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诗歌体现了人的精神结构”

“诗歌体现了人的精神结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10:53:43
“诗歌体现了人的精神结构”
时间:2023-08-06 10:53:43     小编:

关于叶橹:

叶橹,原名莫绍裘。1936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5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大学期间开始评论写作,1956年在《人民文学》发表《激情的赞歌》、《关于抒情诗》等文,预见了闻捷、公刘等诗人的重要性。1957年刚大学毕业的叶橹被错划为“极右”,被迫辍笔,在广西劳改队和江苏高邮的农村度过二十三载。1980年复出,先后担任江苏省高邮师范学校教师、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1989年至1991年,叶橹为《诗歌报》主笔的“现代诗导读角”专栏,在中国现当代诗歌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对当代诗人昌耀的评论,确定了昌耀作为著名诗人的地位。另著有《艾青诗歌欣赏》、《现代哲理诗》、《诗弦断续》、《诗美鉴赏》、《中国新诗阅读与鉴赏》、《季节感受》、《〈漂木〉十论》、《现代诗导读》等多部作品。

导语: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现代主义诗歌大潮中,叶橹以“辩护人”的身份推动了中国先锋主义诗歌的发展,是中国青年诗人的鼓舞者和理论推动者。曾担任过第二届、第三届“中国诗歌奖”以及“紫金山文学奖”、“汪曾祺文学奖”等多个文学奖项的评委。他的《艾青诗歌欣赏》被推为当代诗歌批评的范本,《〈漂木〉十论》是最早对国际著名诗人、台湾洛夫的长诗《漂木》这一出现于二十一世纪初的重要作品的系统评论。

叶橹立足于对诗歌的细读,以强大的解读力穿透文本,实现了对诗歌的精彩解读,并由此推动了新诗的发展与转型。

姜广平(以下简称姜):叶老师好!我早就想与你进行深度对话。现在,人们都认为,我似乎只做小说研究与评论;其实,我倒是从诗评起步的。让我入迷的还是诗歌。我觉得诗歌首先是语言要打动人,其次才是人们所谓的“酒神精神”,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诗歌精神。我看好很多先锋诗人,如顾城、杨炼、西r、江河、西川。我是在他们这些诗人风头正劲的时候喜欢上诗歌的。当时,也正好就看到了你在《诗歌报》上的专栏。

叶橹(以下简称叶):当时,蒋维扬主持《诗歌报》。那个专栏诞生的过程是这样的:蒋维扬与我一起在北京开会,他约我写稿,要我每一期为报纸写个千把字。我觉得这倒也不是太难的事。哪里知道,后来,他寄来的诗越来越难读,都是些非常难懂的。我到现在都记得,第一篇是让我评《新骑手与马》,车前子的。

姜:那是一个诗歌的年代啊!我也正是在那个时候,顺势而为,将“七月诗派”、“九叶派”啊全都读了。

叶:读到车前子的这首诗,我发现,这样的诗,真的让人难懂了。诗的形式也非常奇怪。我于是发现了,这首诗,其实是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认识,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与表现。写完车前子的诗评后,我请蒋维扬以后寄来一些稍微好懂的诗,因为,导读这样的诗,确实有点难度。可是,没想到,蒋维扬后来寄来的诗,越来越难懂。第二首寄来的是周亚平的诗,更难懂了。都有点故意为难的意思了。我于是只能殚精竭虑地去解读与写作了。这其实对我而言,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些诗,可能不是经典诗作,但这些诗,改变了我们对诗歌的认识与看法,改变了我们的诗评视角。对我的评论,也是一种极大的提升。你想想看,我毕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大学生,与诗歌这样的年代是断裂的。我需要有个学习的过程。毕竟,确切地讲,我是“不在场”的,而这些诗人,才是“在场”的。

姜:坦率说,我们对你的了解,确实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那时候,你的诗论影响很大,启发了很多人。很多人对诗歌的喜爱,就是缘于你的那个专栏。我走向诗歌研究也是缘于此。据我了解,很多人也是因为你的这个专栏而走向了诗歌创作。

叶:这样的情形我是知道的。《诗歌报》的编辑与蒋维扬他们,也常常说起这些。

姜:那时候,我以为你是一个年轻的诗评家。哪里知道,你是重返文坛的前辈了。随着对你的了解,我发现你大学时代做诗歌评论时也才不过是一个毛头小伙子。那时候,你怎么就有了这样的敏锐与深度呢?

叶:其实,我在读中学时就开始写作了。

姜:听说你在1949年后就关注诗坛的动静了。

叶:接触诗歌,也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1950年11月,《人民文学》发表了石方禹的抒情长诗《和平的最强音》,是以斯德哥尔摩会议为背景的诗歌,迅速在全国引起激荡的风云。在那一行行充满激情的文字面前,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诗歌的力量,多么直接,多么强大,多么震撼人心。

姜:我发现,你对闻捷、公刘、邵燕祥等人早就开始评论,并预见了这些诗人的重要性。这在一个评论家,确实是一种重大的成就。

叶:搞诗歌评论,其实偶然性很强。一开始,我倒是做戏剧评论的。1955年11月,我以“叶橹”的笔名发表了一篇关于戏剧方面的文章,发表在《戏剧》杂志上。

姜:“叶橹”这个笔名是怎么来的?

叶:这个笔名是我在广西读高中时取的。我的母亲姓叶。橹嘛,当时都在讲奋力划桨开社会主义航船嘛,你是一叶桨,我就是一支橹。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姜:你在广西读的高中?

叶:我老家南京,刚出生不久,就走上了逃亡之路,去到广西。后来,是在广西考取武汉大学的。那时候,我有一个同学,后来也成为著名诗人。

姜:你说的是韦其麟了。

叶:韦其麟是与我一起考取武汉大学的。但韦其麟成名比我早,他早就在《新观察》发表诗作了。

姜:就是那首《玫瑰花的故事》。那时候,你们这一届中文系一共录取了多少人?

叶:就二十五人。

姜:看来,那时候的大学生,全是精英了。但大家也都知道,你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经过了很多政治运动。到大学毕业的时候,你们中文系的情况如何?

叶:到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这二十五个人,只剩下十八个人了。有的被选派留学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有的去国家机关任职。我在毕业的时候,却成了“右派”。毕业证书是在我平反的1980年才寄到我手上的。 叶:我是很崇拜程千帆教授的。但哪里想到程千帆后来成为“右派”,且是“极右”。我也成了“右派”,也是“极右”。

姜:我听说《人民文学》曾想让你去任职的。

叶:是这样的,《人民文学》编辑部来信询问我有没有兴趣去《人民文学》工作。那时候,我正在读大三,我当然首先考虑想把学业完成,但家境贫寒,我也非常想有一份工作。后来,还是系里的一个领导劝我完成学业。反正只有一年了,毕业后再去也不迟的。哪里想到,后来的一年,世事与个人的情况都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姜:那时候大学未毕业也可以先出来参加工作?

叶:可以的。再说当时,我还是很希望先出来工作养家的。

姜:我们发现,你当时也对郭小川的诗作过评论。

叶:在那篇《关于抒情诗》的结尾部分,我对郭小川的诗作了评论,提出了一点看法,就是大家喜欢郭小川的诗,同时也可以喜欢闻捷等人的诗,这并不矛盾。此外,我注意到,郭小川对闻捷的诗歌是持批评态度的。他认为写爱情就是缺少时代精神。所以,我在这里也对郭小川提出一些批评意见。我认为写爱情其实也是写了时代精神。

姜:可能,这样的论点在当时就有一定的风险了。

叶:当时郭小川是作协书记处书记,但我确实既不知道这样的情况,头脑里也没有这样的唯权与唯上的意识。后来,郭小川从北京路过武汉时,特地问武汉作协的人,“你们这里有个叶橹,请他过来面谈。”见面之后,他惊叹:“你岁数这么小啊?”在了解到我想去《人民文学》时,他希望我到新改版的《文艺报》工作,做记者,全国都跑跑,这样会有更多的写作材料,这有多好啊!我觉得也是这样。但随后不久,全国性的“反右”开始了,这一切便都成了泡影。

叶:其实,到1969年的时候,为了鼓励下放,我的“右派”帽子已经摘除了。但我们哪里知道,这其实只是一种策略,并没有正式平反呢?粉碎“四人帮”以后,方方面面的政策都落实了,我虽然也非常关注这方面情况,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后来是1979年,我在报纸上看到《南京大学学报》的目录,上面有程千帆教授的文章,我这才知道,程老师已经从武汉大学调到南京大学了,于是便写了信给程老师了解情况,并希求通过他帮助我落实有关政策。

姜:后来的情况呢?

叶:非常遗憾的是,本来我可以经由孙望先生调到南京师范学院任职,但当时上面出了一个人事政策,因为“文革”的问题,大学人事冻结。这样,我就无法进入南京师范学院。这种情形下,很多好心人帮助,使我进入了高邮师范学校做教师。

姜:这以后,你什么时候开始动笔?

叶:是1980年。落实政策不久,我就走上了教学岗位,随即开始发表文章了。在《诗刊》啊、《文艺报》啊等有影响力的报刊上,我的名字在二十三年后再度出现了。这也是孙望先生当时同意我调入南京师范学院的原因。

姜:在高邮师范学校好像一共待了六年。

叶:是这样的。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喏,也是你的母校了,1984年开始做我的调动,但直到1986年才成功。到现在,我一直待在扬州师院。

姜:现在是扬州大学了。

叶:对,我现在是扬州大学的退休教授。

姜:我最近读你的诗评,发现,你重返文坛后,对昌耀的评论是你最重要的诗歌评论活动之一。我们年轻时,是在《诗选刊》上看到昌耀的诗的。

叶:对的,是这样的。这本杂志后来停刊了。

姜:你是如何发现昌耀的?

叶:在《昌耀论》里,我这样写过:“昌耀这个名字如今在中国的诗坛上已经成为一种高度的标志,但是在二十多年前,他的诗集仍因‘看不懂’而遭拒绝于出版社大门之外。他甚至为了出版自己的诗集而在《诗刊》和《文学报》上发出了《广告与前言》,以向读者预收订费的方式筹集印刷费用。后来那本印刷极为粗陋的《命运之书》就是这样印出来的。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昌耀的身上,实在是一件让中国诗界蒙羞的记录。在事隔多年之后来回忆这一荒唐而滑稽的事情,也许并非毫无意义。在历史的回顾中让我们学得聪明些和清醒些,才不致重蹈复辙和进入愚昧的轮回。”

姜:看来,你五十年代发现闻捷、公刘等诗人,八十年代发现昌耀,可以作为你的诗评史上的重要单元。

叶:其实,在我复出的时候,我读到了北岛他们的诗。像《古寺》那一首诗,我颇费了一些心力去解读。不过,我也由此发现,他们的诗与我们之前接触的诗歌不一样了。他们将诗意与诗思都揉合在一起了,不再像之前的诗歌只是一味地抒情与歌颂。到了北岛这里,诗歌有时候就是一种思考的形式,虽然也同样借助于意象来思考。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它解决了诗歌的走向与通道的问题,不再像过去的诗那样了。这可以看成是诗歌的成长与生长。

姜:我们还是回到昌耀这里,你对他的长诗《慈航》的解读,是极其重要的。

叶:中国的诗坛一直在呼唤杰作,呼唤史诗,追求艺术上的轰动效应与适合群众欣赏趣味的雅俗合一。在我看来,昌耀的《慈航》一诗至少可以说是没有得到足够评价和充分重视的作品。如果我们对这样的诗依然保持沉默、而不给予应有的肯定,让岁月的尘垢湮没了它的艺术光彩,或者若干年后再让人们来重新发掘它,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起码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或者可以说是一种批评的失职和审美的失误。

姜:《慈航》最早发表在1985年的《西藏文学》特刊上。

叶:同年11月的《诗选刊》予以转载,没有引起什么反响,之后收入《昌耀抒情诗集》。

姜:对于这样一首长达四百行的诗篇,一般人也许未必有耐心仔细地阅读。

叶:是这样的。如果粗略地读它,又很容易将其等同于当时那种流行的故事模式的诗体叙述。我们已经习惯于以简化故事情节的方式来对文学作品进行诸如时代背景、主题思想、人物性格等等的分析,因此,它的不受重视几乎是注定了的。当公众的目光只关注那些附加在诗上的外在因素时,当诗美的内质被形式的躯壳所取代时,一首真正具备艺术内蕴的优秀诗篇,往往就这样为众多的目光所忽略过去了。 姜:你曾在《诗刊》上发表的文章中两次提及此诗:一次是为“叙事诗”讨论所写的文中,另一次是在评昌耀的诗时作了简略分析。

叶:我后来再次给《名作欣赏》写了篇文章,用类似“细读”的方式对它作了剖析,希望能够为这首诗争取到一点它本应得到的地位。

姜: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诗坛上,昌耀并不是一个知名的诗人。可是在一大批以“归来者”身份重回诗坛的诗人中,昌耀却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诗坛“新人”。

叶:《慈航》发表后,昌耀的名字日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我就是因为读了《慈航》,才注意到昌耀并进而找他的诗阅读的。我的第一篇评他的文章《杜鹃啼血与精卫填海》,其实是一篇为他鸣不平的文章。因为在1987年的全国诗集评奖中,我是为《昌耀抒情诗集》写推荐语的人。当时这本诗集获得了参评者的一致赞誉,结果终评时却偏偏被挤了下来。如今我们再把《昌耀抒情诗集》审视一下,可以说它仍然是新时期以来出版的成千上万本诗集中的佼佼者。可是当时它居然成了唯一一本被刷下来的诗集。1988年在“运河诗会”上,我对刘湛秋表达了我的愤懑之情。

姜:八十年代复出的诗人,对自己重新获得创作的权利,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怀着一种感激涕零的心情在抒写自己的内心情怀。

叶:是这样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像梁南的下列诗句:“纵然贝壳遭受惊涛骇浪的袭击,/不变它对海水忠实的爱情”,“马蹄踏倒鲜花,/鲜花,/依旧抱住马蹄狂吻”,如此等等。梁南是我的朋友,也是我尊重的诗人,我还以《痛苦献身的生命形式》为题写过一篇评论。这里引出他的这些诗句,丝毫没有妄议的意思。因为在当年的那一批诗人中,有这种观念和情怀者绝非他一个,可以说是一代人的可爱与可悲之处。

姜:你的这种文学清醒,确实为当时很多批评家所不及。即便是现在,也很少有评论家有这样的批评意识。

叶:反观昌耀,他在自身的命运有所改观的时候,写过对苦难生活的回忆,写过自己的生命体验中那些隐秘的心灵活动的轨迹,甚至也写过对新的生活景观的赞颂和展望。但是,他却不对专横肆虐的残暴罪行加以美化,他也不会唱出对专制者献媚的谀辞。这恐怕是他不受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我将他看成一个异类的根据。

姜:在“归来者”诗人群体中,清醒的觉悟者大有人在,像艾青、牛汉、曾卓、公刘、邵燕祥、白桦等诗人原先就诗名卓著,他们有一些将被证明是具有艺术生命力的诗。

叶:饶是如此,我们依然可以从语言表现到思维方式上,看到昌耀的诗同他们是有着很大区别的。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的几年间,昌耀还处在复苏阶段时,他诗歌的语言表现和思维方式便与众不同了。你听他写的《广场上的悼者》:

压低我黑色的前额,巷口

飘一片破碎的影

――我,去了,不再踯躅。

我的相思,

只留给人民英雄石殿旁

那列华灯中

一团燃烧的冷雾;

愿这幽辉是我多情的细雨

夜夜爽透,润湿那一方

曾经铁血淬沥的铺砖。

不特是为了凭吊

更是为了对这土地之深沉祝福。

你看看,从遣词造句到思绪的表现乃至终极指向,我们都可以读出它同当时那种流行的诗歌模式是何等不同。

姜:是啊,这种语言,在现在,也许算不上什么特别让人惊异的句子,但在当年一大批从五十年代走过来的诗人中,恐怕很少有人能够具备这种语言感悟力和表现力。

叶:所以,我一直强调,要将诗歌放在当时的语境与历史背景下去讨论。

姜:你对《慈航》的评价非常重要。你指出昌耀在重生后写下的《慈航》绝对不仅仅是个人生活史的浓缩,更是一部具备史诗内涵的诗篇。

叶:昌耀敢于宣告“失道者败北的消息”,并且坚信“爱的繁衍与生殖/比死亡的戕残更古老、更勇武百倍”。应当说,这样的信念属于博大的胸怀同迷信暴力者的对抗,是一种对普世价值的认同。而在二十多年前,敢于这样公然宣告者显然不多。昌耀作为同辈人中的一个异类,决定了他的价值之被承认,大抵不在年长一辈的人群中,反而是比较年轻的一代人容易接受他诗作中那些叛逆的观念,以及他诗歌语言方式中那种有异端意味的气质。

姜:韩作荣先生称昌耀为“诗人中的诗人”,委实是一种极高的评价。

叶:昌耀以他的特异气质和独特的艺术禀赋傲然兀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中国诗坛。但是他的特立独行注定了他的孤独与寂寞。他的“异类”性质虽然在冷遇中日渐被人们认识和理解,可是在他身逝以后,他的诗歌价值能否被更充分地发掘和肯定,依然是留给后人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姜:昌耀的人生也很是与众不同。年纪轻轻就满怀一腔报国的热情奔赴朝鲜战场,并在战场上洒过热血。回国后依然想把对祖国的满怀热情寄托在笔端抒怀明志,不料却反而获罪,从此被投入西北蛮荒的大漠。燎原也与你有相似的观点:“昌耀是当代诗歌史上的一个传奇。他以边缘化生存中博大的普世理想,将二十多年的流放生涯和始终的精神困顿,鼎现为青藏高原式的诗篇。”

叶:深重的苦难感和命运感,来自青藏高原的土著民俗元素和大地气质,现代生存剧烈精神冲突中悲悯的平民情怀和坚定的道义担当以及“君子自强不息”的灵魂苦行,构成了他在诗艺和精神上对当代汉语诗歌无可替代的贡献。中国类型性的优秀诗人为数不少,但昌耀式的诗人只有一个。

姜:你是不是在昌耀这里,也找寻到了与你有的一样的“贱民”的气息,使得你对他的诗有了真正的解读与发现?

叶:昌耀自己宣称“从来不曾觉得孤独”,那是因为他在精神领域里试图亲近一切在他看来具有灵性的事物。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甚至在他后来诗名日益彰显时,他始终还是处于孤寂的状态中。即使到现在,昌耀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依然是一个“谜”,是一件有待考证其价值的“出土文物”。要想真正地破解这个“谜”和“出土文物”的价值,也许需要更多的对他诗歌文本的解读阐释。在解读阐释他的诗歌文本时,我们会发现一些独特的甚至是矛盾的现象。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诗人,昌耀的诗,的确是有待进一步发掘和研究的。

姜: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昌耀的被发现,也是你诗评生涯中最为重要的闪光点。

叶:昌耀的思想深处留存了太多有关苦难、有关底层人民生活艰辛的种种记忆;他同时也对底层人民生活中那些朴实无华的互相关爱,那些在艰辛生活中磨练而成的乐观精神,保留着最深刻的缅怀。而他的热烈,他的冷峻,正是从这样的生活熔炉里冶铸而成的一种坚定信念和意志。所以昌耀才会成为既是欢乐佛又是苦行僧的“复合体”。我们从昌耀的诗中所感受和体验到的,是一种虽身处苦难之中而依然保持诗性体悟的心灵浸染。对于一个诗人来说,这无异于在他的生命中保留了最宝贵的东西。将昌耀写于苦难年代的少量诗篇作为对他心灵世界窥探的通道,无疑会使我们进入一个伟大诗人的心灵宝藏。当一个诗人被流放而踯躅于蛮荒的原野,他内心里依然能够“在饥饿的年代”感受到“美的泥土”和“美好阳光”,默颂着“生活当然不朽”的诗句,还有什么样的邪恶势力能够摧毁他内心的信念呢?

姜:对于缺少苦难生活经历的人来说,这些诗行中所蕴涵的心态内在的质地,或许不一定容易很深地体会和进入。这可能是你与昌耀能够相互发现的重要原因。

叶:我之所以要从昌耀的这类诗中发掘并强调其内心境界的寂寞与博大相融洽的特点,其实是为了探讨他在重获创作生命之后那些诗中所表现出的峻烈得以产生的根源。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昌耀在苦难生活的那种寂寞中依然寻求一种博大容涵的内心追求,乃是一种被外力所强制和扭曲而不得不另辟蹊径的情感宣泄的方式。他之所以能够在精神上不被摧毁,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支撑。尽管这种精神支撑是只存在于内心深处的幻想,可是如果没有这种诗性的幻想,他就会在苦难的折磨中日渐变成一个精神猥琐的庸人。这就是一个有诗性内质的人同没有诗性禀赋的人在本质上的不同。

姜:这里的诗歌评论,已经深入到精神现象学的领域里了。很多时候,诗评确实是与技术无关的。我做评论以来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就是做批评也要有丰厚的生活体验才行。

叶:我曾经引用过一句俄罗斯的谚语:“鹰有时可能比鸡飞得低,但鸡永远不可能飞到鹰的高度。”昌耀诗歌所引发的这种联想,并不是离题万里的空论,实在是有感于昌耀其人其诗的命运而产生的感慨。昌耀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沉思者,他的诸如《慈航》、《划呀,划呀,父亲们》一类的诗,固然是他或许可以为文学史留下来的精品:作为诗人的昌耀,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所写的那些诗篇,我用“峻烈”二字加以概括,就是因为它们是一种冷峻的热烈;冷峻是其内质,热烈是其外壳。就像一个人长期生活在寒冷的环境里,一旦将他置于亚热带气候中,他最初的强烈感受可能就是温暖;但是即使对温暖习以为常,他的内心深处和隐蔽的记忆里,寒冷依然会是最刻骨铭心的感受。

姜:委实,昌耀笔下的高原风光、湖光山色,绝大多数都是以冷色调呈现的。

叶:我认为昌耀的诗思属于那种潜隐式的诗性思维。这在现代诗人中,一个废名,一个卞之琳,除了他们身上较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特色外,昌耀可以说是别具一格的传承者。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载道”传统,许多诗人从一开始走上创作道路,就自觉或不自觉地肩负起传道的职责,所以他们的诗作总是或隐或显地表现出一种在主流意识形态笼罩下的基因。

姜:你是如何发现昌耀的这一诗性特色的呢?

叶:我之所以将昌耀的诗性思维方式概括为“潜隐”二字,正是基于他的令人难以察觉的天马行空和突如其来。他的诗思不是那种按起承转合的方式结构而成的篇什,往往是以突兀的方式起句,而后则任情绪之流引向一种散发式的泛滥。这种诗思方式相当典型地体现了人的潜意识活动的特点。只要读过昌耀的诗的人,一定会对他的这种句式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们突兀有力的节奏感,似乎隐现着诗人内心一种难以抑制的情绪,同时又呈现着散发式的意象表达方式。它们给人的印象似乎是散漫而零乱的,但又是极具生机与活力的。这种诗性思维的特点,不在于引导你循规蹈矩地按某种形式去进入诗境,而是激发你自身的生命活力去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如果按某种既定的诗歌形式来要求昌耀,他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诗人。他的诗歌的形式感,完全来源于他在写每一首诗时那种内在的节律感,该放开时放开,该节制时节制。一切既定的模式对他来说都是不存在的。在昌耀的一些极具代表性的诗篇中,潜隐式的虚拟场景,常常成为他表现和表达自己对世事人生的观察与思考的瞬间呈现。这种呈现的方式,终极性与过程性互相融合与渗透,但又经常表现出一种矛盾与对峙的存在。看起来这很难纳入规范化的理论逻辑,但这恰恰是诗性丰富内涵的充分表现和表达。不是优秀杰出的大诗人,根本无法把握这样的诗性内涵。

姜:现在很多人都已经发现了,昌耀正是在此类潜隐式的诗性思维之中,构建起他的诗歌艺术殿堂的。

叶:我之所以如此强调潜隐式的诗性思维,是因为这种诗性思维的方式,同那种借助于外在的事物和事件的刺激而引发的诗情迸发,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读昌耀的诗,不仅需要具备一般的诗性感悟能力,还需要具备较高的对诗歌语言内在的节奏与力度的感知和把握的能力。一些人之所以认为昌耀的诗难懂,除了对昌耀的思想内涵缺少认识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无法进入他的语言中那种内在的节奏与力度。仔细阅读昌耀诗歌的人,应该能够发现他内心涌动的那种不同于一般诗人的激愤情怀。 四

姜:在你的诗歌评论生涯中,关于大诗人洛夫的批评与研究,应该是非常重要的章节。我发现,你对洛夫诗中的禅意与宗教意识揭示得非常到位。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洛夫的?

叶:我有一个好朋友叫杨光治,是花城出版社的,他首先出版了洛夫的诗集,随后便寄给我一本。这本《诗魔之歌》,说老实话,我没看太懂。特别是《石室之死亡》,是洛夫在炮击金门时躲在石室里写成的诗。这首著名的长诗,给我极大的震撼。促使我真正研究他的,是长诗《漂木》。

姜:你是首先关注他的禅诗并写出一些相关文章的。

叶:在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进程中,诗歌与宗教之间似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最早的“祭诗”之类,实际上形同“诗”与“教”的合一。因为二者都只是处在萌芽状态,所以赞诗与巫语是一回事。后来的诗歌之所以独成一支文脉,则是同它的“言志”与“缘情”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分不开的。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中国的文化传统中缺少真正的宗教意识。中国历史上有过“百家争鸣”的时代,那都只是一“家”之言,不曾形成统一的宗教意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也只是统治者的一种“术”,而不是那种全民信仰的宗教。所以,严格地说,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意识的国家。如果让我说一句妄议的话,我倒是觉得一些人说的“诗是我的宗教”反而在某种程度上道出了一种文化现象的真谛。以诗为“宗教”的诗人并不鲜见,在现代诗人中,洛夫应当是颇具代表性的。他一生笔耕不辍,写诗数十年,如今年过八十依然时有新作;说诗是他的“宗教信仰”,可以说是恰如其分的罢。

姜:洛夫的诗现在在大陆有着广泛的影响,与你的批评与研究密切相关。由此我们再一次发现,真正的评论家,很多时候与他所评论的对象形成了一种“双子星座”的关系。

叶:在洛夫的诗作中,被称为“禅诗”的诗歌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专门出过一本《洛夫禅诗》,而在他其他诗集中的作品,具有禅意的诗篇也为数不少。我之所以将它专门作为一个题目进行考察,是因为我觉得这不仅是一种诗歌现象,而且还蕴涵着若干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中国人的人生选择、处世姿态相关联的丰富内容。

姜:这里,肯定是要分清“禅”与“诗中之禅”的吧?

叶:所谓诗中的禅意,自然是同禅宗的教义有关的。它应该是一种诗化哲理。诗歌中的禅意其实传达和表现的是一种人生姿态的选择,而禅宗对佛教教义的“改造”,从根本上说就是把它的那些与苦行有关的种种清规戒律转化成一种处之泰然的自我解脱。既然要寻求自我解脱,就必须找到一种能够使这种自我解脱获得人们认可的道理上的说明。禅诗的最大特色应该是在“心领神会”的层面上,它所表现的就是人在对周围世界沉思遐想中获得的顿悟性的启迪。这种境界的一大特色就是所谓的诗境的“静”与“空”。洛夫早年因志存高远和诗思敏捷,常常把诗的题旨向高远的目标延伸,关注社会的同时更着意于主观精神的昂扬激愤,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他的诗作中屡屡呈现出一种沉稳淡定的心境,禅意因之每每于有意无意之间盎然溢出。他的那首《谈诗》,短短的几行诗,并非意在给诗下什么定义,却似乎说出了诗的许多奥义。根本原因在于,诗在本质上就是不可定义的,因为它是一种处于不断变化中的精灵。它在可知与不可知之间不断地变化着,充实着并丰富着,也因此具有无限的魅力和魔力。洛夫的这首短诗表现的恰恰就是这种诗的魅力和魔力。诗的话语方式恰恰就是“把桃花说成夕阳”,而当你再追问它“何以故”时,这种追问就变成了把诗人“呕出的血/说成了桃花”了。

姜:这里所表现出的思辨方式,恰恰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智慧的特色。

叶:人们肯定会问:为什么佛教文化中那些清规戒律、苦行修炼的内容,到了中国会被“改造”成像“佛祖拈花,迦叶微笑”那样强调心领神会的顿悟式的修行?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人的一种寻求自我解脱的智慧所致。而这种智慧的获得,可以说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生存姿态有关。

姜:回到洛夫这里,洛夫曾经以散文体“翻译”过原名为“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的题为《大悲咒》的诗,对“有意无义,有字无解”的原文作出他自己的诠释。他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妙:“佛言呵弃爱念,灭绝欲火,而我,鱼还是要吃的,桃花还是要恋的。我的佛是存有而非虚空,我的涅像一朵从万斛污泥中升起的荷花,是欲,也是禅,有多少欲便有多少禅。”

叶:这一段话对于我们了解洛夫禅诗的内涵和外延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不妨还是回到《谈诗》来阐述我的一些理解。为什么“把桃花说成夕阳”是对诗性的领悟,而“把我呕出的血说成桃花”就是对诗的亵渎呢?这种意象之间的可转换与不可转换,实际上是体现了洛夫对诗性的一种灵动把握以及对它的某些不可逾越的规则的执着态度。他将诗视为宗教,而这种宗教又不是同社会现实与人生追求无关的“虚空”。从《石室之死亡》到《漂木》乃至《背向大海》,洛夫对人的生命意识同社会现实的变动之间所存在的那种隐秘的或不那么隐秘的精神关联的认识,充分地体现和表达了他严肃的人生姿态。他既视诗如同生命,又绝不把生命看成是一场“虚空”,他之所以写下为数不少的禅诗,绝对不是为了逃避对人生意义的追问,而恰恰是为了在积极地逼视生命的同时寻求到一种诗意与诗性的精神境界。

姜:在洛夫的禅诗中有这么一句:“或许近乎一杯薄酒/一杯淡茶/或许更像一杯清水。”这是他在《禅味》中的诗。这句诗,我是非常喜欢的。这首诗的结尾,也是禅意十足:“其实,那禅么/经常赤裸裸地藏身在/我那只/滴水不存的/杯子的/空空里”。

叶:洛夫的《根》由若干短章构成,也是非常出彩的诗啊!“地壳日益阴冷/而我满身是火”,所构成的强烈对比,也是禅意啊!

姜:这首诗的结句也非常有意味:我是最初的/我是最土的。

叶:看似大白话的句式,把“根”的“原初”和“土气”表现得那么质朴,那么直截了当,诗意和禅味被融化在最朴实的诗句中,不是诗与禅的最佳境界吗?如果我们只是从佛家的出世思想来观察诗中的禅意,其实是一种误解。禅宗之所以要化解那些清规戒律和苦行修炼对佛家子弟的精神束缚,其实就是想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寻找到一种能够安置灵魂的狭小空间。 姜:意象这一艺术成就之外呢?《漂木》应该是可以无穷言说的。

叶:《漂木》在本质上是一部关于人的生存以及存在者在人生旅途中的庞杂思绪和思考的长诗。它对于人生世相的种种描述,时时处处不离形而下的具象却又无所不在地呈现形而上的抽象。作为诗人的洛夫,艺术感受与表现能力属于一流;而作为思考者的洛夫,却并不是在单一的哲学信仰指导下的思想家。所以他的诗意纷呈而鲜明灵动,但是你如果试图从众多的意象中归纳或演绎出一套完整系统的教条,那只能是徒费精力。甚至毋宁说洛夫是一个受庞杂的哲学思想和艺术观念裹挟而充满矛盾的诗人。

姜:回到禅味与禅意。洛夫在这里也没有忘记佛与禅:在《向废墟致敬》一章中,我读到这几句:“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一部新的文化史将从一撮寒灰中升起/从我们的遗忘中升起”,“道在哪里?/在蝼蚁,在稗,在瓦壁,在屎溺/有人说无所不在∥其实是在火里,灰烬里/在烧焦了的肤发上/在先人们手掌上永远化不成蝶的老茧中”。

叶:《漂木》可以说包罗万有。阅读《漂木》给我的极大启示就是,它的意象创造似乎表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具象,似乎不存在什么可不可以“入诗”的问题,关键在于,作为诗人,你是否有这种胆识和智慧,让各种杂沓纷呈的意象呈现于诗中时,了解它们是不是必须和必要的,了解这些意象中隐含的意味和意义,又是否是符合正义和良知的。《漂木》也许会成为中国现代诗史上一个常议常新的话题,现在人们对它的议论和评说可能才刚刚开始。

姜:有人说,叶橹的诗歌批评最大的贡献就在于有所发现,不仅在众多的诗人诗作中发现诗人的独特意义与堪称经典的诗歌作品,而且善于从驰名诗人的作品中发现那些很少为人注意和关注的文本。因而,我们似乎也可以认定,你是那种关于诗歌文本的评论家。除了发现了像公刘、闻捷、邵燕祥、昌耀等诗人以外,你还对哪些诗人作过评论呢?

叶:那就多了,“先锋”时期的诗人中,像车前子、雷平阳、晓雪、青勃,我都作过评论。老一辈诗人中,像黄永玉、绿原、曾卓、林莽、韩作荣、严辰等,我也关注并做过研究。

姜:艾青诗歌评论也是你诗论中的重要部分啊!我看到你的文集中,对艾青、牛汉、李瑛、舒婷、子川,都有专论。关于艾青的诗歌评论,更是被推为当代诗歌批评的范本。

叶:在当时众多诗人竞相登上诗坛的格局中,艾青能够得到许多评论家的青睐,显然是因着他独特的艺术禀赋和诗性才具的。论及艾青,人们常常想起《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他的成名作。然而,也许正是由于此诗的影响巨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人们对他早期一些诗歌的关注。在我看来,艾青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之前的一些短诗,其实蕴涵和呈现着一种最能体现他艺术气质和审美视野的特性。像《会合》、《当黎明穿上了白衣》、《阳光在远处》、《那边》、《透明的夜》等不多的几首诗,如果将它们孤立地置于诗的海洋之中,或许这些诗会被淹没在众多的浪花里面。但是,如果把它们放置在艾青身上作个案考查,它们的潜在意义便会显示出来。虽然这些短诗如今在艾青的诗歌中只占极其微小的分量,但是它们所显示出的一些特色,却构成艾青日后诗歌创作中极具“基因”性质的因素。

姜:你的诗论意识非常敏锐。可以说,中国当代很多诗人,确实是因为你而被发现或重新被认识的。

叶:其实,我复出之后,很多人非常茫然,大家都认为是一个新人出现了。

姜:与《重放的鲜花》那本书里的作家们相比,你虽然也是回归与复出,但当时确实没有很多人对你有所了解。

叶:是啊,当时,我到北京开会时,大家都茫然,叶橹是谁啊?我在五十年代发表过一些文章,但其后二十多年,我都是一个“贱民”,一个劳动者。而像谢冕啊、唐晓渡啊,包括像吴思敬、吕进等人,他们至少是“在场”的。很多“右派”遭遇不公,但他们下放后,至少可以在基层得到尊重,他们还可以以文化人的身份做一些文化人的事;而我,只是一个拉板车的,一个今天活着明天却不知道会是什么等着我的可怜的“贱民”。现在,我的这种“贱民”心态还在。我一般不与所评论的对象深交。一来是“贱民”心态,二来,也可能是骨子里的那种孤傲决定了我这样的生活方式。

姜:一方面是自卑自贱,一方面也是自尊自傲。至此,我们差不多可以作一些总结了。我发现,有几个关键词,是你对诗坛的贡献。第一个是 “艺术触觉本能”,你将这一点界定为诗人灵魂感觉世界的方式;在具体进入文本的方式上,你推崇“智慧个性化”的批评。关于这一点你援引了钱钟书作例子。

叶:钱钟书绝对符合我所认定的“智慧个性化”的批评家的标准。他的“点评”,除了有建立在博学基础上的悟性,更有一般人难以企及的独特的进入文学的方式。

姜:你以李健吾批评卞之琳的诗歌为例,阐述了你的“智慧个性化”的批评主张。你对许多诗人诗作的批评,所采用的基本上就是“点评”的方式,通过文本细读,仔细挖掘文本所蕴涵的丰富复杂的内涵,并且努力揭示其新的质素所隐含的价值和意义。

叶:是啊,这是批评家的自信,你必须站在诗歌之上,站在诗人之上,进行俯瞰式的点评。像洛夫这样的大诗人,我就是先“点评”了他的《谈诗》,随后又“点评”了《禅味》、《根》、《回响》、《雁塔》、《背向大海》、《自伤》等作品。洛夫的《漂木》后来虽然已经面世,但是由于在内地出版很晚,因而对于它的研究还没有展开,才刚刚起步,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诗歌研究的冷门。

姜:是啊,有人说,你对包括洛夫在内的这些诗人诗作的研究和批评令文学史的叙述减少了许多缺憾,避免了许多极具才华的诗人与堪称经典的诗歌可能被埋没的悲哀,充分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感。

叶:这些都说得有点大了。诗歌文本最精致的部分体现了人的精神结构,比小说更精致更深入。其实,你一定注意到了,我的诗评,其实没有从什么理论出发,我对建构理论体系也不感兴趣。因为,将诗歌真正放入某种理论体系,会遭遇很多尴尬。就像昌耀的诗,很多人读不懂,其实不是诗歌理论决定了这一点,而是我们的读者,在生活体验上与昌耀无法达成共鸣。

姜:刚刚你说及洛夫,你将洛夫归入大诗人之列。

叶:是这样的。我觉得诗人分为四种:大诗人、优秀诗人、一般的诗人和平庸的诗人。现在的情形是,一般的诗人甚至平庸的诗人确实不少,但真正的大诗人,在中国当代,还没有产生几个。

姜:什么样的诗人才能被称为大诗人呢?

叶:当然首先要有杰出的诗作,有代表性的广为传诵的作品。其次,倒是更重要的,是要有代表性的长诗。真正的大诗人,都有自己的长篇巨制,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譬如屈原、杜甫、李白、白居易,他们都有自己的鸿篇巨制。放眼西方,也是如此,荷马、歌德、雪莱、拜伦、济慈。而且,大诗人还应该有一种品质,他们的一生都在用生命写着诗歌。大诗人的诗歌总量也是相当可观的。当然,大量的诗歌可能是不怎么样的,但是,却必须要有这样的量作为前提与保证。因为,只有有了数量才有质量。

姜:大诗人必须要有相当数量的短诗。

叶:是啊!有长诗同时也要有好的短诗。只有短诗的诗人,充其量,我们认为是优秀诗人。像杜牧、李商隐、李后主、李清照,只能是优秀诗人。但是,是无法与李杜他们相颉颃的。

姜:我发现你对海子这样的诗人很少置评。

叶:海子毕竟是与我不同时代的人。当然,海子无疑是一个优秀诗人。海子是一个天才,但可惜毁灭得太早了。另一方面,他也是被很多人评论的诗人。我要是再说,可能也很难说出更多的新的东西来。

姜:我最近对胡弦作了评价,我发现了他的《葱茏》与《荒原》的同质意味。胡弦说自己写这首诗,确实就是把艾略特的诗放在案头的。我觉得,我还是做出来了。此外,也发表了一些诗论文章。不过,真正要走向诗论,还得请老师指导。

叶:诗论方面的大家其实很多,像谢冕、吴思敬、吕进、唐晓渡、陈仲义、耿占春等人。正如我开始时讲到的,他们在诗歌研究方面,一直是“在场”的,我则很长时间是缺位的,不在场的。他们是诗歌评论的精英与大家。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论《诗经》的精神线索
发布时间:2023-04-24
《诗经》承载着中华民族这个古老群体的精神世界,其中有重要的几条精神线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农业诗、原始本能的情感――婚恋诗、祖先情感的维系――祭祀诗、反战与捍卫――战争诗。这几条精神线索贯穿《诗经》,本文列举《......
民族精神的华彩诗篇
发布时间:2016-09-27
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声名赫赫的福建船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船政附设的教育机构,船政学堂开中国大规模官办西式教育之先河,是中国海军教育、船舶工业教育、机械工程教育等事业的鼻祖。学堂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变迁,成就难以计......
诗歌教学要体现审美教育
发布时间:2023-04-04
【摘 要】本文重点论述了诗歌是一种很美的文学样式,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诗歌教学要从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想象美、含蓄美、形式美六个方面进行理解诗歌特点,并结合初中课本上的课例进行分析,......
文学精神与人生经验的同构
发布时间:2023-05-1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的散文创作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不仅一批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家的作品重新出版,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坛风景,而且新出版的散文集也可以用盈千累万来形容,不仅小说家、戏剧家、诗人写散文,学者、编辑、记......
试析体育新闻的人文精神
发布时间:2023-05-09
" 论文摘要:从人文的角度浅论体育新闻报道中的人文精神,结合一些实例,对目前我国体育新闻报道领域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以及体育要闻如何彰显人文精神进行分析。 论文关键词:体育新闻;体育社会学;人文精神 一、对人文精神的理......
现代建筑创作的精神与人
发布时间:2023-04-07
摘要:人的审美过程离不开对对象世界的参与和体验,而强调建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强调人对建筑的参与和体验。衡量一座建筑,乃至一座城市的审美价值,首先应视其能否为人的生活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可能,能否创造出供人们充分开展生活过......
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MBA精神
发布时间:2023-04-07
[论文摘要] 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MBA作为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三种主要角色,其区别是什么?三者在精神实质上有何异同?论文提出了 “MBA→职业经理人→企业家”的企业经营者成长模式,并从这个角度出发,探讨了企业家精神、职业经......
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
发布时间:2022-12-07
两个老先生和两个禅师 很多年前,华东师大的施蛰存老先生,招考 研究 生时出了一道题目:“什么是唐诗?”这是一个有意味的 问题 。唐诗是一个美好的词语。汉语中有很多美好的词语。比如长江、黄河,黄山、长城等。唐诗也是汉语中最......
为集美人构筑的美好精神家园
发布时间:2023-07-24
捧读厦门市集美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华书局2013年8月出版的近二百万言《厦门市集美区志》(以下简称《集美区志》),深感分量之厚重、特色之鲜明,装帧之精美、质量之上乘。这是集美区历史上的首部志书,其功用可以说是地情大全、......
人类工效学热点:精神型领导及其内容结构探析
发布时间:2015-08-06
【摘要】人类工效学中的精神型领导是西方领导学和工作场所精神性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是从精神层面对员工进行激励和影响设置为员工所共同理解和接受的组织愿景,员工可以由此愿景感受到来自组织和自身的感召,从而使员工充分发挥自我......
体育教育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发布时间:2023-04-24
摘 要: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传统的体育教育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应改变教育观念,将人文主义精神引进体育教育中。与传统的体育教育相比,人文教育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在教育的同时将文化进行很好地传达,真正达到体育教育的目......
民族精神的华彩诗篇探讨
发布时间:2022-10-25
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声名赫赫的福建船政的重要嫩部分。作为船政建设的教育机构,船政学堂幵中国大规糢官办西式教育之先河,是中国海军教育、船舶工业教育、机械工程教育等事业的鼻祖。学堂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变迁,成就难以计数......
论“世界历史”精神价值体现
发布时间:2023-02-10
引言 在全球现代性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历史精神的展演呈现出全新的态势,基于人类各民族共存依赖、互通交流的文化大环境得以形成,落后的地方狭隘主义和民族自闭意识退出历史舞台。民族情感共鸣与心灵诉求己拓展至全球范围,而网络......
李白诗歌中的西域歌舞情结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6-08-11
西域乐舞东传之后不仅把唐代乐舞艺术推向一个高峰,而且对唐诗宋词元曲的创作也起到催化作用。具有极高艺术情趣的唐代诗人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这一外来的事物,引发出他们的创作热情:一大批描绘西域乐舞诗应运而生。 1李白对西域意象的......
有趣的“食物体”诗歌
发布时间:2023-05-11
一想到高考 整个人都毛血旺了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但你所有的好吃的 我要打包带走 喝香蕉牛奶时 联想到了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如果有这样一个牧场 草是抹茶味 太阳是柚子味 天晴时薄荷味 阴天时杏仁味......
一代人的诗歌宿命
发布时间:2022-12-30
“六十年代生”诗人,是一个语意繁复的年龄学符号,不仅指称着一个代际的写作群体,还携带着更多的诗学内涵,例如对“八十年代”文学现场、九十年代商业语境、新世纪网络氛围的全程经历,以及由此造成的文学经验的丰富性、繁复性和驳杂性;再如明显分化的两个阵营,少数成名过早的“第三代”诗人与多数大器晚成的“60后”诗人,等等。毋庸置疑,“六十年代生”诗人仍是当今诗坛最具实力的一群。比较起来,在当下极为活跃的诗人阵.........
现代汉语诗歌与现代汉语诗学
发布时间:2023-05-17
现代汉语诗歌与现代汉语诗学 www.LWlM.cOm1993年,我在写作自己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时,是把“现代诗歌符号美学”当作一种普遍性诗学来看待的,亦如我所理解的克罗齐的诗学或者俄国形式主义诗学、新批评诗学。但在该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已经......
论出版精神和出版人的精神追求
发布时间:2023-01-29
[摘要]出版精神是出版人价值导向、理想信仰、道德追求的统一。出版精神作为一种伦理精神,源于出版的伦理式实践,又指导着出版人的伦理追求。出版人应承担起发展出版精神的历史使命,实现出版物品质与个人品质、自我精神和出版精神的......
飘零与复归:现代人的精神之旅
发布时间:2013-12-17
王家卫因《春光乍泄》(“HappyTogether”)荣获法国第50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近年来王家卫以其个人化的写作风格而使其一系列影片(《旺角卡门》、《东邪西毒》、《阿飞正传》、《重庆森林》、《堕落天使》)为世人所瞩目。......
从生存与精神困境暖的诗意
发布时间:2015-08-24
我一直把徐铎老师视为最会讲故事的作家之一。他是一个对故事源头、叙事策略、结构、语言都有异常感觉的作家,也是一个关注当下、抒写当代人现实生存困境的优秀叙述者。中篇小说《没有照明的路段》,没有对时下庸常、琐碎的日常生活做......
现代汉语“有+VP”结构中“有”与完成体标记“了”的差异
发布时间:2023-04-10
摘 要:通过分析现代汉语中“有+VP”结构的局限性及其呈现出的表示强调的语义特征,提出现代汉语“有+VP”结构中的“有”与完成体标记“了”的差异。 关键词:有+VP 了 完成体标记 一、引言 本文以《从粤方言影响看“有+VP”结......
汉语诗歌的构成及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16
这里要谈的汉语诗歌,是文言文体的汉语诗歌。要说的构成,是指这些旧体诗在体式方面的构成条件。我现在就是要解剖一下汉语诗歌,看看是什么语言条件,构成了汉语特有的诗歌体裁。同时,也要看一看在体裁方而历代诗歌的发展,表现为什么......
直面现场的诗歌批评
发布时间:2023-03-16
当代诗歌批评大致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是偏向学术阐发与理论建构的学院型诗歌批评,另一种是坚持直面现场、贴近创作实际的诗人型诗歌批评。二者各有优劣,前者可能更具诗学厚度和理论系统性,但往往存在当下性不足、论述隔靴搔痒等毛病......
体育人文精神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7-01-05
一、体育人文精神与高校体育教育的关系 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人类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体育活动的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集合体,这些集合体实质上是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因此,从这一层......
现代汉语“有+VP”结构中“有”与完成体标记“了”的差异
发布时间:2023-03-25
一、引言 本文以《从粤方言影响看有+VP结构形成的认知过程》①为题,通过分析现代汉语动词有的词义发展和例释粤方言有+VP结构中时态助词的用法,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通过语言接触和语法化过程,提出现代汉语有+VP结构的出现表明了体......
从《古诗十九首》来分析汉末士人的精神困境
发布时间:2023-06-24
《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梁萧统主持编纂的《文选》,它上承乐府诗歌,下启建安文学。刘耙称其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招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马茂兀先生认为它所反映的只是处于动乱时代失意之士的羁旅愁怀而已。诗中内......
构筑以人文精神为主导的音乐课堂
发布时间:2013-12-17
毕业论文 摘自小档案 陈璞 上海市南汇区祝桥高级中学音乐教师 教学自述 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课堂不仅要对学生的学识、能力进行培养,更重要的是要丰富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张扬学生的个性,也就是加强对学生人......
呈现精神的契机
发布时间:2023-03-28
上世纪80年代末,北京在官方美术体制的影响下延续着艺术中心的地位,仍是艺术家心中所向往的地方。但当时全国各地各种艺术群体活跃,北京的艺术氛围相对来说比较沉闷。您认为造成这种沉闷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那的确是个群体奋起、新潮......
量能体现新大纲精神的识字教学
发布时间:2023-02-22
" 新大纲十分重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想让学生全身心、轻负担投入学习,乐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关键就在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探索和追求知识的动力。对于天性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低年级学生来说......
谈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发布时间:2023-07-13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学校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以人为核心的各类教育资源都得到最优配置,进而获得最佳的管理效益。学校管理中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而教师是办学成败的关......
谈古诗词与歌曲音乐的结合
发布时间:2023-06-23
谈古诗词与歌曲音乐的结合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对古诗词的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由于古诗词相比于白话文更加难以理解,因此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对此,在古诗文教学中配合音乐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能力。一、在古诗文教学中结合音乐的优势古诗文是中华文化中熠熠生辉的瑰宝,是需要后人加以学习和研究宝贵文化财富,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由于古诗词相对于白话.........
“精神”的发现与高扬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要〕 纵观鲁迅日本时期的五篇文言论文,不仅可以发现其早期思想表现出强烈的“主观主义”思维倾向,而且其“主观主义”倾向明显存在着一个逐渐加深的内在逻辑过程,而其中心线索就是对于“精神”的发现与高扬。总之,对于“主观内......
什麼是人文精神
发布时间:2023-03-05
" 人文精神這個詞很抽象,但是也很具體。人文精神就是個體化的關愛,是一 種愛,一種尊重,一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尊重,一種"己之所欲亦人之所 欲"的關愛,一種如《莊子.逍遙遊》中描述的"樹之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 徨乎無為......
让小学体育课堂彰显人文精神
发布时间:2023-02-18
让小学体育课堂彰显人文精神体育教学,尤其是小学体育教学,教师不能仅仅强调体育的健体作用,更重要的是在体育锻炼中融入对人的精神,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的关怀和维护。就是说在体育课堂上,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必须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为最终落脚点。1热爱学生,怀有爱心走入课堂爱护学生,怀有爱心,是教师这个职业最基本的要求,它甚至比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更重要,尤其是小学教学工作.........
茶宠之传统文化所体现的“道家”精神
发布时间:2023-01-13
茶宠之传统文化所体现的“道家”精神 一、何为茶宠 “茶宠”就是人们早期所谓的“茶虫”,属于茶器中的一种,是人们品茶时放在茶盘上的小摆件,顾名思义就是茶水滋养的小宠物,大多是用紫砂或澄泥烧制的陶质工艺品,喝茶时用茶汤涂抹......
民法人文精神及市场经济构建透析
发布时间:2023-02-08
民法人文精神及市场经济构建透析 民法人文精神及市场经济构建透析 民法人文精神及市场经济构建透析 一、人文精神的含义及内容 (一)人文精神的核心思想 人文精神发轫于文艺复兴时代,基点源于对神学和宗教的反抗,其重心在于......
合唱与现代城镇社区文化精神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5-09-08
合唱源于平等,没有人人平等的观念就没有合唱,合唱生于群体,没有共同的创作目标与追求和谐之音的心灵素质就没有合唱。合唱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担负了太多的社会责任,在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政策下,合唱又被推向了现代城镇社区文......
精神之纬与现代文明下的《冰点人物》
发布时间:2023-01-25
摘 要:《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冰点人物”专版,以人文关怀的视角反映了社会转型期国人遇到的机遇和挑战、生活中经历的收获和坎坷。其选题、切入视角、讲述方式都体现出在社会转型的剧烈变革中,对于人的精神和品性之美的珍视,......
论精神病人的自杀
发布时间:2023-05-14
【摘要】自杀是有意或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对于社会、家庭、个人都带来了巨大的破坏。精神病人的自杀是精神疾病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且精神病人自杀平均年龄较一般人群年轻并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更糟糕的是很多人都忽视了......
唐宋邵阳名人群体精神特质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唐宋之际,湖湘文化兴起,邵阳文人名士渐多,他们刻苦自励,颖悟好学,广泛交游,增长阅历,中科举者也渐渐增多。无论是处于乡里,还是为官游历,他们都坚持礼智忠直的基本准则,注重名誉,坚守品节。其时又常有动乱,武夫悍将......
谈戏曲本体的坚持与文学精神的再现
发布时间:2022-12-02
我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思想意蕴丰富深邃,艺术创造恢宏大气,堪称中国当代文学精品, 自问世以来被影视剧、话剧、舞剧和豫剧、评剧、晋剧等戏曲剧种改编。去年,《红高粱》又被我省的一个剧种茂腔搬上舞台......
试论中国现代诗歌的现实处境
发布时间:2023-03-01
【论文关键词】新诗 边缘化 大众 文化 抒情诗 [论文摘要】自从中国现代诗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诞生以来,它采用了有别于古典诗歌的自由体白话新诗形式,在形式上有所革新,打破了旧体诗的种种束缚,推动了新诗的发展,由于和解放......
福建红军长征精神的历史体现与现代传承
发布时间:2023-07-08
一、福建省对于长征的重大历史意义福建省是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和重要的途经地,尤其是闽西地区为红军提供了人力支持和战略物资的后备支持,福建人民和福建子弟兵以其无私的付出、顽强的坚持、伟大的牺牲,为长征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一)是红军长征重要出发地和重要途径地1.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福建是中央红军长征前最后的主战场。1934年9月23日,松毛岭战役打响,这是第五次反围剿中主力红军进行的最后一仗。2.........
奥哈拉城市诗歌中的“一人主义”诗学
发布时间:2022-12-06
内容提要 “一人主义”是美国纽约派代表诗人弗兰克・奥哈拉诗学理论和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一人主义”诗学理念的确立,使得奥哈拉的诗歌作品极具个性色彩,饱含创造力。本文依托奥哈拉的城市诗歌创作活动,探讨“一人主义”诗学理念......
构筑精神家园——谈谈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
发布时间:2023-02-24
" 曾有这样一件事:学校里的一名学生,因为对语文老师的课感到很无聊,就逃课去了学校附近的公共图书馆。没想到,一去就迷上了那里丰富的书刊,原本只想逃一上午的课,结果欲罢不能,在那里一直泡了三天。我们在这里姑且不论这名学生的出......
李贺愤世幽怨的诗歌人生
发布时间:2022-11-24
李贺出身于皇裔贵族之家,严重的社会危机,使得这个家庭很重视对子女的文化教育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幼年时的李贺便刻苦学习,希望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展抱负。每天一大早,他就会背锦袋,骑瘦马,由书僮陪着在大街小......
对民法人文精神及市场经济构建透析
发布时间:2013-12-19
对民法人文精神及市场经济构建透析 对民法人文精神及市场经济构建透析 对民法人文精神及市场经济构建透析 一、人文精神的含义及内容 (一)人文精神的核心思想 人文精神发轫于文艺复兴时代,基点源于对神学和宗教的反抗,其......
中国现代文学精神
发布时间:2023-03-09
“中国”是指因为“诗界革命”、“文界革命”的推动而发端于19世纪末,又因为“五四新文学革命”而正式诞生于20世纪初,以白话文为主导,以现代人本观念为价值坐标,并在此后的近一个世纪中居于文坛正宗的文学形态。中国现代文学精神的核......
浅析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5-08-28
摘要:随着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学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指导纲要》的指导下强调“健康第一,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分析高校体育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现状及其重要性,提出有效提升大学生体育人文精神的建议,为推......
清代满族布衣诗人兆勋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1
摘 要: 清代满族布衣诗人兆勋,铁保称其为清代北方诗派的代表诗人。兆勋有《牧亭诗录》、《不堪持赠吟》等,铁保评价他“诗宗贾岛狂”。对他的诗作进行全面分析可以看出,兆勋诗歌追求险怪寒瘦、幽深奇异的境界,在清诗中别具一格。......
酒神精神与狂欢精神初探
发布时间:2023-03-18
摘 要:酒神精神和狂欢精神对生命的肯定、对肉体因素的推崇,为提高人的主体地位做出了极大贡献。两者乍看之下非常相似,但细细分析以后,会发现两者有本质的区别。本文将探讨两者在肯定生命方面的相似性,以及在主体性和主体间性方面......
诗歌结伴,多一个自由与青春
发布时间:2022-12-22
这群富有开创性的音乐人,上一张专辑《揽花去》在两岸获得了多项音乐大奖的肯定,这一次,他们能否带来新的气息?歌诗,依然是新专辑的体格,但这一次的视野却大大延伸了,不再是罗思容一个人的世界,汇集了多位台湾女诗人的作品。罗......
运动精神点亮人生
发布时间:2022-11-03
R志乐先生既是充满斗志的商界人士,又是一位热情洋溢的运动爱好者。他曾是赛场上的运动健将,追求着进取奋发、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现在他是一位专注於推广体育用品品牌“Victor”,正努力开拓香港市场。工作之外,对体育的热爱让他义......
“童话诗人”顾城诗歌中的童话色彩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6
摘 要:顾城是我国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被誉为“唯灵浪漫主义”诗人。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相比,顾城诗歌的特色十分鲜明,尤其是其梦幻与童真的色彩,为读者营造了一个“童话世界”,故而被称作“童话诗人”。文章从顾城诗歌的艺术特色......
简析青年医师人文精神现状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6-06-11
医学是最具人文精神的科学,医生应当是最富有人道主义的职业日;医学服务对象是人,作为直面人的科学更强调人文关怀。真正杰出的医生不但要有学术上和医术上的超高造诣,更要具有广阔的人文视野和丰富的同情心。20世纪70年代医学模式发......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5-09-10
摘 要 当代大学生对人文精神有着内在的需求,为了更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基础教育中,深化落实人文精神教育。为了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更应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有机整合......
玉珍诗歌及诗观
发布时间:2023-01-19
想到命运 来到这里是为了遇见你。犹如 现在停顿是为了回忆,除了写下 还有什么值得我煞费心机 很多事情可以计算,比如流水比如征途 ――铜臭如此,悲伤如此,一生的寿命如此 唯独你。我永远计算不出见面 的时间以及,千......
黎衡诗歌及诗观
发布时间:2022-11-16
乌有镇的秋天(组诗) 给无名者的信 我一定认识你,因为如你所见, 世界在乏味的黑夜里,太阳、火焰 和人造光,并不能改变我们的失明, 于是无论你正与我拥抱,还是在 一条陌生的街道失去勇气,我们的 距离并没有区别,......
吴猛诗歌及诗观
发布时间:2015-08-25
一朵云的胎记 母亲告诉我 那云,真像我脊背上的胎记 我看不到自己的后背 我只能看那云 从无可名状到无影无踪 为了弄清一朵云的出处 我需要把头扬了再扬。抛向蓝天 我不想与太阳、小鸟、飞机有任何瓜葛 我只是为了找......
卢游诗歌及诗观
发布时间:2015-08-25
母亲 母亲渐渐地就老了。 老了的母亲,仿佛一枚放久了的果子。 在一张年代久远的椅子上。 渐渐地露出了皱纹,和生活的底色。 作为一个在农村生活了几十年的人, 母亲,很少离开过她居住的村庄。 偶尔离开的几次,不久便......
试析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与培育
发布时间:2023-05-28
" 论文摘要:大学人文精神是一特定区域或群体的人文精神,是由民族人文精神的精髓和大学教育的使命决定的。它体现在个体、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四个方面。现代大学生存在着人文知识贫乏,吝化底蕴浅薄;人文价值迷失,精神萎靡、......
深掘现实与精神飞扬
发布时间:2022-12-30
关仁山是当年河北“三驾马车”之一,多年来,他成为了国内努力与当下生活建立联系的著名作家,成为了一位长久关注当代乡村变迁的作家,成为了一位满含深情和充满挑战精神的作家。他的长篇新作《日头》(作者的长篇小说中国农民命运三......
浅谈广东审计精神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4-06
浅谈广东审计精神的构建 1 审计精神概述 1.1 审计精神内涵 为更准确理解审计精wWw.LWlm.com神,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精神。辞海中对精神的定义一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二是指宗旨、要义。与之比对在众多对审计精神定义......
旅游地理中的人文精神
发布时间:2013-12-18
旅游地理中的人文精神 旅游地理中的人文精神 旅游地理中的人文精神 更多精品文 章来 源自 3 e du教 育 网 摘要:“没有人文教育,人类将堕入科技进步带来的黑暗和社会灭亡的深渊。”人文精神作为人文地理的一部分......
在罗布人家的精神旅行
发布时间:2022-09-08
新疆腹心地带的库尔勒市,是古丝绸之路中道的咽喉之地、西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南北疆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因盛产驰名中外的库尔勒香梨而被称为梨城。如今,比香梨更加著名的应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的罗布泊和楼兰古城。它南......
浅谈儒家德性精神现代振兴的方法论构建
发布时间:2016-07-04
引言 德性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灵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其传统德性精神的现代振兴是紧密相关的。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德性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德性精神的主流,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起着重要的内在支撑作用。促进儒家德性精神的现......
原道:“市北人”的精神追求
发布时间:2023-03-08
摘要: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以学校“原道”文化为价值取向,着力于“弘道养正,育德守礼”的养成教育,德育系列活动分层递进,相互衔接,住宿生管理谨严有格。学校实行扁平化的德育管理模式,注重发挥年级组和班主任的作用。 关键词......
浅析大庆石油企业铁人精神的现代传承
发布时间:2023-06-03
【摘要】目前,石油销售企业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运行体制、经营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员工也打破了所谓的“铁饭碗”,变成了石油销售企业的雇员。外部环境的变化、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以及员工身份的变化,这些因......
浅论诗歌体物绘景之标准
发布时间:2015-08-24
摘 要:从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来说,文学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其与生活也有着同样的关系。诗歌在表现诗人主观中的现实世界时总是离不开对生活中景物的描写,然而诗歌体物绘景时就会触及诗之意象和与现实生活......
中学诗歌教学中的人性引导
发布时间:2022-09-03
摘要:语文教材的几轮改版,古诗数量也呈上升趋势。可想而知古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而通过古诗教学,用诗性引导人性,就成为语文教师引导学生确立人性的重要渠道。通过探讨古代诗歌引导人性的问题,力求能够反思实际教学过程,真正达到引导学生的目的。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诗性;人生引导在忙碌的教学中,如何通过诗性引导学生的人性,使其从语文教学中获得知识以外的精神财富,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一、.........
易翔诗歌及诗观
发布时间:2015-08-25
入冬修身书 除了尊重 省去人们之间多余的礼貌 像一棵树脱去枯叶,以便进入季节。 说话时,省去或悲伤或激烈的语气词 它们像堆在门口的早雾 终将散开,没有重量。 和寒冷成为亲密的朋友 我看见有一种形象 从劈开的木......
泣河诗歌及诗观
发布时间:2023-01-20
欠你五分钟 用一只盗贼的手 以借问的名义。正当偷盗你的时间 五分钟。分化成五十万个梦 时间,一滴一滴 第三百滴凑足以后。还能运用的 是狡辩 在成功获取你的时间开始 我已私自加息 一分钟等于 我所不能计算的小......
陈客诗歌及诗观
发布时间:2023-04-12
至亲花园 棕榈、蜜缸、栅栏、石子…… 在源和堂,我能轻易地唤出花园里 每一株花草与每一个真诚的物件 作为一个完整的家族,我确信她们 是我故乡的一份子。这么多年 时间把我们从遥远的乡下 一步步拉进城市的中心 那......
太阿诗歌及诗观
发布时间:2023-03-05
北京,残雪 残雪下的祭坛,飞鸟歇脚的客栈 被晶莹剔透的树装饰成空心玻璃盒子 盛大仪式即将举行,演说者口沫横飞 尚未苏醒的草地上,一只流浪狗 撒下一泡尿。我没有时间关注 窗外事物。阳光照不透寒冷 单腿跳跃的狗已被......
杨光诗歌及诗观
发布时间:2023-05-26
精神病院 这里,关着一群火红的狮子, 耸峙的铁栅栏漆黑天空下露出它的剪影。 路过这里的人,仿佛路过一座非洲黑森林, 里面传来狮子愤怒而又低沉的吼声…… 沿着闪电我开始叙述 大雨来临前,天空越来越吃重, 就像一个......
论质化研究的人文精神
发布时间:2022-11-19
" 论文关键词:质化研究人文精神 方法学 论文摘要:质化研究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它体现着一种人文精神。本文认为方法学意义上的人文精神旨在为以人为本的科学研究提供内在的思想依据。质化研究的人文精神反对实证主......
浅析慢性精神患者的人文管理方式体会
发布时间:2022-10-19
慢性精神病患者 全开放管理 探讨 目的探讨对慢性精神患者实施人文管理的方式。方法对有记载的住院精神病患者实施全开放管理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施全开放管理期间未发生意外事件,此管理方式给患者提供了接近正常人生活的自由度......
网络技术与人文精神
发布时间:2023-06-27
网络技术与人文精神 网络技术与人文精神 网络技术与人文精神 技术(包括“网络技术”)导源于“求知意志(the will to know)”。人文精神导源于“意志”的自由。因此在技术的时代(即以技术进步为主导的时代),人容易沦......
文化因素在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翻译中的体现
发布时间:2023-02-02
文化因素在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翻译中的体现 文化因素在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翻译中的体现 文化因素在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翻译中的体现 摘要:意象是构成中国古代诗词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诗人寄托感情的载......
江总宫体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发布时间:2023-01-16
班婕妤才貌兼备,颇受成帝赏识,其后赵飞燕姊妹进宫,班姬失宠,退守太后,红颜薄命,凄苦一生。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江总宫.........
走向融合:新时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3-03-01
一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认识与改造自我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方法和价值体系。它们是贯串在科学探索和人文研究过程中的精神实质,是展现科学和人文活动内在意义的东西。(注:肖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江湜诗歌的“诗史”价值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江湜 诗歌创作 诗史价值 《伏敌堂诗录》 论文摘要:近代著名诗人江湜的诗歌具有重要的“诗史”价值,这主要表现在关心民生疾苦、反映太平天国起义的作品中,也表现在揭露社会问题、反映鸦片贸易、描摹近代上海景象、体......
冯娜诗歌及诗观
发布时间:2022-12-12
杏树 每一株杏树体内都点着一盏灯 故人们。在春天饮酒 他们说起前年的太阳 实木打制出另一把躺椅,我睡着了―― 杏花开的时候,我知道自己还拥有一把火柴 每擦亮一根,他们就忘记我的年纪 酒热耳酣,有人念出属于我的一......
老四诗歌及诗观
发布时间:2023-01-16
忏悔录(组诗) 立足之地・贡院墙根街 往东十里,是我的小窝,那个老式小区 刚被水淹过。汽车和空气一起 泡在水里,我栽的一棵无花果爱上了泡澡 往南,有山,还有佛 一千座佛像立在山中 随便一座荒山,那些贴在崖壁上的......
唐果诗歌及诗观
发布时间:2023-05-26
趁天黑 我有一件外衣 它真的好小好小 可它如此漂亮 我把它挂在衣橱 像把一个尚未成熟 而坠地的苹果放回树上 每天早上 我都会打开衣橱 取下它 套在身上,看看 它有没有趁天黑 偷偷地长大 有时我还打开冰箱 ......
安琪诗歌及诗观
发布时间:2023-01-01
单面女人的孤独之牙 未被命名的女人有着单面的额头 她鼻梁尖挺,嘴角平整 她单手按地 单脚着地 她虚拟出的一只眼 被你我看见 也被她虚拟出的假牙看见 那牙如此白净而弯曲恰如你我的孤独 ――你的孤独很白净 ――......
朵渔诗歌及诗观
发布时间:2023-03-20
危险的中年 感觉侍奉自己越来越困难 梦中的父亲在我身上渐渐复活 有时候管不住自己的沉沦 更多时候管不住自己的骄傲 依靠爱情,保持对这个世界的 新鲜感,革命在将我鞭策成非人 前程像一辆自行车,骑在我身上 如果没......
初梅诗歌及诗观
发布时间:2023-01-19
蝴蝶秘密受孕 白天我在榆山上遇到的那只蝴蝶 夜晚我在榆山夼又遇到了一次 它在我的梦境里,画眉线,贴花黄 高高的发髻上别着银簪 破晓时分,它秘密受孕 我醒来时 母亲坐在红堂堂的灶火前 成千上万只蝴蝶,正从她的烟......
“人”字的结构
发布时间:2022-12-04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那会儿,我正在飞往西班牙的飞机上:舷窗外白云朵朵,苍茫大地上的山川河流依稀可辨。 到达阿姆斯特丹机场转机时我打开了手机,十几条与地震有关的信息争先恐后地跳出来。因为信息简短,再加上旅途劳顿,说......
现代诗歌音乐性研究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3
摘要:音乐性是诗歌语言的一种审美特性。诗歌同音乐可谓最亲近的姊妹艺术,诗的可诵性、可歌性,都要求具有音乐性,而这种音乐性,在现代诗歌中的表现更加凸显,优秀的现代诗歌作品,往往都有着显著的音乐性特征。本文就现代诗歌中蕴含的音乐性以及具体的发展趋势展开分析。关键词:现代诗歌;音乐性;发展趋势诗歌的音乐性,是判断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美学标准,诗歌语言在文学作品中,是最为优美、凝练、具有音乐性的语言,往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