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论近代家庭道德生活的现代转向

论近代家庭道德生活的现代转向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6:59:19
论近代家庭道德生活的现代转向
时间:2023-08-05 06:59:19     小编:

摘 要:近代社会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不同程度的变革,传统家庭制度受到批判和打击,促使家庭道德生活开始从传统向现代转向。这主要表现为:家族意识淡化、家庭关系趋向平等民主、家庭情感功能凸现。但现代家庭道德的确立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关键词:近代;家庭道德生活;现代转向

作者简介:李桂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 长沙 410081)

家族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家庭和宗法制度是传统中国社会结构中的基本制度。近代以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家族及其制度开始出现衰落,而一系列的革命运动也使封建家族制度受到沉重打击,人们在要求改造封建政治制度的同时,也要求变革家庭制度。这一系列变化都在不同程度上促使封建宗法道德弱化,并表现在现实的家庭道德生活之中,推动近代家庭道德生活开始向现代转向。

一、家族意识淡化

家族又叫宗族,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由拥有共同祖先的多个个体家庭结合而成的共同体。家族是个体家庭的扩大,家庭的扩大意味着人际关系的复杂,为维护家族秩序,传统家族以血缘亲疏为准,立规定制,以正父子兄弟之道,明长幼贵贱之序,严男女之别。家族内等级分明,上尊下卑,配合整个家族有序运转。在家族系统中,父权家长高高在上,是权力的核心。家长权力在一族之内延伸到个体家庭,就是族权,集中于族长一人之手。族长、家长的权力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有着同一祖先的宗族成为人们的心理归宿,血缘关系不仅将宗族成员相互联系起来,也把他们的历史和现实连接起来。宗族不仅是一种形式――“聚族而居,绝无杂姓”,“有千百年祖墓,有千百年祠宇,有千百年乡村”,“千年之冢不动一g,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系丝毫不紊” [1 ]――也是一种情感,有学者解释这是因为人们对宗族的需要“主要不是功能性的,而是‘内源’性的” [2 ]。这是由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决定的。小农经济决定了人们在封闭的地域之内生产生活,需要依靠家族宗族团体力量的庇护,崇祖敬宗自然成为人们的不二选择,宗族也因此在族人心中及调节族内关系的实际生活中都有着崇高的地位。总之,“宗族为本位,权利有等分,亲疏有尊卑”的宗法道德是宗族社会生活的道德规范。

近代,家族制度不断受到批判和打击,人们的家族意识开始弱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族长的权力减弱。宗族权威集中体现于族长的权力,如河北省良乡县“凡一家中年长者为家长,一族中辈数较高者为族长,家族之事咸取决于家长及族长”。但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冀东农村,族长已成为一个历史概念,许多村庄已经没有了族长。据对乐亭、滦县、迁安、迁西、遵化、丰润、丰南、昌黎9个县24个村庄的调查,无族长的有18个,占总数的75% [3 ]。

祭祀祖先的活动逐渐减少。宗族成员共同祭祀祖先、统一修缮族谱等都是宗族之内的大事,也是宗族权威的重要体现。祭祀和修谱,要讲资格和尊卑。山西新绛丁村高氏家族规定,在本家族参加祭祀的人必须是本族成员,且女子不具备祭祀资格。对行为不端者,家族中的老人有权取消其祭祀资格的权力。家谱上名字排列有讲究,父辈兄弟横排,子辈兄弟必须竖列,且要标明长次。谱中也无女子 [4 ]。民国后这些活动都在时代的变迁中逐渐减少,其重要性在人们的思想中渐渐淡化。20世纪20年代,《时事新报・学灯》刊登了有关中国家庭问题的调查,列举了有关宗族的问题,如:“祖宗之祭祀,有充分之宗教神秘价值,宜维持而加笃之”。对此论点,有85.5%的人表示反对;对“中国社会正力求进步,祖宗之纪念适足以助长守旧崇古之心理,宜绝对废除”这一点,赞成者达到72.6%;对“答案人之宗族现有宗祠否?”这个问题,32.8%的人回答为“无”;对“答案人之宗族修有谱系否?”这个问题,答案为“无”的占了31.9%;对“答案人能不假参考,举其曾祖之名字否?”的问题的回答,34.4%的人选择了“不能”;“答案人能不假参考,举其高祖之名字否?”回答不能的人高达55.5% [5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人们的家族意识已开始淡化、宗法势力衰微。

家族内部民主化管理的趋势已出现。比如,萍乡刘氏1931年修谱《凡例》中说:“自治主义,首先家族约法不敢私议,家规自当明订”{1}。讲家族自治,就应当讲求民主,家规族约就需要族人集体讨论议定。苏州严氏为修族谱,于1919年、1921年先后在上海《申报》、《新闻报》刊登修谱广告,要求各地族人提供本人家世与自身资料,家谱修成后,又按照议会的方式,于1933年6月召开会议,讨论《提备严氏修谱永远基金议案》,与会者公推主度和记录人,由与会者严庆祺做出《提案意见书》,意为要设立修谱基金会,以保证以后m修。基金来源是此次族谱出售和族人所交金额;意见书由一人提议,五人附议,始得成立;提案经讨论通过,并作出记录。与此相关联的,有《基金保管案》,亦行议决,决议案最后由主席、记录签字{2}。从这里可看出议会制移植到家族管理中,不仅是管理体制的近代化,也是运用民主思想改造家族宗法性。

家庭规模小型化。在现代化的浪潮中,近代社会国人也逐步放弃了累世同居的大家庭理想,事实上大家庭在传统社会也极少。据1927年调查显示,“对于中国大家庭制有种种价值这一观点,317人中有29%表示赞同,其余71%表示反对” [6 ]。有“64.7%的人赞同欧美之小家庭制,可以采用,但祖父母与父母宜由子或孙辈轮流同居奉养” [6 ],这些数据说明当时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再向往大家庭,大部分人主张小家庭制。“这种小家庭最早在上海、天津等少数文明发达地区出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的规模也日趋缩小。据1921年至1925年对安徽、河北、河南、山西、浙江、福建、江苏等7省16处2 640户农家的调查以及1922年夏对直隶等5省240村7 097户农家的调查表明,当时农村户平均人口为4~6人,一般由一夫一妻、未婚子女及夫妻一方的父母等祖孙三代成员组成,已婚兄弟姐妹在一起生活的一户多家的现象已经极少” [7 ]。据统计,1920年代平均家庭人口规模为5~6人,1930年代为4.7~5.5人,40年代为4.4~4.8人 [8 ]。近代中国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庭规模都在不断缩小,在实际生活中以小家庭居多,复合式大家庭不占优势。 家庭规模变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人的生育观念有了很大改变,不再追求子嗣数量和重男轻女。在20世纪30年代,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社会学系对鼓楼医院中的75位妇女进行了调查,在问她们愿意要几个孩子时,其中,“11个连自己都不能决定愿意要几个孩子,有几个说他们不知道怎样才可节制生育,6个说不愿意有小孩,52个希望有1至4个小孩,4个希望有1至5个孩子,2个希望有5个以上小孩” [9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妇女不想要太多的孩子。不单是女性,一部分男性也不在乎后代的多少,甚至追求少生子女。在对“中国人口过剩,人人宜竭力利用生育限制之方法使所生子女愈少愈好”的调查中,有44.06%的男性和42.22%的女性赞成 [10 ]。这相当程度说明了旧的子嗣观念的弱化,子女多寡在许多人看来不再与宗法道德有必然联系。1924年6月,《社会学杂志》登载了《中国青年婚姻问题调查》一文,在有关生男生女的调查中,总共832人接受调查,其中就有482人不看重只生男性,占到了受调查人数的57.93%。究其原因,有“听其自然,随便”,“现在是男女平等时代,当然是没有成见”,“既然赞成生育制裁,无子嗣必要的观念自无男女之好恶”,“男女都好,唯不要太多” [11 ]。这些观点,都说明了传统家庭中重男轻女的思想有所改观,女儿可以在一定程度享受与儿子同等的权利。比如女儿拥有同儿子一样的受教育的权利。许多女子学校的创建及学校男女共招现象的出现,女子同男子一样接受教育在民国时期成了普通寻常之事。

另外,近代以来社会动荡不安,战争不断,也是导致家庭规模变小的重要原因。由于战争,大家庭尤其是累世而居的大家族所依存的社会环境及物质条件遭受严重破坏。“1944年5月,重庆《妇女新运》月刊,登出了一篇对200个高等教育妇女的调查报告,其中已婚的的101位女性,原来占有半数的大家庭,都因战争关系解体为小家庭。” [12 ]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使传统家族观念失去了得以存续下去的基础,也使宗法道德失去了依附的根基,而催生出适应现实需要的新的道德观念。

二、家庭关系趋向民主平等

传统宗法道德以维护宗法家族的整体利益为基本特征,家法族规按等级差序规范族人行为,束缚了族人的平等自由的主体资格。民国时期的民法典贯彻主体平等之原则,以契约”代替宗法,弱化了“尊长”特权,给予了族员平等的资格,这在法典对人的有别于宗族习惯的称谓等方面可表现出来。

1914年北洋政府颁布《商人通例》,以是否有独立订结契约的能力来作为能否成为商人的标准:“凡有独立订结契约负担义务之能力者,均得为商人”(第四条)。这种独立订结契约的能力主要依年龄及心智健全与否来决定,凡年满20岁之心智健康人,即可为商人。这一年龄标准不再受到继承清代宗法习惯的《现行刑律民事有效部分》中的“丁年”的限制。在《商人通例》中不再出现“家长”的字样,而称之为法定代理人,至少在形式上去除了封建宗法色彩 [13 ]。以南京国民政府民法典中民事行为能力年龄标准的确定为标志,中国最终取消了传统宗法道德在财产制度方面家长对于卑幼缔约行为的限制,而代之以行为能力的规定。一个人是否具有缔约能力,并不由其在家庭中的身份来决定,而取决于其自然状况,如是否达到了法定的年龄,是否具有健全的智力等。在法律中不再有“尊长”、“卑幼”之分,而只有完全行为能力人与限制行为能力人之别。如果说,北洋政府时期在《现行刑律民事有效部分》和大理院的判例、解释例中仍然沿袭清代多次使用“尊长”与“卑幼”的语词,保留有宗法道德习惯的话,《中华民国民法》则完全奉行主体平等的原则,对此完全摒弃,而代之以“成年人”、“未成年人”,“限制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之法定代理人”等中性语词,以明主体平等之宗旨,已经取消“尊长”与“卑幼”之分。如大理院将《现行刑律民事有效部分》中“丁年”的规定转化为完全行为能力年龄,即16岁为成丁,有完全行为能力(1914年上字第797号)。又如卑幼的财产权也受法律保护,国民法规定旁系尊亲属擅自处分卑幼财产的契约无效。

另外民国时期的法律也规定成年子女自由意思于定婚、结婚有最终决定效力。无锡有一男,聘结一女,已择日迎娶。女方寄信告知男方,言这门婚事是家兄一人之意,本人死不顺从。男方知晓真相后,便退还了庚帖。子女婚姻决定权的获得,也反映了父辈对子女人格的尊重。在婚姻这样的大事上,父母听取子女的意见和要求,亲子之间关系开始向平等和民主的方向迈进。

近代以来,夫妻关系也日趋平等。由于自由恋爱、自由婚姻思潮风行,夫妻对婚姻满意度增加,妻子也参c家庭事务,丈夫也愿意倾听她们的意见,夫妻关系得到改善,由原来的单向被动型向双向互动型转变。

家庭关系中男女平等是近代以来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这突出表现在女子财产继承权的取得。传统社会女性是没有财产继承权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清末。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女性解放运动持续不断,财产继承权也是女性解放运动争取的目标之一,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1930年12月民国政府颁布了中央政治会议审核通过的民法亲属编和继承编,继承编第1144条明确规定:配偶有相互继承遗产之权,承认已嫁女子及亲女在法律上与男子有相等的继承权。女子继承权的取得,打破了封建的男尊女卑的陋俗,初步反映了男女平等精神。时人称为“亘古未有之大改革”{3},使“一声晴天的霹雳竟震破了四千年沉腐的空气” [18 ]。

妻子财产继承权都是丈夫死后才有,尽管文本上有夫妻财产制的约定,但事实上只要丈夫活着,其存在就等于零。所以探讨的是寡妻和寡媳的财产继承权。

案例:常黄氏的丈夫常润峰是前清太监,没有子女,夫妇俩领养了常润峰兄弟在襁褓中的儿子为嗣。1935年常润峰被土匪绑票遇害。1936年嗣子常振泰去世,留下一妻二子,根据以前的法律,常润峰的所有财产都将归他们所有,但根据民国《民法》,常黄氏在1940年为自己争得了其丈夫的一半财产(包括一幢房子、5.2亩房基地和1 220亩良田) [15 ]。此案例中寡妻得到了丈夫一半财产,捍卫了女性自己的权利。 女儿的财产继承权主要涉及女子在娘家的财产继承,这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富裕之家。争取女子继承权最为轰动的一个案例是盛宣怀子女的遗产分配。1927-1928年上半年的《申报》有详细报道。

盛宣怀死于1916年,留下1 295.6万两白银的家产。庄夫人死于1927年,也留下巨额遗产。盛宣怀去世前命令将他的财产在适当安排了他的寡妻的扶养和女儿的嫁妆后,分成两份,一份在其五个儿子间均分,另一份用来建立愚斋义庄。1927年庄夫人病逝。同年江苏国民革命政府命令把义庄财产的四成230万两白银充作军需。1928年盛家兄弟子侄将剩下的六成350万两白银平均分配。而把盛爱颐和盛方颐(七小姐和八小姐)排除在外。盛爱颐和盛方颐两人认为未嫁女子应与同胞兄弟同等享有继承财产的权利,于是她们重金聘请了陆鸿仪、庄曾笏两位律师据理力争。尽管官司打了9个月之久,但最终七小姐与八小姐胜诉 [16 ]。同样已嫁女子也享有财产继承权。已婚妇女高粱毓秀1939年向地方法院起诉后母和四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的父亲死于1937年,1939年被告拟定分家单,将财产分成五份,没有给她应得的六分之一的份额。法院判决分给她六分之一的财产。 [17 ]

南京国民政府法律规定的女子继承权的条款,影响的主要是大都市地区有产的开明家庭。“城市中教育较为普及,亦未必每一妇女能安享此权利,况在守旧之家庭。” [18 ]而小城镇和广大乡村家庭仍然是按照传统习俗来行事的。按照习俗,女儿可以通过奁产陪嫁获得部分娘家财产,但奁产陪嫁不是财产继承。而妇女在婆家并没有因继承而产生的对财产的继承权,而只有管理权。《大清律例》规定:“妇人夫亡无子守志者,合承夫分,须凭族长择昭穆相当之人继嗣。其改嫁者,夫家财产及原有妆奁,并听前夫之家为主”。这虽然是大清的律法,但在民国仍大行其道。

三、家庭的情感功能凸现

人类家庭类型的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生育制度的家庭、生产制度的家庭和生活制度的家庭。家庭的功能有生育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情感功能,等等。有些功能是家庭一产生就有的,有些功能则是在家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为一个整体。其中有的功能居于主导地位,决定其他功能的作用范围与目标,这就是家庭的核心功能。家庭的变革或转型的标志就是家庭核心功能的变化。 [16 ]

近代中国城市和农村家庭的功能都有一定的变化。只是城市家庭的核心功能相比传统社会的家庭更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村家庭的核心功能即生产功能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但由于近代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家庭成员特别是妇女和子女的外流,天灾人祸的打击,使得家庭的生产功能已有不同程度的削弱。而乡村基层政权组织的建立、新式学校的出现、警政和司法制度的建立和加强,使得家庭的原有功能逐步转移到社会结构,如农村的教育功能、社会控制功能就基本转引到政府和社会结构。与此同时,农村家庭的情感功能等进一步强化。从家庭功能体系和核心功能的变化看,农村家庭仍然是传统家庭类型,但其核心功能的弱化和功能体系的变化亦表明,它已在向现代家庭转型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近代中国的城市家庭则在家庭的核心功能和家庭功能体系上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城市家庭的核心功能已转化为生活功能(以消费和情感功能为主),家庭不再是物质生产单位,主要是生命生产空间和个人情感寄托场所,家庭已成为私人生活的世界,家庭生活对于维持家庭的存在更显重要。当家庭成员不能共同生活时,家庭的解体就不可避免。如兄弟之间分家更早,离婚率大幅度上扬。在家庭功能体系上,城市家庭的生产功能基本消失,家庭的大部分功能已外化到社会,维系家庭成员的主要是情感因素。越来越多的夫妻追求爱情生活,相互之间的感情也愈益浓厚。陈望道在《民国日报》副刊《妇女评论》第57期发表的《自由x婚底考察》中写道,“我们不能承认单是肉欲的或者是物质的关系所成的婚姻为幸福的婚姻;我们承认婚姻是两性最密切的共同生活,在这共同生活之间始终应有称为恋爱的一个精神的要素” [19 ]。1922年7月,一对青年男女经历磨难,冲破重重障碍后经自由恋爱而结合,在婚礼上,他们说到:“我们的结合,的确能够超脱一切,不受外界任何的束缚,而由纯粹的爱结合而成的” [20 ]。1922-1923年进行的一项包括社会各阶层835人参加的调查表明,397名已婚者中夫妻感情达到浓厚和最浓厚者合计137人,占34%,感情平常者也占23%,而冷淡者仅占24% [21 ]。而在知识分子中夫妻感情更加深厚,在对40名已婚女性知识分子的调查中,感情浓厚及最浓厚者达34人,占85% [22 ]。这说明城市家庭中情感功能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家庭已经是作为生活制度的现代家庭类型。

近代社会家庭的情感交流功能变得愈益重要,又由于家庭处于变迁中,家庭问题增多,家庭矛盾容易激化。据上海市社会局统计,1929年全市共发生1989起自杀事件,其中因家庭问题而图谋自杀的1101起,因失恋32起,因婚姻问题4起,这几项共计1137起,占57.16%,其他因经济、疾病、失业等图谋自杀852起,占42.84% [23 ]。家庭冲突导致家庭关系失调,甚至使家庭关系破裂,家庭的情感功能无法实现,影响人的精神健康,导致人们走上绝路。据上海社会调查局分析指出,1931-1932年上海市总共离婚数为2552件,其中意见不合而离婚的案件占绝大多数(79.8%),为2038件;其次对方不道德(7.68%),为196件,这两宗自然是感情因素,而因对方疾病、经济压迫等原因离婚的案件不及1% [24 ]。可见当时因感情而离异已成为大城市离婚的主要原因。

“爱则为夫妇,不爱则不能成夫妇” [25 ]成为一部分人的选择。新式知识分子更是强调夫妻之间的感情。李达在《女子解放论中》指出:“家庭中最大的幸福,是夫妻间有真挚的恋爱。夫妇间所守的道德,也只有恋爱。必定先有恋爱,方可结为夫妇,必定永久恋爱,方可为永久的夫妇。……恋爱是男女结婚的中心要素,夫妇间若无恋爱,便无道德,离婚也可,再婚也可,爱尽交疏,理之当然。” [26 ]而且近代社会法律也将夫妻感情破裂作为婚姻关系终止的根本条件。1916年颁布的《民律亲属篇草案》明确规定,如果夫妻感情不和,而双方都同意离婚的,可以离婚。1930年3月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定的《闽西婚姻法》,就将夫妻间确无丝毫感情者作为离婚条件之一,1942年公布的《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也规定“夫妻感情恶劣,至不能同居者,任何一方均得请求离婚”。 四、余 论

近代中国的家庭道德正处于转型中。在这一过程中,家庭道德生活呈现过渡性、不平衡性、矛盾性的特征。在旧的宗法道德未完全消除时,新的道德已产生,近代社会新旧道德杂陈,处于新旧道德的过渡时期。不平衡性表现为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家庭道德变革也有不平衡性,城市家庭道德生活的现代性远远高于农村。这一时期新旧道德观念产生矛盾和冲突,也表现为一部分思想先锋的观念和行为的不一致或矛盾。但无论如何,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对传统婚姻家庭制度的批判和对家庭道德的反思,为现代家庭道德的建立留下了可贵的思想财富,为现代家庭道德奠定了基础。

注 释:

{1} 民国萍乡刘氏家谱(卷1),凡例.

{2} 1933年《六修江苏洞庭安仁里严氏家谱》卷12,《杂录》.

{3} 时事新报.1929-05-24.

参考文献:

[1]赵吉士.寄园寄所寄.故老杂记;许承尧.歙事闲谭(卷一八).歙风俗礼教考;凌友彤.沙溪集略(卷七).异性考//张研,毛立.19世纪中期中国家庭的社会经济透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92.

[2]钱杭.论汉人宗族的内源性根据[J].史林,1995(3):9.

[3]魏宏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东农村社会调查与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367-369.

[4]段友文.黄河中下游家族村落民俗与社会现代化[M].北京:中华书局,2007:473-475.

[5]潘光旦.中国之家庭问题[M]//李文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婚姻家庭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275-277.

[6]潘光旦,麦惠庭.中国之家庭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0:39,41.

[7]王章维,等.“五四”与中国现代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06.

[8]杨子慧.中国年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M].改革出版社,1996:1460.

[9]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社会系.鼓楼医院中75位妇人之调查[M]//李文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婚姻家庭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437.

[10]周叔昭.家庭问题的调查――与潘光旦先生的调查比较[M]//李文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婚姻家庭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377.

[11]甘南引.中国青年婚姻问题调查[M]//李文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婚姻家庭卷.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116-119.

[12]吕芳上.另一种“伪组织”:抗战时期婚姻与家庭问题初探[M]//刑义田,林丽月.社会变迁.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416.

[13]李倩.民国时期契约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3.

[14]刘朗泉.我国女子取得财产继承权的经过[J].妇女杂志(第17卷),1931(3):17.

[15]北京市档案馆.北京地方法院1942年6772号[M]//张国刚,主编.中国家庭史(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78-279.

[16]张国刚,主编.中国家庭史(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81-282,519.

[17]白凯.中国的妇女与财产:960-1940年[M]//张国刚,主编.中国家庭史(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82.

[18]赵凤喈.女子财产继承权之过去与未来[J].东方杂志(第43卷),1947(6):30.

[19]陈望道.自由离婚底考察[N].民国日报(副刊)・妇女评论,1922-09-06(1).

[20]江清.改造途上的婚姻:施之勉沈韵秋结婚谈[N].民国时报(副刊)・妇女评论,1922-08-02(3).

[21]甘南引.中国青年婚姻问题调查[J].社会学杂志(第2卷),1924(2、3):76.

[22]陈利兰.中国女子对于婚姻的态度之研究[J].社会学界(第3卷),1929(3):129.

[23]邓伟志.近代中国家庭的变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45.

[24]沈登杰,陈文杰.中国离婚问题之研究[J].东方杂志(第32卷),1935(13):310.

[25]绮仲.自由离婚的价值[J].妇女杂志(第8卷),1922(4):175.

[26]李达.李达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9.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现时代作用
发布时间:2023-06-11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而生活德育思想则渗透在其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方面面。陶行知认为,生活就是教育,好的生活给人以好的教育,坏的生活则给人以坏的教育。他主张......
近现代西方哲学视域中道德观的多维透视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13
甘美人生:饮食里的中国哲学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道。卓立世界的饮食之道是中华文明注重实用理性、寓虚于实的一个典范表现,它将饮食之道与人生之道天下之道相互贯通互证,于精微处见持久的经验智慧。饮食虽然人皆不教而行,但饮食之道却是不知则不成,其精彩之处表现为知止、守和,以及以食物涵养身心。知止中国古人将满足生命的必需和维持身体的健康作为饮食之本,强调身心满足的协调,反对品味脱离身体实体欲求的舍本逐末式的心.........
当代婚姻家庭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20
社会主义的中国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各方面日新月异,30年的改革开放也成长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群体――80后。社会的转型使“80后”的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个性张扬行为乖张,他们的思想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他们的行为是东西......
道家生命观及其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19
一、道家生命观的基本特征 1、关于生命本位 道家生命观奠基于老子,老子生命观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确立了生命本位意识。老子生命本位观的逻辑前提和基础是其生命崇拜意识,这种生命崇拜是老子生命本位观得以建立的基础。老子生命本位观......
论中国文学现代转换的面向
发布时间:2023-01-29
关键词: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转换;面向 “现代”作为一个有着确定的时间外延与丰富性质内涵的概念,与传统和古代相对,但其含义却驳杂繁复,人言人殊,难以一言以蔽之。中外学术界大体上认为:它与人类从分散的民族史向统一的......
探究高校学生管理的现代转向
发布时间:2016-12-29
一、管治与善治之流辩 管治与善治同属于社会管理的范畴,但分属于不同的理念和向度,管治建立于传统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指的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向管理目标而对被管理者实行控制的一种管理过程,其强调的是控制,特征表现为等级制、......
简论现代教师道德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12-12
" 论文关键词:师德;构建;研究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而、健康、和谐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一流的教师需要一流的帅德。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更应该加强现代教师道德构建的探......
现代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及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14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不乏其数,他们希望子女将来能出人头地,但苦于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孩子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特别是现在小学生的家长,多是单位、家庭的主心骨,工作量大、家务活重,因此与孩子交流较少,即使关心,也只停留在孩子考了多少分上。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入学后,教育的任务就交给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了,做家长的只要能保证他吃好、穿.........
浅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电影
发布时间:2023-06-05
浅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电影 一、中国电影初起步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中国最早的影片《定军山》,这部影片采用的是照相式的拍摄方法,露天的戏台子,用自然光、固定摄影机位进行记录,影片基本上是对舞......
传统家庭伦理道德思想的四个维度及其时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2-12-05
[摘要]中国传统社会体现为家族制式的社会结构特征,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浓厚的家族伦理道德思想体系,其基础表现为秩序与责任伦理、道德伦理、经济伦理以及自然伦理四个维度。传统家庭伦理道德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应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体现为三个方面:有利于形塑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关键词]传统文化;.........
浅谈道家思想在缓解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6-20
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人老聃创立了道家学派。流传至今的《道德经》保存了他的学说,也有人以为《道德经》为老子所作,故道《道德经》又称为《老子》。老子提倡清静无为,无为而治,道法自然,返朴归真,小与人争,知足常乐。在古代是一种......
探究一种现代儒家道德哲学的可能性
发布时间:2023-01-27
一、问题的提出与概念的澄清 到目前为止,学界关于儒家传统道德与现代龌龊性的讨论己经很多了,相关学术成果也颇为丰富。龌龊既然如此,本文就无需拾人牙慧,用一种简单枚举龌龊的方法来罗列它们两者之间的诸多差异。虽然这龌龊种罗列......
先秦法家进化论及其近现代影响
发布时间:2023-03-21
〔摘要〕 先秦法家进化论以其“因时而变”的变法主张和“法今王”的政治取向,并贯之以清醒的人性论认识和功利务实精神,服务于当时各国企望“富国强兵”的改革实践。这一极具革命性的学说,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古代的循环时间观,与受......
道德义务的现代诠释
发布时间:2013-12-19
道德义务的现代诠释 道德义务的现代诠释 道德义务的现代诠释 摘 要: 过去人们一直将道德义务限于人类社会领域,但是当大量的环境问题出现的时候,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对道德义务进行思考。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道德义务不......
中国当代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29
一、中国当代家庭教育之现状中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前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但是,不可否认,一些与时代相背离的传统思想,包括家庭教育思想,作为文化遗产也同时影响到我们的价值取向,它们成了种种规范,束缚了父母的思想和行为,成为家庭教育科学化的羁绊。中国父母心中有许多潜在的“规范”,这些规范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思想里。尽管我们很难讲出这些“规范”是什么,但是,当孩子的言行与我们潜意识.........
周恩来:我的家庭近几代祖先也是绍兴师爷
发布时间:2023-01-19
周恩来曾说:“过去绍兴人靠什么为生,一靠土地,二靠当绍兴师爷。”① “我的家庭近几代祖先也是绍兴师爷。”② 一、周恩来对师爷 有深刻的认识 什么是师爷? 师爷就是幕僚,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秘书、智囊、文胆。这个职业自古......
浅谈我国家庭道德建设
发布时间:2022-12-24
【摘 要】我国的家庭道德建设,是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但目前我国在家庭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着夫妻关系的不平等、老年人的赡养权得不到保障、儿女的成长权受到忽视等问题。文章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
浅论儒家道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05
儒家道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以下是由查.........
道德教育 :从日常生活走向自觉的文化生活
发布时间:2023-05-26
" 【论文关键词】 日常生活 日常道德 自觉的文化生活 生活世界 【论文摘要】 生活世界包含了日常生活世界,但并不等同于日常生活世界。日常生活世界中的道德及道德教育往往是自在自发的,有着浓重的实用主义、自然主义、经验主义......
从零售转向现代化商场
发布时间:2023-07-06
一、俄罗斯发布禁止外国人经营小额零售贸易禁令的动因 1.规范商品市场,迎接“入世”检查。此次俄罗斯以立法形式禁止外国人在俄境内经营小额零售贸易,是想在加入WTO之前对国内的市场秩序进行清理整顿,改变多年以来商品零售贸易的......
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现代哲学的基本趋向
发布时间:2023-02-26
" 【内容提要】从马克思开始的现代哲学旨在回归近代哲学由之出发但却遗忘了的现实生活世界。阐述由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的发生、实质和意义,廓清马克思的生活世界观的内容,并由此考察传统哲学的三大领域:自然、历史和认识,才能真......
道家消费观的现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2-11-14
【摘 要】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承认自然的有限性,主张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适度消费,最终达到回归自然,追寻生命的本真的境界。知足知止的消费观对因过度消费而造成自然资源浪费和生态危机的现代社会来说无疑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
关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现代性转换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09
" 论文摘要:就传统道德而言,其现代价值不但是其同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基础,也是其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的条件,离开了传统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存在的。文章首先论述了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接着论述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现代性启......
论儒家“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转换
发布时间:2023-02-28
[摘 要]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包含着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智慧。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过程中,应当站在现代的立场上,对儒家“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进行深入分析,并从生态自觉、生态经济、......
走向后现代:当代中国研究中国家
发布时间:2022-12-12
" 摘要:本文通过检视西方政治社会学中国家-社会分析框架的演进,揭示出当代中国研究中也存在一种国家-社会分析框架的嬗变。这种变迁正在导向后现代阶段,这集中体现在:国家与社会关系日趋复杂;由二分对立式框架向三分互动式框架的转......
现代性隐忧与儒家道德学说体系之重构
发布时间:2019-12-02
摘要:“现代性隐忧”在当代中国社会引发出一些道德难题。功利与价值关系的矛盾,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失衡,公平与平等关系间的不协调以及国人道德观中出现的“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与主体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依据儒家道德学说对“现代性隐忧”进行化解,存在较大可能性。但传统与现实间的张力又促使儒家道德学说必须进行体系重建。重新诠释道德范畴内涵,将“德得相通”原理与和谐社会建立相联系,在新的意义层面托举“内圣外.........
庄子思想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1-19
摘 要 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庄子在哲学、文学、美学、艺术、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其思想理论包含了丰富的内涵。从庄子的哲学思想中研究和探析适用于现代家长关于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能对现代家庭教育起到一......
试论古代文论的现代性转换
发布时间:2023-02-28
论文关键词:当代文论 传统文论 转化 价值重建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新时期以来西方文论影响下的中国当代文论现状的考察,指出未完成状态下的当代文论建设所面临的困境,着力探讨传统文论现代性转化的可能途径,并对当代文论的健......
近代中国国家赔偿制度的产生
发布时间:2023-05-21
【摘要】从清末开始,中国法制逐步与世界接轨,但国家赔偿制度却迟迟未能建立。清末至北京政府二十余年间,由于国家赔偿责任并未被所有国家承认,因此该阶段中国也未能建立起国家赔偿制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由于国家赔偿制度在国外......
浅议中国近代国家意识的产生…
发布时间:2023-05-14
【摘 要】到了近代,面对蜂拥而来的西方各国,中国社会开始从天朝至上的同心圆结构坠落到一个民族林立的全新体制中。在强大的各国列强前,中国社会开始认识到原来“天下”并不属于中国,而中国却属于“天下”,而且是“天下”中比较落......
建设性后现代的道德教育儒家道德观与怀特海思想之融合
发布时间:2023-04-08
一、人性与后现代语境 后现代世界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人类经验中关于道德品质状态令人不安的模糊性。在当今文化生活的多维语境下,我们对自我的理解既可以参照尼采崇高的超人楷模,也可以依据行为主义卑微的刺激一=反应模型。我们可以......
儒家思想的当代意义及其现代性转化
发布时间:2023-06-15
摘 要:儒家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主体,源远流长,其对于构建中国人精神家园、建设中国和谐社会和化解当下各种文明冲突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儒家在其历史演变中,日益发衍出的契合封建集权统治的思想,对于当下民主时代儒家思想的......
分析逻辑语言的现代化转向
发布时间:2023-03-18
有关逻辑语言现代化的研究,是逻辑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逻辑主要是为人们的日常思维和生活服务的,其研究从一开始就与自然语言密切相关。可以说,传统逻辑是以自然语言为主、以少数特定的符号语言为辅来表达不同的逻辑思想......
从灵魂转向反思现代教育
发布时间:2023-05-20
[摘要]在现今技术型社会浪潮中,现代教育正在逐渐偏离轨道,正将教育视为一种培养技术性、专业性人才的手段,注重工具性,而无法承担教化心灵、引导人类走出迷茫、升华灵魂的重任。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已在《理想国》中以“洞穴之喻......
论公路货运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型
发布时间:2023-04-03
摘 要:简要阐述了物流的定义和在 经济 发展 中的重要性,然后就公路货运业向 现代 物流的发展转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公路货运;物流 1 物流的定义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从......
论近代教育家吴汝纶论教师
发布时间:2023-01-05
" 论文关键词:吴汝纶;教师;教师教育 论文摘要:吴汝纶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具有丰富的教师思想。他关注教师的素质,积极进行教师培养工作,为近代教师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作为一代文人学者,吴汝纶“道高学博而有文章......
论《孝经》对“中韩”道德发展及其社会现代化转型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30
[摘要] 《孝经》及其蕴涵的孝道孝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文明精髓之一,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形塑了中国古代的道德文化,化育了中国人的人格品质和行为范式,而且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近邻尤其是东亚的朝鲜民族的精神风貌和道......
道家伦理与后现代精神
发布时间:2023-05-12
四、相对主义与消解自我中心 综上所述,道家伦理资源中潜存着某些与后现代精神相通的要素。在21世纪的跨文化对话的世界性潮流中,回过头来重新倾听道家传统的声音,也许就象哲学家阿德勒所说的那样,能够为处在危机之中的我们“开......
当代新儒家的道统论
发布时间:2013-12-19
当代新儒家的道统论 当代新儒家的道统论 当代新儒家的道统论 近年来,当代新儒家受到来自传统文化研究群体内部的批评,确切地说是受到同样对儒家传统采取卫护立场的某些专家学者的批评。可以说自新儒家作为中国现......
毛阿敏的后现代生活
发布时间:2023-04-18
毛阿敏对于出镜、争名,再没有往昔那般积极。与她同时代的韦唯依然能和邓紫棋、周笔畅这样的80后90后竞技飙歌,那英则在火爆一时的《中国好声音》担任导师。 毛阿敏却沉得住气。她没有担任任何综艺节目的导师或评委,连个唱至今也只......
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的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文化 论文摘要: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新时期,大学生的道德人格表现为一种良莠并存的矛盾现状,既有良好的表现又存在种种道德人格缺陷。文章以文化为视角,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矛盾现状......
宋代道学家的宗法论
发布时间:2023-07-05
内容提要 本文从时下流行的“宋以来的宗法理论是服务于亲族结合的思想观念”这一观点出发,批判性地指出该观点缺乏从思想史脉络的有效论证,由此追根溯源,详细梳理张载、程颐、朱熹等宋代道学代表人物有关宗法的理论及其形成背景,同......
“道在人伦日用间”:儒家伦理日常生活化表现及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3-05-20
【摘要】儒家在传统中国以贯彻“道在人伦日用间”的思想、实践原则而充满活力。换用现代术语,儒家之道是面向并适应古代日常生活世界,以“人伦日用”为基本内容的古代日常生活世界为“儒家之道”创造了生存和延续空间,而“日常生活......
论幼儿道德教育现代性及其基础
发布时间:2013-12-18
" 从根本上讲,没有人会怀疑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尤其是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远离粗俗和粗野,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从社会发展来说,当今社会也是一个倚重德来发展的社会,对道德和德性的弘扬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与民主建设、经济发展、生态保......
论私法的现代转换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私法的现代转换 论私法的现代转换 论私法的现代转换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私法从历史到现代的发展状况,并对民商分立与民商合一的学术争论进行分析,指出民法与商法的合一或是分立仅属立法技......
近代德国的三种自由叙事述论
发布时间:2022-09-29
摘要:以歌德为代表的近代德国文学巨匠,通过对德国宗教与哲学的批判吸收,以感性的形式对人类追求自由、解放的精神进行了经典诠释。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费希特到黑格尔,都倡导理性的权威与自由,以对抗神性信仰自由,最后由费尔巴哈......
试论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23-01-22
" 论文摘要:本文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着重分析探究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以期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网络心态。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使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论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网络道德 教育 然而互联网给人们......
道德基础与经济学的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3-24
我们可以事先武断甚至走极端地把道德定义成:道德的行为就是不能给你带来眼前好处的行为。比如,有人落水,你为救他而献身,或与一个抢了别人东西的歹徒搏斗受了伤,这时,我们很难说你是自利的,就是说在你的理性考虑中,你很难考虑到如......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走农业现代化道路
发布时间:2023-06-11
摘要:城镇化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农村发展的目标;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
近现代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之历程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近代的中国,外有列强对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与蚕食;内部“中华民族”的整合又滞后于以王朝为框架的国家整固,是以,在近现代国家发展中,边疆民族对国家的认同缓慢而曲折,边疆地区亦遭遇了种种民族国家认同危机,历届中央政府......
教育理论的时代转向分析
发布时间:2022-07-22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教育理论深受本质主义、还原主义影响。本质主义视教育为是由某种先验本质所规定的活动,并以是什么叩的提问方式来把握之。它的基本理论预设是: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的发生和存在都决定于隐藏在其背后的某......
浅谈我国婚姻家庭法的传统与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3-22
一、婚姻家庭法的发展历程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于1950年和1980年分别颁布了两部婚姻法来保障和谐、平等婚姻家庭关系的构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婚姻家庭领域的不断发展变化,2001年修订了1980年颁布的《婚姻法》......
浅谈儒家道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2-10-24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浅谈儒家道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不同时代与不同阶......
试析基于生活化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2022-12-19
" 论文摘要:当前,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应从四个方面进行生活化教学改革,即从现实生活导入历史、在生活中学习历史、在校园生活中融入历史和在生活中寻找活的历史,这是提高“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中......
探讨儒家“以德治国”的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14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形成相当完备的行政伦理体系。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当时诸子百家关于德治的争鸣.........
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的道德支撑
发布时间:2023-03-21
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作为西方宗教伦理学理论的代表作之一,着重论述了宗教观念(新教伦理)与隐藏在资本主义发展背后的.........
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的倾向与指导
发布时间:2013-12-18
"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
中国当代文论的“失根”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发布时间:2023-04-22
【 内容 提要】 中国 当代文论“失语症”的病因即“失根”,即丢失了中国几千年文化传统的根基与命脉。医治中国当代文论由“失根”而导致“失语症”的药方,就是重建有民族特色的,适应于当代文学创作实际的文艺 理论 体系。而建设这种......
“铁人”斯大林伤心的家庭生活
发布时间:2022-11-17
二战时期的苏联饱受法西斯德国的侵略与蹂躏,苏联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作为当时苏联的领导人斯大林,像钢铁巨人一般,在整个战争期间一直在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着无畏的抵抗。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斯大林是个谜一样的人物,他性格刚......
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3
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研究 自20世纪末以来,就中国文化发展与方向的问题,在全社会范围内又掀起了一阵讨论热潮,讨论的主要核心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问题。经过激烈的争论之后,学术界就文化问题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观......
浅谈数学家庭作业生活化
发布时间:2023-06-27
一、游戏型家庭作业游戏是激发兴趣的最好载体。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但是,在设计游戏型作业要考虑与所学的数学内容有联系。如学习了《认位置》一课后,布置学生回家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做左手、右手、左脚、右脚的游戏。可以一个人说,另一个指;又如学习了《认识物体》一课后,让学生做一个认识物体的游戏:回家请家长把学生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用手摸桌上的东西,说出是什么东西,并说出是根据什么性质辨认出来的。这样的作业.........
智能家居 科技时代的新宠生活
发布时间:2023-03-08
随着80后人群逐步成为社会主流经济体,各种新兴的生活以及消费方式渐渐成为新宠。于是,“智能家居”应时而生。这不能不说是华商诚信联盟年会上的一大亮点。在项目对接会上,智能家居的项目负责人孙万红经理详细介绍了已经能够实现智......
麦金太尔的现代道德哲学批判
发布时间:2023-03-10
摘 要:麦金太尔以对现代道德哲学的批判闻名于世。现代道德哲学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道德主体理论、价值理论和规范理论。在麦金太尔看来,现代道德哲学的这三个部分都存在根本的错误:道德主体理论的错误是自我的个人化,价值理论的......
从《教育漫话》看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的缺失
发布时间:2023-06-06
[摘 要]《教育漫话》是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的代表作,在此书中,他提出了针对儿童成才的健康教育、道德教育、学问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对后世教育发展有深远影响。我国的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儿童的诸多素质不达标,......
试论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1-02
摘 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侵蚀着部分大学生的心灵,使之出现道德滑坡现象。论文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滑坡现象的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大......
试谈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及其对策
发布时间:2022-11-26
" [论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道德培养 [论文摘要]道德人格是个体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个体特定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的有机结合。社会转型带来了大学生思想、行为甚至是道德人格的巨大变化。......
近代以来海外华人慈善活动析论
发布时间:2022-11-27
[摘 要]当今社会,慈善事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海外华人是推动世界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近代以来海外华人的慈善活动不曾间断过.财富的累积,素质的提高及中外慈善文化的熏陶促使海外华人慈善事业的发展.但受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海外华......
现代知识型背景下教育学理论的转向初探
发布时间:2022-07-21
鉴于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将教育学分成人物式、平等式、一体式教育学三大类。教育学家由一系列教育现象探究出教育学,进而为教育现象提供支撑,整个过程需要反复的实践论证。因此,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由此......
如何实现现代流通渠道的五大转变(1)
发布时间:2023-07-21
内容 摘要: 现代 经济 的 发展 ,必须由现代流通来带动。通过改革、开放、整合、创新,流通大渠道能够充分运用现代技术、管理与服务,最大限度地实施集约化经营,因此,营造流通大渠道,带动发展大生产,是商业集约化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流通......
康德对于近代唯理论与经验论的综合
发布时间:2023-03-09
摘 要:唯理论与经验论的争论由来已久,两者在很多思想上有着不同的见解,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哲学的发展历程。唯理论与经验论争论到休谟与莱布尼茨那里走向了末路。康德综合了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发展,在先验哲学与经验哲学领域都有着经......
有关四代同堂幼儿家庭教育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12
一、四代同堂幼儿家庭教育现状与分析1.父亲———放任型从案例中,笔者以“爸爸在旁边从始至终没发过任何言论”来概括了父亲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可能已经影响了父子之间的感情,使得孩子过于亲近母亲,而忽视父亲的存在。由于家庭成员较多,父亲基本无从插入。又因觉得自己难得休息一天,所以常常推脱给母亲或奶奶。父亲的放任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之大是需要研究者和家长共同重视。2.祖辈———溺爱型隔代家庭的祖辈家长对孩子溺爱.........
试析网络时代下的儒家道德思想教育
发布时间:2023-03-10
" 论文摘要:道德是生命的发扬,是心灵的归宿,是我们行走在人间的正路。儒家思想一直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其在道德方面对人的规范也一度成为中华民族行动的不成文准则。但是现今网络时代的到来,它具有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及趣......
中国人的家当:平凡生活中的家庭细节
发布时间:2023-07-13
6月8日,家住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下马关长城城门旁的杨国兴给远在北京的摄影师马宏杰发了一条短信,短信只一句话,“生活如此艰难”。马宏杰问他发生了什么,杨国兴回说,“没事呢,马哥,一切都会过去”。马宏杰知道,杨国兴是遇到......
论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历史转型及其时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3-10
" [论文关键词] 传统 道德文化 历史转型 时代意义 [论文摘要] 传统文化凝聚着民族的向心力和生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精神导向和伦理垂范价值。我们生在现时代,活在传统中,这是不可选择的文化定式。各种解构主义对生活和价值的破坏性......
试谈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培养
发布时间:2022-11-30
"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培养 论文摘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本文认为,应当着重在四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理想教育;强化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教育;培育和完善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强化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
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当代公民道德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04
【摘 要】 文章概述了儒家文化的内涵,阐述了儒家文化的特征以及儒家文化在当代的意义,探讨在儒家文化的传承影响下,如何提高公民的道德文化建设的策略:转变观念,提高对儒家文化的认识;健全公民道德建设机制,完善制度;丰富活动......
家庭时间,引领家人走近幸福
发布时间:2023-04-07
那天晚饭后,儿子放下碗筷便拿起书来看。儿子喜欢看书,这一点让我们很欣慰,可他看着看着,便忍不住要给我们讲解。我正在看电视,老公在手机上玩游戏,于是都有些心不在焉,谁知儿子说了半天,见我们没什么反应,急道:“你们又不看......
让初中品德教育贴近学生的生活
发布时间:2022-12-21
摘 要:生活是课堂教学的源泉,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生动的教育因素,与学生的需求、愿望、情感、体验密切相联。思品课教学,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 活经验,选取学生在生活中关注的话题,将学生的课堂学习 和现......
清代前期农民的家庭手工业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提要:本文探讨了清代手工业发展中,农民家庭手工业从副业向主业发展的趋势,及其经济意义。 关键词:农民家庭手工业 习俗经济 专业化 半专业化 清代前期,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农民家庭手工业从副业......
近代江南典当业的社会转型
发布时间:2023-05-23
[关键词]典当;押店;道德;趋利化 [摘 要]近代以来,江南典当业受战乱及 社会 经济 环境等因素的 影响 ,经营日渐困难。为谋求生存,典当业试图提高利息、缩短当期以牟取商利,但其求利行为日益受到社会的道德批判和政府的制......
空间转向视阈下的现当代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07
引言: 面对文学在后现代消费社会的现实处境,大众文学、通俗文学开始成为主流文学,传统文学的完整性、趣味性,开始趋向平庸化、零散化,加之网络文学的出现及相关理论视阈和阐释方法的应用,也起到了一定消极作用,使得中国现当代文学......
简析近现代打击乐
发布时间:2023-07-10
一、从作品中解析近现代打击乐的创新 本文把近现代时期的打击乐作品分为打击乐独奏作品、打击乐合奏作品、以打击乐为主的室内乐作品和以打击乐为主的乐队作品四个部分,来解析打击乐的创新。 ( 一) 打击乐独奏作品 1.《东王得胜令》......
《黑镜》:现代性下的生命、生存与生活
发布时间:2022-11-15
摘 要:现代性是一个与理性和主体性相关的重要概念。2011年的英国连续剧《黑镜》,通过内容各异的三集,表现了一种高度科技化、现代化的世界,以科幻的手法展现了人们在其中的生活方式。通过此片,我们看到了监控之下的赤裸生命、资本......
贴近生活还是贴近私生活
发布时间:2022-08-11
2月27日,全国电视剧行业年会召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表示,电视剧在宣传上要避免炒作低俗话题,绝对不能宣传被删减的内容,“《北上广不相信眼泪》这个剧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播出前,将全剧的本来为数不多的亲......
谈近代政治哲学研究的转型
发布时间:2022-09-10
谈近代政治哲学研究的转型 谈近代政治哲学研究的转型 谈近代政治哲学研究的转型 摘要:本文根据霍布斯着作《利维坦》、《论公民》,从性恶论、自然法、社会契约、绝对君权四方面来阐述其政治哲学理论。霍布斯第一次用人的......
家庭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26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是天之骄子,是家庭的中心,是每位父母的骄傲,他们肩负着振兴中华之责,挑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健康成长不只意味着拥有健康的体魄,习......
历史编纂学近代转型概说
发布时间:2022-12-13
内容提要以近代社会和史学转型为背景,传统历史编纂学经历了一场解体与重构的艰难变革,其过程大致可以1900、1919年为节点划分为突破传统格局、建构近代体系、形成多元格局等三个阶段,而主要呈现出:史学科学化与历史编纂理论、方法......
后现代道德语境下高校师德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29
高校师德建设既是高校发展的原动力,也是高校自身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整理推荐的一篇关于高校师德探讨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前言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国内20世纪80年代逐渐重视高校师德建设,但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
论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09
" 论文摘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调研资料为依据诠释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体现与危害,解读网络道德失范的形成因素。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2004年以来,笔者连......
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本文结合近年来的调研和前几年 学习 考察加拿大和德国地方政府审计工作的情况,着重从传统审计向 现代 审计转变 问题 谈几点看法。 2004年,浙江省人均GDP已接近3000美元。从国际经验看,这既是一个 经济 增长方式转变、 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