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威廉・福克纳,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福克纳具有十分深厚的乡土意识,在作品当中,其不断在自己故乡本土上发掘,对故乡的历史、时间以及人物进行描写,表达那里的乡土人情观念,其“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正是以南方为背景创造的。在本文中,将就福克纳小说中的乡土意识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福克纳;小说;乡土意识;研究
[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6-0185-02
一、引言
在福克纳的作品当中,乡土意识在其中达到了非常高、非常震撼的境界。可以说,正是故乡曲折、复杂的生活经历对其产生了非常大的震撼,使其对美国南方的生活具有十分完整以及细致的了解,其作品的呈现,也正是其为该精神家园进行探索的过程。
二、浓厚的乡土情结
同很多南方作家一样,福克纳具有十分浓厚的乡土意识,并在创作当中将家乡的传统以及乡土文化作为了艺术创作源头。在创作生涯当中,通过对家乡艺术素材的应用建立起了“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该体系的建立,不仅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乡土意识,也正是其浓厚乡恋情结的表现。对于福克纳本人来说,其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牛津镇度过,而在“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牛津镇则正是杰佛生镇的原型。说在牛津镇中,有一条普通的小巷,福克纳本人当年很喜欢独自在这里,对整个小镇的市井百态进行静静地观察,可以说,福克纳很多作品当中的地理背景,都是以该地区为基础所虚构形成的。在其作品当中,南方神话、南方历史以及社会都是其创作当中的重要源泉,且由于其所具有的“南方乡土气息”,则使其在具体创作当中对大量的南方方言进行了引用,在平时对这部分方言音韵、句法进行细致体察的情况下更为灵活的运用。文体风格方面,演说体散文也正是南方的文学传统,在对其作品阅读时,经常有一种感觉,即仿佛在听到南方的传奇与神话故事。正是该种乡恋情况的存在,使得福克纳敢于呐喊,表达出人类为了生存所付出的高昂代价。而其面对故乡时,也具有复杂与特殊的感情特征。
在“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当中,其首先表现的就是对故土风光的一种眷恋,以及当地所具有的舒缓、安逸的田园气氛,以此人们在故乡当中生活所具有的安全感。对于该种情绪来说,正是其对于精神家园方面的呼唤,尤其是这种具有传统特征的南方文化人,更是其生长的归宿以及灵魂。福克纳的一生,是坎坷曲折的一生,具有浮沉不定的遭际,在作品当中,所流露出的乡情以及乡恋也已经在思想层面上升为了一种精神皈依,而故乡也经常被幻化形成精神层面的“桃花源”。可以说,故乡意境的存在,不仅仅是地理层面的,对精神家园进行寻找、对于故乡的爱恋也正是对传统经济结构视角文化价值观的认同,而这在不同的时期当中,也将具有不同社会文化内涵的表现。可以说,对于故乡的这种爱,对福克纳的精神世界具有积极的支持作用,而作为家庭背景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作家在作品当中的价值判断以及情绪感受更是同其具有紧密的连接关系,而正是从作家的特征考量,也使其能够了解到该种情绪在对自身精神世界强化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性。为了做好艺术创造,其艺术思维根须就需要能够伸向土壤的深处,同时,其不仅对故乡该种博爱情怀以及风俗的赞叹,同时也具有近代文明对故乡侵袭后的怆然,此时,其所驻足的境界也使其不能够真正意义的回归故乡家园当中,在陷入到该种神圣、痛苦两者皆存在的境地,所能坚守的仅仅为原有朴实的乡恋情结。
三、作品情结表现
在作品当中,福克纳积极探索了西方人精神家园情况,在探索的过程中,其不仅对现代西方人精神上的失落状态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且在批判西方当前价值观念的基础上也体现了出现对传统文明的深深眷恋,即在积极寻求返回自然的情况下不断追求和谐的任性。其对于乡风民俗的依恋以及山川风物的陶醉,也正是其实现作品创作的重要动力,该种动力的存在,则使其作品当中的人物具有对命运进行反抗的意志。
在其作品中,有的主人公正是出身卑微、命运多舛,在面对枯燥而沉重的生活时,经常处于喘息的状态当中,并通过自身命运以及厚道人格的运营实现人格建构基底的建设。从他第一步小说开始,其就对这部分人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进行谈论以及关注,并作出深切的思考。在《喧哗与骚动》当中,其将忧患、奉献、爱与痛苦等都融入和其中,在这部小说当中,主人公昆丁就如同哈姆雷特一样,敢于对生活当中存在的丑恶进行宣战,其对家族的名誉具有深深的爱,这种爱甚至已经超出了自己的生命,其不仅在生活当中对正义进行积极的主持,且希望通过地狱之火的力量烧掉传统道德对其产生的罪恶,在将世界耻辱、不贞烧掉的同时使灵魂以及肉体能够随之复活。而在两者之间,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灵魂的不朽。可与说,昆丁追求并不是单纯的物质或者金钱,更是一种人格层面的再生,具有永恒的精神特点。
在该作品当中,福克纳深渊的困厄体验以及对于故乡的忧患意识可以说对其精神视野以及创作视角产生了积极的扩大作用,并使其乡恋情结能够深深扎根在作品当中。在该种情况下,一种丰富的对文化、历史的理解以及思想也全面融入到了家人历史的境遇叙述之中,而在这部分当中存在的悲怆感受也使得作品在文学意味方面具有了更为沉重的特点。同其余南方文学派作家相比,具有更强的亲证性,且在整个作品当中贯穿着同乡土骨肉相连的意识,并以此体现出十分深厚的精神根基特征。除了《喧哗与骚动》之外,《沙多里斯》、《没有被征服的》、《押沙龙!押沙龙!》等作品当中都具有其特有的精神氛围,具有一种灵魂深沉以及精神皈依方面的感受。思想艺术方面,也正是对人们在实际环境当中忧虑的质疑,以此使其作品具有了深度以及意义,可以说,对于故乡的该种眷恋,也使其成为了其疲惫精神的载体以及灵魂的归宿。
福克纳对故乡的爱,并非是单纯、简单的,而是具有更高的层次。在其作品当中,字里行间都表现出了其对固相具有高度敏锐的感受力,在具有博爱情怀、积极关注故乡的情况下,使故乡的爱能够更好的对其精神特质进行体现,并将其浓厚的乡土意识融入到了其中。而作为一名普通的人,其所具有的博爱情怀也使其具有了具有十分深邃的精神实感,且在面对故乡时具有较为独特的审美眼光。对此,其所具有的该种复杂乡恋情结则能够实现两个层次意义的分离,即文化以及审美两个层面。如果能够从审美层面对其进行剖析,故乡的一草一木在其笔下都为十分美好的,而该种审美层面印记的存在,则正是同作家很长时间内对故乡的认同具有密切的关系,并能够在作品当中被抽象成了审美意象。而在近代文明冲击的情况下,其在面对故乡时也不会具有100%的纯情以及传统乡恋,即能够在对审美层面超越的情况下解剖文化视角。
四、矛盾与痛苦
在福克纳小说当中,乡土观念是其核心的创作灵感,在对故乡悲欢离合进行描写的同时,也是对故乡当中人生存状态的细致描写。在“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当中,其所具有的生命意识十分旺盛,而同其相对的,正是都市近代文明所具有的堕落以及腐败,在作品当中,其不仅仅只对人性以及道德方面对乡恋情结进行描写,而是以更为宏阔的视角对故土进行看待。其在作品当中所具有的超越故土、道德以及审美的情结,正是其乡恋所具有的独特境界。可以说,他所经历的坎坷生活以及曲折经历,且在目睹家族没落、南方衰败的情况下,则从最初的乡恋情结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在独特时代背景以及丰富经历的影响下使其能够以更为对故土进行观察,即从一个从故土当中逃离人员的身份从外界视角中对故乡形成审视。同时其在作品的那个中也体现出了痛苦以及矛盾的心情:首先,南方正是其生长的地区,其对这块土地具有身份浓厚的感情,同样包括南方一直存在的古老传统。其次,作为一名作家、一名具有浓厚历史感的人,其也在心中清晰地看到,南方崛起是不可逆转的形势,在“现代化”的发展中,所带来的将是农民的破产以及工人所受到的剥削,而南方传统价值、道德以及生活方式,也将在历史以及社会的冲击下不断分崩离析,都因此会使南方文化以及物质面临到十分巨大的危机。在该种不平衡的精神状态下,福克纳不得不做出了痛苦的抉择,即以充满怀疑、愤怒的笔对南方种植园经济制度进行深刻的批判以及解释,抨击和嘲讽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给南方带来的巨大社会灾难和精神痛苦,以此实现乡恋情结的深化。可以说,其在以此获得勇气以及力量的情况下,能够在作品当中同资本主义近代文明开展虚无的搏斗,不仅依恋着南方,且批判着南方,对资本主义状态下的毫无人性、自私自利进行了“绝望的抗争”,也以此成为了福克纳哲学当中的生命内容。
五、结束语
福克纳乡土观念的存在,赋予了其同其他南方作家不同的创作视野,也使得其对故乡的情感上升到了普遍的人性,在经历痛苦抉择之后,其乡土观念超越了单纯的乡土内涵,也成就了一名伟大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