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现代知识分子的“还乡”叙事

现代知识分子的“还乡”叙事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9:15:48
现代知识分子的“还乡”叙事
时间:2023-08-05 09:15:48     小编:

鲁迅的《故乡》是为大家熟知的作品,创作于1921年,讲述作者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重回故地重见旧人的所感所受。1985年,莫言创作了《白狗秋千架》,讲述“我”回到故乡所遇到的诸种人情世态。本文之所以将这两部不同时代的小说放置在一起进行研究,是基于在知识分子“还乡”叙事上,二者既具有某种创作相似性,同时又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取向。

一、对故乡的观照:

启蒙立场和民间立场

鲁迅是一名真正的思想革命者,他创作的小说数量不多且篇幅短小,但大多都是惊世骇俗的。鲁迅不屑创作供人们消遣的饭后谈资,他以笔为枪,对黑暗的社会和麻木不仁的国民固执地掷出投枪,经历了“五四”运动的中国,启蒙国民成为现代中国文学的主题。鲁迅深入地剖析揭露现代中国的社会状况,毫不留情地批判国民劣根性,是现代中国黑夜中的一盏长明灯。

《故乡》是一篇抒情味较浓的作品,这并不是说这篇小说没有鲁迅标志的战斗性。这是一个普通的现代知识分子返乡后又离乡的故事,也是鲁迅的一次精神之旅。鲁迅在这次回乡经历中不断观察着现实的故乡,现实故乡不断地冲击着他,不断引起他的反思。

鲁迅颠覆了中国文学史上传统游子返乡的叙事模式。以往的游子多是怀揣着温情美好的恋乡情节,虽也不乏物是人非、光阴流逝的感伤情调,但这种鲁迅式的对故乡近乎绝望的悲哀,是前所未有的。《故乡》中展现了现代视角下的故乡,是一种“现代的风景”,这种“现代的风景不是美而是不愉快的对象”?q?。开篇描写作者即将到达故乡时所看到的景象:“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r?这不是纯粹的风景,更是作者的心理视界,这种视界透露了作者内心的萧索,并贯穿在他的回乡体验中。瓦楞上枯草断茎当着风抖动的老屋、被浓重封建气息笼罩的杨二嫂和没有了一丝活气的闰土,这些“不愉快的对象”,和作者的情感相互映衬,给人以深深的荒凉绝望的无力感受。

于绝望中诞生希望,是鲁迅的希冀,而实现这份愿望只能通过启民之蒙来实现。曾经的杨二嫂和闰土也是鲜活美好的,那时伊被称为“豆腐西施”,闰土活泼且有灵性,作者离乡的二十多年,他们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与其说的自然的变化,不如说是人为的异化。杨二嫂身上笼罩的腐朽气息与故乡封闭的社会环境分不开,长期的不开化和千百年来古老传统和庸俗习俗的熏染,使得她与时代格格不入,作者对杨二嫂的无话可说正如《祝福》中作者对祥林嫂临终“三问”的震惊,都是对封建传统的无声谴责; 闰土变成一个合乎规矩的木偶人,多子饥荒,苛捐杂税,兵匪官绅一层层压在他的肩膀上,更可怕的是长久以来的封建等级意识,这些因素的合力彻底摧毁了当年的少年。鲁迅不愿看到闰土“辛苦麻木而生活”,“辛苦麻木”正是当时劳苦群众的生存常态,所以王富仁说 “在对闰土的愿望里,鲁迅集中表达了他对全体被压迫被剥削的农民群众的愿望”?s?。

鲁迅眼中的故乡是和非现代、封建传统联系在一起的,正是这样的故乡造就了这样慵懒的国民,造就了国民劣根性,这些被“异化”的国民,成为现代中国摆脱尴尬困境的束缚。基于这样的认识,鲁迅提出了“立人”的目标。在对现代社会的绝望中萌生了新生的希望,这是鲁迅特属的“希望”逻辑:“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④

不同于鲁迅,莫言的创作体现了一种民间立场,这里的“民间”指的是“一种非权力形态也非知识分子的精英文化形态的文化视界和空间”?u?。莫言坚持认为民间写作“就是要求你丢掉知识分子的立场,要你用老百姓的思维来思维”?v?。他极力摆脱官方意识形态的左右,将自己彻底融入民间大地,寻找精神的独立自由。

莫言从来不停留在传统的道德意识层面,也不对民间的人和物做表面的非对即错的判断,张清华曾说:“莫言的意义,正在于他依据人类学的博大与原始的精神对伦理学的冲破。”?w?在《白狗秋千架》中,“我”偶遇旧时女友暖,牵扯出了十几年前暖因被“我”撺掇去荡秋千发生意外而失去右眼的沉痛记忆,“我”又亲睹了她嫁给哑巴后生了三个哑小孩的艰难窘困的生活现状,心里充满了痛苦和愧疚。小说末尾,暖向“我”提出了帮她生一个会说的孩子的请求,她的哀求十分触动人心,令人不忍拒绝。这是一个生活在悲惨境遇中的女人在乞求支撑自己生活下去的希望,这无关贞洁、道德礼仪,或者说所有的道德礼仪在这样的哀求下几乎都是无力的,在这样自由而无拘无束的乡间,人们似乎不能对暖的行为进行简单的是非判断。

莫言的民间立场还体现在他的话语形式上。“五四”时期的启蒙文学决定了作家们对乡间的叙述采取了知识分子的语言形式,莫言力图突破这种启蒙话语形式,进行彻底的民间狂放式写作。莫言曾经在乡间生活劳作,与普通农民无二,他所获得的丰富农村经验,在他小说的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白狗秋千架》有一段关于暑天打高粱叶子的感受描写:“汗水遍身胸口发闷是不必说了,最苦的还是叶子上的细毛与你汗淋淋的皮肤接触。”?x?可以将这种感受描写得如此细致,令人具体可感,非是经历丰富之人是不能做到的。小说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独特性格,要真实地摹写出乡村人,就必须极强的话语捕捉能力和文字表达功底,文中“我”回乡与暖初遇时的一段对话,极其简短,却把暖内心的烦闷和我的窘迫表露无疑。其中暖几句带着粗俗恼怒的话语十分出彩,将一个普通乡村农妇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莫言从不避讳自己是个农村人。他以民间意识观照故土,表达了对故乡的难以言传的悲悯情怀,而不是启蒙视角中那种对故乡的批判性省思。这在中国乡土小说史上是对“五四”启蒙视角的一次调整性反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传统“还乡”叙事的一种现代性回望。

二、何处是故乡:不同景象中的殊途同归

鲁迅在《故乡》中勾画了一个与现实故乡对立的理想故乡。鲁迅笔下的现实故乡,环境萧索、社会闭塞,充斥着旧时代迂腐的封建礼教,人们愚昧无知,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大潮。而鲁迅憧憬的理想故乡,存在于作者记忆中的世界,民风淳朴,人们生活自由和谐,充满着脉脉温情。 童年的回忆是鲁迅写作的一种叙述形式。《故乡》中对童年的回忆在很大程度上经过了他记忆的美化,成为了他心中理想的精神家园,这一现象可以从创作主体的艺术心理来进行解释,艺术家是一个“诗性主体”?y?,而文学创作中作为叙述方式的回忆,因为时间的生成、记忆的淡化与现实生活分离,对往事的获得了远距离的审美观照。这种审美观照使得作家虽依然身处境中,却能做到心于境外,做出超然的审视。在这样的审视下,有关童年的记忆和经验不断地在“回忆”过程中被修改和翻新,“回忆”实际上也就具有了幻想的性质。因此,鲁迅童年记忆中的故乡被不断地美化,最终构成了一个与现实故乡完全对立的理想化的故乡。

这样的幻想和美化可以在文本中找出很多端倪。小说的开篇,作者看到萧条的故乡景象时不禁发出疑问:“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随即他又否认:“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是,记忆中的故乡究竟是个什么模样,究竟是怎么个好法,他却又答不出了,“仿佛也就如此”???。从这段简短的心理叙述中可见,当鲁迅真正遭遇了现实性的故乡,他心灵构筑的那个世外桃源便渐渐地瓦解了,故乡景象给他的震惊只是这个瓦解过程的开始,真正打破他理想幻境的是成年闰土。回乡见闰土前,作者脑海中浮现的是少年闰土在月下沙地上手捏钢叉刺猹的景象,然而这幅景象是作者未曾亲见的。在小说的描述中,作者和少年闰土的交往实际上仅限于一次新年的短暂时光。作者从闰土的口中得知了很多新奇的事物,仅凭着这些,就在脑海中塑造出了少年英雄闰土。等作者终于再见闰土,时间与现实使他生了残酷的变化,他已然不是作者心中的闰土。这样的现实使作者再也说不出话,内心幻想出的理想故乡在尖锐残酷的现实面前轰然崩塌。

周作人曾直言不讳地说:“鲁迅在《故乡》这篇小说里纪念他的故乡,但其实那故乡没有什么可纪念,结果是过去的梦幻为现实的阳光所冲破,只剩下了悲哀。”???鲁迅的感受不难理解,故乡不再是旧时的故乡,不是空间的改变,而是时间的推移,毕竟“重回旧地的人不再是那个曾以自己的热情装点那个地方的儿童或少年”???。

如果说,《故乡》的魅力在于能够重启人们内心深处重返童年、回归理想故乡的渴望,那么《白狗秋千架》的魅力就在于能够唤起人们直面现实、不忘乡土的勇气。

《白狗秋千架》中莫言所描绘的故乡是异常现实的,没有鲁迅的那种幻想与美化。莫言在叙述他的故乡时态度客观近乎冷峻而酷烈,然而他的深切正在于此:在极端的冷峻之中升腾出了一种悲悯意识,“这美掠过我们苦寂的意识王国,摇落了一切空中楼阁,犹如一只惊夜的夜枭,叫出了乡民几个世纪的悲苦”???。莫言近乎冷酷的故事叙述得云淡风轻,却在仔细品味后令人心惊。十年前“我”和暖,两人一起荡秋千,结果绳子断了,槐刺扎进了暖的右眼,在此之前,莫言有句话描述了当时的情景“秋千架,默立在月光下,阴森森,像个鬼门关”???,一种冷峻的伤痛感早已弥漫开来。秋千架是暖悲剧命运的开始,也是“我”愧疚、产生赎罪心理的根源。不过在文本中,对这个“事故”的描述结束地十分突兀,再也没有了下文。读者只知道暖嫁了个哑巴,“我”上了大学,直至“我”十年后回乡,中间存在着大量的空白,这是作者故意留下的想象而又不忍去想象的。

莫言惯用这种笔法,他总是力求以最客观的叙述方式来还原现实场景,但是读者又能从冷峻的表象下感受到潜藏的情感,《白狗秋千架》中一段“复调”结构的叙述很能体现这一特征。当解放军经过时,学生宣传队载歌载舞、敲锣打鼓地迎接,这种场景放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十分常见,在暖唱着《看到你们格外亲》的歌声中,部队的汽车正手忙脚乱地涉水过河,可谓是乱糟糟。在这样毫无秩序的场面下,却穿插着暖歌唱的红歌片段,其产生的效果相当复杂,它间接地体现了莫言的某种反讽式叙事情调。这样的场面、这样的人物、这样的画外音,不得不说莫言是用心良苦的。

对于鲁迅和莫言来说或,理想故乡和现实故乡似乎是相反的意象,但在他们的精神期盼上却是殊途同归。

在鲁迅的回忆中,故乡景色如画,他和少年闰土交往的点滴他都铭记于心,让他回味无穷,在这里少年儿童纯真美好的本质得到了充分的彰显。鲁迅向人们袒露了心底里最柔软的美好,他和闰土雪地里捕鸟的经历、那些闰土告诉他的他所不知道的新奇世界都是如此的温馨美丽。然而记忆有多柔软美好,现实就有多残酷丑陋,这种美好正是在与现实对比的反差中产生的。鲁迅在记忆中构建他理想故乡的原由何在?“一个人的真正的理想是在自己不同的生活感受的差异中产生出来的,是从对现实生活状况和社会状况的不满中产生出来的。”???一言概之,在与故乡残酷现实对比的巨大落差中,鲁迅以回忆的方式来讴歌人性的善良与纯真,热切地呼唤着心中的精神家园和理想社会的重塑。

莫言与鲁迅处在不同的时代,因而他们作品的面貌必然也是不同的,莫言与其他新时期的作家,如残雪、苏童等,都深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这些美学原则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得到了不同的体现,人们说到莫言,总是不经意给他贴上魔幻现实主义的标签,而在对《白狗秋千架》的研究中,我们需提起――自然主义。莫言受到过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的影响,这在他作品的精神和形式上均有体现。于精神上,莫言后来的小说中都体现了一个“种”的问题,如《红高粱》《丰乳肥臀》,“我爷爷”“我奶奶”???身上有着红高粱般的血样的野性,上官鲁氏演绎了一首自然母性之歌,他们都是野生自然的“纯种”,而“纯种”在血脉的传承中逐渐杂化和退化了,在莫言小说中能读到野生与驯化之间的对立。莫言显然是偏向前者的。再反过来看《白狗秋千架》,女主人公暖虽遭受厄运,但与命运做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挣扎反抗,具有极强的生命韧性,她与以上的人物一样,都是自然的、野生的,同样受到了莫言的赞颂,可以说,自然主义的精神一直贯穿在他的创作中。精神为骨,形式为肉,莫言的自然主义精神必然不会让他的写作产生鲁迅式的美化,他笔下的故乡也必然是冷峻的、现实的。 与莫言“野生―驯化”的对立对应,我们可以在《故乡》中找到“儿童―成人”的对立,少年的闰土纯真善良、活泼可爱,未被污染的心灵使得他与作者亲密无间,而成年后的闰土使作者内心悲凉,由这可延伸到《故乡》中理想故乡和现实故乡的对立。前者已经逝去,在后者的反衬下显得尤为珍贵美好,这是鲁迅渴望的精神故乡。鲁迅在回忆中寻找社会的良药,这副良药就是人的本真,莫言则在追溯民族文化心理的过程中看到了自然人性的光芒。作为返乡者,他们对故土都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对故乡的变化必定有着敏锐的嗅觉,任何细微的变化都会牵动他们的神经,而作为知识分子的返乡者,他们不可能对这些变化无动于衷,因为他们已经跳脱出故乡多年。他们的认知使他们可以透过这些变化看到某些事实,这些事实使他们思考甚至苦闷,自觉或不自觉,他们心中会产生一些期盼,一些设想。鲁迅的期盼设想寄托在美化的回忆中,莫言的期盼设想寄托在张狂的自然中,理想故乡和现实故乡似乎是相反的意象,实则殊途同归。

三、近乡情更惑:无法确定的身份认同

在中国传统文人的心中,故土难离,故乡是“根”,是游子漂泊在外时情感的寄托地,也是人生失意时的庇护所。古时不少文人墨客,离乡时踌躇满志,遇到挫折后总会发出“不如归去”的感慨。故乡拥有最为宽厚博爱的胸怀,静静地等待着和接纳着外出的游子们,因此人们总是对故乡有着深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进入现代后,古人的返乡叙述传统逐渐被打破,故乡仍是作家们创作时难以逃避的话题,但由于时代的巨大变化以及作家们心境的转变,“故乡”这个词汇的含义在作家们的心中变得复杂得多。通常的情况是,作家们在外漂泊多年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后,却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完全融入故乡,而是与故乡、故乡人之间产生了一层难以言说的隔膜,身处故乡但却产生了“异乡人”的感受,这是现代以来知识分子返乡后普遍的伤痛。

对鲁迅来说,故乡给他的感受是十分复杂的。在鲁迅的童年记忆中,故乡既给了他欢乐美好的体验,同时又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愤懑和痛苦,那些好的和不好的记忆共同织成了一张大网,一方面引诱他进入,另一方面又逼迫他逃离。鲁迅这种对故乡的复杂心理,致使他对回忆中美好的一面极力美化,但是那些灰暗的经历又令他心有余悸,对故乡始终无法达到心理上的认同。

鲁迅年少时对故乡的不认同感是他与故乡产生隔阂的开始,那时的他年少气盛、踌躇满志,毅然踏上了求学之路,开始了漫长的漂泊旅程。他在日本受到了现代教育,经历了著名的“幻灯片事件”,终于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处于“启蒙者”的位置。在《呐喊》的自序中,鲁迅讲述了一个“铁屋子寓言”,并寄寓改造国民性的愿望。在这个寓言中,铁屋子和熟睡的人即故乡和国民是一体的,鲁迅虽处于故乡之中实际上却是个“异乡人”的身份。

鲁迅一开始就义无反顾地背叛了故乡,他离乡二十余年,漂泊二十余年,无论是遭遇到什么,也不曾有回乡的打算,只是把回乡当成永远离开故乡的一个过程,“我这次是专为了别他而来的”,“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可以说,鲁迅年少时期对故乡的不认同已经扩大成了启蒙者与故乡的对立,演变成了一种无法消除的隔阂感和无所归依的漂泊感,《故乡》揭示了“一种知识分子与乡土中国的对立关系”。对于现代知识分子来说,“故乡成了一种无法返回的地方,也就是说故乡变成了他乡”???。

莫言创造了“高密东北乡”这片斑斓的文学土地,他无疑是爱着他的故乡的。他也恨他的故乡,饥饿、伤痛、孤独几乎充斥了他所有关于童年的记忆,他曾说:“十五年前,当我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民在高密东北乡贫瘠的土地上辛勤劳作时,我对那块土地充满了仇恨。它耗干了祖先们的血汗,也正在消耗着我的生命。”???他甚至连鲁迅那一些关于故乡的美好体验都没有,只有厌恶和仇恨,所以他必然会选择逃离,进兵营是一个开始,之后他拿起笔写作也是为了继续远离故乡。在莫言的笔下,充满了各色的“离乡者”形象,他们或是为了逃避饥饿,或是为了躲避伤害,或是为了追求理想、爱情而离开故乡,这些人物叠加起来似乎隐现着一个曾经的莫言。然而与鲁迅不同的是,他没能彻底背叛他的故乡,他从一个“反叛者”最终变成了一个“皈依者”。在摆脱了故乡给他的痛苦之后,他陶醉于都市带给他的衣食温饱的生活,但陶醉只是短暂的,他原以为离开故乡就能彻底离开苦难,却没想到在那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都市里面潜藏着更深的悲哀与无奈,他“感受到一种无家可归的痛苦,一种无可抑制的对精神故乡的渴求。”???他开始回忆故乡,思考故乡,找到了那支撑起他精神之根的宝贵所在,他一步步、不自觉地重新回到了故乡,“到了一九八四年冬天,在一篇题为《白狗秋千架》的小说里,我第一次在小说中写出了‘高密东北乡’这五个字,第一次有意识地对故乡认同。”???

《白狗秋千架》是莫言回归故乡的开始,如同一个犯错归家的孩童,他对故乡的神经是敏感而纤细的,让人觉得过于小心翼翼。比如在与暖相认的场景中,“我”的表现十分耐人寻味,“发窘”“谴责自己的迟钝”“嗫嚅”这些神情和心理隐藏着我内心的激动和不安。读者可以想象到“我”的神情和语气,“我”急切而小心翼翼地想得到暖的回应和承认,其实这不仅仅是寻求暖的确证,更是一个游子迫切想要得到故乡对自己的身份确证。莫言和他的故乡土地曾经是融为一体的,但即使是他,在离乡多年归来之后也免不了产生“陌生”的尴尬,也免不了与故乡产生隔阂,但因为他的忐忑,他不能如鲁迅那般直接洒脱。在《白狗秋千架》中,这种隔阂感不如《故乡》中表现得那般强烈,但确确实实是存在的,即使只通过牛仔裤、糖果、折叠伞这些细微的事物。

其实《白狗秋千架》的故事更具有现实指向性,现今城市文明快速发展,农村被挤入了发展的边缘地带。农村与城市关系的矛盾已经微妙地转化到了小说中,内化成了“我”与故乡的隔阂。暖一开始对“我”尖酸的嘲讽。白狗对我的窥探,雨中老人对我的蔑视,故乡人对我所穿的牛仔裤的偏见,这都显示了作者对农村被置于时代大潮末流的愤懑心理,进而促成了作为还乡人“我”内心的愧疚不安,“我”只能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去修补这些裂痕,但是心理上的隔阂是怎样都填补不了的,这令作者悲伤却也无可奈何。

莫言对他的故乡既爱且恨,故乡是他不可逃脱的宿命地,故乡的一切已经丝丝缕缕渗入他的血脉,他的全身无一处不与故乡有着紧密联系,他只是一个回归故乡的游子,正如故乡包容着他一样,他也包容着自己的故乡。尽管他“皈依”了故乡,但隔阂感、漂泊无依感早已延续在了现代以来知识分子的返乡体验中,显然莫言也不能例外。身处其中而不能融入,求而不得,他只能把自己的精神家园寄托在“高密东北乡”的文学天地里,故乡本身对莫言而言,“那个地方会永远存在下去”,但他的精神“却注定了会飘来荡去”。???

中国有一句古话:父母在,不远游。这种观念是与中国几千年的宗法制度血肉相连的。进入近现代,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轰开了封建宗法社会的堡垒,西方文明的强制输入,中国人的古老观念艰难地进行着带血的现代化蜕变,西方现代价值观动摇了知识分子对故土的“愚忠”,他们纷纷离开故乡,向外探求救国之道,加之自然经济瓦解,都市文明迅速发展,城市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有志青年不断聚拢。这些人身上带着农村的刻印无法摆脱,所以他们与都市的物欲横流和畸形繁荣格格不入,而在经受了现代文明熏陶之后,当他们返回故乡,却发现自己难以再次融入了,身处故乡却是“异乡人”。由鲁迅到莫言,我们发现知识分子“还乡”产生的漂泊感一直由现代延续至今,时代不断向前推进,“异乡人”感受也会产生差异,这种差异是“现代性”的差异,是现代人对故乡的重新打量和估价。

总之,“五四”以来自鲁迅开创了“离乡―返乡―离乡”的叙述模式,并以知识分子的姿态来审视故乡,20世纪的返乡文学就再也绕不开对“故乡”的描写和反思。有鉴于此,对莫言的《白狗秋千架》与鲁迅的《故乡》进行比较研究,能够对“五四”以来文学中故乡叙事,提供一点有益的启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要有“还原叙事”的能力
发布时间:2023-05-24
弄清楚一个企业成功的原因,远比弄清楚一个企业失败的原因要复杂得多。这就像研究一个人为什么健康一样:生病的原因可能只有一个,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们问褚时健,“你经营果园,最困难的是什么时候?”褚时健毫不犹豫地说......
知识分子的背叛
发布时间:2023-02-15
在20世纪的极端年代,这一切都被颠倒了,知识分子公开宣扬崇恶的理念,他们的背叛是彻底的 朱利安・班达的《知识分子的背叛》是一部名著,基于个人独立思考的立场,他把知识分子的使命规定为远离世俗实践,只是追求真实、真理与正义......
知识分子的三可贱
发布时间:2023-04-01
和,谁说了算? 我研究孔子六十年,总结出了儒家文化的三大学说九大方面。 第一大学说,就是社会生产发展稳定的学说,第一部分,以人为本,人道主义。第二,就是人际之间的和。儒家思想就是治国安邦之道,一个王朝一建立,孔子......
叙事意识的觉醒
发布时间:2023-02-22
本文通过一系列理论探讨,探究同一部纪录片在不同的叙事模式下产生的效果。这对我们研究纪录片在电影和电影教学有重要的作用和指示意义。以“叙事的多元化角度”为研究主导方向,对“叙事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中外近现代的不同形式的纪录片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了系统全面地分析与探讨。本论文实则是一个大学生综合性实践项目的研究报告,因在研究和写报告的过程中,发现其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再做更深一层次探讨的必要,于是.........
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
发布时间:2023-04-06
——为当代知识分子研究定位 一、知识分子:覆亡与觉醒 "知识分子"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在中外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俄国是"知识阶层"这一名词的起源地,其知识分子的始祖是被别尔嘉耶夫称为"18世纪俄罗斯最卓越的人物"的拉吉舍夫⑴......
认知叙事学初探
发布时间:2013-12-17
提要:近年来,认知叙事学家和认知文体学家日益重视20世纪90年代中期兴起的认知科学中的文本世界理论,发表了一些关于小说叙事的研究成果。本文以奥斯卡获奖影片《美丽心灵》(2001)为例,运用文本世界理论考察后现代叙事中一类特殊现象......
布迪厄的科学知识分子和知识政治
发布时间:2022-11-14
提 要:布迪厄知识分子理论着重在知识分子与文化生产的场域和现代社会的等级关系上。他的知识分子理论实际上是关于知识实践的理论。他的知识场域分析强调知识分子的历史性和政治性以及他们在争取合法性斗争中所起的象征生产者作用。尽管......
知识分子的道德责任
发布时间:2015-08-21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三种形式的集体和个人的“不负责任”(政治上的不负责任、道德上的不负责任、知识分子的不负责任)互相重叠、交叉,塑造和损毁着法国的公共生活。朱特选取了3位“毕生都在法国扮演重要......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中国近代法的命运(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 在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形成过程中,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性格及其命运,是由中国一百多年几代法科知识分子所铸就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是在一个恶劣的环境里从事研究的;受......
后现代文化思潮下的叙事危机与价值共识建构
发布时间:2023-01-06
摘要: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言人人殊且扑朔迷离,但西方后现代文化思潮发展过程中价值叙事其实潜藏着细微的变迁,梳理这一隐秘的思想变迁,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既要重视叙事与价值的关联,同时也不可忽视整体性叙事维度。将价值共识与话语权的创新路径融入现实世界与共同体生活,是后现代文化思潮价值诉求转向带给我们的最深刻启示。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宏大叙事;价值共识;.........
在传统和现代性之间:中国知识分子与西方传教士
发布时间:2022-11-15
一、引言 由时空、质能、生命和心智构成的世界--过程,其未来的走向已同心智即人类发展紧密相连。自然选择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已让位位于“人类选择”过程。 世界的前途系于人的自由选择,人类的问题集于人的选择能力,即人的特......
议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
发布时间:2023-02-06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讲述了两个觉醒的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故事,他们曾经狂热地追求个性的解放,婚姻的自由。子君为了婚姻自主,不顾一切非难,脱离了自己的家庭,更喊出了个性追求的最强音。涓生绝对不如子君勇敢和热烈,但他比子君......
知识分子是不顾利害的
发布时间:2022-08-30
摘 要:《关于知识阶级》是鲁迅在上海劳动大学讲演的记录稿,以前的论者多着眼于它的内容针对性和文体特点。从文化、时代背景和文章的精神内核角度解读这篇演讲稿,认为它体现了中国话语言说的含蓄性和批判性,道出了真的知识阶级的本......
论余英时的知识分子观
发布时间:2022-08-15
知识分子与知识分子问题,历来是思想文化界深度关切的热门话题。作为极具现实关怀的人文学者,余英时先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知识分子问题予以较多关注,为其学术思想注入了一种实践活力。《士与中国文化》(初版1987年,再版2003年)堪......
中国知识分子的边缘化
发布时间:2023-04-18
我想借这个机会提出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供大家讨论,这个问题──中国知识分子 的边缘化──牵涉的范围太广,而我自己的思考也远远未达成熟的地步。现在我只能写出 一个简单的提纲,我的目的是在提出问题,因为我也没有自信这里的提法是......
知识分子的结构性困境
发布时间:2015-09-08
今天,我很高兴、也很荣幸地邀请到阎真做客“南开文学名家讲坛”。我听阎真当面阐述他的小说,这对我来说是非常有趣的事情。读《沧浪之水》《活着之上》,也听一听作者是怎么说的,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喜欢这两部小说的人来说,仿佛又跟......
知识分子的“江湖”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3-07-24
庙堂与江湖,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两个“家”,谢青桐的初衷,也许是描绘古代知识分子徘徊于庙堂与江湖的两难,揭示中国知识分子“在路上”的难题。而对照当下,在笔者看来,他笔下的江湖,那个可漏船载酒,泛舟其上的江湖,庇护着古......
传统文化符号的一种现代叙事
发布时间:2023-02-24
传统文化符号的一种现代叙事 2012纽约秋冬时装周上,华人设计师吴季刚在其成衣系列发布会中,将中国服饰史上不同时期的元素融合在一起,一袭浓郁的中国风引来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 以朱红宫门为背景的T台设计、民国时期的古董圆片墨镜......
论《土生子》的空间叙事
发布时间:2022-08-26
摘要:理查・赖特是美国享有盛誉的作家之一,被西方文学界誉为“现代非裔美国小说之父”。他的代表作《土生子》成为了 20世纪反映种族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经典小说。因着小说本身的社会影响,外界对于该小说的研究也经久不衰,而从空间叙......
由《沧浪之水》论当代知识分子的二重性格
发布时间:2023-04-13
【摘要】《沧浪之水》写了一个知识分子在现实境遇里命运沉浮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知识分子的二重性格及矛盾心态得到了完整的展现,比如迷茫与清醒,自由与不自由,反抗与妥协等。主人公的经历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普遍意义,值得人们尤其......
从《狂奔》中父子伦理叙事看苏童的叙事伦理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作家在叙写“父子伦理”这种富含传统文化价值隐喻意义的关系时,都在某种程度上彰显着创作主体“时代性”和“文化性”的价值理念和艺术观念。在现代文学三十年中,父子伦理关系多被简单地叙写成现行历史观主导下的文化象征符......
试论知识分子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3-12
摘要:西安事变爆发后,民国知识分子纷纷发表社论和声明,几乎不约而同地谴责张杨的行为,并要求立即释放蒋介石,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当时的舆论和民意走向,从社会层面上给张杨施加了巨大压力。民意的导向直接影......
现代城市规划知识点
发布时间:2013-12-13
1、哪些建设项目须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或维修建(构)筑物及道路等各项建设工程的,必须持有关批准文件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办理规划报建手续,取得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
知识分子的精英主义流弊
发布时间:2014-01-17
一、有关知识分子的界定 所谓“知识分子”,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人群中以具备知识为主要特征的群体。但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分子”还有着“社会良心承担者”之类的头衔,也就是说,知识分子虽然是以知识思想等......
鲁迅笔下的9类知识分子
发布时间:2023-07-16
一、帮闲、帮忙、帮凶与扯淡 鲁迅讲,中国统治者只在两种情况下关心到中国知识分子或者需要知识分子。第一种情况,统治者刚刚掌权时,“偃武修文”,需要知识分子来加以粉饰,此时知识分子扮演歌功颂德的帮闲角色。在统治发生危机,......
解读民国知识分子的武斗
发布时间:2022-08-16
戊戌变法之前,由康有为幕后策划、梁启超任总主笔的《时务报》,请来章太炎担任撰述。章太炎为人极狂傲,可以从死掉的学者一直骂到在职的大总统。在时务报馆,康派极强势,自然招来章之反弹,加上双方从学术思想到政治观点均有分歧,遂......
维新派知识分子群体意识的演进
发布时间:2023-06-29
一 史学界倾向于认为康、梁维新派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政治代表,是一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的论著直接肯定公车上书“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形成并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①这是值得讨论的。笔者认为康、梁维新派是科举知......
民国知识分子买房问题
发布时间:2023-03-15
现在北京的房价远远超过成都,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成都的房价曾经跟北京不相上下。 1930年,成都大学教授吴虞的女儿吴棱在成都支矶石街看房,两进院,十间房,大门外两棵泡桐,前院两棵桂树,房后空地上还栽着三棵楠树,房子宽敞,......
变革时代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塑造与形成
发布时间:2023-07-05
摘要:殷海光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自由主义者。其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历史定位,已经被学界公认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于殷海光自由主义思想的形成因素,学界相关研究的成果甚少,这是本文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关......
自媒体的后现代叙事及其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挑战透视
发布时间:2023-07-15
摘 要:自媒体与后现代联姻创造出全新的文化情境与文化行为,使传统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新挑战。这突出体现在:大众以平等姿态进入信息生产,话语权力的分散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统一性与权威性提出了挑战;网状信息传播结构促进了意见的分......
权力-市场-民间——90年代知识分子话题(之一)
发布时间:2014-01-17
90年代中国文坛关于知识分子的争论是在深刻的社会转型背景下出现的。这个背景的国内方面(本文暂不涉及国际方面)主要是:80年代新启蒙话语的中断与90年代世俗化与市场化的兴起,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文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市场化(或曰商品......
民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2-11-26
摘 要:西南联大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撇,联大的师生们在学术方面功勋卓著,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其于困境之中刚毅坚卓的精神,他们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对处于后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文化更多的是一种消费品,应多向民国知......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与30年代的“新专制主义”
发布时间:2023-05-08
" 20世纪10-20年代,大批接受西方现代教育、具有"民主"、"自由"等现代价值观念的知识分子学成归国,对中国的思想启蒙发挥过重要的影响。从10年代中后期的"新文化运动"到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宪政运动",是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的最辉煌......
重读“现代性”书写叙事中的鲁四老爷
发布时间:2022-11-15
摘 要:“反传统”作为“现代性”书写叙事的主流话语对“五四”新文学显现出了强大的解释功能和整合功能。在这种主流话语模式之下,鲁迅《祝福》中的鲁四老爷,成了压迫者和吃人者形象。这样的观察, 固然可以突出鲁迅文本中的政治学......
“七七”抗战与中国知识分子
发布时间:2023-06-25
中国知识分子素来具有强烈的爱国传统、忧患意识,尤其是当民族、国家危亡转折关头,这种意识就更为强烈。七七抗战爆发后,中国知识分子不论年龄,不分区域,他们面对民族危机、国家危亡,义无反顾投身于全民族抵抗运动,而不计较个人......
试论《陆犯焉识》的叙事艺术
发布时间:2023-05-09
[摘要]严歌苓具有非凡的叙事能力,在《陆犯焉识》中她采取了多重叙事角度展现了严苛的政治风云,她对小说节奏和叙事时间有着非常强的掌控力,使得小说主题意义深远,具有张弛有度、摇曳多姿的艺术魅力,也体现了作家在艺术道路上的孜......
中国知识分子的士人文化传统
发布时间:2023-06-24
中国知识分子的士人文化传统 “知识分子”一词起源于十九世纪的俄国,这一群体由不同的职业人士所构建,对社会作批判,使社会机制加以改进;其成员要积极关注社会现实,“通过影响国民思想、塑造政治领袖的行为来直接干预政治过程,并将......
现代美学视阈下电影《教父》的叙事艺术
发布时间:2023-05-22
[摘要]电影《教父》是美国电影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典之作,别样的叙事艺术是其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借助王国维戏剧思想的若干命题,将电影置入现代美学的视阈,可见其叙事艺术主要展开于三个维度:全知视角主导下的叙事手法及其变式......
从《天浴》看知青电影叙事策略
发布时间:2023-03-06
[摘要]知青电影是对“文革”知青运动的艺术性反映与沉淀性反思,是人们了解、认知知青历史的重要方式。通过何种叙事策略表现历史是知青影视创作者思考的中心。《天浴》是知青电影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90年代惟一一部明确意义上的知青......
知识分子:在漂泊中寻求归宿
发布时间:2022-11-01
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现象,是伴随着工业化产生的,虽然追根溯源,可以从希腊罗马或春秋战国时代找到这类现象的雏型。本文无意作详尽的历史探源,而只是力图概括地说明,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是怎样的人:他们是怎样产生的?如何识别他们?他......
孩子识字了,还需要亲子共读吗
发布时间:2022-12-05
家长咨询 房老师,我家孩子6岁了,已经认识不少字,能自己读点东西,但还是经常缠着我读书给他听,不匙喜欢自己看。请问这时候的亲子共读还有意义吗?我是否应该督促孩子独立阅读呢? 房老师解析 您的困惑背后,其实是两个非常......
中国知识分子与德布雷问题
发布时间:2023-03-29
  很多人觉得论文很难写,其实不会,只要你清楚自己的选题,收集好材料,一般就很容易了。以下是由查字典论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知识分.........
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发布时间:2017-02-04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要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步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期,习近平指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把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摆在全党工作的重要位......
知识分子“传媒化”及价值悖论
发布时间:2015-08-25
1990年代至今,中国当代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转型。这个转型,伴随全球化、后现代语境,以及网络媒介的崛起,对当代文化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在本文的考察视野内,还牵涉到知识传播和文化模式的迁移等问题。本文将把知识分子还原到......
叙事与溢出现代插图艺术表现的嬗变现象研论文
发布时间:2018-08-28
摘要:插图艺术经过其长期发展,从过去对文字的模仿与还原,到如今越来越追求象征性与感受性的艺术表现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代插图逐渐离其原有的叙事性越来越远,但又并非意味着会与叙事性完全脱离。文章旨在通过对文化思潮、技术革新、媒介多样性以及需求多样性几方面的分析,试图找出插图不断脱离叙事性并向溢出性特征转变的轨迹与原因,从而发现其仍在不断发展的基本脉络,对于了解插图的未来,提供注解与佐证。关键词:现.........
当代知识论:概念、背景与现状
发布时间:2013-12-17
" 全文: 对“当代知识论”一词的界定,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论,包括一般哲学意义上的有关认识问题的论述,如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与利奥塔的后现代主义哲学等,都涉及在文化层面上的对认识与知识问题的阐述,因此都属于广义上的......
都市空间视野中的知识分子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9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从方法论的角色回顾了19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中国知识分子研究,指出其所围绕的传统与现代、学术与政治两个轴心的内在限制。作者认为,在新世纪的背景下,知识分子研究有必要纳入到重新问题化的框架之中。本文从知识社......
港剧中的叙事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13
【摘 要】叙事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俄国形式主义及弗拉基米尔・普洛普所开创的结构主义叙事先河。其中“故事”和“情节”之间的差异,人物在故事中的“功能”,叙述学等理论广泛的运用于电视电影等作品中。港剧从黄金的80年代发......
《刺杀据点》的叙事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13
摘要:影片《刺杀据点》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通过多个人的视角展现了发生在西班牙萨拉曼卡的签署希尔顿总统新反恐计划的恐怖行动,呈现了多重时间下的叙事。文章从视角、叙述人、多重时间、回环套层结构四方面对影片进行了叙事分析......
圣人立场与贫民立场——90年代知识分子话题(之二)
发布时间:2023-03-04
在90年代关于知识分子角色认同的讨论中,值得注意的是两种截然对立的立场:圣人立场与贫民立场。 1、知识分子:道德圣人还是凡夫俗子?(1)、《关于文化现状道德重建的对话》(下),《东方》,1994年第6期。(2)、、王蒙等《......
现代物理前沿知识教学浅析
发布时间:2023-03-14
摘 要 论述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公共课的大学物理教学中应注重渗透现代物理前沿知识教学。其有利于学生的物理思想培养,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发浓厚的研究兴趣,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物理教学 物理前沿知识......
空间呈现中的线性叙事
发布时间:2022-10-19
摘要:文革连环画极强的叙事性特征,决定了它在文艺大众化中的地位。在文革特殊语境中,面临文革母题表达的任务,文革连环画在“语”“图”关系的势力较量中,体现了图像阐释的不确定性和母题叙述的确定性中的平衡,以空间叙事形式表......
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24
摘 要:现代物理知识在当前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涉及多个方面的学科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促进物理文化在现代物理中的应用水平,就必须要将现代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加以融合渗透。 关......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0
内容摘要:发表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短篇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是香港女作家西西的成名之作,全文是一个女子的内心独白,以其自始至终的“我”的单一视角与意识流的叙事线索,成为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实,此前已有学者察觉......
中学语文中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重要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9
中学语文中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重要性分析 一、学习语法知识的重要性 1. 语法知识能理性地指导我们修改病句。从小学到初、高中的语文考试,都有病句修改的题型,病句修改自然离不开语法知识。比如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语序不......
大庭美奈子文学中的亚洲叙事
发布时间:2022-12-13
1968 年,38 岁的大庭美奈子突然摘得群像新人奖和芥川奖,在日本文坛引起轰动。获奖作品《三只蟹》带着浓厚的异国情调,描写了旅美日籍女性和陌生男子一夜情的故事。这篇从美国送到日本的参评作品受到评委们的广泛关注。作品内容的清新......
子宫情事知多少
发布时间:2023-07-05
身为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谭先杰鼓足勇气,决定给“她”写一封“情书”。他们交往了20多年,谭先杰对“她”极为了解。虽然,那些令他刻骨铭心的记忆,大多并不美好。 这份情书名叫《子宫情事》。 写一本科普书 他还记得,一......
知识经济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15
" 一、知识经济呼唤教育要深刻变革 1996年,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The Knowledge Based Economy)的概念。有学者认为,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
启蒙立场与反启蒙立场——90年代知识分子话题(之三)
发布时间:2023-06-20
启蒙主义是本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主流传统。这个传统一方面受到了西方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在话语的内容上具有反传统的价值取向;但另一方面,在思维与话语的形式上,它同时也承接了古代中国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与借思想文化解决......
知识分子转型与新文学的两种思潮
发布时间:2023-04-12
一 “五四”这个概念是非常含糊的,准确的说,应该是指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 次学生爱国运动。但是,我们今天在讲“五四”的精神,不仅仅局限在这个爱国运动上 ,我们往往把它衍生到从1915年开始的整个知识界的一场思想领域的革命......
知识分子在电影批评中角色的嬗变
发布时间:2023-03-11
知识分子在电影批评中角色的嬗变 知识分子在电影批评中角色的嬗变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知识分子在电影批评中角色的嬗变 精品 源自数 学科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知识......
知识分子、民工、下岗工人的阶级关系
发布时间:2023-04-15
一、论知识分子对民工、下岗工人这样的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怀 民工及农民问题的最终解决,应该是斗争、立法再斗争来进行的事,知识分子的同情和关怀,并不直接解决这一人民内部的压迫和剥削问题,如不加入他们的抗争,则是作秀和虚伪。......
知识经济时代审计呈现的新特征
发布时间:2013-12-18
21世纪是知识 经济 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为审计 发展 提供了新机遇,将使审计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 一、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资为主的经济,审计的侧重点将随之逐步由有形资产转向无形资产,这是其呈现的首要的基本特征 (一)在......
小说《我们》的叙事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07
欢迎浏览,yjbys小编为你提供的一篇关于小说《我们》的叙事学分析的现当代毕业论文 【摘 要】:本文从叙述视角、叙述话语、结构主义叙事学等角度分析反乌托邦小说《我们》。论述了内视角所达到的独特效果,叙述话语对故事发展的推动......
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及性别
发布时间:2023-04-26
摘要:当文学向着现代发展的时候,我国社会也正处于从前现代到现代的转变时期,同时也处于对各类身份认同的危机时期,急需对性别进行调整来对抗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通过现代性别意识方式来缓解他们因中国现代性转变的身份危机和其他问题......
从《猴子王国》看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策略
发布时间:2023-04-29
2015年地球日,“迪士尼自然”制作的纪录片《猴子王国》(中译名)在全美上映,之后的短短28天这部纪录片票房收入便超1400万美元。《猴子王国》以严谨的态度,深入到了猴子的生态圈中,与大部分纪录作品不同的是,该片将动物界的生存......
从特殊走向普遍:专业化时代的公共知识分子如何可能?
发布时间:2023-07-23
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公共知识分子中的"公共"究竟何指?我以为,其中有三个涵义:第一是面向(to)公众发言的;第二是为了(for)公众而思考的,即从公共立场和公共利益、而非从私人立场、个人利益出发;第三是所涉及的(......
让精神还乡
发布时间:2023-06-12
王 刚 对于一位作家来说,他的一生,到底哪些重大经历、日常生活才可以写入其人物传记中,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像路遥,一生中充满了断层、传奇、争议,其生活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就尤其紧密。 过去的30多年,中国的城市化的运动以......
知识分子尚武精神渐失的社会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26
一、社会学:《在酒楼上》知识分子尚武精神渐失研究的新视角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文学社会学”引起中国文论学者的极大兴趣,其[(惯习)(资本)]+场域=实践的社会分析模式不胫而走,成为论证文学与社会关系的新依据。布迪厄的“文学社会学”理论跨出社会学、人类学和教育学领域,对文学和文化研究具有日益显著的影响。作为一名社会学家,布迪厄从社会学角度研究文学,在尊重文学自身“规律”的同时,.........
现代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2
【摘要】知识 经济 的来临,使知识管理开始作为 企业 管理的新模式悄然兴起。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 理学 理论 ,在短短数年中还未完善起来,一些基本的理论 问题 仍处于争论之中,其深刻的内涵与多姿的表现更未能被完全挖掘出来......
麦克尤恩《时间中的孩子》的叙事时间
发布时间:2023-01-26
摘要:英国当代作家麦克尤恩的小说《时间中的孩子》是他的转型之作,该作品在糅合时间模式、叙述方式和性别身份等方面做了成功尝试。本文运用柏格森的时间观念,分析文中人物跳跃式的时间观念了解麦克尤恩对时间的态度。 关键词:《......
电影《告白》的“犯罪”叙事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28
在2011年的美国电影奥斯卡奖上,《告白》作为唯一一部人围年度最佳外语电影提名的日本电影,却徐羽而归。有人猜测,因为在奥斯卡评奖历史上,向善、积极的价值观是评委们所看重的,但《告白》的黑暗、暴力、血腥、悲观都与奥斯卡背道而......
意象化叙事方式的基本叙事方法
发布时间:2023-03-02
意象化叙事方式的基本叙事方法是运用象征。 象征,以具体的有形的事物表示抽象的无形的事理。美国劳伦斯・坡林教授认为:“象征的定义可以粗略的说成是某种东西的含义大于其本身。”(劳・坡林:《谈诗的象征》,《世界文学》,1......
西方后现代视觉艺术中的政治倾向及叙事战略
发布时间:2023-05-24
后现代主义艺术一般认为起始于20 世纪初的达达主义。到了20 世纪50 年代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在西方形成了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一种国际性的后现代社会文化思潮, 并向世界各地区渗透出去,使整个世界进入到后现代大众文化之中......
当代文学中叙事与结构的变化
发布时间:2017-05-08
摘要:随着我国时代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文化意识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社会思想形态的变化,推进了我国文学产业发展,当代文学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文学是一个国家文化弘扬的主要载体,不同文学时期记载着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
透过表象看实质——析“公共知识分子”论
发布时间:2022-08-07
一个舶来的名词———“公共知识分子(public intellectuals)”被接了过来,成为炒作一时的衔头。先是出现在一些出版物上,进而挂在网上、见于某些报刊。因为英国的一家《前景》杂志评出了他们的100位“最有影响的公共知识分子”,于是......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5-27
到现在为止,国内外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有关“知青”的研究成果,但很少有关于这些文献的总体介绍。本文拟就20多年来“知青”研究方面的情况作一概略综述。文中的论述、资料的选择和篇章数字的统计都集中在“知识青年”和“老三届”等专......
基于知识依赖度约简的知识发现研究
发布时间:2015-09-11
摘要:粗糙集理论中的属性约简问题属于NP难问题。以教育技术学专业读者2013学年度图书借阅历史数据为原型,采用借阅类目的次数多少作为属性重要度进行启发式选择,利用粗糙集理论中的知识依赖度对类目约简,挖掘出本专业和各年级借阅......
知识分子、民工、下岗工人的阶级关系分析三则
发布时间:2014-01-17
一、论知识分子对民工、下岗工人这样的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怀 民工及农民问题的最终解决,应该是斗争、立法再斗争来进行的事,知识分子的同情和关怀,并不直接解决这一人民内部的压迫和剥削问题,如不加入他们的抗争,则是作秀和虚伪。......
“屏社交”时代,你的孩子还好吗?
发布时间:2022-12-21
微信“红包”来袭 最近,亦晓每次从学校回来都伸手要钱,多则上千,少则几百。我就纳闷了:这孩子怎么突然多出了这么多开支,钱到底花到哪里去了呢? 把这满心的狐疑告诉老公,他说:你不用过问。孩子都上大学了,该怎么花钱让她......
近代德国的三种自由叙事述论
发布时间:2022-09-29
摘要:以歌德为代表的近代德国文学巨匠,通过对德国宗教与哲学的批判吸收,以感性的形式对人类追求自由、解放的精神进行了经典诠释。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费希特到黑格尔,都倡导理性的权威与自由,以对抗神性信仰自由,最后由费尔巴哈......
“文学”内涵转换与现代知识转型探析
发布时间:2022-11-30
已经有很多学者在讨论文学观念现代化的时候,追溯过汉语文学一词的发展历程。他们正确地指出古代的文学是学问、学术之意,构成现代汉语文学的广义。而文学的狭义则是专指诉诸感情的美的作品,专指诗歌、戏曲、小说之类的语言艺术作品,......
现代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研究(1)
发布时间:2022-12-14
【摘要】知识经济的来临,使知识管理开始作为企业管理的新模式悄然兴起。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学理论,在短短数年中还未完善起来,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仍处于争论之中,其深刻的内涵与多姿的表现更未能被完全挖掘出来,使得许多企......
论现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4-01-07
[摘要] 企业 是市场 经济 的主体,也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更是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的主体。推进企业知识产权 发展 ,必须切实重视和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构建起切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关......
干净的手和肮脏的手:知识分子政治和暴力
发布时间:2022-12-01
" 今年是萨特诞生100周年,也许正是时候,回顾一下50年前萨特作为左派知识分子的激进政治立场和行为。萨特在共产主义和阿尔及利亚解放运动这两项问题上的政治参与,都集中体现了许多激进左翼知识分子如何接受暴力,并把暴力当作实现正义......
浅析葛兰西思想理论中的知识分子问题
发布时间:2023-01-12
摘 要:葛兰西,意大利共产党领袖,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21世纪以后,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影响渐渐隐退和淡化了,而葛兰西却始终是学术界非常重要的话题和研究对象,尤其是在政治哲学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后,葛兰西作......
新世纪女性作家乡土婚恋伦理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4
摘要:新世纪以降,女性作家对乡土社会转型期婚恋伦理的关注较为集中。其创作从夫妻双方自我认知、婚恋情感性因素、多角婚恋现象等维度审视具象伦理形态,对乡土女性性别意识深陷传统男权压抑与现代消费文化诱惑的双重困境进行揭示,对农民文化心理的现代性迷思与道德观念异变进行解析。整体而言,作为百年新文学乡土婚恋叙事的承续,女性作家的婚恋书写在传统的共鸣中凸显出女性经验美学的特性,而作家在时代语境下价值心态的游移.........
论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
发布时间:2023-04-06
[摘 要] 知识产权是 企业 重要的无形资产,在知识 经济 时代,知识产权在企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逐年上升,知识产权对企业的 发展 越来越重要。运用好知识产权战略,能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创新,保持企业长久生命力......
试论知识社会的按知分配
发布时间:2023-07-21
论文 摘要:分析了知识社会的“以知为本”的 企业 机制,提出了“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的概念,对传统的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进行细分,分离出知识资本和知识劳动,并赋予其相应的分配形式,阐述了“以知为本”的企业如何建立股权动态......
世纪之交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生态问题
发布时间:2023-02-27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具有精神生态上的多重性,就个体而言,确实有其决裂与选择的双重痛苦,而这种根本性痛苦正是产生真正思想的土壤。在全球化和后殖民时代中的中国知识分子,既不可能完全回到过去单一的大锅饭中,也不可能完全蹈空而跳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