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愈发注重追求精神层面获得感。民族音乐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非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文明需求。纵观民族声乐教育的整个发展过程,一路呈波浪前进状态发展,但总的来看,仍明显滞后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诸多不足,还没有形成科学的民族声乐教育体系,这些严重影响了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民族声乐教育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与探索,叙述了当前民族声乐教育的现状,剖析了摆在民族声乐教育发展面前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几点促进民族声乐教育积极措施,以期更好地促进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满足和群众的业余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育;研究;发展
一、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及现状
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起步并不算晚,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经过不断地发展累积,不可否认,民族声乐教学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改革开放以后,有不少的高等院校也纷纷开设民族声乐专业,培养了大量民族声乐演唱专业人才。但在实际教学中,过于依赖美声教学,摒弃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忽视了民族声乐教学中最重要的民族特色,许多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不断边缘化,缺失民族声乐特色,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戏曲、民歌等濒临失传,,尚未形成真正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社情的声乐教育体系。也正因如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民族声乐教育的深层次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文化不断碰撞交融,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必然也会带来诸多困境,给民族声乐教育造成不小的挑战。但机遇与挑战并存,也必然会给民族声乐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陈旧,在这一背景下,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学生审美疲劳,过于追求国外的音乐而忽视民族声乐,严重影响民族声乐的传承发展。
二、当前民族声乐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第一,招生体制不科学。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幅员辽阔,地方特色声乐众多。相关院校招生过程中,对本省过于招生计划过于照顾,而缩减省外生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族声乐教育发展。此外,招生体制不健全,甚至还存在着违规招生,导致生源水平层次不一,质量严重下降,严重影响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第二,课程设置不合理。在民族声乐专业课程上,一些院校没有根据教学实际,课程安排很不合理。一些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民族音乐理论的重要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忽视民族声乐的理论教育,导致学生对传统音乐知识体系十分淡薄。此外,过于重视西方教学理念,本末倒置,忽视了本土民族声乐。第
三、教学方式单一。实际教学中,学生大多比较喜欢美声唱法,对于民族唱法热情不高,因而很难灵活的掌握传统民歌、地方曲艺的特点,无法准确把握住演唱风格。此外,在民族声乐教学上,模式单一,主要是对教师演唱,学生模仿的教学手段,造成学生审美疲劳,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民族声乐教学的开展。
三、推进民族声乐教学的有效措施
第一,建立健全教学体制。一是探索新的培养方案,当前,民族声乐教育体制还不够健全,严重制约着民族声乐的发展,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民族声乐毕业生。这就要求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育要在思想观念上积极创新,合理布局专业设置,为民族声乐的发展提供平台。二是完善招生政策,随着计划生育导致的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生源也在不断减少,各个院校都将不可避免的面临招生困境,特别是对于艺术生来说,生源更是捉襟见肘,因此,要扩大省外招生计划,为院校输送生源提供保障,以便形成一定的办学规模,整合地方特色优势资源,推动民族声乐发展。第二,传承发展民族特色。民族性是民族声乐的灵魂,如果失去了民族特色,民族声乐也将犹如行尸走肉,失去生机和活力。民族声乐存在的根基就在于“民族”特色,在实际教学中也必须以此为基础,不能过于依洋美声唱法作为教学主要方法,民族声乐必须坚持民族性。知晓民族性的主要特征,总结和研究民族声乐的规律,在坚持民族特色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结语
综上,民族音乐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特殊的重要意义,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发展民族声乐教育,必须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取长补短,借助地方特色曲艺不断充电,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科学设置教学课程,丰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民族声乐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屹立不倒。
参考文献:
[1]陈丽艳.探索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民族声乐教学今日的改革与创新[J].音乐生活,2018
(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