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时间的文化特性

时间的文化特性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9 00:24:00
时间的文化特性
时间:2023-04-19 00:24:00     小编:

" “难道你不曾看见石头被时间征服?不曾看见高塔倒塌、石块崩碎?不曾看见神殿和神象腐朽倾败?不曾看见神灵的威力难以适当延长命运的终点,或抗拒自然既定的法则?”(卢克莱修《物性论》ⅴ)从古至今,最使人类感到幽深难测和敬畏有加的事物就是时间了。拜伦叹道:“噢,时间!你这死者的美容师,/ 毁灭的崇拜者……/ 我们判断失误的纠正者,/ 真理与爱的检验,你是唯一的哲人!(《实习骑士哈罗德游记》ⅵ)”

显然,时间崇拜是一种不可治愈的“人类病”。印度教和婆罗门教将梦天一日所经历的年数定为110596χ1011, 而这漫长的一日却只不过是无限的时间螺旋中的一段小插曲。对人类来讲,时间象一个永恒的神。因为成为真正的神的最根本的条件就是:拥有时间。

时间是一个关于世界的问题,所以无数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生理学家都在物质存在的一切结构层次探讨时间的起源和进化,时间的意义和实质,以及时间的层次和阶梯等等。但是时间更是一个关于人自身,关于人的心理、精神和社会,关于人的文化的问题。归根结底,时间是人的存在(心理存在、社会存在与文化存在)的方式,是一种体相,一种会通,一种心性相即、心物相兼的状态--或者简概地说,是一种我们人类与之同在的文化。

一 时间研究与时间文化

自从柏格森提出“心理时间”说, 从哲学意义上将时间与空间加以区分,把时间范畴置于较空间更为重要的地位以来,将时间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进行多学科研究,已成为当代西方时间研究的显著特征。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围绕时间主题推出的《在文化的交叉点上》的丛书和肇始于美国科学家、著名的多学科时间研究的卓越组织者和领袖弗雷泽(J·T·Fraser)编纂的《时间之声》(1966年), 和继后开展的“多学科时间研究前景”国际会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国际时间研究会进行的持续至今的研究,便可说是这一研究思潮的突出反映。

两千多年来对时间本质的哲学与科学探讨,导致人们关注时间中蕴含的变动性、流动性、不可逆性,及度规性、秩序性、空间性、方向性等一系列时间特性。在科学探讨中,近年来人们集中讨论了时间有无起点与是否进化的问题,时间与物质存在的组织水平和运动形式之间的关系亦即时间的层次问题等等。为此发展了狭义相对论、量子论、广义相对论、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时间观,广泛探讨了所谓非时间、原始时间、初始时间、生物时间、心理时间、智力时间、社会时间、宇宙时间与时间智力圈、时间视野等时间概念。现代科学已令人信服地超越了通常的时间观念。正如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国际时间研究会负责人之一的G·T·惠特罗所说:“能包含所有事件的时间尺度是没有的,所谓‘遍及世界’的宇宙时间实际上只局限于每个观察者的‘时间视野’所及的那些事件。”①

在哲学探讨中,人们在新的物理学与宇宙学理论的背景下继续讨论时间的普遍性与相对性,时间的无限性或有限无边性、时间的维度与时空结构、时间与空间的本质差别等等深度哲学问题。当代的时间哲学呈现出了绚丽多姿的图象。19世记以来对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时间观的人文探讨,也导致人们关注时间的历史独特性特征和创造进化特征。但是,我们不能不遗憾地看到,迄今为止的时间研究,绝大多数都是一种“客观研究”:在科学探讨中,时间被机械地空间化、线性化;在哲学探讨中,“时间是在那里存在着的并作为空洞的直观而呈现在意识面前的概念自身”②,是一种脱离了任何表象的盲概念。在具体人文探讨中,时间亦仅仅被规定为某些具体文化事象。这些客观研究难以视为对时间的根本的文化研究,难以揭示时间的另一种根本特征和本质:文化特征与文化本质。

时间的文化特性--那是与人类合一的,人类所拥有所感悟所历经的根本的存在方式的特性,那是人的而非物的,主体化的而非空间化的时间的特性。时间的文化研究--那是在人类主体的精神智力圈(借用弗雷译的概念,表示用人类文化的观点看世界所得的“视影”)内对自我存在的体悟。

所以,把时间作为基本的文化现象,作为人与世界的一种最基本的感应来研究,就具有远较自然科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生理学的时间探讨更为广泛而丰富的涵义。

古往今来的思想家,无不注意到时间的本质与神的本质、宇宙的本质、人的本质之间,有一种深刻的隐秘的联系。时间是一个深层的哲学之谜、科学之谜,也是一个深层的人学之谜、文化之谜。本文的探讨,便是欲通过揭示文化理论研究的时间形而上前提,揭示时间的基本文化特性。

敏感的当代人,早已注意到时间现象和时间观与人类文化极为密切的关联,注意到时间对现代文化发生的日益深刻和显著的影响。把时间置于重要的位置,早已是现代文化的特征之一。在世界文化不断扩大的交流中呈现出了过去人们未曾思考过的新的“时间文化”的面貌。

当然我们也不会忽略科学--哲学意义上的时间规定与文化意义上的时间规定所具有的深刻的关联。自然(物理)时间常常是社会历史文化时间和心理时间的一种基准参照系。而文化意义上的时间观和时间现象则显示着自身的独特规定和独特价值。在“时间文化”的多姿多彩的画面上,物理时间和哲学时间犹如璀灿的星辰熠熠闪光。

二 时间的历史样态--凝固性与超度规性

能否深刻地、多向度地理解时间,却又不陷入神秘化呢?显然,只要不把时间视为一种纯粹的、自在的客体而视为事物存在的形式和结构,从“载体”的角度去思考时间,就是可能的。如果不是任何事物(包括人自身)中都凝聚着不同的时间或时间形式,如何会有历史和历史遗存这类时间的文化样态的存在?在文化的视野中,不可回避对所谓“零向度”时间的研究。

凝固时间

时间的文化特性中最直切而显著的是凝固性。“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苍然而泣下”,是对这种凝固性的饱含苍桑的诗性感悟。在本体意义上,任何成熟态型的文化始终是凝固在某一段时间轴上的。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绝不会重演。对一个历史学家来说,“他的事实属于过去,而过去是一去不复返的。我们不可能重建它,不可能在一种纯物理的客观的意义上使它再生。”③ 任一种认知中的文化在本质上都是一种自在的存在。正如我们熟知的古希腊文化、唐宋文化等,它们跟自身所存在的那段时间轴总是牢固地缭绕在一起,从而成为一种典范文化--其含义从时间角度看,便是不可逆、不可置换、不可更改的凝固性。典范性既在于被凝固的时间所赋于该文化的独特性、神秘性、不可置换性、不可企及性,亦在于文化形态进化的历史性与独特性。对这样的“凝固时间”,我们只能借助文献与遗存等等符号材料的媒介和中介去感悟和理解它的存在。既然我们无法再次亲历那些逝去的岁月,也无法跨入以往文化的各种时间形式,凝固时间遂成为一个不容定义的概念。它难以通过自身来进行界定,只能通过历史文化表象来间接地界定。我们所能做的一切就是在冥想中“回忆”它--给它一种想象的理想的存在。其实它的本体早已消失无影了--除了那些以隐形的精神形态凝固于内化于历史文化表象中的遗迹之外。

由于文化演进过程中种种破坏、损耗、忽视和遗忘因素的复杂作用,引发文化载体链的经常性断缺,导致某些文化流程的不连贯和若干空白与失效区间。这种情形突出地反映在那些年湮久远的时代中。譬如新旧石器时代形形色色的遗存,尽管我们可以通过种种技术性手段,如碳14等,去测试其历史时间,但却难以透彻地还原它的历史本象和详尽其文化因果。又如玛雅文化、三星堆文化等遗存,即便博学的专家们仍难免对它的来龙去脉和" 兴衰变迁倍感困惑,甚而对其中诸多器物的用途也只能加以臆测,结果总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这种现象是极其普遍的。《道德经》作者老子究系何人?《周易》真为文王所演?《山海经》记述的稀奇古怪的自然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提出很多很多,经年累月,反复探究,却总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混沌而又朦胧,甚而成为千古难解的文化之谜,永远保持着独特的缄默。这种缄默意味着某一时间区域的空缺与失效。不论历史态型的文化,具体而微的事象,一旦凝固于带有环链缺陷的时间轴,便构成一种独特的凝固时间,即以时间断片或时间痕迹形式存在的凝固时间,凝固于此区间的文化始终是一些问题文化、争议文化、谜文化、神秘文化,令人一想到它们便骤生历史悲怆的文化。

这真是一道伤心难解的算题。可那也是一个弹性独具的空间,任由人们驰骋想象和大胆诠释。我们可以在空间结构位置与形式上进行调整或重组(例如博物馆里的文化),也可以为某种文化作某些标志性的时间诠释,以造成在本质上在时间和空间上重新组合的时间文化事象。当然,要把它们作为文化的时间标志,那就只会具有衍生的意义。正如当今人们以现代方式拥有的唐诗宋词无疑是唐宋文化在历史时间轴上的重要标示和象征,但其与发生在过去那一时间轴上的唐诗宋词文化是有本质区别不能同日而语的。任何一种独特的文化之所以成为这种文化而非那种文化,其中固然有许多复杂因素的作用,但其稳定的特质显然当是它的成熟期那一段时间轴上所拥有的东西。在其内涵实质上便是以凝固时间形式隐藏于这种文化背后的广泛而持久的、整体化与独特性的文化观念与文化价值体系。如果离开了时间轴上的这一对应区间,其含义便全然不同。譬如在当代,人们虽可以用现代方式大量印刷出版唐诗,其社会拥有量甚至远超唐代,或纯以唐诗意象、手法创作唐诗,但显然当代文化绝不能称为唐代文化,反过来唐代文化也不能成为当代文化。就认识主体来说,对如唐代文化之类的博物馆文化或曰洒精瓶中的文化的本体性把握,或将这类历史态型的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参照系来使用时,不论如何运作,如何重组,如何诠释,其用于认知文化的那些操作要素如文化遗存、历史文化典籍、典型的文化景观和文化质点等,都是先于认识主体历史地不可变更地存在于过去的某一时间轴上的。

凝固时间在任一民族的历史中表现为该民族的时间历史结构。因此,它既是外在的,又是一种主体时间。首先,这种时间历史结构的序列是不等值、不均匀的。它不同于自然时间序列,不以匀速前进,而是在速率不同的不断跃迁中推进的。它以历史文化表象的质、量和主体价值判断为基准。当历史的表象异常丰富时,历史时间之流就规模宏大,舒缓自如,光彩夺目;反之,当历史表象非常贫乏,历史时间就变得虚幻、晦涩,原本漫长的区间在历史的记载中不过廖寥几笔,给人以转瞬即逝之感。在任一民族的时间意识中,其文化辉煌期的历史时间往往异常地膨胀扩展,被大书特书,而在其文化低谷,历史时间则被大加裁剪缩略。这一特征绝不仅是史家们的眼光与手笔,整个人类社会对这些历史过程的取舍与评判也历来如此。因此,文化在时间轴上的凝固性更本质的是就主体历史时间意识而言的。在阐释层面,这种凝固性实际上还包含着一种富有弹性的选择,它深受主体的认识目的、价值立场、分析手段及其所处的后时间位置的影响,而呈现出异常复杂多元的解释格局。

其次,由上文可以推论:时间的历史结构是与历史主体性相与并生的。历史时间固然凝固于历史的外在表象,但它更根本的却是历史主体精神的本质形式。历史时间的主人是人而不是物,唯有人才存在于历史时间之中,历史时间并不游离于人之外的世界。历史时间始终在服从于人的前提下被展示出来,它的客观性在主体光焰的照跃下才显得熠熠生辉魅力无穷,否则我们便无从解答为何无数的文化事象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不再有人问津,成为永恒的盲区,而另外一些东西却始终凸现在历史时间的轴线中为世代的人们关注。可见,人即时间,时间即人。离开历史主体性,历史时间及其结构也就荡然无存,要理解具有凝固本性的历史时间,必须深入历史的、文化的本体性之中。

时间度规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物理时间的度规是不言而喻的,因为这正是它的主要特性。而文化的时间度规也是不言而喻的。主体对生活样态的时间的感知无疑与自身内在的生理节奏密切相关,但生理节奏却不能简单等同于生活的文化节奏。主体对时间的反应始终受到其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制约。文化不断向人们作用的最重要的形式之一便是事情持续时间的预计和估量,这种从孩提时代就耳濡目染的根深蒂固的计算尺度标示一种文化的认同与规定。文化的时间度规既有类的公设,这是一种确定性;也有不同文化体系甚至不同文化群体的多种独特的时间节奏和计算尺度,以及由于这些差异引出的文化冲撞,这是一种不确定性。但这一切均无法回避一个基本的事实:时间度规始终是主体把握和拥有文化的基本方式之一,这是一个明显的时间文化特性。对于一个不断变化且无法停顿下来的世界,失去时间的度规,一切将无所适从。时间的混沌意味着文化的混沌,缺乏时间概念的文化显然只能是蒙味状态的文化。文化越是发达,时间内涵就越是丰富,对时间度规的要求也越高。

时间度规的概念工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这个体系的构建本质上来自文化经验的积淀、抽象与规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事物的关系,人与地理环境及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组织体系的关系,与某些思想观念以及生活信息的关系等等,所产生的基本的文化经验既不断构筑着人生的境界和文化的结构体系,又形成一系列的经验时间尺度和经验时间单元。当它们通过各别的文化系统的选择过滤和规范界定,便成为导引和制约人们在时间思索、时间评价、时间消费等心理和行为层面的不同的基本框架与模式,这显然是一种不确定性;但只要我们确认这些框架模式的存在,那么它所包含的时间度规和时间价值尺度的指向便具有一系列确定性。时间的文化约定在不少时候是确定的甚至极为精确,而在常规生活中十分有效,譬如组织时间、制度时间的严格规范性。此外,即使在相对松散的习惯时间领域中,这一特性的显现也常常一目了然。时间的超度规性与度规多元性

尽管时间度量是必须的,而且这种量度的大原则,即由想象力通过空间表象来间接界定时间也是较少争议的(康德),但遗憾的是,文化的时间度规仍是相当大的难题。正如当我们研究某大家的思想是在何时形成的之类虽则简单却难以确定的问题时,度规就要发生岐义了。恰如托夫勒所言:我们能够较为精确地测量血液通过人体的速率,但却很难测量流言蜚语在社会中传播的速率。当代时间哲学强调量度是时间本质上所固有的,但不同意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所认定的那种定形的、时间本身就包含着量度的度规观。从起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看,时空量度是由物体(事件)形成的,没有物体就没有量度张量(反之亦然)。文化时间的度规同样如此:不同的文化事象导致了不同的文化时间的度规。

现代物理学对物质结构层次的研究已由宇宙层次、宏观层次深入到量子力学层次、量子电动力学层次、量子色动力学层次、弱相互作用层次、量子引力层次。相应的物理理论提示,通常的自然时间观念已大大地不适用而必须不断地超越其界限,因此,物理时间的度规不仅发生了多标准和标准淆乱的问题,而且甚至发生了不可度规的问题(在量子引力层次,虽然人们引入了“类实体时间”或“超实体时间”的概念来表象引力真空,但它却是不可" 度规的)。文化时间的度规更是如此,因为这样的度规固然可以借助于人类通用的符号系统取得某种外在普适性,但发挥实际作用的文化时间度规却主要是主体的阐释(和理解)度规。

文化的时间内容亦即凝固时间对主体的阐释度规来说永远具有一种本体的疏离性与超越性。不要说不可能达到本体与阐释的绝对同一了,就是基本的趋同也是困难的。因而尽管被凝固于文化的时间内容与时间观念始终是浓淡疏密的一段,但对阐释度规来说,却是一个多维多向的开放的世界,一个不断淡化或强化,不断发现、构建或冥想的历史过程--甚至是一段空白的不可阐释的过程。这就带来了超度规性与度规多元性的问题。造成这一与时间的物理度规非常不同的特质的原因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理解。

首先,人们所要度规的对象是一个内容异常庞杂的巨系统,且在时间轴上具有无限的切分性,因此要以一种绝对可靠的度规标准对每时每刻的历史时间加以表象还原是不可能的,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任一维度或任一方面的切分度规都是有限还原,作为一种意义时间始终具有某种相对性质。文化诸方面诸层面及其运动过程中参与的因素如此之多,因果关系如此复杂,不少的东西甚至错综复杂到难以理出完全清晰的头绪。文化研究的共同经验表明,尽管在文化的一些维向和方面时间度规是可行的,但同时也须承认,没有任何事件或系统在阐释层面是可以完全肯定或完全秩序化的(例如人们对既往社会“革命风暴”的回溯)。由于文化内部各组成部分运动的不平衡性、随机性、偶然性、历史性、循环性始终存在,必定有某些事件和过程或它们的某些方面是隐逸的、不确定的,不能完全弄清的,不能截然划分的。这必然造成在度规上的种种不确定性与多元性。例如,有人使用螺旋运动的时间概念展示循环运动的观念,以及开放的或上升的易接受的周期性;另一些人则力图把线性时间同周期空间的形象相融合,以使线性形象获得它本来缺少的厚度。

其次,历史态型的文化在时间轴(或时间螺旋)的位置及其具体时间内涵,在主体的文化心理层面来说,通常是以历史心理表象的形式存在于成熟的个体意识中的。每一个体都可以不断对历史态型的文化进行时间度规。但心理表象在根本上总是模糊的、混沌的、发散的、迁延的,富含个体差异性,常常飘浮易逝难形稳定,所以它与本体文化时间的对应性一般来说都很低。历史表象对成熟的个体意识来说是其人生观与世界观的、价值的、伦理的、理想追求的恒常的参照体系,在人的世界中具有永恒的意义。它们固然凝固了历史时间,但却失去了度规的必要与意义(例如人们徒然地讨论岳飞、文天祥是否爱“国”英雄)。故柏格森椐此提出:极为丰富的“经过”,亦即从一休止点到另一休止点的运动的直接经验,造成了时间的不可分。苏珊·郎格也指出:“生命始终是各种张力(按指肉体的、情感的或理智的张力)同时发生的密集结构,由于每一个张力都是一个时间尺度,故此量度本身将各不相同,这就势必使我们的时间经验分裂成各种不可比因素。”④ 退一步讲,即使个体进行度规,也必受到主体诸多因素的制约影响。如不同的度规观念和标准,不同的目的与背景,理解与图象转换能力的差异,主体自身在后时间轴上的不同位置等,导致人们常说的“仁者见仁,知者见智”,使其带有强烈的个体性和主观色彩。

再次,在理性的阐释度规层面,通过通用的符号系统外化的度规结果,当然较之心理表象的度规清晰、系统而精确,但即便如此,也难以达到本体文化时间的度规还原而带有明显的多元性与不确定性。人们总是从足够种类与足够数量的文化事象中,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来度规文化时间过程,然而这种度规虽可认定文化的粗略的时间性,却不可能度规文化的精细的时间性亦即细节性。正如卡西尔所说:“历史学不可能描述过去的全部事实。它研究的仅仅是那些‘值得纪念的’事实,‘值得回忆’的事实”⑤,也就是说,这种度规的结果常常是概率性的、分析性的、选择性的,因而也就是开放的、多元的--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也就是超越“绝对”的度规的。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分期的歧义性就很能说明这一点。某一分期在一些人看来合乎历史本来面目,但在另一些人眼中则大缪不然。所以,在时间的度规上它们往往只具有某种代表或象征意义,并不具有绝对意义。

又再次,从历史态型的文化本身的发展看,其“内时间”亦具有这种显著的度规特性。我们界定一种文化或其若干阶段,总是依据它的成熟期的那一段时间轴(或时间螺旋)上的区间内容作出的。但事实上一种文化绝不仅指它的成熟期,还包括向过去延伸的孕生期、成长期,向未来延伸的衰退期、蜕变期、过渡期,其内时间在时间轴(或时间螺旋)上往往错综复杂地与前后期文化交织缠绕 ,在时间上是混合的。恰如莱布尼兹所说:现在包含着过去,而又充满了未来。这些向过去和未来延伸的文化内容到底时间长度如何,往往难以严格界定。例如传统文化中不少思想观念与习俗内容,在内时间意义上不仅延伸到当代,还将延伸到未来。同时,相对于不同的文化而论,尽管他们所拥有的外部时间是同一的,但在内时间上却常常是不均匀的,有的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发展迟缓停滞,而另一些文化则可能进展迅速,跃迁频仍。这种差异,实际上反映着文化自身发展在内时间上的非同一性和多样性。这种独特的内在时间结构反映着一个基本的事实:对于文化本身发展的内时间,人们是无法完全度规与获得终极答案的。度规是一种选择抽象的结果,其背后意味着许多的省略。文化本身发展的内时间实质上也是超度规的。

三 时间的文化烙印--多维性

如果我们根据物质的不同组织水平将物质的运动方式划分成自然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情感思维运动几种基本方式,则与之相对应的时间就是自然时间、生物时间、社会历史文化时间、心理思维时间。就社会历史文化时间而言,自然时间跟它的关系尤其需要认真研究。在自然时间范围内,一般钟表时间的特性在人们日常意识和经验生活中是普适的、有广泛实用意义的。但这仅是问题的一面。在不同的文化中,由于民族、地域、历史文化传统、习俗风尚、经济活动水准与活动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审美方式的差异及其影响,自然时间总是表现为人们不同的时间文化表象和时间观念。时间的特性与文化的特性相联系相统一,时间系统实质上成为受文化价值导引的系统,时间的“宇宙尺度”、“自然尺度 ”在这一意义上转化为“人的尺度”、“文化的尺度”。由于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使时间不可避免地被打上深刻的文化烙印。这种文化烙印,即时间在文化中的多维性,主要体现为不同的时间思维、时间价值、时间组织、时间制度、时间工具等一系列时间文化现象。具体而论,即不同的时间价值观(价值目标、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价值规范、价值理论、价值信仰和价值传统等)与不同的时间思维构成的文化的时间价值体系,通过文化诸方面综合表现为一系列的时间组织形式、时间制度、时间习俗、时间语言、时间工具等,成为主体思维与行为的时间法则与规范。这种多维性主要可从如下四方面来理解。

时间在不同文化中的性格差异

由于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发展水准等诸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文化圈中,时间的文化性格呈现出多元差异性。例如在西方,时间价值观首先是一种行动观点,其目的就是要确定地指出一种分析的道路,而这种分析的纲领性目的往往要通过活动及其结果来展开。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以至爱因斯坦,西方时间文化的主要传统是以分析--行动为特征的。在理性主义和科学思想的各种发展道路上" ,作为世界创造者的人是作为时间主人和运用者的人。故这样的时间文化的核心是人们如何运用时间,而不是如何被时间所运用,是如何用时间来实现某种目的,而不是通过时间性来考虑各种行为与成就的重要意义。理性主义及实证论的时间观念逐渐造成了西方文化中历史地形成的文化心理与理性原则交织的时间氛围。而东方的历史文化结构则造成了与西方迥异的时间文化上的独特取向。在东方各民族中,时间是历史的主人,是产生亚非三大宗教以及各种哲学的与神秘的传统的根本条件。一般地讲,东方文化有一种时间崇拜,因而在整体上难以是分析的与目的性的。时间象一个永恒的神。“拥有时间”成为真正的神的根本条件。人是受时间规定和支配的。他的存在以及他对自己在世界中存在的理解,都是以一种综合的、有时是迂回的方式贯穿于时间之中的。这种富有历史传统色彩的文化时间观差异,可以推及东西方文化的许多方面和层面。

同时,由于历史传统、文化发展程度与发展模式不同,不同的文化在若干领域与层面上,其时间认知与时间态度亦互有差异,各具个性特色,并围绕文化在时间的选择与组织、导向与风格、规范与准则、氛围与节秦、行为与心态等方面构造性地展开。例如,不同文化对一般意义的符号时间即钟表时间的切分便差异颇大。这很容易从诸如传统节庆、生活节律、活动时间模式等领域直接地观察到,而且其中某些内容甚至成为根深蒂固的文化约定:春节与圣诞节迥然不同的时间意义;中国人笃信二十四节气,西方人却未曾加以理会;国庆日对国家意义的文化而言更是十分独特的。人们的经济与文化活动在性质、方式、面貌上的差距所造就的时间节奏和模态,亦常大相径庭。在高度现代化的社会文化圈中形成的时间文化现象,比之发展滞后的文化圈中的相关内容来说,其“时间跨越”性往往使人恍如隔世。因而当一个人脱离自己熟悉的文化环境,突然被抛到一个陌生的异质文化中时,便要发生所谓的“文化震荡”了,而文化的震荡将不可避免地带来时间的震荡。总之对每个人和每个社会来说,除了服从时间在终极意义上的最高霸权和决定作用之外,还不得不服从时间赋予他们的文化差异。

各具特色的时间观念与时间现象

由于文化的整合作用,文化的时间价值观与时间现象具有一种深刻的同质性和统一性。但文化内部的各组成部分与层面在认识对象和目的、活动性质和方式,以及主体心理上的差异,必然在时间规范、时间切分、时间调节、时间制度上反映出各自的特色来。在自然科学领域,时间探索及度规追求的是客观时间的科学性、精确性、系统性和规律性。在哲学领域,虽然想象力通过空间表象来间接界定时间,但关于时间的形而上的思维归根到底是一个盲概念,它或者是神的形式、事物的形式,或者是自我意识的内直观与内形式。在经济领域,时间的实效性和经济价值是人们关心的主要问题。在社会政治领域,时间则与社会历史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性、阶段性、周期性和规律性相联系。在艺术审美领域,艺术作品的时间形式赋予复杂多样的社会人生以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意义。在宗教领域,时间被人们变态地、扭曲地、虚幻地思考着、把握着。时间制度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对此人们几乎难以获得一个以准确的统计结果为基础的结论。例如在日常公众生活、经济生活或文化娱乐生活中,为了使参与主体的活动规范化、秩序化、协调化,时间在特定的活动领域被有目的地切分组织成为形形色色的时间制度或制度化的时间习俗,这可以说是时间在文化内部的多维性的典型的说明。此外,纷繁多样的亚文化群与个体,也总是通过其富有个性的活动及其所处的特定的文化环境条件,形成自身具有多方面含义的时间观念、时间行为习惯的。我们生活在现在,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生活在比较近的未来。由于不同的时间期待和时间态度,这“比较近的未来”在不同的亚文化群体中是含义很悬殊的。这种与制度化的时间节律模式有别的时间文化现象,无疑较制度性时间更为复杂而且也更隐秘得多,难于把握得多。

多维时间

多维时间是时间映射到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水准和不同结构、层面上所表现出来的时间现象和时间特性。时间的维不是先验地给定的,只能依据人类经验获知。“时空连续统”(四维时空)是一种认识的类,非连续即“连续-间断”是另一种认识的类。此外还有若干的类。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疏密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历史文化时间模式,都是在多维时间框架中的文化存在。当我们对它们进行时间维度的序列分析时,就会看到其时间价值与时间现象是多变的,动态发展的。技术进步的电子信息社会与仍处新石器时代的森林部落,虽并存于世,但显然他们具有不同的时间“维”。自然经济的农耕文化,奉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间制度与时间节奏;二十世纪之前,“社会变化”如此之慢,以致人们在整个一生中都感觉不到这种变化。仅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的中国,城乡二元时间文化的对照,也残酷地近乎于一种文化发展的近--现代对照。然而,现在却不是这样了。变化速度呈指数增长,甚至我们的想象力都跟不上。封建时代最快捷的交通工具轻便马车不过每小时数十公里,而今天的飞船已经以每小时3万多公里的速度在太空中飞行,计算机技术前所未有的发展,使人们方便地观察到跨越时空的事物,虚拟的事物。科技的巨大进步导致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以十多年翻一番的速度奔涌着,而这种周期还在进一步缩短。文化变迁,即意味着时间文化的变迁。这实质上是文化发展的时代性与时代差在时间文化上的折光与反映。

变化的速率是一种“维”,变化周期则是另一种“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史家看来,循环是一个定则,是时间工具,屡试不爽。在传教士(西方宗教)、传法者(东方宗教)看来生死善恶轮回也颠扑不破,因为人类文化史和数不尽的社会事象可以任其取证。而哲学家、粒子物理学家和天体学者则似乎更以哲思和科学严密地论证着智慧生物文明史的轮回、思维的轮回、星球生灭的轮回和粒子运动的轮回。在以上这些文化的“领域”内,匀速线性前进的时间“维”和无边无限的时间“维”是最难以保持自己自信心的了。

由于文化发展的载体日益多元化与新模态化过程的推进,势必出现文化在时间操作领域的维向更为复杂多样并不断形成新尺度的走势。当大量闻所未闻的新鲜事物狂潮般地侵入我们的生活时,我们将无可奈何地陷入越来越多的旧有经验不能适应的困境,它既无情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深深地触动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改变着我们的时间观念和时间视野。就心理时间而言,多维时间历来是一个显在的事实,而在巨变的时代它就更加显著。相对于发展滞慢的旧时代来说,这是一种巨大的落差,也是一种重组和创构。一方面是时间维度急速膨胀和扩散,多元、多维化结构不断更新和跃迁 ;另一方面,历史的维度结构的塌缩与解构,价值维度的急速失效,继而转化为在历史观察中的维度参照系。这种文化发展的时代性和时代差在时间文化上的折光与反映,提示我们越是现代化的社会,文化的规模范围越辽阔,发展变化速率越快,结构越复杂,时间的维度也越复杂多样。正如托夫勒所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已经释放出一种全新的社会力量--一种变化的潮流,它来势如此迅猛,直接影响到我们整个的时间概念,从根本上更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步伐,甚至触动了我们‘感知’周围世界的方式。我们再也不象过去的人那样来‘感知’生活,这就是同过去的根本不同,也是区别真正的当代人和别的时代的人们的不同之点。”⑥

未来时间

时间" 具有强烈的未来延展特性。人们总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制造”着各种可能未来的设想。如果人不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不断作出这类设想,人的生命形式的能量便大打折扣。主体在生存过程中除了适应过去的文化变量之外,必将倾力在头脑中构筑种种关于未来的事象,正所谓“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凡事预则立”。未来时间的价值就在于为主体提供预设座标与参照并成为他的警策与导向,当它们深切地映射到我们的当下时间时,便转化为一系列程序性的选择。然而预设的座标似曾相识,因为它不过是当下文化的延伸。未来关照似乎更多涉及那些正迅速向我们涌来的深具未来意义的万千事象。人们思索,迫近明天的等待将是什么?下一代或若干代之后的人类将面临什么形势?显然,从本质上说,未来时间的文化特性是主体对作为类存在的人的深沉的命运关切和极限性的哲学思索。这是一种特殊的维度。

对未来时间的把握主要围绕三大基本测量尺度展开:多少、多远、多快。这几种未来预示,取决于文化发展的程度与变化的速率。当然这里有个体差异(族群的、个人的),时间视野与未来意识的丰富性与深遽性总是有差异的。有的人可能比他人投入更多的资源去扩展自己的未来思考,而习惯于思考“长远的未来”。有人则仅触及“不远的将来”。传统的乌托邦就是一种未来时间的文化描绘。由于它实质上沉溺于对过去的缅怀,期盼回到更为简单化与稳定人际关系的社会,作为一种空想并未真切描绘出令人信服的复杂的未来社会,而只是前工业化社会的文化期盼的一种折光;但另一方面它又不容置疑地向人们展示那个时代的想象力、未来时间意识和未来文化图景。这正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框架中,运用未来时间尺度作出的一种文化解释。理想国的乌托邦构思无疑是一极限式的未来时间意识;邪教所描绘的世界末日,则从另一个极端表达了这种未来极限意识。轮回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未来时间态度--不要轻易指责轮回,如果文化没有某种“循环”的色彩,时间神秘莫测的魅力便会大为逊色。

如果说“过去的人和现代的人过着一种相对而言的‘低瞬态’生活--他们各种关系总要延续一个较长时间”,那么“未来的人却在‘高瞬态’的条件下生活--在此条件下,各种关系的延续极限被缩短了”。⑦ 面向未来的文化变迁越来越快,现实文化的内容从我们身畔匆匆流过,未来的种种可能性正急速地演化为当下的现实,跨入“瞬态”时代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梦幻、预言和构想--未来形象、未来设计、未来道路、未来规划、未来战略来导引文化的时代步履,它迫使人们越来越求助于未来,进一步拓展时间视野,以便跟上流速加快的“文化之流”。人们不仅力图从未来时间的角度探求诸如物质资源与人类生存的极限关系以及未来社会的生存模式,还把眼光投向太空领域进行超越地球的探索,这种观念不仅体现在个体思维的意义上,而且衍化成为弥漫于整个社会的未来时间意识。相比旧时代的文化,这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多少”、“多远”、“多快”在这里被赋予强烈而鲜明的现代色彩。

我们清醒地看到,未来是极其复杂的。我们面临的不仅有能实现的“未来”,可能实现的“未来”,更有许多难以实现的“未来”。围绕“未来”的种种选择还将产生纷繁复杂的冲突。因此任何把未来简单化的企图都是愚蠢的,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在绝对意义上“知道”未来。在高速变化之中人们关于未来文化的构想更难以精确,即便那些对未来进行的专门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也可能仅是符合率极小的臆测。 缘于此,人们只能使自己的种种假设尽可能地多一些可能性,尽力使某些可能的未来转换为能够实现的未来。实在说来,要做到这一点也颇为不易,因为力图预构未来就不免扭曲未来。但如果人们真能开眼看未来,情况不是更加复杂得多吗?而这种复杂恰恰就是一种时间多维性的绝好注脚。相对于历史和现实意义的多维而言,未来的时间多维显然更为复杂多样,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和衍射性。

四 时间与主体文化的契合--感应性

在生活中每个人作出的种种抉择和活动,无不与时间相联系,无不涉及时间价值、时间选择、时间理解、时间期待和时间感受等诸多内容。它们无孔不入地渗透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与心灵世界,成为主体特有的人格组成部分,成为他基本的富于个性色彩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活动方式、人生方式的一部分。由于时间作为主体的“内经验”形式,总是表现为有独特时间表象与时间感受的一种心理模式,因此,当时间与处于特定文化环境中的文化主体相联系时,就必然造成时间的另一重要的文化特性--感应性。

感应时间

人虽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于自然时间形式之内,但那不是作为主体而是作为一个自然物存在的。自然时间是没有主体、没有价值存在的时间,因而是人的外在时间,是人生存的一个外在条件。感应时间则是有主体、有价值的时间形式,是人的内在时间。哲学家们早已发现,人除了是一个生活于自然时空中的物以外,更是一个自由的、理想的、历史的存在,是一个意义主体,人的世界是一个超越于自然的文化世界、价值世界。因此人的存在形式就不仅只自然时间,还包括一种更为本质的内在于人的时间形式。

所谓感应,指主体对客体的反应与反映。主体头脑中的时间印象和观念等知觉内容是主体过去的渐成系统,是主体自我意识得以存在的根本前提,是一种待扬弃的时间累积。时间感应实际上就是感应主体即时的自我意识对时间对象内容的刺激作出的反应与反映。然而时间这个肓概念怎么会有“对象内容”?我们知道,对主体而言,时间根本上是一个“体相”,是一种熔铸物我、心物二象的变体。故时间是一个关于“世界与我”的问题。因此,对主体而言,时间就有了一种对象内容的变体--节奏,包括人类的心理节奏(有一种意见认为,就时间这个角度讲,性格就是个人从事某种类型活动时的频率)、文化节奏与生物圈节奏,因之所谓感应,首先是对节奏的感应。因之通常要考虑环境对象节奏刺激与主体的知觉与评价。时间感应活动的结果,自然就只能是一种“感应时间”,自然就具备了特殊的文化意义。

感应时间的多样性

感应时间的个性与群性

感应时间的多样性,首先,也最丰富多彩地体现为个体的差异,于是就有了“个人时间”的实际存在与重要意义。这一概念有别于“个人时间意识”或“个人时间概念”的概念。个人时间是个人稳定的时间机制,是个人的“生理--心理--文化节奏”的恒定表现,是对象化为个人的性格表现的时间结构。从时间的角度讲,性格是个人从事各类型活动的频率。这种频率的重要作用是调节个人所受到的时间对象内容的刺激;当个人时间受到粗暴对待或强有力的外力作用时,个人会感到强大的心理压力,那就是因为个人时间的调节作用受阻了。个人时间也不同于个人的时间感应心理值。后者是一个极富弹性的变量,例如每个人对“过去”的感应心理值,便或长或短,或快或慢,或压缩空白,或延伸变幻,一定是常常被重构着的。但个人时间却是“人”这个物质结构层次(有自我意识的最高级的生物)的每个个体独特的能为他人感知亦能自感的存在形式。从单纯生理的意义讲,个人时间是用机体自身的时钟(生物钟)测量的--这种时钟是亚细胞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生理系统中所发生的有节律的过程。我们是以个人时间与外部时间相对应并感应外部时间的。

与此同时,个体的感应也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种群类的共趋性,因此,时间感应又会呈现出一种群体的多元化的格局。例如在同一文化范围内,不同群体如阶层的、年龄的、性别的、职业的、地域的等等,因其文化的局部差异如世界观、语言语汇、礼仪、物质生活标准、生活方式等,而影响着他们的时间感应的方式与特性,并历史地、综合地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具有群体意义的感应模式。这在工作节律、时间态度(尤其是对过去与未来的态度)、时间感受等问题上尤其显著。

五 结语

人类文化在时间的长河中行进,这使时间不可免地被赋予极多的文化特性。所谓凝固时间、多维时间、感应时间,亦即是社会历史文化和心理--思维的深层的时间;亦即是各具特色的文化模式、文化发展阶段、种种文化事象与复杂多样的文化主体在历史上与现实中的存在样态的问题;亦即是时间文化主体的时间模式变迁与文化变迁的关系问题;从根本上说,是时间的多变度、多样态、多体相、多态势,亦即文化意义的时间的重要揭示。总而言之,是人类较之自然时间更为本质的、内在的时间形式。诚如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史蒂芬·霍金在他那本著名的大作《时间简史》第九章中所说:时间“是一个更主观的概念”。对此我们深有同感。

忽视文化的时间特性不能不说是时间研究与文化研究的缺陷和遗憾。因为文化时间研究既是文化研究上升到形而上的文化哲学层面研究的重要途径和领域,又是实证的文化研究所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分析原则、分析指标和组成部分。尤其在文化的比较研究中,时间文化的观察分析与测定对认识把握不同的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可以为我们阐释一种文化提供有说明力的证据。

文化的时间特性是一个复杂而艰深的研究课题。本文只是对它最基本、最一般意义和内涵的一种初步探索。作为一个复杂的课题系统,它包含着一系列亟待人们去探索去研究的内容。例如时间的文化审美特性便是其中尤其值得人们重视的领域。任何人的审美活动都内含着时间审美的内容,都是与一定的审美时间指标相联系相契合的⑧。人类文化的审美历史,从某种意义讲,可以说是一部时间形式变迁发展的历史。任何作品都包含看一个内在的时间形式。区别于作品中的自然时间,它主要体现为作品的时间节律、时间速度、时间转换、时间演进过程等。在审美鉴赏活动中,这种时间形式通过时间价值、时间尺度(尤其是节奏)等的参与评判引向时间审美效应。如果离开时间,单纯从空间上来研究审美,就极可能是一种空洞的、脱离实际的研究。离开了时间,实质上是无所谓审美的。据此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审美时间”的重要范畴。审美时间的丰富内容主要反映在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审美观照过程、审美先结构、审美接受的文化历史传统和审美素质以及审美需求等方面,并通过审美主体的时间价值、时间尺度、时间形式和时间效应得到具体实现。而审美在本质上讲,总是一种文化的具体实现。因此,审美时间的研究自然地成为文化的时间特性的研究的重要课题。

【注释】

②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第8章。

④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131页。

⑤同③,第248页。

⑥托夫勒:《未来的震荡》,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3页。

⑦同上,第48页。

⑧关于“时间审美”,有说服力的例证俯拾皆是。老态龙钟、百无聊赖或生活懒散的人们,可以津津有味地欣赏节奏拖沓冗长的肥皂剧,其他人则不能忍受;见多识广、争强好胜的年轻人,对那些动作大片,不要说迅速演进的情节了,仅仅其快速切换的画面,都能使他们体验到审美的快感和冲动。当然,作为一个负责的研究,时间审美还需借助实验心理学的帮助。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中西之间:轴心时代文化转型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3-12-17
" ——以《周易》为透视文本 提 要:中国文化形态在轴心期发生了第一次大转型:由神学文化形态转变为世俗文化形态。这次转型确立了作为人文主义精华的心学传统,这是今天现代化的宝贵精神资源;但同时也逐渐失落了作为“第一实体”......
浅谈傣族民间舞蹈的民族文化特征
发布时间:2023-05-14
一、 引言 舞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是一种文化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有效地反映了民族文化的典型状态和样式。民间舞蹈是一切舞蹈之母,民间舞蹈源于民族文化。傣族民间舞蹈的动作特色、表演技巧、肢体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色,是其......
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3-04-05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呼吸系统疑难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被称为“慢性肺癌”。目前,其治疗仍处于困境,除肺移植以外,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为主的治疗在临床应用中作用不理想、且副作用大。大量临床......
以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多样性为名
发布时间:2023-05-04
近年来,“全球化”是一个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词汇。它是一个关乎空间的概念,在时间的维度上,它被称作“现代化”。从现代化到全球化的变化可以看作是现代性概念中的“空间转向”,这种转向使空间压倒了时间,但是由于空间本身是作为一个历史的断裂点而存在,当我们把视角集中于这个断裂点时,同时也需要引入时间的维度,所以,可以把“全球化”看做一个立体的存在,它在时间上的对应物是“传统”,在空间上对应的则是“地方”,由此.........
试谈大众文化视角下民族民间舞蹈的审美文化特征
发布时间:2023-06-29
中国的大众文化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伴随改革开放,植根于市场经济的土壤,它与官方的主流文化、学界的精英文化三足鼎立,共同构成社会文化形态格局。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范畴,指兴起于当代都市、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尤其依赖电子媒介复制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下的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改变了当代社会审美风尚的基本格局。一方面有利于大众接受,另一方面对传统艺术带来冲击和影响。民族艺.........
新旧所得税会计暂时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比较
发布时间:2023-04-06
新旧所得税会计暂时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比较 新旧所得税会计暂时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比较 新旧所得税会计暂时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比较 税法与企业会计准则是两个独立的专业领域,虽然存在密切联系,但由于各自的目标、服务......
从禅宗空的时间性来解读《鹿柴》
发布时间:2023-01-15
[摘要]禅宗讲求无相、无住、无念,念念不住,即于念而不念,心中“无念”,故消解了一切情与欲的驻留,亦无所谓主观、主体的执拗。禅宗空的时间性就是认为时间是空,人应当在念念不住的时间流中保持寂静,在刹那之间顿悟真如,空就是......
电视新闻主播的时代特性
发布时间:2023-04-08
摘要:在新闻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电视做为传播媒介的重要手段,在显示自己传播实力的同时,不断提升报道质量,带领受众感知新闻事件的独家性、真实性,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声音,而电视新闻另一大特点即由新闻主播贯穿始终,使整......
试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共时性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 要 本文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不存在时间上的先後次序,它们是共时态存在的文化的一体的两面。不应该用实体论、整体论的观点来探讨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由此出发,本文对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关系的若干方面进行了分析......
魏晋时期河西饮食文化发展的特征
发布时间:2022-08-01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地区饮食不断丰富,烹饪技术显著提高。加之北方诸民族和西域民族饮食习惯的融入,河西饮食文化呈现出“胡汉”交融的特征。 [关键词]魏晋时期;河西地区;饮食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农业、畜牧业的持......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悖论:多样性还是单一性
发布时间:2023-02-19
" 杰姆逊(Fredric Jameson)的主要论点之一是,后现代说到底是“经济变成了文化,文化变成了经济”。1 在我看来,这是杰姆逊的后现代话语的认识论和政治核心。杰姆逊的后现代话语在他的主要著作《后现代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浅谈唐代前期学术文化的时代特征
发布时间:2023-02-10
倒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形态的存在,都是处于特定的社会时空之中,它既在时间的纵向纬度下孕育并延伸出某种具有历史文化渊源的内在的文化精神,同时也在空间的横向纬度下汲取和整合着现实文化组成的各种成分,从而创造性地发展或确立......
麦克尤恩《时间中的孩子》的叙事时间
发布时间:2023-01-26
摘要:英国当代作家麦克尤恩的小说《时间中的孩子》是他的转型之作,该作品在糅合时间模式、叙述方式和性别身份等方面做了成功尝试。本文运用柏格森的时间观念,分析文中人物跳跃式的时间观念了解麦克尤恩对时间的态度。 关键词:《......
《爱你的时间》
发布时间:2015-09-08
导 演:赵秀沅、高在贤 编 剧:郑道允、李荷娜 主 演:河智苑,李阵郁,尹均相,秋秀贤 集 数:16 每集长度:约60分钟 类 型:浪漫、爱情、喜剧 故事:《爱你的时间》是韩国SBS播出的周末特别企划剧,改编自2011年台湾偶像......
时间的迷宫
发布时间:2022-07-25
摘 要: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是元小说的代表作品。所谓元小说是探讨小说形式本身。它既是小说文本,也是对小说这一文体的戏谑和颠覆。他对小说本身的消解,不断地在虚构和批评之间游离,将读者的批评视角和小说融为一体,打破了......
LED的基本特性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30
1.光电特性LED在其电流极限参数范围内流过LED的电流越大,它的发光亮度越高.即LED的亮度与通过LED的电流成正比.但绿光和蓝光及白光在大电流情况下会出现饱和现象,不仅发光效率大幅降低,而且使用寿命也会缩短.2.光学特性LED按颜色分有......
“根性”文化:民族民间舞蹈的底蕴简析
发布时间:2022-12-26
摘 要:各民族民间舞蹈扎根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凝结为民族生产生活、思想信仰的交织综合体,体现出一种“根性”文化。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民族民间舞蹈体现出民族特色,传承了民族精神,是文化内涵的厚重载体。对民族民......
消费文化时代公共艺术与大众之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2-22
公共艺术不受场所限制,具有互动性和交流性。通过与受众的近距离接触,民主性与世俗性成为公共艺术接近大众的直接优势,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相关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开放性,新兴性的艺术,囊括了众......
论汉语别称词的隐性文化特征
发布时间:2022-07-24
" [论文关键词]汉语 别称词 隐性 文化特征 [论文摘要]汉语别称词的隐性文化特征是指汉民族深层次的文化精神及其文化结构中所体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心理模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人伦观念等内容,它们又集中地体现在命名理据、构......
补肺益肾、化瘀通络法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探究
发布时间:2022-09-12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以进行性喘憋气短、干咳为突出表现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在脏器纤维化中,IPF因其进展快、病死率高被称为肺系难治疾病,列为肺移植的首选疾病之一。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在......
时间(组诗)
发布时间:2023-01-12
时 间 一维的和唯一的时间 让我们行走其间 思考它的存在 我这样思考时 它已经凋零 我离凋零有多远? “逝者如斯夫” 正如我正在写着的这首诗 写在纸上 却变成了 另外的难以确认的模样 陌生但仍亲近 那朵花是......
化学链燃烧的氮氧化物释放特性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3
1实验装置和方法固定床实验系统如图2所示。反应器内径为32mm,床高680mm,布风板安装在距底部350mm处;反应器的加热由智能温控仪及电炉控制,温度由2个K型热电偶进行监测,分别位于反应器内和加热装置之间。高纯氩气作为反应前后的载气和吹扫气体;蒸汽流量由TBP-50A型恒流泵精确控制;反应后气体流经过滤、冷凝装置后,使用EmersonNGA2000Rosemount分析仪对气体产物中的NOx气.........
LED的电学特性、光学特性及热学特性-LED技术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11
LED是利用化合物材料制成pn结的光电器件。它具备pn结结型器件的电学特性:I-V特性、C-V特性和光学特性:光谱回应特性、发光光强指向特性、时间特性以及热学特性。 LED电学特性 A. I-V特性 表征LED芯片pn结制备性能主要参数。LED的......
世界时尚时间轴
发布时间:2023-01-16
《最好的时光》20世纪初 东方有个大国正在陨落,不过,巴黎的可可・香奈儿可不管这些,她开了店,开始售卖她的个人风格。当然,后来我们都承认,她确实也在她那个世界里,发起了一场时装革命,很成功。 《好男好女》上世纪40年代 富......
Mr.时间的花园
发布时间:2023-01-02
花景篇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春末夏初时 据不完全统计,时间先生家有八十多种植物,多达几百盆。 爬山虎爬满了大半面的墙,犹如一件绿色的面纱,半遮半掩之间,房子这个美人多了几分神秘。栏上挂着的盆花星星点点犹如耳环,顶楼......
转型时期民族地方文献的特色文化资源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转型时期民族地方文献的特色文化资源研究 转型时期民族地方文献的特色文化资源研究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转型时期民族地方文献的特色文化资源研究 ......
浅析乌鲁木齐机场大雾近36年出现时间的分布特征及不均匀性
发布时间:2016-10-11
1 引言 根据国家民用航空总局颁布的《民用航空行业标准》中相关定义,大雾为近地面层中水汽凝结或凝华而使能见度降低至 1000m 以下的现象。雾通常出现在 400m 以下的低空, 加之天气形势稳定, 局地性明显, 对雾的监测和准确预报一直是......
论《歧路灯》语言的地域性文化特征
发布时间:2023-05-21
论文关键词 :方言土语 俗谚熟语 歇后语 地域文化 论文摘要: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教育类长篇小说,《歧路灯》反映了18世纪中原地域中下层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作者运 用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的方言土语、谚语熟语等对民间风情......
屋顶绿化的特殊性
发布时间:2023-07-27
屋顶绿化不同于地面上的一般绿化,其特殊性可以归结为以下5点: 1) 屋顶绿化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承重能力:在建筑物上种植植物,种植层的重量必须在建筑物的可容许荷载以内,否则的话,建筑物可能出现裂纹并引......
当代文学作品中城乡之间特殊空间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3-03-11
内容摘要:在现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城乡驿站这样一些特殊的空间。丰富多彩的货郎担、慢节奏的绿皮车、寄放乡村人的灵魂客栈,这些连接城乡的驿站也终将因时代的步伐湮没于历史的长河。它们的消失在一定程度上宣告着城市文明到来的......
连缀时间的点
发布时间:2015-08-25
青苔灰砖、树影婆娑,满墙的艺术品伴着转角处的石雕和院子里四时更替的草木枯荣,令这里成为一众艺术圈人士熟悉的好去处。美术文献艺术中心自2003年成立,作为武汉的第一家当代艺术机构,它的成长伴随着湖北当代美术的成长,并已成为湖......
企业间文化相容性对于知识联盟建设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3-01-17
摘要:知识联盟的建设有利于企业间的知识共享,然而知识共享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间的相容性,企业形容性的主要矛盾是企业文化的相容,本文主要基于知识联盟建设来论述企业间文化相容性的重要性。 关键词:知识联盟;企业相容性;企......
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3-10
摘 要:随着国际贸易日益频繁,商务谈判随之增多。非语言因素的重要性已经凸显,如时间观差异,不像语言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达到一定的水平,它已经融入到一个民族独有的文化体系中,体现在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中。如果在商务谈判中没......
论五四女性文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五四女性文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 摘要:五四女性文学被认为是中国新女性诞生的开始,是与传统割裂后受西方个性解放思想影响的女性创作的一部分,但细读文本却可以发现这些女性创作与传统文化无法割断的联系,本文就试图从这些女......
试析间性文化观和趋同管理视域下
发布时间:2023-05-21
"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来华留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对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如何拓展教育管理的内涵等都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工作实际,从间性文化观和趋同管理的......
民间文化视野中的文化批评
发布时间:2014-01-17
“五·四”以来,“民间”遭遇了从未有过的礼遇。1917年1月1日,胡适在《新青年》第2卷第5号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以及1918年4月15日发表在《新青年》第4卷第4号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从语言形式的角度突破旧文学的藩篱,创建新......
示范性特色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31
摘 要:高职专业文化建设是推动专业建设的重要力量。文化育人是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改革,是对当前高职教育过度专业技能化而引发人文素养缺失的纠偏以及教育基本属性的自然回归。文化育人改革的顺利推进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各专......
营造高校校园文化特色下交往空间环境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5-08-12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事业新的思潮、新的体制、新的理念,它们时刻都在影响着高校校园交往空间设计的发展。结合当代学生对于校园空间品质的需求,本文将从校园交往空间的空间特点和人们对交往的需求进行展开,提出对校园建设当中如何体......
时间间隔分析仪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时间间隔分析仪研究 时间间隔分析仪研究 时间间隔分析仪研究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通信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信息的传送也由模拟传输转向数字传输,信息越来越多地作为数字脉冲之间的时间或相位的变化而传送......
自媒体时代下民间音乐文化产业整合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4
自媒体时代下民间音乐文化产业整合研究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奏的音乐形式,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抒发了他们的感情,表达了他们的意志和愿望,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民间音乐文化濒临灭绝的现状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面临此状,各级各类相关部门、群体、个人积极采取相应保护.........
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社会性别与劳动
发布时间:2023-07-23
【内容提要】本文主旨是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妇女参与社会劳动的描述,分析国家动员和行政干预如何影响了女性新的劳动角色的形成。在这一历史阶段,在国家政策的干预下,逐渐形成了以城市女性为一级蓄水池、农民为二级蓄水池的......
突出地域特色推进民间舞蹈文化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7-03-04
摘要:民间舞蹈是一项地域性特征明显的文化,不同的民间舞蹈代表着不同的地域特征,其中的文化精品更是带动本地区、本地域,甚至整个民间舞蹈文化产业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民间舞蹈;文化产业;地域特色;精品发展 社会、经济、文......
收集时间的小恍
发布时间:2019-10-2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江湖已进入高强度、快节奏的轨道。时间之神噎鸣的第2015代传人――小恍我受祖之命,将重出江湖,调配人间的时间。我有一面魔镜,可以收集和支配人间所有的时间,可以看清世间的一切。这天,我意外地发现,在红红火火的忙碌世界中有几处若隐若现的黑色光圈,很是奇怪,于是我用手指一点,便见到在每一个黑色区域中,都有一个空巢老人正孤独地坐在板凳上,浑浊的双眼呆呆地看着远方。我掐指一算,了解到老人.........
存在的超越:审美无限性时间意识的生成
发布时间:2013-12-18
【 作 者】彭公亮【作者简介】彭公亮 湖北教育学院 中文系,湖北 武汉 430060【内容提要】时间意识是个体基于生命有限性而追求生命超越与不朽的一种生命意识的体现,它构成中国哲学和审美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基于对时间有限性的深切体悟......
地方文化艺术特性与思索透析
发布时间:2022-12-10
地方文化艺术特性与思索透析 地方文化艺术特性与思索透析 地方文化艺术特性与思索透析 来源 寿县城地处淮南,北濒淮河,南倚大别山,受独特地理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尧、舜以前的寿春楚人不得不信奉巫术、崇拜图腾,不得不用细......
重返时间的河流
发布时间:2023-01-12
非常感谢邱勇校长的致辞,也非常感谢今天到场的各位老师和同学,在这样一个寒冬的晚上,来到新清华学堂听我的演讲。 我演讲题目是:重返时间的河流。原来还有一个副标题,叫“文学时空观的演变及其意义”。所以我们今天讨论的一个中......
时间是“摇”出来的
发布时间:2023-02-24
周末,我和妈妈在家里整理,清理出一些散落各处的糖果。我和妈妈觉得这样乱糟糟的不够雅观,决定将它们装在一个大的透明玻璃瓶里,这样摆在客厅里不但整齐漂亮,而且方便招待客人。说干就干,妈妈马上找来透明的大玻璃瓶,我找块抹布把瓶子里外都擦干净,然后妈妈扶住瓶子,我把收集起来的糖果放进去。呀,好多的糖果呀!不一会儿,瓶子里装满了花花绿绿的糖果,好看极了!可桌子上还有一些未装下的糖果,它们似乎在责怪我,为什么.........
论室内空间设计中的人性化
发布时间:2015-07-24
【摘要】人类居住环境的改善是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结果,是人们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体现之一。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室内设计的进步始终是人们生活理念的进步体现。而室内环境的人性化设计就是现阶段享受试室内设计最好的体现之一,本......
新媒体时代网络音乐文化传播特征解析
发布时间:2017-07-17
1、新媒体时代网络音乐文化传播特征1.1存储的海量化在多媒体技术下,音乐能够被海量存储,特别是云时代的到来,音乐存储技术已经十分发达,海量存储音乐已经不成问题;与此同时,手机存储量随之增大,其内容与形式呈现海量化趋势。1.2传播的多样化在新媒体中,音乐传播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首先,播源不再单一。在新媒体下,音乐传播的覆盖面更加丰富,除了专业人员,业余爱好者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渠道获得相应的音乐;其次,.........
浅谈透过网络文化特性分析大学网络文化构建
发布时间:2022-10-05
" 论文关键词:大学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 特征 构建 论文摘要:当前,网络文化的构建已经成为大学文化建设中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大学教育者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破题之道。本文在分析网络文化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大学网络文......
共管理本质特征和时代性探究
发布时间:2023-03-27
公共管理的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和20世纪80年代之间的新公共管理运动,通过对传统行政管理的继承和创新,公共管理在实际的生活和管理中逐渐丰富了理论体系的架构,并且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了飞跃式的快速发......
思政教育新特点:人性化与个性化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不断创新。文章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的个性化教育,重视大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大学生的人性化教育三个方面探讨了思政教育的人性化与个性化新特点。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
合理按排时间
发布时间:2022-11-11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一去不再来,我们要好好珍惜时间,改掉拖拖拉拉的坏习惯。......
星球引力场周围的时间和空间
发布时间:2022-11-10
【摘 要】在科学发展史上,只有广义相对论成功计算出了星球引力场周围的时间和空间的值。现在,我利用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的质能联系方程,计算得出星球引力场周围的时间和空间的值。文章最后得出的一些结论,是广义相对论所没有的,......
浅谈电视剪辑中的时间与空间
发布时间:2023-07-01
蒙太奇作为电视艺术的表现形式,其实质是对现实中的真实时间、真实空间进行重构,从而在有限的时空中表现出艺术化的无限时空。高度自由的时空结构是电视艺术的表现基础,时空处理也是电视剪辑的基本问题。掌握剪辑的时空结构观念及表现技巧,对于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电视画面编辑中的画面逻辑性至关重要。【关键词】电视剪辑;时间;空间一、电视剪辑中的时间(一)电视中时间形式的类型1.播出时间:电视节目的播映的总体时间.........
舞台灯光设计的时代性及特征刍议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 要】在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舞台灯光设计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它逐渐被融入了许多科技因素,变得更加完善,如今已经发展为一种被人熟知的时尚灯光艺术,而且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本文从自然形体再现、光色情感表现以及光色造型......
试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职业性”特征
发布时间:2022-11-01
" 论文关键词: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融合 职业性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企业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校园文化的熏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只有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吸收到校园中来,融企业文化于校......
浅析奢侈品牌的历史感与文化性特质
发布时间:2023-01-20
摘 要:奢侈品牌是奢侈品的标志与象征。奢侈品牌有区别于普通品牌的许多特质,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它的历史感和文化性特质。本文阐述了纵横贯穿于奢侈品牌产生与发展过程中、构成奢侈品牌核心价值的历史感与文化性两大要素的涵义和作用,......
糖尿病状态血糖、胰岛素的时间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23
【摘要】 目前,针对糖尿病治疗的主流思想仍是运动、饮食、药物三驾马车齐头并进,通过控制血糖水平缓解代谢压力。然而,随着时间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又拓展出新的方向。运用时间生物学原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择时......
存在的超越:审美无限性时间意识的生成(1)
发布时间:2023-03-01
【 内容 提要】时间意识是个体基于生命有限性而追求生命超越与不朽的一种生命意识的体现,它构成 中国 哲学 和审美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基于对时间有限性的深切体悟,人类生发出忧患意识和超越性意识,由此形成无限性时间意识,追求因时......
论e 时代下个性图形的发展及特点
发布时间:2016-12-13
数字信息技术把人们带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际传播超越时间和空间。从以前单一的视觉传达设计的数字化信息时代,形态从静态开始逐渐形成动态变化,数字化信息设计在科学和技术的支持下,体现了互动的、短暂的、传统艺术的......
探析认知语言学对英汉时间的隐喻及其文化的理解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英汉 时间 认知 隐喻 论文摘 要:作为抽象的时间,认知学和学家们研究表明隐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最有效手法。隐喻的使用说明了其在人类语言中的普遍性和各认知的共性;同时,隐喻概念也很受到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
文学翻译独特性
发布时间:2013-12-17
文学翻译独特性 文学翻译独特性 文学翻译独特性 精品源 自作 文 园地 《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的一部着名长篇小说,这部经典名着受到诸多外国学者的推崇,被译作多种语言发行。其中,霍克斯与闵福德的英译本TheStoryoftheS......
时间管理out了
发布时间:2023-02-18
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是精力管理,时间管理已经out了,因为每一个时段的工作效率都是有所不同的。 不要没开工就泄气。如果一大清早就看到一张满满当当的日程表,你会不会有想死的冲动?如果会,你的精力在开工前就已经跑掉一大半了。......
中国时间(组诗)
发布时间:2023-02-22
裴志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彩桥》《祖国,你是前行的汽车》等若干。 预言 太阳说 挡住我视线的只是时间 黑夜过去 人们就能看到我的灿烂 雪花说 寒冬过后 我就会融化 我的身躯将向大海奉献 暴雨说 ......
没有时间老去
发布时间:2022-11-15
余华在微博上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我遇到一位87岁退休教授,看上去不到70岁,思维敏捷。我赞扬他,他说当年在美国爱默里大学工作时,认识一位70岁水暖工,看上去只有40岁。他问水暖工是如何保持年轻的,水暖工回答:“我太忙了,没有时......
“买时间”买来的血案
发布时间:2023-03-21
恋爱时,大多数人都嫌时间过得太快,恨不能天天厮守。但有的人忙于工作,疲于奋斗,连陪伴恋人都要花钱买别人的时间……爱是无法替代的,爱也是要用时间来体验的,可惜这个道理,他领悟得太晚。 小情侣发生矛盾,“买时间”网店解决......
时间副词“比”的义阈
发布时间:2023-04-27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吐鲁番出土文书对时间副词“比”在时段中的位置进行了排列。关键词:吐鲁番;出土文书;“比”;义阈中图分类号:G256.1;H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06(2015)01-0102-02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locationoftimeadverb“bi”intemporalexpressionswiththeaidofthe.........
论柏格森的时间观
发布时间:2023-05-08
【关键词】柏格森;时间;绵延;直觉;自由 19世纪末,生命哲学悄然兴起,哲学家们开始探讨“change”与“becoming”(即变化和生成)的问题。它们所涉及的对象是活生生的生命及其创造性的过程,这就不可避免地使时间问题成为现代西......
被时间打败的故乡
发布时间:2015-08-25
从未想过自己会在故乡无路可走,但眼前的事实是:通往老房子的三条路,有两条已完全被草木封锁,仅剩的暂且可绕行的路,竟也荒草丛生。实际上,五年前情况就已经是这样了。随即无可奈何地意识到,我的故乡彻底被时间打败了。 时间......
藏在花朵里的时间
发布时间:2022-09-11
半枝莲上午十点,半枝莲挥了挥紫色的小手,好像在说:“我来了,快和我玩吧!”(王博涵)上午十点,半枝莲挂着紫色的小珍珠,可爱极了!(徐―栋)上午十点,紫色的半枝莲摇摆着美丽的舞裙。(胡曦元)上午十点,半忮莲搭起了一架架小梯子,紫色的花朵好像一个个小娃娃,顺着“梯子”往上爬。(张铃育)仙人球花上午十一点,仙人球花打着哈欠,一副没睡醒的样子,缓缓地展开了自己雪白的花瓣。(潘悦)仙人球花在上午十一点穿上了.........
给孩子独处的时间
发布时间:2022-10-09
是在陪伴还是在打扰表姐家有两个孩子,哥哥7岁,妹妹刚满两岁。已经7岁的哥哥时常跟大人撒娇:陪我玩嘛!怎么都没人陪我玩啊!但妹妹却能自己看书、摆弄玩具,自得其乐。照理说应该是越小越黏人啊,这兄妹俩怎么倒过来了?原来,哥哥出生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独生子,全家人围着他转,他很少有独处时间。而妹妹出生时,老人们岁数都大了,表姐一力承担看护重任,当她忙于那些必须且紧急的事务时,妹妹便需要自己打发时间。表姐还.........
微文化素质:论素质教育的时代性内容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微文化素质已成为现代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时代性内容。文章对大学生微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及有效措施进行了有益探讨。 [论文关键词]微文化 素质教育 大学生 内容与措施 微文......
宗教文化的特征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宗教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多方面的特征,主要有符号特征、普遍性与民族性特征、积累性和变异性特征等。本文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萨满教文化为例,详细阐释宗教文化的特征。 关键词:宗教文化;特征;萨满教文化......
从文化的时代性看“三个代表”的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22-09-17
从文化的时代性看“三个代表”的重要意义 江泽民总书记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思想,他指出:“‘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
谈判中的时间因素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谈判,时间压力,时间距离,时间折扣效应,时间建构 论文摘要:研究时间因素对谈判的影响有利于提高人们对时间重要性的认识,有效谈判策略的运用和整合结果的实现。时间因素对谈判者认知、行为和谈判结果的影响具体表......
在新能源开发中时间与速度的重要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4-01-07
摘要:据统计, 中国 目前 一年花在进口石油上的花费,已经是1999年时的35倍了。实际上不只是石油,中国的天然气、煤,甚至是为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都面临紧缺。 关键词:新能源;时间与速度; 经济 前言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 发展 ,中国......
建筑文化的特征
发布时间:2023-06-20
建筑文化的第二个特征是它的综合性。从构成角度看,建筑与文化一样,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的物质需要,也要体现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哲学、宗教、艺术、美学观念等精神方面的要求,另外还......
让你的时间更值钱
发布时间:2022-09-28
大咖出镜:孙莉 模特出身,曾就职于上海概念引力模特经纪有限公司,任模特经纪人、秀导及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师王新元助理;现为北京芊芊港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策划总监。 编者按:说起时间管理,你一定觉得这个词过于商务,与你的生活相......
错误认同、文化霸权和普遍性匮乏:文化特殊主义的僵局
发布时间:2014-01-17
在关于文化平等的讨论中,历来存在着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两种论证方式,它们各自也都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今天的学术已经充分肯定这一点,“和而不同”成为跨文化交流与研究的一面旗帜。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相当多学者都喜欢把“和而不......
黑果枸杞光合特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2-13
摘要:利用美国Li-6400光合仪对影响其光合作用的生理因子和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黑果枸杞的Pn的日变化在夏季表现为“双峰”曲线,在12:00左右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根据日变化参数Pn、Ci和Ls的变化,推断黑果枸杞的光合“午休”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黑果枸杞呈现出阳性植物的特征,适合生长在光照充足的地区。关键词:黑果枸杞;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中图分类号:Q949.777.7文献标.........
谈茶道文化中民族民间音乐的表现及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3-02-07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并且在文化体系中最活跃、最具特色。茶道文化同样是我国文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音乐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茶文化在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地域中得以孕育、形成、发展,必然会打上深深的......
文化,不衰的时尚
发布时间:2022-12-28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种时尚? 青丝三千落如瀑,簪花弄影; 墨发高束轻风拂,发冠礼带; 宽袍广袖曲裾绕,倩影回眸; 笔墨纸砚尽挥洒,才子风流。 我想,你与我,都曾幻想过这样的一种时尚,然而这种时尚存于千百年前的中华,成......
浅议中医时间医学的择时治疗
发布时间:2014-01-22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浅议中医时间医学的择时治疗”,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中医时间医学可追溯到2000年前《内经》时期就奠定了基础,经历代......
《少年时代》:时间都去哪儿了
发布时间:2023-03-24
理查德・林克莱特的新作《少年时代》无疑是2014年最火热的影片之一,无论是在柏林电影节拿下最佳导演银熊奖成功登顶,还是在各大媒体的年度排行榜上频频亮相,《少年时代》在唤起我们对于自身少年时代的怀想和感慨时,林克莱特也通过......
叶叔华:建立北京时间的女天文学家
发布时间:2023-05-22
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天文台台长。她建立、发展了中国的世界时综合系统,并使得该系统精度从1963年起一直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她力主设立的基线干涉站,为“嫦娥一号”探月创造了必要条件。1988年,她当选为国际天文学联......
时间啊,请慢些走
发布时间:2016-06-16
不知不觉间,你会发现行道树上的叶子越来越少,路边的落叶越积越多。是的,冬天已经来临,季节仿佛在悄悄地提醒我们,2015年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此时,忍不住想起朱自清先生《匆匆》里的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
王夫之“现量”说的时空化思维特征
发布时间:2022-09-30
摘要:受中国传统诗学精神中虚空要素的影响,王夫之诗论的重要范畴 “现量”,体现出鲜明的时空化的思维特征。“现量”的思想本源于“道”之体用的沉淀和发挥。“现量”之于构思,标举“心目即会”,通过突破眼前之景、心中之限的约限......
浅谈新经济时代我国特大城市发展与空间组织
发布时间:2023-07-01
论文 关键词:新 经济 中国 特大城市 特大城市的 发展 空间组织 论文提要:新经济的发展将会全面提升我国特大城市的发展,影响城市的空间组织。本文认为,新经济对我国特大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有: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提升;促进新经济时......
文场扬琴音乐形态的时代特征
发布时间:2022-11-09
1前言 探索文场扬琴音乐形态的时代特征,借鉴考古学、人类社会活动学和民族音乐学的论证方法,对广西文场音乐表演程式在不同时期的文化事象及其历史衍变的艺术特征,进行梳理、归纳和论证。是研究广西文场音乐表演程式文化变迁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