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理论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理论问题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9:49: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理论问题
时间:2023-08-05 09:49:22     小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范畴,基本都产生于中外传统社会,于是便带来了一系列深层理论问题亟待研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核心价值观具有共同的属性,即人的发展的实现条件。这些条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的本质是不同的,因而作为主要体现政治经济基本制度的价值观,其本质也是不同的。在人们日常生活实践中的许多价值观在不同社会大都具有共同性和永恒性。用马克思主义对传统核心价值观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普世价值;人的发展实现条件;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D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码号】1674―0351(2016)01―0019―10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些深层理论问题亟待研讨

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爱。弘扬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无疑对团结凝聚国人的力量和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但是,在理论上有些深层次的问题有待探讨,否则就难以达到引导人们科学理解、自觉接受和践行这一核心价值观。

显而易见,这12个概念、范畴,全部产生于前社会主义的传统社会中,被古今中外广泛使用。其中有些产生于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的社会转型期,发展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可以说是曾经雄踞于世界文明之林的泱泱中华的核心价值观,是其绵延数千年传承不变的优秀基因和强健有为的软实力,例如富强、友爱、和谐、诚信、文明等;有些产生于资本主义反封建的启蒙运动中,其中部分成为资本主义标榜至今,并试图将其作为称霸全球的软实力的核心价值观,例如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等;还有任何社会都大力倡导的爱国、敬业等等。因此,有人认为,核心价值观具有普世性,不应冠之以社会主义,更不应以社会主义价值观排斥普世价值观。也有人认为,这12个概念、范畴,没有划清社会主义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界限,宣扬了当前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极力推行的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的“普世价值论”。还有人认为,不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这12个概念、范畴,而应将社会主义特有的集体主义、共同富裕、为人民服务、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等纳入进去。甚至有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叫儒学社会主义更合适,认为儒学是具有永恒性的普世价值,将成为未来世界最有价值的指导思想,甚至会带来第二次世界启蒙运动,而马克思主义这种激进主义不可能被世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正在被日益光耀世界的儒家思想话语权所取代。不少人的理论话语价值的先后排序是中、西、马,中指中国传统观念,西指西方自由主义,马指马克思主义,似乎三者并无本质区别,可以兼收并蓄,甚至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地位是最低的。甚至有人根本排斥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理论界这种情况并非个别,尽管有的并未公开宣称。

当然,对中华传统观念持批判否定的观点也由来已久,其中代表性的有明清启蒙思想家,如,王船山、戴震、李贽、龚自珍等就把走向极端的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批为“以理杀人”。几千年的“三纲五常”和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和社会政策,严重地打压了商人,致使中国的封建社会苟延残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迟迟未能发展起来。当时具有近代市民意识的李贽指出:“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1]深为商人打抱不平。辛亥革命后,彻底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应运而起。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的主流价值观长期对传统观念进行了长期批判,抨击传统观念是“吃人的礼教”,揭露它严重地压抑了人的独立性和自主人格,造就的是充满奴性的奴隶,打出打倒孔家店的反封建旗帜。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将孔子的本原思想与被统治者奉为正统的统治思想的儒教加以区别。很显然,孔子的思想中并没有“三纲”和“存天理、灭人欲”这些今天来看是糟粕的东西。就是孔子思想中的精华――仁、义、礼、智、信也往往被统治者所利用。这种种原因导致我们长期以来难以科学认识和评价中华传统观念。

对于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民主、人权、法制等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几乎都给予了批判否定,不留情面地彻底地揭露其资本主义的虚伪本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其《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2] 293这就是十分经典的“两个彻底决裂” 理论。有人认为“马上打天下”必须实行两个彻底决裂;而治天下是不能用两个彻底决裂来加以解释的。这不足以令人信服。

上述种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的理论质疑,以及其与传统核心价值观相互关系的观点,不仅不能令人信服,甚至是混乱荒谬的。对这些问题不能回避,必须在理论上予以科学回答。究竟用这12个概念来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具有科学性、现实性和实用性?它们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社会形态的“普世价值”?它们是否迎合了西方鼓吹的“普世价值论”?如何科学地认识和评价中华传统的优秀的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的传统的核心价值观与当代西方优秀的核心价值观有高低优劣之分吗?我们有必要对其继承和弘扬吗?如有必要,如何才能继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外传统的优秀的核心价值观究竟是什么关系?价值观与历史观是什么关系?有传统的科学的优秀的历史观吗?为什么当前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 坚持了核心价值观能解决什么问题,解决不了什么问题?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当前指导思想的地位是否巩固?它能否成为被未来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指导思想?其地位会被儒学取代吗?中华优秀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当代价值究竟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核心价值观有无共同的本质或属性?这些无疑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的理论问题,本文试图予以探讨和回答,敬请赐教。

二、人的发展的实现条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共有属性而非共同本质 所谓价值观,就是人们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对事物价值的根本看法。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3]406,“人在把成为满足他的需要的资料的外界物……对这些物进行估价,赋予它们以价值或使它们具有‘价值’属性”[4]409。显然,价值既不仅仅是某种客体、实体,不能归结为客体或对象本身所具有的某种属性,但又离不开这些属性;也不能等同于主体即人的需要或意愿。价值概念是一个关系范畴,是反映主客体关系的一种形态,即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或效用。人们从自身需要出发,对事物有用、无用,好坏,善恶,美丑,爱恨,该做、不该做,等等,作出价值评价、价值选择,从而指导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动,在实践中利用和改造客观事物,以满足自身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总结,凡是能够成功或有所得的价值追求就会逐渐成为值得坚持和传承的价值观。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会不断扬弃先前的价值观,形成新的价值观。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由此决定价值观也是多方面的、不断发展变化的。

有什么样的人的需要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人的需要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需要有正面的合理的和负面的不合理的区别。凡是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就是正面的合理的需要,需要涵盖着生存和发展,发展对于人来说无疑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我们关注的是有利于人的发展的需要,而不是相反。由此,我们关注的价值观,是有利于个人以及个人的集合,即群体、社会、国家的发展的价值观。任何社会都存在居于统治地位、被人们广泛认可和接受的价值观,即核心价值观。对于阶级社会来说,这种核心价值观是由统治阶级倡导的,是有利于统治阶级利益的,被统治阶级往往不得不屈从接受。这种客观的必然的人的发展的实现条件,不是任何人可以主观设想和决定的,这成为那个时代的人自愿不自愿必须接受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固然离不开统治者的大力宣扬和推动,更重要的是它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需要,也是适应了当时人的发展的实现条件,否则它就不可能存在。一旦这个核心价值观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也必然不再适应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会被否定和抛弃。人的发展既是自然和社会条件的产物,又是自然和社会发展条件的创造者。“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但是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条件,甚至那些萦回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4] 696 “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2] 291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只是观念的一种,它既是人的发展的实现条件的产物,规范着人的发展状况、水平;人的发展又创造着人继续发展的条件。这就是马克思一再表明的:人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无论是传统社会,还是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都是它所在的那个社会的人的发展的实现条件的产物;也可以说,人的发展的实现条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共有属性。但是,不同的社会形态,具有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本质上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不同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不同的。由于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包罗万象,有一些并不反映这个社会的性质和本质,甚至反映的是一些人们共同生活的共性的东西、一般人性,这会形成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因此,对价值观的分析是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下结论。

这里首先要考察和说明的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这样的人不仅存在于传统社会中,也存在于现实社会中,只是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都是体现着、对应着那个时代的人的发展的实现条件的。都是必然的合理的。无论是价值观,还是人的发展都必须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加以说明,抽象地谈论这些是不能说明任何一个具体的价值观问题或人的发展问题的。但抽象地谈论却能抽象地说明一切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二者是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对于因具体的需要产生的价值观,既可以是经过科学论证的,也可以是自发产生的。在历史唯物主义产生之前,不存在科学的价值观。历史上产生的对未来社会的美好理想和期望,只能是出于当时人们的本能渴望或幻想。我国古代社会“小康”“大同”社会的理想,甚至这类思想的顶峰的空想社会主义,也是“对本身的地位的认识还基于幻想的时候,是同无产阶级对社会普遍改造的最初的本能的渴望相适应的。”[3] 304没有经过科学历史观论证的价值观,只要适合人们的需要,又有实现的条件,也是能够实现的,它的提出和实现可以是自发的过程。随着实践的深入也可以形成一些理论概念和思维,甚至是系统的成体系的理论。历史观解决的是价值观何以形成及其实现的条件。在唯物史观形成之前,也有历史观,如天命观、神命观,认为自己的价值追求的内容及实现都是由天命、神命决定的。一方面相信宿命;另一方面又不断地求神拜佛,祈求好命。

相对于价值观,历史观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理论,没有长期的科学知识的积累,没有正确的思维方法的磨练,没有相应的物质的和社会文化条件的积淀,是不可能形成科学的历史观的。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能成为科学,是因为它的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而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是不成熟的无产阶级从自身处境出发本能地要求社会主义,要求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消除旧式分工等等,这虽与中国传统社会人们要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背景不同,内容有别,但本质上都是空想的。它不可能说明其产生和实现的规律和条件,只能流于空想。在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之前,人和社会也都是不断发展的,这种发展是靠价值观引领的,只不过对这个价值观并不一定能做出科学解释。即使历史观不正确不科学,人类社会也能在一定程度、一定条件下生存发展下去。唯物史观产生之后,社会和思想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告别了没有科学历史观指引的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时代,开启了由唯物史观指导的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使人们的社会实践摆脱了盲目性和自发性,才能对价值观的形成和实现的内在机理做出科学解释。因此,可以说,人类解放的道路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走出了黑暗,踏上了光明大道,这就是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和意义。有人将科学社会主义概括为全人类解放,或者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学说,笔者认为不够准确,这里强调的只是价值观、理想、目的,而不是实现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强调的是实现这一价值观、目的、理想的条件、社会力量、道路等等。关于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理想、目的等等,他们的前人――空想社会主义者已经差不多很完善地提出来了,甚至远古的中国人就提出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古希腊哲人也提出了“理想国”,可以说从价值观、理想、目的的角度,早就提出了类似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如果仅从价值观、理想、目的的角度界定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确实没有多少高明之处。马克思主义究竟高明在什么地方,笔者认为高明在阐述了实现这些价值观、目的、理想是历史的必然规律,及其实现的条件。“共产主义现在已经不再意味着凭空设想一种尽可能完善的社会理想,而是意味着深入理解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4]197恩格斯辛辣地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在“鼓吹一种以‘爱’为基础、充满着爱、十分多情、陶醉于爱的共产主义。我们在一个通告里反对了他,这个通告立即发生了作用:克利盖从同盟舞台上消失了”[4]198。爱不好吗?可是空谈爱不能真正实现普遍的爱,这不是科学社会主义 当前,有一种错误观点认为,人和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根源和动力是人的需要,需要又是人的本性,因而是人的本性决定着人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他们动辄大谈需要、人性,似乎一切问题的解决只要诉诸需要、人性就成了,他们抛开或者并不深入研究生产力、生产关系等客观的物质条件,只是一厢情愿地讲如何如何满足人的需要,这只能使自己陷入空想,于事无补。人的现实的需要,不是自我生成的,也不是自我发展的,它的实际内容、真正能够实现的内容是由现实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马克思认为,如果需要没有实现的客观条件,只能是观念上的,甚至是空想或幻想,只能是画饼充饥。是生产创造了满足需要的物质条件,生产是决定的因素,需要是被决定的。需要和人性都要由物质存在来说明,而不是相反。当我们讲需要的时候一定要明白,这个需要是有具体内容的,它又是由生产的具体条件决定的。而不是空谈满足需要的价值追求。例如,在远古时代,人们就意识到人是相互依赖的,只有相互关心爱护才能生存发展,于是就形成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古代有些有见识有作为统治者,能够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而产生民本思想。这只是价值观、道德观,并不反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国家的主人的唯物史观。价值观关系到每个人、每个组织、整个民族、国家、社会的生存发展的方方面面,这些形形色色的具体的价值观,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有些是能实现的,有些是不可能实现的;有些是当时不可能实现,未来条件具备了就会实现的。

因此,人的发展的实现条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共有属性,而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具体条件、具体性质具有特定的本质规定,是各不相同的。前者是一般,后者是个别。有共同属性的事物,才可能寻求最大公约数,才可能传承和发展。但是我们在寻求统一、共性、一般的同时,更要注重区别和本质的不同,说清这个个别;因为我们述说一般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个别,说清我们当前要做的事。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发展是价值观的最高或最抽象的概括,实现条件是历史观的最高或最抽象的概括;它们都可以在不同层次展开,例如,实现条件可以在社会结构层面展开,即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社会结构中的基本矛盾层面展开分析。

三、核心价值观是否具有普世性

近些年,“普世价值”是个热门词。西方国家竭力宣扬自己的价值观是“普世价值”并向别国兜售,企图使别国西化、分化、殖民化。核心价值观是否具有普世性是一个需要从理论上认真对待的问题。价值观,特别是关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方面的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它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其服务。但是,价值观中还有大量反映人类生存、发展的共性问题,反映共同需要、共同人性的日常实用的内容,这些不会仅局限在一种社会形态中,反而适用于许多或一切社会形态。不可否认,在阶级社会中,这些共性的价值观往往会打上阶级的烙印,但其共性的基本的东西,始终会为人们认可和践行。

12个概念所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具有普世性?这12个概念因其产生和运用于不同的社会形态,显然具有普世性。具有普世性,不等于只有普世性,仅仅根据其普世性,是不能说明具体事物真实存在的本质特征的。核心价值观在何种意义上具有普世性,不能不阐述清楚。

首先,从抽象的意义上分析,核心价值观的12个范畴具有普世性。它既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也适用于传统社会,甚至适用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这12个词都是抽象概念,大都属于道德范畴,且从概念的词性层面看,其寓意都是良善、进步、美好的。熟悉马克思主义的人都知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毕其一生,总是以辛辣的笔调和不容置疑的态度批判这些以抽象的道德范畴表述的资产阶级价值观。恩格斯指出:“‘正义’、‘人道’、‘自由’、‘平等’、‘博爱’、‘独立’――直到现在除了这些或多或少属于道德范畴的字眼外,我们在泛斯拉夫主义的宣言中没有找到任何别的东西。这些字眼固然很好听,但在历史和政治问题上却什么也证明不了。‘正义’、‘人道’、‘自由’等等可以一千次地提出这种或那种要求,但是,如果某种事情无法实现,那它实际上就不会发生,因此,无论如何它只能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6]325这里实际上批判的是满足资产阶级一己私利的道德观、价值观,从根本上说,对全体人民而言,它是虚伪的骗人的实现不了的。这里否定的只是这些概念在这一特定语境中的具体的实际的内容,并没有否定这些概念的抽象意义。

作为抽象概念,它不同于具体概念,例如,张三、李四、长江、黄河这些具体概念,都有特定具体所指。抽象概念有其学理上和方法论上的意义。马克思在阐述生产、劳动等抽象概念时,指出:“一切生产阶段所共有的、被思维当作一般规定而确定下来的规定,是存在的,但是所谓一切生产的一般条件,不过是这些抽象要素,用这些要素不可能理解任何一个现实的历史的生产阶段。”[7]6这种抽象虽然不能说明一个具体的生产,但在某种程度和意义上却能说明一切生产。“生产一般是一个抽象,但是只要它真正把共同点提出来,定下来,免得我们重复,它就是一个合理的抽象。不过,这个一般,或者说,经过比较而抽出来的共同点,本身就是有许多组成部分的、分为不同规定的东西。其中有些属于一切时代,另一些是几个时代共有的。……对生产一般适用的种种规定所以要抽出来,也正是为了不致因为有了统一而忘记本质的差别”[7]3。抽象的,并非脱离历史的,它只是从具体的历史阶段中抽取共同的东西。“劳动这个例子令人信服地表明,哪怕是最抽象的范畴,虽然正是由于它们的抽象而适用于一切时代,但是就这个抽象的规定性本身来说,同样是历史条件的产物,而且只有对于这些条件,并在这些条件之内才具有充分的适用性。”[7]3 与此相似的抽象概念,如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它也是具体的历史条件的产物。在原始社会中就存在着朴素的民主制,在有些国家(如古希腊)的奴隶社会中存在着奴隶主和自由民的民主制,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的民主制,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这所有不同历史阶段的民主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多数人决定。把这个共同点抽出来就是抽象的民主。 因此,一般说来,这些抽象的价值观概念的普世性只能说明对象的形式和躯体的共性,而不能揭示对象的内容、本质和灵魂。正像马克思所说,不能“因致有了统一而忘记本质的差别”[7]3。在阶级社会中,这些具有阶级性的价值观,其阶级内容正是它的本质和灵魂。这正如列宁所说:“谁承认阶级斗争,谁就应当承认在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即使在最自由最民主的共和国中,‘自由’和‘平等’只能是而且从来就是商品所有者的平等和自由,资本的平等和自由。马克思在他的所有著作中,特别是在‘资本论’中,千百次地阐明了这一点,嘲笑了对‘自由和平等’的抽象理解,……揭露了这些抽象概念的物质根源。只要土地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继续存在,资产阶级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中的‘自由和平等’就只是一种形式,实际上是对工人实行雇佣奴隶制,是资本独裁,是资本压迫劳动。”[8]342-343这里的“只是一种形式”是指抽象的民主,民主的一般、共性、外壳、躯体;而“实际上”,就是指的这个民主的内容、本质、灵魂。

其次,在简单的日常生活中及个人私德方面,这些价值观也具有普世性。在我国优秀的传统价值观中,大部分与日常生活的价值观有关,如孝、悌、仁、义、礼、智、信,这些内容为人们所理解、接受、传承,可以说融入血脉,成为民族的基因,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绵延不断的精神文化支柱。只是在近代西风东渐中,我们接受了许多西方文化观念。一些无关人与人本质关系的观念很容易接受,例如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开始采用的西元纪年。虽然传统纪年能彰显出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特色,西元纪年却有利于进行国际交往和融入世界。这类观念的普世性无疑是容易接受的。我们在使用西元纪年的同时,也在使用干支纪年的农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并行不悖。孝、悌、友、爱、仁、义、礼、智、信,这些关于如何做人的,融汇于日常生活中的善良美好的道德,有利于群体的和睦团结,有利于每个人的生存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永恒的价值,值得传承和弘扬。

在个人私德方面的价值观,无疑也具有普世性。恩格斯当年在英国曼彻斯特街上,与一位衣冠楚楚的资本家先生聊天,开始兴致很高,后来说到这里工人生活很困难痛苦,资本家却对此满不在乎,只是说这里能赚到钱。恩格斯感慨地说:“这些英国资产者都是很好的丈夫和父亲,他们都具有各种各样的所谓私德,在日常的交往中,和其他一切资产者一样,也是一些可敬的和体面的人物;在商业关系上,他们甚至比德国人好些,他们不象我们的小商人那样讨价还价,斤斤较量,……英国资产者对自己的工人是否挨饿,是毫不在乎的,只要他自己能赚钱就行。”[9]564-565这些私德和商业道德方面的价值观的普世性是显而易见的。马克思恩格斯一般不从道德上批判资本家,认为对资本家道义上的批判对于激发工人阶级反抗有一定的动员鼓动作用,这种作用和价值是有限的,资本主义产生和灭亡是历史的必然过程,资本家只是资本的人格化,担负着资本的职能。

再次,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职能方面的基本价值观也具有普世性。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职能首先是其政治职能,这是不具有普世性的,只有具体的历史性、阶级性。但是国家职能是多方面的,基本的社会职能却是具有普世性的。诸如国家对环境、交通、安全、水利灌溉、公共服务、基本民生等等方面的管理职能及其价值观就具有普世性。社会职能是国家存在合理性的依据之一,国家存在本质的依据是其专政职能。国家没有了专政职能就不成为国家,国家也就消亡了。国家消亡了,管理职能、管理机构不会消亡,只是管理的性质和方法改变了。另外,无论国家存在还是消亡,甚至国家尚未产生之前,社会治理就存在了。凡是治理就要选贤任能、设官任职、程序严谨、注重效能、分工合作、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令行禁止等等。这些显然具有普世性。

但是,上述核心价值观具有普世性的论述,不能为西方资产阶级图谋在全球推行他们的所谓“普世价值论”提供依据。他们的“普世价值论”是地地道道的自私的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是他们推行霸权主义的政治阴谋。西方资产阶级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不断推销其核心价值观,美国总统在其每年的国情咨文及其外交内政的许多场合中,大力鼓吹其自由、民主、人权等核心价值观,将其作为实现霸权的软实力,奥巴马就说过:“美国的道德榜样必须始终照耀着渴望自由、正义和尊严的所有人”,“将通过武力与法治的力量保卫我们的人民、捍卫我们的价值观”。对这种“普世价值论”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不断予以批判和揭露。

四、科学认识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文明同步兴起,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其流,而非源。孔子是华夏文明在春秋末年的集大成者。从黄帝到孔子经历了两千多年,大致从迄今4500年左右至2500年左右,这期间形成了许多有文字记载的典籍,即至今仍有经典意义的“四书、五经”,“五经”是孔子之前的著作,但经过了孔子等人的加工整理、创新发展;“四书”则是孔子等人的著述,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儒家学说。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形成之前,没有科学的优秀的历史观,之前所有优秀的人文社会思想就表现为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儒家思想的内容,也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思想内容,是它的核心价值观,这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伦理道德观和治国理政观。正像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所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它在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方面,堪称首屈一指。”[10]594中华优秀传统核心价值观简言之是修人和治国。修人即修身、齐家,目的是治国、平天下。前者是内圣,后者是外王。士大夫作为道德模范、社会精英,毕生追求的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经典将修身、齐家的价值观概括为“四维”“五常““五备”“十义”等理论。“四维”即仁义礼智;“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孟子》还为它奠定了人性论理论基础,把仁义礼智看成共同人性,并认为这些人性是先天固有的,用唯物史观看这既有科学的成分,也有不科学的成分,仁义礼智是一定范围内的共同人性,没错。说是先天固有的,就不对了。“五备”是孝的具体内容,是对父母的“庶人之孝”“敬亲之孝”。“十义”由血缘亲情关系扩展到君臣关系的伦理道德: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这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关系是对等的,人格是平等的。只要把君臣之称换成领导被领导、上级下级就行了。任何社会管理,领导的权威性,人格的高尚性,上下有序性,都是必要的。 治国、平天下是士大夫等社会精英,以及帝王将相人生最高的价值追求。中国封建帝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十分注重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对自身有利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核心价值观,《尚书》、《春秋》等五经有较系统的道德宣教和治国经验总结,是了解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的为君和治国的最早的最原始的文献。例如,《尚书・尧典》记载:“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尧帝“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舜“浚咨文明,慎徽五典,流宥五刑”,禹“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大禹时不仅树立协和万邦的治国价值观,还进行治国理政的实践。孔子对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十分赞赏,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史记》中极力赞扬这些圣帝贤王勤心戮力、治理天下的贤君形象,展现其“法天则地”“化育万民”的美政,以及“宽厚仁爱”“尊贤尚礼”的美德。赞扬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孟子说:“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管子・形势解》指出:“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故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易经》指出:“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尚书・泰誓》指出:“天惟时求民主。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礼记・礼运》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很显然,富强、文明、民主、公正、和谐,是中华传统优秀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儒家经典将治国的核心价值观概括为施仁政。仁政、王道、德治基本是一个意思,都是君臣施政行为的价值观,是治国理政的道德、方略。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常态,上升为理论就是治国理政的价值观,具有长久的甚至是永恒的价值。中国古代治国理政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从黄帝起至秦帝国建立前,即先秦时代。这时已经产生了圣君贤王治国理政的优秀价值观,世代传承,直到今天也为我们所认可和实行。孔孟总结先贤圣君的经验,认为必须施仁政。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显然,这对于春秋末年礼崩乐坏、群雄争霸的治国理政是不合时宜的,也必然不为那时的君王所接纳。孔子及其思想被冷落。为了自保和争霸,各国君王接纳和运用法家主张则是必然的。表现最突出的是秦始皇及其前的历代秦王,接受法家的主张,奖励耕战、富国强兵、严刑峻法、虐民暴政,虽能打天下,却不能坐天下。秦始皇统一中国证明法家价值观的实用性和一定的进步意义。汉初实行黄老哲学,无为而治,与民休养生息,这只能是一时之策,不可能长治久安、国强民富。

第二阶段,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宋明理学盛行。汉初的政治家认真总结秦亡的经验教训,陆贾告诫刘邦,守天下不同于打天下,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认为只有通过儒术才能教化培养人的是非荣耻之心,只有实行“三纲五常”才能上尊下卑、等级分明、统治稳定。“故以德为国者,甘于饴蜜,固于胶漆,是以圣贤勉而崇本而不敢失也。”此后有为之君追求的治国理政更为精细有效,例如,唐太宗总结治国理政经验的著作《贞观政要》一书中指出:“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圣哲君临,移风易俗,不资严刑峻法,在仁义而已。故非仁无以广施,非义无以正身。惠下以仁,正身以义,则其政不严而理,其教不肃而成矣。然则仁义,理之本也;刑罚理之末也。”汉武帝后,孔孟之道虽成为国家治理的核心价值观,但内容已由爱有差等,尊有差等,改为君对臣、父对子、夫对妻的人格的不平等、绝对的集权统治。这成了之后延续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治的根本政治制度。“三纲”虽是传统价值观中的糟粕,但它是当时适合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现条件,有它的合理性、进步性。

第三阶段,宋明理学晚期至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这一阶段封建价值观走向了极端,封建专制主义趋于没落,严重地压抑了人的独立性和自主人格,压抑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失败后,彻底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应运而起,这一运动对传统价值观基本取全盘否定的态度,打出打倒孔家店的反封建旗帜。这时的打倒孔家店并不是反对孔子的本原思想,而只是反对以孔家店为代表的封建统治思想的符号。彻底的反封建,对于接受马克思主义,建立共产党和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无疑起了清除障碍、推波助澜、开天辟地的作用。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应予充分肯定。马克思主义主张的与传统观念彻底决裂,对象是反动统治阶级的观念。并不反对对以往思想的批判继承。现在有些观点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不合中国国情的激进主义,认为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甚至必定是光耀世界的未来的指导思想。这显然是极端错误的。笔者认为,两个彻底决裂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与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彻底决裂就是要消灭私有制,最终实现全社会公有制的成熟的真正的社会主义,这是历史的必然,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产物,今天还不具备实现的条件,这必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与传统的观念实行彻底决裂,决裂的只是反动的、腐朽的观念,它是糟粕只能抛弃。而对于优秀的传统观念当然要继承,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是优秀的,而当代西方核心价值观有巨大缺陷,二者存在着优劣之分。整体上这样的评价并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它们属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前者反映的是人的依赖关系,后者反映的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前者强调整体为本,后者强调个体为本;前者缺乏独立个体的地位和价值,后者突出个体地位和权利;前者强调差等、统治和秩序,后者突出自由、自主和无政府;前者强调内守、合和,后者突出扩张、霸权;等等。从社会发展的阶段的角度看,后者比前者进步,是更高社会阶段的价值观。但是,当今时代具有进步意义的价值观只能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由于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尚处在初级阶段,其力量和影响相对于资本主义还是弱小的。由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世界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面临着要从实际出发,审时度势、讲究策略,要充分认识到我国传统价值观和西方价值观中都包含着优秀的成分,应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国传统价值观与西方的价值观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对其评价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发布时间:2023-07-1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推动社会的进步,错误的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必须要用正确的意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
发布时间:2023-03-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理念,导源于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经验,它的丰富内容、内在活力和持久生命力,也必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而得以展开、深化和升华。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固有根本,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发布时间:2023-03-09
摘 要 核心价值观为我国的国家制度在道义上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是社会价值的主导因素之一,是一个国家兴旺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的本质性要求是对价值的认同,因此,要实现价值的自觉性的认同,必须建立和接受其内部深化的......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空维度
发布时间:2023-05-03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动力,以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出发,尤其是以纵横的双向坐标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先进文明三个角度分析,进而在社......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发布时间:2022-08-06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很多新概括和新论断,但就文化建设这方面而言,最大的亮点就是提出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这一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有助于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准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研究
发布时间:2015-09-08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唯有坦诚地面对问题 ,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能不断地提高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感,社......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的渊源
发布时间:2019-11-18
摘要:我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情相结合的过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期,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多元化态势明显,尤其需要一个核心的、占主流地位的社会主导价值观来引领和统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可争议地承担起了这样的职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在哲学基础、理论内涵还是目标指向上,都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2-2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他认为,牢固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1-16
摘要:当前,我国在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后,却在社会凝聚力、发展方向和意识形态领域等方面又出现了诸多矛盾和问题,如物欲横流、精神空虚、信念淡薄、诚信缺失等,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变形在不少人身上表现十分突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那又何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信仰危机现正在腐蚀着我们社会的根基。根基不牢,我们的社会必然像大厦失去根基一样,出现倾斜,甚至倒塌。所以,虽然我们当前在经济、政治、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科学精神
发布时间:2023-02-01
[摘 要] 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发展,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一个重要方面,都渗透着科学精神的力量。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坚持科学精神。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精神 习近平同志指出......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发布时间:2022-08-04
摘要:为整合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集体主义的深入研究。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组成部分,是由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来决定,即由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来决定......
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7-27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关于国家核心价值观和国家历史文化相契合的重要言论,这也成为中国历史的重要命题。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丰富历史文化,其中有很多优秀的文化精华。因此,我国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融入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教师理想的启迪
发布时间:2023-02-23
党的“十八大”曾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古人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千百年来这话一直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职......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发布时间:2023-07-13
【摘 要】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的指导,不断深入理解践行党的各种精神和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需要紧紧环绕在中......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化
发布时间:2023-03-22
【摘 要】 文章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日常生活化的必要性;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的路径:要从遵从行为规范做起,从尊崇信仰做起,从核心价值观“不缺场”做起。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中注意的问题:要正......
爱岗敬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4-07
摘 要 当下国家积极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加强良好的职业道德建设,坚持“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和职业操守,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本文对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到爱岗敬业这个问题作了一点粗......
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
发布时间:2023-01-17
摘要:从社会心理学对价值观的理解出发,浅论如何增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首先,合理期望能够使得当代大学生更加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次,营造情境让大学生从顺应环境到真正接纳;其中群体规模、群体凝聚力、地位/权威的影响力、公开赞成和反对将起到巨大作用。第三,态度决定行为,行为也影响着态度;从行为开始,运用更有吸引力的载体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关键词:社.........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究
发布时间:2022-12-04
摘要:受国际环境、国际文化、国内社会环境以及网络文化的影响,高等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高等院校担任为国家培养综合人才的重任,更应该重视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教育、认同教育。高校应在各种社会实......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2
【摘要】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对整个社会价值观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属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价值意义;实践路径每个社会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主题,准确把握和理解时代的主题,有利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价值观注入中国.........
论榜样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发布时间:2023-07-11
榜样是指在某个特定社会时期,被大众公认的思想行为先进、道德品质高尚、在某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者群体,通过培育、选树、传播凝练成一种精神形象而成为社会各阶层学习效仿的楷模。从文化的角度看,榜样是其所在社会群体创造的特......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制度建设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 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制度建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路径。良好的制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的基础和保证。制度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为基本内容、目标和评价标准,加强制度建设......
论新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的价值体现
发布时间:2022-11-23
【摘 要】 本文认为,新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的价值体现是:舆论监督价值、协调整合价值、主体教化价值和主流导向价值。 【关键词】 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价值体现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国力量
发布时间:2015-09-0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
论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2-20
【摘 要】 文章论述了中国儒家文化对培育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分析了儒家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发展和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传统文化的当代体现。当前......
“微时代”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5-02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括,用“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涵,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结合大学宣传工作,浅谈如何在微时代下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时代;宣传工作中图.........
发挥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5-19
一、当前社会风气分析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持续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然而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进入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攻坚阶段,同以往相比,这一时期是社会问题多发期,也是社会矛盾尖锐、最容易出现社会不稳定的时期。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精神
发布时间:2023-06-13
[摘 要]针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精神,作者就引领的原因,从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精神之间的内在关系深入分析,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精神的必要性,以及我国的大学教育遭受市场经济与社会多元文化负面效应的冲击引起......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医院建设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在新形势下,如何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更快更好地促进医院的发展建设是当今医院所面临的考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医院的发展建设指明了方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医疗卫......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2-11-01
一个国家的主流文化以及核心价值理念对于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国的文化软实力水平。因此要想提升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首先必须要承认主流文化及其他文化形式的存在。军事力量和......
浅谈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发布时间:2023-07-14
【摘 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素质如何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提升青少年素质的重要途径。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协作,齐抓共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的伦理互通与哲学契合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价值理想、人文精神、德治伦理的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伦理互通的现象。传统价值观从宏观上讲解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宇宙的认识,确立了人......
信念淡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发布时间:2015-08-25
摘要:犬儒主义形成于古希腊的犬儒学派,古代犬儒学派超凡脱俗,致力于追求内心唯一的善意。犬儒主义发展到今天,主要表现为信念淡化。在此背景下,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丰富其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文化认同
发布时间:2019-12-07
摘要:对中华文化的思想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之间存在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逻辑关系。思想认同是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价值认同是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认同的根本目的,情感认同是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固化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中华文化在价值层面的具体表现,是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基本价值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中华文化影响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基本途径,也是加强人们对中华文化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研究生价值观的历史变迁
发布时间:2023-05-25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研究生群体中的实现状况是我们研究生培养以及研究生思政工作的重要方面。价值观作为人对所在世界和社会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研究生群体的价值观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个年代......
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发布时间:2023-07-25
核心价值观是区别一种文化或多种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它在价值观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统领和支配着一般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灵魂的表现,它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提供了价值原则。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以社会主义市场......
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3-07-24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去年2月24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观点。同时,也就历史文化的发扬和继承提出了指导......
契约伦理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发布时间:2015-09-06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吸收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与契约伦理所蕴涵的基本价值,从本质上来讲是一致的,二者所倡导的价值观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文章将尝试以发展伦理学的价值关怀(即以自由、平等、诚信为前提的契约伦......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发布时间:2023-03-14
" 论文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意义;建设途径 论文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是十六大以来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之一,是一项长久的系统工程,准确把握其基本内容,深刻领会其重要意义。积极探索其建设途径,必将......
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意义与策略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既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当前加强我国特色社会诸恶英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的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同时也可以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条件。......
体育教学评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
发布时间:2023-06-30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一直都是体育教育工作和教学理论中的重点和难点,所谓重点是因为教育的成效必须通过评价才能体现出来,所谓难点是源于体育学科目标的多样性和体育教学内容的非逻辑性,而且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与不同时期的教学指......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此,正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向,能够保障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论突破
发布时间:2023-07-24
社会主义价值观,在新时期有了新的方向和新突破,习近平同志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和阐述,并在理论上有突破性的进展。 1. 在利益关系认识上的新的突破 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强调富强、民主、文明、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3-01-0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网络环境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发布时间:2023-07-21
摘 要:网络是当今各种社会思潮传播的重要载体,在给网民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使网民的价值取向日益多元,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并伴随一系列消极影响,培育和重塑网民价值观尤为迫切。文章详细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抗战纪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发布时间:2023-02-26
摘 要:抗战纪念活动是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独特渠道和重要载体,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工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抗战纪念通过诠释抗战精神,有利于强化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理论认知;通过纪念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报告会在昆举行
发布时间:2023-01-23
6月13日下午,由省委宣传部、共青团云南省委主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报告会在昆明理工大学举行。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王岭主持报告会,团省委副书记任远征出席报告会。中国演讲与口才协会名誉会长、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副理事长蔡朝......
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的几个核心问题(1)
发布时间:2023-06-17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资产减值会计的经济实质,进而探讨了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起点、资产减值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原则,最后对提高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出了一些构想。 关键词:资产减值;确认;计量 为了使资产能真实地反映企业获......
在基础教育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6-25
在基础教育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广大的中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个人积极成长、国家长远发展所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方向。 一、目前的基础教育在......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代大学生
发布时间:2022-09-28
[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中国道路的理论指引,是弘扬中国精神的价值坐标,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特殊而深远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儒家政治伦理向度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27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马列主义与儒家政治伦理的双向涵摄中生成,体现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关照,与儒家传统政治伦理的现代转型相互契合并实现了本质超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关键在于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国......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发布时间:2023-01-15
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转型全面展开,人们的价值观由单一到多样、由传统到现代、由困惑到自觉、由解构走向整合,原有的话语体系被打乱,新语境的纷争呈现。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不断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主体
发布时间:2022-12-21
" 论文关键词:共产党 领导干部 建设主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论文摘要:党员领导干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主体。确立党员领导干部的建设主体地位,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主导功能和垂范效应,对于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青年职工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 要】青年职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以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借助一定的载体和方法,对青年群体进行相适应的教育。青年职工在结合自身特质的基础上,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和外化,促进了青......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3-07-10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
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探
发布时间:2023-06-2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
论区域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
发布时间:2023-03-09
摘要:国际权力竞争的文化转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国际背景,这是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把握的国际动向。区域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构成,为高校开发区域文化的教育价值提供了基本遵循,皖北文化历史悠久,......
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发布时间:2015-09-16
【摘 要】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积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学生思想活跃、关心国内外形势、有较强的自主性等特点,积极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贴近学生实际,适应学生成长......
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发布时间:2022-12-17
[摘要]价值观教育一直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以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成为了“当前及今后党和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成为了“公民社会”在精神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 [......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意蕴
发布时间:2023-05-27
一、传统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包含了我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优秀的文化。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现实中,核心价值观中所包含的内容都能够在传统文化中找到根源,它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根基,并融入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人将.........
试论警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与行
发布时间:2023-01-27
" 论文摘要 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多样性的经济联系、多元化的文化价值的背景下,对于即将成为公安司法战线专业人才的警官大学生,如何增强他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的针对性与实践性,变得至关重要。因此,警官院校应把在校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要:本文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及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指出中国的发展历史其实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结合中国社会详细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与核心,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2
【摘 要】大学生既是思维活跃、与时俱进的青年知识分子,又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后备力量,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凝结是大学生应该自觉掌握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所以,明晰大学生社会主义......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大学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2-08-17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我国现状所总结的科学理论思想。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文化教育入手,阐述了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紧......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大学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09
大学生容易受到各种知识的熏陶和激进思想的影响。由于大学生是作为未来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主力,所以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境下民族团结教育
发布时间:2019-11-14
摘要:习近平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团结的根基。当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中,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不失为一条科学有效的途径。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261-02党的十八大首次用24个字.........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谈高校政治理论“第一课”
发布时间:2023-04-10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一步凝练与深化,它承担着引领人民追求崇美、惟善与 求是价值理念的重大职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其价值观导向对整个社会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本文立足于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先进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4-23
为促进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本文首先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关系,然后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最后就先进文化建设的实践途径展开了探讨。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途径探析
发布时间:2023-05-04
摘 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栋梁之才,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本文从建立健全教育机制;遵循教育规律,加强理论灌输;创新载体、促进教育方法多样化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强化大学生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7-0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深化改革传递向心力,汇聚全面依法治国的强大正能量,提供全面从严治党的行动指南,蕴涵着丰富的时代意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与精神追求决定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4-09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 1.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 价值是指人们赞成或反对、追求或抵制的信念、信仰和理想等所构成的思想观念的总和。比如,自由、法治、集体主义等。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
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探析
发布时间:2023-05-22
一、红色文化内涵及本质红色文化是指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大潮洗礼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中国共产党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多样化的文化方式的传承、记载、歌颂和承载这一历史过程和现实的文化综合体,主要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其本质主要有:(一)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它.........
凝练与践行青年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 要: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青年干部为首要践行者。青年干部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青年干部在做好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几个主要方面深入践行青年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叙事中培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2-25
摘 要 叙事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功能,同时又能够契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特点。在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运用叙事有助于淡化教育痕迹,实现教育过程隐性化;增强情感认同,实现教育效应情感化;促进行为转化,实现教育效果......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7-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的最高抽象,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党的十八大报告明......
红色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发布时间:2022-12-17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在国家发展的历史文化根基之上。近代以来中国历史文化最绚丽的篇章,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以及由这一历史浇铸的灿烂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承载了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
心理学视角下浅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 要: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心理机能也在这个阶段不断成熟。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关系着他们自身的价值观,更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从心理学视角出发,探索“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发布时间:2017-03-29
一、引言 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同时也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发展,这就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近些年来,我国的高校心理教育工作也发展的很快,很多学者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都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大......
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发布时间:2023-01-2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两个都是”,即“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①肯定了非公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升了非公经济在中国社......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中的青年责任与担当
发布时间:2023-03-23
摘 要:透视青年群体的特征我们不难发现,青年具有求知欲强,独立自主意识突出,创新意识浓厚及社会参与意识明显等鲜明的特征。青年一代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最积极活跃、最富有生气的一个群体,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论红色文化与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发布时间:2023-07-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共同创......
浅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思想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2-10-28
【摘 要】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与《大学》的“三纲八目”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融合。在当前,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把握好它们之间的融合关系。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止于至善的融合;自由、平......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赣南地区高校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作为高校教育者,应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路径,拓宽渠道,才能最终凝练出既符合实际又深获认可的途径和方式。基于赣南红色文化资源,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选择
发布时间:2023-06-22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对其思想行为起到了规范性的作用。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可以在根本意义上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而在整个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占有较为......
西方哲学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5-20
价值观是由世界观和人生观决定的,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思想,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价值观做出根本的理论解释和阐述。社会主义核心.........
论儒家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发布时间:2023-03-13
【摘 要】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归结为二十四个字。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儒家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概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4-02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是必然趋势,引导高职大学生自觉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贯穿“概论”课教学的主线,在高职“概论”课和“概论”课实践性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11
摘 要:面对国内外多种思潮的冲击,党的十八大及时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作为一个不断扩大的群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此刻,他们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血站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6-1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集中了体现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原则,其核心就是一个价值观体系建设。我党在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十八大报告中又明确了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的基本内容是......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发布时间:2023-02-27
" [论文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思潮 [论文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发扬民族和时代精神,努力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自觉地维护我们共同的核......
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效性
发布时间:2022-12-08
[摘 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可以延伸到大学生的学习、就业、工作等各个环节,这种教育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入手,阐述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存在的困境及解决策略等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