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现当代文学论文之乡土乌托邦的追寻

现当代文学论文之乡土乌托邦的追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7:48:09
现当代文学论文之乡土乌托邦的追寻
时间:2023-08-05 07:48:09     小编:

摘要: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台湾,“乡土文学”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沈从文与黄春明便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人物,二者在创作上既存在着共同点,又有各自的特异性。本文将从相同的乡土姿态与不同的价值选择两方面来比较他们的“乡土世界”。尽管二者的价值立场和批判角度不同,却以同样深厚的力度对“乡土世界”进行了多维观察与深入透视,展示了它温情脉脉却又藏污纳垢的风貌。

关键词:沈从文;黄春明;乡土世界比较;文化价值选择

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换过程中,两种文明的激烈冲突使人们获得了观照传统农业文化的新视野,昔日那个笼罩着温情诗意的田园便从烟雾迷蒙中浮现出来。乡土,一个凝固的静态的农业文明的缩影便成为思想家、艺术家关注的焦点,乡土文学也从此才真正具有了独特的意义[1]。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台湾,乡土文学都同样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两岸的乡土文学创作在汉文化的维系下互相碰撞、交融、发展。成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台湾乡土作家黄春明把沈从文当作自己“文学上的爷爷”,对比二者的创作,便不难发现两岸乡土文学的继承与发展。

一、乡土的姿态

“故乡”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实有的地理空间,二是作家在离乡后回望家园,自发构建的内在心理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故乡因此不仅只是一地理上的位置,他更代表了作家向往的生活意义源头,以及作品叙事力量的启动媒介”[2]。

沈从文即使是在成名之后,也始终以“乡下人”自居。他说:“我是个乡下人。走到任何一处照例都带了一把尺,一把秤,和普通社会总是不合。”[3]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沈从文对于城市文明固执的偏见与厌恶。他以“乡下人”的身份来到城市,在这现代文明的滥觞之地却找不到心灵的归宿、精神的家园,始终处于一种漂泊、孤独、焦灼的状态。于是转而面向乡村,描写故乡“湘西”,成为他创作的立足点。姑且不论这种选择是对传统文化的挽救与缅怀还是在都市遭受挫折后出现的人格退行,沈从文选择逃离城市,在乡村寻找“供奉着健全人性的希腊小庙”,无疑为他和我们找到了灵魂的归宿和诗意的栖居,结束了无根的漂泊状态。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为人们找到了灵魂的居所,同时也为正当少年的黄春明打开了一扇通往文学的门。中学时代的黄春明特别爱写作,而这爱好又得自于他的国文教师王贤春老师的启蒙。她私下把沈从文的小说送给黄春明,鼓励他从事文学创作。沈从文的故事让黄春明感动不已,从而使他意识到了文学的力量。因此,黄春明说:“我有两个爷爷,一个爷爷是生我爸爸的,一个爷爷是沈从文。”[4]沈从文的乡土写作将黄春明带入了文学的世界,并作为一种资源影响着黄春明以后的文学创作。60年代到70年代初,台湾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现代工商经济的冲击下,农村自然经济解体,乡村处于整个台湾经济结构的底层。对于古旧、淳朴、率真的传统感到深深眷恋的黄春明陷于忧虑之中。另外由于台湾特殊的政治背景,“传统乡村”与“现代工商文明”的对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祖国文化”与“外来文明”的对抗。情感上亲近祖国家园,理性上却顾念到现代化带来的文明进步,这种两难的困境再加上台湾社会特有的“孤儿心态”使得黄春明更深地陷入了无根的惶恐之中。相同的困境,同为知识分子的身份,为家国忧心忡忡的心境,以及对于故乡的深厚感情使得黄春明对沈从文的创作产生了更深的认同感。于是,为了缓解这种惶惑,黄春明也将目光瞄准了乡土社会,将文学心灵扎根于自己的故乡“宜兰”。

由“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撞所带来的“文化无根感”将沈从文引入了“湘西”,而由社会政治的剧变带来的“现实无根感”将黄春明引入了“宜兰”。时隔30余年,两位作家不约而同地将文学之根、人生之根植入到故乡的沃土中,在乡土社会中寻找精神的家园。“故乡”在他们的笔下便不仅具有了地理意义,更具有了心理意义的层面——它是理想的载体,诗意的栖居。沈从文曾说:“不管是故乡还是人生,一切都应该美一些!丑的东西虽不全是罪恶,总不是使人愉快,也无令人由痛苦见出生命的庄严,产生那个高尚情操。”[5]他的这种“择美”而“遮丑”的观点在创作中得到了印证。他的“故乡”“边城”是一幅恬静写意的艺术风景画,“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6]。他在“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如一只小兽物”[7]的翠翠、夭夭这些“湘西世界”里的纯美小女子身上寄寓自己美的理想,在亲手放倒了六个敌人的虎雏身上寄托了对生命强力的赞叹,用美丽的梦幻构筑了与“现实人生”遥遥相对的理想宫殿。黄春明也同样是用满含赞美的笔调为我们描画出了一个充满田园风情又举步维艰的“宜兰世界”。阿明烤草螟猴的童真野趣、爷孙俩共扎稻草人的天伦之乐,让我们领悟到了乡民的快乐与质朴;青番公对土地近乎偏执的爱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自己一手创建的家园的骄傲和期盼;而阿盛伯对代表着现代文明的游泳池的憎恶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乡民的执拗与悲怆。这些“小人物”就是黄春明作品的主角,他们面对尴尬的生活境遇,却从不向命运妥协,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坚韧品格,“想一想他们的生活环境,想一想他们生存的条件,再看看他们生命的意志力,就会令我由衷的敬佩和感动”[8]。

美国小说作家赫姆林·加兰早在1984年写就的理论著作《破碎的偶像》中对乡土小说有精辟的理论阐述。他认为“地方色彩”对于文学至关重要,“艺术的地方色彩是文学的生命力的源泉,是文学的一向独具的特点”[9]。“地方色彩”是乡土文学的重要审美特征,这一点鲜明地体现在二人的文学创作中。沈从文的“湘西世界”由于地处偏隅,以中原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对湘西并不构成实质性的影响,酒神精神在这里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扬,人们尽情地放纵自己的原始本能,在放纵中消弭人与人的界限与隔膜,获得人与自然的合一。因此,柏子的放荡不羁、吊脚楼女子的真诚妩媚、虎雏的尚武好斗、媚金与豹子的刚烈,也许有悖于儒家文化的规范,可将他们置于湘西的背景下就显得极为和谐。而湘西人过迎春节的热闹场面,用寸金糖封口的习俗,女人只同第一个男人相恋而与第二个男人结婚的婚嫁观念,以及他们内在的悲剧性气质无不显示了湘西世界的独特个性。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也因此更加鲜明起来。而黄春明笔下的“宜兰”由于位于台湾东北隅,更显示出了独特的地域风貌。黄春明的小说背景大都设置在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和乡村文化韵味的小镇上,妈祖庙、茄冬树、木瓜园、番薯地等独具宜兰地方特色的风情景物随处可见。比如在《溺死一只老猫》中对清泉村祖师庙和痔疮石的叙述,在《青番公的故事》中对给村里人预报洪水的芦啼鸟的描写都彰显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另外,对风俗人情与民间活动的描写也是表现地方色彩的重要方面。比如黄春明在《瞎子阿木》中描写久婆用白饭、纸人、菜碗和梳子为秀英“招魂”的场景,在《放生》中叙述娶媳妇的传统审美标准:长着四正带翘的臀斗,可以致荫丈夫的圆下巴……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使黄春明的“宜兰世界”别具一格,分外灵动起来。

在《乡土小说》一节中,加兰认为:“日益尖锐起来的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对比,不久就要在乡土小说反映出来了。”[10]加兰的预言在乡土小说中得到了证实,作为“乡村”对立面的“城市”往往成为乡土作家们批判的对象。都市上流社会与绅士阶级的人生情状,是沈从文以都市为题材的小说的主要景观。人格缺陷或精神病态是这些作品中人物的共有特征。无论是《八骏图》里“八骏"们源于性压抑的人格分裂、《绅士的太太》中男女逢场作戏式的性欲横流,还是《大小阮》中大阮的不择手段、《道德与智慧》中大学教授同情心的缺失,都表现为人的本质的退化或缺失。而城市的缺失,却往往能在沈从文的乡土小说中找到补偿。城与乡的冲突、传统与现代的对立成为了乡土作家的另一套笔墨。70年代以来,由于台湾当局长期依赖外国,致使“崇美媚日”的社会风气盛行,社会矛盾的焦点转移到都市。黄春明的创作背景也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他的笔触迅速集中于批判、嘲讽带有新殖民主义色彩的工商经济和买办意识。《苹果的滋味》揭露了美援带给台湾人的精神奴役,《我爱玛莉》批判了愈演愈烈的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鱼》揭示了外来经济和精神侵袭之下民族宝贵传统的失落。作家开始反省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带来的弊害,以及精神生活的贫困,开始寻找民族文化传统之根。

二、不同的价值选择

尽管沈从文与黄春明都是以乡土文学而著称于世,但是二者的批判视角和价值选择却迥然不同,由此使得他们的创作面貌也各具特色。

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沈从文的价值体系和认知方式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迥然不同。具有新人文主义特征的“自上而下”的“五四”人道主义精神,没有成为他唯一的价值尺度。他对于用楚文化重建民族文化、恢复民族活力的热切期盼,使得他对楚地民间文化有一种情感上的认同,再加上他“超越悲剧”的审美经验,因此他的创作表现出极为复杂的文化态度与价值选择。尽管沈从文的乡土小说中也写湘西的贫困落后,也写农民在外来政治、经济压迫下的困苦、挣扎,但是他并没有凌驾于民间理性之上,用知识分子高高在上的启蒙态度去反映乡民的落后愚昧,以引起同情与疗救的注意,而更多的是站在民间理性的立场对他们这种隐忍的生存方式表示认同。这使得他的乡土小说更具有“平民化”的色彩。比如在《丈夫》中,沈从文向我们描述了一个让妻子去当妓女赚钱养家的丈夫的形象,并且丈夫认为这种方法“既不和道德冲突,也不违背健康”。这种方式可能无法为我们所理解。但是沈从文并未就此展开血泪的声讨,而是以一种泰然洒脱的“乡下人”视角来书写他们视为正常的生存状态,格调如此委婉,似乎充满了“勿抵抗主义”的意味。又比如在《柏子》中,水手柏子把漂泊两个月赚来的钱换来一夜销魂,然后再返回船上赚钱,周而复始。柏子的生存方式可能是消极的,但是这种率性而为、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却让沈从文表示认同。沈从文说:“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他独特的式样,与城市人截然不同!”[14]因此,沈从文从不用城市的道德规范和现代文明来比照乡村,而是努力发掘乡土社会存在的合理性和民间理性的价值意义,还乡土社会的本真面目。

黄春明的创作更多的是以现实批判的视角来审视乡土社会,以悲天悯人的态度揭露“小人物”麻木尴尬的生存状态,以社会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外来政治、经济对农村的冲击。归根结底这还是启蒙的视角,是乡土写实派的典型风格。黄春明曾说过:“我的小说喜欢处理时代转变的过程,关怀人与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15]比如在《锣》中,黄春明塑造了一个在台湾社会转型期间丢失了传统职业的“打锣人”的形象,经济上的失落带来了社会地位以及人的尊严的失落,不断以自我的精神损害与心灵摧残来换取生命的平衡,活脱脱是一个阿Q的形象。而在《儿子的大玩偶》和《两个油漆匠》中,同样讲述的是在自然经济解体、消费社会形成的社会转型阶段,“小人物”窘迫的生活状态。我们不难从中发现作者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以及担负的社会责任感,这与沈从文的民间立场大不相同。沈从文的笔下也不乏这些身处尴尬生存境地的人,但是我们在字里行间却看不到泛滥的悲悯情绪。不以人道主义为唯一价值尺度的沈从文看到了这种种卑微的生存方式存在的合理性。

黄春明的创作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赞美“小人物”、缅怀乡土传统社会的,代表作就是《青番公的故事》。但是,已经在情感上、理性上超越了乡村世界的作家不可能真正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为他们言说,即使是在以农村为题材的作品中,作者的价值标准也已经发生了转换。乡土作家的民间不再是本源意义上的民间,其民间理性也经过了现代理性、现代哲学与文化启蒙的烛照,不再是本源意义上的民间理性了[16]。因此,民间理性与现代理性的冲突便会出现在作者的创作中,它在《溺死一只老猫》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反对修建游泳池的阿盛伯不是“英雄”,而与阿盛伯对立的市镇也不是“坏蛋”。于是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已经不再是一种正义、非正义的冲突,简单的二元对立模式在此得到成功的消解,小说不再囿于非此即彼的道德对抗,而呈现出多声部的主题延伸[17]。黄春明认为,在新旧文化交接期,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多面的社会,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背后都蕴涵着多元的文化选择和丰富的阐释空间。而在沈从文的笔下城与乡的对立代表着两种文化的对立,城与乡矛盾的不可调和是为了方便表达作者关于民族文化的理想建构,因此在沈从文的创作中城与乡的对立模式不能被消解,城与乡是二元对立的。妓女形象是沈从文与黄春明创作中都曾赞美过的形象。黄春明在《看海的日子》中塑造了一个在艰难、屈辱中仍追求希望和尊严的妓女——白梅的形象。显然,作者为她选择了一条积极的人生道路,符合现代文明、现代理性的道德规范。而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人认为妓女是既符合道德,也不违背健康的职业。因此我们看到沈从文笔下的妓女总是安于现状的,不需要同情与可怜,也不用如白梅般体会重新做人的艰难。她们真诚、刚烈、妩媚、敢爱敢恨,恰如《柏子》中那个吊脚楼女子的形象。

在城市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交战中,乡土小说家们担心乡土传统会最终走向消亡。这种焦虑与忧思呈现在作品中,往往表现出浓重的悲情色彩。而由于沈从文与黄春明价值选择的不同,二者的创作表现出不同的悲情色彩。基于复杂的文化态度与价值选择,以及“超越悲剧”、“超越苦难”的审美经验,沈从文笔下的悲剧大都是命运悲剧。人物被命运牵引着,静静地等待着命运的审判,比如《边城》中翠翠与母亲的悲剧循环模式。人与命运是无法抗衡的,或者甚至没有反抗,因此沈从文作品的悲情色彩是冲淡的,淡漠了普通人那种对悲剧的惊讶。而黄春明由于采用的是现实批判的视角,因此他笔下的悲剧大都是社会悲剧,人与社会发生激烈的冲撞,死亡成为人对社会的最后一击,比如《两个油漆匠》中被社会逼上绝路的油漆匠。我们在作品中可以读到作者的愤懑与不平。黄春明作品的悲情色彩是浓重而忧郁的。

美国汉学家葛浩文说:“黄春明写的是台湾那里的家园,那里的风俗习惯,那里的不平,那里的美和那里的人——主要是写人,这方面他是无与伦比的……我认为即使他今天就停止写作,他已经用他的台湾乡土小说为现代中国的文学和社会史,留下了具体的贡献了!”[18]诚如葛浩文所说,黄春明的贡献不仅是文学的也是社会的。他以对乡土社会的观照,反映出了自然经济的解体给乡土社会带来的动荡。而当农村经济的动荡逐渐平息,社会矛盾集中于都市的时候,他便将视角投向都市。80、90年代,社会老龄化问题困扰着台湾,黄春明又将笔触伸向了老人问题。纵观黄春明的创作,他的转型期总是紧紧跟随着社会的转型期,他的笔触总是会伸向社会的敏感问题,他以现实批判的视角为我们勾画出台湾社会的情貌。黄春明的乡土创作,既赞美了坚韧生活着的“小人物”,又批判了滞重的落后乡风,既对传统文化的衰疲感到惋惜,又对现代文明寄予希望,体现了他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这与沈从文的文化批判视角是迥然有别的。

“乡土小说”之所以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因为它是对人类理想的生存状态和价值秩序的思索和探寻。无论是以黄春明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的乡土小说所持有的批判立场,还是以沈从文为代表的宁静舒适的“田园牧歌”,都是乡土作家们为寻找灵魂的归宿和诗意的栖居而做出的不懈努力。虽然二者的价值立场和批判角度不同,却以同样深厚的力度对“乡土世界”进行了多维观察与深入透视,展示了它温情脉脉却又藏污纳垢的风貌。

注释:

[2]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25页。

[5]沈从文:《〈看虹摘星录〉后记》,《沈从文文集》,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第48页。

[6][7]沈从文:《边城》,《沈从文作品精编》,漓江出版社2002年版,第52、54页。

[11]苏雪林:《沈从文论》,《苏雪林文集》,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300页。

[14]沈从文:《〈从文小说心作选〉代序》,《沈从文文集》,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第43页。

[17]赵稀方:《乡土的姿态》,《小说评论》1999年第1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纷杂难言的乌托邦情结
发布时间:2023-05-04
有时间,就有存在,于是就有了思考。纷杂历史中弥漫着乌托邦,此时此地,布列松的作品散发着当代价值,在当代艺术修辞诠释下,如同“神秘走失儿童”系列作品,呈现的不正是当代生命力吗? 亨利・卡蒂埃C布列松(Henri Cartier Br......
寻找中国文化的乡土社会之根
发布时间:2023-01-0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学与历史学便开始出现合流的发展趋势。前者主要强调人类学研究中的历史学视野,后者则突出历史学研究中的人类学视野。而无论人类学或历史学,二者均有必要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形成多元开放的方法论自觉心态,......
黄严:贩卖乌托邦时光
发布时间:2023-05-14
城市被喧嚣淹没,人们渴望逃离,然而逃离繁华总像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于是有人打造出一个平行于现实生活的乌托邦世界。而这个在滚滚红尘里缔造隐居世界的人,名叫黄严。 好日子不需定义 捧一本林语堂的书,坐在杨梅岭上俯瞰薄霭中......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寻根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6
摘要: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新的文学作品涌入我国的同时,我国也在不断往外输送我们的文学经典,我国的文学作品也在逐步走向世界。近几年来,文学作品的输出被置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战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位置。那么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文学要如何在世界文学之林中明确自己的地位,该怎么样与西方的读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文学之根,如何寻求更完整的中国文学呢?关键词:全球化;现当代文.........
自由主义乌托邦的来临
发布时间:2023-04-12
" 历史学大师汤因比认为,当年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旧两教都是为财富与权势而战,并不是为了捍卫各自心目中的真正的信念,也无关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1) 大师的目光如炬,所见果然精辟。只是晚生认为此言过于偏颇,也许这个结论对于......
王澍:建筑乌托邦里的隐士
发布时间:2023-07-18
王澍不仅“扎根于历史背景”,而且对建筑与人的关系具有自己深刻的理解。谈及建筑与商业化这个问题,他直白地表示,自己并不欣赏那种与周边生活街区断裂开的商业化建筑。 我们所生活的国度,常常就像一块压缩饼干,时间与空间在这里并......
断舍离背后的极简乌托邦
发布时间:2023-07-24
山下英子携新书《断舍离》与读者在一起。 暮春与初夏交界之时,大家必定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收起冬装,翻出夏服,换季的当口恰是整理物件的时节。在寸土寸金的都市,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安排下全家人的物什,考验着每一个家庭。每到此时,......
好莱坞电影的乌托邦情结
发布时间:2023-06-30
[摘要]好莱坞,作为一个造梦的地方,吸引了很多人,成就了很多人,也成就了美国梦。“乌托邦”之梦是众多美国梦中的一个。美国文化中始终伴随着这样的梦,他们乐观豁达的性格想必就源于此。好莱坞电影也始终伴随着这样的梦,这就必然......
谈中国现当代文学视野下的寻根文学
发布时间:2023-01-29
全球化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通常意义上我们认为全球化是说全球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的全球意识的崛起,全球化意味着视全球为一个整体,在全球这个大家庭之中,国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依存......
毛姆长篇小说的乌托邦情结
发布时间:2023-01-29
摘 要:本文通过考察毛姆的三部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面纱》和《刀锋》,观察到这三部小说都带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而且主人公无一例外地在乌托邦般的异域中得到灵魂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解决了在原先现实生活中的精神困惑与......
追寻与现实羁绊——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论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自由主义;本体观;特性;二律背反 论文摘要:自由主义思潮是一种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坛表反映为要求“文学自由”的理论呼声与创作趋向。这股文学思潮发端于晚清,从五四刘建国前兴衰起伏三十年,建国后丧失生存空间,其......
现当代文学论文之人性断裂的救赎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 要:荒诞派戏剧家贝克特创作了具有迷幻般色彩的戏剧《等待戈多》。剧本用荒诞离奇的形式呈现了不确定人生所带来的人性断裂,写出了对人性断裂的救赎。 关键词:《等待戈多》 人性断裂 救赎 《等待戈多》是一出两幕剧。写的是发......
平等主义乌托邦的逝去   
发布时间:2023-06-27
" 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已随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崩溃而永久地逝去了。 经历了当时的痛快淋漓、欣喜异常的狂热,品尝到了“资本主义头啖汤”的唾余,见识到了资产阶级国际主义者的真实嘴脸,再以较为公正与冷静的心......
我的现当代文学研究之路
发布时间:2023-03-06
孙晓平:您是何时开始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逄增玉:我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起点,是在大学期间。我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就读中文系。读书期间对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兴趣,起因是当时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有位蒋锡金先生给我们讲授鲁迅旧体诗研究。蒋先生是三十年代参加过中国现代文学运动的人,当时从事诗歌写作,后来协助鲁迅夫人许广平参与鲁迅全集的编纂工作;抗战爆发后参加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还曾经协助.........
探讨《坚硬的稀粥》中的乌托邦思想
发布时间:2022-10-04
【摘要】《坚硬的稀粥》可被称为作者王蒙对中华民族整体进行全景式的考察并且经过哲学思考后创作的一种抽象还原艺术作品,其整体象征的意味非常明显。王蒙并不是单纯地唠叨一大家子人如何吃好一天三顿饭的事,而是在给人们超出文章本......
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
发布时间:2023-02-19
乡土叙事是我国现代文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我国一些作家对于当时乡土环境进行描述,让人们以多样化的角度了解更多的乡土文化。基于此,本文对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土地是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
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
发布时间:2022-12-19
【摘要】基于中国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体现了思想上的多元化,每一种思想都是作家根据自己的审美能力而进行的乡土叙事。因此,中国现代作家作品中的乡土叙事,是其依据某些规律虚拟出来的,作者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乡土中国的思想主张。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应该认识到作者根据自己的思想主张所进行的乡土叙事是和当时的历史真相没有多大关系的,它们仅仅是作者依据自己的审美而创作出来的。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加以.........
法治的本土资源之探寻(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08
作者:郝东升,王晓漫,崔永青 摘要:法治的本土资源是指共同生活在一个国家的人们由于其相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等所形成的关于规则的共通认识。文章探寻了我们的传统法制中和现实生活中蕴涵着的丰富的法治营养,主要包括唐律中的自......
追寻自我之旅
发布时间:2023-03-28
摘要:石黑一雄是著名的日裔英国作家,他的第六部小说《别让我走》以克隆人为题材,揭示了克隆人悲惨遭遇的背后由泛滥的生物科技和畸形的文化社会机制造成的身份危机,强调了边缘人群重塑自我身份,摆脱创伤困境的重要意义。运用空间......
马尔库塞美学理论的乌托邦(个体与社会关系视角)
发布时间:2019-10-06
摘要:马尔库塞对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基本论断被作为理论前提一以贯之地运用到美学思想之中,而这一理论的弊端在其不同的美学思想之间的矛盾性中显露无遗。这一矛盾就是马尔库塞在批判艺术之肯定性时,着力于艺术把一个社会问题简化到个人的层面而使个体回避了现实问题;而在新感性的构建,尤其是审美救赎阶段,马尔库塞反转了这一立场,试图通过艺术在个体的本能领域进行变革进而促成社会的变革。关键词:马尔库塞;美学思想;个体;.........
追寻文学与美国文化背景
发布时间:2023-03-27
追寻文学与美国文化背景 摘要:追寻文学是美国文学中一种突出而普遍的倾向,是一种植根于美国历史文化土壤中的文学传统。这一貌似闲逛,实则追寻的文学传统的形成与美国的历史、与其民族的个性及其文化背景是一脉相承的,同时与世界文学传统......
史与文教学现当代文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7-05-25
一、以“文”为点,解读经典众多的“文”形成了特定的“史”,因此,以“文”为点进入文学史,是学好文学史的关键,也是让文学课堂富有生机的方法之一。中国古代的教育与外国的文学教学一直都很重视文学作品的解读,古代文学中的“批注法”与“点评法”可以证明文本学习的重要性。20世纪20至50年代在英美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批评”派也强调文本的重要性,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有机体。文学的感性及其人文关怀都是在具体.........
《当代中国的通俗政治学及对正义的追寻》
发布时间:2023-04-23
《当代中国的通俗政治学及对正义的追寻》该书由白苏珊(SusanneBrandtstadter)和石汉(HansStEinmuller)合撰而成。白苏珊,现任职于德国科隆大学人类学系,长期从事中国大陆与台湾人类学研究,海峡两岸比较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反讽、愤世嫉俗和中国的情形年》《权利、文化、臣民和公民》《从当代人类学视角解读中国的亲属关系》等。石汉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类学系助理教授。该书认为.........
乡土文化的现代化境遇及重建
发布时间:2023-07-26
乡土文化源于农业社会,生长于中国农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农业文化体系,实质就是农业文化。乡土文化体系中包含着社会组织、宗教信仰、民间习俗、语言知识等一系列的因子,这些因子通过长期的沉淀和传承,最终在不同区域形成了带有......
故里文化“根”的追寻
发布时间:2023-03-14
张良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位封留侯,史称“谋圣”。关于张良故里,《史记・留侯传》载“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史记》语言简洁,给后世研究留下了诸多想象空间和争论的可能。由于年代久远......
《论资本与共享》:追寻人类共享文明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3-02-15
2017年2月26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东方出版社、华民慈善基金会在北京西苑饭店联合举行卢德之教授所著《论资本与共享:兼论人类文明协同发展的重大主题》新书发布会,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主持发布会。中国伦......
当代文学作品中城乡之间特殊空间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3-03-11
内容摘要:在现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城乡驿站这样一些特殊的空间。丰富多彩的货郎担、慢节奏的绿皮车、寄放乡村人的灵魂客栈,这些连接城乡的驿站也终将因时代的步伐湮没于历史的长河。它们的消失在一定程度上宣告着城市文明到来的......
探寻乡村之美
发布时间:2023-02-09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的诗不仅表达了他怡然自得的心境,更描绘出一幅清新的乡村画卷,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宁静、祥和,令人向往。美丽的田......
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思考
发布时间:2022-09-10
我国的现当代文学具备解释传统文学定义反抗与质疑现代性的双重原则,所以其对现代性的理解与社会并不相同,文学相对更重视对另一些层次的研究,该文就是针对我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而做出的浅层研究。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现代性 ......
中国传统的乌托邦思想对激进主义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5-08-13
[摘 要]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遭受着压迫、剥削,内心深处渴望着一种自由、平等,有饭吃,有衣穿的幸福生活,这种思想体现在各类民歌、各种典籍、小说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乌托邦思想是异常丰富的,这就为激进主义的产生提供......
媒介变迁与现当代文学之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12-06
摘要:媒介作为外部生存背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渗透和影响是不能回避的,现代文学的自身塑造和构建首先即是从报章开始。媒介既是物质的,也是文化的、精神的,在作为载体和中介之外,有其主体性,传递讯息的同时也在努力塑造并呈现自身形......
我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3-02-04
一、现当代文学的整体分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起于 1917 年,一直发展到现在,并且也在继续发展。但是区分开来看,自最初发展开始一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是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自新中国至今,是当代文学的历程,并将继续向前发展。中国......
论古代文学的当代价值及其呈现
发布时间:2023-06-27
中国古代文学一般是指自上古经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直至20世纪初五四运动之前出现在中华大地上的文学,包括古典诗词曲和古代散文、小说、戏曲以及各种民间文学。这些作品虽然产生于古代,是已经逝去的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论《社戏》中的“乡土文学”表达
发布时间:2023-04-28
摘 要: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是一部“乡土文学”的经典作品。本文通过对《社戏》的文本分析来说明一个观念,即“乡土文学”在于展现老中国的乡土生活和乡土特性。《社戏》中的时空转换就能很好地展现与现实对照的那个过去的乡土世界......
现代文学的当代阐释探析
发布时间:2022-07-23
一、现代文学的概述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于现代文学的领域的划分是不明确的,对现代文学的界定仍然还不够清晰。而且现代文学从“五四运动”发展到现在,其发展时间也就是八九十年,各方年的积累还远远不够。即便是一些知名的大文学家像郭沫......
探寻根文学之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2-03
对于传统文化,寻根作家们发扬了对精华和糟粕的扬弃精神,正视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探寻根文学之传统.........
在个体与公共之间追寻
发布时间:2022-07-23
内容摘要:乔治·奥威尔的小说《上来透口气》是作者前、后期创作的过渡。小说围绕着日常与例外、胖子与瘦子、现在与过去、名字与自我这四对关系来组织情节,巧妙展现了个体与公共世界间的冲突,表达了主人公保灵寻找独立的主体性,以及这一追......
当代中国法治实现模式之选择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02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现代法治国家内涵阐述,以及对实现法治的国家推进模式论、社会模式论和折中推进模式论的分析,得出我国的法治监视模式乃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应在国家的主导推动下,利用社会的其他力量,积极利用外部的有益影......
当代文学语言问题反思与追问分析
发布时间:2022-07-23
摘要:语言是文学环境下较为重要的表达形式,文学语言在当代文学作品中不仅具有较为重要的表达技巧及审美风格,而且也可以充分展现社会环境下的基本政治意图,通过口语化及简洁化艺术体系的表达,可以实现对当代社会文化的充分体现,实......
当代文学经典化之可能
发布时间:2022-12-24
文学经典化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现当代文学尤其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颇为暧昧尴尬的问题。2006年,德国汉学家顾彬在接受德国权威媒体“德国之声”采访时就曾炮轰中国当代文学:“德国到处都有作家,他们代表德国,代表德国人说话,所以......
本土经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性赏析
发布时间:2023-01-14
一、本土经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反思 本土经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挥的作用是阻碍还是促进,我们无法用简单地言语来总结回答,当时就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实状况以及历史背景等因素来蓝,我们应当辩证综合分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现代性”
发布时间:2023-01-13
论文关键词:现代性 启蒙 断裂 反思 理想的现代性 论文摘要:“现代性”是20世纪后期西方所广泛关注的概念,对于“现代性”的界定,学术界至今未能达成统一的认识中国的有识之士在引入“现代性”这一概念时,即是为了实现启蒙国......
中国当代文论的“失根”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发布时间:2023-04-22
【 内容 提要】 中国 当代文论“失语症”的病因即“失根”,即丢失了中国几千年文化传统的根基与命脉。医治中国当代文论由“失根”而导致“失语症”的药方,就是重建有民族特色的,适应于当代文学创作实际的文艺 理论 体系。而建设这种......
小学数学论文:追寻和谐灵动的小学数学课堂交流
发布时间:2022-12-07
毕业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追寻和谐灵动的小学数学课堂交流 萧伯纳曾说:“你有1个苹果,我有1个苹果,我们相互交换苹果,每人仍然只有1个苹果。然而,你有1种思想,我有1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思想,那我们将同时拥有两种思想。”这段话......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
发布时间:2023-04-01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带有研究性质的课程、之所以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之后,为学生开设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目的就是想引导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当文学面对现代苦难
发布时间:2015-08-24
底层叙事涉及很多争论性话题。但不少争论纠缠表层,而它们恰恰需要深层剖析。 比如何谓“底层”?我们通常只看经济收入,这种经济主义实际显示了被话语环境制约的暧昧。很多人不穷但没有社会话语权,其公民地位是否也在底层?即使同......
现代乡土小说的常与变
发布时间:2022-10-21
摘 要: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精神流脉延续了将近一个世纪,不同时期的乡土小说,同一时期不同作家的乡土作品,都呈现出了迥然相异的风格。然而拨开表象,我们不难发现,在“变”的同时,广大乡土作家们又有着共同的坚守,那永恒存在的“......
国学与现当代文学探究
发布时间:2015-08-27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追求越来越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到国学研究中,这对现当代文学发展造成很大的冲击,因此,要科学的处理国学与现当代文学的关系,并引导国学、现当代文学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国......
现当代文学批评发展
发布时间:2019-07-17
摘要:早在4700年以前我国已经产生了饮茶的行为活动,在这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茶文化不断通过自身发展以及吸收其他文化的特点逐渐成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并且在新的时代有了新的内涵。在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当中涉及到茶文化的作品比比皆是,通过茶文化和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融合达到了两者的共同进步。本文立足于现当代文学的角度,通过对茶文化背景之下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分析,对现当代文学作品进行批评发展。关键词:茶文化.........
当代大学生犯罪之剖析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一、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特点:(一)犯罪数量增加据调查,大学生犯罪案件数量及犯罪人数自1999年起开始上升。2001年比1999年增加了54.5%,2009年较之2001年又增加了97.1%。(二)类型多样化大学生犯罪多以财产型和伤害型为主,但同时出现......
现当代文学中疏离文本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5
摘要:从现当代文学产生以来,几经波折与坎坷,路过了春光明媚的照耀与暴风骤雨的洗礼,终于也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晴朗的天。当代很多作家、学者也都热心投入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因此,使现当代文学上升到了又一个高度。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教学
发布时间:2023-06-23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慕课的生成,为教育领域带来改革契机。将慕课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模式起到一个变革性作用,创新教师教学方法,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对此,本文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慕课背景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教学创新形式,提出慕课背景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教学路径。关键词:慕课;中国现当代.........
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27
摘要:上世纪90年代后,学者历史性的审视了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问题,发现关于现代性这一概念较为复杂,误认为现代性为百宝箱,该种现象违背界定学术名词的逻辑性原则。但基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具有表达传统文学性质反抗和质疑现代性的两......
追寻真正公正和自由的社会制度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17
历史法学派奠基人古斯塔夫·胡果(Gustav Hugo,1764—1844)于1797年出版《作为实在法,特别是私法哲学的自然法教程》以降,德国的法哲学分两个阵营交替发展:一个是“哲学家的法哲学”(如康德1797年的《法的形而上学原理》和黑格尔18......
西方文化视角与新文学乡土小说改造国民性的现代性书写
发布时间:2023-06-24
西方文化视角与新文学乡土小说改造国民性的现代性书写 摘要:近代中国在西方文化示范效应作用之下开始了它的现代化之旅,中国文学也在启蒙与救亡双重期待中产生裂变与转型。然而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相比,乡土中国的典型性异常明显,这就......
圣经文学价值对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9-06
内容摘要:《圣经》不仅是基督教博大精深的宗教典籍,更是对犹太族历史文化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历程的写照。《圣经》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故事和思想内涵,是属于全世界的精神财富。《圣经》不但是西方文学诞生和发展的源泉,它的宗教故......
当代大学生犯罪之剖析(2)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7-12
2、心理迷乱,情绪失控。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逐渐加快,大学生失业现象也日益频繁,许多大学生的自我预期值开始下降。他们不再拥有昔日大学生身为少量“社会精英”的自豪,而是对前途充满渺茫,这就使他们极易产生消极颓废心理,导致心理......
当代大学生犯罪之剖析(4)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18
(二)预防正确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也绝非权力所能奏效。所以预防是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最有效的途径。预防大学生犯罪是对人才的珍惜,是对社会的责任。每个大学生犯罪案件都是个人、家庭、学校或者社会等多方......
当代大学生犯罪之剖析(3)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19
据专家分析,处于溺爱型家庭、打骂型家庭、放任型家庭、失和型家庭等“问题家庭”的大学生较之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犯罪。原因就是缺乏适当的教育方法和健康的教育方式。所以社会在研究“问题大学生”时,也不应忽略了其背后的“问题制造......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22-09-30
摘要:在我国现行大学教学体制中,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在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从学分学时的安排来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和《中国当代文学史》均为3学分,需一学年共54学时来完成,不可谓不重要。那么,如何在授课过程中取得最大化成效使学生获得最大收益?笔者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略陈管见,以与大家商榷。关键字: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一实现理性归纳与感性分析的统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是文学史类,文学.........
商科院校现当代文学教学
发布时间:2023-04-22
文学教育在工具理性时代价值旁落。在商科院校强调人才培养与市场直接对接,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开展更是困境重重;而其自身长期以来学科化、制度化带来的教学的知识化取向、文学教材跟学生生活世界的疏离,亦加大了这种生存的危机。......
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分析
发布时间:2017-01-10
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文化产物,本文中着重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希望以来来为我国的高校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现当代文学批评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2
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时,文学批评作为文艺评论的内容之一,还能为文学创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就目前的文学发展现状而言,我们需要正视现当代文学批评观,并做到充分合理的运用,以此来确保文学创作的质量和水平,在此基础上形成推动文......
《太平轮》:南渡之殇的记忆与追寻
发布时间:2023-03-28
起航,未卜的旅程 内战末期,随着大量难民、军政人员举家赴台,所有船票都不再是票面价,必须用黄金直接换购船票,当时一张前往台湾的客轮船票,公价是金圆券150万元,黑市价格则已经被炒到300万。到了1949年1月,一张“太平轮”的......
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的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3-05-11
一、现当代文学现代性的定义 研究领域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性是一个时间概念。又有另一种意见提出现代性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思维。现代性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在不断发展的,由幼稚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的理论建构。在很多学者的眼里,文......
现当代文学评论及提升方法探讨
发布时间:2023-01-15
摘要:文学评论是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感悟评论,有的纯欣赏,有的肯定认可,也有的是批评质疑,都对文学作品的宣传起到一定的作用。论文主要分析了现当代文学评论的概念、意义、特点、功能价值,以及存在的各种不足与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升解决之道,利于进一步推动整个文学界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关键词:文学评论;特点;问题;方法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它需要一定的宣传推广,以便被大众所熟知,而其中文学评论就.........
现代艺术发展之路论文
发布时间:2018-08-08
一.中国现代艺术简述(一).概念现代艺术似乎是一个司空见惯的词汇,似乎所有艺术家都对这个词汇熟稔之极。但是,纵观当下艺术家创作和艺术批评家的相关言论,就会发现“现代艺术”这个词的含义其实芜杂纷纭,含义甚广,那么,到底是什么含义呢?在当下有一些言论是这样的:“一千个中国艺术家就有一千种中国现代艺术”、“什么都是现代艺术”,“人人都是现代艺术家”,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现代艺术,应该是一个有时间限制的、内.........
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现当代文学》教学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23
" 【论文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方法;研究 【论文摘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优势和特长,改革大学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大学教育中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培养出会学习,善思维,勇于创新的人才 我国大......
对现当代文学中的儿童现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02
对现当代文学中的儿童现象分析 对现当代文学中的儿童现象分析 对现当代文学中的儿童现象分析 精品源自教学论文 摘 要:现当代儿童文学以不同的年龄阶段为依据,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我国的儿童文......
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俗叙事
发布时间:2022-11-26
摘要:中国文人多从民间走来,他们对乡土风俗的嗅觉相当灵敏。中国文学历来关注民间疾苦,有关小人物的描写笔墨浓重。中国现代文学内容异彩纷呈,各派作家用文字表达对社会的某种诉求,对乡俗文化的看法不一,作品中价值取向呈多样性。从不同角度探究此类作品中乡俗叙事的内容和特点,有助于感知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心中的乡土世界。本文就此对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乡俗叙事情节进行分析。关键词:现代文学乡俗叙事文学探究引言乡土风俗是.........
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危机与出路
发布时间:2022-07-23
摘要:由于移动互联网在高校的全面普及,基于讲台和桌面电脑的传统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模式正面临智能手机带来的新挑战。面对新的危机,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首先需要将教师独白的文学“讲座”变为师生共同参与讨论的众声喧哗的文学“课......
大学语文课程中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7-30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养成健全人格等方面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但是由于该课程和中小学语文有共通之处,处理不好,就很容易成为中学语文课的延续,被称为......
现代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2-09-25
其实,这是中学教学中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在语文教学中的典型体现。殊不知,没有现代文教学的按部就班,没有现代文阅读的精心指导,没有现代文阅读课堂的滋润,没有现代文阅读习惯的培养,何谈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现代文阅读教学应该成......
扎根传统文化沃土培育现代德育之花
发布时间:2022-11-14
扎根传统文化沃土培育现代德育之花 悠久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厚重,博大精深。从《三字经》到《弟子规》,从《论语》到《大学》,从“吾日三省吾身”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贤们关于道德智慧的思考和熠熠生辉的论述,......
背靠故乡的生命和文化追索
发布时间:2016-03-22
散文兼具抒情、描写和议论等多种功能,其思想感情始终立足于写作主体的思考和感悟,浸润着主体的智慧和审美,是作家投射现实缩影、抒发家国情怀、记录哲理思辨和生活启发的文学场。自新文学时期周作人在《美文》一文中将散文划分为一......
浅谈现代汉语思维的中国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以现代汉语为基础的新的文学形态,一现代汉语思维的特殊性决定了现当代文学的内涵和走向。现代汉语思维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革命性和日常性上,这两点特性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现实主义作为其宣泄的载体。中国当......
独立学院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2023-02-05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等学校中文专业(也包括一些非中文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熟悉并把握现当代文学发展脉络、通过文学作品的.........
国学热现象与现当代文学研究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26
儒学是国学的主体与发展基础,且在此基础上广泛吸收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从民族文化的发展进程来看,国学并非只包含了中国文化,还承载了文明历史。所以,从某种程度上看,国学热现象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国学热现象的产生与我国现当代文学具有密切关系,国学在经过一系列发展和变化后,逐渐以现当代文学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且对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国学热现象对我国现当代文学.........
第九章 追寻赛伯家园——网络文学价值取向
发布时间:2023-04-18
它要寻找什么,在这陌生的异地? 它失去了什么,在那遥远的故乡? ——莱蒙托夫《孤帆》 人类行为......
观西方现当代艺术杂感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6
摘要:20世纪这个伟大的艺术时间线索,它见证了艺术与社会的巨大变革,艺术家们向观看与描绘世界的传统方式发起了挑战,他们或是结集在层出不穷、令人眩目的艺术运动当中,有的是置于事外,冷静的汲取养分致力于个人独特的、甚至近乎不可理喻的探索。我们当下的在关键词:艺术设计类论文发表,发表艺术欣赏论文,艺术作品论文投稿20世纪这个伟大的艺术时间线索,它见证了艺术与社会的巨大变革,艺术家们向观看与描绘世界的传统.........
现当代文学中的民俗学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民俗的本质是人民群众集体生活的总和,它是历史长河中继承发扬的一种综合文化,是文学艺术风格形成的渊源。民俗在文学作品中呈多层次渗透,文学民俗化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民俗是人类生活中普遍而特殊的一种社会民族集体文化意......
关于文本细读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将文本细读引入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现当代文学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审美能力和文学实践能力。教师可运用互文性文本细读的方法、评点法、导游式教学以及由学生主持讨论课的形式来进行文学教学。 [论文关......
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2-12-09
摘要:文章在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特殊性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存在的困境,提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优化策略,即教师应该做好详细完备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有效参与;教师应关注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设计;学习需要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特殊性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高校中文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在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中是一.........
文学性:现代内涵及其当代限度(1)
发布时间:2013-12-18
当前有一种说法,认为作为学科的文学理论陷入了危机。在笔者看来,这种“危机感”的产生虽然有现实人文环境的挤压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在西方学术范式的影响下,就文学而言的“文学性”的内涵发生了膨胀、扭曲或游离,以至文学的内涵发生变化......
现当代文学创作中茶文化的诠释探析
发布时间:2023-03-21
[摘要]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从四千年前古代人简单的冲茶、喝茶,直至现当代文学等各类艺术作品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诠释,其内涵和价值对现当代主流文化的发展起到良好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茶文化基本概念的阐述,对茶文化多重特性和内在含义加以合理分析,以贾平凹、鲁迅、老舍、梁秋实等文学大师文学作品对茶文化的诠释为例,深刻探究了茶文化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意.........
追寻高山野兔
发布时间:2023-07-26
在岩石嶙峋的高山上,野兔把藏身之所安置在岩石间的地表下,并时常栖息在岩石上,相互之间发出奇特的叫声。夏秋之际,它们忙忙碌碌地劳作,从牧草地里采集过冬的草料,并堆积在洞穴附近晾干,然后再转运到地下洞穴中。不过,严酷的环......
现当代文学课堂中的运用探析
发布时间:2023-01-02
摘要:多层次教学法是突破固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其在现当代文学中的运用,是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将多层次教学法运用于课堂分层定位、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不仅能建构起现当代文学教学的高效课堂,更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掌握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内容。关键词:多层次教学法;现当代文学;教学互动模式中国现当代文学本应是一门富有学术活力的课程,但实际.........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28
中国现当代文学曾深深影响了一代人的思想和生活。现当代文学中出现了鲁郭茅巴老曹文学六大家,20年代形成了北大的学生数次的思想潮流和文化运动,30 年代形成了上海为核心的,三足鼎立的三大文学流派,形成了西南联大名师齐聚的独特风......
简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体现
发布时间:2023-02-02
我国的民俗文化是世界上民俗文化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为民俗文化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俗文化中蕴含的优秀传统精神、文化内涵能全面提高文学作品的底蕴。一、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体现,主要集中在居行民俗、礼节民俗、生活民俗、乡土民俗等几个方面,在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重.........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20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提出的大学教育多元化,要求学校在进行相关课程的设置时要综合考虑更多因素,要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本文先分析了现阶段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