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从陶瓷观音造像看观音信仰的中国化

从陶瓷观音造像看观音信仰的中国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19 00:49:03
从陶瓷观音造像看观音信仰的中国化
时间:2023-08-19 00:49:03     小编:

摘 要: 从历代陶瓷观音造像题材、样式与风格的变迁中不难看出,观音信仰自传入中国起便不可避免的开始经历本土化的调整与适应,杂糅了儒、道两种信仰,混合了多种世俗文化因素,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观音信仰体系。本文通过梳理宋元明清的陶瓷观音造像及相关问题,研究观音信仰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及发展脉络。

关键词: 陶瓷; 观音造像; 信仰民俗

观音信仰约在魏晋南北朝传入民间,经过本土化的调适,杂糅了儒、道思想和多种世俗文化因素,在“中国化”的道路上迅速发展,至宋代几乎已经妇孺皆知,此后更成为我国民间信仰神系中的耀眼之星。在此背景下,陶瓷观音造像经历了一个由梵形神貌逐渐中国化的变革。本文通过宋至清代陶瓷观音造像及其演变,研究探讨中国观音信仰的发展脉络。

一、 宋金元明清的陶瓷观音造像

宋至清代的陶瓷质地观音造像在出土和传世品中都比较多见。按照这些造像本身的质地和装饰特征,可以大致分为宋金、元、明清三段。

1. 宋金陶瓷观音造像

北宋观音造像在总体上尚处于对同期泥塑、木雕、石雕等其他质地造像的摹仿阶段,有素胎和施釉两种,而以素胎无釉烧成后再施彩绘者居多,产品以潮州窑和景德镇窑为主,湖田窑址曾出土过素胎观音瓷塑的残件①。此外,瓯窑、耀州窑、南丰白舍窑等也有生产。此期观音造像仍留有唐代遗风,如头戴花N冠、顶出高髻,袒胸跣足、璎珞严身等都明显具有唐代石窟造像常见的特征。多见水月观音题材,典型的游戏坐姿尤为盛行。有代表性的出土品有以下几例:

“刘永之造”瓷塑观音,1979年江西高安出土②,素胎无釉,裙褶中尚能看到残存的铁红色彩绘痕迹。观音形体修长,袒胸露腹,细腰跣足,璎珞披挂。左腿自然下垂,右腿屈踞,左手撑于身后,右肘置于膝上,右手轻抵脸颊。头戴花N冠,双目细长,微向下视(图一)。

瓯窑青釉观音坐像,1964年温州市郊白象塔出土③,胎色灰白,通体施青黄釉。观音头挽高髻,华饰宝冠,项佩璎珞宝珠,身著草花长裙。袒胸跣足,右膝踞起,右臂搭放在右膝上,左手掌心撑地,半跏趺座,斜倚于须弥座上(图二)。

青白瓷观音像,四川绵竹城关窖藏出土④,通体施青白釉,明净莹澈。头戴花N冠,高髻盘立在顶端正中。半袒上身,以璎珞装饰。左腿盘坐,右腿自然踞起,右手腕轻搭于右膝,手指自然垂下,左手撑于身后,呈游戏坐姿(图三)。

南宋观音造像在整体风格上仍未完全摆脱同时期其他质地彩绘造像的影响,但数量和品类较北宋明显增多,景德镇青白瓷造像名重一时。此期观音造像在发髻、佩饰等形态上仍保留有北宋的特点,仅雕琢更趋精细;服饰方面的改变比较明显,强调女性形体特征的半裸造型或因与理学纲常审美观念冲突而不再延续,变为褒衣博带式的袈裟宽袍。此外,在造像坐姿、体态及手印等方面也衍生出一些新的时代特征。素胎加彩造像依然很多,涩胎部分以蓝、金等彩绘装饰(多已脱落),还有些在衣襟、璎珞及宝座等处加施青白釉。

上海博物馆藏南宋影青观音坐像⑤,高25.6厘米,大部分素胎,仅在衣襟、袖口和璎珞等处施青白釉。观音束发戴冠,冠台上塑一佛以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身着广袖通肩式外衣,胸配璎珞串珠。面庞丰腴,双目微启下视。底部有墨书“大宋淳v十一年辛亥”题记(图四)。浙江衢州南宋墓出土的观音坐像⑥的发冠、衣着及佩饰均与上海博物馆藏影青观音类似(图五)。

金代耀州窑的观音瓷塑已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故宫博物院藏耀州窑青釉加金送子观音像⑨,通高15.8厘米,发髻高盘,头披长巾,正中有化佛像。双目下视,端庄慈祥。身著长衣,长裙委地,胸前佩挂长命锁,左手怀抱一婴儿,右手置于膝上,赤足危坐。这类送子题材的观音造像在宋以后渐趋增多。

金朝统治下的北方还有彩绘观音造像,以黑、红、绿等彩料分别描绘宝冠、发髻、五官和衣饰等处,具有民间乡土艺术的淳朴、粗放之风格。目前考古发现的金代红绿彩观音造像均以男相特征出现,如天津市武清区齐庄遗址出土的白釉红彩观音像⑩,高32.2厘米,头戴如意花冠,发式前分后髻,肩披长巾,胸佩璎珞(图八)。

2. 元代陶瓷观音造像

景德镇在元代开始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瓷器生产地,由于采用“二元配方”,提高了瓷胎中氧化铝的含量,减少了焙烧过程中的器物变形,为大件瓷塑的烧造创造了条件。此时的观音造像已基本摆脱了早期彩绘造像的影响11,施釉面积加大,通体施釉的瓷塑精品屡见不鲜。

相同风格特征的青白釉观音像在元代颇为流行,故宫博物院13(图一○)、英国国立维多利亚工艺博物馆14(图一一)、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等都收藏有类似瓷质造像。这些造像均颜容婉丽,以游戏坐姿居多,通体满饰璎珞华N,富丽华美。1973年景德镇市郊元墓出土的童子拜观音像15(图一二)、1978年山东茌平元代窖藏出土的影青观音像16(图一三)等,属于胎质稍粗者。

1978年杭州市文三路后元至元丙子(1336年)墓出土的青花观音像,是一副平民化的女性形象。观音头戴凤冠,身着广袖长襦,足登履,坐于海涛座上。其花鬓天冠已远不及宋代的华丽夸张,也没有化佛贴塑,代之以当时贵妇所戴之凤冠,其余衣饰也无异于贤淑端庄的贵族妇女形象。若没有善财童子与龙女手托供品胁侍左右,已难以确认其为观音造像(图一四)。 元代龙泉窑也盛烧观音造像,并且特色鲜明。龙泉窑瓷塑观音的脸、手、足等肌肤裸露部分均不施釉,呈赭红色;衣、冠等其余部位皆施青釉,呈青绿、粉青等色,温润如玉。武义县博物馆藏观音坐像17(图一五)、龙泉青瓷博物馆藏龙泉市出土的观音坐像18(图一六),造型与之相似,皆头戴宝冠,披帛随身,璎珞环绕。左腿自然下垂,右腿踞起,呈游戏坐姿,有明显的世俗情调。造像中其他元素也是统一模式,都于观音右侧立瑞鸟,左侧供净瓶,左前有童子跪拜行礼。

元代北方陶瓷观音造像的烧造主要集中于磁州窑,以白地黑花装饰多见,仍见男相观音。如吉林省博物馆藏元代磁州窑白地黑花观音像22、苏州文物商店藏元代磁州窑白地黑花观音像23(图二○),皆以男相示人。这类风格的观音造像,均长眉阔面,唇上三缕黑色卷须显示男性特征,元以后男相观音已基本不见。

3. 明清陶瓷观音造像

明清两代陶瓷观音造像的瓷雕技艺精湛,产品种类丰富,造像的题材、样式、风格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明清时期福建德化窑白瓷塑像最享盛名。明代德化窑白瓷观音胎体细密,釉色乳白如凝脂,胎釉浑然一体,雕塑技艺娴熟精妙,形神兼备,尤其面部刻划生动传神,栩栩如生;瓷塑名匠有何朝宗、林朝景、张寿山、陈伟等。上海博物馆藏明“何朝宗”款渡海观音像(图二一),发髻高束,肩披长巾;双目微垂,双手拱于身前,跣足而立,足下浪花翻滚。何朝宗以娴熟的技艺表现了观音菩萨妙相庄严和端庄娴雅的女性特征,诠释了大士慈悲仁厚、福德具足的内心世界。据记载,清朝慈宁宫内大佛堂西配殿中曾供奉何朝宗款白瓷观音一尊24。

清代德化窑瓷塑胎体逐渐变薄,杂质增多,釉色多白中泛青,与明代作品相比,造型略显僵硬,或刻划繁缛或雕工钝拙25。

明清时期景德镇多种彩瓷和颜色釉品种相继应用于佛教造像的制作,实现了景德镇窑瓷塑观音从单一釉色向多彩、多色釉的转变,青花、五彩、粉彩、素三彩、霁红、豆青以及窑变釉等装饰方法都曾运用到观音造像的创作,精品叠出。首都博物馆藏明三彩观音坐像,除面部和胸部外,通体施绿、黑、黄和茄皮紫色釉。发髻高盘,发丝细密,面庞圆润,修眉细目;身著坦胸式宽袖大衣,胸饰璎珞。神情沉静肃穆,面容中性(图二二)。

故宫博物院藏明成化狮吼观音像26,是一尊家庭供奉或供养的观音造像。通体以黄、绿两色琉璃釉装饰,沉静庄严。观音头戴化佛冠,胸饰璎珞,结跏趺坐(图二三)。背部有发愿文:“功德主胡□明,黄氏妙□,长男胡应、胡应林、胡应山、胡应朝,男妇妙果、妙镇、妙缘、妙全。成化二十一年七月吉日造。”

明清磁州窑类型瓷塑观音造像,仍以彩绘见长。明代禹州窑出产的白底黑花褐彩观音像27,五官清秀,弯眉,细目,小口(图二四)。装饰风格与前述2件元代磁州窑白地花观音像一脉相承,民间气息浓郁,但唇上卷须已不见;在诸多方面较之金元造像更具女性之柔美。此外,彭城窑也曾生产白地黑花观音造像,如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白地黑花送子观音像28,发髻盘起,头戴风帽,怀抱婴孩,游戏坐于莲花座上(图二五)。

清康熙素三彩、五彩瓷塑的成就最为突出。故宫博物院藏康熙素三彩观音像29,通体施黄、紫、绿三彩,发髻高盘,项戴佛珠,双手置于膝上,右手持一如意,结跏趺坐(图二六)。康熙五彩观音像30,通体以五彩装饰,观音双手施禅定印,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图二七)。下承方台,座前有墨书“信士弟子刘桂生敬请观音大士壹尊,祈保合家清吉,福寿康宁,人财兴旺。康熙丙申年仲冬月吉旦。”

晚明景德镇还烧出了一件大名鼎鼎的“窑变观音”,文献中叙述颇多:“明神宗时,李太后崇礼大士,欲得一瓷相奉之,举念间,景德镇窑中诸器化一庄严法象,绿衣披体,晏坐支颐,两膝低昂,左偃右植,手轮梵字,篆法宛然。献之阙下,懿旨命供于报国寺,俾都人咸知敬礼。今京师所谓‘窑变观音’是也”31。清代梁章钜在《浪迹续谈》也有一则关于福州司道迎请窑变观音像,诵经祈雨,得偿所愿的记述。

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乾隆朝曾定烧相当数量的藏传佛教用器,包括粉彩、五彩及金彩等藏传佛教观音造像。首都博物馆藏清乾隆粉彩莲花手观音坐像,观音一面二臂,头戴单叶宝冠,葫芦形发髻。双手自然下垂,各持一莲花茎。袒胸跣足,宽胸细腰,结金刚跏趺坐于仰覆莲台上。肩披帛带,胸前斜披仁兽皮,下著红色僧裙。身体为藏传佛教仪轨中观音显寂静相之白色身(图二九)。釉彩鲜艳明亮,与菩萨之庄严相映生辉。此像虽然是依照藏传佛教要求制作的,但明显融入了部分汉传佛教因素。 清宫旧藏中这类带有明显藏传佛教色彩的瓷塑观音像在数量和品种上都非常有限,除官窑外,民窑亦不见生产。其原因,首先是藏传佛教仅流行于宫廷以及青藏高原、四川和西北地区,对内地各省的影响有限,百姓少有供奉藏式佛像之需求;其二,由于瓷器在制作工艺方面的局限,只能以塑造寂静像的佛、菩萨为主。密宗里大量呈现忿怒相的明王、本尊,一般多手多足、足踏各种魔怪、手印持物多变,造型复杂,烧造难成。这也是瓷质密宗造像品种远不及铜造像丰富,未能表现庞大神系构成的重要原因。

除德化、景德镇、磁州窑盛产观音造像外,明代的龙泉窑,清代的漳州窑、石湾窑等窑场也烧制观音造像,并且不乏精品。整体看来,清代陶瓷观音造像在宗教神性上表现出明显的衰退迹象,形制更趋小巧,装饰性、观赏性增强,有些甚至成为怡情遣性的清供文玩,或点缀居室的工艺制品,其庄严神秘的宗教内涵被进一步褫夺。清中叶以后的民窑观音造像,造型和装饰普遍流于浅显媚俗。

二、 陶瓷观音造像出现及流行的原因

1. 陶瓷材质的优势

唐末以来供奉于寺院室内或家庭佛堂的小型佛造像的需求量激增。但宋辽金时期铜禁颇严,金铜佛造像的生产受到影响。据《宋史》记载:“开宝三年,……民铸铜为佛像、浮图及人物之无用者禁之,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33。金代曾要求民间“旧有铜器悉送官,给其值之半”34;严重缺铜时甚至太庙中的祭器也以陶瓷类代替,“奉始祖以下神主于随室,祭器以瓦代铜”35。由于“铜不给用”,而“渐兴窑冶”36。陶瓷佛教造像由此应运而生并且迅速占领市场。

宋金制瓷工艺日益精湛,装饰品种日益丰富,为烧造不同风格观音造像提供了技术保证。同时,陶瓷原料成本低,而且具有耐酸碱、耐腐蚀、可塑性强、适宜批量生产等优势;除铜禁因素外,陶瓷之质地、釉彩色泽等方面的独特美感也比金铜造像更盛一筹。因此,陶瓷观音造像相对容易在市场竞争中占优势。

2. 观音信仰的普及

陶瓷观音造像盛行的最根本原因还在于观音信仰的普及。东晋来自印度的高僧鸠摩罗什译出《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观音信仰随之在社会上逐渐广泛传播。经南北朝至唐代,大量有关观音信仰的佛教经典译出,观音信仰为各宗各派普遍接受,至宋代,观音形象几乎家喻户晓。

佛教宣称:无论男女老幼、贫贱富贵,甚至不分是非善恶,只要一心持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观音便会循声救苦,使之灾厄立解,烦恼顿消。如《妙法莲华经》所说:“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威神之力巍巍如是”37。观音以其慈航普济的悲悯情怀和简单易行的修持法门,赢得了世人、特别是社会中下层的百姓的心理信赖,成为世人摆脱疾病灾难、脱离现世苦海的精神寄托。

元明清时期,各种宣传观音身世的宝卷、有关观音“感应”和“灵验”故事和传说,不断修改完善、定型,并在民间广泛传播。这些内容与佛教经典虽然有出入,但以其适宜大众传播,对观音信仰的普及影响极大,其信众上至帝王将相、达官显贵,下至富商巨贾、庶民百姓,甚至三教九流无所不有。

3. 对造像功德的认识与追求

佛教信徒认为:佛像为法器之身,能令众生生起对三宝的信心,见相而生信,因信而入解脱门;证得涅,成就无上菩提。如佛所开示:“若人为佛故,建立诸形象,刻雕成众相,皆已成佛道。或以七宝成,BJ赤白铜,白n及铅锡,铁木及与泥,或以胶漆布,严饰作佛像,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彩画作佛像,百福庄严相,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38。

就普通世人而言,塑造诸佛菩萨造像亦能消灾禳福,灭昔日之罪,获世间福德利益。《佛说造立形像福报经》云:“作佛形像其福无量,无穷无尽不可称数,如是四天下江河海水尚可升量,作佛形像其福甚多,多四天下江河海水出过十倍。后世所生常护佛道。作佛形像,死后不腿氲赜畜生饿鬼道中,死即升天,天上寿终蜕世间势福之家,如是受福不可称数,会当得佛涅之道”39。《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亦云:“若有众生宿造恶业,当受种种诸苦恼事,所谓枷锁、械,打骂烧炙,剥皮拔发,反系高悬,乃至或被分解支节,若发信心,造佛形像,如是苦报皆悉不受”40。

出于对造像功德的认识,佛教信徒将塑造佛像作为一种方便的修行法门和礼敬佛陀的殊胜供养,即在没有能力开窟造像、塑绘金身时,以虔诚敬畏之心烧造陶瓷造像同样可以积累善业功德。陶瓷相对金、银、铜等材质而言廉价质优,适应普通民众的经济能力,容易得到信众的广泛欢迎和接受。

三、 陶瓷观音造像的题材

宋代以来,观音信仰与世俗利益的多方位趋同,催生了中国化观音的33种变相,中国陶瓷观音造像的造型和装饰因而千差万别,常见题材有以下几种:

1. 水月观音

通常认为,善财童子到普陀洛迦山向观音菩萨问法是水月观音艺术形象的来源。据《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记载:善财童子“见其西面岩谷之中,泉流萦映,树木葱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观自在菩萨于金刚宝石上结跏趺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41。这段经文中记载的童子所见月亮、泉水、树木、山石等要素,在历代水月观音造像中持续出现。

尽管在正统佛教经典及观想仪轨中,没有任何与水月观音直接有关的内容,在民间宝卷、灵验传说或朝山圣地中,也未出现有关水月观音的描述,但这并不妨碍其成为最受艺术家偏爱的观音形态之一。据说唐代周P“初效张萱画,后则小异,颇极丰姿,全法衣冠,不近闾里。衣裳劲简,彩色柔丽。菩萨端严,妙创水月之体”42。宋元瓷塑观音造像中水月观音题材占有相当的比例,元以后则不再盛行。但宋元水月观音玲珑精巧的造型对后来瓷塑观音的影响极大,尤其是自在闲适的游戏坐姿,多被借鉴到送子观音、白衣观音等造像中。 2. 送子观音

“重生”、“贵生”的思想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始终,早生贵子,是人生幸福的一种企盼。人们也把希冀得子的愿力寄托在大慈大悲、有求必应的观音身上。《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中也明示观音有“送子”的法力:“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43。

观音送子信仰的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流传于坊间的各种求子遂愿的故事,这类故事不胜枚举,形式也多种多样,礼敬、诵经、布施、塑造佛像皆为常见的求子行为。如《观音慈林集》就记载有因供奉观音造像而得子者:“何隆五十无嗣,乃奉千手千眼大悲像,朝夕虔礼”,结果“梦大士授红儿,连举三子”44。

宋金时期开始出现送子题材的陶瓷观音造像,至明清两代已成为最为常见的陶瓷观音造像题材。其造型为观音怀抱男婴、或置男婴于膝上,还有的是男童依偎在观音身旁,形如人间母子,充满了世俗情趣。

3. 鱼篮观音

鱼篮观音,亦称马郎妇观音。明初宋濂在《鱼篮观音画像赞》序中描述了这种“以色设缘”的观音应身:“《观音感应传》:唐元和十二年,陕右金沙滩上有一美艳女子,提篮鬻鱼,人竞欲室之。女曰:‘妾能授经,一夕能诵《普门品》者,事焉。’黎明,能者二十余,辞曰:‘一身岂堪配众夫,请易《金刚经》。’如前期,能者复居半数,女又辞,请易《法华经》,期以三日,惟马氏子能。女令具礼成婚,入门,女即糜烂立尽,遽瘗之。他日有僧同马氏子启藏观之,惟有黄金锁子骨存焉。僧曰:‘此观音示现,以化汝耳。’言及飞空而去。自是陕西多诵经者”45。

鱼篮观音以其美丽、慈祥和浓厚的传奇色彩,深受民众笃信敬仰,成为明清时期常见的一种陶瓷观音像造型,通常为一位手提鱼篮或将鱼篮置于身旁的渔妇,神情、衣饰均如平民女性,这种观音形象与当时流行的戏曲、小说等民间文艺形式有一定的关联。

4. 白衣观音

白衣观音,又名“大白衣”、“白处观音”,以圣洁立名。《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曰:“半拿缚悉宁,译云白处,以此尊常在白莲华中,故以为名。亦戴天发髻冠,袭纯素衣,左手持开敷莲华,从此最白净处出生普眼,故此三昧名为莲华部母也。……白者,即是菩提之心。住此菩提之心,即是白住处也。此菩提心从佛境界生,常住于此,能生诸佛也”46。

白衣观音形象始见于晚唐,此后成为感应故事和艺术作品中常见的观音题材。据《咸淳临安志》记载:“后晋天福四年,僧道翊结庐山中,夜有光,就视得奇木,命孔仁谦,刻观音像,会僧勋从洛阳持古佛舍利来,因纳之顶间,妙相具足,钱忠懿王梦白衣人求治其居,王感寤,乃即其地创佛庐,号天竺看经院,咸平初,郡守张去华以旱迎大士,至梵天寺致祷,即曰雨,自是遇水旱,必谒焉”47。陶瓷白衣观音造像数量可观,明清德化窑观音多取白衣造型。手中所持法器或印契多种多样,有的持莲花、柳枝,有的持般若经箧,有的席地而坐,有的立于莲台。其形象与水月观音、送子观音、南海观音等相互融合,重叠,甚至在一定背景下相互转换。

5. 童子拜观音

瓷塑童子拜观音造像通常是观音左侧立一童子,取材于善财童子参谒观音受教化一事,有些造像还有龙女及宝瓶、白鹦鹉等元素,为元明清时期常见题材之一。善财童子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中福城长者的五百童子之一,因他出生时有七种宝藏涌现,遂以“善财”名之。后经文殊菩萨点化,舍弃人间福报,向南求法。经历百余城,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听受种种法门,于普贤菩萨道场修行圆满、证入法界。唐代般若所译《四十华严》认为观音是善财童子参访的第二十八位“善知识”,曾在普陀洛迦山茂林空地的金刚石座上为善财说法。

龙女源自《妙法莲华经》第十二品《提婆达多品》中“龙女成佛”的故事。她是“二十诸天”中第十九天之婆竭罗龙王之女,八岁时已善根成熟,深入禅定,于刹那间发菩提心,在法华会上当众示现成佛。“与会大众,都见到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七宝莲华,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48。为辅助观世音菩萨普度众生,龙女由佛身示现为童女身,成为观世音菩萨的右近侍。

《阿弥陀经》描述鹦鹉、迦陵频伽、白鹤、孔雀等诸众鸟演说种种佛音,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49。后经世俗化演变,鹦鹉改头换面成为《鹦哥宝卷》的主角,以为母献身的勇气和孝心感动观音,助其双亲往生善趣,白鹦鹉乃跟随观音到普陀山修行并最终获得正果。

童子拜观音题材造像在龙泉窑、景德镇窑、德化窑都有生产。童子拜观音在图像、形式上同样也与其他题材的观音造像多有重叠之处,有时甚至是随意择其所需,无有定式。如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收藏1尊17世纪带龛白衣鱼篮观音,旁边还有善财、龙女,鹦哥、宝瓶。这种重叠显示观音信仰更加世俗化。

明清时期,随着观音信仰“俗神化”程度的加深以及民间文艺作品的影响,陶瓷观音造像作为菩萨造像本身的教化功能和膜拜意义更加淡化,演绎出更多具有民俗化、戏剧化意味的新题材。德化窑观音瓷塑品种最为丰富,除上述题材外,还有坐岩观音、渡海观音、立荷观音,披坐观音、祥云观音、持经观音、坐地观音、坐浪观音、妙善观音、杨柳观音、持莲观音、一叶观音、合掌观音、洒水观音、哈蜊观音及十八臂观音等。这些题材的依据,大部分显然不是正统佛经,而是本土经典、通俗文学、传说及感应故事,虽然有一些佛教经典中观音形象的影子,但却更多杂糅了世俗成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典与义理的偏失。

正统佛教教义认为:诸佛菩萨尊像之形态、手印、服饰、坐式、比例、尺度等要严格遵循宗教仪轨及造像度量标准的限制,按照“三经一疏”50的要求制作。“量度不准之像,则正神不寓焉”51。诸如鱼篮观音、祥云观音等基于世俗信仰创作、脱离宗教仪轨的观音造像,通常不见于寺院供奉。 四、 从陶瓷观音造像看观音信仰之演变

1. 从“猛丈夫”到“善女人”――观音的中国化变相

在印度早期佛教壁画和相关典籍中,观音菩萨均作为阿弥陀佛的胁待菩萨之一,示现“男猛丈夫”梵相52;当其初入中原,亦以男相度人。《悲华经》云:“往昔过恒河沙等阿僧祗劫,此世界名刚提岚,劫名善持,有转轮圣王名无诤念主四天下,时空藏如来出现于世。王有千子,长名不”53。《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颂偈云“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林皆遍满,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54。《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也中称其为“善男子”55。此外还有《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中的“莲花童子”说56,《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中的“千光王静住如来”弟子说57等。

通过前揭各例不难发现,历代陶瓷观音造像的形象演变和观音在中国女性化形象的演变过程几乎同步的。宋以后的陶瓷观音造像主要以女相示人,金元磁州窑等窑场的红绿彩、白地黑花瓷塑中虽然有男相观音,但多为面颊丰腴,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口,仅以唇上三缕卷须显示男相,明显有别于早期石窟造像及壁画中所见之“伟丈夫”形象。元以后,带有胡须的男相观音基本消失,观音造像更多以平民女性乃至劳动妇女的形象出现。

按佛教义理,观音本无男女之区分,如《法华经普门品》所言“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59。就包括观音菩萨在内的一切诸佛菩萨而言,都具备慧、定二德。主慧德者,作男形,主定德者,作女形。因此,观音菩萨有随缘应化,循声救苦的誓愿,女性化只是观音显定德之像,以慈悲母爱来救度众生,以平等心爱一切众生如子。从世俗角度来看,观音以此平易近人的女性形象、有求必应的慈悲情怀以及纯孝感人的身世,不但符合大众社会心理,而且符合国家利用伦理道德巩固统治的需要,同时规避了男女授受不亲教条的限制,有助于女性信众队伍的扩大,有利于佛教的传播。

2. 从佛国到凡尘――观音的“俗神化”趋势

从历代陶瓷观音造像的题材、形式、风格的演变中不难看出,观音信仰自传入中国起便不断经历着本土化的调适。

以送子题材为例,尽管《普门品》明言观音有送子神力,但由于普通百姓更多关注于解救生存困难,因而在中国早期观音信仰中,送子的职能并不突出;在早期的感应录中,求子也明显不是重要主题。因此,宋以前的陶瓷送子观音造像罕见。随着观音信仰日渐普及,观音菩萨不断与民众的心灵渴求相契合,与本土传统文化相交融,其送子之功能渐趋突出,最终演变成为观音信仰的主要功能之一60。明清时期送子题材的瓷塑观音纷至沓来,形态十分丰富。除送子之外,百姓也赋予观音其他更多的神职功能,祈雨、治病、灭罪、得福、求财、避害、延命、度生死等世俗利益无所不包,并且这些职能都趋向具体化和感性化。再经弹词、戏剧等通俗娱乐及民间文艺、小说等推波助澜,使得陶瓷观音造像在样式的选择、形象的塑造以及背景故事的处理上,都与印度佛教本初所重视的观音之般若空性渐行渐远。

卸去了天竺灵光,穿上了中土妇女的长裙祆褂,世俗信仰语境中的陶瓷观音造像逐渐脱离了佛教教义仪轨所规定的本来面目,随着凡俗的需要,忙而不乱地演绎着各种“善巧方便之颜”,最终成为完美的、中国化的接凡女神。

注释:

② 刘裕黑、熊琳:《江西高安出土的宋代瓷塑观音》,《文物》1987年第9期。

③ 徐定水,金柏东:《温州市北宋白象塔清理报告》,《文物》1987年第5期。

④ 宁志奇:《绵竹宋代瓷器窖藏》,《四川文物》2008年第6期。

⑤ 李辉柄:《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陶瓷全集》8宋(下),第304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

⑥ 崔成实:《浙江衢州市南宋墓出土器物》,《考古》1983年第11期。

⑦ a.陈丽华:《宋影青瓷观音像》,《文物》1991年第11期; b.李辉柄:《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陶瓷全集》8宋(下),第303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

⑨ 冯永谦:《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陶瓷全集》(9)辽西夏金,第304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20 朱伯谦:《龙泉窑青瓷》,第247页,艺术家出版社,1998年。

22 钱芳,王淑玲:《奇特质朴淳风盎然――元代磁州窑白地黄花观音像》,《中国文物报》2000年3月19日第3版。

23 何荣兴:《元磁州窑彩绘观音像》,《文物春秋》1997年S1期。

24 王建华:《故宫珍藏的德化窑观音瓷塑》,《文物》1994年第7期。

26 故宫博物院:《故宫经典:故宫观音图典》,第224页,故宫出版社,2012年。

27 郭学雷:《明代磁州窑瓷器》,第72页,文物出版社,2005年。

28 故宫博物院:《故宫经典:故宫观音图典》,第259页,故宫出版社,2012年。

29 故宫博物院:《故宫经典:故宫观音图典》,第257页,故宫出版社,2012年。

30 故宫博物院:《故宫经典:故宫观音图典》,第258页,故宫出版社,2012年。

31 (清)周家楣等:《光绪顺天府志》(十六)左笑鸿等标点本,第515页,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年。

33 (元)脱脱等:《宋史・卷一八五・食货志下七》,中华书局,1985年。

34 (元)脱脱等:《金史・卷四十八・志第二十九》,中华书局,1975年。

35 (元)脱脱等:《金史・卷十四・本纪第十四》,中华书局,1975年。

36 (元)脱脱等:《金史・卷四十六・志第二十七》,中华书局,1975年。

37 (后秦)鸠摩罗什译长行,(隋)^那崛多译重颂《大正藏No.266・卷09・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第198页。

38 (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No.262・卷09・妙法莲华经》第8页。

39 失译:《大正藏No.0693・卷16・佛说造立形像福报经》,第788页。

40 (唐)提云般若译:《大正藏No.0694・卷16・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第790页。

42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第205页,上海美术出版社,1964年。

43 (后秦)鸠摩罗什译长行,(隋)^那崛多译重颂:《大正藏No.266・卷09・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第198页。

44 (清)阮元:《两浙金石志・宋卷九.续修四库全书》第91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45 (明)宋濂:《宋学士文集・卷五一》,万有文库本,第881页。

46 (唐)一行:《大正藏No.1796・卷39・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五》,第579页。

47 (元)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八十》,台湾商务印书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986年。

48 (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No.262・卷09・妙法莲华经》,第35页。

49 伊维德(Wilt L. Idema)在“改头换面的孝鹦哥――《鹦哥宝卷》短论”(出自《文学、文化与世变》,第469~489页,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2年)一文中,从明成化刊本《鹦歌孝义传》出发,认为《鹦哥宝卷》是“用秘密宗教的教义对一个民间传说的一次改头换面的重写”。

50 “三经一疏”是对古代所译四部佛教造像典籍的总称,分别为《佛说造像量度经》、《造像量度经》、《画相》和《佛说造像量度经疏》

52 龚钢:《观音造像由男变女的文化阐释》,《兰州学刊》2007年第12期。

53 北凉・昙无谶译:《大正藏No.0157・卷03・悲华经》,第167页。

54 (唐)实叉难陀译:《大正藏No.0279・卷10・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八》,第336页。

55 (后秦)鸠摩罗什译长行,(隋)^那崛多译重颂:《大正藏No.266・卷09・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第198页。

58 据《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音菩萨为救度众生,化现三十三种应身,其中有七种是女身,即比丘尼、优婆夷、长者妇女、居士妇女、宰官妇女、婆罗门妇女及童女。《楞严经》列举观世音菩萨三十二身,其中比丘尼、优婆夷、皇后、公主、贵妇及童女等六种为女性。

59 (后秦)鸠摩罗什译长行,(隋)^那崛多译重颂:《大正藏No.266・卷09・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第198页。

60 周秋良:《民间送子观音信仰的形成及其习俗》,《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探索
发布时间:2016-08-23
一、音乐教育哲学观背景 音乐在艺术之中,具有很大的创造性。而所谓的以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就是从哲学的思想上来对音乐进行定义,并且将创造性的因素融入其中,使音乐更符合时代的发展,这在音乐的领域来看是一门新的学......
唯物史观与宗教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嬗变
发布时间:2023-08-05
一、唯物史观与宗教信仰之关系唯物史观同宗教信仰的关系并不是传统观念中所认为的完全对立,它们两者是互相包容并不断向前发展的。宗教信仰从史前文明存在至今,历史悠久,已然成为人类文明的一种传统诠释方式,它的消亡必然要同人类文明的消亡同步,即便科学、唯物完全发达到极致,从广义上来看,用科学数据制造出来的某种神明同样可以成为全新的后现代宗教偶像。因此,宗教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生活所呈现的具体形式,这种形式可以以.........
从街头音乐看美国社会和文化
发布时间:2014-01-17
“我们是不是常常会在街头从艺者与破衣烂衫、肮脏、瞎眼的乞丐之间画上等号?”面对这样的诘问,你该怎样回答?我相信多数人将给出肯定的答案。原因很简单,在我们号称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中,街头艺术及其从艺者向无获得过人们由衷地赞赏......
 简述中国音乐美学中的抽象观
发布时间:2022-09-02
西方音乐哲学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社会的变革以及哲学新思路的开拓,然而,在中国自古参禅悟道及儒家中庸的思维模式下,音乐美学的走向大不相同。众多音乐美学的观点奠定了中国音乐功能论的事实。那么,音乐形式本身在审美过程中占据着什么样的位置?笔者在本文中将着重探讨音乐形式可否脱离内容存在的问题。一、《乐记乐象》中关于形式美的探讨《乐记乐象》中认为,音乐的声音应该按照一定的方法有所修饰才能达到美的效果。然后发以声.........
从酒文化看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发布时间:2023-02-04
从酒文化看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摘要】“酒”是一个国家历史发展和文化沉淀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无论是其制作过程还是饮用习惯都与该国家的文化价值观紧密相连。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酒文化也是一样。本文通过对中西方......
从权利角度看中国人的诉讼观念
发布时间:2013-12-19
从权利角度看中国人的诉讼观念 从权利角度看中国人的诉讼观念 从权利角度看中国人的诉讼观念 [内容提要] 本文以中国人对自身权利的维护作为出发点,对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在中国社会的不同的诉讼观念进行分析:......
从音乐的角度看“梦”
发布时间:2023-03-25
毕业论文 五、梦与创作的关系在古代文献中就有许多“启示梦”的记载,而且关于梦与艺术创作的关系,人们早就给予关注。在近代,1些哲学家、心理学家甚至用梦来解释艺术创作的动因。尼采认为艺术转化为人生价值的方式有两种:1种是......
从电影《2012》看美国传统价值观及文化
发布时间:2023-05-17
从电影《2012》看美国传统价值观及文化 [关键词] 《2012》 美国梦 个人主义 英雄主义 基督教文化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电影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影不仅成为人们娱乐的一种方式,也同时成为传播社会文化......
中国当代陶瓷艺术
发布时间:2017-08-09
前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陶瓷器的国家,―万年以前已有陶器生产。早在三干多年前的商代,中国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到公元前二世纪的东汉,特别是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r期,青瓷的烧造已经达到很高水平。唐代,制瓷业有了飞速发展,形成了以南方越窑和北方邢窑为代表的两大窑系。宋代是中国瓷器艺术发展的高峰,窑场林立、种类繁多、工艺精湛、技法丰富,有著名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还有北方的磁州窑、耀州窑,南方的.........
从中国好声音
发布时间:2023-08-06
摘要:纵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每一次重要讲话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他数次引经据典或用直白干练的语言表达,都展现了他独特的语言风格、也体现了他赋有哲理的治国理政思想。从其精彩的讲话中,浅探他的治国理政思想对于理解我国......
从职业教育看中国动画音效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2-12-03
从职业教育看中国动画音效的发展 动画音效是动画中一切语言、音乐及音响的总称,作为动画艺术的必要元素,它是和其他动画元素一样需进行艺术创作,并需与其他要素互动发展,通过对其的设计与制作,更好的表现动画作品主题,抒发故事人......
论传统音乐“信仰”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3-07-13
福建南音又称南管、弦管、南乐、郎君乐。现流传于我国东南沿海泉州、厦门、漳州、台湾等闽南语系地区,并随着当地华人华侨传播至: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及香港、澳门等闽系华侨聚居地。成为当地华人华侨寄托乡思,联系乡情的重要文化载体。20世纪80年代,美国华盛顿大学民族音乐学院搜集世界各洲民间音乐加以比较研究,其结论是:中国的音乐是全世界最古老的音乐,而中国音乐之中则以南音为古。[.........
从《六人行》看美国主流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7-23
一、《六人行》简介 《六人行》( “Friends”),是一部由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拍摄的展示纽约三男三女六位好朋友日常生活的情景喜剧。该剧曾火爆全球,在世界100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并引起轰动。该剧讲述了发生在六个成长背景迥异,性格独......
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述与陶瓷英语简介
发布时间:2023-02-02
【摘 要】景德镇市举世闻名的千年“瓷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随着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加入WTO为景德镇陶瓷提供了走向世界的机会。在此契机之下陶瓷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它有助于景德镇陶瓷在国际交流间的传播......
从美学的观点看法律
发布时间:2023-04-01
(一) 或许是由于工业化和商品化时代滥用理性和“计算”规则的缘故,我们现在已愈来愈丧失了黑格尔所称谓的“理念的感性显现”(审美)的能力。崇高物象的心灵激荡,“无利害感”的游戏冲动,诗歌语言引动的惊异与纯喜,无限想象的......
从社会演进观音乐的政治隐喻作用
发布时间:2023-08-07
内容提要 在中国历朝历代中,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都与其所生存的社会的政治紧密相连,“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太平之世的音乐让人听来快乐顺畅,国家危亡时期的音乐让人听来悲哀反思,说明“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浅析从汉语谚语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女择偶观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谚语 男性择偶观 女性择偶跣 原因 [论文摘要]谚语是产生于民间,活在广大群众中的百科全书,它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民间谚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反映中国传统婚姻观和择偶观的,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
从日本音乐史看日本音乐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8-23
毕业论文 摘 要 日本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不是简单地将过去的音乐以原有形式保留下来,而是不断地加入新内容,使多种多样的音乐共存。本文以日本音乐的......
从朱光潜画论看他艺术观的中国本位
发布时间:2023-08-06
摘要:朱光潜很早就注意到西方现代绘画的美学原则和中国传统画论有相通之处,并从审美的“距离”阐述了这种形式化特征。对于中国传统的“诗画融合”观点,朱光潜改造西方移情说,提出具有中国特色“情趣与意象”契合的审美定义。对于......
谈陶瓷艺术装饰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3-04
一、陶瓷艺术装饰蕴含着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所谓陶瓷装饰,是根据装饰美的一般规律和表现形式,在限定的陶瓷器物上,将客观世界的真实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运用装饰规律和美的法则去组织、安排陶瓷从器型到画面的关系组合,从而构建起一个新的视觉世界。陶瓷装饰简单地说,就是对陶瓷器物进行修饰、打扮,它是通过釉色、纹饰来美化陶瓷造型,达到釉色、纹饰与造型完美结合,用陶瓷装饰特有的语言表达作者的创意。陶.........
探析音乐网络传播与音乐创作观念的变化
发布时间:2023-06-14
摘要 :音乐的网络传播已成为当下音乐艺术传播的全新手段,并对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接受等带来深刻的影响。文章探讨了音乐网络传播对音乐创作观念的影响和变化,旨在使人们能正确认识网络传播与当下音乐艺术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 :音......
铸造陶瓷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前磨牙的3年临床效果观察
发布时间:2023-08-26
[关键词] 高嵌体; 铸造陶瓷; 根管治疗; 前磨牙 [Key words] onlay; cast ceramic; root canal therapy; premolar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为了使观察对象的基准条件相对一致,仅选择由邻面龋坏导致牙髓或根尖炎症需要......
观世音形象简介
发布时间:2022-08-03
观音菩萨在《西游记》中有着较为突出的地位,在《西游记》回目中出现观 音形象的有:《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唐王秉诚修大会观音西显圣化金蝉》、《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服熊黑......
谈从“影像奇观”到“浪漫现实”
发布时间:2023-08-05
谈从“影像奇观”到“浪漫现实” 谈从“影像奇观”到“浪漫现实”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谈从“影像奇观”到“浪漫现实” 女将》等不是票房次周遭遇滑铁卢,就是开局不......
从文化翻译观看汉语习语的英译
发布时间:2023-08-09
从文化翻译观看汉语习语的英译 从文化翻译观看汉语习语的英译 从文化翻译观看汉语习语的英译 [Abstract]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are the terms brought up by an American scholar L.Venuti to describ......
从《红字》里海斯特的形象看美国文化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2-10-27
从《红字》里海斯特的形象看美国文化价值观 一、《红字》里女主http://wwW.LWlm.cOM角海斯特形象简单介绍 小说讲述了女主角海丝特·白兰因犯了通奸罪受到加尔文教派权力机构的惩罚,随后被排挤,被孤立,但最后却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品性应......
从音乐制品的发展看摩梭音乐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21
一、“选择——调试——创新”的民族音乐文化发展模式 近年随着旅游开发,旅游对当地文化的影响形成“开发一个,毁掉一个;开发一个,消灭一个”的形势,外来经济的进入给当地人民带来的经济收入以当地文化的流失为代价,为当地文化的发......
从音乐美学看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发布时间:2023-07-24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对于苏轼的这首《琴诗》,历来存在多种不同的解读。笔者认为,东坡此诗在于阐发对音乐作品存在方式的思索。显然,苏轼并没有找到答案。虽然如此,他却准确地认识到建......
中国陶瓷旅游资源浅析
发布时间:2023-08-07
摘 要:在当今世界上,陶瓷旅游资源是中国所独有的最具历史性的旅游资源,而景德镇是中国著名的“瓷都”,本选题通过对中国陶瓷旅游资源的研究,以景德镇为例,总结出进一步促进中国陶瓷旅游资源的方法与今后开发的趋势。 关键词:......
关于陶瓷书法艺术的几点看法
发布时间:2023-08-18
陶瓷书法就是以陶瓷瓷器作为载体的书法表现形式。陶瓷界定了书法在其上所表现的形式、风格与目的,所以陶瓷书法所表达的艺术性质、艺术规律以及艺术效果都是别具一格的,它从根本上体现出了美学价值的崇高与深刻。所以我们有必要从陶瓷......
新闻播音的客观限制与主观选择
发布时间:2023-02-12
摘 要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新闻播音行业承担着传递新闻信息、为大众传播资讯和文化的任务,因而新闻播音主持人的个人素质、工作状态等都可能对播音效果和受众感受带来直接影响,从而对新闻效应产生影响。同时新闻播音在很......
从思想和价值观上打造“中国话语权”
发布时间:2023-03-2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的经济地位在国际上快速提升。至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相继超过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和日本,从第六位上升到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并几年来一直稳坐这......
从音乐制品的发展看摩梭音乐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11
从音乐制品的发展看摩梭音乐的发展 从音乐制品的发展看摩梭音乐的发展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从音乐制品的发展看摩梭音乐的发展 来 源自 3 e d u 教......
从李斯的人格看百年来国人的观念
发布时间:2023-08-07
从李斯的人格看百年来国人的观念 从李斯的人格看百年来国人的观念 从李斯的人格看百年来国人的观念 李斯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我想,在这一点上大家都没有分歧。两千多年或多或少延续不断的中国政治史中,有两个相......
试论魏晋名士音乐观对中国音乐美学的影响及意义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关键词:魏晋名士 美学 意义 论文摘要:魏晋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此时人们对音乐的追求,开始面向一些新的领域,将注意力转到认识音乐自身的特征及其表现方式上来,对某些理论问题的再认识,促成了音乐朝着与过去......
谈声音观念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3-06-17
顾名思义,声音观念,便是一个歌唱者对其声音的理解与想法。首先在进入正文之前,想与读者探讨一下声乐这门看不到摸不到的学科。 我本人是美声演唱专业的,因为周边朋友,老师等原因,从开始学习声乐,了解到的,听到的大多也是美声......
我看起来像乐观主义者,其实我是客观主义者
发布时间:2023-03-14
人物PORTRAIT = P 林毅夫 = L 谈中国经济 说我是过度乐观,因为他们只看问题 P:现在有一种观点觉得你对中国的经济形势判断是比较乐观的,有篇文章叫《危险的林毅夫》,你有没有注意过? L:(笑)我国是一个处于转型中的社......
从《诗论》看朱光潜的美学观
发布时间:2023-08-05
《诗论》,是我国二十世纪的学术经典之一,是朱光潜中西文艺观圆熟的融合。主要以《诗论》为中心,探讨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从中可以看出朱光潜中西合璧的文艺观,民间文化的自觉意识,独特的诗学观。 中西合璧民间文学意识诗的语言形......
由《边城》看沈从文生命观
发布时间:2023-05-28
摘 要:《边城》是沈从文小说创作成熟期完成的一部颇具诗意的作品。从小说主要人物的人生形态及其与生死的交结,可窥见作者的生命观:老船夫的自然老死、翠翠父母双双殉情,以及自然威力带来天保的意外溺亡,不同的人生结局透露出作者......
从传统文化看中国商人的诚信
发布时间:2022-12-28
中国 古代早已有士、农、工、商所谓四民的划分。宋代以来,商业 发展 已是中国史上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明清 时代 尤其突出。商人由四民之末发展成为 社会 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阶层,使人急欲探究在中国这样特殊的环境下商人阶层获取巨......
从美育的本义出发,探索中、小学音乐的陶冶教化功能
发布时间:2013-12-19
" 音乐教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教学生唱会几支歌么?是给学生以简单的识谱以及简单的“乐理”么?是 教会学生能在某件乐器上得到一些初级练习技能么? 在前些年,中、小学音乐教师中,如果能做到上述三点,已算是不错了,如果他能数......
从音乐立场看敬拜赞美
发布时间:2023-08-05
论文关键字:从音乐立场看,敬拜赞美 一、「敬拜赞美的特殊意义 敬拜与赞美本来是两个普通的名词及动词而已,敬拜是做礼拜,赞美是礼拜中对上帝的称赞。但是今日很多人把敬拜与赞美之两词合一而变成一个专有名词「敬拜赞美,即指礼拜前长时间唱「短歌暖身,然后进入礼拜的意思。依笔者所了解与接触到「敬拜赞美的歌都是较短,很多是采用圣经节为歌词,而其音乐大多数是属于流行的或是十九世纪以后的福音诗歌之类的曲调,且99%以上来自西洋或是东方人模仿西方风格所写的歌,偶而也可听到一两首属于以色列的民歌。唱「敬拜赞美的歌还常带有动作,有拍手、跳舞、铃鼓,还有大的音响器材伴奏,如电子合成器、电子吉他、爵士鼓等,且台上主要歌手每人都有一支麦克风,这些都是「敬拜赞美特殊的现象。听到这种音乐,有时会令人怀疑身在什么地方。许多年前曾读过一篇文章写到:有一个主日,一位老太太要去教会礼拜......
应从文化背景下看音乐的风格特点
发布时间:2023-08-06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在不同地域,戏曲的组成也是有所不同的,面对着这些不同地区音乐风格,我们要了解文化背景,这会为我们探索音乐风格特点有着巨大的帮助。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从《外国名歌200首》看人音社的“人民性”
发布时间:2022-12-05
在本人有限的记忆之内,当代中国音乐史上还没有哪一本外国歌曲集能够像《外国名歌200首》那样,在中国大陆地区具有如此广泛的社会现实影响力和历史文化穿透力。关于现实影响力,唯民曾经这样说过:“音乐工作者和歌曲爱好者大概想得起......
从音乐立场看「敬拜赞美」
发布时间:2022-08-03
从音乐立场看「敬拜赞美」 从音乐立场看「敬拜赞美」 从音乐立场看「敬拜赞美」一、「敬拜赞美」的特殊意义 从音乐立场看「敬拜赞美」 从音乐立场看「敬拜赞美」 从音乐立场看......
从音乐立场看「敬拜赞美」
发布时间:2022-08-02
作者:骆维道 一、「敬拜赞美」的特殊意义 敬拜与赞美本来是两个普通的名词及动词而已,敬拜是做礼拜,赞美是礼拜中对上帝的称赞。但是今日很多人把敬拜与赞美之两词合一而变成一个专有名词「敬拜赞美」,即指礼拜前长时间唱「短......
从音乐立场看「敬拜赞美」
发布时间:2013-12-17
从音乐立场看「敬拜赞美」 从音乐立场看「敬拜赞美」 音乐论文 更新:2006-5-15 阅读: 从音乐立场看「敬拜赞美」 一、「敬拜赞美」的特殊意义敬拜与赞美本来是两个普通的名词及动词而已,敬拜是做礼拜,赞美......
“插入观念”在德国音乐理论中的学理探源
发布时间:2023-05-09
语言符号所表征的意义与艺术领域存在映现关系,以至于语言学的术语大量地弥漫在音乐理论中,诸如语汇(词汇)、乐句、乐段等术语都源于语言符号。广泛意义上讲,音乐中的“插入观念”(parenthesis)也不例外,同样来源于文学语言中的“插入”,并在音乐理论与实践的历史长河中“川流不息”。从横向的旋律渗透到纵向和声,又在20世纪初期的调性音乐写作中纵横交错地“汇合”,最终影响宏观结构的发展。譬如,和声中的.........
从西方智库观念偏颇看如何建好中国智库
发布时间:2023-06-22
内容摘要:本文对《全球智库报告》涉及的智库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评述,在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对其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透彻剖析,并对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给出诸多思考。 关键词:智库 评价 影响力 中国智库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陶瓷出版的营销策略初探
发布时间:2022-07-23
【摘要】陶瓷出版一般具有专业性、小众性的特点,这对市场营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陶瓷出版物的4P营销策略包括:第一、产品开发策略,在定位上要兼顾学术性与大众性,在内容上要兼顾传统陶瓷与现代陶瓷,在出版媒介上要兼顾传统出版与数字......
浅谈湖南民间信仰仪式音乐中的多重宗教文化表现
发布时间:2022-07-21
浅谈湖南民间信仰仪式音乐中的多重宗教文化表现 浅谈湖南民间信仰仪式音乐中的多重宗教文化表现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浅谈湖南民间信仰仪式音乐中的......
从《异秉》看汪曾祺的人性观照
发布时间:2022-12-25
摘 要:汪曾祺是一个“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他在作品中寄托了深刻的人性观照,试图通过他的小说带给读者生活的温暖和勇气。在《异秉》这篇小说中,汪曾祺的人性观照体现在淡化悲哀和随遇而安这两种生活态度上。 关键词:汪曾祺;异......
从《论语》看孔子幸福观的特质
发布时间:2023-03-23
幸福是人类的终极追求和永恒话题。在人类文化的轴心时代(前800—前200年间),东西方文化大家对此都提出了精辟的思想,影响人类文化至今。孔.........
从辩证否定观看我国收入分配改革
发布时间:2022-11-14
【摘 要】辩证否定观是自我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的一种“扬弃”的观点。建国以来,在我国的收入分配改革的过程中,辩证否定观从各方面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也为当前的收入分配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其要求收入分配改革需伺机突破旧......
古陶瓷的文化内蕴解析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要:文化是与人类社会相伴而生、共同进步的特有现象,自古至今源远流长。无论是远古时期的陶器,还是以后历朝历代的精美瓷器,都包蕴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探究这些陶瓷的文化内涵,无疑能揭开蒙在我国古代文化上的神秘面纱。 关键......
从音乐立场看敬拜赞美(1)
发布时间:2023-02-07
一、「敬拜赞美」的特殊意义 敬拜与赞美本来是两个普通的名词及动词而已,敬拜是做礼拜,赞美是礼拜中对上帝的称赞。但是今日很多人把敬拜与赞美之两词合一而变成一个专有名词「敬拜赞美」,即指礼拜前长时间唱「短歌」暖身,然后进......
从“受托责任观”看绩效审计
发布时间:2022-12-14
内容 摘要:受托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 发展 的基础,人们对受托责任关系理解的不断发展,使得审计从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和效果性审计发展。本文试图从“受托责任观” 研究 绩效审计产生的 理论 基础。 关键词:受托责任 受托管理......
从《河童》看芥川龙之介对人生信仰的怀疑
发布时间:2023-08-13
摘 要:《河童》作为日本大正文坛短篇小说之王芥川龙之介晚年的代表作,它全面表达了芥川对人生、哲学、宗教、艺术、社会等方面的最终认识。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作品中宗教的描写,反映芥川独特的宗教观。并结合作者个人独特的人生经历和......
从艺术类高职院校看大学生信仰缺失
发布时间:2016-02-19
【摘 要】 艺术类高职院校大学生信仰缺失的主要特征是:信仰的真空化、信仰的冲突化、信仰的附和性等,应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高职院校;艺术类;大学生;信仰缺失;特征 有调查研究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
浅谈从音乐欣赏课看音乐教育的作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8
论文关键词:音乐欣赏课音乐教育作用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音乐欣赏课所体现的音乐价值的基本价值和社会功能。通过传授文化知识、培养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的分析,说明在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中,音乐欣赏课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对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中、高等教育都设立了音乐欣赏课。音乐欣赏课从音乐教育基本价值方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丰富学识、陶冶高尚情操和培.........
从性别语言变体看《宠儿》中的女性观
发布时间:2023-02-07
摘 要:语言的性别差异反映出男性与女性在社会中被期望扮演的不同社会角色。而不同性别的角色在小说的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语言对于小说人物的刻画和读者对于小说作品的欣赏都会起重要作用。本文就从不同性别在叙事中的语言变化来阐述《宠......
谈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观
发布时间:2023-03-09
对于高校来说,课程的含义比较宽泛,并不局限于时间、地点、形式。课程概念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即课程作为学科,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课程作为经验或体验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方式,在高校,不同培养目标的教育思想都体现在课程中......
索宗剑 谛听瓷之音
发布时间:2023-08-07
青瓷之美,两宋为最。在索宗剑先生看来:“宋瓷之所以成为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概念,在于它的细洁净润、色调单纯、趣味高雅。它上与唐之鲜艳、下与明清之俗丽都迥然不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以与河姆渡文化关联较为密切的原始青......
从城市规划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城市道路绿化不仅仅有美化的作用,而且对于净化空气、减少噪音、以及改善局部的小气候都有着重大的作用与影响。本文就城市规划看城市绿化的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在城市的建设中,对于......
陶瓷文化旅游开发的浅探
发布时间:2022-07-29
陶瓷文化旅游开发的浅探 陶瓷文化旅游开发的浅探 陶瓷文化旅游开发的浅探 更 多精 品源 自 课 件 摘要:陶瓷文化旅游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中国陶瓷文化旅游尚处于初级阶段。要想进一步发展陶瓷文化旅游......
谈从第一季《中国好歌曲》看刘欢的音乐创作思想
发布时间:2023-08-07
一 刘欢在当代中国流行乐坛的地位,是许多业内、业外人士都十分认可的,有人甚至将他奉为大陆流行乐坛的教父,这也说明了他施加于这个时代的特殊的影响力。刘欢是一位唱、作俱佳的音乐人,他的地位首先由他在演唱领域的突出贡献来奠定......
从“受托责任观”看绩效审计(1)
发布时间:2023-03-19
内容摘要:受托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对受托责任关系理解的不断发展,使得审计从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和效果性审计发展。本文试图从“受托责任观”研究绩效审计产生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受托责任 受托管理责任 绩效审......
从《卧虎藏龙》看民族音乐素材在电影音乐创作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8-05
作为电影艺术的重要门类,我国电影音乐发展已呈现多元化局面,其中有民族、古典、流行等各种风格。因此,电影中各种风格的民族电影音乐素材的音乐或者中西结合、或者引经据典,都能够很好地反映出电影风格,深刻揭示电影主题。本文探......
关于广东音乐状况观察
发布时间:2013-12-17
关于广东音乐状况观察 关于广东音乐状况观察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关于广东音乐状况观察 精品源自化学科 与最近几年国内愈演愈烈的“申遗热”、......
音乐教育观念实践课《聆听与创造》单元计划
发布时间:2023-02-15
毕业论文 音乐教育观念实践课《聆听与创造》单元计划A 单元计划 时间—6周12课时。 目的—通过音乐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充分释放学生的联想能力。同时,促使其运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表达自己所产生的联想。 B 单元计划 时间—6周1......
图像质量主观评价中眼动信号的可视化分析方法
发布时间:2022-10-19
摘 要: 针对近年来在建立图像质量主观评价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眼动信号,提出一套基于眼动仪采集的原始眼动数据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实现从凝视点到注视点的I?VT滤波过程,设计并绘制单人注视点界面,生成并初步分析注视点叠加热图,......
从纳西族民间音乐看民族民间音乐的雅与俗
发布时间:2023-08-07
摘 要:雅和俗的界限自古就十分模糊,很多庙堂之音早期也是来自民间,民族民间音乐同样能登上大雅之堂。笔者以丽江的纳西古乐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指出雅乐与俗乐是音乐文化的一个整体。作为一个民族,任何时候都要弘扬雅乐,保护俗乐。......
“观音菩萨”的班级管理智慧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要:中华传统文学博大精深,如何从传统文学中汲取营养,服务于我们的班级管理,应是目前我们应当关注的问题。因为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不仅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还有利于挖掘传统文学的现实意义。本文力求从《西游记》中观音菩萨管理以唐僧为首的取经团队的经验中汲取智慧,服务于我们当前的班级管理。关键词:观音菩萨;班级管理;管理智慧オ作者简介:刘恺彬(1979―),男,广东揭阳人,广东省汕头市新溪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从构造的角度谈钢琴的音色
发布时间:2023-06-30
从构造的角度谈钢琴的音色 钢琴在制造上是一种科学性和音乐性浑然交融的乐器。对于音色的要求,经常成为辨别钢琴优劣的重要条件之一。许多名牌钢琴,往往体现出设计、制作者的意图,在音色上各自呈现鲜明的特质。 钢琴的音色即所发声音之......
论从实践观点看组织中的学习(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04
精品学习网论文频道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为您提供一篇论丛实际观点看组织中的学习,内容如下: 论从实践观点看组织中的学习(1) 辩证唯物论强调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指出在实践和认知的关系中,实践是第一位的,认识离不开实践......
从《帕梅拉》中透视信仰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3-08-07
摘 要:《帕梅拉》一书中渗透着主人公对上帝的信仰,使其成为反抗威逼利诱的动力之源,也使帕梅拉乐观地面对艰难困苦,拥有善良、宽容的高尚人格。 关键词:信仰;动力之源;乐观;宽容 《帕梅拉》是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小说家塞缪......
从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性看公益广告的翻译
发布时间:2023-05-07
从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性看公益广告的翻译 1.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差异 (一)人与自然取向--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和对自然的态度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使中国人自然而然的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道即......
从好莱坞中国题材影片看西方的中国想像(1)
发布时间:2023-05-17
“真实中国”往往沦为看客的一厢情愿 纽约大学电影系2006年举办当代中国纪录片双年展时,命名为“写真中国”(Reel China)。这一题目设计得让人过目不忘。reel有电影胶片的意思,也有“放映电影”之意,恰好与real“真实”同音,让人......
音乐教育观念实践课《聆听与创造》A单元测验
发布时间:2023-01-22
毕业论文 A单元测验: 抒发感受与理论归纳 : 此次课的目的是这个单元的1次小结,也可以算作单元测验,希望大家获得好成绩! 1,聆听拉威尔的交响组曲《达夫尼斯与克罗娅》第2组曲。 2,用任何1种形式和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以......
音乐教育观念实践课《聆听与创造》B单元测验
发布时间:2013-12-17
毕业论文 B单元测验: 音乐引起回忆性联想的情感抒发 课堂即兴创作:诗、 词、散文、曲、 小品、故事均可。 (文字类 写作不少于300字) 提示:不涉及政 论性的文章。......
对于观念陶艺的构思
发布时间:2013-12-18
对于观念陶艺的构思 对于观念陶艺的构思 对于观念陶艺的构思 文 章 来 源 自 3 e du教 育网 观念陶艺的创作离不开生活,艺术家只有通过对生活的感悟才能创作出具备灵魂的观念陶艺。艺术家在追求形体材质与心的结合、空......
试析陶行知的知识观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陶行知;社会改造;知识观;大众教育 论文摘要:陶行知的知识观源于其民主社会改造理想,通过大众的实践与反思,最终要推动他们的解放和觉悟。“真知识”是其知识观的核心体现。“真知识”源于直接经验,是人类知识产生......
北看台:足球是我信仰
发布时间:2023-08-04
“如果你真爱石家庄啊,请和我一起战斗吧!” 这是石家庄最大的球迷组织“燕赵红魔”每个主场比赛发出的呼喊和歌唱。“燕赵红魔”从2008年开始创建,到现在已经有1500名稳定的会员。在裕彤,他们打造出最强大的声势为主队助威;在中......
从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看西方文化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7-13
摘要每一个国家的文化不相同,其价值观也有差异。要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价值观,观看英文电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解读独特的西方文化,感悟其特有的价值观等。本文以美国好莱坞经典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为例,解析其中蕴含的......
音乐教育观念实践课《聆听与创造》C单元测验
发布时间:2023-08-12
毕业论文 C单元测验:音乐与欣赏教案 聆听《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并学习制作欣赏教案。可以为 《舍赫拉查达》,也可以为其他音乐制作。 1、教案要求 l 用文字写出教学目的、教学对象; 设计出教学形式和方法; 2 写出教学......
从《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看中原优秀文化品牌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7-02
摘 要:构建优秀文化品牌,对于展示中原文化独特魅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成功体现了现代艺术形式、高端现代技术在优秀文化品牌构建和相关产业链发展中的强大作用。在构建中原优......
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观摩引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09-14
一、音乐教师个人才艺发展应“上不封顶” 观摩期间,音乐教师的个人才艺留给笔者深刻印象。每位教师在个人才艺上都有出色表现,无论是声乐、器乐还是其他方面的表现,都体现出演示者经过多年训练而掌握的音乐艺术素质和教学能力。但......
从 《全元散曲》 看元人的金钱财富观
发布时间:2023-08-04
摘 要: 作为元代最重要文学体裁之一的散曲,充分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状况与元人生活面貌。《全元散曲》中涉及金钱财富的散曲,语言直白坦荡,可见元人对待金钱财富的一般态度。按对金钱财富的渴求程度,归纳了唯金钱是图、挥霍钱财以享......
浅析《千手观音》的创作与表演
发布时间:2013-12-17
毕业论文 摘 要 中华5千年的古老文化历史,留给了我们无穷尽的文化资源。著名编导张继钢利用佛教文化中的观音形象编创了舞蹈《千手观音》博得了全世界观......
音乐教育学中的人类学观念与方法
发布时间:2023-06-10
在现今时代,人类学作为一门科学领域内的学科已逐渐渗透、扩展至许多领域,并且形成了各种交叉学科,如音乐人类学、舞蹈人类学、生态人类学等。音乐作为艺术的门类之一,更具有人文和社会色彩,因此,对当代人类学的学习或运用,将会逐......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