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社会历史语境下的沈从文文学作品外译述论

社会历史语境下的沈从文文学作品外译述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18:54:57
社会历史语境下的沈从文文学作品外译述论
时间:2023-08-05 18:54:57     小编:付迎利

摘要:沈从文作为少数几位被大量译介并广受西方研究关注的中国作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拥有丰富的外译数量、语种和类型,近90年间共70余篇作品被译介,英译本就多达93种。由于特定社会历史原因,这些译介活动经历了从蓬勃兴起到突然中断,再到重获重视并达到译介高峰的过程。系统梳理沈从文文学作品在不同社会历史语境下的外译情况及特点,分析意识形态、赞助人、译者等各因素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国内外的沈从文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材料和视角,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走出去”热潮或可带来一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社会历史语境;沈从文;作品外译;述论

沈从文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多产作家,其丰富的题材、独特的艺术手法以及对人性的关注广获国内外赞誉。上世纪20年代中期以来,他的作品被译为英、法、德、日等多种语言,进入全球研究的视野。而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经典与当代文学作品被译为外文,以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译介新作品的同时,对经典文学资源的创新利用也值得重视,诸如西方汉学一直关注的现代作家仍有不小的译介与研究空间。沈从文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也是极少数被大量译介的中国作家之一,对其文学作品在不同社会历史语境下的外译情况及特点系统分析,或许可对现当代文学对外传播有所借鉴。

沈从文踏入文坛不久,作品译介就已出现。1926年他的戏剧《母亲》首次被译为日文,发表于四月的《北京周报》。据其家书记载,同时也已有多篇小说英文本发表。(1)而在现在可考的沈从文作品英、法译本分别始于1936年与1932年,德语、瑞典等小语种则主要始于80年代。体裁主要为小说(45篇),也含散文、文论和书信等,共计70余篇/部作品,现存英译本93种,德语译本20余种,法、瑞、日译本各十余篇,此外意大利、俄罗斯、荷兰、挪威等多国也有相应译作发表出版。各语种译者总计近百人,涉及东西方汉学家及在华记者、专业译者、华人学者和作家等。这些外译作品发表途径主要为五类:国内外期刊,如《天下》月刊、《中国文学》、《袖珍汉学》;外译中国文学选集,如《活的中国:现代中国短篇小说》、《哥伦比亚中国现代文学选集》;沈从文作品翻译选集,如《中国土地》、《不完美的天堂》;外译单行本,如《边城》、《沈从文家书》等; 文学翻译网站,如“纸托邦”(paper republic)。

自20世纪30年代译本正式出现起,至今已逾90年,按照历史背景可分为五个阶段,以英译为例,各时期译介数量可见下表(不含重复发表和再版)。而在不同社会历史语境下,这些译介活动也各有特点。

一、1936―1949:民族危机与中外知识分子译介活动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先后遭遇抗战与内战,面对国家民族危机,知识分子变革救国意识不断增强,各类思潮争鸣,名家名作频现,这也是沈从文创作最蓬勃的时期。国际上,随着二战愈演愈烈,作为东方战场的中国引起西方关注,不少记者作家来华采访报道,中西交流日益频繁。对于一些知名作家,译文也紧随热销作品而生。沈从文作品起初由国内知识分子译为英、法语,随后英美译入大增,篇目以最知名的乡土小说为主,15年间共产生22篇英译、5篇法译作品。而战争也未影响日本汉学家对中国文学的重视,十余年间3本日语沈从文译文集面世。

就译出而言,《天下》月刊发表英译沈从文小说最多。最受好评的《边城》出版两年内就由项美丽与邵洵美译为“Green Jade and Green Jade”(翠翠),连载于《天下》1936年1月至4月号,是现存最早的沈从文作品英译;此外还有李宜燮翻译的《萧萧》(1938)与佚名(杨刚)翻译的《乡城》(1940)。《天下》也成为沈从文作品首度译出的媒介。而法语译者张天亚(Tchang Tien-ya音)三篇小说译文也发表于介绍国际时政、外交、文化内容的国内法文刊物《北京政闻报》(La Politique de Pekin)。1932年,该出版社结集出版了法文《沈从文小说选》(Choix de nouvelles de Chen Tsong-Wen)。[1]149

西方译入方面,译文多收入英译中国文学选集,另有英、日四部沈从文选集。众多译本主要缘于抗战期间西方希望更多了解变革中的中国文学与社会,而相关外文资料极大缺乏,译介需求强烈。1936年,沈从文的诗《颂》首次英译收录于艾克敦 ( Harold Acton) 和陈世骧编纂的《中国现代诗集》。而埃德加・斯诺所编的《活的中国》是其小说首次在国外刊出,收录短篇小说《柏子》,作者简介中将其誉为中国的大仲马。1944年,王际真编译的《现代中国小说》收录《夜》,是沈从文小说首度面向西方学术界发表。而当时白英(Robert Payne)英译贡献最大:1946年他与同在西南联大任教的袁家骅合编《当代中国短篇小说》,收录《灯》和《黑夜》,导言中用大段篇幅介绍沈从文,称之为中国的高尔基; 1947年他与学生金合译《中国土地》在英出版,收录14篇小说,是对沈从文空前的专门大规模译介,该书于1982年再版,影响深远,之后几十年间西方沈从文研究中常引其译文作为分析材料。而在日本,一批反对战争、同情中国的青年学者成立了“中国文学研究社”,翻译了大量中文作品,其中就包括散见于期刊的多篇沈从文作品。此外,1938松枝茂夫将沈从文的8篇小说译为日语,并以《边城》为题出版;40年代另有两部沈从文日语选集《湖南的士兵》和《沈从文短篇集》在日出版,引起了日本学者广泛关注。[2]

至于译者,项美丽、白英、斯诺均为抗战前后来华的西方记者作家,翻译出于介绍中国现状的热情。此阶段英译形式主要为中外译者合作,22篇中仅4篇为中国译者所译,其余项美丽与邵洵美、金与白英等均为合译,由中国译者初译,再由西方译者修改润色。这既显示了当时中西方学者合作交流密切,当然也可能因沈从文多用俗语方言,对西方译者是极大的翻译障碍。与英译不同,基于日本汉学的深厚渊源,日语译本则分别由日本汉学家松枝茂夫、大岛觉、冈本隆三独立完成。

翻译策略方面,早期译作多面向普通西方读者,重视内容主题,以归化意译为主,翻译中常见简化删节乃至改写。项美丽在前言中阐明其翻译理念,解释为何更改标题且不作单独注解。而斯诺的前言也指出此书翻译并非为汉学家服务,而是要让普通外国读者看懂进而了解中国,因此“这些小说并非‘直译’”而是“努力传达作品的精神”,“有时无法保留需长篇注解才可说明的双关或典故隐语,以免加深西方读者对中国‘离奇’的成见”[3]。他彻底改写了《柏子》结尾,让原文中满足归去的柏子意识到“这个世界哪里不对”,从蒙昧走向觉醒,体现当时社会语境下中国人民的抗争觉悟[4]。另外多位译者都提到中国小说往往冗长松散、辞藻繁复,不符合西方阅读习惯。为求行文简洁紧凑,他们会毫不留情地删改原文。白英的译本就多有细节及心理描写被简化合并或删去,中国特色的典故事物则常被西方相近意象代替或略过。

这些翻译活动赞助人来源不一,但尚无政党和官方介入。《天下》的经费来自中山文化教育馆,负责人孙科明确将之定位为民间学术组织,目标即弘扬中华文化。[1]15-17译入则多为西方在华人士发起,以介绍中国文学和社会为目的,由英美出版社支持。任职哥伦比亚大学的王际真及日本汉学家们则由高校研究所赞助,编译选集作为中国文学教研书目。正因这些译介由知识分子主导,尚未受官方意识形态束缚,具体篇目选择多出于译者作家的个人喜好评判。邵洵美曾撰文称《边城》是“中国近代文学里第一篇纯粹的故事”,因此要向外国人介绍这部成功之作[5]。

总之,该时期译介由国内外知识分子主导,译出与译入并存,尚无官方赞助。翻译形式以中外译者合作较多,由于译作为向国外大众读者宣传中国文化,早期译者的篇目选择多出于个人偏好,翻译中更注重故事情节性,常有简化删改。无论如何,这十多年间蓬勃发展的译介活动成为沈从文作品走向域外的第一步。

二、1950―1959:意识形态冰封与译介断层

相对于三、四十年代的众多译本,五十年代沈从文作品译介骤然中断,再无一部作品外译。这一特殊现象的根源是四十年代末沈从文被国内官方文艺界定性为“反动作家”,从此遭受了近三十年的冰封。

1948年郭沫若在《大众文艺丛刊》上发表《斥反动文艺》,将反动文艺分为五色,沈从文则作为桃红色作家代表首先被批判:他的《摘星录》、《看虹录》被批为“文字上的裸体画、春宫图”,而这些作家“存心不良,意在蛊惑读者,软化人们的斗争情绪……特别是沈从文,他一直是有意识地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对这类反动文艺作品“要毫不容情地举行大反攻”,并号召大众“和这些人的文字绝缘,不读他们的文字,并劝朋友不读”。同期刊登冯乃超的《略评沈从文的“熊公馆”》认为其对熊希龄居所的描写“遮掩地主剥削农民的生活现实,粉饰地主阶级恶贯满盈的血腥统治”,“也是最反动的文艺。”(2)虽然在京派与海派之争中沈从文也常受抨击,但大多针对文学作品本身,这两篇文章却是对沈从文思想和政治路线的彻底否定,给他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1949年自杀未遂后,他终于放弃文学创作,转入文物研究。

沈从文创作停止后所受攻击并未减弱,相反国内文学史教材也开始了对他的长期批判或漠视,如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1951―1953)、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1955)等。这些受“左派”影响、注重阶级分析的教材以马列思想为纲,以对作家本人立场的讨伐取代应有的文学批评,一致将沈从文定性为反动作家,作品也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6]此后国内其他文学史中,沈从文要么作为反动典型,要么彻底消失。雪上加霜的是,1953年曾出版《边城》、《长河》等多部作品的上海开明书店通知沈从文,其作品因内容已过时,凡已印和待印的作品均代为焚毁,沈从文在该店的一切著作纸型也被完全销毁。(3)

而同时期其他作家的作品译介可见鲜明对比。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强对外宣传,1951年《中国文学》创刊,由外文局负责编译,1953年8月成立季刊编辑部,全国文协推定的编委会负责选题。1959 年起刊物向外办、作协、文委汇报工作,听从三方面领导指示。[7]在这样的官方赞助统管下,大量英译现代文学作品发表,如杨宪益夫妇翻译的《阿Q正传》(1953)、《鲁迅短篇小说选》(1954)、《鲁迅选集》1至4卷(1956―1961),及郭沫若的《屈原》(1953)、廖鸿英所译老舍的《骆驼祥子》,茅盾的《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也分别由许孟雄、沙博理和叶君健翻译。众多英译书目之中唯不见沈从文的作品。

对沈从文的长期封禁不仅出现在大陆,台湾亦是如此。台湾国民党政府“戒严”时期,因拒随国民政府南下、且发文抨击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腐败,沈从文被列入禁书名单。当然他并非唯一被禁的大陆作家,“20世纪50年代,禁书禁的大部分都是1949年后留在大陆的作家,称‘陷匪作家’,比如巴金、茅盾、老舍、沈从文等人,还有鲁迅……简直就是把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艺视为毒蛇猛兽。”(4)

这一时期,大陆和台湾官方均将沈从文在各种“正统”文学史上贬低或是抹去痕迹,对其作品下达禁令、清理乃至销毁印版。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国内文学作品译介主要为官方外宣服务,将一个“反动作家”译出自然无从谈起。至于西方,新中国成立后,意识形态差异使得多国对中国展开经济文化封锁,而沈从文大量作品被毁加之作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消失也令新一代西方学者无从了解,亦难获取中文作品,终究造成了译入与译出同时断层的局面。

三、1960―1979:文艺“小阳春”与海外研究重促译入

60年代起,中断的沈从文作品译介终于继续。国内由戴乃迭翻译的《边城》发表于1962年的《中国文学》杂志,而在西方,因夏志清等华人学者力捧,沈从文引起了欧美学界重视,英法译本也随学术研究的需要和热情再度兴起。

该时期唯一译出的作品《边城》得以面世要归因于短暂缓和的政治气氛。1961年6月中宣部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 1962年定稿通过 “文艺八条”,重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令遭遇反右的知识分子有了“怀柔”的机会。林斤澜在《沈先生的寂寞》中也提及这段“小阳春”的政治气候,忆起“文艺座谈会”小组会上,有发言者称赞沈从文,主持者也表态支持他继续创作。[8]此外,三年经济困难也使政治运动暂缓,气氛相对放宽。这一政治背景下,《中国文学》除指定作品外,也陆续发表了译者自己提供的稿件。《边城》由戴乃迭翻译发表于《中国文学》1962年第10、11期,是20多年内唯一由中国官方赞助的沈从文作品英译。但“小阳春”好景不长。不仅沈从文再次被打倒,1968年杨宪益夫妇也因被怀疑为特务入狱。自“文革”初始,《中国文学》对于现代和古典文学作品的译介就已停止,全部改为翻译关于“文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当代作品[9]。 相对国内译出的昙花一现,西方译入稳步发展,共10篇作品英译,1篇法译。不乏首获英译的篇目。这一趋势主要归功于夏志清所著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书中对沈从文推崇备至,认为 “沈从文的田园气息,从道德意识来讲,其对现代人处境关注之情,是与华兹华斯、叶芝和福克纳等西方作家一样迫切的”。[10]该书在西方学界引起强烈反响,也使沈从文及其作品突破了国内文学界的刻意封锁,终获应有的重视。此后,聂华苓的《沈从文传》于1972年在美出版,是第一部介绍沈从文生平和创作的英文专著。自此西方学者的“沈学”研究日渐兴起。金介甫、威廉・麦克唐纳德(William L.MacDonald)等多位学者均将沈从文作为博士研究课题[11]。海外研究也进一步带动了作品译入,如麦克唐纳德还翻译了《一个大王》节选和《静》,而其他作品也均由海外学者英译,多收录于新编纂的六部中国文学英文选集,如翟氏父子的《中国文学宝库》选译了《龙朱》,夏志清与叶维廉的《二十世纪中国小说选》则收录《静》和《白日》。1970年,法国汉学家赫美丽( Martine Vallette-Hémery ) 翻译的《新与旧》(Autres temps,autres moeurs)收录于《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中文小说1918―1942》 和《十三篇中国小说1918―1949》两本法语文集。[12]28

赞助人方面,《边城》发表于官方杂志《中国文学》,译者也受聘外文局,彼时恰逢意识形态管控放松,湘西乡村的故事也未触及阶级斗争的禁区,小说才得以首次由官方赞助译出,不过也仅是特例。纵观这20年间的西方译入,学者发起的译介活动多由以欧美高校为主的学术界赞助,出版机构均为大学或教育类出版社,因此这类译本也呈现更强的学术性特点。

从译者主体及其翻译策略来看,戴乃迭是专业译者,但有别于白英、斯诺等西方译者,她在中国生活多年,对历史文化了解更深。她不赞同过分创造性翻译,倾向于灵活性较小的直译方式,对于特定文化词汇也多作脚注或文中解释,尽量忠实原文。[13]而西方译者如夏志清、叶维廉多任教于美国知名高校,身为中国文学研究者,其译文多用作高校汉学教材,服务于师生的教学科研。针对专业读者,文本选择既关注作品的故事性,也强调文学性和代表性,翻译更倾向于保持原文的面貌与特色,尊重原作,不会多作删改。

纵观六、七十年代的译介活动,除特定时期官方赞助戴乃迭翻译《边城》外,其余译文均为西方译入,主要由西方学者发起,多为文学选集篇目,面向学术界。相较50年代前的译者,他们的翻译力求贴近源语与源文化,相对忠实。十多年的译介断层后,随着全新译本陆续发表,沈从文开始真正进入西方学术研究视野。

四、1980―1999:“沈从文热”与研究译介高峰

自80年代初,沈从文作品在西方进一步被接受,数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金介甫、夏志清、马汉茂及马悦然等海外学者大量将其作品译介。除英译外,法、德、瑞、意等语种译本纷纷涌现。随之而来的“沈从文热”也催生更多译本,相关学术研究层出不穷。国内随着改革开放实施,政治文化环境更为宽松,打倒的名家得以平反,沈从文作品也终获解禁。海外热潮令他重受国内学界重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得到正式认可,官方开始大力支持英语、法语译出。这20年是译作产出最多的时期,仅英译就有54篇新译本面世,占其文学作品英译总数的58%,特别是19篇都为未曾译介之作。其他语种方面主要以汉学家及华人学者译入为主,多见于选集与期刊。

八、九十年代,大陆的沈从文作品译出均通过《中国文学》与“熊猫丛书”发表,共10篇小说和9篇散文。“熊猫丛书”的《湘西散记》和《边城及其他故事集》是大陆首次出版的英译沈从文作品集。法译《边城》与《菜园》、《知识》也分别刊于1980与1989年的《中国文学》法语版。同时,港台的沈从文译出也悄然出现。1989年香港的《译丛》发表金介甫翻译的《在昆明的时候》;《神州展望》1997年发表杂文《中国人的病》英译;1997年台湾的《淡江评论》刊登《福生》英译。与大陆官方赞助译出不同,这三份刊物分别依托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的法国现代中国研究中心和台湾淡江大学,均属科研机构期刊,译出针对学术研究。

西方译入方面,80年代仍以英译文学选集篇目为主。夏志清等主编的《中国现代中短篇小说选》(Modern Chinese Stories & Novellas:1919―1949)是迄今收录沈从文作品最多的中国文学选集,5篇小说英译的数量仅次于鲁迅,足以突显学者们对沈从文的重视。《哥伦比亚中国现代文学选集》也收录了欧阳祯翻译的《萧萧》。90年代,金介甫组织翻译了《不完美的天堂》,收录沈从文26篇作品,该书篇目选择注重文学性和题材多样性,特别是未译过的文章。除了乡土小说,也纳入关于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都市小说,如首获英译的《八骏图》与曾被认为佚失的《看虹录》,最后还收入戏剧和民歌,而这些题材和文类之前一直被忽视。有别于其他沈从文选集,全书依主题分为八章,每篇译文前加入分析导读,供学习研究者和大众读者参考。而沈从文的文论也首度英译:马汉茂和金介甫编纂的《现代中国作家:自画像》收录两位华人教授合译的《小说与社会》;丹顿的英译文论集《现代中国文学思想》(Modern Chinese Literary Thought: Writings On Literature)收录了金介甫翻译的《一般或特殊?》。其他语种方面,自1980马汉茂等翻译《我的教育》开始,德语译本大批面世,共20余篇,含五部沈从文散文、小说和自传文集。在法国,汉学家何碧玉于90年代致力翻译出版了《边城》、《从文自传》,另译有数篇小说散文收录于法语中国文学选集中。而在瑞典,马悦然等汉学家对沈从文也甚为推崇,共有《边城》、《静与动》、《孤独与水》三部译文集出版。[12]29

译者中成果最丰富的要数戴乃迭和金介甫:戴乃迭翻译了沈从文17篇作品,登载于《中国文学》多期,“熊猫丛书”的两本也均为她独立翻译;而国外译文中金介甫数量近半(14篇)。其他主要的港台和西方译者如许芥昱、马汉茂、马悦然等均为学者,与六、七十年代相似,学术身份也决定其翻译策略秉承学界尊重原作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该时期译文中“厚译”策略常被采用,附加大量补充注解与介绍之类“副文本”,尤以金介甫的译本为代表。

至于赞助人,八、九十年代大陆的沈从文作品译出均由官方支持,1980年起杨宪益出任《中国文学》主编,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翻译也享有较高自由度。但官方背景之下,选译篇目仍为乡土小说和散文,未涉及曾受批判的敏感作品。因《中国文学》和“熊猫丛书”定位为外宣,面向大众读者,具体翻译过程中,对于一些政治词汇、较露骨的情爱描写或不雅的方言俗语,也常有简化或少量删减。西方译入则延续了70年代的动态,绝大多数都是面向学术界,港台译出也是类似。赞助人仍是关注汉学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出版方也多为大学和学术出版社,因此译介篇目选择更多考虑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特色,注重对原文充分翻译。

八、九十年代,沈从文作品的外译主体延续了六、七十年代的特点,由专业译者与海外学者构成。但在“沈从文热”催化下译介数量激增,《中国文学》大量刊登其作品译文并结集成册,港台的译出初现,而金介甫、马汉茂、何碧玉等汉学家也继续推动翻译。篇目选择更多关注从未译介的小说和散文、文论等多种体裁。在大陆官方赞助、港台与西方学界支持下,译介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五、2000年至今:文学“走出去”与译介新趋势

2000年后,由于 “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现当代文学译介持续走热,但英译关注点更多转向新兴的当代作家,已有众多译本的经典作品则多以再版形式出现,新译较少,沈从文作品译介数量也相应锐减,新作仅6篇,但也展现出新时期的译介特点。而其他译本多为金介甫及戴乃迭译文再版。而相对英译减少,新世纪其他语种的译入则有所增加,各国汉学家对于沈从文的研究仍在继续。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新译本是金介甫英译的《边城》(2009)。不同于此前三个译本,金介甫凭借多年研究积淀,延续其“厚译”方式,对中国历史文化与民俗作了详尽解释,文末附加注解多达四十余条,可谓《边城》最充分的译本。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之前译介忽略的沈从文书信先后由李翊云和刘欣英译,分别由美国《公共空间》杂志(A Public Space) 和译林出版社推出。李翊云还参与了旧金山翻译艺术中心“两种声音”读书会,向美国读者介绍沈从文,并当场朗读家书译文。书信是了解作者生平经历的最直接材料,英文版的问世无疑填补了这一空白,对于国外“沈学”研究大有裨益。此外,《美丽湘西》(Beautiful Xiangxi)在美出版,文字由马克・基多(Mark Kitto)翻译,配合湘西摄影作品。作为一本摄影配文画册,文本按主题分为“长河”、“女人”等八节,节选自不同篇目,而非某一部作品,这在所有译本中也是特例。祁寿华在美编译出版的《当代中国闪小说》收录微形小说《代狗》。而最新译作是2015年坎南・莫尔斯(Canann Morse)重译的《夫妇》,作为“纸托邦”网站11月短读项目,提供免费全文阅读。其他译本均为国内和香港再版,有些以双语对照形式作为英语学习读物,如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推出金介甫译文的双语《沈从文短篇小说选》,译林出版社的双语译林选取了戴乃迭的《边城》和《湘西散记》译本。

至于其他语种,新世纪日本汉学界的“沈学”研究不断发展,已出版四部沈从文译文集:城谷武男的《瞥见沈从文翻译集》(2004),小岛久代则翻译了《湘行散记》(2008)、《沈从文小说选》(2013),山田多佳子翻译了部分家书《鄂行书简》(2010),此外,沈从文研究专刊《湘西》自 1999 年创刊至 2008年终刊,共10期,专门登载关于沈从文相关的论文、资料与译作等[14],是沈从文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宝贵平台。在法国,2012年又出版了文集《湘西散记及其他小说》。而在俄罗斯,汉学研究此前多聚焦鲁迅、巴金、茅盾等作家,近年来开始关注沈从文,2010年已有以沈从文作品为题的副博士论文, 2013年《边城》被译为俄语,收录于同名的中国现代作家文选。

时间上,新译作和再版多出现于2008年后,与“走出去”战略的推进一致。2002年文化“走出去”概念就被提出,但随着2006年“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与2007年十七大报告推出,该战略才再获强调,中国文学译出的热潮兴起,主要由官方赞助推动。《沈从文家书》及其他再版译作均由译林、外文社等主流出版社承担。同时民间力量也积极参与,“纸托邦”网站最初作为一个翻译民间组织由中国文学爱好者于2007年建立,之后逐步与官方合作并已成为中国文学译出重要平台,《人民文学》的英文《路灯》杂志(Pathlight)便是合作产物。基于外宣和文化传播目的,这些译本的目标受众也从学术研究者更多转向西方大众读者。

总体而言,新世纪沈从文作品译介题材和形式呈现新的趋势,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首先,译者身份多样:既有金介甫、城谷武男、小岛久代这样致力沈从文研究译介的汉学家,也有海外华人作家李翊云、英国作家马克・基多,更有数位拥有中西方教育背景的新生代译者,如刘欣和坎南・莫尔斯,这些活跃于译坛的中青年译者肩负起了对中国文学译介的传承。其次,题材多样,沈从文的书信和微形小说都是首次外译。再次,发表形式多样:除传统的文集,摄影集用译文配合湘西风情照片,图文结合进行文化宣传,国内人文地理书籍外译或可借鉴。而李翊云参加读书会,面对面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作家作品,也是有益的译介宣传活动。同时,这些译介活动也更善用网络媒介:《夫妇》参与了网站短读项目,李翊云所译家书及读书音频也同期发表于杂志网站。这些网络平台的在线阅读比传统纸媒更方便广大读者获取,有利于扩大影响力,更有效地推广中国文学。

结 语

近90多年间,沈从文的文学作品外译经历了从蓬勃兴起到中断再到重获重视并达到译介高峰的过程,众多数量、语种和类型的译本也随之产生,至今仍在继续。总体上,有别于很多中国现当代作家的译介趋势,因特定历史背景,其作品英文译入数量远大于译出,海外发表的译本数为国内的两倍多。译介赞助人也有明显转变,由知识分子群体发起到海外学术机构为主导再到中国官方推动。译介主体以西方译者和海外华人占绝大多数,学者数量最多,专业译者和作家其次,不过近年也出现了译者年轻化、多元化的趋势。

众多中国作家中,沈从文之所以能在西方学界获得了较广的影响,与大量译介可谓相辅相成。就中国现当代文学传播而言, “走出去”热潮下,特别是莫言获诺贝尔奖后,中文书籍被不断外译,在西方的接受和影响却不尽人意,而研究沈从文这样名家的成功译介过程,可以发现,相较于当代通俗新作,文学经典经过时间的检验,重译或翻译之前未译的这些作品仍然很有必要,特别是俄语、西语等小语种方面译介空间仍然很大,国家的出版项目或可提供相应支持。此外,对于中国文学,目前最主要的读者群仍是西方学术界,因而更多举办汉学相关国际学术活动,以研究促译介是扩大影响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有助于发掘培养新的译者,充分发挥西方汉学研究者的译介作用。而针对大众读者,在新时期也需要创新的发表与宣传形式,不局限于传统书籍期刊,文字与读图、声像都可以结合,而各类网站甚至社交媒体也是宣传推广的良好手段。这些经验启示或许能对中国文学作品与作家更好更远地“走出去”有所助益。

注释:

(1)目前各类沈从文译介研究资料均认为其作品英译始于上世纪30年代,而事实上1927年9月2日沈从文致沈云麓的信中就提到:“听士隽(张采真)从汉口来信,说,我的好多小说,被人译到汉口中央英文报上,是个姓施人译的,士隽又为我作了篇英文的略传”(《沈从文全集》 第18卷,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2年版,第4-5页)。高艳红在《孙伏园的副刊编辑思想研究》文(苏州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中也证实了此英文报的存在:“ 《中央日报》是武汉国民政府的机关报,1927 年 3 月 22 日在汉口创刊……同时刊出中文和英文版。英文版日出对开一张,由林语堂、沈雁冰、杨贤江等编辑,其内容取自中文版。”张采真正是该报编辑。但由于战乱,英文版《中央日报》未被保存下来,这些译本已无法获得。

(2)《大众文艺丛刊》第一辑《文艺的新方向》,香港,1948,(3)。

(3)见 1954年1月 沈从文复沈云麓、复道愚书信。《沈从文全集》第19卷 376-379。

(4)廖信忠:《走过禁歌与禁书的年代――禁书篇》,见http://blog.ifeng.com/article/17821480.html。

参考文献:

[1]严慧. 1935―1941:《天下》与中西文学交流[D]. 苏州大学, 2009.

[2]小岛久代. 沈从文研究在日本[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4):17-26.

[3]Snow, Edgar (ed.). Living China: Modern Chinese Short Stories[M]. London: George G. Harrap & Co. Ltd. 1936: 15.

[4]徐敏慧. 从《柏子》英译本结尾的改变谈起--翻译社会学视角[J]. 中国翻译, 2013,(4):74-78.

[5]邵绡红.我的爸爸邵洵美[M].上海:世界出版集团, 2005:146-152.

[6]杜昆. 沈从文小说接受研究(1925―2005)[D]. 南京师范大学, 2006:13-14.

[7]郑晔. 国家机构赞助下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介[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27-29.

[8]林斤澜. 沈先生的寂寞[J]. 人民文学, 1988,(7):25.

[9]林文艺. 主流意识形态语境中的中国对外文化交流[D]. 福建师范大学, 2014:56-58.

[10]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134.

[11]徐敏慧. 沈从文小说英译述评[J].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0,(5):223.

[12]张晓眉. 沈从文文学在欧美国家传播及研究述评[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4,(11):27-35.

[13]杨宪益. 杨宪益对话集:从《离骚》开始,翻译整个中国[M].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1:3-11.

[14]小岛久代. 日本近期的沈从文研究[J]. 中国文学研究, 2010,(3):102-106.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从社会文化理论到语言社会化理论
发布时间:2022-12-18
[摘要]社会文化理论和语言社会化理论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两个二语习得流派,前者着眼于社会心理的互动与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后者则把语言、文化和社会行为的学习看作三位一体的连续性过程。这两种理论流派相辅相成。反映了当下二语习得......
浅谈刘庆邦作品与沈从文之间的关联
发布时间:2023-05-16
摘要:刘庆邦著有长篇小说《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等,其作品被翻译为多个国家的语言,深受读者的好评。刘庆邦非常注重人物心理的描写,为人物赋予了鲜活的色彩,这种心理描写模式与沈从文是由异曲同工之妙的,本文主要......
沈从文先生教作文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11-20
朋友送我一套“名家文学读本”,内有钱理群主编的《小学生汪曾祺读本》。汪老是散文大家,他的作品全部在说明着“怎么写”。他的本领从何而来?在题为《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汪老详细记述了他的导师――沈从文先生如何教他......
本土语境下的商法:历史与比较的视角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论文摘要:本文以历史与比较观察为线索,深入研究商法的本土性特征及语境化含义。从世界近代商法的滥觞开始,到大陆法系法德两国商法典的特征化分析,揭示世界范围内商法从其产生之日起便具有的本土化需求;在对由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商......
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2-07
一、引言 社会文化理论的出现打破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二语习得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社会文化理论从学科上应归为心理学理论,因为该理论将交际活动放在思维发展的核心位置,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由社会实......
布迪厄社会学下论语英译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8
一、翻译的社会学转向自20世纪以来,翻译研究在经历了语言学转向、文化转向之后,迎来了社会学这一新的转向,其研究的视域也越来越宽广。翻译研究在经历了各个时期的转向之后,回归到社会是其必然的发展方向。1972年,霍姆斯(Homles)的会议论文《翻译学的名与实》实际上宣布了现代翻译学的诞生。该文章不仅论证了翻译学的名义,考查了该学科的实际情况,而且为翻译学科指出了较为宏观的学科关系并制订了长远的发展规.........
陈寅恪与历史社会文学研究法
发布时间:2022-11-09
陈寅恪与历史社会文学研究法 在中国近代的学术大师中陈寅恪是其中非常有特点的一位。正如学界所说的,胡适是哲学家,俞平伯是文学家,王国维的优势在政治和理论,而陈寅恪却是历史学家。与胡适在学术研究上主要采用考证的方法不同,陈寅......
南靖县下版村历史文化述略
发布时间:2023-07-06
[摘 要]福建省南靖县下版村是“福建土楼”村落中极具特色的村庄,有蔚为壮观的古老的土楼、南靖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百年古刹紫云山寺、南靖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水尾庵,还有建筑独特的刘氏宗庙追继堂;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构......
浅谈从关联理论文化语境看化妆品翻译策略的选择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 关联理论 语境 化妆品策略 论文摘 要: 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一种包含示意和推理两方面的认知过程,接受者根据交际者的示意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而获取说话人的交际意图。虽然该理论是基于认知科学而......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苹果品牌广告语翻译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13
从20世纪70年代起,国外出现社会语言学视角研究翻译的新趋向。莫里斯贝尔尼埃[2]率先将社会语言学相关概念引入翻译研究,开辟了翻译学研究新途径。让马克古昂维奇[3]和让皮特斯[4]深化了翻译研究。本文拟运用语言变异理论研究苹果公司......
浅析林白作品中的意象对社会政治历史话语的解构
发布时间:2017-08-02
林白在许多访谈中多次提到,自己并不是刻意要走进女性主义作家群,但她作品中所显示出的性别自觉意识与个人化写作特点却很明显。这些显露的特征并不仅仅是林白对于男性话语权的反抗,更内在的应是其作品对男性所代表的政治历史话语的解构与反讽。一、沙街沙街这个意象不断出现在《同心爱者不能分手》和《一个人的战争》中,而且每次都是和娇艳的景色、美丽的女人一同出现。现以散文《沙街》為例,这篇散文叙说了作者童年时代的生活.........
浅谈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作用
发布时间:2023-06-30
一、引言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呈现的是一个开放的活动场面。在这个开放的活动场中,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翻译活动。 许钧在其《翻译论》中,探讨了翻译的本质,其中特别指出翻译活动具有社会性和文化性。[1]翻译活......
社会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发布时间:2013-12-14
无论你的出生怎样,无论你的学校怎样,现在都是不可变的事实,我们惟有重新反思我们的人生目标,你想一生追求什么,你最喜欢从事什么。一旦认准了,我们就必须以一生的精力去追求它,成功只属于不断追求的人。“人的伟大在于认识自己”。......
试论社会文化因素与外语教学
发布时间:2022-10-12
" 论文摘要: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与社会对外语交际和运用能力的需求不符对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事实上.对目的语文化的熟悉程度影响学生对外语的全面掌握。文化因素对交际能力大小有着重要影响,外语教师应该在教......
历史上藏族社会的经济法律(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20
历史上藏族社会经济法律的内容十分丰富,并表现出多元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藏族习惯法、藏区成文法和国家制定法三个层面上。本文首先从盟会习惯法、自然与生态保护习惯法、经济责任习惯法、以罚代刑习惯法四个方面考察了藏族习惯法中的经......
文艺复兴与当代文学的历史重述
发布时间:2023-03-06
在“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之际,回望近百年来中国文学所走过的历史道路,我们心中不禁五味杂陈。这是因为,不同的人群心中对于“五四”存在着不同的历史面影,由此必然会带来他们对于深受“五四”影响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叙述的不同。依照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中的说法,国人对于“五四”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阐释和评价,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自由主义者”认为“五四”是“一场文艺复兴运动”“一场宗教改革运动”“一场.........
走向世界历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评述一个文献
发布时间:2022-10-24
众所周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但是它的兴起和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离不开中华民族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更离不开人类社会优秀的文明成果。它是中国的国别史和世界历史、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交融的结果;既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线索,又体现了世界历史进程的一般规律。这是一位学者从世界历史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的审视。近年来,伴随着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研究的.........
汉语外来词历史发展及分类综述
发布时间:2023-05-22
摘要:外来词,又称之为‘借词’或‘外来语’,是一种语言从其他语言中吸收的词语。外来词是语言接触的一种结果,然而语言接触又以文化交流、文化接触为前提,为共生物。外来词是在各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的词汇成分。外来词对于汉语汉......
沈从文:北京的最后一个“乡下人”
发布时间:2023-05-12
半个多世纪以后,这句话依然炙手可热。从此,沈从文这个名字便向湘西风景如画、民俗淳朴的边城作永远的告别,而进入了北京城的记忆。 沈从文刚来北平的那年冬天,困顿在湖南会馆一间没生火炉的小屋,弹尽粮绝,连棉袄都买不起。幸而......
谈社会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外事翻译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26
谈社会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外事翻译研究 谈社会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外事翻译研究 谈社会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外事翻译研究 论文关键词: 社会学 行动者网络 高校外事翻译 可行性 论文摘 要: 本文拟将从社会学视角出发......
沈从文创作初期文化阐释视阈:自我抒写外部感知
发布时间:2013-12-18
沈从文创作初期文化阐释视阈:自我抒写外部感知2、1 沈从文早期创作的乡土意识与自我抒写2、2 沈从文创作初期的文化理解、文化阐释视阈:汉文化的阐释立场和对湘西苗、土家等少数民族文化阐释的外部视阈沈从文自小生活在古楚感性文化遗存......
论《圣经·雅歌》对沈从文创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1-20
摘 要:众所周知,《圣经》是一本奇书,集文学、绘画、雕塑、音乐价值于一身,沈从文有幸读之,并深受启发。其中,最突出的是《圣经・雅歌》,这在他的作品中全然可以体会到。他不只是单纯地引用《圣经・雅歌》的某些诗句,而且在创作......
沈从文的后半生
发布时间:2022-10-1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张新颖 著/59元 张新颖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家。这部传记,着力于呈现沈从文后半生漫长而未曾间断的精神活动。在时代的剧烈变动中,这种连续、细密、复杂的个人精神活动,清晰见证了一个弱小......
论沈从文小说的生态美学思想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要:生态美学是人类进入现代文明以后,面对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种种危机,从生态主Y,_gL念出发,来审视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社会的多重审美关系,从而建立一种和谐的符合生态价值观的审关追求。纵观沈从文一生的创作,......
论唐朝文学兴盛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
发布时间:2022-12-16
唐朝文学绝代兴盛局面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唐王朝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和人文环境共同造就的。 第一、唐朝文学的兴盛很大程度上是由当时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国民精神决定的。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创设进士科,正式......
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对英汉翻译活动的影响作用浅析
发布时间:2015-08-28
摘要:当今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翻译质量的高低会关系到交流效果。透过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的作用看英汉翻译实践中的错译、误译现象,浅析二者对翻译活动的影响。译者不仅要精通另一种语言本身,还要了解该国的文化背景与社会环境,才能......
从语言顺应论角度看文学作品的人物语言
发布时间:2023-05-04
从语言顺应论角度看文学作品的人物语言 语言顺应理论,是由比利时的语用学家维索尔伦于1999年在其发表的著作《语言学新解》中提出的。维索尔伦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也是对语言结构和语言策略进行选择的过程。语言的变异性、协商性与顺应......
从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看语文教育本体的演变
发布时间:2022-12-30
" 语文教育的本体论是关于语文教育的存在问题,致力于探求语文教育存在的最普遍、最高的本质,对于深刻认识语文教育的本质,开发语文教育的资源,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的语文教育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习惯上,一般......
跨文化视角下西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翻译
发布时间:2022-11-14
【摘 要】基于跨文化的视角,简要地对西方文学作品进行了赏析,并提出西方文学作品汉译的策略。 【关键词】跨文化 西方文学 文化差异 鉴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生活的人们会对同一个事物产生......
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范文
发布时间:2014-01-10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希望能帮助您的论文设计,供您参考! 总结: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设计论文,更多论文内容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论文网!......
沈从文文学批评及文体批评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15
文学批评不仅是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审美,更要重视评价的科学性,要以事实求实的态度来对待和评价文学作品。与文学作品欣赏者不同,批评家在评价作品时要持有批评家的态度和视野,尽可能回归到文本的本来面目,并且不把自己的喜好强加于文学......
沈从文两次“犯错”
发布时间:2023-05-25
1969年年底,沈从文被下放到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和他住在一起的是三个老工人。 这天,轮到老王到菜园子看菜,可躺在床上的老王有气无力地称自己病了。沈从文说:“我替你去看一天。”晚上回到住所,老李告诉沈从文:“老王是在装病......
中学语文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2-10-03
【关键词】 语文教材;外国文学;思想情感;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一 、外国文学作品中丰富的人文习俗及思想情感 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数量约占五分之一,体裁、题材也很丰富。外国文学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历史境域:从特殊法理学到一般法理学
发布时间:2023-07-10
摘要: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应当立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身话语体系,在此前提下需要建立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话语体系。作为一种理论尝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话语一方面要将党对执政实践的自我表达的话语体系以及解读性评价作为特殊法理学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应当在历史事实、现实需要和未来社会之间建立某种平衡性联系。从马克思主义历史终结论角度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乃至社会主义法治本身也是历.........
语言学视角下英文品牌名中译策略
发布时间:2022-08-07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消费市场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吸引了更多国际品牌将目光投向中国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英文品牌名如果能在汉译过程中迎合中国消费者对品牌名的审美趣味,对于洋品牌本土落地而言,无疑能起到促进作......
中国当代历史文学:面向全球化的新语境
发布时间:2023-05-12
作者:吴秀明 荆亚平 赵卫东 [摘 要]面向“全球化”新语境的题材创作不仅在小说、戏剧和影视等方面取得了全面繁荣,也为反思历史、建立全球化的对话关系提供了新的契机。在这一认识背景下召开的“中国历史题材创作”国际学......
从翻译腔角度谈外宣文本的翻译
发布时间:2023-05-27
摘要: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翻译时容易出现翻译腔。外宣文本作为对外宣传的文本材料,正确流畅的翻译尤为重要,但是不少外宣文本的翻译存在翻译腔问题。本文从词汇、句法、篇章三个层面就外宣文本翻译腔问题进行分析,尝试提出......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外语教学探析
发布时间:2023-01-21
  一、引言  社会语言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边缘性学科。社会语言学是运用社会学和语言学等几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
从文化翻译观看汉语习语的英译
发布时间:2023-02-20
从文化翻译观看汉语习语的英译 从文化翻译观看汉语习语的英译 从文化翻译观看汉语习语的英译 [Abstract]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are the terms brought up by an American scholar L.Venuti to describ......
语境顺应论关照下的口译与口译教学
发布时间:2022-08-15
[摘 要]顺应理论作为一个综观性的语用理论,强调语言的使用就是为达到交际目的而不断选择的过程。语言使用者要根据语言结构和语境做出动态选择。口译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要成功地进行言语交际,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语......
社会语言学观照下的商品品名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20
社会语言学观照下的商品品名分析 一、语言学角度商品品名的重要性 2003年,来自广东的红罐王老吉突然成为央视广告的座上常客,每当我们收看央视电视节目时,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广告语:“怕上火,喝王老吉。”如今这条广告语已经响彻大......
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主题活动教学例谈
发布时间:2023-01-05
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而历史题材也是这一时期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主要题材之一。那么,如何实现历史与现实的链接,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将广阔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无限的探索热情协调起来,笔者在教学实践......
文化语意下文学翻译方法
发布时间:2013-12-17
文化语意下文学翻译方法 文化语意下文学翻译方法 文化语意下文学翻译方法 随着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的日益频繁,全球化已经成为时代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并且以越来越迅猛的态势席卷着各个......
论新市场环境下旅行社产品开发-管理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6
根据旅游业的新趋势,不断符合新时期游客追求的旅游产品,已经成为国际潮流。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旅行社产品开发设计观念落后,导致旅游产品设计粗糙和开发粗放,产品缺乏个性,严重制约了旅行社的发展。本文对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的一些新观念进行......
历史影视作品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9
历史影视作品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历史影视作品数量日益增多,各种帝王、清宫、革命、抗日等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视听材料,成为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学生摄取信息......
部分同义译名外来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7
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汉语引进外来词语的方法,不外是采用或交叉采用音译、意译、和借形这三种方法。①外来词的类型一直是外来词研究的一个焦点,特别是意译词的归属问题,直到现在学界仍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
现代工业文明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发布时间:2013-12-17
" 随着社会主义运动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历史命运的认识不断深化,而社会主义事业本身正是在这种从不间断的反思和革新中走向辉煌。过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同时,苏联和东欧国家社......
浅谈历史故事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2-04
一、拣选历史故事要把握的原则第一,真实性。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针对历史故事的选择应该紧紧守住真实性这条底线,在整个布局中要完全按照历史资料的记载。在围绕课本内容展开描述时,教师更要尊重历史,完全参照历史事实,切勿在整体上进行无度的虚构和编造,唯有如此才能让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更好地应用。第二,趣味性。历史故事就是历史课堂的调味剂,历史故事的趣味性越强就越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沈从文与劳恩斯作品中生命价值主题的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05
摘 要:从编织神话,到建立宗教,再到近代的哲学思考,人类对生命价值的追问从未停止过。卢梭、尼采如此,叔本华、弗洛伊德如此,沈从文与劳伦斯也如此。思索自然、宗教与死亡,批判文明与理性,求性的解放,种的存续,自我价值的实现......
美国社会文化环境对商品广告语言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13
一、引言社会文化主要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以及与这些活动相关的服务型的活动集合,例如书籍出版、文艺表演、宣传活动、广播电视服务等活动。对于这些社会文化方面的发展,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符合社会背景的建议与对策措施。广告是指通过一些公众平台,如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形式向人们介绍商品、服务内容等活动的一种宣传方式。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广告的作用。广告作为引进其他国.........
历史视域下的华北乡村社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小农经济,即自然经济,以美国和日本的学者研究为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黄宗智教授所著的《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是杰出的代表,1985年荣获东亚历史最佳费正清奖,奠定了其在汉学界的地位。此书基于冀鲁西北平原33个自然村的满铁调查资料、清代刑部的命案档案以及宝坻县户房有关基层税收人员的一些档案,加上作者实地的田野调查,深入分析了三百多年间小农的特点、小农经济的结构变化及其演变,分析了国家、村.........
语境视野下的作文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23-04-18
【摘要】当前,写作课程正处于以交流为取向的写作范式,语境教学正逐步成为写作教学的发展方向。如何进行语境教学也成为一线教师及学者研究的方向。邢E老师在这方面的努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他的课例《运用构思图表写童话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以下作文教学经验:创设任务情境,激活写作欲望,明确表达方向;利用语篇语境,提炼写作策略,促进写作内容生成;依据语境,创设活动,改善表达效果。【关键词】语境教学;作文教学策略.........
中国民族社会工作的发展图景:历史概述与现状反思
发布时间:2022-09-01
中国民族社会工作的发展图景:历史概述与现状反思自2005年国家民委正式印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并将大力推进民族工作社会化正式纳入工作议程后,专业社会工作介入族群议题开始兴起,在中国大陆的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城市少数民族社区活跃起来一些专业机构,他们在组织活动开展中引入和采用了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并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社会工作介入族群议题的实务实践经验。而中国国内学界也逐渐达成共.........
语词翻译与文化语境
发布时间:2023-01-31
语词翻译与文化语境 语词翻译与文化语境 语词翻译与文化语境 暨南大学外语学院 一、语词的翻译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词又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
沈从文的吃与不吃
发布时间:2023-02-10
这样一个沈从文,衣能蔽体、食能果腹已是奢求,与美食佳馔是不沾边的。郁达夫初次拜访沈从文,萧瑟寒冬,鹅毛大雪,屋里连火炉都没有,沈从文仅穿着两件夹衣,正用旧棉絮裹住双腿,双手发肿、流着鼻血写他的小说。中午,在附近一家小饭......
高中语文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难点与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22-11-05
摘要:外国文学作品进入高中语文教材,对提升学生审美品位,开阔学生文化视野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理解存.........
论历史角度下国内的英美文学教育
发布时间:2022-12-09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小编为你提供的一篇历史角度下国内的英美文学教育的英美文学论文,欢迎浏览! 2教学理念和课程设置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宏观和理论上的认识,凝聚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
古代文学论文论沈宋及其诗歌创作
发布时间:2014-01-08
查字典论文网小编为你提供论文范文:“古代文学论文论沈宋及其诗歌创作”,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论文。古代文学论文论沈宋及其诗歌创作在众星闪烁的唐初诗坛,声震朝野的著名诗人沈佺期、宋之问,被世人合称“沈宋”。《新唐书......
从两制关系看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发布时间:2023-02-28
摘要:20世纪社会主义从高潮到低潮的曲折发展过程中,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对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产生了直接影响。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促成了苏维......
关浅谈林语堂文学论述的学术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3-02-19
一、前言 在传统中国的知识架构中,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为主。其中,所谓的集部主要仍以文学(此指文学作品与诗文评一类之作)为主要内容。但是,所谓的文学或文学作品,在传统中国的历代发展中,却与其它知识有相当纠杂的关系,无......
从社会学视角看“文明冲突论”
发布时间:2022-12-27
Abstract : This essay argues that Huntington’s conception of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eo-conservative trend in the US , the ideological background of current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Ac......
韩国文学作品《赤道》的作品构造和社会意识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19
摘 要:《赤道》作为玄镇健的初期长篇小说,在其特殊时代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通过分析作品的构造和人物,探讨作品的人物形象意义及其所代表的社会阶层,并探究作品中体现的当代社会意识,包括社会势力和人物抗争方式的分析。 ......
历史话语与文学话语的有机融合
发布时间:2015-07-23
这些年,方兆祥先生的创作引人注目,几乎每隔一年便要推出一部作品,反响不错,有的已成功地改编为影视剧。近日,在继长篇小说《罂粟果》《龙头老太》《迷窟疑踪》之后,他的又一新作《古城轶事》(以下简称《古城》)由安徽文艺出版社隆......
中学历史教学与社会美教育
发布时间:2013-12-19
" 提要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社会美教育,一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 二是挖掘理想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三是挖掘道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四是挖 掘科学品格教育的内容,培养学......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之下对民族地区的社会现代化问题的论述
发布时间:2022-07-23
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而改造生存地区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两次转变我国民族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除了东北部因其便利的交通优......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01
一、新历史主义的出现 新历史主义从肇始之日起,就致力于为文学批评提供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新视角,使读者有机会去了解作者的政治意图。所以,新历史主义一度被认为是专门为文学作品的政治性解读服务。此前,一些新历史主义的反对者们认为......
浅析沈从文自由主义文学思想初探
发布时间:2023-06-21
论文关键词:沈从文 自由主义 胡适 新月派 论文摘要:沈从文文学创作与批评中的追求、实践与胡适、新月派诸作家的理论主张有着深刻的密切联系,通过对这种联系的考察,可以看出沈从丈对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观念的接受、发展与嬗变。......
加强社会稳定工作 创造良好社会环境(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林青旺 林书设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总结十三年十条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坚持 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强调要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当前,我县政治稳定,治安安定,广......
环境法的修改与历史转型(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2
摘 要:目前,世界上各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均以不同途径、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环境法的历史转型。我国环境法如何实现历史转型?选择“日本模式”,新制定一部环境基本法或修改现行的《环境保护法》为名符其实的环境基本法也不失为一种解决方......
语言环境对文学作品影响力分析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我国是具备悠久历史的的文明古国,在特殊历史条件下行形成了多种文学创作派别,为中国文学史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文学创作是塑造新作品的主要过程,作者在创作时要考虑很多复杂性的因素,才能综合保证文学作品特有的文学价值......
社会文化理论中大学英语课堂环境构建
发布时间:2023-03-29
摘要:二语习得不仅包括对目标语言的学习,更与目标语言文化学习紧密相关。MarysiaJohnson认为二语能力的发展是成为目标语言文化积极参与者的过程。对于大学生来说,英语课堂教学是这一过程的主要环节。本文尝试探究如何在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构建“类母语”课堂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成为目标语言文化的积极参与者。关键词:社会文化理论;大学英语;“类母语”;课堂环境一、引言大学英语的学习目标应该与英语语言文化.........
沈宁作品赏析
发布时间:2022-12-23
沈宁,字癸酉,男,1967年生,就职于某机关单位,书协会员,山东省济宁市青年美协顾问,中国淮海书画网艺术总监。自小受业于西泠叶一苇先生,从事篆刻、国画创作近四十年。作品被国内外众多名家、教授追捧收藏,屡屡被全国各家学术机......
城市规划的历史人文困境
发布时间:2022-11-15
2004年年初,北京市交通管理部门首次承认首都交通规划的失败是造成城市交通不畅的主要原因。半个世纪的发展结果却成了“集中体现了20世纪建筑和城市发展种种过失”的“混合体”。当今北京所出现的种种城市问题,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
对外开放的历史发展与反思(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23
论文摘要:从经济特区的设立到“点—线—面”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国的自主开放之路已经走了三十年了。以2001年加入WTO为界,这三十年的道路可以分为两大历史阶段。每一阶段都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但总体而言中国的对外开放都是在适应历史......
论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发布时间:2023-01-26
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些学者对社会主义改造提出质疑或持否定态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分析史实时只有将其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去考虑才能真正认识客观事实,社会......
关于社会保障税的文献综述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16
摘要:为了帮助大家设计撰写论文,查字典论文网为大家分享了关于社会保障税的文献综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供您参考! 社会保障税的征收要与一国国情、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的时代相适应,相关研究文献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国外早期的研究主要......
文化人的叙述立场与历史反思
发布时间:2015-08-19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四川成都 610071。 2013年9月,“抗战时期的文化人”学术研讨在成都举行。此项研讨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与日本“移动的战时媒体与宣传――身体?声音?映像”研究组共同主办,由四川省社科......
沈从文与托马新●哈代
发布时间:2022-10-28
论文关键词:沈从文 哈代 人性 乡土文明 文化批判 论文摘要:在社会历史的转型时期,沈从文、哈代两位中西方文学大家都对乡土题材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二人的比较,来反映了处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之下中西方文学大家文化......
从语言文化差异论译者主体性
发布时间:2017-03-07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翻译研究进入了文化转向时期,一些后现代理论的发展逐渐消除了早期作者的主人地位和当时文本的权威性,开启了以译入语为取向的翻译领域,其中重要课题之一就涉及对翻译主体性的研究。 一、译者主体性的界定 译者......
略谈外国文学翻译评论
发布时间:2022-11-15
略谈外国文学翻译评论 略谈外国文学翻译评论 略谈外国文学翻译评论 外国文学翻译和外国文学翻译评论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翻译,何来评论?翻译是评论的依据。没有评论,翻译便难于健康地发展,可能会长期存在"泥沙俱下,......
略论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
发布时间:2023-02-26
略论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 略论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 略论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 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关于欧洲文艺复兴,发表了一些文章和著作,主要论述了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但是......
多元文化语境中语言变体的社会语言学意义
发布时间:2022-11-21
语言是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与社会文化相关的语言变体(language variation),是社会语言学的基本研究范畴和重点。社会语言学的重要任务是描述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其基本出发点是研究社会诸因素与语言的关系,从社会角度探......
感受身边的历史与社会
发布时间:2022-11-10
感受身边的历史与社会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的人文环境产生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提起身边的乡土人文资源,学生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乡土历史所涉及的内容是学生最熟悉的社会环境,也就是自己的家乡。人人对家乡的山水、传说、人物、建筑、风俗都有着十分深厚的情感。说陌生是因为现代学生的大部分历史知识来源于教材、课外书、电视网络等,对家乡的了解反而并不深入。上.........
跨文化语境外国文学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27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不断进行改变,从简单和狭隘走向整体和全方位,当今社会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学都不是孤立存在,.........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历史必然性(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我国实施的司法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司法制度。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奠基人董必武对人民司法制度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人民司法的基本精神是要把马恩列斯的观点和毛泽东思想贯彻到司法工作中去。人民司法基本观点之一是群众观点,与群众联......
从《雨霖铃》的译文谈汉诗英译的意境传达
发布时间:2023-05-07
从《雨霖铃》的译文谈汉诗英译的意境传达 从《雨霖铃》的译文谈汉诗英译的意境传达 从《雨霖铃》的译文谈汉诗英译的意境传达 [Abstract] Chinese poem translation is a difficult task. The success of translati......
论述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的积极意义和理论缺陷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述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的积极意义和理论缺陷一、“文史合一”观的理论贡献(一)更新了对文学和历史二者关系的认识新历史主义的“文史合一”观,更新了我们原有的对文学和历史关系的认识,在传统历史主义看来,文学文本是一种历史......
当代文学作品翻译技巧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3
摘要:翻译是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交流思想、进行交往的一种手段,是一种语言活动。理想的翻译应该是一门艺术,译者必须先掌握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然后运用一定的翻译技巧,用另一种语言把它们表达出来。本文就当代文学翻译中的一些技巧作部分归类,认为除了要忠实原著内容,还要尽力体现原作风格,使读者能从译文中领略到原著的艺术特色。关键词:翻译;忠实;修辞手法0引言英语是当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汉语是使.........
历史情境教学中的语言再现法
发布时间:2023-03-07
  很多人觉得论文很难写,其实不会,只要你清楚自己的选题,收集好材料,一般就很容易了。以下是由查字典论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情境教.........
历史语境中的“生命关爱”
发布时间:2015-08-17
正是在上述这种宏观背景下,张泰山教授,以一个学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而注目于“传染病”,选择了民国时期的传染病与社会为研究对象,最终完成了一部四十余万言的“专题性”论著《民国时期的传染病与社会――以传染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