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精神”的发现与高扬

“精神”的发现与高扬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19 14:38:35
“精神”的发现与高扬
时间:2015-08-19 14:38:35     小编:

〔摘要〕 纵观鲁迅日本时期的五篇文言论文,不仅可以发现其早期思想表现出强烈的“主观主义”思维倾向,而且其“主观主义”倾向明显存在着一个逐渐加深的内在逻辑过程,而其中心线索就是对于“精神”的发现与高扬。总之,对于“主观内面之精神”的推崇不仅构成了鲁迅这一组文章的结构性线索,更成为青年鲁迅思想的一个基点。

〔关键词〕 鲁迅;早期思想;精神 高扬

早期鲁迅思想不仅表现出强烈的“主观主义”的思维倾向,而且纵观其日本时期所写下的五篇文言论文,可以发现其“主观主义”明显存在着一个逐渐加深的内在逻辑过程。尽管这五篇文言论文看似谈论的不是一个话题,其中心语汇也不尽相同,但是仔细辨析这些看似不断变化的关键词,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内在的不断加深的发展趋势,即对属人的主观精神的不断发现和高扬,这不仅构成了贯穿这五篇论文的潜在线索,同时也构成了青年鲁迅思想的一个基点。

这一思路在其后的《科学史教篇》和《摩罗诗力说》中从不同的两个方面(即科学和文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科学史教篇》首先肯定了科学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盖科学者,以其知识,历探自然现象之深微,久而得效,改革遂及于社会”[3]

(25),但必须指出的是,鲁迅在认识到科学知识能够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实际上更为强调的是,理论科学对于社会进步的逻辑优先,并且由此批判中国所谓“谋新之士”与“大号新学者”只“重有形应用科学而又其方术者”[3](27-28)的错误做法,这一批判所凸显的是鲁迅对理论科学的重视,然而鲁迅的追问并没有止步于此。之后鲁迅通过对西方科学发展史的梳理与溯源,经过层层向内的探索,最终肯定“理想”和“圣觉”才是科学发现和科学知识背后的“真源”:“盖科学发见,常受超科学之力,易语以释之,亦可曰非科学的理想之感动,古今知名之士,概如是矣。”[3]

(29) “故科学者,必常恬淡,常逊让,有理想,有圣觉,一切无有,而能贻业绩于后世者,未之有闻。”[3]

(30)这里的“理想”与“圣觉”实则就是“神思”的另一种说法,对“理想”与“圣觉”的肯定,认可的依然是“神思”的重要性,鲁迅也正是在此意义上肯定科学的。这里,“神思”(“理想”、“圣觉”)相对于“科学”有着逻辑优先的位置,如果只瞩目于科学成就“灿烂于一时”的表象,也是不会长久的,因为“所宅不深,顷刻可以蕉萃,储能于初,始能长久”,鲁迅将科学成就说成是“末”,而更为看重所宅之本。同样,如果把对纯粹知识的追求当做人生的最高理想也是不可取的,“盖使举世为知识之崇,人生必大归于枯寂,如是既就,则美上之感情漓,明敏之思想失,所谓科学,亦同趣于无有。”[3]

(35)在鲁迅的思路中,人类的感情和思想明显高出纯粹的科学知识,由此,鲁迅不仅否定了作为科学表象的现代物质,同时也否定了纯粹的科学知识,通过这种双重否定,鲁迅最终确认了“精神”、“感情”和“思想”对于人之为人的重要性。

《文化编至论》的文章一开始就否定了“稍稍耳新学之语” 的“近世士人”,“言非同西方之理弗道,事非合西方之术弗行,剖击旧物,唯恐不力”[5]

(45)的行径,接着又批判了以“竟言武事”“制造商贾、立宪国会”为代表的辁才小慧之徒的种种言论,进而指出“今所谓识时之彦,为按其实,则多数常为盲子,宝赤菽以为玄珠,少数乃为巨奸,垂微饵以冀鲸鲵”的事实。鲁迅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在他看来,上述种种言论并没有能够深入到西方文明的根柢,仅是炫目于其灿烂一时的“末”,即外在表象,上述言论依然停留在“第一维新”的水平,是对于西方文明浅层次的理解。为此,鲁迅从西方文化的起源谈起,详尽阐述了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出现的种种问题,认为“物质也,众数也,其道偏至。根史实而见于西方者不得己,横取而施之中国则非也。”为了坚定国人对于这一认识的理解,鲁迅不得不以一种近乎同样偏至的态度提出“剖物质”与“任个人”两项主张:“诚若为今立计,所当稽求既往,相度方来,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5]

(47)在这种近乎二元对立的思维理路中,鲁迅所凸显出来的对于“灵明”、“个人”的置重由此可见一斑。

接下来,鲁迅简要梳理了西方文化发展的历史,指出其社会民主与物质主义兴起的根源所在,认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是对以往“以一意临万民”之专制政治的一种反动,“物反于穷,民意遂动”,这种民意反动的最极端行为即为革命,西方所谓的民主政治中出现的“以多数临天下而暴独特者”的新专制是法国大革命之后果:“……扫荡门第,平一尊卑,政治之权,主以百姓,平等自由之念,社会民主之思,弥漫于人心。流风至今,则凡社会政治经济上一切权利,义必悉公诸众人,而风俗习惯道德宗教趣味好尚言语暨其他为作,俱欲去上下贤不肖之闲,以大归乎无差别。同是者是,独是者非,以多数临天下而暴独特者,实十九世纪大潮之一派,且曼衍入今而未有既者也。”同样,西方物质主义的兴起也是随着近代以来宗教束缚放松、思想自由勃兴而出现的物质大发展(“故至十九世纪,而物质文明之盛,直傲睨前此二千余年之业绩”),而所谓的物质主义即是对此物质大发展大繁荣之推崇乃至信仰:“久食其赐,信乃弥坚,渐而奉为圭臬,视若一切存在之本根,且将以之范围精神界所有事,现实生活,胶不可移,惟此是尊,惟此是尚,此又十九世纪大潮之一派,且曼衍入今而未有既者也。”[5]

(49)总之,现代西方出现的“重物质”与“轻个人”的倾向是一种文化偏至的现象,更是西方文化发展的无奈之举,作为后发展国家的中国在面临文化发展的抉择时,一定要认清这一点,不能再重蹈西方之覆辙。幸而“新神思之至新者”认识到了十九世纪文明的上述种种弊病,奋起反抗。至此,十九世纪末的新神思宗诸家进入了鲁迅的视野,并极大的影响了鲁迅早期思想的整体走向。

鲁迅由“个人”一语入手,指出中国号称识时之士的误解,并由此上溯至西方十九世纪之个人观念:“试案尔时人性,莫不绝异其前,入于自识,趣于我执,刚愎主己,于庸俗无所顾忌。”[5]

(51)并接着介绍了从施蒂纳、叔本华、克尔凯郭尔、易卜生到尼采的所谓新神思宗诸大家,与前此对于西方个人观念的转译一样,鲁迅在绍介上述诸人思想的时候,所突出的依然是“己”、“ 自性”、“ 此我”、“主我扬己”、“个性”、“ 超人”等观念,这与西方启蒙主义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之说近若水火,更为重要的是,鲁迅对所谓众数的不信任,不仅指出其“变易反复”、“ 无特操”之缺陷,甚至断言:“故是非不可公于众,公之则果不诚;政事不可公于众,公之则治不郅。惟超人出,世乃太平。苟不能然,则在英哲。”[5]

(53)这里对于“超人”、“英哲”的期待同样凸显是依然作为“个”的人的重要性,那么在鲁迅看来,个人之所以比众数来得重要,原因何在呢?这要从下面“非物质”的部分去寻找。 在这部分,鲁迅首先描述了物质主义大发展的后果:

递夫十九世纪后叶,而其弊果益昭,诸凡事物,无不质化,灵明日以亏蚀,旨趣流于平庸,人惟客观之物质世界是趋,而主观之内面精神,乃舍置不之一省。重其外,放其内,取其质,遗其神,林林众生,物欲来蔽,社会憔悴,进步以停,于是一切诈伪罪恶,蔑弗乘之而萌,使性灵之光,愈益就于黯淡:十九世纪文明一面之通弊,盖如此矣。[5]

(54)

正是在此背景下,鲁迅再度引入新神思宗,尤其赞赏其“主观与意力主义”,认为这是矫正西方十九世纪文化偏至的良方,“功有伟于洪水之有方舟者焉”,鲁迅首先介绍了两种主观主义:“主观主义者,其趣凡二:一谓惟以主观为准则,用律诸物;一谓视主观之心灵界,当较客观之物质界为尤尊。”[5]

(5)鲁迅称前者为“主观倾向之极端”,联系后文可知,这里的主观倾向之极端者即为新神思宗。鲁迅紧接着介绍说,这一派别“力特著于十九世纪末叶,然其趋势,颇与主我及我执殊途,仅于客观之习惯,无所言从,或不置重,而以自有之主观世界为至高之标准而已。以是之故,则思虑动作,咸离外物,独往来于自心之天地,确信在是,满足亦在是,谓之渐自省其内曜之成果可也。”这里的介绍与上文所描述的十九世纪物质文明单向发展出现的种种弊病联系起来,即可看出,鲁迅在此所突出的即是为物质主义思潮所遮蔽的,“主我”、“主观”、“自心”为其核心语汇。在接下来对尼采、易卜生、克尔凯郭尔、叔本华等人的介绍中,所凸显的也同样是这一组词语,如言“尼伊勃生诸人,皆据其所信,力抗时俗,示主观倾向之极致”,克尔凯郭尔则径直宣称“真理准则,独在主观,惟主观性,即为真理”,更为重要的是,上述这些言论导致了社会思潮的整体转向:“骛外者渐转而趣内,渊思冥想之风作,自省抒情之意苏,去现实物质与自然之樊,以就其本有心灵之域;知精神现象实人类生活之极颠,非发挥其辉光,于人生为无当;而张大个人之人格,又人生之第一义也。”[5]

(5)由此对“主观”、“心灵”、“精神”等因素的推崇成为一种时代的整体氛围,而对于主观心灵界的推崇必然要深入下去,发现一种必须的精神支柱,在新神思宗而言,这就是“意力主义”。在他们看来,“惟有意力轶众,所当希求,能于情意一端,处现实之世,而有勇猛奋斗之才,虽屡踣屡僵,终得现其理想:其为人格,如是焉耳。”因此叔本华宣称“意力为世界之本体”;尼采希望意力绝世之超人的出现;易卜生所描写的亦同样是“以更革为生命,多力善斗,即迕万众不慑之强者也”。鲁迅接着感慨道:“排斥万难,黾勉上征,人类尊严,于此攸赖,则具有绝大意力之士贵耳”[5]

(56),并断言“内部之生活强,则人生之意义亦愈邃,个人尊严之旨趣亦愈明,二十世纪之新精神,殆将立狂风怒浪之间,恃意力以辟生路者也”,[5]

(5)鲁迅对于主观与意力主义的推崇至此达到最高点。与此同时,鲁迅以“己”、“ 我性”、“ 自性”、“自省”、“内省诸己”等中国传统语汇,对新神思宗诸家的思想进行阐释的同时,又无意中激活了本土语境中以儒家心学与大乘佛学为中心的传统思想资源,反过来,西方思想与传统资源的汇通与融合必然会强化鲁迅思想的主观主义色彩。这种对于主观精神因素的置重在其著名的“立人”方案中得到了最为明确的体现,“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尔后凡事举;若道其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5]

(58)。“个性”和“ 精神”成为鲁迅对新的人和真的人是最大的期待,同时也成为鲁迅此后进行“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的重要标准。

这一思路在其后未完稿的《破恶声论》中亦有同样体现。文章开头首先展现了一种“寂漠”之境,“本根剥丧,神气旁皇,华国将自槁与子孙之攻伐,而举天下无违言,寂漠为政,天地闭矣。狂蛊中于人心,妄性者日昌炽,进毒操刀,若唯恐宗邦之不早崩裂,而举天下无违言,寂漠为政,天地闭矣。”然而鲁迅并未丧失希望,“吾未绝大冀于方来,则思聆知者之心声,而相观其内曜。内曜者,破黯暗者也;心声者,离伪炸者

也”[6]

(25)。“ 心声” 和“内曜”成为鲁迅冲破这一寂漠之境的希望所在,“心声”和“内曜”(“隐曜”)皆是《摩罗诗力说》中运用过的词语,这不仅是反映了鲁迅用词习惯的沿袭,更为重要的是其思维理路的继续甚至强化。这在下面一段对于“心”的强调中可见一斑:

若夫人类,首出群伦,其遇外缘而生感动拒受者,虽如他生,然又有其特异;神畅于春,心凝于夏,志沉于萧索,虑肃于伏藏。情若迁于时矣,顾时则有所迕拒,天时人事,胥无足易其心,诚于中而有言;反其心者,虽天下皆唱而不与之和。其言也,以充实而不可自己故也,以光曜之发于心故也,以波涛之作于脑故也。是故其声出而天下昭苏,力或伟于天物,震人间世,使之瞿然。瞿然者,向上之权舆已。盖惟声发自心,朕归于我,而人始自有己;人各有己,而群之大觉近

矣。[6](25-26)

这里,不仅指出了“心”相对于“情”的优先存在,而且认为这是人类首出群伦的特异所在,并且由此出发,再次强调了“心声”的重要,尤其是对“朕归于我”,“人各有己”的强调,与《文化偏至论》中对于以“个”为单位的人的推崇,其内在思路上是一致的。

不仅如此,在接下来对于扰攘之世的种种恶声的批判中,也同样强调了主观之内面精神的重要。首先,在对种种恶声的源起上,鲁迅认为正是由于“心声”和“内曜”的缺失而导致的,“世之言何言,人之事何事乎?心声也,内曜也,不可见也。”更有甚者,“则竞趋于异途,制维新之衣,用蔽其自私之体”[6]

(27),再次将批判的矛头指向维新党人个体道德的堕落,这与章太炎在《革命之道德》中将戊戌变法与自立军事件的失败归结于主体道德的堕落,其思路惊人一致,对于个体道德的置重同样是青年鲁迅思想的一个重点。相对于当年梁启超等人对于公德的呼吁,鲁迅这里更加看重个体的道德之诚,早在弘文学院时期就曾与许寿裳探讨过这一问题,并且最终认为“我们民族最缺乏的东西就是诚与爱”[7],何以故?在鲁迅看来,“故病中国今日之扰攘者,则患志士英雄之多而患人之少。志士英雄,非不祥也,顾蒙帼面而不能白心,则神气恶浊,每感人而令之病”[6]

(29)。“白心”语出《管子》,更见于《庄子・天下》:“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8]陆德明《经典释文》引崔撰语,释白心为“明白其心也,白,或作任”[9]。此处白心应为动词,解为自白其心更为恰当,所谓自白其心不仅是道德之诚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对于“心”的置重,“心”不仅是本心更是己之心。日本学者伊藤虎丸亦如此来解读 “白心”,“白心”“是把自己的内心和盘托出于人前这一直率的态度……这是一种最积极地执着于自己内心的真实而不顾惧一切即成的价值和外界的条条框框的、真率的心态,与那拒斥追随外部制约或多数人意义的主体性,与自由畅想的空想力(神思)密切相连”[10],因此,所谓“白心”同样透出鲁迅思想回向主观的思维倾向,而对于“己之心”的回归与追问是要透过维新之士所谓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在施蒂纳看来属于“外在观念”的表层,而回归真的自我,从而自白其心,也就是要摆脱上述外在观念而直指人的主观精神世界。而这一点恰恰是诸多洋务派和维新派的知识分子所不肯为的,同时这也构成了鲁迅批判扰攘之世种种恶声的动力。 接下来鲁迅主要批判了“破迷信”和“崇侵略”两种言论。

对于“迷信”一说,鲁迅首先指出,“夫人在两间,若知识混沌,思虑简陋,斯无论已;倘其不安物质之生活,则自必有形上之需求。”认为中国志士所谓的“迷信”是朴野之民“欲离是有限相对之现世,以趣无限绝对之至上者也”,即对于形上的追求与超越,这是原初文明发展的必然表现,因为在鲁迅看来,“人心必有所冯依,非信无以立,宗教之作,不可已矣。”[6]

(2)宗教亦是追求行上超越之一种,无论信仰的对象如何不同,其“足充人心向上之需求则同然”,由此可见,鲁迅对于宗教的理解是较为宽泛的,其所瞩目的其实并不在宗教本身,而是透过宗教所表现出来的原初之民向上的精神追求。某种意义上,这里的宗教与前几篇文章中出现的“神思”、“圣觉”、“ 意力”等,其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在鲁迅看来正是这种精神性的宗教信仰的存在,才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顾吾中国,则夙以普崇万物为文化本根,敬天礼地,实与法式,发育张大,整然不紊。覆载为之首,而次及于万汇,凡一切睿知义理与邦国家族之制,无不据是为始基焉。效果所著,大莫可名,以是而不轻旧乡,以是而不生阶级;他若虽一卉木竹石,视之均函有神性灵,玄义在中,不同凡品,其所崇爱之溥博,世未见有其匹也。[6](29-30)

对于崇侵略的批判,鲁迅主要着眼于侵略背后的动力,认为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兽性残存的结果,“人类顾由,乃在微生,自虫蛆虎豹猿以至今日,古性伏中,时复显露,于是有嗜杀戳侵略之事,夺土地子女玉帛以厌野心;而间恤人言,则造作诸美名以自盖。历时既久,入人者深,众遂渐不知所由来,性偕习而俱

变”[6]

(33),因此鲁迅称“惟援甲兵剑戟之精锐,获地杀人之众多,喋喋为宗国辉光”者为“兽性之爱国”,并且紧接着指出,“人欲超禽虫,则不当慕其思”,显然这是鲁迅所反对的。鲁迅一方面反对“执进化留良之言,攻小弱以逞欲”的兽性爱国者,另一方面对于托尔斯泰“莫如不奉命” 的和平主张,也认为“故其所言,为理想诚善,而见诸事实,乃佛戾初志远矣”。因为他在看到人性普遍进化的同时,也发现了“其度则大有差等”的不平衡现象,所以“甲兵之寿,盖又与人类同始终者

已”[6]

(34)。鲁迅的这种论点看似悲观,但其中也浸透着他的理想,或者说,他的上述观点是对其终极理想的守护,是最终达到理想境界的一种必要的手段,因为他相信“恶喋血,恶杀人,不忍别离,安于劳作,人之性则如是”[6]

(35),他以人性善的立脚点来批判兽性爱国的现实,指出这是有违人性的,因此也是暂时的,但是对于人性善的观点,鲁迅认为也是需要经营的,首先就是要去除奴子性,认为这是阻碍人性健全发展的绊脚石。总的说来,鲁迅虽然认为人性本善,但是由于进化过程中出现的程度和先后不一,因此普遍的人性尚未完成,而要趋于完善的人性就要以人类本有的平和之性为基础,不断趋向之,在此过程中鲁迅更加看重人类所秉有的精神作用。总之,无论是对于破迷信的批判还是对于崇侵略的批判,鲁迅所看重的均是人的精神一面,正如有论者指出的那样:“破破迷信着意于精神信仰对于人的终极意义,破崇侵略以精神进化作为人类进化的鹄的和最终决定性因素,再一次突出了精神在鲁迅人的观念中的地位” [12]。

〔参考文献〕

[2] 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严复卷[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6] 鲁迅.破恶声论[A].鲁迅全集:第8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7] 许寿裳.我所认识的鲁迅:回忆鲁迅[A].鲁迅博物馆等选编.鲁迅回忆录:专著(上册)[C].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487.

[8]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870.

[9] 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二十八[M].抱经堂丛书.北京:直隶书局影印本,民国十二年.

[10] 伊藤虎丸.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15.

[11] 汤志钧编.章太炎政论选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7:315,318.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弘扬创业精神 加强高中生创业教育
发布时间:2023-07-22
" 摘 要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针对高中教育,阐述了对高中生进行创业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三种意识,即改革创新意识、艰苦意识和价值意识。在借鉴美国开展创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国内的高级中学中开展高中生创......
钱学森精神对中国“士人”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发布时间:2023-06-30
摘 要:钱学森精神中,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士人”文化传统对钱学森人格的塑造。在梳理钱学森精神的基础上,总结出钱学森对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传统的继承,分别是理想精神的高扬、精英意识的弘扬以及家国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民族精神的发展与弘扬
发布时间:2023-03-08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在不断实践中得到提升。民族精神是民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以及改造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思想精华。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域下,民族精神的发展与......
弘扬和践行伟大的延安精神
发布时间:2023-03-02
【摘 要】 本文作者通过在延安的考察,对延安精神具有深刻的感悟:延安时期孕育并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这一精神至今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有着强大的思想穿透力。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然......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加强高校国防教育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 要] “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山河破碎, 生灵涂炭,陷入危如朝露的局面。在爱国主义精神指引之下,面对敌强我弱、敌优我劣的不利条件,坚持抗战长达14年之久,充分表现出了坚贞不屈、 忠贞报国的爱国气节。我们牢记勇于献身牺牲......
弘扬雷锋精神 感受德育魅力
发布时间:2023-01-26
弘扬雷锋精神 感受德育魅力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文化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
依法治国在于弘扬宪法精神
发布时间:2023-01-16
摘 要 依法治国的根本在于依宪治国,依法执政的根本在于依宪执政。本文指出要让法律信仰成为全民的理念共识,让宪法精神,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让人民监督权力等都能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依法治国,就是要把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
浅论新形势下如何继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发布时间:2022-11-13
摘 要:在推进合规管理的新形势下,就如何继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严格遵循规范要求有机统一进行了深入探讨,从强化合规管理与继承弘扬爱国主义、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精神方面,对国有企业在新......
酒神精神与狂欢精神初探
发布时间:2023-03-18
摘 要:酒神精神和狂欢精神对生命的肯定、对肉体因素的推崇,为提高人的主体地位做出了极大贡献。两者乍看之下非常相似,但细细分析以后,会发现两者有本质的区别。本文将探讨两者在肯定生命方面的相似性,以及在主体性和主体间性方面......
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记忆
发布时间:2023-04-27
2016年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回顾了长征的伟大历史,总结了长征的深远意义和深刻精神群,提出了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的要求,在全国旅游行业引起热烈反响。《文化生活》角度:文化影响人生,文化遗产的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生活与哲学》角度:意识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的作用,科.........
弘扬丝路精神深化对外开放
发布时间:2023-03-06
“一带一路”的提出,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重焕丝绸之路活力,使其成为新形势下我国深化对外开放重要举措,并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各国的合作共赢与共同繁荣,再现丝路辉煌,成就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两千多年前,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开拓了连接亚欧非大陆各文明贸易的丝绸之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血脉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准确把握国际秩序深刻.........
弘扬丝路精神 汇聚共建力量
发布时间:2015-07-27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泉州迎宾馆高朋满座。这里是古老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来自30多个国家的200多名嘉宾汇聚一堂,回顾历史启迪,共谋发展良策,共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大计,是一件令人高兴、值得期待......
弘扬科学精神 推动工作创新
发布时间:2023-01-06
什么是科学精神,首先必须对科学有一个清楚认识。一般理解的科学是指近代科学,从拉丁文到英文science,为什么从日文翻译再传到中国,就成了“科学”两个字?这是因为当时西方近代科学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数理化、天地生等已经分科,日本人接受西方科学的时候,给它取名为“分科的学问”――科学,后来中国把它直接拿了过来。所以我们今天讲的“科学”,自然就是指近代科学。简单讲,近代科学是在西方文艺复兴后,随着人性.........
发扬杨善洲精神,重塑当代社会群体价值观
发布时间:2015-08-18
【关键词】价值观; 杨善洲;重要意义;有效途径 一、当代中国社会群体价值观背景探析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广大人民群的意思形态、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乌托邦精神与社会现实
发布时间:2023-04-10
[摘 要]乌托邦精神的产生缘于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对于它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维度去解读。该文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乌托邦精神的产生及流变;社会现实与乌托邦精神的关系;如何科学地对待乌托邦精神。 [关键词]乌托邦精神;社会......
现代建筑创作的精神与人
发布时间:2023-04-07
摘要:人的审美过程离不开对对象世界的参与和体验,而强调建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强调人对建筑的参与和体验。衡量一座建筑,乃至一座城市的审美价值,首先应视其能否为人的生活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可能,能否创造出供人们充分开展生活过......
在作文教学中张扬学生创新精神
发布时间:2023-02-27
"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里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学生生活体验深、情感丰富、有话可说,就会觉得写作是一件乐事,就会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习作过程......
弘扬杨善洲精神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发布时间:2022-11-03
【摘 要】坚持群众路线是对历史革命的深刻总结,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杨善洲精神为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注入了新的血液,为我们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学习和发展杨善洲精神,是时代的......
弘扬“红船精神”,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
发布时间:2022-07-30
【摘 要】随着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党的纯洁性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通过分析归纳“红船精神”与党的纯洁性建设内在联系,在现实中把弘扬“红船精神”同保持党的纯洁性实践相结合,促使基......
道家伦理与后现代精神
发布时间:2023-05-12
四、相对主义与消解自我中心 综上所述,道家伦理资源中潜存着某些与后现代精神相通的要素。在21世纪的跨文化对话的世界性潮流中,回过头来重新倾听道家传统的声音,也许就象哲学家阿德勒所说的那样,能够为处在危机之中的我们“开......
在现实与梦境中的精神突围
发布时间:2022-11-01
台湾旅美作家章缘的中篇小说《梦回山沟里》所讲述的是遭遇车祸而失去双亲的十岁小女孩夏小蕾的生活故事。穿梭于现实存在的“三勾里”与梦境生活的“山沟里”之间,夏小蕾将那些所有现实生活中的未竟与缺憾,奇迹般地在梦境中达成了其完足的可能。事实上,从阅读期待来说,不论是儿童视角的叙事,还是现实与梦境的转换,读者并不会感到陌生同时也难以获取别样的观察世界的新视角。然而,章缘的《梦回山沟里》所展示的这种穿越时空的.........
呈现精神的契机
发布时间:2023-03-28
上世纪80年代末,北京在官方美术体制的影响下延续着艺术中心的地位,仍是艺术家心中所向往的地方。但当时全国各地各种艺术群体活跃,北京的艺术氛围相对来说比较沉闷。您认为造成这种沉闷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那的确是个群体奋起、新潮......
浅析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发布时间:2016-12-12
一、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要求党依宪执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宪法有没有尊严,也是党和人民共同意志有没有尊严。不尊重宪法,就是不尊重党的合法性、不尊重人民的意志。在这个意......
大学精神的自觉与实现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08
在中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必要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而对大学在立德树人方而出现的新挑战,重新审视大学精神的培育,分析大学在精神构建方而出现的异化与不自觉现象,进一步深挖大学精神在育人、促进人的全而发展,及塑造......
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 建设新时代参政党事业
发布时间:2022-11-19
2018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2018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开局之年,是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第40个年头,是历史性的“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是九三学社创建73周年,是五四运动爆发99周年。民主与科学来到中国近百年,而九三学社在其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民主与科学的宗旨。九三学社先贤们为取得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发起了“民主科学座谈会”.........
弘扬民族传统节日 培养民族精神探索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4
弘扬民族传统节日 培养民族精神探索与研究 2010年4月,我校有幸成为广西未成年人思想http://WWw.LWlM.cOm道德建设“学校、家庭、社区、网络”四位一体的立体化实验区实验学校之一。两年来,学校课题研究遵循着“依托活动,贴近生活,抓......
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发布时间:2022-12-08
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近年来,在国际化大潮的影响和部分媒体、商家的炒作下,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等“洋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http://WWw.LWlM.cOm都市年轻人。中国人开始沉浸在西方节日的狂欢里......
走向融合:新时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3-03-01
一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认识与改造自我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方法和价值体系。它们是贯串在科学探索和人文研究过程中的精神实质,是展现科学和人文活动内在意义的东西。(注:肖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弘扬焦裕禄精神需要抓好几个环节
发布时间:2023-05-23
摘要:焦裕禄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人民树立在中华大地上的一座精神丰碑,为艰难创业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激发出无穷的能量。焦裕禄那种为党的事业、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担当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任,承担起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期盼。焦裕禄精神的核心本质是对党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和忠实践行。正因如此,在后焦裕禄时代“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依然不断涌现。在.........
论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与教学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之现状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与教学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之现状2.1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与教学中民族精神教育的现状分析青少年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后备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建设者,承担着全面建设......
新时代更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发布时间:2023-07-10
【摘要】艰苦奋斗讲的就是不畏艰难困苦而坚持不懈地奋争。其侧重从精神层面来理解,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我们党的一贯作风;既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又是由我国 社会 主义 现代 化建设的任务决定的,还是由建设社会主义......
早期发现,精神分裂症并不可怕
发布时间:2023-07-13
现代社会,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沉重的压力不仅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也严重摧残着人的精神。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思维、情绪、行为的怪异以及思维、情感、行为的不协调。患者往往沉浸在自......
在经济下行中培育昂扬向上的精神文化
发布时间:2016-04-11
2月24―25日,中国机械政研会九届九次常务理事会议和一届二次专家委员会会议在天津机电工艺学院召开。会议由中国机械政研会理事长赵驰主持。2月24日召开的一届二次专家委员会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机械政研会2015年研究工作总结和2016......
飘零与复归:现代人的精神之旅
发布时间:2013-12-17
王家卫因《春光乍泄》(“HappyTogether”)荣获法国第50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近年来王家卫以其个人化的写作风格而使其一系列影片(《旺角卡门》、《东邪西毒》、《阿飞正传》、《重庆森林》、《堕落天使》)为世人所瞩目。......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忠实践行“三个代表”
发布时间:2022-07-24
" 摘要: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财富和治党治国的传家宝,在新的形势下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尤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此,当前应着重从树立忧患意识、破除享乐主义、贯彻群众路线及加快体制建设等方面努力。 关键词:“三个代......
试析以弘扬大学精神为视角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22
" 论文摘要:大学精神产生于现代大学制度之中。大学制度蕴涵滋养着大学精神。现代大学制度为大学精神传承与发展提供保障。探析了大学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本质,揭示了当前大学精神的衰微现象,提出了从弘扬学术自由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
弘扬知青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16
【摘 要】知青是中国特殊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知青精神则是那一特殊年代广大知识青年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斯事已去,精神长存,知青精神对于承载着祖国未来、民族希望的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代民法的人文精神
发布时间:2023-05-12
摘要:现代民法的人文精神是全面主体性与严格自由主义的统一。具体而言,现代民法的人文精神表现为对实质正义、个别正义的追求,对人格权的关注以及对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和过失责任等三大近代民法原则的修正与限制。现代民法的人文精神......
迎接十九大胜利召开 弘扬塞罕坝精神
发布时间:2022-12-15
10月13日,由全国绿化委、国家林业局、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办,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河北省林业厅、绿色中国杂志社共同承办的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塞罕坝。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根据国家林业局张建龙局长的指示要求,国家林业局特别组织“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塞罕.........
中国现代文学精神
发布时间:2023-03-09
“中国”是指因为“诗界革命”、“文界革命”的推动而发端于19世纪末,又因为“五四新文学革命”而正式诞生于20世纪初,以白话文为主导,以现代人本观念为价值坐标,并在此后的近一个世纪中居于文坛正宗的文学形态。中国现代文学精神的核......
试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全球化;民族精神;政治理论教育 论文摘要:经济全球化为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应加强和改进政治理论教育这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渠道,......
表现主义与东北表现性油画的精神取向
发布时间:2023-04-24
再现艺术是对自然的复现,它与西方古希腊人对自然的模仿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如果作品与原物相似,就是成功的模仿,在美术史中,它是一种成熟的艺术样式,以受众都能看懂的方式长期存在。在十九世纪之前的艺术可以说是以再现性(学院派)艺术为主的,学院派在这儿是一种泛指,指那些以一种精致的画室技术和适合市民欣赏趣味的风格,遵循艺术乃是对现实的模仿,学院派艺术代表就是美术学院。从16世纪卡拉奇兄弟建立波伦亚美术学院,.........
莫言《红高粱》所呈现出的超现实主义精神世界
发布时间:2023-06-08
在小说诸多题材当中,现实主义题材往往非常突出,因为其常常是眼下社会现实的一种深刻反映,所以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不仅停留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层面,甚至能把现今社会现实下隐藏着的一种不可阻挡的洪流给体现出来。莫言的《红高粱》创作......
论《红高粱家族》意象的生命意识与酒神精神
发布时间:2023-07-08
摘 要:本篇论文本着以探讨莫言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意象的艺术独创性及其内蕴为目的,结合作品荒诞的基调、民族化的语言以及作者呼喊生命、对话狂放热血的酒神精神的创作意图,来试图论证《红高粱家族》中意象的艺术魅力与精神高度......
精神之纬与现代文明下的《冰点人物》
发布时间:2023-01-25
摘 要:《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冰点人物”专版,以人文关怀的视角反映了社会转型期国人遇到的机遇和挑战、生活中经历的收获和坎坷。其选题、切入视角、讲述方式都体现出在社会转型的剧烈变革中,对于人的精神和品性之美的珍视,......
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MBA精神
发布时间:2023-04-07
[论文摘要] 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MBA作为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三种主要角色,其区别是什么?三者在精神实质上有何异同?论文提出了 “MBA→职业经理人→企业家”的企业经营者成长模式,并从这个角度出发,探讨了企业家精神、职业经......
如何在青年学生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
发布时间:2023-06-13
如何在青年学生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 一、文化及传统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十分庞大的体系,林林总总,包罗万象。它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时时刻刻存在我们周围http://Www.LWlm.cOm。关于文化的概念,历来是众说纷纭......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中人文教育的体现与发扬
发布时间:2022-11-13
摘要: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高校体育教学的本质和功能,加强人文教育已经成为众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只有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充分展现人文教育,并保证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充分发挥出其作用,促进学生体育知识技能提升的同时,达到增强......
《8848》站在精神的最高峰
发布时间:2023-01-18
导演/编剧:罗雷x 主演:肖顺尧、冯丹滢、盛冠森、孟阿赛 类型:长篇现实军旅题材 集数:34 播出时间:2015年7月8日 播出频道:央视一套 故事:《8848》讲述的是一群个性鲜明、家境迥异、唯我独尊的90后,怀揣着不同的梦......
福建红军长征精神的历史体现与现代传承
发布时间:2023-07-08
一、福建省对于长征的重大历史意义福建省是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和重要的途经地,尤其是闽西地区为红军提供了人力支持和战略物资的后备支持,福建人民和福建子弟兵以其无私的付出、顽强的坚持、伟大的牺牲,为长征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一)是红军长征重要出发地和重要途径地1.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福建是中央红军长征前最后的主战场。1934年9月23日,松毛岭战役打响,这是第五次反围剿中主力红军进行的最后一仗。2.........
谈戏曲本体的坚持与文学精神的再现
发布时间:2022-12-02
我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思想意蕴丰富深邃,艺术创造恢宏大气,堪称中国当代文学精品, 自问世以来被影视剧、话剧、舞剧和豫剧、评剧、晋剧等戏曲剧种改编。去年,《红高粱》又被我省的一个剧种茂腔搬上舞台......
“诗歌体现了人的精神结构”
发布时间:2022-11-06
关于叶橹: 叶橹,原名莫绍裘。1936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5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大学期间开始评论写作,1956年在《人民文学》发表《激情的赞歌》、《关于抒情诗》等文,预见了闻捷、公刘等诗人的重要性。1957年刚大学毕业的叶橹......
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抗日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发布时间:2023-01-13
摘要:中华民族的复兴包括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两个部分,国家富强又包括祖国实现现代化和统一,而国家的统一,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国家现代化的实现。而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大团结为核心的抗战精神为国家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精神动力。因此,......
文学批评的现代精神向度
发布时间:2022-10-21
摘 要:对话体是文学批评文章的体式之一。近年来,林挥20多位辽宁作家深度对话,提出并阐述“新东北作家群”的概念。他的对话体文学批评与研究关注地域文化,彰显了一个研究者的批评主体意识与现代精神。 关键词:对话;当代辽宁作家......
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工匠精神
发布时间:2023-02-04
在职业高中教学中,英语作为高考学科之一,尤为重要。在中职英语教学中体现工匠精神,要有效地培养学生对学习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学习品质,对生活认真负责的态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良好习惯。一、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需要不断更新(一)分析中职学生学习的现状,有利于更好地教育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有不少学生是来自各学校的学困生,他们在初中学习英.........
我国现代文学精神解读
发布时间:2023-01-30
我国现代文学发端于19世纪末的诗界革命、文界革命,诞生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并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居于文坛正宗,以白话文为主导,以现代人本观念为价值坐标的文学形态。 1现代文学的精神诉求 1.1 文学大众化 语言作为任何民......
合唱与现代城镇社区文化精神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5-09-08
合唱源于平等,没有人人平等的观念就没有合唱,合唱生于群体,没有共同的创作目标与追求和谐之音的心灵素质就没有合唱。合唱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担负了太多的社会责任,在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政策下,合唱又被推向了现代城镇社区文......
现代文学理性精神探析
发布时间:2022-10-08
摘要:文学作品具有时代的烙印,包含着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记忆。现实文学呈现出新的发展活力,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不同,将更多的理性元素添加进来,丰富了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扩展了现代文学的领地。本文从现代文学的理性分析谈起,将其分为科学理性、人文理性和价值理性三个方面,希望可以满足读者对文学作品中理性认知的需求。关键词:现代文学;理想精神;分析研究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文化再一次融合.........
现代文学特质与自然精神取向探析
发布时间:2017-05-27
摘要:一直以来,国内学者多借助于西方理论,对我国文学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分别从“时”、“质”两个方向出发,解读我国现代文学的特质,明确我国现代文学独特节奏。应注意的是,我国现代文学受传统文化、西方思潮的双重影响,因而多体现出自然精神取向,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关键词:现代文学;特质;自然精神;取向作为一种经典的存在,我国现代文学犹如历史的沉淀。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现代文学研究势必发现很多问题。如,我国.........
试析“学校精神”文化现象的迷失与重建
发布时间:2022-12-18
" 论文摘要:学校精神文化在市场经济等观念的冲击及各种社会形态的影响下,走向了迷失。其主要表现为:对教学规模与利益的盲目追求、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无端忽视,学校精神的锻造逐渐缺失,学校精神的实质逐渐沦丧。针对迷失的学校精神,......
“仓库精神”发祥地的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2-08-15
在即将迎来核工业创建60周年之际,中核集团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原二○二厂)这个为中国“两弹一艇”事业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老厂,将以昨日之辉煌和今日之壮大恭贺核工业甲子生辰。 1958年,二○二厂创建,作为当年中国核工......
试析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与培育
发布时间:2023-05-28
" 论文摘要:大学人文精神是一特定区域或群体的人文精神,是由民族人文精神的精髓和大学教育的使命决定的。它体现在个体、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四个方面。现代大学生存在着人文知识贫乏,吝化底蕴浅薄;人文价值迷失,精神萎靡、......
对人文精神与高职教育关系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并不对立,两者相辅相成。高职教育中存在轻视人文学科的偏向,学生人文素养偏弱,制约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正视人文学科偏弱,学生人文素质较差的现状,设法弥补在课程设置、校园育人环境等方面的不足之处......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发布时间:2023-07-05
习近平同志继承党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文明的生存智慧。习近平提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与教学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之对策
发布时间:2013-12-18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与教学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之对策利用中学思想政治课对中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要从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做起,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引导广大青少年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
邓颖超与红岩精神
发布时间:2022-12-26
摘 要:抗日战争时期,邓颖超作为中共中央南方局的一员,与党组织和革命志士一起战斗在大后方。她积极领导妇女运动,推动妇女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积极抢救难童,培育革命火种。在国共摩擦的艰难时期,她又站在民族的高度致力于维护抗......
一夜白发:精神压力与健康密切相关
发布时间:2023-04-29
古今中外不乏由于情绪的剧烈波动与沉重的精神压力而导致一夜白发的故事。 公元前522 年,楚国的楚平王听信谗言,废了太子建,并用计谋杀了太子建的师傅伍奢和他的大儿子伍尚。太子建事先得到消息,带着儿子公子胜逃到宋国。伍奢的小......
烈士精神:学校发展之魂
发布时间:2023-01-02
此后,学校以英雄人物的精神构建学校核心价值体系,找准学校发展的若干“结点”,依托烈士精神构建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提升教学品质。 让烈士精神落地生根,找到学校工作的落脚点 一所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团队的建设至关重......
论“世界历史”精神价值体现
发布时间:2023-02-10
引言 在全球现代性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历史精神的展演呈现出全新的态势,基于人类各民族共存依赖、互通交流的文化大环境得以形成,落后的地方狭隘主义和民族自闭意识退出历史舞台。民族情感共鸣与心灵诉求己拓展至全球范围,而网络......
论出版精神和出版人的精神追求
发布时间:2023-01-29
[摘要]出版精神是出版人价值导向、理想信仰、道德追求的统一。出版精神作为一种伦理精神,源于出版的伦理式实践,又指导着出版人的伦理追求。出版人应承担起发展出版精神的历史使命,实现出版物品质与个人品质、自我精神和出版精神的......
精神的异变
发布时间:2023-05-27
摘要 《悲悼》是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创作中期的一部重要剧作。本文对《悲悼》的女主人公莱维妮亚这一形象进行精神生态解读,认为清教、扭曲的爱欲和膨胀的欲望是造成其心理异常和精神变态的原因,指出现代人精神问题的产......
观念形式与精神家园
发布时间:2023-03-29
摘要:文章认为,从发生角度看,园林形式由文化观念支配决定,因而,园林是观念的形式。同时园林又是人的精神活动场所,寄寓园主的愿望和安慰自己的种种说法,是精神家园。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本质上是“有意义的形式”,我们传承园林......
民族精神与教育传承
发布时间:2023-04-01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人宁可牺牲,也不愿退让国土半寸?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人即便在杀气腾腾的高压态势下,也要坚持传递民族的风骨和不死的文明?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人即使居无定所,食不裹腹,也要坐到课桌前?火种!火种!心中不灭的光明!这世界越是黑暗,这光明越是强大。在中国大地深深扎根的民族血脉,不会屈服于强权。在五千年中华文化土壤里,教育绝不会输给暴力与邪恶。站在历史的节点上,我们既要知道过去为何胜利,更要知.........
“悲鸿精神”
发布时间:2023-03-05
一 什么是“悲鸿精神”?曰:在逆境中奋进。这一精神表现在艺术作品中,可以《逆风》为代表。 二 悲鸿曾多次说过:美术教育是他第一位的工作,创作活动则居第二位。他深知复兴美术事业,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决非画几张画即能达......
再现中华精神风骨与文史之美的少年读本
发布时间:2022-11-21
鲁迅先生说《史记》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谓千秋美誉。文化学者余秋雨评价司马迁是“中国首席历史学家,又是中国叙事文学第一巨匠”,无疑也是超越时空的知音之言。质言之,《史记》不仅是一部为后世呈现了中华历史之美、文......
精神的逃离与报复的快意
发布时间:2022-11-14
没见过重木。他于2014年写的《陌生人日记本》《无人之地》,2015年写的《雨轻轻地落在城市上》《托尔斯泰先生》,2016年写的(锾是这么短》《看向深渊》《冬日边缘》《你听说过一个叫雾山的地方吗?》八部短篇,既呈现了重木对于世界的部分理解,也帮助我间接地辨认和读取了重木。在我看来,小说是作家想象和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世界辨认和读取他们的一组镜像。台湾作家张大春则更坦率地认为:对于青年写作者,小.........
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
发布时间:2022-12-07
两个老先生和两个禅师 很多年前,华东师大的施蛰存老先生,招考 研究 生时出了一道题目:“什么是唐诗?”这是一个有意味的 问题 。唐诗是一个美好的词语。汉语中有很多美好的词语。比如长江、黄河,黄山、长城等。唐诗也是汉语中最......
精神病讲得太多,都没精神了
发布时间:2023-03-04
夸张强撑,却避不开平淡之伤 《暴疯语》是香港新晋导演李光耀的作品,说是新晋,其实已经跟着尔冬升、罗志良等大咖工作了许久,最终选择了精神病题材作为自己导演生涯的正式开场,而第一部电影《癫佬正传》同样是讲精神病的尔冬升为......
浅论传统扬琴与现代扬琴的演奏技巧
发布时间:2023-05-16
浅论传统扬琴与现代扬琴的演奏技巧 摘要: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音色清脆明亮,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独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伴奏,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占有重要地位。传入中国几百年来,无论在形制构造还是演奏......
商法的精神
发布时间:2022-10-08
精神,魂也。人之具精神乃人当立于世上之根基,物之具精神乃物可尽其效用之根本。国家有国家的精神,民族有民族的精神,精神实为一物别与它物而存于世间之依据。浩浩千年,洋洋万里,殆乎鲜有无精神的事物。法,当亦有其精神。何为法之精......
“户外”精神
发布时间:2015-11-02
在《洞察世界的艺术》中,作者转述了一位画家的话:“每年冬天,我都要到列宁格勒那边的芬兰湾去,您知道吗,那里有全俄国最好看的霜……” 你识别过不同的“霜”吗?这是眼睛的区别,更是心灵的区别;这是艺术家与普通人的区别,更......
网络技术与人文精神
发布时间:2023-06-27
网络技术与人文精神 网络技术与人文精神 网络技术与人文精神 技术(包括“网络技术”)导源于“求知意志(the will to know)”。人文精神导源于“意志”的自由。因此在技术的时代(即以技术进步为主导的时代),人容易沦......
东亚意识与和合精神
发布时间:2014-01-17
一、世纪之交的冲突与融合 一个充满着机遇与危机的21世纪即将来临。这一新的千年更替对于世人心理上的震撼,是每个百年世纪之交所带来的效应所无法比拟的。第三个1000年的开始,对于每一文明、宗教、哲学、经济而言,都是一次莫大的激......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管理现状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7-05-22
重性精神疾病有治愈率低、致残率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患者普遍存在社会功能明显减退倾向,应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强社区管理,促使其重返社会。本文就现阶段国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管理现状予以综述,并提出解决对策。【关键词】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现状;对策重性精神疾病包括偏执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分裂性情感障碍等所致精神障碍等,其总体负担已经超过恶性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在国内排名中位居首位。因此,有必要.........
试论高校中延安精神的传承
发布时间:2022-11-24
" 论文摘要: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在争取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 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 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当今,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
恒瑞医药高昂研发费背后 “药神”孙飘扬如何应对未来
发布时间:2023-06-22
《我不是药神》的热播引发了社会对于中国制药现状的热烈讨论,不仅如此,A股众药企也纷纷受到投资者的关注。而这其中,作为A股医药行业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恒瑞医药(600276.SH),以及其董事长孙飘扬自然也吸引了更多眼球。那么,这家市值近3000亿元的医药上市公司是如何在孙飘扬的带领下成长起来的?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阻碍,又是如何突破的?近几年来经营状况如何?主要生产的药品品类有哪些,其中创新药和仿制.........
上海市民精神的“变与不变”
发布时间:2023-07-12
摘 要:忻平教授主编的《上海城市发展与市民精神》于2013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是一部研究上海市民精神的内在和百年来的演变风貌的学术著作。全书以上海市民精神为核心,以上海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为线索,在公共生活的视域之下,......
浅议法治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应然内涵
发布时间:2023-06-12
摘 要:从1947年5月到1949年3月,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进行了伟大的革命,从而创造出了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中国革命也产生了巨大的意义。它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智慧,同时也......
老北京的精神
发布时间:2023-02-05
北京的建筑为数众多,其中有宫殿、寺庙和皇帝陵墓。可以说并不是埃菲尔铁塔代表了巴黎,而是蒙玛特区的咖啡馆生活和圣日耳曼林荫大道赋予巴黎以特殊的情调。北京同样如此,那些宫殿的确可以吸引游客,而北京的真正魅力却在于普通百姓......
论公民精神与民主政治
发布时间:2022-11-18
" 论文关 键 词 公民精神 权利意识 规则意识 责任意识 民主政治 论文摘要 公民精神是民主政治重要的思想基础和非制度性资源,两者是互为依存的关系。公民精神的内涵丰富,与民主政治关系紧密的主要有权利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