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信息化时代人的精神困境与文化救赎

信息化时代人的精神困境与文化救赎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6 01:27:12
信息化时代人的精神困境与文化救赎
时间:2023-01-16 01:27:12     小编:金伟良

摘要:信息化时代人类活动呈现出矛盾变化的特征,一方面,物质性活动的内容、方式呈现多样性、瞬时性变化;另一方面,精神性活动的内容、方式却呈现单向度、浅层次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问题在于信息与人的关系的倒置及其由此引发的人的精神本质的失落。要摆脱被信息奴役的现实困境,实现自我救赎,我们不仅需要深入理解信息作用于人的原理和方式,还需要一种能够涵养人的精神品质的文化要素。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信息化;人的本质;人工智能;精神困境;文化救赎

在人类历史上,生产工具、生产工艺的改进往往具有变革社会的巨大力量。自上个世纪中叶起.伴随电子讯息技术与计算机系统成功实现二体合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进入一个全新时期,体能与机械能不再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智能成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权威性标准,而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则进一步将这种决定性与权威性推向顶峰。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人类的本质性活动呈现出矛盾变化的特征:物质性活动的内容、方式呈现多样性、瞬时性变化,而精神性活动的内容、方式却呈现单向度、浅层次变化。对于信息化时代人类活动的这种矛盾变化的特征,中外许多学者都给予了警惕和关注,他们的研究成果警示我们,忘情于波澜壮阔的信息大海上冲浪弄潮,须防止它颠覆人性的可怕后果。

一、被倒置的信息与人的关系

信息是什么?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信息论创始人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与控制论创始人维纳(Norbert Wiener)从不同视角对信息概念给出了自己的阐述。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维纳则认为,信息是人类为了有效调节社会活动而用以相互交换和相互作用的东西。李朝明主编的《信息管理学教程》在对中外关于“信息”概念的解说进行考察之后总结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界定:“信息是主体所感知的按照一定方式排列起来的能够反映事物运动状态及变化方式的内容。”该书指出,“从本质上讲,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但是“它必须通过主体的主观认知才能被反映和揭示”。这就从本体论与认识论两个层面对信息进行了把握。

首先,信息具有强烈的依附性。信息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事物呈现自身的各种面向的综合。但是它又不能独立存在。一方面它不能脱离事物而存在,必须依赖各种物质载体;另一方面它还必须依赖人的感官去把握、意识去加工和反映。其次,信息具有鲜明的人为性。信息的存在虽然是客观的,但是其存在形式却是主观的,信息成其为“信息”,乃是人类主体精神作用的结果。客观信息被认识和解读必须依赖人的意识来完成,人们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筛选、解读、保存、传递和利用信息。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信息与人的关系,一方面,人是认识世界的主体,人对世界的认识过程就是接收、发掘、处理信息的过程;另一方面,人是改造世界的主体,人对世界的改造过程就是按照自身需要利用和制造新信息的过程。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的意识与客观世界之间的沟通。客观世界所包涵的各种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人的意识,并在人的大脑中进行加工和处理,被翻译成人与人之间可以交流的语言再现出来。人类语言成为这种被意识到的信息存在的唯一载体。因此,信息与人的关系的本质可以表述为,人是信息的主宰者,信息为人所控制,为人服务。然而,这种关系在信息化社会遭遇了或正在遭遇颠覆性的挑战。

所谓“信息化社会”,简单来理解就是“化”社会为信息,即社会的一切领域、人的一切活动都通过信息来表现和反映,信息成为社会和人的存在与发展的终极载体和表现形式。在信息化社会,无论是个体的实体性存在还是精神性存在,无论是社会的组织方式还是活动内容,小到人们的身份认定,大到国家的社会治理无一不以信息的方式呈现或依赖信息技术来完成。信息化对社会的全面涵盖首先需要依靠数字技术将信息浓缩成更加简洁的符号集,即通过0和1的比特组合形成的符号有机体,然后在发达的互联网技术的支撑和推动下,实现其方便快捷的流动,“它将各类信息数字化,用于计算机运行,从而达到信息的可视化、智能化与网络化.由此实现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以及从知识到决策和财富的转化,并达到信息的共建共享”。也正是这种“共建共享”性,为信息化赢得了一片赞誉。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肯认信息化促进了“人的自由时间的空前增加”、“人的活动能力的极大提高”、“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人的个性的充分张扬和主体意识的提升”,简言之,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有了这样的共识,人们放松而理所当然地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给我们的奇妙、自由、淋漓的快感,满足于信息化生活的丰富便捷、顺心如意,似乎所有的资源都实现了至少接近了各尽所能(共建),各取所需(共享)的分配理想。这个依靠网络实现传递与共享的,贴满了民主、自由等美好的价值标签的,使人近乎能够为所欲为的现代数字化信息王国让我们顶礼膜拜,让我们跃跃欲试,让我们奋不顾身,以致于脱离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支撑的人类生活成为难以想象的存在。而恰恰是这种人对信息逐渐形成并且巩固的心理依赖,将信息与人的本质关系置于了深刻的矛盾之中。

如前所述,现实中的信息必须以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何谓“人类语言”?人类语言是人类之间由于沟通需要而建立的具有统一编码和解码标准的声讯符号、表达方式或处理规则。人类自产生以来创造了形式多样的语言,并且随着实践的需要人类语言还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信息化时代诞生了一种特殊的语言,这种语言就是用以再现被人脑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并使之能够被认识、被理解、被获取、被保存、被利用以及被再造的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语言虽然也是人类创造,并且也逐渐被广泛使用,但是其背后所支撑的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却掌握在少部分专业人士手中。这些专业人士是现代社会的知识精英,他们“通过一种合理化和合法化的迂回的社会控制形式来实现对资源占有与分配机会以及对其他社会成员的活动加以控制机会的重组”,而这种控制得以实现,是由于“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操作越来越简化而易为大众掌握,但其中的机理和程序越来越复杂。公众被远远地甩到了高科技发展的边缘,他们只能按照少数人事先设定的程序和规则在仅有的范围内去选择,成为数字化产品的被动接受者”。也就是说,我们大多数人所接收到的信息其实是被少数人按照他们的主观意志加工处理过的,甚至我们接收、利用信息的方式也是被他们预先设计和引导的,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越多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我们就越严密地被少数人的思维所控制,且这种控制最终会表现为信息对人的控制。

同时,在信息化社会,信息代替资本,或者说信息本身就是最大的资本,成为财富的源泉,成为欲望的对象,成为控制的手段。正像资本家利用资本实现对劳动者的控制,反过来其自身也被资本所控制一样,信息不仅能够实现对大众行为的控制,而且对其制造者也发挥着控制的作用:一方面少数“始作俑者”掌控着信息的设计制造、交换流通,并把整个信息化的流程、要素、结果等都纳入到技术的程序与人为的规则当中,使大众接收信息的过程演变为被信息控制的过程;另一方面,现代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能够广泛参与人类的知觉活动、概念活动甚至情感性活动,形成对人的智能的精确模拟,这使它得以摆脱对人的依赖性,成为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这种强大的异己力量所产生的威力将使它的制造者陷入骑虎难下、欲罢不能的尴尬境地。关于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马克思曾有一段精辟论述:“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这是否意味着,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及其社会的深刻信息化与人工智能超越人脑的对信息处理的强大功能,将把人类推向被奴役者的终极命运?

二、人工智能与人的本质失落

计算机语言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新型语言形式.是为了方便人与计算机系统或人工智能之间进行沟通而设计的指令性语言集合。通过这种指令性语言,人能够支配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智能机器来完成部分人类活动,从而实现人类的体力与脑力的进一步解放。与其他语言形式一样,计算机语言与人类思维本身并不是完全的等同关系,而只是人类思维的一种载体,它只能模拟和表达人类精神活动的部分倾向。人工智能作为人类设计的能够接收和理解计算机语言的机器,它模拟的也是人脑的部分活动过程。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精致程度不断提高,尽管只是对人脑活动的部分模拟,人工智能也已经能够解决人类现实生存的许多表层的技术性问题,这使其得以在社会生活当中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当前,人工智能及其产品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俯拾即是、随处可见。从各种实体性的微型计算机及其变种,到各种实用性的功能软件,人们只需要动动手或动动口,现在甚至只需要动动念头,世界就能握在手中。然而这是否就是真正的人类自由的美好现实或前景?这种部分模拟人脑功能并加以精致化的人工智能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是否意味着人脑的被替代和人的存在价值的失落?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考察人的精神活动及其本质。

现代人类学、心理学、逻辑学、社会学和神经生理学等的一系列最新研究成果证明人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其潜在能力是巨大的。如果拿最先进的计算机与人脑相比,那么人脑就是不可超越的超级计算机。这还只是从人脑接收、存储、传递、处理和控制信息的机械认知能力来说的。人脑真正神奇的也是人得以区别于人工智能的能力在于其基于认知能力或超越认知能力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我们称之为人的本质性的精神品质。如何理解这种体现人的本质的精神品质呢?有人曾把人类的精神活动分为五种形式:艺术,其思维方式是想象;宗教,其思维方式是崇拜;科学,其思维方式是实证;历史,其思维方式是过程;哲学,其思维方式是逻辑。这是从平行的思维方式的角度划分的。从纵向的心理层次的角度来看,人类的精神活动也可以划分为认知、审美、价值判断、境界追求等等。其中认知是基础也是最低层次,属于科学理性或工具理性。以一幅画为例。如果说计算机可以做到辨识画的各种相关信息,比如作者、颜料、画纸或布、使用的工具、年代,甚至画风、流派、技巧等等,但是却无法理解绘画者作画时的心情,无法想像作者的宗教信仰、他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及其任何偶然因素与画的内容本身的关系,也无法理解创作者希望表达的愿景、感受,希望向观者传达的意义指向等等。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只能解决表象问题,却不能解除深层矛盾,在人工智能世界里,人不过是信息的3D综合体,就像是通过医疗器械我们可以看到人的全貌甚至内部结构要素,却无法看到人的内心及其个性一样。而人基于人脑这一物质基础而进行的本质性的精神活动恰恰就存在于这些计算机人工智能无法完成的领域。

马克思曾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所谓人的“全面的本质”应当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人的物质存在本质,二是人的精神存在本质,三是人作为社会成员的社会存在本质。前者我们可以大致归结为生理性的本质,这种本质虽然是人所客观具备的,但是却不是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本质。关于这一点孟子在与告子关于人性问题的辩论中就谈得非常清楚。孟子批评告子“生之为性”的说法,指出“生”乃是人与其他生物的共性,共性不会造成事物之间的本质差异,真正能够将事物相区别的是事物的特殊个性。而在精神本质与社会本质当中,社会本质是否是人唯一具备的呢?现代动物学研究证明,具有社会性的动物并不只有人类。我们都知道类似蚂蚁、蜜蜂就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那么何以区别人的社会本质与动物的社会性呢?这就是人的精神本质。换句话说,人的精神本质赋予了其社会本质以属人性。同样,也正是人的精神本质赋予了人的生理本质以属人性。而对于人的精神本质我们还可以深入分析。现代科学同样证明,动物不仅是有意识的.而且为了生存甚至发展出卓越的智力,比如老鼠为了保障生存发展出非常出色的思维判断力。而且动物也是具有情感的,一些动物不仅对同类也对异类产生情感性行为。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区别这种“精神”现象与人的本质性的精神品质呢?事实上,信息化时代的人工智能也向我们提出了同样的问题。现代人工智能不仅能够模拟人的大脑部分精神活动,甚至逐渐发展到能够模拟人的部分情感活动。这使它具有了人的精神性存在的许多特点。因此有人预言,人工智能未来可能取代并主宰人类。要驳斥这一观点,就需要在反思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上.进一步反思人与非人的区别,即必须对确立人的本质的精神品质作进一步的分析。

在中国古代,孟子关于人性问题,也即人的本质问题的思考是非常深刻的。他曾引孔子的一句话来说明人“心”的特点:“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孟子・告子上》)并举例说明了“心”与“智”的区别:两个人师从一师,一个人专心致志,一个人一心二用,其结果专心的人比不专心的人学得好,原因不是“智”的差别,而是有否用“心”的差别。“心”与“智”在古代文字当中都代表人的精神品质,而对二者加以区别,就说明“心”、“智”在人的精神品质当中具有不同的意义或地位。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视角来说,“心”是人类特有的能够超越现实而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品质,“智”则是人类基于人脑而具备的认知与处理信息的理性思维素质。由动物到人,大脑的进化带来了“智”的高低差别,而由人到非人的人工智能,则是人工智能模拟并强化了人脑的“智”的效能。由此可见。“智”虽然是人的精神本质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与动物与非人的“智”之间存在某种递进的关系,并不足以作为独特的个性特征将三者区别开来。而“心”则不同,“心”是在“智”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独特的属人质性,与“智”的求真性不同,它是宗教的、艺术的、道德的、历史的和哲学的,是求美与善的。它绝不仅仅是对各种信息的机械的程序化的处理,它是感性的又是反思的,它是现实的又是超越的。或者我们不妨说它是对“智”的思与为。所以它从根本上体现了人的主体性。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回答前面的问题了,人工智能的高度发展能从根本上代替人脑吗?不能。那么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会不会导致人的本质和存在价值的丧失呢?回答却是:会。

2013年4月24日,《人民日报》“环球走笔”栏目发表了一篇《谨防数字化痴呆症》的文章,作者刘戟锋在文中提醒人们当前的严峻形势:“巨大的数字化浪潮,将包括儿童在内的庞大社会群体一网打尽,人类社会踏上了数字化的‘不归路’。”走上“不归路”的表现是什么?就是“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他指出,“从人类思维方式来看,过度痴迷和依赖数字化产品,势必导致大脑发育和使用的不平衡”。何谓“不平衡”?简言之就是人脑在认知能力方面的发育增强,但是在创造能力与审美意识、道德判断等高端精神方面发展的弱化,即作者所说的“知识的获取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却下降了”。由于海量的信息资源冲击人的视觉和认知系统,导致人类的注意力被分散。人的大脑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在整理信息上而不是处理信息上,人成了人工智能的“秘书”,而人工智能成了人的老板。更有甚者.整理信息都来不及,人被物化成了信息的接收器。作者对此用了一个很生动的词汇来表现:“以目废心”。“目”代表人的认知通道,而“心”则代表人所具有的独立的、主体性的、高端的精神本质,即思考和反思的能力和对更高价值理想和境界的追求。当人类迷失于海量的信息而丧失了对人的本质的确立和追求,那么人类离毁灭也就不远了。文章在结尾给出了一种理性客观认识信息时代的威胁的态度,即不能一概地否定数字化时代的进步意义,把人类出现的异化问题的责任全部归咎于人工智能的普及,而应当首先树立起人对自身精神本质的认同,成为自身行为的主宰,“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

三、信息化时代的文化救赎

科技是把双刃剑。自然与人的精神世界之间是一种微妙的互动关系,人们越多自我地感受自然.越能够形成丰富的经验体验,而科技在方便人们的同时,也剥夺了人们在复杂实践中进行自由思考和获得丰富经验的机会,实际上也就损害了人的精神的全面发展。科技越多地参与人们的生活,消费科技成果的人们就越丧失其作为主体的精神品质,其精神的自由探索越少,其意志的独立性就越弱。在信息化时代,人类面临的精神困境表现为,人类的主体精神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欲求受到严重阻碍,人类的本质力量被压抑或遮蔽,其作用正在被削弱。

那么信息化时代,人的本质是怎样被侵犯的呢?孟子曾指出:“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孟子・告子上》)意思是说,以耳目为代表的人的感觉器官,其功能在于接收外界信息,它们并不具有主体性意识.并不具有处理信息的功能,而只是人脑外在的一个器质性“窗口”。当这些感官与外界信息接触时.必然会被信息的各种特征所吸引。而“心”的功能在于“思”,从孟子思想的核心来说,这里的“思”已是超越于“智”对信息的处理了,“心”所“思”而“得”的乃是信息所内涵的道德意义和精神价值。这种对附着于事物之上的道德意义与精神价值的“思”与“得”就是人作为主体的精神追求,是人的独特的本质存在的证明,是人存在的最高价值。只有首先确立人的本质的存在价值,才能将如耳目之类的感官、如“智”之类的工具理性始终置于人的主体性的掌控之下。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蔽”与“引”两个字的理解。以信息化时代的“信息化”问题为例。在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络的推动下,每天相关各种事物的海量信息不断涌现,将人们的生活网罗其中,使人在信息之外无暇顾及,更难以深入发展本质性的精神追求。此之谓被信息所“蔽”。而现代信息综合运用了光声电各种声像媒介,对人的耳目之类接触信息的感官极尽冲击之能事,刺激和引导人的感官欲求,使“物交物”的过程不断延伸和拓展。此之谓被信息所“引”。正是通过“蔽”与“引”的双重作用,人工智能全面渗透到社会生活领域,人们以信息为基础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以“智”能为基础的工具理性不断发展,而以“思”为本质特征的“心”的能力素质却不断减弱或丧失。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学而》)。人工智能及其互联网络以大量光怪陆离、真假难辨的信息充斥人们的视听,极大地迎合人类“学”的认知心理,强化了理性思维能力的片面发展,使“学”的激情活动占用了人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而静“思”和反“思”的时间大大缩减,这就是人工智能导致人失其本心、失其本性的机理与方式。在这样的境况下,人的本质力量或者表现为服务于人工智能的科学思维能力,或者表现为在人工智能的程序化运作和规定的戏台上演绎角色的机械适应能力。在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改头换面,以其亲民形象化身为正义的使者,凭借其手中冠冕堂皇的现代信息版《圣经》,将打上了民主、自由、创新、自我实现等人类之核心价值标签的信息包慷慨地赠送给世人,在世人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学习和膜拜的时候,工具理性在科学技术的拉扯和改装下,不仅黄袍加身而且貌似“道盛德至善”,成了世人甘愿臣服的王者。因此尽管人的本质的异化在信息化时代被极为突出地体现了出来,人们却浑然不知其害。

那么,如何能够实现人类精神本质的救赎呢?如前所述,人之所贵在于具有“心”力,它确立了人之为人的本质,即人不仅具有基本精神活动,更重要的是具有追求更高价值的精神倾向。人的主体性不仅表现为一种精神性的存在,精神的存在也不只是为了人更好地生存,更重要的是引领人不断追求真善美的更高境界。也就是说,人类只有重新确立人的本质,确立人真正的主体性,才能走出信息化给人类带来的精神困境。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传统文化较之西方文化更具有孕育和涵养人性的优势。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谈到中国传统哲学区分了人的“为学”与“为道”两种精神活动,其中“为学”,即增加积极的知识或信息,它是人类精神较低层次的活动,主要增进的是认知理性、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为道”,即提高心灵的境界,它是人类精神更高层次的活动,主要提升的是审美的、价值的和境界的体验。“为学”发展的是人类的智力素质,“为道”发展的是人类的精神品质。“为学”的目的在于改变世界,“为道”的目的则是改变人。而只有人改变了,世界才会随之改变。因此,“为道”较之“为学”对实现人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要严肃得多、重要得多、本质得多。

“为学”与“为道”在方式方法上有何区别?老子提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四十八章》。“益”与“损”就是“为学”与“为道”的不同方式。“为学”目的在于增进人的智力,发展人的理性.而这必须要借助人的耳目感官来接收外界各种信息,因此要使这种增进与发展更加有效,就必须使人们更多地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孟子所说的“物交物”的过程中,以激发人的潜质,增益其所不知不能。“为道”的目的在于追求人的精神与道的合一,而这要求摆脱对物的实体或表象的感觉局限,因此要使这种追求达到圆满,就必须使人们更多地把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内在的精神提升,而抑制和排除各种外界信息的干扰。随着这种“损”的过程不断进行,人的精神就能够逐步接近道并最终实现与道的统一,由此,人的主体价值与人之为人的本质也就确立起来,人对外部世界的掌控就能够达到随性而化的境界。

由上可知,中国传统文化为人们确立自身存在价值指出了“为道”的途径。但是历来都是“为学”易,“为道”难,因此人类社会才会不断陷入困境。那么当问题已经出现的时候,我们又应当如何面对和解决呢?孟子曾用矢人与函人的人性对比来说明科技对人性的影响,他认为,有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并非是人之本性不仁造成的,而是由于人对所治之术不察其害,久而久之导致心性之变化的后果。他说:“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孟子・公孙丑上》)科技本身作为一种手段必然要达到某种目的,这种目的往往是针对人的某一方面的需求的满足,或者满足某一部分人的需求。比如制作和经营棺材的人,其生意是建立在人死的基础上的,这一行业的存在当然满足了死者与售卖者的需要,但是如果制作者和售卖者对于这一行业背后的利益基础所隐含的恶意倾向不予警惕,而任由这种潜在的倾向转变成希望天灾人祸出现的实际愿望,那么即使他并非憎人而欲杀之,也仍然会在达成生意的欲望驱使下逐渐泯灭人性的善良,因此“治术当慎修其善者也”。那么如何“慎修”?从现代的治理理论来说就是要用好的制度来规范节制,即要将信息的制造、消费、传递等各个环节置于良好制度的约束和监督之下,使人们的“信息化”行为依托于信息技术的进步价值.而规避其负面效应。当前互联网上无论是信息制造和处理的技术垄断还是民众随心所欲、不受控制地所谓自由传递从本质上说都是具有毁灭性的。在这一点上,信息或网络也像是利维坦,也只有装进制度的笼子,才能保证为人服务而不是操控人。

在人与“人役”,即人作为主体与其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孟子指出:“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孟子・公孙丑上》)也就是说,人的本质是仁且智、礼且义的,而科技包括当今的信息人工智能等除了可称得上智之外,仁、礼、义是谈不上的,即它缺乏了作为人的本质精神,只能为“人役”。因此,面对网络普及和信息泛滥,我们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明确人之为人的本质,强化仁、义、礼的主体精神,以对人的精神本质的追求权衡和制约人的理性的片面发展,使人从华丽的科技陷阱和繁杂的信息现象当中超拔出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意识,通过培育人文精神、专注人格成长、捍卫主体尊严,确立起人与科技和信息之间主体与对象、控制与被控制的合理关系。

不仅如此,在现实当中一些人忘乎所以,失落自身仁、义、礼的本质精神,也一样会沦为受制于他人的“人役”。对此,孟子也指出了一条出路:“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孟子・公孙丑上》)意思是如果能够觉察出自己为人所役的处境,并且以之为耻,想重新做回自己的主人,那么就只有“为仁”一条路了。也就是说,失落了人的精神本质的人只有通过反思而耻为人役,并且通过“为仁”的追求和实践,才能从困境中超拔出来,追求更高的价值和境界,重新确立人的精神本质。所谓“为仁”就是“为道”,也就是反求诸己,就是从纷杂的情境回归主体本身,重新确立本己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就当代人的“被信息化”的现象来说,要打破“知识一权力”结构形成的新的垄断与专制,必须通过反求诸己的“为仁”路径,了解自身真正的需要,以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精神品质为标准,增强对信息的过滤、加工、处理,以及在批判反思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的能力。

不妨打个形象的比方,如果将人作为一棵大树,那么任何“非人”都只能是滋养大树的营养元素,尽管这些营养元素滋养树的方式各有其自身的规律,但是要保障大树健康成长,营养的吸收必须取决于大树本身的需要,即以人自身作为衡量取舍的标准,这也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根本意义。并且在这里,作为标准的“人”是全体的人,而绝不是一部分人成为其他人的标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从生存与精神困境暖的诗意
发布时间:2015-08-24
我一直把徐铎老师视为最会讲故事的作家之一。他是一个对故事源头、叙事策略、结构、语言都有异常感觉的作家,也是一个关注当下、抒写当代人现实生存困境的优秀叙述者。中篇小说《没有照明的路段》,没有对时下庸常、琐碎的日常生活做......
伊玛堪人物类型与文化精神
发布时间:2023-01-03
【摘 要】伊玛堪是赫哲族特有的说唱文学样式,是赫哲族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两个伊玛堪故事的剖析来理解赫哲人的精神文化。 【关键词】伊玛堪;莫日根;文化精神 伊玛堪是赫哲族特有的说唱文学样式,是赫哲族精神生活的......
宗教与救赎
发布时间:2023-05-31
摘要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家弗朗茨・李斯特常被冠以“炫技大师”的称号,然而他除了精湛的钢琴演奏技艺以外,还是一位作曲家、教育家与音乐理论家,在其晚年的“神父时期”曾皈依宗教,并产生于宗教相关的音乐美学观。本文以其该时期的音......
关于后现代语境下的自我寻找与救赎
发布时间:2013-12-18
yjbys小编为您提供一篇关于关于后现代语境下的自我寻找与救赎的毕业论文,欢迎参考! 论文摘要:进入后期资本主义时期,自我概念在后现代社会发生明显变化,自我或个体的已经走向终结。村山春树的小说中的主人公即很好体现了后现代社......
民族文化基因与诚信精神培育
发布时间:2023-04-02
摘 要 诚信也是一种资源,具有经济社会价值,诚信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立世之本。诚信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从民族优秀文化中挖掘、整理、弘扬诚信观念的合理内核,从民族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使之应用到诚信教育之中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关键......
权力与救赎
发布时间:2023-06-08
摘 要:运用福柯的权力理论,从规训和反抗两个方面分析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池塘底”教养院的权力机制的运作――虽然学校运用各种权力技术对学生进行规训与惩罚,但学生的反抗使学校的规训权力机制运行失败,最后在马修老师的引导......
解析关于儒家文化与当代精神
发布时间:2023-03-30
在中国经历了五千多年历史的沧海桑田之后,如大浪淘沙般沉淀卜来世代相承的文化。这种独特的文化传统表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心理定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无论是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历史乱世,还是稻米流脂粟米白......
新农村信息化的法治困境与制度构造
发布时间:2022-11-15
摘 要:中国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中,对农民信息权利保护、农村信息资源利用、农村信息市场的规制等方面法律政策的缺失,严重影响我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文章从具体国情出发,用法治的视野对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给予......
人性断裂的救赎
发布时间:2023-03-26
摘 要:荒诞派戏剧家贝克特创作了具有迷幻般色彩的戏剧《等待戈多》。剧本用荒诞离奇的形式呈现了不确定人生所带来的人性断裂,写出了对人性断裂的救赎。 关键词:《等待戈多》 人性断裂 救赎 《等待戈多》是一出两幕剧。写的......
论质化研究的人文精神
发布时间:2022-11-19
" 论文关键词:质化研究人文精神 方法学 论文摘要:质化研究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它体现着一种人文精神。本文认为方法学意义上的人文精神旨在为以人为本的科学研究提供内在的思想依据。质化研究的人文精神反对实证主......
审美的命运:从救赎到物化
发布时间:2022-08-24
审美的命运:从救赎到物化 审美的命运:从救赎到物化 审美的命运:从救赎到物化 内容提要:1980年代在中国文艺界兴起了一次美学大讨论。那时美学专题充斥于各种学术刊物,美学专著层出不穷,美学译著也是汗牛充栋......
全球化与本土化冲击下的儒家人文精神
发布时间:2013-12-17
孟子曾说过,益友有三,直、谅、多闻是益友。那么,余秋雨很直率地表示如果搭不起第四座桥,缺乏有终极关怀的生命体悟,那么中国文化的深层价值意义就没有办法公诸于世;陈瑞献的慨切陈词,一定要通过顶峰经验,有开悟的心灵,才能够创发......
个人信用信息公开的困境与对策探究
发布时间:2023-07-16
1个人信用信息公开的意义:缓解信息不对称 信用信息公开,是将企业或个人的信用信息向公众或特定群体披露的活动。个人信用信息公开是信用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个人信用信息是征信体系中与个人信用能力和个人信用行为相关的个人信息,涵......
浅谈电子商务时代信息化应用与信息系统
发布时间:2015-09-10
【摘 要】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是商家或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搭建信息系统,运用信息采集、经济预测分析、数据管理、软件开发、硬件运行维护等信息化管理手段,对生产经营保驾护航。......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发布时间:2022-10-11
中国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在其久远博大之中,却"统之有宗,会之有元"。若由著述载籍而论,经史子集、万亿卷帙,概以"三玄"(《周易》、《老子》、《庄子》)、"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现代民法的人文精神
发布时间:2023-05-12
摘要:现代民法的人文精神是全面主体性与严格自由主义的统一。具体而言,现代民法的人文精神表现为对实质正义、个别正义的追求,对人格权的关注以及对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和过失责任等三大近代民法原则的修正与限制。现代民法的人文精神......
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
发布时间:2022-12-07
两个老先生和两个禅师 很多年前,华东师大的施蛰存老先生,招考 研究 生时出了一道题目:“什么是唐诗?”这是一个有意味的 问题 。唐诗是一个美好的词语。汉语中有很多美好的词语。比如长江、黄河,黄山、长城等。唐诗也是汉语中最......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救赎
发布时间:2022-11-14
上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提出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之间存在着类似倒U型曲线关系,即收入分配不公会随着初期经济发展而恶化,但随着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分配不公现象将趋于平稳并好转。 近期随着公众对空气......
信息化时代音乐传播变化刍议
发布时间:2023-03-10
信息化时代特指信息产生价值的时代。随着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正迈向不以个人意志转移的信息化时代,这是历史所向,社会趋势,它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信息化时代的代表性象征就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主要是以高科技信息技术为主体,重点开发和创造知识。信息时代的传媒以第四类传媒——互联网传媒为主体,它的信息载体和传媒方式与其他三类传媒有很大区别,所以单列。互联网传媒的机动.........
信息时代多元化文化娱乐节目对地方文化的冲击
发布时间:2023-06-14
信息时代多元化文化娱乐节目对地方文化的冲击 信息时代多元化文化娱乐节目对地方文化的冲击 信息时代多元化文化娱乐节目对地方文化的冲击 一、引言 地方文化是各地域、民族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所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和物质......
浅谈信息时代财务管理信息化创新
发布时间:2023-07-13
一、信息时代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1.规范财务核算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首先,财务信息化可以帮助广大财务人员脱离繁重的手工劳动,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增强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其次,随着财务工作强度和复杂程度的提高,迫切要求打破传......
中国文化精神
发布时间:2023-01-15
本书以古今中外为参照,在历史的长河中对中国文化的品格、得失与论争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最通俗又极专业的讲述,并阐明了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它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简明系统地对中国文化精神突破性的概括,蕴含着历史的智慧与哲理的启迪......
化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育
发布时间:2023-01-17
化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育 内容摘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对社会有责任感,实事求是,不断追求真理的人。因此,在加强学科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人文精神的培育。 关键字:化学教育,人文精神教育 随着社......
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内涵、特性与体育人文精神建设
发布时间:2022-11-25
一、中国体育文化的内涵(一)体育与社会发展体育文化是社会文化发展的表现,因此体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1]。推动社会发展一方面是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生产制度的完善。体育活动从产生起就伴随着众多規则,规则的存在可以约束人类的行为。在当今世界,体育运动的核心规则是平等公平原则,通过多项体育运动的开展,这样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平等公平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原则,因此体育文化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前.........
合唱与现代城镇社区文化精神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5-09-08
合唱源于平等,没有人人平等的观念就没有合唱,合唱生于群体,没有共同的创作目标与追求和谐之音的心灵素质就没有合唱。合唱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担负了太多的社会责任,在国家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政策下,合唱又被推向了现代城镇社区文......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中文教学探究
发布时间:2022-11-15
1 信息时代背景下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过分强调抽象中文知识传授,忽视情境教学 从当前中文专业的教学内容来看,基本上是古今中外的名人作品,如余华的《活着》、《兄弟》;贾平凹的散文《秦腔》《静虚村记》,小说《高老庄》《废......
“互联网+ ”时代中存在的“匠人”精神
发布时间:2023-05-30
1匠人精神的基本含义所谓的匠人精神在任何的时代背景下都有着不同含义的解读,但核心是不会改变的,即生产者对于自己的产品始终坚持敬畏的心态,不断的钻研打磨自己的产品的一种精神追求。也有人总结说,所谓的匠人精神就是始终如一、踏实肯干、精益求精、摒弃浮华等品质。从这些良好的品质我们能够看出,匠人精神所代表的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坚守,更是对于自身从事的职业的一种情怀与执着,只有具备坚定不移、从一而终的坚定毅.........
“e+”时代构建信息化中职语文课堂
发布时间:2023-07-13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e+”时代也到来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也迈入了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的中职语文课堂上,教师广泛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获得丰富的知识,实现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的困境与出路(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要] 发展中国家在本质上是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内生物。西方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利用三大主要国际性经济组织,开展“国家瘦身运动”,推行媒体帝国主义,借重美国的军事霸权,对经济全球化进行了精巧布局,结果造成发展中国家的国......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
发布时间:2023-04-15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 文艺美学论文 更新:2006-5-15 阅读: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 儒家人文精神蕴含着深刻的美育品格,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化育之......
企业会计信息化困境及创新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09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电子信息化技术也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普及,并且被应用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各个方面,现阶段,企业中的会计工作也应用到了信息化管理技术,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经过我们的调查与分析发现,现在很多企业会计工作的信息化还存在一定问题,对于会计信息化这一问题企业的领导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无法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的顺利进行,要想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就要对相关理念进行更新。.........
信息化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
发布时间:2016-08-30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科技就在不断发展,速度非常快,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至今,人们的生活早已离不开信息技术,一直身处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时代,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企业管理问题,为了能够适应这个时代,必须让企业管......
陆勇:救命的“代购”,法律与伦理的困境
发布时间:2023-07-08
在过去的一年,江苏无锡一家针织品出口企业的老板陆勇成为新闻人物,这位46岁的慢粒白血病患者的故事被无数媒体述说。 一切源于一枚被白血病病友视为救命稻草的高仿黄色小药片。2002年被查出患病后,陆勇开始连续两年服用每盒价格在......
稷下文化精神对当代大学文化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5-08-28
摘 要: 稷下学宫的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鲜明,极大地促进了稷下学宫的蓬勃发展。当代大学文化建设更应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必须充分借鉴吸收稷下学宫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优秀传统精神,推动大学文化建设。 关键词:稷......
绝境救赎:“英雄光环”背后的罪与罚
发布时间:2022-11-05
两万块钱能买到什么?能买4台笔记本电脑,可以看400场电影,可以给自己的爱车上至少两年的保险,还能带父母在国内旅游一圈儿。但是,对于很多癌症患者来说,两万多块钱,只能买一盒名叫格列卫的抗癌药物。 就是这样一小盒抗癌药物......
基于传统精神文化下新时期审美文化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3-01-07
摘 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审美文化呈现出新特点、新症候。新时期审美文化更多地表现出功利性、商品性和大众性,这一发展形态的认识,需要基于传统精神文化的视角进行思考。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审美文化的特点,以及发展要素,论述......
数字时代的人文困惑
发布时间:2022-10-15
信息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越来越多的信息形式可以被数字化,可以被计算机加工和处理。按照数字技术目前的这种发展趋势,可以预见将来人的“自我意识”这种特殊的信息也是可以被数字化的,从而使人的自我认同受到数字技术的冲击。 ......
戏剧的尊严与影视救赎
发布时间:2023-02-03
近期,由徐克导演的电影《智取威虎山》以近7亿元的票房成绩超越了被寄予厚望的姜文导演的《一步之遥》。徐克版《智取威虎山》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武侠片的影视手法,赋予了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以时代意义,电影以谍战片的姿态,颠......
论西方文化中的“酒神”精神
发布时间:2023-07-12
论西方文化中的“酒神”精神  希http://wwW.LWlm.cOM腊神话已成为人们了解西方文化精神最基本的研究资料。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它的土壤。”[1]。希腊的雕塑以神和英雄为主要形象,希腊的荷马史......
医学社会学下精神病人的社区康复困境
发布时间:2022-11-08
摘要:社区康复是帮助精神疾病患者改善社会功能、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重要环节,深受社会文化、社会制度、家庭环境等多因素影响。本研究从医学社会学视角出发,运用参与式观察、深入访谈及焦点小组等质性研究方法,从污名化所造成的排斥、隔离与自我身份认同挣扎,病人角色、照顾者角色和医生角色的交织影响,以及政府政策与资源受限所带来的社区康复公共路径受损3个方面,分析精神疾病患者在社区康复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消解.........
后现代文化中的课程论困境
发布时间:2013-12-18
" 【内容提要】本文旨在分析课程论转向后现代文化的话语生成方式及其理论困境,进而又从现实主义的课程探究实验出发,探讨走出困境的可能途径。【摘 要 题】教学与课程【关 键 词】后现代文化/课程论困境/狐火课题/行动研究 将课程......
航海已步入网络信息化时代
发布时间:2014-01-06
www.LWLM.com编辑。 【摘要】加快海运业的 发展 ,提高船舶运输的安全性,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运用 计算 机对航海信息化、自动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浅谈计算机信息化在航海各要素中的影响,望计算机信息化在航海中能得到全面......
现代建筑创作的精神与人
发布时间:2023-04-07
摘要:人的审美过程离不开对对象世界的参与和体验,而强调建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强调人对建筑的参与和体验。衡量一座建筑,乃至一座城市的审美价值,首先应视其能否为人的生活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可能,能否创造出供人们充分开展生活过......
信息时代教学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19-05-09
一、适应新时代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方案1.改变思维模式教育者应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思维模式。使学生能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这就是要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向,过去的办学模式都是比较封闭的,在信息时代下,我们需要向开放型办学模式转变,与社会接轨,满足市场数量与质量需求;面向市场经济建设,教学内容与方式要在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时常进行更新与探索从而将环境艺术设.........
电力行业信息化的困难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3-12-17
电力行业作为事关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国家基础性行业,近年来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电力行业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 电力行业实施信息化已有近20年的时间,企业信息化已涉及到电力生产、管理、经营和社会服务等......
信访法治化的困境与出路探讨
发布时间:2023-01-25
【摘 要】信访的法治化建设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点工作,目前我国的信访法制化中暴漏出来的表达渠道高层级化、解决机制非终结化、表现形式非理性化以及解决形式条文化等现象,都表明我国的信访法治化建设还处在一定的困境中,而要摆脱我......
信息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和调查
发布时间:2022-08-29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曾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足见校园文化对师生的重要影响。在当下的信息化社会,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构造良好的......
信息化环境下政府审计信息文化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要:政府审计信息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为我国政府审计信息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持和内在动力,政府审计机关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文化建设。本文在对政府审计信息文化的概念与构成进行阐述的基础上,论述了信息化环境下构建政府......
精神之纬与现代文明下的《冰点人物》
发布时间:2023-01-25
摘 要:《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冰点人物”专版,以人文关怀的视角反映了社会转型期国人遇到的机遇和挑战、生活中经历的收获和坎坷。其选题、切入视角、讲述方式都体现出在社会转型的剧烈变革中,对于人的精神和品性之美的珍视,......
平民时代的精神按摩艺术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31
[摘要]近年来,在国产巨资大片的“笼罩”下,小成本影片在国产影片的生产中始终保持了很高的比例,理解这一现象可以从许多角度,按照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来看,与大片相对而生的以小博大的合法性、小成本电影所采取的平民化策略,则是其被中国电影市场和观众接受的重要原因。[关键词]大片小成本电影平民精神按摩数年前张艺谋以《英雄》打天下时,并没有意识到,他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电影投资制作模式,同时还改写了中国电影.........
从《古诗十九首》来分析汉末士人的精神困境
发布时间:2023-06-24
《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梁萧统主持编纂的《文选》,它上承乐府诗歌,下启建安文学。刘耙称其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招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马茂兀先生认为它所反映的只是处于动乱时代失意之士的羁旅愁怀而已。诗中内......
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的困境与出路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09
发展中国家在本质上是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内生物。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的困境与出路分析”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的困境与出路分析关于发展中国家的概念,在国际政治学和经济学界众说纷纭。发展中国家又称......
论初中语文教育应重视人文精神与个性化
发布时间:2015-09-14
我国《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对基础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教育作出了明确规定:“中学阶段,既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人格形成的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可塑性极强,是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最佳契合点,语文作为文......
浅谈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发布时间:2017-09-08
一、信息时代下的电子档案人类已快步走人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给人们的工作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生活在信息的世界里,我们在互联网中享受着信息快速传播的便利,享受着便捷获取信息的福利。电子档案是档案工作中的新模式,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必然走向电子化,电子档案是档案工作顺应潮流、与时代接轨的媒介,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只有提高个人素质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一)电子档案的.........
坚守传统文化精神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叶延滨1948年生于哈尔滨,后随父母南下入川。1078年考入大学。现在任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副主编。作品主要有《血液的歌声》、《禁果的诱惑》、《现代九歌》、《与你同行》、《沧桑》等诗歌,在他的诗中传统的文化精神很明显。 [关......
信息化时代高职教学理念的探析
发布时间:2023-02-15
" 【论文关键词】高职 教学模式 计算机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是我们国家解决就业问题、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传统的教育方法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的需求,本文讲述了高职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阐述了教育由理论-实践-理论到实践......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困境及对策探讨
发布时间:2020-04-15
摘要: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已经广泛普及和应用。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提升财务处理效率,简化管理程序,将更多的财务管理人员从数据采集与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好地投身于财务分析与经济决策环节中。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困境;对策一、事业单位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具备以下几点优势作用:(1)有利于提升信.........
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
发布时间:2022-10-25
记不清是哪位前辈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文化是艺术的文化。我总觉得,这是一句十分精辟的话,只有深得中国文化的三昧的人才说得出来。 据我的体会,这里所以称中国文化为“艺术的文化”,绝不仅仅是指我国传统文化中拥有的那些丰富多采的......
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
发布时间:2016-02-25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图书馆服务方式及方法发生了巨大改变,同时对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有了更高要求,图书馆员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的好坏,也关系到图书馆社会形象的建立。本文在全面探析信息时代下图书馆员......
浅谈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员的素质
发布时间:2019-10-16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图书馆员;素质摘要:文章分析了信息化时代对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影响,探讨了非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员在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信息化时代对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提出了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员素质提升的途径。中图分类号:G2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01-0112-031背景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阶段发展到一个以信息为标志的新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
信息化时代我国企业预算管理
发布时间:2023-04-05
摘要:伴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进步,面对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企业必须重视自身信息化管理水平。然而我国信息技术水平仍远逊色于其他国家,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尤其是企业预算管理信息化尚未成熟,因此,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行业竞争......
《礼记》传统文化视域下的人文精神解析
发布时间:2023-05-22
摘 要:《礼记》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伴随着人文精神不断延伸发展,着重于通过一些典章制度来提高人民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来达到社会的平衡与和谐。本文从文本角度出发,详细分析《礼记》通过对人们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
社交媒体时代信息的碎片化传播
发布时间:2023-07-15
所谓“碎片化”,原意为完整的东西被分成许多零碎的小块。实际上是时间的碎片化,空间的碎片化,以及精神分配,行动效能的碎片化。在社交媒体时代,碎片化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变得手足无措。那么,碎片化的时代究竟会给人......
中西文化精神论略
发布时间:2023-01-29
上述争论姑且悬置不论,超越具体文化模式,我们来看 中国 文化的基本精神。 据一些著名学者(如钱穆、孙隆基、林语堂、梁漱溟、季羡林等)的看法,中国文化最基本的精神,就是“天人合一”的观念及其所生发出来的“和合”精神 ——......
信息技术成就工匠精神
发布时间:2022-08-08
社会生产总是要追赶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这也是当前经济的主要改进方向。当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也变得千变万化,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不匹配开始日益凸显。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人们将焦点更多聚焦在供给侧,供给侧改革――这个在两会前夕就被热烈讨论的话题,再次成为热点。在3月5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
信息时代会计审计诚信价值冲突化解
发布时间:2023-03-31
摘要:在本篇文章中,主要分析了信息化背景下会计审计和诚信价值之间的冲突,提出了相应的化解对策。关键词:信息时代;会计审计;诚信冲突;化解措施自从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之后,会计审计工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当前阶段,加大对审计技术的创新和改进力度,在审计实践期间将诚信的价值发挥出来是很有必要的。伴随着市场经济体系改革工作的落实,企业和事业单位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但是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国内各个.........
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发布时间:2023-06-22
文化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及认识自我和改造自我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社会成果的总称。那么,中国文化是中国这个智慧群族在生存、繁衍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社会成果,并不断的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而从这些博大精深的母体中蕴含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泱泱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一、自强不息体现中国哲学动态宇宙观与人生观相统一的文化特点《周易》(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1]意思是说天(即自然)的运动刚.........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6-09-20
环境与人类的生活是必不可恨的,人类在生活中时刻的在与身边的环境的信息、能量、物质交换着。在人类接受无法去逃避死亡这个事实之时,人类一方面迎来了充裕的物质生活,也迎来了环境艺术。环境在宇宙中生存,可以说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
手工业时代的“匠人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15
“工匠”是指手工业时代专门从事某一技术行业的匠人。他们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怀着虔诚和敬畏的心态,对所属专业的技术近乎痴迷地追求,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穷尽极致,对职业的尊严奉若神明,所以,他们是手工业时代产品的生产者,也是质量的代言人。“工匠文化”是指与“工匠”相关联的管理制度、生活方式、技术体系、精神信仰的一系列文化形态的总和。它具有强烈的行业属性,同时又兼具广泛的社会属性。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具有明显的历.........
网络技术与人文精神
发布时间:2023-06-27
网络技术与人文精神 网络技术与人文精神 网络技术与人文精神 技术(包括“网络技术”)导源于“求知意志(the will to know)”。人文精神导源于“意志”的自由。因此在技术的时代(即以技术进步为主导的时代),人容易沦......
浅议审计信息化与信息化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
发布时间:2013-12-18
浅议审计信息化与信息化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 随着国家监管机构及企业控制风险、强化监督与管理的步伐,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管理理念使内部审计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内部控制审计、项目管理审计、能源审计等多种新类型审......
中国文化的和合精神与21世纪
发布时间:2022-11-18
中国文化的和合精神与21世纪 中国文化的和合精神与21世纪 中国文化的和合精神与21世纪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的争论(诸如抽象继承、选择继承、中体西用、西体中用、创造性转化论、综合创......
男性的欲望与妓女的救赎
发布时间:2023-07-06
内容摘要:本文以《复活》中的妓女形象马斯洛娃为例,说明女性在社会中被认为是补充男性欲望的“他者”,妓女则作为矛盾的集合体,身体作为物质被赋予价值用来满足男性的种种欲望。但是男性的欲望被隐藏在男性为中心的话语中,导致妓......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救赎和希望的主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3-06-15
《肖申克的救赎》的作者斯蒂芬金,出生在美国缅因州一个贫困的家庭。她曾在州立大学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大学毕业后由于薪酬太低,斯蒂芬金改行投身到创作事业。19 世纪60 年代的美国文学变得平淡无稽。除此之外,海明威和福克纳的经验主......
浅论新课标下中学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与人文精神内化
发布时间:2023-04-01
" 【论文关键词】语文学科 人文特性 内化 实施策略 【论文摘要】新课标下,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受到技术理性和标准的挑战,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正名迫在眉睫。本文以此为逻辑切入点,探讨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内化的实施策略。 《普通......
文化育人视野下小学德育的困境与策略
发布时间:2023-03-23
如今,在小学的文化育人过程中,小学的德育仍然存在很多教学弊端,比如,教师采用的一般都是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教学环境缺乏丰富的文化氛围,还有从事小学德育的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不高等多种原因,导致小学的德育无......
试析信息时代高校科研人貝的信息素养
发布时间:2023-05-31
" 论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在科技进步中所占的份额愈来愈大,科研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利用科研信息启发创新思想,加速科研创新。文章介绍了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基本内涵和重要性,论述了信息素养的构面标准及不......
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0
摘要: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实现了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优化。结合现阶段民政救助档案的实际管理概况,可知某些因素影响档案管理工作效率,间接地弱化了档案利用价值。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的发展现状,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技术措施落实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强化档案信息化管理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档案管理问题的综合能力,促使民政救助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水平能够达到现代档.........
大卖场的救赎
发布时间:2023-02-03
马云说“天变了”。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的确让世界大变天。唱片行倒闭,手机音乐却牛气冲天;银行算是稳定的产业了吧?余额宝来了,却让它也慌了点儿神。互联网时代,中国许多行业都面临大洗牌。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顾客都“来不及说......
论古代体育伦理思想的基本文化精神
发布时间:2023-03-12
摘 要: 中国 古代 体育 伦理思想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 政治 性特征,使得古代体育伦理思想中处处蕴含“求善”“求治”的意蕴,体现了儒家“仁爱”“礼治”的精神。具体表现为:天人合一— 自然 、人文的和谐统一;和......
低碳时代的环境信息披露浅析
发布时间:2023-05-17
摘要:环境问题在全球日益升温,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使得环境会计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国内外迅速发展,并且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水平也在逐渐提高。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低碳经济和环境会计的基本内涵出发,......
飘零与复归:现代人的精神之旅
发布时间:2013-12-17
王家卫因《春光乍泄》(“HappyTogether”)荣获法国第50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近年来王家卫以其个人化的写作风格而使其一系列影片(《旺角卡门》、《东邪西毒》、《阿飞正传》、《重庆森林》、《堕落天使》)为世人所瞩目。......
疼痛的行走与救赎的寻觅
发布时间:2019-12-06
这是一部读起来有些沉重,甚至内心有些刺痛的写实文本。“空巢老人”这个词汇,随着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加剧,出现频率越来越高,时见媒体关于空巢老人的报道,也听到一些学者、专家关于重视这个群体的呼吁,间或也曾见政府的某种表态或采取的一些应对措施。这个群体,当然也引起了作家的关注,已出现一些写空巢老人的不错的文学作品。彭晓玲为我们奉献的,是在她独特视角、独特经验和独特体悟里的沉重书写,是对这种中国社会之殇的.........
浅谈大寨精神的时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30
【摘 要】新中国建立初期,大寨人为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苦干实干,在战天斗地中大寨不仅被中央立为中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而且还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大寨精神。直至今天,它仍然具有时代价值,其所蕴含的艰苦奋斗......
论《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生活信念
发布时间:2023-05-26
《申肖克的救赎》在奥斯卡金像奖上获得了七项提名,但最终诸多大奖都花落他家。原因在于影片的主题表达不够鲜明直接,叙述中存有个别交代不清的地方, 让观众产生疑问,影响了对影片的品读。但影片在人性指导方面仍不失为一部经典大片......
地方图书管理的人性化与信息化
发布时间:2022-10-13
摘 要 信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催生了地方教学与科研工作对图书管理的新需求。这一形势的不断发展,使得地方图书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通过对地方图书管理普遍存在的现有问题的分析,本文认为,地方图书管......
大数据时代就业信息化建设探究
发布时间:2023-07-16
摘要:随着就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就业信息化建设是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关注和努力的重点方向。但目前就业信息化建设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如信息整合程度低、信息利用率低下、信息平台功能......
论析公民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构
发布时间:2023-02-24
" 论文关键词:市场经济;公民文化;民族精神 论文摘要: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全球化,使当今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文化与价值观的转变,这种新文化是以公民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法制意识和宽容意识为核心的新的公民文化,......
契约精神与中国税法之现代化经济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10
内容提要:本文指出了中国传统税法学理论与实践所存在的根本问题,即过分强调税收与税法的“义务性”与“无偿性”的特征,为了与之形成对比,作者主张借用西方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的税收本质学说“交换说”和“公共需要论”,以其合理......
论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员的服务创新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深入而持久的变革,也对图书馆员的素质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这种变化,图书馆员就必须创新服务,进一步优化提升素质。 关键词:信息化 创新 素质 21世纪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