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从教育看战后德国的社会变化

从教育看战后德国的社会变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9 00:45:07
从教育看战后德国的社会变化
时间:2022-12-29 00:45:07     小编:

战后德国教育体制中最能显出其自身特点的地方,莫过于将中学分成三类:基础中学、一般中学和高级中学。前两类培养应用型人才,其中,第一类培养简单操作人员,第二类培养具有一定知识支撑的工作人员,第三类培养开发性或创造性人才,即以后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这种在中学阶段就进行分流的教育体制与社会需求有着紧密的切合,它将大部分人引向了社会大量需要的应用性领域,而只有少数人被引向要求高的创造性或开发性工作岗位。这不仅使不同层面的教育与不同层面的社会需求之间有着高度吻合,也使各层面教育守住了其应有的边界,尤其是高等教育。战后德国高等教育之所以有着世界范围内很好的含金量,就是与其没有转向大众化,始终坚守培养社会精英的目标有关。职业生涯中岗位与文凭的紧密吻合在西方世界是除了德国之外很少见的。因此,教育参与结构的变化在战后德国清晰地展现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关键词】战后德国;教育体制;教育参与结构;职业结构;阶层结构

【作者简介】王涌,华东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法兰克福大学博士,上海200237

【中图分类号】G5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4)01-0160-07

一、教育体制的变化

从学校教育角度看,战后德国与其他国家不一样的地方主要在中小学教育这一块,高等教育与其他国家无大殊异。这个不一样主要体现在中学有三种类型:基础中学(Hauptschule)、一般中学(Realschule)和高级中学(Gymnasium)。这是战后德国在吸取传统办学经验基础上,针对战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起来的教育体制。

中欧和西欧国家早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就出现了两种基本学校类型:基础学校(Elemen―tarschule)和拉丁学校(Lateinschule)。前者传授一些诸如读、写、计算等基本技能;后者则传授一些研究和教会方面的知识。启蒙运动时期,拉丁学校演变成了高级文科中学(Gymnasium)。洪堡教育改革将高级人文中学变成了古典人文中学(Klassis―che Humanistische Gymnasium),将基础学校变成了国民学校(Volksschule),这个体制在1800年前后得到了正式认可。此外。还设立了居于其间的一般中学(Realschule),传授一些实际有用的知识,如自然科学和当代语言,而那些古典语言则不再传授。1832年普鲁士王国时期,如此这般的学校三级分类得到了认可和贯彻,即国民学校面向全体国民,属于基础教育,其次是一般中学,学习生活中直接有用的文理知识,然后是高级中学。培养具有研究能力的人才。整个19世纪德国的学校教育主要分成这三类。魏玛共和国基本沿用了这样的教育体制,只是将国民学校学制定为4年。第三帝国时期同样如此,不同的只是将国民学校的学制改为8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在学校教育方面已承载了厚实的传统,即三级分类:早期基础教育,然后实用性知识传授,再后高级研究性人才培养。因此,战后德国基本沿用了传统的学校体制。最初的国民学校,学制8年,第6年后,具备一定资质的学生进入高一级的一般中学和高级中学。也就是说,进入第7年后,部分学生升入学习实用性知识的一般中学,部分升入培养研究性人才的高级中学,其余则留在国民学校,等念完8年后直接进人社会上的职业培训学校。这样的学校体制在全民义务教育背景下,一方面使每个人都能接受系统的中小学教育,另一方面也使每个人具有针对性地接受相应的中小学教育,相应不仅指相应于个人实际,也指相应于社会需要。因为基础教育(国民学校)之后,就对学生进行分流,一部分转向实用性(一般中学),一部分转向研究性(高级中学)。这种分流一方面顺应了学生的个人条件,另一方面也顺应了多少年来被印证的社会需求:实用性和研究性人才各分秋色。再后的高等教育主要是为那些高级中学毕业生准备的,而一般中学的学生毕业后便直接进入职业生涯,那些滞留在国民学校而无法升入高一级中学的人则在毕业后经过一些专门的职业培训而进入职业生活。这样的体制清楚地将人分成三部分:(1)国民学校学历。通过学习一些简单的职业技能后直接工作。(2)一般中学学历。具备了一些专门的实用性知识,直接进入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岗位,如一般公务员、技术人员等。(3)高级中学学历。通过此后的大学教育进入社会中具有挑战性的领导和高级白领岗位。这样的学校教育支撑起了战后德国前十几年经济的飞速发展。

20世纪60年代中,战后德国经过第一轮的快速发展后,社会又向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白领和高级人才的知识水准要提高,蓝领人员的文化和知识素质也要提高。于是,出现了教育改革。将最初的基础教育学制缩短,由8年改为4年,将传统国民学校改称小学(Grundschule);将原来国民学校的高年级部分改成基础中学(Hauptschule),传授职业生活中一些必不可少的基础性知识。原来的一般中学和高级中学名称与性质不变,只是学制因前期学业的缩短而相应延长。这样,小孩从6岁开始念小学,学制4年,9-10岁开始分别进入三种不同的中学。新设立的基础中学时间最短,为4年,一般中学6年,高级中学9年。前二者在毕业后或是经职业学校或是经专业学校培训后直接开始职业生涯,而高级中学毕业生大多念过大学后再工作。

20世纪60年代的这个中小学体制改革,虽然在观念上还是承续了传统应用与研究适时分流的理念,但在操作上进一步细化,而且加大了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力度。原来,那些无法升入高一级中学去的学生留在国民学校进入高年级。现在,这些人可以进入基础中学。区别在于前者依然停留于初级通识阶段,后者让这些人提早进入职业准备阶段,使他们在进入职业技能培训前可以学一些职业所需的基础性知识。而一般中学的时间延长同样使不念大学而直接工作的人能够多学一些书本知识。高级中学的学习时间同样延长,当然也是在提升高级人才的质量。20世纪60年代的中小学体制改革,通过缩短小学就学时间而延长中学阶段的学习,更是说明了对中学教育的重视,而中学教育是与以后职业生活贴得最近的教育。因此可以说,战后德国60年代的教育改革使中小学教育更加贴近现实,更加实用。而且,这种贴近并不是整个地颠覆传统,而是在吸取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将传统中的宝贵因素更加细化和放大,那就是使实用性和研究性人才都更加专业化。20世纪60年代开始,德国高等教育的扩张性发展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社会对教育的重视。 教育的变化从一个角度映现了社会的变化,即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增大和增强,不仅在应用性领域如此,在高级的开发性领域同样如此。与此对应,接受教育者的分布结构在战后德国也相应发生着变化,这个变化从更细化的量角度展现了战后德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二、教育参与结构的变化

中小学教育的多样化给学生适时的专业性分流提供了可能,正是这样的学校体制使得战后德国的人口结构从教育的参与结构角度就得到了体现,而且。社会变化从这个参与结构的变化中也能窥见一斑。总体而言,最初当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还处于较低阶段的时候,能够进入高一级学校念书的人还不算多,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进入高一级学校的人数不断增多。但是,这个增多并不是单向性地绝对往更高一级递增,而是二极性地往实用和研究两个方向同时递增。

战后德国最初几年里,教育资源和水平相对薄弱,再加上社会正需要相当一部分简单劳动力。这就使得当时进入高一级学校念书的人只占少数,大部分人念完最基本的国民学校后经过一段专门职业培训就直接工作了。据战后德国人口教育专家汉森(R.Hansen)和罗尔夫(H.-G.Rolff)的统计,1952年时进入一般中学和高级中学念书的人还不到上学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而近五分之四的人只上了国民学校。如将这样的数据与新世纪的相关数据放在一起比较,就能清楚地看出当时德国教育水准的低下和人口文化素质的构成(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战后初期1952年时,原西德绝大部分人只接受了最基本的国民教育,相当于我们的小学和初中。而进入高级中学的人只有13%,以此类推,进入大学的充其量也是这个数字。此间值得关注的是,进人史上一直被看重的一般中学的人也只有6%。这表明:战后初期的德国,绝大部分人只接受了最起码的国民教育便匆匆进入职业生涯。与快进入新世纪的1999年情形相比,当时人口所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下。到了1999年时,不仅有超过五分之二的人进入高级中学,进而升人大学学习,而且还有绝对超过一半以上的人进入了培养应用性人才的中学学习。如此巨大的差异固然直接与当时的教育资源相关。但更深层地来自当时社会的需求。战后德国,百废待兴。当时对一般劳动力的需求远远超过对高文化素质人员的需求。但那是战后重建的紧迫状态所致,经过20世纪50年代的快速发展后,这种局面很快得到改变。到了60年代初,德国经济和社会已经从零起点快速回复到了一定的高度,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相应提高。表2展示,到了1960年,进入高一级学校念书的人普遍增多,进入一般中学念书的学生较之于1952年近乎翻了一倍,加上70%的基础中学学生,这两个数据充分表明:社会对高素质蓝领工人的需求明显提高。但那时对高级人才的需求还没有明显表现起来。较之1952年才增加了2个百分点,较之2000年低了25个百分点。这表明:1960年时的西德尚处于工业社会的中期。较之于10年前的初期。对从业人员的文化要求虽有提高。但还处于中级阶段,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因此进入高中和念大学的人数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可是,60年代从业人员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又造就了新一轮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而从70年代起,使德国社会朝着更新一轮的持续发展前行。这一点同样可以从1970年以后教育参与结构的变化中见出(表3)。

从表3可以清楚地看出,1970年起德国教育参与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持续变化:首先,培养社会中层,即高级蓝领和一般白领的基础中学和一般中学的人数从1970年起基本稳定在60%~70%之间,但其内部呈现出一个结构变化的趋势,即培养一般白领的一般中学的毕业生呈持续上升趋势,到了2000年达到总人数的40%;而培养高级蓝领的基础中学毕业生则相反,呈持续下降趋势,到了2000年下降到24%,一个是上升了一倍。一个是下降了一半。这表明,70年代开始德国社会不仅出现了占社会绝大多数人口的中间阶层,而且这些中间阶层的文化素质在不断提高,以致达到了其中一般白领占主导地位的程度。其次,培养高级人才的高级中学毕业生人数在持续走高,从1970年到2000年恰好翻了一倍。这表明,战后德国从70年代开始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大,念大学的人数也在相应增多。这应该是社会开始转向服务业或第三产业的一个征兆。最后,那些位于社会底层,连基础中学都没有毕业的人从70年代开始继续下降,但到了80年代后,数量趋于稳定。基本维持在10%左右。从这个教育参与结构的变化数据可以看出,1970年起德国社会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巨大变化。70年代开始,全民所受教育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上高一级中学的学生数在持续走高,即从基础中学到一般中学,再到高级中学。这个变化不仅显示了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也彰显出了社会结构中高层和中层人员的数量在增大,尤其是中层,因为拥有基础中学学历的人数在减少,而一般中学和高级中学的毕业生则成倍地增长。还有,这些中层人数基本稳定在总人数的60%~70%也表明,他们成了社会的中坚力量。

以上这个教育参与结构变化中值得关注的是,上高级中学的人数虽同等地快速增长,但同比而言并没有增长得很高。这意味着新千年时德国进入高校念大学的人与60年代末70年代初比虽成倍地增长,但与同期的西方其他国家相比,不仅没有增长到很高,而且还几乎处于末位。从表4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2001年时西方国家同龄人中上大学的百分比最高的达75.8%,而德国只有32.4%,比处于末位的捷克只高出2.4个百分点。

而且,有关数据显示,战后德国从两德统一开始,不仅高级中学毕业获得大学入学资格人数占同龄人的百分比,而且进入高校注册和大学毕业人数占同龄人的百分比,几乎都处于停滞状态,迄今不再有明显的增长。这清楚地表明:战后德国的高等教育尽管与西方其他国家一样有着持续的增长,但一直被控制在特定框架内,尤其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之后开始停止增长。这样,其培养社会杰出人才的功能就一直没有突破,即一直没有转向大众化。另一方面。从社会需求角度看,就业人口中约三分之一的人已经基本满足了社会对精英的需求。新世纪以来,德国已经开始出现高校毕业生的失业率。这一方面说明,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已基本趋于饱和:另一方面也表明,战后德国的高校始终坚守着培养社会精英的框架,没有盲目地进行扩充。 三、教育参与结构中映现的社会阶层结构

就像德国教育从一开始就明确了不同学校培养不同人才一样,战后德国教育参与结构的变化也基本展示了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一般而言,小学是全体国民都上的学校,还显不出社会阶层的差异,中学开始,差异渐渐显现。最明显的差异是基础中学、一般中学与高级中学之间。前二者培养的是应用性人才,后者是培养进入重要岗位的创造性人才。当然,在具体职业上不会因此出现绝对的区分,每种职业都能找到这两种学校的毕业生。但是,相对而言,高级中学的毕业生大多集中于对文化知识要求比较高的职业,如领导和技术岗位,而基础中学和一般中学的毕业生则大多集中于对文化知识要求不太高的职业,如工人和一般职员。而且战后德国的社会发展,将这一职业和阶层结构越来越明显地展现了出来。德国学者希梅尔一奈曼斯(Bernhard Schimpl-Neimanns)曾对1950-1989年间西德教育参与和社会阶层之关系的演变作了历史研究。从他的研究结果(表5)可以看到:(1)一般中学毕业生大多集中在一般工人、专业工人、农民、一般职员/公务员这样的职业中。这些职业中,一般中学毕业生在战后德国自始至终居绝对主导地位。(2)高级中学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专业性职员/公务员、领导性职员/公务员和业主/自主经营性农民这样的职业群体中,尤其在领导性职员/公务员这样的职业中,高级中学毕业生在战后德国自始至终居绝对主导地位。(3)历史变化显示:属于社会中上层的重要岗位越来越被高级中学毕业生占据,而属于社会中下层的简单岗位则越来越成为一般中学毕业生的天地。就前者而言,专业性职员/公务员和业主/自主经营性农民这两类职业群体本来是一般中学毕业生略占主导地位,后来却倒过来变成了由高级中学毕业生所主导;就后者而言,工人、农民和一般职员/公务员这样的职业群体在战后德国不仅始终由一般中学毕业生所主导,而且这些职业中一般中学毕业生的比重在渐渐提高。(4)所述变化明显出现在20世纪60~70年代,那是战后德国经历了约20年经济飞速发展后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年代。因此,教育参与结构的变化清楚地体现在了社会阶层的变化中。(5)未工作人员数据的变化表明,高级中学毕业生具有着更强的职业生存力,因为未工作不仅包含失业,也包含因种种原因而做家庭主妇的人员。战后德国这样的人群中,一般中学毕业生自始至终占明显多数。

希梅尔一奈曼斯的研究表明,战后德国清清楚楚是一个由文化知识(学历)支撑起的知识社会。一个人读书越多,学历越高,就越能进入社会上层。而且,这样的情形甚至具体到每层学历中都有清晰的体现,如基础中学和一般中学毕业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也明显有这样的区别。甚至极个别州将二者合并的综合中学毕业生也明显有所不同。对此,德国学者鲍美尔特(J.Baumert)和徐梅尔(G.Schamer)有过很具体的研究,他们对2000年时德国存在的五种中学毕业生在各职业层面的情况进行了对比。按照他们的研究结果(表6),基础中学毕业生与较高一级的一般中学毕业生在职业生涯中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在社会较高层面的职业中,如所有职员和业主,一般中学毕业生所占份额全部超过基础中学的毕业生,而且层次越高,区别越大。在高级和中级职员中。一般中学毕业生所占份额要超过基础中学毕业生一倍以上。即便在工人群体中,一般中学毕业生也大多在专业工人岗位,而基础中学毕业生则在一般工人岗位。鲍美尔特和徐梅尔的研究数据告述我们,当今德国的阶层分布清晰地与所受教育程度相关。读什么样的学校,拥有什么样的学历,就基本决定了一个人以后的社会阶层和地位。部分州将基础中学和一般中学合并的综合中学由于在全德国基本没有被看好,因此,毕业生也主要集中在较低层面的职业群体中。

可见,战后德国社会中教育的参与结构较清晰地映现了社会阶层结构的状态。有意思的是,这种教育和阶层的紧密对应在德国还较明显地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而且在战后的几十年里这种影响还出现略微变化,尤其是60年代后。据有关统计,由于教育的发展,德国1969-2000年间所有阶层家庭子女上大学的比例都在提高,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公务员家庭子女。最慢的是工人家庭子女。而职员家庭子女在总体增长中还出现了部分时段的回落。具体见表7。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60年代末时,子女上大学的家庭比依次是公务员、职员、业主和工人。但两德统一后,即1990年起,职员家庭上大学的比例开始渐渐被业主家庭超越,到了2000年,业主家庭子女上大学的比重明显超过职员家庭。这或许与统一后东部地区大量业主出现后对高等教育的看重有关。无论如何,该统计清楚地告述我们,工人家庭子女上大学的比例始终处于极低位,而且同比而言,增长明显缓慢;公务员、职员、业主家庭子女的上大学份额始终处于高位。这又从另一个角度表明:教育决定阶层。

四、最后的结论

就教育体制来说,战后德国的教育站在悠久的传统基础上,在中学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按照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将人分成实际应用型和研究开发型两类,而且在规模控制上一直注意将大多数人引向实际应用型,研究开发型基本控制在全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这就是战后德国中学分类的要旨所在。进一步看,由于指向研究开发型人才的高级中学规模得到控制,高等教育的规模也很好地驻足于培养高级人才的框架内。这不单纯是量方面的控制,同时也更是质方面的保障。由于量的扩充经由中学教育的分流得到控制,高等教育的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保障,这样的体制就让真正有条件,而且自身又有动力的中学生进入高校,而不是通过一次考试(高考)。

就社会需求和人口状况来说,这样的体制显然更具有针对性,针对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大量需要和对创造性人才的高质量要求。参照其他西方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情况,应用性人才固然也可以由高校来培养,撇开由此促成高校规模空前扩张暂且不说,这样势必造成教学资源的多重浪费,其一。中学时期的基础教育时间会由此延长,因为分流被延迟到了后来的职业生涯;其二,社会大部分应用岗位还是属于操作型的,高等教育的培养显得多余;其三,实际就业年龄延长。战后德国教育体制在中学时期就将大部分人引向应用性领域,这不仅切合了社会的实际需要,而且也应合着人口的实际状况,因为在任何时期,那些创造性人才总是属于社会人员中的少数。正是由于教育与需求和人口状况的切合。才使得教育参与结构与社会阶层结构之间有着如此密切的吻合。可以说,世界上很少有国家像德国那样,可以从教育参与结构中如此吻合地看出社会阶层结构。

因此,战后德国的社会变化很大程度上可以从教育参与状况的变化中看出。20世纪60年代,德国教育改革中之所以将原来小学的高年级部分划出来,设立中学中最低的基础中学,就是由于社会发展使然。60年代的德国经历了经济快速复苏后,产业领域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已经开始不太满足于一般的操作人员,而是需要大量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应用性人才,那就是一般中学的培养目标。但原来由于义务教育的缘故,所有进不了高级中学的人都会滞留于一般中学,这就会使一般中学学生过多,而且学生之间有差异。设立了基础中学后,就使属于社会大部分人中的那些相对只适合于操作性工作的人分流了出去,保证了一般中学的质量。事实上,自60年代出现了基础中学后,一般中学的人数同比而言有了持续快速的增长,进而成为三类中学中就学人数最多的学校。这与德国60年代以后开始渐渐出现的大量中间阶层形成紧密呼应,也就是说,基础中学毕业生一般进入社会下层,一般中学毕业生进入中层,而高级中学毕业生则进入中上层。战后德国由于教育与需求和人口状况的紧密对应,才一直兑现着教育决定命运的说法,才一直可以从教育结构中看出社会结构及其变化。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从社会生活与哲学观念的变化看“审丑”意识的形成
发布时间:2013-12-18
从社会生活与哲学观念的变化看“审丑”意识的形成巡视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艺术,我们不得不惊悸于这样的现象:就内容来看,现代艺术几乎成了“丑”的展览馆。就形式看,现代艺术也几乎成了“丑”的试验场。然而,人们对现代艺术“审丑”的......
试论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社会化
发布时间:2022-11-16
摘 要:职业学校德育社会化,是新时期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趋势。职业学校通过与政府、企业、社区、家庭、媒体等进行合作和沟通,使学生走出学校、社会走进学校,实现德育教育方式和效果的最优化,在教育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从融入社区的素质教育看社会教育对高职学生的促进作用
发布时间:2017-08-19
社会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它是一种活的教育,它的深刻性、丰富性、独立性、形象性远非学校教育可比。良好的社会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社区作为社会的单元细胞,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高职院校应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发社区德育资源,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立体开放的社区教育管.........
65年:从装备变化看中国空军
发布时间:2023-01-22
相对于陆军而言,空军对于武器装备的依赖程度更高。在陆上作战,如果战法得当,即便是武器装备非常落后的一方,也能在局部战场上获取主动。朝鲜战争就是个例子,和联合国军相比,中国志愿军在装备性能上绝对处于下风,但这并没能成为......
从出口退税率调整看 中国外贸战略的变化(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08
【论文摘要】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采取“重出轻进”的战略,导致外贸“高出低进”。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外贸政策实施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实施效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我国从调整出口退税率的举动入手,通......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文化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3-03-27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文化的变迁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文化的变迁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文化的变迁 更多精品 资源 来自 教 育 网 我发现,在我还不知道“后现代”具体是什么意思的时候,我自己和周围的很多人其实已经在用......
从国际文化发展战略看中国文化安全
发布时间:2023-05-19
从国际文化发展战略看中国文化安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冷战后,文化的功能急剧膨胀,世界各国对自身的文化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从世情和自己的国情出发,提出自己的文化发展战略,对其加以研究,有助于我们自身的文化建设,推动我国......
剧变后东欧国家改建社会党与社会党国际的关系演变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9
【摘 要】剧变后到现在,东欧国家改建社会党和社会党国际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冷到热再由热到冷的发展历程。剧变初,东欧国家改建社会党利用社会党国际的影响力来提升自己的形象,社会党国际也积极向东欧地区扩展。后期在入盟等一系列问......
国内社会矛盾变化与不变
发布时间:2013-12-19
国内社会矛盾变化与不变 国内社会矛盾变化与不变 国内社会矛盾变化与不变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从西学东渐看天津近代教育演变
发布时间:2022-12-18
[摘 要]首先简要介绍西学东渐出现之前天津的教育状况,然后重点介绍西学东渐出现之后,在其影响下天津教育的发展与变化,在这里又针对西学东渐的四个时期―明末清初时期、洋务运动时期、维新运动与清末“新政”时期、国民革命时期,逐......
从道德经第六十四章看我国政府职能转变
发布时间:2023-03-14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写到,“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其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
谈论道德社会化教育环境的优化与再造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道德社会化 教育环境 优化与再造 [论文摘要]一个人要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必然要完成一个社会化过程,而其中道德社会化是社会化的核心内容。本文深入剖析当前道德社会化教育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优化与再造道德......
我从海尔看本土化战略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 关键词] 本土化 [论文摘要]我国的全面对外开放战略和加入WTO把我国 企业 推向了国际舞台。越来越多的本国企业将加入跨国企业的行列。但是要进入国际市场不仅要有全球思维,还要有当地行动,即结合企业所处的具体环境,......
二战后澳大利亚教师教育政策的变革
发布时间:2016-06-21
摘要:二战后,澳大利亚教师教育政策在不同的政治经济背景下体现出不同的特点,联邦和州政府对教师教育机构、模式和内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同时,澳大利亚的教师教育实践,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课程还是模式,雇佣制度还是认证机......
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二战历史教育的变革
发布时间:2023-06-02
摘要:受冷战形势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的联邦德国二战历史教育偏离了历史事实,德国大众试图逃避历史罪责。阿多诺不满于战后德国社会的大众文化,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表以“奥斯维辛之后的教育”为代表的系列电台演说。他批判德国大......
从钱币的词源和演变看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3-17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钱币相关的汉字,无不与钱币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一、钱币词源和演变 (一)贝币时代 中国原始氏族时期,需要货币作为交换介质,发展的最高形态是海贝。《说文解字》里解释道:......
从变革看中国画的当代性
发布时间:2022-08-20
今天谈到当代艺术,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然而却容易闯进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有抽象的、观念的、行为的和装置的艺术才称得上当代艺术。而具象的、写实的艺术就被认为是落伍的、过时的东西;尤其是中国画更被拒于当代艺术门槛之外。我们......
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德育教育
发布时间:2022-10-15
"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 德育 素质 [论文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伟大实践。德育教育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
变化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学
发布时间:2022-11-27
变化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学 一种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仅拥有一段时间历程的记录,同时还拥有一段变迁形态的痕迹。虽然作为一门近代才兴起的社会学,它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也只能算是刚刚登场,但这并不代表这门学科没有变化,没有发展,......
从翻译的角度看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
发布时间:2023-06-29
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指通过发展文化传播、文化贸易促使中国的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在获取文化产品出口和投资收益的同时,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中国文明曾对世界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
浅析二战后日本的社会保障文化理念
发布时间:2022-09-29
1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作为一种共同的认识,一般把社会保障理解为国家给予国民以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其制度是社会保障与公共救助。[1]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审议会于1950年10月16日向国会提出了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提案,对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了如下定义:社会保障就是对疾病、负伤、生育、残障、死亡、失业、子女多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贫困,从保险以至国家直接负担方面提供经济上的保障;对陷入生活困境者,通过国家救助,.........
从“色、德之争”看德治
发布时间:2022-12-23
摘要:由孔子“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一言引发出对“好德”并非具有浅显的普遍性的结论,进而引出德治可能与否和可取与否的探讨,并证明德治是可能而不可取的。德治的理想性与非固定性注定了唯有与法治结合,德治才有继续存在的空间......
从Infor 看ERP之变
发布时间:2022-09-27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以及云计算全面融入企业,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正在逐渐老化;2016年,ERP将成为企业‘遗留’软件。”这是ERP概念缔造者Gartner的观点,也呼应了业界“传统ERP将死”的声音。 变迁 的确,时代变了......
音乐功能研究:从社会规范和道德社会化的视角考察
发布时间:2023-02-27
乐者,通于伦理者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礼记乐记篇》)在古人看来音乐和伦理道德是互通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道德伦理所达到的水平,所以古代帝王用乐来教化民众以分辨善恶而利统治;而且音乐可以作为对道德品格......
从学科名称的演变看中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30
视觉传达设计是历史比较悠久的设计专业之一,国内某些高等院校早在图案教育期间就下设过商业美术专业,这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雏形。建国后,在工艺美术教育时期,将商业美术改名为装潢美术。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工艺美术向艺术设计......
试论从国外职业教育立法看我国职业教育法制化建设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字:职业教育立法 国外 措施 论文摘 要:我国《职业教育法》实施已有十四年之久,自其颁布实施之日起,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和保障作用,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
关于从《变形金刚》看汽车营销战略的创新
发布时间:2023-07-22
今年暑期如果说什么最热的话,恐怕还不是炎炎夏日,而是热遍全球的美国电影大片《变形金刚》。据统计,在开始放映后短短一周的时间里,这部片子就收回了1.45亿美元的巨额投资成本。我们在惊叹片中令人眼花缭乱的机械变形外,更感慨......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国产电影的档期选择
发布时间:2022-11-03
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于电影档期,国产电影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明晰和清楚的概念,甚至压根就没有意识到档期对电影销售的重要作用。很长一段时间里,什么时间电影的制作生产完成了,各种手续完备了,也就开始发行上映了。如果非要说最初......
论德育变革的社会背景及现代价值立场
发布时间:2022-12-09
" [论文关键词]德育 社会背景 现代价值 [论文摘要]在社会实践演化的基础上,现代社会中德育价值结构以及价值观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无疑给当代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认为,现代德育必须在建构个人价值本位的基础上,......
国家战略调整与矿区经济社会变迁
发布时间:2016-01-22
内容提要:乌蒙山矿区经济社会变迁肇始于国家战略调整下的“三线”建设。国家重化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打破经济社会的稳-态结构,体制病理、制度缺陷不断强化产业刚性与资源“路径依赖”,大工业扰动与利益分配不均加速矿区衰变发生。50年......
从中国院士制度的变迁看国共两党的文化理念
发布时间:2023-04-27
" 一、1948年中央研究院人文组院士的产生 二、1955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的产生 三、“学部”的功能 四、从生物学家胡先蚨的遭遇看政治对自然科学的干扰 1949年以后中共和知识分子(特别是人文知识分子)的紧张关系始终存在......
《焦点访谈》--社会变革后中国新闻传播的适应性转变
发布时间:2013-12-17
《焦点访谈》--社会变革后中国新闻传播的适应性转变 《焦点访谈》--社会变革后中国新闻传播的适应性转变 《焦点访谈》--社会变革后中国新闻传播的适应性转变 作者:王丹学校:北京广播学院年级:96级院系......
试论大学生德育社会化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2-16
" 论文摘要:社会是一本无字教科书,是人生的大熔炉,社会中的任何事物都会潜移默化地在大学生心中打下深刻烙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既是民族延续及国家发展的需要,又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从这样的意义上说,社会是......
从《教育漫话》看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的缺失
发布时间:2023-06-06
[摘 要]《教育漫话》是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的代表作,在此书中,他提出了针对儿童成才的健康教育、道德教育、学问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对后世教育发展有深远影响。我国的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儿童的诸多素质不达标,......
浅论从高校知识女性发展的困惑看社会性别教育策略
发布时间:2023-01-31
" 论文关健词:女性 社会性别 女性主义 教育 策略 论文摘要:文章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探讨了高校知识女性群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发展所遇到主要问题,指出我国传统教育体制中存在的明显弊端—各级各类教育中社会性别教育的......
《焦点访谈》--社会变革后中国新闻传播的适应性转变
发布时间:2022-11-14
内容摘要:社会变革的发展使中国新闻传播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近年来,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监督类批评性节目不断涌现便是适应社会变革的发展而产生的。 在对《焦点访谈》现象进行研究时,发现《焦点访谈》是中国新闻传播模式等随着......
从社会学视角看“文明冲突论”
发布时间:2022-12-27
Abstract : This essay argues that Huntington’s conception of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eo-conservative trend in the US , the ideological background of current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Ac......
从青年亚文化看文化动员模式的变化
发布时间:2022-11-21
1.今天的东亚发生的现象 近年来日中韩三国政府的关系非常紧张。2012年日本政府决定把钓鱼岛(尖阁列岛)国有化以来,中日两国政府关系恶化,一直以来连首脑会议都开不了。日韩两国政府也围绕独岛(竹岛)和慰安妇等问题关系恶化,同......
浅析德国职业教育与后现代教育观
发布时间:2023-01-22
" [论文摘要]后现代的教育理念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现代教育观偏重狭隘的知识技能传授及专业技能的纠偏。教育观念的变化必将对教育行为产生更深远的影响。文章就后现代教育理念及课程观,在对德国职业教育方法论研究与教学行为观察基础上,......
从文学角度看博洛尼亚进程的社会文化维度
发布时间:2022-07-21
2005年4月巴罗佐在日内瓦大学发表演讲时说,目前在欧盟就读的区域外大学生的数量远远低于美国。在欧盟成员国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只占劳动力人口的21%,远低于美国的38%和加拿大的43%,也不如日、韩。他强调,如果不能吸引足够......
从以德治校看增强高校德育实效的着力点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 以德治校 高校德育 着力点 [论文摘要] 通过对以德治校重要性的认识,阐述以德治校背景下增强高校德育实效须着力关注的几个问题。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
从法学教师的困惑看我国的法学教育
发布时间:2023-04-24
" 摘 要:我国当代法学教育是高等教育和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法律人才的重任。但是,目前我国当代法学教育存在诸多困境。针对这种困境,本文写作的动机就是提出法学教师们的主要困惑,进而提出几点解决问......
中学德育教育的几点看法
发布时间:2023-06-30
德育教育是中学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德育为五大教育之首,也对学校教育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结合我校德育教育工作......
从新准则看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理论的变化
发布时间:2023-06-15
从新准则看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理论的变化 从新准则看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理论的变化 从新准则看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理论的变化 精 品 源自中 考备 战 【摘要】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已基本完成,它的颁布、执行对会计的......
《焦点访谈》--社会变革后中国新闻传播的适应性转变(1)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摘要:社会变革的发展使中国新闻传播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近年来,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监督类批评性节目不断涌现便是适应社会变革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对《焦点访谈》现象进行研究时,发现《焦点访谈》是中国新闻传播模式等随着社会......
从社会文化理论到语言社会化理论
发布时间:2022-12-18
[摘要]社会文化理论和语言社会化理论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两个二语习得流派,前者着眼于社会心理的互动与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后者则把语言、文化和社会行为的学习看作三位一体的连续性过程。这两种理论流派相辅相成。反映了当下二语习得......
简论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社会化
发布时间:2023-04-18
" 论文关键词:社会转型时期;道德规范;道德社会化 论文摘要:社会转型时期,道德领域发生诸多变化,如新旧道德观念交错并存,道德标准和评价的多样化,道德取向功利化等。道德领域的新变化,势必会影响个体的道德社会化,加大个体......
从社会语言学看网络用语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6-09-18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含义网络用语的特点和网络用语的发展三方面,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网络用语进行研究和讨论。 一、社会语言学的含义 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分支,是探讨语言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领域包括语言与......
从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性立法变迁看我国的环境保护
发布时间:2016-09-14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是以,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来解决当前气候变化问题业也成为全球共识。然而,制定(订)一份什么样的气候变化法,才是科学......
试论我国“被就业”现象背后的教育社会性缺失
发布时间:2023-06-17
" 论文摘要:大学毕业生“被就业”现象的出现,除了受高校专业设置滞后及国内外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教育的社会性缺失。如果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或所学专业滞后于社会行业,而这些情况都可以通过后天进行弥......
从佛教中国化看少林寺的现代性
发布时间:2014-01-17
[摘 要]佛教传人中国后,为和中国文化环境相适应,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一步步实现了中国化。今天少林寺的发展变化不仅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也是对人间佛教理论的积极实践,更是对中国现代社会的适应性变化。 [关键词]少林寺中国化 人......
试论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发布时间:2022-12-05
" 论文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凸显,使传统的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对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我们必须在立足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现状,从大学生自身特点出发,探求有效的对策。 ......
从新准则看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理论的变化(1)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已基本完成,它的颁布、执行对会计的理论及实务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旨在结合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分析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的理论定位及采用新理论所带来的系列变化。 【关......
从国外私立教育的模式看我国民办教育体制的确立
发布时间:2023-05-09
" 近十余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急剧变革,教育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原先由政府包揽一切的办学格局被打破,各类民办学校得到迅猛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1993年底,全国已有民办幼儿园16990所,民办小学403......
从《卡尔威特的教育》看家庭教育
发布时间:2023-04-23
摘 要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详细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老卡尔......
从科索沃危机看美国世界战略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科索沃危机”绝不是一个局部地区的孤立事件,它和其他一些正在发生的国际事件一起,急剧改变整个国际政治的重心与大局所在。北约在冷战之后不但继续存在而且不断扩张,一方面是西欧强国对俄罗斯的安全焦虑并未缓解,另一方面......
贤德妞.革命妞.精品妞——漫话文明社会的中国妇女变化史
发布时间:2023-02-10
这本是一幅漫画的主题,却被我弄成一篇文章,所以只能算是一篇“漫话”。 这一“漫”,便取了许多巧。一来,主题鲜明,容易获得振聋发聩或哗众取宠的效果。二来,允许夸张,可以论其一点不计其余而无须面面俱到。三来,不求精确,只要抓......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教育甄审
发布时间:2022-08-27
一、战后国民政府教育复员的背景 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国民政府立即对收复区展开了接收和复员工作,教育复员是其中之一。8月18日,教育部将收复区分为东北、台湾、平津、广州、沪杭、京苏、武汉七区,各区设教育部特派员办事......
浅谈从金融危机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发布时间:2022-12-30
"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利弊比较 论文摘要: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弊端。中国在这场危机中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由于我们选择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中央,国......
试析教育改革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2-24
" 论文摘要:教育改革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不是一种单向线形的关系,而表现为一种双向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教育改革对社会变迁具有功能性作用,另一方面社会变迁对教育改革具有决定性影响。这种双向作用体现在经济变迁、政治变迁、文化变迁三......
社会变迁视野下的教育改革走向
发布时间:2023-03-21
摘 要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社会变迁与教育改革的关系,分析了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变迁对教育改革的影响,提出了我国教育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变迁下的走向,以应对社会现代化背景下的挑战。 关键词 社会变迁 教育改革 影......
试析从教育基本规律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主动服务社会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主动服务”社会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外部关系规律的一个重要表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着急需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和自身办学实力亟待提高的双重压力。在主动服务社会中提升办学实力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现实选择和......
试析从检察视角看社会管理创新
发布时间:2023-05-24
" 论文摘要:现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对社会管理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察职能监督性、服务性、指引性和延展性特征与社会管理创新所追求的公平正义、社会和谐有序等价值目的深刻契合。检察机关应当抓住这一历史契机,沿着理念转变......
从职业教育看中国动画音效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2-12-03
从职业教育看中国动画音效的发展 动画音效是动画中一切语言、音乐及音响的总称,作为动画艺术的必要元素,它是和其他动画元素一样需进行艺术创作,并需与其他要素互动发展,通过对其的设计与制作,更好的表现动画作品主题,抒发故事人......
从食品安全看加强企业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3-02-26
从食品安全看加强企业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食品安全问题由于与人们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来看,食品安全......
网络信息化变革与社会变迁对医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启发
发布时间:2015-08-04
摘 要 网络信息化变革与社会变迁对医学生的影响包括信息爆炸时代的认知冲突,高概念时代的到来,外来文化的冲击,经济发展导致的阶层分化及人力资本向人才资本的转变。对医学高等教育首先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其次要建立大......
从跨文化视角看品牌名称背后的文化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28
[摘要]如今已是全球化的新时代,人们的跨文化意识愈来愈强烈。本文将从跨文化视角解析品牌名称中所蕴藏的文化观及地域文化,并且结合品牌案例进行具体分析,以期探讨品牌名称之后的文化意义。[关键词]跨文化;品牌名称;文化意义[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7-0193-02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7-090[本.........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
发布时间:2023-05-09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教育一、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由于小学教育都是针对儿童的思想道德进行教育的一种活动,这一时期的教育,是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能够帮助他们初步形成善恶美丑的价值取向以及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小学德育教育在学校的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小学德育能够保证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且他们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阶段,也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网络信息化变革与社会变迁对医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启发
发布时间:2023-01-24
一、网络信息化变革与社会变迁的特点 (一)信息爆炸时代的认知冲突 随着互联网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当今时代的信息量呈几何倍数增长,面对极度膨胀的信息量,人们的认知系统被动的承受过剩信息的负荷。信息爆炸最重要的体现在以下四个......
从大学生政治参与看高校德育发展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政治参与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维持社会政治稳定和政治延续性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对高校德育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参与;高校德育 所谓政治参与,是指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以合法的或非合......
杨群代表:从地球演变历史看今日环境变化
发布时间:2015-09-09
持续的雾霾天气,引起了两会代表和委员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杨群代表关注环境问题的角度与其他代表不太一样。 杨群代表多年从事古生物学研究,他认为人类是个很特殊的生物,气候变化、生物多样......
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看文成公主对吐蕃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2-19
摘要: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联姻,标志着唐蕃政治关系迈出了友好亲善的历史性一步。自文成公主入藏后,吐蕃就与唐朝结成甥舅关系,双方在文成公主在世时从未发生过失和。不仅如此,文成公主还凭借陪嫁物及自身丰富儒学、佛学及天文历......
从中日海军战略定位看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必然性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要:一百多年前那场决定东亚格局近半个多世纪的海战,中国北洋海军为何会输给日本联合舰队,迄今为止众说纷纭,本文从战略定位的角度出发,阐述北洋海军失利的重要因素,以此表明当代中国呼唤‘蓝海’海军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日......
从律令制的演变看唐宋间的变革
发布时间:2014-01-17
前 言 律令与礼刑关系的研究,在《中国法制史》专书中多少都会触及,但是一般只由律或刑或法的角度入手,较少注意到「令」的问题,更遑论律与「令」,或律令与礼刑的关系。[1] 笔者以为从中国法制史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时,宜格外注......
从不同电影对鸦片战争的解读看意识形态变迁
发布时间:2023-06-13
摘 要:不同时期的影视作品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表达方式大多不相同,有些是制作电影的人有意为之,有些是下意识的制作。根据鸦片战争这段历史在不同时期的创作的两部电影,从中可以找出电影制作时期意识形态作用于电影的一些痕迹,从而为......
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乡村社会嬗变
发布时间:2023-04-02
[提要] 城市化是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化带来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使国家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同时,城市化对延续几千年的乡土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导致传统......
从传统文化看中国园林
发布时间:2023-06-25
中国园林艺术之所以有着丰富的主题思想和含蓄的意境,原因在于中国园林美学思想的丰富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尝试从中国传统文化各教派的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禅宗思想及其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来窥探中国园林发展之一斑。......
从《孤桐》看“王安石变法”
发布时间:2023-06-16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畚逑仪佟 这是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大诗人王安石(1021―1086)的《孤桐》诗。梧桐树岿然屹立,拔地高达几百寻,接近了云霄......
中国古代社会的法与德
发布时间:2023-07-04
摘 要 在中国古代社会,法与德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了以“礼法合一”为特征的伦理法。道德规范是传统法律的载体,同时处于法律的上位。这种法德关系的形成,主要是受家族主义文化和封建君主统治的影响。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从国外的经验看我国MPA教育及其课程的设置
发布时间:2023-06-27
" 作为一个培养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管理人才的研究生教育项目,公共管理或公共事务硕士(MPA )教育是当代国外尤其是西方(美国)大学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而又充满活力的组成部分。目前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公共管理硕士(MPA)教......
从“马太效应”看教育公平
发布时间:2023-07-12
【摘 要】从古至今,教育一直备受重视。它不仅是实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基石,同时也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更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在教育层面......
从社会主义一大历史难题的破解看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发布时间:2023-07-23
" 【论文关键词】 社会主义 历史难题 破解 生命力 【论文摘要】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社会主义存在的一大历史难题。这一大历史难题终于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主......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2013年网络语言
发布时间:2016-08-25
1. 引言 自从1994年4月我国接入互联网以来,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互联网的使用者就超过一亿人,跃居成为世界上拥有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网络建设的重视,互联网普及率开始提升,网络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乌克兰危机看德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发布时间:2023-07-22
2013年11月底以来,乌克兰危机不断发酵,此次危机虽然为当前默克尔领导下的大联合政府推行积极有为的外交政策开启了有利的“时机之窗”,但它也是这一政策能否取得成功的“试金石”。文章首先分三个阶段梳理了德国在危机应对中的表现,指出德国在此次危机中积极斡旋,甚至扮演了某种领导角色。其后,分析了德国外交在乌克兰危机应对中得以积极有为的国际双边关系层面、欧盟层面以及德国国内层面的影响因素,最后指出了德国外.........
论二战后英国国有化运动
发布时间:2023-04-14
论文关键词 国有化 共识 英国病 论文摘要 二战后,英国工党政府先后掀起两次国有化高潮。战后国有化运动是英国工党“主义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国二战后形成的“共识政治”的产物。国有化加重了“英国病”,造成停滞、通货膨胀和......
从道德与法律关系谈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构建
发布时间:2023-03-10
摘 要 德治和法治是中华法律体系两大基本社会规范和法律体系两大重要构成部分,在社会的发展管理中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在社会转型期,法律和道德的和谐统一是其顺利进行并成功的重要保障,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社会转型期......
发挥《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插图的教育功能
发布时间:2023-04-06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中伴有大量插图,这些插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同时也为教师的讲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已成为教材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者应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从生动的图画中领悟教材内......
从会计电算化看企业信息化管理
发布时间:2016-10-24
企业信息的处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能够对于信息进行高效率以及高质量的处理。由于其优势所以在企业的应用中比较实用,能够将企业信息处理的比较好,并且可以节省人力资源,分析的计算结果比较准确,......
从《外国名歌200首》看人音社的“人民性”
发布时间:2022-12-05
在本人有限的记忆之内,当代中国音乐史上还没有哪一本外国歌曲集能够像《外国名歌200首》那样,在中国大陆地区具有如此广泛的社会现实影响力和历史文化穿透力。关于现实影响力,唯民曾经这样说过:“音乐工作者和歌曲爱好者大概想得起......
浅论高校后勤社会化后的财务管理
发布时间:2023-06-22
【摘 要】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高等 教育 跨越式的 发展 ,高校后勤 社会 化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呈现出新的特点,也出现了一些新 问题 ,因而必须加强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切实转变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