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民主的内涵与外延

民主的内涵与外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30 00:14:11
民主的内涵与外延
时间:2023-05-30 00:14:11     小编:

" 前言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是自由民主呼声响彻全球的时代,同时也是民主化实践飞速发展的时代。前苏联和东欧的人民已经抛弃专政政权,初步建立起民主秩序。现在,南北美洲实际已成为一个民主化的半球;非洲已经进入史无前例的民主改革的时代;新型的、生气勃勃的民主政治开始在亚洲扎根。

怀疑论者一直坚持说现代自由民主是西方独有的人工制品,绝不可能在非西方文化中复制成功。上述的世界性现象证明了这种论调是错误的。既然情况迥异的国家如日本、意大利、委内瑞拉都实行民主政治,那么,可以合理地断言:在这个世界上,民主制度定能满足全人类对自由和自治的渴望。

在美国建立的研究机构“自由之家”出版了一份年报,将每一个国家按照其政治自由和公民自由(衡量民主制度的两条主要标准)分成等级。一九九0年「自由之家」估计世界上一百六十七个主权国中有六十一个是完全自由的国家,这些国家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百分之三十九。不过,连这个数字也过时了。它不能充分反映东欧的民主革命(包括德国的重新统一),席卷苏联各共和国的革命性变革,尼加拉瓜、巴拿马、纳米比亚和波罗的海三国这一类国家出现的民选政府以及尼日利亚恢复民主政制的计划。不仅如此,振奋人心的民主浪潮还在扩大:从蒙古到台湾,而在非洲则从塞内加尔、加蓬、刚果到安哥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南非。

然而,过去十年来自由的浪潮表面上汹涌澎湃并不能保证自由的最后胜利。范德比尔特大学教育及公共政策教授兼优秀教育网络主任小切斯特·芬恩在尼加拉瓜的马那瓜对一群教育工作者和政府官员讲话时说:“的确可以这样认为:人民选择自由而不要压迫,是理所当然的事。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指望民主政治制度自动建立,并且维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恰恰相反,民主的理念历久不衰,但实践起来却是摇摇摆摆很不稳定。”

虽然民主的价值观今天重现光芒,但是,从过去人类历史长程来看,由十八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到二十世纪中叶的一党专政期间,民主政权为数甚少,而且多半中途夭折。在这一事实面前,我们不必悲观,更无需绝望。其实这正是对我们的一场挑战。渴望自由可说是人类的天性,但却必须学习如何实践民主。历史的门枢能否使自由与机会的大门继续开启,取决于人民自己的献身精神和集体智能,而不取决于铁的历史法则,也肯定不取决于那些自封的领袖所虚构的善行。

跟某些人的理解相反,健全的民主社会并非只是人们为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而竞争的场所。民主制度要有公民的关心爱护才能蓬勃发展。公民自愿运用自己得来不易的自由参与社会生活--参加公开辩论,选出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代表,同意在公众生活中需要忍耐和妥协。民主国家的公民享有个人自由的权利,但是也要同其它公民一起分担责任,共同建段一个继续秉承自由和自治价值观的未来。

01 民主的定义

人民的政府

虽然民主可算是大多数人熟悉的词语,但是,在极权统治和军事独裁政权为自己贴上民主标记来争取人民支持的年代里,民主这个概念仍然被人曲解和滥用。然而,正是在民主观点启迪,从古希腊的伯里克利到现代捷克斯洛伐克的瓦茨拉夫.哈维尔,从托马斯.杰斐逊在一七七六年所起草的独立宣言到安德烈.沙哈洛夫在一九八九年所作的最后一次演说,莫不以最发人深省、最感人的辞句,表达了人类的意志和才智。

按照字典上的定义,民主是“人民支配的政体,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直接行使,或由经自由选举制度产生竹人民代理人行使。”用亚伯拉罕.林肯的话来说,民主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权。

自由和民主往往可以互换使用,但是,二者并非同义词。的确,民主是关于自由的一整套观念和原则;但是,民主也是由一整套做法和程序构成的,这些做法和程序的形成,经历了漫长而且往往是迂回曲折的历史过程。简言之,民主是自由的制度化。因此,有可能去识别立宪政体、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经过时时间考验的基本原则,而这一切,是任何可以名符其实地冠以民主称号的社会所必须具备的。

民主政治分为两大类:直接民主政治和代议制民主政治。在直接民主政治制度下,所有公民都能参与决定国家事务,而不需要选出或任命官员起中介作用。很明显,这样的制度只有在人数较少时才是可行的,例如:社区组织、部落议事机构、工会的地方分部。在这些组织里,各成员可以在一个房间里开会讨论问题,透过共识或多数表决作出决定。古雅典是世界第一个民主政体。它曾设法实行直接民主政治,公民大会人数很可能多达民主政治的人数的极限。

现代社会由于其规模和复杂性,实行直接民主政治制度的机会很微。即使在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城镇会议至今仍然是一种神圣的传说,但是大多数社区已经发展到这样的规模,以致不可能让所有的居民在一个地点聚集,对影响他们生活的问题直接投票表决。

今天,民主政治最常见的形式是代议制民主政治,无论对于五万人口的城镇还是拥有五千万人口的国家来说均是如此。在这种政治制度下,公民选举官员来作政治决策,制定法律以及实施各项有关公共利益的计划。这些官员能够以人民的名义深思熟虑和有条不紊地商讨复杂的问题,这就需花费时间和精力,往往不是广大的无官职的公民做得到的。

怎样选举这些官员?方式很多,差异极大。就国家一级而言,立法议员可以由各个区域选出,每区一名代表。另一种方式是:在一种比例代表制下,每个政党按其在全国投票总数中所占的百分率取得议席。省一级、地方一级可以借鉴国家一级的模式,或者采取不那么正式的做法,透过团体磋商达致共识而不是靠投票去选举官员。无论采用什么方式,代议制民主政府的官员都以人民的名义任职,他们的行动是向人民负责的。

多数裁定原则和少数人的权利

任何形式的民主制度均是公民根据多数裁定原则自由地作出政治决策,无一例外。但是,多数裁定并不就是民主。例如,容许百分之五十一的人口以多数的名义压迫余下百分之四十九的制度,没有人会称之为公平合理的制度。在一个民主社会里,多数裁定原则必须同对个人的人权的保证相结合,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少数人的利益。这里所说的少数人包括种族、宗教、政治方面占少数的人,甚至还包括在对有争议的法规所进行的辩论中失败的人。少数人的权利不取决于多数人的良好愿望,也不能被多数票所扼杀。少数人的权利之所以受到保护,是因为民主的法律和制度保护全体公民的权利。

学者、作家黛安.雷维奇,现在是美国教育部助理部长,在提交给波兰一个教育研讨会的论文中写道:“当一种代议制民主政体的运作,是以限制政府权力并保证全体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为依据时,这种政府的形式就是立宪民主政府。在这样的社会里,实行多数裁决,而少数人的权利则通过法律的制度化受法律保护。”

上述要素界定了所有现代民主政体的基本要素,不论这些民主政体在历史、文化和经济上有多大的差异。尽管加拿大与哥斯达黎加、法国与博茨瓦纳、日本与印度作为国家和社会,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立宪政体的要素-多数裁定原则与个人权利、少数人权利相结合以及法治--均可以在这些国家中找得到。

民主社会

民主并不只是一套确定政府功能的宪法条文和一套确定政府功能的宪法条文和程序那么简单。在民主制度中,政府只不过是与许多不同的机构、政党、组织和社团在一个社会结构中共存的一份子。这种多样性叫多元主义。先决条件是:民主社会这么多有组织的团体和机构的存在、合法性、权力,并不取决于政治。

在民主社会中,有成千上万私人机构在运作,其中有些是全国性的,有些是地方性的。许多这样的机构在个人与错综复杂的社" 会和政府体制(上述机构也是这些体制的一部份)之间起中介作用,担负起那些没有授予政府的职责,向人们提供机会,便于他们以民主国家公民的身份行使权利和履行责任。

这些团体以多种方式代表其成员的利益──支持竞选政府职位的候选人,就有关问题进行辩论,试图对政策的决定施加影响。透过这些团体,个人就能够有目的地参与政府和自己社区的事务。在这方面,可以举出各种各样的例子:慈善机构和教会、环境保护团体和街坊福利会、商会和工会。

在独裁主义社会里,所有这类组织实际由政府控制、批准成立、监督或者以其它方式向政府负责。在民主国家里,政府权力由法律清楚界定和严格控制,因而私人组织不受政府控制;相反,许多私人组织还向政府游说,设法要政府为自己的行动负责。其它如与艺术、宗教信仰、学术研究或与其它权益有关的团体,却宁可少接触或根本不接触政府。

在民主社会里,公民可以在这个繁忙的私人活动范围内探索享受自由的可能性,以及实现自治所需担负的责任──而不会受到可能出现的国家强硬手段的压制。

民主的支柱:

1、政府的建立基于被治理者的同意

2、多数裁决原则

3、少数人的权益

4、对基本人权的保证

5、自由公平的选举

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7、合法诉讼程序

8、政府受宪法制约

9、社会、经济、政治上的多元主义

10、宽容大度、注重实用、合作和妥协的价值观

02 权利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人人生而平等,

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

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民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

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不可剥夺的权利

在这些隽永难忘的美国独立宣言语句中,托马斯·杰斐逊提出了一条建立民主政府的基本原则。民主国家的各级政府并没有把杰裴逊所列举的各项基本自由赐予人民;建立各级政府是为了保护这些自由,而这些自由是每个人生来就拥有的。

七、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哲学家在系统陈述不可剥夺的权利时,把这些权利说成是天赋人权。这些权利不因文明社会的诞生而受到破坏。社会也好,政府也好,都不能取消或「剥夺」它们。

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言论自由、完教信仰自由、集会自由以及受法律平等保护的权利。以上所提到的绝非民主制度公民所享受的全部权利──民主社会还主张人人有权受公平审判这类公民权──但的确是任何民主政府所确认的最重要的权利。由于这些权利的存在与政体无关,所以不能通过立法加以废除,也不能任由多数选民凭一时心血来潮来决定其命运。例如,美国宪法的第一修正案并没有将宗教自由或出版自由给予人民;它只是禁止国会通过任何干预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和平集会的法律。历史学家伦纳德.莱维曾经这样说:“个人可以享受自由,政府却与自由无缘。”

不同社会在具体制订有关这些基本人权的法律和诉讼程序方面,必然有所不同。但是,每个民主国家必须承担义务,以建立保障基本人权的宪法体制、法律体制和社会体制。

言论

言论自由是民主的生命线。要辩论表决,要集会抗议,要做礼拜,要确保人人得到公正的对待--全都有赖言论和信息的自由流通,不受限制。电视系列节目「为民主而奋斗」的创作者加拿大人帕特里克.威尔逊认为:「民主就是交流:即人们谈论共同的问题,为共同的命运作出安排。人们在能够实现自治之前,必须有机会自由发表自己的竟见。」

民主国家的公民接受这样的信念:即通过公开交换思想和意见,真理最终会战胜虚妄,加深对别人价值观的了解,进一步明确界定妥协的范围,并开辟前进的道路。这样的交流,越多越好。美国随笔作家 E.B.怀特有这样的说法:“我们这个自由国家的新闻界之所以可靠而有用,不是因为它有更好的品德,而是因为它高度多元化。只要有许多报业老板存在,每个人都追求他自己牌号下的那部分真理,我们作为人民就有机会找到真理,生活在光明之处……数量之中有安全。”

同独裁主义国家相反,民主政府既不控制、支配,也不评定书面或口头的言论。民主社会依靠的是有文化知识、有头脑的公民。这些公民能够接触到范围尽可能广泛的信息,使他们得以尽可能全面地参与社会的公众活动。无知导致冷漠。民主的蓬勃发展有赖公民付出充沛的精力;而要保持这样的精力,必须有自由无阻的思想、信息、意见和判断等方面的交流。

但是,如果新闻媒介或其它组织滥用言论自由,使用大多数人认为是虚假、令人厌恶、不负责任或甚至品味低劣的信息,政府又应该怎么做呢?答案大体上是:什么也不做。评定这种事情好坏,根本不是政府的职责。一般来说,对付自由言论的灵丹妙药是更加自由的言论。这看起来像是自相矛盾的说法。但是,为了言论自由,民主政府有时必须保护某些个人和团体的权利,即使这些人和团体本身拥护的是诸如压制言论自由之类不民主的政策。民主社会的公民保护这种权利,是因为他们坚信:公开辩论最终会使真理更鲜明,政府行动更明智,而如果压制言论,扼杀不同意见就做不到这一点。

拥护言论自由的人还提出:今天我认为难以忍受的压制言论的行动,很可能会威胁到我明天的言论自由──而在你们和其它人看来,我明天的那套言论也可能是同样令人憎恶的。捍卫这种观点的一个范例,是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米尔一八五九年在他的《论自由》一文提出的压制言论使所有的人遭受损失的观点。他写道:“如果发表的意见是正确的,则人们改正谬误获得真理的机会就会被剥夺;如果意见是错误的,人们也不能对真理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和比较鲜明的印象,因为这样的理解和印象只有在真理同谬误的斗争中才能获得。”

有了言论自由,顺理成章,人民就有权集会并以和平方式要求政府倾听他们的不满竟见。没有这种集会和要求倾听申诉的权利,言论自由的价值就会降低。因此可以说,言论自由同集会、抗议、要求变革的权利即使不是不可分割,也是紧密相连的。民主政府可以合理地安排政治集会和游行的时间和地点,藉此保持和平秩序,但是,它不能使用这种权力去镇压抗议,阻止持不同政见的团体公开发意见。

自由和信仰

宗教自由,或者更广泛一点说,信仰自由,指的乃是人们无须违背个人的意愿,声明自己皈依哪个教或具有其它什么信仰。再者,任何人都不应因为选择宗教信仰或者根本不信宗教而受到惩罚或处分。民主国家认为一个人的宗教信仰纯綷是自己的事。

与此有关的一点,是宗教自由意味着政府不能够强迫任何人承认官方教会或官方规定的信仰。不得强迫儿童入读特定的宗教学校。任何人无须违反自己意志去参加宗教仪式、祈祷或宗教活动。由于长期的历史或传统,许多民主国家正式建立了接受国家资助的教会或宗教。尽管存在这一事实,政府仍然有责任保护个人的自由,容许他们信仰不同于官方认可的宗教。

公民身份:权利与义务

政府的存在是为了服务人民,人民的存在不是为了服务政府,这是民主制度赖以建立的原则。换言之,人民是国家的公民,不是国家的「臣民」。只要国家保护公民的权利,公民就会效忠国家。另一方面,在独裁主义制度下,国家作为与社会分离的一个实体,要求人民效忠并为它服务,却没有义务征得人民对它的行动的同意。

例如,民主国家的人民投票,是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来决定谁以他们的名义管治国家。与此相反,在独裁主义国家里,投票行为只不过是使该国政权业已作出的选择合法化。在这样的社会里,投票与公民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无关--只是强迫公众支持政府的一场闹剧。

同样,民主国家公民有权参加自己所选择的独立于政府的组织,并自由参与社会公众事务。与此同时,公民必须履" 行这种参与所带来的义务:研究有关的问题,以容忍态度对待与自己意见相反的人,并在必要时妥协以达成一致意见。

然而,在独裁主义国家里,非官办的志愿机构极少,甚至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机构并非为个人提供辩论问题或料理自己事务的场所,它只是国家的另一个分支机构,旨在将“臣民”固定在唯命是从的岗位上。

在民主社会和非民主社会里,服兵役又是一个权利和义务不同但却同样成强烈对比的例子。两种不同的国家可能都同时需要在和平时期征召青年入伍一段时期。在独裁主义国家里,这种义务是单方面强加在青年头上的。在民主国家里,服一段时期的兵役是民主社会公民依照法律履行的义务,而法律则是由他们自己选出来的政府通过的。在每个社会里,和平时期服兵役均可能不为人们所欢迎。然而,民主国家的公民在服兵役时,明白他在履行社会自愿承担的义务。民主社会的人民,还可以在他们的权力范围内采取集体行动,更改这种义务:取消义务兵役制,创立一支全部由志愿兵组成的军队(美国和其它一些国家就是这样做的);改变服兵役期限(如德国最近采取的措施);维持一支由男性参加的后备军,并把这当作公民义务的主要组成部分(如瑞士)。

在这些例子中,随着公民身份而来的是广泛界定权利和义务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件事物的两个方面。个人行使权利时,有义务保护和扩大权利-既为自己,也为别人;即使是体系健全的民主国家的公民,也往往对这种平衡的方式有所误解,经常从行使权利中得益但却忽略义务。正如政治学家本杰明·巴伯所说:“民主往住被理解为多数裁决原则,而权利则越来越被理解成个人的私有财产,因而必然与以多数人为依归的民主不兼容。但这是对权利和民主二者的误解。”

毫无疑问,个人行使基本的或不可剥夺的权利--如言论、集会和宗教自由,会对经民主程序产生的政府构成束缚。从这一点来说,个人权利是一道屏障防止政府或短暂的政治多数派滥用权力。

然而,从另一种意义上讲,权利跟个人一样,是不能单独起作用的。权利并非私有财产,只有在获得社会其它公民承认时才能存在。选民,正如美国哲学家西德尼.胡克所指出的那样,是「对他们自己的自由的首要监护人」。从这一个观点来看,由公民选出并向公民负责的民主政府,是不会与个人权利对立的,相反,是个人权利的保护者。民主政府要增强个人权利,使民主国家公民承担自己的公民义务和责任。

总而言之,这些责任促使公民参与民主进程,以确保民主顺利运作。人们最低限度要自己研究社会面对的重要问题--那怕这样做只是为了对竞逐高职的候选人投下明智的一票。其它义务,例如担任民事或刑事审判的陪审员,可能是法律规定的,不过,多数都是自愿的。

民主行为的本质,就是公民积极自由地选择参与社会和国家的公众事务。没有这种广泛而持续的参与,民主就会开始枯萎,从而成为少数筛选过的团体和机构的避风港。然而,如果有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积极参与公众事务,民主国家就能够经受得住席卷整个社会的、不可避免的经济和政治风暴,而不必牺牲它们誓言要维护的自由和权利。

积极参与公众事务,往往被人狭隘地界定为竞逐政治职位。但是,在民主社会中,公民参与公众事务,比只参加竞选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在居民区或市一级,公民可以在学校委员会服务,或组织社区团体,亦可竞选本地区的职位。在州、省或国家一级,公民可以动口动笔参加持续进行的公共事务辩论,或者参加政党、工会或其它志愿组织。无论公民参加的是哪一级的活动,贡献如何,健康发展的民主,取决于是否有广大公民在了解情况的条件下持续参与公众事务。

黛安·雷维奇写道,民主“是一个过程,是在一起生活和工作的一种方式。民主在演进,并非静止不变。民主需要全体公民的合作、妥协和容忍。实行民主是件难事,并非轻而易举。自由意味着承担责任,不应有不负责任的自由。”

民主体现了自由和自我表达的理想,但是,民主同时也照顾到人类的本性。民主并不要求公民在各方面都道德高尚,只要求他们负责任。正如美国神学家莱因霍尔德·尼布尔所说的那样:“正因为人类能够接受正义,所以有可能实行民主,但又因为有人类往往有非正义的倾向,所以必须要有民主。”

人权和政治目标

保护基本人权作为一个原则,已为人们普遍接受。这体现在世界各国的成文宪法中,也体现在联合国宪章和赫尔辛基会议(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最后文件这类国际协议中。

至于分清不同类别的权利,那又是另一回事。近来出现一种倾向,尤其是在国际组织中,要将基本人权的范围扩大,除基本的自由如言论自由和在法律面前受到平等待遇外,这些团体还要求有权就业、受教育、维护自己的文化或民族性以及享有适当生活水准。

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事情,但是,当这样的权利要求向外延伸,成为人权时,势必会贬低基本公民权和人权的意义。不仅如此,这些权利要求,还会使个人拥有的权利同个人、团体、政府理应争取的目标之间的界限模糊起来。

政府通过自制,即约束本身的行为,来保护言论自由这类不可剥夺的权利。与此相反,投资于教育,提供医疗服务或保证满足就业的要求,却要求政府积极参与,以推动某些政策和计划的实施。足够的医疗服务和充分的受教育机会是每一个儿童与生俱来的权利。令人叹息的是事实并非如此。以各个社会实现这些目标的能力而言,国与国之间有非常大的差别。但是,要将人类的每项愿望转化为权利,各国政府必须冒着招来更多冷嘲熟讽以及忽视所有人权的风险。

0

3、法律的准则

平等与法律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权利(或者按照我们惯常的用语,可以说成是人人享受平等的法律保护),是任何公民主社会的基础。任何人不论是贫是富,是多数民族还是宗教的少数群体,是国家的政治同道人还是敌对者,在法律面前全都享受平等的保护。

民主国家不可能保证上天同样眷顾每一个人,也没有责任这样做。宪法专家约翰.弗兰克写道:“在任何情况下,国家都不应把额外的不平等强加于人,它必须公正平等地对待全国人民。”

法律终归是人民制订出来的,它不是一些强加于人的东西,因此,没有人可以置身于法律之上。民主国家的公民服从法律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不论是怎么间接地认识到)他们要服从自己作为立法者的身份。如果法律由人民制订,又由人民遵守,那么,法律和民主的目的就达到了。

正确的法律程序

弗兰克指出,综观历史,每个社会掌管刑法制度的人都握到权力,他们都有可能滥用权力和走向专制。统治者曾凭国家之名,罔顾合法理由就对人施以监禁、充公财产、折磨、放逐或处决──而所有这些都往往未经任何正式的起诉。任何民主社会都不能容忍这类滥用权力的情况。

每个国家必须有权力维持法纪和惩罚犯罪行为,但国家执法的准则和程序必须是公开和明确的,而不是秘密行事、独断独行或受制于国家政治。

民主国家正确法律程序的要点是什么?

警务人员没有法庭指令证明有正当理由搜查居屋,就不得擅闯民居搜查。在民主制度下,秘密警察午夜敲门搜查民居的事情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如果没有详述违例事项的明确书面罪状,任何人不得被拘补。人民不但有权知道对他们控罪的确实性质,而且根据人身保护权的原则,如果法庭认为控罪不合理或拘捕无效,就必须立即释放被捕者。

被控犯罪的人不应长时间受监禁,他们有权获得迅速的公开审讯,和原告对质并向原告提问。

如果疑犯潜逃或犯其它罪行的可能性很低,当局在审讯之前,需要允许被告保释,或" 有条件地的释放被告。由社会传统和惯例留下来的「残忍和特别」的惩罚是禁止的。

人民不得被迫证明自己犯罪。政府必须绝禁止非自愿的自认犯罪。据此类推,在任何情况下,警方都不可以拷问疑犯或向疑犯施以身体或精神上的虐待。禁止强迫性认罪的法律制度可以立竿见影地减少警方用拷打、威吓或其它肆虐的方式逼取资料的动机,因为法庭决不会容许些资料在审讯时成为证供。

人民不得受双重审判的折磨;即他们不可以两次被控以同一罪行。任何人经法庭审讯后被判无罪,就不可以该罪行为由再次被控。

由于当局有可能滥用权力,事后制订法律须予禁止。这是指一些事发后才制订的法律,目的是要控某人以罪名,即使事发时他的行为并非违法。

对于国家的强迫性行为,被告可以受到额外保护。例如,在美国,被告有权延聘律师在刑事诉讼程序的所有阶段代表自己,即使他们无力负担律师出庭的费用也可以享有这种权利。警方拘捕疑犯时,必须向他们说明作为疑犯的权利,这包括延聘辩护律师以及保持缄默(避免自我认罪)的权利。

专制政权常用的手段就是对反对政府的人控以叛国罪。鉴于这个原因,叛国罪的定义必须小心谨慎地加以界定,使之不致成为压制批评政府言论的武器。

这些限制没有一项意味着国家不拥有执法和惩罚犯罪者的必要权力,相反,只要民主社会的人民评定他们的刑事法律制度的运作是公正的,是保障个人权利及公众利益的,那么,这个刑事法律制度就能够发挥作用。

法官可以是委任或选举出来的,他们可以获得特定的任期或终身委任。无论他们是怎样挑选出来的,最重要的是他们独立于国家的政治权力以确保他们的公正。政府不可以用无关重要或纯粹政治性的理由撤除法官,除非法官犯了严重的罪行或恶劣行为--政府才可以通过正式的程序,如弹劾(提出控罪)及在立法机关审讯,把法官撤职。

宪法

民主政府的基石是宪法--政府基本责任、权限、程序和制度的正式声明书。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所有公民,上至重要阁员,下至农民,都必须遵守宪法的条文。宪法通常是一份书面文件,它至少订明国家政府的权力、保障基本的人权及列明政府的基本运作程序。

宪法除了有持久不朽的特质外,还必须能够跟随时代转变及适应时代的需求,才不至于只是一堆令人敬仰的化石。美国的宪法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书面宪法,它包括七部分扼要的条款及廿六条修正案。这份文件是过去二百多年建立起来的、内容繁多的司法裁决、法令、总统职务及传统惯例的基础。它们使美国宪法保持生命力,并与民生息息相关。

这个宪法演进的模式在每个民主国家都存在。一般来说,关于国家宪法的修订或更改程序有两种学说一是采取一种麻烦的程序,这个程序要求通过繁复的手续及多数人的参与,在这情况下,宪法不会经常改动,只有在相当多的公众支持下,基于必须修改的原因才会修改。这是美国宪法的模式,美国宪法简单列明了政府的一般原则、权 和限制,以及具体的职责及程序;权利法案则阐明公民的基本权利。

许多国家采用一个较简单的修订方法,那就任何修订案经立法机构批准并在下届选举中经选民通过后,就可以成立。按照这个方法修订宪法可以是相当冗长的,其中的特定条文与整体的法规只有微小差别。

没有那个宪法能像美国宪法那样,草拟于十八世纪,一直沿用至二十世纪后期仍然没有任何更改。同檬,今天施行的宪法如果没有应变的能力--但是,仍然要坚持个人权利的原则、正确法律程序,以及经人民同意的政府管治--就没有可能幸存至下一世纪。

0

4、 选举

选举的规范

选举是民主代议政府的重要制度,因为在一个民主国家,政府的权力纯粹来自国民同意,把国民的同意转化为政府权力的主要途径就是举行自由公平的选举。

所有现代的民主国家都举行选举,但不是全部选举都是民主的。右派独裁政权、集权主义政权及一党政府都举行选举,目的是给它们的统治以合法的色彩。在这类选举中,可能除了一位候选人或一张候选人名单外,就别无选择。这些选择可以为每个职位提供几名候选人,但政府通过威胁或操纵手段,确保只有政府核淮的候选人才可当选。其它选举可能提供真正的选择,但人选只限于执政党,这些都不是民主的选举。

什么是民主选举?

珍妮·柯克帕特里克是学者及前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她给民主选举下的定义是:“民主选举不仅是象征性的······它还是竞争性的、定期的、广泛和决定性的选举,在选举中,政府的主要决策人由国民选出,而国民则享有广泛的自由去批评政府,发表他们的评论及提供其它选择。”

柯克帕特里克的准则意味着什么?民主选举是竞争性的。反对党及候选人必须享有言论、集会及活动的自由,这些自由对于他们公开批评政府,向选民提供其它政策和候选人是必需的。仅仅容许反对者有机会投票是不足够的。在选举中阻止反对者广播、控制其盟友或审查其报纸都不是民主的。执政党可以享受职权带来的方便,但选举的规则及行为必须公正。

民主选举是定期的。民主国不会选独裁者或终身总统。当选的官员必须向人民负责,并在指定的时间重新参选,取得选民的授权后才可以继续任职。这表示民主国家的官员必须接受落选的风险。唯一例外的是法官,他们可获终身委任,只在犯了严重的不正当行为时才被撤职、这可以使他们免受公众的压力及保持公正。

民主选举是广泛的。公民及选民的定义必须广泛到足以包括成年人口的一个大比率。由一个排斥他人的小群体选出来的政府并不是民主的政府--无论它的内部运作看起来如何民主。综观历史,民主国家的重大事件之一就是遭排斥的群体--不论是种族、民族、宗教的少数群体或是妇女--赢取完全的公民身份及随之而来的投票权与担任公职的权利。例如,在美国,当宪法于一七八七年签署时,只有拥有产业的白种男人享有选举及被选的权利。十九世纪初,产权资格取消了,妇女也于一九二0年取得投票权,但直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美国黑人才在美国南部享有完全的投票权。一九七一年,美国把投票年龄由廿一岁降至十八岁,年青的公民也有权投票了。

民主选举是决定性的。选举决定政府的领导人。民选代表依据国家法律及宪法掌权,他们绝不只是傀儡领袖或象征性的领袖。

最后,民主选举不限于选定候选人。选民可以被要求通过投票来行使复决权和创制权以直接决定政策问题。例如在美国,州议会可以决定把问题「转交」选民或直接交给选民。在行使创制权时,公民可以收集指定数目的签署(通常是该州登记时民总数的一个百分率),要求在下次选举时讨论某一问题--即使州议会或州长反对也要进行。例如在加利福尼亚州,选民每次投票时都会遇到无数与立法创制权有关的问题--由环境污染直至汽车保险费等。

民主之道与忠直的反对派

公开性和负责制是民主政体的成功之道,但投票行为本身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例外。为了使选民可以投自由的一票及减少他们受恐吓的机会,民主国家必须容许选民秘密投票,同时必须尽可能公开保护投票箱及点票过程,使公民相信点票结果是准确的,以及政府的确有赖于他们的“同意”。

对于某些国家而言,尤其是在枪杆子上移交权力的国家,最难明白的概念就“忠直的反对派”。但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表示民主国家各方本质上对民主的基本价值标准则有着共同的承诺。政治竞争者不一定喜欢其对手,但他们必须彼此容忍,承认各方都发挥着合法及重要的作用。此外,社会上的处事原则须能鼓励人民在公开争辩时采取容忍及文明的态度。

竞选完毕,失败者会接受选民的决定。如果执政党落败,它会和平地移交权力。不论哪方取胜,双方都同意合作解决社会的共同问题" 。失败者竞选后变为反对党,知道他们不会因此丢掉生命或坐牢,相反,不论是一个反对党还是多个反对党,他们都可以继续参与公众生活,因为他们知道在真正的民主国家,他们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他们不是忠于政府的特定政策,而是忠于国家的根本法理及民主程序。

下次大选来临,反对党又有机会竞争政权。此外,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由于政府的职位有限,往往会替竞选失败者另辟蹊径,让他们参与政府部门以外的公众服务工作。落选者可以选择继续作为正式的反对党,也可以决定透过写作、教学或参加关注公共政策的许多私人组织,参与更广泛的政治进程及辩论。民主选举归跟结蒂不是一场生死的斗争,它是一项为服务社会而进行的竞赛。

民主的文化

公民文化

民主并不仅仅是其内部各项体制的总和。一个健全的民主政体主要取决于民主的公民文化的发展。黛安·雷维奇指出,在这个意义上,民主不指艺术、文学或音乐,而是指界定人民自治能力的那些行为、习惯和规范。

她写道:“极权政治制度鼓吹的是一种被动和冷漠的文化。这种政权所要塑造的是驯服听话的公民,相反,民主社会的公民文化是由个人及群体自由选择的活动所决定的。自由社会的公民追求他们自己的兴趣,运用他们的权利,并为他们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他们决定自己做哪类工作,在哪里居住,是否加入某一政党和阅读哪些书刊等等。这些都是私人的决定,而非政治的决定。”

文学、艺术、戏剧及电影──表现社会文化的艺术方式──也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民主社会支持或鼓励艺术家作家,但不会订立艺术的标准,不会评定为艺术作出努力的价值或审查艺术的表达手法。艺术家不是国家的雇员或仆人。民主社会对艺术的主要贡献是自由──自由地创作,试验,以及探索人类思想及精神的世界。

民主与教育

教育对于任何社会都是重要的一环,对于民主社会尤其如此。正如托马斯·杰裴逊所写的那样:“在文明的世界里,如果一个国家既一无所知又想得到自由,那么,它是在期待着一种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出现的东西。”

独裁主义社会反复灌输给人民的是来者不拒的被动态度。民主社会的教育则与此相反,它所要培育的公民都是有独立见解、抱怀疑态度、具分析能力,并且深入了解民主规律和惯例的。范德比尔特教授小切斯特·芬恩在尼加拉瓜向教育学家演说时说:“人民可能生来就有追求个人自由的欲望,但是,他们不是生来就知晓那种能使他们及其子女获得自由的社会及政治制度的…,他们必须掌握和学习这些知识。”

从这个角度看,说民主制度的教育任务只是使人民避免独裁政权的思想灌输力以及教导人民中立的政治价值观是不够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所有的教育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会传输价值观。公开发问的精神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民主价值观,在这种精神下,的确可以把民主的原则传授学生。同时,民主的教育制度鼓励学生用合理的论点及审慎的研究来挑战传统的思想,这或许会引起激烈的争辩,但民主国家的教科书不应该忽视令人不快或富争议性的事件或事实。

芬恩称:“在自由社会里,教育制度是政权的工具,但在民主政权下,政权是人民的仆人。人民创造、维持及改善政体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他们所经历的教育的素质和效能。我们可以公正地说,在民主国家里,教育能够使自由随着时间茁壮成长。”

冲突、妥协与共识

人类有着形形色色的欲望,它们有时是互相矛盾的。人希望安全,却又喜爱冒险;他们渴望个人自由,却又要求社会平等。

民主也是一样,承认许多压力甚至矛盾存在于每个民主社会是很重要的。拉里·戴蒙德是《民主季刊》的编辑及胡佛研究所的研究员,他认为冲突与共识之间存在着一个关键性矛盾。在许多方面,民主只不过是一套处理冲突的规则而已。与此同时,冲突必须在特定的限度内解决,以达成妥协。偏重任何一方都可能破坏整个社会的均衡。如果每个群体把民主视为只是争取他们的要求的论坛,那么,社会就可能从内部分裂。如果政府为达成共识而施加太大的压力,镇压人民的声音,那么,社会就可能被来自上面的压力碾碎。

解决冲突并没有单一或轻松的方法。民主不是一部输入正确的原则及程序后就可以自动运作的机器。民主社会需要公民的支持,需要他们承认冲突之不可避免以及容忍之必需。

民主社会的许多冲突并不是清晰的“对”和“错”的冲突,而是人们对民主权利及社会优先事项有不同见解所引起的冲突,认识这一点是很重要的。美国有许多这类冲突的辩论,例如:分配一定百分比的工作给一直受歧视的少数群体是否正确?国家是否有权强购某人住宅的土地,以铺设一条急需的公路?当社会以保护野生森林的名义禁止伐木,而牺牲依赖木材业为生的小社区的生计并破坏其经济时,谁的权利应该占上风?如果警方随意截查人民以打击贩毒,这是侵犯了公民的权利还是保护了社会的权利?

这些都不是容易处理的问题,民主的广泛原则只提供了阐述及分析这些问题的指南。实际上,答案可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发展民主的文化是很重要的。个人及群体必须至少愿意容忍彼此的分歧,认识到对方有确凿的权利及合法观点。争论的各方,不论是在地方居民区还是全国性议会,都应以妥协的精神相见,寻求一个基于多数人裁定并照顾少数人利益的普遍原则的具体解决方案,在某些情况下,正式的投票是必要的,但很多时候,群体可以透过辩论和妥协达致非正式的共识或和解。这些程序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帮助各方建立解决日后问题所需的信任。

黛安·雷维奇指出,“互相合作是民主的要义,它指导利益团体在宪法制度下与其它人谈判、妥协及合作。意见分歧的群体透过建立合作关系,可以学会如何以和平方式进行争辩,怎样以民主的方法追求目标,并最终学会怎样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生活。”

民主不是一套天启的不变真理,而是一个寻求真理的机制。由于这个机制,人们可以透过思想的冲突与妥协,以及个人跟机构的冲突与妥协,找到真理,尽管未必能够十全十美地做到这一点。民主是重实效的。观点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靠僵化的意识形态来检定,而是在现实世界中试验,在这个世界中,可以对观点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以讨论、更改、接纳或摒弃。

自治不能保障人民不犯错,不能结束民族磨擦,也不能保证经济繁荣,但无论如何,它容许那种能够辨明错误的辩论及验证,准许群体聚首解决分歧,并提供改革和投资的机会,而这正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0

6、民主政府

民主与权力

对于独裁主义者和评论家来说,他们对民主都有一个共同的误解,认为它缺乏压制的能力,也缺乏统治的权力。这种观点基本上是错误的:民主制度要求政府权力受规限,而不是将之削弱。纵观历史的漫长进程,虽然过去十年民主政治的复苏营造了优势,但事实上民主政体仍然脆弱和为数不多。民主制度不能不受历史洪流的影响;他们会由于政治失败而倒坍,内部分裂而衰亡,或是遭入侵的外敌所颠覆。但历史亦同时证明了民主政体顽强的恢复力,表明了由于人民的承诺和有见识的贡献,民主政体可以克服严峻的经济困难,调和社会和种族之间的分裂,必要时还可以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正是评论家经常提出的有关民主的各个层面,赋予民主政体以复原力。一些人指出,辩论、异议和妥协等过程都是民主制度的弱点,事实上,它们却是民主制度的潜在力量。当然,从没有人认为民主制度在其协商的过程中特别有效率: 在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里,透过民主方式来作出决策可以是一个纠缠不清、令人疲累和秏时冗长的方式。但最终一个政府在得到被治理者的同意下,可以凭着信心和权威来说话和行动,这些都是一个惶恐不安地倚仗一支" 薄弱的军队或一个未经选举的党组织的政权所缺乏的。

权力的制衡

美国对实行民主制度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创设了制衡制,以确保政权的分立和非集中化:这个制度建立在一个坚定的信念上,那就是当一个政府滥用权力的可能性受到抑制,并尽量靠近人民时,才是最理想的政府。

作为一般词汇,制衡有两层意思:联邦制和权力的分立。

联邦制就是要把政府划分为国家、州或省以及地方等层次。例如,美国是一个联邦共和国,每一个州都具有独立于联邦政府的法律地位和权力。它与其它拥有一个单一政治架构的国家(例如英国和法国)的政治划分不同,因为联邦政府不能废除或改变各州。尽管在二十世纪,美国国家一级政府在其与州政府的关系上已经权力大增,但州政府仍然在教育、卫生、运输和法律的实施等领域肩负重要的责任。在中央集权或“单一”政治制度下,这些职务都是由国家政府管辖的。而每个州政府的职责,一般都依循联邦制的模式,把许多职务诸如学校和警察部门的运作,委诸地方组织。联邦政制的权力划分并不明确-联邦、州和地方机构都可以在若干领域(如教育)拥有重复甚至相互矛盾的议事日程--但联邦制度确实大大增加了公民参政的机会,这对民主社会的运作是至关重要的。

制衡的第二层意义就是权力的分立,它是美国联邦宪法的起草人于一七八九年煞费苦心创立的,从确保政权不致集中于国家政府的某一部门。詹姆斯.麦迪逊是美国宪法的主要起草人,后来更成为美国第四届总统,他曾写道:“把所有权力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权力,聚集在同一批人之手……则可以毫无疑问地把它界定为专制政治。”

从某种意义来说,权力分立是一个令人误解的词语,因为麦迪逊和其它宪法起草人所确立的制度,有如说是权力分立,不如说是权力分享。〔例如,立法权属于国会,但国会所通过的法案可以遭总统否决,而国会必须在参、众两院集合三分之二的多数票,才可以推翻总统的否决。总统可以任命大使和内阁成员,并谈判国际条约-但都要经参议院的批准。此外,总统挑选联邦;大法官也是要经参议院批准。另举一个例子,宪法明确规定,唯国会才有权宣战,然而总统却是武装部队的总司令--在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持久的越南战争期间,以及九0至九一年间短暂的波斯湾冲突中,这已明显地成为行政与立法两大部门关系紧张的根源。由于总统政纲必须要经国会批准才得以通过,政治学家理查德德.诺伊施塔特形容美国总统的权力「并不在于发施号令,而在于说服」。

宪法并没有规定联邦政府内所有的权力制衡内容,有些是从习惯做法和先例发展而成的。或许最重要的就是一八0三年一宗法庭判例中所确立的司法审核理论,该理论赋予最高法院权力,以裁定国会的法令违宪。

美国政制内的权力分立往往导致低效率,但它提供了一道重要的堤防,以确暗保政府不会滥用权力--这是每一个民主政府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首相和总统

民主政制的最重要决定之一就是选举首长和议员的方式。选举方式一般分为两种。在议会制度之下,立法机构内的多数党,或是政党的联盟,都可以组成政府,由一名首相来领导。议会政府的制度起源于英国,今天欧洲的大部分国家、加勒比海诸国、加拿大、印度以及非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各半都是前英国殖民地)都实行这个制度。另一种主要的方式就是直接选举一名总统,该选举与立法机构无关。今天,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菲律宾、法国、波兰和美国都在实行这种总统制度。

议会制与总统制的主要区别,在于立法与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在议会制度下,立法与行政部门基本上是互为一体,因为首相和内阁成员都来自议会。一般而言,政府的任期都有指定的期限(例如四年或五年),除非首相在国会中丧失多数票,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便告垮台,国会又要重新举行选举。另一种选举是,由国家元首(总统或立宪君主,其作用主要是象征性的)给予另一政党领袖机会,以便组织新政府。

由于议会是最高统治机构,因此缺乏作为美国总统制特征的权力分立。议会制度必须倚重议会本身内部的政治动力,从而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衡。它们通常以单一而有组织的反对党形式出现,以便「盯牢」政府,又或是透过多个反对党派的竞争来制衡权力。

在总统制度之下,总统身兼政府元首与国家元首的职务。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人民直接选出,并有指定的任期。作为权力分立的一个组成部分,总统内阁的成员通常都不是国会议员。-般而言,只有在犯了严重罪行或在任时渎职,总统才会在任期届满前遭撤职。假如总统所属的政党在立法机构中占大多数,其方案便可以轻易获得通过,但与首相不同,总统不能倚仗自己的政党是多数党而留任。

代议制

民主政体的另一项重要决定就是如何组织选举。基本选择有二:得票最多者当选制或比例代表制。得票最多者当选制有时称为“胜者赢全盘”,指一个特定选区内获票最多的候选人就是胜出者──不管是由于得票最多(少于百分之五十,但比其它对手多)或由于赢得多数票(多于百分之五十)。总统也是以同样方式选出的,只不过选举是在全国范围内举行。假如没有人在首轮选举中获得大多数,有些制度则会安排获票最多的两名候选人进行决赛。得票最多者当选制往往会对两个拥有广泛基础并操纵政坛的政党起鼓励作用。

恰恰相反,在比例代表制(欧洲大部分国家所实行者)之下,选民通常都投票给政党,而不是给个别的候选人。政党在国家立法机构内的代表性,则取决于每个政党在选举中所获选票的比例。在议会制度下,多数党领袖便成为首相,并在议会中选出内阁成员。假如没有政党取得多数票,各政党便会进行频繁的磋商,以组成一个占主导地位的政党联盟。比例代表制有助促进多党制,尽管每个政党只能得到较小比率的选民的支持,但他们经常进行裁判,以期在联合政府内占一席位。

议会和总统

今天大部分的民主政府都采用议会制,对议会制的主要要求是反应快和具灵活性。议会制政府(特别是透过比例代表制选出的)倾向于多党制,即使比较小的政治团体亦可以在立法机构中取得席位。因此,彼此相左的少数党派仍然可以参与政府最高层的政治决策过程。当各党派力争组成一个占主导地位的联盟时,这种多元性实有助促进对话和妥协。假如联合政府垮台,或者执政党丧失统治权力,首相便会辞职,然后成立一个新政府或举行新选举--这一切都不会危害或威胁到民主制度本身。

议会的主要缺陷就是灵活性和权力分享所带来的阴暗面;不稳定。一旦发生政治危机,多党联盟可能会不堪一击而垮台,以致政府的执政期只能维持比较短的时间。联合政府亦可能发觉自己任由极端主义的小政党摆布,这些小政党可以通过威胁退出执政联盟和迫使政府辞职,从而对政府作出特别的政策要求。此外,首相只是党的领导人,他们缺乏由人民直接选出所赋予的权力。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对议会的无上权威缺乏正式而有制度的牵制。例如,一个在议会拥有足够多数席位的政党,可以制定一个影响深远甚至反民主的政纲,而其行动亦不会受到任何有效的限制,从而造成多数党专政的可能。

另一方面,对总统制的主要要求就是直接负责、连续性和实力。总统是由人民选出,有固定任期,不管其政党在国会中的地位,他们都可以从直接选举中取得权力。透过设立独立但理论上平等的政府部门,总统制力求建立强有力的行政和立法机构,每个机构都可以从人民的投票选举中获得权力,并互相制衡。那些害怕可能出现行政部门专政的人,倾向于强调国会的作用,至于那些担心立法机构内占优势于一时的多数党可能会滥用权力的人,则会维护总统的权力。

分别选举总统和立法机构的弱点是可能会出" 现僵局。总统可能没有足够的选票以通过其方案,但通过行使否决权,总统又可以防止国会以其本身的立法机构方案来取代自己的方案。

由于总统是经由直接选举选出的,他们看起来可能比首相有权力。但不管立法机构是否由反对党所控制,由于它拥有一个独立于总统之外的选民基础,所以总统不得不与立法机构抗衡。因此,总统制的党纪要比议会制脆弱得多。例如,总统不能像首相通常能够做到的那样,开除或惩罚本党倒戈的成员。一个在议会中拥有稳占多数席位的首相,可以确保其政府的立法方案通过;而总统在应付一个珍惜自己特权的国会时,往往要进行冗长的磋商,才能确保法案的通过。

哪个制度最能迎合立宪民主政体的要求,议会制或是总统制?这个答案正是政治学家和政治家持续争论的主题,部分原因是由于每个制度都有其独特的长处和弱点。不过,应该注意的是,虽然总统制和议会制都没能保证立宪民主的全部实现,但两者都是与立宪民主政体相符的。

0

7、 政治、经济和多元论参与

公民并非必须参与政治进程,他们可以通过拒绝参与来自由表达自己的不满。但假如没有公民活动这种力量源泉,民主就会开始削弱。民主社会的公民有机会参加许多私人组织、协会和志愿团体,这些组织大部分都关注公共政策问题,但仍有小部分是由政府控制或资助。个人有权自由加入或自行组织各种不同的非政府团体,这是民主的基本原则。当拥有共同利益的人民团结起来,他们的意见便能够被人们听到,而他们影响政治辩论的机会亦随之增加。十九世纪法国伟大政治观察家阿勒斯·德·托克维尔写道:“没有任何国家比民主制度的国家更需要各种社团,以防止党派专政或君主霸权统治。”

民主社会内的大量团体可以按几种方式来分类。那些主要就某些具体问题向政府施压的称为利益团体或游说团。私人利益团体(例如商会、专业团体或工会)通常都跟其倡导的政策有经济的利害关系,虽然它们亦可能在讨论远离其专业领域的问题时采取跟公众一致的立场。

所谓公家利益团体(如环境和社会福利机构)则旨在谋求他们心目中的大众利益或共同利益。但此举并不能令这些公来利益团体较其它私人利益 团体更高明和更有道德。在他们对公众问题所持的立场后面,紧接的往往是他们自身的利益。 这两种利益团体在任何民主政体中都很活跃,两者都密切注意舆论,致力扩大自己的群众支持基础,同时还力图教育群众,影响政府政策。利益团体可以作为一股中介力量,以协调孤立的个人和庞大而遥不可及的政府之间的关系。透过这些团体的相互作用(透过彼此之间的公开辩论、冲突、妥协和共识等过程),一个民主社会便可以作出影响其人民福利的决定。

投票

投票选举政府官员是现代民主政体中最明显、最普遍,同时也是最基本的参与方式。有能力举行 自由而公平的选举,实乃一个社会之所以称为民主社会的关键所在。

选民投票的动机有如他们所代表的社团和利益那样,多不胜数。选民显然会向可以代表他们利益的候选人投票,但其它因素亦同样会影响选民 的选择。自己属哪个政党便是一个因素:与政党有牢固关系的人比独立或无党派的人有更大的投票意愿。事实上,在比例代表制下,选民只可对某个政党投票,而不是把选票投给个别的候选人。

政治学家提出许多其它可以影响选民取向和投票率的因素。例如,在采用比例代表制的国家,由于每张选票都会影响立法机构内的代表席位,所以与在一个选区内以简单多数票获胜或由得票最多者夺魁的国家相比较,前者往往具有较高的投票率。社会经济地位,比较简易的选民登记手续,政党制度的力量,候选人的传媒形像,以及选举次数的多寡--这些都会影响选民投票的人数和次数。在民主选举里,斗争往往不是为了决定哪个候选人可以博得最多的公众支持,而是谁最有效地促使支持者把意见转化为选票。选民态度冷漠的潜在危险并不在于公职空置,无人补缺,而是官员们将会由愈来愈少的合格选民选出来。

政党

政党通过征求、提名和竞选来选出政府官员;假如他们获得多数席位的话,便会为政府草拟政纲;假如他们是反对党的话,便会提出批评和另一套政策;在不同的利益团体中争取它们对公共政策的支持;就大众所关注的问题教育群众;并为社会上的政治辩论提供架构和规则。在一些政治制度里,意识形态可能是吸收和激励党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另一些政治制度之下,相同的经济利益或社会见解可能会比意识形态上的承诺更为重要。

政党的组织和程序可以有很大的不同。在形形色色政党类型的一端,以欧洲的多党议会制而言,那些政党都是纪律严明的组织,差不多全部由全职党务人土所领导。另一端是美国,这里的相互对立的共和党和民主党都是权力分散的组织,它们主要在国会和州的层次上起作用。这种形势每四年改变一次,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全国性组织都十分倚仗志愿人员的参与,他们会合力筹办总统竞选活动。

政党跟他们在其中运作的社会一样,形形色色,不一而足。他们所筹办的竞选活动往往都费煞心思,耗时冗长,有时甚至有点无聊。但所起的作用却是极其严肃的:提供一个和平而公正的方式,以便民主社会的公民可以选出其领袖,并在决定自己的命运时担当着一个有意义的角色。

抗议行动

在一个民主社会里,公民有权和平集会和通过示威、游行、请愿、抵制、罢工和其它直接的公民行动方式,来反对政府的政策或其它团体的行动。

民主社会的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参与直接行动,但传统上这是受压迫、生活条件差或少数民族团体所采用的方式,因为他们感到自己被排挤在其它影响政府政策的方式之外。这些抗议行动一直都是民主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天,非暴力的抗议行动旨在吸引新闻媒介的注意,所触及的问题亦十分广泛,包括环境污染、核武器、外交政策问题以及种族和民族歧视等。直接行动的一个特别方式就是工会有权因为在谈判桌上未能与雇主解决纠纷而举行罢工。

抗议行动是任何民主政体的试验场。当大家都以礼相处并对基本问题保持一致见解时,言论自由和公民参与的理想是易于维护的。但当反对者--以及他们的目标--未能就基本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时,这些争论就会变得激烈和怒火冲天了。问题就在于取得平衡:一方面要维护言论自由和集会的权利,另一方面又要维持公共秩序和对付对方进行恫吓或使用暴力的企图。以维持秩序的名义镇压和平的抗议行动只会造成压制;但容许不受控制的暴力抗议行动又会酿成无政府状态。

要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并没有任何良方妙计,归根结蒂,这取决于大多数人勇于承担责任,维护民主制度和对个人权利的箴言。民主社会有能力承受公民之间最激烈的争议--除非这些争论涉及民主政体本身的合法性。

新闻媒介

要统治就要传达讯息。由于现代社会愈来愈庞大和复杂,传达讯息和公众辩论的领域亦愈来愈受到新闻媒介的支配:收音机和电视、报纸、杂志、书本,甚至计算机化的数据库都是如此。在一个民主社会里,新闻媒介的一些功能虽然有所重叠,但又各有特色。其中一项任务就是传达和教育。人民要对公共政策作出明智的决定,就需要有准确、及时和没有偏见的信息。由于舆论总有分歧,所以他们需要听取广泛的意见。在大选期间这种作用尤其重要,因为选民很少有机会亲眼看见候选人,跟他们交谈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反之,他们都要依赖报章和电视的报导,从而分析问题和判断各个候选人及其政党的立场。

传媒的第二项任务就是充当政府和社会上其它权力机构的监督者。新闻媒介本着独立和客观的准则(尽管未能完善),能够揭示政府声明背后的真相和敦促官员对其行动负责。

传媒亦可以选择在公众辩论中担当更为积极的角色,透过社论或是调查报告" ,为他们认为应该获得通过的具体政策和改革作宣传。传媒亦可以充当机构和个人的论坛,透过去函编辑部和刊载不同观点的文章,来抒发己见。

时事评论员起着传媒的另一项日益重要的作用:“制定议事日程”。由于新闻媒介不能报导每一件事情,所以他们必须对问题有所取舍。简而言之,他们决定哪些是新闻,哪些不是。这些决定往往又会影响公众对哪些才是最重的问题的了解。跟那些由政府控制新闻媒介的国家不同,在一个民主社会里,传媒不能随意操纵或忽视问题,毕竟他们的竞争对手和政府本身都可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关于浅析金融创业的内涵和外延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02
一、对金融创新概念的不同表述1.金融机构的观点。《近来国际银行业的创新》中对金融创新的界定,被认为是最权威定义。其认为金融创新的概念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新的金融工具;二是证券化、表外业务重要化和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三种金融创新的趋势,这两部分是相互作用的。其认为任何的金融工具都可以是不同特性的组成。这些特性主要又包括价格收益的风险、国家的风险、流通性、可交易性、等。每一个金融创新工具都是把其中的两个.........
探析企业文化的外延、内涵及作用(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0
摘要:企业的文化就像人的个性一样,是许多有形和无形特点的总和。文章阐述了企业文化的外延和内涵,对“文化”的功能与企业文化的作用进行了论述,指出企业文化是一个时间积累的过程和结果,企业文化是企业长久的生命力与核心竞争力。 ......
浅议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内涵和外延(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关键词:知识产权 企业能力 知识产权能力 论文摘要:当前企业知识产权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现有的研究成果对其含义的界定尚存欠缺。在区分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对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内涵应界定为累积性知识。在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内涵与外延协调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研究高等教育质量内涵与外延的协调建设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再认识,提出了要树立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型高等教育质量观,加快推进高等教......
矛与盾之间:试析尼克松主义的经济外交内涵
发布时间:2023-06-27
内容摘要:20世纪70年代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大调整时期,即迫于国力的下降和核优势的萎缩而在对苏冷战中采取“缓和”(detente)战略。1963~1974年的越南战争是导致尼克松政府缓和战略出台的直接原因,因此亚太地区也就成为该战略实施的......
科学理解节能灯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太阳能灯节能技术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8
青岛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作室华贝尔微电子高频光源事业部 论文关键词: 节能灯 技术品质内涵 外形规格外延 U型管 螺旋管 细管径直管 单端 双端 摘 要: 本文简要分析了 节能灯的,技术品质内涵和外形规格外延。以便照明产业界和使用者,......
科学理解节能灯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太阳能灯节能技术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20
青岛法兰克高频率,T5节能灯,螺旋大功率节能灯,U型大功率节能灯,T5转T8,替换型,T5荧光灯 摘 要:本文概括分析了节能灯的技术品质内涵和外形规格,以便能对节能灯有一个科学的概念,正确地推广应用节能灯。论文关键词:节能灯 技......
美国保守主义的内涵与风格
发布时间:2023-02-22
摘 要:以自由主义著称的美国有着保守主义的一面。美国保守主义具有内涵与风格两种含义: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体制与社会文化机制具有深层的内在一致性,这种具有确定性内容的、持久稳定的体制根基即保守主义的“内涵”;各阶段的制度调......
独特的影像风格与多主题内涵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要]卡通电影《疯狂原始人》上映于2013年,讲述了原始人咕噜一家的生存冒险旅程。影片情节设计巧妙,人物个性鲜明、饱满,画面亦富有节奏感,加之各种充满奇幻色彩的元素,都极大地丰富了影片的视听审美效果,给观众留下独特的审美......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内涵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3-05-22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改革中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并且指出需要“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对于协商民主内涵理论界给予了极大关注,并在理论和......
论旅游内涵延伸的新形式:特种旅游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旅游内涵延伸的新形式:特种旅游 论旅游内涵延伸的新形式:特种旅游 论旅游内涵延伸的新形式:特种旅游 在我国旅游业大发展的同时,各类旅游形式正竞相发展。这其中以常规旅游为主要形式,而特种旅游亦在悄然......
论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相互关系
发布时间:2023-04-28
" 【内容提要】本文结合学习江泽民“七一”讲话和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对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揭示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并提出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
探究内涵命题和外延命题理论对解决直言命题问题的贡献
发布时间:2023-03-02
亚里士多德创立的直言命题,又称为性质命题,它构成了亚氏三段论的理论基础。直言命题因为以一元关系为联结关系,因此对于建立在多元关系基础上的复杂命题显得束手无策。尽管如此,三段论体系创立之后,引起后来的众多逻辑学家们的关注......
新时代视阈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和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21
摘要:协商民主的概念在中国民主政治的历史上由来已久。党的十九大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协商民主多样化是实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有效途径;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中之重;加强政协民主监督职能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手段;政协队伍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新举措。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新内涵展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价值,突出.........
唐代“化外人”内涵浅析
发布时间:2023-05-14
“化外人”的概念是个可变命题,它是指外国人、少数民族还是两者兼之,是历来争议比较多的议题。其实,“化外人”并不能当成一个单一成分的统称,今人所讨论问题的角度是站在现代法律意义上的,有必要从一个综合的、全面的、历史的角......
延展心灵论题中的积极的外在主义和认知颅内主义之争
发布时间:2022-11-22
摘要:心灵和认知中的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之争是心灵哲学和认知科学中的重要论题之一。内在主义认为,心灵与认知不仅不涉及任何外在环境,还独立于任何外在环境。心灵与认知的内容都在大脑内。相反,以亨利・普特南以及泰勒・伯吉等人为代表的外在主义则将心灵与世界放在意义和社会因素的因果联系中来考虑,对内在主义发起了挑战。但是,这种外在主义只强调了意义和内容不在大脑中,并没有足够认识到外在环境在认知过程中的“构成性.........
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发布时间:2013-12-19
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更 多精 品源 自 课 件 爱国主义是一个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词语,也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复杂的概念。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爱国主义内涵的理解......
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内涵
发布时间:2023-02-09
摘 要 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对于当事人为了胜诉而进行的诉讼活动以及法官为了裁判而对当事人主张的事实作出认定的活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而对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内涵进行研究,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证明标准 证明失败 证......
论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2-01
" 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1]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两个基本方面,也是社会......
关于历史探究式教育的内涵与主体价值
发布时间:2023-01-26
" 论文关键词:历史探究式教育 内涵 主体价值 论文摘要:历史探究式教育,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对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谨的学习态度、合作与分享、科学的思维方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
爱伦?坡小说主题的内涵读解
发布时间:2023-02-04
摘 要:美国著名小说家、诗人与文学批评家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三大恐怖小说家之一,他一生中创作了六十多部短篇小说。爱伦・坡深受哥特主义风格的影响,在其短篇小说作品中贯穿着恐怖与死亡主题,追寻一种深入内心的恐惧美感与死亡......
民法对法律内涵继受透析
发布时间:2013-12-19
民法对法律内涵继受透析 民法对法律内涵继受透析 民法对法律内涵继受透析 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法通则》的制定者对法律行为内涵的误读是欠缺社会经济基础的,因而也是不合时宜的,无奈的妥协前已述及,《民法通则》在改造法......
民商法中诚实信用的具体内涵
发布时间:2023-06-25
诚实信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一种对道德的要求准则,但在经济市场中,诚实信用作为基本道德的前提下,它还是一般的职业道德,并随着市场活动的形成逐渐的形成一种明显的职业道德规则,它要求当事人在进行市场交易活动......
探究民商法中诚信原则的内涵与完善路径
发布时间:2017-06-08
市场经济讲究诚信为本,诚实信用原则历来在我国司法领域有着较高的位置,它不断体现了民事立法对自身价值的追求,也对我国物权、债权法的立法执法起着指导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诚信认识受到冲击,催生出一系列违背诚信交易的违规违法行为,在民商法体系中,对诚信原则的维护措施也仍旧匮乏。基于此,笔者将在审视民商法中诚信原则的内涵基础上,对其完善途径进行有益的探索,使社会诚信体系在民商法的保障下得到良.........
分析加缪存在主义思想的人道主义内涵
发布时间:2023-05-17
分析加缪存在主义思想的人道主义内涵 分析加缪存在主义思想的人道主义内涵 分析加缪存在主义思想的人道主义内涵 文章 来源 于 教 育 网 论文关键词:加缪;人道主义;反抗 论文摘要:通过对加缪着作哲理内涵的深入分析和理......
嘉兴灶头面的民俗文化内涵及传承与保护
发布时间:2023-06-10
摘要:本文对嘉兴灶头画的民俗文化内涵进行了探讨,指出嘉兴灶头画不仅反映了嘉兴丰富多彩的民间信仰文化,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祈愿。最后对嘉兴灶头画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灶头画;民俗文化;传承;保护 ......
探讨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与完善
发布时间:2017-06-12
民商法是作为处理社会经济行为当中的最基本的法律也是最主要的法律,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发展过程当中的基本需求,而民商法,就是民法以及商法两者之间的进行结合的综合体,它不单单包括了民法的内容,还包括了商法当中的一些内容,并且也是在很多程度上关乎着我国社会在发展过程当中的各个层面领域的发展状况,与此同时,民商法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规律以及本质上的充分表现。在对于我国民商法的法律体系当中,城.........
试论加缪存在主义思想的人道主义内涵
发布时间:2023-07-08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试论加缪存在主义思想的人道主义内涵”,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一、加缪与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文学于二十世纪流行于欧美,是在存在主义哲学......
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内涵论述
发布时间:2023-04-06
0引言 20世纪初,在欧洲乃至世界流行着名目繁多的哲学流派,其中主要有形而上学哲学与传统的实证论和经验主义以及逻辑分析哲学。二者在认识论上是对立的、相互拒斥的。形而上学在哲学领域占主导地位。虽然形而上学对于事实无所传达又......
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内涵的融合探究
发布时间:2017-03-06
摘要:现代艺术设计是在现代化的元素融合的产物,而民间美术则是融合历史代代的文化元素作为传统导向。所谓现代化的产物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如果能够将民间美术内涵与现代艺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才能将现代艺术发......
集体主义内涵的研究述评及展望
发布时间:2023-03-04
摘 要:集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个基本原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集体主义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目前,许多学......
正义的内在与外在怀疑主义之间
发布时间:2023-07-01
一、凯尔森的答案 在法律的经验实证主义理论与传统自然法学说中探求替代性中间道路的纯粹法学会怎样回答正义是什么?这着实是一个吸引人的话题,然而,凯尔森的回答却很简单:纯粹法学坚持法律概念与正义的泾渭分明,抛弃任何借助......
重探经典电影《胭脂扣》的主题内涵
发布时间:2023-05-19
[摘 要] 《胭脂扣》是关锦鹏导演的代表作品,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后,获得观众一致好评,无数影迷被这部电影中如花与十二少的爱情悲剧打动,同时也为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差别所遗憾。当然,电影悲剧的结局更加深入人心,如花寻找前世姻缘的......
互联网时代涵化理论的延伸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互联网时代,电视在当代大众媒体中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新一代的年轻人更倾向于通过网络来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后者也因此“培养”了大批忠实的受众。涵化理论虽然是针对电视媒介,但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得到了延伸,甚至得以强......
“例外管理”的科学内涵及其实践进路
发布时间:2022-08-04
摘要:例外管理作为一种旨在提高群体社会生产效益的管理学理念、制度和原则,不仅蕴含着人类管理实践的理性共识,还对群体创新精神、诚信文化的孕育有着积极的助推作用,更对管理法治化、规范化有着深层次的促进功效。它的形态虽然各......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发布时间:2022-08-06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很多新概括和新论断,但就文化建设这方面而言,最大的亮点就是提出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这一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有助于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准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
裕彤内外的全民足球
发布时间:2023-05-14
每个永昌主场比赛,入场仪式都有22名小朋友和球员一起出场。这些小朋友来自各地,他们喜爱足球,也期望未来能够走向高水平的赛场。在这些孩子中,有不少都来自石家庄各小学足球队。 对于这座城市来说,中超的到来,不仅仅是带来一场......
《野草》中“梦”的内涵与类型
发布时间:2023-07-27
《说文解字》:梦,不明也。《说文部》释之为:,寐而有觉也,从宀,从疒,梦声。在《现代汉语大字典》中解释为梦:睡眠时局部大脑皮质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表象活动。弗洛伊德曾在《梦的解析》中说:梦愈荒谬其意义就越深远。梦思永远不会荒诞无稽,梦思具有显性与隐性意义,显性意义显而易见,是梦思的内容;但梦思的隐性之义却需要作家与读者体验的共通性、共感性才能尽量完整的呈现出来。现代心理学证明,梦是人类在潜意.........
劳动关系的内涵与本质
发布时间:2023-07-20
本篇文章目录导航:【题目】滴滴出行企业劳动关系问题探析【第一章】平台型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研究绪论【2.1-2.2】【2.3-2.4】新型劳动关系的相关研究【第三章】研究设计与资料收集分析【第四章】网络平台企业的新型劳动关系探索性研究【第五章】互联网新型劳动关系验证性研究【第六章】互联网平台新型劳动关系的管理建议【结论/参考文献】网络平台员工劳动关系管控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第2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2.1.........
试论外贸风险管理的理论内涵(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文摘要】 本文着力探讨外贸风险管理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本文对外贸风险管理的对象、内容、主体、职能、目标、实现目标的条件与途径等问题进行了一些阐述。 【论文关键词】 国际贸易 风险防范 风险管理 一、外贸风险管理的......
民族主义与民主
发布时间:2023-01-12
" 按照伯林(Isaiah Berlin,1979) 的说法,民族主义是过去二百年里最重要的社会政治现象之一。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民族主义依然会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无论从历史或比较研究的角度看,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复......
把握转型内涵 主动适应新形势
发布时间:2023-01-17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4月10日起正式施行。新目录中,外商投资限制类条目缩减一半,重点放宽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准入。这是继国家发展改革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将外商投资项目由全面核准改变为有限核准和普遍备案相......
少数民族村寨内涵式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2-11-19
摘 要:涵养文化是少数民族村寨文化的功能再认知,即少数民族村寨承载地域文化多样性,是传统物质文化的传承载体,是传统精神文化的涵养家园,是传统制度文化的源头活水;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村寨文化发展面临逐渐被边缘化、趋同化、整......
文化形态与内涵综述
发布时间:2023-04-07
论文是指对一个专题或者一篇文章。一个知识点进行研究的文章,他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又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
论科学立法的内涵与诉求
发布时间:2016-09-0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被称为我国法治建设的新十六......
档案价值外延的划分基础与表现
发布时间:2022-10-05
[摘 要]文件与档案价值的理解,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概念基础。但很显然,中外档案术语的运用上,并不具备这个基础,因而,我们不得不从档案的不同类型上说明中外档案界在价值认识的不同概念基础,从而认识档案价值的层次、类型与特征。 ......
试论体态语的内涵与特点
发布时间:2023-03-29
论文摘要:在社会交际活动中,与言语交际相伴产生的非言语交际(体态语),不可避免的以其自身的表现形式影响着言语交际的进程和效果。 论文关键词:体态语;社会交际;特点 社会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体态语)的结合。在交际......
审美与创作论艺术的内涵
发布时间:2022-09-19
从古到今,关于艺术是什么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历代的美学家和艺术家。在古汉语中,艺是技巧的意思。古希腊文Texvn一词既表示艺术,也表示制作和手工。所谓艺术(Art)一词,源自拉丁文Ars,原意近于技艺之属。大意是指手工、冶铁、外科手术......
论“多次盗窃”的内涵与认定
发布时间:2017-04-13
摘 要 伴随着社会进步,盗窃对象也变得日趋多样,本文以盗窃罪中的“多次盗窃”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盗窃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以及对立法、司法带来的启示,通过对其的正确理解与认知,为社会制定更加严厉、科学打击盗窃提供一些借鉴。......
试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思想内涵
发布时间:2023-02-02
" [摘 要] 胡锦涛精辟概括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传统荣辱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深刻总结,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当前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和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明确了社会主......
延边民族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SWOT分析(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12
摘要:延边民族地区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对外贸易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通过SWOT对延边地区对外贸易发展进行分析,可以明确该地区开展外贸经济有哪些优势和劣势,面临哪些机会和威胁。 关键词:延边地区;对外贸易;SWOT分析 SW......
关于国外高校内部民主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4-01
" 论文摘要:国外高校特别是西方国家高校内部的民主管理机制在其历史发展变迁中形成的两类民主管理模式,对我国高校在新一轮高教大发展的形势下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借鉴国外民主办学的经验与做法,进一步发挥教授的作用、促进高......
谈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基本标准
发布时间:2023-02-11
【摘要】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符合普通民众的审美心理与价值追求,并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系统的审美标准与艺术评价观念,从而为特定声乐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价值。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声乐创作与表演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与基本标准,既是对自身前期学习经验的一次总结,也能够为将来的声乐创作与表演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民.........
物理学习环境的内涵与探究
发布时间:2022-11-06
物理学习环境的创设不仅有利于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更是促进中学生认识客观的物质世界,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氛围.作为物理教师,熟悉中学物理学习环境的必将会助力于物理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有效性.有鉴于此,我......
大学治理的内涵与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2-11-14
摘要: 作为社会组织成员之一的高等学校,在国家治理层面和语境下,首先应该强调的是高校对于国家治理的理解、把握、贯彻和执行能力,同时使大学回归本原与本位,按照大学的本来面目去治理大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大学治理的基础包括......
旗袍的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23-02-10
旗袍作为中国女性的着装,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丰富的艺术特色及审美情趣。自其产生以来,就成了东方服饰艺术的载体。旗袍由最初的少数民族的着装,演化为一个民族统一的服饰,直至走向世界,被更多的人喜闻乐见。可见,世人对旗......
大学内涵发展的背景与前景
发布时间:2023-02-28
[摘 要]我国成为高等教育大国之后,应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道路。高等教育向内涵式发展转变,面临从思想观念到体制机制的种种障碍,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触及深层次矛盾就难见成效。从内涵发展来看,......
试论教师德性的内涵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02-14
摘要:对教师的“高标准道德”经不住哲学拷问,“底线规范道德”无法引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到达卓越状态,如何摆脱教师道德平庸化甚或是教师道德失范等问题,必须追寻教师的德性来源。教师德性之质即爱的德性,包括尊重、宽容、关怀、良心等基......
浅析学校儿童道德的内涵与教育内容
发布时间:2023-02-28
中国古代教育的内容以道德的养成为主,尤其是要使个体的行为符合人伦之道,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学校儿童道德的内涵与教育内容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现今社会的变革、发展是以过去几乎无法想象的信息化为中心,是......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内涵的当代解读
发布时间:2023-06-10
摘 要: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热点研究问题,各界学者都围绕着这一命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是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的逻辑起点。对此,学者们立足于不同的研究......
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内涵与发展过程
发布时间:2023-01-22
这是一篇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内涵的内容介绍,在电算化会计中,为了更有利于开展核算、查询等工作,不仅会计科目要使用编码,往来账单位、操作人员等也会用到编码,从而便于管理人和事。 摘要:会计电算化发展对现行会计制度......
香菱形象与艺术内涵探索
发布时间:2023-04-14
一、莲花的品质诗意的追求 曹雪芹以诗意的笔法,为我们展现了香菱坎坷而诗意的一生,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香菱形象的人格精髓。香菱的人生命运是悲剧性的,但是她的品质是高洁的,如莲如菱,她的人生追求是诗意的,如诗如画。如静夜的那缕......
教育公平的概念与内涵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0
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之一,也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教育公平概念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前言 人们对于教育公平的认定不一。就教育公平是否意味着平均来说,有人认......
智慧气象的内涵与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3
一、引言当今,信息化发展已经历三个阶段,即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慧化。各产业一旦与智慧技术相结合,将大大提升产业素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产业的高度化。对此,我国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等一系列.........
爱国主义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11
论文关键词:爱国主义精神 内涵 意义 论文摘要:爱国主义精神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要准确把握爱国主义精神的科学内涵,必须厘清爱国、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精神这三个不同的概念。在......
评析《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西方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23-01-31
摘要:《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一部故事题材完全印度化的影片,它以真实记录取代虚构,以普通民众的真实生活境遇来揭示社会问题。影片导演为英国人,展示了西方视角下的印度。诠释了社会的明暗与人性的善恶,体现了西方文化内涵。 关键......
发展党内民主实现党内和谐
发布时间:2023-04-07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内民主建设,始终视党内民主为党的生命、视党内民主为增强创造力提升战斗力的保证。党内和谐的实现,离不开党内民主;党内关系的融洽和谐,离不开党内民主的健全和完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要......
浅谈民办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内涵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22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政策机遇和城乡居民迫切希望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需求剧增以及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民办职业院校发展态势和前景看好,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谈民办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内涵。 由于民办职业学校起步晚、发展快......
机械可靠性设计的内涵与递进
发布时间:2022-10-14
摘要:机械可靠性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在故障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可靠性试验以及故障数据的统计分析,提供实际计算的数学力学模型和方法及实践。这样就可以在机械产品的研制阶段,估计或预测产品在规定工作条件下的工作能力状态或寿命,保证产品具有所需的可靠性。结合现代数学力学理论,系统地阐明机械可靠性设计、机械动态可靠性设计、机械可靠性优化设计、机械可靠性灵敏度设计、机械可靠性稳健设计等系列可靠性设计理论与方法.........
试析巴赫金对话与狂欢化理论中的人本主义思想内涵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 关键词:巴赫金 对话 狂欢化 人本主义思想 论文摘要:巴赫金的对话与狂欢化理论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本主义思想内汤。巴赫金对话与狂欢化理论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本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对话是巴赫金对人的生存状态及其本质的独到......
党内民主与党代会常任制的理论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02
" 摘要: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必须推进党内民主的发展。就党内民主的实际发展而言,作为制度化发展党内民主的尝试,地方党代会常任制实际上是尝试将一些现代民主制的做法引入党内,重新分解和架设党内的权力结构。以地方党代会常任制来......
平等的民主观与自由的民主观
发布时间:2022-10-15
" 在民主思想库中存在的种种各不相同的民主观总起来可以概括为两种民主观:以平等为导向的民主观和以自由为导向的民主观。从人类民主的实践来看,前者往往导致失败的民主,后者则导致稳健的民主。 一、卢梭的设计 平等的民主观假定......
“和”的真谛 “仁”的内涵
发布时间:2022-08-31
【摘 要】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文明城市,需要一个公民什么样的精神面貌,什么样的思想品质,什么样的道德水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奥运会开幕式上“和”的缔造与展示则向世人传递了有效丰富的信息:中华民族一直是胸怀博大、团结友善的......
市场经济背景下民商法的承载的伦理内涵
发布时间:2022-09-26
法理和伦理是两种引导和制约人们行为原则的社会规范,同时又能够保障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民商法承载的伦理内涵,相比以往更加丰富。本文从人性的精神特质和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特性出发,结合法律和伦理,......
闽东传统民居的地理经济选择及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23-03-16
[摘要]闽东文化是中原文化的延继,反映在民居的型制和民俗上,既与中原地区存在相同之处,又有自己的特色。体现了最朴实的审美观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传统民居;文化内涵;闽东 “传统民居”是指那些乡村的、非官方的......
意象油画的民族文化内涵和诗意魅力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7
一、意象油画的概述 (一)意象油画的概念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意象一直是一个常见常用的概念,是一种特定的审美范畴。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成就了意象的审美范畴,将其定义为一种高度凝聚的心理存在,进入人的自觉阶段。中国的意象......
平等的民主观与自由的民主观(下)
发布时间:2022-09-26
" 雅各宾专政作为一次平等的民主的实验,并没有机会实现平等民主观所许诺的自由和平等,因为还没有等到新人塑造好,还没有等到清除掉所有人民敌人,还没有等到具备完备民主所需要的所有条件,雅各宾分子就被自己的政敌用他们对付政敌......
关于高校党务公开与党内民主建设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关节点,在党内民主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全局性地位。遵循全面性、整体性、系统性原则和方法,深入探究高校党务公开理论与实践,是现阶段高校竞务公开实践的客观需要,是高校党务公开理论......
文化充实内涵
发布时间:2023-06-20
摘要:文化是一个很大的词,低年级的学生,大道理懂得不多,能做的事情也不多。我们从班级的布置、黑板上的一句话、学生的一个动作、一句言语,这些小的方面做起,用言行体现他们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学生自主发展、自我完善。 关键......
宝沃品质内涵
发布时间:2022-11-10
一进入宝沃工厂的大门,一把钥匙的雕塑展现在大家面前,上书“我的梦想就是制造汽车”――CarlF.E.Borgward。今天卡尔・宝沃的梦想在北京宝沃工厂得以延续。3月26日,宝沃汽车在位于北京的工业4.0智能工厂开启了“驭鉴品质智造示范”宝沃汽车BX7TS&2018款BX7车型品鉴会,为大家呈现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品质盛宴。宝沃BX7TS和2018款BX7凭借一脉相承的德国智造DNA和各具特色的产品亮.........
论民主具有强大的内驱力
发布时间:2022-08-18
" [论文关键词]民主 内驱力 本性 经济发展 [论文摘要]民主是社会进步的主流,不断走向民主是世界各国的必然趋势。民主具有强大的内驱力。民主制度的运作遵循多数原则、程序原则和少数原则。民主契合人类自身固有的本性,意味着让人民......
平等的民主观与自由的民主观(上)
发布时间:2023-01-27
" 在民主思想库中存在的种种各不相同的民主观总起来可以概括为两种民主观:以平等为导向的民主观和以自由为导向的民主观。从人类民主的实践来看,前者往往导致失败的民主,后者则导致稳健的民主。 一、卢梭的设计 平等的民主......
对山东儒家文化主题酒店内涵的简要分析
发布时间:2016-06-30
儒家学说为春秋时代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想,其核心是仁礼。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主流文化,同时也是个学术概念、一个载体。在中国文化的......
国内外后现代主义学与图书情报学研究的述与思
发布时间:2022-11-14
国内外后现代主义学与图书情报学研究的述与思 引 言 用哲学化的视野观察科学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揭示科学研究与知识、社会存在和人之间的关系,并最终促使我们用更为合理的方法得出更真实反映社会存在的理论…。图书情报学理论和实践中对......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内涵与途径
发布时间:2023-05-22
摘要: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相比,转变农业 发展 方式有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关键词:农业发展方式;内涵;途径 农业是国民......
浅谈证明责任制度的内涵与价值
发布时间:2023-01-12
在仲裁、诉讼等纠纷解决方式中,当事人的行为无不围绕着证据展开。然而,争议双方提交的证据不够充分甚至根本不能提供证据,以致产生客观事实不能查清或处于真伪不明状态,而裁判机关不能以此为由拒绝裁判。此时,应当由哪一方来承担这......
浅谈儿童舞蹈的文化内涵与美育
发布时间:2022-10-05
摘 要:舞蹈艺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审美形式受到学生的钟情和喜爱,得到了全社会关注与支持。美育卓越的教育品质将成为21世纪的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的标志,成为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全民素质、造就创新人才、推进先进文化、发......
论延安西方文化与民间文化的融合与矛盾
发布时间:2023-02-01
论延安西方文化与民间文化的融合与矛盾 陕北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后,大批怀着革命理想的知识分子http://wWw.LWlm.Com奔赴延安。随着大量知识分子的到来,延安成了抗战时期的文化之都。西方文化随着这些知识分子的到来而传播到延安。 延安民......
叶一茜:田亮主外我主内,我的中心是家庭
发布时间:2023-01-02
在《为她而战》现场,一袭校园运动服的田亮和叶一茜显得青春无限。自2005年获得“最美超女”头衔,如今已是两个孩子妈妈的叶一茜依旧肤光胜雪,体态轻盈,和童颜的田亮站在一起宛如一对学生情侣。 田亮与叶一茜相识于2005年。一次,两......
人民法官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内涵(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16
构建人民法官的核心价值观必须要突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本质要求,要“讲政治”、“顾大局”,立足于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信念,认真行使审判职权,履行审判职责。 “公正”的价值内涵就是追求公平、正义,不偏私;“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