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之核心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与引导,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正所谓“先成人,再成才”。 作文以反应人的丰富精神活动为优势,理应承担起教育人、培养人的神圣职责。从这个意义上讲,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应该包含的是培养学生怎样做人。本文从培养作文能力和做人实践有机结合,从而达成智育与德育相得益彰的角度,阐述笔者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作文;习作教学;做人;《小丁豆的奇幻世界》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0-0118-03
古人云:“做人在乎心,以道德充满之,则做人易。做文也在乎心,心正则文正,心善则文善,心高洁则文高洁,心为圣贤则文为圣贤。”作文教学是一项人文素养含量极为丰富的精神活动,同时它也承担着教育人培养人的神圣职责。从这个意义上讲,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应该包含的是培养学生怎样做人。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一文中,就阐述得更具体:我们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的问题。他认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要有充实的生活,就要有合理与完好的思想、情感,而作文,就拿这些合理与完好的思想、情感来做原料。教学,就是要通过感性的、情感的交流,把学生心灵中美好的成分、崇高的因素都调动起来,帮助他们建立一种对生活的美好信心,让他们逐渐意识到人性的力量和做人的价值,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爱,懂得什么样的人才是高尚的人,然后再把这种美好的情感和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抒发和表达出来。可见对作文而言,做人何等重要。
从这个高度审视,就是从本质上抓准了问题的关键,教育教学实践中让做人与作文同步发展,真正让作文成为学生展现独特个性,表现真实情感的舞台。使德育和智育相得益彰,双双馨香悠长。具体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开展主题德育活动,写作总结提升
活动、体验是个体道德形成、l展的根源与动力,是学生自我教育的真正基础,是实现道德之个体意义的根本途径。所以我们说,一切道德教育只有以体验为基础时才是有意义的。有了触及心灵的体验,若趁势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身边实际将这种理解及时总结记录,用书面表达的形式沉淀下来,那学生所经历的教育过程则是“体验――思考――实践”的完整轮回,完整的教育印迹带给孩子道德的理解会得到质的提升。
众所周知的古语:“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说的正是一种知遇之恩、养育之恩、提携之恩与救命之恩。而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其实也包含着感恩的情结,这些良好的道德文化,传承了千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学会感恩,是一个人良好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首先要训练孩子感知爱。
然而,当今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让孩子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周到又充足的关爱,浑然不觉已患上了爱的感觉迟缓症,更谈不上感恩和回报了。基于此,我们策划和实施了主题为“感恩父母 与爱同行”的系列活动。
在班会课“算算亲情账 感知父母恩”中,通过剖腹产的几张图片向孩子们介绍妈妈生他们时承受的疼痛;展示随机收集的一组照片:病床前彻夜不眠的妈妈的泪眼,蹒跚学步时妈妈直不起的腰身,咿呀学语时妈妈合不拢的笑靥,还有扒着栏杆寻找幼儿园里宝贝的急切……引导学生回忆属于自己的那些真实瞬间,讲述这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看着孩子们眼角流淌的泪花,听着带着哽咽的讲述,笔者又出示一则亲情账单,要孩子们量化这个账单,他们每给出一个价位,都会遭到同伴质疑:买得来这种巴心巴肝的感觉吗?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这个亲情账单无法开出合适的价格,从而认识到亲情无价,父母恩重似海。
班会课的成功只是在孩子情感世界投了一颗石子,引起了一阵小涟漪而已,教育才刚刚起步。接下来,开展征文比赛,要求学生找寻生活中能代表母爱的动作、物件等。吕同学在《书包里的秘密》里讲到,“我”被校门旁售卖的垃圾食品深深诱惑着,与家长几番斗智斗勇,一次终于如愿得逞,在满足味蕾之需后,意外地摸到妈妈专门放入书包的水果牛奶,以及小纸条上的嘱咐“吃完垃圾食品要及时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哦!”由衷感慨书包里藏着妈妈的爱;黄同学的发现是餐桌上善意的谎言;曾同学发现妈妈的爱还躲藏在严厉的惩罚中……孩子们能从细小的生活琐事中感受爱、提炼爱,真不错!此时作文的要求与道德体验完美契合。
接下来我们还期待孩子们能感恩并回报爱。于是,活动继续进行中――完成爱心家庭作业:(a)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b)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c)给父母过生日,赠送亲手制作的礼物。(d)给父母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洗脚;(e)我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
我们的感恩教育就是这样在系列德育活动开展中,孩子们在经历“体验――找寻――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教育,同时涌现出一大批情真意切的高水准作文,真可谓德育与智育相互作用,相得益彰!
二、关注生活实践感悟,践行“行”“文”统一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圣陶老先生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教学中,一开始便着力训练学生善于捕捉身边事情,真实表达情感的写作习惯。于是,大自然的四季轮回,小朋友间的嬉戏交往,伙伴间的分分合合,与老师家长们的悲喜故事,在社会上经历的见闻……成为孩子一吐为快的写作材料,这样批改作文成为笔者了解孩子生活的另一扇窗口,让笔者乐在其中。
刘同学的日记讲述厕所一幕,课间刘同学正站在男厕小便池边方便,这时同学张某也站在了旁边,于是刘同学就假装无意地捉弄起张某,日记记述他两度进攻,以及张某猝不及防,招架难全的被动,字里行间洋洋得意。小作者扎实的写作基本功,让当时情景放电影般形象地浮想在读者眼前。很显然,作为作文,无论是叙事描写,还是真实表达,它都无可挑剔。但是,做人处事来说,这种捉弄人的做法显然是不文明也不善良的。怎样处理,既能保护孩子真实表达的热情,又能让他及全班同学获得正确的道德判断,守住与人为善的做人处事之道?笔者陷入沉思。“智慧的教育者有时要学会示弱”脑海里突然飘过这句话。于是,下午的讲评课堂有了这样的对话。 师:昨天的日记,有一篇让我很纠结,不知该怎么判,请求支援!这可是在老师教学生涯中前所未有的哦。
生:(大为吃惊)我们愿意帮忙!
于是笔者全文朗读那篇日记。学生听后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笔者索性让他们小组讨论,形成比较完整的意见方案。
能够为老师支招献智,孩子们还是非常兴奋,相当受用的。一番充分发言之后,功过评说自然一分为二,所有我想要说的都变成学生自己的评判。同伴的真诚,大家的善意,让当事人刘同学少了些尴尬,多了点歉意。这正是想要追求的教育效果。
师:其实,生活中与人交往是件很有学问的事情。作为礼仪之邦的文明古国,在交友交往方面有很多古训,了解他们对我们来说会很有帮助。今天就让我们搜集几条,作为和刘同学的共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人玫瑰,手有余香。”
“事虽小,勿擅为,苟善为,子道亏”
……
学生也将成为社会人,他们渐渐长大,关注的视角除了校园家庭,也要发展到社会生活。因此,需引导学生关注校园之外的见闻体会,抒写作为社会人的感受。
比如,一小作者圣诞前夕在流光溢彩的群光圣诞树旁,在衣着光鲜的人潮中,偶遇盲人卖艺人,人们的默然与嫌弃,让小作者愁肠百结,写下《灯光》一文,文章最后他说:“没有人对他伸出援助之手,只有悲怆的箫声伴随他孤苦无助的身影,我又回头看了看矗立在广场上的灯,不知那闪烁的灯光能否照亮他艰难前行的道路……”
三、持续经典阅读热情,提升审美情趣
当今,经典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争创书香家庭等活动。的确,读书能给人带来多重收益。读书,要将书面语言(文字)转化为“意象”,这是一种积极的再现过程,需要联想、想象,需要心灵体验,需要集中精力,进入心气平和的状态,就像听古典音乐一样,沉浸在宁静、和谐的状态之中。这就能让我们暂时远离“浮躁”和“急功近利”,心灵变得洁净、敞亮。那么,精神陶冶, 智慧增进,以及难以名状的读书愉悦,乃至语言感受能力的提高,都在其中了。文化、学识的丰富,靠逐渐“积累”。中国人从小熟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知不觉中体验到登高望远的心胸舒展,体验到自然、生命发展的思考。这些修养和哲理毫无痕迹地渗入到人的心灵中,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漂洗、提升人们的志趣,即所谓打好了人的“精神底子”。冰心先生说过,读书永远是她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因为她从书中得到了做人处世及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应该是经典文学阅读的真谛。
阅读永远都不会足够。我们该怎样让孩子持续着高昂的读书热情,形式新颖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是个不二选择。
一些古诗文通俗易懂,可以把它们改编成诗文剧让学生表演,如李白的《赠汪伦》,演李白的学生站在船头,双手抱拳,口中念道:“汪伦兄保重,咱们后会有期。”演汪伦的同学则一边用脚打着拍子,一边唱着送别歌,朋友间比桃花潭水还深的友情诠释在他们的表演中了。
中、高年级可以根据不同时期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会,如探讨读流行作品与读经典名著的关系,这个内容可以以辩论会的形式展开,一组为正方,论题是:应多读经典名著;二组为反方,论题是:应多读流行作品。要求论据充分,有说服力。还可以编辑《名人读书名言》,这些名言要求简洁、精炼、有代表性。全班同学的读书名言可以汇编成书,也可以开“好书推介会”,向亲朋好友推荐一本名著,推荐的理由要充分。
总之,用新鲜的、富有创意的读书活动持续学生的读书热情,让经典阅读向纵深发展,让经典阅读点亮心灯,陶冶孩子情趣。
四、创建习作展示平台,深化德育效应
写作是辛苦的创造过程,我们要保护和不断撩拨孩子的创作热情,就要积极创建展示平台,营造良性的写作和教育氛围。为了增加孩子的成就感,在这个班的孩子动手写作伊始,笔者就收集他们的习作编辑成精美书籍,取名《小丁豆的奇幻世界》,如今,我们的《小丁豆的奇幻世界》已经问世六辑啦。《小丁豆的奇幻世界》成为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宝贝。“每当拿到《小丁豆的奇幻世界》,那散发出的油墨芬芳,足以让我兴奋莫名。第一件事就是先寻出包书纸,经过一番精心剪裁,给书穿上一件漂亮、结实的外衣,以微薄之力提高它的保鲜期限”,家长这样说。每当新书发放时是孩子们最开心时刻,大家都争相先睹为快。
当“小丁豆”们的作业,被结集成书,作业变成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这对“小丁豆”们写作动机,写作兴趣的激励、鼓舞、鞭策作用是巨大的。第一,此书不仅有利于“小丁豆”们写作兴趣的保持,而且还能进一步调动“小丁豆”们的写作积极性。现实生活中,学生作文得高分不易,得满分则更难,这就容易导致学生作文积极动机的衰退,使学生产生作文兴趣障碍。当自己的作业成为作品后,教学要求与“小丁豆”们的兴趣点形成契合,才有可能开启他们求知的窗口,丰富的知识也就如三月的春雨,随风潜入他们的脑中了;第二,可以让小丁豆们树立这样的观点:同一个题材,不同的人,对它的理解和把握可以不一样,凡有点味道的文章,无论长短,一定是要说点“什么”,告诉大家点“什么”,这点所谓“什么”就是你要表达的想法,你的体悟,你的心得,或者说思想“火花”。只要是从自己思想中流淌出来的东西,不管多少,不管深浅,总比东拼西凑的好;第三,把“小丁豆”们不一样的思维展现出来,给大家提供了相互学习、借鉴的机会。学习他人,提高自己。“小丁豆”们的眼睛像照相机一样,在“小丁豆”们成长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在自然中习得知识的。
生活即教育。实践中常怀“传道”于“授业”中的思考,一定会有更多精彩等待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