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 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国无德不兴, 人无德不立。因此他强调,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这一论断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办学方针提出了方向指南, 同时也为高等教育事业指明了根本任务。当前,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和互联网的发展, 我国也进入了社会转型发展期, 很多西方的意识形态开始进入高校, 并引起了相当程度的思想混乱。各种腐朽的、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思潮和舆论开始在各个高校出现, 甚至有一些青年大学生迷失在其中, 不以为耻, 反以为荣, 出现了很多令人心痛的事件, 诸如蔑视教师权威、毫无道德信仰;少数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多元、诚信意识淡薄、艰苦奋斗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弱化等问题1.这些乱象的出现, 给党和国家敲响了警钟。习近平总书记从根本上提出了切除这些恶瘤的观点:立德树人。大学要立德树人, 帮助青年达到明德、至善的境界, 就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升他们的知识涵养和道德情操, 使其成为具有高尚修养的大国公民和社会栋梁, 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2
古往今来, 无论中外, 都把德字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每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担负着为国家、民族培养人才、实现辉煌或复兴的重大历史任务。高等教育如何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如何完成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肩负着对民族的责任, 对人民的责任, 对党的责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 必须要有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不断探索实践, 形成新理念、发现新载体、拓展新路径、取得新成绩。
二、茶文化蕴含着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
茶是发源于中国的饮品, 是中国人民为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在漫长历史传承中,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并在发展的过程中深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和滋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 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 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茶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我们必须要讲清楚、看明白、学透彻, 才能充分彰显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茶文化中所蕴含的德、和、静、礼、勤等思想, 对于全面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广大青年大学生群体中深入落实核心价值观, 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修身养德是茶文化的核心思想, 注重崇尚美德, 从善如流, 尊敬他人, 热爱祖国, 我国的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提及有道德的人才能饮茶 (茶之为用, 味至寒, 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茶文化还经常体现出和的意境, 茶叶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物, 亦是天人合一、五行协调之体现, 同时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着名文学家林语堂提出茶须静品, 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茶道, 静是茶道的题中之意, 通过饮茶来达到心清气爽、安静祥和的境界, 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百态中拥有一份淡然的心情, 这对于当前信仰缺失、心态浮躁、价值观不稳定的青年大学生群体来说, 尤为重要;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 融合了丰富的儒家、道家、佛教等的处世智慧, 最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茶礼, 成为增进感情、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媒介, 在交友、婚俗、祭祀等事件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茶马古道作为茶文化传播的现实路径, 穿越高山大河, 在陡壁峭崖中穿梭数千年, 是中华民族勤劳奋斗的真实写照。
除此之外, 茶文化在文化传播和国际交流中更是扮演了重要角色, 中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 深刻地影响着诸如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以及西方文化的发展, 并产生了各具民族地域特色的茶文化。尤其在当今科学技术日益发展, 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更需要以茶为媒, 加强经济贸易往来, 广交四方好友, 展示中国魅力, 传播中国文化, 进一步提升民族自尊, 增进文化自信。
三、以茶文化为载体的融通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要坚持立德树人,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如何在教书育人全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按照时代要求, 回答时代问题, 体现时代特色, 当前大学生多为90后甚至00后, 也可以称作为互联网一代, 具有自主性较强, 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有所抵触, 厌倦说教式的教育方式等特点, 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受众特点, 寻找更接地气、更受欢迎、更能互动的路径与方法, 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感化与认同, 而茶文化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1.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设置茶文化相关通识课程, 并在思政课中糅入茶文化特色。
第一课堂的教学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环节, 课堂这个阵地要始终保证掌握在党的意识形态领导之下。因此首先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如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 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要加强师德建设, 保证筑梦人的马克思主义底色和共产主义信仰, 保证学术水平和知识水平能够满足课程的需要。在此基础上, 高校可以开设诸如茶的品鉴、茶艺欣赏、茶叶的营养与健康、茶礼、世界各国的茶道等课程, 给同学们普及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尤其是要将茶文化理念中的具体元素进行剖析, 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茶文化体系中所具备的文化内涵。3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 更是可以结合传播内容, 展现茶文化的特色, 如可以在思想道德与修养课程中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等章节的教学中, 以茶文化蕴含的美德、宁静、和谐等价值导向为例进行启发式、探讨式教学。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等章节的教学中, 可以结合中国茶叶的出口以及作为在外交来往中的重要礼品等知识来进行讲解。在中国近现代纲要课程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等篇章的教学中, 可以组织学生以茶文化为主题制作PPT, 来展现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文明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2. 构建茶韵校园, 营造茶香氛围,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提升茶文化魅力。
大学校园里诸多建筑, 包括景观的设计、楼宇的布局等, 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大学人文精神传承的物质载体, 布局得当、设计合理, 对于提升青年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校史校情的文化传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一个有生命的、现代化的、温暖舒适的大学校园, 可以给人深刻的启迪与感悟, 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 可以在教学楼、走廊、图书馆、食堂、操场等学生较为常去的地方, 摆设若干有关茶文化的海报、图片、书法作品, 还要重视横幅、宣传栏、电子屏幕等媒介的使用, 营造茶韵校园和茶香氛围。
要充分认清第二课堂活动对于青年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塑造的作用, 与读书、书法、诗词等相结合, 开展诸如茶会、茶文化征文比赛、茶文化大讲堂、茶文化与民俗习惯展览、朗读者---中国的茶诗词、茶画作品展览等活动, 成立茶文化相关社团, 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提升文化品鉴层次, 能够用中国语言讲述中国茶故事, 用中国茶故事阐释中国梦。
3. 优化社会资源, 坚持开展社会实践, 巩固和提升茶文化的育人效果。
社会实践相当于高校的第三课堂, 可以把获取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课堂教学的学习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熏陶, 茶文化所蕴藏的德、礼、美等观念已经得到展现, 要进一步提升育人效果, 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还需要带领青年大学生走出校园, 在实践中拓展视野、内化于心。要积极整合优化社会资源, 和政府、企业以及行业协会保持紧密联系, 组织学生去参观、参与茶叶的种植、包装、销售等环节, 明白目前与茶有关的政策条文, 清楚有关茶的贸易金额, 掌握茶文化在社会经济中的所处地位和历史阶段。通过这些参观、调研, 掌握第一手资料, 可以利用大数据, 制作相关的茶文化系列衍生品:茶分布的电子地图、茶道相关的礼仪民俗的书签、茶马古道的手绘卡片等, 进一步扩大茶文化的影响力, 实现茶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 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 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当下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时期,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茶文化成为中国文明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输出内容, 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各个外交场合推崇我国的茶文化4, 这些都能够使得大学生萌发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更加自觉地树立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更加拥护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
四、结束语
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其中蕴含、沉淀和孕育着很多的具有民族特色、积极向上的智慧与思想, 并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不断得到延续、丰富和革新。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指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大意义,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 我们要认真研究和思考, 如何更好地去完成这个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 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在全面落实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紧迫形势下, 茶文化作为一个新的切入点和载体, 一定要找到与青年大学生精神上的共振, 触发他们的真实情感, 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吸收茶文化所蕴含的正能量、正营养, 从而达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