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社会转型时期影响政治稳定的政治心理问题探析

社会转型时期影响政治稳定的政治心理问题探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29 00:08:15
社会转型时期影响政治稳定的政治心理问题探析
时间:2023-05-29 00:08:15     小编:

摘要:政治心理与政治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其通过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继而影响到政治稳定。影响政治稳定的政治心理包括政治情感心理、政治认同心理、政治信任心理、政治信仰心理和政治参与心理。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公民的政治心理存在着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消极政治心理是在变革的社会环境之中形成的,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流动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因此有必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消解消极的政治心理,以保证政治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关键词:社会转型;政治稳定;政治心理

中图分类号:D089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政治学界关注和研究发展中国家在变革时期的政治稳定问题,西方学者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国学者则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美国政治学界关于政治稳定的理论研究以塞缪尔・亨廷顿、戴维・伊斯顿、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卢西恩・派伊、泰德・格尔等为代表。其中塞缪尔・亨廷顿在20世纪60年代末出版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被学术界公认为是这一领域的权威著作。亨廷顿指出,现代性有助于社会稳定,现代化却孕育着不稳定,“政治动乱的产生,不是由于缺乏现代性,而是由于试图获得现代性。如果贫穷国家不稳定,那并非因为他们穷,而是因为他们力图致富。一个纯粹传统社会可能会愚昧贫穷,但却是稳定的”[1]。亨廷顿分析了变革社会影响政治稳定的因素,认为在变革社会中政治制度化的水平不能满足人们的政治参与需求,而人们的政治参与需求来自于其社会挫折感,这里的“需求”和“挫折感”实际上触及的就是人的心理因素。

关于心理因素对于政治稳定的重要作用,古往今来的政治家和理论家已多有论述。亚里斯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指出:“一种政体要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必须使全邦各个部分的人民都能够参加而且怀抱着让它存在着和延续的意愿。” [2]我国春秋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管仲在他的《心术》篇中指出, 心安是国安也, 心治是国治也。在孙中山的建国方略思想中,心理建设方略置于全部的方略之首,只有解决了心理问题,才谈得上建立中华民国。“得民心则得天下,失民心则失天下”,“民心思变,则天下易乱,民心思安,则天下必治”,我国古代的政治格言所反映出来的历史发展规律无不说明人的心理因素对于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作用。

政治心理是政治生活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心理投影,既是对现实政治环境的反映,又是测量社会变革的“感应器”和“晴雨表”。对于当前影响中国社会稳定的因素,人们的认识大多集中在官员的腐败、失业加剧、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等等方面。那么这些因素为什么会影响到政治稳定?笔者认为,从行为主义学的角度分析,人们的行为总是受其思想和心理的支配,人的心理状况通过影响人的政治行为,进而影响政治稳定。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温饱需求满足之后就是安全感的需求。如果人们感到了不安全感,而在体制内又不能找到有效途径解决令其感到不安全感的问题,那么就会寻求体制外的途径解决。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经历着从传统向现代、农业向工业、封闭向开放、计划向市场的转变,这种转变是社会与体制的双重转变,它带来的社会变化是全方位的,包括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和刺激。任何社会政治心理都会对政治稳定产生效应,或是正向的积极效应,或是负向的消极效应。当某种政治心理的结构、性质与政治体系、政治制度相适应,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时,就对政治体系的稳定起巨大积极作用[3]。 反之,则起负向的消极作用,导致政局不稳,继而引发政治变革。有鉴于此,我们应该根据社会的变化和实践的需求,深入研究影响政治稳定的政治心理因素,探索消除消极政治心理的途径,使之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以利于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

二、影响政治稳定的政治心理表现

所谓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来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各方面现象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其具体表现为人们对于政治关系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等[4]244-245,政治心理的构成因素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4]253-255。

(一)政治情感

政治情感是人们基于政治认知基础上的对于政治系统和政治生活的一种内心体验和感受,是一种热爱与憎恨、满意与愤懑、热情与冷漠的心理综合反应。有利于政治稳定的政治情感心理包括对政权系统和政治生活的热爱与满意,政治情感度高,公民就会积极响应与配合政治系统的决策,使政治决策在稳定的政治秩序下得以顺利实施,反之政治情感度低,公民就会不合作,从而使得政治决策的贯彻实施受到阻碍,而憎恨与冷漠的政治心理则会加深人民与政治管理层的对立,从而不利于政治稳定。

(二)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人们基于政治认知基础上的对于政治系统与政治生活的一种价值判断和行为倾向,是一种肯定与否定、赞成或反对、接受或抛弃的心理综合反映。有利于政治稳定的政治认同心理包括对于政治系统和政治生活的肯定、赞成和接受,即一种表现为认同的政治态度――政治认同感,包括对政治领袖、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决策的认同,肯定其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性。政治认同感使政治系统有了合法性,而政治合法性是政治稳定的基础条件。反之,没有人民的认同和接受,政权性质则不会长久保持,政治决策也难以顺利地得到贯彻实施。

(三)政治信仰

政治信仰既是人们对于现行政治系统和政治生活的价值认同,又是人们对于未来政治发展目标和方向的态度倾向,它体现的是人们对于政治的一种终极关怀的心理体验。政治发展需要政治信仰,一个新的政治秩序的建立,需要人们政治信仰的支持,而现有政治秩序的维护,更需要人们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支持。如果人们失去了政治信仰,现行的政治系统就得不到人们的支持与认可,未来的政治和社会的发展方向没有了人们的坚持和追求,那么人们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或者在迷茫与困惑之中接受异质的政治信仰,与主流政治信仰背道而驰,从而直接危害到现行的政治秩序。 (四)政治信任

政治信任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系统的一种相信和托付的心理反映。政治信任心理历来是政治系统获取其合法性的社会心理基础,是政治系统得以存续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如果公民对政治系统高度信任,包括对于执政党、政治领导人、政治制度、政治决策等持有信任的心理与态度时,不仅会在政治行为上表现出理性和配合,在制度和法律范围内参与政治,而且即便是在经济发展的低潮时期,或是因为政治决策的失误而导致个人利益暂时受损的情况下,也会选择原谅和容忍。反之,如果政治信任度低,公众与执政党、公众与政府的情绪就极易对立,哪怕是极小的矛盾和失误,都会引起社会的震荡,如群体性骚乱事件的发生。

(五)政治参与意识

政治参与意识,简而言之,就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参与行为的心理倾向和价值取向,即对于政治参与行为的认知、评价和态度。心理是行为的先导,政治参与意识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是积极还是消极,是热情还是冷漠,是理性还是感性将直接关系到其政治参与行为。积极、热情、理性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行为有利于政治稳定,而消极、冷漠和非理性的制度参与意识和参与行为则不利于政治稳定。

以上五种政治心理表现不是绝然分开的,而是有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一般而言,它们之间呈正相关性。如果公民对政治系统持有认同和信任的心理,那么相应就会产生积极的政治信仰和主动理性的政治参与心理,反之,则产生相反的结果。

三、目前我国公民的政治心理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我国公民政治心理的总体状况:积极政治心理与消极政治心理并存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公民的政治心理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向现代的变迁过程。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由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还有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等等,这些都有利于人们积极政治心理的产生,可以坚定人们的政治认同感、政治信任心理和政治信仰。

另一方面,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又客观地摆在了人们面前,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政治腐败的滋生与蔓延,使得一些人不同程度地存在对社会和政治现实的消极认识,其中包括消极的政治心理,如政治情感淡薄,政治认同低,政治信仰缺失,政治信任度差,以及冷漠的政治参与意识或是非理性的参与意识。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显示,从总体上看,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显得生机盎然,活力四射。但与此同时,社会信任度正处于低值状态,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市市民的调查结果表明,三市市民总体社会信任属低度信任水平。社会信任度低不仅仅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和人对企业的不信任,更为严重的是人们对政府行为也不信任。《社会心态蓝皮书》还指出了当今中国民众的不满情绪,主要指向贪污腐败和不作为的官员,“为富不仁”的商人,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以及造成这些不公平的公共权力机关,应警惕“群体性怨恨”扩大为整个社会的情绪。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即便是在社会的平稳发展时期,人们的心理活动都是极其复杂的,例如焦虑心理就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焦虑的心理体验。然而在社会变革时期,由于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尚在建立之中,各方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激化,人们的心理状况更是复杂。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必然引起人们心理、思想以及价值观念的变化,表现在政治领域中,就是公民政治心理的变化。由于社会人也是政治人,社会现象与政治生活密切联系,人们的利益得失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决定利益分配的政治权力,人们基于利益问题而引起的对社会现象的心理反映最终都会指向政治层面,形成对政治系统的认同与否定、信任与怀疑、参与与冷漠等等政治心理。

(二)我国公民消极政治心理产生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于政治心理的相关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经济是否发展以及是否公平发展,对于民众的心理感受而言,就是物质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以及在这个提高的过程中是否感受到公平。如果政府能够保持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能够保证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那么就能够为政权巩固奠定良好的政治心理基础。相反,如果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比较严重的经济衰退和经济动荡,将对政权的稳定带来严峻的挑战。一般来说,经济的发展程度愈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愈得到提高,那么人们对于执政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和行政能力的满意度、信任度都会相应提高,随之带来人们对于政治系统的认同心理。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另一情况,即经济的总量在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相比过去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民众的满意度和信任感却并没有相应提高。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来源于人们对是否公平发展的心理感受,如果人们认为自己与他人的收入差距不是因为个人主观上的原因,而是因为国家制度的不完善和政策的不公平而带来的,一些人由此会产生一种“相对剥夺感”,继而产生不满、失望甚至仇恨的政治心理,从而增加了社会动荡的可能性。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国家财富显著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城乡、地区、行业等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引起了一部分人的“不满”和“愤怒”,尽管他们的绝对收入和生活水平相比过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就是所谓的“相对剥夺感”问题。而政治权力正是对社会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的活动,它关系到社会分配的公平与公正,如果人们利益受损,并且认为分配不公是因为政策造成的,那么就会自然把不满指向拥有政治权力的相关部门,指向政治系统,从而形成对政治系统的消极心理反映。

2.政治因素。在民主政治社会,公民的权利通过政治参与得到实现与维护。如果是因为参与制度缺失或不畅而导致广大民众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人民与政权就会产生疏离。虽然通过压制社会的参与要求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但这无疑是饮鸩止渴,势必会加剧公民对现实政治的不满,进而导致更严重的政治不稳定。 当前我国社会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伴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而呈现出积极、理性的特点。人们参与政治的原初动机是利益的实现与维护,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社会利益关系的急剧调整造成人们利益分配上的不均衡,这种结果会极大地触发公众的参政热情,与此同时,如果政治制度的民主性和开放性不足以满足人们表达利益的要求,往往会导致非理性的政治参与意识,进而产生非制度化的参与,即暴力参与的政治行为,从而给稳定带来巨大威胁。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民主政治制度以保障人民对于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与管理,但是这些制度的完善还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制度的不完善而导致人们对于制度的信心缺失,继而产生或冷漠消极的对抗心理;或暴力的制度外参与心理和参与行为,从而影响政治秩序的稳定。

3.社会因素。主要指社会的流动状况,即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社会流动表现为社会上层与下层之间可以互为转化,特别是下层经过自身的努力与奋斗能够跻身上层,上层如果不努力也会沦为下层,与此相反的情形是阶层固化现象,即社会各阶层之间的不流动,特别是人数庞大的底层社会人群无论怎样努力,也进入不了占有社会相对较多经济资源、权力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上层社会,这样的结果就会极大地伤害人们的自尊心,从而引起人们对于社会和政治管理的信心下降,以及产生一连串的消极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等政治心理。

相对于改革开放前期较为活跃的社会阶层流动而言,当前我国社会的利益分配格局已基本形成并趋于固化,阶层向上流动的管道特别狭窄,社会个体发展依靠自身的努力改变社会地位以及向上流动的机会相对减少,一些既得利益集团高度垄断了优势资源,客观上对全社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造成了困难,所谓的“官二代”、“富二代”靠血缘背景等先赋因素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而其他阶层哪怕在学历、文化素质、就业能力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其发展前景也难以预期,因为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来自既得利益集团“金钱和权力”的排斥。“分化与流动使社会变得更复杂,更需要参与,人们在社会中更热衷于争论、批评,对政府的要求更高”[5]。如果众多的下层民众感到未来前途渺茫,没有希望的时候,剩下的就只有冷漠、绝望和暴力了。

4.文化因素。

主要是指人们的思想观念。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状况日益复杂,旧的观念体系受到冲击,而新的思想价值体系尚未有效确立,社会主义的主流政治文化,以及核心的价值观体系既受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又受到外来异质政治文化的冲击,这些都影响到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理想信仰。

马克思说过,“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靥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6]。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封建主义思想的遗毒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政治心理世界,例如崇拜权威的“臣民”思想,没有独立与自我意识,或者是盲从和依附的政治心理,或者是绝望下的暴力政治参与心理。此外,任何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不可能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进行,那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存在一定的示范效应,“不论环境如何,都存在着一些西方价值观念对不发达国家的渗透,而且由于它们与许多传统价值观念形成鲜明对照,故常常引起不发达国家的紧张和骚动”[7]。例如,由于受到一些颓废思想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一些人的理想之光黯淡,道德价值观被扭曲,一切向“钱”看,这些思想观念不仅不恰当地调高了人们的发展预期,极大地加剧了人们的心理压力,而且极易扭曲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与主流政治文化相异质的价值观念。

四、消解消极政治心理的路径选择

(一)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缓解社会焦虑症

根据中国社科院2011年《社会蓝皮书》中的材料显示,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的几大问题仍然是城乡居民关注的焦点问题,排在前五的问题分别是降低房价和解决百姓住房、生活用品价格下降、提高收入水平、解决看病难、解决就业难。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深刻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现在和几千年都是这样。”[8]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层次理论,排在第一位的也是关于生活的温饱问题。吃喝住穿等民生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不可能有满意的政治心理,民生问题的解决是消除社会矛盾和社会怨恨心理的根本,当然也是消解消极政治心理的根本途径。

(二)努力实现公平发展,消除“相对剥夺感”

有关分析指出[9],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7,10%的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差距在10倍以上,行业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的收入差距、经营管理者与普通工薪劳动者的收入差距,甚至已经退休的不同身份老年人的养老金差距,等等,都在持续扩大。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埃里克・霍弗就认为,“困苦并不会自动产生不满,不满的程度也不必然与困苦的程度成正比。不满情绪最高涨的时候,很可能是困苦程度勉强可忍受的时候,是生活条件已经改善,以致一种理想状态看似伸手可及的时候”[10]。因此,消除人们的“相对剥夺感”,引导建立满意和信任的政治心理,政治领导层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如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等等,通过各种改革和制度的完善缩小人们收入上的差距,让人们尤其是社会的底层真正感受到公平和正义,以此来增强人们的政治情感、政治信心和政治信任心理。

(三)健全政治参与制度,提高政治效能感

政治权力不仅是政治家的事情,同时也是普通民众的事情。普通民众对政治权力的参与不仅有利于政府集思广益,制定正确的决策,也有利于政治决策被人们所认同而使得决策得以顺利地贯彻实施,而且有利于对公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促使公权力价值的本质回归――公共利益的实现与最大化,而不是让政治权力成为一些人攫取私人利益的工具。面对现代化过程中日益增长的公民权利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政治权力系统必须建立通畅的利益表达渠道,以有利于公民表达参与诉求,提高政治效能感。 当前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主要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的民主政治制度,如职代会制度、村(居)民自治制度、信访制度等。因此,必须通过政治体制改革,采取切实的措施完善这些政治制度,以增强人民的政治效能感和理性的政治参与意识。

(四)畅通社会流动渠道,逐步消除阶层固化现象

一个让人充满信心和希望的社会必定是一个社会流动通畅的社会,因为它能让人们看到自己前进的方向,从而极大地增强人们的政治信心、政治信任和政治情感。畅通社会流动渠道的结果是使得“官二代”和“富二代”们不能因为血统的“高贵”而轻而易举地获得社会更多的资源;“农二代”和“贫二代”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向上流动的机会,进而获得相对多的经济资源、权力资源和文化资源。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过程,牵涉到社会发展的很多方面,需要多项制度的改革和相互间的配合,诸如户籍制度的改革,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统筹考虑,以及加强廉政建设等等。

(五)有效推进政治社会化,培育公民现代政治人格

政治社会化是通过塑造政治体系成员的政治人格来维持政治体系的运转与延续的过程。有效的政治社会化能使公民对于政治系统和政治现象具有明晰的政治认知以及对国家政治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权威形成自觉的认同,在遵循以法制为基础的政治道德和社会道德方面具有自觉意识和主动性,形成符合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人格结构。对于现代政治人格的培育,要充分发挥政治社会化各种媒介的作用,诸如家庭、学校、大众传媒、政党和团体组织等等。

总之,对于政治系统来说,民众的政治心理是一种值得重视和珍惜的政治信息资源,它蕴含着民众的意见、建议和利益诉求。只有准确地把握好这种政治资源,特别是采取有效途径消解消极的政治心理,才能保证政治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论“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政治社会化
发布时间:2022-07-24
" [摘要] “文化大革命”时期,以政治权力对社会的全方位控制为前提,专制政治体制、大众传媒与社会舆论、特定的政治符号、学校教育、家庭等政治社会化途径充当了放大上层政治文化、扭曲大众政治文化的作用。关键词:文化大革命 政治......
浅谈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
发布时间:2022-11-30
【摘 要】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成为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广大青年利用网络表达意愿、参与政府对话以及发起现实政治运动等等网络政治行为。青年的政治参与情况不仅对个人也对整个国家政治社会化起着重要作用,其参......
影响战后初期美国对苏政策稳定性的动因探析
发布时间:2022-12-02
摘要:战后初期,美国对苏政策发生了从合作到遏制的明显转变,其对苏政策的稳定性遭受持续性动摇和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战后初期美国政治力量格局的消长变化来探索影响这一时期美国对苏政策稳定性的诸多因素。 关键词:战后初期;......
社会转型期虐待老人问题的对策探析
发布时间:2023-04-29
【摘 要】针对社会转型期日益严重的虐待老人问题,将社会控制理论运用于应对策略中,结合我国老年人受虐待现状和困境的考察,探讨法制建设和孝文化重建在解决虐待老年人问题上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虐待老人;社会控制;法律保护......
浅谈社会转型与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发布时间:2023-01-06
" 论文关键词:社会转型 思想政治 教育创新 论文摘要:在社会转型时期,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取得不俗的成绩,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保驾护航的重要作......
转型时期中东欧政党政治博弈力量格局及新变化
发布时间:2023-07-15
摘 要:转型时期中东欧国家通过政权更替与重组、多党议会民主制的确立与完善,逐步向“民主化”的目标迈进。在这一过程中,中东欧国家各类政党瞬间涌现,并逐渐演化成左右翼两大阵营,围绕议会展开政治力量博弈,呈现出左右翼轮流交替......
试述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村民自治均衡发展
发布时间:2023-01-09
" [论文关键词]村民自治;均衡发展;社会转型;新农村 [论文内容提要]村民自治在我国农村已经推行二十年,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喜人成绩。村民自治不仅在推动农村民主化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还是实现新农......
村民自治与农村社会稳定
发布时间:2022-10-21
"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以民主选举为核心的村民自治制度可以提高农村资源动员能力,监督村组干部不良行为,抑制乡镇达标升级冲动和过度提取欲望,提供村民制度化参与渠道,形成村庄社会共同体以构造对少数行为不良者的监督能力,从而可以......
战时政治对晋察冀边区农村社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3-12-17
"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创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也是当时各敌后根据地建设的模范。有关这块根据地各方面建设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然而,战时政治对农村社区的影响的问题,则有待深入探讨。 一 抗战开始之初,华......
转型期我国农村政治文化的特征简析
发布时间:2022-10-29
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传统农村的政治文化兼有蒙昧型政治文化与顺从型政治文化的特征,随着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变化,我国农村政治文化正从这一混合型政治文化向参与型政治文化转型,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一、过渡性......
转型期思想政治工作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22-12-25
【摘 要】文章从转型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入手,探讨分析了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提出了基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思路和实践。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转型期;具体实践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发生了......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探析
发布时间:2014-01-22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探析 一、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涵义和特点我国大学生道德教育就是学校或者部分社会机构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社会影响的过程。当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
转型时期化解我国社会公共风险的财政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12
" 摘 要: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公共风险已经进入高发期,且各类风险交织在一起。如果不能及时地对之加以防范和化解,社会公共风险就有可能演变为社会公共危机。财政化解公共风险的过程必须借助于市场的力量,强化市场机制化解风险的......
经济社会转型期的政府管理创新(1)-行政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在当前 经济 社会 转型的新形势下,政府管理中存在的许多 问题 已经成为制约经济 发展 的瓶颈,改革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大都与政府改革不到位、政府改革滞后相关。“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已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社......
简论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社会化
发布时间:2023-04-18
" 论文关键词:社会转型时期;道德规范;道德社会化 论文摘要:社会转型时期,道德领域发生诸多变化,如新旧道德观念交错并存,道德标准和评价的多样化,道德取向功利化等。道德领域的新变化,势必会影响个体的道德社会化,加大个体......
论“互联网+”下的社会治理转型
发布时间:2015-07-27
2014年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互联网时代》的热播,以全面直观的视角展现了当今人类鲜明的时代特征――互联网时代。但目前“互联网时代”的基本内涵尚无明确的界定。本文对“互联网时代”做一个大体上的界定:一个不同于工业时代的,社会化......
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
发布时间:2023-02-19
" ——一种法社会学的视角 导 言 一、农村自治:历史演进与结构变迁 (一)乡村制度的历史演进 1.传统国家下的乡村社会 按照安东尼·吉登斯的《民族—国家与暴力》一书的独特论述,世界社会发展史经过了三个特......
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与社会工作的回应
发布时间:2013-12-18
" [摘要]有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心理状态。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心理相对于常态时期具有更复杂、更躁动、更迷茫、更活跃的特点。本文主要阐述了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表现,特别指出社会工作在缓解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方面的价值与功......
试论网络传媒对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10-28
摘 要:网络传媒的发展,使不同思想文化力量的政治较量日趋白热化,它不仅削弱了党和政府对舆论导向的控制力,而且带来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竞争和冲突。网络时代的青年政治社会化具有自身的特点,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在青年政治社会化过程中......
社会转型期西方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发布时间:2023-03-24
社会转型期西方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引言 文化的多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和必然结果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西方文化不断传入中国,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人们选择范围的同时,也造成了中西文化间的冲突,文化冲突......
基于新时期日本科技政策的转型探析
发布时间:2015-08-28
摘要:上个世纪末,日本《科学技术基础法》的颁布,标志着日本的科技政策进入转型的新时期。这一政策加强了对新科技意义上的理解和基础上的研究,成为日本新科技政策转型上具有研究意义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日本进行科技政策转型的重要......
论法律价值取向与政治稳定
发布时间:2023-03-05
摘 要:实现政治稳定需要法治,而法治的基础和前提则是以人民的福祉为其最高原则的法律价值观取向,离开这种价值观的法治,从理论上来讲是不可想象的,在实践中也可能成为一种“法治陷阱”。法律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人......
转型升级社会政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发布时间:2023-04-08
【摘要】人口问题论文:转型升级社会政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怎么写呢,请看查字典论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今天的中国愈来愈融入了国际社会,中国的问题必须放大到全球的视野来观察。尤其是中国现今的人口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更需要看......
探究转型时期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范式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2-09-0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逐渐的走进了发展的新纪元;我国政府的教育管理职能部门的转型符合了我国人民群众和社会市场的需要,是我们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规划改革所要经历和面对的必然趋势。 政府职能教育管......
经济社会转型期的政府管理创新(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4
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政府管理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改革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大都与政府改革不到位、政府改革滞后相关。“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已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利益关......
简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的转变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非信息到信息化、从传统社会到法治社会的时空背景变化。伴随时代的变迁,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必然发生重大变化。对这一变化的认识是否充分、正确,决定着对当......
行政吸纳政治——转变中的政府治理模式
发布时间:2023-03-21
" 所谓“行政吸纳政治”是指通过行政渠道将社会各种利益要求和利益表达汇聚起来共同参与政治决策的过程,通过这一模式,行政决策呈现出开放性与参与性,行政决策不再仅仅是少数决策者的行为结果,同时也是大众参与的结果。最早提出这一模......
宪政体制与社会稳定(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07
论文摘要:自上个世纪末以来,稳定成了中国的核心词之一。维护稳定保平安已纳入“一票否决”,成为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宪政体制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价值和功能,如何施行宪政来维护好社会稳定是我国当代法治进程的重大课题。 论文关键词......
对当代中国抗争政治对政治认同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28
对当代中国抗争政治对政治认同的影响分析 对当代中国抗争政治对政治认同的影响分析 对当代中国抗争政治对政治认同的影响分析 文 章 来 自 教育 网 一、概念的界定 (一)抗争政治 抗争政治是伴随着对社会运动的研究而出现......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后果及治理策略探究
发布时间:2023-03-19
摘 要:从转型期的时代背景出发,运用风险社会的理论视角,在对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及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原因进行探究:主要有社会转型期矛盾与利益冲突及风险社会中社会心态不稳等因素;辩证地解析群体性事件......
经济转轨时期财政政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2-27
" 摘 要:对1978-2002年间中国财政政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结果显示:在经济转轨时期,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296、-0.1013,财政政策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在此基......
新时期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发布时间:2022-09-23
摘 要 强化新时期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政工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关乎青年职工自身成长以及单位与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政工工作者,应当在理念上创新,措施上优化,空间上拓展,资源上整合,有效推进青年职工......
浅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有关政治正义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4-08
" 论文关键词:正义;政治正义;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中国社会取得共识的远景目标和战略选择,更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是一个正义的社会,而一个正义的社会是一个系统,在......
转轨时期中国政治权力的改革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3-01-06
" [摘 要] 我国 25 年来政治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思想观念上,浪漫主义的参与制式的大众民主价值取向转变为现实主义的公民和社会自由价值取向;在政治权力上,“中心权力”逐步被分离弱化,形成权力相对分散的结构体系。今后政治......
论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司法改革与转型
发布时间:2023-05-31
摘要:我国司法是经过两次初次的改革,分别是在建国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在建国时期初步的确定了整个司法改革进程的基本框架,最终确立完善是在改革开放年代以后。中间经过了许多历程,任何一样成功的体制都是经过不断改革实践才实现......
转型发展新时期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当前社会经济在不断进步和发展,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是当下大多发展型企业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转型发展时期,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到位而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文章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出发,并针对新时期状态下青年......
如何做好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维护稳定工作
发布时间:2023-07-28
摘 要:本文分析了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中采取的主要措施,以期为保障企业平稳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和组织全......
政治稳定背景下网络舆情的应对
发布时间:2015-08-04
在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分析网络舆情与政治稳定的关系,寻求如何加强网络舆情的应对,以保证政治稳定。 政府稳定网络舆情网络舆情的应对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参与越来越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便捷途径和重......
浅析互联网时代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5-13
浅析互联网时代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我国的政治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提高群众政治参与度的同时,也使得政府权力受到了人民群众更广泛的监督,让权力更加公开透明。虽然互联网为中国政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利用网络环境诱导舆论改变政治导向,在网上散播各种各样的不实谣言,一些政府部门忽视网络的重要性,没有有效地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等。本文通过对互联网.........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22-12-19
摘要:在网络时代,大学生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也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研究网络信息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增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必然要求。文章梳理了网络传播对......
试论社会转型期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进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中国传统社会正在向现代化社会转变。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办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从诞生起就处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同时其本身也有着办......
旅游发展的政治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24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的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引发越来越多学者对影响旅游发展的因素进行探究,其中政治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引起了研究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以雷山县的旅游发展为例,展开旅游政治研究,探究影响旅游发展的政治......
关于“社会政治”的一般理论
发布时间:2022-12-07
" [摘要]“社会政治”是与“政治社会”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政治社会”思想源于亚里士多德,是一种以国家为中心的政治观;而“社会政治”思想始见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后被马克思、恩格斯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阐释,指的是无阶级社会......
影响我国行政法治的若干现实问题评析(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24
【论文摘要】1997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依法治国”,从此,依法治国的口号便在中华大地上传播开来。勿庸置疑,法治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组成部分。十年来,我国的法治建设虽然说小有成就,但是,从整体上而言,还是不......
新时期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4-18
【摘 要】随着胜利油田改革的不断深入,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本文剖析了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
探讨透过社会心态看当代青年政治认同
发布时间:2023-07-22
社会心态是对复杂变化的社会存在的直接反映,尽管这种反映属于社会意识中较为低级的层面,但它依然能够对社会存在的不同层次和方面产生有力.........
法治视角下政府绩效管理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证明,政府绩效管理是未来国家治理的总体趋势,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有效手段。地方政府作为城市的基层管理单元,在国家治理、市场经济、法治化等领域都是比较适合的研究对象。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目前广州市P区政府绩效管理虽然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完善,但仍存在着考评体系不完善、公众参与不足等问题,而导致这些.........
转型时期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失效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 摘要]:经过20多年的 经济 体制改革,我国经济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演变的转型时期,引发了许多经济方面的 理论 探索。随着建立 现代 企业 制度、产权清晰和通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等国企改革目标的确立,公司治理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儒家政治伦理向度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27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马列主义与儒家政治伦理的双向涵摄中生成,体现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关照,与儒家传统政治伦理的现代转型相互契合并实现了本质超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关键在于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国......
社会转型对农村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3-22
摘要:社会转型是大学生特别是农村大学生继续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变量。社会转型对农村大学生的社会化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宏观社会环境的变化来看,主要体现在社会结构,社会文化和大众媒介三个方面;从微观社会环境的变化来看......
关于新时期高校“真空传播”型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转变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新时期高校“真空传播”型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存在的问题,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从“真空传播”向载体传播转变的思路。 论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真空传播;载体传播 随着我国社......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探析
发布时间:2023-02-27
摘要:在网络高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时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从本质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用话语实现教育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新时期,应当把握好话语权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涵,丰富与创新话语体系,增强话语影响力;开发与利用网络优势,丰富话语形式;转变和改进教育模式,提升话语说服力。关键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网络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二十年来大陆农村的政治稳定状况
发布时间:2022-11-02
——以农民行动的变化为视角一、引论近二十余年来中国农村政治稳定是否发生变化?如有变化,又是怎样的变化?如所周知,这些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特别是国内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研究者曾表示:中国农民闹不起大事,农村不可能出大事......
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23-01-17
摘要:2007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近年来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水平有一定提高。但是数量众多的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在内部治理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通过分析小型所内部治理的......
简析治国理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7-06-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密相连。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开创了新的理论境界,中国特.........
 浅析心理契约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6-27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2016年8月3日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20-29岁年龄段网民比例为30.4%,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借助电脑、手机等工具从网络获取信息资源已是大学生的重要生活方式。网络在迅速改变大学生学习、生活和行为的同时,也冲击着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把网络思.........
论社会文化和政治对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1-11
摘 要:校园文化是师生在特定环境中所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隐性渠道。社会文化是社会的主文化、大文化、起主导作用的文化,校园文化是置身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下的一......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状、影响因素及优化对策
发布时间:2023-05-22
摘 要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不仅影响到大学生本身的政治素养,也影响到我国社会政治的稳定,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目前,“95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存在政治认知迷茫、政治感情冷......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大学毛概政治课的学习
发布时间:2023-04-26
【摘 要】笔者经过大学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学习,运用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交换理论、社会同一性理论、社会角色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来帮助大学生分析和解释如何更好地进行毛概课的学习。 【关键词】社会心......
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及其政治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27
" 一、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涵义 1.基层的涵义。 人们关于“基层”的理解,莫衷一是。但是,归纳起来无非是广义与狭义的两种表述,根据我国宪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从行政区划角度来说,基层应......
浅析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发布时间:2022-11-04
" [论文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创新 [论文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高校的政治思想政治工作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
村民自治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09
" 【内容提要】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民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各种各样民主的新形式,是对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新贡献。村民自治将重新塑造农村民主政治的主体、改变农村传统的政治文化、辐射城市民主化进程、加速政治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
政治人类学研究的几个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13-12-17
" 政治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以福蒂斯(Meyer Fortes)和埃文斯—普里查德(E.E.Evans—Pritchard)《非洲政治制度》(1940)一书的出版作为标志。半个多世纪以来,政治人类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十分迅速,......
韩国文化与现代政治转型
发布时间:2023-05-20
" 从李承晚政权的专制政体、朴正熙政权的政府主导型改革、“维新体制”到金泳三的“文民政府”再到金大中的民主政府,大韩民国在民主的道路上步履维艰。民主梦想的践行经过了漫漫长夜,在广大民众的奋力争取、政治精英的奔走呼号和以......
渐进政治改革与民主的转型
发布时间:2023-04-16
" 「内容提要」中国的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一样,走的也是一条渐进改革的道路。中国正处于通过政治改革从全能主义向权威主义和最终向民主主义政治体制转变的政治转型期。改革政治学研究显得尤为迫切。改革政治学应当重点研究中国政治体制......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特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9
一、以动态的观点看待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一种永远值得追求的形态,也是实践中尚未完型也不可能完型的形态,因为这一形态一直处于不断优化的过程。在思想观念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首先是要以动态的观点看待社会主义。什么是......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发布时间:2015-09-15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时事政治教育逐渐成为高中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时事政治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增强中学生的政治觉悟,提高其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和进步。就当前时事政治的具体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切......
浅议转型时期腐败的根源及其治理路径
发布时间:2023-06-30
摘 要:腐败,是指滥用公权谋取私利。改革开放以来,腐败严重腐蚀着我党执政的廉洁性、先进性、纯洁性。转型时期的腐败问题不可小觑,它正从个体向群体、从偶然向常规、从显性到隐性等层面蔓延,严重腐蚀着党的执政机体。正确认识腐败......
近代绅权衰落的政治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09
摘 要:绅权作为影响乡村政治的一支重要政治权力,在晚清科举废除过程中,其独特的社会文化重心地位逐渐被动摇。伴随近代新式思想的传入逐渐导致长老权利的动摇,优秀分子的离开及乡村管理者的食利倾向使得士绅群体迅速劣质化,绅士继......
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隐形政治体南疆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的现状及意义
发布时间:2022-10-13
摘要:从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视角来看,南疆地区大多数农村新型合作的组织形式、运行模式和机制不够完善,在促进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未得以充分发挥。本文从南疆农村新型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管理模式、组织形式入手,提出......
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社会治理中探究
发布时间:2023-05-17
摘要:随着公民社会的兴起、社会治理的发展,非政府组织是区别于政府(公共权力部门),企业(盈利部门)的组织和机构,也被称为第三部门,是公民社会的基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开始在全球兴起,在诸多领域都有其影响力,发......
谈近代政治哲学研究的转型
发布时间:2022-09-10
谈近代政治哲学研究的转型 谈近代政治哲学研究的转型 谈近代政治哲学研究的转型 摘要:本文根据霍布斯着作《利维坦》、《论公民》,从性恶论、自然法、社会契约、绝对君权四方面来阐述其政治哲学理论。霍布斯第一次用人的......
略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1-07
" 每当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价值观念的转换必然被提上日程。当代世界正处在一个价值大革命、价值观念大震荡的时代。就西方来说,早在19世纪,就有一位先知式的哲人尼采提出“重估一切价值”的口号,本世纪60年代兴起而现在影响日盛的后现代......
试论社会转型期高校亚腐败现象及其防治
发布时间:2023-06-27
论文摘要:社会转型时期,高校的政治生态面临严峻考验。高校在有效打击腐败现象的同时,也需要及时防止亚腐败现象的蔓延和扩展。亚腐败现象.........
社会转型期蒙古族村落社会青年婚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8
摘 要:蒙古族村落婚姻家庭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例如婚姻较为稳定,离婚率低,中年丧偶者再婚者少,通婚范围较小等等。但在社会转型时期,蒙古族村落青年婚姻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而且对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特别是村落男......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布时间:2013-12-17
"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 大的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的重要目标。”他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时也曾强调,“建设有......
转型期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23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人口的不断增多,且不可不免的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新生自身的缺少正确角色定位、良好心理调试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新生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的关键。 【关键词......
浅析曹操政治心理的变化
发布时间:2022-12-15
[摘 要]从熹平四年初为汉官到建安元年前后是曹操个人政治心理变化波动较大的时期,随着这一时期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其自身军事政治实力的增强以及割据统治区域的扩大,他的政治心理从最初的忠诚于汉室朝廷,逐渐动摇,最终在建......
探讨转型时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
发布时间:2016-11-10
在探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时,必须对经济体制与金融体制的关系有一个明晰的认识,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货币政策工具的选用和经济体制环境紧密相连,并且随着经济金......
试论社会结构分层对当今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2-02
" 内容摘要: 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虽然中国的现代化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有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到目前为止,中国仍是一个尚未完成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由于缺乏......
环境问题社会自治
发布时间:2022-10-28
一、概念界定 (一)环境问题社会自治 何为环境问题社会自治,其指的是以社会力量为主体,通过不同于政府和市场的治理方式,独立地实现对影响自己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的自主治理,这种自主治理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可以把一切......
作为政治问题的农民问题
发布时间:2013-12-17
" 编者按:农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道路中十分严峻的挑战,如何在积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安居乐业,这个问题为所有关心中国命运的仁人志士所揪心。本期杂志刊发许前席先生的大作《作......
我国社会转型期农村社区选举中的宗族影响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2-01
摘 要:社会转型的当前,宗族传统因素对农村社区民主政治的影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农村社区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关键,是村民最容易、最直接行使的权利,也是宗族施加影响最激烈的方面。宗族是农村社区选举中重要的政治资源。宗族参与农村......
子产:春秋时期依法治国的杰出政治家
发布时间:2023-08-04
子产(?―前522),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春秋时郑国著名的政治家。他出身贵族,是郑穆公的孙子,子国的儿子。因公子之子称公孙,所以又称公孙侨。 一、众怒难犯 专欲难成 子产学识广博,才能卓著,年轻时就显露出才华和见识......
探究如何强化政府在环境治理问题中的角色定位
发布时间:2023-01-12
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把各国政府推向了生态环境治理的前台,这成为未来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要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综合国力与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生态环境状况却在不断恶化,并且日益......
新时期中国社会养老问题探究
发布时间:2022-12-15
【摘 要】当今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问题受到了广泛重视。在计划生育政策和新养老体系的双重作用下,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逐渐解体,但新的养老体系在中国的建设尚未完善。文章结合相关材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新时期中国养老问......
引导型政府视角下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8
摘要:随着十八大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提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也被提上了日程,厦门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共同缔造“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准确定位政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和作用,引导群众和社会共谋共建,创新......
探讨电子政务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6-20
引言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使用已经得到了全民化的普及,一个国家的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了衡量这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电子政务起源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构建的虚拟政府,从而使民众能够随时随地享受政府的各类服务。直到今日,电子政务的建设已经成为了每个国家首要任务之一,联合国针对每个国家的电子政务发展指数(EDGI)对其电子政务发展进行评价,得出每个国家.........
中国农村政治的非制度化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23-07-05
" 内容提要:当前中国农村政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政治制度化水平较低。本文在分析了中国农村政治制度化不高的几个方面的表现之后,侧重从中国传统的“礼治”社会的影响和历史上集权体制的影响这两个方面探讨形成今天农村政治制度化水平......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矛盾变化与党的政治口号关系探究
发布时间:2022-11-25
【摘 要】充分利用政治口号的宣传动员作用来推动一系列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是我们党的一贯做法和优良传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根据不同时期面临的主要社会矛盾和主要任务提出和制定了许多著名的政治口号,这些政治口号唤起......