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当前职业教育与企业文化对接日益频繁的过程中,将企业文化与实训教学相互融合越来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必须明确企业文化与实训基地建设融合的意蕴;顶层设计引入企业文化,职业文化深度融入实践教学管理中;文化引导,企业化管理,提升学生实训能力;校内实训教学与企业要求相适应。
[论文关键词]高职 实训 企业文化 路径
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当前职业教育与企业文化对接日益频繁的过程中,将企业文化与实训基地建设相互融合越来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融入企业文化、工业文化理念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对技能人才职业素质培养内容和途径进行深层次探索的重要课题,对行业后备人力资源队伍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本文结合课题研究中的实际情况,对企业文化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特别是实训基地建设中的融入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企业文化与高职实训基地建设融合的意蕴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企业文化已成为当前文化研究层面的一个中心议题,而从文化层面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则要重点研究校企合作中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如何进行融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了文化育人策略,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鲁昕副部长也提出了文化三进,要求“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
二、实训基地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的路径
(一)顶层设计引入企业文化,职业文化深度融入实践教学管理
1.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职业文化建设进入顶层设计。将职业文化建设提升到学院发展的顶层设计之中,有力地推动学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结合企业文化特点,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学院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等各个方面,如宣传企业文化、教学管理规范化、实训场所职场化等。
2.对接企业文化管理,实行实训基地的“严细实恒”教学管理。“严谨高效”是企业的重要行为规范,结合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特点,在实训基地的管理上可以实行“严细实恒”原则。“严”是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的管理体制;“细”是科学具体的工作质量标准、细化的工作流程或工作步骤;“实”是指制度执行与监督的落实及工作实效性;“恒”是指管理制度落实与监督的持之以恒。
第一,制定管理制度,“严”抓制度落实。严格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制度内容规范严谨,对教学工作各个方面提出高标准、严要求。高职院校应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在教学组织管理、教师工作规范、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档案管理、教学质量监控、课程建设管理、教材建设管理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对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员、教务干事的岗位要求等予以明确界定。教学管理过程中,制度建设是前提,制度执行则是关键,坚持教学督导和二级管理的相互结合,做到院系“双层监督”, 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工作流程细化,确保教学管理精“细”。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细”体现在工作流程细化,工作职责明确,工作措施具体,管理精细,工作到位。教学及管理工作尽可能做到流程化、规范化,如同企业中的生产流程管理一样。院系两级的管理者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调查研究,做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活动,严格、规范、科学地进行教学管理,确保教学及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 "
第三,注重工作“实”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无论是企业生产管理,还是学校的教学管理,都应该讲究实绩、注重实效,不做表面文章,不投机取巧,确保质量的提高。应确立由多元化的教学监控、评价主体和多层面的教学监控、评价客体组成的评价体系,领导直接把关,教学职能部门常规检查,教师参与教学质量跟踪(教师评教、评学等),学生参与教学质量反馈(学生评教),教学督导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实行课程学习综合评价制度,并注重社会评价。
第四,持之以“恒”,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教学及教学管理中的“高、严、细、实”工作标准。“恒”体现在教学管理理念上,坚持以教学中心,规范管理,精益求精的教学管理理念;“恒”体现在工作精神的传承上,教学工作严谨细致、求真务实;“恒”体现在制度的延续上,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健全。
(二)文化引导,企业化管理,提升学生实训能力
1.文化引导,吸纳企业精神融入学校管理各环节。职业院校应该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优秀毕业生到学校宣讲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引导学生自觉培养企业需要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将企业管理文化理念渗透到班级管理、学生管理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工作意识,指导自己日常的生活、学习和以后的工作;将企业文化中的人本理念、团队意识移植到学生教育管理上来,通过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并在日常的班级活动中转化为实际行动,自觉地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甘愿为集体的利益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引入企业共赢价值观,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在班级和社会中进行准确定位,找到和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以此激励自己,实现更高的价值。
2.规范管理,实现企业管理文化与学校管理文化对接。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实现。学校应通过企业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接受企业的有关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反思自己的行为,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为以后进入企业做好准备。
第一,建立企业化管理制度。学校可以引入企业相应的管理制度编写企业化管理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习管理制度、分配制度、出勤制度、奖惩制度、宿舍管理制度、学生班规等。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企业不同的岗位群,把岗位操作规程带进课堂,经常带学生到企业各岗位进行参观,让学生对岗位的规程有初步的了解,明白操作就必须按规程办,不可以随意自行变更,缩短课堂与岗位的距离。
第二,依托企业,校企合作育人。学校要充分依托企业,与企业共建“合作型”实训基地,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把教学内容与现代生产对接,把实践性较强的项目放到生产现场完成,让学生体验生产环境,结合生产和管理实际进行专业课学习,从根本上摆脱生产与教学脱节的弊端。这样既保证了企业文化与校园实训文化的融合,又让企业可以得到自己所需的人才资源。学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协议,共同制订实习教学计划与大纲,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组织学生到生产企业现场进行为期一年的生产实习教学,一人一位师傅,定岗实习,并签订师徒合同,明确师徒的责任和义务。这样便实现五个合一,即教室、车间合一,教师、师傅合一,学生、徒弟合一,作品、产品合一,育人、效益合一。学生能充分了解企业、认识企业,熟悉企业的制度和价值观念,切身感受企业文化氛围,从而增强职业认同感。
(三)校内实训教学与企业要求相适应
1.实训设备要做到操作性强、仿真性强、功能多样。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注重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注重企业文化的引入,营造一个仿真的职业环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模拟和仿真实训条件,为实训操作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有效的教学途径。
2.加强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企业兼职教师比重。应聘请了解行业产业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最新技术的企业、行业一线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渐加大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教学中的课时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总之,高职院校的实训建设工作要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才能更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发展优势。只有校企双方共同努力,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端技能型人才,使高职院校办学之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