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讨会暨第十三届全国社科农经协作网络大会的召开,吸引和聚集了来自全国30余个省(市、区)社会科学院和政府部门、高校及其他研究机构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研讨。大家围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题,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理论、各地改革综合情况、改革与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改革与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改革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革与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各抒己见、深入交流。思想的火花竞相绽放,精彩的发言给人启迪,给与会者带来了全新的改革思路与实践经验,真可谓“字字如珠玑,句句集精华”。在此,记者专门整理编辑了与会者部分精彩发言片段,供大家学习、交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叶兴庆: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以绿色产能的增长接替边际产能的退出,延长和重构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释放正确的市场和政策信号。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结构调整不能画等号,因为这次要解决的问题比前几次复s很多,解决问题的手段、途径也比前几次复杂得多。
中国社科院农发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目标导向,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为主攻方向,以促进农业供给体系和结构优化为核心内容的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从产业层面、要素层面和制度层面展开,实行多层面协调推进的结构性改革,并围绕“降本、提质、增效”这一核心任务,实行组合式的支持政策。
中国社科院全国社科农经协作网络大会理事会秘书长、研究员翁鸣:
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之后,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一个自身“潜在增长率”下降和“深层次矛盾”凸显对经济发展制约的新阶段。因此,寻求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必须升华为“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和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路径,在这个背景下,会议提出了有关供给侧结构性创新理论。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看,存在着市场繁荣背后隐藏的深层次问题,这不仅是农产品的结构性、阶段性过剩,也不是简单的农产品结构调整,而是农业转型升级的系统性工程,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过程中各种要素的科学配置,也是相应的制度性变革。
河南省社科院院长、研究员张占仓:
我认为,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一,必须在认真研判的基础上,下定决心对玉米生产规模进行适度规模调减。第二,要建设更加科学的信息系统,及时向社会释放科学可靠的信息,引导和支撑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第三,针对生姜、大蒜、大葱等易产生波动性问题的农产品,建立健全信息系统与协调沟通机制,为市场发布权威信息。第四,针对全国消费结构的变化,向市场提供更高品质的农产品。
贵州省社科院院长、研究员吴大华:
当今世界,品牌已成为品质的象征和经济竞争的重要手段。对于区域来说,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已成为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流趋势。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和农业供给侧改革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农产品品牌建设是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和重要方法。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满足市场消费者对农产品高质量的要求,实现我们农业现代化、标准化的生产经营,就必须大力加强农产品的区域品牌建设。
湖北省社科院院长、研究员宋亚平:
我认为,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速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方面,本质上不仅是一项极其重大的创新实践,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围绕扎实有效地推进好这项工作的蓬勃开展,我建议理论工作者一定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把准脉象,开对药方;真正能够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量在中央的顶层设计,在基础性的制度体系建设,在市场机制作用与行政手段作用之间的艰难平衡;核心和关键不在于在座学者,而在于各地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承诺。
山东省社科院党委副书记、研究员王兴国:
山东省农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矛盾日益凸显。我们下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或者动能转换的主要目标和方向,是在总体思路上坚持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协调补齐发展短板,绿色引领发展方向,开放拓展发展空间,共享统筹城乡发展,以保障有效供给,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以发展农业“新六产”为增长点,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持续促进农民增收。
江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孔凡斌:
今天,我就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新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与大家做一个交流。今年的一号文件将完善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核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从这一点来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特别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任务是非常重的。农村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和发展现代林业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研究和建立这样一个体系,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推进我国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湖南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研究员陈文胜: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众所周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方面是农业结构性矛盾问题,另一方面是体制性矛盾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要从农业本身的特殊规律出发,因为农业不像其他产业,它是一个生态产业,是一个特殊产业。比如工艺品,只要工艺相同,无论在美国生产还是在中国生产,产品品质都是一样的。而农业是一个特殊的生态产品,它在不同地方生产的产品,品质是绝对不一样的。所以它不仅要遵循市场规律,还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重庆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许玉明: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整体上思考,就是要建立安全农产品产业链垂直闭环运营系统,重构一个农业生态。简言之,就是要使安全农产品垂直闭环运行,建立合理的市场定价机制和公平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最后建立相对完整的农业市场经济体系。
吉林省社科院农发所所长、研究员张磊:
今天,我主要从吉林省的角度和大家讨论一下玉米收储政策改革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应该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常有必要,也很及时,但在广大东北地区,对这项改革的准备是不充分的。为此,东北“三农”付出了比较沉重的代价。另外,当前国家粮食政策让玉米价格持续走低,在此政策作用下,吉林农民收入开始走低。因此我认为,一是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透明性、及时性,二是玉米去库存最重要的对策是加强对玉米加工业的重点扶持。
宁夏社科院农发所所长、研究员李文庆: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宁夏农民的收入呢?我建议:一是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农民收入增长要有一些新的突破;二是不断出台的一些政策,要确保就业者工资收入水平可持续增长;三是不断完善农业政策性的补贴制度,在宁夏开创一种捆绑式收入,不管是国家拨的扶贫资金还是农业发展资金,各项资金都要捆绑使用。
江苏省社科院农发所所长、研究员徐志明: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三农”问题究竟意味着什么?我认为,一是有利于推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二是有利于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三是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四是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五是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我认为,农业也是可以赚钱的好行业,关键是你种什么,你用什么技术,在什么规模上种,我认为这些问题都要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
中国社科院农发所研究员李国祥:
我今天主要从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来谈一下我国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这一年来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多数人认同这样几个成效:第一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形成机制。我们的玉米价格由过去的一块多钱一斤,到现在的六七毛钱一斤,跟国际市场基本上是接轨了。第二是地区间、品种间、品质间差价基本形成。两年前,玉米都是一块钱一斤,今年有的卖四毛钱一斤,有的卖八毛钱一斤,从平均地区差价来看,实际上这种差价是大幅度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