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知识表征的社会认识论意义

知识表征的社会认识论意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8-07 01:11:25
知识表征的社会认识论意义
时间:2022-08-07 01:11:25     小编:

〔摘要〕 一直以来,知识表征的探讨都是从个体角度研究信息在大脑中形成、再现的认知过程,这种研究视角由于忽视社会的维度,最终陷入个体认知的困境。就知识的本质、产生过程以及当代大科学时代的社会背景而言,知识的表征离不开诸如身体、情境、利益等社会性因素的参与和渗透。因此,知识表征具有社会性。这种社会知识表征在主体、表征过程以及确证方式等方面的转变,不仅可以修正以往个体认知的缺陷,改变以往知识表征的研究状态。同时,由于社会性因素的参与,也使知识表征的研究从个体认知的框架中脱离出来,体现了相应的社会认识论意义。

〔关键词〕 知识表征,社会认识论,科学共同体,知识社会学

知识表征是知识在头脑中的呈现,知识被表征,文化才得以发展和传承,知识表征在社会文化及历史的延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直以来,知识的表征都是哲学、社会学关注的问题,从亚里士多德到培根、洛克、休谟、康德、穆勒等,都曾把知识作为反思的对象,通过知识的探索研究认识论问题;近代时期以及当代科学哲学仍没有停止对知识表征的探索。这些研究都是从个体的、微观的视角进行,将知识表征视为哲学家或科学家个人理性活动的成果,完全排除了历史、社会、个人心理等因素,陷入了认识论的困境。认知科学从认知的起源上对知识表征的过程进行研究,彰显知识表达的社会认识论意义。

一、知识表征的个体认识论困境

在哲学界,认识论亦即关于“知识”的理论,是对知识的性质及知识如何确证(justification)的研究,认识论的主要功能是为知识提供一个可靠的基础,即对知识进行辩护。知识表征的研究要结合相应的社会性因素,如此,知识表征的认识论研究也必然要体现相应的变化趋势,而在此之前知识表征在认识论上体现着自然化的趋势,因此有必要对以往的认识论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与知识表征本体论相适应的社会性认识论。

传统的认识论本质上是思辨的,对知识的怀疑和辩护始终是传统认识论发展的主线,知识的来源主要是靠研究者的知觉、经验、记忆和推理,“一个真信念并不是知识,除非它得到了辩护” 〔1 〕43,正是这一时期对知识的态度。自柏拉图起几乎所有的哲学家都对此做过努力,如亚里士多德在讨论何为知识时,提到要将知识看作是通过证明获得的,这里的“证明”是指亚里士多德关于科学知识的三段论。“我思故我在”的横空出世使近代认识论发生转向,形成了依靠“怀疑”的方法来寻求知识的基础和知识来自经验两种对立的观点。无论是唯理论还是经验论都主张寻求知识的基础,只是出发点不同,但经验论无法解答用个别的经验解释普遍的问题,虽然后来休谟用其“因果联系”做了解释,也无法摆脱归纳问题的困境,这就使传统认识论在寻求知识的确证上陷入困境。可见,传统的认识论时期,不同的哲学家对知识表征的方式虽然不同,但在承认要对知识进行辩护上却是一致的,使表征的知识不同于主观的信念。

陷入知识确证困境的传统认识论被奎因的自然化认识论所取代。事实上,自然化认识论的思想在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中就已体现,主张要对一切知识进行自然化,后来进化论思潮的出现和心理学的独立促进了自然化的进程,但并没有形成强大的影响力。直到20世纪中期才形成很大的影响,尤其以逻辑实证主义的兴起为标志,因为逻辑分析技术的成熟能为知识表征寻求一种保证和确定性,尽管其最终也没能回答个别的经验如何解释普遍性这一科学命题,但它发展出来的技术以及取得的共识是以往任何认识论所无法比拟的。相比较而言,奎因的认识论更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

传统的认识论是站在自然科学之外对知识进行说明,并对表征的知识进行规范性、合理性的辩护,致其陷入知识确证的困境,如传统经验论对知识的探讨。因此,认识论应当在自然科学内部用自然科学本身的研究方法说明知识表征的合理性,打破以往哲学高于自然科学的特殊地位及认识论是科学的支撑这一格局,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使认识论既不外在于自然科学也不高于自然科学,而是单纯的属于心理学部分,也因此属于自然科学的构成部分。其中,心理学问题就包含了所有认识论的特征和内容,使认识论从规范性纲领转化为描述性纲领,将知识如何表征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得以展现。这种自然化认识论从起点上分析主体意识的产生过程以及内在机制,保证知识在起点上的可靠性,也反映了认识发生的过程或知识表征的过程是认识主体个体性思维的结果。

作为自然化认识论的另外一种形式或研究进路的认知科学推进了知识表征的自然化研究。认知系统的复杂性使认知科学将人工智能、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神经科学、人类学和哲学等学科相互结合共同完成对人类认知的研究。作为认知过程很重要的一个研究部分,认知科学对知识表征有深入的探讨。信息加工理论就以“计算机”隐喻为基础,将人脑假设为一个物理符号系统,知识可以用符号表示,也可用符号进行推理,知识表征过程便是一个信息的输入、加工处理与输出的过程,借助计算机对模拟人脑表征知识。受生物学及神经科学影响和启发的联结主义则认为,作为大脑的认知活动,计算机模拟结构的建立应类似于人类大脑的神经网络,大脑是一个动态的网状系统,由类似神经元的基本单元和结点构成,各个网络结点并行分布加工,“大脑根据在适当状态空间中的位置,对现实的各个方面做出表述,同时根据大脑从一个状态空间到另一个状态空间的坐标变换来完成计算” 〔2 〕456,因此,在知识表征的方法上强调一个概念由多个单元互相作用,知识之间由多个单元之间激活的关系来表达,而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总之,无论是受自然科学影响而产生的奎因的认识论还是认知科学的认识论,它们都抛弃了哲学的优越感,把认识看作自然化的过程,主张利用心理学、神经生理学、生物学等学科的成果来分析知识的产生,以保证知识在起点上的可靠性。这与传统认识论所主张的知识表征对知识的确证依靠的是哲学上的辩护相比,更加注重知识表征过程的科学化。但这两种认识论只是在知识确证的方式上有所不同,其认识论框架仍都是个体主义的,被唐斯(S.M.Downes)称作“认知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的认识论忽视了对知识的辩护,也忽视了社会文化因素对人脑在认知过程中的影响,即忽视认知的社会维度。所以,自然化认识论对传统认识论的改造是不够的,最终也会陷入科学与认识论的还原及科学知识缺乏辩护的困境。 二、知识表征具有社会性

知识表征的个体认识论研究是不可行的,“科学家要避免个人的经验限制,应考察认知的集体维度,如果忽视了后者,那么也就忽视了科学知识产生所具有的十分重要的社会本质” 〔3 〕452。近年来,随着社会化的发展以及大科学时代的到来,知识表征的研究被广泛引入了认知的社会维度、环境维度,具体可由以下方面得到体现。

(一)知识主体意识形态的社会性体现了知识表征的社会性。马克思在阶级社会语境中对意识形态进行论述和解释。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生活过程的反映。其内容既可以是虚假的意识,也可以是真实的观念,其真假性主要取决于意识主体的阶级属性。就意识形态的功能而言,它受统治阶级的利益这一社会因素的影响。“我们知道,动物的似目的性是出于本能,而不是人的意向目的。意向行为是指向他物的行为,当然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4 〕15因此,为了使其统治合法化,统治阶级“赋予了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 〔5 〕100,以此实现自己的利益。可见,在阶级社会,意识形态是对社会现实错误、歪曲的反映,甚至是刻意的隐瞒与欺骗,属于虚假性观念;就意识形态的内容而言,它具有相对独立性,是一套关于某种价值观、信仰及观念的价值体系,而这种价值体系由其信奉者所处的地位和利益等社会因素所决定。如果在非严格意义上,我们将这种形式的意识形态视为真信念的表征,那么,这种知识表征会受社会存在的影响,从这种意义上讲,意识形态的社会性是知识表征社会性的体现。

(二)科学共同体对知识的表征过程体现了知识表征的社会性。知识社会学是社会学关于知识表征社会性的最初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它和科学社会学都主张知识的表征必然会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但自然科学知识除外。在它们看来,自然科学是一个自闭的社会,免受社会或外在环境因素的干扰,是“自治的”。而真正将自然科学知识与社会科学知识都纳入社会学解释中的是爱丁堡学派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并认为“如果人们无法以某种彻底的方式把社会学运用于科学知识,就意味着科学无法正确地认识自身” 〔6 〕69。这就打开了以往关于科学观与知识论研究的双重黑箱,把知识表征视为社会协商的体现与结果,将关于知识表征社会性的研究向前推进一大步。

就知识表征的主体而言,科学共同体是研究的主体。事实上,共同体本身就是社会性的结果,并且共同体成员的爱好、利益、价值取向、专业背景、心理状态等社会因素都会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最终的结论及表达方式产生影响,干扰知识的表征过程。知识表征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及表征对象当然也具有社会性。知识在表征过程中运用的工具、方法都是人制造的,内化着人的智慧,体现着人的观念和目的。并且主体使用工具的过程不是一个纯粹的客观过程,而是主客体交织作用的复杂过程。不仅如此,“科学对象也不仅技术性地在实验室中被创造出来,而且符号性地、政治性地被建构。……通过科学家在形成同盟与调动资源的过程中使用的政治策略,或者通过从中建立科学成果的选择与决定转换而被建造” 〔7 〕3。知识表征的主体、使用的工具、研究对象等组成因素无一不渗透着社会因素。因此,在知识表征过程中完全避免一切社会因素,单纯交由自然界决定是不可能实现的。简言之,知识的表征是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科学共同体,根据其成员的各种需求和利益,通过协调并达成一致的结果,体现着社会语境因素的共同作用,负载着利益和社会性磋商。

同时,身体又是处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有机体,受环境影响,并与环境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方式直接影响着知识表征的过程与结果。可以说,知识表征“是心智――环境经纬编织(woof and warp)的整体的产物,它总是相对于某个共同体的视域而被理解和具有意义” 〔8 〕265-288,并且,这种“心理过程……仅当其与主体头脑之外的特定环境合作时才能发挥其被设计的功能” 〔9 〕3。因此,认知主体所处的环境是形成知识表征、完成认知任务的构成性因素和必要条件。其中,延展认知似乎走得更远,它关于环境在知识表征过程中如何作用的核心洞见是,知识表征过程不仅是心智内的互动,也可以延展到认知主体所处的环境之中,即认知不仅仅是大脑内部的活动,同时也可以在大脑之外进行,环境因素是心理或认知过程的一部分,而不仅是参与者。这种观点因其激进性引起反对者的批判。在他们看来,延展认知“混淆了因果关系和构成关系”,环境会影响知识表征并不能成为环境是知识表征的构成部分的充分条件。事实上,心智、身体与环境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区分,它们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动态耦合系统,在这耦合系统的运作中,知识得以产生并表征。因此,“认知系统并不仅仅是一个封闭的大脑;进一步说,由于神经系统、身体和环境是不断变化和相互作用的,真正的认知系统也就是包含三者的一个统一系统”。 〔10 〕345-381

三、社会知识表征对传统知识表征的修正

知识表征的社会性是在个体知识表征的基础上融入外在的影响因素,体现为一种更加完整的认识论框架,它不仅注重主体性要素,也必然包含社会环境、文化背景要素。这种置身于当代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的社会知识表征①,可以解决以往知识表征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缺陷,这也正是社会性知识表征的使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知识表征的主体由个体转向共同体。知识表征过程是认知主体与认知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认知主体就是人类本身。以往哲学、社会学以及认知科学将知识表征视为研究者个体理性或经验研究的结果,即便后来的知识社会学或科学社会学没有否认社会因素在知识或科学发展中的影响,并认为社会因素会影响认知主体的选择,但强调的仍然是个体科学家的研究,完全忽视了由科学家个体组成的共同体所具有的社会认知的效应,忽视了科学作为集体事业,它是社会生产并呈现出来的公共知识的表征。从社会知识表征来看,在研究中渗透社会性因素的同时,强调知识表征的主体应是科学共同体。

科学知识社会学将科学知识共同体视为科学研究的必要组成,认为理论的选择体现了科学共同体之间磋商、解释和争论的社会过程,是科学共同体之间协商的结果。因此,科学共同体是知识产生的主体甚至是决定者,必须强调“认知共同体”在知识表征过程中的突出地位。对此,美国社会认识论者富勒尔也持相同观点,主张从事知识生产活动的主体应由由许多个体有机组成的共同体代替传统的认知个体。不仅如此,对认知主体的分析也不应总局限于个体层面内,而要关注由不同社会文化背景、持不同的价值观并拥有不同认知能力的个体所构成的群体,注重共同体之间的合作,只有在共同体中形成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戈德曼在其认识论研究中强调:“社会认识论关注的是知识的社会路径;它不把自身限制在单独的信奉者那里,而是常常关注于一类集体、群体并检查团队成员间信息或错误信息的传播,强调在更大的社会群体中知识或错误的分配。” 〔11 〕4

(二)社会知识表征的过程中涉及社会性因素的考虑。个体知识的表征过程主要依靠认知个体的知觉、推理和记忆,是一种内在的、静态的、理性的认知过程,与社会性因素无关。事实上,知识的表征是科学共同体与相关社会因素如知识表征的语境、社会利益、政治因素、专家背景等互相作用的结果。科学知识社会学就将科学知识从神圣的殿堂带到平凡的世界,在科学知识社会学看来,即便是科学知识的表征也是偶然性的结果,它的产生过程决定于主体即科学共同体的价值观、兴趣、利益选择等偶然性因素,本身就负载着非理性、利益和社会性磋商,并且在得到其他有着各种文化、利益和道德背景的科学家的评价和接受,才能融入公共性知识体系。因此,科学知识的形成也是科学共同体语境化的理解。同样,认知科学中的具身动力理论主张将主体、身体、环境统一起来,知识表征源于与身体、环境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中。不仅如此,系统性与复杂性研究的兴起,也促使知识表征的研究发生转变。例如,“由A Carsetti主编的《因果性、意义复杂性与涉身认知》中,讨论了复杂性思想和方法对于因果性、意义和涉身认知研究的作用、影响” 〔12 〕9。如此,知识的表征与呈现必然渗透着各种复杂性、社会性的因素。

这里所强调的社会因素是开放性的,既可以是与“理性”相对应的社会因素,也可以是具体的诸如认知主体的现实利益、主体间性或者政治法律等因素,还可以是小的共同体等。总之,这种社会性的因素包括了影响知识表征的所有主观或客观、理性或非理性、个体或社会的因素的总和。

(三)社会知识表征的方法由描述性转为规范性。个体认识论依靠辩护方法对知识进行确证,但在自然化认识论看来,知识的辩护没有必要,因为知识的表征不是规范性的,而是描述性的,既没有相应的认识规则与标准,也没有经验基础的评价准则,这就挑战了传统的知识论观点,弱化了知识的规范性,使知识的确证陷入了相对主义的困境,使对知识表征的理解仅限于学科内的简单描述,而非普遍意义上的指导。当然,这两种认识论考察的对象是理念的、个体化的知识表征,对知识的考察没有涉及社会实践的问题。那么,渗透了社会性因素的社会知识表征是否具有规范性以及合法性呢?

在社会的知识表征过程中,由于所侧重的社会性因素不同,相应地,对知识表征的规范性也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在科学知识社会学看来,知识的表征是社会压抑下的产物,知识在表征过程中要考虑科学共同体的共同利益,以共同利益为目的,即合乎共同体利益的知识就是被确证的,具有规范性。戈德曼则提出“求真”的规范,即对真理的追求和辩护是认识论的核心。因此,对社会行为评价与判定依据的标准是对在认识论上有价值的真理或知识之类事物的发展是起促进还是阻碍作用。由于社会知识表征渗透着社会性的因素,所以这里的社会行为主要是社会制度化的行为,它“包括言语、其他交流行为以及影响信息交换与传递的组织规则与行为” 〔13 〕1。如果某种社会制度化的行为在一个组织内部形成了真理,这种行为便是合法的。富勒尔则认为判断知识表征是否合理,应从政治上而不是认识论上理解,政治上民主化的规范能使知识表征更加规范化、合法化。因此,可以借助认知主体外部环境的改变调整知识的表征以及知识的分配,必要时还可以采取强制措施,通过法律手段对科学共同体进行管理,以保证知识表征的规范化。因此,社会知识表征的规范性具体要视社会因素而定,而知识表征的主体是共同体,这就使知识的表征有了规范的来源。

四、社会知识表征的认识论意义

从社会知识表征的主体、过程及确证几方面对社会知识表征的分析来看,社会知识表征更符合当代大科学时代的背景,弥补了以往知识表征研究中的不足,给我们对当代社会背景下的知识表征提供了新的启示。当然,知识表征属于认识论研究,社会知识表征就是认识论的社会化。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社会认识论(Social Epistemology),改变了长久以来从个体的视角及范围内研究知识表征的状态,将知识的产生、接受和传递从个体认识的框架之中脱离并延伸出来,并将社会因素纳入其中,重新规定了知识的辩护性需要。由此看来,社会知识表征在认识论上体现了社会认识论的意义,具有新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二)社会知识表征扩展了知识表征的来源。社会知识表征将知识与社会因素结合,这种社会的因素不仅包括共同体利益、共同体间的关系、与理性相对的社会等,还包括“陈词”因素。

当代,由于知识的复杂性以及大科学时代的背景,繁重的认知任务已经大大超出了个体的认知能力。知识的产生与表征不能仅仅依靠个体的感觉、记忆和推理,个体认知方式在当代科学中已经失去了效力。因此,随着知识表征的社会性逐渐凸显,陈词在其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知识的产生和传递都不得不依赖陈词,这是因为科学的复杂性、知识的庞大和专业性使科学共同体在进行研究时不得不引用或借鉴他人的研究资料、研究成果或实验结论等二手资料,这样既可以避免重复研究,也节省研究成本,促进知识生产的效率。同时,知识具有共享性,知识在表征中既可以依赖于他人,也可以利用他人的观点及二手知识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这就体现了陈词与知识表征的社会性之间的关联,并可以将陈词这一知识的来源纳入至社会认识论的研究范畴。

(三)社会知识表征重新界定了科学知识的客观性。自知识的产生,尤其是18世纪启蒙运动之后,“知识二分法”的划分将科学知识视为带有某种特殊优越性的知识,主张科学知识在表征过程中既不受研究者个体的情感、情绪、价值的影响,是价值中立的,也不受社会因素“污染”,是很纯的客观知识,以“上帝之眼”自居。这种科学知识表征的客观性成为当时主流知识论的最高目标。

受库恩范式影响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在知识表征的社会性研究中重新界定了科学知识的客观性,所有的知识“不论是经验科学知识,还是数学知识都应该对其进行彻底的研究,……没有什么特殊的界限存在于科学知识的本身的绝对的、先验的或存在于合理合法的,真理的或客观的特殊本质之中” 〔6 〕73,科学知识必须被纳入到社会学的范畴,科学知识的表征是科学共同体共同决定的产物,是偶然性的结果。女性主义知识论也不赞同把科学知识看作是价值中立的或客观的,因此重建了知识的客观性。新的知识表征在传统客观性的基础上渗透了价值因素,哈丁(Harding)的“强客观性”主张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应“包括对系统的……强大的背景信念的审查,以求产生最大化的客观性” 〔18 〕149,在知识表征中不仅要求对社会背景因素进行审视,还要求对认知主体进行考察,因为在科学研究的每个阶段,处于社会情境中的认知主体的社会立场、利益、背景假设、价值观、偏见等,都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知识表征不简单是个人的认知产物,更是社会认知的结果。哲学的探究和科学的研究都表明:个人和自然的相互作用是知识产生的前提和内因,而社会甚至包括文化才是知识及其表征实现的最终社会原因(外因)。正是这些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才最终造就了人类知识。

注 释:

①社会知识表征,是对知识表征的社会性研究还是对社会知识的表征的研究?这容易产生歧义,使人困惑。在这里我们要考察的是当代社会背景及大科学时代的知识表征,这个时代的知识生产从本源到最后产生必然要考虑社会因素,因此,在这里社会知识表征是指知识表征的社会性研究。

参考文献:

〔1〕Alvin Goldman. Epistemology and Cognitive〔M〕.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6.

〔2〕丘奇兰德.认知神经生物学中的某些简化策略〔C〕.玛格丽特・博登.人工能哲学.刘西瑞,王汉琦,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3〕Downes,S.M.Socializing Naturalized Philosophy of Science 〔J〕.Philo-shy of Science,1993(39).

〔4〕魏屹东.语境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J〕.理论探索,2012(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D.布鲁尔.知识和社会意象〔M〕.艾彦,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7〕塞蒂纳.制造知识――建构主义与科学的语境性〔M〕.王善博,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8〕Hutchins, E. How a cockpit remembers its speeds〔J〕.Cognitive Science,1995(3).

〔9〕Rowlands,M.The New Science of the Mind: From Extended Mind to Embodied Phenomenology〔M〕. Cambridge.MA: The MIT Press,2010.

〔11〕Alvin Goldman. Knowledge in a Social World〔M〕.New York,N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13〕Alvin Goldman. Social Epistemics and Social Psychology 〔J〕.Social Epistemology, 1991(5).

〔15〕Clark A.An embodied cognitive science?〔J〕.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1999(9).

〔16〕John Locke.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M〕.Raleigh:N.C.Alex Catalogue,1690.

〔17〕David Hume. An Inquir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M〕.New York,N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5.

〔18〕Sandra Harding. Whose Science? Whose Knowledge? Thinking from Women’s Lives〔M〕.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浅谈正确认识当代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3-02-23
" 论文关键词:认识 社会主义 当代 论文摘要:文章指出:在当代,我们必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认识当代社会主义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从而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认清社会主义的特征,完善社会主义的制度,坚持......
知识产权法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的作用(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03
论文摘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知识经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在知识创新下的驱动下,当电子商务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交易模式,因应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要扩充、期限将缩短、力度须加强。诞生于工业经济时代的......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知识型社区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10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社区,知识型社区为用户提供了知识、经验等分享与沟通的平台,但同时存在诸多问题,如灌水现象严重、用户之间互动少,这将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和行为,导致社区运营的失败。基于社会认知理论(SCT),本文建立了知识型社区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模型。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个人结果预期、知识质量、系统质量显著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研究结果启示社区管理者需重视知识型社区的知识质量、.........
试论科学知识社会学真的是相对主义吗?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摘要:一般认为:SSK是相对主义的并且对传统的科学哲学形成了严肃的挑战。本文试图考察这个观点。在理论选择问题的视野中,SSK并不是相对主义的。但是SSK对传统科学哲学的形成挑战确是存在的,其根源是本质意义上的相对主义。 ......
论析知识社会与思维更新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蒙昧社会;文明社会;知识社会;思维更新 论文摘要:依据人类的智力或能力?人类社会可分为蒙昧社会、文明社会、知识社会。知识始终是社会进展的要素?随着知识的积累?人类社会逐渐由文明社会过渡到知识社会?目前正值这一转型......
浅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2-10-26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
论关于“双师型”教师意义的再认识
发布时间:2023-07-03
" [论文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本质与内涵 特征与意义 [论文摘要]本文从“双师型”教师一词产生的背景出发,阐述了“双师型”教师的本质、内涵及特征,进而论证了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意义。这对职业院校正确认识和重视“双师......
论生物知识的表征形式及其建构的路径
发布时间:2023-03-19
一、生物知识的表征形式 二、外部表征对内部表征的影响 外部表征对内部表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外部表征形式对短时记忆负担上。究其原因,是因为信息的文字表征在工作记忆里转化为命题,工作记忆中的信息过多,学生思维操作负荷较......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22
三、法律回应性中的过渡性特征和实践品格 前面提到,当代西方法学在回应社会时“缓慢而又艰难”,也说明了每一种法律法规在回应社会以后向传统法律门类转化的过程也将更为漫长。这实际上暗含了一个前提:即回应性的法律在完成对社......
读解认知语言学中语义的百科知识性
发布时间:2023-04-23
读解认知语言学中语义的百科知识性 二十世界70年代,在认知科学的理论发现和神经语言学的发展及各种认知语言学理论内容的基础上产生了认知语言学。和传统的研究语言的转换生成法不同,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是独立的认知,而是人类全......
传统中国社会的再认识
发布时间:2023-01-17
本文试图从乡土 社会 而不是从“思想家”的作品中寻求对“ 中国 传统”的再认识。本文认为,传统中国乡村社会既不是被租佃制严重分裂的两极社会,也不是和谐而自治的内聚性小共同体,而是大共同体本位的“伪个人主义”社会。与其他文明......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19-11-14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党内理想信念动摇、党内意识形态多元化、党员质量有待提高,以及后意识形态化、社会思潮混乱等现象。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整合功能,这些现象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难题。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问题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269-0220.........
知识社会学中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发布时间:2023-01-16
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知识社会学重要的理论渊源之一,对其在20世纪初期的建构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理论启示作用。知识社会学在其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中,也有了多样化的理论形态与丰富的内涵。在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当代发展进程中,将知识社会学的理论观念纳入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框架之中,意味着从知识生成及其社会功能等角度来考察当代的艺术生产与文学理论。这一研究理路对于重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社会-历史维度有.........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思考
发布时间:2022-07-26
【摘要】“‘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坚定不移地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行,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更好地坚持和丰富“理论体系”,是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浅论图书馆社会职能再认识
发布时间:2023-07-11
"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 社会职能 改进方法 [论文摘要]:图书馆社会职能包括教育职能与传递情报职能,如何认识这两大职能,如何改进这两大职能,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图书馆是为社会服务的文化机构,社会的......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5)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10
——1997年(平成9年),将放送权和有线放送权改组为公众送信权,创设了送信可能化权; ——1999年(平成11年),增加了有关回避技术保护手段的规制,对权利管理信息改变的有关规制,创设了转让权。 这些修订,大多数都是......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5)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13
那么,法律所追求的内在的、本质的价值是什么呢?这是一个能够引起无数的法学家和思想家都在不断思索的命题。而对于回应型法律来说,其内在价值在于实现“原初权利”或称“初始权利”(the original right)。事实上,这是一个“提供了人......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4)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司法制度能动作用的发挥所依靠的是人,因而,回应型法十分强调执法者的素质。这不仅是因为上述三种司法手段的运用本身需要丰富的法律知识和技巧;更主要的原因是:尽管知识社会法律变革对旧制度来说是一种超越,但执法者却不能没有传统法......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10)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77] 价值有双重含义:其一是指外在价值,即功用价值,是指某物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效用;其二是指内在价值,即本身具有的优异特性,是用以衡量同类事物高低贵贱的标准。参见张岱年:《论价值和价值观》,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8)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53] 王晨光教授从现代法治对法律良性双向运行模式的要求出发,强调了法律可诉性作为法律特征的必要性。其中,作者举例说明了我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一系列“权益保障法”和“母婴保健法”等法律中大多数条文不具备规范性和可诉性。参......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9)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20
[23] [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郑戈译,黄平校,北京大学出版社、三联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33页。 [24] 诚然,承认这种趋势对我们是痛苦的。因为“全球化的含义实际上意味着西方就是标......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8)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⑧] [德]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李黎、郭官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41页。 [⑨] 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都将解放自然或技术作为解放人的必要条件。《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没有收录“法兰克......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3)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04
法治是一门实践的艺术。[59]从某种意义上讲,法治是一个社会的、实践的概念。因为规则在本质上依赖于社会场合和重复性的人类行为。[60]无论是被认为业已建成法治的社会,还是正在走向法治的社会,都会面临一些具体场合下的特殊问题。也就......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9)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27
[63] [奥]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李步楼译,陈维杭校,商务印书馆1996年12月第1版,第201页。又参见[联邦德国]施太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上卷),王炳文、燕宏远、张金言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1月第1版,第585页。 [64......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4)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二)世界竞争将会围绕控制信息与知识而展开。正如有人所指出的,由于知识成为了首要的生产力,并对于生产能力来说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信息商品形式,因此,它在世界权力竞争中已经是、并将继续是一笔巨大的、也许是最重要的“赌注”和争......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7)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21
这里之所以称为法律的“维新”(Reform)而不是法律的“革命”(Revolution)[44],旨在于于动辄“改天换地”的国度里强调这种法律变化对传统法律的继承性;甚至可以说,其仅仅是量上的变化,尚不关涉到法律本质。其实,自19世纪末开始的......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7)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22
第五,提倡法律理论的创新,并与传统理论加以融合。如前所述,传统法律所面临的挑战是知识社会所引发的,那么,要适应知识社会的发展就得对传统法律理论进行改造与创新。例如,知识经济条件下“劳动雇佣资本”的现象改变了过去“资本雇佣......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3)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10
(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检定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决不需要建立在科学上新的发现的基础之上,也可以存在商......
论当前如何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3-06-16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本质 认识 优越性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 同富裕。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进一步分析研究,详细回答了现阶段对人们于社会主义本质......
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
发布时间:2023-04-06
——为当代知识分子研究定位 一、知识分子:覆亡与觉醒 "知识分子"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在中外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俄国是"知识阶层"这一名词的起源地,其知识分子的始祖是被别尔嘉耶夫称为"18世纪俄罗斯最卓越的人物"的拉吉舍夫⑴......
宪政意识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宪政制度 宪政意识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论文摘要]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今天,其最根本的成果就是以宪政制度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或者说宪政制度是当代政治文明的根本标志。宪政制度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在于社会全体成员对......
社会共识与国民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基础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 要】意义重拾、信仰重建和社会价值观重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使命,确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凝聚最大程度的社会共识和获得国民的广泛认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识;认同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
关于增强西藏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29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上层建筑,是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的精神支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藏族地区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藏族人民的思想也摆脱了旧社会奴隶制的束缚,得到了极大的自由和解放。在经济发展......
关于知识社会的教育革新
发布时间:2023-01-25
" 论文关键词:知识社会;改革;创新 论文摘要:论述当今社会教育要发展就必须改革、创新。 现代社会拥着现代教育的技术手段,使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教育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社会已经进入知识信息与知识经济的时......
社会知识转化视角下的知识城市发展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1
摘要: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下,知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以知识创新为发展动力的知识城市应运而生,知识城市的转型成为城市竞争的关键。社会知识的有效转化直接影响到知识城市的成功转型,因此在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
实施企业知识管理的一点认识
发布时间:2023-02-26
内容提要:本文详细剖析了在我国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现实性和艰巨性,提出企业知识管理需要政府做好知识管理的推动者、企业与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尽快建立起一支勇于创新的新型管理者队伍、为员工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实行水平式管......
关于传统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再认识
发布时间:2022-10-15
" [论文关键词]基本经济制度 传统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论文摘要]有着深远历史渊源的传统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建立之初就表现出了低效率。为此,从1957年起,我国就曾先后多次对这一制度进行了修补式的“改良”,但无一例......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实现的文化视角
发布时间:2023-07-05
[关键词] 文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 [摘 要] 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之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文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文化包含意识形态,同时受意识形态的制约,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领域。文化的核心价值借助意识形态得以传......
浅议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
发布时间:2023-04-12
摘 要 长期以来,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不断涌入中国,西方敌对势力亦同时利用意识形态对我国进行分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人们日益变得功利主义,在此情况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到......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与30年代的“新专制主义”
发布时间:2023-05-08
" 20世纪10-20年代,大批接受西方现代教育、具有"民主"、"自由"等现代价值观念的知识分子学成归国,对中国的思想启蒙发挥过重要的影响。从10年代中后期的"新文化运动"到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宪政运动",是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的最辉煌......
浅谈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2-10-29
【摘 要】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其站在社会批判的立场上为东方发展社会主义合理性做了具体的论证。文章拟从东方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入手,分析理论中蕴含的价值和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马克......
试析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
发布时间:2023-01-18
"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特征。建国以来,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逐渐形成了主导性意识形态与多元化意识形态并存的发展格局。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建......
中国表演教育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2-12-10
1引言 康士坦丁谢尔戈耶维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理论家和戏剧艺术家。他具有独到的导演工作思想,在美学上也有深入的研究,在精心工作的基础上他制定了演员工作体系。诸多的见解和成果使得他深深的影响到20世纪的......
研究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07-23
一、社会的开放变革与意识形态发展的一般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充满创造与破除、更替与变革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社会肌体和结构中诸多层面、组织和元素的调整,既有社会物质元素的变化,也有社会精神元素的变化。伴随着人的实践和创造,社会在不断发生变革。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促生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因,也是推动社会整体变革的根本动力。马克思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
试论技能大赛的重要意义及其认识误区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教育制度的创新,是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设计,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一些地方政府和学校对大赛的认识出现了一些误区。要克服这些误区,正确认识技能大赛,才能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内涵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3-05-22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改革中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并且指出需要“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对于协商民主内涵理论界给予了极大关注,并在理论和......
文学知识社会学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4-01-17
当代社会,知识和教育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育是产业,知识是经济,学术有市场需求,这是显而易见的。现代中国文学学术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程日趋成熟完善和制度化,成为当代人文科学中知识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规模还在日......
构建高校机构知识库的几点认识
发布时间:2022-10-22
[摘 要]国内外高校机构知识库的建设中国外研究性的文章较少,主要是实际构建,大学图书馆建立的机构库占绝对主流。国内的学术机构知识库以香港台湾地区发展较早,大陆地区近几年才开始发展,但是势头强劲。对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出......
论国际知识产权法的社会基础(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4
摘 要:任何法律部门均有其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基础,国际知识产权法作为国际法的一个新的特殊部门,也不例外。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是国际知识产权法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前提;知识产权的地域性与智力成果的流动性之间的矛盾,是国际知识......
论知识管理视野下教研组长的角色再认识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研组长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由于传统的教研组长的角色与实际的教研要求还有差距。因此,立足教研实际,从知识管理的视野重新认识教研组长的角色,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作用,......
试论和谐社会建设中高校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发布时间:2023-05-04
"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 高校知识分子 社会责任 论文摘要:高校知识分子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此,高校知识分子应该肩负起“知识分子”的职责,在潜心治学的同时,以其特有的......
关于宪政意识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04
宪政意识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不可或缺的思想认识前提和理论基础。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今天,其最根本的成果就是以宪政制度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或者说宪政制度是当代政治文明的根本标志。宪政制度......
试析知识社会与图书馆立法
发布时间:2016-01-05
人类社会已进人21世纪,新的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已日益成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文献、信息、知识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时候都更加显着。图书馆作为知识的集散地和后工业社会信息服务系统的组成部分,......
谈谈从会计史的角度认识会计涵义
发布时间:2016-05-03
小编又与大家见面了,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内容是从会计史的角度认识会计涵义,希望可以帮你们解决问题! 一、会计的涵义 1、相关教材中对会计涵义的表述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
论知识经济的社会文化观与现代管理会计
发布时间:2022-07-22
论知识经济的社会文化观与现代管理会计 论知识经济的社会文化观与现代管理会计 论知识经济的社会文化观与现代管理会计 一、知识、知识经济问题的社会文化观 ......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蕴
发布时间:2023-07-04
" 一、背景 (1)个人背景:默会知识的概念与理论最初是由匈牙利裔的英国哲学家波兰尼于1958年在《个体知识》一书中提出的。波本是一个卓有建树的化学家,后来转向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该理论不只是在哲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波及......
关于对国内社会管理的再认识
发布时间:2022-10-09
关于对国内社会管理的再认识 关于对国内社会管理的再认识 关于对国内社会管理的再认识 精 品 源自历 史科 笔者 2004 年曾在《湖北行政学院学报》发表《论政府社会管理中的政府、社会、公民三者关系》一文,相对于本文,它可......
对相和歌社会文化功能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3-03-04
一、社会音乐生产视野下的汉乐府相和歌汉代武帝时期正式设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正是在这样的件下,大量根源于民间阡陌讴谣的俗乐民歌才得以走进宫廷。而依音乐社会学社会音乐生产论的观点:音乐创造是一种生产过程。音乐总是以其鲜明的目的性而被社会中的人们生产出来并运用在相对恰当的场合中。不同内容、形式、手段和质量的音乐生产始终适应着社会的不同层面、不同群体的需要而进行。而且,这些音乐生产的产.........
关于社区教育基本特征的反思与再认识
发布时间:2015-09-16
摘 要:总结梳理我国社区教育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括了社区教育的四个基本特征:本源性的社区性特征、本质性的教育性特征、基因性的人本性特征、制度性的适度正规性特征,这是在新时期对社区教育本质属性及其表征所作的深层......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过程的再认识
发布时间:2023-07-16
【摘 要】文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过程进行了再认识,认识到这一过程是个双向互动过程,是个由外入内的过程,是个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是个显隐结合、双管齐下的过程,认识的目的,在于更有效地推进中国......
本体的特征知识库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6
本体的特征知识库研究 本体的特征知识库研究 本体的特征知识库研究 论文关键词:领域本体 特征知识库 特征技术 论文摘要:使用特征类、特征对象来对零件特征进行表示,从而建立起一种新的概念化特征知识库。 1 本体和领......
浅析社会学视角下的知识产权
发布时间:2023-05-07
一、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法 所谓知识产权,是指法律赋予知识产品所有者对其智力成果享有的专有权利。而知识产权法是指因调整知识产权的归属、行使、管理和保护等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知识产权法的综合性和技术性特征......
关于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用研究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21
社会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是个重要因素,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了“关于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用研究分析”。关于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用研究分析 一、社会意识形态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意识形态是一个含义......
“提高全社会的长城保护意识”
发布时间:2015-09-06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近日表示:“与二三十年前相比,长城保护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仍未达到让人满意的程度”。董耀会说,仅靠文物部门是不行的,必须通过提高全社会的长城保护意识才行,让保护长城从一种小众情怀延展到......
论基于社会网络的隐性知识转移机制
发布时间:2023-06-2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经取代了原材料等资源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基于社会网络的隐性知识转移机制。 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知识管理提高自身竞争力,而隐性知识能否有效转移对知识管理至......
关于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用研究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23
一、社会意识形态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意识形态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意识形态同样适用于辩证唯物主义社会观,意识形态是随着社会物质发展变化而变化的。意识形态能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成熟的思想理论体......
关于教育是知识社会的基础产业
发布时间:2022-11-15
" 论文摘要: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经济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培养要求知识和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教育是用知识生产知识的产业,不仅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
浅谈社会保障审计的认识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2-05
论文 关键词:社会保障 审计 认识 思考 论文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依据一定的 法律 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 0 引言 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
维新派知识分子群体意识的演进
发布时间:2023-06-29
一 史学界倾向于认为康、梁维新派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政治代表,是一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的论著直接肯定公车上书“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形成并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①这是值得讨论的。笔者认为康、梁维新派是科举知......
谈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2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方法,结合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作出了新的判断。习近平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从会计史的角度认识会计涵义研究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09
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了“从会计史的角度认识会计涵义研究分析”从会计史的角度认识会计涵义研究分析一、会计的涵义 会计涵义中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会计的本质——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 (2)会计的基本职......
论析河南高等教育与知识社会之建设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河南;高等教育;知识社会;创新发展 [论文摘要]知识社会是以知识为基本要素的社会,建基于“知识”这一逻辑起点,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保存知识、传承知识、应用知识、创造知识、涵化知识、交流知识等。二者之间相辅......
对发表权诸问题的再认识
发布时间:2022-12-19
关键词: 发表;发表权;作品著作权 内容提要: 对发表权性质的争议实际上源于对发表权的不同定义,纯粹意义上的发表权只具有著作人身权的单一属性。发表权的属性决定了其作为一项独立权利存在的重要意义,发表权不能单独行使的论断是片面......
浅谈知识型社会的人力资源开发(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18
论文摘要: 在知识型社会中,组织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对于人才需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人力资源开发则是满足人知识型人才需求的途径。本文就如何在知识型社会实现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 知识型社会 人力资源......
浅析台湾意识的主体特征与中国意识之关系
发布时间:2014-01-17
台湾人就是中国人,台湾人民的思想意识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一事实决定了台湾社会意识必然呈现中国意识为主体意识的特征。中国意识是台湾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心理基础,是抵制“台独”的最深厚力量。为完成统一大业,中共中央提......
简析知识社会的高等教育功能观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知识社会;高等教育;知识;功能 论文摘要:知识社会是以知识为基本要素的社会,如何应对知识的挑战是高等教育的重大课题。建基于“知识”这一逻辑起点,我们重新审视了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将高等教育的功能界定为保......
浅析描述的意义理论及其悖论表征
发布时间:2022-08-19
当我们用语言谈论对象的时候,涉及两个不同的层次: 一是就对象本身而言; 一是就关于对象的描述而言。区分这两种不同层次,关于语言哲学的理解就会展开一个新的层面。意义理论是语言哲学的核心内容,作为对词或词组及语句所表达的意思的......
网络知识传播的经济特征
发布时间:2014-01-07
【 内容 提要】本文 分析 了 网络 的低成本,广延性以及时间,空间上的特点,由此对于知识的传播和演进造成了深刻的 影响 。试图比较全面的从现象学出发归纳出知识通过网络传播的特点以及背后的 经济 学原理。【关键字】网络知识,自......
政治审慎是知识精英的社会责任
发布时间:2016-05-20
知识精英有关政治的知识呈“碎片化” 当前知识界有种现象,那就是但凡有专业的人都试图将自己的学科知识作为议论和评判政治的标准。但问题是,很多人关于政治、尤其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判断都是一错再错,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关于政治的......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进路看中国哲学认识论“心”文化的特点
发布时间:2023-03-04
马克思主义做为一种西方思潮,自传入中国以来,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确实起到了很大的理论指导作用,而一度凌驾于其他学说之上,成为解决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准绳。但是,任何一种学说都要符合时代的需要、并因合时......
论梅雨的气候特征、社会影响和文化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18
摘要:梅雨出现在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到钱塘江流域的初夏,自古就是一种重要的气候现象,早在西晋文献中就有了关于梅雨的记载,唐代以后更加丰富,反映了古代对梅雨气候特征的感性认识。与春雨、秋雨等相比,梅雨的社会影响范围更广,受关注度更高。梅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古代文学作品多描写梅雨的迷蒙满空之美,“梅子黄时雨”等成为经典的文学语境。梅雨也是常见的情感意象,用于抒写缠绵伤感的情.........
从会计史的角度认识会计涵义研究分析
发布时间:2016-05-01
查字典范文网为您编辑了“从会计史的角度认识会计涵义研究分析” 从会计史的角度认识会计涵义研究分析 一、会计的涵义 1、相关教材中对会计涵义的表述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
童话中的社会伦理与意识形态
发布时间:2023-05-07
关键词:视觉空间;类型人物;镜像;社会伦理;意识形态摘要:几乎所有童话故事都在某种程度上再现社会伦理与意识形态。《白雪公主》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但在拉康与福柯的视觉空间里,这则童话对上述二者的再现又超越刻意否定与丑化王后的传统叙事空间。通过一面会说话的镜子奇妙地成为“谁是最美丽的人”的判断主体,身为继母的王后对“美丽”镜像的偏执实质上得到祛魔,从而将缺席在场的国王及其欲望暴露出来。国王的隐晦现身使童.........
茨威格女性意识的表现
发布时间:2023-07-13
摘 要: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是20世纪欧洲三大中短篇小说家之一。他以其独特的温柔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茨威格突出的女性意识表现在很多方面,本文主要从女性叙述者的声音、解构以往的男女关系、摆脱了性权术的圈套以及......
基于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4
论文关键词:新时期; 意识形态管理; 方法; 创新 论文摘要:深入研究新时期党的意识形态社会管理的方法创新,对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意识形态社会管理综合运用系统、协同的方法......
文化民族主义的新认识
发布时间:2023-02-05
研究中国现代思想史,笔者认为应该把从“五四”至今的80年,包括大陆、台湾、香港在内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才能理清中国现代思想发展的线索和全面把握它的丰富内涵。 纵观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实际是一部走出中世纪,实现现代化的历......
浅谈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发布时间:2022-11-02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马克思主义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充满生机和活力,为社会主义走出低潮展现了一条光明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低潮和逆境中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并取得辉煌成就,表明社会主义仍然......
绘画艺术的本质特征再认识
发布时间:2023-04-28
摘要:在东北民族艺术的大语境下讨论地域化和民族性,我们从一般意义上理解和认识往往会局限在问题的“现象”,通过对东北当代绘画艺术的研究来反馈总结东北民族艺术的本质特征。东北民族艺术在绘画的具体体现在恢弘的气象、天人合一......
商业秘密法律特征的再认识(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04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商业秘密作为对权利人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类信息,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当前,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已成为国际性问题,在Trips协议中作了专门规定。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规定了对商业秘密加以保......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目标再认识
发布时间:2023-03-28
内容摘要:企业财务目标一直以来是财务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或起点。尤其近期发表于各种报刊杂志的关于财务目标的讨论,更激起我们对已有的曾经以为牢固的财务目标观念重新思考和理解。我们认为,现代经济和企业管理理论发展都使我们在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