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论赃物转化的民刑二维观

论赃物转化的民刑二维观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7-23 00:05:50
论赃物转化的民刑二维观
时间:2022-07-23 00:05:50     小编:

摘 要:赃物被添附、被善意取得、被时效取得等赃物转化问题借用了民法理论,必须采用民刑二维视角。赃物被添附的,犯罪行为人所实施的添附为恶意添附,不能获得添附物的所有权。受让人明知添附物包含赃物而接受的,可能构成犯罪。善意取得人可以取得赃物所有权,即使其事后知悉该物为赃物,也有权继续占有,但在上游犯罪查证前不得出让该物。从善意取得人处受让该“赃物”的人,如明知该物为上上游犯罪行为所得,可能构成犯罪。赃物被时效取得的,并不意味着无刑事责任。只有犯罪行为人占有该赃物既达到取得时效期间又达到追诉时效期间的,才无犯罪问题。如仅达到取得时效期间而未达到追诉时效期间,犯罪行为仍需追究,该物属赃物,应由国家收缴。此情形下,若受让人明知该物为赃物而接受的,不能取得所有权,可能构成犯罪。

关键词:赃物;转化;添附;善意取得;时效取得;二维观

中图分类号: 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055X(2015)01-0053-06

赃物转化包括外观转化和法律属性转化,外观转化如将盗窃的机器拆解成零部件、将盗伐的树木制成家具等。赃物法律属性转化是指赃物被合法取得,如盗窃之物被善意取得、被时效取得等。对于转化是否会导致赃物属性的丧失,学界认识不同。有人认为:“赃物经过使用,致使失去原形原质,从而导致失去了其赃物的同一性时,即认为丧失赃物性。”[1]还有人认为:“将赃物的转化物视为赃物,无论对被害人追索其财产还是对司法机关打击赃物犯罪都是有益的。”[2]赃物转化特别是被添附、被善意取得、被时效取得的,涉及民法和刑法两大领域,疑难理论相互缠绕,极易误判。此时应有民刑二维视角,一方面将民刑理论相结合,另一方面区分民刑事法律效果。本文就上述三种典型情形,讨论赃物转化的民刑二维观。

一、赃物被添附的民刑二维观添附是指不同所有人的物结合在一起而形成不可分离的物或具有新物性质的物。[3]添附包括混合、附合和加工三种形式。赃物被混合、附合或加工的,添附物的法律属性如何?受让人接受添附物如何定性?这些都是本部分要解决的问题。

(一)赃物添附的民事效果

除动产附合于不动产由不动产所有权人取得添附物所有权之外,添附一般按下列规则处理:添附物归各原物的所有权人共有。如各原物的价值相差巨大,则由价值大的一方取得所有权,并对他方给予相应的补偿。添附作为权利原始取得的方式之一,不负前手的权利瑕疵。这是否意味通过添附能使赃物变成合法财产呢?日本刑法学一般认为:“在根据民法第246条所规定的加工人取得所有权时, 因为本犯被害人失去追求权, 因此丧失盗窃物品的性质。”[4]我国有不少学者采此说,如有人认为:“动产赃物, 因添附而成为不动产的重要成分的, 依民法规定, 由不动产的所有人取得该动产的所有权, 该动产赃物与附和后的不动产就不再具有赃物性, 不再成为赃物。”[5]然而,这种观点忽视了赃物添附问题上复杂性。赃物被添附的,应当分犯罪行为人实施的添附和他人实施的添附两种情形讨论。前者一般不发生所有权合法取得,后者可能发生所有权合法取得。

1.犯罪行为人实施添附的

犯罪行为人取得赃物后,若以混合、附合或者加工的方式,使赃物转化为新物,他能否获得添附物的所有权呢?以下再分两种情况讨论:①犯罪行为人使赃物与自己的物相混合、附合或者加工赃物的;②犯罪行为人使赃物与他人的物相混合、附合的。

(1)犯罪行为人使赃物与自己的物相混合、附合或者加工赃物的

犯罪行为人获得赃物后,基于掩饰、隐瞒赃物或者其他目的,使赃物与自己的物相混合或附合,或加工赃物的,属于恶意添附,行为人不能获得添附物的所有权。例如:某甲窃得他人的玉石一块,将其雕为工艺品。纵使该工艺品价值远高于原玉石,某甲也不能获得所有权。

所谓恶意添附,是指明知或应当知道是他人财产,又未经同意进行混合、附合或加工的。在恶意添附的情况下,新的财产之所有权原则上仍归原所有人,而且恶意添附人仅就现存的添附财产有请求补偿的权利;当原所有人享有新的财产所有权已无必要时,新财产的所有权归恶意添附人,但原所有人除有权向恶意添附人请求对原财产的经济补偿外,还有权要求恶意添附人赔偿其因添附所受的损失。[6]如承认行为人恶意添附会产生权利取得的效果,无异于允许以侵犯他人物权的方式获得财产权,这势必引发道德危机。因此,恶意添附不能取得添附物的所有权。关于恶意添附的法律效果,理论上仍有争议,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恶意添附仍可发生添附的法律效果,只是对受损一方应承担侵权责任。另一种观点认为:恶意添附方不能取得添附物的所有权。二说各有支持者。

犯罪行为人使赃物与对自己的物相混合、附合或者对赃物加工的,其明知赃物是他人所有,不可能得到他人许可,主观心理状态显然是恶意的,其添附行为属于恶意添附,不能取得添附物的所有权。这也从反面印证了恶意添附的法律效果应为不发生权利取得,而非权利取得后的责任不同。赃物为犯罪所得,已有一层恶。行为人再实施添附行为,多出于掩饰、隐瞒赃物之目的,虽属事后不可罚的行为,但又添一层恶。此情况若允许行为人取得添附物所有权,无异于鼓励犯罪,当然是不可取的。

(2)犯罪行为人使赃物与他人的物相混合、附合的

犯罪行为人使赃物与他人的物相混合或者附合的,无论赃物还是被添附物,都不属于犯罪行为人所有,他没有获得添附物所有权的基础。此时应按照添附的一般规则,确定添附物是归赃物原所有权人抑或被添附物的所有权人。

2.非犯罪行为人实施添附的

犯罪行为人之外的人实施赃物添附的,应当根据其主观心理状态来判定能否发生权利取得的效果。如行为人不知且无义务知该物为赃物,就可以发生权利取得的效果。如行为人明知或者应知该物为赃物,则不能发生权利取得的效果,甚至可能构成犯罪。

非犯罪行为人实施添附的情形在实践中并不多见,常见的是犯罪行为人使赃物与自己的财产相混合或者附合,或者加工赃物。因此可以说,通过添附手段使赃物变成合法财产的情形基本不会出现。 (二)受让人接受添附物的刑事效果

受让人接受赃物的添附物的,是否构成犯罪?一种观点认为:“转化物是否属于赃物,关键要看加工行为是否改变原财物的性质,如果将偷窃来的棉花制成布料就改变了赃物性质,不再属于赃物的范围。”[7]另一种观点认为:“改变性质的转化物虽然性质改变了,但这只是物质从一种存在方式转变为另一种存在方式,仍然是犯罪所得。”[8]

应当肯定:无论赃物被混合、附合,或者被加工,添附物的形成均以赃物为基础。从物理形态上讲,混合与附合均未改变赃物的物理形态,加工则在赃物上附加了劳动力。从经济属性上来讲,添附物的价值包含了赃物的价值。有学者指出:“因为赃物不仅指物品所具有的物理属性,更重要的是指体现在其上的社会属性即取得此物品方式的可谴责性,由社会属性所决定,赃物性质不能因其物理属性的变化而改变。”[9]添附虽然可能改变了赃物的外观,但是添附物承载了赃物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属性,不因被混合、附合或者加工而否认其可谴责性。

从犯罪构成来讲,受让人接受添附物的行为客观上会妨碍司法机关对上游犯罪的查处。因此,受让人明知或者应知添附物包含赃物的,则可能构成犯罪。相反,若受让人不知且无义务知添附物包含赃物而接受的,则不构成犯罪,受让人可以善意取得添附物的所有权。

赃物犯罪一般会涉及金额计算。赃物被添附的,犯罪金额应当以赃物的价值为准,而不应当以附合物的价值计算。因为被添附物并非赃物,不应当被计入犯罪金额。此外,赃物加工的价值增加是否会对刑事法律效果产生影响呢?有人认为:“如果赃物已被加工变形,……也无论加工后物品价值发生多大变化,都应视为赃物。”[10]还有人认为:“对赃物进行加工的,该加工物的所有权仍属于该材料的所有人,其赃物性不丧失。只有当加工所增之价值超过原材料的价值时,该加工物的所有权就归属于加工工人,那么上游犯罪的被害人至此已无追求之可能,所以该加工物已不具有赃物性。”[11]本文基本同意后一种观点。当加工物价值远高于原赃物,以至于赃物本身价值相对于加工物而言是微小的,受让人即使明知加工材料为赃物的,也应当作为情节显著轻微而不入罪。混合、附合则不然。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有些艺术加工行为确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如过分执着于罪与罚,不免妨碍艺术的发展。这一点即使在其他场合也可得见,如人体艺术。根据刑法对淫秽物品的一般定义,很多人体艺术会被纳入淫秽物品之列。然事实并非如此,乃是由于一些严格法律条文有可能会限制艺术创造和发展,故有所放松。

二、赃物被善意取得的民刑二维观(一)赃物被善意取得基础

赃物法律属性转化是指赃物的物理形态和经济价值未发生改变,但被合法取得,成为合法财产,主要有善意取得和时效取得两种途径。善意取得和时效取得都属于原始取得,后手取得权利不负载前后权利瑕疵。善意取得在我国《物权法》第106条得以规定,而时效取得未在我国法律上规定。

作为前提性问题应当被厘清的是,赃物是否可以被善意取得?虽然对此存在争议,但现实中赃物在市场交易时与普通物不易区分,为保护善意第三人,促进交易和流通,有必要将赃物纳入可被善意取得的范畴,且《物权法》未明确排除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因此,盗赃物被善意取得可以作为讨论的前提。

赃物被善意取得的,其违法性得以消解而成为他人的合法财产,此情形下是否还会涉及刑事责任呢?日本学者大冢仁认为:“在第三人根据日本民法第192条规定即日本民法典善意取得条款――作者注。 即时取得所有权时, 该物丧失盗窃物品性质。”[12]此说在我国也有支持者,如有人认为:“尽管上述财物在善意第三人取得以前属于赃物,但在善意第三人取得上述财物时,上述财物即失去了赃物性,既然失去了赃物性,从善意第三人手中买得财物的人,即使知道原本是赃物,也不构成掩饰、隐瞒赃物犯罪。”[13]该观点没有认识到刑法和民法对赃物善意取得的不同思维。对于赃物被善意取得的,至少应当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赃物被善意取得的,善意取得人的权利状态。第二,赃物被善意取得后,取得人知悉该物为赃物的,是否继续有权占有。第三,赃物被善意取得后,取得人出让该物的,受让人明知该物原为赃物仍然接受的,其行为属性如何。为简化起见,可以一例为引:某甲盗取劳力士手表一款,以市场价卖与不知情的某乙。后某乙从他处知悉该手表系某甲盗窃所得,怕惹祸上身,故又将该手表低价卖给知情人某丙。该案中,需要解决的有三个问题:第一,某乙购得该手表后的定性。第二,某乙转卖该手表的定性。第三,某丙受让该手表的定性。

(二)取得人善意受让赃物时的法律属性

赃物被善意取得的,民事方面,取得人基于善意并支付合理对价,能合法取得赃物的所有权。刑事方面,取得人基于善意,不符合赃物犯罪的主观方面构成要件,因而不构成犯罪。

首先,善意取得人合法取得赃物所有权。取得人善意并支付合理对价后,按照善意取得的规则,可以取得该手表的所有权。善意取得属于原始取得,取得人取得物的所有权不依赖于其前手。因此,纵然赃物是前手犯罪所得,但善意取得人所取得的是没有权利瑕疵的所有权。

其次,善意取得人不构成赃物犯罪。既然是善意取得,当然就意味着取得人不知且无义务知悉该物为赃物,而构成赃物犯罪必须以行为人的明知或者应知赃物为前提。因此,善意取得人不构成犯罪。台湾学者林山田指出:“受让人即使由于善意取得获得财产罪所得物的所有权, 物的原主即财产罪的被害人对物不能请求回复, 但就刑法观点而言, 该物的赃物性质并不因此消失, 该受让人不构成赃物罪并非因为该物不具有赃物性质, 而是因为由于是善意而非恶意受让, 不具有构成赃物罪的主观的不法要素。”[14] 殊值赞同!

(三)取得人知悉其为赃物后的处置

若取得人取得“赃物”所有权后知悉该物为上游犯罪行为所得,取得人是否有义务向司法机关举报上游犯罪行为?是否有权继续保有该物?此时取得人出让该物的该如何定性? 1.取得人无举报义务

善意取得人虽取得“赃物”所有权,但该物终究是上游行为人犯罪所得的赃物,善意取得人事后知悉该物为赃物的,是否有义务向司法机关举报呢?本文以为,由于取得人已经合法取得该物所有权,即使事后知道该物为赃物,如果仅仅只是知情不报,尚不构成犯罪。首先,举报犯罪并非法律规定的强制性义务。虽然刑事诉讼法对持有犯罪证据的人隐匿证据有所规定,也规定了法律责任,但是刑法中并无相关条款。《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凡是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者毁灭证据的,无论属于何方,必须受法律追究。” 我国法律一般没有明确规定检举、揭发的义务,所以不产生不作为带来的刑事责任。[15]在赃物被善意取得问题上,亦是如此。其次,从犯罪构成来看,赃物犯罪必须是明知该物为赃物,且实施掩饰、隐瞒行为的。行为人仅知情不报,不能构成掩饰、隐瞒,因此不构成犯罪。应当注意,司法机关调查上游犯罪行为时,善意取得人应当配合,否则也有可能构成犯罪,如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 制度安排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民法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

对于取得人已经合法取得的“赃物”,司法机关不能收缴,只可作为证明上游犯罪行为的证据,待上游犯罪行为查实之后,应当归还善意取得人。

2.取得人有权继续保有该物

善意取得人已取得“赃物”所有权,有权占有该物。即使事后取得人知晓其为赃物,仍然不妨碍善意取得的成立。因为善意取得制度只关心取得时行为人是否为善意,至于取得之后的主观心理状态在所不问。因此,善意取得人事后知悉该物为赃物的,仍然有权继续占有该赃物。

3.事后知悉该物为赃物的善意取得人不得于上游犯罪行为查证前出让该物

善意取得人事后知悉所得物为赃物的,出于避祸或者其他原因将取得物转让给他人的,与知情不报显然不同。因为出让所得赃物的行为已经构成对赃物的隐匿,符合赃物犯罪的犯罪客观方面,加上取得人明知该物为上游犯罪行为所得,符合赃物犯罪的构成,因此可以构成犯罪。因此,善意取得人知悉取得物为赃物之后,可以不向司法机关举报,但未举报就不得转让。如要转让,就应当向司法机关举报该线索,由司法机关予以查证。待查证上游犯罪行为之后或司法机关通过拍照、复制等手段保存证据之后,取得人便可自由处分该物。

应当指出,善意取得人出让赃物多是为了避祸,而非获利,主观恶性不大。因此有必要提高此情形下的入罪标准。一般而言,除非金额巨大,善意取得人知悉取得物为赃物后的出让性,一般也不作犯罪处理。

(四)受让人接受“赃物”行为的属性

赃物被善意取得后,善意受让人将所取得的“赃物”再次转让的,受让人的接受行为如何定性?受让人不知且无义务知晓该物为上上游犯罪行为所得的赃物的,其接受该物的行为可以发生权利取得的效果,不构成犯罪。受让人明知或者应知该物为上上游犯罪行为所得而接受的,是否构成犯罪?

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第三人善意取得的赃物的性质没有改变,因为就刑法的角度来看,虽然善意第三人取得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但是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法律性质并不因此而丧失。刑法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所要保障的是司法机关的正常诉讼活动,善意取得制度并不能切断犯罪所得及其收益与司法机关正常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而不能洗刷相关财物的赃物属性。 [16]虽然善意取得人可以合法取得赃物的所有权,但并不意味着该物不是赃物,对于上上游犯罪行为人而言,它仍然是赃物。从善意取得人手上取得该物的人,如明知或应知该物为上上游犯罪行为所得的赃物,仍然接受的,符合赃物犯罪的构成要件,可以构成犯罪。该物应当作为赃物收缴,受让人不能获得赃物的所有权。

因此,对于赃物被善意取得的,本文结论如下:第一,善意取得人能够获得该物的所有权,且不构成犯罪。第二,取得人事后知悉该物为赃物的,仍然不妨碍其合法占有该物。但是不得出让该赃物,否则可能构成犯罪。第三,受让人明知某物为赃物,而从善意取得人处受让该赃物的,仍然构成赃物犯罪,该物应当以赃物予以收缴,行为人不能获得该物的所有权。

三、赃物被时效取得的民刑二维观根据民法时效取得的规则,对他人之物自主、和平、公然占有,经过取得时效期间的,可以取得该物的所有权。赃物被时效取得的,是否就意味着此物之上不能再成立犯罪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在于:虽然赃物被时效取得,但取得赃物的犯罪行为可能仍需追究。因此,对犯罪行为人(即占有人)而言,该物因其赃物属性需要追缴,并不能获得所有权。对受让人而言,明知或应知该物为赃物而接受的,可能构成赃物犯罪,该物应当作为赃物由国家收缴,受让人不能取得该物的所有权。

因此赃物被时效取得时的,必须同时考虑追诉时效。可分以下四种情形讨论:

第一,赃物占有同时达到取得时效期间和追诉时效期间的,占有人取得了该物的所有权,且犯罪行为不受刑法追究。此物已被完全“洗白”,不存在犯罪空间。因此,即使后手行为人明知或应知占有人的物原为犯罪所得而接受的,其买受行为也合法,可以获得物的所有权,不受犯罪追究。

第二,赃物占有达到取得时效期间但未达到追诉时效期间的,占有人看似取得了赃物的所有权,但由于犯罪行为仍需追究,占有物应当予以收缴。应当注意的是:由于经过了取得时效期间,即使赃物上存在合法的原权利人,该原权利人也丧失了对该物的所有权,无权受领该物。因此,对于经过取得时效的赃物,不应当返还给原权利人,可以归国家所有。此时若受让人明知其为赃物而接受的,可能构成赃物犯罪,不得主张占有人的时效取得而免责。

第三,赃物占有达到追诉时效期间但未达取得时效期间的,犯罪行为已不受刑法追究,不存在犯罪问题。占有人对赃物的占有、处分及后手行为人的买受等,无论其主观认识如何,都不构成犯罪。但应注意的是,由于尚未达到取得时效,占有人的处分行为属于无权处分,受让人无法获得物的所有权(受让人善意取得的除外),如存在原合法权利人,原权利人有权取回。 第四,赃物占有既未达到取得时效期间,也未到达追诉时效期间的,占有人没有获得物的所有权,应当受到刑法的追究,故赃物的法律性质未发生任何变化。受让人明知或者应当知道赃物事实的,可以构成犯罪。

四、赃物转化民刑法律效果区分――代结论在赃物转化问题上,理论研究上存在两大误区:第一,民刑法分割。民法研究赃物善意取得的不关注善意取得后的刑事问题,刑法研究赃物转化的人不关心民事方面。第二,民刑事法律效果混为一谈,误将民事效果视同为刑事效果,其典型观点如:“从协调民法与刑法的关系看,民法、刑法保护法益的方向应当是一致的。民法上规定了各种物的取得方式,即使对于犯罪所得物,第三人也完全可以通过善意取得制度等取得所有权。因此,如果刑法不承认赃物性质的丧失,则民法承认第三人对犯罪所得物合法的所有权,刑法却要予以取缔,必然导致整个法秩序的不协调甚至混乱。”[17]该观点看似无懈可击,其实不然,刑法和民法在看待同一问题时角度有所不同,结论也可能不一样,如将二者完全等同,很可能会误判。张明楷教授在研究无权处分与财产犯罪问题时指出:“一个案件事实,总是具有多重属性,常常牵涉多项法律,以不同的法律规范为指导归纳、评价案件事实,就会得出不同结论。据以指导的法律规范不同,对案件事实得出的结论就不同……认为民法上的无权处分案件不构成犯罪的观点,可谓没有以刑法规范为指导归纳案件事实,使以民法规范为指导的归纳与判断,取代了以刑法规范为指导的归纳与判断。”[18]此观点所表达的思想同样适用于赃物转化领域。研究赃物转化问题需要将民法和刑法结合起来,同时要在借用民法的概念和理论之时,分清民刑两种思路,特别是要区分民刑事法律效果,切不能因为民事上的合法性就认为刑事上无犯罪问题了。

参考文献:

[1] 李永熙.泛论我国刑法上之赃物罪[A].蔡墩铭.刑法分则论文选辑(下册)[C].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84 :236.

[2] 吴占英.妨害司法罪立案追诉标准与司法认定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157.

[3] 谢在全.民法物权论[M].台北:台湾三民书局 ,2003:505.

[4] [日]山口厚.刑法各论 [M].王昭武,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334.

[5] 张阳.谈刑法中的赃物问题[J].人民检察,2008(5):53.

[6] 汪泽.民法上的善意、恶意及其运用[J].河北法学,1996(1):11.

[7] 程兰兰,陈洪兵.赃物犯罪探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1):49-52.

[8] 肖中华,李章歧.赃物犯罪若干问题研究[J].法治论丛,2006(5):125-128.

[9] 刘方,单民,沈宏伟.刑法适用疑难问题及定罪量刑标准通解[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785.

[10] 胡保军,熊联彬.如何理解“赃物”的含义及范围[N].检察日报,2005-05-30(4).

[11] 张阳.论赃物犯罪中的犯罪对象――以刑法修正案(六)为视角[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37.

[12] [日]大V仁.刑法各论[M].冯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35.

[13] 薛小红.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D].兰州:兰州大学,2007:17.

[14] 林山田.刑法特论(上册)侵害个人法益之犯罪[M].台北:台湾三民书局,1977:402 .

[15] 高秀东.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修正及疑难问题探析[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1728.

[16] 李小涛.掩饰隐瞒赃物罪疑难问题研究――以〈刑法修正案(六)〉为视角[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43-45.

[17] 杨金彪.赃物犯罪中犯罪所得物赃物性质的丧失[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2):51.

[18] 张明楷.无权处分与财产犯罪[J].人民检察,2012(7):11-12.

Abstract: Booty transformation such as being appended, acquired in good faith or usucapio are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the theory of civil law. We must adopt a two-dimensional perspective of civil and criminal to study it. When booty is appended by the perpetrator, it is malicious. The perpetrator can not acquire ownership of accretion matter. If the transferee knows that accretion comprises booty, he may constitute a crime. People in good faith can get the ownership of booty. Even if he knows the matter is booty subsequently, he has the right to continue to occupy. But before the predicate offense is verified, he can not sell the property. People who got the booty from the people in good faith may constitute a crime if he had known the property was the proceeds of crime. Usucapio does not mean that booty has little criminal liability. Only getting to meet the acquisitive prescription and limitation of prosecution, no crime will be considered. If it only reached acquisitive prescription but did not reach the limitation of prosecution, the matter should be confiscated by the state. If the assignee knows that the property is booty, it may constitute a crime of stolen goods.

Key words: booty; transformation; append; acquired in good faith; usucapio; dimensional concept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浅谈赃款去向对受贿罪定罪量刑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8-04
摘 要 在办理受贿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对赃款的去向往往会有多种辩解,如用于公务开销、扶贫捐赠等等,以此来阻碍侦查,以逃避刑事责任。赃款去向是否影响受贿犯罪的成立,理论实务界中存有争议。本文从犯罪构成、犯罪形态以及......
东北二人转文本间性的审美观照
发布时间:2023-02-16
二人转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著名戏剧家吴祖光认为二人转是“一网打尽”的艺术,它一直在不断地吸取各种艺术的精华,从不封闭自己,能够“化它为我”,不断增加自身的魅力。可见,二人转从形成初期就是一个融合、吸收的过程。其实,二人转形成发展的漫长演进中,吸收了莲花落的曲调风格,植入大秧歌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吸纳了细腻的柳子腔、活泼的凤阳花鼓腔、高亢的梆子腔、委婉的蹦蹦腔、苍凉的京东大鼓等艺术的表现.........
转变农民传统观念,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26
一 农村城市化,是农村社区形态向城市社区形态转化的一种过程和发展趋势,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城市化水平是反映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农村城市化就其本质而言,是指大部分农业人口逐渐脱离农业,向城镇集中,从而使城镇人口......
浅论东北二人转的地域文化特征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 :二人转 东北地区 特征 论文摘要:人们对二人转各执己见、褒贬不一,但二人转仍然以不可阻挡之势走红于当代民间,甚至走上了以主流意识为导向的大舞台,这无疑证明 了二人 转这种艺术形式顽 强的生命 力。我们必须用一......
二人转文化的“草根”魅力
发布时间:2023-05-09
[摘 要]二人转在近三百年的发展历史中,以其独特的“草根”魅力反映出东北人豪放粗旷的性格特征与鲜明的地域文化特性,它强大的包容力使其深深扎根在东北广大人民心中,强大的生命力如野草在东北黑土地上生根、发芽、蓬勃生长。本文通......
试论赃物限制性适用善意取得制度(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在我国一直具有争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此未作出明确详尽的规定。文章通过对善意取得制度的分析,区分赃物与遗失物,在研究我国与赃物善意取得有关的法规的基础上,参考其他国家对赃物限制性适用善意取得的立......
论刑事诉讼价值追求的转变(2)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二、西方程序价值理论的启示 西方世界乃程序价值理论研究之先行者。其中,影响较为广泛的有以边沁为代表的绝对程序工具主义理论、以美国学者R·德沃金为代表的相对工具主义理论、以英国学者达夫为代表的程序本位主义理论和以美国学者......
论刑事诉讼价值追求的转变(5)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02
笔者认为,刑事诉讼的过程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此无论是立案与侦查,拟或公诉和审判,甚至包括死刑复核、审判监督。刑事诉讼作为诸个事物认识行为的过程的链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是勿庸置疑的。但是,笔者还以为,刑......
论刑事诉讼价值追求的转变(8)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10
五、结语 笔者的上述分析,是想站在理性的高度,强调以一种理性的、人道的、正当的刑事诉讼程序去实现刑事实体法的目标,即以正当的手段去达到正当的目的、以程序公正来促进实体公正。其实,对程序价值理论的探讨,其意义绝非仅及于诉......
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研究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刑事政策是一个国家权力机关对已然、未然的犯罪行为的反映。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从界定刑事政策的概念入手,试图对我国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进行综合研究。 一、刑事政策的概念与范围 刑事......
以读转化促进思维
发布时间:2022-11-02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笔者尝试着把阅读渗透到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来,有人以为“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专利”,这实是偏见,阅读既可姓“语”,又可姓“数”,只要好好地开发利用它,它就是我们很好的助手。因此,笔者摸索出了一条......
电影文化批评转型的四个维度论析
发布时间:2023-03-04
[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国内的电影批评出现向电影文化批评转型的趋势。转型在文化学、文化批判、文化启蒙以及文化分析四个维度上展开。文化学维度侧重对影片文化价值的揭示和阐发。电影文化批判的兴起则与80年......
绿色物产之乡――绥化连载十二(二)
发布时间:2022-08-07
寒地黑土 静卧于中国雄鸡版图的鸡冠之处,孕育在世界东北亚的白山黑水间,采日月精华,得大地灵气,成举世稀缺,乃弥足珍贵,以黑龙江省绥化市为核心区、首倡处、打造地、探索带的中国东北寒地黑土,如同一颗熠熠生辉的黑色宝石,镶......
论刑法的政策化倾向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拟制人犯罪是与自然人犯罪相对的概念。对于拟制人的范围国际上普遍以民法上法人的外延为界限,而我国目前还是以模糊的单位概念划定其边界。考察晚近若干司法解释及有关法人犯罪的学说发现:刑法对于拟制人犯罪的应对越来越体现......
解台二线船闸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
发布时间:2023-01-22
解台二线船闸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 解台二线船闸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 解台二线船闸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 【江苏省交通厅工程质量监督站 南京 210001】【徐州市解台二线船闸工程建设管理处 徐州 221006】摘 要 本文阐述......
低碳转型:第二次经济全球化
发布时间:2023-04-23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低碳经济成为引领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伴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中国的低碳经济计划相继启动。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将面临低碳转型和电力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发展方式呈阶段性特征 应该看到......
逆转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
发布时间:2023-07-25
病例:喝酒也能喝出肝硬化 老王是个部门经理,吃饭、喝酒、应酬几乎成了他的常规“工作”,四两半斤的白酒根本不在话下,工作日加休息日,一周喝个四五次都算正常。老王年轻时就知道自己有脂肪肝,但他认为脂肪肝既不耽误吃喝,又不......
鸟的思维(外二首)
发布时间:2015-08-25
等我有钱了 我一定飞上枝头做凤凰 等着百鸟来朝 难兄难弟们 一只分一山头 等我有钱了 我一定谦逊为鸟 筑自己的巢 睡自A的妻 养自己的儿 各鸟自理门前叶 休管它鸟巢上草 等我有钱了 画山河壮丽 画美人多娇......
认定转化型抢劫罪应注意的问题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转化型抢劫罪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规定在《刑法》第267条第2款,即携带凶器抢夺的定抢劫罪;第二类规定在《刑法》第269条,即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转化为抢劫罪;第三......
例谈初二物理学习中存在的思维障碍问题
发布时间:2023-02-20
一、引言初二的物理学习中,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知识,正处于一学就会的阶段,但是,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加,学生会发现知识难度越来越高,无法轻易掌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还未能掌握根据不同的情况,通过现有的物理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方法,没有形成完善的物理知识结构。在学习物理课程前,学生已经对身边的世界产生了固有的认知,并在自己的意识里形成了不正确的物理概念,这种概念会在学生学.........
论物权的效力——兼而再论物权请求权(二)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物权的效力——兼而再论物权请求权(二) 论物权的效力——兼而再论物权请求权(二) 论物权的效力——兼而再论物权请求权(二) 下篇:物权请求权的再研究[19] 一、关于物权请求权范围、性......
论征地性农转非居民再社会化
发布时间:2023-06-20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不断扩张以及土地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征地性农转非居民再社会化面临政策体制不完善、农民意识淡薄、社会认可度不够等问题,亟需从加强社区建设、健全服务体系、转变理念等方面来解决。总之,征......
确立生物学观点 培养创造性思维
发布时间:2023-03-09
确立生物学观点 培养创造性思维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上,而应该重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为以后的发展夯实基础。一、确立生物学科的基本观点生物科学......
刑事诉讼中的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03
法追求真实,这是实现正义的必然要求,也是法本身所需要实现的目标。法律是人类理性的精华,只有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法律裁判才是真实的,才能获得普遍的承认。但对于“事实”应当如何理解,自古以来却引起法学家们喋喋不休的争论。具体......
论抵押物转让的《物权法》适用
发布时间:2023-02-07
摘 要:《物权法》第191条规定抵押物转让必须以消灭抵押权为前提超越了抵押权所具有的物权性;抵押权作为价值权只能对第三人课以不损害抵押物交换价值的不作为义务,而不能作用于抵押物的转让。抵押权人同意对抵押权人而言,既是权利也......
论《十二公民》的跨文化改编与跨媒介实践
发布时间:2023-05-23
《十二公民》翻拍自美国庭审片《十二怒汉》,是话剧《喜剧的忧伤》导演徐昂的电影处女作,由何冰、韩童生等十二位活跃在话剧界的戏骨级演员联袂出演。该片于2014年入围罗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一举摘得该电影节的最高奖项“马可・奥雷利奥”奖。在2015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十二公民》更是连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五项大奖。话剧班底主创挑战好莱坞经典叙事,并将之.........
浅议农民市民化转移的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3-03-21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工业化的发展,在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的双重作用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但由于陈旧的思想观念、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乡管理体制、劳务信息闭塞、农民自身水平等各种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民市民......
战略管理思维观下旅游地转型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2
战略管理思维观下旅游地转型实证分析 战略管理思维观下旅游地转型实证分析 战略管理思维观下旅游地转型实证分析 科 【摘要】文章认为,战略管理因关注如何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在旅游地转型中有重要指导意义,其柔性战略思维......
反腐之赃流程录
发布时间:2023-02-21
十八大以来,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一批批贪官应声落马,查没、追缴的赃款赃物数额越来越大,动辄千万甚至上亿的赃款和赃物都是怎么处置的,又去了哪里?一般民众对此不甚了解。因此,从加强对司法权力监督和制约的角度,应该公布赃款的去向以及处置的程序,让老百姓知情,让社会公众知道,因为“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强反腐的公信力。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刑事诉讼涉案财物.........
“人本位”的刑法观与吸毒行为定性分析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21
目前,随着“2009年中国禁毒论坛”的落幕,国内学界展开了应否将禁毒行为设定成刑事犯罪的轰轰烈烈的讨论。支持定罪者认为:吸毒者必然成为危害社会的诱因,如果定为犯罪,对社会各界以及吸毒者来说,必将产生遏止作用,且国外也有刑法将......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变通施行刑法的路径转换
发布时间:2023-03-30
民族自治地方变通施行刑法是基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某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客观需要由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90条明文规定的一项法律制度。但是长期以来,这一体现我国刑法特色的制度未能在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中得到落实。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并非因为我国刑法在民族自治地方已经得到全面施行而无变通之必要,而是因为现行的刑法变通施行制度存在重大缺陷。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由自治区.........
论二十世纪汉语诗歌的艺术转变
发布时间:2022-12-21
内容提要: 本文从中国新诗的诞生与八十多年来几次大的转变中, 勘察现代汉语艺术建构的境遇。文章认为, 新诗发展的成果, 主要表现在现代隐喻结构的形成———诗意语言对灵魂和生命的家园的抵达; 而对新诗体形式的一再误读, 则酿成了世纪的......
刑法的客观解释立场
发布时间:2023-01-13
摘 要:刑法的解释是指对刑法规范内涵的阐述[1]。对于刑法条文该如何解释,目前大陆刑法学界主要有主观解释说和客观解释说两种观点,而究竟该采用哪一种解释立场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刑法学界的焦点问题和核心问题。然而,笔者认为,学......
浅谈李斯特的刑罚观
发布时间:2022-10-24
一、问题的提出 若某国有法律规定,偷窃他人财物1000 元者,处10 天拘役并罚款。甲平时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偷窃邻居1000 元; 乙因为家人得病并无钱支付药费进行医治,而偷窃邻居1000 元; 丙欢喜读书,可是家境清贫无法购买,便去经常......
日常生活维度下公民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发布时间:2023-01-26
摘要:公民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日常生活维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普通公民的日常生活中,用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让普通公民理解它、接受它、认同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切深入到普通公民的生活实践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那么,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的日常生活真正结合,并渗透到公民的日常行为中,使之成为公民自发自觉的行为,还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关键.........
论考试核心价值观转型中的考试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15-09-16
摘要:考试核心价值观与考试文化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考试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决定考试文化的内涵与发展走向,考试文化需要通过不断变化与革新来体现考试价值观的精髓。当前,在精英化考试向全民化考试的发展过程中,应建设以和谐为核......
彩色图象的二维变形
发布时间:2022-11-03
彩色图象的二维变形 彩色图象的二维变形 彩色图象的二维变形 摘 要 该文讨论了彩色图像的变形扭曲技术,并针对二维变形给出了一个速度、精度均令人满意的算法。一、引言在图像处理的应用中,一般图像所覆盖区域......
重新发明二维码
发布时间:2022-12-22
二维码这一黑白相间的条码图形,并不是什么新事物,它早在1980年代就诞生了。但今年,它却以前所未有的密集程度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大约5年前,刚刚成立的灵动快拍等二维码公司就曾宣称,移动互联网将颠覆一切,而二维码则会成......
民刑交叉案件体制化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0-29
【摘 要】在我国的司法制度中,刑事诉讼法对于刑事诉讼过程中公检法之间的衔接规定详尽,但是在民刑交叉案件中,目前尚未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导致诉讼拖延,当事人的权利无法得到及时救济。笔者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就法院与其他司......
“人本位”的刑法观与吸毒行为定性分析(2)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13
三.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一切刑事犯罪的本质特征,而吸毒者直接危害的对象仅仅是其本人而非他人或整个社会。至于吸毒行为可能诱发犯罪、以致他人或社会受害,那都不能成立为可将“吸毒”本身犯罪法化的理由。这是因为,与保安处分不一样,......
多退赃款闹“乌龙”
发布时间:2023-03-28
深圳市原大鹏新区葵涌街道党工委委员、综合执法队队长张庆云,被指涉嫌受贿,归案之后,力求坦白,交代了诸多纪委没有掌握的问题,主动退赃90万元。不想却退多了。检察机关仅指控其收受贿赂人民币19万元、港币30万元。这其中的差价,......
化学教学的直观教学与抽象思维
发布时间:2017-03-17
形象化教学法能使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各种直观教学手段,提供大量的、生动的感性材料,经过教师语言的直观性,使学生形成形象思维,再通过讲练为主的教学发展到抽象思维的概括,它能形成带有形象化的新概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化......
客观归责论基本构造的辨析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摘要:客观归责论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德国刑法学界乃至欧洲刑法学界讨论得最频繁最热烈的刑法学理论问题。该理论倡导根据刑法法理的任务对侵害法益的行为和结果给予客观归责。根据客观归责原则,客观目的性是决定归责的根本性要素......
盗赃与诈骗所及财物的善意取得和赔偿责任问题探讨(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8-06
由一起骗卖房屋的纠纷案谈起 关键词: 不动产/冒名处分/善意取得/焦点笔谈 内容提要: 善意取得制度是非依法律行为引起物权变动的重要类型。自《物权法》明确规定善意取得制度(第106条、第107条)以来,实践中相关案例频频出现,不乏一些......
试论刑事执法工作的人性化(3)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27
3、人性化执法是确保刑事执法工作取得最大效益的有效手段。毋庸置疑,在执法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受到人性化的对待。作为刑事执法的对象,犯罪嫌疑人更有此念。要明白,刑事执法人员以人性化的态度去对待他的当事人,并不是一种施舍......
论民族音乐流行化——从女子十二乐坊谈起
发布时间:2022-11-14
毕业论文 摘 要 关键词:女子102乐坊;民族传统音乐;审美;民族音乐流行化 ABSTRACT Key words:12 Girls Band; traditional ethetic music; ......
论侵犯公民住宅罪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英国有句古诗,“我的破草房,风可进,雨可进,但是国王不可进。”住宅是私人的城堡。住宅是整日劳累的人们栖息的港湾。我国宪法第3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根据宪法的该条......
浅谈规范刑法学下的客观归责理论
发布时间:2023-01-04
一、客观归责理论相较于相当说的优势 ( 一) 相当说概念功能上的不足与客观归责理论 仅仅进行事实判断的相当说,实质上并不具有规范评价的功能。只是诸多情况下,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重合,将归因等同于归责也不会出现偏差,但当行为人......
传统物资管理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化
发布时间:2019-11-12
[摘要]从物资采购与存储关系、物资配送关系与物资管理的技术配装三个方面分析了传统物资管理企业与现代物流企业之间关系,提出了传统物资管理企业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转化的具体建议,即做好业务的定位工作、合理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方式、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针对思维方式进行合理转化和制定完善的战略规划方案。[关键词]传统物资管理企业;现代化物流企业;转化传统物资管理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能够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管.........
城乡二元体制与农民工市民化的道路选择
发布时间:2017-06-16
摘要: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蓄积了巨大的城乡势能差:一方面蓄积了大量的城市户籍利益;另一方面产生了数量庞大“城而不化”的“半城市化”人口农民工。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城乡二元体制的顷刻瓦解,必然带来积蓄已久城乡势能差的瞬间释放,将对城市现有基础设施和财政能力带来巨大冲击。一些城市对市民化道路进行了探索。二元体制的长期性,决定了我国市民化的道路选择,从时序上,只能走渐进性、选择性道路;从主体上,只能走政.........
论民事赔偿与死刑的限制适用
发布时间:2023-02-24
关键词: 民事赔偿 酌定量刑情节 死刑限制适用 内容提要: 民事赔偿作为司法实践中重要的酌定量刑情节,对于死刑的限制适用具有重要意义。民事赔偿影响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轻重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和理论根据。从实践层面看,民事赔偿对于死刑的......
死刑犯的重要物证
发布时间:2022-12-07
十八年之后,呼格吉勒图的案子翻了过来。尽管当事人已经死了十八年之久,但法院仍然可以判案,根据是此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由此可见,证据有多么重要! 据报道,公检法在该案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证据不足。岂止是“证据不足......
试论寻衅滋事罪的主观要件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寻衅滋事罪是常发性刑事案件,因此,认真研究此罪的构成要件,对司法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对此罪的构成要件认识不清,就不可能准确定性。现实中,对寻衅滋事罪的主体,认识一致,即为一般主体。客观方面,刑法也作了十分明确......
刑法论文浅谈刑法国际化环境下的我国刑法发展
发布时间:2022-08-07
查字典范文网为您提供刑法论文:浅谈刑法国际化环境下的我国刑法发展参考,以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法律制度国际化的步伐也在加快。国际刑法在保护****的重要性问题上,......
道德教育二维探析
发布时间:2015-07-27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外在的舆论评价和内在的良心信念来维系的社会规范。道德教育也称德育,是教育者通过传授道德知识和理论,旨在使受教育者遵从道德行为规范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长......
二维动画教学浅析
发布时间:2023-04-08
摘要:中职教育中二维动画教学一直是教育教学领域热议的话题。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同时还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美术基础,这就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的软件技术学习还要将目光放远放宽,从宏观......
量刑建议权的司法化探索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目前,法官在量刑过程中面临着这样一种困境,一方面,刑法规定的刑罚幅度比较大,如3—10年、10年以上之类;另一方面,各类案件的复杂性日益加深。这就造成了法官在量刑时量刑失当现象时有发生,法官自由裁量权反而限定了法官正确量刑的......
略论强化刑事法治下的人权保障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14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一个法纪严明而充满人情温馨,个人自由得到充分保障,人权受到高度尊重的社会。作为调整公权力与私权力最广泛的刑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在刑事法治中已经较多地关注了人......
试论刑事执法工作的人性化(2)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15
2、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特权”思想,依法办案、文明办案意识亟待加强。表现在:一是“以管人者”自居,而认为犯罪嫌疑人都是专政对象、低人一等,无所谓尊重不尊重;二是在审讯过程中,时有动手动脚、变相体罚犯罪嫌疑人现象;三是随意使......
信息化进程中的生活观转型问题
发布时间:2022-11-28
信息化进程中的生活观转型问题 信息化进程中的生活观转型问题 信息化进程中的生活观转型问题 信息化进程中的生活观转型问题【 作 者 】何明升【作者简介】何明升,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正 文 】在......
转化型故意杀人罪的主客观条件
发布时间:2023-02-21
转化型故意杀人罪主要借助转化犯的相关理论研究故意杀人罪,这方面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争议,但是近年来学界对转化型故意杀人罪这个方面的问题缺乏较深入的研究,针对转化型故意杀人罪的理解存在不同的认识。笔者认为在借鉴转化犯一般概念的基础上,可以将转化型故意杀人罪定义为:行为人在基础行为实施过程中或基础行为造成的不法状态持续过程中,由于产生了法定条件,使基础行为的性质发生改变,转化成为故意杀人罪,由法.........
论二十世纪汉语诗歌的艺术转变(1)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本文从中国新诗的诞生与八十多年来几次大的转变中,勘察现代汉语艺术建构的境遇。文章认为,新诗发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现代隐喻结构的形成———诗意语言对灵魂和生命的家园的抵达;而对新诗体形式的一再误读,则酿成了世纪的缺憾。......
论“执政为民”与权力观、政绩观、世界观
发布时间:2023-06-27
" 论文关键词:执政为民;权力观;政绩观;世界观  论文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时,是立党为公、夺权为民的;掌握政权时,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党和国家的公务人员来说,破除“官本位”意识......
让思维转个弯
发布时间:2015-08-25
闲来无事,无意间看到一则笑话。一个年轻人搭出租车去外地出差,一路上非常不顺,接连遇到好几个红灯,眼看就要到目的地,又遇上红灯,而且长达90秒。年轻人不免牢骚满腹,说:“唉,今天倒霉透了,一路红灯,老是差一步!”这时,老......
关于政府职能转变与观念转变的理论思考
发布时间:2023-07-27
" 一、社会经济中一个最有争议的问题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斯图加特。穆勒在其184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写道:“在此特定时期于政治科学与实践国务活动中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就是关于如何对政府职能与作用范围加以适当限制......
浅谈二维设计中的三维空间环境理念
发布时间:2023-07-04
二维设计实际上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平面设计。二维设计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它的两个主要的因素是功能和审美。其功能是当下商业时代所特有的一种价值取向,而审美是会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当我们确定了一个二维设计的艺术表现与价值时......
论文化观念的演化
发布时间:2023-02-11
【 内容 提要】中西“文化”观念有各自的演化路径。在“辞源学”意义上, 中国 的“文化”一开始指向形而上的精神层面;西方的" cultura" 一开始指向形而下的物质层面。从古代到近代,中国的“文化”指文治教化,其内涵主要在精神方面;......
平等的民主观与自由的民主观
发布时间:2022-10-15
" 在民主思想库中存在的种种各不相同的民主观总起来可以概括为两种民主观:以平等为导向的民主观和以自由为导向的民主观。从人类民主的实践来看,前者往往导致失败的民主,后者则导致稳健的民主。 一、卢梭的设计 平等的民主观假定......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6-26
近年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不仅一直是我国刑法学界、民法学界和法学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而且也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安人员、检查人员、法官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究竟能否提......
试论二人转音乐创作与整体布局
发布时间:2016-01-28
整体布局,就二人转音乐创作而言,亦指整个曲目,或某一相对独立、内容情节相对完整的片断(或折、段)唱腔和器乐的全面安排。作曲时充分酝酿.........
论多维视角下毛泽东的苏联观
发布时间:2023-03-26
摘 要:影响毛泽东苏联观形成的因素极为复杂,我们可以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大国关系、周边国家关系、党际关系、国际共运和领导者独特个性等多维视角对毛泽东的苏联观进行探讨。 关键词:毛泽东;苏联观;多维视角 “毛泽东的苏......
低碳转型是第二次经济全球化-综合新能源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8
低碳时代来临,低碳今后对整个全球经济格局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值得我们思考。以往的经济全球化通过贸易和投资把全球经济绑在一起,各国通过自己的比较优势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利,各取所需,共同富裕。进入WTO,中国已经融入国际经济,经......
平等的民主观与自由的民主观(下)
发布时间:2022-09-26
" 雅各宾专政作为一次平等的民主的实验,并没有机会实现平等民主观所许诺的自由和平等,因为还没有等到新人塑造好,还没有等到清除掉所有人民敌人,还没有等到具备完备民主所需要的所有条件,雅各宾分子就被自己的政敌用他们对付政敌......
校园景观与绿化植物的选择
发布时间:2013-12-17
简介: 校园环境是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如果只注重解决功能问题,还不足以成为优秀的校园设计。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校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的功能应大于其传播知识的功能,这对校园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校园环境不仅要为......
平等的民主观与自由的民主观(上)
发布时间:2023-01-27
" 在民主思想库中存在的种种各不相同的民主观总起来可以概括为两种民主观:以平等为导向的民主观和以自由为导向的民主观。从人类民主的实践来看,前者往往导致失败的民主,后者则导致稳健的民主。 一、卢梭的设计 平等的民主......
分析地球变暖的救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工业原料
发布时间:2022-11-15
过多的温室气体对于整体大气来说,就是一个沉默的气候杀手。夏威夷研究人员便有报告显示,大气中含有百万分之400(ppm)的二氧化碳(CO2)──这已远超过标准值的上限。虽然超过这项指标就意味着地球会继续暖化下去,但仍有希望可以缓解这个危机。为了要减少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将温室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更有用的材料。找到一种有效的催化剂由BeatrizRoldanCu.........
咏物诗(外二首)
发布时间:2015-08-25
无序,却别有造型, 这蓄水塔下堆积的木板。 抽走其中一些,或者重置, 都不会破坏应然的 它们的独特。它们内在 呈现时间的美。外在 接受事物的联系,例如春日多雨, 夏日炎炎,气在空中移动, 茫茫然,又为人所知。......
试论民族博物馆在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2-07-28
一、前言 对于民族博物馆来说,进行社会教育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项职能。在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理想课堂之一,有许多的人都将博物馆视为自己进行终身学习的学校。可以说,民族博物馆在教育方面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
刑法自然科学思维的方法论与实践原则
发布时间:2022-09-30
一、刑法自然科学思维之提倡(一)刑法自然科学思维扬弃着唯科学主义根据刑法自然科学思维的主张:一方面,在涉及科技含量的刑事司法过程中,应当以自然科学精神为要求,以自然科学原理为指导,以自然科学技术为手段,有针对性地解决在刑法立法、刑法司法和刑罚执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以使刑法合乎规律地发挥效用[2]。另一方面,在非涉及科技含量的刑事司法中,虽然未必需要以自然科学原理为指导,但仍应当遵循自然科学精神,高.........
论民法典与我国私法的发展(二)
发布时间:2023-03-28
论民法典与我国私法的发展(二) 论民法典与我国私法的发展(二) 论民法典与我国私法的发展(二) 三、民法典与私法发展的悖论 如上文指出,民法典为私法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与平台,“民......
转基因植物商品化的前景展望
发布时间:2023-06-24
1996—200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变化 从年度种植面积的变化来看,1997—1999年之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扩展最快,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公顷以上,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也由原来的6个 发展 到13个,超过了以往其他农业技术的推广速度。......
审计证据转化为刑事诉讼证据的可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我国审计机关将“严肃查处严重违法违纪 问题 和 经济 犯罪,惩治腐败,推进廉政建设”和真实性审计、效益审计共同作为国家审计的主要任务,形成了 中国 审计的特色和亮点。但由于审计机关与司法机关在查处经济......
浅谈新课标下化学教学观念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3-01-26
高中新课程总体核心:让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改的根本目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此高中新课程在内容上,精选了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了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
我国物权变动理论的立法选择(二)
发布时间:2013-12-19
我国物权变动理论的立法选择(二) 我国物权变动理论的立法选择(二) 我国物权变动理论的立法选择(二) 本文之所以把物权行为理解为仅指物的合意而不包括登记或交付在内,主要是因为当把登......
谈思维与活动的二重组合
发布时间:2022-12-20
不久前,陈平原先生撰文认为,准确、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文字,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学生都很重要,因此,阅读和写作课程是国外高校抹不掉的必修课,而我们国内高校却还在自作主张,视其为可有可无之物。另一方面,从小学......
试论二维条码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08-26
[摘 要]档案管理中应用的技术越来越多,二维条码技术就是其中一种,该技术与传统的一维条码技术相比可以容纳更多的数据,但是在其应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不少问题,比如要选择长期的存取格式,因为二维条码一旦生成,就不能更改,如......
论死刑的适用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20
死刑,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古老的刑罚,也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最严厉的刑罚。当今世界有些国家废除了死刑,有些国家仍保留着死刑。我国从目前的政治、经济实际出发,在现行刑法中保留着死刑,同时规定了特殊的死刑缓期执行制度。因此,认真研......
高二化学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8-08-30
作为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注重高中化学的教学结构,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以下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学教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以便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新课程理念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
浅析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的正当性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10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规定问题的解释》规定,当事人可以因他人侵权而获得精神损害赔偿。但司法解释又规定,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受害人不能获得精神损害赔偿。我们......
论新刑诉法背景下侦查讯问模式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3-04-01
摘 要 新刑诉法的出台,对我国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总体而言对反贪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给检察机关的反贪讯问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新刑诉法背景下,现有的侦查讯问模式亟待改变,自侦部门必须将案件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