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马尔库塞美学理论的乌托邦(个体与社会关系视角)

马尔库塞美学理论的乌托邦(个体与社会关系视角)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9-10-06 13:36:35
马尔库塞美学理论的乌托邦(个体与社会关系视角)
时间:2019-10-06 13:36:35     小编:

摘 要:马尔库塞对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基本论断被作为理论前提一以贯之地运用到美学思想之中, 而这一理论的弊端在其不同的美学思想之间的矛盾性中显露无遗。这一矛盾就是马尔库塞在批判艺术之肯定性时, 着力于艺术把一个社会问题简化到个人的层面而使个体回避了现实问题;而在新感性的构建, 尤其是审美救赎阶段, 马尔库塞反转了这一立场, 试图通过艺术在个体的本能领域进行变革进而促成社会的变革。

关键词:马尔库塞; 美学思想; 个体; 社会; 关系;

法兰克福学派早期思想家马尔库塞, 是一位终生为自由而战的西西弗斯式的英雄, 他始终致力于寻找人类解放的途径, 其美学思想也不例外。但这样一种英雄般的寻找却是建立在个体与社会相互对立基础之上的。

个体在马尔库塞的理论中可以具体化为文化批判阶段的单向度的人和审美救赎阶段的自由的人, 而与此相对应的社会则可以具体化为文化批判阶段的单向度的社会和自由的社会.无论是哪种具体化的形态, 马尔库塞始终坚持两者的对立关系。个体在马尔库塞的理论中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对于这一立场的论述, 马尔库塞的许多着作都有集中的体现。比如在《爱欲与文明》中, 马尔库塞指出真正自由的文明社会, 法律必须是个体自我给予的, 而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 整体的意志也只有借个体的本性才能实现.[1]在这一点上, 可以说马尔库塞与弗洛伊德的理论立场相是一致的, 精神分析学本身就是一种立足于个体本能领域的理论。无可否认的一点是, 其作为法兰克福早期成员之一, 社会始终是马尔库塞没有忽略的维度。但是,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断言说, 社会只是马尔库塞批判的对象, 在对通往解放之路探索的征程中却没有它的位置。在压抑性文明的分析中, 社会作为个体的对立面被置于历史的审判台上, 尤其是资本主义工业社会, 它以操作原则压抑着爱欲的解放, 以额外压抑束缚着个体的自由发展。马尔库塞认为, 只有推翻现行的社会统治, 才能实现非压抑性文明的愿景。当这种理论前提被贯彻于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中时, 在不同美学思想之间的矛盾性上, 他对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定位得到清晰的呈现.

  1 文化批判

个体与社会的对立关系在马尔库塞所做的艺术肯定性批判中体现得最为明显。马尔库塞通过对艺术将社会矛盾规避到个体层面而掩盖了矛盾本身的批判, 进一步深入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批判, 单向度的社会对个体自由的剥夺, 对个体的压抑遭到揭露。

首先要对这样的一种审美思想作出必要的说明。艺术的肯定性批判立足于对艺术乃至文化之单面化的批判, 这种单面化意味着艺术的肯定性, 失去了批判的维度, 而逐渐沦为统治阶级的帮凶。马尔库塞对于艺术的肯定性的论述散落在不同时期的多部着作中, 但从总体上来说, 他对肯定性的概念判断是基本一致的。在其着于1933年的《文化的肯定性质》一文中, 马尔库塞对这种肯定性作了详细的阐述。他指出这种肯定性, 认可普遍的义务, 认可必须无条件肯定的永恒美好和更有价值的世界:这个世界在根本上不同于日常为生存而斗争的实然世界, 然而又可以在不改变任何情况的条件下, 由每个个体的内心着手而得以实现.[2]就是说, 这种肯定性在于艺术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独立的王国, 提供一个关于未来的美好承诺, 从而使人能够忍受当下的痛苦。也就是人无须任何革命就能实现一种救赎。

对于肯定性, 马尔库塞虽无法否认其作为艺术必不可少维度的现实存在, 他始终站在一种批判的立场来论述这种肯定性。马尔库塞对艺术肯定性的批判主要是从以下两个层面展开的:

从社会层面来讲, 艺术通过内在化的功能, 把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归到个人层面而回避了现实的问题。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形式的艺术, 它能够将各种社会矛盾划归到个体的抽象层面, 使矛盾变成一种抽象的内在联合体, 从而在人格层面许诺给所有人平等的精神自由和尊严。[2]这样一来, 原本在现实中单一个体之间的相互冲突, 在艺术的彼岸达到了一种联合、一种统一, 冲突在虚幻的层面解决了。

从个体层面来讲, 一方面, 艺术通过幻象把持久快感的审美承诺简化为短暂满足的体验, 使个人反抗的欲望被压抑, 逐渐趋向于肯定性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马尔库塞指出, 当美作为当下的东西在艺术中得到展示的时候, 反抗的欲望就被平息了。文化领域的其他形式与艺术一道, 对个体思维起到了肯定性的作用, 使个体甘愿忍受当下社会生存的不自由。[2]而这种肯定性的思维方式导致了肯定性的行为方式, 个体失去了批判性的思维与革命的意识。另一方面, 也正是由于艺术的这种肯定性, 把现实中的孤立无援升华为形而上的超然独立, 让个体更加孤独无助。

然而马尔库塞批判艺术肯定性的目的却远远不止停留在美学层面上, 政治维度、个体解放才是马尔库塞不变的初衷。马尔库塞对艺术肯定性的批判, 实际是为了揭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社会在艺术肯定性批判中以在场的身份出现,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 社会只是马尔库塞批判的对象, 在这里社会主要是指工具理性控制下的单面化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爱欲与文明》中马尔库塞分析了几种文明形态对于个体的压抑, 在压抑性文明中社会作为个体的对立面被置于历史的审判台上, 尤其是资本主义工业社会, 它以操作原则压抑着爱欲的解放, 以压抑束缚着个体的自由发展。通过分析马尔库塞断言说, 当下的社会并没有给人自由, 而是人们受到了变本加厉的压抑, 究其原因, 是社会的操作原则为了达到维持这个特定社会的目的, 而对人的爱欲所做的额外限制。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在《单向度的人》中得到进一步深入, 马尔库塞指出在普遍原则的控制下, 社会已成为一个非理性的、病态的整体。在现代社会中, 个体服从于机器, 工具理性取代了健全的理性而使得价值理性失去了自身的地位和合法性。在这样一个看似温情脉脉的社会中, 个体是不自由也是不幸福的, 从这种意义上来看, 个体仍是席勒所指称的齿轮和螺丝钉.个体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压抑之中, 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对立在此显而易见。

通过对马尔库塞批判理论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他通过对艺术肯定性的批判进而上升到对整个资本主义文明乃至社会的批判, 人道主义立场上的个体与压抑性的社会处于相互对立的两端, 这种批判使得马尔库塞对社会的态度在愤怒中走向拒绝, 就如同整个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对待理性的态度一样, 当他们试图去重建一种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为一体的健全理性时, 却走到了感性的一端。最终, 对社会的批判与否定使他走向了个体的本能领域去寻求革命的力量, 一场本能领域的断裂式的革命在酝酿之中。尽管在《爱欲与文明》中, 马尔库塞努力发掘弗洛伊德理论的政治思想, 正如他在该着作的第一版序言中所强调的那样, 我们的任务正好相反, 就是要解释心理学观念的社会学的实质, [1]到了新感性的构建阶段, 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发生了过渡性转变, 其思想的矛盾性也逐渐显现出来。

  2新感性的提出

新感性这一概念并不是马尔库塞最先提出来的。苏珊桑塔格在《一种文化与新感受力》中最先提出了新感性.桑塔格对这一感受力是这样描述的:这种感受力是根植于我们的体验的, 这种体验包括了那些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新出现的体验, 诸如对人类环境拥挤不堪的体验, 对新的速度、画面带来的刺激的体验, 以及对当下技术加持下的批量生产出来的艺术品的体验。[3]在苏珊桑塔格那里, 新感性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为新兴艺术正名的目的。在苏珊桑塔格对新感性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 她旨在呼吁用感性而非理性的视角去欣赏艺术, 旨在强调对艺术的鉴赏需要切身的感受力, 而不是用纯粹理性的手段进行艺术批判。

与苏珊桑塔格不同的是, 马尔库塞在四年后所提出的新感性主要是基于政治的目的。从马尔库塞所处的现实背景来看, 当时的社会已与马克思所处的资本主义时代迥然相异, 无产阶级已被工业社会整合, 由于历史掘墓人的缺席, 阶级斗争已无力承担起解放全人类的任务, 因此马克思主义批判的无力性显露出来。正如美国学者莫里斯迪克斯坦在《伊甸园之门--六十年代的美国文化》一书中指出的那样,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社会弊病逐渐凸显出来之时, 与此相应, 马克思主义批判也逐渐走向衰落, 这种批判已经沦为一种由脆弱的口号和僵死的历史憧憬所组成的形而上学体系.[4]在第一部分梳理马尔库塞的理论背景时已经提到, 正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不满和对个体的心理因素的关注, 使马尔库塞转向弗洛伊德理论。新感性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提出的。

马尔库塞透过弗洛伊德理论的视角, 对他所身处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解析。他认为, 一方面, 资本主义文明提供了富足的物质供给, 基本上消除了物质匮乏所带来的对爱欲的抑制, 现实原则不再与爱欲发生冲突。但是,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为了维持自身的运行, 通过操作原则对人的爱欲进行压抑, 使得爱欲仍然得不到解放。操作原则的彻底消除为非压抑性文明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而这种消除必须进行颠覆性的变革, 消除人们的内心禁欲, 彻底解放本能领域, 还爱欲以自由。正如马尔库塞本人在《爱欲与文明》中所预言的, 要颠覆现阶段的压抑性文明而达到非压抑性文明阶段, 就需要从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层面上颠覆传统, 就要解放迄今为止一直受到禁忌和压抑的本能需要及其满足.[1]而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彻底颠倒, 对物质领域与精神领域的彻底革命, 需要的就是一种完全区别于压抑性文明统治下的新的感受力, 即新感性.

于是, 马尔库塞着力于构建一种非暴虐的新感性.马尔库塞不同于苏珊桑塔格, 他赋予了感性以更为本体论的内涵。马尔库塞早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中就曾对感性作出了本体论层面的定义, 这里所讲的感性是用以解释人的本质的一个本体论概念;而且这一概念在任何一种唯物主义或感觉主义产生以前就已出现了。[5]如文章第一部分所言,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个体感性的强调给了马尔库塞以人道主义的视角, 基于此马尔库塞进一步将感性置于个体本体的地位中。正是在这样一种对感性的认识下马尔库塞融合了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思想, 将新感性区别于工具理性控制下的旧感性, 赋予新感性以本能力量, 并试图发掘个体新感性中革命的潜力。个体至此以新感性的名义站在争取自由、改变社会的革命前沿。

新感性被赋予了建立新社会的重任, 这一新社会是包含着感性、娱乐、安宁与美的, 此前的社会制度乃至形态被完全否定, 马尔库塞试图以个体的新感性来实现断裂式的革命构想。他是这样描述新感性变革社会的美好图景的:这场斗争是对现存体制、道德和文化的彻底否定, 而致力于实现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形式。这样一个崭新的社会是充满了感性、娱乐、安宁和美的, 贫困和劳苦得以消除, 因革命所实现的新的生活方式和形式本身就存在于社会中, 因而感性层面的变革促成了社会本身的变革。[2]社会在这里代表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和形式, 实际上这种构想否定了社会性。可以说, 这种社会的根本基础是生理性的, 他用生理性置换了文明的社会性。马尔库塞对这样一种社会形式构想的乌托邦性是显而易见的, 其间的空想成分使其无法给人一种清晰的社会构想。马尔库塞把新感性作为社会的基础, 新感性可以促使个体的解放, 从而促进新的个体的产生, 而唯有新的个体才能促进新的社会的构建。

经过新感性的构建这一过渡阶段, 马尔库塞最终确立了以个体生理性为基础的解放论, 他的审美救赎理论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理论前提下生发出来的。解放爱欲, 即意味着本能解放, 最终马尔库塞看到能够承担起本能解放任务的唯有兼具感性学之称的美学。最终, 马尔库塞利用对艺术之否定维度, 坚信唯有以审美来实现人性的本能结构的改变, 消除人的攻击性和破坏性, 社会的变革才能有一个宽厚的人性基础, 于是艺术作为救赎工具的合法性在此论着中已初见端倪。

  3 审美救赎

个体与社会相对立的立场贯彻到马尔库塞审美救赎策略中, 对社会的拒绝使他走向了艺术层面。马尔库塞试图以艺术为手段来实现个体本能结构的改变, 而通过个体最基础的结构的变革来打造革命的理想主体。

20世纪60年代的革命在青年学生纷纷加入曾为他们所不屑的中产阶级队伍中后黯然收场, 马尔库塞曾经寄托革命希望的历史主体再次让他失望, 于是他退回到书斋中, 退回到作为感性学的美学思想中, 而这也成了他最后的希望与归宿。马尔库塞将艺术作为救赎手段, 通过发掘艺术本身的否定性维度来批判现实社会。他的审美救赎策略最集中地体现在其封笔之作《审美之维》中。

马尔库塞之所以选择艺术作为审美救赎的武器, 是因为他看到了艺术的否定性的维度。这种充满否定性力量的艺术显然不是技术理性控制下的艺术形式, 而是具有否定特质前技术时代的艺术, 更确切地说是前技术时代的文学作品。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 在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中, 美学艺术文学三者的关系, 学者程巍给出了很好的说明:当他谈到美学时, 往往是指艺术, 而谈到艺术时, 又往往指文学.[6]这是因为马尔库塞认为文字具有更为强烈的否定性特质, 文学作品能够为个体提供更为丰富的幻想空间。马尔库塞指出, 文学作品否定性能够使作品保持着对现实的批判距离, 从现实中挣脱出来, 去自由地表现比现存现实更为现实的真理, 解放了的感性、理性和想象在这种图景中一一呈现。正如马尔库塞在《审美之维》中所说的:每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 遂都是革命的, 即它倾覆着知觉和知性方式, 控诉着既存的社会现实, 展现着自由解放的图景。[2]

而艺术的这种否定性力量主要蕴含在审美形式之中。艺术作品通过审美形式的变换, 来实现对于社会不自由的反抗, 从而使个体挣脱社会现实的束缚, 打开解放的视野。[2]在马尔库塞看来, 是审美形式使文学挣脱了现实的束缚, 保留了自身的真理、反抗和承诺的维度, 构成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理想与承诺。以文学作品为救赎武器, 以形式为救赎手段, 促使马尔库塞转向文学基础--语言结构。马尔库塞试图从语言结构中去寻找否定性力量。按照罗兰巴尔特的理论, 语言中存在一种权势结构。马尔库塞进一步利用这种权势结构说提出了更激进的想法, 他想通过碾碎句子, 通过彻底改变语言结构来改变社会结构。然而马尔库塞的政治野心并没有战胜他的写作传统, 这位正统的理论家并没有在颠覆语言结构的路上走得太远。

最终, 马尔库塞通过艺术的否定性力量保存不为现实所控制的真理, 给人走向现实革命的命令, 促使政治变革之实现。恰如马尔库塞所设想的, 艺术并不具备直接变革现实的能力, 而是通过对个体意识和冲动的变革, 促使个体去改变世界。[2]于是, 艺术作为根本变革的生发工具出现在审美之维的构建中, 而这成为马尔库塞思想的最后栖息地。在马尔库塞最后的理论归宿中, 现实的或者说历史的主体是缺席的, 因为他通过审美救赎所要成就的人是前技术时代想象中的个体。就连马尔库塞自己也承认说:当前, 真正的艺术所期盼的主体, 在社会上还是潜在的, 尚不显露的。真正的艺术主体并不是与革命时间的主体同时俱在的。[2]马尔库塞所谓的这些男人和女人仅仅是幻想出来的, 因为一旦还原到他所指称的前技术时代的人, 这种理想的个体形象也是不存在的。即便在前技术时代, 社会也存在着剥削、压迫, 所以前技术时代的个体也不可能是马尔库塞所幻想的自由个体。

而更进一步, 在马尔库塞的审美救赎策略中, 社会与个体的断裂就更加无法弥合。因为马尔库塞试图通过艺术所实现的政治构想, 实际上是现实彼岸的乌托邦。对个体感性领域的强调及对与之相对应的个体社会性的忽略依旧把社会置于个体的对立面上。这种通过现代艺术拯救少数精英分子的救赎思想只能拯救幻想中的个体。如何通过自由的个体促成整个社会的解放, 仍然是悬而未决的。学者程巍也从这个角度指出了马尔库塞审美救赎思想的乌托邦性:马尔库塞所建构出来的是一个非时空的内在审美主体, 而要实现社会革命需要的是处于具体时空中的历史主体, 这一历史主体必然是以群体的形式存在的, 这两者之间, 抑或说作为个体的我与作为群体的他们之间, 缺少一个必要的中介。[6]社会革命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可能是单个人革命, 我所代表的个体与他们所代表的社会之间缺乏必要的群体, 就如同马克思理论中的无产阶级, 更何况这个承担革命重任的个体还是虚幻的人。由此看来, 马尔库塞转向艺术否定性, 由个体着手来解决社会层面问题的策略对于整个社会的变革是无能为力的。一旦对这种审美救赎策略加以现实的考量, 就会使其乌托邦性显现出来。

  4 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矛盾性分析

通过对马尔库塞三种主要美学思想的分析, 我们可以确认的是其审美之路自始至终都是在个体与社会相对立的前提下进行探索的。然而这三种不同审美策略之间却存在着无可回避的矛盾, 即艺术的肯定性批判理论实质上构成了对新感性理论与审美救赎策略的反驳和否定。恰如美国学者理查德格瑞 (RichardT.Grey) 所指出的, 尽管在其早期论着《文化的肯定性质》中, 当马尔库塞批判中产阶级美学的私密 (Heimlich) 的解放和乌托邦维度时, 着重其意识形态方面, 但四十年之后在其《审美之维》中, 他反转了这种立场.[7]这一矛盾就如同本章开篇提到的, 他在批判艺术之肯定性, 最主要的理由就是艺术把一个社会问题简化到个人的层面而使个体回避了现实问题, 他看到的是艺术通过构造一个空中楼阁而逃避现实, 提供给人虚幻的满足而使人向现实妥协, 这一认识促使他对艺术、文化展开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而在新感性理论及审美救赎策略中, 马尔库塞的解决方案正是通过艺术在个体的本能领域或感性领域进行变革, 进而促成社会的变革, 这种由个体着手来解决社会层面问题的策略恰是其在审美批判阶段所批判的。而这一矛盾说明了, 如果我们承认他当初对发达工业社会中肯定性思维压倒一切的地位的诊断是正确的, 那就意味着, 他最终提出的以否定性思维来救治当代危机的方法是行不通的.马尔库塞美学思想内部这一不可调和的矛盾恰恰又回到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这一理论前提下。

无论是在审美批判阶段通过批判艺术之肯定性上升到对整个发达资本主义的批判, 还是在审美救赎阶段强调通过艺术实现个体本能领域的解放, 从而实现对个体的救赎, 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对立关系是马尔库塞所一贯坚持的。甚至我们可以断言, 他在两者的对立关系中始终贯彻的是一种个体本位思想。尽管笔者不能完全认同麦克伦泰笔下的马尔库塞, 但在马尔库塞如何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这一问题上, 麦克伦泰的论述是客观的:马尔库塞愿意无休止地谈到人而不是人们, 谈到人的愿望、行动或遭遇。他的这一理论前提是其美学思想的软肋, 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引发了审美思想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方面, 马尔库塞的个体本位思想使得他在进行艺术肯定性批判时, 认为仅仅通过艺术所塑造的独立王国, 便可以使人能够忍受当下的痛苦。马尔库塞赋予个体的内心以决定性的作用, 而事实上, 个体内心的满足并不能使社会矛盾得到虚幻的解决。另一方面, 在新感性理论和审美救赎策略中, 马尔库塞更是突出了他的个体本位思想, 以期通过个体生理基础或感性基础的革命来引发社会革命, 从而实现他理想中的社会主义。但这种由个体着手来解决社会层面问题的策略在现实的考量下显然是无力的。至此, 马尔库塞美学思想中的矛盾性在本质上又回到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这一理论前提。

参考文献

[1]赫伯特马尔库塞 (美) .爱欲与文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 (序言) [M].黄勇, 薛民,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140, 1.

[2]赫伯特马尔库塞 (美) .审美之维[M].李小兵,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34, 31, 100, 190-191, 212.

[3]苏珊桑塔格 (美) .反对阐释[M].程巍,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343.

[4]莫里斯迪克斯坦 (美) .伊甸园之门--六十年代的美国文化[M].方晓光,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7:74.

[5]赫伯特马尔库塞 (美) .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 编译。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3:111.

[6]程巍。否定性思维--马尔库塞思想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316, 305.

[7]Richard T . Grey, Stations of the Divided Subject:Contestation and Ideological Legitimation in German Bourgeois Literature, 1770-1914[M].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39.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论西方乌托邦文学的时空观念
发布时间:2023-02-04
论西方乌托邦文学的时空观念 一、古希腊源头http://wWw.LWlm.Com 乌托邦这一词汇虽然在16世纪才出现,但其类似的文学记载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上千年,因为它是出于人类希望与梦想的本能,属于一种古老的集体无意识。在古希腊时期,代表......
纷杂难言的乌托邦情结
发布时间:2023-05-04
有时间,就有存在,于是就有了思考。纷杂历史中弥漫着乌托邦,此时此地,布列松的作品散发着当代价值,在当代艺术修辞诠释下,如同“神秘走失儿童”系列作品,呈现的不正是当代生命力吗? 亨利・卡蒂埃C布列松(Henri Cartier Br......
黄严:贩卖乌托邦时光
发布时间:2023-05-14
城市被喧嚣淹没,人们渴望逃离,然而逃离繁华总像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于是有人打造出一个平行于现实生活的乌托邦世界。而这个在滚滚红尘里缔造隐居世界的人,名叫黄严。 好日子不需定义 捧一本林语堂的书,坐在杨梅岭上俯瞰薄霭中......
自由主义乌托邦的来临
发布时间:2023-04-12
" 历史学大师汤因比认为,当年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旧两教都是为财富与权势而战,并不是为了捍卫各自心目中的真正的信念,也无关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1) 大师的目光如炬,所见果然精辟。只是晚生认为此言过于偏颇,也许这个结论对于......
现当代文学论文之乡土乌托邦的追寻
发布时间:2022-08-22
摘要: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台湾,“乡土文学”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沈从文与黄春明便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人物,二者在创作上既存在着共同点,又有各自的特异性。本文将从相同的乡土姿态与不同的价值选择两方面来比较他们的“乡土世界”。......
王澍:建筑乌托邦里的隐士
发布时间:2023-07-18
王澍不仅“扎根于历史背景”,而且对建筑与人的关系具有自己深刻的理解。谈及建筑与商业化这个问题,他直白地表示,自己并不欣赏那种与周边生活街区断裂开的商业化建筑。 我们所生活的国度,常常就像一块压缩饼干,时间与空间在这里并......
断舍离背后的极简乌托邦
发布时间:2023-07-24
山下英子携新书《断舍离》与读者在一起。 暮春与初夏交界之时,大家必定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收起冬装,翻出夏服,换季的当口恰是整理物件的时节。在寸土寸金的都市,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安排下全家人的物什,考验着每一个家庭。每到此时,......
好莱坞电影的乌托邦情结
发布时间:2023-06-30
[摘要]好莱坞,作为一个造梦的地方,吸引了很多人,成就了很多人,也成就了美国梦。“乌托邦”之梦是众多美国梦中的一个。美国文化中始终伴随着这样的梦,他们乐观豁达的性格想必就源于此。好莱坞电影也始终伴随着这样的梦,这就必然......
毛姆长篇小说的乌托邦情结
发布时间:2023-01-29
摘 要:本文通过考察毛姆的三部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面纱》和《刀锋》,观察到这三部小说都带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而且主人公无一例外地在乌托邦般的异域中得到灵魂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解决了在原先现实生活中的精神困惑与......
论哈贝马斯科技思想对马尔库塞科技意识形态的理论拓展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科技是一个历史范畴,当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脱变成了一种社会统治工具,具有了意识形态的功能。为此,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对其作出了深刻分析,他们不仅看到了科技革命给现代生活带来的便利,而且更深刻剖析了作为一种工具理......
反乌托邦作品的现代性反思
发布时间:2023-05-07
摘要: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人们就对建立一个天堂般的理想社会充满了期待,而对这份期待的构建就成了乌托邦文学的最初形态。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从乌托邦文学到反乌托邦文学,经历了从歌颂到讽喻的转变,进入20世纪,它的矛头更加明......
《流星花园》:现代灰姑娘与乌托邦(1)
发布时间:2023-04-02
台湾青春偶像剧《流星花园》还未正式在大陆播出,剧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就已经深入人心。F4、杉菜,在每个城市的校园、广场、购物中心甚至办公室,你可以频繁地听到他们的名字。人们重复着剧中的经典对白,就如同当年重复《大话西游》的"......
乌托邦—当代教育的根本品质
发布时间:2022-11-17
" 【内容提要】“乌托邦”一词一直被视为空想的代名词。事实上,乌托邦精神更为深刻的、深层次的内涵与意义却是一种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超越,对内在精神的向往与关怀。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教育应具有乌托邦精神。第一,人的提升......
阿多诺、马尔库塞文化批判的“存在之思
发布时间:2023-02-13
论文 关键词:文化批判 审美鸟托邦 终极关怀 论文摘要:法兰克福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阿多诺、马尔库塞,从对 现代 资本主义全面异化分析入手,着重批判了资本主义的文化产业和强制性消费把人变为“单维人”,对人们的生......
平等主义乌托邦的逝去   
发布时间:2023-06-27
" 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已随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崩溃而永久地逝去了。 经历了当时的痛快淋漓、欣喜异常的狂热,品尝到了“资本主义头啖汤”的唾余,见识到了资产阶级国际主义者的真实嘴脸,再以较为公正与冷静的心......
互联网时代的文化权利与数码乌托邦
发布时间:2023-02-05
主持人:张慧瑜(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 主讲人:邱林川(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王维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互联网产业就是信息产业、电子产业,是中国制造业的核心产业。有大量新工人是信息产业......
奥尔特加-加塞特的“大众社会”理论刍议
发布时间:2023-07-14
【内容提要】奥尔特加一加塞特是20世纪西班牙的一位重要的人文学者、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于30年代撰写的《大众的反叛》,是对以资本主义工业化、城市化为主要特征的西方现代化进程的最早的理论反思。上个世纪80年代,他的“大众社会”理......
探讨《坚硬的稀粥》中的乌托邦思想
发布时间:2022-10-04
【摘要】《坚硬的稀粥》可被称为作者王蒙对中华民族整体进行全景式的考察并且经过哲学思考后创作的一种抽象还原艺术作品,其整体象征的意味非常明显。王蒙并不是单纯地唠叨一大家子人如何吃好一天三顿饭的事,而是在给人们超出文章本......
关于体育社会学视角下的研究领域
发布时间:2013-12-19
" 论文摘要:随着体育社会学研究的日趋活跃,体育社会学研究对象与其他社会学科研究对象的交叉与重叠之处越来越多,而学科视角是区分研究对象差异的标志,也是构筑研究领域的理论体系。本文从体育社会学研究视角出发。依据体育社会学研......
社会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德治与法治的关系辨析
发布时间:2023-06-23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紧密结合,将法治与德治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他律与自律全面结合,实现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相互促进。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来看,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发展的新阶段,既面临众多历史机......
论理论与实际关系视野下的马克思哲学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理论与实际关系视野下的马克思哲学 论理论与实际关系视野下的马克思哲学 论理论与实际关系视野下的马克思哲学 文 章 来自 教 育 网 【内容提要】寻求一个能够把马克思哲学与传统形而上学,与现当代西方哲学区分开来的......
岩塞与摩托
发布时间:2023-03-14
28岁开始攀岩的我,注定很难成为那个最强的climber,虽然在攀岩生涯的前三年,我不服气、不信邪,一根筋地苦练技术,醉心在近乎癫狂的提高指力的道路上,但是运动攀讲究的是天道酬勤,大趋势也是越来越年幼的孩子苦练童子功多年,待心......
个人心理成长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5-2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迁,社会工作不断地受到重视。最初对社会工作的迷茫无措到逐渐的重新认识和定位,以及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从这几个方面分析阐述了个人心理成长与社会工作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个人心理成长社......
新经济社会学理论视角探究
发布时间:2023-03-24
摘要:西方的新社会经济学对经济市场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为了描述经济市场的运作机制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目前,我国对经济市场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借鉴国外经济市场的研究成果,其会对我国市场研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分析新经济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总结新经济社会学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并且对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视角进行研究。关键词:新经济社会学;理论视角;分析研究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来源于.........
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一个比较
发布时间:2013-12-18
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一个比较 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一个比较 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一个比较 文章 来源 海德格尔在其着名的《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载《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关于奥斯汀与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
发布时间:2023-06-25
" 论文摘要:人们对于语言本质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就是其中一项重大的突破。文章介绍了奥斯汀与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系统地阐述了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内涵与价值以及塞尔对奥斯汀理论的完善与发展,最后总结了言......
中国社会学与底层视角
发布时间:2014-01-17
摘 要 简要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学科重建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结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认为底层视角是中国社会学进一步开拓和建设、确立自己独立地位和价值的一种取向。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 底层视角1 简短回顾 这里本文将讨论范围限......
基于社会治理视角下的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关系重构
发布时间:2023-03-06
摘 要: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的关系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考察对应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对全社会的医疗保障体系构建有着重大的影响。深入探讨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合作的......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社会文化基础
发布时间:2022-12-09
一、马尔萨斯主义兴起的原因 马尔萨斯及其《人口原理》在当时的西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人口原理》第五版(1817年)问世以后,“马尔萨斯变成当时最受欢迎、最被人谈论,也是最遭受侮辱的人”。1800年以后,“政客、经......
浅析吕贝尔与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哲学解读的异同
发布时间:2022-12-17
[摘 要]作为广义西方马克思学的代表人物,阿尔都塞与吕贝尔对于马克思学的解读必然有着共通之处,即都预设了两个马克思的存在,但这恰恰也是二者的差别所在。那么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马克思呢?对此,本人希望通过比较二人对马克思解读......
简论社会关系网络视角下大学生就业选择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30
" 论文摘要:在对我国社会结构和关系网络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特征,并就大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如何根据自身关系网络特点作出决策进行了研究,相关研究结论可供大学生和高校学生就业指导部门参考。 论......
个体化社会与多元化社会治理
发布时间:2015-08-03
【摘要】文章试图从家庭层面、教育与发展层面、性别层面、组织层面以及人际互动层面描述个体化社会的多元形成机制,阐述其对当今社会治理的影响;提出个体化社会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是旧有社会治理模式与新型社会形态之间冲突的结果,个......
社会责任视角下的会计理论与务实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4
引言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固然重要,但是社会综合效益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企业诚信缺失问题,这些都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如何加快企业发展又能促进社会综合效益是会计......
托马斯·莫尔宗教思想论析
发布时间:2023-03-03
" [论文关键词]:鸟托邦宗教思想;中世纪宗教精神;宗教禁欲主义;近代人文主义 [论文摘要]:托马斯·莫尔的宗教思想在当时表现出极端的开明进步倾向和一定程度上似乎同样极端的保守主义倾向,但这种矛盾是表面的,无论从哪一个方面......
狄尔泰与胡塞尔
发布时间:2023-01-29
" 在德国哲学从近代向现代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应当引起人们关注的事情,那就是狄尔泰的精神科学与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关系问题。这不仅是因为狄尔泰与胡塞尔相差正好是一代,有过个人交往和学术观点的争论,而更重要的是,狄尔泰的精神科学......
论美国联邦制的形成-以制度变迁理论为视角(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19
[摘 要]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和交易过程。制度变迁理论可以揭示从一种制度转变到另一种制度“暗箱”背后的规律,为我们研究制度的更替和创新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将从制度变迁理论中的外生变迁和内生变迁两个角度分析美国联邦制的......
《疯狂动物城》:乌托邦式家园里的追梦之旅
发布时间:2023-02-28
《疯狂动物城》是迪士尼第六部没有出现人物角色的长片动画,在整个由大大小小动物构成的世界里,动物们不再弱肉强食,而是依靠规则和制度管理着多元化的群体,并在这样的美丽家园里和平共处。但突然爆发的食肉动物失踪案在动物城引发......
大学与社会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3-16
摘要: 1930年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的《大学:美英德研究》(以下简称《大学》)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引起轰动。在这本书中,弗莱克斯纳从理论上勾画了“现代大学的理想类型”,一种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学模式――被他称为“纯学术研究......
中国传统的乌托邦思想对激进主义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5-08-13
[摘 要]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遭受着压迫、剥削,内心深处渴望着一种自由、平等,有饭吃,有衣穿的幸福生活,这种思想体现在各类民歌、各种典籍、小说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乌托邦思想是异常丰富的,这就为激进主义的产生提供......
关于奥斯汀与塞尔言语行为理论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摘要:介绍奥斯汀和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的语言哲学基础、对言语行为的分类以及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奥斯汀和塞尔是言语行为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其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对语言学特别是语用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论文......
雅尔塔体系与冷战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6-14
[摘 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构建了以大国合作为基础的雅尔塔体系,作为维护世界安全新秩序的重要手段。随着冷战的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展开了全方位的对峙,战时的同盟伙伴关系破裂。 [关键......
社会责任视角下煤化工企业成本管理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15-08-10
摘要:本文从社会责任背景出发,以煤化工企业经济发展和节约环保双赢为宗旨,指出煤化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构建出煤化工企业在社会责任视角下的成本管理体系。 关键词:社会责任;成本管理体系;煤化工企业 近年来,我国煤......
系统生态理论视角下失独者社会支持的重构
发布时间:2022-12-04
【摘 要】文章在对失独者社会支持的现状和需求了解的基础上以生态系统的视角出发,从失独者本人和家庭等微观系统,社区、邻里及同辈群体和“同命人”等中部系统,社会组织、大众传媒、志愿者和虚拟社区等外部系统以及国家、政府和社会......
社会学视阈下少年犯罪与认知关系
发布时间:2022-07-23
摘要少年错误认知模式的构建会导致其不良行为的发生,并且这种认知模式会以图式的方式储存在个体的记忆库里,在少年社会化的过程中会随时被提取出来从而导致越轨和犯罪行为的发生。对于少年来说,个体对所面临的错误认知是其犯罪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充分重视少年正确认知的构建。关键词社会学少年犯罪认知犯罪活动是犯罪人认知过程的反映,通过犯罪人的犯罪认知和思维可能预测到他们的犯罪行为,而且具有明显犯罪思维的犯罪.........
浅析马歇尔法院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上诉管辖权的建构
发布时间:2017-01-20
一、有关联邦最高法院上诉管辖权的争议 美国著名学者约翰默林在《没有墙的屋顶》一文中说: 宪法是国家身份的替代物。美国国家主义如此独特是因为在建国后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国家主义的理念都非常脆弱,不得已求助于宪法。的确,作为......
从社会学视角看“文明冲突论”
发布时间:2022-12-27
Abstract : This essay argues that Huntington’s conception of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eo-conservative trend in the US , the ideological background of current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Ac......
谈政治社会中个体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平衡关系(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 权利可以分为具有权力内涵的权利和不具有权力内涵的权利。权利不仅先于权力而存在,也是权力的来源。当权力从权利中分离出来,形成共同体权力之后,权力就具有了独立性。但是,共同体的这种权力首先要遵循一定的界限,保持和权利的......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视阈下的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09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这一“绿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领会和汲取其丰富的生态意蕴,对于修复社会与自然的断裂、推动绿色发展、建设高度发达的生态文明、实现“十三五”规划生态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关键词:绿色发展;马克思主义.........
关于体育社会化与人的社会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发布时间:2022-12-13
" 论文摘要:体育社会化与人的社会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互动的性质。从人的社会化的本意出发,分析了体育社会化对人的社会化过程的重要促进作用,进一步充实体育社会化与人的社会化互动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
探析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3-30
" 论文关键词 高校体育 社会体育 终身体育 论文摘要 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提出,高校体育社会化和社会体育走入学校成为了研究焦点,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在目标、对象、参与方式、内容、地位方面都存在差异,但是社会体育和高校体育是系......
论社会冲突理论视角下的规划变革
发布时间:2022-08-26
古谚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物理学告诉人们,宇宙中静止是相对的,运动 是绝对的。在社会进程中,冲突与合作就好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但长期以来,在稳定压倒一切的维稳体制下,社会冲突被刻意回避和简单压制,结果往往事......
正确理解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三个关键理论问题
发布时间:2019-11-07
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以人的本质和劳动实践作为理论出发点,论到两个尺度和美的规律,再论到人的本质对象化和审美感觉。对这三个互相联系的理论问题进行文本阐释,分析了《手稿》关于人的劳动实践的特性的论述以及马克思实践观的创新;结合劳动实践阐明了两个不同尺度的含义以及由此形成的美的规律的具体内涵;解释了人的本质对象化的理论和历史内容以及其与审美感觉形成发展的关系,从而正本清源,对《手稿》中的.........
受托责任视角下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良性互动关系构建
发布时间:2023-06-07
受托责任视角下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良性互动关系构建 一、引言 美国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简称 SOX 法案)中指出:“内部审计、外部审计、董事会以及高级管理人员是有效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内部审计作为企......
论从接受视角看波德莱尔的诗歌美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3-06-23
论从接受视角看波德莱尔的诗歌美学思想 论从接受视角看波德莱尔的诗歌美学思想 论从接受视角看波德莱尔的诗歌美学思想 文章 来源 内容摘要:波德莱尔开创了现代诗歌的先河。波德莱尔诗歌美学的现代性不但具有“无常、......
韦伯与涂尔干关于社会秩序的理论之对比
发布时间:2023-02-12
【摘 要】社会秩序的维持来自于何种元素,一直是学术界不断争论的话题,韦伯和涂尔干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他们关于社会秩序控制的理论学说。应用两者的理论解释经济改革后的中国大陆社会秩序的变化,以期望找寻到控制社会秩序下降的......
从语言学视角简析社会性别定型理论
发布时间:2023-07-04
引言 从词源学来看,定型(ст ереотип)一词具有这样的语义内容:固定的,衰老枯萎的(希腊语),以及象征性的、原型形象、图画图形(拉丁语)。定型首次作为科学术语出现,是在利普曼的《舆论》(《Public Opinion》)一书......
物业管理角度下的城市社会治理体系
发布时间:2023-06-11
摘要: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地快速发展,无论作为宏观层面的社会生态与微观层面的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追求都发生了质的改变,城市社区治理成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本文基于物业管理的角度,以河口区为例,提出围绕推进规范“四位一体”的物业管理体制和完善区、街道两级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两个机制,打造以社区为核心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0引言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地快速.........
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三个关系
发布时间:2023-01-07
"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同时,学科建设对科学研究又提出了巨大的需求。解决好科学研究的观念、制度、条件问题是推进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总体与分支的关系,二者之间要把握的原......
探析政治社会中个体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平衡关系(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 权利可以分为具有权力内涵的权利和不具有权力内涵的权利。权利不仅先于权力而存在,也是权力的来源。当权力从权利中分离出来,形成共同体权力之后,权力就具有了独立性。但是,共同体的这种权力首先要遵循一定的界限,保持和权利的......
美丽的塞外明珠―官厅水库
发布时间:2023-07-09
官厅水库位于长城脚下的北京市延庆和河北省怀来两县境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中央水利部直接组织修建的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库。水库1951年动工兴建,1954年竣工,1955年正式蓄水运用。官厅水库是由发源于内蒙古、山西两省的洋河、桑干河和北京的妫水河汇流成的,其下游为永定河。永定河曾名无定河。“永定河”这个名字是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皇帝所赐。因含沙量大,且河边多变,也曾称之为“小黄河”。“.........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工作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3-04-06
〔摘要〕 现代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在功能上存在着内在的契合(耦合)性,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社会管理领域却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表......
关于运用体育社会学理论分析体育社会问题
发布时间:2023-05-28
" [论文摘要]在体育运动发展过程中,孳生各种体育社会问题是一种必然现象。体育社会学在创建自身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正视体育社会问题,也只有在研究体育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建立其理论。 [论文关键词]体育社会学;理论;教学......
关系社会与“网”
发布时间:2023-06-17
关系社会是个可怕的社会。擅结关系网的人是可怕的人。如果一个社会人人以攀结关系为乐,以编织关系网作为安身立命的手段,那这个社会就是人人争做演员、人人会演戏的社会,就是那些有心计、会揣摩、有眼色、会来事者的天堂,这个社会......
论德里达与胡塞尔的符号学之争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德里达与胡塞尔的符号学之争 论德里达与胡塞尔的符号学之争 论德里达与胡塞尔的符号学之争 内容提要:把符号划分为“表述”与“指号”,这是胡塞尔符号学理论的第一个区分。德里达恰恰在这一点上与胡塞尔发生根......
试论孔德和斯宾塞社会学理论的相同点
发布时间:2023-07-01
[摘 要]孔德和斯宾塞都是社会学初创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知识背景均为拥有较高自然科学素养的哲学家,两者的思想体系有着一定的联系,本文通过有机观、进化观、情感的重要性、乐观主义和实证的科学统一观等五个方面来论述两者社会学理......
社会学视角下的课程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20
社会学视角下的课程分析 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开始关注课程的社会性思考,但是对该问题的研究大多蕴含于课程编制和制约课程的因素等问题的探讨中[1]。90年代初,对课程进行社会学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学者提出社会制度、社会意......
浅析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7-20
摘要:教育目的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理论中最根本的问题,是教育活动的起始点,许多的教育问题的产生都与教育目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育面临着人和社会的需求孰轻孰重的矛盾,但人依托着社会,社会以人为基础,无论是把社会还是把个人孤......
浅析社会学视角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社会学 社会运行 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和谐社会从社会学视角看就是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社会。目前,我国社会运行中还存在各种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国构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会计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15
新的巴塞尔资本协议确立以来,协议明确了商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的方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审计要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要求,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1、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协议的确立,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在......
塞尔努达:一个人,没有同类
发布时间:2022-08-19
有时我会想,当我老去,要离开这个世界时,回望一生,是否会感到值得。就我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说,漫漫一生中,我们感到痛苦、灰暗的时光是多数,感到快乐和幸福的时刻则有限,总体来说,是苦大于甜。因此我们会追问生存意义:我们的存在......
论社会公正与自由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1-23
" 内容提要:自由的本义是不受限制和阻碍,政治哲学中的自由概念具有明确的含义,它并不离开常识很远,主要指社会制度所加于个人的限制的范围应尽可能小,并且以合理性为条件,重要的是向选择性开放。罗尔斯等政治哲学家对自由都作过详细......
试论大学生个体意识与集体意识关系
发布时间:2023-03-30
" 论文摘要:个人意识与集体意识的相互影响构成了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全部。因此,调查清楚大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与行为准则,并通过思想上去引导发展是高校学生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方向。文章还探讨了高校共青团如何利用开......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物质性与主体性特征
发布时间:2023-01-12
路易・阿尔都塞作为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理论思想家,他的意识形态理论是他整个哲学思想的核心,在整个中西方哲学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试图对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物质性特征、主体性特征进行论述,从而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阿......
社会学视角下网络语言与网络社群互动
发布时间:2023-02-12
本文通过对网络社群互动的考察,来探讨多样性的网络社群互动中语言的影响与作用。伴随着第三方网络交互工具的出现,网络社会群体的规模日渐扩大,始终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通过对网络社群互动中语言的分析,能从纷繁复杂的网络现象中看到个体间互动时的语言特点和网络语言给现代社会带来的影响。【关键词】网络社群;网络语言;社会互动1“符号”与“假面”:互动中的语言网络社会群体(简称网络社群)指的是人们利用互联网进行互.........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体育新闻语域探究
发布时间:2023-04-11
社会语言学自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诞生以来,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语言学家已经注意到,语言是活的,而不是存在于实验室中。特别是语言的变异现象,过去,变异被认为是语言材料的一个负面的特征,语言学理论似乎只关心脱离了变异的......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解析
发布时间:2022-11-02
【摘 要】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民主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为我国的革命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形成的,与毛泽东思想是相辅相成......
中国社会与马克思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2023-02-19
【摘 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做为一种时代的需要,历史的必然性走近了中国,受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影响,慢慢的中国化。这个过程是长期繁杂的,有着特有的含义和特点。那么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是如何被中国所用,发挥其巨大作用的呢?在这......
胡塞尔与弗雷格的意义理论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3-04-11
弗雷格是德国著名数学家、逻辑学家当代分析哲学的先驱。他的意义理论,基本上属于意义的指示论范畴。弗雷格意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区分语言表达式的指称和涵义。他主要通过阐释专名、概念词和句子这三种语言表达式的涵义与指称解释其意义......
社会文化视角下的中国体育电影
发布时间:2022-10-27
[摘 要] 体育作为人类社会和活动现象,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断发展,体现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电影是传播人类文明最常用的媒介之一,而体育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产物,自然而然就成为电影表现和传播的对象。本文用社会文化的视角......
社会信用刑法保护的研究视角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21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成员之间的信用是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的基础之一,信用通过对社会成员行为的控制,对违约和失信施加社会压力,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从而为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提供保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中小民营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
发布时间:2023-03-30
摘 要: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效益和规模越来越大,其对社会不断产生影响的同时也被社会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企业的社会责任日益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近期“用工荒”现象的频发和人口红利的逐渐丧失,中小企业对员工劳动关系管理重新审视势......
谈胡塞尔弗莱堡时期的“现象学哲学体系”巨著计划
发布时间:2023-01-02
1916年,当胡塞尔应聘到弗莱堡大学担任这里的讲座教授时,他已经57岁。大约在两年后,他开始有了撰写一部现象学哲学体系著作的初步想法。 为此计划而产生的最初文字是他于1918年3-4月间在贝尔瑙度假时写下的14页手稿, 它已经带有体系......
论关于构建社区体育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8
" 【论文关键词】:社区体育;学科基础;理论体系 【论文摘要】:从大众体育实践飞速发展的角度出发, 对构建社区体育学科理论体系的目的意义、理论架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研讨,旨在丰富和完善体育学科......
劳资共决与联邦德国的现代社会安全管理体制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要:德国在工业化之后逐步建立了由企业代表会制、监事会劳资共决制、劳工经理制和超企业共决制共同构成的劳资共决制。作为战后劳资合作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会经济民主化政策的核心,劳资共决制从劳动保护、公共安全和福利保障等......
浅论塞尔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创新与贡献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塞尔 言语行为理论 以言指事 以言行事 以言成事 论文摘要:言语行为的概念提出以后,受到了研究学界的广泛关注。后经塞尔等人的完善和发展,成为、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成为现代语用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一、奥......
民间法:一种法的社会学视角
发布时间:2023-06-12
民间法:一种法的社会学视角 民间法:一种法的社会学视角 民间法:一种法的社会学视角 内容提要:民间法,如同法律文化一样,还无一致而确定的含义,其理论与实践意义也还未清晰 .从法社会学角度......
论社会舆论与大众传播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6-18
摘 要:这些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众传播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而同时社会舆论也形成并逐渐设立了自己的力量。有了媒体,社会热门的问题能够快速地传递给公众。社会舆论就是公众对收到信息的一种反应。通过社会舆论可以评价大众......
一个世纪以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地理与社会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29
摘要:从地理与社会学视角对一个世纪以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国籍、性别、年龄特征、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以及创作语言、体裁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地理集中的趋势,体现出明显的欧洲中心主义与西方中心主义。从总体趋看,欧洲中心主义在逐渐减弱,世界性在增强;诺贝尔获奖者的平均年龄为64.6岁,主要作品与获奖作品的创作平均年龄为42.5岁,但是以诗歌为主要体裁的获奖作品.........
社会学习理论视角下的自闭症儿童矫治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04
【摘 要】文章针对兰州市Y儿童发展中心的中班6名自闭症儿童,从社会工作的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浅析自闭症儿童在模仿、观察和强化中遇到的问题。在助教过程中,大多采用结构化教学和感觉统合训练方法,强化了这6名自闭症儿童的上课秩序......
浅析索绪尔与胡塞尔语言哲学比较
发布时间:2023-05-23
结构主义与现象学对20世纪哲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者观点存在某些相似性,这造成了结构主义与现象学界限上的晦暗不明。这些相似性根源于结构主义创始人索绪尔与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对经验实证主义与历史主义的批判性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