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纪录片故事化手法尺度研究

纪录片故事化手法尺度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7 02:09:44
纪录片故事化手法尺度研究
时间:2023-01-07 02:09:44     小编:柳再新

摘要:《舌尖上的中国》作为一档美食类纪录片,播出后获得空前的成功。故事化手法是其成功的要素,也是中国纪录片在市场化进程中主要依仗的艺术手段。然而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播出,赞美中有了批评其过度故事化的声音。通过对《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分析,说明其通过解说词、采访、音乐等因素成功实现了纪录片故事化,同时也以故事化失败的典型案例作为分析对象,通过人物与食物的关系、故事与食物的关系以及真实性说明其失度之处。

关键词:《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纪录片;故事化;尺度

中图分类号:J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6)01-0128-09

《舌尖上的中国》作为一部美食纪录片,自其首部开播以来,以其精致高清的画面风格和制作精良的内容引发了全民观看的热潮,获得了各界好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也于2014年4月18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和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同时开播,并在多个网络平台同步播出。有了第一季的观众基础与口碑,加上开播前的网络宣传与推广,第二季的热度只增不减。自从周播以来,每周一集的更新速度让所有电视观众及网友甚至是评论员对于“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第二季关注倍增。历时一个多月,《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终于在5月30日播出的“三餐”主题中完美谢幕,其播放总量近8亿[1]。然而,伴随着第二季的又一波收视热潮的是每周各大网站褒贬不一的海量评论及新闻头条的质疑:煽情、造假、抄袭等话题甚嚣尘上。观众们对于美食纪录片中大量出现的人物故事感到不解甚至是排斥,大呼大失所望。同样是赋予美食人文情怀的故事化拍摄手法,相比于第一季的满堂彩式的好评,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观众抵触和反感,进而质疑整部片子的真实性,这无疑是对纪录片创作者的挫伤。我们不禁要反思,《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是如何在故事化中失去了“人心”呢?成就纪录片的故事化手法为何又成了口伐笔诛的弊端所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存在着哪些故事化失度表现,到底该如何把握纪录片中故事化的尺度呢?本文将通过内容分析法,对《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进行详细探讨,并以其中故事化失度的案例分析,来展现如何对纪录片故事化的尺度进行把握。

一、分析单位与类目建构

(一)研究对象

据了解,《舌尖上的中国》采用分集导演负责的制作方式。当每个分集主题确立后,各分集导演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才会着手拍摄:第一个阶段是“文案写作”,即分集导演围绕主题查看大量资料,之后撰写文案;第二个阶段是“调研”,确定分集要有什么的美食需要拍摄;最后是根据单个美食去各地进行拍摄,并在拍摄地区寻找适合的人物以表达该种食物,拍摄承载这个地区的美食的人物故事[2]。

《舌尖上的中国》自第一季播出就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小标题”,暗含了对纪录片主题的解读。虽然是一部美食纪录片,但导演通过美食想告诉我们这不仅仅是一部美食纪录片。该片导演陈晓卿表示,这个片子是带着对食物的敬意来做的,希望观众能从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中品读到国人对生活的热爱,看到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美食属于饮食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其带有的人文传统和人文关怀必然在人与食的关系中来展现,食物通过人物故事使其内涵得以彰显。

(二)分析单位

1.以故事为单位进行研究。研究主体包括《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7集内容,制作方推出的《花絮》集不在研究范围内。出现显而易见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即可判定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过渡部分不算。

2.仅出现与食物相关的特定的标明名字的人物,人物只涉及食物原材料的采摘、食物的烹饪;而没有完整人物背后故事的,则不作为考察对象。

3.以上为了方便研究分析而选择的故事单位标准,并不是故事化的标准,不宜类推。

(三)类目建构

类目建构包括以下六部分内容。

1.解说词部分:a.有关人物的(包括人物关系、人物形象、人物特定动作描写);b.有关食物的(包括食物历史、食材来源、烹饪传统等)。

2.人物采访部分:a.以人物本身故事、自我情感、内心剖白为主;b.讲述食材、烹饪等与食物相关的;c.二者兼备(故事比例较高/食物比例较高)。

3.音乐出现次数:a.三次以下;b.三到五次;c.五次以上。

4.音乐运用:主要音乐出现的位置及所起的作用。

5.故事内容:a.人与食物的关系;b.故事与食物间的联系。

6.镜头时长:a.美食镜头时长;b.整个故事时长;c.比例。

二、研究分析与结论

(一)解说词

解说词作为纪录片的一部分,是其故事化的重要因素。故事化纪录片对解说词的偏爱在《舌尖上的中国》系列里尤为明显[3]。《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热播,不仅让吃货们口水直流,而其中独树一帜风格鲜明的解说词也让网友争相效仿,引发了造句热潮。“阳光以最明亮最透彻的方式与鲜嫩的鱼肉交流”――其实就是晒鱼干;“瓜子,无疑是太阳和向日葵的爱情结晶,唇齿与手指的默契配合,让这温暖热情的果仁瞬间迸出又随即粉碎……”――其实就是嗑瓜子[4]。

解说词不仅是在影像语言故事性不强的情况下的依托,更因为其散文诗一样的优美语言,配合精致的画面,借用大量的文学修辞,大大增强了故事化效果。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解说词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通过对人物(包括人物关系、人物形象、人物特定动作)的描写以及对食物(包括食物历史、食材来源、烹饪传统等)的描写所占比例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所抽样的21个故事单元中,人物描述比例大于食物的有12个,其中有7个故事单元解说词中对于人物的描述占整个解说词的一半以上。 纪录片故事化中存在着“影像表现力不够,解说词来凑”的现象。在镜头语言有限还得分给美食的情况下,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塑造人物形象比较困难,于是直接采用了全知视角的解说词,以达到人物快速形象化的目的。比如:“老谭是职业养蜂人,20多年来,依靠这份工作,他养育了一双儿女”;“张世新年轻时,手艺一流,远近闻名,外乡人慕名来学徒”;“阿苗,刚满20岁,老家苏北,3年前高中毕业,跟随父母来到苏州。父母希望家里的男孩能考上大学,阿苗是长姐,她需要尽快自食其力”等。用解说词来传达更多的信息量,既节省镜头,又增强了故事性。

应该注意的是:(1)慎用全知视角的解说词。纪录片讲究客观地记录真实,太多的全知视角解说,不利于构建它的权威性,会让观众觉得人为解读过多;(2)适当降低主观修辞带给观众的干扰,有意弱化来自解说词的话语权。因为过多的修辞易造成夸大事实、偏离真实的效果,信服度也会跟着下降;(3)语言要保持开放性,不宜在解说词中过多地附加主创者的观点,好的纪录片应留给观众更多的自我解读的多元想象空间。

(二)人物采访

采访是协助解说词塑造人物形象的又一手法。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得知,在所抽样的21个故事单元中,有17个故事单元涉及到采访,其中16个故事单元的采访内容都是以人物自我为中心,占21个故事单元的76.2%,其目的在于深挖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以感染观众;只有1个故事单元的采访涉及到食物,即第四集《家常》中吴童姑妈的一句话:“到四川来就知道泡菜的意义了,每家每户都有,只是每家每户泡的味道各有千秋。”它占整个故事单元的4.8%。大部分采访内容都是主人公主观情感的自然流露,比如“我们就享受这一点自由”,“这种感觉真的很幸福”,“爸爸妈妈他们回来我很开心”,“走到社会,突然觉得压力很大”,“有时候还会得到一些称赞,挺开心的”等。通过直达主人公内心的采访,集中传达了主人公的情感,对于快速丰满人物形象、增强故事化效果很有助益。

人物采访内容的加入对于揭示纪录片主题和创作意图有直接作用。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适当掌控访谈内容和节奏,事先必须对谈话方向有一定的预期。在美食纪录片中,人物不该如脱缰野马,谈话内容也不宜漫无目的,否则会影响后期剪辑效果。比如《家常》中对于子钰妈妈的采访,主人公话语嗦,不够简洁,稍显拖拉;情绪的爆发,如失声痛哭的场面,不但没有起到增强感染力的目的,反而因时间短、情感铺垫不够让观众反感。

(三)音乐

音乐也是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故事化的一大亮点因素。有网友评论:“把人听馋了,把人听哭了。”这就是音乐的感染力。背景音乐不同于现场声的地方在于它是一种主观创作,乐曲中有明显的情感倾向和表达欲望。相对于解说词直接的情感灌输,好的音乐对观众情感的调动则是潜移默化的。

21个故事单元中的每个故事都使用了音乐,其中有19个故事使用的音乐在3次以上,在整个21个故事单元中占比高达90.5%;其中使用5次以上音乐的故事单元有5个,在整个故事单元中占23.8%。这说明《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对音乐的使用属于高频度。当画面内容单调、缺乏现场声时,音乐可以弥补观者的情感空白。接下来,我们选取了10个故事样本来分析其音乐使用的场景特点,研究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对选取的10个故事单元中的音乐样本分析,我们不难总结出《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使用音乐的规律。美食特写镜头一般使用叮咚的跳跃音符或者轻快的鼓点,配合快速切换的精致的美食画面,音乐的轻快明朗会形成听觉、视觉与嗅觉上的通感,提升观者的心情愉悦度,刺激人们的食欲,增强画面的趣味性,不致于太单调;在故事结尾当出现总结句式的解说词时,常用恢弘的大场面的交响乐升华情感。音乐在片子中不仅有调节节奏、起头收尾、转折过渡等作用,还会加强戏剧性效果。

比如第三集《心传》中老夫妇俩绕面的场景,配乐是武打场景般的快而节奏强的击鼓乐,给人以高手过招的刺激感觉,这既增强了画面的紧张度,又成功将其故事化。还有《脚步》中归国老人摆宴请客的热闹场面,背景乐却有意用安静绵长又略带忧伤的音乐,与画面形成反差,造成隐喻蒙太奇,引导观众从相反方向挖掘人物内心[5],意图展现热闹之下难掩的哀伤,表现海归老人晚年的落寞。总之,音乐的恰当运用,扩大了画面的想象力,为美食增色、使主题强化,有助于情感的渲染和铺垫,让故事化更顺利,使人物、故事和解说词更富感染力。

(四)画面内容(人物关系)

既然是一部美食纪录片,肯定少不了与美食对应的主体:人。人与美食最显而易见的关系是吃。除了食用关系,为了让人物故事与美食主题更契合,所挖掘的人与食物的关系也应该多样化;此外,人物背后的故事与食物也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故事中的人物关系情况详见表3所示。

由表3的统计分析可知:(1)人物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化的。个人所代表的故事潜力是有限的,越往外扩展人物关系,人物关系就越复杂,故事性也越强,人物关系决定了故事的丰富程度;(2)人与食物的关系除了食用之外,还有采集、制作、生产等。这样既避免了故事的单一性,也从与食物相关的不同关系的不同群体那里获得了更多视角,内涵也更丰富;(3)故事与食物的契合度间接决定了故事化的成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制作方式是在拍摄前先确定主题,由主题决定食物,再由食物决定故事。如果食物与人物故事之间的关联比较牵强,那么,这种关系也会传递到片子中,使观众的情感代入受到影响。如《家常》中红烧猪肉的主角就是因为与食物的契合度不高,引起了观众的不适与质疑:“为什么要让一个河南人来做上海红烧肉?”关于这一故事化失败的案例会在后面作具体分析。

(五)镜头语言(镜头时长)

镜头时长的分配代表了纪录片叙事侧重点的分布。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食物是片子的核心关注对象,因此,与食物相关的镜头时长和表现应该占据主导地位。经统计,共有21个故事中食物镜头时长与整个故事时长的数据,详见表4所示。 由表4的镜头时长分布再结合表1的解说词分布,我们可以看出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美食与人物故事二者间存在主角与配角定位不清的状况。在21个故事单元中,食物镜头时长超过半数的只有2个;有10个(约一半)的故事中食物镜头达不到总时长的1/3。虽然《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制作团队在一开始就声明,这不只是一部单纯的美食纪录片,而是赋予人文情怀、传统文化和家庭伦理等丰富内涵的纪录片。然而作为一部以食物为核心线索的片子,食物的部分过少,那么相对应的人物故事就会被放大和强化,进而转移观众注意力,影响观看体验。以食物镜头占比例最少的《心传》中的阿苗的故事为例,传统手艺传承的概念被受家庭重男轻女观念影响而自强不息的小女孩的励志故事盖过,反而使原有的影片意义得不到解读。

三、故事化失度:《家常》的争议

对于《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存在争议、质疑和差评最多的故事单元――《家常》中的小提琴母女的故事,这里将进行个案分析,以探讨故事化失度的原因。

(一)人物选取失败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故事化的主要途径是建立起食物与人物之间的联系。而《家常》中这对小提琴母女与食物主角――红烧肉之间的联系并不强。正如解说词所描述的:“正是长身体的阶段,加上每天 8 小时站立拉琴,母亲需要及时给女儿补充能量。肉类富含脂肪,转化成身体所需的热量,是等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两倍。”在所有食物与人物建立起的联系中,这种联系是很弱的。一是女儿相对于食物的角色是食用者,这种联系相比于以收割麦子为生的麦客、以榨油为主业的油坊主(食材收集者)都要弱;相比于以卖云吞面为生的厨师,或是以制作某种家乡菜为拿手菜的主妇(食物制作者)也要弱。而且出于“对营养的需求”这种关系也是相对较弱的,故事中没有提到“女儿最爱吃的菜是红烧肉”,因而对于红烧肉的感情寄托较少,换言之,红烧肉可以被替代,它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或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女儿作为故事中的一员,与红烧肉之间的联系不太强。二是母亲相对于食物而言是制作者,但她与食物的联系也比较弱。首先,在身份上,她是河南人,对上海红烧肉没有味觉记忆和情感依赖;“跟邻居学做的红烧肉”,暗示她本身对这道菜并不拿手;做法也不是正宗的上海红烧肉烧法,容易被观众诟病。因此,在红烧肉主题上,这对母女跟食物之间若有似无的联系,无法建立起食物与故事之间的桥梁,因而在观众解读中容易造成美食与故事的二者剥离,导致食物脱离人物没记忆点没生气;人物脱离食物显得孤立,喧宾夺主,转移了主题和关注焦点。

(二)故事选取失败

小提琴母女故事在多处情节设置上是可以预见其失败的可能性的。“子钰 4 岁学琴,为求学去过武汉,到过北京,被上海的学校录取后,母亲辞去工作全职陪读,她们的生活全靠父亲一个人负担。”“由于要支持女儿出国比赛和演出,5 年来,父亲没有来过上海。为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不惜背井离乡。”这样的孩子教育模式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属于比较极端、个案的例子。想要依托食物来进行故事化,切忌故事的风头不能盖过主角食物。这样的情节设置让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教育问题”上,与食物的意义反而偏离了。

同样的,人物故事与食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微弱的,甚至在纪录片中没有这层关系。妈妈陪女儿来上海求学的故事和红烧肉之间的联系没有。这种联系就像由头一样,是让故事化自然进行的保证。比如第一集《脚步》中白马占堆为什么要去爬树,为什么要冒着危险采集蜂蜜,故事起因则是弟弟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大学,这是他作为哥哥所能给的最好礼物。与此比照,小提琴母女故事的选取显然是失败的。

(三)故事化要素失败

1.解说词

通过统计,《家常》这一集解说词对人的描述占比高达75.6%,对食物的描述仅占24.4%,616个字的成段的与食物无关的主人公身世及日常叙述,已经超出了解说词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和塑造。它不但没有起到表达人物感情及讲述故事等作用,反而因为长篇累牍的叙述,扰乱了故事节奏,让整体显得不紧凑。

2.镜头语言

《家常》中聚焦于食物的镜头仅80秒,而进行故事叙述的镜头时长约10分钟,有606秒,本末倒置让人忘记了红烧肉。再者,非食物镜头并不像其他故事中的田野、山川、麦田等相关自然景象或者是与食物相关的食材画面,而是女儿练琴、在教室学习、在乐团与同学练琴、回家练琴等镜头,让观众不知所云。镜头过于琐碎无序,无意义画面太多。

3.采访

“五年我们暑假寒假没有回去过一次,今年奶奶病得很重,已经化疗了十几个疗程,我都没有敢带她回去。对孩子来说我可能是一个妈妈,但对整个家庭来说,我什么都不是。我什么都没有付出,包括老人、包括丈夫、包括父母,我什么义务都没有尽。就这五年来我觉得……”同样是价值观取向存在争议,这样的采访在播放时势必会引发讨论,从而使主题偏离。采访中所涉及的情节(奶奶病重)对整个故事的塑造是多余而无意义的,反而因用力过猛造成观众情感的对立与接受障碍。

采访的作用在于刻画人物性格,通过自我剖白来建立对人物的立体形象。而节目对于被采访者的说话内容、节奏及情绪的把控力度不够,节奏拖沓、冗长;母亲哽咽情绪失控的场面则扰乱了《舌尖上的中国2》的基调和片子的整体节奏。

(四)故事本身的真实性存疑

前面所分析的诸多问题只是造成观众注意力转移、偏离主题、破坏纪录片整体性的因素。整个故事遭到质疑是因为人物和故事在网民们的“人肉搜索”下被发现是假的,小提琴母女被怀疑为《家常》导演为捧旗下艺人而选中为故事主角。虽然事后制作方澄清对方与《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制作方无利益关系,但依然无法消除捏造故事的嫌疑。 真实是纪录片的立足之本,失去了真实,就失去了纪录片所特有的审美价值,影片的内涵、意义、伦理价值也会在传播中因为受到故事真假性的质疑而失去传播效果。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故事化尺度的探讨,认为故事化的“适度”与“失度”,存在于微妙的观者感受中。一是在故事化手法运用中,除了从播出效果、受众反映等角度来反思故事化是否成功之外,还要从创作角度来把握故事化的度。在前期的筹备工作中,“度”就意味着所挖掘的故事素材与主题的契合度。人物关系的建构、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故事的建构都要确定与纪录片之间的紧密关系。故事化要围绕主题进行,不能与纪录片核心主题脱离;另外在故事化过程中,要注意所讲的故事是否与纪录片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一致。二是在后期剪辑中,“度”则是故事化在整部纪录片中的权重,从影像语言的各个要素中把握故事化的度,包括本文提到的解说词比例和镜头时长比例。整个创作过程应该是故事化服务于纪录片,而不是纪录片屈从于故事化。三是纪录片故事化最根本的“度”则是搬演、虚构的尺度。真实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也是纪录片的力量、权威和优势所在,不可舍本逐末。合理搬演的尺度在于是否是生活本身的常态。要尊重生活本身,削弱人为戏剧化、故事化的比例,不能影响再现事实。

参考文献:

[1]《舌尖2》收官视频播放量近8亿,独播是喜还是悲[EB/OL].(2014-06-04)[2015-03-01].http://tech.ifeng.com/internet/detail_2014_06/04/36651100_0.shtml.

[2]舌尖上的中国[EB/OL].[2015-02-10].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874555/8245162.htm?fr=daddin.

[3]佟延秋.纪录片解说词创作理念探析――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91-94.

[4]“舌尖体”再掀造句潮:这是最好的馈赠[EB/OL].(2014-05-15)[2015-01-20].http://ent.sina.com.cn/v/m/w/2014-05-15/23054142414.shtml.

[5]张丹琳.《舌尖上的中国》音乐的作用 [J].视听纵横,2012(4):109.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搬演手法在纪录片中的发展前景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13
摘 要 介绍搬演手法的定义及起源;搬演手法在历史中存在的不同类型;搬演手法使用过程中的具体方法类型;目前搬演手法获得的新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将来在纪录片中所会发挥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搬演手法在纪录片发展的历史中扮演的角......
情景再现手法在纪录片制作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3-03-09
摘 要: 随着时代车轮的不断前进,我国经济也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其中影视行业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而在影片的效果表现技术和视觉冲击效果不断提升,观众从影视作品中获得了一种视觉的体验,但是随着雷同的表现手法......
从《山村夫妻教师》谈纪录片的拍摄手法
发布时间:2023-03-19
摘 要:人物往往是纪录片作者最为关注的主角。而纪录片中的人物的发展往往与故事情节紧密相连。真实的人物故事贴近观众的生活,带给观众“主人翁”的情感体验,因而故事情节成为了人物类记录片关注的重点。纪录片《山村夫妻教师》正是......
纪录片的娱乐化思考
发布时间:2022-10-11
纪录片的娱乐化思考 纪录片的娱乐化思考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纪录片的娱乐化思考 文章 来源 于 3 e d u 教 育 网 摘要:娱乐化对纪录片的创作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
论电视纪录片
发布时间:2022-11-19
论电视纪录片 论电视纪录片 :电视包装与电视节目产业化 后现代主义及其相关音乐 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论电视纪录片 更多内容源自 3 e d u 幼 儿 当人们谈论纪实时,总愿意把它与真实联系在一起,似乎纪实就是真实......
纪录片的娱乐化创作(1)
发布时间:2023-05-03
纪录片说到底是艺术,艺术是要给观众看的。当纪录片作者和部分DV爱好者把纪录片做得越来越纪实化的时候,他们发现纪录片的“可视性”非常重要。于是纪录片有没有“看点”,成为近年来业内人士议论的话题。也就是说纪录片好不好看,取决于......
台湾纪录片的叙事特点鉴赏
发布时间:2022-11-27
近年来,台湾纪录片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自 2004 年以来,每年几乎都会有一部较有影响的纪录片, 如 《 生命》( 2004 年)、《 无米乐》( 2005 年)、《 被遗忘的时光》( 2010 年)、《 签阮的手》( 2011年)、《 不老骑士欧兜......
纪录片中的河南形象塑造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5
[关键词]纪录片;河南形象;文化符号;市场化 一、以“河南”“河南人”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概述 域的自然风光,或介绍民风民俗、社会风貌的纪录片(见表5)。六是舞台纪录片。舞台纪录片指的是记录舞台现场(唱歌、跳舞、戏剧、曲......
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4
摘 要 新媒体环境的不断改变,给纪录片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和挑战。本文就新媒体环境下对纪录片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行了介绍,并概括了这时纪录片的现状和误区,以及新媒体环境下进行创作的要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纪......
谈纪录片的选题
发布时间:2023-06-01
摘 要:近些年,在市场机制的影响下,纪录片为了更好地吸引受众,故事片的手法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创作中,不乏在市场和口碑方面比较成功的纪录片作品,范立欣导演的《归途列车》就是一部代表作,它的故事化创作是比较成功的。如何运用......
论纪录片影视语言的叙事与造型
发布时间:2022-11-06
摘 要:纪录片是影视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客观记录方式,以遵循真实性的特征中兼具艺术性与人文性。2013年由王冲霄执导的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以下简称《茶》),跨越世界不同国家,通过对近60位种茶人,采茶人,喝茶人的采访与......
纪录片商业化的理性思考(1)
发布时间:2023-04-09
在近几年,电视届的同仁们经常以“纪录片是不是商品?纪录片应不应该商业化运作”为题,开展各种各样的专题讨论,尤其是各电视台的纪录片制片人,纷纷呼吁建立和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具备竞争力的纪录片市场,使中国我们的纪录片节目在国际......
纪录片传播传统文化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3-05-02
摘 要 我国的传统文化价值的重要传播途径是纪录片的制作与播放。纪录片真实的还原性能够使得传统文化的价值得以有效传播,且对人们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 纪录片;传播;传统文化;价值 0 引言 “纪录片是影视的血脉”,且具有......
纪录片“纪实”特性的重新考察
发布时间:2016-05-31
早在汉魏六朝时期,人们就用叙述智慧衡量史学实录的思维和才能。如《三国志魏书》赞扬司马迁记事,不虚美,不隐恶。刘向、扬雄服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谓之实录。不虚美,不隐恶,保持中立,不做评价的实录大概就是指最早的纪录。 按......
被遗忘的纪录片海报
发布时间:2023-02-04
被遗忘的纪录片海报 被遗忘的纪录片海报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被遗忘的纪录片海报 文 章 来 源 w w w . 3 e d u . n e t 观赏、怀旧、收藏老电影,曾经是上世纪50年代......
论纪录片的大众化与多元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2-12-07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元化以及大众化的纪录片依托市场与受众,通过运用新颖的技术实现了视觉和听觉上的突破与创新,这给纪录片带来了较多的观众缘,但同时它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怎样在当今大众化与多元化的时代中开创出我国纪录......
像纪录片一样有质感
发布时间:2022-11-05
这次我们来聊聊纪录片吧。 其实写下这句话我特别心虚,就像遇到有人要跟我聊读书,一般我要么抬头望天说云彩真好看,要不就低头看鞋子很老实地承认:我真的没读过很多书。换个背景来讲,我其实也没看过很多纪录片,那些被资深纪录片......
中国纪录片跨世纪三大演变(1)
发布时间:2013-12-18
影视纪录片为已经流逝的20世纪存储了巨量珍贵的影像文献,从传播人类文明的意义上说,纪录片功莫大焉!欣逢世纪交替,我们有必要对中国纪录片创作与传播的演变轨迹作一番梳理,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以前瞻的姿态跨入21世纪。 演变之......
论DV记录短片的剪辑运用手法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DV记录短片的剪辑运用手法 论DV记录短片的剪辑运用手法 :电视包装与电视节目产业化 后现代主义及其相关音乐 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论DV记录短片的剪辑运用手法 精品 源自数 学科 摘要:剪辑在影视创作中具......
纪录片的社会价值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18
摘要1932年,西班牙电影大师布努埃尔的新作《无粮的土地》上映,这部纪录短片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观众的心灵受到了莫大的震撼。这部影片是布努埃尔最为人所熟知的影片之一,因为将“被遗忘的人们”如实地记录下来,并改变这一地区的社会面貌。这就是纪录片的力量。不仅如此,纪录片还凭借自身的要求使得影片本身具有记录社会、扮演史料的价值。关键词布努埃尔;《无粮的土地》;社会价值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中国纪录片的成长和萎缩
发布时间:2022-11-30
中国纪录片的成长和萎缩 中国纪录片的成长和萎缩 中国纪录片的成长和萎缩 《我们的留学生活》和它的制作人张丽玲近来因有报刊指其“作假”而不断出现在媒体的新闻榜上。这其中的琐碎是非不是我们关注的,但是......
浅析纪录片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6-22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传播渠道的日渐多样化,中国纪录片逐渐跨越了国内国际文化的重重桎梏,登上了世界的舞台,越来越多的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上获得荣誉,得到世界的关注,由此,中国纪录片开始了跨文化传播的历程。文章以最......
中国纪录片的成长和萎缩
发布时间:2013-12-18
在许多人心目中,中国新纪录片的上限是1991年的《望长城》,而在另外一些人心目中,中国新纪录片的上限是1990年吴文光的《流浪北京》。这实际是两条不同的线路,我们都要去追溯。 在某种意义上,《望长城》成为中国第一部最......
传媒实务专题纪录片在弘扬地方旅游文化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9
摘 要:当前,旅游形象塑造是城市打造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专题纪录片在弘扬地方旅游文化上具有深度和广度上的优势。本文以国家卫生文明城市湖南永州为例,探讨专题纪录片在弘扬地方文化上的可行性,并对城市的自然景观、历史遗产、......
浅论DV记录短片的剪辑运用手法
发布时间:2013-12-17
浅论DV记录短片的剪辑运用手法 浅论DV记录短片的剪辑运用手法 :视觉文化研究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浅论DV记录短片的剪辑运用手法 文章 来 源 3 e d u 教育网 摘要:剪辑在影......
让银幕纪录战争:世界战争纪录片回顾与思考(1)
发布时间:2022-12-31
“一部纪录片就是一段有声有色的历史”。(陈汉元语)而在人类渺渺浩瀚的历史上,战争则往往站在标志性甚至划时代的位置上,最具历史意味。于是在历史上,终于有一天,纪录片与战争邂逅,衍生了纪录片中以题材分的一大种:战争纪录片......
浅析中国优秀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方法
发布时间:2015-09-08
《舌尖上的中国》是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首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拍摄地点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60多个中国各个地域,全方位展示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美食文化。 一、选题......
来自以色列的动画纪录片
发布时间:2015-08-24
在中东,艺术和宗教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伊斯兰教宣称只有安拉能通过神圣的灵感和创意塑造人物形象,在这种背景下有人类形象的艺术形式都被刻意回避了。伊斯兰艺术以抽象为主,重点描绘事物的意义和本质,而不是物质形态。就这种层面......
分析纪录片中音响的功能
发布时间:2022-12-05
分析纪录片中音响的功能 分析纪录片中音响的功能 :电视包装与电视节目产业化 后现代主义及其相关音乐 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分析纪录片中音响的功能 精品 源自中考试题 对于电视节目制作,基本的步骤是前期的采集......
电视文艺纪录片的使命探讨
发布时间:2023-02-02
摘 要 中国在关于文艺纪录片这一方面存在很大的空缺,拥有的文艺纪录片成就不大数量也少,造成其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在现如今人们对传统美学的价值体系产生误解、对商业文化的推崇与支持使得电视文艺纪录片向着越来越偏颇的方向发......
浅析中国优秀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方法
发布时间:2023-04-23
一、选题 一部好的纪录片需要有好的拍摄素材,即确定选题,在选题的基础上进行策划,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拍摄方案,有了好的选题和策划,那么一部纪录片的成功就取得了一半。1.具有真实性和时代特点的事物。《舌尖上的中国》选题为中国大......
浅析纪录片《大秦岭》的艺术性
发布时间:2022-12-13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纪录片《大秦岭》的画面语言、声音语言和镜头语言,论述了其艺术性。指出未来纪录片的发展趋势,要在艺术性上不断创新,在构图、色彩、光效、音乐等方面要有大的突破。 【关键词】 纪录片;“大秦岭”;艺术......
浅析纪录片编导的采访技巧
发布时间:2022-12-22
一部好的纪录片成功不仅在于画面拍摄、后期制作,最大程度取决于现场采访。一部本来在前期策划好的题材,然而在面对现场实景或真人真事时,会有很多变数。这就需要我们创作人员不仅要策划好,而且要主动去适应采访的环境,掌握纪录片采......
纪录片《工厂青年》的“零件美学”
发布时间:2022-12-04
郭熙志的纪录片《工厂青年》(郭熙志编导,深圳渡口文化传播公司出品,2016.9.)一开始,采用了一种标准化的官方新闻报道的镜头语言,看上去仿佛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闻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有关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工业生产的新闻报道......
论中国纪录片的生存策略(1)
发布时间:2023-01-22
引子:纪录片生存困境及原因分析。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纪实主义浪潮后,从95、96年起,中国纪录片开始走下坡路,进入低迷困境。首先是人们热情不再。正如老子所言,“反者道之动”,纪实主义在形成浪潮并达到一种颠峰状态之后,逐渐走向......
浅析纪录片创作的“常熟现象”
发布时间:2022-08-09
1984年,就在常熟电视台获批成立的同一年,常熟台自己创作了一部电视片《请来常熟喝杯茶》,从此,常熟台开始了对纪录片创作持之以恒的探索。至今,常熟台已有180多部纪录片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纪录片送到江苏台......
历史纪录片与中学历史教育
发布时间:2023-02-28
历史从来都不是枯燥的,历史教学更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各种多媒体出版物中呈现的历史却让人无法把握历史的真伪,而历史纪录片给我们提供了经过了还原的相对真实的历史,将历史通过影像娓娓道来,让学生获得了感官上的真切体验,从而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印象,我们可以借鉴一下。一、历史纪录片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中国通史》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专题片,以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教训.........
用好故事记录时代
发布时间:2015-08-26
“TV地标”榜单,可谓是近年来中国电视业界含金量最高的荣誉之一。今年和《都市007》同台折桂的优秀电视节目,还有《奔跑吧兄弟》、《梦想星搭档》、《最强大脑》等全国知名电视栏目。在领跑全国省级地面频道的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这......
台湾纪录片的美学问题初探(1)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背景 二、台湾纪录片的写实情结是如何建立的? 985 年第22届金马奖评审委员决议该年的最佳纪录片从缺,因为参加的影片不是产业宣传片(industrial film)就是资讯简报片(information film)。(注二)此次决议在台湾电影界引起相当大的......
突围:冲出纪录片创作的误区(1)
发布时间:2023-05-01
中国纪录片第一次高喊“打倒解说加画面,走出纪录片创作误区”的年代,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纪录片创作者们觉得,“以词为主,音乐打底”的制片方式,再也不能真实地反映我们这个时代,再也不能真实地表现人们的现实生活了。于是“......
浅析纪录片的娱乐化价值取向与思考(1)
发布时间:2022-11-02
关键词:纪录片 娱乐化 市场化 摘要:近年来,纪录片发展呈现出娱乐化倾向——戏剧冲突、画面可视性强,故事有趣幽默。国内纪录片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要想腾飞必须走市场化(娱乐化纪录片)道路。娱乐化给纪录片发展带来了无限曙光,......
从此岸到彼岸:纪录片《彼岸》中纪实语言表达的文化反思
发布时间:2023-07-04
摘 要: 非虚构是纪录片的本质特征,如果失去真实,纪录片也将失去生命,但真实不是目的。客观是纪录片本该持有的立场,但客观也并不意味着袖手旁观。“纪录片如果仅仅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不提供新信息是肯定不够的,优秀的纪录片应该......
新疆题材电视纪录片选题透视
发布时间:2023-07-09
新疆题材电视纪录片选题透视 新疆题材电视纪录片选题透视 :电视包装与电视节目产业化 后现代主义及其相关音乐 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新疆题材电视纪录片选题透视 文 章来 源 自 3 e d u 教育 网 纪录片是对生活......
微言大义:由纪录片《 城殇》的感受
发布时间:2022-07-31
2014 年 12 月,在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时,微纪录片《 城殇》在电视与网络同步推出。 这套 30集的微纪录片由南京广播电视集团创作,在央视等多家主流电视台播出,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同时在腾讯视频的点击量也突破......
论纪录片中戏剧性场景的形成(1)
发布时间:2022-08-30
美国纪录片工作者怀斯曼在1997年北京国际纪录片会议上说:"我认为纪录片和其他所有电影一样,都需要有一些戏剧性因素。"本文所说的戏剧性场景,也即影片中包含有明显戏剧性冲突的镜头,或者包含有富于戏剧性细节的镜头。这里的镜头,可以......
电视纪录片解说的语境要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5-09-08
摘要:对解说语境各要素的全面认知,是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写好解说词,进而成功配音的前提。文化语境是解说创作的前提和背景,情景语境是解说语意确切传递的重要依据,上下文语境解说完成意义表达的潜势,协同语境使传受双方言语交际活......
当代中国纪录片的生态主义观照
发布时间:2022-11-19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生态文化逐渐传播开来,引起了官方和民间越来越多的关注,国民的生态意识也得到提高。但是由于中国的生态传播起步较晚以及受其他政治、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
浅析纪录片与国家形象塑造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6-06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当中国越来越多的受到世界的关注,如何有效的向世界传达有担当的大国形象,消除世人的疑惑就显得越加重要了。 一、纪录片与国家形象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
记录新教育真实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02-03
2014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了一套非常特别的好书――《新教育的一年级》。 文如其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的心灵自传。而《新教育的一年级》这套书,首先是作者童喜喜本人的生命传奇。童喜喜,一位富有灵性、充满......
现在进行时纪录片有预期“等拍”探论
发布时间:2022-10-29
现在进行时纪录片有预期“等拍”探论 现在进行时纪录片有预期“等拍”探论 :电视包装与电视节目产业化 后现代主义及其相关音乐 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现在进行时纪录片有预期“等拍”探论 文 章 来 源 自 3 e d u 教......
浅析自然地理类纪录片的艺术魅力
发布时间:2022-09-19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纪录片”是电影发展的产物。它是非虚构非表演的影视纪实艺术。纪录片的艺术手段,创作方法、特别是技术是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艺术观念的更新而不断进步的。不同国家、不同组织、不同机构先......
我们能为你做点什么,中国的纪录片?
发布时间:2023-06-04
为时三天的由纽约大学电影系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当代纪录片双年展 (REEL CHINA) 虽然落下帷幕,但是却在人们心中留下一幅当代中国社会的考现学断面。和一年半以前的第六届双年展活动比较,这次代表的地区更加广泛,继续关注中国当代现实问......
谈论历史题材对纪录片创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1-07
一、历史题材与纪录片创作概述 1、历史题材定义 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故事,包括历史人物、历史战争、历史文物、历史朝代等等在艺术中的呈现被称之为历史题材。历史题材来源于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挖掘出来的有纪......
前期策划是一部纪录片成功的关键
发布时间:2017-03-21
引导语:媒介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纪录片一直被排斥在大众主流媒体之外,仅仅是部分精英人士和小众群体追捧的对象。以下是的小编为大家找到的前期策划是一部纪录片成功的关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2012年5月14日,由中央电......
当前纪录片热点现象分析及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20
摘 要 经过政府、创作者、媒体的长期共同努力,纪录片已经成为时下最为流行的节目形式之一。而纪录片热点现象背后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高质量纪录片短缺,同质化竞争严重,纪录片类型分化。今后国产纪录片应当从理念、题材、风格......
论纪录片《帝王谷里的生命与死亡》的平民化视角
发布时间:2023-05-13
考古纪录片通常通过古迹的发现和探索来展示古代王朝的兴衰荣辱,借助历史事件的回顾揭示历史的波澜壮阔,以气势磅礴的制作画面征服观众。因此,大多数考古纪录片所记载和关注的主要对象都是古代贵族或著名历史人物,比如:《故宫》涉及......
中西方纪录片种类比较及创作方式(1)
发布时间:2023-02-09
电视纪录片创作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 以历史学、社会学、传播学的观点看,纪录片通过多种的纪实手段可以深刻地达到解释历史、分析现在、导向未来的作用。在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被赋予更多的历史使命,大到政治、经济、文化,小到五行八作,三......
试论电视纪录片的荧屏“亮点”与“禁忌”(1)
发布时间:2013-12-18
纪实性的内容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这是近十几年来荧屏变化的一个显著特点,电视纪录片也因此得到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的一致重视。本文拟结合 纪录片的特点谈谈电视纪录片的荧屏 “亮点”与“禁忌” 。 电视纪录片来源于电影纪录片......
论纪录片《远方的家·边疆行》的审美特征
发布时间:2023-07-18
摘 要:电视纪录片《远方的家・边疆行》的播出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引发了收视的热潮。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探讨了《远方的家・边疆行》的审美特征。从原生态的自然风景和原生态的乡村生活两方面分析了该片客观呈现的原生态之美;......
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22-08-05
电视纪录片选取一定的主题和角度,通过镜头反映真实的生活。纪录片以观众为直接诉求对象,反映真实客观世界,从而激发起观众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知。电视纪录片是一种独特而不可或缺的节目形式。 一、纪录片的诞生 20世纪50年代,随着......
纪录片《中国老师在英国》对教育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2-27
最近,看了一部英国BBC的纪录片,说的是英国一所知名学校将中国内地几位中学老师请过去做一个实验。英国老师按照英式教育教一个班,中国老师按照中式教育的方式去教一个班,最后,以考试的平均分来确定两种教育方式的优劣。 最开始......
以纪实之笔写中国故事
发布时间:2023-06-20
当学界还在为厘清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传记文学、非虚构等等这些概念争辩之时,湖南的报告文学作家们又一次负笈出发,默默远行了。他们或走进莽莽群山,在古老的土地上挖掘鲜活的历史故事;或把眼光投向底层,将书写的话语权交给永不发声的弱势群体,讲述他们的苦难和悲辛;他们走出湖湘大地,胸怀国家和民族命运,写就军事科技成就的自豪;他们秉持正义,缅怀英雄,让被误读被淡化的丰功伟绩不再雪藏……他们可以在大历史大时代的.........
地铁车辆故障事件的分类录入及数据应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4
地铁车辆在日常运营和检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故障事件。因此,需要将故障事件分类录入,使之成为内容具体、全面、可供应用的数据信息,并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充分利用避免车辆因故障事件而影响正线的正常运营。本文根据现......
时代的胶片:合肥张家故事
发布时间:2023-07-03
清末,江苏苏州南部运河上的厘卡(征收厘金所设的专们基层机构。图/FOTOE。 中国历史,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个家族的兴衰史,尤其是那些著名的家族。这些家族承担着中国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又被时代大潮挟裹着,翻滚着自己的命运。 中国......
我国电视纪录片节目中的娱乐特质分析
发布时间:2015-09-09
摘 要 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以及电视节目受众需求的多样性发展,在我国电视记录节目发展的过程中,不再以单纯的记录讲述真实的事件和故事,而是在其中融入了各种娱乐的元素,从而使得当今我国电视纪录片更加的生动。 关键词 电视纪录......
纪录片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作方式探讨
发布时间:2019-09-19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业经验,梳理了新媒体环境对纪录片传播与发展的现实影响,并联系实际,探讨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创作与创新方式。关键词:新媒体;纪录片;创新;新媒体被誉为继四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五大传播媒体,它通过移动通信、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手段来传播文字、声音与图像,带来了全新的传播环境。纪录片作为时代的伴生物、现实的记录者,也应把握时代的脉搏,做到因时而动,常新常变。一、新媒体环境对纪录片创作发.........
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客体论和主体论(1)
发布时间:2013-12-18
没有人会否认题材对于一部纪录片的成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会很谨慎地讨论这一话题,因为题材之于纪录片的成功,由于创作者的不同会有很大的不同。越是普通的题材就越能体现出创作者的功力,但是有时候许多创作者都努力争着去拍同一......
浅析法国生态纪录电影
发布时间:2022-12-19
近20年来,世界上最著名的几部关于自然界的纪录电影均出自法国人之手。1991年,深爱海洋的著名导演吕克贝松出品了《亚特兰蒂斯》,成为威尼斯影展开幕大片,开启了法国当代生态电影充满人文关怀之先河。1996年,雅克贝汉完成了描写昆虫......
电影中声音的出现对纪录片产生的影响(1)
发布时间:2023-07-25
内容摘要 但是声音在电影中出现了,在有声片初期,人们将注意力完全放在了有声的语言上,剪辑的节奏被打乱的一塌糊涂,默片时代的镜头语言体系被搁置一边。 声音的出现打破了默片时代的平衡。在有声片初期的几年里,几乎是语言主宰了画......
交通事故定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 关键词:事件 事故 交通 事故 交通肇事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 经济 的不断进步和 发展 ,交通事故也是频频发生,给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都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当前,对交通事故这一现象的成因、防治也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
一张珍贵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04-29
在电视剧《士兵突击》里有个“钢七连”。笔者的老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63军,也有个闻名全军的连队,他就是全国著名战斗英雄宋双来带出来的“钢铁七连”。春节期间,笔者见到了这位已入88岁高龄的老英雄。他因胆结石诱发胰腺炎入301刚治愈出院,还显虚弱的脸庞上两眼炯炯有神,见到我们,他连忙带上助听器,双耳失聪是炮火留给他的永久印记。当笔者向他请教《士兵突击》和“钢铁七连”的来历时,他的思绪完全进入了.........
拍纪录片“洗白”美国富豪为何自认三起命案
发布时间:2022-11-09
家世显赫却命案缠身 罗伯特・德斯特是美国赫赫有名的地产大亨赛摩尔・德斯特的长子,从小在豪门贵族中成长,享受着锦衣玉食。然而在七岁那年,他亲眼目睹母亲因不堪家暴而绝望跳楼自杀,这件事给罗伯特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巨大创伤......
从中外史上功能对等理论看纪录片字幕翻译
发布时间:2023-01-20
[摘 要]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记录片译制作品为例,结合功能对等理论,对比分析了纪录片字幕翻译中英汉两种语言的主要差异,并探寻了相应的可行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纪录片;字幕翻译;功能对等 纪录片字幕翻译作为反映真实世界的重......
期货经纪商法律制度研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 要: 期货经纪商是期货市场的基本要素,也是各国期货法规范的重点之一。各国期货立法对“期货经纪商”的规定各异。英美法系的期货经纪商的性质是代理商,大陆法系的经纪商则是行纪商。我国对“经纪”一词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我国......
试论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关系
发布时间:2023-06-09
" 论文关键词:真理尺度 价值尺度 辩证关系 论文摘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是人类活动的两大基本尺度,二者既相互区别和对立,又相互联系和统一。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条件,也......
论BBC纪录片的画面审美启示——以《中国新年》为例
发布时间:2022-12-05
在《中国新年》里,BBC 的纪录片不再以黑中国为习惯,而是以西方人的视角切身感受中国人民喜迎春节、欢度新年的过程,最终将东方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中国新年》画面的拍摄尤为让人深刻。 一、欢快的快节奏剪辑 所谓旁观者清,......
欧嘉奶奶:不断创造世界纪录的长青选手
发布时间:2022-11-20
打从欧嘉・ 柯黛格年满90岁起,接受她报名的运动会主办单位很伤脑筋,因为他们都纳闷:她要和谁比? 2010年世界杯长青室内田径锦标赛在加拿大卑诗省的甘露市举办。这个大问题发生在60米短跑。欧嘉发现她那一组只有一个人,就是自......
舆论监督司法:平衡的尺度
发布时间:2015-08-18
近年中国的司法界尤为热闹。大批司法案件成为媒体和舆论的宠儿,有关这些案件的报道占据大小报章、网站、电视台的头版头条。与此同时,司法频频陷入被民意围攻的尴尬境地,“司法是否公正”这个问题一次又一次被卷入舆论风暴的中心。......
论英美新闻故事片的艺术特质
发布时间:2017-07-29
改编自新闻事件的电影一直是电影题材的一大类型,在每年新上映的英美新片中,这类影片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占有一定的比重。改编自新闻事件的故事片首先是一种创作上的讨巧,它可以免去编剧对故事逻辑性与情节上的创造与推敲,轻易地得到最离奇的情节。但是,又因为公众对该事件的熟悉和对该事件固有的态度,新闻故事片也将面临着如何引导公众对该事件的重新评价与认知。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闻故事片就是对公众认知程度的深化,.........
浅析从中国古典美学看生态纪录片的美学特征
发布时间:2022-12-06
广大朋友们,关于“浅析从中国古典美学看生态纪录片的美学特征”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随着全球面临的生态危机与生存环境恶化问题的日趋严峻,环境保护思潮越来越成为......
电网调度事故风险分析与防范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27
【摘 要】调度运行是电网运行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为此电网调度运行人员需通过各种方法,对事故的隐患、发生及发展进行行之有效的治理,使其成为防御电网事故的重要屏障。文章从电网调度运行事故风险分析入手,重点论述了其防范策略。......
分析寻常生活的“痛点” 才能让纪录片充满内涵
发布时间:2016-05-26
纪录片是对真实事件的记录,每一部纪录片都会有一个基本的切入点这是纪录片拍摄的初衷。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被论者归纳为四真的理论,是纪录片的生命。但只是简单地遵循四真,并小能就此让纪录片鲜活起来。一个优......
浅析电视纪录片的拍摄风格与民生新闻的渗透
发布时间:2023-03-14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电视已经普及到了每一个家庭之中,电视纪录片应运而生,并通过独特的手法为人民群众展现了深刻的内容,而纪录片画面思维的出现,也弥补了文字思维的不足。民生新闻是一种新型的新闻种类,与其他新闻不同的是,民生新闻中融入了电视纪录片的拍摄风格。可见,电视纪录片拍摄风格与民生新闻的渗透融合是具有可行性的。笔者围绕这一课题从以下两方面展开论述。二、电视纪录片与民生新.........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的影像浅析
发布时间:2022-10-28
2014 年 8 月 12 日,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玉昆仑奖国际纪录片评选活动落下帷幕。本届山地纪录片节以山地族群的生存记忆与被拯救中的边缘影像为主题,经评选,央视纪录频道的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斩获人文类纪录片大奖。......
做个教育学生的故事高手
发布时间:2016-12-31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面对这些有思想的学生,我们经常进行一番高谈阔论,讲一些大道理,一味地强调灌输和说教,教师说得口干舌燥,学生却觉得平淡无味,而且使一些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基于这种情况,我们何不尝试一下更......
寻来的极限纪录
发布时间:2023-02-18
中国范围内的商用车,无论创造了哪方面的记录,企业和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极限记录的创造者。中国品牌重卡无大修纪录可以超过300万公里吗?纯电动客车单车行驶里程可以超过100万公里吗?商用车行业的极限挑战远不止这些。2018年1月18日,由方得网主办的首届“寻找车极限”活动发布会,在北京西国贸大酒店隆重举行,包括上述纪录在内的16项商用车极限纪录现场发布。据悉,为了寻找和见证商用车使用的极限,让公众了解中.........
关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2
" 论文关键词: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法律问题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案例法,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有关法律问题作了初分析。 1 学校体育概念、构成及范围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是指体......
恐怖片戏剧手法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09-20
1前言 电影与戏剧,一直都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戏剧手法在电影中的运用是普遍的。很多时候,电影流派的产生和电影灵感的出现,都源于戏剧、源于文学样式的探索性发现。恐怖电影,作为一种特征十分突出的电影类型,其中蕴含着的戏剧手......
放学首日全纪录
发布时间:2015-08-26
9月1日,女儿拿到崭新的课本和课程表后,开始满心期盼第一天的学习。这一天,对她来说是兴奋的,对我则是紧张多于其他,因为我知道,孩子第一天对小学的印象、第一天的学习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她对学习的态度。所以,我把第一天当作一......
商事登记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27
一、引言 在当前我国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商业已经有了迅速的进步,而商事登记制度对于商主体的交易安全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从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一制度相对比较的发达,但是由于历史的因素以及现实情况的因素,还存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