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东西方神性观比较——对于方法上的唯一宗教观的批判

东西方神性观比较——对于方法上的唯一宗教观的批判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9 16:49:30
东西方神性观比较——对于方法上的唯一宗教观的批判
时间:2013-12-19 16:49:30     小编:
东西方神性观比较——对于方法上的唯一宗教观的批判 东西方神性观比较——对于方法上的唯一宗教观的批判 东西方神性观比较——对于方法上的唯一宗教观的批判 “神”是宗教生活的灵魂,对于神的本性的理解最鲜明地表现出某个宗教或信仰的特点。此文将探讨基督教、中国古代天道传统和印度《吠陀》信仰的不同神性观,特别是它们之间的关系。但是,这种探讨和比较不限于事实的比较,而是旨在阐发这样一个方法论的原则,即当今要真切地来理解神性问题,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东西方比较的交叉视野;否则的话,,不仅这类探讨本身无法深入下去,而且极易陷入某种理论上的先定窠臼。在这一点上,我与刘小枫提出的“汉语基督神学”中的方法论观点不一样。刘君认为我们可以“从本色化或中国化的思想架构中走出来,直接面对基督事件”。[1]当然,我并非主张对神性等问题的研究只能是间接的,完全依文化背景为转移的。任何研究如果要有纯真的思想性和尖锐性,就必有“直接面对事情本身”的张力维度。我只是认为,这种“直接面对事情本身”既非概念的,亦非实证的,而只能是对话的。我们必须直接面对我们的对话伙伴,痛切意识到这样一个对话境域的存在论构成作用,而不能象现在仍然流行的做法那样,不自觉地通过某个现成的理解框架去理解所有宗教现象。为了增强这方面的敏感,本文的第一部分就要先做一些方法论方面的讨论。

一.比较的必要性

在探讨“神”的本性时,我们应该直接进行概念式的研究呢,还是应该首先从东西方比较的角度进行考查,然后再求两者之间的对话?从目前的情况看,后一种研究策略是更可取的,因为它起码有这样一个好处,即让人明确地意识到任何现存的神性研究中潜伏着的文化与思想视野的关键性影响。许多研究者不意识到这样一个视野的方法论的、乃至存在论的份量,致使他们的研究总是浮在表面,或不自觉地受到西方中心论的操纵。

这就是方法上的“唯一宗教观”。它在古代和近现代有过各种表现形式,有的似乎已经过时了,有的却仍极有思想上的控制力。比如,在魏晋以后,中国三大“宗教”——儒、道、佛——都有过以自己的主张来“判教”的作法。这类评判无一不是以自己的一宗一派为最圆满真实者,并以此为最高极而将其他“宗教”和其他流派依次排成一个真实性递减的序列。至于西方的几大宗教,就更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这种判教在那里往往不只是思想上的争论和高低序列之别,而是你死我活或你为魔鬼我为真神的二元化对抗,并连带着意识形态上、政治上的“异端”排斥和迫害,甚至发展成血流成河的宗教战争。我们今天在中东和波黑看到的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唯一宗教观造成的历史传统的延续。

然而,在今天西方的和中文的学术界中,还有一种更隐蔽但也更流行、更有思想控制力的唯一宗教观形式,即经过了启蒙运动观念重铸的、哲学化的、甚至被标榜为科学化的唯一宗教观,一种纯方法上的唯一宗教观。从表面上看,这种宗教观似乎不仅不局限于某一种宗教的事实,也不受制于某一种宗教教理所塑成的神性观和方法论。它以概念理性为自已的方法原则,以观察事实为基本材料,如此这般地考察全世界出现过的各种宗教,并依此而建构出各种解释理论。这些解释理论中最常见之一个说法就是:宗教起源于自然宗教(魔术、拜物教、崇拜无人格之神),经过多神教及高位神的多神教阶段(二元神教、轮换主神教、单一主神教……),最后发展出一神教。按照这个模式,西方的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就是最高的宗教形式,东方的和其他民族的宗教和神则是比较“原始的”、低级的、蒙昧的。我们要问:这是一种以现象本身为根据的自由考察的结果呢,还是同样受制于某种方法的局限,用某种理论框架来宰割现象而不自觉地制造出的结论呢?深究之下可知,它属于后一种情况。具体地说,它受制于西方传统哲学的概念(观念)化方法,而这种方法与古希腊宗教观以及犹太-伊斯兰-基督教的神性观的深远关联是显而易见的。

按照这种方法论原则,现象与使这些现象可能的理念或本体是可分的;同理,物质与精神、多与一、质料与形式、感觉与意识等等从逻辑上都是可分的。而且,往往认为这些对子中的后一因素(理念、精神、一、形式、意识)为更真实和更高级者。顺理成章,当这种观念方法(不管它是抽象的还是辩证的)的某一个亚种被用来“科学地”梳理宗教现象时,就出现了某一种宗教理论。比如,按上述那种流行理论,拜物论一般被认定是最先出现的,因为它与人的最简单感知方式(直接的经验感知)相应;也正因此,它是最低级的。比较抽象的神(比如山神、风神、雷神)的出现则对应于“半可触知的”自然对象,因而比拜石头、树木者要“高级”一些,尽管还远没有体现出“观念”和“形式”的纯粹性。经过一步步地提升,感觉因素、现象因素越来越少,纯观念的和纯实体的成分越来越多,最终体现为完全观念实体化或位格化的神,即至高无上、纯一不二的人格神。按照这条方法论的思路,这类神当然是最高级的。至于古印度人讲的因陀罗(Indra)、伐楼那(Varuna)、和古中国人讲的“天”与“上帝”,不管合适不合适,也只能在这个进化格式中找到它们的“座次”。这是以西方传统哲学的方法建构出的“封神演义”,似乎没有宗教先定框架的西方宗教的判教论,不管它体现在黑格尔的“宗教哲学”中还是人类学家与宗教学家对“原始思维”的考察之中。当然,在西方传统哲学的方法论引导下,这种“进化”序列也完全可以倒过来,即不以经验主义的感觉或它在宗教上的体现(拜物教)为起点,而以先验主义的纯概念或它的宗教表现(原始一神教)为起点,将宗教史视为一个衰退与努力复原的过程。而且,这双方(进化论或退化论)似乎都可以在关于“原始”民族的人类学材料中找到一些有利于自己的佐证。

总之,按照这种方法论(它可以有各种似乎相互对立的表现),西方的唯一人格神总是处于宗教的最高级阶段,代表着某种先进的文化、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而东方民族文化中的神性,特别是中国的缺少任何实体性的“天”,则被认为是属于低级的和“自然宗教”类型的。基督教从一开始就与古希腊的观念哲学(比如新柏拉图主义、斯多葛主义等)联手,依据这种宗教经历形成的宗教观或神学更是与西方哲学的发展息息相通。这一现象并非偶然,尽管两方面都有过贬抑对方的倾向,但西方的宗教观对于西方哲学的依赖是极深远的。久久浸润于其中的人、特别是那些以“科学家”自诩的宗教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多半不再鲜明地意识到这种依赖和局限,自认为他们所持的那些隐含着西方中心论或西方高级论的理论是普遍有效的,是概念逻辑与客观事实的产物。他们会真诚地反问:“除此之外还会有什么样的解释可能呢?难道澳大利亚土人和美洲印第安人的信仰与基督教信仰没有高低之分吗?”然而,处于两种文化交接之处的人对于这种宗教观与哲学-科学观之间的关联容易产生较强的自觉。比如,我们从法国汉学家谢和耐(J. Gernet)的叙述中,看到明朝末年向中国传播基督教的利马窦(M. Ricci)的做法:“他理解到了,首先应该让中国人学习他们[西方的传教士们]如何推理思辩的方法,这就是说,要学习他们区别本性和偶然、精神的灵魂和物质的身体、创造者和创造物、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除此之外,又怎能使人理解基督教的真诠呢?逻辑与教理是不可分割的,而中国人‘则似乎是缺乏逻辑’”。[3]这段话及下面的讨论都可以表明,天道文化中的中国人“缺乏”的并非中性的逻辑,而是从根本上“区别”现象与本质、属性与实体、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化的观念逻辑,即西方传统哲学的最基本的方法论逻辑。

二.西方犹太-基督教的神性观

本文讨论的“神”可以被粗略地理解为这样一种存在,它对于信仰它的人们具有终极性,而且这种终极性会直接影响乃至塑成这些人的生存方式。这里讲的“终极性”指自明、自现和自持性,或原初意义的构成性。它不一定被解释为“实体性”,完全可以有非实体的终极性。对于这一点,东方人特别敏感,而西方人则是到了本世纪才开始有了较清楚的自觉。

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中,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神。按其有无位格(hypostasis)而言,则可找到两种极端的类型。它们与欧亚大陆的地理位置相当,即源于此大陆西边的犹太-基督教的唯一位格神与源于它东边的中华文化的非位格神。在这两者之间,有各种混合的类型,比如印度和波斯的类型。

顾名思义,犹太-基督教的唯一位格神是有位格的和唯一的神。但这两者中“有位格”是更重要也更基本的一个特点。“位格”这个词在古希腊文中意味着“实体”,与亚里士多德讲的“ousia"(本体、实体、本质、原本的存在)大有关系。因此,当早期基督教的教父们要论证“三位一体”教义时,就使用了这两个词。[4]可见,尽管犹太-基督教的宗教经验有别于古希腊人的哲学和宗教体验,但一旦要形成自己的宗教观或教义,则需要希腊哲学的概念。一些现代西方思想家,比如克尔凯郭尔,反对这类概念化方法,但这种努力能否开显出肯定性的宗教学领会形态还很难说。有位格的神首先是具有实体性的神,即以实体性来表现其终极性的神。实体在西方传统哲学中意味着不变的支持者,性质和活力的承受者,使一存在者是其所是者(与判断和系词大有关系)。而且,由于这具有实体性者是“神”,即与人的生存而非只与人的思辨相关者,这实体的终极性就表现为有意志和有智性,或有人格(being Person)。不然的话,一个干巴巴的实体就极易坠落为思辨的对象,而不能是直接干预人类生存的意义动源。对于基督教的正宗而言,神或上帝有三个狭义的位格:圣父、圣子(基督)、圣灵;但它们却只是一个实体的不同表现。因而就广义的位格而言,上帝只有一“位”。但有的基督教教派就不同意这三位一体说,比如神格唯一论。由此亦可看出,上帝的位格性与它的唯一性之间的关系是外在的,因而对于这种关系就有多种解释可能。有位格的神完全可以不止一位,就如同西方哲学讲的实体可以是一元、二元和多元一样。结合上面讲的那两个方面可知,这神是一种有实体性的人格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神的实体与神的人格代表了基督教教义中的希腊哲学成分与那出自原始基督教体验的成分;两者既相互冲突又相互需要,一个无人格的实体神或一个无实体性的人格神都是“异端”,但这两者从来也没有充分地相互贯通过。这种紧张关系贯穿了基督教的全部历史,并以正宗与异端的对峙、理性与信仰的争执、天主教与新教的龃龉、西方传统哲学与西方现代哲学(比如现象学、存在主义)的影响的冲突等等形式表现出来。不过,总的说来,传统基督教的神或上帝可以被看作是实体化了的人格神,或人格化了的实体神。由此也就产生了一系列问题。c

由于这神具有人格的实体性,他就既是有自性的,又有具体的作为和个性,并因而从根本上区别于其他的神。这样就出现了这些神之间的关系问题。由此亦可见,有位格的神从本质上就可以是复数的。我们甚至可以在《圣经·创世纪》(3:22)中看到神的复数形式。[5]因此,并不象西方许多人,包括现象学的开创者胡塞尔所想的那样,“神”的含义本身就要求他是唯一的。[6]相反,正是由于人格实体神这个概念本身的特性,这种神总可能不是唯一的和至上的。因此,才需要将他宣称为或断定为是比其他可能的神祗更高的的唯一真神。上帝对摩西说:“除了我以外,你不可以有别的神。”[7]很明显,这种警告是在认可了“可能有别的神”的前提之下的要求或“诫命”。而且,强调人格实体神的唯一性和至上性的做法本身就包含着以上已讲到的不协调;这种强调突出了基督教神性观中的抽象实体性的一面,因而加剧了实体性与这神的人格性一面的冲突。这样,去断定耶和华不仅是希伯莱人的上帝,而且是无形象的、具有普遍性的、对所有民族都有审判权的至上之主和唯一之主;以及为了支持这种断定而强调这神是从无中创立了这整个世界的创造者,因而具有超越这世界的神圣性的做法实际上都在使这神抽象化,并更加远离他的人格性。这种实体与人格的分离使得上帝的人格性变得肤浅和任意,并被拟人化为高高在上的统治能力和可以任意地生杀予夺的能力。于是我们在《旧约》中看到,这上帝可以象暴君一样反复无常和自以为是,为了人类犯的错误(往往是因为崇拜了其他的神),将人类几乎全部淹死、烧死而毫无怜悯。这种实体性被抽象化、人格性被任意化的神比起那些关照人类的神,比如太阳神、风神、雨神来说,更难维系与人类生存的联系,因而也就更可能在历史变迁中被淘汰掉。为了避免这种后果,这神除了以奇迹的方式入世来帮助他眷顾的民族,为这民族对他的信仰注入新的活力之外,还“采取”了更重要的步骤,即与人“定约”。“约”(Testament,Covenant)正表明这人格实体神与人的关联的外在性,即这关联需要契约和证据来保证。“旧约”主要表现为诫律、礼仪和制度。[8]这约在某个意义上缓解了神与人之间的疏远和任意的关系,使神以律法、礼制、道德、教会的形式进入或塑造信仰民族的生存。而且,这约不只是对人的约束,也同样是对神的制约:只要人依约而行,神就不可胡来或另行干预。当然,对于“约”也可以有相当不同的理解。

然而,旧约或不如讲是犹太教在某些方面并没有最充分地体现出人格化与实体化的神性。就其实体性一面说来,这种虽然被认为是全知全能、主宰全人类命运的,但他的信徒却只限于某一个民族。另一方面,通过律法来与人定约并不能活生生地体现出神的人格性。新约的福音书,尤其是保罗的神学解释突破了民族和律法的束缚,以“信仰(十字架上的和复活了的)基督”为中心,以神对人的普遍之爱为纽带而开创出一种有新意义的神性观,这样,这神性中实体与人格这两方面在某种意义上达到了和解,但在另外的意义上则加剧了它们的正面冲突,比如体现在了基督的人-神本性中。而且,这种进展也同时张大了实体人格化神性中不自然的、“荒谬的”、“冒犯人”(克尔凯郭尔语)的特性,因而与人的天然生存形态发生更尖锐的冲突。不过这些问题已不必要在此讨论。我们这里应该看到的是,犹太-基督教的人格实体化的神性如何最深刻地决定了这个宗教的特点。也正是这一点使它在中国的传播遇到了极大阻力。

三.中国古代天道观中的神性

中国有比较详细的文字记载的历史起自周朝。而且,周文化通过孔子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特点。在这个文化中,“天"的地位(而非其本性)就相当于西方文化中的上帝(耶和华、真主),也被视为塑造人的生存形态的终极力量。这一点亦鲜明地反映在对佛教经典、基督教圣经等外来宗教文献的翻译里。“天”总是被用来翻译表示最高神或与最高神有关的词,比如“Deva(天,提婆)”、“大黑天”、“天父”、“天主”、“天国”、“天使”等等(这种翻译的合适与否是另一个问题)。在商代甲骨文中,出现了“帝”字。从卜辞中,我们只知道殷人相信这个帝能通过龟甲牛骨的裂缝样式来回答人的征询,因而有灵验。说它是“至上神”、“有意义的一种人格神”[9]并无任何切实的根据,只是按西方的某种理论框架而进行的并不准确的“对号入座”而已。占卜所征询的神不一定是有位格的或有人格实体性的。如果这“帝”确像某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是殷人的祖先神,[10]也不能证明其有位格,因为我们在后来的周文化中也看到,对祖先神的奉祀完全可以是非位格性的“慎终追远”。根据殷周之际的金文和《书》,可知此“帝”与“天”已紧密相关。[11]其后则几乎只见天而不见上帝了。

“天”有神性,但起码自西周以降就没有位格可言。根据确切的记载,比如《诗经》和《书经·周书》,周人对于“天命靡常”[12]或“惟命不于常”[13]这一点有特别深切的体会,因而,反复叮咛,反复申明必须以德、孝、敬、时(“用旧”、“维新”)以“配[天]命”的道理。这种配天既无信仰民族与非信仰民族的现成划分,也没有具体的神谱、创世纪、教规和教会。尊崇人格神的宗教则一定要以绝对信奉和遵守教义、教律而非生存化了的德性为识别“上帝的选民”的首要标准,因为唯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上帝的位格性和主体意志性。中国人对于天的尊崇中没有这种现成区别,只有与人的生存方式有关的的区别(“配天命”或“不配天命”)。所以几乎没有我们在西方文化和印度文化中可以见到的对于信仰团体、阶层、民族的硬性划分。这种只在人的生存形态中体现出的,而非被人格实体化的“天”就是春秋战国时的天道观的来源。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兵家、法家、阴阳家,都以不同方式或“道术”来表现这天的思想含义,所谓“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14]至于墨子讲的“天”(“尊天”之“天”),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人格实体性的神。也正是因为如此,墨家很快从中国文化中消失了。

另一方面,也不能由于这天并非人格实体性的,而将其归为“自然之天”和“义理之天”,因为它确有神性。而将其分为“主宰之天”、“自然之天”、“义理之天”、“物质之天”和“命运之天”[15]也并非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那就丧失了在所有这些区分之先的一个原本“混然”的“天意”或“天义”。让它在“日凿一窍”[16]的概念分类中僵死。这天有一个在一切概念化、规则化和伦理化之先的原发生维度。这原本意义上的天或有神意的天介于有形与无形、远与近、有与无之间;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惚兮恍兮,恍兮惚兮;却其中有信、有物、有象而甚真。它就是中国古人力求去理解的终极,一个体现在活生生的人类历史生存中,能由“臭腐”转化出的“神奇”。

正是由于这天的神性并非人格实体的,它也就没有必要象耶和华那样去断定和维护自己的唯一性、普遍性、创造者的身份以及与人类的定约。这天虽无神谱和创世经历,也没有以“诫律”形式出现的特定约法,却有体现自己神性的方式,以致于中国人几千年来作为一个整体就认此天为终极存在,认这个世界为“天下”,认那有人“参”与其间的终极性的过程为“天意”或“天命”,认人的本性为“天良”,认明君为“天子”,认万物的本源和真理为“天道”,等等。简言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天为中为极的文明。

那么,天通过什么方式体现于人生和世间呢?很明显,它决不可能是犹太-基督教的约定论的、目的论的方式,而只能是非人格实体的、非现成化的方式,可以称之为“时机化”的方式。这也就是先秦人,特别是春秋时人讲的“时”或“天时”的含义。范蠡讲:“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17]这“守时”与遵守现成规律、时刻、诫命大不一样,因为这“时”是非现成的纯天然发动,比现今的股票市场还难于操纵而不可预测,所以任何可充分概念化、程式化的方法总也达不到天时,不是“过”就是“不及”。但这并不证明这时机化的天意是完全任性的、荒谬的,只能凭反理性的信仰去认从。以天为极的中国古人的思路比那要深妙得多;他们明白,通过人的活生生的和含有“几微”机制的体验和领会,人可以非概念、非框架地收敛于终极之处而成气象境界,即“与天地相参”而入天时。这并不像某些学者讲的,表明了中国古代的“人道主义”或“人文主义”传统,因为不与天相应和的人道是散漫的、无构成尺度的。当然,这也不是“天道主义”,因为无人去“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18]则此天要不就板结为所谓“物质之天”,(狭义的)“自然之天”,要不就被人格实体化为墨子讲的“天志”,哪里还有什么时机化的天意彰显可言?能够在中国文化主流中占一席之地的思想,不论是讲“发而皆中节”的中庸之道的儒家,还是讲“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的道家,还是反对坐禅,主张“内外不在,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的禅宗,都是这种天道观的体现者。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尽力避免将祭祀、思想、祈祷和灵性追求者实体化,而是将其领会为一种与人生和技艺活动息息相通的时间境域(“时”、“史”、“因应变化”、“当是时”、“随缘解缚”)或意义发生的境域。因此,中国古人讲的“配天”、[19]“敬天”、“从天”与西方人讲的“崇拜神”(worship God or deities)不是一个意思,它完全不能被划到“自然崇拜”、“祖先崇拜”、“抽象神崇拜”这类西方宗教学范畴中去。

四.印度的择一神教观

印度从地理上位于西方(欧洲-地中海)与中国之间,在思想和宗教形态上也是这样。印度的语言(古梵文)是拼音文字,与欧洲民族的文字之间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古印度人的思想方式则不是概念式的。因此,他们信奉的神,所理解的神性,特别是表达这种理解的方式具有某种实体性,但其根底处却是非人格实体性的玄冥领会。麦克斯·缪勒称这种信仰形态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关于中西方社会组织存在的客观背景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2-08-26
中西方社会组织存在的客观背景比较分析,可以找出我国社会组织行政化的历史原因,探寻适合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道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场世界范围内的结社革命兴起,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转型国家社会组织的发展也成为国际学术界......
中西方文化中人神关系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3-01-11
中西方文化中人神关系的比较 根据费尔巴哈的人类宗教学说,就其本源而言,神祗以及其文化构成和意义其实是人类的创造。钱钟书先生也有言曰:“神犹人然”,又说“神道之与人事如影之肖形,响之答声也”。在人类社会尚处在童蒙阶段时,......
东西方信息政策比较:殊途同归
发布时间:2022-12-31
东西方信息政策比较:殊途同归 东西方信息政策比较:殊途同归 东西方信息政策比较:殊途同归 东西方信息政策比较:殊途同归【 作 者 】张福学/时永梅【作者简介】张福学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北京 100080时永梅......
判定半、全音方法的对比性浅析
发布时间:2022-10-04
艺术类论文该怎么写? 乐理是音乐理论的基础科目,是艺术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石和前提。 半、全音贯穿整个基本乐理的始终,是连接音数、音程、和弦等章节内容的桥梁与纽带。因此半、全音的识别与判定变得至关重要。......
浅析中西美术的方法比较
发布时间:2023-07-23
【摘要】由于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性,使美术方法也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将这些差异性进行有机融合与创新,不仅能增加对西方美学的理解,还能重新审视我国的美学文化,从而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美术水平。对此,本文对中西美学方法的比较进行了分析,以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关键词】中西方文化;美学方法;差异性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促使各国文化开始交融,对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在美术的全球化发展中,中西美学方法的差异性.........
从人性论看东西方宗教哲学之相通
发布时间:2022-10-04
作者:何光沪 一、引言 由时空、质能、生命和心智构成的世界--过程,其未来的走向已同心智即人类发展紧密相连。自然选择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已让位位于“人类选择”过程。 世界的前途系于人的自由选择,人类的问题集于人......
教材写作及东西方著作权法有关规定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3-03-22
教材写作及东西方著作权法有关规定之比较 教材写作及东西方著作权法有关规定之比较 教材写作及东西方著作权法有关规定之比较 纵观世界各国的著作权法,不外以下功能,一是通过保护作者因创作作品而产生的财产权和......
中西方文学中的人文精神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19
摘要:现代社会对于人文精神的关注表现在多个领域之中,人文精神归根到底就是有关于人的关注和思考,在笔者看来与人文精神表达最为密切的莫过于文学创作中对于人的关注,文学创作本身就是人类主观意识的外在表达,是人独立思考的固化......
中西方文化对比下的中国青年婚恋观
发布时间:2023-06-12
中西方文化对比下的中国青年婚恋观 1.引言Www.LWlM.com 婚姻恋爱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伴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们大踏步学习西方,同时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了质的改变。但当我们努......
中国与西方文化简单比较及关于西方文化的教学
发布时间:2023-07-23
随着中国的发展及日趋国际化,中国和西方英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与日俱增。这对于加深西方社会及文化的理解有积极意义;然而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不同文化和国家的文化,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与我们迥然不同,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中东西方文化观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3-07-08
摘要:极简主义景观自六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开始蓬勃发展。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传入我国并在城市景观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极简主义景观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在东西方文化上都有其共同的观点和文化特征,在中西园林景观设计中都能找到诸多相似......
观念复合与宗教神权
发布时间:2018-06-04
摘要:“神仙”是道教神学思想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又是一个边界模糊的复合观念,其形成亦经历了漫长的流变过程。道教神仙观念的形成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实现:首先,通过“神”的人格化建构其独有的神、人关系;其次,通过“人”的“神仙”化实现道教“神”权的初步建构;最后,通过“仙”与“仙人”的概念化实现其位阶化神仙观念的形成。关键词:道教;观念复合;神人关系;神权;神仙中图分类号:B9;G2;K2文献标志码:A文章.........
自由的存在与感恩──马克思人观与基督宗教人观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3-07-26
" 题要: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1)引言;2)从必然到自由的翱翔;3)存在的感恩;4)救赎与自我解放;5)马克思人观与基督宗教精神之姻亲──解放神学;6)结语。论文基于马克思历史人观与基督宗教感恩人观之间内在的亲和力对其进行比......
中西方美术比较
发布时间:2023-02-27
在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中西方美术比较课程之后,我对中西方美术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仅是停留在感官表现上异同的对比,更触发了我于中西方艺术精神的思考。以下所述,皆为思考所得,笔录以下,请老师指正。 中外美术......
青年毛泽东的中西方文化观刍议
发布时间:2023-03-26
青年毛泽东的中西方文化观刍议 传统文化的滋养 个人的成长不可能摆脱时代环境及文化土壤的影响。从湖南韶山走出来的毛泽东,吸吮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乳汁长大,对中国传统有着深厚的感情。毛泽东8岁时便开始在家乡私塾读书,依照中国传统......
东西方修辞学传统的历时比较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5-24
" 论文关键词 东西方 修辞传统 传播秩序 社会发展 公平与公正 论文提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和古希腊修辞学传统以及19世纪以来中国、日本、美国等修辞学研究的简要历时考察,阐释了东西方修辞学传统差异的社会根源,论述了传播秩序的......
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3-02-24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speak different languages, keep different value systems, and have different ways of looking at things. So does in food dietetic culture. It is upsetting to find people who behave differe......
东西方文化下的创造力产品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22
【摘 要】文化是 影响 一个 社会 的创造力的主要因素,创造力产品是衡量创造力的重要指标。文化透过社会的各个层面,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着创造力产品的种类和性质。本文对东西方文化下的 艺术 和 科学 领域的创造力产品进行了比较,并......
论析20世纪西方的文化批判
发布时间:2022-12-18
论文 关键词:文化批判;理性;价值取向;技术理性 论文摘要:文章以20世纪的西方批判理论为主要考察对象进行具体的分析,分析了生活世界理论派、人本主义批判理论派和后 现代 主义派各自的文化批判理论在发现文化危机,认真反思各派......
中国画与西方油画笔法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3-06-18
中国画与西方油画笔法的比较 用笔是中国画的基础没有用笔就不成其为中国画,没有用笔就没有中国画家个人风格的形成。而笔触又是西方油画的外在表现形式,在西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画的用笔http://www.LWlM.cOm 用笔是中......
西方人笔下的中日比较
发布时间:2022-12-10
了解日本在迅速西方化方面取得成功的真正秘密的历史学家,也掌握着远东近代历史的线索。——费正清 远东是欧亚大陆上最后受到欧洲扩张影响的主要地区。中国和日本之所以在俄国、近东和印度之后才受到这一影响,是由于各种因素。首要的......
《西方文化要览》用大文化观观察西方文化
发布时间:2022-11-28
《西方文化要览》用大文化观观察西方文化wWw.LWlm.com 这部书最显著的特点是突破了将文化仪视为意识形态的传统观念,是用“大文化观”来观察、介绍西方文化的。该书主编朱寰先生在序中指出:“社会文化的范围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
中西方文化观照下的关汉卿与莎士比亚的婚恋观
发布时间:2022-12-09
中西方文化观照下的关汉卿与莎士比亚的婚恋观 一 《拜月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简介 爱情是中西方文学作品中永恒的母题。自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始,古老的中国大地就在传诵着一曲曲婉转动人的爱情赞歌......
比较法:批判与重构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26
【内容提要】比较法一直是一门处于边缘位置、发展迟缓落后的学科。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比较法对比较法概念的比较中心主义理解,对比较法学科角色的工具性、实践性定位,在理论上的浅薄和贫乏,在方法论上的单一陈旧。比较法要从困境中走......
中西方法治意识的比较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1-27
公民法治意识的培养和树立是当代法治现代化的核心和基础,它并不是法治现代化成功后的副产品,它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先决条件,伴随着国家法治现代化的整个进程。法治意识的培育和树立能使人们从内心听从于法律所内涵的社会规范和道德......
中西方的建筑节能比较
发布时间:2023-03-27
1 前言 我国建筑耗能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建筑领域的节能改造对于建设集约型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如何管理北方寒冷地区建筑采暖的能耗是降低建筑能耗的关键,中西方对此都采取了相应的策略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2 我国北方寒......
中西方姓名宗法与宗教信仰异同
发布时间:2023-07-16
" 内容提要:中西方文化源远流长,在其各自的姓名称谓文化中,尤其是宗教信仰与宗法观念的命名上有其共性,也有其差异,本文就各自文化中宗法与宗教观念的比较及姓名的价值观念、美学观念等进行分析研究,以更好地了解中西方语言与文化......
西方思想史上关于宗教本质论述的几个阶段
发布时间:2023-01-27
" 提要: 本文追溯了从古希腊罗马到二十世纪这一历史进程中西方学者对宗教本质的探索,认为从古希 腊罗马到中世纪着重于对神本质的阐述和论证,十六至十八世纪为宗教本质的探索从思想上和 方法上奠定了基础,十九世纪在对宗教的口诛笔伐......
浅谈中西身体哲学观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3-07-25
中西身体观分别代表了人类两种不同的身体观。若对这种区别加以表述的话,可用我有一个身体与我是身体加以涵括。?如果说前者以其科学意义上的物体论的身体的主张,为我们指向了西方传统的身体观的话,那么,后者则以其哲学意义上的本体论的......
毛泽东邓小平的人民观之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提要】如何正确认识和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毛泽东和邓小平围绕这一问题所引发的对人民的内涵、人民的作用、人民的利益及其实现途径等方面的总的认识和根本观点,形成......
西方结构主义叙事模式批判
发布时间:2023-03-07
一、西方叙事模式的静态和情感的动态的矛盾比所谓“陌生化”这样肤浅的“理论”,更为深刻一些的论者,不满足于这样的表面性,他们转向了情节结构的概括。俄国形式主义者的先驱弗拉基米尔・普洛普研究了100篇俄国民间故事,发现每一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及其一系列行为,虽然各不相同,却是由一些基本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他叫做“功能”)不但是相同的,而且其后果也是一致的。基于此,他把俄国民间故事分成31种模式。例如1..........
论比较研究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3-07-05
摘要:比较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从纵向这一维度看,人们对它的运用已具有久远的历史;从横向这一维度看,它已深入到了许多学科领域的研究当中去。这也决定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的学科范畴对于比较研究方法的理解也......
毛泽东邓小平的人民观之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5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毛泽东思想论文,希望能帮助您的论文设计,供您参考! 作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十分关注人民问题。他们在领导中国......
佛学与西方哲学比较
发布时间:2023-04-02
自从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命题提出以来,可以说,自我是什么的问题,成了困扰近代哲学家的一桩文案,围绕它所产生的各种解读,纷纭争论,一直延续至今。这有违笛卡尔初衷,本来希望从自我中寻找确定性的根源,然而,第一原理没有觅到,......
东方思想里的时间观念
发布时间:2023-05-13
摘要:时间一直都是哲学思考的热门话题,而且古往今来对它的理解无一定论。现实中的人们往往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流里面,尤其是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历史感非常重,动辄就是中国历史文化五千年。笔者认为,时间......
几种外语教学方法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3-06-20
" 摘要 外语教学法是研究、教授和学习外语规律的科学。本文旨在选取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影响较大的四种外语教学方法做一比较,对其做出评价,辨析利与弊,以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 翻译法(Tr......
现当代文学批评观批判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1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学也随之逐渐发展,对于的文学的批判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文学批判作为文学作品赏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文学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意义,甚至是文学作品创作的引路灯。因此,做好针对文学作品的批判工......
中西方戏剧中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31
摘 要:中国明朝的汤显祖与伊丽莎白时期的莎士比亚堪称16世纪与17世纪之交东西方剧坛的两位杰出的戏曲大师。《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与《仲夏夜之梦》中的赫米娅分别是两位大师笔下经典的女性形象,本文将从两位女主角的思想与性格中的共......
关于批判与借鉴:谈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摘要:当代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急剧变动及当代西方思潮的涌入导致了社会思潮异常活跃。由于中国已经深深地融入国际社会,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如何积极应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挑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迫切的现实问......
德国宪法解释方法与比较解释的可能性(上)(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28
内容论文摘要:宪法学的核心任务是对宪法文本进行解释,因此,解释方法尤为重要。本文以德国《基本法》的意见自由条款的解释为例,归纳、分析德国宪法解释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考察我国宪法解释吸收、借鉴外国宪法解释的可能性。 严格意......
关于几个西方经济学观点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3-02-03
当前,一些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和观点已为大家熟知,在应用领域也体现出了其自身的价值。但是,我们不能因此陷入对西方经济学的盲从,将西方经济理论奉为圭臬,以此来评判我国现实、指导改革。西方一些关于经济社会管理的经典论述,......
从中西方文化之比较探究文化精神之去向
发布时间:2023-05-16
从中西方文化之比较探究文化精神之去向 摘要 何谓中国文化精神?中国文化精神现状如何?中国文化精神何去何从?本文从中西方文化相异的源头端——中国文化主张“天人合一”,西方文化主张“天人相分”的两种理论的思想渊源、本质及利弊的......
中西方边缘研究的简单比较
发布时间:2023-04-23
【摘 要】边缘社会作为近些年来兴起的热门研究方向,在国内外目前都有比较深刻的讨论。文章即是在对国内外一些文献的研读中,发现和比较中西方边缘研究的一些共性,并作出的一个简单的文献梳理,从文献中不难看出,边缘社会的形成大都......
判定有限群可解性的一种方法
发布时间:2022-12-02
【关键词】有限群;可解性;可解子群 An Decision Method of the Solvability of Finite Groups CUI Xue-qing CHEN Ren-xia (College of Science,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0000, China) 【......
评价方法上集对分析与模糊数学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 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集对分析与模糊数学的基础理论。分析了集对分析的联系度与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等问题。文章总结了集对分析SPA评价法与模糊数学优选法......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差异
发布时间:2023-06-20
西方信奉“天人对立”,崇尚改造自然的思想,在线条的运用上崇奉直线,以直线几何图案为美。因此在西方的造园活动中,几何化的规整构图形式是其艺术表现的必然。而中国信奉“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在线条的运用中崇尚曲线美,......
观美剧 品西方文化
发布时间:2023-01-11
观美剧 品西方文化 [摘要] 《绝望的主妇》是近年来备受中国观众喜爱的美国电视连续剧,该剧描绘了美景镇紫藤巷的五位家庭主妇的婚后生活的方方面面。观看美剧不但是提高英语口语和听力的好方法,而且还能让我们对欧美文化有更为生动和具......
关于梁启超对西方新闻观念的本土化解读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梁启超;西方新闻观念;解读 论文摘要:梁启超对西方新闻观念解读的本土化特征集中体现在他的新闻自由观、报刊功能观、受众观方面。这种本土化解读与梁启超的调和主义中西文化观及其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视野分不开。 ......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 虽然全世界的人类都会有饮食这一生活习惯,但是由于有不同的经济、政治、地域、天气、宗教等方面的不同影响,于是便形成了不同的饮食观念、饮食习惯等,最终形成了今天的饮食文化差异。饮食文化之博大精深是......
巴克斯塔“比较损失”原则的方法论及判例法探讨
发布时间:2017-01-17
一、规范式的准则( normative criteria) 巴克斯塔赞成克里提出的以政府利益分析的方法论解决有关虚假冲突的事件之方式。克里在这里所谓的虚假冲突意指有关争议焦点的法所属的所有州当中仅有一个州对适用自州的法律目的具有正当利益的......
另一种判断方法
发布时间:2022-10-28
n堂上,老师出了一道判断题要求同学们当场判断正误。老师:“小林,请你判断一下。”小林:“我认为答案应该是‘错误’。”老师:“为什么呢?”小林:“因为前面小燕回答说‘正确’,但你没有让她坐下。”......
从比较法观点看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履行
发布时间:2023-01-25
一、当事人 (一)申请人 根据大陆公司法,前置程序申请人需要有1%以上的持股比例要求。台湾公司法要求为3%,且要求股东起诉时提供担保,而美国法认为股东代表诉讼的提起权是单独股东权。除股东持股比例要求之外,大陆法对股东持股......
西方文化与东方电影的对话
发布时间:2023-03-23
西方文化与东方电影的对话 21世纪是全球经济与文化一体化时代,每一个国家与民族要保持生机活力与先进性,都必须与整个世界保持全面开放、充分交流状态。针对影响民众精神的电影文化而言,在数字化、高科技的“后电影时代”,第三世界......
丝绸:西方对东方的永久痴迷
发布时间:2023-05-26
丝绸:西方对东方的永久痴迷 蚕的长丝不仅缠绕了自己,http://wWw.LWlm.Com还将地球上两个不相连的地区纽结在一起,东方和西方。 西汉时,中国人就发现,如果蛹变成蛾子,蛾子就要咬破茧飞出来;一旦茧子被咬破,丝就断了,那就无法得......
中外教育观念的差异和比较
发布时间:2023-03-17
" 论文关键词:中外教育观念;差异;比较 论文摘要:我国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基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的不同,在教育的各个层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该文从学生入学的方式、学校的教育策略和办学定位、学校......
中西方绘画审美认知比较
发布时间:2023-06-27
中西方绘画审美认知比较 绘画常为不同地域的文化艺术认知符号,中西方绘画的审美有着各自“约定俗成”的特点,例如西方绘画热衷于浓墨重彩,而中国绘画不强调色彩的丰富;西方绘画审美强调比例,强调景物、人物的黄金分割,而中国绘画则......
西方福利国家面面观
发布时间:2023-04-18
一.成因:阶级对抗的缓冲器 所谓“福利国家”,作为一种特定的概念主要是指二战后以推行覆盖所有社会成员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为基本特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些国家通过立法而建立起来的比较完善的、系统的社会保障制......
中国与西方国家家庭教育的若干比较
发布时间:2022-11-14
"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今 天,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各国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育工程中,都很 重视家庭教育这一环。这个问题......
西方文学的宗教文化传统
发布时间:2023-04-21
摘要 西方文学作品受西方宗教文化影响,表现出独特的文学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同时宗教也作用于文学,尤其对启蒙文学产生重要影响,甚至成为启蒙文学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 关键词:文学 西方文化 宗教 一 西方文学的宗教色彩及......
分析辩证唯物论对实验主义的批判
发布时间:2023-04-10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破旧逐渐转向立新,开始探索用科学方法建构民主社会的方法与途径。胡适主张的实验主义与陈独秀提倡的辩证法的唯物论,是当时颇具影响的两种思想方法,它们代表了近代中国思想方法科学化发展的......
从三教合流到批佛辟道:论张载对儒家宗教观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3-07-06
[摘 要]三教合流后,佛教和道教的地位日益上升,儒学地位日渐衰微。为了复兴儒学,北宋时期的理学家张载以气为本体,批判佛教和道教中对于轮回、鬼神的解释。通过太虚与气之间体用不二的关系,建构了儒家天道本体。与传统儒家宗教观不......
形式理性批判——论20世纪西方形式美学的内在逻辑
发布时间:2023-02-07
形式理性批判——论20世纪西方形式美学的内在逻辑 形式理性批判——论20世纪西方形式美学的内在逻辑 形式理性批判——论20世纪西方形式美学的内在逻辑 内容提要:艺术形式问题是20世纪美学和艺术哲学关注的焦点之......
对比较音乐学研究方法探索
发布时间:2022-12-26
对比较音乐学研究方法探索 对比较音乐学研究方法探索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对比较音乐学研究方法探索 文章 来源 本文重点强调的是任课教师应......
高中生物习题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发布时间:2015-09-11
摘 要 阐述借助高中生物习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在“功利”的同时强调生物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 高中生物习题 批判性思维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A 当下较多的学生倾向于接受已有的......
中西方学校德育的比较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2-12-13
" 摘 要: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不同,社会结构不同,从而导致其学校德育也存在着诸多差异,透过这种差异分析,可以更为清晰地认识到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借鉴国外经验,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的学校德育。 关键词:学校德育;中西方比较......
广告语言中的中西方文化比较
发布时间:2022-12-19
广告首先源于拉丁文Advertere,其意为注意,诱导,传播。中古英语时代演变为Advertise,其含义衍化为使某人注意到某件事。直到17世纪末,英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活动。这时,广告一词便广泛地流行并被使用。此时的广告,已不单指一则广告,而指一系列的广告活动。广告活动作为一种创作活动,实际上是文化的结晶。任何民族文化均对广告创作有着重要影响,而广告语言是广告的核心内容,因而,民族文化也必然影.........
浅谈物质世界观的批判与超越
发布时间:2023-06-09
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理论要想彻底并能够说服人,就须从实践出发科学地揭示人类世界、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而合......
宗教改革对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24
摘 要:近代 政治 学体系的建立同宗教改革运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宗教改革者们的 理论 无论在 研究 方法 上还是在理论建构上对近代政治学都有着深刻的 影响 。在研究方法上,由于更进一步地区分了信仰与理性,从而使理性方法在政治......
简论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发布时间:2023-03-08
" 论文摘要:近年来,“宗教热”蔓延到大学校园,不少大学生表现出对宗教的兴趣,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宗教的本质和作用认识不清,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这些都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施教主体的高校提出了挑战,要求教育者在把握......
犹太人的批判性精神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13
犹太民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苦难的民族,又是最有智慧的民族。在漫长历史中遭遇数次大流散、大屠杀的犹太人,以占世界0.3%的人口,培养出了19.1%的诺贝尔奖得主[1],以及众多商界、政界、思想界、人文艺术界的精英。犹太人为什么这样优秀是人们热衷的问题,答案包括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强烈的危机意识,甚至优良的基因,等等。而本文将试图从批判性精神这一角度,解释犹太民族的成功特质,分析犹太民族的批判性精神产生的.........
基于能力本位观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9
一、前言 科教兴国,教育为本。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问题日益突出。西方经济学作为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优化配置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我国高等学校经济与管......
东西方新闻自由中理性对比下的我国媒体社会责任
发布时间:2022-11-20
摘要:在新闻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在新闻自由和社会责任之间做到一个令人满意的平衡,永远是一个让人思考与反思的问题。对于中国来说,这个平衡更加任重而道远。新闻自由本属于舶来品,是构建于西方文化的根基之上而提出的,要......
东西方的伊斯兰教和其他宗教在当代社会中的境遇
发布时间:2013-12-17
" 当今时代的伊斯兰教在伊斯兰世界疆域中,穆斯林占主体以及在穆斯林构成了少数民族的国家中继续与其他宗教接触。目前就伊斯兰世界本身而言,穆斯林在阿拉伯世界、波斯、土耳其、东南亚和伊斯兰的非洲地区继续与基督教徒保持联系。在......
对民法典编纂的批判性思考
发布时间:2022-08-03
对民法典编纂的批判性思考 对民法典编纂的批判性思考 对民法典编纂的批判性思考 [摘要]民法典编纂始终是大陆法系民法学者和立法者挥之不去的光荣梦想,但是,民法典并不是大陆法系民法的唯一选择,没有也不应终结民法形式......
西藏本教文化与纳西东巴の幕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3
[摘要]在西藏本教文化的视野里,纳西东巴文化中的“尤玛神”,藏语称“威玛”,藏文转写为“wer-ma”,“威玛”在象雄语里被解释为保佑人类的非人(鬼神)之一种。随着纳西格子藏文碑的出土,“威玛神”在纳西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公......
从中西方文化比较中辨析中国民法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3-12-18
从中西方文化比较中辨析中国民法的发展 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矛盾,需要一些潜在的或者有意识的思想去制约、调节。然而这种潜在的有意识的思想是人类从产生伊始就自然而然的形成,慢慢地通过时间的......
中西方语言文化的特点及其比较
发布时间:2023-07-13
中西方语言文化的特点及其比较 摘 要 语言是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工具,利用语言之间的交流可以领悟彼此之间在情感、意境、思想等多个方面的感悟。我国是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在历史发展变革历程中逐渐形成属于自......
唯物史观与宗教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嬗变
发布时间:2023-07-09
一、唯物史观与宗教信仰之关系唯物史观同宗教信仰的关系并不是传统观念中所认为的完全对立,它们两者是互相包容并不断向前发展的。宗教信仰从史前文明存在至今,历史悠久,已然成为人类文明的一种传统诠释方式,它的消亡必然要同人类文明的消亡同步,即便科学、唯物完全发达到极致,从广义上来看,用科学数据制造出来的某种神明同样可以成为全新的后现代宗教偶像。因此,宗教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生活所呈现的具体形式,这种形式可以以.........
红色在中西方文化中内涵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3-05-28
红色在中西方文化中内涵的比较 摘要: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文化心理和民族习俗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从红色的中英文含义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了解并掌握颜色词的差异,对克服中西文化冲突,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中西方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2-09-06
中西方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比较 中西方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比较 中西方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比较 摘要:通过对中西方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理念、营销机制和营销策略的比较,找出我国商业银行的差距,为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提供一......
中西方纪录片种类比较及创作方式(1)
发布时间:2023-02-09
电视纪录片创作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 以历史学、社会学、传播学的观点看,纪录片通过多种的纪实手段可以深刻地达到解释历史、分析现在、导向未来的作用。在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被赋予更多的历史使命,大到政治、经济、文化,小到五行八作,三......
论传统文化对教师批判精神的抑制
发布时间:2013-12-18
" 摘 要:人与文化须臾不可分。文化影响个人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及思想观念。文化对于以传承文化为己任的教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教师形象的塑造和教师个体心理的建构上。个体在获得教师身份的同时就等于形成了一种 “身份性人格”。这种......
宗教与西方环境伦理学
发布时间:2022-10-15
摘要:林恩怀特争论始于怀特关于对基督教进行重新思考或者由非西方宗教取而代之的呼吁。林恩怀特争论已经被证明成为处理环境危机的一个障碍。由此而起的对基督教的辩护制约了亚洲和其他比较环境伦 理学 在西方的 发展 ,没有产生对......
中西方饮食文化之比较浅论
发布时间:2023-07-15
中西方饮食文化之比较浅论 引言 饮食文化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饮食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饮食文化,是基于饮食与烹饪具有相同之处而言的,与烹饪文化相对应。......
透过语言比较中西方酒文化
发布时间:2023-01-11
[摘 要]酒是一个国家历史发展和文化沉淀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人类共有文化的一部分,中西方的酒文化存在巨大差异。本文分别从酒的含义、酒字的演变、独特文化意义词等语言方面入手,对酒文化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并进一步探索造成种......
宗教-形而上学世界观的解神秘化与现代意识结构的形成
发布时间:2023-07-27
" 我们初步探讨了西方理性主义以及韦伯分析这一现象所使用的概念。我们看到,韦伯的主张是:文化价值领域的分化是解释西方理性主义的一个契机,而文化价值领域的分化本身反过来又是内在历史的产物,而且是世界观合理化历史的产物。如果......
寻求东西方美学精神的整合之路(1)
发布时间:2022-07-21
1.引言:转型的焦虑 一个时期以来,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转型(也作现代转换)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在美学由“热”转沉寂后成了“没有热点的热点”,在众说纷纭中表征出中国当代美学研究者的焦虑与急躁。 在这里,我们从哲学文化整合的发展......
传统文化中孕育的中西方教育思想比较
发布时间:2023-02-07
传统文化中孕育的中西方教育思想比较 教育有如一条大河,而文化就是河的源头和不断注入河水中的活水。文化给教育以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教育给文化以生存依据和生机活力。《学记》开宗明义:“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可见教育早已被摆......
中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之比较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07
【论文关键词】学校道德教育西方学校的道德教育内容中国学校的道德教育内容【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现在的社会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讲道德的事情,所以我们要通过对比中西方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发现中国学校在道德教育这方面仍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吸取经验,促进我国学校的道德教育能更全面的发展,使我们祖国接班人的素质得到不断地提高。一、道德、道德教育的目的众所周知,“道德.........
现代审美观与日常生活批判
发布时间:2023-04-28
现代审美观与日常生活批判 现代审美观与日常生活批判 现代审美观与日常生活批判 问题的提出 从历史角度说,艺术作为人类文化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的。审美发生学的研究已经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