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理念和教育方法逐渐在中学的各科教育中显现出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不断地深入人心,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衡量中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合理的利用体育课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当今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拟从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入手,提出一些方法和对策,以期给其他的体育教育工作者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体育 心理素质 教学活动
一.我国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
1.忽视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心理素质也纳入到课程改革的理念当中,说明国家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视。初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不仅是他们生理上不断拔节成长的时期,更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构的重要阶段,因此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成长完善决定了他们人生前途的走向。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学生的身体的锻炼,没有认识到心理素质对一个学生的重要作用。虽然新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许多学校仍然没有意识到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心理素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有些体育教育工作者自己都不重视,忽视课程标准中对心理素质的目标的充分落实。有些教育工作者也仅仅是注意一些基本的心理通识的教学,不能够完整全面的认识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影响。
2.缺乏必要的教学环境,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初中阶段体育教学之所以长期处在一个“停滞不前”的阶段,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国缺乏必要的教学环境,教师的在专业素质上也有待提高。由于许多学校缺乏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意识,致使学校长期都缺乏一个常规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的不到位,使得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根本无法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锻炼;另外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者没有受到过专业的训练,缺乏对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意识,试想,连教师在这方面知识匮乏,连教师都没有受到过系统专业的训练,教师都没有最基本的心理常识,更何谈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锻炼。因此,合理的配置教学环境,完善教学设施,给教师以专业的培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
3.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手段单一,教育投入亟待增加
要想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除了要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给教师以专业的培训,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以便引导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锻炼之外,那么充分的教育投入则是这一切的保障,这就需要国家在这方面投入专项资金进行财政上的支持。如果没有国家财政上的支持,无法给教师配套的专业培训机制,这一切就都是空谈。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往对学生在心理素质上的锻炼手段都过于单一,往往都是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做,缺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锻炼,使学生在这方面缺乏锻炼。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和策略
1.开展多种竞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质就是将初中生作为对象的改造和实践活动,这种改造和实践除了对学生在生理、身体上的改造之外,还包括对其思想和心理素质上的改造。因此,适当适度的体育竞赛活动不仅能够使中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开心、快乐、自信和荣誉感,还能使学生感受到失意、颓败、难过,因此,这样的竞赛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体育教学工作者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勇气,找出成功的方法,总结失败的经验。因此,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
2.培养学生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对于挫折的承受能力是提升中学生心理素质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初中生在成长、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因此,良好的承受挫折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处理这些事情。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锻炼的过程中设置一定的障碍,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格,增强学生的挫折承受力。
3.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教学中师生间并不是无声无息的,而是充满着交流和互动的。因此,在进行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也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要让学生认为体育老师只是带着他们活动,头能简单四肢发达。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改变他们以往对于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固有认知,及时的进行交流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之中明白体育的价值,另外也方便了教师对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的了解,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帮助他们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