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中国文化的自尊与西方文化的self—esteem之比较

中国文化的自尊与西方文化的self—esteem之比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08 01:09:13
中国文化的自尊与西方文化的self—esteem之比较
时间:2023-02-08 01:09:13     小编:

中国文化的自尊与西方文化的self—esteem之比较

摘要:sEif-esteem从西方心理学界引进而来,中国心理学界一直将之翻译成“自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但中国文化中的“自尊”与self esteem在多个维度上存在着不同。Self-esteem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评价或者情感,具体表现为自我胜任感、自我价值感或者这二者的结合。中国文化中的“自尊”包括个体自尊、民族自尊和文化自尊。“个体自尊”指的是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民族自尊”指的是捍卫自己民族的尊严,抵御外侮;“文化自尊”指的是尊重和维护自己民族的文化,保持自己民族的特色,不可以盲目崇拜其他民族文化,要发扬自己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中国本土文化中的“自尊”在涉及的内容、情境、应对方式等方面都和sEIf esteem存在不同。

关键词:自尊;中国文化;self-esteem;西方文化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self-esteem从西方心理学界引进而来,中国心理学界一直将之翻泽成“自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那么,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自尊”是什么含义?中国人的“自尊”和self-esteem是不是一个意思?

一、self-esteem的含义

self-esteem由williams James于1890年第一次引入到美国心理学中,是西方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中得到广泛的研究,被认为是自我(self)的核心,与心理健康、生活幸福感以及诸多社会行为密切相关。

smelser从“几乎普遍接受的成分”的角度来总结self-esteem的定义,认为self-esteem主要有三个成分。第一个是认知成分,self-esteem意味着用描述性的术语诸如权力、信心、主体性来描述自我某些部分的特征,它意味着个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第二个成分是情感性成分,跟上述认知成分有关的情感积极与消极的效价或者程度有关,我们称之为高self-esteem或者低seIf-esteem。第三个成分与第二个成分有关,是一种评价性的成分,指根据个体所持有的理想的标准将自己归之于某种价值水平。

Mruk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self-esteem的定义.认为存在三种影响最大的定义。第一种将sel-esteem看成是一种胜任感(competence),代表性定义是william James把self-esteem定义为成功之于抱负的比例。个体的self-esteem取决于两个因素,个体的抱负以及实现这种抱负的能力,二者的比例构成self-esteem。Adler、Horney以及white即是从这种定义上来研究selfes-teem。第二种定义将self-esteem看成自我价值感(worthiness),代表性定义是Morris Rosenberg将self-esteem界定为一种态度,一种建立在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感觉基础上的态度,高self—esteem的个体认为自己“足够好”。在这种界定的基础上,Rosenberg制订了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简称SES。第三种定义是上述两种界定的结合,代表性定义是Nathaniel Branden认为self-esteem包含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即个人效能感(personal efficacy)和个人价值感(sense of per—sonal worth)。Mruk认为这种结合最能符合人们的真实生活,并在此基础上将self—esteem定义为一种在有价值的生活中处理挑战过程体验到的胜任(competence)的状态

(status)。其中,状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比如经济状态、婚姻状态。

Jonathon D.Brown总结指出“selLesteem研究把人们分成两类,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被认为具有高self-esteem,反之则被认为是低self-esteem”;“在正常人群中,高self-esteem的特点是高度喜欢和热爱自己,低self-esteem的特点则是略微积极地看待自己或者正反感情并存”,“低self-esteem的人采用自我保护取向,很多时候,他们不愿意冒险而宁愿考虑回报更少、但很安全的选择。高self-esteem的人更倾向于自我增强,他们愿意接受可能带来更多回报的挑战和冒险”。

总结这些研究可以发现,self-esteem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评价或者情感,具体表现为自我胜任感、自我价值感或者这二者的结合。高self-esteem个体的人对自己评价高、喜欢自己,低self-es—teem的个体对自己评价较低、不喜欢自己。如果用一个通俗的说法,我们可以认为高self-esteem的人“自我感觉良好”,低self-esteem的人“自我感觉不好”。

在中国心理学界,self-esteem的通用翻译是“自尊”,认为“自尊”就是self-esteem。例如,荆其诚认为“自尊是个人自我感觉的一种方式,一种胜任愉快值得受人敬重的自我概念”。蔡华俭等认为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基本态度。高自尊的人对自己有稳定而持久的喜欢,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积极而肯定的看法。既能接受自己的优点、又能接受自己的缺点。这种翻译方式在海峡两岸竟然达成一致,张春兴也认为self-esteem就是“自尊、自重,指个体对自己的感受,对自己有价值感,有重要感,因而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总之,他们说的“自尊”指的就是对自己的评价或者喜欢程度,就是self-esteem。中国心理学界对自尊的研究,多是建立在这一概念基础上的。周晖等研究中学生自恋的年龄特征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中自尊的中介作用,采用SES对自尊进行测量;耿晓伟等”研究外显与内隐自尊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时,也是采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对外显自尊进行测量;张丽华等对中国青少年自尊结构的探究也是建立在西方心理学对自尊的界定的基础之上;蔡华俭等不仅把self-esteem翻译成自尊,还指出self-esteem需要是泛文化的需要——其论文题目为《泛文化的自尊需要:基于中国人的研究证据》。在此不妨设问,如果self-esteem不是中国文化中的自尊、中国文化中的自尊是另一种心理现象该作何解释?

为了明确中国文化的自尊与西方文化的self-esteem的区别,我们从汉语权威词典、非心理学的学术领域和非学术的日常生活领域对自尊的界定与使用上来了解中国文化的自尊的含义。因为,从概念使用的领域来看,可以分为学术领域和非学术领域,学术领域可以分为心理学的学术领域和非,6N学的学术领域,同时非学术领域又可以从汉语权威词典和人们日常生活的角度来分析。选择这种分类方式是很有价值的,因为——汉语权威词典对汉语的解释都会从语言源头上进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祖先们是怎么理解“自尊”的;非心理学的学术领域,对“自尊”这个概念的理解应该较少受

到心理学研究的影响,他们对“自尊”的理解比心理学学术领域的学者们更贴近中国文化实际,从他们对“自尊”这个概念的使用中可以看出非心理学的学者们是怎么理解“自尊”的;在非学术的日常生活领域中人们对“自尊”概念的运用,可以说是最少受到学术领域的“污染”,因而最能反映当下的、真实的中国人对“自尊”概念的理解,更有助于我们弄清楚中国文化、中国人心中“自尊”的含义。

二、汉语权威词典中“自尊”的含义

《汉语大词典》对“自尊”的解释是“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从此处来看,中国文化中的自尊具有动机和意志功能,是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并且从“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来看,涉及的是社会压力情境(“别人的歧视、侮辱”)下个体的行为选择,这与作为对自己的评价与喜欢程度的self-esteem是不同的。

另一个《汉语大词典》中的释义为:“①自我尊重。《礼记·表记》:‘不自尚其事,不自尊其身。’《韩非子·诡使》:‘厚重自尊,谓之长者。’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缠(缠子)墨者,蔑董,自尊其教,固不足凭。’。……②自加尊号。《史记·楚世家》:楚·熊通怒曰:‘王不加我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武王。《汉书·高帝纪上》:‘羽矫杀卿子冠军,自尊,罪二也”’。《辞源》对自尊的解释与此完全一致。结合上一处的解释以及下文的解释,自尊的含义应是“自我尊重”,并且与“尚其事”有关,如果一个人不“尊尚自己的事业”,就是不“自尊”。从这里的解释来看,自尊是作为一个动词来用的,“尚其事”是“自尊”的外延.自尊的人会尊尚自己的事业、会好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这与作为对自己的评价与喜欢程度的self-esteem是不同的。

自尊和自尊心是联系在一起的。在《汉语大词典》中自尊心的释义为:“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屈求的思想。毛泽东《论持久战》:‘对于日本士兵.不是侮辱其自尊心,而是了解和顺导他们的这种自尊心,从宽待俘虏的方法,引导他们了解日本统治者之反人民的侵略主义’。靳以《耸天的白杨》:‘这真是了不起的民族,不但勇敢,而且充满了自尊心’。”从这里看来,自尊心是个名词,是作为动词的“自尊”的名词形式,应该可以理解为人们尊重自己的内在要求和欲望,是不向他人屈服、不允许他人歧视、侮辱自己的内在心理倾向。

三、非心理学的学术领域中对“自尊”概念的使用 (一)文化自尊

江净帆认为,“文化自尊则可理解为在与他文化的相遇、碰撞中,基于情感因素对自己文化的尊重与维护。”王岗认为“对武术而言,文化的自尊是保持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胡明扬认为“国人须自尊,国人须自重”,指出“近年来滥用原装外文词语的现象跟以往引进外语借词的性质完全不同。滥用原装外文词语不是引进汉语没有的科学文化新概念,而是用大多数人不懂的外文词语来替换汉语原有的词语。如有的商家煞费苦心地把‘向日葵’先译成英文sunflower,然后再音译成‘圣福’,目的是故意让大

多数中国人听不懂、看不懂,误认为是外国品牌。像我这样洋学校出身,三、四十年代生活在典型的半殖民地上海十里洋场的人,都深深感到现在滥用洋文这种崇洋媚外殖民地文化心态太严重了,远远超过了旧上海”。

许曦明认为,“五四”运动前后,胡适等社会精英对传统文化的一味否定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给国人留下了文化自卑的缺憾。认为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跳出文化自卑的阴影,增强文化自尊和自信,在吸纳西方文明的同时,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使我国的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和谐同步,健康发展。此处的文化自尊,是作为名词来使用的,本质上是自尊心,应作“文化自尊心”。可见作为动词的自尊与作为名词的自尊心二者很多时候是通用的。从许曦明的文章来看,文化自尊心指的是尊尚和维护自己民族文化的地位、保持自己民族的特色的心理倾向,认为不可以盲目崇拜其他民族文化·要发扬自己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self-esteem的含义,如果有一种cultural self-esteem的话,指的应该是一个文化的成员对自己文化的评价和喜欢程度,可见自尊和self-esteem是不同的。

(二)民族自尊

游国斌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史上伟大的时代,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民族自尊强固的时代。它促使中华民族空前地觉醒和团结起来,共御外侮,表现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高度的民族自信心和可贵的民族气节。这些以民族自尊为基础构成的强大精神底蕴,确实为近代以来的历次反侵略斗争所未有。这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现代化与民族复兴的力量之源。……民族意识和民族自尊感在全体中国人之中形成,达到空前的程度,这是抗日战争给中华民族内心深处带来的最深刻变化”。文中还引用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的演说词》“中华民族绝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的民族。为了民族自尊与人类正义,为了中国人一定要生存在自己的土地上,决不让日本法西斯不付出重大代价达到其无法无天的目的”。于海谈到民族精神教育时指出:“民族精神教育是让他们更有文化自信和民族自尊。”可见,此处的“民族自尊”实际上是“民族自尊心”,并且民族自尊、民族自尊感、民族自尊心互通,是群体自尊心(相对于个体自尊心)的一种,指的是捍卫自己民族的尊严、抵御外侮的心理倾向。而collective self-esteem指的是群体成员对自己群体价值的看法,是群体成员对自己群体的评价,可见群体意义上的自尊和群体意义上的self-esteem是不同的。

从文化自尊心和民族自尊心的有关文献可以看出,同为人格结构的自尊心与self-esteem是不同的。一个有自尊心的民族,其含义是这个民族不盲目崇拜其他民族的文化和奋力抵抗外侮,强调的是“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的心理特征;而self-esteem强调对自己的评价和喜欢程度,群体意义上的self-esteem就是对本群体的评价和喜欢的程度,可见自尊心与self-es—teem是不同的。

四、非学术的日常生活领域中对“自尊”概念的使用

(一)个体自尊

包括伤害自尊的情境、保护他人自尊的情境、自尊受到伤害时的反应,这其中还包括在教育实践领域中的使用。跟上文相似,很多时候人们把自尊与自尊心混合使用。为了尊重这种概念使用上的实际情况,文中必要时以自尊(心)的形式来表示作为名词形式的自尊心,以此强调自尊与自尊心之间的关系。

1.伤害自尊的情境

胡文谈到商家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时指出:“贫困生要想得到这些资助却并非易事,起码要在捐赠仪式上痛哭流涕地诉说家庭的不幸遭遇和窘困现状,还要声泪俱下表达对商家的感恩戴德之情。……贫困生们年纪轻、脸皮薄、自尊心很强,家境贫寒是他们最大的隐私和痛处。对于他们

来说,接受捐赠本来就是极其艰难的心灵考验,如果还不得不将自己的隐私和痛处一次次剥开来公之于众,则无异于心灵遭受一次次打击和摧残。”莫小米描述招聘会场地工作人员当众揭穿某大学生捡矿泉水瓶以买饭吃的窘迫以伤害人家自尊的案例;田立新也指出对贫困学生的施舍是对贫困学生自尊心的伤害;王玺描述过一个学生家长经常在孩子同学的面前说孩子的不是因而伤害孩子的自尊最后导致悲剧的案例;李坚指出福州一所职业学校放假时对离校的学生搜身是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此处提到的都是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对人格的不尊重就会伤害到他的自尊。由此可见,自尊心指的是希望得到别人应有尊重的心理倾向,有自尊心的人希望跟别人平起平坐而不希望被人看低一等,“自尊心”的含义显然不同于作为对自己的评价与喜欢程度的self-esteem。

2.保护他人自尊的情境

杨巍巍记述没有当众揭穿一个学生作弊的行为、在考试之后委婉地指出错误并引导其改正的案例,指出这种保护学生自尊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宋彦春记述“王嫂”在困难时代帮助邻居而不伤人家自尊的故事:“王嫂拦住了她,笑着说:‘是呀,白糖哪能是咱穷人消费得起的呢?不过,我前几天碰巧买了些便宜白糖,就挖给你一点吧。’……末了,王嫂看中了套在梅凤手指上的顶针,说正在做针线活,能否借用几天。梅凤听说王嫂要借她的顶针,非常高兴地就把顶针摘了下来。其实,王嫂家并非缺顶针,她之所以要借用梅凤的顶针,是为了制造平等,保护梅凤那颗敏感而自尊的心。”王东力记述一个教师认真批改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的试卷,几年后这个学生上了大学,走到这个老师面前:“可能您已经忘记我了,但我记得您。您就是那个重新给了我自尊的人。是您的行为和言语让我走到今天。”几处自尊,实质上都是自尊心,指的都是希望在品德水平、家庭处境、能力方面不被他人低看,涉及的是社会互动情境中的品德问题、经济问题和能力问题。

3.自尊受到伤害时的反应

个体在自尊受到伤害时的反应有积极抗争、用积极的方式证明自己和过激地证明自身清白等。

第一,积极抗争。詹天明记述,一个老师怀疑一篇很好的作文不是某个学生写的从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而这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况且,你又说过,作文就是说话。有什么说什么,想什么写什么就是作文。我就把今年暑假最爱做的钓鱼的事写了出来,你为什么就老不相信呢?难道我就永远不会写作文吗?”进行抗争.从而获得老师的尊重。可见有自尊心的人不允许他人蔑视他的能力,从中可见自尊心指的是个体不允许别人低看自己的心理倾向,其内涵不同于作为对自己的评价与喜欢程度的self-esteem。

第二,用积极的方式证明自己。赵倡文记载马长辉这样一个身高一米五五、双腿残疾、靠双拐行走的农村青年,从农村到城市闯世界,只会修鞋,中途无法支撑生活试图乞讨但最终选择自力更生的事迹。文中记载,马长辉在做客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栏目时.主持人崔永元问马长辉,当初是什么促使他放弃乞讨、迎来现在的成功?他说:“我不能拿自尊换钱。”可见自尊不是作为对自己的评价与喜欢程度的self-esteem,而是一个人内心对自己的尊重,是一个人不让别人和自己在品德、能力等方面低看自己的心理倾向,这样的人会通过努力获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

第三,过激的反抗方式。柴海亮、吴献记载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名14岁的中学生10月31日因难以承受来自老师的责怪、一念之差自缢身亡的悲惨事件。这件事的原因在于一个星期前语文老师认为凯钦往她身上甩过4次墨水.可凯钦只承认1次,而且十分生气的语文老师责怪了他,并要求叫家长来,使凯钦感到特别委屈。凯钦在遗书里说,要用死来向老师证明自己的清白,并讨回尊重。此处的尊重,涉及的是社会互动中的道德评价情境,讨回尊重就是不再让别人侮辱自己的道德水平,而自尊就是不允许别人侮辱自己的

道德水平,可见自尊不同于作为对自己的评价与喜欢程度的self-esteem。

由上可见,一个尊重自己、有自尊心的人,是希望得到他人尊重、平等看待的,希望自己道德上是清白的,力图维护自己的能力和道德形象,不希望被人瞧不起,会用增强自己能力等方式赢得他人对自己能力和道德水平的肯定和尊重。总之,自尊指的是努力保护自己的公众形象获得并努力去赢得他人尊重,这与作为对自己的评价与喜欢程度的self-esteem是不同的。

(二)民族自尊

刘可亮以“竖起民族制造业自尊”为题记述江南机器(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产品的事迹,认为这个企业自主研发机器的事迹换回了民族制造业的颜面,增强了民族制造业的自尊。诸晓指出,“如此多的‘中国制造’能够现身世界杯,对众多缺少国际体育贸易经验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个进步,但是,这恰恰灼伤了‘中国自尊”’。作者认为世界杯上虽然出现中国制造的产品,却见不到中国的品牌,是灼伤了‘中国自尊’。由此可见,“中国自尊”强调的是应该做点什么来获得与自己民族相匹配的外界肯定和尊重,有民族自尊的人会通过自身努力提高本民族的地位,而不是对自己民族的评价和喜欢程度(self-esteem)。

五、讨论与小结

由上可见,非心理学的学术领域的学者们、古代中国人和当前中国人对“自尊”的理解都是一致的,即“自尊”指的是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具体地说,在个体水平上,“自尊”指的是不乞求他人的施舍,不允许他人侮辱自己的形象,努力获得他人的平等对待;在民族水平上,不崇洋媚外,抵御外侮,努力与其他民族处于平等的地位上,使自己民族不被轻视和侮辱。“自尊”涉及的大多是个体人际互动、群体互动中的地位和形象的问题。在自尊受到伤害时-有辩解、积极增强自身能力或用过激的方式证明自己的清白等多种应对方式。自尊的人·或者说有自尊心的人,会“尚其事”,会通过自身努力改善自己的能力形象和提高本群体的地位,在遭遇外来侵略和侮辱时会奋起抗争。

从概念涉及的内容来看,self-esteem作为名词而存在,是个体对自己认识和评价的结果,涉及的则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感和价值感,是对自己能力评价基础上是否喜欢自己、是否悦纳自己的感觉。“自尊”是尊重自己的简称,作为动词而存在,指的是尊重自己,涉及的是人际和群体互动中的地位,希望获得并努力去赢得他人尊重,不卑躬屈膝,不允许他人用任何形式侮辱、欺负自己。

从概念涉及的情境来看,高self-esteem是人们希望得到的东西,希望获得高水平的self-es—teem就是希望获得很高水平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悦纳感,这是一种进取的机制;而高“自尊心”是一个人所应该有的,指一个人应该具备不卑躬屈膝、不允许他人歧视和侮辱的心理特征,具备这种特征的人,不做有辱自己的事和不允许他人做歧视和侮辱自己的事,更多的是从防御的态势来界定的,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借用田录梅、李双的界定就是,“汉语中的自尊主要用于描述一种防御方式或防御机制”。用美国和中国文化中的典型形象来解释就是,高self-esteem的人是觉得自己就是“superman(超人)”,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而高自尊的人的案例是“不食嗟来之食”。Self-es—

teem是从进取、主动的角度进行界定,“自尊”则是从防御、被动的角度进行界定。

从应对方式来看,self-esteem的应对方式则是增强能力、自我设限、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等;“自尊(心)”的应对方式主要是辩解、增强能力、激烈证明清白、奋起抗争等,应对方式存在不同。其中.虽然二者都包含增强能力这种应对方式,但是增强能力的作用在不同的心理过程中显然存在不同,在selbesteem中是为了获得超过他人的一种自觉良好的感觉,而在“自尊”中是为了获得人际互动的平等,希望对方不要歧视、侮辱自己。

从两个概念涉及的内容、涉及的情境、应对方式来看,self-esteem和“自尊(心)”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现象,将self-esteem翻译成“自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是不合适的,不利于中国民众对self-esteem的理解和应用,也不利于对“自尊”开展研究。

当然,二者在逻辑上并非没有联系,一个有个体自尊、民族自尊和文化自尊的人,肯定是内心喜欢自己的民族和民族文化(民族意义上的self-esteem水平高),但是作为动词的自尊指的是个体通过一系列行为保持自己在社会互动中的能力形象、道德形象和平等地位,有“尚其事”、辩解、奋起反抗等外在行为表现。即使是作为名词的自尊心也是指维护自身地位和形象的心理倾向,而不是作为对自己的评价结果或者对自己的喜欢程度的self-esteem。二者有一定相关,但绝不是同一个东西。

另外,从“自尊”的功能来看,“自尊”显然涉及文化认同、个体进取和群体进取的内在动力、个体人际互动和群体间互动的冲突等问题,对于文化认同、学生学业发展、个体间与群体间和谐互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研究“自尊”也是有必要的,建议开展对“自尊”内涵、内在结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发展轨迹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总之,“自尊”作为中国人自己的概念,反映了中国人独特的心理现象,不同于西方心理学中的self-esteem。目前中国心理学界多数研究者都把self-esteem当作“自尊”,这种研究是西化的心理学,不是中国人自己的心理学。我们应该研究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概念,不能像杨国枢所批评的那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中国人;在从事研究工作时,我们却变成了西方人”,我们应该“将中国人当中国人来研究”,而不是“将华人当做美国人或西方人来研究”。无论self-esteem是否是中国人也有的心理现象,也无论“自尊”是否是西方人也有的心理现象,“自尊”都应该成为我们中国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不能只研究欧美心理学中的主题与现象。厚此薄彼不能要,厚彼薄此照样也不能要。只有切实地研究中国人自己的心理现象,才能真正促进中国心理学研究与应用的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心理学大辞典》认为,“self-esteem”亦称“自尊心”、“自尊感”,人格自我调节结构心理成分。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客体自我和主体自我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这种正向的情感体验,意味着自己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不愿让别人看不起,更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在“self-esteem”定义基础上糅合了中国文化中的“自尊”含义——“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自己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不愿让别人看不起,更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这种界定虽然能兼顾中西文化,但是否有利于“自尊”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则有待今后研究的验证。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广告语言中的中西方文化比较
发布时间:2022-12-19
广告首先源于拉丁文Advertere,其意为注意,诱导,传播。中古英语时代演变为Advertise,其含义衍化为使某人注意到某件事。直到17世纪末,英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活动。这时,广告一词便广泛地流行并被使用。此时的广告,已不单指一则广告,而指一系列的广告活动。广告活动作为一种创作活动,实际上是文化的结晶。任何民族文化均对广告创作有着重要影响,而广告语言是广告的核心内容,因而,民族文化也必然影.........
饮食文化的中西比较
发布时间:2023-01-08
营养与美味 由于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西方人于饮食重科学,重科学即讲求营养,故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进食有如为一生物的机器添加燃料,特别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各类无机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
红色在中西方文化中内涵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3-05-28
红色在中西方文化中内涵的比较 摘要: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文化心理和民族习俗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从红色的中英文含义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了解并掌握颜色词的差异,对克服中西文化冲突,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透过语言比较中西方酒文化
发布时间:2023-01-11
[摘 要]酒是一个国家历史发展和文化沉淀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人类共有文化的一部分,中西方的酒文化存在巨大差异。本文分别从酒的含义、酒字的演变、独特文化意义词等语言方面入手,对酒文化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并进一步探索造成种......
从中西方文化比较中辨析中国民法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3-12-18
从中西方文化比较中辨析中国民法的发展 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矛盾,需要一些潜在的或者有意识的思想去制约、调节。然而这种潜在的有意识的思想是人类从产生伊始就自然而然的形成,慢慢地通过时间的......
中西方语言文化的特点及其比较
发布时间:2023-07-13
中西方语言文化的特点及其比较 摘 要 语言是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工具,利用语言之间的交流可以领悟彼此之间在情感、意境、思想等多个方面的感悟。我国是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在历史发展变革历程中逐渐形成属于自......
自然:西方文化之源
发布时间:2023-01-19
自然:西方文化之源 [摘要]梁漱溟曾论及人的三大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际关系,以及人己关系。相应于这三大关系就有三大博弈。在原初时分以三大博弈中的何者为主,在相当程度上“锁定”了一个文化的走向。希腊——西方文化的源头,即......
中西之间:轴心时代文化转型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3-12-17
" ——以《周易》为透视文本 提 要:中国文化形态在轴心期发生了第一次大转型:由神学文化形态转变为世俗文化形态。这次转型确立了作为人文主义精华的心学传统,这是今天现代化的宝贵精神资源;但同时也逐渐失落了作为“第一实体”......
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之需要
发布时间:2023-05-21
【 内容 提要】从两个层面来讨论与指陈西方文化对 中国 文化之需要:一是外在的需要,可以说是为 了世界与人类的动态平衡、和谐 发展 引起的需要;一是内在的需要,可以说是为了解决 现代 西方思想内在矛盾的多元性引起的需要。关于......
从广告角度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
发布时间:2023-03-05
I Introduction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separable. Each national’s special culture mode comes out of the speech and behavior of that race by all means. They use their own language to record the things happened by......
中西方文化与文化兴国
发布时间:2023-02-01
中西方文化与文化兴国 美国俄勒冈大学名誉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主任,2002年被希腊官方授予“希腊文化研究杰出贡献奖”及“雅典市荣誉市民”的称号。 文化是什么 从内涵上来看,文化有文化表象、价值观念、文化传统、思维......
中西数字文化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25
摘 要:数字是人类用于表示数量或顺序的符号,原本在各民族语言中具有相同的意义。但在各民族独特的语境的发展中,产生了独特的文化内涵。本文拟通过分析汉语、英语和德语三种语言中不同的数字喜忌文化、数字隐喻,进而探究隐藏在其背......
康氏家族文化与豫商文化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2-08-22
[摘 要]康百万是豫商的杰出代表,康氏家族文化与豫商文化一脉相承,它不仅传承了豫商文化的义利并举、居安思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重土安命等特征,而且又有区别于豫商文化的尚儒又尚道、目光远大、诗书传家的特色。 [关键词]豫......
中西方侠文化对比
发布时间:2023-06-14
看下面两段话:“(游侠)救人于后,振人不瞻,仁者有乎,不既信,不倍言,义者有取焉。”○3“今游侠,其行虽不轧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后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其伐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从姓名的涵义来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发布时间:2023-02-22
从姓名的涵义来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摘 要: 文章从多方面比较了中西方姓名的差异性,并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包括各自不同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历史变迁、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也简单地论述了中西方姓名的相似性。通过上述对比......
试论中西方语言文化教育的差异比较与融合
发布时间:2023-02-14
一、引言 自东方盘古开天辟地,西方耶稣创世纪,中西方的文化的发展由于教育背景的不同,看似是两个独立发展的文化教育体系,但是综合其本质却又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教育体系。 二、中西方文化概述 所谓文化就是指,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得......
中西方文化环境对会计文化主体塑造的影响比较
发布时间:2023-01-17
中西方文化环境对会计文化主体塑造的影响比较 同地域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结构、文化价值维度等因素对本地域会计文化的影响与作用比较大。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对会计文化主体会计人的塑造上,其次体现在约束与指导会计人......
传统文化中孕育的中西方教育思想比较
发布时间:2023-02-07
传统文化中孕育的中西方教育思想比较 教育有如一条大河,而文化就是河的源头和不断注入河水中的活水。文化给教育以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教育给文化以生存依据和生机活力。《学记》开宗明义:“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可见教育早已被摆......
韩国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的文化现象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3-06-01
中韩两国在文化方面的交流较之地理位置上的一衣带水,有一定差距。本文通过对中韩端午文化现象的比较,说明二者的异同,以期消除误解,增加了解。 一、起源的差异 (一)、中国端午节起源 在中国,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由......
论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学习的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23-02-02
论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学习的重要意义 一、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与理解各种文化的本质和特征,从而理性看待中西方文化 文化就其本质就是人类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在人类千差万别的生存模式和价值观中,中国文化和西方两......
分析中西方文学中侠与骑士的正义体现方式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3-03-03
武侠小说在我国源远流长,是最具中国特色的通俗小说,通常分为旧武侠小说与新武侠小说。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游侠,后来唐宋元明清文学中记载的侠客,主要思想也是为国家效力、伸张正义及人文精神的矛盾复合。中国侠有不同的分支,如明清戏曲小说中的忠臣义仆;杨家将岳家将中的良将义士以及宋代之后江湖上的非正统、反主流文化的侠客等等。骑士文学,也称作侠士文学,和中国的武侠小说一样,都是尚武精神文化的体现。两者都离.........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比较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中国文化;英语文化;比较 论文摘要: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出发,阐释了导致中西文化差异的三大主要因素: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通过分析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成因,结合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强调了中西......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9
【摘要】文章 分析 了 中国 传统 体育 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差异性,并对二者的统一性进行了 理论 思辨,旨在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 发展 与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提供一个平台。 【关键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西方体育文化;......
中西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3-05-31
摘 要:中国和西方的法律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因此文化价值取向也是不同的。中国的法律文化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与和谐,这是“无讼”的价值取向;西方法律文化倾向于追求正义与权利,这是“正义”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中西方......
中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之比较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07
【论文关键词】学校道德教育西方学校的道德教育内容中国学校的道德教育内容【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现在的社会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讲道德的事情,所以我们要通过对比中西方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发现中国学校在道德教育这方面仍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吸取经验,促进我国学校的道德教育能更全面的发展,使我们祖国接班人的素质得到不断地提高。一、道德、道德教育的目的众所周知,“道德.........
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28
最近十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股股的“西洋风”也开始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不仅汉语里多了很多的音译词,例如“摩登”,“可乐”等等。过西洋节也成了卷过上下所追逐的时尚风气,就拿眼下的圣诞节来说,各家店铺把小店装饰的五......
东西方文化下的创造力产品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22
【摘 要】文化是 影响 一个 社会 的创造力的主要因素,创造力产品是衡量创造力的重要指标。文化透过社会的各个层面,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着创造力产品的种类和性质。本文对东西方文化下的 艺术 和 科学 领域的创造力产品进行了比较,并......
中西方文学中的人文精神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19
摘要:现代社会对于人文精神的关注表现在多个领域之中,人文精神归根到底就是有关于人的关注和思考,在笔者看来与人文精神表达最为密切的莫过于文学创作中对于人的关注,文学创作本身就是人类主观意识的外在表达,是人独立思考的固化......
现代管理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之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27
[ 内容 摘要] 以 现代 管理 理论 的基本框架为线索,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四个方面,探究 中国 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管 理学 中基本 规律 的主要契合之处,并提出塑造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的建议和初步设想。 [关键词] 现代管理......
现代管理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之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7
[作者简介] 吕坚,男,1969年4月出生,理学学士,哲学硕士,讲师,目前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内容摘要] 以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为线索,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四个方面,探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
中西方文化对比下的中国青年婚恋观
发布时间:2023-06-12
中西方文化对比下的中国青年婚恋观 1.引言Www.LWlM.com 婚姻恋爱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伴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们大踏步学习西方,同时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了质的改变。但当我们努......
中西方玉文化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要】千百年来,中国人对玉石都有着难以言说的喜爱。玉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延续和传承着中国文化的精髓。自西周以来,孔子就提出“君子比德于玉”,用玉中所包含的特性来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在中国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玉文......
中韩两国文化比较略谈
发布时间:2022-11-20
摘要:中国和韩国由于地域和历史等的缘故,两国文化既有惊人的相似性,更有各自不同的独特性。本文主要想从中韩两国人们日常生活的几个最为常见的现象入手,简略比较以下中国和韩国两国的文化:一、见面礼节文化比较;二、餐桌上的礼仪......
西藏本教文化与纳西东巴の幕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3
[摘要]在西藏本教文化的视野里,纳西东巴文化中的“尤玛神”,藏语称“威玛”,藏文转写为“wer-ma”,“威玛”在象雄语里被解释为保佑人类的非人(鬼神)之一种。随着纳西格子藏文碑的出土,“威玛神”在纳西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公......
中国画与西方油画笔法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3-06-18
中国画与西方油画笔法的比较 用笔是中国画的基础没有用笔就不成其为中国画,没有用笔就没有中国画家个人风格的形成。而笔触又是西方油画的外在表现形式,在西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画的用笔http://www.LWlM.cOm 用笔是中......
浅谈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基本差异
发布时间:2023-03-04
浅谈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基本差异 摘 要:在当今的英语学习中,跨文化意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过去人们只是一味强调了解西方文化,导致我们放弃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通过对中国英语特色的研究,认为中国英语的存在是一种必然,我们应在......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方文化的“尊老”“爱幼”
发布时间:2023-05-17
摘 要:电影是活的文化,是文化的具体鲜活呈现。透过电影可以更直观地去透视一个民族的文化,并从中窥探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电影《刮痧》从一个由刮痧这项中医中独特的治疗手法所引发的一场误会开始,讲述了中西方文化中存在的多样冲......
陕西伊斯兰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2-07-28
陕西伊斯兰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比较分析 【摘 要】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分析了陕西伊斯兰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异同、共同之处:如强调伊斯兰教的“六大信仰”,都重视“五门功课”的实践功修,都具有东方文化的共同特点......
西方现代性背景下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比较
发布时间:2023-02-26
提要:20世纪30-40年代,世界现代性遭遇全面危机,以毛泽东、卢卡奇、马尔库塞为代表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为解救现代性危机同时发出以主体性文化复兴为核心理论的呐喊。本文通过比较三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这一时期的文化观,分析......
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2-05
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总结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五次影响 我国文化发展变化的轨迹上,很容易发现外来文化的影响,总的概括为5次大的影响,自东学西渐起西方文化开始传入中国。第一次大的影响是东学西渐,这是一个和西学东渐......
中西方三种生态自然观比较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要:林奈生态思想、天人合一生态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都是中西方思想家关于人、自然、社会关系的理解与诠释,三种生态自然观具有明显差异:林奈的帝国式自然观把自然描述为机械式经济系统,人类与自然是主人与仆人之间的人格化......
美法文化治理方略的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1-16
摘要:美、法两国在当代世界文化发展上的地位“超然”,都可谓“超级大国”。然而,两国在文化治理的方略上却又不尽相同。文章深入剖析了美、法两国在文化政策、文化行政管理、文化治理手段等方面的差异,总结其中治理经验,并从文化发展模式、加强对文化发展和相关成果的立法保护、注重增强地方政府在文化治理中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推进治理手段多元化现代化等方面阐述了对中国进行文化建设的启示。关键词:美国;法国;文化治理.........
《暮光之城》中的西方文化隐喻
发布时间:2023-05-25
[摘 要] 《暮光之城》巨大成功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西方文化隐喻。作品以“火与冰”的意象奠定了创作的核心内涵、代表欲望与理性的对抗以及两者最终达到的平衡;并通过构建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纯爱故事,倡导了一种具有古典色彩的情感......
中国与西方国家家庭教育的若干比较
发布时间:2022-11-14
"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今 天,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各国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育工程中,都很 重视家庭教育这一环。这个问题......
求索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之中
发布时间:2022-11-18
求索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之中 潜移默化的学术训练 我是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1978届的本科生,1983届的古典文学与文献整理专业硕士生。当时我们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以汤炳正和屈守元领衔的6位教授都是国内名师,每届研究生毕业都请北京的王......
透过中世纪中西方婚姻礼仪的比较分析其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23-01-09
论文关键词:中世纪 婚姻礼仪 基督教 儒家思想 宗法思想 论文摘要:婚姻乃人生大事。通过对中世纪中西方的婚姻礼仪进行比较,可以分析得出其背后不同的文化内涵。中世纪西方国家的婚姻礼仪主要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而处于同一时期的......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西方道德文化的差异
发布时间:2022-08-11
" 论文关键词:中国 西方 道德文化 义利关系 社会责任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西方道德文化在道德评价、义利识别、义利关系、人际关系、社会责任等方面均有差异。本文就上述差异作了较为详尽的对比阐释,旨在能够给当代道德教......
西方政治文化的冲击与非西方国家的民主化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一 但是,就在20世纪临近结束时,第三次民主化浪潮洪波涌起,展示了它巨大的能量。 1974年,第三次民主化浪潮从欧洲南端涌起,葡萄牙、西班牙和希腊这三个资本主义欧洲最后的权威主义政权相继垮台。70年代末,民主化浪潮漫延......
文化研究与比较教育
发布时间:2013-12-18
" 【内容提要】本文从比较教育的学科发展史研讨了比较教育中的文化研究及其表现,对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文化研究与克服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文化与教育的互动关系和文化研究的困难与课题等方面进行了理论阐述和诠释。 【关 键 词】......
从《美狄亚》和《氓》中弃妇形象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发布时间:2023-06-20
从《美狄亚》和《氓》中弃妇形象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摘 要:《美狄亚》与《氓》是中西方文学史上较早描写弃妇形象的作品。它们细致地刻画了妇女在婚姻家庭中不自由、不平等的地位的现象,谴责了父权统治对女性的凌辱,塑造了善良忠贞......
文化全球化语境下的西方文化霸权与中国文化安全刍议
发布时间:2023-01-17
文化全球化语境下的西方文化霸权与中国文化安全刍议 如今,“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多维度的社会变革。如果说全球化是一个在多领域、多层面发生的过程,那么文化全球化无疑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层面,它是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
中西方跨文化音乐之通补
发布时间:2022-07-22
中西方跨文化音乐之通补 中西方不同价值观造就彼此音乐于历史发展过程中既有某些相似之处,同时也呈现出诸多不同点。以下笔者将详细地分析中西方音乐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 二者的相同点: 1.1 民间音乐之社会实用性:http://www.LW......
浅谈中东西方文化之差异
发布时间:2023-06-28
浅谈中东西方文化之差异 语文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
中西方礼仪文化之送礼观
发布时间:2022-10-23
中西方礼仪文化之送礼观 Www.LWlM.com一、前言 众所周知,礼仪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交往中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而送礼,作为交际礼仪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因文化差异,各国对礼仪的理解各有......
中西方美术比较
发布时间:2023-02-27
在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中西方美术比较课程之后,我对中西方美术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仅是停留在感官表现上异同的对比,更触发了我于中西方艺术精神的思考。以下所述,皆为思考所得,笔录以下,请老师指正。 中外美术......
中西方文化里的色与性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本文从中西方文化里的色与性这一角度,研究并挖掘了蓝色、黄色、绿色、红色与粉色等颜色作为性的代名词在中西方文化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各种现象,分析了颜色与性文化的亲密关系及其原由,反应出中西方性文化的一些相通与差异之处,并......
西方文化与英语学习之关系
发布时间:2023-05-12
摘 要: 文化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语言和文化有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对语言又有着制约作用。各个民族因其地域差异和社会风俗的不同,使不同母语背景的人......
西方文化理论视域与中国当代文化构型
发布时间:2023-05-16
摘 要:西方文化理论非常关注权力问题,威廉斯的三元文化构型范式以领导权问题为核心,是对文化总体性构成进行动态分析的重要理论工具。在西方文化理论视域的观照下,可以把中国当代文化划分成四种主要类型——主旋律文化、大众文化、学......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对比
发布时间:2023-01-07
引言美国哲学家HenryDavidThoreau曾经说过:在人类的交流中,悲剧产生常是因为话语误解而非沉默。显然,他的意思就是说,许多误解是因为非语言交际而产生。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大约有35%是通过语言交流来进行的,而另外的65%则是通过非语言交流来进行的。甚至有学者认为,人们只有3%的情感信息传递是由语言交流来进行,而其他的97%的传递都是依赖于非语言交际来进行。从这组数据,我们不难.........
中西“和谐”文化对比
发布时间:2022-12-12
文化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本质的特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一切物质、精神财富,这是广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只指人的精神和心理因素,把文化界定在价值观的范围内,指社会群体一致认可的关于是非、对错、美丑的判断标准的观念......
小议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11
众所周知,中国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从西学东渐到改革开放,西方文化渐渐深入我们的生活。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也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不管是中国传统儒家、道家文化,还是武术、戏曲等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以及节日、......
“红”与“red”的文化溯源及主要文化涵义比较
发布时间:2023-07-18
摘要:“红”与“red”作为中国和西方的重要词汇,不仅承载着表达红色这一基本色彩的作用,更反映出中西不同的社会习俗、文化背景、价值观等。了解、学习两者之间的异同,对跨文化交际和相关语言教学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红”和“r......
中学化学教学中比较的方法和功能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2
所谓比较就是对照各个对象,揭示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一种逻辑方法,是人们在思想上确定事物之间的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比较是化学教学的必要手段,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的重要方法。现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述比较的方法和功能,和同行商榷。一、直接比较,区分异同为了加深对某些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掌握种属关系的外延和内涵,我们可以通过对具体概念、问题的直接比较,区分不同点,明确相关概念的区别及.........
多元文化教育与仫佬族文化的传承比较
发布时间:2016-06-29
仫佬族传统文化由于广受汉文化、壮族文化等他族文化的影响,其形成和发展历程始终伴随着对他族文化的容纳与选择,以及对本族文化的反思与超越。正是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为仫佬族开拓多元文化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也使其面临着一定......
西方人笔下的中日比较
发布时间:2022-12-10
了解日本在迅速西方化方面取得成功的真正秘密的历史学家,也掌握着远东近代历史的线索。——费正清 远东是欧亚大陆上最后受到欧洲扩张影响的主要地区。中国和日本之所以在俄国、近东和印度之后才受到这一影响,是由于各种因素。首要的......
略谈中西方饮食文化之差异
发布时间:2023-01-29
略谈中西方饮食文化之差异 一、中西方饮http://wWw.LWlM.cOM食观念的差异 中国有句谚语“民以食为天”,可见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而这句谚语的后半句是“食以味为先”,中国人追求的是美味和享受, “吃”远不单纯是为了饱, 也不是......
中国梦与美国梦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3-07-08
摘要:中国梦与美国梦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有深刻的内涵和意蕴,有深远的社会和世界影响,值得我们深入进行比较研究。美国梦的终极目标是个人成功,核心内容是“白手起家”,其产生和实现的土壤是关国精神和美国制度,三者交互作......
对比动物习语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
发布时间:2023-06-30
对比动物习语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 摘 要:习语即习惯用语,是语言的精华,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是民族文化长期锤炼的结果。在中西文化中存在大量的动物习语,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生活背景、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不......
苏格拉底之死与西方文化宿命
发布时间:2022-10-02
苏格拉底之死与西方文化宿命 公元前399年,年逾七旬的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判处了死刑,罪名有两条:其一是苏格拉底喜欢探究天上世间各种稀奇古怪的知识,并且以此教导青年,蛊惑人心;其二是苏格拉底不信传统的■ ,企图引进......
中西方的建筑节能比较
发布时间:2023-03-27
1 前言 我国建筑耗能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建筑领域的节能改造对于建设集约型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如何管理北方寒冷地区建筑采暖的能耗是降低建筑能耗的关键,中西方对此都采取了相应的策略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2 我国北方寒......
中国式油画与西方文化的结合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3-12-18
中国式油画与西方文化的结合与发展 当前,欧美文化、欧美思潮,甚至东方的日本艺术,在强有力的经济支持下,已经渗透到中国内部,且产生了战略效应。这就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甚至几千来所建立的传统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也受......
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中日之比较(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20
在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上,国际法学界存在两派理论,三种学说。所谓两派理论即“一元论”(Monism)和“二元论”(Dualism);所谓三种学说,即“国内法优先说”、“国际法优先说”和“平行说”。“一元论”认为国际法与国内法同属一个......
浅析政府主导推进的城镇化何以“自然发展”—一个中西法文化比较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7-01-17
一、西方城镇化自然演进的机理与中国城镇化政府推进的症结 (一)西方城镇化自然演进的内在机理西方的城镇(市)化进程是自然演进式的。所谓自然演进,即是说西方城镇化进程不是某一主体(尤指国家的权力层)单独的理性设计,而是多方主体共......
佛学与西方哲学比较
发布时间:2023-04-02
自从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命题提出以来,可以说,自我是什么的问题,成了困扰近代哲学家的一桩文案,围绕它所产生的各种解读,纷纭争论,一直延续至今。这有违笛卡尔初衷,本来希望从自我中寻找确定性的根源,然而,第一原理没有觅到,......
中西文化影响下社会对待巫术态度比较
发布时间:2023-04-03
【摘 要】文章希望通过相关理论的分析、著作的阅读,以中西文化的比较观去研究他们对待巫术现象的差异,以及透过现象探讨差异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里运用东西方对待巫术两个具体事件,来找出共性,说明东西方差异,分析原因。在比较中......
十九世纪中西方语言学研究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3-03-17
十九世纪中西方语言学研究之比较 一 19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世纪早期和中期,也是中国传统语言学进一步发展完善的时期;第二阶段为19世纪晚期,在这一阶段中国语言学进入了现代语言学时期,以《马氏文通......
中国龙vs西方龙:文化的误读
发布时间:2022-12-21
中国龙vs西方龙:文化的误读 凶神恶煞?霸气外露? 2012年伊始,《壬辰年》生肖“龙”邮票刚上市,便引来众多议论。引起争议的是票面上金色团龙那双眼圆睁、张着大嘴的造型,有人认为这种形象看起来“不善”,霸气逼人,像是在“向谁发......
中韩端午文化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15
一、端午节俗起源比较(一)中国1.源于古百越族图腾祭祀经大量的考古研究证实,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出土的纹陶为新时期时代古代百越族的文化遗存。他们崇拜龙图腾,自称是龙的子孙。在每年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都会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祀。直到秦汉时,端午节发展成为他们祭龙祖的节日。在图腾祭祀活动中,有一项便是在急鼓声中雕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做竞渡游戏,绘图腾神,也给自己取乐,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2.源.........
《西方文化要览》用大文化观观察西方文化
发布时间:2022-11-28
《西方文化要览》用大文化观观察西方文化wWw.LWlm.com 这部书最显著的特点是突破了将文化仪视为意识形态的传统观念,是用“大文化观”来观察、介绍西方文化的。该书主编朱寰先生在序中指出:“社会文化的范围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
论西方文化中自我意识的隐喻表达
发布时间:2023-03-26
论西方文化中自我意识的隐喻表达 隐喻是思维的过程,用一种事物或领域类比 另外一种http://wWw.LWlm.Com事物或领域,其主要的功能是对事物的 理解。人们常常谈论或描绘实体不存在、不可捉 摸的事物,如人的情感、抽象的概念等等,......
颜色词在中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对比
发布时间:2023-05-08
颜色词在中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对比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颜色的词汇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由于世界各民族语言表达受地理环境,民俗风情,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社会制度,文学艺术及其生活方式的差异的影响,英汉两个民族对各种颜色......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月亮意象差异比较
发布时间:2023-06-20
引言 月亮作为一种意象,是许多作者――中西方所青睐的对象,或许是因为其本身所具有的一种朦胧感,而这种朦胧感是其自身所具备的――月光给人的感觉。这种朦胧感在中西方文学作品中表现是不同的,在中国更多的是浪漫,而西方更多的是......
阿喀琉斯:西方的文化传统与中国的文学接受
发布时间:2023-06-11
阿喀琉斯:西方的文化传统与中国的文学接受 绪论 绚丽多姿的的古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塑造了许多极富个性的英雄形象,其中阿喀琉斯的形象鲜明生动,很具有代表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古今中外的者对于阿喀琉斯的精神内涵有多种解......
略论中西方文化礼仪之招呼语
发布时间:2023-06-10
略论中西方文化礼仪之招呼语 一、中国人招呼语 中国人传统上以肢体动作或是语言和人打招呼的(例如:拱手等)。一般的时候,两个传统中国人见面会说“你好”。如果在早饭的时候见到对方,会说“吃早饭了吗?”;如果是在中午看的话,......
浅析中西美术的方法比较
发布时间:2023-07-23
【摘要】由于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性,使美术方法也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将这些差异性进行有机融合与创新,不仅能增加对西方美学的理解,还能重新审视我国的美学文化,从而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美术水平。对此,本文对中西美学方法的比较进行了分析,以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关键词】中西方文化;美学方法;差异性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促使各国文化开始交融,对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在美术的全球化发展中,中西美学方法的差异性.........
浅谈英语学习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12-01
浅谈英语学习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 纵观任一民族的历史,当该民族发展到一定时期,当他们的经济生活复杂到无法通过简单的肢体语言和图画来表示,当他们需要传递更为复杂的信息,当他们需要记要并表达思想传达感情的时候,语言便应运而生......
民本与民主:中西政治理念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2-10-28
" 【内容提要】中国传统儒家认为“民惟邦本”,民心的向背和民意的支持与否,是王朝统治能否稳固的基础,但王朝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则在于“主权天授”,这与古雅典民主制创制者们在政治理念上所坚持的“主权在民”是有明显区别的。......
中西方文化观照下的关汉卿与莎士比亚的婚恋观
发布时间:2022-12-09
中西方文化观照下的关汉卿与莎士比亚的婚恋观 一 《拜月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简介 爱情是中西方文学作品中永恒的母题。自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始,古老的中国大地就在传诵着一曲曲婉转动人的爱情赞歌......
浅谈帕依差异文化与亨廷顿差异文明比较之思索
发布时间:2023-06-30
" 论文关键词:差异政治 多元政治文化 文明冲突 和平与发展 论文提要:本文运用后现代意义上的“差异”观和“差异政治”观,简要评价了帕依的“多元政治文化分析”和亨延顿的“文明冲突论”,认为这两种观点是典型的后现代差异政治观......
中日韩三国民法现代化道路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3-07-04
中日韩三国民法现代化道路之比较 中日韩三国民法现代化道路之比较 中日韩三国民法现代化道路之比较 法律现代化是时下在中国,抑或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很流行的研究主题。然而法律现代化的目标究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