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西方文化视角与新文学乡土小说改造国民性的现代性书写

西方文化视角与新文学乡土小说改造国民性的现代性书写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8 00:49:06
西方文化视角与新文学乡土小说改造国民性的现代性书写
时间:2023-08-08 00:49:06     小编:

西方文化视角与新文学乡土小说改造国民性的现代性书写

摘要:近代中国在西方文化示范效应作用之下开始了它的现代化之旅,中国文学也在启蒙与救亡双重期待中产生裂变与转型。然而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相比,乡土中国的典型性异常明显,这就决定了转型后新文学乡土小说表现中的中西文化比较双重视角:个人独立、自尊、自主、自立的个人主义价值定位与乡土中国农民愚昧、落后、奴性等劣根性构成对比。文章从改造国民性入手,探析西方文化隐性视角与新文学乡土小说现代性品格之关系,说明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发展的内在理路。

关键词:西方文化;乡土小说;国民劣根性

20世纪初中国仍然处于农耕文明的前现代社会阶段,虽然也有一些现代工业但基础薄弱,中国基本上还是生产力低下落后的农业国,所以国民绝大多数是农民,他们基本上仍然过着封闭或半封闭的自给自足生活,所以费孝通称当时的中国为“乡土中国”。贫穷、困顿闭塞、文盲、愚昧与勤劳是当时中国农民的基本特征,他们不仅忍受着生活艰辛的煎熬,更遭受着精神奴役的痛苦——祥林嫂直到死都不明白为什么她捐了门槛还会遭到鲁四老爷的轻慢与白眼,闰土自己也搞不清楚何以要叫少年时的伙伴为老爷,华老栓更弄不懂为什么花了大价值的人血馒头仍挽救不了小栓的命。

如果说中国人从来就没有争到过做人的地位,那么那些阿Q式的农民遭遇则更为可悲,他们缺乏最起码的生命意识,根本不懂得生命为何物,阿Q死到临头了仍耿耿于画圈问题,他的“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真的会喊出一条新生命来吗?是悲壮豪迈的献祭还是无知无识的空洞?文化的无意识已像癌细胞一样扩散到中国老儿女们的整个机体,年老的一代沉昏于“铁屋子”里毫无生趣,那么孩子们呢?我们该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光明中去吧,所以“救救孩子”的呼喊振聋发聩,水生与宏儿们寄托着民族再生的希望。

从上述国民精神实质来看,乡土中国的国民性进入新文学的视野势在必然,而且新文学一开始抒写乡土中国的国民就切入了国民劣根性问题,而不是仅仅定格于他们痛苦生活的描画,这无疑提升了新文学对生命哲学思考与文化批判品味,将其思想的深邃性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如果新文学不能承担起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历史重担,那么难保以后阿Q的子孙们不再画圆,难保夏瑜的子孙们血染的馒头不再被当作阿Q子孙们医病的药。所以鲁迅认为,“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否则,“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杀头的看客。”鲁迅得出的国民与示众材料、杀头看客之间的关系显然不是出于一时的愤激,而是与他的“乡村经验”有着直接联系,“乡土中国”是滋生鲁迅等乡土文学作家“乡村经验”与国民劣根性思考的温床;同时也与鲁迅中西文化比较的双重视角密切相关。

一、西方文化隐形视角:自由主义与理想国民的现代性想象

“五四”乡土小说显性视角展现的是“乡土中国”老儿女们的贫穷、愚昧、痛苦、煎熬,闰土的麻木、阿Q的愚顽、天二哥的欺弱、吉顺的无聊、祥林嫂的无助、孔乙己的迂腐、猪三哈的软弱……,可以说劣根性是乡土小说透视“乡土中国”的显微镜,在它的放大功效下,国民性的愚顽丑陋暴露无遗。但是国民劣根性是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都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只是没有被特殊处理或进行“放大”而已。同时我们在谈国民劣根性问题时,必然牵涉到一个比较视角选择的问题,即参照系的选择,也就是说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不是以前就不存在,而是没有谁去比较、突出与显影。国民性问题是在鸦片战争后西力东扩和西学东渐大潮的裹挟之下发生的,是中西两种文化冲撞的结果,没有西方文化的文明示范,也就没有中国国民性落后的显现。随着国民精英对西方文化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中国改良或革命的进一步反思,国民劣根性问题才日益凸显并最终浮出历史地表,改造国民性才成为先进的和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寻找民族出路的方案,其归途在于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从而建立一个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民族文化心理,通过实行人的现代化而达到民族与国家的现代化。

中西对比的双重文化视角不仅拓宽了新文学作家的视野,也提升了“乡土小说”思想穿透力,使之放射出人文主义精神的光芒。“鲁迅之所以用‘乡土,作为‘载体’,从本质上来说,正反映出一个现代智识者充满着背反的矛盾视阈。一方面作为接受了西方文化熏陶的‘五四’先驱者,那种改造农业社会国民劣根性的使命感迫使作者从一个更高的哲学文化层次上来藐视他笔下的芸芸众生,驱使他用冷峻尖刻的解剖刀去杀戮那一个个腐朽的魂灵,从而剥开封建文化那层迷人的面纱;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从小生活在水深火热农业社区里的与中国农民有着深厚血缘关系的‘地之子’,那种对农民哀怜同情的儒者大慈大悲之心又以一种传统的情感方式隐隐表现在他的乡土小说之中。”丁帆先生透析出鲁迅乡土小说中两种情感:一种是个人主义,一种人道主义。这是理解鲁迅作品的两盏照明灯,缺失任何一盏,我们看鲁迅都是模糊不清的,所以我们在分析现代中国乡土文学时,不能忽略隐含的西方文化对照系,因为假如鲁迅、陈独秀、李大钊、周作人等一代启蒙者没有阅读过严复的《天演论》、《群己权界论》等,没有接触过西方张扬个人主义独立精神与人文主义关怀的自由主义文化,那么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可能至今仍然不会超越“悯农诗”的视阈,而仅仅局限于“哀”的浅表层,不会涉及到“怒”的深层,更不会触及到造成其“不争”的深层文化结构,那么其现代性品格也将是缺失的。

关于鲁迅的个人主义精神,我们不必举证,单从其独立不羁的人格精神,对生命的珍重和对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的坚持中就可以充分感受到。前辈许多学者都看到了这一点,曹聚仁早就指出过鲁迅“是一个坚强的个人主义者”,周策纵回忆说:“五十年代中期胡先生曾告我:‘鲁迅是个自由主义者,决不会为外力所屈服,鲁迅是我们的人。’今言犹在耳,恍如昨日也。”鲁迅也认识到自己思想中的个人主义成分,他曾在给许广平的信中说:“其实,我的意见原也一时不容易了然,因为其中本含有许多矛盾,教我自己说,或者是人道主义与个人主义这两种思想的消长起伏罢。”这恰好说明前辈学者们对鲁迅个人主义思想的定位不是空穴来风。

其实我们从鲁迅对“文化偏至”之抨击和对“摩罗”思想的推崇中,可以完全透析出鲁迅个人主义因子和对理想国民的现代性想象。

则邦国亦以兴起。奚事抱枝拾叶,徒金铁国会立宪之云乎?”由此可以看出鲁迅“立人”思想实际上植根于个人主义,而且是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在鲁迅看来,极端的自我是个人自觉的最高境界,他说:“自法郎西大革命以来,平等自由,为凡事首,继而普通教育及国民教育,无不基是以遍施。久浴文化,则渐悟人类之尊严;既知自我,则顿识个性之价值;加以往之习惯坠地,崇信荡摇,则其自觉之精神,自一转而之极端之主我。”正是出于对“极端主我”的青睐,所以他称赞施蒂纳、叔本华、克尔凯郭尔、尼采等极端个人主义者为“先觉善斗之士”,并提倡个人“力抗时俗”、“独往来于自心之天地”的“自有之主观”精神,从而“张大个人之人格”。鲁迅所主张的“极端主我”不是自私自利,而是一种精神,一种自主人格;具有这种精神或人格的人,敢于“抗时俗”“排众数”坚持“己见”,具有“刚毅不挠”和“勇猛奋斗之才”,“迕万众不慑”,“虽遇外物而弗为移”,“排斥万难,黾勉上征”,“始足作社会桢干”。

同样,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极其推崇那些“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而为世所不甚愉悦者”的“摩罗”诗人,他们“争天拒俗”“不为顺世和乐之音”,而“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动吭一呼,闻者兴起”,其“精神复深感后世人心,绵延于无已。”从鲁迅对尼采等西方名哲之士的称赞和对拜伦等“摩罗”诗人的推介中,我们不难得出鲁迅“立人”的标准,即如尼采般强力意志的“精神界之战士”,既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和个性,又有力排众议坚持真理的韧性战斗精神,也就是他所提倡的“个人的自大”。他认为中国向来有点自大,是“合群的爱国的自大”,这是中国在世界文化竞争失败之后不能振奋进步的原因,因为“合群的自大”和“爱国的自大”将国里的习惯制度抬得很高,为腐朽的“国粹”沾沾自喜;党同伐异,以众虐独,泯灭个性,对少数天才宣战。而“个人的自大”是秉赋独异,个性张扬,行为自主独立,思想见识高出庸众之上,又敢于独抒己见,坚持真理,对庸众宣战,而一切新思想,多从他们出来,政治上,宗教上,道德上的改革也从他们发端。“个人的自大”的国民越多,民族与国家就越幸运。“盖惟声发自心,朕归于我,而人始自有己;人各有己,而群之大觉近矣”;“则庶几烛幽暗以天光,发国人之内曜,各有己,不随风波,而中国亦以立。”

从鲁迅对“个人的自大”国民的期待中可以看出,在他的心灵深处隐伏着一条个人主义暗流,这条暗流时时渗透到他的创作意识之中,期待国民能从精神上觉醒,希望中国也出现“精神界之战士”,他们能“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校量,去其偏颇,得其神明,施之国中,翕合无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人生意义,致之深邃,则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人国既建,乃始雄厉无前,巍然独见于天下。”这是一种高蹈的个人主义立场,以精神界战士对抗思想界的沉闷。为了打破“万马齐喑竟可哀”的局面,中国需要标新立异的猛将,时代需要尼采式的超人,所以当有人嘲笑胡适好标新立异时,胡适回答说:“所谓立异者何欤?不苟同于流俗,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非吾心所谓是,虽斧斤在颈,不谓之是。行吾心所安,虽举世非之而不顾。一此立异者也。吾空有慕焉,而未能几及也。”其“立异”主张与鲁迅的“超人”意识可谓殊途同归。

然而“乡土中国”的现状与农村生活经验使他感到失望与痛苦,同时也交织着同情、比较和期待的焦虑。当鲁迅把从仙台医专退学的事告诉好友许寿裳,许问他为什么要中止学医,鲁迅踌躇了一下,终于说“我终于要学文艺了,中国的呆子、坏呆子,岂是医学所能治疗的么?”他从此走上了决心用文艺唤醒人民,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的新征途。作为思想的启蒙者,鲁迅以西方自由主义的独立人格与自主个性来反观中国文化与老中国的儿女们,产生了“铁屋子”印象,愚昧、麻木、逆来顺受、自欺欺人的国民性像一把把刀子扎在他心上,促使他要发一声“铁屋子的呐喊”,惊醒那里麻木熟睡的人们。但呐喊的回声却是那么的沉闷与渺茫,所得的希望是那么的辽远,所以深切的寂寞的痛苦与无奈的失望煎熬着鲁迅,使批判的理性、改造国民性的热望时时压抑着“地之子”对“乡土中国”深沉的爱、对老中国同胞的怜悯,他们不得不一次次拿起解剖刀来血淋淋地切开一个个麻木腐朽的国民魂灵,用“含泪的笑”将阿Q送上死亡之路,在众人的哄笑声中让孔乙己走完被侮辱的人生残山剩水。当理性战胜情感时,批判的光芒远远大于廉价的怜悯,这不仅使他开创的乡土小说获得了生命哲学品位,而且也使新文学乡土小说具有“外冷内热”、“含泪的笑”的审美特征。这是我们理解鲁迅等乡土小说忧愤深广风格的最好进入路径。

二、农民苦难显形视角:非人印证与西方文化反刍

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后来他又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指出,“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揭出病苦与改良人生的文学期待提示了鲁迅文学创作的真实动机与企求:揭出病苦是创作动机,改良人生是创作指归,两者相辅相承,共同构成鲁迅文学创作博大的思想内涵与生命哲学的深度。改良人生,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如上文所述在鲁迅心中早就潜藏着一双尼采强力意志超人眼睛,他时时用这样的眼睛扫视自己的同胞——那些老中国的儿女们身上的“病”与“苦”,其中“苦”是他们艰难困窘生活的表象,“病”是他们“苦”的根源。思想的麻木、滑稽的愚昧、无知的迷信、想做奴隶而不得的精神奴役、逆来顺受的一味勤劳怯懦……,这些病入膏肓的“顽症”是他们之所以“苦”的深层根源。表面上看,多子、饥荒、苛捐、杂税是造成闰土辛苦的原因,实际上造成他辛苦的深层隐患是对“老爷”身分的认同和对香炉的依重。一声“老爷”仿佛天空阴云密布的闪电撕开黑幕似的深层意识,让我们窥见了闰土对自己人格的矮化,对奴性逻辑的屈从俯就;而对香炉的倚重无言地诉说着闰土心灵的钝化,他完全丧失了“主我扬己”的自主精神,交出了“张大个人之人格”人生第一义的所有权利,听天由命,听“神主”发落,毫无“勇猛奋斗”“刚毅不挠”个人主义精神可言。而祥林嫂的痛苦不仅仅在于肉体的转卖和丈夫儿子的死,更重要的是内面精神的奴役,她用头撞香案,用辛苦劳动得来的工钱捐门槛,都表明了她内心深处精神的被奴役被控制现状,但她对此却丝毫不自知或自省,奴隶意识病毒已侵入她的机体,而且内化为潜意识潜伏在她的意识层里,时时变成她的习惯性思维或行动,使可怕的“精神病”不

时地发作出来。如果不能将她从精神奴役中解放出来,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她“苦”的“病”源。七斤们惴惴不安地为辫子的事惊恐万状,对他们来说,为生活担忧倒在其次,最要命的事是怕“皇帝做龙廷”做不成“顺民”。对于孔乙己的死,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与他自己死不悔改的不觉醒也直接相关,如果他能很坚决地脱下那件“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那么他的下场可能不会那么悲惨。 “五四”乡土小说善于在平凡、普通的生活矿石中提炼出“苦”的有色金属铸造新文学悲剧品格。鲁迅在《几乎无事的悲剧》中写道:“这些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件的悲剧,正如无声的言语一样,非由诗人画出它的形象来,是很不容易觉察的,然而人们灭亡于英雄的特别的悲剧者少,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却多。”“因此,我们在众多的作品浏览中,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许多乡土小说作家在自己的风俗画的描写之中,总是把故乡和人物处理成悲剧结局。”这是鲁迅一代乡土文学作家的创作策略,他们取材于乡土中国向来被人们忽视的,可以说自生自灭的,生活在金字塔最底层的农民,将他们生存的悲惨境遇提炼为文学表达的悲剧,其目的在于说明司空见惯中蕴含着普遍性,他们的悲剧不是个别人的悲剧,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剧。因为“我们中国是一个农国,大多数的劳工阶级就是那些农民。他们若是不解放,就是我们国民全体不解放;他们的愚暗,就是我们国民全体的愚暗;他们的生活利病,就是我们政治全体的利病。”

“五四”人性解放与改造国民性的双重诉求使鲁迅等乡土文学作家在表现“乡土中国”下层贫弱子民的非人生活方面特别用力。鲁迅笔下闰土的辛苦麻木、祥林嫂的孤苦无助、单四嫂的被损害、华老栓夫妇希望的破灭、孔乙己青白的脸和打断的腿……,无不饱蘸着人类生存的血泪和辛酸——他们一生辗转于生存的困苦之中而不能自拔,还要遭受别人的损害和侮辱,从来就没有争到过做人的资格。

接续鲁迅乡土小说写“苦人的灾难”阴冷笔法,执着地表现“乡土中国”乡民们非人的生活惨剧的作家都取得了不俗的文学成就。“地之子”台静农很得鲁迅青睐,“能将乡间的生死,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用饱蘸血泪的笔墨活画出乡民们所过的非人生活:《新坟》中四太太在兵变中女儿被大兵奸死、儿子被杀、田契被五爷哄占……;《负伤者》中吴大郎不仅妻子被强者霸占,自己被砍伤,还要遭人们的戏弄和嘲弄;《蚯蚓们》中的李小在灾荒之年告贷无门无法苟活下去被迫卖妻;《烛焰》中“伊”被剥夺人的灵性以“冲喜”之药名送进了吴三爷家里。台静农“以阴晦的色调勾画出中国乡村中老中国儿女们苦难而愚昧的塑像,在沉闷压抑的情调中,透露出作者绝望苦闷、撕人心肺的呐喊;这中国农民的悲苦正是整个中国封建文化和封建制度所致,要揭开这个‘铁屋子’,将作人的权力还给农民。”

乡土小说叙述乡民们非人生活的作品举不胜举,王思玷的《偏枯》讲述刘四一家在男人得了偏枯之后生计困难的苦状;彭家煌《陈四爹的牛》中猪三哈的苟安之命还不及一条牛;王任叔《疲惫者》中的运秧驼背,做长工打短工辛苦了一辈子,临老背驼了无法劳动,被迫沦为乞丐;汪敬熙《瘸子王二的驴》的瘸子王二辛苦劳作好不容易攒钱买了一头驴当脚力,结果被大兵裹挟而去;蹇先艾《水葬》中的骆毛割舍不下年迈的老母却被人沉了塘;叶绍钧《这也是一个人》中的小媳妇不堪虐待逃出婆家,最终还是被抓回卖掉抵了丈夫的丧葬费……。

值得注意的是乡土小说作家对死亡叙事的青睐。很显然乡土小说死亡叙事的背后蕴含着作家对生命思考的执着及对人性韧性的拷问。孔乙己、夏瑜、华小栓、祥林嫂、阿Q、陈士成、单四嫂的独子、魏连殳、子君……,这些没有华彩的生命像暴风雨中的残花败柳般一任狂暴蹂躏随风凋零。他们生前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享受人生的快乐,没有领略生命的华章,就黯然消逝得无声无息:孔乙己在人们的取笑声中出场,又在人们的哄笑声中黯淡失色地走下人生舞台;阿Q在精神胜利里苟活,又在“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精神虚妄里倒下;夏瑜在革命献祭中壮烈上场,却在一片“可怜”的出卖声中变成别人谋利的“药”;子君“我是我自己的”喊声话音未落,便在自掘的自由恋爱的坟墓里耗尽了生命能量……,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死亡叙事成就了鲁迅小说事业的辉煌。

继承鲁迅乡土小说叙事风格的乡土小说作家当然对乡村死亡叙事情有独钟,杨振声《渔家》描绘了一户渔民在水警逼税、鱼网被偷、举债无门、屋漏墙塌、儿子被砸死的生存苦难;许杰《惨雾》以新娘香桂姊为叙述视角,亲眼目睹了娘婆两个村庄玉湖庄和环溪村血淋淋的械斗场面,械斗中丈夫被打死、兄弟被打伤;许志行的《师弟》以师兄的视角叙述了当学徒的师弟杨大官遭受的非人待遇和死亡经历;冰心《最后的安息》中的翠翠活生生被婆婆折磨而死;曹石清《兰顺之死》中的兰顺在婆家做牛当马被当作畜生使用,最终又被婆婆卖给妓院惨死在鸨母手下。台静农更是乡村死亡叙事的圣手,天二好胜斗狠却愚昧地饮尿暴死;《红灯》中孤苦的白发老母为惨死的黑发儿子送上一盏引路红灯,企求他在地狱里不再黑暗;《新坟》泣诉着三条人命的殒落;《烛焰》中吴三爷娶了媳妇死了儿子……一幕幕活的悲剧在地狱的舞台上不断地上演着。

很明显,乡村下层社会人们不幸的生活是新文学乡土小说叙事的一个亮点,正是这个亮点照亮了中国乡村每一个黑暗角落,照出了阴暗发霉的角落下一户户“土鳖”般龌龊生活着的人们的不幸,一个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卑琐的魂灵,他们仿佛地狱深层的小鬼在没有光的世界里饥寒交迫苦苦挣扎着。人的世界的光辉无法穿透地狱的阴霾,照亮他们的灵魂,使他们重新过人的生活。

什么是“人”的生活?“人”的生活的第一要义是要懂得生命的本义,“生命的价值和生命价值的高下,现在可以不论。单照常识判断,便知道既是生物,第一要紧的自然是生命。因为生物之所以为生物,全在有这生命,否则失了生物的意义。”本着人性与人道主义的愿望,鲁迅认为“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干元,天球何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全都踏倒”的人性解放精神推动新文学揭起“人的文学”的大旗,“以爱智信能四事为基本首选,革除一切人道以下或人力以上的因袭的礼法,使人人能享自由起初的幸福生活。”这种“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但周氏兄弟的人道主义不是“悲天悯人”或“博

施济众”,而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是先从个人做起,张大自我,先使自我拥有做人的资格,占有人的位置,然后因“己亦在人中”而爱人类、讲人道,是一种利己而又利他的个人主义优先的人道主义。所以人的文学既要写人类理想的生活或上达理想生活的可能性,又要写非人的生活。其中写非人的生活的作品最为重要,“因为我们可以因此明白人生实在情状,与理想生活比较出差异与改善的方法。”正是鲁迅等先知先觉者甘愿冒着被高加索神鹰啄食五脏六腑的危险,从西方偷盗人性解放的圣火,照亮乡土中国地狱的每一个阴暗角落,在“铁屋子”里发一声呐喊,带领大家走出地狱“鬼门关”,走向“人”的生活。

当然,如果现代乡土小说仅仅局限于乡民非人生活的“苦”的浅表性描述,那么它就无法达到思想史的高度,也无法超越古典悯农诗停留在悲天悯人层面的历史局限,更无法达到文化批判的深邃。应该说它的真正深邃之处在于对“病”的揭示,即对国民性的认识,对国民劣根性挖掘的深度和广度。这里牵涉到新文学作家对西方文化二度介入的问题,第一次介入是青年时代对西方文化的接触和接受,如周氏兄弟在南京时对严复西方译著的阅读和对西方文化的初次接受,以及在日本留学时对西方文化更广泛的涉猎、认识和深度接受;第二次介入,应该称之为潜介入或隐形介入,即他们回国后或在国内对中国社会腐朽现实与老中国儿女贫弱愚昧有了一定认识后对西方文化的“反刍”,西方文化的影响沉潜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变成了一种无意识,但这种潜意识里的西方文化因子会不时逃逸到意识层里,起一种酵母的作用,这种思想的酵母促使他们有意或无意地将中西两种不同材质的文化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选择和整合,调配出一种想象的新质的理想的文化和理想的国民来,即鲁迅所期待的那样,“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校量,去其偏颇,得其神明,施之国中,翕合无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人生意义,致之深邃,则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人国既建,乃始雄厉无前,巍然独见于天下。”所以现代乡土小说真正价值与思想深度在于对“苦”的“病”根的深层挖掘和展示,这种挖掘和展示使它能够站在文化史与思想史的高度上去审视下层社会人们的苦难与不幸,并力图找出与自由主义理想生活的差异及改变这种差异的方法来,使不幸的人们由非人的生活进入到理想的人的生活。这是新文学的良心所在,作家的良知使然,更是对西方自由主义个性解放思想反刍的能动反应,诚如鲁迅所言:“最初,文学革命者要求的是人性的解放。”

如果单从人的文学、个性的文学角度来看,那么“竟可以说中国以前没有一篇真正的文学作品”郑振铎在《(俄罗斯名家短篇小说集)序》中比较俄罗斯和中国文学的区别时说:“俄罗斯的文学是人的文学,是切于人生关系的文学,是人类的个性表现的文学。而中国的文学,则恰与相反,是非人的文学,是不切于人生关系的文学,是不能表现个性的文学。我们不能得文学之益——或者还受其害——的原因,大半是因此。”正是以鲁迅为首的乡土文学的出现才填补了中国文学的空白,才产生了改造国民性的命题。它的文学及思想史价值诚如丁帆评价《阿Q正传》所说的那样:“《阿Q正传》成为千古绝唱正是鲁迅理性之光闪射得最清晰之时,那种尖刻犀利的反讽意蕴撕开了中国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最深层幕纱,它简直成为窥探几千年中国人心理的窗口,是本世纪最有思想深度的小说。”鲁迅之后受阿Q创作模式影响,立足文化批判立场,以改造愚昧落后的国民劣根性为主题内涵的乡土小说作家不在少数。许杰、彭家煌、蹇先艾、王鲁彦、许钦文、台静农、郑伯奇……,都以手中尖利的笔锋划开中国传统文化沉积几千年的厚皮,暴露出肮脏的鲜血淋漓的思想毒瘤。

着意于“病”揭示的文化批判视角,是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作家对西方文化反刍后的必然反应,是鲁迅等乡土小说作家在“五四”自由、科学、民主和个性解放思想催化下,以个人主义、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眼光审视乡村社会的必然结果,他们在对农民的悲惨生活和不幸命运怀着深厚真挚“哀其不幸”的同时,又表现出一种“怒其不争”的忧愤与焦虑,使其作品在怜悯同情的悲凉风格中浸透了一种辛辣讽刺的钢性,从而拓展了小说的思想深度。

通常,文化可以分成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两种。广义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及其成果的总和,分为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的三个方面;狭义文化是指专注于人类的精神创造及其成果。广义的文化包括四个层次:一是物态文化层,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二是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三是行为文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四是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孕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文化的四个层面从时间长短来看,其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由短时段、中时段到长时,依次为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居于最外层的物态文化变化最快最明显,因此每当一种文化发生变化时,我们最先感受到的就是物质的变化发展。处于最内层的是心态文化层,它构成了文化核心部分,具有长时段性与超稳定结构,一般轻易不会发生变化,即使发生改变也是极其缓慢。

正因为文化具有长时段性与超稳定结构,它往往形成以后成为某一地区或某一民族集体无意识,使生活在这一文化生态中的人内化为思维和行为方式。吴妈觉得阿Q的求爱有伤自己贞洁、祥林嫂再嫁贺老六用头撞香案、阿Q被杀头时无意识地喊出“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这些荒谬的行为并没有谁逼着他们去做,而是来自自我的心理暗示,是长期生活在蒙昧、落后的文化生态环境下耳濡目染的结果。“哀莫大于心死,痛莫深于亡群。一群之人心死,则其群必亡。今人但惧亡国之祸至,而不知其群之已亡也。但知亡国之祸烈,而不知亡群之祸更烈于亡国也。群之既亡,国未亡而犹亡,将亡而必亡。亡国而不亡其群,国虽亡而未亡,暂亡而终不亡。”

新文学乡土小说家以大量的篇幅,向读者展示出诸如“冲喜”、“冥婚”、“典妻”、“捉鬼”、“械斗”、“水葬”、“请神”……之类民风民俗等野蛮的文化生态环境,突出表现了远离现代文明的乡民落后愚昧的生存方式和心理痼疾。

稳固的愚昧文化生态环境已使老中国儿女们失去了正确伦理道德及价值评判能力,使他们陷入腐朽的文化酱缸里无力自拔。贞女阿娇抱着木头牌位成亲(杨振声《贞女》);老祖母坚守“礼义廉耻”家风,从十九岁守寡开始,最大的梦想就是为自己建一座贞洁牌坊(孙假工《家风》);桃花坞村自然环境优美,开发早,物产丰富,但桃花坞人不思进取,只是疯狂地忙于搬请偶像(郑伯奇《忙人》);袁家村和吴家村的人为抬“关爷”出巡谁当总管大打出手,将鼠疫中两村村民推向更大的灾难深渊(王鲁彦《岔路》);铜邑人喜欢听鬼故事,荷生请咸亲画符捉鬼(彭家煌《活鬼》),闹出一出出“鬼”的喜剧;骆毛被退佃生活不下去,去偷财主周德高家东西,依乡规民约处以水葬(蹇先艾《水葬》);菊英的母亲要倾其家产为死去10年的女儿找女婿办“冥婚”(王鲁彦《菊英的出嫁》);玉湖庄和环溪村两邻村血淋淋的械斗(许杰《惨雾》)……这一幅幅乡村野蛮、愚昧、充满血腥的文化生态景观已充分昭示人们,封建文化所形成的许多丑风恶俗给中华民族造成了罄竹难书的心理痼疾和灾难,它如瘟疫一般传染、蚕食老中国儿女们的生命。这种愚昧、落后、血腥、戕害人性的恶劣风俗使国民的思想日益停滞、固执、抵抗力薄弱,“终以沿承因袭,踏故习常,不识不知,安之若命。言必称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义必取于诗、礼、春秋;即其身体力行之际,确见形格势禁,心尝有所未安,究因一群风习之气压,一国历史之尘积,为势绝重,为力綦宏,弗克坚持一己意志之自由,冲其网罗而卓自树立,破其勒而突自解放,举一切迷蔽民彝之死灰陈腐,摧陷而澄清之,以畔夫旧贯而畅育其新机,一群之思辨知能,遂若萎缩而勿振,决无活泼之机、崭新之象矣!”中国www.Lwlm.com 所有的迹象都已表明这样的文化生态环境已不适合人类居住,它正日益将中华民族带入苦难的深渊。乡土小说作家带着旷世衷情用忧愤的笔尖挑开传统文化美丽的面纱,露出它血腥、肮脏、丑陋、戕害人性的本来面目,从而将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专制与封建文化。“‘乡土文学’以其深深的思考昭告人们,如果没有一种开放的、健全的文化生态,如果不对传统文化作彻底的调适与重建,任何进步的异质文化都将在这‘染缸’中失色变质,中国传统文化的‘老调’也便永远不会唱完。”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俗叙事
发布时间:2022-11-26
摘要:中国文人多从民间走来,他们对乡土风俗的嗅觉相当灵敏。中国文学历来关注民间疾苦,有关小人物的描写笔墨浓重。中国现代文学内容异彩纷呈,各派作家用文字表达对社会的某种诉求,对乡俗文化的看法不一,作品中价值取向呈多样性。从不同角度探究此类作品中乡俗叙事的内容和特点,有助于感知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心中的乡土世界。本文就此对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乡俗叙事情节进行分析。关键词:现代文学乡俗叙事文学探究引言乡土风俗是.........
现代性视野中的“乡愁”
发布时间:2023-04-29
以湘中梅山为场域,湖南籍作家李健创作了一系列乡土文学作品,从《霜天霜地》《阳光撒彻山地》《约定坳蚂蚁》到《白鼠》《泥巴鱼》再到《幸福的花朵》《天上的鸭子》等,都是其中的精彩之作。作品承继汪曾祺、沈从文等京派乡土文学的精神气韵,将梅山,这一本是偏僻鄙陋、乏人问津的湘中山区,描述得风姿卓越,引人入胜。而同时,他也叙写了在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喧嚣冲击下,梅山人的挣扎与裂变: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城市与乡村.........
论现代民商法文化的先进性与局限性
发布时间:2022-10-20
近年来,中国大陆私法学者对现代民商法文化的讨论存在两种倾向:一讲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现代民商法及其文化似乎无所不能,通篇誉美之词;一讲建设和谐社会,现代民商法及其文化又似乎尽是缺陷,一无是处。针对这两种偏颇的观点,本文认......
西方文化理论视域与中国当代文化构型
发布时间:2023-05-16
摘 要:西方文化理论非常关注权力问题,威廉斯的三元文化构型范式以领导权问题为核心,是对文化总体性构成进行动态分析的重要理论工具。在西方文化理论视域的观照下,可以把中国当代文化划分成四种主要类型——主旋律文化、大众文化、学......
“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嬗变
发布时间:2023-03-28
[论文关键词]“新写实” 现实主义 典型化 嬗变 [论文摘要]“新写实”小说是2O世纪8O年代后期出现的思潮,它以世俗化的新“写实主义”,疏离,视点下移,使现实主义文学从崇高跌落到世俗,以凡俗众生为叙述主体,选择下层百姓的世......
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近期科幻小说创作
发布时间:2023-04-21
【论文关键词】中国科幻小说 现代性 科幻世界 【论文摘要】以现代性视野考察中国近期科幻小说可以发现,中国近期科幻创作既对现代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社会进步抱有信心,又对现代性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反思,并试图在一种本土的丈化寻......
中西方文化里的色与性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本文从中西方文化里的色与性这一角度,研究并挖掘了蓝色、黄色、绿色、红色与粉色等颜色作为性的代名词在中西方文化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各种现象,分析了颜色与性文化的亲密关系及其原由,反应出中西方性文化的一些相通与差异之处,并......
从现代性的角度看后现代性(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13
内容论文摘要:本文力图通过对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以及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分析认识现代性。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指出现代性的一些不足,谈谈自己对后现代的一些理解。 关 键 词:现代性,资本,同一性 后现代“思想庞杂深邃,正如后现代的......
中西方文化对比——中西方小说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3-01-08
一、中西方小说的发展史中西方的小说,都是以神话传说为其渊源的。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劳动人民想象出了许多主宰世间的“神”,对神人格化的描写,就是神话;将人神化的描写,就是传说。中国的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解读现代民商法文化的先进性与局限性
发布时间:2022-08-07
民商法属于针对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法律的一种,人们对于民商法存在两种不一样的看法。在构建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仅仅观察到其存在的先进性,站在这个角度觉得民商法文化几乎不存在缺陷。站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视角,民商法过分对于个人主义进行保护。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改革持续深入,其促使我国逐渐重视对于民商法方面的探索。这种在法律中表现的文化形态,属于社会环境表现的一种,还可以依照其构建一种相应的社.........
浅探现代民商法文化的先进性与局限性
发布时间:2017-06-12
随着当前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法律法规政策同样处于日益成熟的局面中,并对人们的活动和行为规范作出指导和约束,法律是当前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此背景下,现代民商法的重要性开始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民商法实际上使民法和商法两者的结合体,对于社会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规范意义,因此针对这一领域内的研究愈发深入广泛。因此本文针对于现代民商法文化的先进性与局限性展开分析,对于民商法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十分重要.........
耽美小说的后现代性
发布时间:2023-06-19
摘要:耽美小说作为网络时代文学发展的一种范例,其本身具备有后现代性,本质上是对男女现实生活的仿像,本文对耽美小说的定义、分类、本质、特性等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加强我们对网络文学后现代性的发掘。 关键词:耽美小说;后现......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的关联性
发布时间:2017-01-20
[摘要]传统文化是指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是民族文化中哲学、美学和艺术的结晶。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历史,也形成了独特的哲学、美学体系。这些传统文化以诗歌、戏剧、小说和散文等文学形式传承下来。在上世纪五......
西方现代性背景下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比较
发布时间:2023-02-26
提要:20世纪30-40年代,世界现代性遭遇全面危机,以毛泽东、卢卡奇、马尔库塞为代表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为解救现代性危机同时发出以主体性文化复兴为核心理论的呐喊。本文通过比较三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这一时期的文化观,分析......
地域文化与西部小说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 要:文学创作与地域文化有着血肉般的联系。在20世纪 中国 文学史上,那些取得重大成就且独具魅力的小说脉流无疑是各个时期的地域文化小说,它构成了 现代 中国文学的重要特征和属性。西部作家从 理论 到创作都彰显和实践着西部地......
本土经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性赏析
发布时间:2023-01-14
一、本土经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反思 本土经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挥的作用是阻碍还是促进,我们无法用简单地言语来总结回答,当时就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实状况以及历史背景等因素来蓝,我们应当辩证综合分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乡土文化的现代化境遇及重建
发布时间:2023-07-26
乡土文化源于农业社会,生长于中国农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农业文化体系,实质就是农业文化。乡土文化体系中包含着社会组织、宗教信仰、民间习俗、语言知识等一系列的因子,这些因子通过长期的沉淀和传承,最终在不同区域形成了带有......
西方现代文学中的新马克思主义文化诗学
发布时间:2017-04-07
[摘要]在当前新马克思主义文化诗学的大背景下,西方现代文学对不可能的独特建构进行了有效地表述,反映了西方文明的深层障碍和矛盾。[关键词]新马克思主义文化诗学;西方现代文学;文明;主体;体现前言西方文明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文化......
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西方女装设计的变革
发布时间:2023-04-18
【摘 要】文章以近代西方女性服饰为研究对象,从女性主义的分析看西方女性服饰文化,在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基础之上阐述西方女装设计重大变革中的主要特征。对探究主流服饰文化与时代思想潮流的联系又重要意义。 【关键词】后现代女......
西方现代性源起的中国灵感
发布时间:2013-12-18
【 内容 提要】 中国 形象曾经作为西方 现代 文化乌托邦精神的象征,参与构筑西方现代性经验。中国形象进入西方现代文化,先后出现了“大汗的大陆”、“大中华帝国”、“孔夫子的中国”三种形象类型,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三个阶段......
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
发布时间:2017-01-20
摘要:在现代文学现代性的大局环境下,众多文学家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参与到现代文学现代性内涵的逐步完善当中。他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希望通过文明的重塑来提升民族的精神境界,进而逐步丰富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 ......
身体书写:小说的诗学与伦理
发布时间:2022-12-20
摘要:身体书写(用身体来思想)宣示的是“体验诗学”的理念。诗(艺术)论虽为“知性”行为,但身体之体验却是其立论最基本根基。脱离身体的诗论是反诗学的:它回避了诗与人生、人性间的诸多繁难与悖论。小说以诗学的方式触及人类生......
现代性的理性反思:新世纪天津诗歌的城市书写
发布时间:2022-08-14
文学是客观存在的审美化的反映,城市是文学作品着力表现的形象之一。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的扩张和重新组合,城市成为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书写对象并日益凸显,构成了文学表现的独特的审美对象。文学对城市的书写体现了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也反思了现代性对于城市生活和城市人的意义。进入新世纪以来,天津文学的城市书写有了较大的突破,作家们置身于这座城市中,注视着、体验着、书写着这座城市。而天津诗歌的城市书写更.........
现代性视角: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2-17
" 论文关键词:现代性 现代大学制度 人本 责任 特色 论文摘要:现代大学制度的现代性是指大学制度构建中的价值观念与文化精神、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的规定性。当前,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与实践主要是从历史......
中国当代文学视域的新移民文学
发布时间:2023-04-10
摘要:我国近代在改革开放推动下,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兴起了一股“移民潮”,随着“移民潮”在九十年代兴起了新移民文学,这股文学渐渐的发展成为我国当代文学的重要力量。伴随着新移民文学的不断崛起,这一现象既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内涵,扩展了中国当代作家的审美思绪,也使得中国文学不断融入世界文学之林。笔者写作本文,主要是从剖析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的角度出发,进而探究新移民文学的定义、艺术价值,以及.........
西方政治文化的冲击与非西方国家的民主化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一 但是,就在20世纪临近结束时,第三次民主化浪潮洪波涌起,展示了它巨大的能量。 1974年,第三次民主化浪潮从欧洲南端涌起,葡萄牙、西班牙和希腊这三个资本主义欧洲最后的权威主义政权相继垮台。70年代末,民主化浪潮漫延......
现代民商法文化的先进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6-09-12
民商法是随着中国经济市场的发展而发展来的,它也是一种先进的文化,现代民商法是反映市场经济渴望自由、平等、竞争、合作的一般规律,它是表达文明和创新型社会的人权、公平、守信等的内在要求,对社会的经济活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起......
跨文化视角下西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翻译
发布时间:2022-11-14
【摘 要】基于跨文化的视角,简要地对西方文学作品进行了赏析,并提出西方文学作品汉译的策略。 【关键词】跨文化 西方文学 文化差异 鉴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生活的人们会对同一个事物产生......
从文化视角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发布时间:2013-12-18
从文化视角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国和以欧洲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发面差异较大。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名族特征、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下,造成了中西方饮食文化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是......
论英语世界晚清小说研究的现代性视野
发布时间:2023-03-11
英语世界的晚清小说研究成果颇丰,专门研究晚清小说的专著和合集有20多部,相关论文则更多。这些研究成果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将晚清小说纳入现代性的范畴重新加以梳理和讨论,其切入点很多,视角相当丰富,能从不同的方面揭示出中国近代小......
从中西方文化视角审视我国乒乓球文化的 “和谐竞技”思想
发布时间:2023-04-29
从中西方文化视角审视我国乒乓球文化的 “和谐竞技”思想 乒乓球运动最讲究全身心的和谐:心到、眼到、手到、http://wWw.LWlm.Com脚到,缺一不可。同时又最注重球与球拍摩擦的和谐,稍有差池,效果就适得其反。因此,乒乓球运动从运动性......
百年乡土中国的痛彻解析与深刻书写
发布时间:2023-06-24
主持人语:本篇对话由作家叶炜和批评家刘永春合作完成。叶炜以写作长篇小说见长,尤其是他的“乡土中国三部曲”《富矿》《后土》《福地》,出版后得到广泛的关注。从目前的状况来看,70后作家显然更偏重也更擅长写作中短篇小说,并且有不少作家的作品从世界文学的范围来看,也不比其他国家的同龄作家逊色。相比之下,有厚度、广度与深度的长篇并不是特别多――国外的情况也大抵如此。叶炜的这次写作实践,可以引发的话题是非常多.........
从文化多样性视角对比马来西亚、新加坡语言政策
发布时间:2023-06-23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欧洲殖民时期大批中国和印度劳工移民的引入,形成了该地区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特征。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殖民者将新加坡作为军事基地,将马来西亚作为原材料基地,造成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方......
关于现代传媒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生成
发布时间:2022-07-24
论文关键词:现代传媒 传媒生态 中国 现代性 论文摘要: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是在相应的现代传媒的现代性中萌发和生长的。现代传媒在中国文学现代性生成中的作用表现在:它不仅改变了中国文学的生产和方式,而且还给予中国文学现代性以具......
从中西方文化角度分析金庸武侠小说的艺术特色
发布时间:2023-05-12
我国传统武侠小说是在我国文化土壤上生存下来的艺术形式,不仅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借鉴了西方文艺的创作思想,金庸的武侠小说就是其中.........
试论从多维视角看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歌性实践
发布时间:2022-11-14
" 论文关键词:民歌 传统文化 论文摘要:民歌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部分,通过分析民歌在历史和现实视角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民歌的文化价值,明晰民歌在人类的观念、行为、制度中的作......
从乡土文化和文学名篇中学习声音描写
发布时间:2023-02-05
从乡土文化和文学名篇中学习声音描写 教学创意: 初中学生对于写作普遍存在着畏惧心理,不擅长将生活体验真实地反映,勉强写出来的文章也如板着脸和人家对话,了无生趣。如何让学生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并将个人体验反映在文本中,我......
中西方文化的良性互渗
发布时间:2023-03-15
中西方文化的良性互渗 总论 既然是通过中国古代诗词的母题在上世纪80年代香港消费文化语境的流变为案例来论中西方文化良性互渗的具体状况,不妨先http://wWw.LWlm.Com阐释一番流变、母题的概念,并简要的介绍80年代香港消费文化的状况......
英国贵族文化在英国近代小说中的体现
发布时间:2022-12-28
英国贵族文化在英国近代小说中的体现 英国贵族文化能够与时俱进地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变化不断创新是其经久不衰、焕发生命活力的真谛。作为英国文化的一部分,英国贵族文化有其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特征。在英国受这种贵族文化的......
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现代性”
发布时间:2023-01-13
论文关键词:现代性 启蒙 断裂 反思 理想的现代性 论文摘要:“现代性”是20世纪后期西方所广泛关注的概念,对于“现代性”的界定,学术界至今未能达成统一的认识中国的有识之士在引入“现代性”这一概念时,即是为了实现启蒙国......
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本质特征
发布时间:2023-05-22
摘要: 本文试图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研究,进行进一步深入的探索,从以下三个方面揭示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本质特征,这三个方面是:一、“被现代”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为“自觉现代”的文学;二、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表现出充分的......
独立于西方文化的中国现代戏剧
发布时间:2022-11-10
独立于西方文化的中国现代戏剧 “老百姓还爱看旧剧,这不仅由于习惯使然。实在旧戏上还存在着许多中国艺术上的优点……在今天,若不从利用旧形式做起,那么,我们实在找不出使‘百姓喜闻乐见的’其他更好的方法”。[1]这是对......
浅谈裁判文书的说理性
发布时间:2022-11-29
裁判文书,作为司法公正的最终载体,是彰显法律公正和司法权威的法律宣言。裁判文书在法治生活中要获得理想的法律效果,则必须要让裁判文书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可与接受。裁判文书的说理则是实现裁判文书可接受性的必经之路。 一、我国裁......
“新感觉派”小说中现代女性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18
“新感觉派”小说中现代女性形象分析 “新感觉派”小说中现代女性形象分析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新感觉派”小说中现代女性形象分析 文 章 来 源自 3 e du教 育 网 摘要......
浅析小说《喜福会》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发布时间:2022-12-27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陕西・西安 710100) 摘 要 小说《喜福会》为我们展现了四位中国母亲和她们各自在美国成长生活的女儿之间的故事。她们在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两代人之间冲突和误解。但随着母女双方逐渐接受和认可彼......
传统文化视角下的现代人居文化批判
发布时间:2013-12-17
传统文化视角下的现代人居文化批判 早在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该规划将首都的城市发展目标明确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宜居的城市环境不仅包含城市自然和物理环境建设......
科学性及民族性视角的民族声乐艺术
发布时间:2023-03-18
摘要:中国民族声乐民族特色明显,情感表达真切,艺术魅力独特,它给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民族声乐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这与它的独特声音训练方法是分不开的,探讨中国民族声乐的训练方法,分析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方向,希望本文内容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研究工作有所借鉴价值。关键词:民族声乐;科学性;民族性;艺术一、基于科学性的声乐训练1.借鉴美声唱法的优势美声唱法是世界音乐界都公.........
中西方文化与文化兴国
发布时间:2023-02-01
中西方文化与文化兴国 美国俄勒冈大学名誉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主任,2002年被希腊官方授予“希腊文化研究杰出贡献奖”及“雅典市荣誉市民”的称号。 文化是什么 从内涵上来看,文化有文化表象、价值观念、文化传统、思维......
探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对象问题
发布时间:2023-01-24
关于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的书写,其数量是极其庞大的,尽管有的书写得不那么尽如人意,但是好的还是出现了很多;有的写得很有学术个性,而有的作为教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尽管如此,我还想从一名本科师范院校教师和现代文学研究者的眼光......
浅谈西方文化教育在小学课堂开展的必要性与途径
发布时间:2013-12-18
浅谈西方文化教育在小学课堂开展的必要性与途径 一、小学阶段跨文化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 语言好似一面镜子,能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内涵,这其中包括了该民族的历史、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现在小学英语教学注重对学生“听......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新视角
发布时间:2022-09-05
摘 要:传统文化积厚流光,博大精深,它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结晶,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更是民族精神的精髓,现代文化的基石。但是,纵观如今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崇高品德......
浅析中国与西方城市文化对中、西小说创作观念的不同影响
发布时间:2013-12-18
浅析中国与西方城市文化对中、西小说创作观念的不同影响 城市,是建筑上的庞然大物与金钱崇拜的具体体现,是官僚机器的权力或者金钱的社会压力的地图[1],是一种不同于乡村的生存聚集地,因此也形成了与乡村不同的文化特征。所谓的城市......
向西方学习与弘扬民族文化
发布时间:2023-06-18
一八四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是 中国 近代史的开始,到今年整一百五十周年。在这一百五十年中,前一百一十年是世界帝国主义列强疯狂侵略中国,使中国沦为丧权辱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的屈辱史;但同时,也是中国人民不断觉醒,不屈不......
现代性、後现代主义与中国的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6-26
" 摘要:现代性是在欧洲社会母体中孕育出来的以科学和理性为代表的一种社会文化形式。後现代主义是西方对现代性的又一次启蒙,是现代性的延续和调整,它是对现代性弊端的批评,而不是对现代性的终结。现代性是唯一的,并不存在与西方......
林译小说序跋之现代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14
众所周知,林纾是反对别人称他为桐城派古文家的。然而实际上,无论是其古文创作思想,还是其创作实践,抑或是其晚年与桐城派古文家的相互借重,引为知己,林纾都与桐城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桐城派古文的核心纲领是义法,林纾古文写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27
摘要:上世纪90年代后,学者历史性的审视了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问题,发现关于现代性这一概念较为复杂,误认为现代性为百宝箱,该种现象违背界定学术名词的逻辑性原则。但基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具有表达传统文学性质反抗和质疑现代性的两......
论西方文化中的人性维度
发布时间:2022-12-09
论西方文化中的人性维度 [摘要]西方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几个不同的人性维度。古希腊文化张扬个性,放纵原欲;基督教文化在“原罪”与“救赎”中探求人性终极意义;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人性关怀则蕴涵着对意志自由的反思与批判精......
左翼文学思潮与现代性
发布时间:2023-07-16
" 如果概括地看待中国现代文学史,它实际主要是由两个文学运动组成的。首先是“五四”新文学运动,它扭转了从《诗经》到晚清文学的整个中国古典文学的方向,赋予了中国文学适应变革时代的现代化特征;另外是中国的左翼文学运动,它在“五......
现当代文学论文之乡土乌托邦的追寻
发布时间:2022-08-22
摘要: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台湾,“乡土文学”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沈从文与黄春明便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人物,二者在创作上既存在着共同点,又有各自的特异性。本文将从相同的乡土姿态与不同的价值选择两方面来比较他们的“乡土世界”。......
从西方文化的角度浅析狄更斯的小说《圣诞颂歌》的精髓
发布时间:2023-01-06
从西方文化的角度浅析狄更斯的小说《圣诞颂歌》的精髓 《圣诞颂歌》是狄更斯五部圣诞小说之一,作者借助宗教文化把小说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小说具有戏剧色彩。西方文化尤其是宗教文化贯穿小说的始终。同时,此部小说也对圣诞文化的......
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思考
发布时间:2022-09-10
我国的现当代文学具备解释传统文学定义反抗与质疑现代性的双重原则,所以其对现代性的理解与社会并不相同,文学相对更重视对另一些层次的研究,该文就是针对我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而做出的浅层研究。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现代性 ......
传统文化视角下的现代人居文化批判判
发布时间:2022-11-17
传统文化视角下的现代人居文化批判 早在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该规划将首都的城市发展目标明确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宜居的城市环境不仅包含城市自然和物理环境建设......
探析文学史书写与古代文学经典化路径的重塑
发布时间:2016-08-24
古代文学经典文本属于历史的产物,无论内容抑或形式,无不打上鲜明而又深刻的过去式烙印,然而,对其经典化路径却不能完全作如是观。古典时代的终结并不意味着经典化路径的中断,传统的文学经典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保持经典地位,必......
简述暧昧的现代性———论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身体书写与国族认同
发布时间:2023-05-12
萧红的小说《生死场》在发表之初,鲁迅于《生死场序》中有着这样的评价: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小说被解读为民族寓言。其后,刘禾在《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19001937)》一书中,以萧红的小说《生死场》为例,检视了现代性在被译介的过程中国族建构如何形成,在文学批评的话语实践中,女作家的作品是如何被纳入国族范畴并得以合法化。.........
中国与西方文化简单比较及关于西方文化的教学
发布时间:2023-07-23
随着中国的发展及日趋国际化,中国和西方英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与日俱增。这对于加深西方社会及文化的理解有积极意义;然而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不同文化和国家的文化,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与我们迥然不同,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
重读“现代性”书写叙事中的鲁四老爷
发布时间:2022-11-15
摘 要:“反传统”作为“现代性”书写叙事的主流话语对“五四”新文学显现出了强大的解释功能和整合功能。在这种主流话语模式之下,鲁迅《祝福》中的鲁四老爷,成了压迫者和吃人者形象。这样的观察, 固然可以突出鲁迅文本中的政治学......
浅议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与现代新诗的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2-07-23
" 论文关键词:现代汉语 现代新诗 现代化进程 论文摘要:现代性是近年来各个领域研究比较多的课题,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现代性是伴随着现代化而产生的一种宽泛理论,本文所要阐述的就是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以及现代新诗的现代化问题以及两者之......
试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共时性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 要 本文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不存在时间上的先後次序,它们是共时态存在的文化的一体的两面。不应该用实体论、整体论的观点来探讨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由此出发,本文对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关系的若干方面进行了分析......
当代文学视域中的新移民文学
发布时间:2022-12-05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高。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也在试图走向全世界,实现在世界文学界的交流目标,而新移民就成为了文学交流的重要媒介。新移民文学不仅反映出海外华侨的人文经历,同时也在向外国人民展示着中国......
近现代西方哲学视域中道德观的多维透视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13
甘美人生:饮食里的中国哲学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道。卓立世界的饮食之道是中华文明注重实用理性、寓虚于实的一个典范表现,它将饮食之道与人生之道天下之道相互贯通互证,于精微处见持久的经验智慧。饮食虽然人皆不教而行,但饮食之道却是不知则不成,其精彩之处表现为知止、守和,以及以食物涵养身心。知止中国古人将满足生命的必需和维持身体的健康作为饮食之本,强调身心满足的协调,反对品味脱离身体实体欲求的舍本逐末式的心.........
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的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3-05-11
一、现当代文学现代性的定义 研究领域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性是一个时间概念。又有另一种意见提出现代性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思维。现代性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在不断发展的,由幼稚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的理论建构。在很多学者的眼里,文......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视域中的黑格尔与马克思
发布时间:2023-02-20
" [摘 要] 如何理解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的关系,是理解马克思哲学及其当代意义的重要问题。黑格尔哲学显然是一种现代性的哲学话语,强调两者的连续性即意味着将马克思哲学也同样理解为一种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此种观点涂改遮蔽了马克思在......
现代文学作家传记写作中的主体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9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为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写传蔚然成风,出版了大批作家传记。如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作家传记丛书、重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作家评传丛书、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世纪回眸人物系列丛书等。此外,还有四川文......
透 视 现 代 性
发布时间:2013-12-19
透 视 现 代 性 透 视 现 代 性 透 视 现 代 性 摘要:科学把宗教的真理的桂冠争夺了过来,并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的根本现象,但笛卡尔以来直到20世纪上半叶的哲学为科学作真理辩护的努力并未成功,科学主要因为对自然的......
理性批判与现代重建--汉语世界的文化现代性问题(1)
发布时间:2013-12-18
另人高兴的是,前些年的那场"自封为王",围绕着" 现代 性"与"后现代性"之间紧张关系所展开的与其说是争论,毋宁说是争吵乃至争骂,并没有持续太久,最终被明智之士以一句轻描淡写的调侃"后什么现代,而且主义",而不了了之。如果说这场争......
西方审美现代性的三大范式
发布时间:2022-12-05
【 内容 提要】 西方审美 现代 性有这样三种范式:第一是针对古典美学理性、知识主义的价值取向而呈现出来的感性甚至非理性的范式;第二是反对古典美学道德主义的“外在”价值取向而呈现出来的审美独立的范式;第三是针对现代 社会......
从文学名著看西方语言文化的中国本土化倾向
发布时间:2023-02-01
文学名著一直是我们整个人类的财富,而西方文化的影响,伴随着文学名著的到来,也以语言的形式存在着中国本土化的倾向,这也是文化的冲突后融合,并以此带动了我们整个社会的前进与发展。 一、西方语言文化的国别变体研究 在......
《老农民》 电视剧视野中的乡土中国
发布时间:2023-03-15
电视剧《老农民》将叙事窗口置于黄河边的一个小村庄“麦香村”,展现出肇始于土地改革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乡土中国。全剧以老农民“牛大胆”为叙事起点,描画出中国当代农民的艰难奋斗历程,扎实、质朴地建构出中国农村演进背景下农民......
从源语小说到译入语小说的翻译与改写
发布时间:2022-11-15
摘要:中国本土作家莫言获得诺奖引发了学界持久的讨论与争议,笔者通过研究发现:莫言立足故乡娓娓道来的、极具本土性与民族性的东方风情与民间传奇,在有意无意之间恰恰满足了西方他者长期以来的东方想象与猎奇心理;葛浩文、陈安娜......
政治文化的多样性与政治文化的民族性
发布时间:2023-06-06
" 一般来说,学界都认为是美国当代政治学家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首先把政治文化纳入政治科学领域的。他在《比较政治学》中,就把政治文化界定为“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活动进程、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
文化自觉视角下的“手工”新时代
发布时间:2023-01-12
摘要:当“手工制作”、“纯手工”字样无意的闯入你的视线时,当商场上又悄悄的被手工制品占据高位时,当身边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手作休闲时……你是否意识到你已经进入了“手工”新的时代?而何为“手工”新时代、手工在怎样的背景下......
再造民主——信息化进程与西方民主理论的创新
发布时间:2023-03-02
" 信息化进程仅仅是上个世纪末几十年的事儿,它对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深远影响。它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影响也仅仅拉开了序幕的一角,人们对信息时代民主理论的探讨也刚刚开了个头。然而,这场讨论......
文化消费时代的想象书写
发布时间:2023-03-10
编者按:作为文学大师的萧红女士以其深透纸背的笔触为雪崩般灾难中的民国黎民所承受的苦难进行了逼真的描绘、记录和批判。萧红的价值在于以天纵之才纪录时代,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自己作为个体生命所遭受的苦难。萧红个人生命呈现出多棱角立体层面,萧红传记电影可以对其进行多种视角的解读,苦难时代、艰难时世、个人情爱、文学杰作等无疑是关键词。我们所处的时代自1992年后是大众文化盛行的20年,三足鼎立的文化格局逐渐.........
后殖民语境下非裔美国小说中的飞散式书写
发布时间:2022-12-25
摘要:飞散是后殖民语境下的一种文化批评话语,与文化越界、文化翻译密切相关。非裔美国文学中的民俗之根和西方文学、文化之源造就了非裔美国小说中的飞散式书写。飞散式书写以废奴主义和基督教的主题溯源、意指的叙事方式、布鲁斯式的飞散情怀,以及对西方主流文学、文化传统的兼容并蓄,诠释了美国非裔飞散族群的主体性。非裔美国文学这种跨越历史、民族和文化等疆界对自身异域性的翻译有助于实现其族裔文学和文化的普世价值。关.........
现代性与现代主义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21
波德莱尔在他具有深远影响的文章《现代生活的画家》(发表于1863年)中对现代性的阐述是:“现代性,意味着过渡、短暂和偶然;它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则是永恒和不变。” 本文打算对这种须臾和永恒之间的关联给与特别的注意。现代主义作......
说写结合,创新综合性学习新思路
发布时间:2019-10-21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说写结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说写结合对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及意义,针对如何创新综合性学习新思路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笔者教学实践,最终提出了关于创新综合性学习新思路的几点对策。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为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关键词】说写结合;综合性学习;新思路;创新在新课标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被纳入到语文课程体系之中,与“识.........
西方建筑文化对近现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13
西方建筑文化对近现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 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如何在融合西方先进的建筑观念技术与传承中国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之Www.LWlM.com间取得平衡,是从19世纪40年代至今,始终贯穿中国建筑发展的核心问题。在经历了表......
西方非理性主义的兴起及其文学表现
发布时间:2013-12-18
西方非理性主义的兴起及其文学表现启蒙运动以来,强烈外倾性的理性旗帜高扬,使得生产力高度发展,财富急剧膨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控制日益深刻和有力,人类自我陶醉于理性的光荣之中。然而事物本身总是产生出它的对立面,物极必反......
现代性的承续与转换:第五代电影改编的文化语境(1)
发布时间:2013-12-18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二、现代性的转换:“第五代”电影的文化之变 客观的社会环境,没有允许第五代导演在人性的价值启蒙与独特的造型语言的道路上持续太多的历程,很快被泛化并被后......
侯波:陕西乡土写作的承继者
发布时间:2023-02-17
侯波承继了现代陕西作家柳青,新时期作家陈忠实、路遥、贾平凹的乡村书写传统,他关注当下农村的问题,从基层信访、农民信仰、农村民俗等方面,深度关注农村现实,写出了一批针砭时弊又颇有反响的小说,就其乡村书写而言,都保持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