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大学生择业观的性别差异分析

大学生择业观的性别差异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21 00:23:59
大学生择业观的性别差异分析
时间:2023-05-21 00:23:59     小编:

摘要:大学生择业观与其自身的利益和日常生活最为密切,是大学生价值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行为。以择业观为研究角度切入,分析大学生择业观的性别差异;以社会性别理论为支撑,分析大学生的择业观,强调性别因素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择业观 性别差异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的不断扩招,近年来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持续走高。2016年高校毕业生达76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更成为了国家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如果我们将就业状况看作是结果,那么择业便是产生这一结果的过程,而择业观就是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观原因。因此,要想改变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择业观的性别差异进行研究。

二、大学生择业观的性别差异现状及原因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择业观,得到了111份有效问卷。其中调查对象中男生55人,女生66人;农村34人,城镇16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为16:21。

(一)大学生择业观的性别差异分析

1、择业的理想目标

(1)期望月薪的性别差异

从表1可知,全体调查对象在期望月薪方面,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存在差异,男大学生的期望月薪普遍高于女大学生。其中,大多数学生希望自己的薪资在3000元到4000元之间。

(2)就业区域的性别差异

调查对象中大学生择业时对就业区域的选择是存在性别差异的,男大学生就业时,地域对其的影响小于女性。调查对象中,择业时认为只要工作合适,到哪里皆可的学生共41人,其中男性22人,占全体男性调查对象的48.9%;女性19人,占全体女性调查对象的28.8%。

(3)期望单位性质的性别差异

调查显示,女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政府机关等稳定性更强,风险性更小的单位;男大学生喜欢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比如在外资企业上班和自主创业。

2、择业的心理动机

择业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并表现着人的需要,大学生择业的目的、意义、观念都是奠定在需要的基础之上的。调查显示男大学生择业时对事业成就和社会贡献的重视程度高于女大学生,女大学生对生活福利的重视程度高于男大学生。

(二)大学生择业观性别差异的原因分析

1、个人层面的原因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考虑问题的角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做出的决定会存在差异。如表2所示,大学生群体对薪资福利和就业地区的重视程度最高。择业影响因素的性别排名从第三位开始出现差异,影响男性择业的因素排在第三位的是单位性质和规模,而影响女性择业的因素是工作的稳定程度。

2、家庭层面的原因

自古以来,男性地位高于女性这一现象占据主导地位。在我们倡导性别平等的今天,男女两性在家庭中的角色任务仍受传统性别制度影响。同时,家人对于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存在的期望差异影响着他们的择业选择。调查数据证实,女大学生对工作稳定程度的重视高于男大学生。父母对儿子的期望更多的是希望儿子能有一番作为,要独立,要能够承担起以后家庭的重任。因此,男大学生在择业时更注重未来的发展空间等因素。

3、社会层面的原因

(1)政府缺乏政策引导。党和国家把合理使用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源作为实施科教兴国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高校也就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问题做出了相应的政策调整。但是这些政策的落实落实不全面、不及时、不规范、不到位,严重影响大学生平等就业。

(2)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且没有约束机制。在企业招聘的过程中存在性别歧视的现象,在招聘过程中会优先考虑男性。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企业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但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企业招聘时存在性别歧视的现象,是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是企业缺乏性别平等意识的体现,也是企业在招聘过程中缺乏约束机制的体现。

(3)学校择业观教育的缺失。对于大学生来说,高校的教育对其择业观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当前有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的课程,但课程中却缺乏对学生树立良好、健康择业观的引导。

三、对策和建议

(一)对大学生群体的建议

当代大学生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真实情况选择职业,不可盲目跟风,或者过高的评估自己。第一,大学生期望月薪的多少应结合所在工作地域的薪资水平,行业的工资水平,以及自身能力等多重因素考虑,理性化思考。第二,大学生选择单位的性质和企业的规模应该更加均衡。大多数大学生都想要去大中企业、国企、政府机关上班,但也可以考虑民营企业等单位,先实现就业,再择业。第三,女大学生择业应更关注职业本身。女大学生择业时不要过于关注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造成的负面影响,要听从自己的内心,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

(二)对家庭层面的建议

家庭对个体的影响深刻。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择业观,让大学生择业的时候不要被性别所局限,而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己想从事的职业。在择业时,家长要为大学生树立良好择业观提供正确的指导和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健康的观念,而不过多灌输其负面信息。

(三)对社会层面的建议

首先,政府应充分考虑该政策对两性的差异化影响,避免政策层面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偏向,加快对大学生择业、就业的立法速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及相应的监管机制,保障大学生平等择业。其次,企业要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企业在获利的同时也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制定促进平等就业的制度,防止招聘中发生的性别歧视,促进大学生公平就业。第二,作为育人场所的学校,应尽快完善课程体系,设立指导大学生树良好择业观的相关课程,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科学择业、理性择业。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大学生择业观存在性别差异,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学生自身、学校、企业、家庭、政府,都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观的形成。因此,要想改变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仍需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G・Ritzer.Sociology Theory.New York:McGraw Hill Companies,1996:123-132.

[2]E・L・Boyor.The Undergraduate Experiencein America.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65(5):17-18.

[3]许莉娅.个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4]刘继亮、沈维宇、吴薇,大学生择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性别差异分析[J].中国学术期刊,2003(10):49-51.

[5]袁庆.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差异探析[J].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2007(12):65-66.

[6]韩雪.大学生就业心理在性别上的差异及应对策略[J].科技信息,201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