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古诗十九首》与汉末文人的生命意识

《古诗十九首》与汉末文人的生命意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23 00:27:34
《古诗十九首》与汉末文人的生命意识
时间:2023-04-23 00:27:34     小编:

摘要:《古诗十九首》写出了文人对于生命的普遍感受,表现出强烈的忧生之嗟,其生命意识的萌发是汉末社会现实状况和文人生存境况外化的结果。这种生命意识具体表现为因理想失落而致的对原有生命价值范式和意义模式的质疑与否定;对生命本体意义的深切体悟与追寻;哀叹生命的短促,以“向死而生”的态度直面现实。《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充满了深沉的悲剧意味,具有强烈的悲剧美。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生命意识;悲剧美

《古诗十九首》是一组出于东汉末年文人之手的五言古诗,最早见于梁萧统所编的《文选》中,非一人一时所为,《古诗十九首》是汉代五言诗的典型代表,体现了其最高成就,古往今来都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钟嵘誉其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诗品》),刘勰称其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明诗》),明代王世贞称之为“千古五言之祖”(《艺苑卮言》卷二),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古诗十九首》内容复杂,不仅写出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普遍感受,表现出强烈的忧生之嗟,而且艺术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现实境况与文人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特征,产生了感人的魅力,成为让诸多接受者产生共鸣的生命之歌。

一、汉末文人心态与《古诗十九首》

生命意识的萌发

首先,汉末社会的现实状况直接影响着文人对自身生命的认知。时代是各种好作品产生的土壤,作家好的作品总是与那个时代特定的环境和氛围密切关联。《古诗十九首》产生于社会黑暗、政治混乱和下层文人漂泊蹉跎的东汉末年。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连绵,混乱不堪,阶级矛盾尖锐,钩心斗角,争权夺利,党同伐异,群生涂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乱离中的民众生命如芥草。《三国志・魏书・董卓》载董卓“尝遣军到阳城,适值二月社,民在其社下,悉就断其男子头,驾其车牛,载其妇女财物,以所断头系车辕轴,连轸而还洛”。而在桓帝和灵帝当政时期,朝廷卖官鬻爵事件不断,宦官外戚交替专权,统治阶级日益腐败,国家政治机器已被全面腐烛,社会风气每况愈下。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处于社会中下层的士人经世致用的理想遭遇无情的践踏,逐渐失去了在社会上的话语权。本来,自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对儒家经典的诵读成为普遍习尚,儒学成为文人踏入仕途、获得功名利禄的重要途径。然而汉武帝并没有真正重视文人,像扬雄、司马相如等只不过是文学弄臣。这一时期,在思想领域,各种异端思想活跃,较为开放,且道家、佛家思想也渐渐流行于世,儒学失去了以往那种强有力的依靠,对社会现实的控制力日渐瓦解,其衰微在所难免。这一影响的直接结果是遵从儒学的文人报国无门,在思想的漩涡中备受煎熬,不得不把目光从对社会政治的关注转向对自身和人生的关注。这种关注表现在文学作品里面来说,推崇个性、以文为娱的哲学思想便是文学观念的主流思潮。而“走向自我必然是唯一的选择,且一旦走向自我深处,对感性生命本身有着刻骨铭心的体验时,距离‘人的自觉’的时代也就为时不远了”[2](P8)。借《古诗十九首》唱出对生命朝不保夕的悲苦就成为一种必然。

其次,汉末士人的边缘性生存境况诱发了文学的生命意识主题。《古诗十九首》的作者虽然身份卑微,但由于长期受到儒家学说的浸染,产生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救世情结和责任意识。面对弊端丛生、日益加剧的种种社会危机,他们渴望怀抱一腔忠勇之气,投身社会,寻求救世良方。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赢得社会上的地位,苦有救世之心而无报国之门的文人便以清议批评朝政,挽救时局,遂形成“清议”之风,表现出积极的用世精神。如《后汉书・党锢列传》中很多内容的刊载就体现了这种以文学体现生命意识、用世的精神。清议之风虽对朝政黑暗有一定的影响,然公元166年和169年发生的“党锢之祸”使得一批较为正直的名士遭到迫害。“忠而见疑、信而被谤”的惨烈现实给士人身心带来巨大打击,使士人正常的进仕之路被完全堵死,加之战乱不断,饿殍遍地的现实,呈现出不同以往的“边缘”性生存处境。“边缘”性处境是指人的一种生存状态,是身处社会底层,或者遭遇的一些打击、变故而变得生存困难的境遇,在这种生存环境压力下,人的一种自我反思与突围,力求在生存、生命与人的价值等多方面取得超越。《古诗十九首》所再现的东汉末年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行为无疑也具有这样的“边缘”性特征,这样的“边缘”心态最易引发诗人对审美和艺术世界的体验与倾诉。

二、《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

人有生命,但不一定具有生命意识,“生命意识”是“人类对自身生命所进行的自觉的理性思考和情感体验,是人类独特的精神现象。生命意识在文学中常常集中体现在对生命的眷恋、对死亡的恐惧、对命运的困惑、对情感的深挚等” [3]。只有热情地关注个体生命的生存状态,积极追问生命的意义,探询生存的价值和生命哲理,才算是具备了人的精神要素和生命意识。文人身处的时代环境,多少会与文人理想发生冲突、矛盾,生活的苦闷、精神的感伤,使得文人大多只能选择通过诗篇来表现这种矛盾,表达对生命价值、生存意义的强烈感受。《古诗十九首》对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生命自由的追求诸问题高度关切,其所抒发的乃是“人同有之情”,表明对自我生命意识的体认和重视已走向自觉程度,生命主题成为其重要主题。这种生命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因理想失落而导致的对原有生命价值范式和意义模式的质疑与否定

长期以来,很多文人在“立德,立功,立言”的理想支撑下,积极投身社会,建功立业。当生逢乱世、命运多舛的汉末文人无法超越现实世界的束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时,他们的理想中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失落和幻灭感,进而质疑、否定原有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模式。这其中,既有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对人生如寄的短促慨叹:“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迭,圣贤莫能度。”(《驱车上东门》);亦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发出的悲情倾诉:“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翩。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明月皎月光》)“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还有对一度笃信的道德原则的质疑:“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辘。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明月皎夜光》)“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生年不满百》)。无论是仕途理想失落的悲叹,还是饱尝人情冷暖之苦,当一切都被现实无情地击碎时,它表现的就是诗人实实在在的遭遇。这种对原来占据主流地位的思想观念,包括道德节操、生存境遇等的疏离和否定,便是诗人对人生理想追求而不可能实现所发出的悲叹。可以说,当无情的现实世界严重摧毁士人的自信时,“也使得由儒家思想建立起来的价值标准在现实生活中成了虚伪的东西。所有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都是虚假和值得怀疑的,或毫无价值”[4](P11),这就意味着所有对生命的思考都要放到价值的天秤上予以重新考量。

(二)对生命本体意义的深切体悟与追寻

东汉末年由政乱、饥荒、瘟疫、战争等交织而成的苦难现实,激起了文人对人生和生命的悲慨,对个体生命游离状态的苦吟。他们以各种方式排遣由此带来的困顿状态,或惜命重生,或追名逐利,或及时行乐,体现出对生命终极存在的有限性深刻而悲情的体认。这种对生命存在的体悟与追寻大致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面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诗人们开始探求存在的意义,把现世的欢乐当作自己人生价值的确定,因而以及时行乐的洒脱对生命的终极命运进行超越并试图重构新的价值体系。当遭遇坎坷,仕途不顺,他们不去求仙学道,而是关注现世中的生命质量,或秉烛夜游,或欣赏锦衣玉食,或追求爱情的幸福,以狂放旷达的态度对待现实,赋予个体短促的生命以密集的意义,在稍纵即逝的人生中赢得欢乐和不朽,使有限的生命充实而富足,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如陈祚明所解:“悲夫,古今唯此失志之感,不得已而托之名,托之神仙,托之饮酒……有所托以自解者,其不解弥深。”[5]《古诗十九首》对这方面的描写较多,如“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执与素。”(《驱车上东门》)“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东城高且长》)“昼短夜苦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生年不满百》)诗人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只能追求生命的密度,饮酒作乐,远游求仙,在有限的时间内纵情享乐成为文人忧生过后最直接的选择。这种对人生易逝应及时行乐的“紧迫感”,大有唯恐不及之态,这恰恰是失意时对生命朝不保夕的哀叹,对永生的企慕之情的伤感,更是其内心要求和现实生活相矛盾的苦闷反映,因而在有限的生存时间内,纵情享乐便成为畏惧死亡的一种表现。而当他们将个体之暂且偷欢融合到人类群体甚而宇宙本体中去,其内心的焦虑、孤独、寂寞之痛自然就被消解了。这种苟且偷欢的心态支配着文人的行为和心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其对生命的渴望。黑格尔在评价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时曾说过:“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新时期的产生和过渡的时代。人的精神已经跟他旧日的生活与观念世界决裂,正使旧日的一切葬入于过去而着手进行他的自我改造。”[6](P6)这对于评价汉末的人文精神和风貌无疑也是适宜的。《古诗十九首》当中的感伤主义思潮与享乐主义交织一起,实质是诗人安顿生命的一种方式。

二是爱情主题的彰显。在《古诗十九首》中,尤值得一提的是爱情主题。汉末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人们的思想极为活跃,对儒家礼教不以为然,而直面痛苦、悲情,爱情或许才是短暂人生中真正值得付出的对象,那真挚的爱情向往犹如热流从内心深处喷涌而出,成为撼人心魄的力量。《青青河畔草》对情爱大胆而又深情的呼唤,在恪守妇道的古代实在难以想象;《冉冉孤生竹》表现了主人公对于情感的炽热和含蓄的表达;《行行重行行》抒发出夫妻离别之苦以及渴望团圆的美好心愿;《古诗十九首》对爱情的描写,缠绵悱恻也好,痛心疾首也罢,都再现了人性的光辉和人类情感的共性,因而成为千古绝唱。

(三)哀叹生命的短促,以“向死而生”的态度直面现实

人作为万物的一种存在,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人类最显明的事实。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即人只要活得有意义,那就无须惧怕死亡。道家认为死是永恒的回归,是人的自然属性。但在东汉,由于两次“党锢之祸”,文人们大批被杀,环绕着文人的是关于生死的咏叹调,遂陷入对生命的有限与无限的深沉思考之中。他们不回避死亡,直面人生的惨烈,第一次集中而强烈地体会了生命的短暂和脆弱,在永恒与有限的矛盾中对生与死的界限有着清醒的体认,生命意识由此蓬勃而发。如直面人生的必然归宿:“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去者日以疏》)如把永恒之物和有限人生形成对比:“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在《去者日以疏》中,这种恐惧与无奈的悲怆之感尤为强烈。该诗开始就对人生进行了高度的哲学概括,然后引出城郊的“坟墓”意象:“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尤其展现人之逝去的凄凉,反映出东汉末文人对死亡的恐惧与无奈的悲怆之感。生命短促是人所共知的事实,问题在于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为此,诗人们毫不掩饰自己对追逐功名利禄、富贵显达的渴求:“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今日良宴会》)“驰情整中带,沉吟聊踯躅。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东城高且长》)“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回车驾言迈》)他们认识到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作为一般的中下层人士,在如此黑暗的现实中,恐怕只能以功名利禄、仕途腾达来显现向死而生的壮举,使之真正成为个人有意义的生活。即关注现世,执着生前,使之化为生命之流中的日常生存感受和经验,不亏待生命的存在,期盼通过努力改变政治地位,为实现理想奠定基础。人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垮的,为生命意义而活的人不会因为困境而退缩,不会因失望而绝望,不会因绝望而精神分裂,不惧怕折磨打击,不惧怕生活的苦闷阴郁,一切都充满希望与美好。这种向死而生的生命意识使得《古诗十九首》对人间真情,包括爱情、友情、亲情、乡情的描述动人心魄,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三、生命意识与《古诗十九首》的悲剧美

《古诗十九首》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作者和乐府诗歌的作者不同,大都是中下层文人群体。他们本应活得更有价值,但汉末黑暗的政治和社会现实使得他们进亦难,退亦难。他们想找一个僻静之所来安慰受伤的心灵,可没有找到栖身之地,“生没有真正的幸福,它的本质已被变形为各色各样的苦恼,人生彻头彻尾是不幸的状态”[7](P105)。面对忧患和孤独,为了寻求出路,他们不得不采取特殊的方式来纾解和消除,如通过用乡情来排遣,用爱情来排遣,用及时行乐来排遣,把有价值的东西舍弃,牵引出对生存本能满足的呐喊,即将关注的焦点从忧嗟天下转向自身,竭尽全力地从儒家正统思想中挣脱出来,把深深的孤独与寂寞幻化为升腾不已的青春活力。这正是生命意识的升华,也使得生命意识蒙上了一层悲剧意味,无论是仕途坎坷、人生如寄之苦,羁旅行役、游子思乡、离人相思之悲,还是知音难求、朋友相弃之无奈,以及生命无常、死亡的不期而遇等充满悲剧色彩的生命感悟,莫不如此。正是他们不甘如此、不愿如此而又不得不如此的哀伤、辛酸、焦躁与不安,传达出一代知识分子的内心情感,反映出汉末文人生命意识的觉醒。钟嵘认为《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即对生命意识的慨叹和渴望映衬出诗人心境的悲凉和抑郁,充满了深沉的悲剧意味,具有强烈的悲剧美。

尤值得注意的是,《古诗十九首》在传达感情的时候,善于寻找对应的物象,并通过文学手法的运用,融情于特定物象中,这使得那些寻常景物、普通意象,在诗人的笔下也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悲剧意味。例如季节的转换,草木的兴衰,风声鸟鸣都深深地印刻在他们的心里,散发出一种苍凉的悲秋意识。从“蟋”“秋蝉”“蛾姑”等意象中可以预言人生的短促;从“孟冬”“岁暮”“秋夜”和“长路”“高楼”等时空意象中能感悟岁月的流逝;从“鸳鸯”“玄鸟”“鸿鹊”等意象中品味游子怀乡、思妇怨妇的忧伤。这些审美意象的选择和运用饱蘸着对人生无常、生命短促的忧生之嗟,正是试图超越死亡的恐惧、生命的悲哀的结果。在传统的价值体系崩溃于社会的大动乱之后,《古诗十九首》把人的自我生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昭示着人的价值的实现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否则文人就只会为自我生存而苦苦抗争。相较前后期的文学,《古诗十九首》对生命意识的开拓和反思都有更深入的发展,显示出文学开始走向自觉,个体的生命意识始走向独立。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死亡与生命悲剧意识的文化解读
发布时间:2023-06-29
摘 要:死亡是拉斐尔前派诗歌的主要诗学主题之一,其所体现的死亡与生命悲剧意识,对于探索人的生命价值,思考人的生存问题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拉斐尔前派诗歌追求“灵肉一元”,强调精神(心灵)的主导地位,即个人精神绝对化,强调......
古代老人养生十法
发布时间:2023-02-02
宋代有位叫陈直的养生家,他写了一本养生名著《养老奉亲书》,书中搜集了宋代以前的长寿经验和养生方法。其中有一篇《述齐斋十乐》说的就是老人十种养生保健方法: 一、读义理书:用现代的说法就是读书看报。老人经常读书看报,不光......
“三曹”生命意识的思想文化渊源
发布时间:2013-12-18
“三曹”生命意识的思想文化渊源有关生命意识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想使人类不断地看清了宇宙存在的本来面貌,认识了人类在宇宙中的真实处境,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人们越来越自觉,越来越深入地思考人类自身......
中国古典音乐的生命意蕴
发布时间:2022-07-24
中国古典音乐的生命意蕴 中国古典音乐的生命意蕴 中国古典音乐的生命意蕴 精 品 源自历 史科 摘 要 中国古典音乐最能彰显中国艺术的生命意蕴,从古代乐论中可以看出:音乐是古代乐家吸纳天地创化之元气,高扬主体之生命情......
民俗文化原生态艺术及生命意识
发布时间:2023-03-18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生活文化习俗的统称,它与民众所处的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紧密相关,也常指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文化风俗习惯。中国民俗文化具有大农业的特点,表现为多元性和复合性、阶层性与地......
中国传统的“他者”意识——古代汉语人称代词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正如在西方一样,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也存在着一种强烈的"他者"意识。根据这种意识,他人乃是一种异己的、陌生的、危险的在者。这是"你-我"这种本真的、健康的存在状态的异化。这种他者意识首先是与关于自我所属族类的意识联系在......
唤醒生命中每个诗意的瞬间
发布时间:2022-08-23
曾经与友人交谈,谈到最喜欢的文人时,我说:我的男神是苏轼。喜欢他的阔达、淡泊、从容,笑对风雨。喜欢那句“人间有味是清欢”。光是读着,就觉得口齿盈香,一种清静怡适之乐油然而生。 于丹老师新书亦是以这句词为书名。清是清新......
与远古生命对话
发布时间:2022-11-02
“化石就是在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给我们留下的特殊的文字。”在《化石趣谈》通识课上,刘建妮这样告诉学生们。 风过留痕,雁过留声。透过一块块“死去的石头”,她看到的却是万年、甚至亿年前的生命体。她与它们对话,将穿越时......
痛楚而倔强的生命意识
发布时间:2023-07-07
导师推荐语 新青年眼中的新世纪小说 新世纪以来,莫言、余华、阎连科、方方的小说新篇,是当下创作取得实绩的重要标志。作为当今文坛之重镇,莫言等人路数各异、异彩纷呈的创作,可谓资源甚为丰饶,突破之势远未停止。而年轻学子......
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古筝作品的艺术特点
发布时间:2023-01-16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汉族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现在也出现了小古筝......
生旦净末丑(外一首)
发布时间:2023-02-26
生旦净末丑 饰演人生百态 一声高亢 一声柔情 将心中故事 留在腔音中 人人都在伪装 既不清亦不知 在面具的背后 只剩一个孤独的人 喜怒哀乐 心伤的时候却笑了他人 不明了 不如在戏中找寻自己 没有伪装 如......
红十字文化的生命态度与高校生命教育浅析
发布时间:2016-06-29
生命教育是一项基础和系统工程,理应贯穿于生命活动的全过程,并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全方位配合。今天,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工具化和功利化特征,致使部分青少年的人文修为和生命素养有所欠缺,甚至个别高校出现漠视和伤害同伴......
影片《十二怒汉》意识形态的隐性运作
发布时间:2023-05-15
[摘要]美国影片《十二怒汉》曾荣获的众多奖项和其倡导的正义、良知,几乎掩盖了影片的其他瑕疵,创作者保证了影片意识形态的运作未被识破。观众观看影片时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影片灌输的意识形态倾向,即美国陪审团制度值得肯定。本文借......
浅谈古诗文教学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2-09-13
人格就是人的精神特质,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的总和,是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的行为表现。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它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本质。人格的形成,不乏先天因素的影响,但更为重要的......
白居易闲适诗《问刘十九》的传播及文化效应
发布时间:2023-06-23
雪夜饮酒是中国文人的赏心乐事,再邀二三知己围炉对饮,更能快慰平生、舒畅身心。白居易所作《问刘十九》对此情此景做了恰当的描绘: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酒为新酿,炉火烧得通红。泥炉小巧别致......
《人间的诗意》第十六讲:爱情地理学
发布时间:2023-04-13
编者按:2012年,《读者・校园版》介绍过严凌君老师和他的“青春读书课”。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他是一位充满理想主义的语文教师,在努力地还原语文教育的初衷。除了课堂上的努力,严凌君老师还主编了一套内容丰富的《青春读书课》丛......
以生命润泽生命,缓慢而诗意绽放教育之爱
发布时间:2023-02-03
【摘 要】管理一个班级尤其需要爱与智慧并重,需要客观理性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教育方法也应当因人而异;同时,教师应当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思路,把注意力放到多数学生身上,而不是放到“问题”身上。在管理班级时,尽量做到重点划......
纸鱼(九首)
发布时间:2023-03-27
纸 鱼 灰尘的鳞片,亮闪着 文字的石头 幻想着宇宙 火的舌头 他还是不会熄灭 自由的女儿 手捧春天的人,用初开的花朵 斟满了生活的酒杯 在陶醉中鸟儿的透明 编写出幸福的眼泪 多少个自由的女儿 在风中的枝头啼......
“三曹”文学审美观中的生命意识比较 .
发布时间:2013-12-18
“三曹”文学审美观中的生命意识比较 .以上所分述的“三曹”在其文学创作实践和文学审美观中所张扬的生命意识表现的三个方面实际上只是生命意识的三个基本方面,彼此本不能分割,且三个方面在三曹身上都有所体现和反映,文中分而论之是为......
论《红高粱家族》意象的生命意识与酒神精神
发布时间:2023-07-08
摘 要:本篇论文本着以探讨莫言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意象的艺术独创性及其内蕴为目的,结合作品荒诞的基调、民族化的语言以及作者呼喊生命、对话狂放热血的酒神精神的创作意图,来试图论证《红高粱家族》中意象的艺术魅力与精神高度......
几首古典诗歌英译评论
发布时间:2014-01-20
几首古典诗歌英译评论 中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吸引了众多中西学者竞相译介,他们为发扬中国古典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极大的贡献[1]。 然而翻译古典诗歌并非易事。不仅要求译者对诗歌本身所蕴涵意义有透彻的理解,更要求译者......
语文课堂教学叫醒学生的生命体验意识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日渐意识到加强生命体验意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付诸实践:首先,从教学内容上看,应强化生命体验意识的内容;其次,从教学方法上看,应强化教学的体验与生成。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课堂教学;生命......
正典意识与建构诗学
发布时间:2022-12-22
30多年来,中国文学批评队伍其增量可谓煌兮赫兮。当然,对当代批评界的不满与质疑之声亦从来不绝于耳。不过,不管是“乐观”还是“不满”,都难以规避两大事实:一是太多甚至不少金牌批评家在其文学屐旅中,难以刻拓出一道完整而清晰表征自己文学观的印痕;二是和前者紧密关联的是,其精神修持、操作实践约略“意见”远多于“主见”,终归为创作起到应有的指示引导之意识和功效都很稀薄。批评生涯与新时期文学同时发轫的胡良桂先.........
殇城(九、十)
发布时间:2023-03-17
马可鲁・纽约往事 九 好动的永旭 永旭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从小在新疆长大,个头大而威猛,充满好奇心,明显地多动,他的画中对事物的特征把握得非常敏感,我们是在街上认识的,确切地说是在中城59街旅馆广场的那个“金三角”认识......
试析《金刚经》的生命本位意识
发布时间:2022-12-22
摘 要:本文从《金刚经》的经文本身入手,从经文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谈起,开掘经文浓郁的生命本位意识。此经虽为佛家经典,但同样以尊重生命为本体,将十方三千世界的生命体纳入佛陀与须菩提的对话中,非但不会拒绝“善男子......
“春意盎然”学古诗
发布时间:2013-12-19
"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高中学生如诗的嘉年华、如春的好时节学习古诗可谓恰逢其时,更何况古诗阅读鉴赏又是他们的必修课。如何让学生品味、理解其语言,认同或挑剔其表达技巧,让古诗的光辉浸润到思维深处呢?古诗浩如烟海,得找准一个......
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
发布时间:2013-12-19
" 摘要:生命问题是一个关乎人类自身的重要话题,但在语文教学中生命意识的培养却不被重视。加强在语文教学中生命意识渗透,主要通过阅读教学等途径进行。通过阅读教学领悟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感受从自然生物旺盛顽强的生命力......
奖品(外九首)
发布时间:2023-07-11
奖 品 那弱者登单元住宅外的楼梯锻炼 到了屋顶 天大了许多 空气也像刚批发来的 觉得是获得奖赏 一只银壶般的鸽子站在水塔的铁栏杆上 等 她似的 又觉得获得了奖赏 对面楼的一层层阳台也迎着她捧出多彩的奖......
在九十的夏天
发布时间:2023-02-23
用数字为一个村庄命名,并且这个数字是不多不少的九十,大约只有天全人才干得出这样的事情。究其缘由,有两个不同版本的说法。一说是这个地处川藏茶马古道旁的小村落曾经有过繁华的过往。在茶马互市兴盛时期,大大小小的铺面开满了整......
诗与我相依为命一生
发布时间:2016-02-29
半棵树 真的,我看见过半棵树 在一个荒凉的山丘上 像一个人 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 侧着身子挺立着 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 从树尖到树根 齐楂楂劈掉了半边 春天来到的时候 半棵树仍然直直的挺立着 长满了青青的树叶......
论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30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20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自发生之日起它就是人们关注的重大话题,也是历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1991年苏联解体后,国内外对这一话题的关注不断升温。一些人攻击十月革命有原罪,是与社会发展进程没有必然联系的偶发事......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发布时间:2023-07-01
摘 要 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在课堂上创设意境,感悟生命;反复诵读,品味生命;加强习作,体验生命;延伸阅读,珍爱生命,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意境 品味 体验 珍爱 生命 语文学习过程就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
试论汉字知识在古代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23-02-10
试论汉字知识在古代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汉字是一种以象形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表意兼标音的文字,其字形与词义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间有着异常重要的关联,所以常常可以通过分析字形来达到探求词义的目的。由于汉字字形与词义......
试论译者的文化意识与英汉翻译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意识 文化差异 论文摘要:本文指出解析文化翻译,正确理解和处理文化差异是翻译的关键。 翻译是跨,跨文化,跨的交际活动。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表达和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发展的重要工具。文化是......
诗人们怎样作诗(外一首)
发布时间:2023-04-08
你说 诗人们怎样作诗 我猛地 从早饭堆里抬起头 为了让你看到我的激情 我点燃了双眸的火焰 为了让你理解我的深沉 我停止了咀嚼 双臂交叉在胸前 我手舞足蹈地向你解释 文字是如何在我的脑内躁动 跃跃欲试 我又......
暗语:命运暗层的行走(组诗二首)
发布时间:2015-08-24
暗语:台风与罪犯 我的头脑刮过一阵风暴,灰天暗地的 比外面的天气要恶劣得多。当然 现在不会有台风,全国范围的降雪 思绪都被雾霾笼住了。也许对于内敛的我 眼界毕竟不够开阔,看不清风暴的面部 神情 就像那些善于伪......
生命激越之诗(组诗)
发布时间:2023-01-24
城墙启示录 正如我突然发现了天堂的光 我发现古城和城墙下的空旷 大风已经过去三天 春天好像是忽然醒来 我穿过喇嘛寺来到这里 那个古代滞留下来的拐弯 包围了我 那么深那么黑的墙砖 那么高那么厚的墙啊 已经放弃......
生命意识:浅谈语文个性教学的应有追求
发布时间:2023-01-27
民国国文老课本上有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使人对生命敏感,物换星移不及一个小孩在谷仓一角沉思麻雀之死更加动人。国文课本中选有《母羊求救》这篇课文。童子出游。有母羊向之悲鸣,既前走,又屡顾。童子怪之,随其后。至一池旁......
试论90后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2-11-08
" 论文摘要:90后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问题包括珍爱自己生命与漠视非己生命的反差、混淆虚拟生命与现实生命的界限以及过分张扬工具理性价值忽视价值理性。优化生命意识教育应以回归生活与德性为起点,着力于90后大学生幸福感受力的培养......
成语里的古汉语知识
发布时间:2023-04-13
成语里的古汉语知识 成语一般来自古代文学作品,保留了许多古代汉语方面的知识,主要有: 一、 通假 成语里的通假现象(成语中加点字通括号中的字,读本字音,即读括号里的字音),如:图穷匕见(现),一暴十寒(曝),厉兵秣马(砺......
生命之舟(外二首)
发布时间:2023-01-03
我用一生的汗水滋养我的孩子 我的妻子依在身旁 石头与石头含着晨曦的露珠相互守望 流水鱼肥 一渠的水 ――从夜的最深处缓缓驶来 妻子是橹。我是桨 牧 人 孤马走离栅栏,和牧人漂泊戈壁 红娘的嫁衣灼灼生辉,隐藏着......
生命美学:诗与思的对话(1)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 我们已经知道,任何美学研究都应以问题的存在为前提,否则就无所谓美学。它是美学之为美学的逻辑根据和最为基本的理论生长点,也是美学家进入美学研究的入场券、身份证。然而,这只是讨论的开始。更为重要的是,既然美学之为美学只能......
诗,给万物以生命--浅论诗“拟人化”之手法
发布时间:2013-12-18
“诗,给一切以性格,给一切以生命!”这是艾青在《诗论》一文中予诗的精、气、神所描述的。 诗人在描绘和表现事物形象上,最为常用的一种手段,就是拟人法,就是给予自己所描绘的无生命、无感情的对象予以生命和感情。 蜡烛是不会有惜别......
周作人之死与八十自寿诗
发布时间:2023-06-23
一、 八十自寿诗 1964年3月6日,周作人在日记中写道:饮酒一盏,醉中作诗一章,题为“八十自寿诗”。诗曰: 可笑老翁垂八十, 行为端的似童痴。(此二句仿放翁作七十书适诗) 剧怜独脚思山父,(日本传说有山父,一目独足,能......
方文竹的诗(4首)
发布时间:2023-01-15
关于一件旧衣的谈话 “杂货店里除了隐匿的身体就是异乡的风水” ――对一件旧衣的来历需要正本清源 在时间的放大镜里收拾旧山河 “时间总是令人局促不安空间却流淌蜜汁” ――穿上就穿上了或许比时间更合身 “一个明朝的......
关于英语教学的生命力:跨文化意识的导入
发布时间:2013-12-19
" 论文关键词: 高职高专 英语教学 生命力 跨文化意识 导入 论文摘要: 目前,跨文化意识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导入较为缺乏,造成其现状具有多方面的原因。跨文化意识的导入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途径将其导入日......
废名十二月十九夜
发布时间:2023-02-25
深夜一枝灯, 若高山流水, 有身外之海。 星之空是鸟林, 是花,是鱼, 是天上的梦, 海是夜的镜子。 思想是一个美人, 是家, 是日, 是月, 是灯, 是炉火, 炉火是墙上的树影, 是冬夜的声音。......
明末文人的“浮生一日闲”
发布时间:2023-07-02
明末清初,在那个史无前例的大变局中,江南的骚人墨客仍然把生活的情趣发挥到极致,据说那时的小资有五大俗:礼一回佛、听一出戏、藏一幅古字画、养一位歌姬、逛一趟山水园林。 1650年,虽然华夏大地接连被流寇与建奴(“建州”+“......
一代人的诗歌宿命
发布时间:2022-12-30
“六十年代生”诗人,是一个语意繁复的年龄学符号,不仅指称着一个代际的写作群体,还携带着更多的诗学内涵,例如对“八十年代”文学现场、九十年代商业语境、新世纪网络氛围的全程经历,以及由此造成的文学经验的丰富性、繁复性和驳杂性;再如明显分化的两个阵营,少数成名过早的“第三代”诗人与多数大器晚成的“60后”诗人,等等。毋庸置疑,“六十年代生”诗人仍是当今诗坛最具实力的一群。比较起来,在当下极为活跃的诗人阵.........
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意识
发布时间:2023-07-22
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一般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的交际行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目的是帮助交际参与者不断增强跨文化意识,自觉地排除文化差异的干扰,做到相互理解和彼此适应,从而保证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作为对外汉语老师,其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跨文化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即如何对待我们自己的文化以及学生的文化,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甚至依附汉语.........
论《诗经》的忧患意识
发布时间:2023-03-11
论文 关键词:《诗经》 忧患意识 论文摘要:《诗经》是一部具有深广忧患意识的作品,它流露出一种浓烈的对社会、对现实、对人生的忧患,在控诉婚姻恋爱的不自由中.在情人的隔绝相思中,在弃妇的怨愤中,在日常家庭生活对父母、......
论教师自我意识建构的生命立场
发布时间:2022-08-14
摘要:教育应以提高“生命质量”和培育“生存意义”为目的。教育以建构人之完整的自我意识来理解生命的存在,教育以人之自觉的生命创造来实现人生的幸福。关照教师的生命品质,也就是在关照教师的职业幸福。教师自我意识建构的生命立场就是以自然生命的涌动来呵护人性本色的追求,以自觉生命的创造来捍卫教师职业的尊严,以幸福生命的达成来诠释生命教育的真义。关键词:教师自我意识生命立场自觉性幸福型教师一、教师需要唤醒自我.........
古汉语“坐”字虚化意义的产生和发展
发布时间:2023-07-10
古汉语“坐”字虚化意义的产生和发展 摘要:本文从历史角度研究了“坐”的语法化过程,对其语法化过程作了一番详细的梳理。并且对引起其语法化的机制做了简略分析。 关键词:坐;语法化;因为 近年来,语法化是语言学领域研究的一个......
九月的遗忘(外二首)
发布时间:2023-04-16
原谅我还不能交出九月的影子 那些敞开的袖口有很多荒凉的风 吹出山林,吹往城镇 一路只爱奔波,携带冰冷的体温 从不关心枝丫上摇摇欲坠的命运 那些树叶忧伤地飘落,忧伤地成为 世界上所有没有族谱的死者 那些遥远而凝重......
试论化学教育中的生命意识教育
发布时间:2023-02-19
" 论文关键词:化学教育 生命意识 论文摘 要:化学是一门与生命密切相关的教育课程,在化学的教育中透视着生命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化学了解生命,认识思考生命的重要意义。由于人们对生命的理解不同,现有的生命教育也各不相......
谈中国古典首饰艺术的审美文化意蕴
发布时间:2023-02-13
1引言 丽人绮阁情飘飖,头上鸳钗双翠翘。低鬟曳袖回春雪,聚黛一声愁碧霄(唐《长安道》韦应物)。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唐代诗人韦应物赞颂唐仕女的精美首饰的诗篇。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发现,首饰作为一种情感审美载体,使其在表面装饰风......
生命力的响动(组诗)
发布时间:2023-03-21
一块石头从坡上滚下 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 从坡上滚下 开始慢条斯理的样子 后来越滚越快 砸向一片刚探头的花草 啃食的老牛调头就跑 两只喜鹊扇着翅膀 在空中惊叫 石头射箭一般,飞向 沟里的一株杨树 撞破一块春天......
自然的联兆,生命的诗意:浅谈生态视阈下的《海浪》
发布时间:2023-07-10
生态批评(Eco criticism)是滥觞于 20 世纪 70年代初美国的新批评浪潮,它兼有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的性质,具有跨学科、跨文化的特征。它的实质是用生态哲学整体、联系的观点,把人与自然结合为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将文化与自然联系在......
商团事件九十祭
发布时间:2022-08-22
广州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商埠。明清两代的十三行、七十二行商总商会、九大善堂、广东自治会等等,都是很有影响力的商人组织。广东商人和海外华侨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曾经是孙文反清革命的有力支持者。凡商业发达的地方,市民化程度也相对较高。广州的市民阶层,对中国现代化转型,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晚清立宪运动的激荡与熏陶下,民间社会迅速崛起,组织商会、商团、公安维持会一类社团,形成一股纷扰和喧嚣的潮流,在民国初.........
个人、社群与道——古代群体批判的自我意识的出现
发布时间:2023-07-27
" 在中国传统中,典型的儒家思想者是那种具有深沉的历史意识、娴熟的琴棋书画艺术技能以及对政府日常事务深切关注的地方学者-官员。如果将哲学宽泛地定义为由洞察力方面的训练有素的反思而形成的教言,那么儒家思想对于人类境况的观察与......
宫文梅诗词四首
发布时间:2023-03-18
临江仙・咏月 不在瑶池说故事,偏偏学做浮萍。黄昏岸柳恁多情,悠悠圆个梦,一梦过三更。 却是尘缘风吹破,问谁独守西亭。当初许诺一声声,痴心握不住,化作半弦听。 壶中天慢 郁闷成结,休怪我、竟日愤笔难歇。流水凄凄山......
解读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发布时间:2023-06-24
" 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是借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 在中国传统文......
古茶诗中的“清”之审美意蕴
发布时间:2023-07-08
中国的茶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众多的文人墨客以茶为诗为画,倡导高雅的艺术享受,美化人的精神生活。从最早出现的茶诗(如左思《娇女诗等》到现在,历时一千七百多年,据已有资料统计,我国现存茶叶诗词累计达 12600 首......
90后大学生生命意识现状调查及反思
发布时间:2022-11-05
【摘 要】“生命意识”是每一个生命个体对自己生命的自觉认识,其中包括生存意识、安全意识和死亡意识等等。近年来,由于自身主观原因或者家庭教育的忽略、学校教育的缺乏以及社会环境的种种影响,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的现象越来越......
论萧红生命的流亡意识:逃离呼兰河
发布时间:2023-04-06
摘 ; 要:因为时局的关系,流亡成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诸多作家的普遍体验,包括女作家萧红。然而萧红的流亡体验以及流亡后对家园的回归意识迥异于其他男性作家:一方面流亡是萧红逃离呼兰河后一直所处的生活困境;另一方面与其他男......
论二十世纪汉语诗歌的艺术转变
发布时间:2022-12-21
内容提要: 本文从中国新诗的诞生与八十多年来几次大的转变中, 勘察现代汉语艺术建构的境遇。文章认为, 新诗发展的成果, 主要表现在现代隐喻结构的形成———诗意语言对灵魂和生命的家园的抵达; 而对新诗体形式的一再误读, 则酿成了世纪的......
一首让人浮想联翩的诗
发布时间:2023-07-09
摘 要:随着国内对美国现代诗歌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研究,美国现代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也受到了国内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他的诗作语言看似朴实、简单,实际上却有着深邃的意蕴和丰富的内涵。象征手法的运用在他的作品中......
浅谈十二生肖在德汉语言中的意义比较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尤其能反映出文化的差异。在德汉两种语言中,有众多的关于动物的成语或习语。十二生肖作为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德国文化中有何不同的代表意义?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比较十二生肖在德汉......
试析《雨王汉德森》与贝娄的犹太文化意识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雨王汉德森》是贝娄一部比较特殊的小说,评论家对它的理解与阐释也莫衷一是,但作者本人却一再表示对主人公具有最强的认同感。这部小说虽然与贝娄其他作品有着许多不同,但同样反映出了作者的犹太文化意识对其艺术创作的深......
谈英汉诗歌翻译中文化意境的传达
发布时间:2013-12-17
谈英汉诗歌翻译中文化意境的传达 谈英汉诗歌翻译中文化意境的传达 谈英汉诗歌翻译中文化意境的传达 【摘 要】英汉诗歌翻译应注意异域文化的传达,从各个角度,采用不同的策略与方法,将不同的文化意境营造体现出来,......
现代汉语诗歌与现代汉语诗学
发布时间:2023-05-17
现代汉语诗歌与现代汉语诗学 www.LWlM.cOm1993年,我在写作自己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时,是把“现代诗歌符号美学”当作一种普遍性诗学来看待的,亦如我所理解的克罗齐的诗学或者俄国形式主义诗学、新批评诗学。但在该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已经......
武汉二○四九
发布时间:2022-12-05
李强 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中国诗歌》、《长江文艺》等报纸杂志发表诗歌一百余首,出版诗集《感受秋天》、《萤火虫》。 李强还活着吗 我不能肯定 也许他还能睁眼、喘气、活动、写诗 也许诗还像维生素或奢侈......
“炳人识字法”与汉语语文教育体系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几千年的实践所造就的汉语语文教育体系,是我们无比宝贵的文化财富。“五四”以来在汉语语文教育上弃中学洋,是盲目、 机械、 草率的。“繁难的象形字”也有它超过拼音文字的形、音优势,古人利用韵文集中识字的做法,正是利用了......
送给孩子九条命
发布时间:2022-11-03
和很多焦虑的父母一样,我总是担心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时常教育他:“要努力奋斗,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但去年夏天发生的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一位同事的孩子,因为在中考中发挥失常,居然背着父母悄悄割腕自杀。幸好同事提......
台湾情感的生命诗篇
发布时间:2023-04-27
《台北诗人》由台湾动见体剧团核心成员,新生代的年轻剧作家王靖自编、自导、自演创作而成。故事取材自王靖已故叔叔诗人王添源的十四行诗集,虚构了一位诗人将近死亡之际,如何通过回到过往的缺席片段,与自我的人生遗憾别离。他说:“......
透视生命权应当首先入宪(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14
近些年来,学者们纷纷建议修改我国现行宪法,将许多新的权利规定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经过这次抗击“非典”斗争,生命权的价值更加凸现出来。笔者认为,假如要修宪,我们首先应当将生命权写入宪法。 (一)什么是生命权 所谓生命权......
化学与生活期末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15
现代生活与化学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不管是生命本身作为一个过程,还是生命得以维持所必须依赖的外在物质条件,都离不开化学。查字典范文网小编收集了化学与生活期末论文,欢迎阅读。化学与生活期末论文【一】生活离不开化学,遍观周围,几乎每件事物都与化学有关,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自有人类以来就开始了对化学的探索,因为有了人类就有了对化学的需求。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日.........
十九世纪初期的欧洲音乐文化
发布时间:2023-05-22
1特定时期下的音乐文化特点 十八世纪晚期至十九世纪初期的欧洲音乐文化,主义归纳。浪漫主义来源于法语Romantic 它的特色总体可以用浪漫意指小说或传奇。浪漫主义的特点是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强烈的不安或者是惊喜),不拘泥于在此之前......
论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
发布时间:2023-06-11
" 【论文关键词】杜甫 诗歌 忧患意识 儒家思想 责任 【论文摘要】所谓忧患意识,是指社会危机引发出来的人类主体世界焦心忧虑的一种思想意识。在社会发展时期,一些文人志士因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认识社会的能力,容易发现社......
谈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意境
发布时间:2023-01-02
谈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意境 谈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意境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谈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意境 文章 来源 自 3 e du 教育 网 歌唱旋律......
论二十世纪汉语诗歌的艺术转变(1)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本文从中国新诗的诞生与八十多年来几次大的转变中,勘察现代汉语艺术建构的境遇。文章认为,新诗发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现代隐喻结构的形成———诗意语言对灵魂和生命的家园的抵达;而对新诗体形式的一再误读,则酿成了世纪的缺憾。......
古典诗词中“雁”“燕”意象比较
发布时间:2023-04-26
胡应麟在《诗薮》中曾提到:“古诗之妙,专求意象。”一篇成功的诗作,往往具有独创性的意象。飞禽走兽,莫不入文人笔下,花鸟虫鱼,无不显诗人才情。因而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与鉴赏的核心,是中国诗歌的传统,也是最基本的艺术符......
古诗词教学重在理解意境
发布时间:2015-09-15
当前,汉语热已遍布全球,国际社会掀起儒家经典的学习热潮。熟练掌握汉语是我们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学古诗词重在意境的理解。 何为意境?意境是指客观事物与诗词作家思想感情的和谐统一,在艺术......
中国古代诗文中的税与税吏
发布时间:2022-11-26
诗歌――这个在漫长的文学艺术进化史中发育最完美、生命力最强的艺术,不仅言志,言物,也表情怀。很多诗歌,特别是现实主义的诗歌,都体现着同情劳苦大众、关心民瘼的浓浓的人文主义情怀。 古代散文――这个发端于春秋战国、成熟于......
文学角度看日本人的耻与罪意识
发布时间:2022-10-22
摘要:文化,因为比较方显其差异,因为对照才知其不同。对于所谓的日本属于耻感文化,西方属于罪感文化范畴,正是由于对比的存在,才有了耻罪二分之说。然而,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般泾渭分明。本文通过对日本少纳......
活出生命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2-10-18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我想起自己曾经阅读过的一本好书――《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是奥斯威辛集中营幸存者、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的著作。它是一本触动我灵魂的书,曾深深地感动和启发过我,使我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了......
诗六首(2)
发布时间:2023-03-29
螺蛳顶 松果落在野竹林,一滴露水 对应一根水笋 在螺蛳顶,可以俯瞰的屯溪 不过是,浮生半日 “此刻,没有房屋,就不必建造”* 一个瘸腿的人,走过岩石 修建的暗火。春光里的命运 大多如此,不过是纸背上的刀锋 注......
诗六首(2)
发布时间:2023-03-19
木棉树 闽厦木棉花,春回向天燃。 枝繁条劲健,干挺叶柔绵。 烈烈英雄树,谦谦粉杜鹃。 南方生万木,红透半边天。 雨游武夷山 闽北雨连绵,天洗武夷山。 千峦叠翠色,九曲水回环。 虎啸丹霞涧,泉鸣峭壁潭。 跻身一......
试论如何借助古诗词教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发布时间:2023-03-12
摘 要:小学是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古诗词蕴含的人文价值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文章从“挖掘古诗词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细细品味古诗词意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拓展古诗词的品读渠道,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没学论文辅导:人类审美意识的发生
发布时间:2014-01-22
广大朋友们,关于“没学论文辅导:人类审美意识的发生”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一、从动物的快感到人类的美感 “美”是随着“人”同时出现的历史范畴,在人类产生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