人将满足生命的必需和维持身体的健康作为饮食之本,强调身心满足的协调,反对品味脱离身体实体欲求的舍本逐末式的心.........
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
发布时间:2023-06-17
【摘 要】影视人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得到较快发展并将继续其本土化过程。文章对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具有文化专业性、科学真实性以及伦理道德性几个特征,并对中国影视人类学的发展进行反思。 【......
哲学解释学视域下的“传统”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3-05-29
" 论文关键词:哲学解释学 传统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论文摘要:本文从哲学解释学的“传统”理论出发,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视域融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方式,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传统的一部分,是......
中国内地喜剧的美学特征
发布时间:2023-06-25
1前言 在对喜剧的定义、喜剧精神、具体喜剧美学样式作了探讨之后,我们将以此为基础,来系统分析中国内地喜剧电影,探讨百年来中国内地喜剧电影的美学特征演变。 电影作为舶来品传到我国是在20世纪初,弹指一挥间,已然跨过了一个世纪......
课堂: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及特点
发布时间:2023-06-11
" [论文关键词]课堂 教师和学生 学习共同体 [论文摘要]课堂,作为学习共同体,实质上是把教师和学生从一种“客位”的生活状态转向一种“主位”的生活状态。课堂作为学习共同体应该具有: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学习系统的开放性;学习......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民族地域性特征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22-09-30
1.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民族地域性特征 民族地域性文化是一种既蕴藏着深远的社会历史沉淀又囊括了万物生息的精神文化,民族地域性特征研究在设计领域中的发展,她与视觉传达设计的跨领域结合创新,将是视觉传达设计实践创作的一种创新......
价值视域下中国哲学的当代诠释
发布时间:2022-10-01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马哲学界出现了一股价值观研究的热潮,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哲学界亦适时加入了对价值观的讨论,著名哲学史家张岱年先生被公认为传统价值观研究的开创者。事实上,海外新儒家在苦心孤诣诠释传统哲学特质,弘扬......
浅论贵州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特点(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20
摘要:贵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既拥有神秘雄奇的自然景观,又拥有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悠远凝重的历史文化以及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要推进贵州旅游的市场化、产业化、信息化和社会化发展,必须发掘旅游资源的内涵,组织好各具特色的旅游宣......
试析区域经济发展与学校内涵建设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发布时间:2023-03-18
"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研究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内涵,结合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的特点,从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师资队伍与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等环节入手,本着适应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宗旨,阐......
试论体态语的内涵与特点
发布时间:2023-03-29
论文摘要:在社会交际活动中,与言语交际相伴产生的非言语交际(体态语),不可避免的以其自身的表现形式影响着言语交际的进程和效果。 论文关键词:体态语;社会交际;特点 社会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体态语)的结合。在交际......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发布时间:2023-06-27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 ; 经济 体系;创新论文提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是内容丰富、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浅析“哲学终结论”再探
发布时间:2023-04-30
" 【论文关键词】哲学的内容和形式 哲学的思维方式 彤而上学的思维 【论文摘要】“哲学的终结”是西方后现代主叉哲学的结论,后现代主叉哲学彻底否定了传统哲学,得出了“哲学消亡”的命题。本文从对这一问题主要涉及到的三个层面再......
从哲学视域探讨高数中的几个概念
发布时间:2016-07-25
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意利用哲学思想会让教学更灵活和富有新意,以下是小编所刊载的一篇从哲学视域探讨高数概念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一、函数、极限、连续 (一)函数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视域
发布时间:2022-09-2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视域 【 正 文】 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类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也碰到了一些问题。 一种主义、一种哲学可以被化,本身就......
“天人合一”的产生及理论内涵
发布时间:2013-12-18
“天人合一”的产生及理论内涵“天人合一”思想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置于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整体中考察;它既是一种宇宙论,又是一种方法论,同时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哲学思想。“天人关系”始终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天人合一”则始终......
基于哲学视域的科学教育探讨
发布时间:2023-03-27
近年来,作者在全国数十所项目学校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考察,发现这些优质学校的课堂教学也同样存在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过于强调课本上客观的科学知识,忽视学生的个体知识,从而割裂了教育与生活;教学方法方面,过分强调教法而忽视学法,......
基于艺术设计本质特征的文化内涵之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5
摘要: 艺术设计的本质特征是人的艺术创造,更是设计师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审美外放与受众文化审美接受的共鸣。在这信息文化高度碰撞交流的时代,艺术设计以人为本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将文化内涵与艺术设计更好相融合,使设计更加......
创新教育视域下论及高中地理教学
发布时间:2023-02-23
【摘 要】创新是知识传授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实现知识不断激活与空间多向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只有在创新发展中,才能实现师生双向互动和共同进步的教与学发展目标。文章就对创新教育视域下阐释高中地理的教学新思路,以期实现高中地理......
关于中西古建筑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中国古建筑 西方古建筑 特点 文化特征 论文摘要:中国古建筑以均衡对称的方式形成庭院式的组群布局,具有天人合一的特征,西方古建筑以立体感官、单一布局为特征,具有神化性和宗教性,二者不同的特点具有不同的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内涵特质和发展趋向
发布时间:2022-12-21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是植根于中国国情与实际,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的基础上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体现了人权发展普遍意义上的共性,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阶段意义上的个性,具有理念上的超越性与制度上的适应性的有机统一,内涵上的发展性与形式上的多样性的有机统一,目标上的人民性与标准上的规律性的有机统一,原则上的普遍性与方法上的灵活性的有机统一。面向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价值哲学视域下的价值范畴
发布时间:2023-02-27
摘要:“价值”一词在当今社会被广泛使用,但是人们对于价值一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却不能准确把握,进而对于价值的范畴更是不甚了解。主要从学术界对于几种主流价值学说中有关价值定义中“意义”的讨论出发,立足于价值哲学的高度,对价值的范畴进行了新界定。关键词:价值;价值主体;价值客体;主客体的相互关系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4-0039-02“价值”一词在当今.........
哲学逻辑建模的一般特征浅析
发布时间:2023-01-26
哲学不仅提供理论,还可以建构建模,在哲学的逻辑建模内,人们可以说明发展和证明,哲学的逻辑建模就是哲学的逻辑的数学模型,是一个被良好定义与我们的直觉和实在经验相符合的研究,况且它能够对哲学范围内的问题提供答案和理论框架。......
试论广谱哲学的理论特色
发布时间:2022-10-14
" 广谱哲学或称广谱辩证哲学,是由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张玉祥副教授所提出的一种新的哲学理论,她是以乌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充分吸收数理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新成果、运用广义量化模型所建立的一种哲学新体系。从目前已陆续发表的成果上看,广......
协同创新视域下世界水谷的文化内涵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1
摘要:创建世界水谷是符合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突显水利类大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水问题的形成具有复杂性,解决的关键在于协同,有赖于社会大环境中的文化氛围。以协同创新为宗旨的水谷文化内涵,将以谷城一体为载体,建设由水......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刍议
发布时间:2022-10-22
1 亟需突破:传统意义生命教育的弊端 当今大学生无时不网、无处不网、无人不网的生活方式使传统的教育形态发生了改变,为生命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1.1 缺失了的生命意义 网络世界的开放性无组织性使得网民可以同时接触到不同国家、......
试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发布时间:2022-10-28
" 论文摘要:作为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一面大旗”,“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高技能人才培养最适宜的模式。本文在对人才培养模式概念进行解析的基础上,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
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在关系
发布时间:2023-03-08
【摘要】进入新时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现代化在各个方面得到了体现,与此同时许多具有地域特征的地域文化消失殆尽。目前,地域特征与环境艺术究竟有什么内在的关系以及环境艺术的设计......
论路遥《平凡的世界》中陕北地域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23-05-27
摘要:路遥是我国当代文坛中杰出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陕北地域文化色彩十分浓重。但是当前文学界对路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小说主题和小说人物等方面的研究,而对其小说背景所在的地域文化研究较少。本文就从这方面入手,通过对路......
分析中国本土心理学及其特征
发布时间:2022-08-04
引言:中国本土心理学之为心理学中国本土有没有心理学?这个问题正如中国本土有没有哲学一样是个大问题。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本土没有哲学,只有所谓哲学思想。在心理学领域,相似的观点并未得到充分的表达。一个温和的表达是把中国本土心理学看作常识形式或哲学形式的心理学,而非科学心理学。这里不纠缠于中国本土有没有心理学或中国本土心理学是不是心理学的问题,而是采取一种非本质主义的。常识的做法:如果中国本土心理学译成西.........
节约型社会内涵特征和实现途径-综合新能源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31
节约型社会是相对于物质资源耗竭型社会的一种社会形态。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环境质量欠佳、自然灾害频发、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尚存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不仅是当务之急,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试析研究性教学的内涵、特点及实施策略
发布时间:2023-01-12
" [论文摘要]研究性教学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文章在分析研究性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注重发现学生的优势,挖掘潜能,展现个性;让学生勤于反思,授之以渔,获得成就感的体验等实施策略,使学生在经过自己主动探究、思考、......
“哲学基本问题”的三重逻辑内涵探究
发布时间:2023-06-13
所谓哲学基本问题,应该是哲学所有问题的灵魂,正是哲学基本问题统摄着其他全部问题,并使所有的问题都趋向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已经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大体上包括两种观点: 不承认有哲......
债务重组审计的特征及内容
发布时间:2013-12-18
债务重组审计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债务重组审计具有交易事项的偶发性。债务重组在市场 经济 中并不少见,但对于特定被审计单位的特定 会计 期间而言,毕竟是偶发的经济业务,在审计 方法 上,宜采用详查法,由经验丰富......
商业银行县域理财业务特征及风险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31
近年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同时也风险显现。本文通过对海南琼海、万宁和陵水三个县市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调查显示:个人及机构理财产品占据主导地位,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成为主流,权益类投资比重上升明显,理财产品成揽存......
新媒体视域下的新闻摄影传播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15
国家在发展,信息科技发展尤为迅速,新媒体行业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其发展的迅速程度已经超出了人们的预计。最近几年,信息科学研究的不断完善,促使了新闻影像时代的加快到来。这些变化,对于新闻摄影专业来说,真的是一个质的飞跃,不仅从表面的状态,还是抛开表面看实行性的内在,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为明显的是,受众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只关注电视广播带来的资讯了,电视台的播放,广播的传递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需求了.........
浅析闻一多学术研究的初衷和终极表现的征候
发布时间:2022-09-25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有一最可研究的现象就是闻一多学术研究的初衷和终极表现的征候。 一、闻一多对初始向内和终极向外阐释的反差 1933年9月25日,闻一多给好友饶孟侃写信阐述他由外向内的原因,称近来最痛苦的是发现了自己的缺陷,......
“区域极”战略:中国特色的全球化道路(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文摘要】从改革开放主要矛盾的表现形态的发展变化看,这个特定阶段的主要矛盾特征是: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的不平衡性呈激化趋势,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同样呈激化趋势。两个“不平衡性”在宏观经济领域的突出反映,就是使我国宏......
视频内容国际化“五内涵”
发布时间:2015-08-26
作为与电视直接竞争的“先锋官”,新媒体视频网站或者互联网电视,在内容国际化运作过程中,坚守“五内涵”很有必要。 一是“市场主体者”的立场。中国的视频网站,一定是中国市场的主体。这是一个基本的国家立场,而非资本立场,尤......
浅谈透视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视域下的关怀伦理学
发布时间:2023-06-27
一、关怀伦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美国学者卡罗尔古利根对女性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打破了传统公正伦理把男性道德观作为唯一道德标准的局限,率先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提出了关怀伦理学思想。 美国斯坦福大学诺丁斯教授在古利根的研究基础......
探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观教育
发布时间:2017-06-08
一积极心理学传统心理学将焦点更多放在心理缺陷和能力丧失上,较少关注个体的韧性、资源和更新能力。为了弥补这个基于缺陷的传统心理学取向,美国的马丁.塞里格曼教授创立了积极心理学。这个新的心理学分支是对传统心理学的批判和继承,它注重培养、建构个体的积极特质,致力于激发个体潜在的力量,倡导用积极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来应对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更好的帮助个体积极、幸福生活。对于毕业生而言,在就业过程往往同时伴随着.........
浅谈本体功夫论视域下的李蛰哲学思想
发布时间:2016-07-04
冈田武彦就指出:在研究一个人的哲学思想时,要把他的体验移人白身,然后设身处地加以体验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在科学的实验中弄清楚他的哲学思想。川能否做到体验的方法,首先在于研究其思想时采取了何种话语体系。所以,本文旨在将研究......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网页视觉语言特征探析
发布时间:2022-11-06
一、前言 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在此背景下,设计网页视觉语言时可以综合运用地域文化背景的相关信息,让地域特色这类传统信息元素可以和网页设计有机集合起来,令地方特色的社会、自然、人文的信息自然地......
试论中国哲学的五大特质
发布时间:2022-09-14
对于中国哲学的特点或特质,学界已有太多的论说,比如,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简史》中的第一章、金岳霖先生的《中国哲学》、牟宗三先生的《中国哲学的特质》、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哲学史》中的绪论、劳思光先生的《论中国哲学之方法......
内皮祖细胞生物学特征及临床运用
发布时间:2023-02-18
Abstract: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aretheprecursorcellsofthevascularendothelialcells.EPCsisnowbeingmoreandmoreintroducedintothebasicresearchinmedicine,cellbiologyandotherfieldsaboutvasculardisea.........
探究积极心理学的建设性冲突与视域转换
发布时间:2022-08-15
1引言积极心理学于20世纪末由美国心理学家MartinE.P.Seligman提出,致力于研究如何促使个体、群体、组织发挥积极功能或走向繁荣等问题(GableHaidt,2005)。积极心理学侧重于研究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等积极层面,力图以积极取向的科学心理学研究推进个体与群体的幸福进程、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等。它既是对集中于解决心理问题的病态心理学的反叛,又是对人性中的.........
浅论教师知识管理的内涵及方式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知识管理 方式 [论文摘要]对教师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知识管理,是指教师的知识获取、存储、分享、应用与创新的过程。组织层面的教师知识管理方式是:建立网络教师......
略论商法理念的内涵及适用价值
发布时间:2022-12-21
我国将法律理念界定为可以包含法律精神、原理、意识的丰富抽象概念,而《商法通则》的成立成为我国商法范围的一般法,为商事主体实施者提供了一般性的规范。商事理念则是从《商法通则》的设定中体现出的明确立法理念。商法理念同样体现......
浅析伽达默尔的柏拉图哲学视域
发布时间:2016-07-01
伽达默尔早期一直致力于柏拉图哲学研究,其哲学诊释学深受柏拉图的影响。伽达默尔回到柏拉图哲学,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重新发现柏拉图哲学的积极意义,同时在柏拉图的影响下不断建构起自己的哲学诊释学理论。伽达默尔追溯古希腊哲学的......
论《歧路灯》语言的地域性文化特征
发布时间:2023-05-21
论文关键词 :方言土语 俗谚熟语 歇后语 地域文化 论文摘要: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教育类长篇小说,《歧路灯》反映了18世纪中原地域中下层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作者运 用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的方言土语、谚语熟语等对民间风情......
论三峡民问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
发布时间:2023-04-15
" 【论文关键词】三峡 民间体育 地域特征 【论文摘要】通过对三峡所特有的人文地理环境、民间体育文化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三峡民间体育形成于三峡特殊的自然环境、多民族交融的社会环境之中,研究它的地域文化特征,有助于理......
中国风景油画创作中的地域性特征
发布时间:2023-02-12
〔摘要〕在“西学东渐”时期,一部分艺术家和学者去西方学习油画,风景油画这一种类就从西方引进了中国,形成了中国的风景油画艺术。中国的传统文化、地域人文环境、民间艺术形式,与这种新的外来文化逐渐融合,形成了一种中国油画的......
论恩格斯关于哲学终结的思想
发布时间:2023-05-28
" 一、引言 恩格斯这些年被我们冷落了,而这种冷落不利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传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是“恩格斯视角”,其基点是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 题”的经典表述,由此出发所看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后......
古代地域文学的动态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2-07-23
中国地域幅员辽阔,各地的地理、经济、生活方式等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别,这种差别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对文学产生的影响远比今天显著,也一向为研究者所重视。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地域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是同一区......
论环境法的终极价值(1)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摘要:从系统论的视角来看,地球是由人类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破坏都会带来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因此,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己任的环境法应将其终极价值定位为生态整体利益。这种生态整体利益......
文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2-03
“池水”已否“尽墨” “池水尽墨”。池中洗笔,日积月累,竟致满池之水,尽染墨色。 无论何种艺术领域,要想真正有所进步,必须时时自问:你的“池水”,“尽墨”已否? 李商隐的又一形象 李商隐(约813―858)敢于反抗权威......
法经济学的内涵争论及反思(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03
内容提要:法经济学是上世纪中期在美国兴起的一门新学科,作为法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它无疑引导了法学研究方法的一次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法经济学的发展是多方位的,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逐渐形成了主流和非主流两个学派,他......
论管理行政的“科学”内核及其政治哲学基础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管理行政的“科学”内核及其政治哲学基础 论管理行政的“科学”内核及其政治哲学基础 论管理行政的“科学”内核及其政治哲学基础 精品 源自中考试题 摘 要:发轫于美国进步改革运动的管理行政的内核是科学,而科学理性的嵌......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及其特征
发布时间:2023-01-27
" 论文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 论文摘要: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继承和创新党的思想路线、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深入认识我国发展出现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
试论现代司法理念的内涵及其深化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02
一、理念及司法理念如果单从字面进行阐释,理念可以作理想、信念的理解,也可以作原理、观念的理解。可见,在不同的语境中,理念的含义会有所不同。本文的主旨是对现代司法理念进行探讨, 而司法是一种国家法律制度,因此本文中的理念的......
关于大学廉政文化的内涵界定及理论溯源
发布时间:2023-02-14
一、文化的含义 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大学廉政文化首先应是一种文化现象,因此,在论及大学廉政文化之前,我们首先应该简要巡视一下文化概念的内涵。据学者考证,西方文化(culture)一词最早具有耕种土地耕耘之意,后演变为人们在理智、......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独立学院大学生幸福感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7
独立学院应该将大学生的教育教学和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相结合,为提升教学与学术质量,维护校园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提供精神保障和情感支持。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中期,幸福感研究成为西方心理学界的热点之一。幸福感(HappinessIndex)是人的一种主观心理体验,是人对自己所处状态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价值判断。大学生幸福感的强弱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有密切联系,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离不开对幸福.........
透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极的新视角
发布时间:2019-10-22
长期从事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研究的天津滨海综合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邢春生副研究员,于2010年9月,在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其研究中国当代区域经济增长极发展演进的专著《中国特色经济增长极与天津滨海新区》。阅读之后,总的感觉文如其题,特点突出。该书通篇分析了中国当代经济增长极的特有品质、表现形式和演进规律,阐释了现实中珠三角的广东深圳、长三角的上海浦东以及环渤海的天津滨海新区的发现、发展和壮大的历史的、现实的.........
论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2-09-16
" 论文关键词: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研究型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研究型教学是对现有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它引入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知识的能力,更强调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它对于培育大学生的创......
大别山精神:内容特征及传承
发布时间:2023-07-21
大别山精神主要内容包括,对党忠诚,前仆后继,不怕牺牲,依靠群众、同甘共苦、胸怀大志、敢于担当。其鲜明特点是实践性、革命性、传承性和时代性。大别山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弘扬运用大别山精神这个红色革命基因,提高领导干部的认识能力和执政水平,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呼唤。【关键词】大别山精神;革命精神;理想信念【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码号】167.........
浅论东北二人转的地域文化特征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 :二人转 东北地区 特征 论文摘要:人们对二人转各执己见、褒贬不一,但二人转仍然以不可阻挡之势走红于当代民间,甚至走上了以主流意识为导向的大舞台,这无疑证明 了二人 转这种艺术形式顽 强的生命 力。我们必须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