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分析预决事实无需证明的法理基础与适用规则

分析预决事实无需证明的法理基础与适用规则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2 02:47:11
分析预决事实无需证明的法理基础与适用规则
时间:2023-01-02 02:47:11     小编:

一、预决效力规则问题: 理论基础不明、学理解释多元、审判适用不一

预决事实无需证明,通称预决效力规则,是指为生效法律文书( 包括法院裁判和仲裁裁决) 所确认的事实法院可以直接认定,无须当事人举证证明的事实认定规则,属于证据规则上的免证规则之一。预决效力规则在其他国家法律上均未见有明文规定。该规则最早出现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民事诉讼法 若干问题的意见》( 1992) ( 以下简称《适用意见》) 第75 条第( 四) 项中,然后出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法释〔2001〕33 号) ( 以下简称《证据规定》) 第9 条第1 款( 四) 、( 五) 项,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15〕5 号) 93 条第1 款第( 四) 、( 五) 项( 简称《民诉法解释》) 中。与《适用意见》不同的是,《证据规定》和《民诉法解释》增加了第2 款: 当事人有相反的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经过司法解释的反复表述,该规则已成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证据规则,并广泛适用于民事司法实践。但是,该规定始终欠缺明确的理论基础。因为最高法院在不同时期给出的官方诠释是不一样的。在针对《证据规则》第9 条的诠释中,制定者给出的理论基础是既判力。在对《民诉法解释》的诠释中,制定者给出的理论基础又变成了公文书的证明力。321在2016 年3 月出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解释( 征求意见稿) 》中,该规则又被纳入司法认知范畴。

然而,无论是用既判力、公文书证明力还是司法认知原理来解释,该规则都不能获得自洽的制度逻辑或暗含矛盾立场,或有概念偷换。如果以既判力为基础,那么既判力排除再争议的效力就不允许后诉当事人对前诉确定判决的内容再行争议,但司法解释却规定当事人可以提出相反的证据来推翻之。所谓推翻就是当事人再次争议,法院也可以做出相反的判断,显然与既判力的不可再争议直接冲突。此为立场矛盾。如果以司法认知或公文书证明力为基础,就意味着司法解释将生效裁判认定的事实视为真实,且是显然的、不证自明的事实。但是,司法解释制定者对生效裁判认定事实的可靠性显然没有如此信心。于是在制定的规则中,将生效裁判当做证明力较高的证据,预决事项被视为不能排除其他可能性、其本身的真实性有待进一步确认的事实。87从不证自明的事实到可以证伪的待证事实,已然偷换了概念。

制度基础不明致使学界认知分歧。该规则诞生之日起,关于规则的正当性问题就引发了激烈论争。反对者主要是用既判力客观范围以判决主文为限,不应扩大到作为判决理由的事实认定进行批评,或者认为是一种待定的效力,或者主张取消这个规则。支持者理由各异。有的认为是生效裁判既判力的结果;有的用新堂幸司的争点效理论来解释;有的以预决事实的真实性已经得到生效裁判的确认论证其正当性;有的将预决事项归入司法认知;有的比照公证事项、公文书证载明事实来理解;还有的认为上述所有的论证都不成立,指出这是一项具有独特内涵的制度,从诉讼上诚实信用规则、提高诉讼效率、避免矛盾判决等角度论证该规则的正当性;等等。

制度逻辑不自洽,规则本身又没有给出限定条件,给审判实务的理解适用预留了很大的解释空间。实践表明,不同法官对该规则的客体范围、主体范围、适用要件等的理解存在差异。特别是前后诉当事人不相同的情况下,预决效力规则很容易被滥用。司法实践的混乱不仅不能保证个案公平,而且对司法统一造成冲击。为消除认识分歧,让预决效力规则走出混沌状态,有学者尝试通过法解释学路径澄清理论迷雾。但是,这些学理解释的出发点并非法律或法理,而是司法解释出发型,即以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和不同法院判例中法官对司法解释的解释与适用为立论基础,试图从中提炼出一般化概念与规则来。由于作为大前提的司法解释本身含糊、不科学,加上具体个案审判法官理解适用的不一致,导致论者的解释结论陷入概念多义、认定标准多元的状态,加剧了规则的不可操作性。典型如王亚新等从司法解释的文义出发,结合一定数量判例的类型化分析,认为预决效力是从公文书较强的证明效果一直到与积极的既判力最相接近的作用等等种种不同的情形。在王亚新教授看来,预决效力属于前诉裁判对后诉的影响这个大概念中的一部分,是与既判力并列的另一种判决效力。二者的界分: 既判力是判决主文中的判断对后诉产生的影响,预判效力是判决理由中的判断对后诉的影响。预决效力的外延包括: ( 1) A 型预决效力,即在前后诉当事人与诉讼标的相同、诉讼请求不同的情形,后诉法官对前诉裁判理由中的事实判断直接加以认定; ( 2) 在前后诉当事人相同,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均不相同,前诉裁判主文认定的事实是后诉的间接性、辅助性事实时,有上述A 型预决效力;( 3) B 型预决效力,即前后诉当事人不同的情况下,只要是前诉生效裁判( 包括判决主文和判决理由) 中有记载的事实,在后诉中再次为当事人争议的,法院可以直接认定,但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这种类型的预决效力又包含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主体、客体有牵连关系( 如后诉当事人是前诉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诉讼请求不同的情形,发生类似于参加效的预决效力; 第二种是前后诉仅在客体上有牵连,且后诉当事人没有实际参加前诉的情形,前诉裁判文书可以作为证据在后诉中使用,至于证明力大小与强度则视案件具体情况可以有多种情形。且不论王亚新教授努力构建的这套能够整合多种概念的基本框架是有助于明确预决效力概念还是适得其反,就其概括的B 型第二种类型而言,所谓预决效力不过是证明力各异的证据材料之于后诉的证明价值。显然,到了这个地步预决事实已经从无需证明的事实悄然变成了在不同程度上获得证明的事实,与免证规则的本来属性渐行渐远了。

在既有研究中,这种主张预决效力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观点并非首例。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都表明,预决效力的概念不清,制度属性不明,预决事实免证规则尚缺乏明确、外化、统一的适用条件,不能避免审判实务的误解,更无法保证规则准确、划一的适用。从规则创建的角度说,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为支撑,没有足以同其他规则相区别的明确的本质属性,其作为制度的正当性是可疑的。因此,有必要再次考察该规则的法理基础,重新界定其法律属性,以从根本上解决理论与实践上的难题。

预决效力规则涉及前诉判决对后诉的影响力问题,既判力理论必然是分析的中轴线。完整准确把握既判力理论基本原理,可以站在相当的高度俯瞰预决效力这一相对微观的问题。既有研究之所以陷入迷沌,症结就在于片段化地理解运用既判力理论,或者视判决理由有无既判力的争论为暗礁,选择绕道而行另辟蹊径,不料误入歧途。本文将论证,前诉生效判决认定的事实对后诉所发生的无需证明的效力,在本质上属于既判力的不容争议性。两大法系判决制度和理论高度重合,体现了司法的内在规律。其中既判力遮断效( 大陆法系) 和争点排除效( 英美法系) 都是关于前诉裁判对争议事实的判断对后诉所应有的失权效力,堪为预决效力的法理基础。应当就二者取长补短,建构预决效力统一的生成要件,保证预决事实免证规则的可操作性。

二、预决效力理论基础辨识

1. 为什么不是司法认知

司法认知( Justice Notice) 是英美证据法上的术语,源自众所周知的事实无需证明的古老法谚。司法认知是法官应当知晓的事项,包括法官作为一般理性人,对具有正常智识的普通人都知道的事实应当知晓,比如常识或众所周知的事实; 也包括法官在其履行司法职责时应当知道的事实,比如法律规定、裁判文书上的签名、盖章等。《布莱克法律词典》对司法认知的解释如下: 司法认知是指为诉讼便捷,法官不要求当事人证明,即认可一个众人皆知的和无可争辩的事实,以及法官认可此类事实的权利,如法官对水在摄氏零度会结冰这一事实予以司法认知。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第201 条b 关于司法认知的事实种类规定: 法院可以进行司法认知之事实是因下列情况而不存在合理注意的事实: 审判法院辖区内众所周知的事实; 或者通过诉诸某种其准确性不受合理置疑的来源而能够准确和迅速确定的事实。可见,司法认知具有客观性、公认性的特征。而生效裁判确认的事实是法官所作判断,是透过证据这个滤镜看到的事实,是经过法官逻辑推理的主观运作得出的结论,还要受制于当事人的处分权,只限于当事人争议的事实。与客观存在的、因反复出现而易于感知、大众经验判断高度一致的具有显著性、不证自明的真相显然不是一回事,也与法律规定的普遍约束力没有任何勾连。虽然在无需当事人证明法官即直接认定这一点上,预决效力与司法认知有相似的效果,但二者在本质属性上是不同的,即无需证明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2. 为什么不是公文书的证明效力

这关键在于司法文书与公文书的属性不同。如果说公文书上载明的事实具有高度的可信度,是基于公文书的公定力,那么裁判文书不容争议则是基于确定裁判的既判力。公文书的公定力是法律规定的,国家机关代表国家所做决定的法律效力,是在国家管理职能基础上形成的令管理相对人服从的权威力。这里所谓管理相对人往往不限于特定个人。公定力是一种面向不特定多数人普遍享有的权威力。其发生的条件是发布者作为国家的代表或经国家授权的法定身份,以及其行为的公共目的。只要其行为是依据法律而为的,那么在法律上有天然的合法性和公信力,在法律上推定为真实。相反,如果公文书是没有获得授权的机构作出,或者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作出的,一律没有法律效力,该文书中所记载的事实就不能推定为真实。当文书本身的真实性存在争议时,该文书本身成为证明对象。比如《日本民事诉讼法》第228 条规定,公文书直接推定为真实。对公文书的真实性存在异议的当事人应当提供相反的证据。如果法官对公文书的真实性存在怀疑,可以依职权向作出公文书的机关询问。2 对于真实性有待证明的公文书所记载的事实法院当然不可能直接认定。所以《民诉法解释》第71 条关于公文书的证明力的规则,第一款规定: 公文书证所记载的事项推定为真实,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在实践中,这种相反的证据不一定是指向事实本身,也可以指向公文书本身的合法性。

与之相比较,司法裁判文书的确定力来自程序效力。具体说,就是当事人在诉讼程序中享受到充分的程序保障,就承担起承认程序经过所发生的后果的义务,不能随意反悔要求重来的程序约束力。既判力是最为典型的程序效力。其内涵就是既判事项权威力,即已经为生效裁判判断过的事项当事人不得再争议; 法官也不得再考虑,更不得作出矛盾判决。既判力发生的前提是程序保障,反过来说,没有享受过程序保障的人没有义务承认和承受裁判结果,也不允许任何人强迫未参与诉讼过程的人受裁判结果的约束。显然,生效裁判确定的事实与公定力无关,其约束的对象只限于本案当事人,不能面向不特定多数人主张判决的既判事项权威。换个角度说,生效裁判确定的事实不容再争议,其本质是当事人丧失了争议的权利,而不是因为该事实认定结论的公信力。

有学者否定生效裁判确认事实的预决力,认为已决事实只有事实性证明效力。 实际上,生效法律文书的证据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尽管不同类型( 刑事、民事、行政) 的裁判因其证明标准不同而证明力各异。这在大陆法系很多国家的立法上都有规定。比如,德国2003 年《司法现代化法》第415a 条第1 款规定: 刑事案件和违警行为的生效判决对其中已经证明的事实提供完全的证明。在一些国家的民事诉讼法上,将裁判文书与公文书并列,其立法本意是: 裁判文书作为证据的价值相当于公文书。比如法国《民事诉讼法》第457 条规定: 判决具有公文书的证明力。根据法国最高司法院的司法解释,判决的证明力包括: ( 1) 仅证实法国在判决书上所表述的、如同其本人所完成或者如同其在场发生的事实。( 2) 判决中有关各方当事人出庭的记述有证明力。( 3) 如果法官在判决书中未经任何加工的( 一字不差地) 表述了当事人的原始陈述,可认定当事人陈述的真实性。但这种证明效果不能扩张到对这些表述的解释或重新表述, 467 - 468 等等。但是,作为证据的裁判文书与作为免证事项的预决事实在概念上有本质区别。裁判作为证据的意义涉及的是证据能力及其证明力问题; 而预决事实的免证则指向法院直接认定,没有当事人举证质证和说服法官相信的证明过程。用裁判文书的具有较强证明力的证据性质来论证预决事实无需证明,概念并不匹配。那些以判决认定事实的证明程度来界定预决效力的理解,都是混淆了裁判文书与公文书的两种不同的法律效力的结果。

3. 为什么不能简单用诉讼诚信原则和防止矛盾判决来解释

表面上看,诉讼上诚实信用原则的核心内容禁反言可以解释预决效力,但在本质上两者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诉讼上诚实信用原则源于诉讼行为的相互性,即任何一个诉讼主体的行为都会对法院审判权、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行为产生影响,不可能出现单方行为。为保障当事人平等对抗、防止诉讼突袭和裁判突袭,民事诉讼法确立诚实信用原则,要求诉讼主体本着诚实善意参与民事诉讼,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与民法上诚实信用原则相比,该原则内涵侧重于禁反言和禁止滥用权利,实为对当事人意思自由的限制。这是保障各方当事人自由、充分行使诉讼权利所必须的。禁反言亦即禁止反悔及矛盾行为,如基于一方当事人已有的陈述和行为,另一方当事人本着充分的信任而为的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不允许一方当事人事后反悔或采取矛盾的行为来损害对方当事人的正当利益。如撤回自认的禁止。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的后果是诉讼上权利的丧失,如举证失权等等。可见,该原则中的禁反言主要是针对当事人在本案诉讼过程中的诉讼行为,其保护的是本案诉讼相对方当事人的期待诉讼利益。而预决效力是一种发生于后诉的效果,与该原则并不吻合。

另外,预决事项无需证明规则客观上有避免矛盾判决、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的效果,但这并非其独享的制度功能。共同诉讼、反诉、第三人参加等诉的合并制度都有同样的功效。从制度功效出发并不能有效解释预决效力的正当性基础。

4. 预决事实的不容争议性与判决理由是否有既判力问题

上述关于理论基础的认识误区的辨析是要强调:不容争议与无需证明是两种法律效力。司法认知和公文书载明的事实均属于后者。这从一些国家的民事诉讼法或证据规则的立法例上也能看出来。在德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规则中,属于无需证明的事项通常只有3 种: 一是自认,二是显著的不证自明的事实,三是推定。日本《民事诉讼法》则只规定了前面两种,其中显著的事实包括众所周知的事实和法官在职务上应当知道的事实。美国《联邦证据规则》规定了司法认知、推定和自认三种。英国证据法类似。相对的,预决效力在本质上是前诉裁判认定的事实在后诉中不容再争议。而不容争议的性质已经透出了既判力的味道。但到此便迎头撞上了判决理由有无既判力的问题。德国《民事诉讼法》第322条: 判决,就以诉或反诉提起之请求所为之裁判为限,有既判力,以及日本《民事诉讼法》第244 条:确定判决,以主文包含者为限,有既判力。台湾地区民诉法第400 条: 诉讼标的于确定之终局判决中经裁判者,除法律别有规定外,当事人不得就该法律关系更行起诉。学者从中引申出判决理由无既判力的命题。就是这条被奉为既判力客观范围圭臬的命题将一些人关于预决效力的认知引入了死胡同。反对预决效力规则的学者主要论证的就是: 法官对案件事实的判断通常不写在主文中,而是在判决理由中陈述,因此用既判力原理来解释预决效力与判决理由没有既判力的铁律发生冲突。

如果注意到下面这个事实,或许对消除上述认知障碍会很有帮助: 判决理由有无既判力问题在德国学界一直处于争议状态,就是说判决理由无既判力并非德国理论共识。日本学者霜岛甲一在研究了德国《民事诉讼法》第322 条制定的经过后发现,关于应否承认判决理由中的判断有既判力的激烈争论竟是该条制定的历史背景。德国在普通法时期的理论通说和判例都认为,从维持判决安定性的角度看,不仅诉讼标的有既判力,而且在法院判决理由中对先决法律关系的判断也有既判力。代表性论证如萨维尼( Savigny) 指出,法官的使命在于用判决确定系争权利关系,并保障这种确定的效果。而且这种效果不仅仅表现为排除当下的侵权、解决当事人现时的急需,而且未来还应当维持该法律关系的安全性。而这种安全性有赖于判决要素,亦即成为判决理由的先决权利关系的确定。反对者认为,法律安定理论与辩论主义相冲突,如果承认法院对先决法律关系的判断亦有既判力,当事人难免会遭受意外事项被裁判之突袭; 且先决法律关系可能不止一种,当事人就必须将各种有关的法律关系都提出来用于攻击防御,这样必然导致增加当事人的诉讼负担和诉讼程序的复杂化,乃至拖延诉讼。此争论一直延续到19 世纪德国民事诉讼法典酝酿制定的时期。在1877 年德国《民事诉讼法》制定当时,立法者倒向了反对派,于是有了第322 条的出台。但是,该法典的颁布施行并没有成为争论的终结者。20 世纪60 年代,一些学者再次主张肯定判决理由有既判力的观点。囿于德国法322 条的规定,肯定论者为自己观点设定了一些条件。比如泽纳( Zeuner) 认为,当初被立法者对立起来的维护法的安定性,避免矛盾判决与尊重当事人处分权,不逾越个别诉讼的任务之间并非不可调和。他主张判决的既判力可以在一定情况下扩张至判决理由中对先决法律关系的判断: 如果前诉诉讼标的所追求的法律秩序,包含或排斥后诉诉讼标的的法律效果,即两诉之诉讼标的之间有法律上的意思关联时,应排除当事人对前诉判决理由中的判断再进行争执,等等。这样的争论一直持续至今。奉德国法为鼻祖的日本法也有同样的问题。德国法322 条中并没有使用判决主文的字样,日本《民事诉讼法》第244 条却大胆向前跨出了一步,直接以判决主文来划定既判力客观范围。考虑到该法典是德国人草拟的,这一条的出现说明,将判决主文内容与诉讼标的划等号恐怕只是当时一部分德国人的认识。德国民诉法学者穆泽拉克就指出,仅从判决主文还无法充分确定既判力的范围,典型的是法院驳回诉的判决,人们必须得阅读判决中关于事实和裁判理由的部分才能探明判决主文的原始内容。所以第322 条的意思应该是: 只有法院确认了的法律后果才能发生既判力,即只有将法律规范适用到作为裁判基础的事实关系上所获得的结果才能发生既判力。他认为,人们偶然表达的只有判决主文才能发生既判力的观点至少是令人误会的。本文认为,导致预决效力认知障碍的关键原因,是人们没有完整把握既判力范围原理,遗漏了其中的时间范围这个维度。

三、预决效力的本质是既判力的遮断效

在大陆法系既判力理论上,关于判决效力范围的完整内涵表述为主观范围、客观范围和时间范围三个维度。如果说主观范围界定的是具体裁判对哪些人( 诉讼主体) 有约束力,客观范围界定的是裁判对哪些权利主张( 诉讼标的) 发生一事不再理或更行起诉禁止的效力,那么时间范围则界定裁判对哪些争议事项( 案件事实) 发生禁止再争议的效力。有趣的是,两大法系在判决效力制度和理论阐释上有惊人的相似。英美法上的判决效力理论也是从一事不再理和排除对既判事实的再争议两个方面来界定既判力内涵的。按照《布莱克法律辞典》的界定,英美法上判决效力( Res Judicata) 有两层含义: 其一,已由司法判决作出终局性判定的争议事项; 其二,前者所具有的绝对地阻止相同当事人就同一请求或就产生于同一( 系列) 交易过程的、完全可以于第一次诉讼中提出的其他请求再次起诉的效力。根据美国法律协会( American law Institute) 1984 年出版的关于判决效力的判例集《判决重述( 第二版) 》,将判决的效力诠释为一种排除效力( preclusion) ,即后诉排除在前诉中已经讼争或应当讼争过的请求或争点。该效力具体包括请求排除( clam preclusion)和争点排除( issue preclusion) 两个方面。请求排除效也称为既判事项原则或反对分割诉因规则,是一种排除诉因分割而造成重复诉讼的效力,即当事人在前诉中所有可能提出的构成诉因( cause) 的诉讼请求,如人身损害赔偿诉讼中可能提出的损害赔偿、医疗费、残疾补助金、误工费等等,均被合并于该判决中,无论该当事人胜诉还是败诉,均不能就同一诉因再行诉讼以主张超出前一诉讼之请求项目。争点排除效则指向在前诉中成为当事人争议焦点的事实或理由,在当事人相同的后诉中不得再争议。由此可见,能够体现既判力预决效力的,在大陆法系是遮断效,在英美法系是争点排除效。

1. 大陆法系上的既判力遮断效

既判力时间范围的原理是: 发生既判力的判决只确认特定时刻的权利状态,而不是确认所有未来的权利状态。毫无疑问,判决于确定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判决生效之日即为判决效力开始的时间。但是,民事法律关系可能随着时间的推进和新的法律事实发生而不断变动,生效裁判只是对特定时点上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状态的判断有既判权威。因为法院判决主要是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诉讼资料而做出的判断,所以这个特定的时间点应当与双方当事人在诉讼进行中能提起新的诉讼资料的截止时刻相同。大陆法系多数国家采用三审制,且上告审( 第三审) 是法律审,法院原则上不再进行任何关于事实的言词辩论。因此,法官对案件事实的判断就是建立在事实审阶段获得的诉讼材料基础上的。于是,事实审最后一次法庭辩论终结时就是当事人能够提出新的诉讼材料的截止时间,也成为判决效力发生的基准时,即确定判决对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案件事实或基础权利关系状态产生既判事项权威的标准时。在基准时后的诉讼阶段里,当事人不能再提出新的事实主张和证据资料。

进一步,为了维护既判力,法院所作出的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和法律评价事后都不能被攻击。故法院的判决生效后,对法院判断过的、在基准时之前已经存在的事由( 包括案件事实和基础权利义务关系) ,之后任何诉讼阶段都不允许当事人提出新的证据、作出不同说明( 包括所谓新的科学认识) ,也不允许法官对该事实作出不同的判断。所谓之后的任何诉讼阶段包括第三审、再审程序和执行程序。比如德国《民事诉讼法》第767 条第2 款关于执行异议之诉的规定: 这种异议,只有异议的原因是在依据本法规定应该主张异议的言词辩论终结后发生的,而且不能依申请恢复原状的方式提出时,才能提起。日本《民事执行法》第35 条第2 款有类似规定: 对于已经确定的判决提出异议之理由,只限于口头辩论结束后发生的。在学理上通常认为,既判力所遮断的,不仅是当事人在基准时前提出过的事实和证据,也包括在基准时前已经存在、当事人应当提出却未提出的事由。不问当事人没有提出是否存在过失,其主张权均因既判力而遮断。而且这种失权的效果也及于相同当事人提起的后诉,即当事人在后诉中如果又涉及前诉判决已经认定的事实,不能作出新的陈述、提供新的证据、要求法官重新判断。判决效力的这种如同窗帘遮光的效果被形象地称为遮断效。

基准时加遮断效是判决效力时间范围的完整意义。基准时的法律意义在于防止诉讼突袭: 基于民事诉讼权利义务关系可能处于动态发展的状态,判决的既判力只及于基准时之前的权利义务状态,不及于之后变动了的新权利义务关系。遮断效的法律意义在于维护程序效力: 事实审法庭辩论终结即发生程序效力,当事人不得再就事实问题进行争议,法官的审理也不会再考虑事实问题。这样,确定判决对争议事实的约束力的时间范围向前可以回溯到事实审法庭辩论终结时,向后可以延伸至相同当事人提起的后诉。

2. 英美法上的争点排除效

争点排除效是指,在原、被告就相同或不同的请求( 诉因) 而发生的后续诉讼中,对于曾经在先前的诉讼中已经充分争讼并被法院裁判认定,且对判决具有重要意义的争点,前诉判决将排除当事人对该争点的再次争议。争点排除效是排除后续诉讼中对前诉已经判决的作为争点的事实的重复争论和矛盾认定的效力。在后诉中,法官不会对前诉判决是否公正进行考察,只关注某个特定的争点是否为前诉确定了的争点,以及该争点是否对于前诉判决是必须的。不难发现,大陆法系既判力遮断效与英美法判决争点排除效在内涵上高度重合,只是理论表达的侧重点略有不同。从历史的角度看,两大法系既判力制度共享一个渊源罗马法上的不容否认原则,即禁止一个人发表与其先前的主张相矛盾的观点。两大法系判决制度不约而同的指向对争点事实的约束力,加之美国判决制度的理论表述是从代表性判例中提炼出来的,直接源于司法实践,可以视为司法内在规律的反映。只是因为受制于判决理由无既判力的教条,大陆法系多数学者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愿承认这个规律。比如德国学者罗森贝克、哈布夏等为了避免与传统诉讼标的理论和判决理由无既判力的论断相冲突,刻意把遮断效解释为与既判力并列的另一种效力判决的失权效。但该观点过于牵强,并未获得多数人的认同。日本学者新堂幸司的争点效理论力求整合英美法上的争点排除效和大陆法系既判力遮断效,并在实质上将既判力理论研究推进了一步,台湾地区法院判例已经有引用,但在学界终因胶柱鼓瑟未能走得更远。

3. 以双方当事人争点为核心重新审视既判力范围

判决理由是否有效力之所以陷入无休止的争论,问题的七寸就在于仅从诉讼标的来圈定既判力范围。而德国传统诉讼标的概念最大的缺陷在于其单方面从原告请求的角度来界定,脱离当事人双方的争议。事实上没有哪个法院的判决是单纯以原告的诉请进行裁判的,必然要结合被告的答辩,以诉、辩分歧来确定争议焦点,并以此作为裁判标的。因此,司法实务中更为常用的并非诉讼标的而是争议焦点一词。另外,既判力效力范围和诉讼标的理论的展开都是围绕这样一对矛盾: 既要防止矛盾判决、实现诉讼的解纷目的,又要保障当事人诉权、防止突袭性裁判。如果看到这对矛盾贯穿整个民事诉讼制度,就应该意识到: 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仅靠某一个具体的概念或单个制度,而要依靠民事诉讼制度这架结构复杂的机器整体作用才能达致; 诉讼标的仅仅是这架庞大机器中的一个零部件而已,不仅功能有限,而且其功能的发挥还要依赖其他部件的有效运转与整合。让诉讼标的回归诉的要素的定位,围绕当事人争议来确定裁判标的,从既判力主体、客体和时间三个维度完整把握判决效力范围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从罗马法有诉才有裁判法谚中可见裁判的对象是诉,而不是诉讼标的。以诉讼主体、诉讼请求和诉的理由等诸要素为基准识别判断重复起诉和既判力范围,是德、日以外其他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共同之处。最高人民法院《民诉法解释》第247 条: 当事人就已经提起诉讼的事项在诉讼过程中或者裁判生效后再次起诉,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构成重复起诉: ( 一) 后诉与前诉的当事人相同; ( 二) 后诉与前诉的诉讼标的相同; ( 三) 后诉与前诉的诉讼请求相同,或者后诉的诉讼请求实质上否定前诉裁判结果。该解释综合诉的主体、诉讼标的和诉讼请求等诉的要素来识别当事人是否重复起诉走上了正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前诉裁判生效后,当事人因发生新的事实、以新的理由再次起诉的,尽管当事人和诉讼请求都相同,但因诉讼理由的变化使得后诉的诉讼标的不同于前诉,是一个新的诉,不违反一事不再理,法院应当受理。所以该司法解释第248 条规定: 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后,发生新的事实,当事人再次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四、预决效力生成要件暨适用规则

既判力遮断效或争点排除效明确了判决理由对后诉的效力。所谓既判事项权威同时包含禁止更行起诉的诉权消耗效果与禁止对同一事实再争议的攻防权遮断效两个方面。既判力遮断效或争点排除效的副产品正是证据法上的预决效力规则: 已为生效裁判确定的事实无需证明。如果说当事人提起前后两个相同的诉的结果是法院不予受理,那么相同当事人的前后两个不同的诉中涉及同一事实问题就可以适用预决事实无需证明的证据规则。把《民诉法解释》第93 条第1 款( 四) 、( 五) ,第247条和第248 条放置在完整的既判力范围原理之下进行解读,就可以发现其中的内在联系。不过,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具体拟定者显然没有得到既判力理论的指引,以至于上述司法解释建立的规则相互之间是脱节的,而且文字表达不严谨、适用条件不明确。这必然导致人们对规则的理解碎片化和规则适用的无序状态。所幸无论大陆法系的既判力遮断效还是英美法系的争点排除效,都有严格的构成要件,从中可以提炼出预决效力的适用规则。

1. 预决效力的客观要件

英美法争点排除效的客观要件非常严格。按照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the due process of law) ,法院必须保障宪法赋予当事人的实质性听审( heard) 机会和就争议事项获得充分的讼争和审理的基本权利。正当程序和程序保障是判决对程序主体产生约束效力的必要前提。由于争点不同于构成诉因的请求,不涉及一事不再理问题,因此相同的争点在诉因不同的后诉出现的可能性很大,必须严格界定争点排除效发生的条件。只有那些已于前诉中获得充分的讼争和审理的争点,才能排除后诉当事人争议的权利。而在主要由当事人控制的诉讼程序中,一项争点是否能在程序中获得充分的讼争和审理,取决于当事人的关注程度。据此,《判决重述( 第二版) 》将争点排除效发生的要件表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该争点事实在前后诉中是同一争点。判断依据包括: 该事实在前后诉都构成基础性事实; 前后两诉当事人对该争点的证明责任一致; 前后两诉所适用之基本法律规则一致。其二,该争点的判定对前诉有必要性和实质性,即终局裁决以对该争点的事先判定为必要,且对该争点的判定结论将会实质性地影响终局裁决的结果。其三,该争点已于前诉中获得充分讼争和审理,即被当事人当做重要的事实进行争执,也为法院充分审理并在判决书中作出明确判断。相对的,以下三种情形不发生争点排除效力: 一是在当事人没有公平与公正的机会参与诉讼时; 二是缺席判决或者当事人为和解而自认的合意判决( consent judgment) ,以至于对于争点无法实质展开充分讼争和审理的情形;三是当事人以欺诈或隐瞒等非法手段获得胜诉判决,以至于有关证据未能呈现到法官面前的情形。

相比之下,大陆法系遮断效的条件较为单纯。判断当事人针对某项事实的争议权是否受前诉既判力遮断,标志性元素是该事实与基准时的先后关系。如果该事实形成于基准时之前,当事人在后诉中就不能再就该事实提出不同的陈述; 如果该事实形成于基准时之后,或者在基准时之后有了新的变化,就不受前诉既判力的遮断,当事人可以在后诉中进行争议。换句话说,预决效力发生的客观条件是: 前诉确认的争点( 事实) 在后诉中再次成为争点,且该事实在基准时后未发生变动,即没有因时间的经过、当事人处分或其他法律事实的出现而发生变更、出现新的事实或归于消灭。日本学理上认为,这是追求遮断效明确划一的适用标准的结果。

表面上看,大陆法系既判力遮断效并未强调充分争执和实质审判的要件,而更加突出程序经过即发生效力的效果,但在以程序保障作为预决效力的正当性基础这一点上,与英美法争点排除效共享一个原则。程序保障的对象包括程序发动权、参与权、处分权和异议权等当事人所有的程序权利。程序保障的另一面是当事人的程序促进义务,即当事人应当积极、负责地行使自己的程序权利,以及在享受程序保障后必须承认程序结果。非因对方当事人行为或不可抗力原因没有行使某项权利的,在法律上视为放弃,这也是行使处分权的方式之一。因此,当判决生效时,不仅遮断了当事人在基准时前明确提出来争执的事实,也遮断了应当提出而未提出的事项。可见,两大法系在预决效力客观要件上没有本质分别,完全可以取长补短加以整合。

结合两大法系的理论与经验,预决效力客观要件可以做如下完整表述。前诉判决确定的事实在后诉中符合下列条件时无需证明: ( 1) 该事实在前后诉中是同一争点,且在判决基准时后没有发生变动。主张该争点在基准时之后发生变动的一方当事人,应当对变动的事实负举证责任; ( 2) 该事实在前诉中获得充分讼争,为法院实质审理并作出明确判断。这样的事实通常是当事人权利主张的要件事实或基础事实。( 3) 该事实包括当事人在前诉中应当提出而未提出的事项,当事人因客观原因未提出者除外。所谓应当提出未提出的事实,是指在前诉基准时前已经存在的、事后就不能再提出的抗辩事由,比如合同解除权、相反的证据资料等等。如果是当事人事后可以单独提出主张的权利,比如抵销权等等,不受预决效力的影响。后诉当事人否定未提出事项的预决效力的,应对其在前诉中未能提出该事实系客观原因( 比如是因为对方当事人欺诈行为或不可抗力等非因自己的原因导致) 承担举证责任。( 4) 当事人在前诉中为和解所做自认没有预决效力。自认即当事人就对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意思表示。在证据规则上,法院对于当事人自认的事实应当直接确认,对方当事人无需证明。实践中,当事人自认的动机是多元的或者不愿意撒谎,或者出于保护隐私,或者为了维系双方关系长久和睦,或者为了达成和解协议,等等。因此,前诉因当事人自认而至法院裁判认定的事实,并没有经过当事人充分争议,且与当事人为达至前诉特定解纷目的而行使处分权密切相关。如果允许前诉自认事实对后诉发生预决效力,恐与当事人后诉的诉讼目的相冲突而有失公平,也与处分权原则相悖。

2. 预决效力的主体条件

前后诉当事人相同( 诉讼地位可以不同) 是预决效力发生的主观条件。或者说,前诉判决只对当事人相同的后诉发生预决效力。根据判决效力相对性原理,只有获得充分程序保障的当事人,才受判决基准时及遮断效的约束。被认为是最高法院司法解释最早的模仿对象的1964 年《苏俄民事诉讼法》就强调,前诉裁判认定的事实只对同样当事人的后诉有约束力。该法第55 条第2 款规定: 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某一民事案件的判决所认定的事实,在审理由同样人参加的另一些民事案件时无须重新证明 第3 款规定: 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某一刑事案件判决,对于审理受到刑事判决人的行为的民事法律后果的案件的法院来说,只在是否有过这种行为和此种行为是否为该人所实施的问题上具有约束力。〔1〕美国《民事诉讼规则》明确: 判决只对第一次诉讼中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人才有约束力。根据《判决重述( 第二版) 》,所谓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人与大陆法系上的诉讼担当的情形基本一致。主要包括: 当事人的遗产继承人; 法人合并、解散后承继其权利义务的新的法人; 受托或依法对当事人财产行使管理权( 为当事人利益占有标的物) 的代管人、遗嘱执行人; 破产债务人的清算组织; 集团诉讼未提起诉讼的当事人等。上述情形也是既判力向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扩张的法定情形。

前后诉当事人相同也是大陆法系既判力遮断效发生的条件。在大陆法系多数国家的民事诉讼制度中,当事人除了原、被告外,还有参加之诉的第三人。比如我国民事诉讼法上的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对于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来说,在当事人相同的后诉中主张前诉判决的预决效力没有任何问题,因为他的诉讼地位相当于原告,享有所有当事人应当享受的程序保障。但对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来说,则另当别论。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 判决其承担民事义务的(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有当事人地位。这意味着,在一审判决确定其承担民事义务之前,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是不确定的。相应地,其诉讼权利义务也处于模糊状态,很难一概而论地判断其是否获得了充分的程序保障。所以,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的前诉判决对其作为当事人的后诉是否发生预决效力,当允许当事人提出抗辩,由主张发生预决效力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最高法院司法解释没有明确适用预决效力的主体范围,审判实务中大量出现对前后诉当事人不一致的案件适用该规则的判例,几乎是不加限制扩张预决效力的主观范围,将生效裁判认定的事实无需证明绝对化。这导致预决效力规则严重背离程序保障原则而缺乏正当性: 第一,对于没有参加过前诉的当事人而言,前诉裁判确认的事实无需证明即可为法庭认定,迫使他接受某个他没有参加过的诉讼裁判的约束,无疑是裁判突袭。第二,后诉法官未经双方当事人充分争议就认定事实,违反了辩论原则,剥夺了当事人的辩论权。第三,尽管司法解释允许后诉当事人反证推翻,但可能让其承担了本不应当由其承担的证明责任。如此不仅与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相冲突,而且要求其证明程度要达到充分,极有可能是强人所难,背离证明责任公平、合理的基本原则。

3. 预决事实不允许当事人用相反的证据推翻

预决效力的本质是不容再争议,因此在后诉中不存在当事人用反证推翻的可能性。无论是大陆法系的遮断效还是英美法上的争点排除效,都指向排除后诉当事人对前诉确认的事实再次争议的可能,即当事人不得作出相反陈述,不可提出新的证据,包括足以推翻原判决判断的相反的证据。如果按照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允许当事人用相反的证据推翻,无疑是允许当事人在后诉中再次争议,这必将破坏判决的安定与权威。

4. 预决效力规则的适用须以当事人主张为前提

预决效力虽属于既判力应有之意,但毕竟属于事实争议与判断问题,属于当事人处分权范围。何况前后诉争议事实是否同一、作为预决事项的事实是否发生了变动等等当事人最为清楚。法官不需要也不合适主动进行预判。因此,遵循权利逻辑,将主张预决效力的主动权赋予当事人,更符合程序保障的基本精神。在英美法上,无论请求排除效还是争点排除效的适用,都要求由一方当事人以抗辩的方式主张,法官不得依职权主动适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1-06
摘 要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司法实务中存在四方面的特点和诸多不足,难于实现立法的目的。本文通过调研发现,该规则存在规范性缺陷,其破解之道在于对规则进行法律和实务五个方面的完善。 关键词 非法证据 实证调研 法律完善 作者简......
浅谈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发布时间:2015-08-04
一、非法证据排除的原因 (一)人权保障的需要 一方面,侦查权力是一种公权力,公权力的行使难免会对公民的私权利进行挤压,比如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
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探析(中)
发布时间:2022-12-23
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探析(中) 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探析(中) 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探析(中) 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比较法考查 非法证据的排除问题,主要发生在刑事诉讼之中。刑事......
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探析(上)
发布时间:2023-03-01
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探析(上) 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探析(上) 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探析(上) 内容提要:不再将被录制者的同意作为视听资料合法性的要件标志着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形......
论诚实信用原则的宪法适用性分析(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05
论文论文摘要:诚实信用原则是私法域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在宪法中也有很强的适用性。它与宪政具有高度的契舍性,规定宪法的基本矛盾,调整宪法的基本利益冲突,同时与宪法的其他基本原则相互补充、彼此渗透。其适用性体现在立法公开、法的......
公证法律规范移植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3-06-21
公证法律规范移植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公证法律规范移植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公证法律规范移植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代经济的开放态势,经济全球化已成必然。这一大势,是由知识经济浪潮所涌动的。从经济......
析商事通则与民法一般规则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12-22
析商事通则与民法一般规则的关系 析商事通则与民法一般规则的关系 析商事通则与民法一般规则的关系 摘 要:目前制订商事通则的呼声颇高,但从商法与民法的关系、我国的立法传统和立法技术等方面......
代理权授予行为无因性原则的区分适用
发布时间:2015-08-06
摘 要 作为代理关系最常见的存在形式,意定代理在民商事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对于意定代理中法律效果归属的认定,首先要正确认识代理权授予行为与原因行为之间的关系。对此,我国民法通则明确了代理权授予行为的独立性,但对于代理......
浅析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收集或者提供证据证明主张的案件事实成立或者有利于自己的主张的责任,否则,将其主张不能成立的危险。举证责任总是与一定的法律职责和义务相联系,同时与一定的法律风险相联系。也就是说,举证责任既包括行为责任,即......
民事诉讼证据立法与诚实信用原则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9-04
[内容提要] 伴随着对诚实信用原则被确立为民事实体法基本原则的演进过程的总结,本文就在民事证据法中确立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基本原则的可行性进行论证,进而简要地分析了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未来民事证据法的基本原则,对整个民事证据法立法......
分析法在证明问题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5-08-11
摘要:分析法是解决证明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本文介绍了分析法的基本思路,并且通过具体例子说明了这种思路,希望有助于培养读者的逻辑推导能力,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分析法;证明题;应用 一、引言 分......
基因探究法律规制的基础、实践与方向
发布时间:2016-09-12
引言 1865 年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在其论文《植物杂交试验》中提出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现代遗传学称为基因)的论点,由此拉开了人类研究基因的序幕。然而,生物意义上的基因何以具有了法学上的意义?在人类发现基因之前,生物性的基因就......
风险预防原则在防范生物入侵中的法律适用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08
提及生物的入侵,可能比较陌生,但纵观我们的生活,生物入侵却无处不在,从食人鱼事件到鳄鱼龟放生再到小龙虾之谜等,无不是生物入侵的结果。同时,这些表象下却深藏着巨大的生态危害,那便是生物入侵可能带来的巨大生物多样性破坏。 ......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施行在司法实践中的难题及解决方法
发布时间:2015-08-12
摘 要:继“两个证据规定”,新刑事诉讼法对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进行了补充完善,除“禁止刑讯逼供”外,还明确规定了排除的证据范围,力求从制度上进一步遏制刑讯逼供和其他非法取证的行为,保障当事人的权利,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理论......
浅析“价值无涉”原则对法律实证主义的启发
发布时间:2023-03-18
一、法理学理想类型的构建 韦伯认为理想类型作为一种方法论,就是指以可能性作为中介来探讨现实性。首先,理想类型是将价值判断排除在外的主观性思维模式理想类型不足以说对全部的事实进行经验上的概括,它也不是指社会现实中人们所梦......
公证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法律适用的实证分析(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本文着重分析了公证债权文书案件的执行依据、执行效力范围等法律适用问题,寻求一条法院有效地对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进行执行的合理途径。 关键词: 公证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法律适用 一、强制执行的执行依据 从收......
强奸案件的证据审查及疑罪从无原则的适用
发布时间:2023-07-19
编者按:探寻近几年来的司法实践规律,梳理法律法规,无论是司法实践,还是即将出台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都积极倡导树立“疑罪从无”的司法理念,并对证据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人民检察院选取办案中涉及证据把握难,罪与非罪差别甚微,案结后当事人反响强烈,引发上访的数量越来越多的强奸案例,举办类案研讨。总结相关经验。本期“案例工坊”节选该院研讨的精彩内容,以期对广大检察官办理强奸.........
浅析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2)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31
(二)举证责任倒置的法律适用 举证责任倒置是对举证责任正置的修正。举证责任倒置是作为举证责任分配的特例,它是指在一些特殊侵权案件中,法律把通常由原告负担的举证责任分配给被告。例如,在建筑物倒塌、脱落致人损害的侵权案件中,......
研究潜规则的法理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19
以下为查字典范文网为您编辑的潜规则的法理学分析,敬请关注!! [摘 要]潜规则又称行规、灰色规则、内部章程、非正式制度等。潜规则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一些流行于某个行业中,通过口耳相传的潜在非法或者不当手段,直接指......
会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分析
发布时间:2016-11-15
时代的发展浪潮中出现了许多的企业,而在这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会计所发挥的重要性,因为会计的存在才使得工程的账目更加明了清晰,也保证了数据的真实。从价值的层面来说会计可以说是企业发展的幕后英雄,从功利角度来说很......
论规范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的哲学基础(1)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文章就规范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的哲学基础展开述评。首先阐释了会计理论的哲学基础、规范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的概念,然后对当代哲学观点做出评述。在此基础上,对规范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的哲学基础进行分析。 关键词......
事实推定与证明责任(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31
关键词: 事实推定 证明责任 证据法 内容提要: 适用证明责任裁判案件是法官面对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时的普遍性选择,适用事实推定追求案件事实是法官避免适用证明责任裁判案件的能动性努力;事实推定适用的条件是适用事实推定抑或适用证明......
司法证明方式和证据规则的历史沿革(3)司法制度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07
欧洲一些地区还曾经使用过一种鲜为人知的“圣经考验法”。牧师在祈祷之后把一本《圣经》挂到一根木棍上,保证其可以自由地左转或者右转。然后让被考验者站在悬挂的《圣经》面前陈述案情。如果其陈述之后《圣经》按照太阳运行方向旋转,就......
试论适用与解释知识产权法律的特别规则
发布时间:2013-12-19
试论适用与解释知识产权法律的特别规则 试论适用与解释知识产权法律的特别规则 试论适用与解释知识产权法律的特别规则 法律适用与解释本身就是十分复杂的法律心智活动,而知识产权法律的适用与解......
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措施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7
一、会计基础管理工作的作用 (一)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质量 通过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以对当前事业单位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和完善。例如,通过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可以规范会计凭证管理、完......
浅论民法的基本原则及其适用
发布时间:2023-06-22
浅论民法的基本原则及其适用 浅论民法的基本原则及其适用 浅论民法的基本原则及其适用 论文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民法基本原则的研究逐渐完善。然而,新形势对民法基本原则的司法适用提出新的要求,使其面临不少问......
宪法规范在民事纠纷中的适用
发布时间:2022-12-09
【摘 要】在传统宪法理论中,宪法条款不能适用于私法领域。但是,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和“母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做了专章规定;并且宪法规范在民事纠纷中的适用在全世界范围内已是有迹可循,在我国亦有宪法适用于民事领域的先例......
论诚实信用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发布时间:2023-04-01
论诚实信用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论诚实信用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论诚实信用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作为行为规则,当事人依照其约束自己和......
对于论证而言,立论更需要实际的证明
发布时间:2023-02-06
明明不相及,但逻辑上似乎很在理。这是形式逻辑的特点,也是弊端。理论上似乎成立,没有破绽,但现实中却大相径庭。 叫人感到无懈可击,又感到绝对没有道理。比如,有人说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很多人坚信不疑,原因是......
法史学论文:“潜规则”的法理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21
1、首页2、“潜规则”的危害分析3、道德建设 【摘要】希望查字典论文网整理的法史学论文:“潜规则”的法理学分析能够给您带来一些灵感。 [摘 要]“潜规则”又称行规、灰色规则、内部章程、非正式制度......
对民法基本原则适用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9
对民法基本原则适用性的研究 对民法基本原则适用性的研究 对民法基本原则适用性的研究 文 章 来 源自 教 育 网 论文摘要 民法的确定针对主体和客体两者。其中民法对主体的确定分为赋予人格和确定身份两个途径。民法的适......
司法鉴定错误损害赔偿诉讼的法理基础与实证考察
发布时间:2019-12-23
摘要:鉴定机构提供司法鉴定时,发生鉴定错误在所难免。诉讼当事人因司法鉴定错误发生损害,对司法鉴定机构提起损害赔偿之诉时,实践中往往不能得到法院的支持。诉讼当事人对司法鉴定机构主张损害赔偿不仅存在侵权责任请求权基础,更存在违约责任请求权基础,发生请求权基础竞合。诉讼当事人对司法鉴定机构提起损害赔偿之诉,应以司法鉴定错误得到确认为前提。受司法既判力的约束,只能在对原案件事实的审理程序中重新进行司法鉴定.........
纠纷解决与规则之治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一)法治与规则之治 1、什么是法治? 什么是法治?这是从古希腊到现代的哲学家、法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们站在不同的视角所发表的观点,其表述皆有可取之处。综合其论,笔者认为法治就是通过法律治理国家,“是与人治对立的治国方......
法史学论文“潜规则”的法理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13
希望查字典范文网整理的法史学论文:潜规则的法理学分析能够给您带来一些灵感。 [摘 要]潜规则又称行规、灰色规则、内部章程、非正式制度等。潜规则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一些流行于某个行业中,通过口耳相传的潜在非法或者......
法史学论文:潜规则的法理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6-07-15
这是一篇潜规则的法理学分析,法律建设、制度建设、道德建设分别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发挥克服“潜规则”的功能,它们由显到隐,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但必须同时施力才能真正有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摘 要]“潜规则”又称行规、灰色......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无轨胶车维修策略决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16
目前,矿井开采技术不断发展,作为井下作业的主要运输工具,无轨胶车大量应用,虽然无轨胶轮车具有可控性强、操作灵活、使用便捷等特点,无轨胶轮车主要采用防爆柴油机作为其主要的动力来源,加装有液压系统、制动系统以及各类驱动桥、......
分析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应用的立法困境及解决对策
发布时间:2017-06-12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商法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核心问题。民商法当中所包含的诚实信用原则,是一项基本的应用原则。它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基础条款。但是对于它的内涵解释和应用范围和途径,历来都有许多观点分歧。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诚实信用原则在市场经济当中的法律规范适用。而且,我国市场经济正处在发展期,诸多矛盾和问题并存,诚实信用原则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不少困境,这是目前的事实。因.........
分析规范会计理论与实证会计理论评述
发布时间:2023-03-08
根据形成方法的不同,我们将会计理论划分成了规范会计理论与实证会计理论这两个类型,这两个理论对会计行业来说具有同样的作用。但是,这两个理论是一对相互对立的理论,所以对于会计理论研究来说,正确地对规范会计理论以及实证会计理......
反贪侦查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6-09-22
一、问题的提出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Exclusionary%Rule%of%Illegally%Obtained%Evidence)是指对非法取得的供述与非法搜查和扣押取得的证据予以排除,不能作为定案的证据来使用的规则。其本质是对侦查机关取证合法性的质疑。它是中国特色......
分析省管县制度的规范基础理论
发布时间:2017-06-20
一、我国行政区划现状及问题透视(一)行政区划现状及其问题行政区划在我国经历了夏商西周的方国阶段、封建社会时期、半封建半殖民地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完善时期。行政区划简言之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区域,体现了以政治组织结构展现的国家权力在不同地域空间的配置。在若干的行政级别划分中,最重要的是各级别之间行政管理隶属关系。可以说行政区划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便于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管理。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省有权管理县。.........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1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事业单位发展迅速。会计基础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基础环节。落实好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是当前事业单位的主要任务。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发展还不够健全,还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而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促进事业单位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加以重视。规范会计基础管理条例,提高会计工作严谨性,使其更加的科学和规范,从而促使事业单位.........
中国实际现金需求量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2-08-30
摘要:本文对中国实际现金需求量进行了协整分析,得出实际现金需求量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民币一年期利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之间保持着协整关系。通过拟合回归模型,得出我国现金需求量与消费者价格指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正向变动,......
论法律论证的认知规则
发布时间:2016-12-06
法律论证的逻辑和语用分析构成了目前该领域研究的核心视域。论证诉诸言说,而言说的表述与意义,源于论辩主体整合多重语境元素而组织语义符号的过程。因此,本文强调论证领域中的互动式论证,从多主体论辩的角度来分析推进论辩规范性的......
浅谈我国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立法与完善(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摘要: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1次会议通过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这标志着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已经初步体系化。文章对现行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体系作了一个简明的阐述,从宏观上表达了对民事诉讼证据规......
浅析商业秘密临时禁令适用规则
发布时间:2016-12-04
一、问题的提出 一旦商业秘密被披露,尤其是向竞争者披露,商业秘密的秘密性被破坏,竞争优势也会丧失。因此,雇主会采取与雇员签订保密协议或者竞业限制协议等措施保护商业秘密。但是雇员也有可能违反保密协议或者竞业限制协议披露保......
私权的分析与建构 ——民法的分析法学基础
发布时间:2013-12-19
私权的分析与建构 ——民法的分析法学基础 私权的分析与建构 ——民法的分析法学基础 私权的分析与建构 ——民法的分析法学基础 导论:分析法学与民法方法论 第一节 民法学中的知识类型与分析法......
民事审判中举证时限制度的处理规则
发布时间:2016-09-09
证据是民事诉讼的核心是查明案件事实和依法裁判案件的依据。举证时限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应当在法律规定或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证明其主张的相应证据逾期不举证则承担证据失效法律后果的一项民事诉讼期间制度。 我国民事诉讼程序......
分析“潜规则”的法理学(参考范文)
发布时间:2023-05-25
小编又与大家见面了,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内容是分析潜规则的法理学,希望可以帮你们解决问题! 近几年,由于全国声势浩大的反商业贿赂行为,使潜规则不再具有潜性,一跃而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显词。潜规则又称行规、灰色规则、内部章程、非正......
“潜规则”的法理学分析(参考范文)
发布时间:2023-05-29
小编又与大家见面了,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内容是法理学分析,希望可以帮你们解决问题! 近几年,由于全国声势浩大的反商业贿赂行为,使潜规则不再具有潜性,一跃而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显词。潜规则又称行规、灰色规则、内部章程、非正式制......
用小事奠定管理的基础
发布时间:2016-05-10
作为一名普通而又平凡的幼儿教师,与孩子之间发生过许许多多的小事,让我意识到班级的管理离不开各种小事与细节。本文针对发生的一些小事,浅谈几点体会: 一、善于观察,尊重幼儿 所有的真爱基于一份尊重,孩子虽小,尊重并不可......
民事诉讼中证明的种类及证明责任的分配
发布时间:2013-12-19
民事诉讼中证明的种类及证明责任的分配 民事诉讼中证明的种类及证明责任的分配 民事诉讼中证明的种类及证明责任的分配 在民事诉讼中,如何确定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和证明责任,对当事人的诉讼结果产......
民事证明责任“正置”与倒置的划分
发布时间:2022-12-20
民事证明责任“正置”与倒置的划分 民事证明责任“正置”与倒置的划分 民事证明责任“正置”与倒置的划分 【内容提要】正确理解证明责任“正置”与倒置的划分,关键在于先要理解“正置”与倒置的对象,其次要明白......
民法价值判断问题的实体性论证规则
发布时间:2023-03-25
民法价值判断问题的实体性论证规则 民法价值判断问题的实体性论证规则 民法价值判断问题的实体性论证规则 内容提要:价值判断问题是民法问题的核心。在价值取向多元的背景下,民法学者如何能够经......
罪刑相适应原则的人性基础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6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应当依据犯罪人差异而进行个别化处遇,使刑罚与犯罪相适应。以下就是由小编为您提供的罪刑相适应原则的人性基础。 罪刑相适应原则,其实质是在裁量刑罚过程中要遵循罪刑均衡原则,最终使对被告人裁量的刑罚与其所......
透视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税法的争议
发布时间:2023-02-25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透视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税法的争议”,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一、诚实信用原则能否适用于税法的争议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在......
对我国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适用不同证明标准的立法建议
发布时间:2022-10-11
【摘 要】刑事诉讼是代表国家的追诉方与作为个体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之间围绕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是否应受刑事制裁所做的较量,是围绕公权力与自然人私权利的正面对抗,客观上是强者和弱者之间的不平等争诉。作为矛盾的双方,国家公......
浅析国际环境法中的风险预防原则的适用(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风险预防原则 国际环境法 国际习惯法 成本——效益分析 【论文摘要】风险预防原则是国际环境法中一个用途广泛而又争议颇多的基本原则,国际社会虽然对这一原则已达成初步共识,但在具体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许......
论诚实信用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13
论诚实信用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内容摘要] 在民法中被誉为“帝王条款”的诚实信用原则,其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不管法律条文的制定如何完美,如果执法者对其内涵没有真正了解、对其本质没有真正把握、在司法活动中没有对其准确地动用......
不动产事实物权的适用与理论阐释
发布时间:2023-05-31
摘要: 事实物权与法律物权相对,是指虽不符合物权公示要件但能够证明权利人享有真正物权的权利。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中使用了“事实物权”这一概念,由此引发相关法律体系的嵌入与兼容性思考。事实物权的正当性有两个论......
探析国际环境法中的风险预防原则的适用(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15
论文摘要:风险预防原则是国际环境法中一个用途广泛而又争议颇多的基本原则,国际社会虽然对这一原则已达成初步共识,但在具体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许多盲点和争议,所以更加确切地说,风险预防原则是正在形成中的国际法原则。对于......
WTO规则在我国适用问题之探析国际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摘要WTO规则作为一部庞大的"法典",是由多边、诸边和双边条约所组成的;中国作为WTO的一员,这些条约与我国国内法律的关系及这些条约在国内如何适用等问题需要及时研究和解决。在近一年来,有关WTO规则与中国国内法律的关系及WTO规则......
简析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发布时间:2017-06-26
1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也已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尤其是会计基础管理工作更是取到了进展。所谓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是指事业单位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财经法律法规要求,根据自身财务管理需要制定相关实施流程、办法,以规范单位日常经济核算,提高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准确性,最终实现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及保证国有资.........
中国法治化实现的社会基础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15
一、引言 二、中国社会传统的“礼治”理念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从基层来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而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中国社会在研究之时是带有“礼治”的色彩的。即使“依法治国”的理念已经在中国实行了近20年,但“......
美国油气法特殊规则的经济实质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10
页岩气是赋存于沉积盆地内厚度较大的页岩烃源岩地层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较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井能够长期地以稳定的速率产气,页岩气开发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页岩气正成为搅动世界市场的力量,这种......
论反垄断法中两大基本原则的适用
发布时间:2023-07-28
合理原则和本身违法原则被视为反垄断法的两个基本原则,是认定垄断行为成立与否的关键之所在。两者虽非同一时期产生,却是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在司法适用的过程中均变化成为成熟的理论。和本身违法原则相比,合理原则更加注重价值判定......
论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
发布时间:2015-11-12
摘 要:社会法律关系纷繁复杂,其需要众多的法律规则进行有效的规制,然而,法律规则制定的滞后性会使得一些新问题无法用法律规则进行解决,或者一些问题若使用法律规则解决明显违反社会公平正义。这时,法律原则就会在法律规则不能适......
关于民法基本原则及其适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6
民法的基本原则作为我国民事立法、司法等的基本准则,始终贯穿于我国民事法律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具备普遍性、科学性与针对性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原则,对于解决我国的民事纠纷,保障全体人民的权利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如何良好的将......
法律原则适用的困境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根源的综合性的、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是法律诉讼、法律程序和法律裁决的确认规范。如果我们省略其他的形式分类,则大体上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非实定的法律原则"和"实定的法律原则"。通常......
浅谈法律原则的适用
发布时间:2023-06-10
摘 要 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是极其不同的概念,法律原则的本质属性特征就决定了法律原则的适用是有比较强的任意性,因此在适用的时候,如果不加以有效的规制,就有可能导致裁判恣意。并且在法律原则适用的过程中,又有可能出现法律规则......
浅析车险理赔的实证分析以及解决路径
发布时间:2016-04-25
广大朋友们,关于“浅析车险理赔的实证分析以及解决路径”是由查字典范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一、问题之提出:车险理赔难的表现形式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一方面机......
对适用《民法通则》第126条的举证责任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3-12-19
对适用《民法通则》第126条的举证责任之我见 对适用《民法通则》第126条的举证责任之我见 对适用《民法通则》第126条的举证责任之我见 我国《民法通则》第126条规定“建筑物或者设施以及建筑物上......
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英语语法教学实例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9
[摘 要]以一堂定语从句语法课为例,基于需求分析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对某学校高二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调研,对英语语法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英语语法;需求分析理论;教学实例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作......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认证规则的改革与完善
发布时间:2013-12-19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认证规则的改革与完善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认证规则的改革与完善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认证规则的改革与完善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当中缺乏系统而又详细的认证规则,既影......
无人机在海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发布时间:2016-10-13
无人机作为一种现代化遥控飞行器,技术逐渐成熟,已经在军事、民用领域广泛应用。由于无人机具有灵活机动、时效性高、成本低、损耗低、风险低、监测能力强以及覆盖面广等特点,非常适合于水上安全监管业务。目前,天津海事局、广东海事......
浅析比例原则的中国宪法规范基础———以宪法第33 条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7-01-10
一、既往比例原则的中国宪法基础观点之梳理 ( 一) 为何需要比例原则的中国宪法规范基础 比例原则是源于德国的理论。由于德国比例原则主要是通过法院判例所确立,因此对于比例原则是否有宪法规范上的基础,公法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
会计基础规范管理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9
在会计工作中,会计基础工作是最为基本的环节'对会计实践发挥着指导性作用。作为会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基础工作要随着会计法的逐渐完善实施规范的管理,并逐步落实到会计实践工作中。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经......
举证责任的分配与适用(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05
1999年1月23日上午10点,顾某在上海工艺美术商厦购买一颗标签上注明“天然黄水晶球”的工艺品。顾某当时要求鉴定,但售货小姐表示:“你去鉴定吧,有什么问题找我们。”顾某于是花了2944元将球买下,并得到发票和信誉卡。信誉卡上写明:......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以证代考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6-11-01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地位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人类最重要的现代化辅助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能否熟练......
浅析执行程序中限制无益拍卖原则的适用
发布时间:2022-10-02
【案情】 申请执行人: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历城农信社)。被执行人:济南泰瀛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许加臣、许加美。执行异议人:陈卓。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执行的历城农信社申请执行济南泰瀛国际大酒......
原函数法在微分中值定理证明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09-19
【摘要】辅助函数在数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一些转换,可以将问题简单化.微分中值定理是微积分的基本理论,本文借助于辅助函数的构造法―原函数法,并给出了原函数法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微分中值定理;辅助函数;构造;原函数......
CBA使用新篮球规则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12
作者简介:张建鹏(1986-),男(汉族),山东潍坊人,助教,硕士,工作单位,烟台大学,主要从事篮球训练与教学研究。 关键词:CBA;2010年篮球规则;进攻时间 1.CBA使用新篮球规则的现状 2.CBA使用篮球新规则面临的问题 CB......
试论WTO规则在我国的适用问题
发布时间:2013-12-17
试论WTO规则在我国的适用问题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入世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增加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机会,享受到了贸易伙伴的优惠政策,分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好处,但同时我国作为WTO成员国之一必须要严......
关于原则理论的宪法适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6-04-13
原则理论的宪法适用研究,须通过冲突法则来决定两个原则衡量的结果,同时运用衡量证成模式来排除衡量结果的恣意以使其具有合理性。 传统宪法解释方法来自于一般制定法解释方法,由于这些方法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当将它们运用于宪......
水电站工程基础处理监理实施细则
发布时间:2023-05-09
1.1 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坪头水电站首部枢纽挡水坝工程、泄洪工程、进水口工程中的固结灌浆、帷幕灌浆、接触灌浆。排水孔和抬动观测孔钻孔、各类检查孔、观测孔、勘探孔以及取芯钻探及压水试验等。 水电站工程基础处理监理实施细则.ra......
美国宪法诞生的理论基础分析
发布时间:2016-09-26
一、引言 《联邦党人文集》是美国政治学中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其对整个美国历史长河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书中汉密尔顿等人对联邦政府重要性的论证,对美国政治体制的精妙设计,读完无不令人感到叹服。通过此书中的文章来进行舆论宣传并......
试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继承公证的法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28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试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继承公证的法理分析”,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一些深刻的变化,其中的农转......
风险预防原则在防范生物入侵中的法律适用
发布时间:2015-07-29
提及生物的入侵,可能比较陌生,但纵观我们的生活,生物入侵却无处不在,从“食人鱼事件”到“鳄鱼龟放生”再到“小龙虾之谜”等,无不是生物入侵的结果。同时,这些表象下却深藏着巨大的生态危害,那便是生物入侵可能带来的巨大生物多......
基础教育决策研究的基本任务与实现策略
发布时间:2017-05-15
现代教育治理理念指导下的基础教育管理决策越来越依赖于科学的决策研究。基础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点多面广、地区差异大的现实决定了许多问题需要各级管理机构和人员从地区实际、阶段工作特点出发加强研究,科学决策。基础教育决策研究是以我国的教育方针为指导,运用科学方法对拟解决的基础教育重大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供决策参考和咨询的研究活动。为决策服务和以问题为导向的特征决定了描述、解.........
用统计方法分析我国国债的适度规模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10
摘要:为了帮助大家设计撰写论文,查字典论文网为大家分享了我国国债的适度规模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供您参考! 所谓国债,就是以国家财政承担还本付息为前提条件,通过借款或发行有价证券等方式向社会筹集资金的信用行为。国债在现代经......
刑法基本原则与刑事司法政策关系浅析
发布时间:2023-04-30
刑法学理论探讨中,将刑法基本原则、刑事政策、刑事司法政策各作为一个独立课题以及刑法与刑事政策的关系研究成果颇多,但将三者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的成果则寥寥无几。①是三者之间风马牛不相及,还是被学者们忽视,个中原因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