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后现代文化思潮下的叙事危机与价值共识建构

后现代文化思潮下的叙事危机与价值共识建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6 02:29:33
后现代文化思潮下的叙事危机与价值共识建构
时间:2023-01-06 02:29:33     小编:

摘要: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言人人殊且扑朔迷离,但西方后现代文化思潮发展过程中价值叙事其实潜藏着细微的变迁,梳理这一隐秘的思想变迁,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既要重视叙事与价值的关联,同时也不可忽视整体性叙事维度。将价值共识与话语权的创新路径融入现实世界与共同体生活,是后现代文化思潮价值诉求转向带给我们的最深刻启示。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宏大叙事;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D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5)02-0031-04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终结理论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09AZZ001);2013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后现代文化思潮下的价值共识困境与德育叙事研究”(JA13328S)。作者简介:林芳(1979-),女,福建古田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福建江夏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后现代主义是伴随着西方新社会运动的兴起在西方内部萌生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思潮,作为对西方现代性的反叛,后现代主义深入反思与深刻批判了西方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社会生活。后现代主义思潮推动着人们对价值的理解从绝对性向相对性思维转变,无疑是深刻的。

这一转变有助于深化人们对现实生活世界的价值理解与批判关怀,但另一方面伴随着反本质主义、反宏大叙事、倡导多元主义而来的相对性思维的弥散,也带来诸多负面问题,影响人们对价值问题的认识与推进,若任由这一思维占据绝对统治地位,最终必将滑向主观主义的唯我论和极端利己主义的泥潭。但值得注意的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经历了从解构性到建设性的转变,开始寻求如何在价值认同方面既注重清晰的语言逻辑分析,同时又不至于推翻一切“元叙事”“宏大叙事”等终极价值,从而为人们重返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提供勇气与信心。本文拟以这一转向为基点,通过对后现代文化思潮价值叙事变迁的梳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探讨叙事策略与价值共识的内在关联,尝试从这一变迁中清理出其内在的逻辑理路和致思方式,从而为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提供可资借鉴的有益参考。 一 、反宏大叙事:后现代思潮的 “碎片化”路径与解构策略 “后现代”一词最早出现在艺术领域,用于指称先锋前卫的艺术流派与艺术画作。

在《欧洲文化的危机》一书中,“后现代”一词首先用于描绘欧洲文化的虚无主义和价值崩溃,这一词语后来被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用来作为西方1875年之后所进入的动荡且剧变的转型时期社会特征的概括。20世纪50年代前后,正式出现了“后现代”这一概念,受法国的后结构主义思潮影响,后现代话语在各个学术领域迅速扩散,虽然“后现代”的具体内涵至今言人人殊,但从时间维度上看,作为以理性主义和启蒙精神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崩溃之后的社会,与现代主义思想观念及人类实践的断裂,成为后现代思想家的基本出发点。 反宏大叙事源于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现代社会以理性主义和启蒙精神为合法性依据的质疑。依据西方现代主义,现代知识有基础主义和宏大叙事两大支柱,有合法化的目标和同质化的两种趋向。

[1]基础主义以永恒的不可动摇的绝对“实体”作为知识的基础,以为知识寻找确定不移的基础为根本信念,而宏大叙事在基础主义的思维定势下只关注外在于人的客观因素与力量,忽略平凡人物和具体个体的经验生活。这一价值取向蕴藏着简单化和容易陷入非此即彼的绝对否定论和知识等级制,为此,后现代主义思想家提出了“解构”“非中心化”“反基础主义”与“反宏大叙事”,企图对整体化和秩序化的思想范式进行拆解,建立起去威权和去中心的新的哲学话语。后现代主义将思想批判的矛头直接对准了“基础主义”与“宏大叙事”,后现代主义思想家认为,“宏大叙事”或“元叙事”是现代社会合法性的重要根源。“宏大叙事”自然成为直接拒斥与绝对怀疑的重要对象,利奥塔曾将现代社会的“现代性”的三大标志直接归结为“科学知识的宏大叙事”“思辨理性的宏大叙事”以及“人性解放的宏大叙事”。

在人类的教育经验中,叙事阐释很早就已经出现,以叙事的方式进行价值的建构与道德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叙事在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结构主义中获得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结构主义认为,文化是各种表现系统的总和,其中最重要的系统是语言,尤其是结构―符号研究方法在人文科学方面的运用,结构―符号学分析力图发现在叙事中人所不自觉服从的潜在规律。然而,语言学的转向,不仅质疑现代性的合法性,而且把逼视的眼光射向整个西方的历史。在拷问西方历史性的方面,后现代思想家充分利用了尼采、海德格尔所提供的虚无主义思想养料,踏上了颠覆传统形而上学的征程。

既然人类历史都是文本所阐释的历史,而日常语言又具有主观性、偶在性和多义性,那么历史的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就无法还原与考量,在卸下了人类历史以及“整体价值”完美但虚饰的妆容之后,历史成为主观性的建构,而非一种连续、客观与必然,无名的个人获得了“解救”,感性与偶然也获得了绝对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是对西方现代文明进行批判性反思的思想成果,作为对一元论认识与思维方式的反叛,反宏大叙事成为后现代思想家的解构策略与重要路径。“反宏大叙事”作为后现代主义对所有总体化、本质化理论的反击与解构工具,消解了启蒙思想中进步的神话,抛弃了曾经作为科学和文化之根基的理性。德国批评家施勒格勒率先以“断念”“碎片”来呈现思想,开启了“现代性碎片”的先河。

然而,反宏大叙事这一解构策略使人们常常将多视角、多元化看问题的“碎片化”思维方式视为批判之根本宗旨所在。对共同价值诉求方面的拒斥,使人类价值大厦坍塌的同时,收获的却是大量仅具有自足意义的碎片,“怎样都行”成为现实世界根本价值准则,至此,人们沉浸于琐碎的日常生活,大大消解了人类在价值诉求方面的认同感、共识度和凝聚力,也使后现代文化思潮面临前所未有的价值困境。

二、 重返整体:后现代文化思潮的价值困境与自我反思 在西方,新的“戈多”无法降临的“价值空场”,“后现代人”注定徘徊在“神话”与“虚无”并存的图景里,无助、疲惫而且陷入深深的焦虑。吉尔斯・德勒兹的合作者菲里克斯・伽塔里就将“后现代”直言为一种“绝境”,并对破产的现代观念和无处安放的价值与共识深感担忧。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开始反思并整饬价值形而上学的裂变,力图重返终极价值的积极建构之路。 第一,共生之环境。

以美国学者大卫・格里芬等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虽然仍是后现代主义的一种形式,但与否定性和颠覆性的后现代主义不同,他们的论域没有集中于结构,而是重返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后现代科学》一书中,格里芬指出,“在整个世界秩序四分五裂的状况下,如果我们想通过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得到拯救的话,就必须进行一场真正有创造力的全新的运动。一种最终在整个社会和全体个人意识中建立一种新秩序的运动。”[2]为此,他们整合了后现代有机论和后现代整体论,认为宇宙就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与只强调外部联系的现代机械世界观不同,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有机体,对内在联系的强调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重要转向。

与流行的康德主义传统不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不只是关注人类领域,而且克服了人类世界与自然领域的二元分立,将人类社会视为与自然世界密切相关的整体,他们提倡全球伦理,认为人与他人、人与自然是完整的统一体,将人与自然、人与世界对立是完全错误也是有害的,应该予以摒弃。这一转向也带来了全新的创造性的思维,这一整体观既不是简单的还原论,也不是对立的二元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共生关系才能使世界成为一个“有待照料、关心、收获和爱护的大花园”。 第二,启迪之教化。当代美国著名的后现代哲学家查理德・罗蒂在批评了西方传统哲学与分析哲学过分的技术化倾向之后,提倡一种与传统体系化哲学不同的“启迪”哲学。

在《哲学与自然之镜》一书中,罗蒂指出,传统哲学与分析哲学建立在对“知识”信任的基础之上,应该打破人类对“心灵”和“知识”的迷信,这一迷信来源于“知识”被当作某种不可动摇的“基础”。罗蒂对以知识论为核心的传统西方哲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认为知识不需要基础,知识来源于人与人的话语实践,而非来自人与非人的自然的“对峙”。为此,启迪哲学并不追求恒定不变的原则和规范,而是在新的解释学和实践中,在语言和交流中,重塑生命的意识和增进共识。与德里达不同,罗蒂并不否认终极价值和人类共识的探寻,而是认为启迪的结果,也就是教化的过程与结果。

教化就是人在与他者及异己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扬弃自身的个别性,在共生的视界中,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新的“共同体”。教化成为人们“共通感的培养和陶冶”,在这一意义上,语言不是自足的也并非只服从自身的参照,人类的语言是深受生活世界和人类历史的深刻影响。罗蒂认为,这里的“启迪”和“教化”之所以不同于传统体系哲学,是因为它们建立在具体的理解和沟通的基础之上,而舍弃了原来“超验”和“绝对”的准则与标准,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通过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实践,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启迪”与“教化”,达成共识,走向“共识”与“协同”。 第三,意义之重塑。

意义是价值的基础,失却了这一基础,就丧失了凝聚人们朝着共同目标共同努力奋斗的重要力量与实现可能,从而难以发挥蕴藏在人类共同体中的巨大潜力与能量。德里达的学生、法国哲学家南希从挑战虚无主义开始,通过对尼采、胡塞尔与海德格尔所引发的“虚无主义”的批判,以“共在本体论”开始了颠覆“虚无主义”这一传统的努力。南希认为,人是作为“共同体”而存在(being-in-and-as-common)。他首先肯定个体的意义,而且个体存在的意义在于个体向它之外的外在世界敞开,世界是“共在”的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共同体”不是威胁和抹杀“个体”的“实体”,因为个体是“共同体”的重要构成,南希认为,它的独特规定在于“共同”而非“体(实体)”,这样一来,“共同体”不是一种封闭的非人的共同体,而是一种和谐的共处的状态。在非实体化的共同体中,这种个体与他者的“共在”就是个体共同存在的意义世界,“世界在本质上有权力将自己还原为虚无,正如它同样有权力无限地成就自己的意义,而只要在技艺的实践之外,就根本无法理解这种意义”,在南希看来,“意义”也就是指向世界的实践,不是“我们”创造“意义”,也不是“我们”发现“意义”,而是“我们就是意义”。美国学者哈尔・福斯特直言,后现代主义只是用狭隘的或康复性的术语来型构一种新的认识论,这种认识论只能作为一种断裂的后现代主义,而不能作为一种“重新调整”(restructuration)的后现代主义。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格里芬、罗蒂和南希等后现代思想家,在穿行于后现代“虚无主义”荒漠的同时,其实是在“后形而上学”地平线上,为重返人类共同体与价值共识进行着拓荒式的重要而艰难的探索。

三、叙事与形塑:后现代文化思潮影响下的价值教育与实效路径 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后现代哲学文化思潮的影响进一步波及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后发国家,“后现代”成为这些后发国家虽非内生但却切实可感的现实话语。在经历现代化的西方人开始转而重新反思自身批判策略并重返终极价值追求的前车之鉴下,中国既要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之路,又要避免后现代文化思潮中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的消极影响,价值共识中的叙事建构能力与实现路径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因为这一建构路径关乎是重返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下无主体的抽象思辨和价值空场的老路,还是迈向尊重现实的人的前提下使人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获得真实弘扬的新途。 1共生视界:核心价值叙事阐释的基本前提。

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者预设一个文本,诸如历史、文化或制度,并赋予一个确定的标准答案,或是仅提供唯一一个认同的视界。反宏大叙事是后现代思想家的重要解构策略,然而,这一解构策略将多视角、多元化看问题的“碎片化”思维方式视为批判之根本,这直接遮蔽了人类生存世界价值与意义整体的追问向度,如前所述,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强调唯有通过整体性反思才能实现对自身理论的价值转向与价值反拨。在多元社会文化思潮影响下,重视叙事与价值的关联并重构整体性叙事维度,既与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人的生命力与创造性的推崇相吻合,也是价值教育融入现实生活世界获得有效认同、深化理解并作出价值选择的有效路径。 克服后现代文化思潮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的消极影响并回归个人生活与价值共识的根本路径是如何在共生的视界下重新协调历史与文化、传统与现代、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紧张。

这一紧张源于现代人性的自我膨胀和世界的祛魅,虽然后现代主义在共生的关系方面提出了主体间性思想,主体间性思想是西方经历了现代性社会中主体性膨胀而导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诸关系全面紧张,而展开批判与反思的结果。主体间性思想不再把人与世界看作主客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将世界看作另一个主体,并从主体与主体间的关系来考察存在。但这一关系视域的展开并不意味着主体的独大和整体的消解。也就是说,主体间性其实突出了主体间关系的内在性的一面,从这个角度看,主体间的理解必然包含着为他人所理解和理解他人多重方面,如果仅仅注重为他人所理解这一主体凸显的方面,则主体依然是一种为他的存在,表现为主体面向他人的适从,而反思、批判、选择等主体性品格则将落空或不能真实存在。

因此,个体始终不是一个孤立的人的概念,而是关联域的产物,“一个人作为道德行为者,不是仅仅通过个体的话语,而是通过叙事存在于社会环境中。”[3]个体作为一个生命体,既要打破自我封闭的视界,也要警惕个体的独大,不仅应从主体间性的抽象关联维度,更要从生活经验、历史文化、自然与社会的具体关联维度出发,才能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协调“所是”与“应当”,从而获得自身存在的合理尺度。 2文化传统:核心价值叙事阐释的重要基石。后现代主义反对宏大叙事,解构了传统连续发展的历史观念,在列维・斯特劳斯看来,“所谓的‘集体意识’最终分析下来,不过就是普遍法则的特点的时空模态,在个体思想和行为层面上的表现,正是这些法则构成了心灵的无意识活动。

”然而,仅仅以普遍法则来展望人类的将来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是不够的,这种基础主义不仅不能展望未来,往往吞噬了未来,将来是生成的、开放的。虽然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者重新审视了叙事观念,但并未提供新的叙事模式与实效路径,如罗蒂认为,解释学是一种表达希望的文化,应该填充传统认识论坍塌后的空间,与传统“体系哲学”相对的“教化哲学”,既无传统、基础、真理的约束,也无实在、理性、自然的对立,但教化哲学的目的在于“保持谈话继续进行,而不是发现真理”,它始终保持着相对主义的态度,因为罗蒂认为,传统“体系哲学”中的观点和立场会带来谈话的终止和冻结。然而,这一没有观点也没有立场的谈话以及以这一谈话为特征的叙事阐释注定是非人化且不着边际的交流。 文化传统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一直承担着价值规范的重要功能,是价值的重要依据和准则,虽然一些文化传统经过历史长河的淘洗,显露出不合时宜的一面,但也正是由于经过岁月的淘洗,文化传统能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而推陈出新。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汤因比提出,“人类的生活是生活在时间的深度上的,现在的行动的发生不仅在预示将来,而且也是根据了过去。”这一在认同相对、肯定主观的基础上重塑历史文化传统总体倾向的努力,既提醒人们历史文化传统的反思性功能,也揭示了价值维度深嵌于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事实,历史文化传统使人类的眼光超越事件与过程,在过去、现在与未来间进行批判性与决定性的价值选择。布尔迪厄认为,历史反思是生产出社会领域有效知识的前提条件之一,“只有历史的批判,即反思性的主要武器,才能够将思想从加诸于它的重负之下解放出来。”反思性是人类叙事阐释的根本目的,将来不再是被过去预设与定型的固定图景,而是蕴含人们的希望与期待并和人类活动共筑的时间性的发展。

美国学者阿兰・盖尔认为,当今时代比捍卫叙事的研究更重要的是,能够涌现替人们找回未来的建构新叙事的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过程中,共识的生成是主体对价值的不断接近与历史体验,在这一蕴含时空向度的叙事阐释中,价值词语必然负载着传统与文化。价值教育作为渗透文化和传统的交织物而存在,既不是无个性特征、一元论的哲学体系,也不是无主体的独白。文化传统维系过去、规范现在并面向未来,建立在这一基石上的价值叙事,才能深入价值的联系与内在的张力,获得主体行为选择的根本依据与重要支持。

在这一意义上,文化传统就是文化的传承、批判与更新,它是人类“发现、反映和传递生活的深层意义时的累积性成果”,在历史长河中,文化价值的形成、转化与创新使人类成为智慧的真实主体。 3历史呈现:核心价值叙事阐释的根本方法。在后现代思潮语境下,达成价值认同与共识的另一障碍是大量运用民族国家、社会阶级等抽象词语,却并未赋予这些抽象词语相应的意义。由于当代社会思潮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社会思想与价值共识的达成必然是动态的、生成的。

叙事阐释让受教育者在认知的同时更要生成生动的现实图景,这是能否达成有效共识的关键所在,由此,历史呈现就成为核心价值阐释的应有之义和关键环节。 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历史作为一种叙事,是主观性的自我言说和建构。法国批评家罗兰・巴特认为,“历史话语是一种伪造的施行话语,表面假定的(描述)事实上仅仅是以言语行动指称权威行为。” [4]这一论断充满对传统历史学的质疑与敌意,但也激起思想界整体对历史与叙事关联的深入思考,如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将历史视为叙事的重要形式,他认为,“时间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时间,仅仅是就其描绘了时间经验的特征而言;同样,叙事之所以有意义,仅仅是就其描绘了时间经验的特征而言。

”承认叙事的意义并不意味历史是主观的虚构,因为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描述,是一种真实的过去。历史与文学虚构叙事的区别在于,前者注重论证,而后者是从叙述开始。那为何历史要以叙事的方式来呈现呢?利科认为,叙事是人类理解自身的基本方式,正是将人类生活编织成一个整体图景,个人才得以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身份和存在。历史与叙事存在深度的关联,在历史叙事中,思想目的与道德维度成为历史叙事的重要功能所在,历史叙事不是简单的重复过去,也并非记忆的空间,让人怀念过去,沉迷于过往之中,历史的叙事呈现应当是对问题的历史分析,是对过去的回忆和当下的思考以及未来的预期“携手并行”。

利科提出了历史叙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预构阶段,以个体对世界和人类活动具备一个基本理解为基础。第二阶段为构造阶段,将要素或事件编织成一个可理解与可识辨的形式。第三阶段为重构阶段,通过历史与叙事的“相互交织”, 将文本世界与读者世界相联系,“正是由于叙事的技术让我们学会应该把人物与个体区别开来,历史话语才能够在综合的层面上实现这种转化。” 没有历史,认同也就失去了现实的根基,失却历史,一个社会无力进行根本的规划。

正如法国学者安托万・普罗斯特所言,如果我们想要成为对自己未来负责的行动者,我们首先要有历史的义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价值观念,它既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整体主义,也不是西方意义上的个人主义,而是对两者的整合与超越。[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社会认同、思想共识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旨归下求同存异,辩证统一。历史呈现与叙事阐释有助于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方法与视角,它既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价值发展的背景下,对差异性与多样性的尊重,又是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兼收并蓄与健康引领。

结语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是西方对现代文明进行批判性反思的结果,但正如哈尔・福吉斯所揭示的,“我们在(后)现代主义中看到的不是一种主要模式的规则,而是很多‘次要的’形式的冲突”,在矛盾的“后现代主义”概念和范式影响下,有必要“按照更严格的文本方式――按照马克思主义,结合具体的问题――来使它阶段化”,同时在“批判的限制之外进行思考”。[6]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中的叙事阐释,应当在理性反思并积极融汇“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合理性因素的基础上,既消解旧形而上学非此即彼的僵化思维,又需要在实践基础上会通历史与文化、传统与现代、个体与群体,实现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有机统一的话语形态创新。

参考文献:

[1]利奥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M].车槿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140.

[2]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科学[M].马季方,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75.

[3]王治河.全球化与后现代性[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24.

[4]西蒙・冈恩.历史学与文化理论[M].韩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1.

[5]王岩.政治哲学――理性反思与现实求索[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435.

[6]哈尔・福斯特.主题:后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27.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现代文学的农妇叙事
发布时间:2023-06-23
摘要:在现代文学史的三十年中,因历史语境的不同,不同时期对农村妇女形象的塑造呈现出了不同的时代特征。从20世纪20年代文学中祥林嫂牺牲式的祭品,到30年代文学中大堰河包容一切的奉献者,再到40年代解放区文学中喜儿具有拯救价值的被拯救者,她们在文学作品中所得到的解放、所取得的自由与平等仍然是政治话语与男权文化共同支配下的产物。关键词:现代文学农妇形象客体一、启蒙语境下作为受难者的农妇形象在以启蒙为主.........
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
发布时间:2023-02-19
乡土叙事是我国现代文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我国一些作家对于当时乡土环境进行描述,让人们以多样化的角度了解更多的乡土文化。基于此,本文对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土地是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
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
发布时间:2022-12-19
【摘要】基于中国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体现了思想上的多元化,每一种思想都是作家根据自己的审美能力而进行的乡土叙事。因此,中国现代作家作品中的乡土叙事,是其依据某些规律虚拟出来的,作者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乡土中国的思想主张。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应该认识到作者根据自己的思想主张所进行的乡土叙事是和当时的历史真相没有多大关系的,它们仅仅是作者依据自己的审美而创作出来的。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加以.........
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俗叙事
发布时间:2022-11-26
摘要:中国文人多从民间走来,他们对乡土风俗的嗅觉相当灵敏。中国文学历来关注民间疾苦,有关小人物的描写笔墨浓重。中国现代文学内容异彩纷呈,各派作家用文字表达对社会的某种诉求,对乡俗文化的看法不一,作品中价值取向呈多样性。从不同角度探究此类作品中乡俗叙事的内容和特点,有助于感知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心中的乡土世界。本文就此对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乡俗叙事情节进行分析。关键词:现代文学乡俗叙事文学探究引言乡土风俗是.........
探析脱贫攻坚视野下传统乡村文化的秩序危机与价值重建
发布时间:2017-04-06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文明建设是实施脱贫致富战略的重大内容之一。在近年来的脱贫攻坚工作中,笔者发现我国当下传统乡村文化依旧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秩序危机,而这一秩序危机不仅为脱贫工作展开带来了较大的难度,长此以往,我......
传统文化符号的一种现代叙事
发布时间:2023-02-24
传统文化符号的一种现代叙事 2012纽约秋冬时装周上,华人设计师吴季刚在其成衣系列发布会中,将中国服饰史上不同时期的元素融合在一起,一袭浓郁的中国风引来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 以朱红宫门为背景的T台设计、民国时期的古董圆片墨镜......
中国转型期价值共识危机的根源及其破解之道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要:中国道德文化植根于集体主义文化,是集体本位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而西方道德文化源于个人主义文化,是个人本位的资本主义价值观。这种差异导致了西方道德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会对中国道德文化产生冲击。西方道德文化中的多元主义会......
左翼文学思潮与现代性
发布时间:2023-07-16
" 如果概括地看待中国现代文学史,它实际主要是由两个文学运动组成的。首先是“五四”新文学运动,它扭转了从《诗经》到晚清文学的整个中国古典文学的方向,赋予了中国文学适应变革时代的现代化特征;另外是中国的左翼文学运动,它在“五......
管窥后现代主义历史思潮
发布时间:2023-06-23
[摘 要]后现代主义不仅仅是现代主义之后的历史分期概念,其历史贡献在于,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以大胆的标新立异,彻底的反传统、反权威精神作为其灵魂的思维方式。我国当代青年大学生需要正视且正确理解后现代主义思潮,培育批判性思维方......
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中国先锋小说的后现代性特征
发布时间:2023-07-02
摘 要: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自萌生以来,对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后现代主义文学在20世纪后半叶西方文学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成为一个代表性思潮。中国先锋派小说深受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把当代文学的艺术创新......
全球化中国民族电影的叙事危机
发布时间:2023-01-15
一、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民族电影的发展历程与启示 电影是一种文化产品,它承载着某个特定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这些隐性的特质体现着一个国家、民族或群体的精神。优秀的民族电影,既能够争取到世界范围内对本民族文化的正确理解......
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下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若干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23
一、对公允价值的认识及其对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影响 公允价值的引入对于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比较而言,能......
谈论和谐文化建设对社会思潮的引导和价值
发布时间:2014-01-17
[论文关键词] 和谐文化 社会思潮 引导 价值 [论文摘要] 十七大报告要求和谐文化对社会思潮进行引导和统领,这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目前“一主多元”的文化格局下,文化处于多元化、多样化、多变化的状态,因此文化建设要处理......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的图书馆工作思索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 要:图书馆是构建现代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阵地。在构建现代文化服务体系的进程中,高校图书馆应保障基本服务、开拓创新服务,并建立有效的工作评估机制。高校图书馆通过对社会开放,促进全民阅读,开展服务宣传月活动等措施,配合其......
明代饮食思想与文化思潮
发布时间:2022-11-09
中国文人的治学富有通晓人文、社会、政治和历史知识的传统,对于科学技术却少有涉猎。不论是先秦儒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在不同程度上有轻视工艺、技巧和货殖的倾向,但对于饮食却是一个例外。在这操作性很强的知识领域,上......
现代文学思潮发生与演进
发布时间:2023-04-18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产生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剧烈动荡的特殊历史阶段。受特殊历史背景的影响、以及外来文化思潮的冲击,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潮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特点。西方现代文学大量涌入,带动了翻译思潮的兴起,促进了新文化运动......
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2-10-05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三中全会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
德育价值观的反思与建构
发布时间:2015-08-28
德育价值观是指在德育价值创造和享用过程中形成并确立的相对稳定的德育观念模式,是以德育价值关系为反映对象,对德育价值活动起导向和规范作用的社会意识。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对当代中国德育理论和实践具有引领、统摄......
论儒道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1-23
摘 要: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主流意识形态,虽虚而无形,但确是企业重要的软竞争力。企业文化的构建深受国家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儒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构建现代企业文化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重建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12
摘要: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且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变迁的每一个时代中,都出现过文人墨客致力于研究中国的文学思潮。然而现当代的文学思潮过于依赖历史,僵化的思维模式严重制约了我国现当代的文学发展。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并解决这些......
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公共危机处理机制构建
发布时间:2023-06-10
AbstractWiththedeepeningofreformandopeningupandtherapiddevelopmentofsocialistmarketeconomy,Chinahasenteredthekeydevelopmentstageofeconomictransformation,socialtransformationandculturaltransformation.I.........
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05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开篇说道: 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凡时代非皆有思潮 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1]( P. 1)在中国过去的数千年历史中,自然不乏文化昂进之时......
现代金融危机的前因和后果
发布时间:2016-01-08
衍生工具,衍生危机 假如市场汇率低于合同汇率,他履约就能避免损失;如果市场汇率高于合同汇率,他可以不履约,还可以市价卖出他的外汇,这样,汇率下跌的损失就被控制,而汇率上升的好处却保留了。在正常情况下,对冲可以减低资本家......
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以后现代思潮为背景
发布时间:2022-10-10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中国的市场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信息传媒技术的全球同步传递,后现代主义思潮不失时机地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后现代大众文化也随之在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笔者在本文中主要论述了后现代背景下中......
当代文化的危机
发布时间:2023-04-03
作者:伊格尔顿 这座现代学院就叫作圣凯瑟琳学院。牛津大学的许多学院不可能都跟着咖啡店的名字起校名,不过,我待过的那个沃德姆 (Wadham) 学院,听上去却有点百货店的味道。这个名字包含着理论思考的丰富材料,可以思考问答式教......
自媒体的后现代叙事及其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挑战透视
发布时间:2023-07-15
摘 要:自媒体与后现代联姻创造出全新的文化情境与文化行为,使传统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新挑战。这突出体现在:大众以平等姿态进入信息生产,话语权力的分散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统一性与权威性提出了挑战;网状信息传播结构促进了意见的分......
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下的中国现代陶艺
发布时间:2023-06-27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下中国现代陶艺表现形式的本土性,并分别从艳俗艺术风格的独特性、装置艺术风格的超越性、新表现主义风格的原始性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现代陶艺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命题。 关键词:现代艺术......
党性教育学科化:时代价值与建构路径
发布时间:2022-11-15
综观近年来地方党校党性教育的实践探索,在现场体验式教学、课堂案例式教学、经典著作导读式教学、现身说法式教学、学员论坛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些教学形式说到底还是专题教学。当然,基于学制限制、对象特性、......
我国公共卫生危机治理体系的构建与优化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11
一、公共卫生危机治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传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不适性表征 (1)政府公信力的风险系数上升。传统的政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中政府毫无疑问扮演了大包大揽地角色,而这种封建家长式的角色本身是具有正......
“重叠共识”与核心价值冲突
发布时间:2023-07-17
摘要:当今,西方政治哲学可大致划分为五大流派,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新左派、女权主义和社群主义,各派之间围绕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正义与美德、自由与平等、性别角色等问题歧见很大。罗尔斯作为自由主义的典型代表,清楚意识到在各......
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下的中国现代陶艺
发布时间:2013-12-17
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下的中国现代陶艺 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下的中国现代陶艺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下的中国现代陶艺 精品 源自数 学科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现代艺术......
现实生活与历史文化的盛大叙事
发布时间:2023-02-03
小说是这个时代文学创作的主体和中心,因对时代生活的记录和艺术的广阔包容性而具有巨大文学影响力。在某种意义上,小说创作成就是体现地方文学发展的标志性成果,是衡量文学湘军是否走向复兴的重要评价指标。20世纪八十年代,文学湘......
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官场小说的叙事价值
发布时间:2023-01-08
[摘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兴盛发展的官场小说,其存在价值在文学批评界一直评价不一。本文从理论界与作家自身对官场小说的不同评价入手,分析官场小说作家自身的认同感与社会的认同感存在差距的原因,强调官场小说的价值在于它的现实性和启蒙性。[关键词]官场小说;现实性;启蒙性[中图分类号]I2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639(2014)01-0030-06上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官场.........
媒介文化思潮与当代文学观念思考
发布时间:2023-07-18
摘要: 文化发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逐渐成为了社会的焦点关注内容,同时文学自身也在趋向媒介性发展,涌现出的媒介文化思潮可以说是顺应社会发展而必然产生的结果。当代文化发展中融入的时代观念更加丰富,所以更需要对其进行探讨。本文......
浅析“后危机时代”的出口新思路
发布时间:2023-03-17
[摘要]在后危机时代,经济开始复苏,订单开始恢复,但是出口加工企业发现他们不得不面对新的问题,“民工荒”、国际买家变“小气”、订单变小、交货期缩短等等。为了应对新的趋势,出口加工企业开始寻求新的出口策略。其中,有企业开始尝......
九一八事变后胡适民族危机意识探析
发布时间:2022-12-18
[摘 要]九一八事变由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并由此展开了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沉重的灾难。胡适是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学者,他的很多思想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笔者在分析胡适的一生时,发现九一......
青春电影的叙事创新与文化反思
发布时间:2016-05-31
赵薇导演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以超过五亿的超高票房,成为当年中国电影无法回避的重要作品,其营销策略、宣传技巧和助演明星等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成为一部大获成功的电影。在票房为王的背景下,获得理......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群众文化建设的策略思考
发布时间:2023-05-01
【摘 要】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工作面向基层,服务范围最广、对象最多,抓好群众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功能、作用,对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社会文明风......
公共管理伦理内在价值的回归与建构
发布时间:2015-09-09
摘 要 在传统行政伦理指导下的公共管理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公共管理的需求,现代公共管理更看重人的社会属性和价值满足,并且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府运转过程中要求公共管理伦理存在内在的价值取向。在建立价值共识的基础上,作为公平的正......
新媒体文化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化机制之构建
发布时间:2023-02-11
摘要:新媒体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其涵化效应影响着公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知与社会践行。面对当前新媒体中网络暴力文化、网络犬儒主义文化与网络低俗文化泛滥的现状,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理性分析问题背后的实质,并从......
意识形态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思潮(1)
发布时间:2013-12-18
1、概念的解析 意识形态不仅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意识形态人类就无法维持自己的生存。我们既是各种意识形态的创造者,也是各种意识形态的创造物。作为一个在某种特定利益驱动下形成的包含着欲望、情感、表......
探究关于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
发布时间:2022-07-23
我国文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创作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当代文学思潮史是人们文学研究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就目前我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的模式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对现当代文学思潮史进行重构,对我国文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管现状与创新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29
一、前言随着市场经济形势不断发生变化,后经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带来一定的冲击。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中的理念、模式都在金融危机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出现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对传统企业经济管理带来一定阻碍,另一方面能够促进企业经济管理向着市场经济发展趋势靠拢。为此,下文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现状进行浅析,并提出企业经济发展的创新策略。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现状(一)后.........
关于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2-12-02
我国文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创作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当代文学思潮史是人们文学研究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就目前我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的模式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对现当代文学思潮史进行重构,对我国文学发展其有重大意义......
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危机与出路
发布时间:2022-07-23
摘要:由于移动互联网在高校的全面普及,基于讲台和桌面电脑的传统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模式正面临智能手机带来的新挑战。面对新的危机,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首先需要将教师独白的文学“讲座”变为师生共同参与讨论的众声喧哗的文学“课......
浅析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下的中国现代陶艺
发布时间:2022-11-19
论文关键词:现代艺术思潮 现代陶艺 本土性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述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下中国现代陶艺表现形式的本土性,并分别从艳俗艺术风格的独特性、装置艺术风格的超越性、新表现主义风格的原始性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现代陶艺的影响......
分析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下的中国现代陶艺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述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下中国现代陶艺表现形式的本土性,并分别从艳俗艺术风格的独特性、装置艺术风格的超越性、新表现主义风格的原始性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现代陶艺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命题。 在艺术文化史......
企业文化与环境经营价值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08-10
摘 要 在企业进行自身生产、经营等活动的过程中,愈发重视生态环境及其影响的的重要性。文章着眼于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进而对环境经营和企业价值观体系形成中文化因素的具体影响和作用路径进行分析。文章对企业环境经营价值体系构建的......
后金融危机时代钢结构企业与绿色建筑发展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1
[摘 要] 绿色建筑是我国建筑业的必然趋势,钢结构建筑不但符合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文章认为,钢结构的发展应在树立的政绩观和发展观的基础上,强化政府规划职能,引导钢结构产业科学合理发展;完善制度及......
秩序与价值——寻求公共权力建构的合法性
发布时间:2023-07-24
" 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号角的吹响,我国市场化取向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各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旧的公共权力模式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境域”。诸多学者在研究我国当今公共权力时,在理论上不愿意对......
分析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下的中国现代陶艺
发布时间:2022-10-09
分析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下的中国现代陶艺 分析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下的中国现代陶艺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分析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下的中国现代陶艺 精品源 自作 文 园地 论文关键词......
叙事与溢出现代插图艺术表现的嬗变现象研论文
发布时间:2018-08-28
摘要:插图艺术经过其长期发展,从过去对文字的模仿与还原,到如今越来越追求象征性与感受性的艺术表现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代插图逐渐离其原有的叙事性越来越远,但又并非意味着会与叙事性完全脱离。文章旨在通过对文化思潮、技术革新、媒介多样性以及需求多样性几方面的分析,试图找出插图不断脱离叙事性并向溢出性特征转变的轨迹与原因,从而发现其仍在不断发展的基本脉络,对于了解插图的未来,提供注解与佐证。关键词:现.........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与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12
建筑既是技术的,也是艺术的,既是实用的,也是审美的。我们在建筑时,不仅要考虑它的实用价值,更要考虑它的文化价值,因为,建筑的核心是文化。因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及对文化的理解,从建筑的文化内涵及意义,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美学视阈下电影《教父》的叙事艺术
发布时间:2023-05-22
[摘要]电影《教父》是美国电影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典之作,别样的叙事艺术是其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借助王国维戏剧思想的若干命题,将电影置入现代美学的视阈,可见其叙事艺术主要展开于三个维度:全知视角主导下的叙事手法及其变式......
分析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问题
发布时间:2023-05-22
金融危机归根到底是一个经济问题,我们不能因为公允价值在这次危机中使用失效就认为它是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
生态危机与高校文学课的生态价值探究
发布时间:2023-06-27
生态危机一方面表现为大规模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类精神世界的异化。环境污染和精神异化是生态危机的不同方面,都反映了人类生存方式的扭曲和生存意义的遮蔽,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因而,生态教育成为高校教育迫在眉睫的......
民初皖籍知识分子与文化公共领域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2-08-25
摘要:民初皖籍知识分子因同质性文化身份聚合为《新青年》知识群体,他们以学校、社团和报刊为平台,在文化场域中建构了主体间平等交往对话的公共文化空间。在合群意识的心理诉求下,他们拓展了文化空间,书写了公共舆论,彰显出鲜明......
就业形势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缺失、整合与建构
发布时间:2023-03-05
[摘 要]当前大学毕业生源和数量依然体现出走高的趋势,使就业形势日趋紧张。产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但从意识领域来说,价值观的缺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缺失、整合和建构进行研究十分重要。如何对大学生价值......
媒介文化思潮与当代文学观念探析
发布时间:2023-01-30
随着文化建设的逐渐兴起,文学的发展呈现蓬勃趋势,当代文学的发展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还在一定程度上对时代文学进行了探索,近年来当代文学观念深入人心,以往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了,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那么媒介......
次贷危机后碳金融体系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8
[摘要] 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国际碳价格波动,国际碳市场交易萎缩,国内对碳交易及碳金融的研究也锐减,2014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运行短期和中长期的下行压力较大,碳减排空间受到了一定的挤压。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重申了对碳金融......
金融危机下的全球化思考(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20
全球化把世界变成平的,把地球变成一个“村庄”。区域化放大到极致就是全球化。金球化把局域的蝴蝶效应扩展到异国他乡,把异国风情带进小桥流水人家。 全球化把美国的金融危机带给世界各国,把世界经济拖人危机的泥潭……,各国为此纷......
谈后危机背景下企业审计现状及其发展思路
发布时间:2013-12-18
谈后危机背景下企业审计现状及其发展思路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市场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后金融危机时代下,审计工作在企业经营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www.Lwlm.com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企业审计的现状特点,对企业审计的改......
全球化下的人文危机
发布时间:2015-08-25
主持人王尧:何碧玉教授是法国著名汉学家,多年来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译介与研究。本论文重点介绍了中国大陆作家作品在法国的译介与研究情况,兼及台湾作家作品,并讨论了文学作品经典化的相关问题,对我们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法......
走近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生与演进
发布时间:2023-07-06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特有历史现象,一般认为是从1917到1949年间,这段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其代表文学被称为新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包含了文学流派和艺术风格等因素,也展现出了不同的文化......
“普世价值”思潮的自我包装术
发布时间:2022-10-27
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是在西方历史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反映着垄断资本的利益和意志,是为西方国家称霸全球服务的一套价值观念。 一 西方这样一套价值观念是如何变成一些人所推崇的“普世价值”的呢? 1.以“普世标准”掩盖多......
叙事意识的觉醒
发布时间:2023-02-22
本文通过一系列理论探讨,探究同一部纪录片在不同的叙事模式下产生的效果。这对我们研究纪录片在电影和电影教学有重要的作用和指示意义。以“叙事的多元化角度”为研究主导方向,对“叙事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中外近现代的不同形式的纪录片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了系统全面地分析与探讨。本论文实则是一个大学生综合性实践项目的研究报告,因在研究和写报告的过程中,发现其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再做更深一层次探讨的必要,于是.........
激进主义思潮与现当代文论的新视域
发布时间:2023-03-04
梁漱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具备“自为调和持中”的特性,中国的知识人信奉先贤中庸的教诲,这样的文化传统与激进主义毫无瓜葛。但是,我们看到,现当代中国,激进主义思潮此起彼伏,各派力量的文化博奕不妥协、不让步,锋芒毕露。中国现当......
公共艺术的性质与价值实现
发布时间:2022-10-12
公共艺术不是一个脱离和超越时空的艺术方式,公共艺术的诞生基于公民社会的出现,它属于现当代社会的一种文化形态。中国的公共艺术在发展的进程中,有其自身的特性和问题,因而,对公共艺术的价值实现,须从其发展形态、性质以及教育问题上作进一步的探讨。一、中国的公共艺术伴随着公共意识的成长而进步在中国,当代性的公共艺术形态,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从改革开放的萌芽期走到了2000年左右的成长期,又从成长期走.........
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2-17
摘要:任何法治的构建都离不开自己的传统,中华民族本源的 法律 文化是构建 现代 法治不能割舍、不可或缺并起决定作用的内源力,要建立现代法治国家,必须尊重 中国 传统,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
后危机时代的金融改革
发布时间:2016-01-18
摘要:危机的余波还未平息,后危机时代的骇浪又扑面而来。危机时代遗留的问题,后危机时代的主权债务问题等等已经成为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从危机的演变谈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对后危机时代的主权债务危机进行简单的评述,并......
梵高与塞尚的艺术文化心理及其现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2-12-20
艺术创作活动是人们升华人格矛盾、维系心理平衡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梵高与塞尚的艺术文化心理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法国,一些艺术家们把对自然的真实感观放到了首位,他们认真......
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计量会计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13
发自美国的金融危机让公允价值面临着严重的考验,由于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很多人把矛头指向“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在国际上面临着尴尬的处境。那么,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如何改进公允价值的应用以加强市场约束和促进金融稳定,是当今理论界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课题。一、公允价值的本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表露和列报》(IAS32)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
中国电视剧与当代大众文化思潮
发布时间:2023-03-04
中国电视剧与当代大众文化思潮 中国电视剧与当代大众文化思潮 中国电视剧与当代大众文化思潮 中国电视剧在当下的繁荣景象吸引了众多知识分子把学术研究目光投向这一领域,电视剧作品数量的积累也为电视剧批评提......
后现代主义的遮蔽:教师的主体性危机
发布时间:2023-03-14
摘要:后现代主义作为最彻底的现代主义消解者,致力于主体性的颠覆和解构。面对后现代主义的冲击,主体观念由晦暗不明到趋向式微,教师的主体性遭遇了相同的命运,道德神坛上的教师权威和真理崇拜中的教师理性被消弭。教师的主体性无......
《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与运用
发布时间:2016-01-27
【摘要】《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马克思主义作为成熟的科学理论正式诞生了。这部有着深刻历史意义的宣言不仅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对立和斗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在中华民族奋发崛起的革命历程......
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对我国广告创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1-31
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对我国广告创意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对我国广告创意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对我国广告创意的影响 摘要 在后现代主叉思潮的影响下,广告创意作为广告活动的核心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在中国特殊的文......
胡适与所谓“中国意识的危机”(下)
发布时间:2023-07-27
胡适针锋相对地批驳了他们:“我们的观察,恰恰和他们相反。 中国 今日最可令人焦虑的,是 政治 的形态, 社会 的组织和思想的 内容 与形式,处处都保持中国旧有种种罪孽的特征,太多了,太深了,所以无论什么良法美意,到了中国都成......
西方后现代视觉艺术中的政治倾向及叙事战略
发布时间:2023-05-24
后现代主义艺术一般认为起始于20 世纪初的达达主义。到了20 世纪50 年代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在西方形成了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一种国际性的后现代社会文化思潮, 并向世界各地区渗透出去,使整个世界进入到后现代大众文化之中......
萧红小说叙事构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2
[摘 要]在东北作家群中,最具艺术才情的作家便是萧红。萧红崛起于中西文学艺术交融荟萃的时节,她所直接感受到的是“五四”以来,近现代文学的新气息,应合文学艺术发展的需要,萧红以其独特的空间叙事模式,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的百花......
历史小说叙事话语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3-03-14
历史小说跨越历史和文学两个学科,其性质甚为特殊。它既是一种文学形式,有着与生俱来的虚构性和表现性,又处在历史学构造的强大话语背景之下,并深受其影响,形成了独特而复杂的叙事话语结构。话语是一定数目的陈述之问的散布系统,是......
思考金融危机下的全球化
发布时间:2023-06-30
强国会竭力借助全球化的力量压抑甚至取消弱国的贸易壁垒,而自己在必要时总会悄悄祭起贸易保护的旗帜。技术强大自会打技术牌,资本雄厚自会.........
后现代道德语境下高校师德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29
高校师德建设既是高校发展的原动力,也是高校自身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整理推荐的一篇关于高校师德探讨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前言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国内20世纪80年代逐渐重视高校师德建设,但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
浅谈档案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3-03-26
档案文化的存在,对于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确保价值观的确立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迅速的今天,进行社会文化的交流,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所以在现阶段,加强对于档案文化的利用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档案文......
荒诞叙事下的人性异化
发布时间:2023-01-11
阎连科出生于1958年,1975年开始创作,1979年发表处女作《天麻的故事》,1997年发表《年月日》引起文坛关注,相比同时代许多作家,阎连科无疑属于大器晚成。如果刚开始写作是为了逃离农村、摆脱饥饿,后来随着创作的日渐成熟,已然是......
浅谈当代中国建筑思潮中的时代精神建筑表达思潮
发布时间:2023-07-12
摘要:通过考察梳理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的产生背景及影响因素,审视了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的发展历程和丰富内容,具体就时代精神的建筑表达思潮予以了深入论述,最终提出了中国当代建筑思潮中值得反思的内容和问题。 关键词:建......
关于高校环境文化构建与教师价值取向
发布时间:2023-04-10
" 论文关键词:高校 环境文化 教师价值取向 论文摘要:高校作为思想意识集散中心和理论阵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环境文化构建与教师价值取向引导的关系应该是教师行为受到所处学校环境文化的影响,教师群体......
简析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价值;使用价值;价值规律 论文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揭示商品内在矛盾的科学理论,虽然诞生于19世纪资本主义初期,但是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经济关系,它仍能指导我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社会和经济......
构建和弘扬具有时代特色的城市法治文化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5-20
摘 要:维护城市居民的权利是城市政府公权力配置和运作的目的和界限,即城市政府公权力的配置和运作,只有为了保障城市居民权利的实现、协.........
中国电视剧与当代大众文化思潮(1)
发布时间:2023-06-22
中国电视剧在当下的繁荣景象吸引了众多知识分子把学术研究目光投向这一领域,电视剧作品数量的积累也为电视剧批评提供了充足的文本。电视理论的研究队伍已经吸纳了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文艺学、历史学等领域的学术精英。理论研究与创......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中的第一人称叙事与成长叙事
发布时间:2023-03-27
摘 要: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既是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处女座也是成名作,其中八个看似迥异的青春故事都从不同成长阶段的男性视角出发,多为第一人称叙事,对青春期的爱、性与死等母题进行了独到的描绘。本文试图从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