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中国生活记忆之70年代

中国生活记忆之70年代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10 01:06:13
中国生活记忆之70年代
时间:2023-08-10 01:06:13     小编:

“内有的确良”

在清一色粗布衣服的70年代,“的确良”如一股清风闯进人们的生活,代表着时髦和前卫。“的确良”的流行一直延续到了80年代。在那个时代拥有一件“的确良”衬衫如果算不上时髦,起码也是一个“洋气”的必不可少的砝码。

“的确良”即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一种化纤布料,通常用来做短袖衬衫。照现在的时尚观念来看,它既不环保,又不舒服,也不算太漂亮,夏天透气性差,不吸汗,而且一碰水就容易走光,然而当初怎么穿都不皱、不破,印花颜色鲜亮的“的确良”,让沉浸在灰暗色系十几年的中国人顿时眼前一亮。

谈恋爱阶段,男士给女朋友送条“的确良”裙子,不亚于现在一只限量版卡地亚手镯,女人们会经常把“的确良”衣服拿出来,在邻居面前摆弄,显示男人对她的关心。除了赶时髦之外,这种布料风靡背后,是百姓用最简单的方法实现对美的需求。

关于的确良这种布料在中国受到的万人空巷式追捧,有一个段子可以说明问题:话说当年四川很缺的确良,一个小伙子一天看见大街上卖的确良布,就排了队去买,想给自己做件衬衣,轮到他的时候,只剩下一尺布了,他十分为难,售货员说:“你买不买?不买下面的谁要?”小伙子一急,就买了,回家只好做了条内裤。他心想:“这多冤呀,谁知道我也穿了的确良啊?”就干脆在外裤上做了个牌子,上书“内有的确良”。一日内急,就找到个公用厕所,将牌子先解下来挂在门上,出来的时候,发现厕所外排成长龙,都在问:“怎么等了这么长时间还不卖呀?”

“的确良”,解决了大多数人家的布票不够用的问题――它太耐穿了,谁能轻易把的确良穿坏呢?而且有些店家扯“的确良”不是以一尺布票抵一尺的,而是买十尺只收五尺布票的对折――既满足人们最基本的温饱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极度渴望的“情调”。

作家苏童曾经写道:

70年代的女性穿着蓝、灰、军绿色或者小碎花的上衣,穿着蓝、灰、军绿色或者黑色的裁剪肥大的裤子。夏天也有人穿裙子,只有学龄女孩穿花裙子,成年妇女的裙子则是蓝色、灰色、黑色的,裙子上小心翼翼地打了褶,最时髦的追求美的姑娘会穿白裙子,质地是白“的确良”的,因为布料的原因,有时隐约可见裙子里侧的内裤颜色。这种白裙引来老年妇女和男性的侧目而视,在我们那条街上,穿白裙的姑娘往往被视为“不学好”的浪女。浪漫的恋爱和隐秘的偷情在那个年代也是有的,女孩子有时坐在男友的自行车后座上,羞羞答答穿过街坊邻居的视线。

防空洞是一项“神圣”任务

20世纪70年代,数以亿计的民众参与到挖防空洞的运动中,全国挖洞的总长长过万里长城。

1969年3月和8月,苏联边防军在中苏边境袭击中国边防部队,引起了中共中央警惕。8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中国人民防空工作领导小组,周恩来作为领导小组长,号召广大群众“备战、备荒、为人民”,加强防空工作。到了10月,林彪以“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袭击”为由,发布 《紧急指示》,要求全军进入紧急战状态,“靠山、分散、隐蔽”成为了当时建设重点工程的重要指导方针。遁入防空洞,正是“隐蔽”的一大法宝。

防空洞的开挖工作,当时由有关部门统一负责规划实施。各单位、街道办事处及居委会组织人力参加,作为全民义务劳动的一项“政治任务”。

那时,小孩们都喜欢到防空洞劳动干活,因为洞里面有纵横交错的洞口,像迷宫一样,尤其在夏天,里面非常清凉。当时,参加挖洞的人根本不会考虑到安全问题,大家都认为自己是在完成一项“神圣”任务。因为在那个年代,家庭成分和表现不好的人是不会被安排来挖防空洞的。

1974―1978年,“深挖洞”工程向永久性发展。新挖的工程必须达到能防小型炸弹直接命中的要求,洞深8米,覆盖层不少于4米。同时对原有工程进行加固,要求能够防水、防火、防辐射。在经济困难、百废待兴的年月里,“深挖洞”运动受到了重点支持。原首都人防办副主任张一民回忆:“挖洞的经费根据城市人口多少决定,1971―1978年,国家每年拨给北京两千万元。”

全民“深挖洞”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全国挖洞的总长度超过万里长城。

1976年初冬,地震棚纷纷加固加厚,苇箔、黄泥、砖头 (或单砖) 为墙,稻草、油毡铺顶,柴木为简易门窗。是年冬,凛冽的东北风穿透苇箔的摇撼和呼啸留在了许多北京人的记忆中。直到1977年以后,地震余波渐渐退去。

在农村,许多地方也搭起了“地震棚”。

70年代,农村的住房没有多大变化。

上海作家王安忆曾写过一篇文章 《房子》,回忆她70年代插队期间关于房的故事。她去的地方是安徽淮北一个叫做“五河”的地方。她所到的“大刘庄”,被外庄人视为一个富庄,其标志为“青砖到顶”的房子。过了有相当一段日子以后,王安忆才明白房子是分有很多等级的,最差是土坯房,然后是底下砖上面土坯,至于砖的高度则表明着富有的程度,在大刘庄,最好的房子是青砖到顶,却没有一片是瓦顶的房子。 震后唐山第一批地震棚

王安忆住进了大刘庄上头一份青砖到顶的房子。她和当地“主任”家的四个个孩子,还有一名县城下乡知青,全睡在前一进的三间屋,用秫秸隔成的二间屋内,秫秸外的两间屋就是锅屋和堂屋。后来慢慢知道,屋的间数是以屋梁为隔的,一般是用于面积的衡量单位,犹如现在说“平方米”那样,并不意味是独立的房间。

八个样板戏被八亿人看了八年

70年代初期,中国人民的生活,特别是文化生活,被八个样板戏包围了。后来的人概括为:八个样板戏被八亿人看了八年。

这八个样板戏是:

京剧:《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

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交响音乐:《沙家浜》

八个样板戏更是大众中的大众与经典。主人公清一色的刚烈,男主角都没有老婆,女主角都不见丈夫。往往是拳头捏紧,嘴一抿,而后大义凛然地开唱,连摇头晃脑都极具革命性。装容前所未有地同化,而脸谱则精简得让人惊骇。

八个样板戏的普及程度,连后来的文艺作品都很难超越,这当然与特定的政治气候有关。八个样板戏中的许多台词,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至今难忘,比如《红灯记》中李玉和唱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李铁梅的“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

《沙家浜》中,大家最喜爱的仍然是阿庆嫂与胡传魁、刁德一之间的“智斗”。

“智斗”这场戏,充分展示了阿庆嫂的风采,她不但具有一个地下工作者所应有的机智和敏锐的斗争经验,同时也具有开茶馆的老板娘所应有的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处事作风。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

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

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

人一走,茶就凉……

这一段脍炙人口的唱段,传唱至今,久演不衰。

内蒙古某边远旗县排练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到乡镇苏木巡回演出时,突然发生状况:买不到女演员套在腿上的半透明尼龙丝袜,那时,这种丝袜本来就产得少,人们嫌其暴露性强,有资产阶级味道,都不敢穿。大家最后讨论,领导决定用红墨水涂在腿上,既代替尼龙袜,又避免过分暴露,跟尼龙袜性质相似,女演员一律在腿上涂满红墨水上场,但见场上一片红腿翻飞,如同女巫作法。成了红腿娘子军。

后来对样板戏的争论,也没有断过,肯定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一些人还是非常喜欢样板戏的,原因就是听熟了;巴金则说,在听到样板戏重播的当晚,做起“文化大革命”噩梦。

“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罗马尼亚电影又搂又抱,朝鲜电影又哭又笑,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越南电影飞机大炮,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这是人们对70年代影片的生动概括。

城市里一般是集体组织观看,一些青年通过看电影谈恋爱、找对象,台词都很熟了,看电影是为了消磨时光。

那时候,城市和农村都流行放映露天电影。

在农村,看一场露天电影可是一件大事,人山人海的,许多人翻山越岭,几十里路赶去。夕阳西下,放映员就已经将幕布撑好,大家争着将板凳靠近放映机的位置。放映员在调焦的时候、或者换片子的时候,一些人将手对着投射灯直挥,手影照射到幕上,很得意。碰到放映员深夜从其他地方放完影片后再来连放,那大家更是盼望得直伸脖子。

观众很多,几乎将银幕四面围住,后边的爬到房顶、树上、电线杆上,常有不小心摔伤的。有的人到银幕背后从反面看,没办法,正面人太多。

也有小青年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一帮一帮地打群架、逞威风。

那时朝鲜影片《卖花姑娘》 放了一遍又一遍,看的人眼圈发红,“男的要带两条手绢,女的要带四条手绢”。

放正片子之前,少不了新闻纪录片,一般都是尊敬的西哈努克亲王和莫尼克公主。这些“新闻简报”放好后,才是当天的主菜影片上场。

有时候,在电影放映过程中,银幕会突然黑上几秒钟,内行的观众就会发出惋惜的慨叹:“被剪了!被剪了!”

作家叶兆言回忆:

记得那时候公演的外国电影,只有苏联的《列宁在十月》 和 《列宁在一九一八》,以及阿尔巴尼亚的几部电影。有一部阿尔巴尼亚的儿童片叫《勇敢的米哈依》,其中有个镜头是一群小孩去河里游泳,一个少女只穿着胸罩和三角裤,这个一闪而过的镜头在当时很激动人心。黑暗中不知谁喊了一声!于是一片唧唧喳喳。《列宁在一九一八》中有一小段《天鹅湖》 舞,有些人买了票,反复看,只要那半分钟的《天鹅湖》 一结束,就立刻堂而皇之地退场。 反复看《望乡》《人证》和《追捕》

1978年,揭露50年前日本少女被卖到南洋当娼妓的辛酸史的日本影片《望乡》 在中国上映,引起的反响远远超过了日本国内。

一些人看到一部公然描写妓女的影片上映,勃然大怒,在大街上贴出大幅标语,要禁止和批判这部“黄色电影”。结果有关部门又剪掉了一些镜头才重新放映。

在当时的中国,确实有很多人抱着看一场“黄色”电影的心态买了票,却在被主人公阿崎婆深深感动之后走出了影院。

后来还有一部日本影片《人证》,同样吸引了中国观众。有人为了看片中一闪而过的光屁股撒尿的镜头,而反复观看影片。但更多的人,则为影片中妈妈为了维护自己的名望、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的情节所震撼,他们几乎从来没有看过一部对人性挖掘得这么深的影片。

影片的主题歌《草帽歌》,以女主人公八杉恭子的黑人儿子焦尼的口吻唱出,深沉、哀婉的歌声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眷恋和失去母爱的悲哀:

妈妈你可曾记得,你送给我那草帽,很久以前失落了。

另一部引进的日本影片《追捕》,毫无争议地占据了中国观众的心。影片中高仓健凭着硬汉形象,把当时充斥中国荧屏的以唐国强为代表的奶油小生们,一举打入冷宫。

此后经常听见寻找男子汉的呼声。留着披肩长发,穿着皮靴,外表清纯,内心如火的真由美,成了中国男青年的第一代梦中情人。

片中的经典对白流传至今:

“跳啊,跳啊,朝仓不是跳下去了吗,唐塔不是也跳下去了。”

1979年5月,复刊不久的 《大众电影》 在第5期封底刊登了英国影片《水晶鞋与玫瑰花》 中王子与灰姑娘在欧洲中世纪华丽宫殿中接吻的剧照。

接吻照片的刊登,引发了风波。

一位读者写给《大众电影》 的信中称:“万没想到在毛主席缔造的社会主义国家,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洗礼,还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你们竟然堕落到和资产阶级杂志没有什么区别的程度!”

小人书点燃了多少孩子的梦

70年代的小人书,通俗但不低俗,很有品位,好多知识是从里面得来的。记得小时候的四大名著,历史故事,诗词歌赋,好多知识都是来源于小人书。“小人书”又叫“连环画”“小画书”,在生于70年代的人们的童年记忆里铭心刻骨。《三国》《水浒》《西游记》《岳飞传》 《杨家将》 这些小人书,常常是很多小孩子星期天打发时间的好东西。

那时候绘制小人书的作者水平就是高。小人书的画面大多都很丰富和精彩,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绘制的,一种是电影。这种电影的小人书很神奇,其实就是一个个的电影剧照,下面有文字说明。不过估计因为印刷条件和成本的限制,这种书除了封面是彩色的以外,内容都是黑白的。

小人书中最流行的是《西游记》 《封神演义》这样的神话故事,还有如 《三国演义》《水浒》 等根据名著改编的小人书,这类书很多都是系列的。

一本小人书的售价从几分钱到几角钱,那时候绝对是个很大的开支,于是小人书的阅读主要靠传阅,从这家借到那家,再从那家转回这家。许多人都有收藏小人书的经历。那时,把买来的或者借来的小人书放到一个纸箱子里,不少人能够收藏20本以上。遇到好的书就不想还给别人。

街上有“小人书屋”,可以花钱借书看。可能是一间很小的屋子,里面有一排排的长条凳,屋里装了日光灯管,可也不怎么舍得开,所以屋里总是黑糊糊的。门口,有一张大板子,上面贴满了小人书的封面。你可以从中选择你想看的一本,报出编号,交一分钱,拿了那本书坐到长条凳上面去看。若是一本比较厚的小人书,可能就需要两分钱。

孩子们手中的钱太有限了,很多人连一分钱都没有,所以只能想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两三个人一起去,如果每人都有一分钱,每人看完自己的那本,再交换人家的,一个人就可以看三本。如果一分钱也没有,那就只好眼巴巴地等人家看完了,拿给自己看。

《第二次握手》抄得人手酸、

头酸、背酸、眼睛酸

手抄 《第二次握手》,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第二次握手》只是叙述了一个并不高明的爱情故事:药物学家苏冠兰和物理学家丁洁琼,年轻时曾真诚相爱。但他们的爱情,遭到了苏冠兰父亲的反对。后来,丁洁琼只身前往美国留学,参与了原子弹的设计制造工作;苏冠兰则由父亲包办,与医学专家叶玉菡结婚。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丁洁琼毅然回国,留在国内参加建设。历尽爱情磨难的苏冠兰与丁洁琼也终于重逢,实现了“第二次握手”。

在那个只讲“革命”、不谈“感情”的年代里,丁洁琼说过的“一个人的一生,应该只有一次爱情,也只能有一次爱情”的名言,让整整一代中国人刻骨铭心。在那个知识分子被贬斥为“臭老九”的年代里,苏冠兰、丁洁琼、叶玉菡等正面知识分子形象的刻画,使无数饱受磨难的心灵得到了慰藉。小说中,对科学知识的推崇,对科学权威的尊重,对周恩来总理的歌颂,说出了当年许多人早就想说的心里话。

尤其是在那个用空洞的政治口号来代替丰富的人生的疯狂年代里,谈人生、谈爱情、谈理想的 《第二次握手》,使当时别无选择的读者们眼前一亮。而小说中第二次握手之后,苏冠兰、丁洁琼、叶玉菡三人的关系该如何相处,更成为手抄本的读者们私下里津津乐道的话题。

幸运的是,在当年的法院里,还有正直的法官。湖南省法院“张扬案”的主审法官李海初,靠着“拖”的办法,将案件拖到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保住了张扬的命。

在胡耀邦的关怀下,张扬终于得到了平反。(以上内容参考 《一部小说一个时代 我的手抄本〈第二次握手〉》,2007年3月11日《厦门日报》)

雕塑作品裸体《猛士》被指斥为“下流”

70年代末,在广州雕塑院的唐大禧,创作完成了雕塑作品 《猛士》,作品还有一个副题――献给为真理而斗争的人。

这部作品,唐大禧选用一位裸体女子骑在奔驰的骏马上,集全身之力,引弓蓄势,猛然释放的一瞬间。旨在表现“文化大革命”中被残酷迫害的女英烈张志新。

之所以用裸体少女,唐认为这样更显大无畏,也能体现对革命的赤诚、真诚和坦诚。而马,自然就是时代风云变幻的象征。

1979年10月,“广东省美术作品展”正式开展。在这次展览中,《猛士》 获得了优秀奖。尤其是其裸体女子形象,直接引发了此后的大争论。

当时的观众对作品并不叫好。相当多的人认为其“下流”、“出格”、“不合国情”。也正是有这样的争论,《猛士》 最终未能前往参加全国美展。

同样是在1979年l0月,由张仃、袁运生、袁运甫等艺术家共同创作的首都机场壁画宣告完成。其中,袁运生创作的《泼水节――生命的赞歌》,绘入了三个沐浴的傣家女裸体,也一并展出。

民众的反应,颇为热烈。壁画出现后一个多月,首都机场门前的广场上停满了载客前来参观的大巴,人们拥进裸女人体壁画所在的餐厅,迫不及待地一睹究竟。

海外媒体称:“中国在公共场所的墙壁上出现了女人身体,预示了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开放。”

但是,时隔不久,袁运生与他的壁画便卷入风波之中。

有人戏言,当时,估计有人恨不能立即把画家袁运生当作高级流氓送进秦城监狱。

美术界中开始有人对画作中出现的裸体表示质疑,赞成者与反对者相持不下,争论逐渐升级,上升到了政治层面。《泼水节――生命的赞歌》中的三个裸体从此不得不披上一层透明的纱衣。

据袁运生回忆,他选在一天下午,把这几个人体都画了。画完了以后,当时机场建设总指挥李瑞环看了,很开明,对这幅画没有吱声,说等小平同志看完了再说,一点儿都没有给他压力。后来小平同志看了很肯定,说:“我看可以嘛。”(中央电视台2007年1月16目节目《壁画背后》)

恢复高考:报名费5毛

1977年8月,刚刚复出的邓小平提议召开并主持了一个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就是在这次会上,他同意恢复高考制度。

9月19日,邓小平同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谈话,提出“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消息在中国飞快地传播着,像火一样在高粱地、橡胶林、稻田、军营和车间里蔓延,带给无数在文化的黑暗中挣扎的青年,尤其给身在农村的青年们一个巨大的希望。他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正如有的群众说的,恢复高考像爆炸了一颗原子弹,震撼了整个中国大地。人们的命运和试卷再次联系了起来,一个通过公平竞争改变自己命运的时代到来了。

据统计,当时报名要求参加高考的中国青年多达1000余万人,年龄也参差不齐,最小的只有十三四岁,最大的则有三十六七岁。

考生们觉得如果要考试,比方要印卷子,要评卷子,总要一部分钱,全靠国家拿也是很困难的。大家希望报名费能够定在一块钱。当时政治局讨论说,不要增加群众的负担,收5毛就行了,这都是政治局讨论决定的。

由于准备工作来不及,1977年的高考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命题,考试工作于年底进行,文理两类都考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新生定于1978年春入学。

这是世界教育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而极富讽刺意味的是,面对如此庞大的应考队伍,偌大的中国,竟然无力提供足够的试卷纸张。

问题最终反映到邓小平那里,邓小平当机立断,决定将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计划暂时搁置,调配相关纸张,先行印刷考生试卷,历史由此出现了极富喜剧色彩的一幕。

1977年冬天,在邓小平亲自过问和布置下,关闭十年之久的高考考场大门终于重新打开。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唯一一次在冬天举行的考试,570万考生走进了考场,如果加上1978年夏季的考生,两季考生共有1160万人。迄今为止,这是世界考试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

参加考试的人群年龄严重悬殊,长者已经年过而立,已婚或者已育,幼者才初开混沌,始醒人事。一些82届毕业生回忆,在当时,他们最爱开的玩笑之一就是,年长者对年幼者说“我都可以把你给生下来。” 南京师大文学院教授何永康回忆:

也有大量的考生最后败下阵来,是时代而不是他们自己伤害了他们的命运。冬夏两季,共招生录取了40.1万多名大学生,只是参考人数的二十九分之一。

崇拜陈景润、神童小宁铂和中国科技大学

恢复高考前后,一句金言在社会上流行开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1978年3月,全国科技大会召开,从此,知识分子从“臭老九”一跃而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特别是著名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 《哥德巴赫猜想》,更是在那个科学的春天里激起了异乎寻常的反响,让无数中国人一下子记住了两个名字:陈景润和哥德巴赫。

“向科学进军”,成了当时最为响亮的口号。

1978年,整个中国的报纸、杂志、广播都在报道一个小孩:宁铂。

第一批中国留学生轰动美国

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在此之前,由于中美长期敌对,两国学者已经相互隔绝了近30年。第一批中国留学生的到来,在美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柳百成,是首批赴美留学生之一兼领队。他回忆说,1978年9月得知中央决定派大批留学生出国学习的消息,那年他45岁,对此并不抱什么希望。

“我父亲解放前是上海的资本家,当时算出身不好。以前,我有过两次赴苏联留学的机会,但最后都被刷下来,就是因为背了这个沉重包袱。”他说。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不久系里就通知他参加考试。

时隔多年后,柳百成才慢慢了解到,他的这次出国机遇来自邓小平的一次谈话。

1978年6月,刚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在中南海听取教育部关于清华大学的工作汇报时说,“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大学的水平,一方面派人出去学习,这样也可以有一个比较,看看我们自己的大学究竟办得如何?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教育部研究一下,花多少钱,值得。今年三四千,明年万把人。”

1978年,中国政府和民间教育代表团纷纷出访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同时也接待了各国访华代表团,商谈互派留学生之事,并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定和执行计划。利用官方、民间、学术团体、友好人士等,开辟多种渠道增加派出留学人员。这一年,包括大学生、进修生、研究生在内的出国留学人员派出数量达到3000人。

随着留学生派出渠道的扩展和双边交流的增加,从1981年开始留学人员出现了单位公派的形式,同时自费出国留学也成为培养人才的一条渠道,这两种出国留学人员很快超过了公派留学人员的数量。

小岗村大包干按下红手印

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的改革,从推行生产责任制发端。

字据写道:

我们分田到户,家家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们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这18个农民是:关延珠、严立富、严立华、严立坤、严金昌、严家芝、严学昌、严立学、严俊昌、严美昌、严宏昌、严付昌、严家其、严国品、关友生、关友章、关友江、韩国云。

这份按满红手印的字据现藏国家博物馆,馆藏号:GB54563,一级文物。

1980年9月中央召开的各省市自治区会议上,时任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的池必卿,根据贵州“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情况,勇敢地提出在贵州打算全面推行“包产到户”。时任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的杨易辰立即表态:“我们不能搞那个东西。”池必卿针锋相对:“那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两位省委书记的话上了会议简报,“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成了搞不搞“包产到户”之争的最形象的表述。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兴起和推行,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

收看《新闻联播》成为习惯 1978年1月1日,CCTV《新闻联播》 开播,最早的主播:李娟、赵忠祥。

正如 《南方周末》 一篇文章评论道的:30年来,这是中国大陆知名度最广、全世界观众数量最多的电视栏目。尽管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和压力,30年收视历史所形成的巨大惯性,依然推动着数以千万计的观众在每天晚上7点打开电视机,收看 《新闻联播》。它是这个国家机器里宣讲系统中最具象征意味的意识形态符号。它的永远不苟言笑的播音员,被称为国脸;时政新闻里不同级别领导人的出镜时间,被精确到秒;主持人服饰的颜色冷暖,意味着国家大事当天可能呈现的基调;节目形态和播音员人选的些许变动,就意味着政治格局的调整征兆;而“今天的新闻联播大约需要59分钟”,往往意味着有重大事件发生。

正是从1978年正式开播起,《新闻联播》 就成了中国老百姓了解国内外大事的一个窗口。它的“中国政治、经济风向标”的地位,在中国人心中不可撼动。

90年代,播音员张宏民一次穿着中山装登场,立刻在各国使馆中引起强烈反响。因为在他们看来,服装的改变可能意味着政治气候的变化。而事实上,张宏民不过是因为当天值班的播音员请假,临时“救火”的他没穿正装,才以中山装上阵。

《新闻联播》 主播一举一动的变化,都会令人关注。

全国人民都在听刘兰芳评书《岳飞传》

什么艺术可以使一座城市、几座城市或者更多城市万人空巷,那就是著名评书艺术家刘兰芳的评书 《岳飞传》,那时人们的家里很少有电视机,最实用的传播工具是半导体收音机,1979年,全国都在听刘兰芳的评书 《岳飞传》,可以说是中国说书史上一件空前的盛举。

改革开放初期,刘兰芳与爱人王印权编创的《岳飞传》 一经问世,就曾创下了全国百余家电台相继播出、图书发行110万册这一至今无人可及的记录。伴随着《岳飞传》《杨家将》《赵匡胤演义》等的播出,评书艺术是家喻户晓,同时也风靡到海内外。

她的评书讲的通俗易懂,绘声绘色的声音描述感觉像身临其境般,真实而扣人心弦,惟妙惟肖地演绎各色人物只能用一个字形容――绝!

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听她的书成长起来的,每天放学第一件事是搬个板凳老老实实坐在收音机旁,听她讲《岳飞传》 里的八大锤,现在回想起心里还直呼过瘾。当时她所说的古代故事,不仅仅是为说古而说古,而是以古代民族英雄事迹感动我们。现在的“80后”、“90后”如果回去问自己的父母,估计很少有没听过刘兰芳的评书,她是我们当年最大的偶像,我们就是她忠实的粉丝。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让许多人在等待。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美国记忆”之狩猎**纪念版(上)
发布时间:2017-04-20
美洲白尾鹿狩猎纪念版 温彻斯特** 狩猎,在美国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消遣,通常是父子一起进行的户外活动,甚至很多家庭将狩猎作为子女的成年仪式。在狩猎活动中,美洲白尾鹿十分受猎手的青睐,它的逃生策略和技巧极为高超,庞......
棉质记忆 2014年5期
发布时间:2023-03-06
天气渐热,正是收拾旧衣物的时节。翻到衣柜最底层,我发现报纸下藏着一个布包,打开来,竟是年少时的纯手工棉衣。 棉衣里,外布料质地都是家纺手织的纯棉布,外面的布料颜色是素淡的灰色,里面贴身的布料浸透着微黄,里外拼接,只不......
水乡记忆 2014年1期
发布时间:2023-03-21
李清明 湖南湘阴人,1965年清明节出生,暨南大学新闻系毕业,高级工程师。在《花城》、《美文》、《读者》、《作品》、《广州文艺》、《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黄河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各类作品两百余万字。出版的作品集有《......
成长记忆 2015年1期
发布时间:2022-08-06
那一年,我十八岁。 八月二十日是我开学的日子,我却仍在姜家甸上挥舞着钐刀打羊草。是的,那时候我们那都把采草叫打草,把碱草叫羊草。打羊草就是用钐刀一刀一刀将羊草打倒,是出大力气的活儿。现在的人已经很少再用钐刀了,都是用......
中国环保的民间记忆
发布时间:2022-10-23
【APEC蓝】 2014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包括内蒙古在内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强力推行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措施,使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观。由此催生的晴好天气,公众称之为“APEC蓝”。 【环境保护税】 2014年4月通过的《环境保护法》为......
宋代陇右石刻碑文中的集体记忆与个体记忆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陇右石刻是陇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陇右独特的地域文化。宋代陇右石刻数量多,涉及面广,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文章立足于宋代陇右石刻,参考西方记忆理论,对宋代石刻文本中所表现的集体记忆和和个体记忆进行分析,试......
鲜活在味蕾上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2-10-11
翻读一本逸趣横生的书,顿时找回儿时久违的味道,不知不觉间,竟悄然改变了境遇。这本妙书,正是时翻时新、常阅常有味的《老家味道:舌尖上的乡愁》。 书中,八位艺青回忆儿时的味道,如水一般,漫漶而出,缓缓流淌,流出串串文字,......
小城记忆 2015年1期
发布时间:2015-08-20
秋天,在丹东 一些叶子已经红了 大多数的叶子,还没有红 大多数的叶子都红了,还剩下一些叶子 没有来得及红 我喜欢这些没有来得及红的叶子 漫山的叶子都落光了,它们也 没有红过 但我喜欢它们 秋天:红剪草 剪着......
华阳记忆 2014年4期
发布时间:2015-08-20
傥骆古道 五百里傥骆古道纵贯三千里秦岭山脉,蔚为壮观。出华阳古镇一路北行,我们来到傥骆古道亲水长廊。古道悬山而建,绕河而修。山石铺就的路面,弯曲盘旋,不见尽头。石阶两侧斑驳的苔痕,记录下古道沧桑岁月,脚下原石平整光滑......
记忆定格 2014年1期
发布时间:2015-08-21
那一次是刻骨铭心的一次。 探亲返矿 井下着火 临危受命 勇于担当 第二天,我吃过早饭正在洗衣服,只见处长李永长、第五副处长建民和我们掘进二队的书记马喜民、队长雷进明等一行人,直奔我的宿舍而来。一见这阵势,我不知所措,......
记忆上海 2014年5期
发布时间:2023-01-07
从地图上看,上海像一片叶子,如果街道是它的经纬,那么,弄堂可以算它的脉络,细微错综如蜂巢,四通八达像迷宫。会抄近路的,可以从长宁区中山公园起,穿过像蛛网般的大小弄堂,途经静安寺和人民公园南京路到达外滩,省下三分之一的......
我国古代退休年龄:周代到明代都是70岁
发布时间:2023-07-09
我国古代的退休年龄,从周代开始直到明代,都是70岁。到了清代,才改为60岁。《礼记・曲礼上》曰:“大夫七十而致仕。”这里的“致仕”,就是如今退休的意思。唐初名儒孔颖达疏曰:“七十曰老,在家则传家事于子孙,在官致所掌职事于......
1999,我的生存记忆
发布时间:2022-12-22
1999年,毕业季,炎热夏天,北约轰炸中国大使馆…… 现在回忆起自己的大学毕业季,唯一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在1999年5月9日的上午,即将离校的我在校园游走,骤然间发现满世界贴满了“大字报”。原来是在前一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导弹......
档案记忆中的三年自然灾害
发布时间:2023-04-27
翻开珍藏在河北省档案馆关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年特大自然灾害的那段历史真实记录的大量档案,仿佛大自然无情的面孔、人类为生存顽强抗争的画面又一幅幅再次映现在人们眼前……。重现那段大自然的惨烈和人民群众英雄主义交织的历......
晚年生活牢记8道防线
发布时间:2015-08-27
防线一:65岁开始防跌倒 首先,老年人应注意补钙,预防骨质疏松。如多喝牛奶、多吃虾皮等含钙高的食物,并养成晒太阳的好习惯。其次,活动要慢。不论是从床上起身还是外出走路都不能着急,以防意外。再次,清除家中可能造成跌倒的障碍......
记忆中的油画
发布时间:2023-04-27
对于一个忙碌的人来说,拥有回忆的闲暇本是一种奢望。但这不包括我,即使在最忙碌的时候,我也很少抑制自己思绪的飞扬。那些镌刻在脑海中的事物,这其中包括一年前的陕北之行,正是我今天的讲述。 在陕北,我们去了很多地方。但令我......
诺曼底70年
发布时间:2022-11-14
当地时间1944年6月6日,英国第6空降师4310名士兵冒着德军猛烈的防空炮火强行着陆于法国北部一个小村庄附近,抢占附近桥梁。历史上最大规模登陆作战――诺曼底战役由此拉开序幕。6小时14分钟后,近15万盟军士兵强行突击诺曼底地区5个......
年山水月的记忆与怀念
发布时间:2023-03-06
广州这座城,蕴藏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既有生命跃动的记录,又不乏终极理想的关怀;既有智慧痛苦的折磨,更有智慧结晶的欢悦。这主要落实在广州对独创性与个性文化的张扬上,内部的改革调整,对外的开放交流,使广州成......
记忆中的针栅儿
发布时间:2023-02-10
在母亲珍藏的为数不多的“家宝”中,有一件她最青睐的宠物,那就是与她相伴了六十多年的针栅儿。我懂得母亲的心,深深知道,那针栅儿与母亲相伴所经历的缝缝补补的清贫岁月,那里面装满了她的辛劳、慈爱和对子女的期望。针栅(zha四声)儿曾是东北农家女随身携带的一种放置缝针的用具,用针栅儿携带缝针不仅安全、方便,而且美观好看。所以,农家女经常像饰物一样将它佩戴在大襟上。母亲的针栅儿是用做纳底鞋剩下的袼褙边角料做.........
记忆中的那朵云
发布时间:2015-08-27
她叫陈媛,是个不幸的孩子。一岁多时,被确诊为先天性脑瘫。母亲本想将她抛弃,但奶奶死活不答应。为了照顾陈媛,奶奶提前两年退休,带着她四处求医。几年后,病情无任何好转。到了上学的年纪,也没有学校肯接收她。奶奶只得在家里弄了......
推开记忆之窗 吟咏世间真情
发布时间:2022-09-22
音乐响起来,是熟悉的《四小天鹅》舞曲,节奏欢快,跳跃灵动。优美的音乐声中,四只白色的小天鹅跳着欢快的舞步出现在台上,领头的那只白天鹅正是杜若汐。台上的杜若汐舞步轻盈,身段优美,目光纯净,看上去骄傲又不失纯洁和端庄,很......
你是我重生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2-08-16
或许你不知道,那深入骨髓的铬痕,日日夜夜不眠不休的煅烧。 水离不开鱼的,天空少不了白云的,我少不了你。 或许你不相信,我每一段皱纹的发生,都有一段关于你的故事,时时刻刻刻刻时时的融解。 他害怕她的记忆中 存在着......
国足铁杆的青春记忆
发布时间:2015-08-28
郭牧宁生于1983,1991年开始看球,自此与中国足球结下不解之缘,后来进入《足球之夜》杂志成为一名足球媒体工作者。如今,已离开足球媒体的他没有离开足球,依然关注着国足。 6月16日,中国队将迎来俄罗斯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40强赛首......
记忆中的月亮很薄
发布时间:2023-02-27
离开古镇很久了小河中的月亮打磨得很薄岁月将它揣在背包里每在梦中打开行囊就轻轻播放出妈妈哼着的那首童谣沧浪之水将月亮冲刷得像块薄薄的鹅卵石在波纹中晃动我再不想用它打水漂真担心那些光腚的镜头从溪水中飞出清辉洒在老屋的窗羯月亮薄得像张窗纸泛着乳白我蹑足从窗下经过卧房里有急促的呼吸声我缩回那胆怯的手指不敢戳穿那个害羞的月亮记得月亮那时皮肤很白经常在小河中抚摸它的脸蛋它天生丽质不需我给它买雪花膏我走后,听说.........
现代化背景下的文化记忆
发布时间:2023-01-20
摘 要:对于非遗保护,我们要有清醒而明晰的认知,它是一项复杂工程,不仅在学术界是关注的焦点,而且在社会生活中有密切的联系,在对非遗本质特性认知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理性意识和科学精神,剔除各种对非遗的诸多理解误区,力求避......
那块记忆中的补丁
发布时间:2023-02-24
那些粗糙简单的岁月总把那幼小的纯洁磨得破损裸露但总有一种情结将祖宗的传承搓成细线把人间的羞耻缝补和遮掩在那时街坊的世俗里针线是一曲女儿经补丁被翻看成弟子规生活中知微见著的崇尚都用四书五经中的精气神日复一日缝补出来每当行走在耀眼的时尚之中想从这个光鲜的世界里找到一块新鲜的裸露让快要失传的针线派上真实的用途但我发现祖传的手艺已无法缝合藏在心口上的那块补丁......
追忆民国百年
发布时间:2015-08-25
民国精神也许不太适合现在社会的发展规律了,而我的作品想表达的思索是,我们在当下的这种生活状态是否真的正确。 ――金酉鸣 去年,影像评论人海杰在自媒体上发起了“自助餐”艺术家工作室开放计划,5月中旬,在黑桥光华艺术区3......
70年历史铭记 奥斯维辛呼唤世界和平
发布时间:2022-08-31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由于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该集中营距波兰首都华沙300多公里,是波兰南部奥斯维辛市附近40多座集中营的总称。......
图像记忆(2)
发布时间:2015-08-25
在今天,图像甚至已经成为比文字更为重要的信息传播载体,科技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逼迫着我们进入了读图时代,图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每一个人都是图像的生产者,每天有大量的图像信息被制造出来。在不同的拍摄者那......
记忆的坐标
发布时间:2022-11-30
你有过脑袋被掏空的时候吗?我是说你十几年就像没活过一样,完全是一片空白。那时候,你整天想做的就是抓一些东西来把脑袋填满,妈妈说我的生日刚过不久,可我怎么也想不起哪一天是我的生日。 我的记忆是从睁开眼睛开始的。我发现自......
化学学习中的记忆法
发布时间:2013-12-19
" 化学学习中的记忆法现代科学正在逐步揭示记忆功能的秘密。人们一致认为,干扰是造成遗忘、影响记忆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排除干扰,减少遗忘,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 1.坚......
民族文化记忆和人类文化记忆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3-05-09
摘要:红河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带给我们的首先应该也必须是一种责任,即保护好这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对于这份文化遗产的所作所为,对于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所以,这里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并非由此产......
赶集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3-07-27
陕北大理河川有一个镇子叫石湾,是横山县一个边远乡镇机关的所在地。因其地处横山、子长、子洲、靖边四县交界地带,方圆四县几十华里的群众都来这里赶集,在当地一带很有名气,可以说是陕北地区的一个名镇。镇子很是繁华,蜿蜒的大理......
食物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3-02-07
每次出国,容易让我有自身文化辨识的是食物。当身体极度渴望家里的食物时,最先浮现的常常是一碗打卤面或者豆儿粥就咸菜。 今年10月去法国开会,虽然经常出门已经能够尽快适应异国他乡的生活,但每次唤起想家的念头都是从食物开始的......
70年 70题 欢迎您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
发布时间:2022-08-03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表达“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题,展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宣部《党建》杂志社、海尔集团在《党建》杂志、党建网、党建网微平台共......
《太平轮》:南渡之殇的记忆与追寻
发布时间:2023-03-28
起航,未卜的旅程 内战末期,随着大量难民、军政人员举家赴台,所有船票都不再是票面价,必须用黄金直接换购船票,当时一张前往台湾的客轮船票,公价是金圆券150万元,黑市价格则已经被炒到300万。到了1949年1月,一张“太平轮”的......
老单车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3-04-06
爷爷的老单车早就不在了,可我还清楚地记得它摆在大厅里的样子:锈黄的车身,一动不动,像迟暮的老牛。我喜欢看爷爷骑车,双脚把底下的脚踏板踩得风生水起,风风火火地跋涉到小镇上卖些自己编的扫帚。老单车上那泛黄的竹筐是我童年时......
记忆·思考·审美
发布时间:2015-08-21
毛宪文先生既是一个作家又是一个学者,他不仅研究作家作品,而且善于对各种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高洪波在《甲子集粹》的序中借用陈建功的话说,毛宪文先生的书中“不乏独到见解”。而这“独到见解”显然是他独立思......
苴却砚:裂谷中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3-05-17
苴却砚因其石材产于攀西大裂谷之金沙江畔的悬崖峭壁(旧苴却封地)而名之。图/ 东方IC 在中国西南攀西大裂谷金沙江沿岸的悬崖峭壁中,一块平凡不起眼的暗褐色石材,若得能工巧匠的精心打磨和雕琢,可立即摇身一变成为价值连城的艺术珍......
人间记忆二题
发布时间:2023-02-13
初春的早晨 那天清早,母亲从堂屋走到门外粉红的霞光中,浑身上下拍打着,说去接萍儿姑出方,我立即蹦出家门。 太阳像烤透的红薯饼,夹在村东筷子样的古树杈间。地面散落的金黄稻草上,布满洁白细碎的霜花,仿佛神仙撒下的白糖粉......
美国总统专机70年变化史
发布时间:2022-12-15
美国白宫日前宣布波音747-8飞机将取代目前使用的“空军一号”。从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到奥巴马,美国总统专机服务已经存在了整整70年。 在战舰上悬挂美国国旗是美国在世界各个角落最早宣示国家尊严的一种方式。随着全球恐怖......
钟理和日记与创伤记忆
发布时间:2015-08-25
摘 要:本文尝试以“新版钟理和日记”为分析中心,从所记录的事件、风物、生活细节和情感经验去探究钟理和的记忆轨迹和精神状态,借用“创伤记忆”论述说明钟理和日记其实是作者人生创伤记忆的记录,兼论日记与书简的不同功能。本文......
回忆与现实对比中的理想生活
发布时间:2023-03-23
摘 要:《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系列电影是近年来日本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在日本家喻户晓,对日本社会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针对该影片的研究却不多。《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之所以能成为人们所向往的世界,与多种因素有关。电影本......
从《中国股市记忆》看中国股票的柜台交易
发布时间:2022-09-04
最近回看了《中国股市记忆》这一栏目。介绍了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也展示了很多珍贵的影像、图片资料。其中有一幕让我记忆犹新。一个露天街头,一个妇女,一张小桌,两副马扎,旁边立着一个牌子,买卖股票,妇女还在悠闲的织着毛衣。在......
我记忆中的侯德榜轶事
发布时间:2015-08-18
2014年是南京化工(集团)公司(简称南化公司)前身永利厂建厂80周年。由于我是1946年初进永利厂,1950年3月到北京中央公安干部学校学习,在该厂四年多,南化公司称我为“老南化人”。为了探索了解永利厂历史沿革和熟悉的故人,近几个......
山乡记忆四题
发布时间:2023-03-13
薯干子酒 下乡来到塞北大山里,见村小卖部代销员从公社供销社进货归来,过山型小推车一边是零七八碎,一边是装白酒的塑料桶。再将酒往大酒坛里倒,咚咚咚咚,空气中立刻就弥漫了酒香。也怪,这时就生出另样感觉:怪好闻的。 然后就......
因记忆而存在
发布时间:2015-08-24
去凤阳 1970年5月11日。16岁半。 像去春游,每人带很多行李,箱子,旅行袋,里面装有奶油饼干、麦乳精、炒面粉,还有钓鱼竿、蟋蟀盆。一路吃吃,说说,笑笑,有唱样板戏的,有背毛主席诗词的,还有拿出小提琴摇头晃脑拉奏的。很......
浅谈职业中专学生英语词汇记忆方法
发布时间:2023-03-01
众所周知,词汇是语言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是语言系统赖以生存的基础材料,语言好比一座大厦,词汇是语言的建筑砌块(Brown1994),离开词汇,这座大厦无法矗立。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wilking(1978)曾说:“没有语法,很多......
档案记忆:中国铁路建设从这里开启
发布时间:2022-12-31
中国的铁路建设始于清朝末年,1881年开平矿务局出资修建的唐胥铁路,是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自清朝末年至今,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目前已经拥有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全球第三大铁路网以及全球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网。......
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3-12-19
" 记忆是重要的思维活动形式之一,也是学生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既是对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也是促进基础知识的掌握,形成技能的有效途径。亚里斯多德说:“记忆是智慧之母。”当前,人类正处在信息时代,学生不......
运用电教手段强化学生记忆
发布时间:2023-05-05
运用电教手段强化学生记忆 【摘要】这篇论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利用图示增强记忆。在教学中,以“Fe”的性质为例,用“→”和“←”把相关的知识根据特征连接起来,使知识形成系统(网络),便于引起学生对......
旅行的记忆(六首)
发布时间:2015-08-24
逆 光 一只鸟的起伏中, 岁月拉长着黑夜。 月光中的火焰和抽离的歌声, 飘过山峰成为流云。 天堂,在沉思者低垂的眼睑中。 穿过秋天雾霭山岚和高处简淡的云彩, 逆行的光 沉默、回旋、空茫。 站在秋天的午后, 谁......
为了忘却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3-07-13
2006年 格拉纳达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七月底,我在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修习的暑期班课程“拉丁美洲文学史”已经接近尾声。那天任课老师有事外出,就让一位文哲系的博士生来代她上课。代课的女博士没有按讲义来讲文学史,而是谈了......
中职俄语教学中单词的记忆
发布时间:2014-01-28
中职俄语教学中单词的记忆 一、单词记忆必备的要素1.端正学习态度。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心态,学生就不会想方设法地学习。所以要让学生明确他们为什么要记单词,这是他们学好俄语必备的条件。2.兴......
论容闳自传中的记忆政治
发布时间:2023-02-26
摘 要: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1909年发表自传《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记录了他为祖国的富强而殚精竭虑的追求历程以及因此所从事的外交、政治、教育等活动。在自传中,他开启了独特的记忆机制,既表现了时空交织的个体记忆,也表现了......
“我们时代的鲜活记录”
发布时间:2022-11-16
去看见生活;去看见世界;去目击重大事件;去看穷困者的面庞,也去看骄傲者的身姿;去认识奇怪的事物――机器、军队、大众、丛林里或月球上的阴影;去见证人类的杰作――绘画、高塔、新发现;去眺望千万里之外的事物,去窥见隐蔽在墙......
寻找根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3-04-24
你从山的深处走出 漂泊在山和海之间 储满了沧桑和寂寞 看惯了人间的悲欢离合 却无法承载生命的沉重 于是你化为了根官佛国 你的躯壳里有千古岁月 骨髓里有乡愁在蔓延 无论你走在何方 记忆里永远是不变的乡音 你以......
中国股市长记忆性与趋势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30
摘要:文章对中国股市的长记忆性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将SEMIFAR模型与FIGARCH模型相结合,建立了既能反映收益率趋势变化情况又能描述收益率和波动长记忆特征的SEMIFAR-FIGARCH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我国沪、深两市的收益率和波动率的长记忆性及趋势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并与ARFIMA-FIGARCH、ARFIMA-HYGARCH模型结果比较拟合及预测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沪、深两市的收益率和.........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发布时间:2022-11-20
摘 要: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对学生有意识地加强记忆训练,激发记忆潜能,促进记忆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者认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采用以下措施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创设英语情境,引导学生......
俄德领导人,交锋70年
发布时间:2023-03-26
1945年5月9日是历史的分割线,大战就此平息,但欧洲大陆没有平静――苏联崛起,德国战败,英法沦为美国的小兄弟,“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道铁幕迫不及待地落下,划分了东方和西方,而中心依然是“苏德战......
历史知识记忆法
发布时间:2023-01-13
历史知识涉及面极广:包括历史年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等。对于初中生来说,众多的历史知识,若想在短时间内记住,确非易事。本人在教学与实践中,归纳总结了一些方法,现简单介绍如下。 一、顺口溜记忆法 顺口溜对于每个人都......
假如记忆能交换
发布时间:2015-08-25
我妈妈是个傻子。我六岁前的记忆全没有了。于是,在我的同学顾晨的引荐之下,我准备带妈妈去一个交换场所。 我们沿着铁轨静静地走。回头看时,顾晨的身影消失在入口处。 路上,我们碰到一个姓吕的女人,她说自己以前去过那个地方......
一段遥远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3-04-23
关于西安交通大学,在我的心底里,有这样一段美好而单纯的记忆。 几十年前,我偶然结识了一个在西安交大上学的学生,当时他大四了,来自山东。几次交往,感到这是一个率直、热情、单纯的青年。 我的弟弟正在上高中,家里有数学课......
一枚石榴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3-05-15
麦子是我的初中同学,准确地说,是迄今为止,我唯一保持联系的初中同学。尽管,我的初中距离现在,只有十年。不要小看十年这两个字,它带着无形的杀伤力,一下子就把人打得溃不成军,只能臣服于时间之手。但有些过往,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在光阴的涤荡中,欣欣向荣。初遇麦子,是在初一的一个百无聊赖的午后,我在操场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看书,正好,她也在。不同的是,我拿的是《教材全解》,她拿的是《西厢记》。线装的带着时间沉.........
记忆中的那水那树那人
发布时间:2022-11-14
那水:金鳞潭 湍急的盐水河打着漩涡,泛着白沫从深山长谷中呼啸而出,奔到盐村前面,形成一个月牙状蓝幽幽的长潭,宛如披着面纱害羞的女子,安静下来,迈着轻盈盈的脚步,半环绕着盐村悄悄地向前流去。 在旭日或是夕阳的照射下......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发布时间:2023-02-05
乡居的少年那么神往火车,大概因为它雄伟而修长,轩昂的车头一声高啸,一节节的车厢铿铿跟进,那气派真是慑人。至于轮轨相击的节奏,初则铿锵而慷慨,继则单调而催眠,也另有一番情韵。过桥时俯瞰深谷,真若下临无地,蹑虚而行,一颗......
留在手腕上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3-06-16
那个年代,某个农忙日子,天不亮就来到田头干活的社员们累了,饿了,渴了,生产队长却迟迟不下“歇烟令”。有人下意识仰首,想看看唯一可以当作时间坐标的太阳走到哪里了?哦,不巧,太阳正躲在厚厚的云层里呢。无奈,社员们只得就“现在到底几点钟了”这个既单调浅白又抽象玄奥的话题,叽叽喳喳来一番不知谁对谁错的竞猜。忽然,有人惊喜喊道:“严老师来了,问问他!”严老师是镇上派来的村小老师,二十来岁,梳小分头,镶一颗银.........
刘学利 少年的记忆和希望都在我的画里
发布时间:2023-06-21
初次见到刘学利的画,印象最深的是那幅变形性和装饰性都很强的《鹿林浩瀚》,画中层层交叠的意象和精心勾画的曲线线条,让我看到他扎实的美术功底,然而面对镜头时,他又是那样的青涩和拘谨,以至于我们拍摄多次才找到最好的感觉,聊......
英语教学如何提高学生记忆效率
发布时间:2023-01-31
【摘 要】作为英语教师,面临英语中如此众多的需要记忆的词汇和基础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是让学生直接死记硬背,还是教他们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呢?我们英语教师在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同时,也需要在课堂上提高学生记忆的效率。我们......
浅谈学生英语词汇记忆力的训练
发布时间:2023-07-25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最头痛的是单词的记忆。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我在试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方面作了一些探索。记单词是学生学英语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何帮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最高效率地牢牢记住所学的词......
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
发布时间:2015-09-15
摘 要:就目前的小学生来说,到了中高年级后,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不良。究其原因是由于没有把基础知识打牢,或者基础知识记忆模糊,没有达到牢记终身的目的。通过本文是想探讨一下怎样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基地。 关键词:基础知......
六周年回顾特辑之与生活较真的这六年
发布时间:2023-03-09
《黄金矿工》是一款广受欢迎的经典小游戏,玩家可以通过“挖矿”获得积分,并不断升级。在随便打开一个网页都有可能蹦出大型网游广告的当下,《黄金矿工》里的白胡子老爷爷一直在默默地挖着矿,并且每挖到一块黄金都要振臂高呼一下。......
训练初中学生英语词汇记忆力的教学实践
发布时间:2022-11-04
摘 要: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既有词汇和新鲜词汇的记忆都是束手无策的,常常是满怀一腔热情却无处下手。训练初中学生英语词汇记忆力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规律,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桃李不......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考
发布时间:2014-01-17
[内容摘要] 香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使用。从熏燃、悬佩到涂傅、饮用、乃至到奇思妙想地用来计时,都反映了古人对"香"这种海外来物的认识以及古人精致的生活情趣。本文对古代人们的用香风俗作了细致的考察,希望对我们了解古代人......
死记硬背容易造成记忆损伤等
发布时间:2022-09-13
死记硬背可能不是最好的记忆方式。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尽管死记硬背会让人记住不少东西,但却会导致记忆中的细节缺失。这意味着,靠反复学习留在人们脑海里的记忆,可能并不准确,反而瑕疵不少。参与研究的学生被要求对一些图片分别看......
土地的记忆(组诗)
发布时间:2023-01-16
近年王浩洪的诗歌创作更在成熟中透着澄静与睿智,中国诗人的人文传统精神在诗歌的意境中得到了明晰表现,尤其是诗人特有的敏感意识、生活哲学与忧思尘世的情怀,因此,在王浩洪的诗歌中,时间意识非常强烈。对他来说,每一天都是独一无......
不能忘却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3-01-31
母亲常说,我一两岁的时候经常生病。人家在过年,她和父亲却要把我往医院送。那时候,“文革”的武斗还没有结束,路上不时地听到开枪的声音,吓得人魂飞魄散。 母亲说,姥姥就是在大跃进的时候饿死的。当时,饿死的人很多,因为没......
“梨园之约”诞生记
发布时间:2022-12-12
4月2日和3日,“梨园之约――中国京剧・日本歌舞伎联袂演出”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连续演出两场,上半场两天分别上演京剧经典剧目《霸王别姬》、《大登殿》,下半场则是歌舞伎名作《春兴镜狮子》。两国传统剧目同台呈现,参演团体又都是......
浅谈学生英语词汇记忆力的训练
发布时间:2014-01-17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浅谈学生英语词汇记忆力的训练”,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记单词是学生学英语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何帮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最高效率地牢牢记......
我乡下的记忆(组诗)
发布时间:2023-06-07
我的乡愁熟了 今夜,月光熟了 银光闪闪,滚落一地 一粒一粒 熟的饱满,熟的甘甜 今夜,我的乡愁熟了 一坡红高粱 把天空涂染得灿若晨霞 满坡的谷子金光耀眼 沉睡的镰刀已经醒来 镰刀熟了 熟得锋利,熟得亢奋 ......
历史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
发布时间:2022-09-26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记忆能力的前提 1.精心设计导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让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从而沿着老师导入新课时留下......
上海老歌:一种记忆性声音的回忆
发布时间:2023-06-05
自20世纪20年代末上海老歌出场,日久弥新,上海老歌承载的社会和文化记忆不断被建构。上海老歌,这一中国流行音乐萌芽期的通俗文化,它包蕴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成为中国现代性文化基因组成的重要内容,不仅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
中国巨幕诞生记
发布时间:2023-05-26
凌晨1点,巨幕影厅的最后一场电影结束了。散场观众从黑乎乎的影厅里摸出来,有的拿着吃了一半的爆米花桶,有的揉着惺忪的眼皮,还有的直奔洗手间。昏暗中只看得见绿色的出口指引和几个不耐烦的保安。 而这个时候,勾磊和他的两个同事......
1860年代至1940年代江南地主日常生活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28
从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延续到民国时代,地主由乡村向城镇的移居,可以说是一股不大不小、不急不慢的潮流。学术界关于这一现象对农村土地使用方式的影响作出了合乎逻辑和实际的解释;但是对离乡城居地主个人生活的变化则语亦不详,而追求生活......
成长记忆,简单与漫长
发布时间:2020-02-05
一切得从2014年9月说起。至今,时间过去远远超过一年了。这一年很长很长,长到我觉得自己在这一年里就成长了好几岁。这一年也很短,短到我现在忽地回头,仿佛就看到我是昨天才坐着大巴进入军营的大门―样。这一年,我大学毕业。这一年,我选择了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路。我从一个地方青年变成了一名还算合格的军人;我从吴琼雪4.0版本越狱到5.0版本;我从羡慕别人一身帅气的制服和迷彩到别人羡慕我有勇气剪成潇洒的短发。.........
相机留下的知青记忆
发布时间:2023-05-24
这部相机滋润了知青的生活,给枯燥沉闷的生活带来了一抹亮色与快乐。从此,荒原上的拖拉机旁,田间锄禾小憩时,晒场上欢声笑语的劳作中,红旗招展的水利工地上,到处留下了我们青春的身影,火热生活的瞬间。 后来,在知青中形成一个......
寻访80后的声音记忆
发布时间:2023-02-25
对于喜爱和关注配音的人们来说,在记忆中都会有自己熟悉的配音演员和声音,我们似乎已习惯于经过他们二次创作的影视作品,因为对于我们来说,似乎只有通过他们的演绎,才能更加表现出作品所富有的魅力。就好比许多喜爱上海电影译制厂......
毛泽东嫡孙毛新宇:中国最年轻的“70”后少将
发布时间:2023-02-17
“我最怕的就是我母亲” 1970年,一声小儿的啼哭声,毛岸青与邵华独子,开国领袖毛泽东唯一嫡孙出生了。毛泽东喜出望外,亲自给这个孙子取名叫毛新宇,新字,寄予“砸烂旧世界、开创新世界”的期望。 一般人家里是“严父慈母”,毛......
商务口译中的有效记忆(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03
【论文摘要】 商务口译是商务活动中集听、说、读、写、译、忆综合能力的语言交际活动。在商务口译实践的过程中,不能圆满完成话段口译任务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对话段的信息没有形成有效的记忆。本文将从记忆的有效性为切入点,从口译实践......
认知策略与词汇记忆
发布时间:2023-03-22
" 论文关键词:词汇记忆 认知策略 记忆规律 遗忘规律 论文摘要: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学好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但同时也是“瓶颈”,要快速有效的记忆单词,必须从认知角度掌握科学的方法策略,了解记忆和遗忘规律,以达到词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