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多模态视角下的诗画语篇解读

多模态视角下的诗画语篇解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23:05:38
多模态视角下的诗画语篇解读
时间:2023-08-07 23:05:38     小编:

【摘 要】本文在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框架下,运用Kress & van Leeuwen的意像读释和社会符号学分析方法,以张希林的诗画语篇――《宝钗戏蝶图》为例,赏析和探究多模态语篇中言语符号和视觉符号如何互融起来共建语篇意义,同时也从新的视角使读者欣赏中国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优美意境。

【关键词】语篇分析;多模态;诗画语篇;薛宝钗戏蝶图;中国画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普及和发展,人类已进入方便快捷、瞬息万变的高科技、数字化时代,而丰富多彩的语篇世界也得以发展,多模态语篇分析也顺应而生并发展其来,其主题跨越多学科多领域。

多模态语篇分析始于1995年左右,其理论基础为系统功能语言学。Kress & van Leeuwen①比照Halliday②的三大纯理功能,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从构图视角、色调、图片架构等多角度多方面分析探讨了图像的意义表达方式,成为创立分析视觉图像的语法方法的鼻祖,为读者提供了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对应Halliday②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该理论主要研究多模态语篇中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

在多模态研究分析方面,虽然国外创建理论较早,研究也比较成熟,但从理论分析运用方面,国内发展速度也很快。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多模态语篇的研究也活跃起来。李战子③介绍了Kress & van Leeuwen④创建的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理论,指出这种分析方法对于加深认识语言的社会符号特点、对于多模式话语的产生和理解以及英语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胡壮麟⑤分析了多模态符号学和多媒体符号学的区别,概述了具有媒体和模态双重特性的计算符号学;朱永生⑥提出了识别多模态语篇的两个判断标准。 这些研究成果均有助于读者更好地认识多模态语篇,为读者对多模态的研究铸成了坚实的理论底基。但是,对蕴含着我国悠久文化,具有浓浓的古色古香的中国诗画语篇的研究似乎还并不多见,鉴于此,本文将从多模态理论视角下,探讨多模态语篇中言语符号和视觉符号如何互融起来共建语篇意义,使读者体验中国画中诗文和图画的融合运用,欣赏中国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优美意境。

二、诗画语篇

本文这里的诗画语篇,指的是诗和画共现于一个界面的语篇,它是我国自古有之的。根据语类研究理论,可将其分为题画诗和题诗画两种类型。题画诗,即诗配画,是指因画而题的诗。换言之,是指画家或者鉴赏者根据所画的内容引发思考,随即题在画卷上的字、词、或诗。与之对应,题诗画,即画配诗,是指因诗而作的画。也就是说,画家或是绘画人对诗歌有感而发,依照之而作的画,主要是指诗人以外其他人为诗作的画,并将诗与画展现于同一界面上。

根据符号学思想,符号系统是符号资源系统,这一资源系统被人们用来建构意义,并进行有意义的活动。李美霞⑦分析后认为,言语符号与其它符号之间是一种既独立又相辅相成的关系,为了彻底有效地利用语篇中的所有信息,我们在进行语篇分析时必须从多模态角度入手。本文选取了画家郑希林的金陵十二钗系列图之一,它是由薛宝钗戏蝶画和画旁题的诗文构成的多模态语篇,其中,诗文为言语符号,色彩鲜艳的画面是视觉符号。这里的诗与画作为两种符号资源,遥相呼应,共同作为社会符号来完成表意功能,在此题画诗的多模态语篇中发挥了意义共建的作用。

三、多模态视角下诗画语篇分析

下面将以上述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理论为基础,以《宝钗戏蝶图》为个案,从视觉符号与言语符号两方面,赏析和探究多模态语篇中言语、图像及颜色等各种符号模态如何互融起来共建语篇意义,传递给读者怎样的概念意义及人际意义,从而体现出中国画卷展现出的“画 中有诗,诗中有画”的优美意境。

(一)视觉符号意义分析

图中是一派春光艳丽的景象,欲仙欲醉中,美女与鲜花相辉映。一位浓妆艳抹的女子,体态轻盈,身着华丽,纤细的手握着淡雅的薄扇,捕捉盘旋于色彩丰富代表富贵的牡丹花上的蝴蝶。女子服饰飘逸,看似若有所思,但神情专注于蝴蝶,如全然陶醉于满园春色中一般。下面从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及构图意义三方面解析该图像为语篇整体意义的建构所做的贡献。

1.图像的再现意义

在再现意义上,Kress & Leeuwen①根据图像的特点,区分了叙事的和概念的两大类,在叙事的再现中,区分了行动的和反应的,以及言语和心理这三个过程。在图片中,使图中的元素形成斜线,通常是强烈的对角线,就形成矢量。矢量是叙事图像的标志,而概念图像中则没有矢量。当参与者被矢量连接起来时,他们被再现为对相互做某件事。这又可分为行动过程和反应过程。③

图中的女子是图像的参与者与动作者,处于整个图像最突出的位置,她身材纤细,体态轻盈,迎着温柔的和风,眼神专注,眼光投向右下方的一停一飞的两只蝴蝶身上,这些行动过程又形成一个反应过程,从而表现了静溢庭园中春意盎然的动态美。围绕着女子,身边的景色逐渐展开:女子被一簇花丛所环绕,其轻轻撩起的衣尾露出粉色内里,似乎触碰到了旁边的粉色花簇,这一动作过程又形成一个动态的反应过程;从女子飘起的衣带衣边和微微摆动的发丝中似乎可以感受到当时庭园里温暖的春风吹动了女子周围的花枝,花枝上微微摆动的绿叶与花瓣又指向女子看向的蝴蝶,从而将动态过程传递回到了蝴蝶上,让读者心里形成了一个花蝴蝶翩翩起舞的反应过程。女子头上的精美花饰与衣尾的朵朵绣花,耳垂挂着的黄金坠子与手腕带着的黄金镯子,将图画中的意境提升,女子衣饰随风飘起的动态过程与微微摆动的花簇,翩翩起舞的蝴蝶等动态相呼应,表现了整幅图中动态的叙事概念。所以,整幅图像主要通过行动过程、反应过程及潜在的关系过程和存在过程淋漓尽致地向读者不但再现了庭院春色,而且再现了抽身于美丽花苑之中的薛宝钗彼时彼景的心境,从而使整幅图画达到了动态美、静态美的完美结合。 2.图像的互动意义

李战子③研究发现,图像可以造成观看者和图像中的世界之间特定的关系。它们以此和观看者互动,并提示观看者对所再现的景物应持的态度。在实现这种互动意义时,有三个要素:距离、接触和视点。它们可以共同作用,创造出观看者和再现内容之间的复杂、微妙的关系;同时,和在语言中一样,情态也是互动意义的重要部分,只是实现情态的资源在图像中极为丰富。图中的表征参与者――女子的视线并不与读者接触,而是投向了右下方的两只蝴蝶身上。这个视线交流过程就是接触,这种接触向读者表达了这样的信息:女子自己正饶有兴趣地沉浸在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中。整幅图像是以一种俯瞰全景式的角度呈现的,读者与女子并不处在同一水平的位置。图像制作者采取倾斜角度从女子侧面取景,展现的是社会近距离,这表明读者与参与者是较为亲密的社会人际关系,从而使读者能够融入画面之中,身临其境般地体验满园春色。

3.图像的构图意义

依照Kress & Leeuwen①的观点,多模态式语篇的构图意义具有三种资源,信息值(information valuation),显著度(salience)和取景(framing)。其中信息值通过图像中元素被置于的位置实现。图中的任一元素,是被放置在左边还是右边, 上方还是下方,或者中间还是边缘,决定了它在整体中的角色。从左到右的放置为已知―新信息的结构,即放在左边的信息是“已知”的,放在右边的信息是新的。而上方和下方也有不同的信息值,置于上方的是“理想的”,信息的最显著的部分,置于下方的是“真实的”,细节和更实际的信息。根据Royce⑧分析可知,处于中心位置的是重量的平衡点,视觉成分在此获得权势,帮助中心区以外的元素结合于一起并稳定下来。

《宝钗戏蝶图》整体布局巧妙,总体可以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右内容相互对照。左边的女子代表着图像中的已知信息。顺着花簇飘逸的方向到女子目光投向的方向,整个构图也由“已知”信息伸向“新”信息:竞相开放的牡丹花,淡雅嫩绿的叶子和闻花而舞的蝴蝶将捕蝶的女子环绕,预示着庭院中的春意正在由点及面及圈地扩展开来。女子站在花簇中,垂眼俯看在花丛中起舞的两只蝴蝶,这表明了现实与理想的接触,女子此时此刻正在体验庭中春色,同时也暗示着女子渴望着像蝴蝶一样,可以无忧无虑地追寻美丽与甜蜜。实际上,整幅图呈现一个对角线的布局,图像中左上方色彩最为浓艳,然后慢慢沿着对角线与右下角呼应,在理想信息和新信息的交汇处则留下了一首小诗:“蛱蝶翻翻残梦断,伯劳东去燕西飞”,以言语点题,使整幅画形成一个完成、连贯的统一体,从而使整幅画的动态美和静态美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二)言语符号意义分析

下面根据Halliday②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此薛宝钗戏蝶图中的言语符号意义进行分析。该图出自于画家郑希林的金陵十二钗,为金陵十二钗之冠,《薛宝钗戏蝶图》。这副图画的右上角是画家郑希林自己为此画题的诗:“蛱蝶翻翻残梦断,伯劳东去燕西飞”。以诗配画,其意浓浓。从概念意义来看,这两句诗包含了四个物质过程,即“翻翻”、“断”、“东去”和“飞”,描述的是这样的景象:染着亮丽色彩的蝴蝶翩翩飞舞,曾经得意繁锦的生活只能留于记忆之中,伯劳向东飞离,燕儿却往西远去。从语态来看,整个过程不只一个参与者,因此属于非中动语态。这里的“伯劳东去燕西飞”亦为“劳燕分飞”,意思是伯劳鸟和燕子分别往不同的方向飞,比喻到了分开的时候,有种“走到一起只是偶然,分开才是必然”的意思。

语言的人际功能亦可说是语言的参与功能,是讲话者作为干预者的“意义潜势”。⑤从人际意义看,这两句诗以陈述句的形式给予读者信息,绘声绘色的传达出画中女子的彼时彼景。画家郑希林在仔细研读原著的基础上,运用反向思维,没有强调金陵十二钗的悲苦命运,而是锁定她们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把她们最美丽的姿态凝固在画卷之上。例如图中的宝钗不再丰腴,而是以婀娜纤细的形象展现给观看者。图中的宝钗手拿精致薄扇,置身于满园春色中,两眼专注于那对轻盈多彩的蝴蝶,也没想去嫁祸他人,让人们在欣赏这幅画的时候,心中充满愉悦,真正得到美的享受。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多模态话语角度分析探讨了多模态语篇中视觉符号与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与意义共建。本文只是挑选了诗画多模态语篇个案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诗画语篇《宝钗戏蝶图》,探讨图中的言语符号和非言语符号如何在同一意义场所里相互补充,共同作用表达了统一的多模态交流行为。这篇诗画语篇以诗点睛,运用多模态理念,以有限的画墨,描绘出无穷的余韵,浸入读者心扉。

参考文献:

[2]Halliday M.A.Matthiessen C.M.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J].2004.

[3]李战子.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分析.外语研究出版社2003年版.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S.A特优生》海报的多模态解读
发布时间:2023-01-26
多模态话语分析已被运用到各种语篇,并被扩展到语言以外的符号资源, 如视觉图像、声音、印刷体式、建筑设计、身体动作、电子媒体和电影等多模态交际手段。 本文从图像、颜色等符号的语法关系角度,揭示其互动意义的构建和体现, 展示......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生态视角解读
发布时间:2023-08-05
【摘 要】《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一部长篇小说,自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批评家已从多角度对其进行过分析。本文主要分析小说中场景的描述,作者希望重返自然和谐的生态哲学思想。 【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里约奥运会会徽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29
摘 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多模态话语分析已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基于Kress Leeuwen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以2016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会徽为例,分别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对奥运会会徽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
生态文学批评视角下杜光辉《可可西里狼》解读
发布时间:2023-02-19
摘 要:近年来杜光辉创作了一系列以雪域高原可可西里为背景的小说。在这些作品中,依然是严酷的自然环境,激烈的人性冲突,但杜光辉已经不满足于像以往那样只展示这种冲突和斗争的曲折离奇,沉醉于其中荡漾的快意恩仇,而是在意于突出......
多模态环境下大学英语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策略
发布时间:2016-10-31
摘 要:在大力发展网络教学平台和多媒体设施的现阶段,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多样化已经逐渐成为主流。本文以多模态教学理论为基础,建议通过在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中开设多模态教学体系,从而培养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女性视角下《蚀》的男权构建解读
发布时间:2023-08-07
摘 要: 茅盾是非常擅长塑造女性形象,在对传统性别场域的革新过程中,对新女性进行了合理想象。但作家鲜明的男性立场和男性主观视角,使《蚀》中被冠以时代女性的人物,最终还是成为男性思维甚至是作者自身的消费对象。 关键词:女......
济慈诗歌的生态学解读
发布时间:2023-04-07
摘 要:生态批评这一文学趋势是在恶化的自然环境下产生的。生态批评关注的核心是让人与自然的关系。济慈作为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创作出了很多有关自然、人与自然的诗歌。通过对济慈诗歌的细读,我们能够发现济慈诗歌中包含了一些他本......
浅谈多模态话语理论与英语文学语篇的教学
发布时间:2023-08-06
" 【论文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 英语文学语篇 文体特征 教学 【论文摘要】本文旨在将多模态话语理论应用于英语文学语篇的教学.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多模态话语的研究历史,然后简要分析了英语文学语篇教学的现状,最后通过具体分析《白丽......
从生态语言学视角解析网络语言
发布时间:2023-07-02
从生态语言学视角解析网络语言 引言 语言学家大卫认为20 世纪90 年代在世界范围内有革命性的三大语言趋势: 英语成为全球性语言、语言危机加重、因特网成为第三交际媒介,这三大趋势已改变了全球的语言生态。 一、生态语言学概述 二......
试论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多视角解读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2-08-29
" [论文摘要]以“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10+35”课堂时间模式以及独特的课堂设计为特点的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为我国当代课程改革指出一条奇行的道路。杜郎口中学立足于儿童本性,融合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育人观,使教育与环境......
女性主义视角下对电影《飘》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2-12-27
[摘要]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飘》,主要是以美国内战为背景。影片中的女主人公郝思嘉,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她是颠覆传统女性价值观的代言人,在她身上,集中了众多女性的优秀品质,从多角度表达了她对女权思想的理解。影片中的主......
试析李清照《声声慢》的多模态意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3-01-15
yjbys小编为您提供一篇关于试析李清照《声声慢》的多模态意义解读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论文摘要:李清照的《声声慢》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长河中以其空前绝后的悲怀愁情带给了后人无限的解读空间。虽......
文化视角下对电影《2012》的深层次解读
发布时间:2022-11-24
[关键词]《2012》; 社会文化; 传统观念 伴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电影作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进行娱乐的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对人文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进行传播的重要作用。伴随着经济全球......
工商管理视角下解读茶道与商道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茶道、商道、人道在历史的长期积淀之下融入了人们的理念和行为之中,在茶道的沁心意境和氛围之中,可以使人感受到茶为饮品中之上品的享受,正所谓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在淡黄色的茶汤之中,其中的滋味令人久久地回味,弥久历新。在充分感知深邃悠远的茶道的意境之中,品茗者可以充分而深切地领会茶的独特韵味,并紧紧抓住传统茶文化与商业的契合点和链接点,将茶道、商道、文道充分交融,从企业和工商管理的角度,展.........
凝视视角下解读《乔治的母亲》中的文化符码
发布时间:2023-08-06
摘 要:斯蒂芬・克莱恩的第二部贫民窟小说《乔治的母亲》是一部反映男性气质危机的优秀作品。主人公乔治始终追寻男性气质,源于在家中被中产阶级文化武士的母亲凝视,在街头主动凝视贫民窟文化载体的街党群体,直至自我凝视。克莱恩通......
新解语域视角下的旅游翻译
发布时间:2023-08-05
摘要:文章在语域视角下全新诠释旅游翻译的策略,从韩礼德的语域理论基础上,结合现实旅游文本翻译现状,分析语篇语域的两面性,不仅文本内容要符合情景语境,还应对其进行语义分析;此外,在旅游文本下,语域还具有历史性、动态性......
从跨文化视角解读法语谚语的翻译策略
发布时间:2023-02-09
从跨文化视角解读法语谚语的翻译策略 从跨文化视角解读法语谚语的翻译策略 从跨文化视角解读法语谚语的翻译策略 文 章 来 源 w w w . . n e t 一、法汉谚语中的文化差异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指人类......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的政治语篇浅析
发布时间:2023-08-07
[摘要]本文以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从结构性隐喻、方位性隐喻以及实体性隐喻出发,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对其中的概念隐喻进行了简要的研究和分析,从而阐释了概念隐喻理论在政治语篇中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概......
试论语气隐喻的视角解读间接言语行为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系统功能学和语用学是两种不同的但又可以相互补充的语言理论。语言学家对于和中许多用一种形式间接地表达另一种功能的语言现象,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解释。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下,语言学家认为这种现象属于语法隐......
文化对等视角下商务英语语篇翻译策略
发布时间:2017-05-02
国际贸易全球化发展趋势迅速,作为民族文化传播和商务沟通的重要工具,语言之间的翻译在促进企业向国际市场和新兴领域拓展起到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商务翻译包括口头商务沟通和书面商务往来。在不同国别、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贸易......
浅谈多模态话语视阈下的电影欣赏与大学英语教学
发布时间:2023-08-14
" 论文关键词:多模态话语 电影赏析 外语学习 论文摘要:多模态话语是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在数字化时代,多模态性是现代社会各式各样语篇的一大特色......
从生态翻译理论视角解读葛浩文翻译观
发布时间:2023-08-22
从生态翻译理论视角解读葛浩文翻译观 从生态翻译理论视角解读葛浩文翻译观 从生态翻译理论视角解读葛浩文翻译观 更多 精品 来自 论 文 文尝试用生态翻译理论来解读葛浩文的翻译观。 一、 生态翻译 生态翻译理论......
从艺术学角度解读电影《画皮》
发布时间:2023-08-11
从艺术学角度解读电影《画皮》 从艺术学角度解读电影《画皮》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从艺术学角度解读电影《画皮》 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应该由受众的评价和票房的收......
关于解释学视角下的外语教学
发布时间:2022-10-28
"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叙述了解释学的基本内涵,而后分析了解释学视角下母语和外语教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外语教学所具有的“四个”基本特征。 [论文关键词]解释学 外语教学 理解 文本 一、解释学的基本内涵 解释学是一种研......
论从跨文化视角解读法语谚语的翻译策略
发布时间:2023-08-06
论从跨文化视角解读法语谚语的翻译策略 论从跨文化视角解读法语谚语的翻译策略 论从跨文化视角解读法语谚语的翻译策略 精品 源自地 理 科 一、法汉谚语中的文化差异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指人类社会历......
关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语篇教学
发布时间:2022-07-21
" 论文摘要:继续教育突显在外语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影响了继续教育作用的充分发挥。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侧重句法分析及语言讲解,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系统语篇分析为英语教学提供理论框架,并且能够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对大学英语教学......
语言学视角下海明威短篇小说的语言特点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09
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最优秀的文学家之一,其短篇小说语言具有口语化、生动化、客观化、简约化等特点[1]。许多研究者也对短篇小说的语言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而从语言学角度综合分析其语言特点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从用词风格......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英语阅读障碍
发布时间:2017-02-10
摘 要:阅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心理认知活动。尽管目前英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习者仍然存在英语阅读障碍。本研究从认知心理学中的模式识别、记忆、知识表征三个视角去探讨英语阅读障碍的成因和对策。学习者构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西方文化主题视角下对电影《七磅》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3-04-03
西方文化主题视角下对电影《七磅》的解读 影片《七磅》是由美国著名黑人影视明星威尔·史密斯和导演加布里尔·穆奇诺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成功合作以后的再度牵手,影片上映后观众对于影片的评价是毁誉参半。影片的前半部分是冗长的故......
新传媒语境下公民新闻的多维视角
发布时间:2023-04-23
摘 要:公民新闻有着与传统新闻一脉相承的理论渊源,但因为公民新闻传播环境的不同,新传媒语境下,公民新闻的构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又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形态。本文从社会控制层面、新闻实践层面、信息效果层面等不同的视......
对外汉语教师语言视角下《朗读者》话语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24
经济发展丰富了物质世界,也刺激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大众需求进入后娱乐化阶段,对综艺节目品质、深度、信息量要求不断提高。文化情感类访谈节目《朗读者》节目语言广受好评,尤以主持人端庄不失亲和的风格,浅显却又雅致的语言为人称道。聚焦节目语言,在话语分析理论指导下剖析话语特点,探寻其在对汉语教学领域内于教师语言的参考价值。一、《朗读者》话语分析1.宏观角度根据会话分析理论,优秀的节目应当开端抓住观众兴趣,主.........
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多模态话语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0
【摘 要】当前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多模态话语充分运用了听觉、视觉及触觉等感官,在声音、图像、语言和动作的联合作用下对语篇中的多模态问题进行系统阐述,这样的资源交换行为正是模态意义建构的核心内容。多模态话语普遍存在于大学英语......
态批评视域下对《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3-08-07
一、《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简介 劳伦斯在二十世纪的英国文坛上十分受欢迎,他的一生虽然十分短暂,但是在短暂的人生中创作出了很多杰出的文学作品,不仅涉足小说领域,也有戏剧、散文、游记等文学作品。他的作品中,对于色情有过多的描......
毛泽东诗词翻译生态环境解读
发布时间:2023-08-06
摘要:作为生态翻译学核心概念之一的“翻译生态环境”,是指由原文、源语和译语三者共同作用下所呈现的语言、文化、交际等多维度相交织的“世界”。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度,以及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性”选择度,直接关系到译作的成败。鉴于毛泽东诗词外译在传播中华民族文化方面的重要价值,文章从语言生态环境、文化生态环境和政治生态环境三个维度对毛泽东诗词翻译生态环境进行深入解读。关键词:毛泽东诗词;翻译生态环.........
语言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探究
发布时间:2023-08-06
【摘 要】文章从语用三论之一的语言模因论的视角出发,探讨网络流行语“给力”的生成、复制和传播,通过对网络语言“给力”的探讨,进一步揭示网络流行语的特点,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变体,具有经济性、流行性和新奇性的特点。 ......
试论语篇歧义:言语行为理论视角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语篇歧义 语篇分析 语境 论文摘要: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视角分析了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与语境、语篇的关系,用实例探析了语篇歧义产生的成因。本文认为Austin等人的言语行为理论可以用来分析现象......
从生态批评的视阈解读《后天》
发布时间:2023-08-06
从生态批评的视阈解读《后天》 从生态批评的视阈解读《后天》 :电视包装与电视节目产业化 后现代主义及其相关音乐 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从生态批评的视阈解读《后天》 生态批评是以保护生态为中心来研究文学与......
非遗保护视野下宛梆艺术的语境解读
发布时间:2023-02-02
宛梆是明末清初陕西的东路秦腔(同州梆子)传入南阳后,与南阳当地的民歌小调、民间说唱融合后,演变形成的一个戏曲剧种,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30年代后期,豫剧逐渐兴起,加之其他原因,导致曾经风靡一时的宛梆艺术逐渐衰萎,......
浅析市场需求视角下大学外语多维立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文章从市场需求的视角出发,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外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大学外语教学要与市场接轨,应根据就业市场的现状和需求进行及时调整。文章指出了目前大学外语教学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构建多维立体的......
多个角度对文化产业进行解读
发布时间:2023-06-08
“文化产业”是一个近年来不断升温的热门词汇,随着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生产方式演变和产业转型的扩散,它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俨然成为全球 经济 的宠儿。但是,在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高呼“文化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产业是未来的......
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动态战略管理模型分析
发布时间:2022-08-27
公司治理通过战略管理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战略管理是公司治理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关键中间变量,以下为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的:“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动态战略管理模型分析”,敬请关注!!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动态战略管理模型分析企业理论在研究......
中职语文教学多维解读
发布时间:2016-09-19
[摘要]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是中职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可近几年来,中职语文教育形式及效果却不容乐观,如何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从教书、教......
多模态语境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3-04-07
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将语言和文化紧密地结合起来,从文化中导出语言,在语言中导入文化。本文从多模态的教学理念出发,简要分析外语教学中模态的选择和文化导入的方法,同时还探讨了外语教学多模态性对文......
解读意识形态广告的视觉美学
发布时间:2023-02-09
内容 摘要:意识形态广告是一种新的广告方式,它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获得权威肯定,这种广告在概念沟通、表现形式、美学风格上具有强烈的先锋性和实验性。在美学和文学上,它通过拼贴、戏仿、荒诞的变形进行文学式的解剖,使得整个......
浅析多重理论视角下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思路
发布时间:2016-12-13
众所周知,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的协调发展是农业生态经济研究者必须面对的永恒课题。不同的地域拥有不同的农业资源,不同的经济资源又决定了这些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生态经济发展基础。因此,各地农业生态经济的发展思路也应有所不同。从......
多义性解读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3-01-12
古代诗歌教学在中职语文学科教学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古代诗歌由于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它们表达的内容博大精深,表达得比较含蓄,理解上具有多义性。课文内容的多义性和理解角度的多义性决定了学生应该以一种多义性的古代诗歌解读方式......
小议行政生态学视角下的政府规模(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瓦格拉认为经济增长会推进政府规模支出的扩大,凯恩斯认为政府规模的扩大能促进经济的增长。通过行政生态学视角,提出政府规模的考量应该从不同的政府环境出发,应该考虑到不同政府面临不同的行政环境,政府规模的界定应该是社......
解读韩兴娥海量阅读“多认少写模式”
发布时间:2023-01-06
识字和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如果识字量不足,写字基本功不扎实,就有可能会错过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期。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识记3500个常用字,其中一、二年级就占了1600~1800......
俄语广告语篇理解模型的认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4
俄语广告语篇理解模型的认知研究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语篇理解的不断研究,形成了一些不同的语篇理解模型。这些模型建立在语言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基础上,并具有各自不同的理论依据。我们将结合广告这一语篇体裁介绍几种比较有影响......
解构主义视角下的汉语言文字学研究(1)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 要: 解构主义是对逻辑主义和结构主义等西方哲学思想的反叛,它为当前学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在解构主义视角下观察汉语言文字学研究可以发现,中国传统语言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优良传统。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必须破除欧......
哲学的多元视角如何可能?(下)
发布时间:2022-11-04
" ———对当代哲学起点转变意义的阐释 日常语言中我们与他人的相遇常常以“有一个人,我认识他/她”这种方式来表达,这一过程明显分为两步:第一步,判断“有一个人存在”,第二步,给这个人确定身份。这两步如何可能?其具体内......
从消费主义视角解读《欢乐之家》
发布时间:2023-02-04
一、引言 二、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提倡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然生理需要”,而是为了表现自我或自我价值。“‘消费主义’是一种以满足人们超过基本生活需要之外的‘欲求’为特征的消费模式,也是随着这种消费模式......
关于权利视角下精神赡养规范司法困境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3-07-07
一、引题精神赡养规范的司法困境 (一)《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的精神赡养规范 随着《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实施(下称新法),精神赡养这一概念越来越多地为人所知。该法第14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发布时间:2023-08-07
文化负载词反映了一国的民族文化底蕴,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有助于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三个维度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现状进行了分析,以寻求最佳翻译,促进中外交流......
试从新批评视角解读崔健歌词
发布时间:2023-08-05
摘 要:从新批评视角入手解读崔健歌词,可发现歌词文本中包含着大量悖论和多义,歌词各部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全词,体现一种有机联系原则。更为显著的是,崔健歌词运用明喻、隐喻、悖论、反讽等手法间接地表达语义,将各部分间接地......
里斯:用视觉锤解读“金罐加多宝”
发布时间:2023-08-05
王老吉、加多宝之争,近期出现了重要拐点――“红罐加多宝”,名称改为“金罐加多宝”,被迫从传统凉茶的红色罐装,改成了金黄色罐装。 很多人好奇加多宝面对如此变局,会怎样营销。 目前看,加多宝的策略是进行了一系列基于移动互......
模因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6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盛行,网络流行语应运而生,因其幽默、诙谐、针砭时弊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且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部分网络语言因其强势社会效应被大众频繁使用和接受,而另有部分网络用语则成为过眼云烟被人忽视。由此可见......
解读意识形态广告的视觉美学(1)
发布时间:2022-10-20
内容摘要:意识形态广告是一种新的广告方式,它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获得权威肯定,这种广告在概念沟通、表现形式、美学风格上具有强烈的先锋性和实验性。在美学和文学上,它通过拼贴、戏仿、荒诞的变形进行文学式的解剖,使得整个作......
用悲剧美学的视角解读余华《活着》
发布时间:2023-08-20
小说用不到 13 万字,叙述了福贵艰难困苦的一生。他的年少轻狂给自己换来了倾家荡产,败家子的名声远近闻名,后来他改邪归正,却又目送身边所有的亲人一个一个死去,然后再亲手一个一个将其掩埋。他背负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坚忍地活着,......
浅析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视角下的外语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15-08-04
[摘 要]随着现代化的教育的不断发展,语言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生态学外语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而生态学语言是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由生态学与语言学结合形成一种语言。在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下,生态学语言在外......
从多模态话语角度对中国电影海报的历时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20
从多模态话语角度对中国电影海报的历时分析 从多模态话语角度对中国电影海报的历时分析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从多模态话语角度对中国电影海报的历时分析 精品 源自地 理 ......
生态美育视角下的艺术教育
发布时间:2023-01-18
从世界时代背景的角度来看,人类在创造了文明历史,虽然这些历史文明为人类带来了辉煌与美好生活,但是其也存在人类无法预料的后果。霸权主义仍然影响着世界和谐发展,将世界平衡的稳态打破,存在于以往政治秩序中的不合理、不公正的条律仍然没有废除。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建设阶段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仍出现了部分矛盾与冲突,社会生产力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物质及文化的需求,其在就业、医保社保、教育以及住房方面表.........
关于生态语境下法律话语翻译的综观视角及路径
发布时间:2016-09-21
在我国依法治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法律的制定与完善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法律人从法学的角度分析法的权责、探讨法理精神。然而语言形塑思维、建构意义,对法律的研究同样离不开对语言本体的思考。近年来,语言学者们展开了以立法文本和庭......
从圣经《传道书》视角下解读德莱塞创作中的矛盾性
发布时间:2023-02-20
摘 要:圣经《传道书》由所罗门所作,书中论述的人生价值意义和德莱塞的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处。该文透过《传道书》来解读德莱塞笔下人物的矛盾性产生的根源,发现德莱塞看似矛盾的表层下隐藏的人生真意义,正是由于其信仰的认知带来其创......
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语言词汇特点探析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文章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对网络语言在词汇层面的变异进行考察,揭示网络语言变异的原因,网络语言词汇的特征。网络语言变异是语言模因作用的结果,从模因论的视角分析网络语言变异,为研究语言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
构架图示推动语篇阅读教学的动态发展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图示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的一种有关于知识信息在人类大脑中存储、表现、提取、应用过程的认知理论。文章主要探索其在英语语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运用,从而帮助学生将头脑中原有知识结构进行补充、丰富、重组,推动阅读......
认知语用视角下“一带一路”相关演讲语篇中概念隐喻探析
发布时间:2023-08-04
【摘要】本文从认知语用视角出发,以莱考夫概念隐喻理论和架构理论为基础,以来自外交部官方网站的“一带一路”相关政治演讲语篇为语料,对其中概念隐喻架构模式进行探索,挖掘隐喻在政治话语中强大的感染力、以及对受众认知力、接受力产生的影响。【关键词】概念隐喻;架构;一带一路;认知力一、研究背景语言学家莱考夫和约翰逊联合创作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问世带来了隐喻研究的“认知转向”。传统隐喻观将其看作一种修辞.........
人学视角解读“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
发布时间:2022-10-03
摘要:立德树人的内涵丰富,从人学视角解读立德树人是准确理解其内涵的重要方式。其可以理解为德是人类实践的精神升华,它随着人类的生产实践而产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今天所要立的是社会主义道德;它是人的本质生成的价值指向,能使人的实践活动向真、向善、向美,能使人真正占有和丰富自己的社会关系,能使人的需要走向高层次精神需要;它是人的生存的根本需要;它是推动人生价值实现的觉悟动力,其有助于集体主义精神.........
公民资格:西方民主的一种解读视角
发布时间:2023-08-06
" 内容提要:西方民主的发展历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公民资格演变的过程。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自由人尚不曾拥有以尊重个人权利为核心特征的公民资格。现代公民资格概念在十七世纪才开始出现,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英、美、法三种模式。可......
基于情景教学法视角下的唐诗教学
发布时间:2022-12-07
【摘 要】情景教学法是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该方法重视情景创设,主张情景感知,常用图片、实物等教具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景之中,通过在情景中模仿和练习来实现教学目标。唐......
从传播学视角解读韩剧走红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3-03-27
摘 要 1983年央视引进韩国电视剧《嫉妒》,打响了韩剧进军中国市场的第一枪,此后上百集的韩剧便在我国各省市电视台先后放映,掀起了一股收视热潮,几乎每一部电视剧都得到不同阶层的观众认可,成为国人街头巷尾的谈资。韩剧以咄咄逼......
论多维视角下毛泽东的苏联观
发布时间:2023-03-26
摘 要:影响毛泽东苏联观形成的因素极为复杂,我们可以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大国关系、周边国家关系、党际关系、国际共运和领导者独特个性等多维视角对毛泽东的苏联观进行探讨。 关键词:毛泽东;苏联观;多维视角 “毛泽东的苏......
基于多模态的英语词汇教学
发布时间:2023-08-06
摘 要:根据多模态和多模态教学理论,对可利用的多种促进学生记忆词汇的渠道和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多模态手段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综合和得体应用,以期在提高学生词汇记忆质量方面,对广大英语教师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词汇......
从创伤视角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
发布时间:2023-03-06
摘 要:《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作家瑟夫・海勒“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自《第二十二条军规》问世以来,国内外许多评论家从其作品的小说结构、叙事技巧、象征意义及小说主题等多方面进行解析。《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部以第二次世......
新视角解读美容会所访客记录表
发布时间:2023-02-19
建立《访客记录表》,一方面可以让新顾客感受到美容会所管理的专业性和服务的人性化;另一方面,也是进行服务跟踪和客情关怀的依据,方便了美容会所的顾客管理。 《访客记录表》是顾客基本信息的记录,通过问答的方式解决顾客成单之......
电视剧红高粱海报再现意义的多模态话语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3-07-04
一、引言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广泛发展及普及,进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和数字化时代,以往只依赖单一模态语言来传递信息的模式被多种交际模态所其取代。20世纪90年代中期,Kress和Van Leeuwen在《意象阅读:视觉语法的构成》一书中,基于H......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模式构建
发布时间:2023-08-05
摘要大学英语语法教学课时少,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语法能力又有待于提高,本文基于输入和输出理论,提出了一系列针对这一现状的策略,以语言输出为起点,激发学习者学习语法点的动机,针对输出中的问题,教师选择恰当的输入材料,引发学习者对语法点的选择性注意,引导学习者归纳输入材料中的语法点并使之系统化,最后以语言输出为途径,完成从语法点的学到用的跨越。关键词大学英语语法教学输入输出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
多维视角下新公共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9
0前言公共管理以服务民众、维护秩序、和谐社会和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在于科学合理的公共管理计划的设计和有效实施。由此,作为建构和谐社会的政府机构及有关部门一定要遵从服务民众、和谐社会的原则,本着对百姓办实事的原则进行各个方面的改革和进取,采取灵活的手段,积极争取民众利益,从而提高公共管理实施的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与进步。1新公共管理的定义新公共管理的概念非常松散,.........
从生态伦理学角度解读欧茨《妈妈走了》
发布时间:2023-07-17
摘 要:欧茨是美国当代文坛一位杰出的作家。本文将对欧茨小说《妈妈走了》中所展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研究欧茨小说中所体现的生态伦理思想。 关键词:欧茨 妈妈走了 生态伦理 自然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评论......
解读电影《死亡诗社》
发布时间:2023-08-05
经典电影《死亡诗社》讲述了一位充满生命激情、教学不拘一格的基廷老师引导他的学生寻求独立人格,追求理想,爱惜时间,追求生命意义,但是最后却被辞退,学生尼尔自杀身亡的悲剧故事。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 在......
派特·欧多夫及其生态智慧视角下的高线公园植物造景
发布时间:2023-08-05
摘要:生态智慧是一种向自然寻求启示的感悟,需要具备生态学相关知识、对环境的判断以及将前两者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这三个要素;生态智慧也是一种实践哲学。纽约曼哈顿高线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就是派特・欧多夫运用生态智慧的原理和策略,将生态智慧具体化的成功案例,在尽可能保留其原真性的基础上再创仿原生态环境,俨然已成为国际设计和旧物重建的一个典范。笔者介绍了派特・欧多夫其人及其专业实践的发展和追求,并对其生态智慧.........
解读电视(1)
发布时间:2023-08-09
电视影集"轮椅神探"中,强调的是保守、秩序稳定的社会。它和一九七○年代初期其它一些影集和小说一般,都是在一股「怀旧风之下拍出的作品。可是,和那些故事背景发生在过去的怀旧作品不同的是,"轮椅神探"的时代背景是现代的大都市。一、......
多维视角下新公共管理探析
发布时间:2017-05-03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时期,新的公共管理模式是我国内外行政改革方面的主要理论基础,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当传统的新公共管理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和发展方向进行多方面的全方位的改革和变更,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政......
关于语篇理解认知语境及其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21
" 论文摘要:语篇理解的过程是读者个体认知语境不断与文章典型语境动态协调的过程。回顾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语境研究,然后以这些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英语阅读教学应具备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以及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 论文关键词......
多维视角下网络流行语“被××”格式流行原因探析
发布时间:2023-08-06
摘 要:随着网络流行语“被XX”的广泛使用与传播,对其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增加。“被XX”格式流行原因的第一个视角为社会学视角:“被XX”格式适应变异社会关系;第二个视角为传播学视角:传媒加速了“被XX”的传播。 关键词:“被......
生态批评视角下唐僧的家园意识
发布时间:2023-02-02
摘 要:《西游记》中唐僧在取经途中礼赞大唐或有意无意地把西番诸邦和大唐相比的独特而复杂的思想意识是唐僧的家园意识。唐僧的家园意识表现在对大唐的礼赞和对故乡的思念两方面。他这种意识的本质是对大唐诟病的根治和对“诗意栖居”......
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解读情感管理
发布时间:2023-08-18
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解读情感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隽永,蕴含着深刻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并贯穿于数千年的社会管理活动。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伦理型文化,具有民族文化的显著特征,它以情感为......
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
发布时间:2023-02-19
乡土叙事是我国现代文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我国一些作家对于当时乡土环境进行描述,让人们以多样化的角度了解更多的乡土文化。基于此,本文对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土地是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发布时间:2023-08-07
摘 要: 王维是盛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尤以山水田园诗成就最高,笔者在此文中品读诗人的三首山水田园诗,均是他的名篇佳作。品读后感想如下: 关键词:诗画 鉴赏 一:诗人在描写自然山水诗里,创作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
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
发布时间:2022-12-19
【摘要】基于中国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体现了思想上的多元化,每一种思想都是作家根据自己的审美能力而进行的乡土叙事。因此,中国现代作家作品中的乡土叙事,是其依据某些规律虚拟出来的,作者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乡土中国的思想主张。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应该认识到作者根据自己的思想主张所进行的乡土叙事是和当时的历史真相没有多大关系的,它们仅仅是作者依据自己的审美而创作出来的。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加以.........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