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汲取传统道德文化精华化解矛盾纠纷

关于汲取传统道德文化精华化解矛盾纠纷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16 00:10:00
关于汲取传统道德文化精华化解矛盾纠纷
时间:2023-08-16 00:10:00     小编:
"

论文关键饲:道德文化 调解 矛盾

论文摘要:我国古代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以民为本”、“为吏之道必洁正直”、“和为贵”、“重义轻利”、“诚实守信”以及法德并举等思想,内涵丰富,蕴含着伦理道德的哲理智慧,有批判地继承这一宝贵遗产,吸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对我们今天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化解纠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全面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处理工作,是今年县、乡(镇、街道)一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点。⑴近几年,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陆续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有效措施,认真排查、处理新时期面临的各类人民内部矛盾,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的关系。

处在变革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目前仍呈现复杂化、尖锐化的趋势,处理不好,必然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经济发展。处理这类矛盾纠纷,除了采取法律、经济、行政措施以外,还应吸取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合理养分,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实行“德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为《中国传统道德》一书所作的题词中指出:“弘扬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传统,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努力创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⑵今年1月10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上提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重要思想时,再次强调要“坚持继承优秀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⑶。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伦理道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中华传统道德文化进行批判继承:

一、继承我国传统道德文化“以民为本”的思想

民本思想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尚子·五子歌》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认为只有民众才是立国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才会安宁。孟子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⑷”荀子说:“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⑸他认为君是舟,民是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⑹古代思想家强调人民群众生存状况决定国家的盛衰安危,也决定统治者能否维持统治,要求统治者从民众生存状况去把握社会统治的趋势,顺从民意,治理国家。这些“民为邦本”、“爱民而安”思想,对我们今天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人民群众为本”的价值观贯穿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宗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民主意识的普遍增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能否发扬民主,对是否宽慰和顺畅群众之心,进而赢得化解纠纷的主动权,关系极大。江泽民同志指出:“谁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同广大人民群众结合在一起,谁就有力量、有智慧、有办法,就能够经受考验,战胜困难,做出突出的成绩。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⑺各级党委、政府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中,应通过民主和法制的方法去化解矛盾,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对人民负责”作为调解工作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把握契机,顺着事物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沟通心灵,婉言相劝,切忌着急上火,急于求成。然而有的领导和公务员在处理问题时,动辄采用行政、法律措施,强迫命令,搞一言堂,结果是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在现代社会中,平等是民主的基石,也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基本道德准则,主持调处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应虚心听取纠纷双方的意见,查明事件来龙去脉,了解双方各自要求及处理意见,因势利导地控制局面。对人民内部认识上的矛盾,应通过说服、教育、讨论和交流意见来疏导,兼听群众意见并采纳其正确主张,通过循序渐进的启发引导,促使双方自省,求大同存小异,形成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纠纷解决方案。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主管部门应尽其所能,实事求是地及时解决。如因条件制约一时难以解决,也要坦诚说明原因,求得群众谅解;对有悖于法律政策的要求,须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合情合理地释疑解惑,使群众消除误解,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

二、继承发扬“为吏之道必洁正直”的官德思想

在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过程中,党的领导干部始终起着领导者、引导者的作用。他们带头遵守宪法、法律,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在全体人民中举德治、倡法治。正所谓“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⑼1957年在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中说:“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谨慎坚固,审恶毋私……临财见利,不取苟富;陆难见死,不取苟免。欲富太甚,贫不可得:欲贵太甚,贱不可得。毋喜富,毋患贫,正行修身,祸去福存。”⑽强调为官者要纯洁正直,心存公字,力行廉字,公平正直。“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⑾。

现在一些地方人民内部矛盾激化,导致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发生,原因之一是有的部门工作流于形式,图虚名而不求实效。有的人办事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应付领导、群众;工作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以致酿出恶果。处" 理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要求领导干部和调处人员光明磊落,谦恭和善,躬亲为政,以矛盾双方基本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怕困难、不计较麻烦,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切忌亲一方疏一方。在处理群体与领导干部、群体与企事业之间的矛盾时,一定要平等对待各方,搞好调解协商,切忌高看领导和单位,低看群众;对领导和单位热情,对群众冷淡。调解人员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对待工作,从点滴工作做起化解纠纷,不讲官话、套话,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即使一些矛盾的激化确有极少数坏人在幕后挑动,部分群众短时间难以觉悟,我们也要始终立足于团结教育大多数群众,孤立、打击极少数不法之徒,坚决防止用处理敌我矛盾的方法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三、汲取中华道德文化中“和为贵”的养分。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之一是“和谐”。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⑿,意为处理事情不偏不倚,这是道德的最高境界。“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折中、调中;“庸”即使用、平常、普通之意。“中庸”就是“比中而行”,执其两端而用中,处理问题要恰如其份,注意避免“过”与“不及”两个极端。管子云:“上下不和,虽安必危”。⒀万事取中庸,做人求和谐。“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⒁。

中庸是稳定和平的要道,“无讼是求”在我国群众中有广泛影响,社会成员枝蔓相连,共同生活,大都愿意以息事宁人、和睦无争的方式调解纠纷,尽可能避免事态扩大。“和为贵”在维护和巩固正常的社会秩序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观念世代相传,潜移默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今天,我国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民的奋斗目标和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应当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使这一传统美德发扬光大。新时期各类人民内部矛盾多数属于利益分配上的矛盾,或者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要多做纠纷双方当事人的说服、疏导工作,调解要掌握分寸,适时适度,既不能过“左”,也不能过“右’,帮助矛盾双方理顺情绪,以大局为重,互谅互让,允执其中。人民之间应当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和帮助,形成并发展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四、继承法德并举的原则

“德法并举”就是治理国家要法治和德治紧密结合,使两者有机统一起来,以法彰德,以德辅法。法律与道德是社会有机体的制度和精神支柱,一方面,它们共同协作维持着社会秩序、和谐的生活;另一方面,它们又以不同的方式,鞭策邪恶,维护正义,减少冲突和矛盾,维护社会的平衡和持续发展。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倡治国“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有耻且格”⒂他认为,单纯用政令和刑法来约束和威慑民众,虽然可以防止犯罪却无法使他们认为犯罪可耻:如用道德引导民众,用礼仪规范他们行为,民众就会知耻明辱,杜绝犯罪。法律、制度不仅对治理国家、“治民”作出外化的、硬性的规定,而且是一种文化、一种道德的反映,是人们对社会行为、社会弊端进行反思和改革的重要伦理现象。有些法律条款,本身就是一种道德原则或道德规范。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依靠法制作保障,“凡国无法则众不知所为,无度则事无仪。”⒃没有法制,民众就不知道怎样行事,没有制度,行事就没有准则。“奉公如法,则上下平”⒄。宋朝杨万里云:“以法从人,不若以人从法。以人从法,则公道行而私欲止;以法从人,则公道止而私欲行。”⒅认为让法制顺从人,不如让人依从法制,人依从法制,公道就得以执行,私欲则被制止;让法制顺从人,公道得不到执行,私欲恰恰得逞。法律是不能代替道德的,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公平”并非制定法之下的公平,而是制定法上的公平,是根据人的情感变化来实现公平。汉朝董仲舒主张“志善而违于法者免(罚),志恶而合于法者诛”,执法源于“情”、“礼”、“仪”,以致“法外施恩”。⒆这是对法律巧加玩弄、任意变通利用以合于人情道德,这种观点我们应加以摈弃。但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又必须依赖于道德的支撑。要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利益的关系,往往还取决于公民那种传统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扶危济困、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道德自律。一个没有道德规范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但仅靠道德单纯起作用,会显得软弱无力。道德建设必须以法制建设为后盾,两者缺一不可。

今天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讲市场经济,讲法治,要求善待权利,平等地适用法律,真正实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政策性较强,要求我们在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观念上除旧布新,严格按照法律和政策有关规定去做工作,既要严格依照法律政策去说服群众,依法办事不迁就个人意愿,又要教育纠纷双方正视现实,让自己的主观思想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反映大多数人意志的法律道德规范。广大干部在排查纠纷过程中,要联系实际学法、讲法、结合案例解释政策,公正、合理、合法地调处各类纠纷,让双方当事人和群众心服口服。对严重危害社会稳定、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则应“事断于法”,果断处置,迅速平息事态。要把大多数群众同极少数趁机搞破坏的违法犯罪分子区别开来,对敌对分子和不法之徒插手制造事端及搞打" 、砸、抢的,必须坚决打击,决不手软。

五、弘扬传统道德的“重义轻利”价值取向

义,一般是指人们的思想行为合乎公认的道德标准;利,主要指物质利益和私利。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认为道德的价值高于物质利益,人的精神需要比物质需要更重要,并强调在义和利的矛盾中,应当把义放在首位,以义为标尺进行衡量,然后再决定对利的取舍。义利关系的调整,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如果统治者注重道德建设,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风尚,“上重义则义克利,上重利则利克义”。⒇“义克利”导致天下安定的“治世”,“利克义”则导致民心不轨的“乱世”。这些观点着眼于社会稳定、道德建设来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排解矛盾,至今仍不失为真知灼见。

利益矛盾是众多人民内部矛盾中的一个主要矛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律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但是由于受利益机制的驱动,又容易引发重利轻义、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等消极倾向。只讲义,不讲利,社会不能发展;只讲利不讲义,必然物欲横流,社会也不能发展。当义利发生矛盾时,以义统利,求利而不缺义,见利而不忘义,利己而不损人,正当合法地谋利,坚持义利并重、义利互济、大义为先、见利思义是现代价值取向的基本内涵。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坚持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与照顾国家整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纠纷双方当事人和广大群众树立社会整体观念,履行法定的社会义务和责任。调解人员和纠纷双方代表在协商中,既要尊重关心个人的正当利益,又要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强调三者利益的有机统一;要积极鼓励和支持有利于团结、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引导纠纷双方正确处理竞争与协调、自主与监督、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后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树立把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个人合法权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依法保障不同利益主体共同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己。

六、继承发展“诚实守信”的立身处世哲学

诚实守信是安邦治国的道德基础,也是人的重要道德品性。诚信,要求人民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当今社会,一些人把“诚实守信”视为获取自身利益的障碍,淡化或者曲解诚信的价值,认为“正直虽重要,但有时也可以不得不做一些违心事”。有的人甚至违背诚实信用理念,采取虚假、欺骗手段获取非法利益。现实生活发生的一些纠纷,有的是后人不认前人“帐”(协议),“毁约背盟”造成的;有的是部分群众不理会法定代表人、谈判代表签订的协议,不顾历史事实及当时法律政策规定,以眼前利益和自己理解的政策规定作依据,对已作定论的事实,重新提出权益主张;一些人甚至不愿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而是以集体上访、请愿、静坐、阻挠正常生产等方式闹事,激化矛盾。

一些地方广泛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有些出现反复甚至激化,根源在于人们的信用观念缺乏:既缺乏传统道德范畴的“诚实守信”,又缺乏现代法律意义上的契约意识。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调解人员在调处纠纷过程中,不要忽视了必要的“诚实守信”教育,应通过多种通俗易懂的形式,教育大家在社会交往、经济活动中讲究信誉,信守诺言,言与行均要忠于自己的本性,“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物既许,终身难’悔”。要教育当事人“欲成事,取信义”,如果不讲信用,就无法得到他人的信任和支持,甚至招来祸害。在调解人民内部矛盾中,诚信原则还要求当事人尊重他人利益,以对待自己事务的心态对待他人事务,保证法律关系人都能得到自己应得的利益,而不得损人利己,并且要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总之,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吸收古代“信义一致”的德治思想,要求当事人忠于事实,严守信用,依照法律规定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

注释:

(2)宋惠昌主编《“以德治国”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

(3)秦接杰、刘振英、武卫正:消息《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在京召开》,见2001年1月11日《人民日报》一版

(4)《孟子·尽心下》

(5)、(6)《苟子》

(7)江泽民:《在优秀县(市)委书记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5年7月1日

(11)汉·刘安:《淮南子·诠训》

(13)《管子·形式》

(14)沈应明:《菜根谈·前集十七》)

(16)《管子·版法解》

(17)《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0)《苟子·大略》

(26)《傅子·义信》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与两岸和平统一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内涵及特征 两岸和平统一 论文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台湾 地区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分支,它从来就不是独立的。随着两岸关系的 发展 .进一步加强两岸人文 历史 认同,增强中华一统观念,以中华......
以传统文化精华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
发布时间:2023-03-25
以传统文化精华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论证了高职院校可以传统文化精华创文化育人特色的理由,分析了其实践过程中应避免走入的四个误区,提出了打造传统文化育人特色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传统文化;文化育......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西方道德文化的差异
发布时间:2022-08-11
" 论文关键词:中国 西方 道德文化 义利关系 社会责任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西方道德文化在道德评价、义利识别、义利关系、人际关系、社会责任等方面均有差异。本文就上述差异作了较为详尽的对比阐释,旨在能够给当代道德教......
传统中国商业纠纷解决模式刍议
发布时间:2023-07-24
一、传统商业纠纷解决模式 传统商业纠纷解决模式主要分为私力救济和公力救济。 (一)私力救济 私力救济是指权利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靠自身的实力,通过实行自卫行为和自助行为来救助自己被侵害的权利。自力救济、调解和仲......
传统型民事纠纷“2+X”化解机制的探索实践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3-12-19
传统型民事纠纷“2+X”化解机制的探索实践与启示 传统型民事纠纷“2+X”化解机制的探索实践与启示 传统型民事纠纷“2+X”化解机制的探索实践与启示 更多内容源自 幼 儿 论文摘要:在继续深化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
关于民事纠纷构建多元化解决机制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4
近年来,由于国家通过分布法律来赋予了民权,这就导致当前民事纠纷的类型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长期以来行政调解和单位调解机制也相继崩解,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迅速的对民事纠纷进行解决,则应建立起调解及仲裁等多元化的解决机......
深化改革 努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发布时间:2023-02-24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产能过剩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工作重点和重大举措。目前,我国在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钢铁和船舶五个方面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特别是钢铁行业位居产能过剩的五大行业之首。因此,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积极探索破解这一难题的新途径。从我们调研情况看,目前化解产能过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一是认识不到位,压减产.........
刑事审判与社会矛盾化解
发布时间:2023-02-26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要以人为本,化解社会矛盾,维持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刑事审判最根本的是目的是通过惩罚犯罪来保障人权,化解社会矛盾。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在刑事审判中重打击而轻预防、重惩治而轻......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0
摘 要: 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 发展 , 历代流传下来的。学习和研究 中国 传统文化, 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在 科学 发展观指导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加强对青少年......
浅谈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解
发布时间:2023-06-27
一、相关概念的综述 对于文化这个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它的理解是不同的,学术界也对文化这个概念做出了不同的解释。现在被人们普遍比较接受和理解的认为:文化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文化即是人类在社会历......
西方文化的内在矛盾
发布时间:2013-12-18
西方文化的内在矛盾 禁欲主义与消费主义现实的矛盾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赖于消费、投资和出口,消费主义的现实就必然与西方世界广泛信仰的基督教所提倡的禁欲主义产生巨大矛盾。可笑的是,宗教信仰是资本主义激烈市场竞争的必需品......
关于乡村纠纷解决的范式分析(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 要】法律与乡村社会的格格不入之处,不仅体现在法学家的理性逻辑和农民的实践逻辑之间的不一致,也表现在乡村生活中法律权威、政府权力和农民力量的相互制约关系之间中,还嵌入到乡村社会中血缘、地缘、业缘的交互关系中。 【论......
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机制探讨
发布时间:2023-01-10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在增强社会活力的同时要保证社会的安定有序。和谐的社会治理环境不是杜绝矛盾冲突,而是拥有各种能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的体制和机制。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要求,应从维护群众权益、畅通利益表达、心理疏导、矛盾预警等方面构建预防机制,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同时基于矛盾的普遍性,仍需不断健全多元矛盾化解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总之,应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最大限度增加.........
论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发布时间:2022-12-02
一、农村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现状分析 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根据纠纷处理的制度和方法的不同可分为自力救济、社会救济、公力救济三种形式;根据民事纠纷解决途径不同分为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和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在纠纷解决机制中诉讼居于核......
关于传统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1
关于传统文化研究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曾李的洋务运动、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
传统文化的精魂
发布时间:2023-06-23
在连续写作九部中篇小说后,陕西作家陈忠实终于再也按捺不住了。凭着自己长期生活与艺术的丰厚积累,他用了前后共约四年的时间,写出了平生第一部五十多万字的恢宏巨著《白鹿原》。 《白鹿原》的写作,经过广大读者与文艺批评家的检验......
确权和调整化解了农地纠纷吗?
发布时间:2023-07-10
摘要:基于2015年对全国东、中、西部7省190个村庄的调查数据,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新一轮土地确权及土地调整对农村土地纠纷的影响。研究表明:(1)土地确权在明晰农地产权、赋予农民权能的同时,也显化了农村长久以来的历史遗留问题,激发农民解决各种土地权属争议的诉求,引发矛盾与纠纷;(2)土地调整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庄人地资源配置不均的矛盾,但带来的农地产权不稳定也易引发利益、权属等纠纷;(.........
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19
"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理念;探讨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一种道德文化,它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宏大的道德理念,但是近百年来,现代文化伦理因为缺乏与传统文化理念的和谐对接而引发了一系列道德冲突,对于当......
网络文化对传统道德冲击几何
发布时间:2022-09-26
网络媒介文化具有虚拟性、多元性和依附性网络媒介文化作为社会转型时期亚文化的重要形态,主要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以社会热点为动态映射的文化总称。就当前网络媒介文化的流变而言,主要包含如下网络媒介文化:首先是通讯媒介文化。所谓通讯媒介文化主要指通过APP客户端的各种交际软件传播个体交际的文化,它占据着媒介文化的半壁江山,同主流媒介文化相比通讯媒介文化是以交际语言和模式为主并不断外扩的文化形态。其次是.........
全球化与中国传统道德
发布时间:2023-01-30
作为绵延数千年的文明正大之邦、歌诗礼义之地,中华民族拥有广博庞大、精深缜密的传统道德资源。这些道德资源除了使今天的国人振奋和感恩之外,毫无疑问的是,如何继承并发扬就成为一个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任务。同于我们的祖先,这项工......
浅析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学生的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道德 道德 教育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德育中强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与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
明确土地权属化解农村基层矛盾
发布时间:2016-04-07
摘要:长期以来,土地一直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因土地权属不清引发了很多的社会矛盾。要进行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化解农村基层矛盾,就必须明确土地权属。通过颁发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及承包权证,进一步强化农......
坚守传统文化精神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叶延滨1948年生于哈尔滨,后随父母南下入川。1078年考入大学。现在任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副主编。作品主要有《血液的歌声》、《禁果的诱惑》、《现代九歌》、《与你同行》、《沧桑》等诗歌,在他的诗中传统的文化精神很明显。 [关......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家庭伦理道德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2-08-30
【摘 要】何谓国家,先有家才有国,而国稳定了才有家,家庭稳定了才会有国,家庭是国家中最小的群体,是社会的组成细胞,更是作为一个伦理实体的存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盛行的今天,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伦理道德的建设在当今......
论解决民事纠纷的系统工程
发布时间:2022-11-16
论解决民事纠纷的系统工程 论解决民事纠纷的系统工程 论解决民事纠纷的系统工程 文章简介:民事纠纷的解决是法治国家的重要任务,一个国家法治水准的高低,关键就看化解纠纷的法律机制是否完备、......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民族文化精髓
发布时间:2023-07-06
现如今,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多元文化时代,社会发展节奏逐渐加快,但是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的关注度却逐渐下降,传统文化传播效果渐渐弱化。高校美术课程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将民间艺术元素巧妙融入美术课程中来,美术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即文化传承、精神传播的过程,这不仅有利于深化美术教学改革,同时,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也会相应增强。由此可见,本文针对高校美术课程引进民间艺术元素展开探究,具有一定教育意义.........
关于海外留学保险纠纷解决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7-03-16
一、购买保险化解海外留学风险 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居民日益富裕,教育观念逐渐改变,自费留学人数大量增加。2016 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突破50 万人,中国已经成为国际最大留学生生源国。留学呈现低龄化趋势,中国年轻人远离父母......
浅探传统道德文化对法律文化的实践渗透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道德文化 法律文化 实践 渗透 论文摘要:道德是法律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和维护自己的统治及社会秩序,将一部分重要的道德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并在道德与法律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理论思......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培养学生中华美德
发布时间:2022-12-18
明确教育目标,细化行为要求 我们坚持把培养学生具有孝、礼、勤、诚、耻、忠、信、义、宽、廉为主要内容的中华美德作为我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实践也进一步证明,这十德既符合少年儿童全面发展要德才兼备的正确需求,又涵盖了中......
胡适:矛盾中的民族文化情
发布时间:2023-01-09
摘要:胡适是一个充满矛盾与争议的文人。他深受中西文化的双重影响,在其中文著作中,胡适表现出对中国文化的批判和对西方文化的宣扬。而在其英文作品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他对中国文化深厚的同情和辩护。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胡适,本文从......
论传统文化中德育精髓的宝贵作用
发布时间:2023-07-08
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保留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饱含人类的精神文明,是国人的骄傲,我们有义务把这份文明传承下去,其中德育部分的精髓为我们当今德育建设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一、优秀传统文化中德育的精髓 1.培养修养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发布时间:2023-06-22
文化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及认识自我和改造自我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社会成果的总称。那么,中国文化是中国这个智慧群族在生存、繁衍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社会成果,并不断的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而从这些博大精深的母体中蕴含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泱泱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一、自强不息体现中国哲学动态宇宙观与人生观相统一的文化特点《周易》(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1]意思是说天(即自然)的运动刚.........
构建政府调解平台化解重大社会纠纷
发布时间:2023-03-02
调解制度是调解人采用依法充分说理、耐心疏导、消除隔阂,帮助纠纷当事人达成协议,解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涉及相关权益等纠纷的制度。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主要由法院调解、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构成一个完整的调解体系。①法院......
关于家族企业:“继承矛盾”及其解决机制
发布时间:2013-12-17
家族 企业 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考验,就是继承问题。家族企业能不能被下一代所延续并保持其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成功地解决继承问题。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其深刻底蕴即意味着二代成功接棒的不易和困难,表明家族企业......
提高农民的谈判能力是化解农村矛盾的关键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一次途经某地,看到农民将公路堵截起来,不许任何车辆通行,因为早晨学校上学的时候,一个12岁的孩子被汽车撞死,农民上报了政府,但是迟至中午还没有任何音讯,农民失去了耐心,便将公路堵截,要求政府迅速处理交通事故。被堵截的车......
文庙与文化传承和道德教化
发布时间:2023-06-21
[提要] 当下中国,文化传承与道德教化均受到严峻挑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破解文化传承和道德教化的弱化乃至虚无化问题。及时抢救、恢复包括漳州文庙在内的各地曾经普遍存在、现在濒临消亡或已经消亡的文庙(孔庙......
传统文化的德育精髓及小学德育教育创新
发布时间:2023-06-05
一、中国传统文化德育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内容与涵义,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积累,为我们当前的德育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培养修养态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教育与自我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德行居于道德教......
电力信息化五大矛盾
发布时间:2013-12-17
一直被IT厂商热烈追逐的电力信息化市场,似乎没有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而“引爆”,相反在日趋严重的“电荒”背景下显得更加不愠不火。 电网企业忙于应付“电荒”,五大发电集团忙于制定信息化规划,发电企业则由于更换“东家”而暂......
《礼记》传统文化视域下的人文精神解析
发布时间:2023-05-22
摘 要:《礼记》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伴随着人文精神不断延伸发展,着重于通过一些典章制度来提高人民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来达到社会的平衡与和谐。本文从文本角度出发,详细分析《礼记》通过对人们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
茶宠之传统文化所体现的“道家”精神
发布时间:2023-01-13
茶宠之传统文化所体现的“道家”精神 一、何为茶宠 “茶宠”就是人们早期所谓的“茶虫”,属于茶器中的一种,是人们品茶时放在茶盘上的小摆件,顾名思义就是茶水滋养的小宠物,大多是用紫砂或澄泥烧制的陶质工艺品,喝茶时用茶汤涂抹......
企业劳动纠纷化解和调解制度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7
摘要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影响,许多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因为效益不好,出现了拖欠员工薪资的情况。由于企业方面操作不当,导致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激化,劳动纠纷问题也日益突出。现阶段我国关于劳动纠纷的处理流程通常是先调解、后仲裁,最后诉诸法律。调解是一种最简单有效且省时省力的劳动纠纷化解措施。但是现阶段劳动纠纷调解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实际调解效果往往难以令企业和劳动者双方满意。在.........
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现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01
〔摘要〕 长期以来,在国内外都流行着一模糊的观念,似乎儒家文化就可以代表中华文化,这是一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偏见。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柢就在道教。这不仅表现在它对中华传统文化——道家思想、儒家伦理纲常、墨家思想、易学和......
融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于物理课堂
发布时间:2013-12-17
融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于物理课堂 人类文化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而形成、发展,以后又逐步分裂为两种不同的文化——“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简而言之为“文”、“理”两种文化。两种文化的分裂,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意义上加速了......
浅谈柳与中华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14
【摘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柳”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它有关的姓氏、诗词和风俗等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有趣的故事,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柳文化。 【关键词】柳;姓氏;诗词;风俗;文化 To Research on Willow and Traditio......
将化解矛盾冲突的主动权“教”给孩子
发布时间:2022-11-20
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幼儿除了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地是学会如何与人相处,而在相处过程中,冲突难免时有发生。 一、常见冲突场景 场景一:区域游戏时,大宝和安安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建筑工地,游戏开始后他们都在专心地搭......
浅谈依法执政对化解社会矛盾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6-09-2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依法治......
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德育价值取向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5-09-14
【摘 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其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
道德信念和物质利益的矛盾与融合
发布时间:2022-10-19
道德信念和物质利益的矛盾与融合 道德信念和物质利益的矛盾与融合 道德信念和物质利益的矛盾与融合 [摘 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审议物权法草案,该草案从法律角度提出“拾金不昧者”可以获得报酬......
传统文化在信息道德修养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6-21
随着信息化社会进程的不断深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应用的日益广泛。接踵而至的各类信息,不断充斥着人们的视野。在如此庞大的信息中,有价值的信息与垃圾信息并存,可以用泛化来形容。急剧增长的信息总量早已超过......
中华传统文化在品德与社会课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2-12-08
一、引言新的世纪,中华民族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4-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中华民......
关于跨国环境损害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发布时间:2016-09-12
人类社会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环境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密切关注的世界问题,也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博弈的利益问题。尤其是跨国环境问题,对于区域性的和平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重要影响,我国与周边十几个国家......
关于文化传统与物理课程
发布时间:2023-03-16
" 论文摘要:通过对我国物理课程发展各个历史阶段特点的研究,发现文化传统中的某些因素对我国物理课程起着消极的影响。要分析、认识某些文化传统对我国物理课程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方式,促进物理课程健康发展。 论文关键词:文化传统......
试论德里达解构方法论(策略)的矛盾性
发布时间:2023-06-28
摘 要:德里达的解构论的方法论的矛盾性表现为:他既反对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客观主义,强调哲学与非哲学的区别,但同时,他的解构论也存在着客观主义的倾向,主要表现是文本“延异”过程中的无主体性。因此,他的这种倾向遭到了哈贝马......
关于德育视域下传统文化隐性教育的途径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既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德育的重要形式。其富有人生哲理的神话寓言、抒发情怀与理想的诗词歌赋、彰显人格魅力的伟岸身影、蕴含励志的动人事迹,这些无不在提供丰富德育思想的同时,也给高校学生的德育带......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矛盾超前化解工作
发布时间:2023-04-09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时期维护稳定工作的特点;信访人个体思想变化的一般规律;做好维护稳定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稳定工作;化解矛盾;途径 不稳定因素的排查评估以及矛盾的超前化解,是做好维稳工作的重要环节。超前研判做好......
解析关于儒家文化与当代精神
发布时间:2023-03-30
在中国经历了五千多年历史的沧海桑田之后,如大浪淘沙般沉淀卜来世代相承的文化。这种独特的文化传统表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心理定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无论是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历史乱世,还是稻米流脂粟米白......
华硕新品将打传统文化牌
发布时间:2023-05-13
华硕新品将打传统文化牌 http://WWw.LWlm.cOM近日,华硕电脑与英特尔联合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了“集大成·智非凡——华硕英特尔2012新品发布会”。会上,来自华硕电脑、英特尔以及相关伙伴厂商代表和媒体记者近300人,共同见证了华硕基......
中华优秀传统与廉政文化
发布时间:2013-12-17
中华民族在自己的 发展 历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今天,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 现代 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当以“......
传统中国法道德人文精神的表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05
说道三纲五常,很多人大都知道,它是传统思想对人的约束,但是研究哲学的范畴,三纲五常还是传统中国法的纲要和精神所系。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传统中国特有的宗法伦理。它讲究的是忠和孝,表现在上下、贵贱、尊......
基层民行检察化解社会矛盾全程和解机制探析
发布时间:2023-06-07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关系复杂化和利益调整导致的民事纠纷激增,传统民行检察仅有的抗诉职能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民行检察采用何种方式,既能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又能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是当前司法实践亟须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淮阳县检察院直面司法实践需求,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坚持将化解矛盾贯穿于民行检察工作始终。积极摸索和实践民行检察全程和解工作,以规范和解程序.........
基于传统精神文化下新时期审美文化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3-01-07
摘 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审美文化呈现出新特点、新症候。新时期审美文化更多地表现出功利性、商品性和大众性,这一发展形态的认识,需要基于传统精神文化的视角进行思考。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审美文化的特点,以及发展要素,论述......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应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
发布时间:2016-12-30
一、前言 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
在乡村传统节日文化中实现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23-01-02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涉及生产活动、衣食住行、人生礼仪、天文气象、宗教信仰、文化娱乐等诸方面,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与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
关于道德模范宣传常态化建设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4
摘要 道德模范宣传常态化建设对引导人的道德价值取向有着重要作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激励性、制约性和导向性,道德模范的崇高精神成为引领企业道德建设的价值取向。文章就企业道德模范宣传常态化建设......
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发布时间:2022-12-08
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近年来,在国际化大潮的影响和部分媒体、商家的炒作下,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等“洋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http://WWw.LWlM.cOm都市年轻人。中国人开始沉浸在西方节日的狂欢里......
传统文化与“反传统文化”传统
发布时间:2023-04-06
传统文化与“反传统文化”传统 任何时代的思想构建的深度与广度,取决于这一时代的人们的反思能力,以及在反思过程中挖掘思想、精神资源的深度。对于思想史意义上的当代中国——我这里指的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的中国,因为在七十年......
论延安西方文化与民间文化的融合与矛盾
发布时间:2023-02-01
论延安西方文化与民间文化的融合与矛盾 陕北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后,大批怀着革命理想的知识分子http://wWw.LWlm.Com奔赴延安。随着大量知识分子的到来,延安成了抗战时期的文化之都。西方文化随着这些知识分子的到来而传播到延安。 延安民......
浅谈当代设计与文化传承一一论中国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与当代设计的矛盾
发布时间:2022-08-05
哲学、科学与艺术, 这三者从来不是独立存在的, 科学是认识论, 是求索必然理性的表达:艺术是人性论, 是寻找自由情感意象的表达: 哲学是科学和艺术的起始和终点。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哲学, 是造物的理念和态度, 科学是造物的技术和方法, 而......
关于中国当代大学中的矛盾
发布时间:2022-11-03
" 论文摘要:现阶段,中国的高等教育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教育本身是矛盾的统一体,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矛盾就是其中一个主要方面,正确认识这两者的关系,分析它的发展趋势对于我国当代大学有效实施素质教育以及......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3-03
这里所要讨论的“过去”,当然不是纯时间的范畴。在社会、文化的意义上,过去主要指的是传统,即那个在以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 一个民族的传统无疑与其文化密不可分。离开了文化,......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13-12-19
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代价巨大的社会实验,中国人终于懂得了一个真理:未来的陷阱原来不是过去,倒是对过去的不屑一顾。就是说,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绝裂,甚至将过去彻底砸烂;而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
孟菲斯·德佩矛盾的个体
发布时间:2022-12-20
巴西世界杯上,初出茅庐的德佩用一脚精彩纷呈的远射和一次恰到好处的抢点,帮助荷兰队先斩澳大利亚,再胜智利。如今将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德佩再次回到了我们的视野之中,正式加盟了英超豪门曼联。 1994年情人节的前一天,德佩呱呱......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当代思想道德养分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 现代 化建设事业的深入 发展 , 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体现现代精神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但由于商品 经济 和外来文化......
关于纠纷解决方式择选应考量的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6-09-2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攻坚克难阶段,为了全面化解社会纠纷,在社会纠纷解决现态上呈现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态势。大体上可以这样认为,现行中国所存在的所有化解社会纠纷的机制、方式共同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匹配的完......
浅谈农村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完善
发布时间:2023-04-17
摘 要:社会的不断发展导致矛盾越发的向复杂化,多元化发展,在现代社会司法的需求中已经不能仅凭单一的方法来进行解决,需要用多元化的矛盾解决机制来进行解决。在我国现代农村社会,传统的纠纷解决机制还存在并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
弘扬传统文化,探讨儒家伦理道德的传承之路
发布时间:2023-06-23
弘扬传统文化,探讨儒家伦理道德的传承之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认为“在新历史时期的战略布局和战略部署中,最核心的要求就是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发布时间:2023-07-05
习近平同志继承党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文明的生存智慧。习近平提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
纠纷和调解理论浅谈(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05
【摘 要】行政纠纷的解决机制是多元的。传统理论认为行政纠纷不适用行政调解。本文对传统观点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建立行政纠纷的行政调解的必要性。 【论文关键词】行政纠纷 行政调解 公权力 一 行政纠纷的行政调解之可行性 1.......
关于中职学生矛盾心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9
" 论文摘要:中职学生大都是十八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其心理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成长、成才,就业、择业及个人事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整体人才资源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为此,作为培养祖国建设......
高职数学教材改革存在的矛盾及化解措施
发布时间:2016-07-28
教学的改革首先要从教学内容做起,而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集中体现,是最重要的教学文件,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高职数学教材改革问题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引言 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
论高考对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强化
发布时间:2022-07-21
2016年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高考考试内容将出现变化。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的内容,多个考试科目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其中,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在汉语中增加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一、高考增加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价值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传.........
国术 传统文化 文化传统
发布时间:2023-06-10
国术 传统文化 文化传统 最近一友人就“国术”问题发表了一些见解,视角独特,看法新颖。笔者阅后不禁敬佩且浮想联翩,于此凑凑热闹,和着友人的国术观也来聊聊。 一、国术是个系统 国术,中国武术,武术,意思相同,然笔者以......
浅谈如何在文化生活教学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2-08-04
中央台热播的《汉字书写大会》掀起了收视狂潮,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见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地气,让学生在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下生发精神、孕育思想,同时,也让教师为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代代传承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而内涵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现行的《文化生.........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发布时间:2015-12-28
一颗对传统文化爱得深沉的心, 我选的是第一个题目,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落点在精髓二字,精髓的基本解释为精气真髓,比喻事物的精华.........
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
发布时间:2022-09-19
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工作者,我们需要反复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在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里,我们可以选择哪些价值因素融入我们的德育工作?爱作为知识分子,我们应该做一个热爱家庭的人,做一个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人,做一个热爱学习,热爱仁德的人。第一,做一个热爱家庭、民胞物与的人。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发布时间:2022-10-11
中国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在其久远博大之中,却"统之有宗,会之有元"。若由著述载籍而论,经史子集、万亿卷帙,概以"三玄"(《周易》、《老子》、《庄子》)、"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新马华族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10
新马华族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启示 绪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空前繁荣,可与之极不相称的是,社会精神文化问题日益彰显:幸福感下降、道德滑坡、缺乏信仰、社会风气浮躁、拜金主义等等。是什么原因引起目前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构建论
发布时间:2023-05-0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构建论 www.LWlM.cOm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决定,强调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
传统文化,给华夏的铭心刻骨
发布时间:2022-12-06
追溯五千年,华夏文明汤汤而来,古老的东方孕育着璀璨的中华文化,而今,仍散发着夺目的光彩,一如汉代李延年所做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①。广博的中华文明,也堪称东方一佳人。时间轴不停转,文明的冲突与交融已使得传统文化有了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