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中国当代乡村书写中的荒野景观

中国当代乡村书写中的荒野景观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6-05-25 10:55:04
中国当代乡村书写中的荒野景观
时间:2016-05-25 10:55:04     小编:龚晶

用“荒野”来描述和概括中国当代乡村书写中的一种景观,启发来自于赵园等评论家和作家的有关表述。还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赵园就注意到在莫言的小说中,“女人们脸上都出现一种荒凉的表情,像寸草不生的盐碱地”(《透明的红萝卜》);“一群老百姓面如荒凉的沙漠”(《枯河》);男人们“脸上的表情荒凉遥远,眉眼都看不大清楚”(《球状闪电》);“狗眼里的神色遥远荒凉”(《白狗秋千架》)……她很敏锐地发现了有关“荒凉”的描写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所具有的意义:“我在这里特别注意到的是,当代作者所逼视的,往往是前此的中国现当代文学避视的”;这是“前此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罕见的”[1]。也曾有一位评论家这样描述刚出大学门的杨争光面对荒野时的震惊感:

汽车离开延长县城,直往深山里走,越走越偏僻,越走越荒凉。光秃秃的山,一座连一座,不长粮食,也不生草木。仿佛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千百年里这些山就始终是这样的样子……汽车走了几十里路,总共只遇见了几个山里人,他们满面尘土,衣着臃肿,举止笨拙,瞪着眼睛直愣愣地望着驶来的汽车。刚刚从大城市里出来的杨争光被这巨大的反差刺激得说不出话来。[2]

荒野之所以令人震惊,是因为它是一道巨大的荒凉、蛮野、充满死寂气息的陌生景观:天总是显得灰蒙蒙、阴惨惨的,地总是显得空荡荡、光秃秃的,人就像虫一样,在这空旷的天地间蠕动、咬啮、挣扎。确实如赵园所说,这一景观是“前此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罕见的”。

如果我们把“乡村”设定为文学想象和书写的“客观对象”,那么“乡村”在中国当代文学中主要呈现为“农村”和“乡土”两种基本景观。它们作为中国当代作家对“乡村”的主要想象和书写方式,长时期地占据主流文学的地位。

我曾认真辨析过“农村”和“乡土”的区别[3]。概括地说,“农村”景观着眼于乡村的现代性和人为性,乡村被表现为被类似于“革命”等既定的社会目标所引领的“政治”组织;“乡土”景观则着眼于乡村的传统性和自然性,乡村被表现为依赖血缘纽带和人伦礼俗所维系的“自然”村社。“农村”景观主要产生于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想象和书写,几乎覆盖了从延安文学到新时期文学的第一个十年。“乡土”景观经历过从五四现实主义的“乡土文学”到新时期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所谓“新乡土”的转折。“乡土”是个亲切而温馨的字眼,它是血脉的渊源、生命的摇床,是离乡者的梦境、都市人的童话。人常说“叶落归根”,根与乡土是那样紧密地结为一体,使乡土浸透了人伦的亲缘感、归宿感和慰藉感。在人情浇漓的现代社会中,在无精神家园可寄寓的现代人群中,乡土像海市蜃楼从漫漫荒漠中浮现出来,使疲惫不堪的人们在它奇异而温馨的幻景中小憩片刻。这样一种情感因素和精神需求弥漫在上个世纪80年代泛起的寻根文学中。

然而,几乎就在沉迷于“根”的同时,“荒野”已隐现于“乡土”的边缘,这里有刘恒的“洪水峪系列”、杨争光的“黑风景系列”,其中自然也有莫言的“高密东北乡系列”的早期作品。到90年代,“荒野”的突兀而起辟出了当代乡村书写的一道眩人眼目的断层,作为第三道景观,它不仅是对浪漫主义倾向浓郁的“乡土”的撕裂,更是对革命现实主义的“农村”的背弃。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可以说是“荒野”景观在思想和艺术上被铭刻于史的一个标志,为这道景观增色添彩的更有阎连科的“耙耧山系列”;连同早已成名的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在90年代的延伸,以及被视为“晚生代”的毕飞宇在新世纪创作的“王家庄系列”,“荒野”景观都逐渐置换了“农村”或“乡土”。

相对于“农村”和“乡土”,“荒野”着眼于乡村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瘠或者极度匮乏。在这里演义着人的吃喝拉撒、生老病死、奸淫劫杀,一切都听凭着本能和欲望的支配,连缘由都道不明白。“荒野”是在理性和价值缺失的天幕下本能和欲望的裸呈,人们惯常用以区分事物的语码在这混混沌沌的世界中,在这浑浑噩噩的人群中也仿佛失去了效用,你无从辨明革命\反动、朋友\敌人、进步\落后、文明\野蛮,也无法评说真\伪、善\恶、悲\喜、美\丑。在被文明遗忘了的沟峁坳梁,在理性无从进入也无从约束的无意识领域,面对盲目和盲乱的本能冲动,面对欲望压抑的本能反抗,你又能说什么呢?因此,“荒野”是对无可命名者的命名、无可言说者的言说。正是因为我们陡然发现我们的言辞竟然难以驾驭这巨大而陌生的存在,我们才感到一种被压抑住的窒息般的痛苦。这就难怪刘恒要说“写小说是件痛苦乃至绝望的事情”[4],杨争光也说“我写得很苦”[5]。

作为“荒野”景观集大成者的莫言,他对当代文学的主要贡献或许正在于通过“退行性书写”辟出且丰满了当代乡村书写的第三大景观――“荒野”。

所谓“退行性书写”是相对于当代主流文学的“前行性书写”而言的。不论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还是“社会主义艳阳天”,“进步”和“光明”构成了当代乡村书写的基调与底色,它们同时成为史诗性的要素支配着当代中国的史诗性创作,而莫言则以他的“退行性书写”,解构和颠覆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史诗规范,甚至毋宁说具有强烈的“反史诗性”意味。

支撑起“退行性书写”的是莫言小说中两个突出的母题:“种的退化”和“乡的退变”。

“种的退化”最初来自《红高粱》的陈述:“我真切地感到种的退化”。谁也不曾料想到的是这竟成了莫言后来小说创作绵延不断的题旨:从祖辈辉煌灿烂的红高粱家族,到父辈柔顺怯懦的食草者家族(可参见《天堂蒜薹之歌》、《红蝗》及《枯河》等诸多短篇),直到《丰乳肥臀》更是塑造了上官金童这样一个“恋乳痴狂者”[6],完成了“种的退化”的书写。

如果说“种的退化”在莫言的创作中呈阶段性的绵延展开,那么“乡的退变”则是荒野裸呈的直接展示。在莫言的作品中,人们几乎感受不到“农村”的“进步”和“光明”,感受不到“乡土”的亲切和温馨,相反,从他早期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中,读者就已经能够感受到荒野的压抑气息,而这种不可名状且令人惊恐的荒野气息很快弥漫到他的大多数作品。对莫言来说,“荒野”伴随着他的童年感受而来,区别仅在于对“荒野”认知的深化,所以在他的作品展示得最充分的是“农村”现实的失序,是“乡土”诗意的溃散,而这些正是荒野裸呈的历史-逻辑之因;也正是因为如此,莫言早就明确表达了“拒绝返乡”的意向: 十八年前,当我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高密东北乡贫瘠的土地上辛勤劳作时,我对那块土地充满了刻骨的仇恨。它耗干了祖先们的血汗,也正在消耗着我的生命。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比牛马付出的还要多,得到的却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凄凉生活。夏天我们在酷热中煎熬,冬天我们在寒风中颤栗。一切都看厌了,岁月在麻木中流逝着,那些低矮、破旧的草屋,那条干涸的河流,那些土木偶般的乡亲,那些凶狠狡诈的村干部,那些愚笨骄横的干部子弟……当时我曾这想着,假如有一天,我能幸运地逃离这块土地,我决不会再回来。[7]

由此可见,“荒野”不仅是莫言的童年记忆,更是他的生命体验,在这种记忆和体验中,莫言的乡村书写自然或深或浅地会着上荒野色彩。

莫言小说中的“荒野”景观大致由四大叙述板块构成:

1.生命的斫杀:暴力和死亡的叙述――

如在《食草家族》中阮书记暴力执法,令民兵将七老头吊高跌地而死,再放到大锅里煮烂当肥料;抓到偷地瓜花生萝卜充饥的小孩, 立刻拉去枪毙;天与地兄弟俩残杀六爷爷夫妇, 肢解七奶奶, 活埋七爷爷然后枪毙。

2.自然的破坏:贫瘠和荒凉的叙述――

如在《丰乳肥臀》中描述的:“在春小麦长到膝盖高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野菜、野草也长起来了。右派们一边锄地一边捡起野菜,塞进嘴里,咯吱咯吱地吃。田间休息的时候,人们都坐在沟畔,把胃里的草回上来细嚼,嘴里流着绿色的汁液,脸都肿胀得透明。”

3.欲望的横流:权势和贪欲的叙述――

如在《酒国》中,省检察院派来的特级侦查员丁钩儿原本来某市调查食用“肉孩”的案件,却经历了极度的放荡和腐败:通奸、酗酒和饕餮。在全驴宴上,“先是十二冷盘上来,拼成一朵莲花,驴肚、驴肝、驴心、驴肠、驴肺、驴舌、驴唇……全是驴身上的零件”,而堪称极致的则是用公驴的性器官和母驴的性器官拼成的“龙凤呈祥”。至于权贵们食用的“肉孩”更是被视为“人间第一美味”而争相品尝。

4.人伦的毁弃:淫逸和背德的叙述――

如在《丰乳肥臀》中,有姑姑怂恿自己的丈夫与侄女通奸的;有侄女向姑父“借种”的、有姐姐为消除性饥渴而戏弄弟弟的、有舅舅猥亵外甥女的;有母亲为女儿偷情而在门外放哨打掩护的、有母亲为儿子拉皮条的、有表妹叫表哥来试试她是不是处女的……正所谓:“兄妹交媾啊人口不昌,手脚生蹼啊人驴同房”。

以上叙述分布在莫言的乡村书写中,诚如瑞典文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佩尔・瓦斯特伯格所说:“你读莫言之前必须做好心理准备,他的作品中除了有精彩的关于爱、自然和善良的描写外,还有极其暴力、残酷、血腥的描写……”[8]

对于莫言的小说创作,尤其是对“荒野”景观的淋漓展示是大有争议的,本文不打算对诸般争议予以澄清或辩驳,我要说的是:荒野之所以是荒野,是因为莫言等作家把它从“农村”或“乡土”覆盖的地壳深处发掘了出来,裸露了出来,因而才显得那样苍凉和蛮野,让人感到陌生和震惊。这是一部被掩盖已久的中国乡村秘史;也就是说,不论是“退行性书写”还是“反史诗性”,莫言的小说都给人们提供了一部别样的“史诗”。如果从“思(的深刻性)、史(的真实性)、诗(的艺术性)”的统一来谈论史诗的话,我以为它丝毫不逊于当代文学史中的任何一部史诗性作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作家用各自的方式书写“荒野”景观,“荒野”景观也因此而成为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并已然同“农村”、“乡土”三峰并峙,构成当代乡村书写的大格局。

要理解“荒野”景观的蔚然兴起,我还以为,可以从莫言这里打开“荒野”的“三重门”:

1.对暴力文化和历史的审视和反省

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到新世纪文学,莫言可以说是暴力和死亡叙述的先行者和集大成者,他对暴力和死亡的极力书写到了令人瞠目的地步,这也使他的“荒野”景观具备特有的恶心感和恐惧感。我常把莫言小说给人的艺术感受称为“庄严的恶心”,即以催人欲吐的暴力和死亡场景来唤起生命的庄严感,从而引发对暴力文化和历史的审视和反省。莫言说:“我们曾经生活在一个充满暴力的年代,这个暴力不仅仅是指对人的肉体的侵犯,也不仅仅指人与人之间互相的残杀,也指这种心灵的暴力,语言的暴力……我们回头看一下文革期间的报纸社论,包括我们许多领导的讲话,包括当时的艺术作品,都充满了这种进攻性的暴力语言。所以我想我们之所以在作品里面有暴力描写,实际上是生活决定的,或者说是我们个人生活经验决定的。”[9]这也是隐含于暴力叙述中的思想和历史深度。

2.对高速推进的现代化的质疑和批评

与同样在乡村成长起来的贾平凹等作家类似,莫言对高速推进的现代化也心存隐忧,例如他以为“种的退化”可能就“与越来越丰富、舒适的生活条件有关”。“乡的退变”则更是以“退行性书写”的方式对高速推进的现代化发出了质疑和批评。莫言直言不讳地说:“《生死疲劳》里的1950年代是我们国家农村发展历史上变化最剧烈的时期。我在《生死疲劳》里塑造了和土地相依存、同生死共命运的农民,也隐含着对以工业化、城市化的方式‘消灭农民’,对肥沃土地的大量毁坏,以及农民大量地逃离土地、农民工创造的剩余价值被无情剥夺等现象的一种批评。”[10]“退行”不是倒退,而是反省和检讨。可以这样说:莫言的“退行性书写”弥补了中国当代乡村书写缺场的现实和思考。

3.对意义流失的忧虑和追问

“荒野“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贫瘠,更是意义的流失或极度匮乏,在莫言的笔下,生存的艰窘简直就是意义的黑洞,一切意义一旦被它吸纳进去,转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呈现出一片死寂。因此,莫言、刘恒、杨争光、阎连科等的“荒野”景观始终向人们呈现着生存艰窘和意义流失双重内涵;反过来也可以说,凡属意义流失殆尽之所在,皆濒于荒野之地。从这个角度上看,“荒野”已不限于乡村书写,刘恒《黑的雪》、《白涡》等城市系列,刘震云《一地鸡毛》、《我不是潘金莲》等官场系列都向读者展示出另一种“荒野”――意义流失的精神荒野。 意义流失是“荒野”景观的形而上意味,是对当今时代“意义危机”的警示。

美籍华裔学者张灏认为,“意义危机”(the crisis of meaning)是社会转型中所面对的最深刻的危机。这一“意义危机”在中国人的心智结构中,表现为三个层面的“精神迷失”:首先是“道德迷失”,原先行之有效的儒家伦理业已失范,那么新的人际规范和道德律令又是什么?其次是“存在迷失”,“内圣外王”的人生境界已被证明为不合时宜,那么个人安身立命系于何方?存在的意义究竟落实在哪里?最后是“形上迷失”,即对世界的终极意义在哪里?人们对此表现出令人难堪的沉默[11]。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恶魔》中的人物斯蒂潘・特罗弗莫维奇说:“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条件是,应当有某种无限伟大的东西,使人类能永远对它顶礼膜拜。一旦失去了它,人们将无法生存下去,而死于绝望。”[12]可是“无限伟大的东西”在哪里?莫言没能回答,但是至少“荒野”景观让我们看到:如果没有“某种无限伟大的东西”,人们将生于荒野,死于绝望。

注 释

[1]赵园:《乡村荒原――对于中国现当代乡村小说的一种考察》,《上海文学》1991年第2期。

[2]转引自李星:《杨争光论――对精神太阳的渴盼》,载《老旦是一棵树:杨争光小说近作集》第33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3]参见拙作:《从“乡土”到“农村”――关于中国当代文学主导题材形成的一个发生学考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4]刘恒:《虚证・刘恒自选集第3卷》卷首语,作家出版社1993年版。

[5]转引自李星:《杨争光其人其文》,《文学评论》1993年第4期。

[6]参见邓晓芒:《莫言:恋乳的痴狂》,载邓晓芒《灵魂之旅――九十年代文学的生存境界》,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7]莫言:《超越故乡》,载《莫言散文》第23页,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8]访谈:莫言是最伟大的作家,《现代快报》2012年10月21日。

[9]转引自吴耀宗:《轮回・暴力・反讽:论莫言的荒诞叙事》,《东岳论坛》2010年第11期,

[10]莫言、张英:《对话莫言:我的创作与中国乡村》,《南方周末》2012年11月7日。

[11]参见张灏:《新儒家与当代中国的思想危机》,载姜义华等编《港台及海外学者论近代中国文化》第280页,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

[12]转引自许纪霖:《寻求意义》第201页,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探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对象问题
发布时间:2023-01-24
关于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的书写,其数量是极其庞大的,尽管有的书写得不那么尽如人意,但是好的还是出现了很多;有的写得很有学术个性,而有的作为教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尽管如此,我还想从一名本科师范院校教师和现代文学研究者的眼光......
都市日常生活视野中的现代战争书写
发布时间:2023-05-04
回望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几乎一直未曾远离战火。待到被文学家们用文字转述时,大约是抗战文学开始的战争叙事。在接下来的文学链条上,相继出现了解放区文学中的战争书写和17年时期的战争书写,逐渐形成一种占据主流地位的战争文学传统,其影响之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发生改变。显然这是一种宏大叙事,其特点可用利奥塔的一段话描述。利奥塔认为,“宏大叙事”本是为了指明:那些具有现代性质的科学一直在利用历史.........
现代性视野中的“乡愁”
发布时间:2023-04-29
以湘中梅山为场域,湖南籍作家李健创作了一系列乡土文学作品,从《霜天霜地》《阳光撒彻山地》《约定坳蚂蚁》到《白鼠》《泥巴鱼》再到《幸福的花朵》《天上的鸭子》等,都是其中的精彩之作。作品承继汪曾祺、沈从文等京派乡土文学的精神气韵,将梅山,这一本是偏僻鄙陋、乏人问津的湘中山区,描述得风姿卓越,引人入胜。而同时,他也叙写了在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喧嚣冲击下,梅山人的挣扎与裂变: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城市与乡村.........
“美丽乡村”乡土景观建设探讨
发布时间:2016-01-06
摘要:乡村景观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耕读文化景观,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乡土气息,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完美融合的景观综合体。乡村景观的设计不是单纯的改变村容村貌,还可以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因此好的乡村景观设计应该是推......
解读当代中国农村
发布时间:2022-11-27
" 忙里偷闲,用了大约两周的时间读完曹锦清教授的新著《黄河边的中国》(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这本书不仅体现了一个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农村问题的深刻关注与思虑;同时,通过本书也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农村的真实现状,为我们更......
看景观书写与生命思考
发布时间:2023-05-15
一、引言 在全球化和商品经济盛行的语境下, 赵剑平依然固守在黔北这片土地上, 精心耕耘他的文学艺术园地。自20 世纪70 年代末至今, 他创作了一系列的文学作品, 其中《獭祭》获贵州省《山花》文学奖,《杀跑羊》获省政府首届文学奖......
景观生态学视野下的城郊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4
www.LWLM.com编辑。 四、乡村 旅游 产品开发类型 本人认为城郊乡村旅游产品中比较有代表性,并且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旅游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乡村旅游景观观赏型 旅游产品包括传统观光和人造乡村旅游景观旅游。传统观光乡......
关于现代艺术视野中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现代;现代园林;艺术观念;设计手法;平面形式;立体空间 [论文摘要]现代艺术带给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独特的启发,形成了丰富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观念。其不仅在形式的层面上丰富着现代园林的形态,而且在观念和意义的层面上......
论当代中国油画的写意情怀
发布时间:2023-05-02
作为一门外来艺术种类,油画在早期传入中国并发展成为中国绘画重要的一部分。在长时间的借鉴与吸收之后,中国油画成为了中国艺术中不可替代的一门艺术形式。中国油画的表现方式众多,它不仅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而且又融合了西方传统的油画技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绘画艺术体系。油画在中国传入与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了许多中国画的写意元素,从何多苓的油画艺术中便可看到中国油画的写意元素,其作品中多流露出中国传统绘.........
乡村城镇化景观生态应用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要: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农村地域广阔,农业人口比重大的背景决定了中国将走一条与西方工业化国家不同的城镇化道路。实践证明,发生在农村地域,由基层社会、社区政府发动和农民自主推动,以农村人口在农村......
《乡村》:圈地运动中农村的真实写照
发布时间:2022-10-26
摘 要:乔治・克莱布的《乡村》是感伤主义诗歌的代表之作,描写圈地运动前后英国农村的沧桑巨变,表达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对农村因圈地运动而衰落所产生的无限悲伤之情。本文从圈地运动与克莱布诗歌《乡村》的关系入手,探讨圈地运......
百年乡土中国的痛彻解析与深刻书写
发布时间:2023-06-24
主持人语:本篇对话由作家叶炜和批评家刘永春合作完成。叶炜以写作长篇小说见长,尤其是他的“乡土中国三部曲”《富矿》《后土》《福地》,出版后得到广泛的关注。从目前的状况来看,70后作家显然更偏重也更擅长写作中短篇小说,并且有不少作家的作品从世界文学的范围来看,也不比其他国家的同龄作家逊色。相比之下,有厚度、广度与深度的长篇并不是特别多――国外的情况也大抵如此。叶炜的这次写作实践,可以引发的话题是非常多.........
近代中国乡村史研究笔谈
发布时间:2023-07-08
" 【编者按】 近代以来,在急剧变动的历史进程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加速发展的工业文明正在疯狂地吞噬着农耕文明,乡村社会正在成片地急剧消失,作为整个人类摇篮的、绵延了数千年的带有中古韵味的原始村落正一个个地被五光十色的......
城乡关系视野中的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3-07-12
" 整个西方社会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就干了一件事:完成了从一个生活必需品时代到一个耐用消费品时代的转型。这个转型在社会层面上非常不容易,必须得有一系列的制度和结构的条件来支撑它。中国目前正面临同样的挑战 城市社会又分成三部......
现代诗歌中的“理想中国”书写与想象
发布时间:2023-05-07
1908年,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写道:“递文事式微,则种人之运命亦尽,群生辍响,荣华收光。”面对腐朽衰残之中国,鲁迅呼唤恶魔一样的摩罗诗人,奋起建立新秩序。20世纪上半叶,“摩罗”诗人相继出现,他们揭露社会丑恶,深情抒写他们的国家和民族想象,祈望一个理想的中国,这些诗人对理想中国的书写与想象颇值得关注和分析。一、线性时间叙述模式与未来中国预言现代诗歌中的理想中国书写多伴随着对现实中国的挞伐,形成.........
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外交
发布时间:2022-08-03
【摘 要】从文化视角去理解一国对外关系的行为已经不是一个新的切入点了,但其分析的价值与意义却恒久未变。文章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分别从宗教意识、秩序观念、“和合”文化以及“以德行仁”等四个方面对当代中国外交作简要分析,......
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要: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农村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 引言 随着我国聚居环境的扩展以及旅游业的加速腾飞,在大量的环......
当代中国景观设计的思想演进与创作实践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24
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促使城市景观设计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我国城市发展之路上,景观设计实践的演进可以说是一条主线,对我国城市环境以及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以及特殊性,本研究就对我国景观设计的思想演进以及创作实践进行了系统分析。1当代传统园林的转型实践分析我国景观实践深受传统园林艺术的影响,在当代我国景观设计中仍然习惯于沿袭传统园林景观设计形式,这是景观设计中束缚前进步伐的.........
当代景观设计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3
中国当前具有现代意义的景观设计实践,除以物质的方式在现实中存在之外,在很多时候呈现出话语叙事的特征,作品的内容和意义成为设计表达的要诀,当然这并不削弱作品本身的品质。很多时候,作品带有宣言的意义,并且对社会现实和当前设计......
浅论当代中国审美观的形成
发布时间:2023-06-04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浅论当代中国审美观的形成”,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一、前言 审美观,简单地来说就是人们对美的看法和观点。其实这个概念是从哲学体系......
当代中国青年婚姻观的异化
发布时间:2022-10-17
婚姻像围城,城里的鸟想飞出去,城外的鸟想飞进来。钱钟书先生在半个多世纪前出版的小说《围城》像一把刻刀,将现实人情世故中的婚姻刻画的淋漓尽致。虽然曾几何时钱先生的话使不少人对婚姻心有余悸,但更多的人还是前赴后继地进入围城结婚、生子、过日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社会的包容性越来越大,思想越来越开放,当代中国青年的婚姻观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甚至发生了某些方面的.........
变迁中的中国乡村治理
发布时间:2022-10-13
乡村承载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传统,它既包含了传统和现代的对立,又孕育着传统向现代转化的内在动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创新乡村社会治理,不仅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推......
浅析近郊旅游型乡村景观建设
发布时间:2023-01-17
摘 要:乡村景观建设一直是乡村建设的重要部分,对乡村环境面貌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景观的层次功能需求,乡村景观分类,旅游乡村景观定位来探讨近郊旅游型乡村景观建设。通过分析近郊旅游型乡村的景观需求,类型分类,提出相适应的......
谈中国现当代文学视野下的寻根文学
发布时间:2023-01-29
全球化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通常意义上我们认为全球化是说全球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的全球意识的崛起,全球化意味着视全球为一个整体,在全球这个大家庭之中,国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依存......
论当代中国水彩画家创作观
发布时间:2023-02-27
一、中西融合、相得益彰当代中国水彩画中的当代是一个时间概念,是随着研究者生存时段的不同而不断发生变化的时空观。当代的中国水彩画是在东西方两块沃土中健康成长起来的画种。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纲,以西方绘画观念为要,孕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国水彩画。中国人是善用水的民族,从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老子《道德经》中上善若水可见中国人对于驾驭水有着天然的灵性。因此水质材料这种绘画语言体系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中国水.........
《老农民》 电视剧视野中的乡土中国
发布时间:2023-03-15
电视剧《老农民》将叙事窗口置于黄河边的一个小村庄“麦香村”,展现出肇始于土地改革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乡土中国。全剧以老农民“牛大胆”为叙事起点,描画出中国当代农民的艰难奋斗历程,扎实、质朴地建构出中国农村演进背景下农民......
论中国写实油画语言的当代性转换
发布时间:2023-01-17
中国写实油画的出现,与中国的民族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就中国的写实画而言,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能体现出当代写实油画创作者的创作理念。与抽象画不一样,写实画所表现出来的是真实的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感受。从艺术发......
论群众史观在当代中国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09
一、群众史观的三重内涵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内容在其中国化的过程中表现为群众路线。这条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群众史观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成果。 (一)历史观视角: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
研究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格局变迁与优化
发布时间:2023-06-26
自然基底也就是地貌、气候、水文、动植物、土壤等天然要素,而硬质要素则是人类在自然基底的基础上所建设和创造的一些人文景观。以下是由查.........
美丽的乡村景色
发布时间:2022-10-27
乡村的春夏秋冬,各有一番风味。 乡村的春是快乐的。听!河水欢快的脚步“叮咚,叮咚”。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嫩芽儿从地下探出头来;桃花妹妹穿着一身粉红色的短裙,坐在枝头看风景;油菜花姐姐披着满头金发,穿着翠绿色的长裙,在......
当代中国纪录片的生态主义观照
发布时间:2022-11-19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生态文化逐渐传播开来,引起了官方和民间越来越多的关注,国民的生态意识也得到提高。但是由于中国的生态传播起步较晚以及受其他政治、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
谈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
发布时间:2022-12-05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需要的是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而旅游则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大方法。而物质相对匮乏的乡村曾经是人们避之不及之地,现在却逐渐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本文即谈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 。 旅游......
当代中国消费主义的价值观批判
发布时间:2023-06-15
〔摘要〕消费主义作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消费文化,已经伴随着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进入中国社会。当前,消费主义价值观念的商品拜物教、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构成了严峻挑战。避免消费主义不良价值观的侵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消费文化。〔关键词〕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消费文化;价值.........
“乡土中国”中的新“读书无用论”
发布时间:2022-08-23
内容摘要 在解蔽农民和农户对于读书功用性不同分层认识的基础上,“读书无用论”在中国村落内部的流行并非是一个被媒介故意渲染起来的伪命题,而是实实在在愈来愈冲击村落社会的真命题。在城市中国越来越步入知识社会和开放社会的当下......
当代中国电影中儒释道思想观念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3-01-27
当代中国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获得世界性的赞许,故事片年产量在2016年达到了772部,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电影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饱含儒释道思想观念的精神内核,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母题浸入。一、儒家思想之孝悌观对电影主题的呈现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学而》中提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进而提出孝即孝敬父母,悌即爱护兄弟。在此孝悌观念下,父子关系便是一个集中体现儒家思想伦理规范的典型,.........
村民自治背景下乡村关系失范的宏观体制根源
发布时间:2023-02-25
" 摘 要:随着村民自治的实施与推进,中国乡村社会形成了以国家行政管制和村民自治为核心内容的"乡政村治"政治格局。按照制度文本上的规定,乡镇政府是农村最低一级政权,村民委员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二者之间是"指导-协助"关系。然......
我国现当代视野下的豫剧
发布时间:2023-03-26
摘 要:豫剧是中国四大剧种之一,其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一直深受中国传统文学的浸润和影响。本文现当代文学对豫剧的影响,从现当代文学的视野角度分析了当前豫剧发展面临的困惑,希望能够对于推进豫剧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裂变:中国近代学术转型的历史景观
发布时间:2023-03-30
内容提要中国20世纪的人文学术和文学批评之发展,充满着历史、文化、社会和心理的裂变。如果说,跨文化语境的生成,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一次新的裂变,是从旧的肌体中滋生而出的一种新的文化呈现平台和方式;那么,就不能不顾及到这种......
史学关注荒野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环境史的兴起和发展,是自然对人类警示的结果,是人对自身历史反思的结果,是历史学科的又一大发展。环境史为史学观念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范式,即抛弃人类中心主义,从环境中心主义去思考世界史,从自然的整体思考人类历史,思......
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主体观
发布时间:2023-04-16
摘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从唯物史gLJ-d其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出发阐明了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依据,从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着眼论述了人民主体作用的基本标志,从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本质的维度指明了实现人民主体利益......
影片《荒野的呼唤》中巴克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要]《荒野的呼唤》又名《野性的呼唤》,是一部于1997年上映的英语电影。该片上映后受到了广泛好评。这部影片是根据同名小说《荒野的呼唤》改编的,原著作者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作家,他的这部小说被誉为“描写荒蛮世界的最伟大......
西北场域与当代背景下的诗歌写作
发布时间:2023-07-09
杨献平:森君兄,你我认识多年。其实,我们还没认识之前,我就关注你的诗歌写作状态。当然这也是你和我同在西北这一共同诗歌场域和背景之下的结果。我一直觉得,西北这个地方真正的内质和精神并不在于它的自然环境,这当然只对于诗歌......
环境史视野下的近代中国农村市场——以华北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2-08-11
" 迄今为止,有关明清以来中国农村经济演变的型式问题,依然是海内外中国经济史学界争论不休的焦点。尽管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美国学者黄宗智以其著名的过密化理论,对“商品化必然导致近代化”这一大洋两岸各派学者共同存......
个体化与当代中国农村宗教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13
【摘 要】当代中国农村宗教的发展是个体化发展的一种体现方式,中国农村宗教丰富了农村居民的日常文化生活,给予农民强大的精神力量,农民通过宗教信徒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沟通的桥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生活的乏味空虚。但对于......
谈中国园林中的景观建筑
发布时间:2023-07-27
摘要:众所皆知,我国园林的景观建筑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随着各朝各代民族文化的不同与交融,创造了辉煌的建筑文化和园林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观、审美观、空间观等,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中国风。本文主要是在此背景下分析中国园林中的景观建筑,对以植物生态习性为基础的园林景观建筑的形成以及创造地方特色做一个简要的分析,以文学艺术为脚本,以设计者的自身涵养为核心,对建筑中的文人气息与多重风格进行阐述,弘.........
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播问题与途径
发布时间:2023-05-23
摘要:中国书法艺术在传播中发展演变,传播对于书法艺术来说也是一种创造,中国书法史也是一部书法传播史。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播基础是中国社.........
中国乡村社会的“孝道衰落”
发布时间:2022-09-28
一、孝道真的衰落了? 如今,孝道衰落的说法似乎已然成了社会共识。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伦理文化传统的国度,孝道衰落所激起的社会反响可想而知,一些倡导传统文化复兴的学者更是希望重塑儒学正统,以圣人教诲收拾人心,再造社会......
中国传统园林在现代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5-09-09
摘 要:我国小区景观在经过多年实践设计后,已经总结出了很多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就对我国传统园林在现代小区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 1 我国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
荒野之美,美于稀
发布时间:2015-09-08
因为周遭的荒野与宁静,每迈出一步就能听到自己心灵的回响,在胸膛间,在山谷里,也在呼呼的狂风中喘息。 在新西兰,荒野是最美的景致之一。这里的荒野被定义为人迹罕至、植物丛生、各种野生动物自由栖居的地方。借用某本书的推荐语......
新主权观与当代中国外交理念革新
发布时间:2022-10-06
作为国际关系核心概念之一,主权的内涵和外延在当代不断发生新的深刻变化,由此前的绝对化、单一化形式,逐步转向灵活、多元、多层、开放的状态。主权内容及形态的新变化一方面符合国际社会与世界政治的积极进步趋势,另一方面也契合当代中国外交观念与外交战略需求的整体更新,特别是涉及新主权观对外交新定位的积极含义,新主权观嵌入新兴大国外交战略的顶层设计与前瞻议程等。故此有必要讨论:当代主权观念总体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发布时间:2023-07-10
" 政治学既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社会科学基础学科,又是一门以研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应用性学科,对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有重大价值。因此,政治学在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位置,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马克思的群众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7-07-24
马克思群众观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认识马克思的群众观需要从辨证的唯物史观与历史的唯物史观的角度进行,从这两个角度可以知道,社会生产关系与社会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这些方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方面。在生产力发展中人民群众具有主导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为精神活动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此,马克思的群众观为社会历史的发展的提供了理论支撑。鉴于此,本文将对马.........
评述美国当代的国际法观
发布时间:2013-12-18
1996年,美国先后制定了《赫尔姆斯-伯顿法》、《达马托法》,当年9月初又空袭了伊拉克。这些行动表明,美国表面上口头尊重国际法,尊重双边或多边协定,但实际上又置国际社会于不顾频频违反国际法准则。因此,这就涉及到美国对国际法的态......
中国梦视野下的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微探
发布时间:2023-06-16
【摘 要】理想信念教育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的定型期,面对着改革开放后不断涌入的西方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国梦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意义重大,教育者需......
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探讨
发布时间:2023-01-08
近些年来,中国现代文学进入了重要发展阶段,新的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中国现代文学带来了新的研究价值,自从中国现代文学创生以来,就与现代传媒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相互影响而又彼此共生。因此......
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浅析
发布时间:2023-01-01
摘要:现代传媒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现代文学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归功于现代传媒的影响,其是通过期刊、报纸、杂志、广播等传媒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现代传媒不但强化了现代文学的传播,也是现代文学质变的重要添加......
浅析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产生背景
发布时间:2023-02-23
一、引言鸦片战争之后,国内外因素相互碰撞,致使中国出现了名目繁多的社会思潮。在众多的思潮中,以民族主义思潮最引人注目,它在辛亥革命.........
中国当代文学图书开拓西语市场分析
发布时间:2022-07-24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西语地区图书馆收藏中国当代文学图书的情况,以五洲传播出版社为例,探讨中国出版业更具针对性地实现中国当代文学开拓西语市场的成功经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央政策的逐步放宽、国家经济的迅速崛起,我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早在21世纪之初,就有国际媒体称“21世纪是中国发展的世纪”。中国的优秀人才已经在各领域获得出色成果。尤其在文化方面,中国已经纷纷在文学、电影、音乐、.........
浅谈中国当代都市女性写作的性别诗学特征
发布时间:2023-07-06
论文关键词:中国;当代;都市;女性;性别诗学 论文摘要:都市女性写作侧重性别视角,立足女性立场,其作品具有浓郁的都市情调、开放的时代氛围和强烈的性别意识。都市女性写作是一种与传统写作和主流写作明显不同且颇具先锋、另类......
浅谈中国当代都市女性写作的性别主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2-11-14
论文关键词:中国当代;都市女性;性别主体意识;情爱主体;婚姻主体 论文摘要:中国当代都市女性的性别写作其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取向,在于对女性性别主体意识的积极建构和大力促动。一般而言,女性的性别主体意识主要指在男权......
重塑当代中国人自由观念的三个着力点
发布时间:2023-02-11
摘 要:当代中国人自由观念存在三个主要偏颇:或者把自由更多地理解为一种“内心的自由”,由此回避或逃避各种亟须改变的实践困境和现实问题;或者把自由更多地理解为一种“任性的自由”,由此秉持或奉行无规则、潜规则等“无政府主义......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回顾与前瞻
发布时间:2023-03-31
社会价值观作为一种观念上层建筑,由现实社会存在决定,并且指导着人们的社会行为。回顾中国过去价值观的形成与变化,总结当前价值观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对于形成符合中国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缺失的体制原因
发布时间:2013-12-17
"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社会保障是正常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仍有许多人将社会保障看作国家赐予的“福利”,而不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天赋权利”。而对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则有更多的质疑和排斥。一些人认为,国家根本没有财力......
青年景观设计师对我国新中式景观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3-26
摘 要:目前,我们多数的青年景观设计师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缺失和不重视,导致国内很多中式景观既没有继承我国古典园林的精髓,也没有推陈出新,设计出来的作品东拼西凑,生搬硬套,令人担忧。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不仅是时代的需求,......
浅谈乡镇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农村建设 图书馆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乡镇 产业结构调整 文化建设 和谐发展 精神动力 论文摘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
乡土植物与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景观营造
发布时间:2015-09-09
摘 要:本文就乡土植物的概念进行分析,并对城市园林中乡土植物进行研究,以便探讨乡土植物和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景观营造策略,从而有效地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促进当地城市的发展。 关键词:乡土植物;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营造 1......
中国“当代艺术”,我们真的当代了吗?
发布时间:2023-01-28
看过一篇署名Britta Heidland的文章《一个请求:不要去理解当代艺术》,该文认为“如果我们真的在博物馆里遇到一块毛毡、一块脂肪或者一块肥皂,我们又要怎么理解它们?很简单,不要去理解,而是去感受!”“这就是现代艺术要求我们的......
农村工业在近世中国乡村经济中的历史作用
发布时间:2023-06-18
"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家庭手工业一直是小农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关于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村手工业的作用,理论界已有很多论述。农村手工业到了近代,有了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的发展,它所起的作用也应该与封建社会有所不同,本文的目的就......
非现代化城市景观中隐秘的现代性
发布时间:2023-04-19
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发明和革新的过程,现代性以“变”为荣,它不断反思批判过去、解构过去。然而,现代城市在城市景观上却没有表现出与过去的决裂,一些并不属于现代的城市景观安然矗立在城市当中。直观来看,这些城市景观表现出鲜明的“反现代”的特征,似乎是城市现代化的一种对抗;实质上,它们并没有置身于“现代性”之外,只是它们的现代性较为隐秘。一、“整旧如旧”中的价值理性不管现代化带来多少负面结果、多少学者攻.........
审美观察在色彩风景写生中的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22-10-07
摘 要:审美观察是色彩风景写生的前提,审美观察涉及对景物的取舍、构图、色彩表现。构图和色彩要以造境为目的,只有这样色彩风景写生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关键词:审美观察;构图;色彩;造境 色彩风景写生是提升专业水平的一项......
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乡村社会嬗变
发布时间:2023-04-02
[提要] 城市化是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化带来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使国家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同时,城市化对延续几千年的乡土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导致传统......
在荒野悠游地成长
发布时间:2022-10-16
李伟文是一个“不够合格”的牙医,每天只接诊十个人,从不加诊。几十年如此,从不破例。人生就这么长,还有那么多好玩的事,怎么能因为赚钱而影响生活?那可是大大的不划算。 玩出责任感 送走当天最后一名病人,李伟文开始煮咖啡......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代农村教育改革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6-08
" 【论文关键词】陶行知 乡村教育 农村教育改革 【论文摘要】陶行知是中国现代为世人所推崇、所敬仰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理论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关于农村教育的理论实践和探索一直......
谁更能代表当代中国?
发布时间:2015-10-26
萧三匝的《左右为难:中国当代思潮访谈录》,是他专访李泽厚、徐友渔、许纪霖、汪晖、陈明、萧功秦等九位当代中国思想界比较活跃的学者的实录,为我们这个时代知识界的思想能够抵达怎样的广度与深度,留下了一份饶有意义的备忘录。自然......
试论我国当代的辞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7
摘 要 我国当代的辞书研究主题丰富,重点突出,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内容体系;立足国内辞书理论与编纂实践,积极引进国外成果;研究形式以建设为主,介绍、评论为辅;文献例证式研究占主体,定量、一手调查、语料库资料增多,个案、实验......
断裂的“他者”:美国当代社会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2-08-22
引言 作为比较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形象学主要研究文学作品中对异国形象的描述和塑造。在《比较文学概论》中,巴柔对形象学有以下界定:形象学是在文学化,同时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得到的对异国认识的总和。由于对异国认识的总......
走向后现代:当代中国研究中国家
发布时间:2022-12-12
" 摘要:本文通过检视西方政治社会学中国家-社会分析框架的演进,揭示出当代中国研究中也存在一种国家-社会分析框架的嬗变。这种变迁正在导向后现代阶段,这集中体现在:国家与社会关系日趋复杂;由二分对立式框架向三分互动式框架的转......
重读“现代性”书写叙事中的鲁四老爷
发布时间:2022-11-15
摘 要:“反传统”作为“现代性”书写叙事的主流话语对“五四”新文学显现出了强大的解释功能和整合功能。在这种主流话语模式之下,鲁迅《祝福》中的鲁四老爷,成了压迫者和吃人者形象。这样的观察, 固然可以突出鲁迅文本中的政治学......
中国当代南北方风景油画的表现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4
摘要:风景油画是油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油画传入中国发展的一个多世纪中,中国油画的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大好景象,风景油画也在逐步发展、繁荣。尤其是在当代艺术思潮的碰撞下,油画“民族化、本土化”呼声越来越高,风景......
经学与当代中国
发布时间:2022-10-25
在当代中国学术中,经学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作为传统学术的核心,我们有必要来讨论一下在以西学为主导的现代学科框架下,经学为什么会在近年兴起,以及经学存在的意义为何。经学研究在当代的复归,就学术思想层面而言,我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经学内在的原因。尽管五四之后,人文领域迅速西化,传统旧学开始落幕,研究者纷纷走上了新学术之路,但是经学本身的学术传统并未因此断绝,只是转变形态,栖身于先.........
浅析现代园林景观中水景的设计与施工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要:在现代城市中,园林景观工程不仅是提升城市品味和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对水景设计与施工要求更为严格。 关键词:园林;景观;水景;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
现代城市景观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借鉴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要:传统私家园林保留着中国历史文化和传统元素,现代城市景观是现代人生活中的环境,两者在时代上存在差距却都可以为我们所用。本文写作的目的是探索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如何运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与传统私家园林的结合;如何使......
国画里的乡村―家朋乡
发布时间:2023-06-23
家朋乡地处安徽省绩溪县东北隅,距县城42公里,介于两省(皖浙)三县市(绩溪县、宁国市、临安市)交汇处,国土面积90余平方公里。 家朋乡属皖南山区地形,天目山脉由东而至,萦纡南延,东南高、西北低,东南与荆州乡交界的九龙戏珠......
西方文化视角与新文学乡土小说改造国民性的现代性书写
发布时间:2023-06-24
西方文化视角与新文学乡土小说改造国民性的现代性书写 摘要:近代中国在西方文化示范效应作用之下开始了它的现代化之旅,中国文学也在启蒙与救亡双重期待中产生裂变与转型。然而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相比,乡土中国的典型性异常明显,这就......
当代写意花鸟画中的图式转换分析
发布时间:2016-06-07
我国写意花鸟画的历史悠久,其图式也十分丰富,表现内容与技法也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发展而越加丰富,发展到现代已经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值得学者去研究。当代我国与国外交流越加深入,花鸟画图式也相互借鉴,为我国花鸟画的发展提供了......
论关于中国当代都市女性写作的身体主体意识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女性的身体主体意识,是指女性对自己身体的基本权力意识,也即女性对自我身体的欣赏、支配、享受的自由意志。中国当代的都市女性正是侧重从“赞美身体”、“支配身体”、“享受身体”等几个层面,对当代女性的自我意识及身......
书写中国梦的多彩贵州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3-03-28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三期叠加”阶段,进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主要特点的新常态。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期,进入后发赶超、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阶段。我们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当代中国“剩女”婚恋观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3-03-14
摘要:“剩女”之“剩”是就其在恋爱婚姻中的缺位而言的。这一现象的形成与“剩女”自身所具有的婚恋观不无关系。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一种分析和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科学维度。运用其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逻辑、“两种生产”的逻辑以及“现实的个人”逻辑解读与探讨“剩女”的婚恋观,对于科学地分析“剩女”现象、进而正确地对其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剩女;婚恋观;历史.........
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中“写”的含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写,绘画,书法,比较 论文摘要:“写”具有抒发倾吐、描绘描写、书写、倾泻疏导、移置搬运等多种含义。对于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来说,“写”都是指一种落笔肯定、笔迹和作者当下的内心状态有紧密对应关系的运动和状态。......
宋代地方志编纂中的“地方”书写的方向
发布时间:2014-01-26
一 城市化刚起步时贸易功能的地价表现 一、交通要点区域价差不大 在上海租界城市化刚刚起步的时候,洋人买地首先着眼的是其贸易功能,其次是其个人或家庭的居住需求。居住需求在一开始是很有限的,因为人数少,生活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