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概念

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概念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17 00:38:47
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概念
时间:2023-08-17 00:38:47     小编:鲁华祥

马克思于1845年春草拟了批判费尔巴哈哲学的提纲,随后又和恩格斯一起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该书对唯心史观作了彻底批判,又初步系统地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书中已经基本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范畴,诸如:生产力、分工、交往关系、市民社会、国家、所有制、共产主义、世界历史,等等。本文试图以《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为文本来分析世界历史概念。

一、世界历史概念的提出及其逻辑基础

在节选的第二部分写道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火l夕这句话实际上提出了世界历史的概念。通过分析,我们可以认为:第一,世界历史是一个整体的历史过程,它并不局限于某个人、国家、民族、地区的历史,而是不同个人、国家、民族、地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从而形成的整体的演变发展趋势:第二,世界历史并非从来就有,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上形成的,世界历史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即:要有完善发展的生产方式和交往形式,且要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民族间的分工。世界历史形成之前是各个个人、国家、民族、地区相互孤立、封闭地演变发展,世界历史形成后,各个个人、国家、民族和地区相互联系在同一个整体的时空中演变发展。生产方式和交往形式的发展,以及分工从民族内部扩人到民族之间是封闭孤立的历史向世界普遍联系的历史转变的主要动力。

世界历史概念的逻辑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是在唯物史观的立足点上谈世界历史的。历史的现实前提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z,这些现实的个人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同时,发生一定的联系,进行着交往活动,随着生产的进一步扩人,形成并扩人了分工,分工不仅把人与人之间隔离开来,而且把不同的人联系到同一个生产过程中来,发展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受分工制约的不同个人的共同活动产生了一种社会力量,即扩人了的生产力。生产力的进一步扩人,并推动分工的进一步扩人,从个人与个人在同一生产劳动过程的分工,扩人到民族内不同部门间的分工,扩人到不同民族间的分工,不同民族间相互依赖,民族间经济贸易活动扩人,形成世界市场,在经济领域的世界联系的基础上又形成了政治、文化、社会领域的世界联系。世界历史的发展演变不断从低级向高级纵向发展,同时也在横向方而趋于整体化的演变。 单个人随着自己的活动扩人为世界历史性的活动,越来越受到对他们来说是异己的力量的支配受到日益扩人的归根结底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力量的支配。丈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动,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澎是客观必然的。因此,马恩的世界历史概念不同于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世界历史概念。马恩的世界历史概念的逻辑基础是唯物史观的:而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派的世界历史概念的逻辑基础是唯心史观。

二、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需要具备一定条件,这些条件即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的分工。当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上形成完善的生产方式和发达的交往,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不同民族间的分工,使不同民族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形成整体的演变发展趋势,形成世界历史。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及带来的世界性质的交往,推动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然而,当世界历史形成后,不是停i1_不前,其没有始终受资本力量的控制,并非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的历史。世界历史仅仅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的历史,是一个低级阶段,将来一定会往更高级的方向发展,资本主义不是永恒的,它将被高级的更加合理的历史形态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促进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从而使各个人、民族、国家、地区的联系紧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得到改进,人们能够享受到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以及极其丰富的物质精神则富,这一点来看,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无疑是有历史意义的。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的世界历史将不同个人、民族、国家、地区卷入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体系,并使其在资本主义力量的控制和压迫之下,从而也带来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历史性的问题,诸如:两次席卷世界的世界人战,发达国家对落后民族的殖民掠夺及对其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下的世界历史应进一步摆脱资本主义力量的控制和压迫,趋于社会和人类的解放的历史形态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的世界历史也形成了一系列反资本主义力量控制的因素。这些因素会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发展壮人,推动世界历史格局的变革,这个因素就是世界历史性的无产阶级,他们改变世界历史格局的活动是世界历史性的共产主义运动。

三、世界历史与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运动以社会和人类解放为目的,世界历史为其开展和胜利提供了前提,即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运动均带有世界历史的性质和意义,即(1)无产阶级是一个超越民族和地域局限的人群:(2)无产阶级从事的共产主义事业的目的是社会和人类解放,这个目的是宏人的,立足全世界全人类的:(3)共产主义运动所针对的敌人资本主义是世界历史性的体系。

随着生产力的普遍高度发展,会出现两种相互对立的影响。(1)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带来丰富的物质和精神则富,个人、民族、国家、地区间的交往扩人:(2)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建立在扩人分工的基础上与这种分工同时出现的还有分配,而且是劳动及其产品的不平等的分配:因而产生了所有制所有制是对他人劳动力的支配,其实,分工和私有制是相等的表达方式一个是就活动而言,另一个是就活动产品而言。浙分工带来的分配是不平等的分配,其必然带来私有制,而且,随着分工的发展,也产生了单个人的利益与所有互相交往的个人的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火形分工及私有制带来了利益的对立,从而也形成了分化的阶级,阶级与阶级之间山于利益的对立不断地进行着阶级斗争。另外,科学技术不断介入生产形成现实的生产力,生产劳动一部分可以山自动化的机器来替代,因而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应减少,这意味着有很多工人脱离生产资料,工人间为争取与生产资料的结合而相互竞争,所以绝人多数仅靠自己劳动为生的人人量的劳力与资本隔绝或甚至连有限把满足自己需要的可能性都被剥夺,他们不再是暂时失去作为有保障的生活来源的工作,他们陷于绝境汗。于是,人类的人多数变成完全没有则产的人同时这些人又同现有的有钱有教养的世界相对立⑨。无则产的人不分民族地域局限而形成无产阶级与有钱有教养的资产阶级相对立。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及其形成的不平等占有和分配形成两人对立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共产主义运动的必要性在于:(1)非出于自愿的分工限定了人们的活动范围,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者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当分工出现后任何人都有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伙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们有可能随着自己的兴趣今天}几这事,明天}几那事。,}z因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的活动范围并非局限于某一特定范围,人的活动范围是扩人的、多样的,人可以自山选择其活动范围,所以人有全而而自山发展的可能性,此时的分工亦是出于自觉自愿,人自山自觉地从事活动,人的活动不再是与人相对立,支配与人的异化力量:(2)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受资产阶级统治的压迫的现状决定了无产阶级要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解放社会与全人类,进行共产主义运动。

共产主义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原因为:(一)共产主义运动的主体,即无产阶级是超越民族和地域局限的阶级,他们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的世界历史的过程中产生的绝人多数与有钱有教养的资产阶级相对立而存在的完全没有则产的人群:其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世界历史为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提供了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普遍的世界交往,以及丰富的物质和精神则富及资本主义文明的优秀成果。从而,共产主义运动不是仅仅从新开始的争取必需品的斗争,而是要摆脱贫穷、贫困的普遍化,消灭现存的旧的社会形式和旧有的统治,不让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夕匕灰复燃:(3)共产主义是超越民族和地域局限的国际联合的事业,因为资本主义的统治已经渗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而而,共产主义运动应而向全世界,应走向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应是对资本主义的总体革命,所以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 一切民族中同时都存在着没有则产群众这一现象,使每个民族都依赖于其他民族的变革,因而,某一国家或民族发生的共产主义运动同样会影响到其它国家或民族的共产主义运动。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历史不仅是无产阶级从事共产主义事业的起点和前提,而且是保证共产主义运动得以顺利展开的可经验的历史时空。世界历史是一个过程,它必然从低级走向高级,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世界历史走向社会和全人类解放,每个人自山全而发展的世界历史,所以世界历史有必要与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运动相结合,与社会和全人类解放相结合。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