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文学”内涵转换与现代知识转型探析

“文学”内涵转换与现代知识转型探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22:34:19
“文学”内涵转换与现代知识转型探析
时间:2023-08-07 22:34:19     小编:郭百宁

已经有很多学者在讨论文学观念现代化的时候,追溯过汉语文学一词的发展历程。他们正确地指出古代的文学是学问、学术之意,构成现代汉语文学的广义。而文学的狭义则是专指诉诸感情的美的作品,专指诗歌、戏曲、小说之类的语言艺术作品,即所谓纯文学或美文学。现在狭义已成为通常意义。

可惜他们常常无意中预先认定: 文学因为接受外国新观念的人增多,所以自动发生意义转变,仿佛新含义是西方观念与传统含义的融合,甚至期望从文学广义中生成文学的狭义。如果仔细辨析文学内涵变化的过程,会发现情况并非如此。从古代的文学到现代的文学的转变背后有整体知识转换的作用。文学( 在本文中文学这个词用文学表示,文学的狭义则用黑体文学表示) 占据文学一词的核心地位是知识转型的结果。

为学术分类时,戴震、章学诚等人的分法中包括词章,姚鼐的分法包括文章,曾国藩的分法则有包括古艺文及今世制义、诗赋的辞章,这些都只有小部分属于文学,说明清中叶文学尚寄身在孔门四科的言语科中。到清末,汉语文学一词仍然泛指一切学问,根本没有自动从广义向狭义转变的迹象。甚至到19世纪的最后几年,受日本影响以后也没有很大触动。1898 年康有为将日本出版的西学书籍分为15 门,文学分在文学、教育( 教育小说) 、小说、美术和文字语言等门中,而文学门包含的子目有文学、作诗及诗集、诗集、新体诗、歌学及歌集、歌集、俳书及俳谐集、俳人传记、俳谐集、戏文集、唱歌集、俗歌集、戏曲、谣曲本、脚本、习字本、习字帖小学校用、往来物等18 类, 虽然分类无序,但大体上都属文学。表面上似乎中国学者受国外图书分类的影响,出现一些概念窄化的新苗头,其实康有为只不过抄袭了日本出版社、书肆的图书目录,字句间时常流露出对文学的误解,也就是说,康氏对日本来的文学新义并无心得。

在 19 世纪最后十年,大概是受到日本学人的影响,文学的词义成为人文学科,比如1899年宋恕对俞曲园赞扬日本经史诸子各置专科,他所说的文学是文科之意,其中包括哲学、史学。《大陆》杂志1903 年第3 期发表《论文学与科学不可偏废》,其中文学与科学相对,在格致之学的挤压下指的也是人文学科。在大学学科设置方面最为明显。1902 年,张百熙制定的《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仿日本学制,将大学分为政治、文学、格致、农业、工艺、商务、医术等七科,其中文学科,既包括经学、史学、理学、诸子学、掌故学、词章学等; 1904 年张之洞的《奏定大学堂章程》也明显受到日本学制影响,在这个文本中将文学科分为9 门,文学也是人文学科之意。在西洋学科分类的挤压下,文学变为人文学科,并没有造成大的词义变化。此时文学的外延的确是缩小了,但是内涵仍然是广义的。文学仍然对应于人文学科的大量文献,而文学本身依然处于边缘。张百熙的方案中,文学包含于词章学,其余则分散在史学、诸子学等科目中。张之洞的方案中,涉及文学的仅有中国文学门主课中的历代文章流别、古人论文要言和周秦至今文章名家。

直到1913 年教育部颁布壬子癸丑学制分文学门为国文学、梵文学、英文学、法文学、德文学、俄文学、意大利文学、言语学等8 类,以国别立文学,才比照外国Literature 的狭义确定自己的内涵。这次变革却不是自动的概念更新,而是政治革命和新型知识人掌握教育部门的结果。

与此前不久的日本一样,此时的文学也是在涉及外国文学时才表达狭义,至于中国文学本身还是变化有限,更重要的是没有形成稳定的文学概念,学者心目中的文学仍然意义不明。文学革命之初,新文学提倡者心目中并没有统一的文学狭义。胡适把文学当做一切文献,有时也当做Literature 对应的文学狭义;陈独秀则主要看重Literature 的新含义。与此同时,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接受西方影响,把作物分为文字和文学( 文学为狭义,包括诗、随笔、小说和纯文字) 。刘半农的观点没有得到胡适的赞同,胡适在1920 年曾明确表示自己不承认什么纯文与杂文②。1919 年,罗家伦在《新潮》上提出包括自己在内的新文学者普遍存在的疑问,即文学究竟指什么? 钱玄同看了朱希祖讨论文学的文章,也看了罗家伦的文章,感到更加疑惑,于是向胡适请教,而胡适的解答也算不上完整意义的文学。新文学提倡者讨论的无论是白话文学还是文学,都置于杂文学的概念之下,包含应用文在内,因此与一切学问的含义相仿。这就很好理解,为什么胡适仅仅把文学当做明白清楚和明白之至的语言文字了。由以上梳理可见,在新文学运动发起的时候,文学的狭义并不普遍。

也不是说没有学者在认识上有较大进步。③较早以美和感性定义文学的是1901 年蔡元培受日本人井上甫水的学科分类影响,把无形理学中的文学作为十科之一,包括音乐、诗歌骈文、图画、书法、小说,并指出文学者,亦谓之美术学,是文致太平的文,承接的是《肄业要览》所谓玩物适情的意思,④其实就是艺术,虽然仍然属于广义,但可喜的是小说已经与文学发生联系,使文学一词与文学更加接近。较成熟的表述者是王国维。王国维的文学观受德国哲学影响是众所周知的。1904 年他在《红楼梦评论》中有: 《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与政治的也、国民的也、历史的也对举,所以文学与历史相反,是虚构的、幻想的。同年,王国维批评当时文学的弊端: 不重文学自己之价值,而唯视为政治教育之手段 ,这是初步提出了文学自律的要求。1906 年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使用的文学一词不仅指游戏的、无关于功利的,而且包括诗、词、小说和戏曲,几乎已经是现代意义的文学了。1908 年,周氏兄弟同样是在外国学者的启发下较早掌握了文学的新概念。他们考察各种关于文章的见解,最后选择了美国学者宏德( Hunt)的定义: 文章者,人生思想之形现,出自意象、感情、风味( Taste) 。笔为文书,脱离学术,遍及都凡,皆得领解( Intelligible) ,又生兴趣( Interesting) 者也。并指出文章中有不可缺者三状,具神思( Ideal)、能感兴( Impassioned ) 、有美致( Artistic )也。他们所说的文章就是文学,其中的纯文章包括四体。文学顶着一个纯字,虽然说明文学完全占领文学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是文学狭义已经若隐若现。

以上新苗头当然不说明文学已经以狭义为核心词义。一方面这些先驱的概念里还有种种广义的遗迹,另一方面回到历史现场会发现他们的思想在社会上影响并不大。衡量一个词汇是否转变不是以个别人的认识为标准,而是以大多数人的认识为标准。当时的情况是,固然接受西洋思想的人渐渐增多,但是就个人来说,接受西洋新观念的人常常要借助于顿悟才能打破旧有观念的束缚。以朱希祖为例,在1917 年新文学运动发起前后,他还抱持老师章太炎的观点,认为凡著于竹帛者皆谓之文学,两年以后他突然产生怀疑,接受太田善男的观点,认为纯文学主情,主张文学独立。说明在1919 年,朱希祖尚面临文学旧义的压制,接受文学狭义仅仅是个人行为。也就是说,新知识概念进入并没有带来文学内涵的转变,只不过带来疑惑和矛盾,没有实现概念核心的转移,至少没有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同。

转移词义一般是修辞的结果,要经过长期的融合过程,因此表面看来仿佛是自然的转变。但是清末民初文学内涵的转变并不是缓慢的,而是发生了突变。这表现在文学新旧含义的冲突在1930 年代后期突然消失,⑦体现在当时的《文学概论》和文学史一起终止了对文学内涵的讨论,仿佛已经无需讨论了。而在此前,自《文学概论》和文学史这些写作形式出现以后,罗列文学纷繁的定义就是标准形式。与此同时,《新文学大系》也在1935 - 1936 年间采用了四体分类,标志着文体类型的基本确立。

从王国维1904 年把文学用于幻想的、虚构的语言文字到1935 年后文学狭义成为共识,在三十余年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其实无论起初的转换艰难,还是后来的快速转变,都与知识体系及其转变有密切关系。台湾思想史专家张灏描述了转型时代,即1895 -1925 年初前后大约30 年的时间,这是中国思想文化由传统过渡到现代、承先启后的关键时代。在这个时代,无论是思想知识的传播媒介或者是思想的内容均有突破性的巨变。这段时间的确是重要的转变期,其实这个时期发生的就是整个知识体系的转型,也就是所谓知识转型。文学转换与知识转型几乎同步并非偶然,原因在于文学内涵与知识型直接相关。首先,旧文学与古代知识型有天然联系。古代知识型是中国学者根据库恩和福柯等人的提法⑧而总结出的一种知识范式,指那种使人陷入纯粹思辨和权威崇拜之中的知识。⑨清末中国的主导知识体系即所谓中学,可以笼统地归于古代知识型。文学广义实际上是古代知识型的产物。中学以经学为知识核心,特点是以圣人之道为追求目标,以修身为基础,推扩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修习大道的人通常把文学这种娱乐性的骈俪之章,歌曲之作视为小道,或者以为容易溺志,只能偶一为之 ,而把高等知识的学问称为文学。文学虽然在文学之中,但是受到压制。抒发个人才情的文学只能居于边缘,例如小说,虽然深受读者喜爱,但致远恐泥( 《论语子张》) ,所以在知识序列中处于低级层次,与戏曲一起在历史上时常遭到禁毁。这使得可以娱官神耳目,而所接在感情,不必关于理的美术在中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另外,中学是熟人社会的产物,重传承,重共享,因此,个人独创因为违背共同美学追求而受到很大限制。

相反,文学狭义与现代知识型相适应。现代知识型就是代替古代知识型的新知识型。在欧洲它形成于启蒙运动时期,福柯《词与物》中提到的18 世纪末到19 世纪初所谓人的时代的来临就是这种知识型建立的表征。与中学不同,现代知识型是超越的、理性的知识型,以科学为其最精致的部分,是在纯思维的哲学统领之下各学科分别发展的知识体系。根据利奥塔的研究,现代知识型具有两大元叙事: 以综合性思考见长的德国思辨叙事和倡导人类平等、自由的法国政治叙事( 又称解放叙事) 。 文学狭义中所包含的审美和感性抒情,就来自这两种规定性: 解放叙事要求情感的刺激和对人性的唤醒,思辨叙事把文学归入美和感性的知识领域。

狭义文学就是在这种知识背景下产生的。根据卡勒的《文学理论》,英语的Literature 这个词也有文献的旧义,作为富于想象的作品的文学,在西方是从18 世纪末德国浪漫主义理论家那里开始的,它的源头在德国理性哲学。康德之前的哲学家就已经对应人类思维能力知、情、意三者划出诸多学科。比如鲍姆加通创建感性学( 即美学) ,因为美对应于知情意中的情,以感性为特征。随着科学日益精密化,对文学本质的追寻使Literature 越来越明确指向感性,隶属于美的领域。到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文学的学科规定性越来越明晰。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文学随着外国输入的现代知识而逐渐进入中国,出现蔡元培、王国维、周氏兄弟等先驱。不过,因为这种新知识与旧知识型不能融合,所以文学的转变显得步履维艰。当时人就意识到知识体系之间以及文学观念之间的不可通约性。1902 年,严复在反对中体西用时说过: 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 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严复虽然把这种对立极端化了,但是他正确地指出了某些观念与知识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任意地杂配,同时意识到中西知识体系之间难以通约。对于旧文学观念来说,其中压抑个性的一面就很难与现代知识型中的民主叙事相容; 压抑娱魂性的一面也与现代知识型中的科学叙事相抵触。1907 年前后,周氏兄弟对比中西,认为泰西诗多私制,主美,故能出自由之意,舒其文心,而中国文章与教训,漫无畛畦,画最隘之界,使勿驰其神智,并认为中西文学观念不同,所以成就相差巨大。他们在肯定文学美的重要性的同时,也体悟到两种观念之间的对立,以及旧文学观念对个人的压抑。

历史的实况也的确是这样。狭义的文学输入中国的开始一二十年没有很大进展。再以文学独立观念为例,从1905 年王国维较早提倡以后,1907 年鲁迅又曾主张: 文章为美术之一,质当亦然,与个人暨邦国之存,无所系属,实利离尽,究理弗存。到1917 年,《新青年》同人方孝岳也在对比中西文学差异时提到于自身有独立之价值的文学。1919 年朱希祖还把高扬文学独立大旗作为自己的独特见解。1920 年,留学归来的教育家刘伯明也参考温彻斯特( Winchester)的观点,认为: 文学者,不惟有至理存乎其中,且自体不朽者也。这种崭新的概念仅仅是某些新学者的私见,距离成为公认的概念还很遥远。狭义的文学仍然支离破碎。

原因在于,清末民初的文学概念虽然因为翻译的中介作用涵容了现代意义,但是旧概念的惰性力阻碍着进一步转变。如果没有新的契机,很可能狭义文学仅仅作为字典中的一个义项,在指代西方意义时候才会使用。但是经历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整理国故运动以及1923 年到1924 年的科玄论战以后,中国业已树立了科学主义意识形态,通过所谓全盘西化的矫枉过正之举建立了现代知识型的统治。在现代知识型统治之下,人们的心理发生扭转,彻底认同新的狭义,于是,旧含义土崩瓦解,新含义占领文学的核心内涵,人们开始使用文学指称抒情的、虚构的、美的文字作品。

当然,广狭义的对立并非消除了,而是仍然存在,在个人的心目中体现为私下的疑虑,比如1925年朱自清在《文学的一个界说》里赞同Long 先生的界说, 但是1946 年在北平《新生报》上,他又觉得也许根本就不会有定论,他还指出:我们说文学是抒情的,但是像宋代说理的诗,十八世纪英国说理的诗,似乎也不得不算是文学。又如我们说文学是文学,跟别的文章不一样,然而就像在中国的传统里,经史子集都可以算是文学。 这说明,对于曾经确定的文学概念此时还会有保留,只不过这个疑惑变得次要了,这种疑惑是在确定文学是抒情和跟别的文章不一样的前提下的疑惑,已经不足以动摇这个见解了。

当前,欧洲语言中还会有人用Literature 表示著述,但是现代中国已经没有人再使用文学指代一切著述了。字典中的广义不过是古典词汇的遗留,仅仅保存在文学院这个机构名称里( 指人文学科) 。文学一词的旧义消失得如此彻底,都是因为发生了那场知识转型。

文学的现代化有没有可能不借助于知识转型来实现呢? 应该说历史也总是倾向于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意义转换的,也的确是这样做了。它的做法就是强调文学中与古代的文学有衔接之处的艺术性和娱神性。

在现代知识中,文学是艺术的一部分。在古代被压抑的文学也被认为是一种艺术。艺术由艺和术合成。甲骨文的艺,是一个人开垦种植的形象,引申为才能技艺。术是古代城邑中的道路,引申为手段方法。拉丁文Art 也有生产技术之意。欧洲中世纪Art 分为文科艺术( 包括修辞、逻辑、格律、语法) 、高级艺术( 包括算术、几何、音乐、天文) ; 文艺复兴时恢复高超技巧的观念,艺术家常为科学家、技术家; 17 世纪成为美学; 18 世纪法国百科全书中Art 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诗歌和音乐,后分为优美艺术( fine arts) 和实用艺术( applied arts) 。在日本,曾把技术科称为艺术,江户时代末期的佐久间象山还有所谓西洋艺术东洋道德的说法,后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以艺术译Art,日本幕末仿效《英华字典》使用艺术一词,去除了技术之意,专指审美创造的东西,与理性的科学相区别。清末,借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又重新回到中国。 art在欧洲发展,以及艺术与之结合的整个过程中,艺术都有技术的一面。当人们要寻找现代知识与古代知识的结合部时,自然会发现文学在古代是逞才之具。

当两种知识型胶着的时候,不能立即实现文学与文学的结合,可能也是在日本的影响下,国人采取了折中方式,选择文艺来称呼文学。如《新民丛报》把文苑称为文艺 1902 年留日学生创办的《游学译编》也有类似用法: 曰文曰艺,自其字面上视之,不过诗词歌赋,并且说: 后之人徒见夫十九世纪民族主义之发达,种种事业之进步,辄为骇目咋舌,而不知文艺之力实足以左右之。该章名为学术和文艺,可见学术和文艺是分开的。从民国初到五四文学革命之间的几年,仍然是这种状况。1914 年的《夏星杂志》有学艺部栏目,包括文选、诗选、学说、文录、词、词话、诗话、笔记、小说、撰录( 日记遗稿) ; 1914 年夏创刊的《文艺杂志》有文录( 信、碑文) 、诗录、词录、随笔、笔记、解颐新语、中州见闻录、香艳诗话、蓉城闲话、小说丛谭、短篇小说、谐文、谐诗、酒令等栏目。这两个刊物都把诗文归于文艺或学艺名下,注重施展才华的一面,因此也指向文学。1915 年前后,黄远庸在《释言》里提到浅近文艺,指的是文学,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现了新文学,这是这个词较早出现的地方,但是这里的文学恰恰表达的是广义。适夷在解释《学艺》( 1917 年创刊) 刊名的来历时说: 学就是科学、知识; 艺即美。无疑艺涉及到文学。鲁迅后来也是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和运用文艺一词,他在回忆1907 年从仙台回东京打算改变国人灵魂时说: 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可见,在文学这个词还在文献学意义中纠缠的时候,文艺就已经指文学写作了,更清楚地指称文学。左翼文学时期以后,文艺这个词更频繁被用来指代文学,与文学混杂使用。所以总的来说,文艺比文学这个词流传得更广、时间更长。

在现代知识中,艺术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因此作为艺术形式之一的文学也突显了其娱魂性。虽然古代知识型认为文学比践行较为次要,但却从来不忽视它的娱魂性,认为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古代要利用的是娱魂性,怕的也是这个娱魂性。现代知识进入中国的时候,在时代的要求下,为了让文学发挥解放作用,时人也看中了文学的娱魂性。当时人羡慕西方文学发挥的巨大解放作用,于是希望提升文学的地位,很自然的途径就是强调它的动人的魅力。梁启超肯定清末时还不算文学的小说具有熏、浸、刺、提的功能,得到当时人的一致赞同,以为小说能促社会之发展,深性情之刺戟,具有大魔力,可以觉醒人心,塑造新国民,因此成为合理想美学、感情美学,而居其最上乘者。也就是说,当时人为了按照现代文学知识型的要求提高小说的地位,肯定和强调了文学所具有的娱魂性。

强调文学的艺术性和娱魂性可以减少与旧知识型的抵触,又能满足救亡的目的,以及达到推动现代知识型建立的目的。说明文学观念也打算平稳地过渡。之所以最后变成突变,是因为这样的如意算盘很难实现。文学狭义与现代知识型之间有着较强的关联性,现代的文学为现代知识型的传播和确立服务,同时现代知识型又保证了现代文学的合法性,两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比如1907 年周氏兄弟提出文学独立的观点就是从现代知识型中内含的个性解放角度出发的; 朱希祖主张文学独立则是认为: 文学不以少数高等读者为主,而以多数群众读者为主的。白话文学自清末以来大行其道以及五四文学时期出现的平民文学和人的文学的提倡,就是现代文学的应有之义。2000年有西方学者明确讲到: 在西方,文学这个概念不可避免地要与笛卡尔的自我观念、印刷技术、西方式的民主和民族独立国家概念,以及在这些民主框架下言论自由的权利联系在一起。因此,舍本求末根本无法实现内涵转换,只能得到很小的进步,三界革命的无果而终就是明显的证据,民初的言情小说现代性比较薄弱也可以作为佐证。真正的改变只有等待现代知识型的建立,才能使得文学概念现代化的彻底实现。实际上,文学概念的意义转换不过是现代知识转型的一个表征。文艺这个词与狭义的文学意思非常接近,而且一直存在,但是现代汉语一定要借用文学一词的身体来还魂,可见在废墟上建立统治才算真正的胜利,其占领旧知识的象征意义非常明显。

这种占领和突变带来的好的结果是: 文学充分现代化,有明确的审美追求,文学概念在理性知识方面得到稳固的确立,即使是受到意识形态说的袭击,也只是改动了一个特点,其他特点,诸如虚构性、反映真实、文学体式等则没有变动; 其次,在推进民族国家建设、民主建设和民族振兴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至于坏的后果也不少。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造成文学概念体、用之间的紧张,也即文学本质要求与文学功用之间的脱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新文学的体要求文学独立,但是由于现代知识输入中国所依赖的动力是救亡,因此其现实之用就在于对现实的干预,最终很难实现康德所谓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要求( 参见《判断力批判》) ; 第二,就文学的狭义看,文学的体是感情和美感,遗憾的是,由于文学需要发挥社会功能,教育民众,所以从文学的用一面更偏于输送思想,难以达到黑格尔所说的理念的感性显现( 参见《美学》) 。

这两个矛盾说到底源于输入的现代知识与现实之间的差异。现代知识本身的超越性使它天然具有改造现实的可能和需求,作为借助新知输入现代性的国家,中国实现现代知识转型更加看重现代知识改变现状的功能,因此现代知识天然地与旧思想、旧传统之间存在差距,隐伏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又由于输入新知时强烈的救亡意图,使用的方面总是更有力量。于是造成这样的结果: 文学在理论上说是一种理性知识,而在功能上是一种改造现实的工具。

因此,第一方面矛盾的解决依靠压制文学独立的本质,使得文学独立服从于解放和救亡,认定走入象牙之塔是一条邪路。但是因为文学独立观念与现代知识型的深刻联系,从此留下了文学的自主论的隐线,时不时浮出历史地表。在抗战时,还有理论家、批评家提出文学归文学的主张,要求文学家及其作品,应以文学本身的尺度去估量,不需夹杂别的主观成见。 这种文学脱离人生的腔调,终于因为救亡的强大压力而沉沦,直到20 世纪80 年代才重新引起重视,很快又再次受到质疑。

第二方面矛盾的解决靠的是对文学工具性的强调。本来现代文学对应于现代知识的两个叙事,存在并列的两个要求: 一个是科学的理性,一个是解放的热情。这两者的紧张在现代知识型中内在地存在着,到了中国变得更加尖锐。为了满足个人解放、阶级解放以及民族解放的要求,这对矛盾最终变成了解放人民和教育人民的斗争,使得理性与感情相互纠缠。有时偏于感情,有时偏于理性,鼓动民众时就强调感情,教育民众时就强调理性,因此不是感情泛滥而浅薄,就是思想过硬而概念化( 后者更是顽疾) 。

虚构的、抒情的文学在古代之所以不能发展为现代文学,是因为经学的核心地位没有变,因此文学新概念的生成依靠的就是知识体系的现代化。有学者已经指出,文学不仅是国人翻译Literature 的结果,更是中国现代教育兴起、传统知识谱系遭遇重新结构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并指出其背后交织着两种( 多种) 文化模式、知识谱系之间的对立、冲撞、交流与磨合。这是他们从现代教育体制视角看问题产生的洞见,但是并没有具体解释是如何发生的,也没有从断裂的方式来理解知识谱系。还有学者提到新概念与古代概念的决裂,但是没有充分展示决裂如何发生以及产生什么结果。

把文学内涵的转变看作断裂,其意义在于:如果看到文学内涵的转变对于现代知识的依赖关系,那么就能打破一直以来有关现代文学观念的改变是量的积累的潜在认识,说明从文学的用法变化来梳理文学现代性是一厢情愿。认识到文学不是从古代文学这个词转变过来的。从Literature 变为现在的Literature 是转变,而从文学变为现在的文学却是嫁接。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这个文学的内涵与现代知识型之间存在紧密关系,文学的合法性来自于现代知识型。上个世纪末以来,文学含义又产生了扩大的倾向,文化研究几乎代替了文学研究,其原因恰恰是知识型方面的动荡。面对这种变动,有学者表示肯定,有学者表示否定,有学者则表示相信文化研究不可能代替文学研究,无论如何,最终文学概念会不会再次转换不取决于态度和信心,而取决于被认为是现代知识型的掘墓者的后现代知识型是否成为建设性的,以及现代知识型终结的历史时刻是不是已经来到。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研究近代中国知识转型视野下的“命学”
发布时间:2023-02-11
在明末清初时,西学在中国就有一定程度的传播,但传播的范围和内容十分有限,未能改变中国绝大多数读书人原有的知识结构。以下是由查字典范.........
韩国文化与现代政治转型
发布时间:2023-05-20
" 从李承晚政权的专制政体、朴正熙政权的政府主导型改革、“维新体制”到金泳三的“文民政府”再到金大中的民主政府,大韩民国在民主的道路上步履维艰。民主梦想的践行经过了漫漫长夜,在广大民众的奋力争取、政治精英的奔走呼号和以......
西方文论的知识型及其转向
发布时间:2013-12-18
置身在当前全球化语境中,随着我国文论与西方文论的关联度愈来愈深入和复杂,西方文论在我国当代文论中的作用力到底如何,我国文论的独创力究竟何在,无疑是需要认真追究的 问题 。而要追究这个问题,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了解当前正与......
中国当代文论的“失根”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发布时间:2023-04-22
【 内容 提要】 中国 当代文论“失语症”的病因即“失根”,即丢失了中国几千年文化传统的根基与命脉。医治中国当代文论由“失根”而导致“失语症”的药方,就是重建有民族特色的,适应于当代文学创作实际的文艺 理论 体系。而建设这种......
现代文学创作知识分子类型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30
摘要:知识分子由于他们丰富的学识和思想,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价值,并且承担着社会预言者与启蒙者的言说角色。20世纪90年代,由于市场经济的确立、市场利益法则的兴起、商业化的冲击以及各种欲望的刺激,文学依靠政治制约而高居精......
西部社会转型与发展社会学范式转换
发布时间:2014-01-24
西部社会转型与发展社会学范式转换 改革开放以来,转型社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研究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在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的基础上,“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成为表述中国社会转型路径的代表性语言,主导着中国研究的话语。......
知识谱系的转换──中国哲学史研究范例论析
发布时间:2013-12-19
知识谱系的转换──中国哲学史研究范例论析 知识谱系的转换──中国哲学史研究范例论析 知识谱系的转换──中国哲学史研究范例论析 论文提要 本文以胡适、冯友兰及侯外庐的学术成果为范例,分析“中国哲学史”学......
把握转型内涵 主动适应新形势
发布时间:2023-01-17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4月10日起正式施行。新目录中,外商投资限制类条目缩减一半,重点放宽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准入。这是继国家发展改革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将外商投资项目由全面核准改变为有限核准和普遍备案相......
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
发布时间:2017-01-20
摘要:在现代文学现代性的大局环境下,众多文学家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参与到现代文学现代性内涵的逐步完善当中。他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希望通过文明的重塑来提升民族的精神境界,进而逐步丰富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 ......
现代服务业转型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26
摘要: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时代和 工业 经济 时代之后,正在迈向服务经济时代,国民财富的创造从主要依赖第一、二产业转向依赖服务业,服务业的 发展 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针对 中国 传统服务......
对哲学上的革命变更和现代转型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2-08-08
" 一、西方哲学由近代到现代的过渡时期 19世纪中期至十世纪初期是西方哲学的发展由近代转向现代的过渡时期,这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极为特殊、而又非常重要的时期。 如果说由笛卡尔最早明确提出基本原则、由黑格尔最后建构出完整理......
梁启超、胡适与杜诗学的现代转型
发布时间:2023-07-01
摘要:梁启超和胡适是杜诗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中的关键人物。他们以现代的学术眼光、文学观念、审美情趣来观照杜诗,从不同的角度突破了传统杜诗学的研究框架,开启了杜诗学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之路。其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语言变迁和现代文学转型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09-17
【提要】文学语言在一次一次的变迁过程中,每次转变都能折射出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本质。文学形式从五四时代就在思想与文学上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文学体系构建了以语言革命为武器或载体的文化体系。尤其是白话文系统影响了中国文学未来发展走向,这种影响不但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时,更多的是追求对普通语言的疏离。本文说明了语言变迁在现代文学转型中的重要性,阐述了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势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关键.........
语言变革对现代文学的转型影响
发布时间:2023-05-21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的起始点是“五四运动”,提倡用白话文进行文学创作,这场文化革命的发生和发展也成为我国语言变革的起始点,对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文学语言变迁以及整个中国现代文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结合中国现代......
知识社会学中的范式转换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7
内容提要“作为逻辑性的社会性”或“作为合理性的合法性”构成了知识社会学的内生性原则,而特殊的研究对象使该学科成为了超越一般分支社会学的、具有反身性特点的知识形式,并遵循着一条特殊的演进轨迹。从社会实在论到社会建构论,......
可转换债券的定价模型与风险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08
目 录 前言 11 可转换债券的基本理论 21.1 可转换债券的简介 21.2 可转换债券的特征 21.3 影响可转换债券的主要因素 31.4 可转换债券定价研究的发展 62 可转......
西方现代美学话语转换的四个方面
发布时间:2023-03-27
【 内容 提要】 【关键词】 西方现代美学;话语转换;主体;符号编码;语言转向 西方现代美学和艺术话语诞生于“现代”与“传统”之间巨大的文化-经验断裂中,其 理论 和话语的构成逻辑及主导力量与传统美学理论的话语构成完全不......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换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法律文化,这些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代中国的社会环境存在着激烈的冲突。构造法治社会,需要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换。本文从思想观念和法律制度两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换,并提出了......
转换生成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5
转换生成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对比研究 [摘要]转换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之间有相似之处,但它们的哲学和心理基础、语言观、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通过两个流派的对比研究,能更清楚地认识其独特的特征。 [关键词]转......
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自我转换
发布时间:2023-01-31
" [内容提要]:本文对中国百年来革命的思想道路,做了深切的反思。文章讨论这条道路如何在一百年前由改革思想分化出来,如何在转型时代得到激化,逐渐演变为革命的崇拜心态,并深化为一种革命宗教。历史是诡谲多变的,我们如果对这条道......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换①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28
内容提要: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法律文化,这些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代中国的社会环境存在着激烈的冲突。构造法治社会,需要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换。本文从思想观念和法律制度两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换,并提出了......
地方高校转型时代背景下的教师角色转换和重构
发布时间:2015-09-14
摘 要:在地方高校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作为地方高校实现战略性转型的承受者,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主体,是撬动高校转型改革的基点。与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不同,新时期下的教师要从与学生、课堂、课程、教......
现代性的承续与转换:第五代电影改编的文化语境(1)
发布时间:2013-12-18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二、现代性的转换:“第五代”电影的文化之变 客观的社会环境,没有允许第五代导演在人性的价值启蒙与独特的造型语言的道路上持续太多的历程,很快被泛化并被后......
认清知识内涵 追求教学本质
发布时间:2015-09-15
【摘要】数学教材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师生共有的重要的教学资源。教材从例题到习题,从主题图到情境创设,都是根据课程标准精心挑选和设计的,它指引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应该在“创造性地使用教......
当代社会文化转型与文艺学学科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16
最近,我参加了一个“全球化时代文艺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围绕信息化与大众文化兴起的背景下文艺学学科的发展讨论得十分热烈,争论得不可开交,在美与非美、文学与非文学,乃至文艺学学科的哲学根据、对象、方法与主要范畴等基本问题......
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3
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研究 自20世纪末以来,就中国文化发展与方向的问题,在全社会范围内又掀起了一阵讨论热潮,讨论的主要核心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问题。经过激烈的争论之后,学术界就文化问题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观......
清末经学的解体和儒学形态的现代转换
发布时间:2023-07-22
一、三大争论宣告了经学时代的结束 清末,皮锡瑞总结有清一代经学。谓有三变:“国初,汉学方萌芽,皆以宋学为根底,不分门户,各取所长,是为汉宋兼采之学。乾隆以后,许郑之学大明,治宋学者已。说经皆主实证,不空谈义理。......
解读当代文学在80年代的“转型”
发布时间:2023-07-25
一、从十七年文学到新时期文学 在70、80年相交之际,我国历史语境有了较大的转变,这样一来当代文学就不可避免的面临转型情况,然而实际上,这种转型不够完全,而是在特殊的历史下,我国文学历史上出现的一个复杂而不可拒绝的过程,这......
教师职业素质与知识内涵刍议
发布时间:2023-03-04
[摘要]对素质的概念、素质教育的理解及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要求的探讨具有实际意义,教师职业素质与知识内涵是实施素质教育方式的保证。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其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要义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三要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这是对素质教育本质特征所作的概括。[关键词]教师职业素质知识.........
数字时代学术期刊服务意识的转型
发布时间:2019-10-27
摘要: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型出版将成为未来出版业发展的方向。无论是纸质出版还是数字出版,作者永远是最重要的资源,没有作者的文稿,再现代化的出版方式都无法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术期刊应超越权力,增强服务意识,以适应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形势。关键词:数字出版;学术期刊;作者服务意识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型出版将成为未来出版业发展的方向,但无论是纸质出版还是数字出版,内容质量永远是第一位,作者永远是最重要的资源。.........
创感时代中学音乐教学策略转换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27
[摘要]信息时代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而创感时代则更加注重右脑的开发,注重对一个人综合性潜能的挖掘,它富有创造性并强调基于境脉思维方式,唤起学生的全新思维。创感时代的到来,要求教师对事物要有一定的独特视角,要具有科技视野和全球视野,以及对未来教育的解读能力。只有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生,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的未来才能更有希望,才能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是一个需要大家不断地,长.........
专业与公共:转型社会知识分子的志业抉择
发布时间:2023-01-28
中国正处于转型社会[1] 的关键时期。传统社会的惯性状态与现代社会的新兴架构在相互撕咬、牵掣着人们的观念与行为。知识分子是时代的敏感者。他们也就是被时代撕咬和牵掣的前沿主体。在两端之间,即知识分子之作为现代社会的专业人士、与......
中国戏曲的现代转型与本质回归
发布时间:2013-12-17
戏曲在 现代 尤其是近20多年来的处境颇使人不解和担忧,传统戏曲能否实现现代转型? 有无现代化的可能?一些学者正是持有这种怀疑,而极力反对戏曲现代化,认为传统戏曲作为一种古典文化,应保持其古典 艺术 品格,现代化对于传统戏曲来......
意识形态的转型
发布时间:2023-01-17
《亮剑》是一部近年来创造收视奇迹,引起较大反响的电视剧。它同时是一部具有“突破”性质的电视剧,李云龙的形象颠覆了红色英雄偶像身上具有的“高、大、上”传统性格特质,一个草莽痞气、满口脏话却具有坚定革命信念和“铁血亮剑”......
档案专业意识的“范式转换”
发布时间:2023-03-05
“兰台中,石渠里,满园花香传古迹,华夏千年春秋史,箱箱柜柜墨香里。典谟中,训诰里,满卷珍藏留回忆,古今中外文明史,卷卷叠叠文字里。”犹记得在上小学时的一堂课上,老师拿了一摞东西走进教室,一脸严肃的样子,说:“你们一会儿要填写的东西将放入档案跟随你们一辈子,所以大家都要认真起来,不要写错,把字体写工整。”教室里一片寂静,看着大家紧张而又好奇的表情,满心期待着这份将跟随自己一生的东西发到自己手上,看看.........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内涵与途径
发布时间:2023-05-22
摘要: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相比,转变农业 发展 方式有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关键词:农业发展方式;内涵;途径 农业是国民......
探析文学与图影的流转
发布时间:2023-03-21
一、现代中国文艺及图影的本体论溯源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许多方面取得突破的同时仍有着较大的局限,即囿于一种文学本体的文学史观,使得很多探讨往往被框限在文本分析、审美分析和作家分析的范畴之内,缺乏一种更为开阔的学术视野。而从当下追溯到清末民初,可以见到文学与其他诸种艺术门类始终紧密相关,其实是一种相辅相成、互为映照的关系。因此把文学置于现代中国文艺这样更为多元化的生态语境中去考量,则可以发掘出文学.........
中国玉器的基本知识及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23-06-24
中国 玉器 一. 初期玉器, 新石器时代,当时玉器处在原始文化状态,距今有5000一6000年的时间,分为北方的红山文化,南方的良渚文化. 1. 北方的红山文化, 距今5500年到6000年,在今内蒙的赤峰市,出土的玉器多种造型,最重......
语码转换与大学英语教学
发布时间:2022-12-09
【摘 要】 语码转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解释新信息、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沟通、活跃课堂气氛等作用。语码转换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应遵循目的语优先和母语适量、适时的原则和顺应理论原则,最大限度的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
文学性:现代内涵及其当代限度(1)
发布时间:2013-12-18
当前有一种说法,认为作为学科的文学理论陷入了危机。在笔者看来,这种“危机感”的产生虽然有现实人文环境的挤压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在西方学术范式的影响下,就文学而言的“文学性”的内涵发生了膨胀、扭曲或游离,以至文学的内涵发生变化......
探讨我国内部审计的转型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3-06-21
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三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其中内部审计扮演了桥梁的作用。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内部控制对风险管理进行相关的控制与监督作用,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内部审计经历了3......
电子媒介与当代文学的审美转向探析
发布时间:2023-05-13
电子媒介构建了文学存在的公共空间。在新的场域空间,文学的生产机制、存在方式、审美追求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 一、媒介形态变化与文学审美的迁移 媒介作为文学载体是文学的物质存在形式,文学的诞生、发展与媒介相辅相成。“媒介作......
“中华传统美德的现代转换与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
发布时间:2015-08-20
探讨中国道德建设,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这不仅关涉到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传承问题,更关涉到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发展的方向问题。面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现实需要,近期天津市伦理学学会召开“中华传统美德的......
试析现代教学媒体与职教语文教学内涵的丰富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现代教学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极大地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可以培养学生较好的语文理解能力,深化学生的情感活动,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 论文关键词:现代教学媒体;职教语文教学;内涵......
增值税的转型与转型中的增值税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23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带来了增值税的转型与转型中的增值税,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对您设计论文有所帮助! 从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新修订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变化是,消费型增值税取代实行了15年之久的生产型增值税......
重庆开埠与传统金融业的现代转型
发布时间:2019-12-19
关键词:重庆;票号;钱庄;现代化;转型摘要:1891年重庆正式对外开埠后,重庆金融业随着开埠而发展壮大起来。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并不是两条平行线,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金融业不断向现代金融的方向转化,至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重庆金融业虽仍以传统金融为主体,但在逐渐转型过程中明显体现出一系列现代化特征,不仅反映了中国西部城市走向经济金融现代化的发展历史,也折射出了西方列强不.........
现代公法理念与中国外贸管理法的范式转换
发布时间:2015-08-06
摘 要 中国外贸管理法作为公共权利法,其在基本理念、原则和精神、法律特征及具体的制度层面,都应该受到公法一般原理的支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对外贸易发展日新月异、变化迅速,与之相适应的外贸管理法普遍......
陈垣与中国佛教史研究的现代转型
发布时间:2023-07-09
摘要:“新历史考证学”方法的创立,是中国史学近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分析陈垣对山西云冈石窟寺的研究、对《大唐西域记》的研究、关于《四十二章经》译撰时代的讨论、清初宫廷与禅宗史的研究,是运用“新历史考证学”方法研究佛教史的典范,从而确立他在中国佛教史研究从传统走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地位。关键词:陈垣;中国佛教史研究;“新历史考证学”方法在中国,宗教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初。中国宗教研究最初.........
转换型特许经营模式的发展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2-12-23
摘要:转换特许经营是特许经营的一个重要的创新商业模式,是指已经有了现成业务的经营者与特许人合作,使用特许人的品牌,通过更换品牌而变成特许人的特许加盟商的过程。文章简单介绍了转换特许经营的相关研究成果,把转换特许经营分......
浅谈时代转换中的上海人文景观
发布时间:2022-12-04
1949 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上海这座当年远东最繁华的工商都市,一个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地方,所经受的阵痛,较之内陆地区,尤为剧烈。时代转折虽然发生在 1949 年,而转折的阵痛,社会经济层面的震荡,却......
解析中国现代设计的“现代性"内涵
发布时间:2023-01-31
【论文关键词】现代设计 现代性 内涵 【论文摘要】中国现代设计在近三十年的发展中具有跳跃性的特征,始终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这就需要把握设计的“现代性”内涵.即性、时代性、国际性的本质和相互关系。 一、中国现......
试论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12
一、内部审计转型与 发展 的重要意义 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是根据我国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换机制需要,针对我国内部审计的现实状况,对内部审计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王道成会长在在云南会议上较为深刻地阐述了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
解析中国现代设计的“现代性内涵
发布时间:2013-12-18
设计 现代性 内涵 现代设计在近三十年的中具有跳跃性的特征,始终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这就需要把握设计的“现代性”内涵.即民族性、时代性、国际性的本质和相互关系。 一、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概况 现代设计是西方文......
身体哲学分析的范式转换
发布时间:2023-06-18
一、身体的凸显:身体哲学研究的现象学范式 国外的身体哲学研究有一个梅洛-庞蒂现象。在梅洛-庞蒂之前,身体在现象学中一直是一个被忽视的话题。胡塞尔的现象学即使对身体有所关注,也是从意识的先验构造出发的。身体表现为先验意识的......
后现代转型中对音乐教育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11-19
最初在经济学界和国际金融界出现了全球化(globalization)这一现象,之后这一链条直接影响到当今文化和音乐教育的全球化,现如今边缘的、差异的、现象的、解释的以及生态音乐教育学成了我们对待这门学科的另一个视界融合。读者在阅读......
把握企业渠道转换时机和转换方向
发布时间:2023-05-24
把握企业渠道转换时机和转换方向 把握企业渠道转换时机和转换方向 把握企业渠道转换时机和转换方向 更 多精 品源 自 课 件 渠道的本质是产品从制造商经由中间商的联结最终传递给消费者的通道,是促使产品或服务顺......
论中国古代伦理财富观及其现实转换
发布时间:2023-01-28
摘要:中国古代的伦理财富观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和深刻内涵。探究中国古代伦理财富观,对于当今社会如何客观评价古代伦理财富观、如何科学认识财富价值、如何实现古代财富思想的现代转换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古代;伦理财......
浅谈乡村治理伦理的审视与现代转型
发布时间:2023-07-25
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作为指导政治行为的一种价值内核与价值基准,认为国家作为伦理实体应当坚持权力与道德的同构,把善作为国家治理的根本价值追求,因而对于规范政府权力运作、改善政府与社会关系具有导向、规范和价值关怀的意义。乡......
解放思想与现代人格转型关系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04
摘 要 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证明了“解放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而在社会转型期带来的人格从过去的归属型向自尊型转变的大趋势中,解放思想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本文运用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理论来浅析解放思想在这......
清代宁波港回的转型探究
发布时间:2022-12-06
朱明立国伊始,厉行寸版片帆,不许下海的海禁政策,唐宋以来以外向型贸易为主的宁波港遭受严重冲击,港口功能开始向内陆港转化。代之而起的清王朝为防止复明势力反攻,进而实施更为严厉的海禁,进一步推动了宁波港的转型,这也使得清代......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转型浅探
发布时间:2023-04-03
目前 ,我国民营 企业 (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即我国《公司法》规定的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的其他资本组织形式)的内部审计仍然局限于监督和评价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以及检查经营管理的风险性、效益性,没有......
转型时代的游移
发布时间:2022-12-10
摘要:清末民初是中国思想文化由传统过渡到现代的关键时代,也是中国报业的转型时代。社会思潮的急剧变幻,促使知识分子群体在选择中分化。狄楚青是转型知识分子的典型。他早年追随康梁,致力于维新变法事业。戊戌政变后,他背离康梁,由积极参政的政治精英转变为以报馆书局为生的文化精英。伴随着角色的转型,狄楚青的办报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从政论本位到新闻本位的转变,即从“革新舆论”到“革新代表舆论之报界”的转变。狄楚青办.........
推进六个转变 实现审计转型
发布时间:2015-08-11
摘 要 现阶段,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各级审计机关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积极追求自身的发展,努力进行审计转型。审计转型的实现维护了国家的财经秩序同时促进了廉洁行政,还能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众多客观......
关于社会转型期我国师德师风内涵的再界定
发布时间:2023-04-15
" [论文摘要]师德师风内涵的合理界定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前提。师德师风内涵的界定要结合社会转型时期的特点,以教书育人目的为出发点,突出师德师风的专业伦理、精神本质;正视教师的“人性”,遵循付出与回报对等原则;在结合学校实际的......
现代传媒和转型期文化下的汉语诗歌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在现代传媒多样化和社会转型期的复杂语境下,汉语诗歌在历史性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看似衰微的局面中也出现了许多复苏的态势。本文试从现代传媒和转型期文化的角度浅谈当下的汉语诗歌。新时代语境下的汉语诗歌。关键......
学分转换:美国的经验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5-09-14
学分转换是促进学习者在各级各类教育间有效流动。构建学习者发展和成长平台的基本制度。近年来,我国相关学者从终身教育的视角出发,对国内外的学分转换制度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重点主要有:学分银行制度建设,高等学校间的学分互认......
现代物理前沿知识教学浅析
发布时间:2023-03-14
摘 要 论述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公共课的大学物理教学中应注重渗透现代物理前沿知识教学。其有利于学生的物理思想培养,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发浓厚的研究兴趣,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物理教学 物理前沿知识......
基于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情境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05
图书馆知识转移是依赖于图书馆的特定情境来说明图书馆知识转移过程与情境之间的关系。在分析了情境与图书馆知识转移的相互关系基础上,运用因素分析法对影响知识转移过程的情境进行了分析,并从文化、战略、组织结构、技术和环境等五......
转换空间表现形式的艺术
发布时间:2023-02-04
摘要: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是一种以纸张作为主要媒介进行创作的镂空艺术形式。庞书麟创作的大足石刻艺术剪纸以大足石刻造像为母体进行再创作,而非对其造像真实的再现。庞对其人物造型特征进行归纳,把三维空间转换成二......
关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现代性转换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09
" 论文摘要:就传统道德而言,其现代价值不但是其同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基础,也是其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的条件,离开了传统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存在的。文章首先论述了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接着论述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现代性启......
浅谈转型高校现代仪器分析教学改革的设想
发布时间:2016-12-2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技术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为此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这些高校必须从偏重培养知识型、学术研究型人才体系向培养具有专业应用理论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并在实际生产中可以解......
当代写意花鸟画中的图式转换分析
发布时间:2016-06-07
我国写意花鸟画的历史悠久,其图式也十分丰富,表现内容与技法也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发展而越加丰富,发展到现代已经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值得学者去研究。当代我国与国外交流越加深入,花鸟画图式也相互借鉴,为我国花鸟画的发展提供了......
近代中国平面设计的角色转换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07
外来文化在清政府灭亡后对中国社会形成巨大冲击。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社会变革使中国近代视觉艺术发生了本质变化。作为视觉艺术中最具社会意义的组成部分,集实用性、审美性、传播性为一体的平面设计以积极姿态参与到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与......
浅析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
发布时间:2023-02-10
【摘 要】本文从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的转变着手,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进行了剖析,指出和谐发展是现代林业建设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现代林业;思想内涵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凸现,人们对传统林业经营思想和......
试论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一、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是根据我国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换机制需要,针对我国内部审计的现实状况,对内部审计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王道成会长在在云南会议上较为深刻地阐述了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的重......
浅析经济转型视角下大学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2-16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增大,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高校与社会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多,在社会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高校内部审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高校的对外联系增多,腐败案件出现频发的态势,暴露了高校内部控制和管理的疏......
试论建立知识经济基础,促进中国社会转型
发布时间:2023-03-15
论文 摘要:本文是作者对《 中国 与知识 经济 :把握21世纪》(卡尔·达尔曼等著)的介绍与评论。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的具体情势和面临的挑战,指出21世纪中国 现代 化的任务是迅速知识化以及在中国建立知识社会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建立知......
探究高校学生管理的现代转向
发布时间:2016-12-29
一、管治与善治之流辩 管治与善治同属于社会管理的范畴,但分属于不同的理念和向度,管治建立于传统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指的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向管理目标而对被管理者实行控制的一种管理过程,其强调的是控制,特征表现为等级制、......
中国传统调解制度的现代转型
发布时间:2023-05-25
[摘要]植根于 中国 传统文化,并在传统 社会 得到持续 发展 的调解制度,伴随着社会由传统向 现代 转型,其赖以存在的社会条件正在发生变化,并因此导致社会对其需求强劲而其自身功能弱化的困境。在追求法治的过程中,调解制度究竟......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
发布时间:2022-12-04
摘 要:针对《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课程教学的内容和特点,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考核方式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建议。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由以往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
试析管理文化向服务文化的转换
发布时间:2023-04-23
" [论文摘要]文章总结了先哲的教育管理理念和经验,提出了高职院校管理文化与服务文化的新概念,论述了管理文化向服务文化建设的时代递进,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教育发展自身要求等方面阐述了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服务,解读了教育......
浅谈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方法论检视
发布时间:2023-03-26
中国哲学现代转型与哲学方法论关系密切。哲学转型需要哲学方法论的支持,而哲学方法论的定位又需要反思哲学转型所蕴含的哲学观的基本问题。这正如成中英所言,中国哲学现代转型需要将对哲学的批判与自哲学的批判,相结合。目前,中国哲......
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推进企业内审工作转型
发布时间:2023-06-28
[摘要] 随着 社会 经济 的不断 发展 , 企业 经营风险日趋复杂,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以风险为导向的 现代 内部审计模式,成为内部审计转型的必然选择。本文旨在论述企业内部审计在新形势下如何向现代风险......
角度转换之间
发布时间:2022-11-29
不一样的角度,换来的是不一样的图景。于角度转换之间,看见不一样的世界。 如果把人生看作一个立体的图形,那三维图画出来一定不一样,因为人生,既不可能是方正的立方体,也不可能是圆滑的球体。 好比一棵树,有人赞叹它带来的......
增值税的转型与转型中的增值税
发布时间:2023-03-15
增值税的转型与转型中的增值税 增值税的转型与转型中的增值税 增值税的转型与转型中的增值税 从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新修订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变化是,消费型增值税取代实行了15年之久的生......
左翼立互场的坚守与文学创作的转换
发布时间:2023-02-26
左联的特点之一是战斗性强韧。自始至终,它和我们的阶级敌人和民族敌人总是针锋相对地不停不息地战斗。左联的工作是有缺点的。摘要:20世纪.........
基于关键词识别的语音到手势的转换探究
发布时间:2017-02-06
1 引言 我国听力语言障碍者的人数已约略2 780 万人,占据中国人口总数的2.14%。对于聋哑人来说,手势是他们进行人际交流和正常生活、工作的一种重要工具。因此,手势的合成对健全人与听力言语障碍者的正常沟通和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
转换教师角色
发布时间:2023-04-07
" 21世纪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传统的维持性学习方式正在向创新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必须从传统的局限于课堂40分钟传......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 要 城镇化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历史背景。城镇化进程对我国农村的传统政治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推动了农村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这种转型将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的建设,但转型......
“教育转型”与“教育转轨”之辨
发布时间:2023-02-05
" 教育转型,是指通过教育规范体系的整体性变革,改变教育内部的实体和关系结构,转换教育内外部功能、使教育获得新的相对稳定的存在方式。教育转型作为受社会转型和“人的转型”(从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型)之必然性制约的教育改革,已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