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通过对11个产学研合作案例的研究,包括6个成功案例和5个失败案例,提炼出影响产学研合作绩效的14个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逻辑关系分析进一步精炼出匹配程度、公平性、沟通和协调四个概念。研究发现:产学研双方的匹配程度是决定合作绩效的最重要因素,公平性感知有利于双方实现匹配,而沟通和协调作为事后的纠错机制也会对合作绩效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绩效;决定因素;匹配程度
基金项目:浙江省软科学科技计划项目:“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信任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5C35013)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28日
尽管产学研合作绩效是科技创新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但由于研究视角的差异性,学术界始终未能给出一个比较清晰的界定,合作效率、合作成效、合作收益、合作创新效率、合作满意度等近似概念频繁地出现在相关研究文献中。概念模糊的结果是我们始终不清楚哪些因素才是决定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关键性因素,也很难为改善产学研合作绩效提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在管理学领域,效率和绩效是不同的概念,效率是指单位投入和产出的对比,而绩效是个人或者组织所期望结果的完成程度。相比较而言,绩效所涵盖的层次更为宽泛,效率则可以表现为绩效的一种具体形式。由于产学研合作具有典型的多元化目标,比如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发现技术前沿、发展新生产技术等都难以量化,因此在微观层面上使用绩效一词更为合理,产学研合作效率可能更适用于宏观层面的分析。
企业应该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政府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根本性目标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进而增强一国或地区的经济竞争力,在这种背景下,从企业的视角来考察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决定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了识别影响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关键性因素,我们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11个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行研究,通过访谈资料整理得到14个初始概念。在此基础上利用过程结构理论,把产学研合作划分为合作形成和合作管理两个阶段,通过仔细梳理初始概念之间、初始概念与合作绩效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提炼出匹配程度、公平性、沟通、协调四个概念,以此为框架描述了这四个概念决定产学研合作绩效的作用机理。
一、理论背景和研究方法
绩效是个人或者组织所期望结果的完成程度,这意味着合作动机应该是讨论绩效的出发点。然而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动机比较复杂,利用外部资源克服自身创新能力的约束,发现潜在的技术前沿和有市场潜力的R&D方向,降低创新过程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通过学习效应提高企业研发人员的能力等都有可能成为企业选择产学研合作的原因。Valeria Arza认为,尽管动机存在差异性,但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获取到的收益可以划分为经济收益和智力收益,经济收益是指诸如生产效率提高、新产品销售额等可以用金钱进行衡量的收益,智力收益则是指知识增值、创新能力提升等无形收益。本文采用Valeria Arza的这个标准,把企业视角的产学研合作绩效划分为经济收益和智力收益。
核心因果关系是解释结果为什么存在差异的根本性原因,需要提供比较强的证据,因此正反面案例进行比较才有可能提炼出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决定性因素,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进行案例筛选。正面案例的首要筛选问题是“贵企业在最近两年内是否有过成功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这种项目必须是联合研发或者委托研发项目,次要筛选问题是“贵企业是否从产学研合作中获取到显著的经济收益或智力收益”;负面案例的首要筛选问题是“贵企业在最近两年内是否有过不成功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次要筛选问题则与正面案例相同。通过筛选我们获得11个案例,其中成功案例6个、失败案例5个,行业分布包括电子行业2个、五金行业2个、纺织行业2个、制药行业3个、光伏设备制造业2个,行业类型对合作成功与否没有显著性的影响。调研过程以面对面的访谈为主,访谈对象既包括企业负责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管理高层,也包括从事具体研究工作的企业技术人员,访谈的引导性问题是“请描述一下您与学研方合作的经历,您认为导致一个产学研合作项目成功(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贵企业从合作中获得收益,包括经济收益和智力收益?”被访谈对象在描述的过程中我们会对一些重要概念会提出补充性问题,一些模糊性问题则会提出“为什么”和“有什么证据”以强化描述的可靠性,11个案例共访谈了35个企业人员,平均访谈时间22分钟左右。
为了避免个人主观偏见的影响,访谈资料由本文作者和3位研究生分成两个小组进行整理,采用话语分析技术提炼概念,比如,从“我个人认为,和真有水平的专家合作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之一,当然专家的人品也很重要”中提炼出“合作伙伴选择”、“学研方的能力”、“学研方的品行”三个概念;从“交流当然非常重要,这关系到最终设计是否符合市场的需要”中提炼出“沟通”的概念。对两个小组提炼的概念进行比较,语义基本一致的保留,不一致的则返回访谈资料进行再确认,那些依赖于特定项目特征的情境因素不予保留。为了能识别绩效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初始概念的提炼还必须同时满足两条标准,一是概念必须在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中都出现过,二是概念在35位受访者中出现的频次不能低于5次。通过上述整理过程,我们获得了14个初始概念,见表1。(表1)
二、理论提炼
(一)合作形成阶段的决定性因素。无论是成功案例还是失败案例,合作伙伴选择都是被提及次数最多的概念,@很容易理解,因为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否达到既定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然而对于补充性问题“什么样的专家是合适的”,被访者的回答出现很大的差异性,能力、品行、动机、私人关系、信任、熟悉、多次合作等概念都被提及。 沟通有利于产学研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针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对合作伙伴的需求做出及时可靠的回应,从而有效地提高双方的合作效率。沟通也是企业获取智力收益的最有效途径,不仅包括那些难以显性化的技能、技巧和诀窍,也包括潜移默化中的R&D思想起源或者学习能力。如果产学研双方具有一定的共有知识,并且能够建立起经常性沟通的渠道和惯例,那么更容易实现比较高的合作绩效,因此本文认为:
命题4:产学研双方沟通的频率越高,沟通渠道或者沟通界面越有效率,那么产学研合作的绩效也就越好。
三、政策性建议
提升产学研合作的绩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表现在能够改善参与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更重要的是可以吸引更多的企I参与其中,然而迄今为止政府如何有效地提升产学研合作绩效依然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命题,本文探索性地从企业视角对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决定因素进行多案例研究,能够为此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产学研双方的匹配程度,包括能力匹配、动机匹配和关系匹配,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提升产学研合作绩效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双方的匹配程度。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能否选择到相匹配的合作对象取决于:(1)可供选择的合作对象数量;(2)拥有能够判断双方是否匹配的相关信息。由于知识披露困境、专用性投入和知识缄默性等原因,市场无法为企业提供上述两个条件,因而需要政府替代市场的作用。难点在于,反映双方是否匹配的信息很多都是无法直接观察的,比如学研方的能力和动机,这意味着政府需要提供可直接观察的替代性信息。声誉和地位被认为是能力的替代信号,然而企业获取学研方声誉和地位的相关信息不仅需要相应的渠道,而且还需要确定相关信息的可靠性。历史行为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替代作用,这就要求政府主办的各种创新平台和信息平台进行整合,构建起信息完备的数据库,不仅提供学研方所擅长的技术研究内容,增加企业可选择的合作对象范围,还需要提供学研方过去的行为资料。
主要参考文献:
[1]Santoro Michael D.,Chakrabarti Alok K.Building Industry University Research Centers:Some Strategic Consider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1999.1.3.
[2]Arza Valeria.Channels,benefits and risks of public-private interactions for knowledge transfer:conceptual framework inspired by Latin America[J].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2010.37.7.
[3]Colquitt Jason A.On the dimensionality of organizational justice:a construct validation of a measure[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1.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