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谈小数教师教学的新理解与新实践问题

谈小数教师教学的新理解与新实践问题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9-11-22 12:13:09
谈小数教师教学的新理解与新实践问题
时间:2019-11-22 12:13:09     小编:

【摘 要】在新课程实施中,小学数学教师如何理解数学教学,这既关系继承传统的教学认识论的问题,又涉及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怎样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问题。新课程有它的新的教学理念,有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教学评价。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教师从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再上升到教学理论的过程,是对教学科学认识与科学操作的过程。在新课程实施中,小学数学教师如何理解数学教学,这既关系继承传统的教学认识论的问题,又涉及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怎样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问题。新课程有它的新的教学理念,有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教学评价。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新的数学教学与教学实践的问题。

一、新课程实施需要教师有新的教学理解

新,有新颖、新奇,创新等若干的含义。新课程的新,归纳有六个方面:一是新的教学理念,即教学是建构,是促进,是研究,是开放,是反思,是网络;二是新的教学思想,把教学作为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的有机结合,这是教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三是新的教学方式,即教学有新的表现方式,教学有新的组织方式,教学有新的评价方式,教学要体现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和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四是新的教学内容,即新的课程资源,新的科技知识,新的生活理念;五是新的教学效果,即教学要促进学生素质的有效发展,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在于教师实现自我的价值;六是新的教学评价,教学重视的是过程体验与学生的个性化与社会的发展性评价。

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需要的新教学理解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教学不仅是一个单一的知识传授过程,教学更是一个发展过程。教学的发展,一在于教学是引导学生的认知,是在学生认知策略形成与发展上的积极影响; 二在于教学是行为管理,是使学生的个性化与社会化发展的无序成为有序;三在于教学是教师的自我价值的体现,教学的反思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是教学不仅是一个课程内容展示的过程,教学更是一个课程内容的建构过程。教师是课程的建构者,是课程内容的设计者与课程展示活动的参与者。

三是教学实践的主要场所仍然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良好教学准备与教学活动后的反思。教师有了科学的教学理解,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二、小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认识

教学理论是对教学的基本认识与基本规律的运用,目前关于教学的理论总体上分为:教师教的理论、学生学的理论与师生协作互动相互促进发展三个方面的理论。关于教师教的理论,实出的有行为主义的程序教学理论、有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和精神分析学的自我理论等;关于学生学的理论,重要的有需要层次理论、行为归因理论和成就动机理论等;关于师生共同发展的理论主要有个性化理论、主体相互作用理论与社会支持理论等。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更多的教学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如多元智力理论、结构理论、最优化理论、现代教学技术理论等对于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指导。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重要场所。重视课堂教学,首先是重视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有理性的课堂教学应是新的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所谓有理性的课堂教学,第一是对于教学目的的科学确定,教学的总体目的是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的发展(教学促进发展),教学的具体目的是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在设计一堂数学课时,我们更应结合学科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的特点,实出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结合点的目标。教学结合点,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主要是教学与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的结合,大家知道,思维方式有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集中与分类等,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主要是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与检验假设。对于文科学科(语文、历史、政治、外语)而言,主要是教学与学生的语感、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与学生语言交流等人文素养的结合。

有理性的课堂教学,第二是对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总体上讲是启发示和讨论式,然而,由于不同的教法需要不同的支撑条件,因此,什么是最有效的方法绝不可能是唯一的。就目前大家所了解的教学方法而言,主体教学法、成功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和探究性教学法是目前学生学习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理性的课堂教学,第三是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于教学活动中,教学是一门科学,也一门技术,电子化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三、小数运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的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法是一种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好的研究方法,透过一个成功的案例认识教育理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案例一:归因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某校五年级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因前后两次成绩差距太大,认为是老师的题出得不好,结果在与老师交流时态度极为不好,以后学习该课程时积极性始终调动不起来,后来老师结合归因理论,对学生的学习考试作了归因分析,指出该生的学习过于注重数学格式和注重数学知识记忆是其第二次考试受到影响的重要原因,学生认识到成绩差异上有自己的原因后,很快就跟上了学习的要求。

案例二:注意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学生的注意是学习的大门,集中注意力是取得教学指导效果的关键,某校三年级学生在期末复习过程中,因为过分紧张而集中不了注意,教师结合注意理论,分析学生注意转换的条件,认为该生应多从情景注意(无意注意)上增强联想性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注意集中性得到了提高。

案例三: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迁移发生在学习过程中,好的迁移活动能提高复习课和讲评课的效果。某校数学教师借助开放式教学的迁移作用,集中对数学等式相等关系进了复习和巩固,效果良好。

四、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研究教学的要求

反思型教师是指能对自已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与控制,具备一定反思能力的教师。教师的反思能力,理论上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审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进行教育教学行为的“设计方案、行为展示、学生管理与指导”的分析、综合并上升到一定教育教学行为规律上把握自我教育教学行为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也就是学校教师对教育教学行为活动的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设计的能力;二是教师的自我设计能力,也就是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对自我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专业的自我的分析并作出行为活动上的计划与组织实施的能力。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十反思。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为实现课程目标而有针对性和有组织性开展的说课、上课和评课性的反思是教学研究的过程。校本教研和校本科研,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教学的自我反思。心理学有一重要的研究方法,就是内省法,不断地对自我的言行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取其成功的经验构建自我的认知图式,发展和完善自我的专业素质,本自就是校本的原初含意。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