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互助的政治意义:英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构过程中的友谊会

互助的政治意义:英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构过程中的友谊会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27 00:48:00
互助的政治意义:英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构过程中的友谊会
时间:2023-07-27 00:48:00     小编:

摘 要:

1

8、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是英国以友谊会为主体的互助运动蓬勃发展时期。它们对此期间及以后的英国社会产生了意义极为深远的影响。尽管友谊会不具有明显的政治诉求,仅是以成员间互助为根本宗旨的自治社团,但在英国国家主导型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建构过程中,它仍产生了极为重要的政治影响。

关键词:英国;互助;友谊会;互助的政治意义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群体互助与社会秩序构建――英国‘友谊会运动’研究(1687―1948)”,项目编号:09CSS003;南京大学文科青年创新团队培育项目:“医疗社会史: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2062014329

中图分类号:K5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6)01-0152-12

尽管学者的已有研究认为,福利国家是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1](P7)[2](P1-9),但我们却发现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社会的英国,却并不是最早在社会福利领域进行国家立法、建立起国家主导型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国家。从第一项现代社会福利立法的通过与实施时间来看,它明显落后于德国、法国、奥地利、意大利、挪威、芬兰、荷兰等欧洲后发工业化国家。在时间上,英国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立法――1908年养老金法案的通过,比德国晚了19年;第一部国民健康保险立法比德国晚了28年;第一部工伤立法比德国晚了62年。[3](P454)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英国前福利国家时代发达社会保障网络的存在1,在减缓国家全面卷入社会福利事业紧迫性的同时,也为国家通过全国性社会福利立法、建立国家主导型社会福利制度造成了诸多“障碍”。其中,又尤以友谊会(friendly societies)为代表的互助组织的影响为大。

自17世纪末[4](P2)[5](P13)兴起以来,绝大多数友谊会都刻意地与现实政治保持着较远的距离,很少积极参与和组织与现实政治有关的活动。它们的日常活动主要围绕群体的自我教育与自治、成员间互相帮助、共同娱乐而展开,帮助其成员获得有效的社会保障与救助,在遭遇危难时顺利渡过难关。实现所谓的“自助”(self-help)与“独立”(independent),赢得社会的认可与尊重,是其活动的根本目的。因此,同当时同样为工人群体组织的工会相比,友谊会组织本身及其活动具有明显的去政治化色彩。但是,作为当时英国社会中受人尊重的主体劳工的代表及其对数百万之众成员的控制约束力和现实生活影响,它又无时无刻不是让议会和政府对之予以认真考虑与对待的一支重要潜在政治力量。同时,其所组织与实施的一系列地方性和全国性“去政治化”日常活动,也极为重要地维持了英国的社会与政治稳定,构建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极大地减轻了政府的济贫支出与维稳负担,从而使其能够专注于世界霸主事业。但是,对任何威胁或潜在威胁其生存与利益的政府行为,友谊会都保持着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并对之做出迅速反应,随时会由一支消极的政治力量转变成一支具有巨大影响的积极政治力量,反对或要求修改议会的政策与立法提案,影响政府的制度设置计划,不仅使英国政府的社会改革带有明显的阶级妥协性与渐进性,而且也使英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在构建过程中较好地照顾到了劳工群体的诉求,带有明显的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国家与社会紧密合作的特点,而不只是一种为政治精英主导的自上而下的独断设计和社会被动接受的政治强力安排。

友谊会组织的广泛存在,及其对成员提供的广泛价廉质高的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在帮助其成员克服人生中困难时期,维持基本生活所需,避免陷入贫困,防止他们因贫困和无所求助而趋于激进,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发展,减轻政府济贫负担的同时,也降低了劳工群体对国家福利服务的诉求程度和政府全面卷入社会福利事业的紧迫性,在一定程度上延滞了国家主导型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在英国的建立。

对友谊会运动这一课题的研究,英国本土及其前殖民地地区的国家如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这些地区在其殖民化时期和独立后,受英国的影响,友谊会组织的活动也特别活跃,对其社会的影响也极为强大)的学者多有著述,所选择的论述内容与视角也各有侧重与不同。1对研究该课题的中国学者来说,它们都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文献。国内学界对该课题的关注较晚,成果也相对较少,目前只有丁建定教授和笔者曾做过一些初步研究。2

本文拟在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之上,通过进一步发掘和解读一些较为早期的相关文献,对友谊会运动对

1

8、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英国社会所产生的“隐性”与“显性”政治影响进行系统梳理与研究,以期能深化国内学界对该课题的研究,展示英国经验中互助福利与国家政治的关系,为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提供一些经验启示:科学认识社会中以群体互助为根本目的的社会团体,客观定位其在社会福利领域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予以合理的政策与立法规范和引导,构建一种和谐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友谊会成员间的互惠互助,一直是前福利国家时代英国社会保障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给予其合法性认可的1793年友谊会法案(the Act for the Encouragement and Relief of Friendly Societies,1793; 又称Rose’s Act, 1793)所描述的那样,友谊会是一种“组织良好的社团,会员通过连续不断地缴纳会费,构成一笔存款或基金,用以救济其成员中那些因年迈、疾病和身体虚弱而需要帮助的人,以及那些死亡成员的妻子和孩子,维持他们的基本生活所需”[6](P26),它们在

1

8、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的英国,一直是劳工群体中大多数人获得社会福利服务的最重要来源,是他们在病、老、弱、死以及遭遇其他事故等困难时赖以依靠的一张较为坚实的社会安全网。以成员持续向社团缴纳会费取得的成员身份为前提,友谊会在其成员生病、遭遇事故或年迈虚弱之时,会自共同基金中为其发放疾病津贴;当其成员本人及其家人生病时,友谊会的签约医生会为其提供价廉质高的医疗照顾和药品;发放死亡抚恤金,为死亡成员举办体面的葬礼;为死亡成员的遗孀和未成年子女提供金钱资助和生活帮助,保证其基本生活所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帮助,发放就业旅行津贴;为年老会员提供养老金;乃至为其成员提供孕期补贴等。[7](P334)那些“体质不健康的人,或者不幸失去视力、中风或其他原因而永远不能自行谋生的人,都特别地成为救济对象”[8](P63)。 在医疗保健领域,当时的英国至少有1/3的成年男子和超过45%的男工都在借助于友谊会获得健康服务与医疗护理。[9](P17-18)友谊会不仅会在会员生病时派出专人前往慰问(同时也是一种监督确认),发放疾病津贴,而且还会通过雇佣的签约医生来为本会会员及其家人提供价廉质优的医疗服务。医生同友谊会及其他一些俱乐部签订服务协议,接受雇主提出的服务收费标准和雇佣期限,向这些雇主的成员提供“契约医疗服务”(contract practice)――为其生病成员出诊和提供治疗药物。就当时来看,友谊会成员为自己的健康保险支付的费用是非常低的,只占其收入很小的一部分,大约每周只需支付2便士,即可获得一年的医疗健康保障服务。同时,由于友谊会在“契约医疗服务”中具有绝对主导权,有权随时解雇他们不满意的医生,使得签约医生不得不尽力工作,努力提供让雇主满意的医疗服务。尽管医生们也曾试图团结起来对抗友谊会的强势,要求增加收入,但友谊会的这种优势和主导权直到1911年国民健康保险法实施后才遭到实质性的削弱。在“签约医疗服务”中,友谊会对雇用权和服务定价权的掌控,使得其成员只需付出很小的一点费用,即可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且,这种服务不只惠及其本人,而且还覆盖其家庭成员。

这些服务的直接结果,就是使得友谊会成员的身体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其他社会群体。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英国友谊会会员的平均预期寿命比英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高出3~4岁。[10][11](P40,41)友谊会与其他互助组织为其成员所提供的这种高效且适当的健康保险服务,即使在1911年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建立之后,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英国国民健康服务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12](P25)对友谊会在过去及未来国民健康服务领域的地位与作用,贝弗里奇爵士在其1942年的报告中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高度的信任。他说:“在任何情况下,国家都没有理由直接或间接干涉志愿性疾病保险领域……其他一些保险领域,或许需要直接的政府行动来对之进行控制或推动发展,但志愿性疾病保险这一特殊领域,却完全是具有悠久公正服务和兄弟般合作传统的友谊会的天下,得到友谊会的恰当运营与管理。因此,我们大可放心地将这一领域交由友谊会负责。”[12](P33)

在前福利国家时代的英国,友谊会以其为成员所提供的养老金、丧葬和医疗、失业救助等社会救助与保障服务,“使很多卑微的生命得到了鼓舞,在社会保险方面做了脚踏实地的工作,为它们的会员减轻了对于疾病、分娩、丧失工作能力和年老的担心,也为他们的子女减轻了一笔像样的丧葬开支”[13](P374)。凭借友谊会所提供的组织化制度性福利,友谊会成员能够在生活陷入困境或面临陷入困境威胁时,走出暂时的困顿,或减轻永久性困顿所带给他们的消极影响。

而且,相较于济贫法体系与慈善组织的救助,友谊会福利对其成员是一种维护其尊严的帮助。作为一种互惠互助型自治社会福利社团,友谊会所提供给其成员的任何帮助与慷慨施舍无关,只与权利相关。成员通过持续定期地缴纳会费和为公共基金作出贡献,获得在需要时接受社团及社团中其他个人帮助的权利。成员间风险共担,个人缴纳会费是危困时获得社团及其他成员帮助的前提,危困时便捷地获得社团及其他成员的有效帮助,是对成员持续定期缴纳会费的一种公正回报。正如森林工人联合共济会成员在入会之时即被告知的那样:“为患病者提供疾病津贴……所有兄弟共同捐资建立起一个基金。该基金就是我们的银行,从中取资是每一位成员不受约束和理直气壮地享有的权利。当意外出现,需要从基金中支取资金时,我们都可自由获取,就好像这个基金由自己的银行家掌握一样,他们所要做的,只是签发一张所需金额的支票而已。这些行为不是善举(BENEVOLENCES)――而是权利。”[6](P41)

更为重要的是,友谊会是一种完全的自治机构,由一群时刻准备着互相帮助的同类个体相互自愿联合而成,成员间是一种平等互惠互助关系,不存在来自统治阶级的“呼来喝去”,包括“受助成员”在内的所有成员都参与友谊会的管理。在社团内部,如森林工人联合共济会总章程中所说的那样,“每一位成员的权利都得到无微不至的尊重和保护;每一位成员都拥有平等的权利和权益;你的贡献就是衡量你荣誉坐标的方法,不允许存在人为的障碍来妨碍美德和才能获得与之相匹配的地位”[6](P43,29)。而慈善活动则是富裕群体在怜悯、同情、“博爱”(philanthropy)思想指导下对受助群体的恩赐施舍,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还常伴以对受助个体的道德考核,施助者与受助者之间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在当时崇尚自助自立的英国社会中,友谊会福利显然为其成员带来并维护了他们的尊严 [6](P26),使他们避免了在收入减少或中断时,去求助于别人的施舍或带惩罚性质的济贫院救济。而且,同济贫法体系向其受助者所提供的只是一种最为基本的生存需求服务相比,友谊会福利则是一些层次略高的生活需求保障[14](P68),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生存所需,还在一定程度上为个人发展提供了物质与经济帮助。

友谊会对其成员提供的各项社会福利服务,大大减轻了英国政府的济贫负担。据有关权威调查,“在1797年还没有一例表明,友谊社(即友谊会――引者注)的某一成员成为他的教区的负担;甚至在今天,从济贫法委员会所得到的证据来看,这种例子似乎也是很少的。比较一下每个郡贫民的人数和各友谊社的人数,就能明显证实这一点。――从大多数情况中可以发现,两个数字是成反比的”[8](P63)。即凡是友谊会活跃的地区,其贫民人数就相对较少,反之则较多。1874年的一份官方报告说,友谊会为其成员提供的各项社会福利可使济贫法体系每年节省约200万英镑的救济费。[15](P57)鉴于友谊会在当时社会救助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及其活动的非政治色彩,早在1793年,英国议会即通过法令――罗斯法,给予其合法社团地位,允许它们制定有约束力的章程和保有法律上所承认的基金,鼓励它们的发展。 为其成员提供的良好社会保障与福利服务,国家法律对其存在的合法认可,完全的自治对其成员自由的充分保障,使友谊会吸引了大批劳动人口的参加。在1877年时,注册友谊会的会员数是275万人,10年后是360万人,1897年时达480万人。至1911年英国通过国民保险法(the National Insurance Act, 1911)为1200万国民引入强制性社会保险(compulsory social insurance)时,他们中至少已有900万人参加了以友谊会为主的各类已登记注册或尚未登记注册的志愿性保险组织。其中,26 877个登记注册友谊会的会员达6 623 000人。[6](P26, 34)其财力也有较大的增长,“在1910年12月31日,共济会及其分支机构共有价值二千八百万镑;一般发给福利金的友谊社计一千三百万镑;储蓄会、丧葬会和少数其他‘无分支机构’型的社团约六百万镑”[16](P615, 618)。

持续大幅增长的会员人数和较好的财政状况,足以说明友谊会在当时的成功和对工人阶级社会福利方面的重要性。友谊会在整个英国甚至包括其殖民地在内的广大范围内为英国的劳工大众建立起了一张甚为有效的社会保障网络,使英国社会中很大一部分人都可自友谊会及其他类互助组织(如工会)那里获得有效的社会保障。例如,朗特里(B. Seebohm Rowntree)即在其调研报告中指出,1899年时,在总人口为75 800人的约克,即有10 662人(成年男性9475人、成年女性624人,年龄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563人)是友谊会成员,还有大约1700人通过其所属工会获得疾病与丧葬津贴。通过对其中400个成年男性会员的抽样调查,他认为当时有636个不同的友谊会组织活跃于这一中型城市之中。[17](P357, 358)此外,加上影响几乎同样强大的慈善组织、商业人寿保险公司等组织机构为人们提供的各种社会福利与保险服务,使得每个英国人都可处在某种保障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社会自然对来自国家的帮助特别是强制性交费福利项目不是那么急切了。

二、国家福利制度建构过程中的友谊会

当社会贫困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国家干预,建立国家主导型社会保障制度时,友谊会也适时顺势地调整自己的态度与立场,通过积极参与有关社会改革的讨论和表达自己的主张与意愿,努力使政府决策者在制订改革计划与政策时充分考虑它们及其所代表的广大社会中下层劳动者的诉求与意志,保证自己的继续存在和利益不受损害。这使英国的社会改革自一开始就具有较好的社会基础和较高的政治合法性。

在英国近代社会改革和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构过程中,友谊会不像当时的慈善组织那样,盲目地坚持传统的社会救助理念,反对国家干预和由国家建立一套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从根本上对社会贫困问题加以解决,它因时顺势地积极参与和推动新型社会福利制度在英国的建构。例如,1894年6月森林工人共济会发表其对社会改革的主张,主张由国家进行社会改革,认为在大多数人处于贫困状态的情况下,只有国家才有这样的能力而且也有责任帮助他们。他们质问说,人们不明白为什么资产阶级免于承担对贫困人口的救助费用,这些贫困者的贫困是由于劳动成果的大部分被资产阶级占有造成的,这些劳动成果本身是由那些不得不寻求养老金的贫民的劳动所创造的。如果一个工人像他的雇主那样勤劳,那么,为什么在这块土地上他不能像他的雇主依靠自己的利润那样依靠自己的工资来维持自己的生活所需?工人阶级的目标应该是争取不再需要国家施舍的一种积极条件,建立养老金制度将是我们这个极端贫困时代的重要要求和措施,最优秀的改革者的愿望是清除导致贫困的根源,以便每一个公民都能得到一个公平的机会,这个机会不仅能为现在挣得相当多的工资,而且,这种工资还能为其将来的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18](P16-17)

它们和工会等其他互助类社团一起,组成强大的游说与压力集团,集会和举办各种讨论会,对政府施压。1899年,友谊会和工会、合作社等互助组织联合组成一个“有组织的劳工争取养老金全国委员会”(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Organised Labour for Promoting Old Age Pensions),旨在采取一致行动,争取实现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普遍的、由税收支持的国家养老金。1906年大选中,进入议会的29名独立工党议员中有11名是该委员会的成员。友谊会成员还经常以集体或个人的名义,活跃在各类有关养老金讨论的会议与辩论会上,他们积极参加对当时现实问题的讨论,提出他们的观点和意愿。例如,1899年3月25日在伯明翰召开的一次大会中,630名代表中有347名代表为友谊会成员。其中,175人来自曼彻斯特联合共济会,132人来自森林工人联合共济会,40人来自三个较小的友谊会。[19](P134)1909年,针对劳合・乔治(David Lloyd George)1引入德国模式国民保险计划的提议,曼彻斯特联合共济会主席在该会年会上警告说:在友谊会内部,尽管有一小部分人设想各种不幸可通过“抑制自愿的个人努力,完全依靠国家”获得纠正,但“我敢断言,我会的绝大多数成员和其他友谊会成千上万的成员,对由政府来为我国工人阶级提供任何形式的伤残或疾病保险服务的做法,都是完全反对的”,因为这种想法无视国家干预对人的品性的影响。国家虽能强迫一个人缴纳国家保险费,但却不能使他变得小心谨慎,勤俭节约,成为一名好公民。而且,国家计划还可能减少人们获得和运用自我组织的技能的机会。[6](P43)已拥有75万会员的全国第一大友谊会主席的这一表态,对当时的政府及改革派来说,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声音。

在19世纪,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友谊会像英国的友谊会那样具有鼓动性并且很强大[20](P69),他们的声音具有重大影响力。当上台执政的自由党试图对日益严重的社会贫困问题采取一些积极的政策措施时,也不得不在进行政策制定与制度设计时倾听友谊会组织的声音,尊重并迎合友谊会的诉求。例如,首相劳合・乔治在致其兄弟的信中即承认:“现在是我们做些事情来直接满足民众要求的时候了,我认为这将帮助我们阻止这种选举的威胁,这是十分必要的。”[2](P142)财政大臣阿斯奎斯则认为:必须实行免费养老金制度,这是唯一可以给最贫困的人提供帮助的办法。[21](P183-184)当时养老金计划的重要设计者之

一、自由党重要领袖人物约瑟夫・张伯伦也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友谊会对未来社会改革的重要影响。他认为,在国家养老金制度的建设方面,友谊会的合作至为重要。没有友谊会的支持,任何社会改革计划都将难以成功,因为“友谊会与工人中那部分具有节俭意识的人联系紧密……它们的批评具有破坏性……如若它们对一项提议中的改革计划普遍反对,这种反对将是致命性的……面对如此重要而又颇为危险的反对,我在准备我的计划时,总会考虑再三”[19](P132)。为讨好友谊会,赢得支持或最大限度地降低友谊会反对的风险,他提出了一项志愿性的、交费的国家养老金计划,并再三声明该计划不会对友谊会构成威胁。在他的发言备忘录中,有关友谊会与养老金改革的提示有:“它们合作的重要性;它们的政治影响;有组织的反对可能是致命的;迄今为止,大多数(友谊会)领导人的批评都是不利的;……意见有改变的迹象;(友谊会)官员与会员来信;反对的主要原因:对增加任何(国家)控制或干预的担心”[19](P132)。其中,他对“合作”和“对增加任何(国家)控制或干预的担心”部分,用斜体作了重点标注。为此,政府也在1896年要求专门就该问题提供咨询的罗斯柴尔德委员会(the Lord Rothschild’s Committee)“讨论任何可能提交给他们的意在鼓励那些勤劳的人们通过国家帮助或其他途径对老年人提供福利的计划,并报告……对友谊会(黑体为引者所加)的繁荣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这一方案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是否可能得到各种社会组织的合作”[22](P256-257)。 友谊会等同类组织的大量存在及其在社会保障方面所发挥的影响,使英国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选择上具有明显的自身特征。例如,尽管英国国民健康保险计划的设计者与倡导者都对德国的制度进行过详细研究,但在真正实施阶段却并没有照搬德国做法,推行强制性原则并使社会保险全民化,原因是当时的社会立法者清楚地知道“德国的立法是加诸于一个几近空白的领域,我们的立法则建立于各种现存组织之上”[23](P82)。为消除友谊会对国民健康保险计划的顾虑与担忧,消弭像以往那样多次遭遇其抵制的潜在危险,赢得它们的支持,劳合・乔治在其有关国民健康保险体系的“整体性说明备忘录”(General Explanatory Memorandum)中,不仅承诺将会运用已为友谊会使用了几十年并为时间证明有效的方法与原则来消除德国模式的所有缺陷(如官僚化和装病现象等),而且还承诺将会使友谊会在新计划的实施与运行中承担重要责任,并保证其经济利益。结果,友谊会对新的改革计划与政府采取了合作态度,不仅同意其成员资格向所有人开放,而且还取消了“诸如宣誓和画押等诸多障碍”[5](P171)。1911年国民保险法在国民健康方面的目标是“凡就业于联合王国的年龄在16~70岁的人都应获得健康保险,保证他们在生病时能获得医治”[24](P98)。根据这个目标,法令规定:所有16岁以上被雇用以及那些未被雇用却具有被保险人资格者,可以依照该法规定的方式投保,所有被保险人有权依照该法所规定的方式与条件获得健康保险津贴及医疗服务。

由此可见,1911年国民保险法所提供的健康保险,在范围上并不覆盖全民,而仅限于所有16岁以上被雇用以及那些未被雇用但具有被保险资格群体,且也不向参保者的亲属提供补贴。大量的非劳动人员特别是老人被排斥在国民健康保险计划之外,得不到应有的初级医疗服务。但友谊会向其成员提供的医疗服务与健康保险却可以覆盖其成员的妻子与子女,同时会员在年老时仍可自所属友谊会获得疾病补贴。1911年国民健康保险法的这种设计,或许就是友谊会力量影响的结果。这样,在国家制度性福利面前,友谊会福利仍有较大的吸引力,从而为其继续存在留下了合法性空间。

此外,在国家权力不断向社会福利领域扩张的同时,英国政府也不得不慎重考虑友谊会等互助组织的未来问题。为避免引起强烈的反对,引起不必要的对抗,1911年国民保险法特地规定,包括友谊会在内的那些依据议会法令建立或登记,或没有依据议会法令建立和登记,但其章程符合该法关于“被核准社团”(the approved societies)条件的任何团体,在国民保险体系下都可以“被核准社团”的身份参与社会保险的管理工作,负责其会员社会保险费的征收和社会保险津贴的发放工作,并继续为会员提供志愿性福利服务项目。“被核准社团”身份使友谊会从原来影响力巨大的自治社团变身为国家主导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政策执行和管理机构之一,成为福利国家的一部分。但友谊会仍然保持了财务上的独立和行政上的自治,它所从事的一切业务均在其成员的绝对控制之下。[12](P23)如此的安排,消弭了此类社团组织对国家权力在社会福利领域扩张的潜在抵制。尽管,在英国国家主导型社会福利制度建构过程中,乃至国家福利不断挤压其存在空间,减弱其存在合法性,致其式微的情况下,友谊会也对国家行动表示过公然反对,但最终,它连同维多利亚时代所沿袭下来的其他民间互助组织,逐渐退出历史舞台。1912年时,有分支机构的友谊会组织有15 500个分支机构,1918年时减少至8500个,1938年时约只有5700个了。[12](P24)1911年国民保险计划的实施和1948年福利国家的建立,使绝大多数友谊会都失去了继续存在的合法性基础和意义,而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时至今日,英国大约仅存200个友谊会[25],会员人数也非常的有限。

三、友谊会与1908年国家养老金制度

友谊会在原则上不反对国家为改善工人生活状况而采取的政策措施,但反对那些可能与其所提供的福利服务产生明显竞争、威胁其既有利益和本身存在安全的国家福利措施。它们将政府视为其在公共福利服务领域的竞争者,特别是在19世纪末很多友谊会都处于一种不稳定的财政状况,甚至濒临破产时,更是对任何可能将其成员或潜在成员的储蓄自它们那儿转移到政府计划的行动表现出高度的警惕性。[26](P551)

因此,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开始讨论建立国家养老金制度时,有感于自身既得利益与生存安全可能会受到根本性威胁,以及对维多利亚时代个人主义观念的固守,友谊会便和工会等互助组织结成强大的反对者联盟,坚决反对强制性交费型国家养老金计划。例如,鉴于当时许多工会都十分明确地认为“一项非交费的国家养老金制度不仅对保证最低工资率,而且对于工会的财政命运都是十分必要的”[27](P181),工会联合会1892年的一份决议明确宣称“任何有关养老金问题的法案都将是不能令人满意的,除非议会向工会拨付一定比例的会费基金作为对工会会费的资助”[28](P240)。面对英国劳动者群体中的主体部分――几百万令人尊敬的友谊会成员的财政需求和强大政治影响,议会在进行养老金立法时不敢无视他们的声音与诉求。结果,1908年养老金法案(the Old Age Pensions Act of 1908)在设计上最大限度地照顾到了友谊会的利益[27](P551),明确规定了未来国家养老金制度的普遍性与免费原则。

1

8、19世纪的英国,友谊会的成员大都是收入较高、拥有稳定职业的中上层工人,丰厚、稳定的收入使他们能够按周或按月向友谊会支付将来用于消费及医疗保险的费用,在生活与发展上具有一定的保障。因此,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们对任何需要个人交纳费用的国家主导型社会保障措施都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这在英国国家养老金计划和国民健康保险计划的讨论中都有充分而明确的反映。例如,1845年,格拉斯顿鉴于友谊会对老年会员养老提供的补助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并出于培育工人通过平时节俭以备养老的意识的目的,曾提出一项政府年金法案,允许工人通过邮政储蓄银行存款的方式取得老年养老金。银行将这笔基金用于投资,所得利息用于储蓄者将来养老,并强调这种方法不负有任何风险。但这种被格拉斯顿认为是对付老年贫困问题最为安全的办法,却由于友谊会的坚决反对而未能实施。[21](P172)在19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友谊会都反对政府卷入养老金领域。何以如此,有关研究认为,友谊会是一种遍及全国的社会保障组织,已向其会员提供了包括疾病、丧葬及老年救济在内的多种福利补贴,政府如若卷入医疗保险或养老金领域,将会对其今后提高财政偿付能力是一个威胁。[20](P70)友谊会对国家卷入社会福利问题的反对,实质上是一种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考虑。 但面对日趋严重的社会贫困问题及其自身社会救助能力的有限性,尽管在对待建立国家主导型现代社会福利制度问题上,不同的友谊会持有不同(有时还会表现出非常大的差异)的观点与态度,但多数友谊会都希望建立一种既能有效缓解社会贫困,又不损害友谊会利益的社会救助与保障制度。例如,英国当时最大的两个友谊会――曼彻斯特联合共济会和森林工人共济会都倾向于建立一种与友谊会并行的、同时又能给最贫穷的人提供一些津贴的国家福利计划。一些友谊会鉴于社会上那些最贫困者及长年患病者的贫困是不可避免的,且友谊会因财力问题不能为其提供救助的事实,甚至主张由国家出面来为他们建立一种强制性交费型疾病津贴和养老金制度,以有效地保障他们的生活。[29](P93)例如,1902年在伦敦召开的一次养老金讨论会上,尽管有许多代表认为非交费型国家养老金(noncontributory state pensions)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忽视合作与共济是对自己行为的完全不负责任,工人们应通过参加友谊会来为自己生活获得保障,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友谊会福利无法覆盖妇女和低收入群体。因此,建立一种普遍的、非交费型的养老金制度仍是必要的。[19](P134)

因此,当公共养老金问题在19世纪80年代初得到认真讨论1时,尽管友谊会的反对仍然存在,但在友谊会成员老龄化日趋严重(至19世纪中期,英国社会的人口结构发生前所未有的转变,老年人口不断增加。1842年,年龄达65岁及以上者仅为70万人,占总人口的4%。至1901年时,该数字增长了2倍多,达到15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19](P7)),养老金支出日渐成为其一项几至入不敷出的沉重负担的现实压力下,反对的性质已发生根本性变化,由原来的反对国家卷入,变为对强制性交费原则的反对。友谊会认为,政府将要实施的任何交费性福利措施都会给其存在带来极大的潜在性竞争与威胁,特别是将会对友谊会的会费收入(按时足额的会费收入是友谊会组织得以存在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带来极大影响,因为对当时收入有限的友谊会成员来说,同时交纳两份保险费用,将会是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无法负担。它们提出了两条冠冕堂皇的理由对之加以反对:第一,友谊会是一种遍及全国的社会组织,它已向其会员提供了包括疾病、丧葬及老年救济在内的福利补贴;第二,国家实施的养老金制度有可能带来类似济贫法那样的后果。[21](P178)

友谊会对交费制养老金计划的反对是卓有成效的,因为它的影响太具关键性。正如韦伯夫妇对劳合・乔治等自由党改革派(他们试图建立以强制交费为基础的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发出的警告那样,“在我们看来,任何试图把一种直接由个人按周交费的保险制度――不管是补充性养老金、疾病或残疾保险,还是其他保险项目――强加于这个国家人民身上的企图,都必将遇到友谊会、工会以及商业保险公司为保护其自身利益而进行的联合一致的强有力反对,招致政治上的灾难”[30](P921)[2](P152-153)。最终,友谊会对交费性养老金计划的反对取得了成功。查理・布斯的免费性养老金计划则因其免费性特点,有助于其解决因成员日趋老龄化所带来的日益增长的财政压力等问题,符合它们的利益,而得到友谊会的欢迎和支持。

1908年8月1日,英国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立法――1908年养老金法案获议会通过,这标志着英国国家主导型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构大幕正式开启。法案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任何人只要符合该法所规定的条件,即可领取养老金,支付养老金所需的一切费用均来自于议会批准的拨款,同时,为使该法正常有效地运行,各养老金管理机构的一切开支经财政部批准也都由议会拨款负担。[31](P2790-2795)从某种意义上说,1908年英国国家养老金方案,是一种友谊会版的养老制度,因为它是一种符合友谊会诉求的普遍性和免费型国家养老金制度安排。在这一点上,友谊会福利的存在和友谊会对强制性交费型养老金计划的反对,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就英国国家主导型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建构过程来看,在友谊会等互助组织谅解与合作下通过的1908年养老金法案,是社会改革和福利国家政策发展史上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32](P112)。自1908年开始,英国政府用于社会福利服务方面的开支占GDP的比重即急剧增加,国家政治对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贫困、社会福利领域的干预程度与范围不断加深与扩展。同时,1908年养老金法案的通过,也逐渐理顺了国家与互助组织的关系,英国社会开始由原来对政府干预社会生活的批判逐渐转向乐意接受它所提供的帮助;不仅如此,英国政府还借此使国家干预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站稳脚跟,在国家与社会二者关系中日渐占据主动,掌握了社会事务中的政策主导权。可以说,没有1908年免费型养老金法案的通过作为铺垫,既不可能有1925年的缴费型养老金法案的通过,也不可能有1911年国民保险法的通过。概而言之,在英国福利国家的构建进程中,1908年养老金法案的重要性是绝不可低估的。[33](P2)

四、互助的政治意义

同慈善组织所提供的注重对受助者进行道德考核的“层级救助”(hierarchical relief)相比,友谊会向其成员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是一种建立在权利与义务相匹配基础之上的“互惠性救助”(reciprocal relief)1,很好地照顾到了受助者的个人尊严;同济贫法体系下的济贫措施相比,友谊会福利并不会使其受益人“污名化”和失掉某些基本的政治权利,相反,它在指导思想上所强调的“自助”和“独立”观念,使其成员逐渐学会了如何“勤俭、深谋远虑和为未来打算”,在社会上他们被认为是一个勤俭、值得尊重和自信的群体。[34](P20)或者如有的现代学者所言,友谊会成员身份,对其成员在维护好的声誉方面至关重要[5](P102);同商业性人寿保险所提供的服务相比,友谊会对其成员所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并不以追求商业利益、实现资本的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它是一种强调群体内成员自治、以维护成员利益为中心的福利服务;再同在性质和服务项目上与之更为接近的工会相比,友谊会更具去政治化特征。它只为其成员提供相关社会保障与福利服务,而不具工会那种明显的政治斗争精神和政治诉求。正因上述诸多比较特征,友谊会在

1

8、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的英国得到了较高的社会认同,吸引了大量会员,成为当时英国社会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支社会自治力量。 此外,友谊会在除向其成员提供所需社会救助与保障服务之外,还对成员进行必要的行为与道德约束(例如,在疾病津贴的获得方面,有的友谊会章程中即明确规定:“任何感染性病,或因任何非法体育活动――如摔跤、搏斗、拳击、跳高等,或饮酒过量,致病致残者,将会失去获得津贴的资格”[35](P20)),督促他们过一种符合当时主流社会价值所希望与倡导的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在这一过程中,英国社会的中上层通过成为友谊会的荣誉会员,甚至直接是某一友谊会的发起建立者(这种情况在女性友谊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资助者等,使得在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的近代英国社会中,社会各阶层间也始终保持着较好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友谊会这一平台,英国社会中的“统治阶级”较好地对“被统治阶级”表达了他们的友善与关怀,使其乐于亲近他们,接受他们的价值观念与爱恨秩序,使工业革命后的英国社会尽管在经济领域有着巨大差异,但在社会价值与道德伦理等意识形态领域却达致和保持了较高的统一与同质性。社会中上层所看重的社会生活原则与方式,正是广大劳工阶层的主体部分所愿意追求与模仿的;在友谊会组织之下的广大劳工对“自助”、“独立”乃至“自治”的追求,也正是社会中上层对他们所希望的。例如,“维多利亚价值观”(Victorial Values)的重要代言人斯迈尔斯(Smiles)即曾在其1859年出版、销量达25万册的《自助论》中如此强调说:“对个人来说,自助精神是其所有真正进步的根源”;“无论是从道德层面还是经济层面来说,依靠自己都优于依赖于别人”。[36](P86)作为回应,“即使那些处在社会中下阶层的劳动者也都渴望通过改变自身来拥抱这些维多利亚价值观念,并以之作为凭借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使自己同那些身处更低地位的非技术劳动者,特别是农业工人(他们的工资很少有高出维生水平者)区别开来”,将自己自视为受人尊重的“城市工匠”。[37](P41)在当时的社会中,“友谊会的会员资格,通常被看作是‘工匠’的标识”[38](P74)。

同时,广大劳工阶层对互助结社的沉迷和专注于在社团自治政治中通过自己的良好行为或为社团提供好的服务来获得同伴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减缓和弱化了他们对在更大范围的政治――国家政治中扮演角色的渴望。这一点,既可以被看作是为什么友谊会组织不怎么热心参与国家政治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可以很好地解释这样一个怪现象:即在法国几乎要为大革命之火完全熔化与摧毁之时,作为其近邻的英国社会却异常地相对平静,英国的广大“劳苦大众”似乎并未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表现出多大的革命同情与热情。在友谊会的驯化下,英国中下层社会变得越来越具有秩序。如,在19世纪早期的乡村市镇中,还时常会发生一些聚会宴饮后因酒精刺激情绪失控而引发的骚乱,但“至该世纪后半叶,城镇中的骚乱已明显减少,乡村中要求改革的企图变得越来越趋向和平……劳动者逐渐转向通过加入友谊会和其他一些津贴俱乐部以建设性的方式来改变他们的命运”[39](P95)。

友谊会虽然对政治非常冷淡,并“都严格遵循远离政治”[34](P137)的立会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关心政治,不会对现实政治,特别是现代民族国家政治体系下的国内政治走向产生影响。它们只是不像工会那样积极地参与政治和从事相关挑战现实秩序与利益格局的政治活动,但当国家政治威胁到其传统利益时,它们也会对政府的政策动议与具体措施实行消极应对,进行政治影响力展示和院外游说等压力活动,以此实现影响政治、改变政治的目的。但总的来说,它们的抗议性政治活动始终仅限于一种院外压力政治形式,在既有的民主政治范围内寻求对国家政策与立法产生影响。友谊会在20世纪初期英国自由党社会改革中的表现即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虽然这很难对国家政治产生什么实质性影响与结构性改变,但它可以使整个社会对当前所面临的某一紧迫问题的解决方案达致最大限度的理解与共识,减少社会分歧与对立,实现社会的最大团结。以国家福利制度的建构为例来说,伴随国家福利制度建设而来的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与控制,实质上是一场空前的社会政治革命。它彻底改变了英国的国家形态,改变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与职能分工,大规模地挤占了各种社会力量在社会事务(尤其是社会保障与福利领域)中的生存空间,致使友谊会等这些曾一度在过去200多年社会生活中一直保有重要影响的社会组织最终因失去继续存在的现实必要性而几乎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这一切,都是自围绕1908年养老金法所进行的广泛讨论与所达成的政治共识与妥协开始的。[33](P1)

在国家职能不断扩展的现代社会中,如何处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巧妙的政治艺术。在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过程中,英国政府对友谊会组织的态度与对待方式,以及当国家政治意图的实现明显受到其限制甚至阻碍时,英国政府所采取的务实性应对措施,或许值得所有正在进行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构建过程中的国家认真学习与借鉴。

[1] 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2] Derek Fraser, The Evolution of the British Welfare State: A History of Social Policy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1st ed., London: Macmillan, 1973.

[3] Peter Flora, et al., Sate, Economy and Society in Western Europe 1815-1975: Volume I: the Growth of Mass Democracies and Welfare States, Frankfurt: Campus Verlag; London: Macmillan Press; Chicago: St. James Press, 1983. [4] P. H. J. H. Gosden, The Friendly Societies in England, 1815-1875, Manchester: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Press, 1961.

[5] Simon Cordery, British Friendly Societies, 1750-1914, Basingstoke: Palsgrave Macmillan, 2003.

[6] David G. Green, Reinventing Civil Society: the Rediscovering of Welfare without Politics, London: Civitas, 1993.

[7] Samuel Brown, “On the Present Position of friendly Societies in England and Wales”, The Assurance magazine, and Journal of the Institute of Actuaries, Vol.11, No.6 (July, 1864).

[8] 约翰・巴顿:《论影响社会上劳动阶级状况的环境》,薛潘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9] Anne Hardy, Health and Medicine in Britain, Houndmills, Basingstoke: New York: Palgrave, 2001.

[10] Joseph Chamberlain, “Old Age Pensions”, National Review, XVII (Feb., 1892).

[11] F. G. P. Neison, F. L.S c, Contributions to vital Statistics: Being, A Development of the Rate of Mortality and the Laws of Sickness, from Original and Extensive Data; with An Inquiry into the Influence of Locality, Occupations, and Habits of Life on Health; an Analytical View of Railway Accidents; and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Progress of Crime in England and Wales, 3rd ed, London: Simpkin, Marshall co., 1857.

[12] Sir William Beveridge, Social Insurance and Allied Services, London: His Majesty’s Stationary Office, 1942.

[13] 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上卷,姚曾M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

[14] 郑秉文、和春雷主编:《社会保障分析导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15] 刘燕生:《社会保障的起源、发展与道路选择》,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16] 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下卷,姚曾M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17] B. Seebohm Rowntree, Poverty, A Study of Town Life,London: Macmillan and Co., Limited;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 1901.

[18] J.R. Ha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ritish Welfare State, 1880-1975,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8.

[19] John Macnicol, The Politics of Retirement in Britain, 1878-1948,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20] 约翰.B. 威廉姆森、弗雷德・C. 帕姆佩尔:《养老保险比较分析》,马胜杰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21] 丁建定:《从济贫到社会保险: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1870―1914)》,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2] Doreen Collin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Old Pension in Great Britain”,The Historical Journal, Vol. 8, Issue. 2(January, 1965).

[23] William J. Braithwaite, Lloyd George’s Ambulance Wagon, Being the Memories of W. J. Braithwaite, 1911-1912, 2nd ed., London: Methuen, 1957.

[24] Millton Rose Friedman, Free to Choose: A Personal Statement,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79. [25] http://www.friendlysocieties.co.uk/history.htm.访问时间2013年11月18日.

[26] Bentley B. Gilbert, “The Decay of Nineteenth-Century Provident Institutions and the Coming of Old Age Pensions in Great Britain”,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New Series, Vol.17, Issue.3(April, 1963).

[27] Jill S. Quadagno, Aging in Early Industrial Society,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Inc., 1982.

[28] R. V. Sires, “The Beginning of British Legislation for Old Age Pensions”,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Vol.14, Issue.3(June, 1954).

[29] Pat Thane, The Origins of British Social Policy, London: Croom Helm, 1978.

[30] Poor Law Commission, Minority Report, Cd. 4499 HMSO, 1909.

[31] Joel H. Wienner, Great Britain, The Lion at Home, A Documentary History of Domestic Policy, 1689-1973, Vol. III, New York: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1974.

[32] E. P. Hennock, British Social Reform and German Precedents: The Case of Social Insurance 1880-1914,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7.

[33] Nicholas Broten, “From sickness to Death: the financial viability of the English friendly societies and coming of the Old Age Pensions Act, 1875-1908”,Working Papers No.135/10 of Department of Economic History,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March 2010.

[34] J. M. Baernreither, English Associations of Working Men, London: Swan Sonnenschein, 1889.

[35] P.H. J. H. Gosden, Self-help: Voluntary Associations in the 19th Century, London: Batsford Press, 1973.

[36] S. Smiles, Self Help, London: Murray Press, 1859.

[37] J. Bannerman, Societies, London: Penguin, 1996.

[38] David Neave, Mutual Aid in the Victorian England: Friendly Societies in the Rural East Riding 1830-1914, Hull: Hull University Press, 1991.

[39] G. Mingay, Rural Life in Victorian England, Stroud: Alan Sutton, 1976.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3-01-12
[ 论文 关键词] 中国 传统社会福利制度 制度保障 民本性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社会福利体系具有自身的 历史 渊源、固有风险和运行机理,它具有局限性、民本性、剩余性、家族性和协同性的典型特征。在 现代 性的话语背景下......
现代社会福利语境下伊斯兰社会福利思想论析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要:伊斯兰社会福利思想是伊斯兰社会福利的重要指导,文章以伊斯兰社会福利内涵为切入点。从经训思想、公平仁爱观、伊斯兰教法、古代文化思想以及近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等方面对伊斯兰社会福利思想的渊源进行探究,据此阐释了伊斯兰社会福利与现代社会福利的契合性,进而探寻出二者的内在联系。关键词:社会福利;伊斯兰教;伊斯兰社会福利思想中图分类号:B9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586(2014)01-0.........
《贝弗里奇报告》与英国现代福利制度的建立
发布时间:2023-06-29
[摘 要]《贝弗里奇报告》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份比较完整的福利政策,是现代福利国家的蓝图,是英国乃至人类社会保障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贝弗里奇报告》的出现及实施,不仅使得英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福利国家”,同时也为......
风险社会理论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意义分析
发布时间:2015-09-11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出发点之一就是为了让人们在遭遇风险之后得到一定的补偿,从而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因此,从风险社会理论出发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风险:社会保障;意义 中图分类......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发布时间:2023-05-24
摘要: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全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以来,“和谐社会”已成为人民口中经常谈论的词汇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前提的社会。社会的主要因素是人,人的和谐也就是社会的和谐,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就是实现人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意蕴
发布时间:2023-04-23
"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 矛盾 社会有机体 整体 价值原则 论文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出要正确分析和解决矛盾,要自觉的调节、协调和整合社会,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要实现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构建,使人的发......
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现状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22
社会福利通常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增进和改善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者的社会生活而提供的一种社会制度。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一起,构成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相比于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具有受益范围广、保障内容基础}h}强和......
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人性基础
发布时间:2022-11-13
——解读《水浒传》之“林冲休妻” 《水浒传》“林冲休妻”的这一部分,是后来使我感到可以解读《水浒传》之最微妙部分之一。《水浒传》不是人们期待那样的英雄悲剧,而是真正的人性悲剧,是关于中国人的人性和社会的悲剧,这部作品......
谈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2-11-24
"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现代化 论文摘要:不少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明显效果,也有过因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而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延缓现代化进程的教训。我国正处于构建社......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略论
发布时间:2023-01-14
"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研究国情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改造中国社会,必须首先进行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的民族民主革命,夺取政权......
中国封建社会的御史制度对现代检察制度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09-11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 伴随着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巩固和加强,封建御史制度同立法、行政和司法制度一样,也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 成为世界其他各国从来没有过的一项特殊的政治法律制度。它始终被控制在皇权之下,备受历代......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的意义阐释
发布时间:2023-07-02
〔摘要〕 作为法治中国的核心要素,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也主要在国家(政党)、政府、社会三个层面展开。其中,如何透过诸多修饰词,正确解读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4-08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要:不少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明显效果,也有过因忽视思想......
论析社会信用制度的构建与社会诚信的实现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社会诚信;诚信缺失;社会信用制度;市场经济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快速发展,社会诚信道德出现了严重缺失现象.给社会带来严重的道德风险.妨碍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而在完善......
现代性政治原则建构内蕴的三大社会观念
发布时间:2023-02-15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了从传统到现代、从计划到市场、从伦理型社会向法理型社会的深刻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人性基础和旧的价值体系被打破,西方文明主导的、异质化的、以人性恶为理论假设前提的现代性政治观念逐步确立。随着利益主体的分化、社会权力的转移和发展模式的跃迁,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也必然发生深刻的转型。在多元激荡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加强领导者工作价值观建设不仅关系到领导者个人的健康成.........
阶层问题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2-13
当代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出现较为复杂的社会分层,运用社会学阶层理论研究和分析阶层问题,共同探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路径已经势在必行。现阶段社会公平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其中主要涉及收入分配......
制度―行动:社会治理视角下的中国社会保障建设
发布时间:2015-08-25
内容摘要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初步建构成一个“广覆盖、多层次、保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呈现出“底线普惠”特点,中国社会保障建设和发展进入了社会治理和制度完善阶段。但是,这个制度依然存在着碎片化、监管不严、不完善、需求......
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发布时间:2022-12-15
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如何在共产党一党执政的条件下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要: 中国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遗传因素,深深融入到中国 现代 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积极或消极的双重作用。系统考察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积极作用更具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在现实考察和 理论 思考的基础上,从文化 哲学 视角......
关于老子治国思想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2-12-31
" 论文摘要:老子在把握“道”以及由“道”衍生的天地万物运行规律的基础上,主张统治者治天下应该“无为”,并对统治者的政治素质提出了一些要求。此外,老子还主张社会平衡和以民为本。这些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定的积极意......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实现过程
发布时间:2023-04-29
【摘 要】深入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是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前提,现阶段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是个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试论社会结构分层对当今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2-02
" 内容摘要: 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虽然中国的现代化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有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到目前为止,中国仍是一个尚未完成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由于缺乏......
关于宪政意识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04
宪政意识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不可或缺的思想认识前提和理论基础。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今天,其最根本的成果就是以宪政制度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或者说宪政制度是当代政治文明的根本标志。宪政制度......
浅谈中国社会福利的发展现状与走向
发布时间:2023-05-31
【摘 要】社会福利问题是当代任何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必然遇到、广泛关注且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21世纪的中国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但是在社会福利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文章试从中国社......
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
发布时间:2023-06-02
【摘 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基础;是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关键词】依法......
浅谈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3-27
" [论文关键词] 体育 和谐社会 意义 [论文摘要] 体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提倡经济、社会、环境与人的协调发展,研究和探讨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
现代社会中的阶级和政党: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3-04-30
20年来的挫折迫使我们在展望社会主义的前景时采取一种更温和的方式,与其将社会主义看作一种成熟的理论构想,不如将其视为一种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艺术。然而,这些(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的确能够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社会主义的目标及其......
现代国家治理中的制度化不信任建构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要:秩序建构的现代国家治理逻辑表明,信任构成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制度化不信任是信任的姊妹,也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客观情势。通过规范政治程序、保障公众权利、促进实现公共利益、增强政治体认感,制度化不信任对现代国家治理......
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3-03-29
" 如何在共产党一党执政的条件下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了解决这个重大课题,毛泽东不仅就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原则,而且首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理论,并......
现代社会思想建构:《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
发布时间:2022-11-14
一、本雅明 本雅明具有非常强烈的大众主义倾向,乐于接纳大众文化的审美潜力、大城市空间中街头漫步者的审美潜能。他深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强调人们总是热情投身于一系列泛化的感官体验与情感体验,无论是不断出现的日常消费中心,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当代形态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落后国家 当代形态 [论文摘要]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这主要是因为其艰难探索并成功找到了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构建与培育
发布时间:2022-10-2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所形成的一系列关于法治的观点和方法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中国不断建设发展中形成的理论体系,它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社会结构变迁中的福利依赖与反福利依赖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26
提要:在转型过程中,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着急剧变化,处在城市社会贫困阶层的生活质量状况令人堪忧,福利依赖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它不仅我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也对我党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形成挑战,文章探讨当前我......
中国传统文化“朋友有信”的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17
中国传统文化朋友有信的现代意义 一、古代人际关系中朋友的地位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开篇就为我们昭示了三种自我完满、内涵丰富的人生幸福。其中第二种讲的就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教学撷萃
发布时间:2023-04-22
【内容摘要】思想政治的教学离不开历史视角,只有从历史的视角去实施历史的教学,才能让看似生硬的思想政治知识生动起来,才能让学生高度认同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教育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有中国特色的背景,有多党合作的过程......
宪政意识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宪政制度 宪政意识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论文摘要]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今天,其最根本的成果就是以宪政制度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或者说宪政制度是当代政治文明的根本标志。宪政制度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在于社会全体成员对......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再思考:困境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7-17
摘要: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远远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在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问题上陷入了改革的困境。从改革的主体角色来看,政府在“顶层设计”时将自己界定为提供与获取社会福利的双重角色,与民争利的政府和通过......
关于儒家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17
" [论文关键词] 儒家思想 仁学思想 中庸思想 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主要是通过道德修养达到自身的和谐,进而推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其中仁学体系、中庸思想和......
印度大起义与英国社会的反应
发布时间:2015-09-16
摘 要 1857年至1859年在南亚次大陆的大起义极大震撼了英国人。面对近似疯狂的起义,几乎每个英国人都产生了爆炸式的反应。大起义本身和残酷的屠杀深深震惊了英国人,它打乱了英国政府所谓“西化”印度的进程。大起义期间,英国人对印......
和谐社会的政治学意义及发展前景
发布时间:2023-07-01
一、和谐社会基本概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具体而言,在这样一个社会中人际关系之间个人利益得到尊重。集体利益得到保障,社会稳定性大大加强,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过程,以心换心的程度相较于之前有了提升。社会环境的稳定带来的是人们对于自身权利意识的关注,人们对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的关注程度提升,但这样大的提升既不同于苏联模式下的强制性.........
政府会计制度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2-08-27
摘要:自2019年1月1日起各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开始实施政府会计制度,从新旧科目对应、期初数据衔接,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双基础”核算范围的认定,以及具体业务凭证的制作口径等诸多业务的实操方面,存在着一些难于把握的问题。而财政部前期出台的新旧衔接规定及办法中对这些具体问题并没有相应的解释和说明,或者虽有方向性的规定,却未给予明确的定义。本文针对笔者所在单位在执行新制度时,将“双基础”以及“平行记账”.........
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建设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2-09-03
为了让农村建设更完美的现代化,从本质中提高农村的物质面貌和精神面貌,完善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更必不可少的法治建设。现在很多强调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制定完善方针、政策和策略,严格按照法律办事,依法办......
社会主义现代化: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要:当代中国的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把一个半世纪以来先进中国人的理想变成了中华民族正在实现的跨世纪工程。社会主義现代化在中国的创造和前景,是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贡献,是关于当代社会主義历史命运的有力回答。深刻认......
论社会整体利益的经济法制度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要:社会整体利益的整合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国家和政府各司其职,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政府以什么样的方式介入社会整体利益关系,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
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
发布时间:2023-07-1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不仅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
现代国家建构进程中的土地制度变动
发布时间:2016-05-18
摘要:从土地关系的角度来看,现代国家建构的进程中地权的内涵和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从西欧来看,在古代土地的政治权和经济权实际上是统一的,土地权力同时也是土地权利;在现代国家建构的过程中,领土主权成为国际秩序的基础,......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法制保障的必要条件
发布时间:2022-12-06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发展对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等,都有关于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论述。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既有集中、民主、纪律、自由的,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活泼的政治局面,这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会较快建设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工农业的目标,使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接受考验.........
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发布时间:2022-12-09
【摘要】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要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律及要求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传统继承与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等几个重大关系。【关键词】和谐社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党的十六届......
论构建和谐社会下的法律援助_司法制度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06
内容提要:法律援助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法律援助面临着种种困境,要解决法律援助所面临的困境并使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作用,就必须明确在现阶段法律援助是国家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提高法律援助的立法层次,充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建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3-07-02
要创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何学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如何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回顾得失成败的基础上,研究实际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并加以研究。本文就创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解决的几个重大问题以纲要的形式阐述,对这些问题的.........
美国司法大案透视出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16
一、建设法治社会,遵循依法治国、宪法至上 纵观美国发展,在短短二百多年的历史中,美国敏锐的抓住两次世界大战的机遇,经济迅速发展且以超级大国的地位领先于世界,这与其严谨的宪法规范、司法体系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建国之初......
浅析借助国家审计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路径
发布时间:2023-03-04
国家审计是国家民主政治的关键组成部分。一方面,民主政治的发展对审计制度发展产生一定的约束力量;另一方面,审计制度的发展也会制约民主政治的进步。为了提升国家审计的效率效果,需要民主政治的支撑,而审计现代化的实现也会反过来......
浅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3-15
" 论文关键词:构建 和谐社会 内涵 意义 途径 论文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的提出有一个过程,它的内涵科学、丰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和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应从多方面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
浅析乡土社会到法治社会的转变过程
发布时间:2023-05-20
制度的革新和现代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或是本土制度的时代进步,或是制度的移植。民主,自由,法治,平等成为现代法治的显著特征,很多国家也在经历着由乡土文化向法治文明的演变。从地理环境上看中国背靠最大的大陆也面向最大的海洋,......
试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布时间:2023-07-09
"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谈到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时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1];与此同时,江泽民同志还进一步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
现代西方政治哲学视野中的“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2-07-24
"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来抓。上月底,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领导“和谐社会专题研讨会”上发表的讲话中,对和谐社会做了一个明确的定义......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
发布时间:2022-09-23
意识形态是人们熟悉但又时常误解的词汇,有人认为意识形态就是社会偏见和权力灌输;有人对意识形态敬而远之,试图保持绝对中立;还有人认为意识形态建设是虚的,经济建设才是实的。我们认为,这些误解都源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偏离,本文首先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属性,然后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原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科学的理想信念20世纪初,德国学者柯尔施提出了备受学术界关注的.........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行性
发布时间:2023-03-06
" [摘 要]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提出。适应了当前国内国际发展新形势和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
司法制度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发布时间:2015-12-04
摘要:司法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具体适用法律处理诉讼案件的专门活动,司法通过发挥其解决纠纷、救济权力的功能、监.........
从法制角度谈政府诚信构建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6-09-02
一、政府诚信的内涵及其意义 政府诚信是指行政主体在从事行政活动时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义务,不滥用权力及规避法律或合同规定的义务,同时维持当事人(组织或个人等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利益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
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发布时间:2023-04-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全社会法治观念增强,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这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重要性、现实性、规律性的深......
论凯恩斯主义的施行对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1-18
摘 要:20世纪以来的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激烈竞争中失去了世界范围内巨大的优势,国家实力相对下降。这种由一枝独秀到各国百花争鸣的格局变革迫使英国不得不转变原有自由放任的国家政策,凯恩斯主义便成了良好的替代品。二战结束后......
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行政诉讼协调制度_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06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赔偿诉讼外,不适用调解。这种法律的硬性规定,越来越不适目前的行政诉讼的发展需要,也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理念相悖。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急需要求司法审判中要用协调、......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布时间:2013-12-17
"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 大的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的重要目标。”他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时也曾强调,“建设有......
浅析社会学视角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社会学 社会运行 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和谐社会从社会学视角看就是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社会。目前,我国社会运行中还存在各种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国构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
研究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07-23
一、社会的开放变革与意识形态发展的一般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充满创造与破除、更替与变革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社会肌体和结构中诸多层面、组织和元素的调整,既有社会物质元素的变化,也有社会精神元素的变化。伴随着人的实践和创造,社会在不断发生变革。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促生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因,也是推动社会整体变革的根本动力。马克思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
政治正义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2-07-24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 新农村 政治正义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任务,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使命。它的宗旨、任务和目标,都体现了政治正义的价值诉求。政治正义也对推进这一伟大事业提出了具......
浅议转型中国的社会治安秩序构建
发布时间:2022-11-06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经济转轨、政治转型以及社会变迁所带来的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令人应接不暇,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日益复杂化。正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治安也因此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反复性的特点。转型时期的社会治安秩序构建......
中国古代言谏制度特点及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20
【摘 要】中国古代言谏制度形成比较早,从氏族社会时期到明清的发展过程中,其间受到封建君主专制等因素的影响,效果不稳。但总的来看,其发展有连续性和效果也有其积极性。文章将主要从古代言谏制度的特点的归纳介绍入手,并试图从政......
现代社会和谐的理想:政治正义与个人自由的统一
发布时间:2022-07-24
" 论文关键词:社会和谐 政治正义 个人自由 社会公正 论文摘要:现代社会和谐的理想是政治正义和个人自由的美好契合和有机统一。一方面,以人为本,实现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是一个公正社会的最后目的。为了公平正义的社会大可不必......
政府主导:国家助学的贷款制度构建
发布时间:2023-03-06
" 论文关键词:公平效率 优奖困贷 可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关乎教育公正、社会和谐,也关乎公平和效率。对教育的基本公共服务,应在政府主导的同时,构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优奖困贷模式,以利于国家助学政策更有效......
学习西方国家社会救助制度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4
摘要:还在为写论文而发愁吗?查字典范文网为你编辑了学习西方国家社会救助制度,希望能帮助您写论文,供您参考!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各项目中出现最早的一种制度,是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为满足贫困者及其家庭成员基本......
论社会救助权国家义务之逻辑证成与体系建构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要:社会救助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生存权的核心内涵之一,在社会保障权体系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保障公民社会救助权的顺利实现,是解除贫困群体的生存危机、维护社会底线公平、体现政府公共责任的有效路径。社会救助权的保......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廉政建设成为了人们主要关注的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到现今,廉政建设成为各界领导人尤为关注的问题,在当前的十八大报告中,党的廉政建设也被提上了发展的主要......
完善权力构建和运作的民主机制 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3-02-12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它在几十年的实践中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也面临着不断创新的课题。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肩负着保护人民合法权利......
社会主义国家选举制度探析
发布时间:2022-07-24
"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要求,而选举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手段,没有真实、有效的选举就没有真实有效的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就要实行人民对政府官吏的完全控制。 一、革命前辈对资本主义选举制度的批判与吸收 马克思、......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构建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3-01-22
"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 理论 构建 创新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我国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会议通过并确定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利益协调机制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利益协调;机制 论文摘要:利益关系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根本上皆源于制度安排的缺陷,必须从制度上启动利益杠杆,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均衡机制、健全畅通的利益诉求机制、公......
专利制度与社会分层的法社会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06
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提出,知识产权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高度,在这种背景下,担负创新激励功能的专利制度备受瞩目。事物均具有两面性,专利制度在激励创新和鼓励运用的同时,还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分层,这超出了立法者的制度设计......
浅谈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2-12-07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
小康社会与福利行政法(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22
一、福利行政法的实质 政府施政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地合理地动用市场创造出来的财富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说,福利行政法是政府公平职能的具体化。福利行政法的基本理念是创造一个规则平等的秩序,为更多的人提供生存......
我国农村社区治理中社会资本的现状检视及构建进路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阶段。自上世纪80年代实行村民自治以来,农村社区治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存在大量制约农村社区治理发展的矛盾,其根源之一就在于社会资本缺乏,不管是制度性社会资本还是关系性社会......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野审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要:公平与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与基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建立和完善农村保障制度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绝不能回避,应做好工作,促进......
浅谈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2-07-24
"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责任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我党的五大执政能力之一。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人人共享的......
论现代社会和谐“警――媒”关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4-07
摘要:随着公民意识的不断增强,公民对公安机关进行监督的意愿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当前,公民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公安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积极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其中,新闻媒体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动物福利、实验动物福利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6-06-0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人类认识自然,关注与其同存在自然界中其他事物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而与人类同属的动物更是关注的焦点。长久以来,动物是否具有同人类一样的受尊重的生存权,是否具有权利或福利以及相关的定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过程与体制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提要」广义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可以包括建国后至1978年前党在农村开展的各种政治运动。党把它看作推进我国农业集体化、现代化从而推进整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和保证。由于各历史时期的不同背景和中心工作,社教运动在不同阶段......
简析治国理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7-06-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密相连。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开创了新的理论境界,中国特.........
保障农民政治权利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发布时间:2023-06-04
" 摘 要:我国农民应享有与其他社会主体平等的权利。但从当前现状看,他们的各项权利尤其是政治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这是诸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切实保障和真正实现农民的政治权利,加强对农民的政治理论和政治知识宣传以及法制教......
浅析以创新的理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发布时间:2016-12-0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在建设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也在构建中。根据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